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还可以有更细的划分?带你了解不一样的研究生分类

研究生还可以有更细的划分?带你了解不一样的研究生分类

很多人会选择在大学毕业之后进一步读研究生,但是研究生分为两年制和三年制,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两年的研究生和三年的研究生有什么不同。第一,三年的研究生是学硕,而两年的是专硕,根据年份我们就已经可以看出来二者之间的不同。学硕是三年的学习时间而专硕是两年的学习时间,因此这两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进度和教学安排上会有一定的不同,比如学硕在研二开始准备开题报告,研三论文答辩。而专硕士研一准备开题报告,研二论文答辩,因此与学硕学生相比,专硕学生是比较繁忙的,并且在每一个阶段都有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相比而言,学术的时间则比较充裕,可以慢慢地处理这些事情。第二,专硕和学术之间的教学模式不同,学硕更多的是注重理论教学,而专硕更多的是应用教学,这二者之间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如果你已经进入到研究生学习阶段你会发现,读学硕的学生更多的是在看书、看文献,而专硕学生的实践课程则更多,几乎每天都需要动手去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三,在读博士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每个考研的学生应该都清楚,如果有读博士的打算的话,那么尽量不要考专硕,而要尽量报考学硕,虽然专硕和学硕都可以报考博士,但是学硕更受博士导师的欢迎,而专硕则因为各种条件限制让导师并不是很喜欢。同时,学硕可以直博而专硕不可以直播,因此,如果有读博的想法,学硕更适合。当然在这里并不是否定专硕,随着这几年报考专硕的考生越来越多,专硕的热度也在不断增加,所以说专硕也是很值得报考的。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和两年的硕士研究生虽然有一定的不同,但是不会构成二者之间的等级差别,学术和专硕都一样,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根据自己未来的需求发展来决定考学硕还是专硕就可以了。

克苏鲁

硕士研究生有哪些种类

1)学术型硕士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 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 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 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所以这类研究生又称为学术型研究生。目前,我国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 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 12 大类。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是指年初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 ),被录取 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毕业证书 和学位证书,课程学习通常是学分制。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的条件(2)专业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近几年来成为比较热门的词汇,说到 MBA、MPA 等更是耳熟能详。其 实,MBA、MPA 正是专业学位中的两种类别。至 2012 年,我国经批准设置的专业硕士学位 已达 39 个。2013 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比例和招生专业都有大幅度的增加。预计到 2015 年, 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将占研究生招生总数的 50%以上,我国将形成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 各占半壁江山的总体格局。专业学位硕士除了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ME)、法 律硕士(J.M)、会计硕士(MPAcc)和公共卫生硕士(MPH)外,还包括金融硕士(MF)、 应用统计硕士(MAS)等 对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 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 员,还额外有工作经验的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后有 3 年或 3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 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 5 年或 5 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 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 2 年或 2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具体内容可以查看。专业学位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为 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1)在职攻读。此类学习方式为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专业的学习,考取这类专业学 位的考试通常在每年的 10 月份进行,名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简称“联 考”,毕业之后学位为专业硕士。在这里要注意,从 2010 年开始,部分学校颁发的学历证书为 “研究生”,所以报考之前可以先打听一下该校发的是什么证书。另外,在职专业硕士与在职普 通硕士是不一样的。2)全日制。此类学习方式为脱产,进入学校进行全日制的专业学习,考取这类专业学位 的考试与每年年初举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一起进行,毕业之后学历为研究 生,学位为专业硕士。总的来说,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之间的不同之处2.其他分类方式 1)按学习方法不同,分为脱产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即学历教育研究生(全日制)和非 学历教育研究生(在职)。前者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后者指在 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研究生。2)按学习经费的来源渠道不同,分为国家计划研究生、委托培养研究生(简称“委培 生”)和自费研究生。 国家计划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国家提供,又分为非定向研究生和定向研究生(简称“定向 生”)。其中非定向研究生毕业时实行双向选择的自由就业制度;定向生则在录取时就必须签订 合同,毕业后按合同规定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工作。但是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将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费用。现阶 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研究生不超过 8000 元,全日制专业学位 研究生以及已按规定实行收费政策的研究生暂执行原收费政策。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将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国家助学金,每年对硕士生的资助标 准不低于 6000 元;同时设立研究生学业奖金;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津贴资助力 度;提高国家助学贷款最高限额;落实和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优惠政策。委托培养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委托单位提供,录取时要签订合同,毕业后到委托单位工作。3.按考试方式分类硕士研究生的考试方式主要包括全国统考、单独考试、法律硕士、MBA 专业硕士统考、 在职攻读专业硕士联考、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等。

斑夏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4种分类方法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4种分类方法研究生教育属于国民教育序列中的高等教育,又分为两个层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种类比较复杂,可以从以下角度划分。硕士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生两种。前者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后者指在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研究生。按学习经费渠道不同划分。招生单位培养硕士生的经费来源分为中央(地方)财政拨款、用人单位委托培养经费和自筹经费等。由中央或地方财政拨款培养的硕士生,分定向和非定向两种。定向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生可按所在招生单位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委托培养硕士生的培养经费由用人单位提供,毕业后按委托培养合同就业。自筹经费硕士生的培养经费由招生单位在培养条件、指导力量具备的前提下,用指导教师的科研经费,或向社会多种渠道筹措解决。学生毕业后按自筹经费培养合同就业,合同中没有规定就业去向的,通过“双向选择”办法就业。按照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可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按照考试方式分类划分。硕士生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分为全国统一考试、联合考试、单独考试以及推荐免试。全国统一考试中部分考试科目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命题。联合考试是教育部批准的特定学科(类别)、专业(领域)的部分考试科目由全国统一(或联合)命题的考试。单独考试是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招生单位,为符合特定报名条件的在职人员单独组织命题而进行的考试。推荐免试是部分高等学校按教育部规定推荐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确认其免初试资格,由招生单位进行复试的选拔方式。

可不慎邪

研究生考试 地区和学科分类

2.3.1 地区分区 研究生入学考试按地区不同,分为一类区(A 区)和二类区(B 区),具体分区见表 需要提醒的是,这里的分区,指的是你要报考的学校所在的地区,而不是你所在的地区或 者你参加考试的地区。考研分区是为了照顾某些地区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对于报考二类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考 生,国家会在政策上有所倾斜,一般二类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国家统一复试分数线要比一类 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低。由于分区是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及教育科研水平作为标准,所以一般来说一类地区的同类院校要 比二类地区的院校教育科研水平高,师资力量也强一些。2.3.2 学科分类 考研专业分为 13 大学科门类,分别是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不含法律硕士专业 [030180])、教育学[04](不含体育学[0403])、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 [09]、医学[10]、军事学[11]、管理学[12]、艺术学[13]。其中有 8 个专业为国家统考专业,即统考科目的专业课试题由国家命题,全国报考该专业 的考生拿到的专业试题都是一样的。统考专业分别是计算机、心理学、教育学、西医和中医统 考、历史学、农学。其他专业的专业课试题基本上是由各报考单位单独命题,即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考试试题 不同。

连营寨

考研统考专业介绍--199管理类联考综合

「前言」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是中国大陆(部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招收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比如MPACC、MBA)而设定的全国性联考科目,其科目编号为199。因为目前报考MPACCC(会计专硕)的人比较多,今天主要介绍的是MPA「MPACC专业就业前景」就业前景:五颗星会计专业硕士就业怎么样,去哪里工作,这是每一个准备考或已考上的同学都关的问题,会计专业硕士毕业的时候就业去向广泛,会计师事务所、国有企业、银行、外企等,目前来说,会计硕士供需比例是0.8:1,可以说就业前景非常看好,可以说,任何一个企业都离不开会计,如果追求一份安稳的工作,会计硕士是首选,另外,会计硕士就业薪资水平也逐年攀高,据聚英会计硕士老师的统计,薪资达到了7-22万每年。「管理类联考综合考试内容」考试内容:数学基础(75分)、逻辑推理(60分)、写作(65分)「推荐参考书目」《全国管理类专业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指南》,全国专业学位联考辅导用书编写组编;《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写作分册)》,刘岩编;《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逻辑分册)》,李雪编;《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数学分册)》,童武编;《MBA MPA MPACC管理类联考高分一本通关》,汪海洋、汪学能、赵鑫全编。「MPACC院校排名」TOP10NO1:厦门大学NO2:东北财经大学NO3:上海财经大学NO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NO5:中国人民大学NO6:湖南大学NO7:中央财经大学NO8:西南财经大学NO9:暨南大学NO10:武汉大学

鸱鸦嗜鼠

中国大学的四种分类体系

按办学体制划分可分为公立大学、民办大学和独立学院三种类型。公立大学,指以国家政府或地方政府资助创立维持的大学。在我国,公立大学可分为部属、省属、市属高校三种类型,在财政拨款上,三者差距较大;民办大学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独立学院是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机构或个人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因为借用母体高校的名号,所以独立学院的名称一般是以“XX大学XX学院”的格式来命名,这也是将独立学院与其他高校相区分的首要方法。按科研规模划分国内有学者按科研规模将我国高校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四种类型 。研究型大学,强调学术性、综合性、前沿性,一般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领袖型人才为宗旨,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研究教学型,优势学科科研水平高,学校综合性较强,培养博士、硕士人才数量仅次于研究型大学,如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教学研究型,一般设有一定数量的博士、硕士学位位点,但以本科人才培养为主,多数为省属级别的高校;教学型大学,以省属、市属高校为主,人才培养着眼于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培养目标多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按学科类型划分按教育部对学科门的划分和大学各学科门的比例,可将我国大学分为综合类、文理类、理科类、文科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法学类、文学类、管理类、体育类、艺术类等13类。按财政投入划分陈武元等依据政府财政支持的多少,将大学划分为若干层次。以北大、清华为首的2+7所“985工程”大学为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是进入“985工程”的另外30所高校。接着依次是设置研究生院的高校、“211工程”高校、设置博士专业学位点高校、设置硕士专业学位点高校、一般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更多精彩原创科学、教育、心理类资讯,请关注本号。)

金女郎

彻底澄清我国知识分类和学位体系

今天就说这两件事。为什么是他们,因为我估计基本没几个人能真的清楚这两件事,而他们又非常重要,有必要搞清楚。先说第一件事:知识分类我们中华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吸纳当今世界任何人类积累的知识,而这些人类智慧结晶已经非常庞大了,只有对其分类才能更好的学习和使用。宏观上可以将其分为以我们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国知识体系和以古希腊文化为基础的西方知识体系两大系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经过近200年的兼容并蓄,其全部就体现在两个分类上,所以这两个分类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5月6日发布,2009年11月1日实施。以下简称“科学分类”。“科学分类”将知识首先分三个层次,分别是 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级学科,各层级是从属关系,以一个7位数字串表示,例如 1101710 表示 初等数论 这一学科,其中前三位 110 是一级学科 数学,前五位 11017 是二级学科 数论,全部七位 1101710 是三级学科 初等数论 ,各层级是从属关系,即在一级学科数学中包含一类二级学科 数论,在二级学科中包含一类三级学科 初等数论。其他学科分类依此类推。然后在 一级学科 上又有一个最高层次,A自然科学(110-190),B农业科学(210-240),C医药科学(310-360),D工程与技术科学(410-630),E人文与社会科学(710-910)。另一个是”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更新)“。教育部发布。以下简称“学位分类”。2018版部分学位学科目录“学位分类”将知识分三个层次,分别是 学科分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各层次也是从属关系,也由一个6位数字串表示,例如 080101,08 是学科分类 工学 ,0801 是一级学科 力学,080101 是二级学科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各层级从属关系,表示在学科分类 工学 中有一级学科 力学,在一级学科 力学中有二级学科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其他学科分类依次类推。通过这两种学科分类方法,就可以将庞大的人类知识库归类了。依靠它我们就可以对整个目前的人类知识体系按图索骥深入研究,不至于迷路。大家一定疑问为什么要有两个分类,不麻烦吗,有一个就完事了吗?两个的确有些相似,但是必须这样的,它们是为了不同目标设计的,”科学分类“为了科学研究,为了知识,而”学位分类“,从名称就可以猜到它跟学位有关,是的,这个目录是为了指导高等教育的学业,以及在毕业季给通过考核的毕业生颁发学位的。开始说第二件事:学位体系其实大家对我国学位情况基本已经都了解了,只是还有一些细节不清楚,如果搞定这些疑问就可以彻底通了,那我们就开始解决这些不清楚的细节问题吧。总的一句话,我们的学位体系一直在调整改变的。专科有学位吗?专科只有毕业证书没有学位证书,只有本科和研究生(硕士、博士)才可能有学位。为什么我国有学位证和毕业证两个证书?我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大学毕业会得到两个证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国外没有毕业证只有学位证。毕业证由教育部高教学生司主管,学位证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管。哈哈,我瞎猜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存在这种与国际不同的情况吧。虽然稍微麻烦点,可这也没什么,肯定是适应我国国情的发展结果,因为我国1977年恢复高考,同时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第一届本科生学制是1978-1982,从1982到1984年给毕业生发两证,1985年开始到1991年也曾发一个证了,其实与国际还是不同的,就是合格的毕业生发两证合一的证书,不合格的就只是毕业证,而到了1995年以后又恢复为两个证书了,所以这种两证情况形成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结果,没什么。各个高校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样式一样吗?我国各高校毕业证是不同的,由高校自己定样式,然后备案即可。学位证书却经历了一个过程,2016年以前全国都一样,各学位授予点都需到教育部采购,2016年以后,各高校学位证书要求自己设计了。另外,在2016年之前的全国统一阶段,2008年之前是一个样(开本式),2008以后改成A4大小的单页式。2008年改版的专业硕士学位证书2008年改版的学术硕士学位证书我国到底有哪些学位?我国的学位体系是与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配套的。那么除了国民教育还有其它教育吗?有,例如军队系统的教育就不属于国民教育,但是它的学位体系是一样的,也按照“学位分类”来颁发。国民教育体系包括: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分为脱产、业余、函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开放教育等。要提一下,经常听到”普通高等院校“,其实这个普通是与成人对应的。我国学位分为三级,即学士、硕士、博士,其中学士、硕士、博士都分学术和专业两类(这点很关键,清楚了就可以明白那麽多硕士名称,是不是骗人的啊,如常听说的MBA还有工程硕士等)。2008年改版的专业学士学位证书2008年改版的普通学士学位证书2008年改版的专业博士学位证书2008年改版的学术博士学位证书现在就用到上面的“学位分类”了。学术硕士我们可以理解成正规统考统招的硕士。按”学位分类“最高层”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13种硕士,如 工学硕士、历史学硕士 等,这是专有名称,不能随便写的,只能是这13类硕士中的一种,而学士与博士与其一样,这个专有名称会体现着学位证上。学位证书中的”完成XX专业“,就是“学术分类”中的一级学科或者二级学科,可以由发证单位定。专业硕士学位主要包括: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工程硕士(ME)、法律硕士(J.M)、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专业硕士学位证书与学术硕士学位证书文字上会有一些区别的,会出现”专业学位“字样,另外,在完成专业处可能不是”学位分类“中的一级或者二级学科。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 专业硕士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大致可分为在职攻读和全日制学习两类。比较简单的区分办法是:招收在职人员、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的专业学位考试通常在每年的10月份进行,名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简称"联考",毕业后学历依然是"本科",但是有专业学位证,也就是"单证";招收全日制学生的专业学位硕士在每年年初举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中举行,毕业后学历是"研究生",领取专业学位证,也就是"双证",全日制专业硕士是学历教育,GCT在职硕士不是学历教育,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学士和博士学位证书类似。军队学位体系是怎样的?军队中培养各级各类军官、士官和文职人员(文职干部)的正规教育机构包括军队建制内的大学、学院和中等专业学校。按类型,分为学历教育院校和任职教育院校。学历教育院校包括综合大学、专业院校;任职教育院校包括高、中、初级指挥院校和士官院校。按军兵种,可分为陆军院校、海军院校、空军院校和兵种院校。按专业性质,可分为军事院校、政治院校、后勤院校、装备院校。按培养对象,可分为军官院校和士官院校等。军队院校的学位体系与国民教育体系的学位体系都按照”学位分类“。诀窍其实以上讲的全部也好,还是关于我国学位体系的其它任何问题也好,还是大学生可能涉及的任何问题也好,全在下面这两个文件中,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19年为最新修订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016年为最新修订时间。至此关于第二个话题的疑问应该也已经尘埃落定了吧。附送:我国高考主要经历哪些大的变化?1977年恢复高考;1983年出现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从1985年实行“双轨制”,出现“自费生”,到1996年开始正式试行招生“并轨”;1999年推行“3+X”科目考试方案;2016年全国26个省份高考使用统一命题试卷;2019年8省市试行“3+1+2”考试模式2001年取消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2007年师范生免费教育重返大学校园;2012年开始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2014年解决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5.6万名学生在居住地参加考试;2014年首次为盲人考生提供盲文试卷;2015年开始,忘带证件可“刷脸”入场。高考,始终不断自我完善,追求更加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End

非圣人也

重磅!研究生学科重大调整:交叉学科将成为第14个学科门类

刚刚结束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释放出重磅信息,我国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也就是说,交叉学科将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这距离上一次学科重大调整已过去8年。据报道,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结束后第二天,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投票通过设集成电路专业为一级学科,并将其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独立出来的提案。集成电路专业拟设于新设的交叉学科门类下,待国务院批准后,将与交叉学科门类一起公布。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次重要会议,首次肯定了研究生教育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明确研究生教育要“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在当下的产业、科技背景下,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大多数分布在交叉学科领域。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下,中国高科技公司、高科技学科留学生受到限制的信号明显。加快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是国家治理、应对国际复杂形势的需要,也将推动研究生教育格局性、深层次的变革。值得注意的是,将交叉学科设立为新的学科门类,正是吸收美国经验的做法。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则是加强国际合作。这些都意味着,在国家急需的学科领域可能遭遇“卡脖子”的国际形势下,研究生教育改革并不盲目,而是始终保持开放的视野。实际上,国内高校的交叉学科及平台建设已大面积“开花”,为何还需要将交叉学科设为新的门类?这是因为在现有体制下,交叉学科发展要想摆脱高校单兵作战的不足,需要更多资源投入,而学科设置直接决定资源投入的多寡和方向。第14个学科门类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已有几十年历史。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确定了我国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值得一提的是,《学位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领域的法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正在制定过程之中,出台后或将代替《学位条例》。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该办法第一次规定了我国的学科门类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此后,高等教育学科按照本科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别设置。1997年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规定了12个门类,比暂行实施办法增加了军事学、管理学。2012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也规定了12个门类,比暂行实施办法增加了管理学、艺术学。学科目录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学科设置较为僵化,没有为交叉学科、前沿学科留出足够空间。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自2002年起,国家允许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在该学科下自主设置二级学科。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则只规定了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由各高校和科研院校所自行确定。这意味着,我国在二级学科层次上出现了众多交叉学科。有学者统计,仅2011-2014年,全国有147所高校设置了480个交叉学科(军事学除外)。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级学科内的交叉学科设置困难,但超越一级学科的大跨度交叉领域,仍找不到自己的学科专业位置。美国CIP-2000经验相比之下,美国的学科目录设置更为灵活。美国的学科专业目录(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简称CIP)已经历了三个版本,最近的版本发布于2000年4月,由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发布,目前被广泛用于各种教育、科技信息调查和数据库,是美国学科分类的指导性标准。据统计,CIP-2000共分三大类,分别是学术型学位教育类(13个)、应用型和专业学位教育类(13个)、职业技术教育类(12个),共有38个学科群(相当于我国的学科门类),下设362个学科(相当于我国的一级学科)。具体而言,CIP-2000设置了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并列的交叉学科。其中包括和平与对抗、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营养科学、国际/全球研究、重大灾难与相关研究等交叉学科。此外,CIP-2000还考虑了一级学科内部和二级学科内部的新学科和交叉学科问题,在一个学科群(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内的开始处预留“综合”位置,容纳综合性、一般性研究;在末尾处预留“其他”位置,随时容纳其他新学科、新领域。这样,当新兴学科或专业发展成熟后就可以获得独立的新代码而不至于徘徊在学科体制门外,从制度上保证和促进了交叉科学的发展,也为名正言顺地培养交叉学科人才创造了前提条件。在此带动下,美国交叉学科蓬勃兴起。1998年斯坦福大学率先在美国开展大型跨学科Bio-X研究计划实施基地。开展生物学与医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等跨学科研究,成功破译了人类遗传基因密码,在生物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成为美国以大型跨学科研究计划为核心,推动跨学科研究和协同创新的典范。为什么设立交叉学科门类我国的交叉学科建设其实并不落后于国外。2006年,北京大学成立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涉及的主要学科包括数学、化学、生物等,由研究院牵头,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先后在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自主设立了“数据科学”“纳米科技”“整合生命科学”三个全新的交叉二级学科。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Med-X研究院,主要涉及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影像医学、核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四个学科,通过学科交叉研究解决了多个重大医学工程问题,并形 成了国内自主知识产权。据介绍,国内几乎各重点高校都建立了多个不同方向的学科交叉平台,其数量和规模均已赶超欧美等国家。那么,为何还要新设立一个交叉学科的门类?这是因为,学位点的设置,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交叉学科的生存与发展。因为学科专业目录是项目申报、科研经费申请、人才培养、成果鉴定、职称评定的“法定”依据,没有学科位置,就意味着处于被边缘化、业余化的不利地位。其中最主要体现在资源的分配方面。比如,当前的国家基金项目及人才项目在领域分类时参照传统学科专业设置,缺乏交叉学科及专业设置,这使得从事学科交叉研究的人员在申报项目时难以准确匹配领域类别,难以获得同行专家的认可,致使项目立项困难,这对学科交叉研究的持续开展十分不利。因此,在“名不正言不顺”的情况下,国内高校的交叉平台在体制机制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支持经费投入不足、仪器设备共享不足、资源分配机制待完善、学科交叉带头人缺乏、科研人员交叉融合意识不够等。要尽快出台举措在将交叉学科新增为学科门类的同时,一系列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举措都在进行。今年5月,教育部发布《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聚焦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推动整体实力强、专业学科综合优势明显的高校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在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领域,打破传统按照学科门类划分的知识体系,凝练独具优势、基于专业交叉的未来技术特色。7月31日上午,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交叉学科学位工作委员会(简称“交叉委员会”)召开在线会议学习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委员沈沉教授指出,未来应进一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实际设计好交叉学科、学科交叉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以及学位标准。北京大学近日组织召开了交叉学科规划编制工作系列座谈会,会议透露,北大已决定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并为下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做好准备,其中交叉学科规划将是学校在新时期重点部署的规划任务之一。北大校长郝平提出,要关注国家部委对交叉学科发展改革动向,制定出符合北大实际又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交叉学科规划。7月30日,教育部党组召开会议。会议要求,要尽快出台举措,从学科专业体系调整与建设等方面,加强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指导引导督导。要适应国家需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学科专业目录,建立国家急需学科专业的引导机制,调整学位授权点结构。

虽少

全面解读!2021全国硕士招生十大变化,受影响最大的是?

9月4日下午,教育部发布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好轻松考研上海分校负责人、资深考研规划师赵磊老师第一时间进行了解读和分析,给到全国大学生第一手的指导。赵老师表示,此次《规定》除明确了今年考研时间为12月26日至27日外,相较于去年,今年研究生招生也进行了诸多变化,涉及到基本考试类比如联考类、增加经济类综合考试,也涉及报名方式调整如今年可以网上确认等等,变化较多的就是对招生录取政策的调整,涉及到专业划线要求、调剂要求等和大家十分相关的调整。接下来看赵老师为大家进行一一分析。考试调整类01.联考被归类进统考2020年2021年好轻松考研招生变化解读:21年研招将联考划入统一考试中,不再单独说明,并删掉了对联考命题方式的规定。02.统考科目增加一科经济类综合能力试题好轻松考研招生变化解读:以金融硕士为代表的经济类专硕(共六个专业),命题权收归教育部考试中心。该《综合能力》试卷将不再采用联考的方式,而是把命题权收归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统一命题后,虽然名义上仍允许各招生单位自主选择是否使用,但对照2010年《管理类专硕综合能力》由“联考”到“统一命题”的变化过程,相信绝大多数院校将会使用这套试卷。报名要求类03.报名确认方式将以"网上确认"为主好轻松考研招生变化解读:2021年研招将报名确认方式中“现场确认”改为网上确认和现场确认均可以,意味着同学们都可以选择在网上进行确认相关的报名信息及本人图像采集。04.招生单位及报考点都需确认考生考试资格好轻松考研招生变化解读:2021年研招对考生考试的资格确认更加严格。05.明确留学生考研需出具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好轻松考研招生变化解读:《规定》2021年明确表示,留学生报考国内研究生,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录取调剂类06.依学科门类和专业学位类别划分 国家线管理类专业学位不再统一划线好轻松考研招生变化解读:2021年研招考试中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等7个专业将依据实际情况分开划分,不再进行统一划线。考研划定分数线的初始动机是设定一个门槛,体现研究生教育的稀缺性。但由于管理类专硕大部分专业是在职考生报考,供大于求,此项规定是优先确保应试水平较弱的在职人员能够获得入学机会。07.调剂必须在相同或相近专业,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好轻松考研招生变化解读:2021考生调剂时,必须在相同或相近专业间调剂,且如果调入专业(接收方)在初试中使用了统一命题的科目,想调剂的考生在初试中也必须考了此科目。可见这是政策的导向,如果某一招生单位依然使用自主命题或大家较少采用的统一命题试卷,将在调剂时被孤立。08.破格复试录取人数将占据全日制硕士生招生计划好轻松考研招生变化解读:2021年研招考试中各招生单位破格录取人数不再占据非全日制招生计划。09.分专业招生计划中特别明确了医学类专业好轻松考研招生变化解读:分专业招生计划中明确指出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专业学位需按领域或方向公布招生计划,给医学类院校明确了要求,也更有利于同学们了解院校信息。10.不通过“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调剂的加分项目考生限制为退役大学生士兵加分项目考生好轻松考研招生变化解读:将可不通过“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调剂的加分项目考生由去年的“各加分项目考生”限制为“退役大学生士兵加分项目考生”。综合来说,此次《规则》除了涉及到全国考生对分数线划取和调剂的影响,对计划报考管理和经济两大类方向的同学还涉及了更进一步的影响。所以赵磊老师提醒全国正考研奋战的同学们,努力最重要,合理规划择校择专业会让你的努力发挥更大的价值。【END】关注我们,考研之路,不负梦想,不负星光,不复前行

不忘天下

安徽改革研究生招考:分类考试 采取“能力+专业”招录方式

央广网合肥8月5日消息(记者李欣 王利)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近日,安徽省正式出台《关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计划通过多项改革提高安徽全省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近日召开,有关研究生扩招和人才培养的话题正在高校当中引起热议,那么安徽此次出台的《意见》将如何破局,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在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又有哪些方面的探索值得借鉴?截至今年,我国自主培养研究生人数已经突破千万,总体上看,人才培养规模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并重的培养格局。但个别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师德师风、学位授予等方面仍有问题发生。根据介绍,安徽省近日出台的《关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在调研分析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九个方面提出改革,例如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包括调整优化学位授权点布局等内容;在大力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方面,包括深化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探索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招生等内容。安徽省教育厅科研处处长汪峰涛介绍:“我们的提升主要是在推动研究生的培养上面,以前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是进来以后就导师带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跟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区别不是很大,现在专门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进了学校以后,就要立马能够进企业、进项目、进团队,就是说学校跟企业的联合培养一定要做扎实。”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安徽教育现代化2035》中都提出,要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改进培养方式,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安徽省发布的《意见》中就提出,要“扩大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试点,推进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要“探索建立基础能力素质考试和招生单位自主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相结合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新方式”。这也意味着,今后,安徽省的研究生考试或将采取“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的招录方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安徽的探索其实代表了我国研究生招生录取的一种方向和可能。据我所知,像一些全国性的院校也在积极探索‘申请再考察’这样一种研究生招生的制度。申请是由研究生自己提出申请,高校对研究生进行各种能力的考察,考察就不只是考试了,包括开展一些活动,在活动中考察学生的研究能力、活动能力,还包括研究生的一些基础知识,这是一些综合性大学现在正在进行的。也就是说,目前原有的招生制度,不是一所、两所学校感到存在问题,而是整体上都感到存在问题,需要进行改革,也需要各个地方积极探索。”研究生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集中体现,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日益凸显出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地位。汪峰涛认为,安徽此次出台的《意见》,亮点是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尝试。按照要求,原则上,各研究生培养高校至少与3所以上中央部委所属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联合招收培养研究生,其中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高校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比例不低于20%。汪峰涛说:“对于联合培养,我们下一步重点就是专硕这一块,因为研究生现在有专业型和学术型之分,专业型是我们省里面一直以来研究生培养的模式,没有完全跟企业合作,很多专硕跟学硕同样类型的就按照一样的模式在培养,以后我们可能在专硕上更加区别于学硕,可能要跟企业在一起联合培养。既然招了专硕的学生来,导师必须要能跟企业的导师建立联合培养的方案,学术型的研究生可能重点进行科研类的,有论文或者一些研究型的培养,而专业的研究生,要在实际的生产、企业的研发方面进行联合培养,就是说两个类型是完全分开的。”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不可或缺。根据《意见》,安徽将建立导师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建立学术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分类评聘、分类考核评价制度,根据导师岗位考核结果每年动态调整的导师比例不低于2%。储朝晖认为,要想确保导师质量稳定,动态调整的关键在于建立专业的评价基础。储朝晖说:“总体上我感觉现在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教育责任和权力太小,研究生院责任权力太大。所以,就使得很多的研究生导师没有太多自主性想去招生,他很难负起责任。动态调整我觉得一定要建立在专业评价的基础上,不能够认为动态调整就是好,不动态调整就是坏,而是应该考察依据什么样的标准、规则,走什么样的程序来进行动态调整,确保真正专业的、负责任的、有能力的、有水平的导师,愿意带学生,并且积极地带学生。”近期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全面部署了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任务、新举措,各个高校对于研究生教育招生和人才培养讨论正在进行中。储朝晖认为,现在我国已经是研究生大国,但要想真正成为研究生强国,还需要激活研究生教育内在的活力。储朝晖说:“研究生教育大会以后,我感觉还是要激活整个研究生教育,因为过去我们形成的研究生教育体系过于单一,大家都齐步走,齐步走的一个结果就会使得研究生教育很难依据各个学校的实际,很难真正考虑研究生自身的优势、自身的潜能。我认为,把整个研究生教育内在的活力激活是最关键的。要激活就一定要发挥各个高校、各个专业、各个学生各自的优势,所以我期望有更多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