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寒窗,冥思苦读,硕士一朝题名,喜大普奔。但是面临的问题接踵而至,自己如何能选到一名适合自己的导师?选导师是自己研究生生涯的头等大事,只有选到适合自己的导师才能为硕士生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何选好导师,小编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只选对的,不选“贵”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才是最好的。选导师之前你先剖析自己,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很上进,和年轻老师很聊得开,在研究生期间迫切想搞出成绩,建议你选择年轻导师;假如你自己喜欢和老专家沟通,只对老专家情有独钟,建议你报考学院老教授。导师并不是职称越高越好,官职越大越棒,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正确的。第二,确定自己的研究领域再选导师。在信息化的今天,稍微有点名气的人的相关信息都会在网络查到,更何况是研究生导师。你可以先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譬如你可以先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目标,想在哪一领域大显身手,并为之而奋斗,然后再根据研究领域方向选择导师。选择研究方向非常重要,可以称之为“第二次选择专业”,所以一定要慎重再慎重。第三,咨询校友,摸清导师脾性。每个研究生学院都是一个江湖,江湖里流传着各位“武林高手”导师各种各样的传说,只是我们涉足未深,需要通过校友来打探消息,譬如有的导师研究项目很多,有的导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有的导师开有自己的公司,门下弟子都会去公司实习等等,这些信息有时会有些杜撰的成分,但流传出来的消息也会八九不离十。这时,你可以通过收集到的信息给想跟的导师发送自荐信息,期待好运的降临。第四,好导师是自己争分夺秒抢出来的。研究生复试的时候你会发现,有的导师名额已经满了。这就包含了一个小技巧在里面,提前联系导师。越优秀的导师越容易报满,选择优秀导师并不只是你一个人的目标,所有参加研究生复试的同学都在虎视眈眈,抓紧时间利用一切资源抢优秀导师是一种必然,最好在初试成绩公示的第一时间就联系导师,如果在考研之前就已经联系到了导师说明你手里的牌已经有了王炸,胡牌翻倍只是等待时间问题。最后,打铁还需自生硬。以上种种情况是基于你考了一个不错的分数,如果成绩不理想怎么办,不要放弃,只要进了复试就有机会,复试逆风翻盘的例子不在少数,相信自己,导师都会喜欢积极乐观的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提升自信心,把专业课知识储备好,奇迹一定会发生。如何选择研究生导师,三分在天七分看人,只要自己努力的争取,不抛弃,不放弃,秉承执念,终会选到适合自己的好导师。
众所周知,中国美院考研是导师制按研究方向来招生的规则机制。这也就意味着国美在每年最新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发布前,各院系各研究方向导师及导师组需先遴选审核并确定。(当然,国美当年最新招简一般会在9月份公布,2020年考研招简公布日期为2019年9月16日)今天我们结合《中国美术学院关于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条例(试行)》规定,带大家来看下中国美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条件。01遴选对象全院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资格且聘任副教授(或相当职务)两年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申请。其中,首次选聘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通过学校柔性引进评审人员,申请担任研究生导师的,应纳入学校研究生统一遴选程序;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未毕业的,在读期间暂停受理硕士生导师申请。02遴选条件(一)基本条件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2.拥护和支持学院教学改革,具有良好的师德,教育育人、为人师表,治学严谨、作风正派。3.具有副教授以上(含相当职称)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应任职两年以上),身体良好,能坚持正常工作,担负起实际指导硕士研究生的责任。4.35周岁以下的副教授申请硕士研究生导师岗位,原则上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美术史论类教师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二)业绩条件近五年取得较为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1.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近年来科研成绩显著,有较高水平的专著或论文,熟悉本领域研究状况,能独立提出研究课题并从事创造性的研究工作,有过课题结题经历,或有正在进行的省部级科研课题。2.本人的主要研究方向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且与本单位现有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研究方向一致。能够独立开设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方向课两门。3.通过硕士生导师遴选后首次招生,应纳入导师组成员,不得独立招收硕士生。4.对过去已遴选为硕士生指导教师的人员,招收培养硕士生,在资格审定时可简化评审手续,学院主要对其研究、创作的水平和成果(要求至少主持或以主要成员身份参与1项纵向项目或获全国美展三等奖以上奖项及其他相应奖项)以及是否有精力从事指导硕士生工作、培养硕士生的质量等方面进行审核。(三)限制性条件1.对于担任研究生导师期间,本人发生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或其指导的研究生发生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本人负有指导责任,经查实确证的,取消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2.切实履行导师职责,对于培养过程中的论文抽检盲审和上级有关部门抽检中出现“不合格”或“存在问题论文”的,按《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盲审实施办法(修订)》(国美研发〔2019〕2号)和《中国美术学院关于论文抽检中“存在问题学位论文”的处理办法》(国美院发﹝2018﹞101号)的规定,暂停招生或取消导师资格。影响期未结束的,不受理重新申请导师资格。03遴选程序(一)个人申请。凡符合基本条件的人员均可提出申请,并要求填报相关材料。(二)培养单位初审。申请人所在培养单位须对申请材料开展初审,初审重点检查申请人员填报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培养单位应召开学术委员会进行研究审议,同意推荐的,方可准予正式申报。同一培养单位多于两人申报,应予排名。(三)资格审查。研究生处牵头组织人事处、招生办、科研创作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开展资格审查,并将审查结果反馈各培养单位。(四)学校遴选。学校组建相关遴选机构,结合专家评议结果,对当年申请增列为研究生导师的人选进行评议和审核。评审结果以学院发文形式公布。(五)列入招生计划。评审通过人员经学校招办同意,列入年度研究生招生计划并对外公布,自当年开始参与研究生培养,同时纳入研究生导师管理。附一: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申请表附二: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团队“*”为外聘导师美术学王赞、吴宪生、顾迎庆、尉晓榕、吴山明、徐默、陈向迅、林海钟、吴敢、张捷、张国民、马其宽、韩璐、刘海勇、闵学林、卢勇 、王冬龄、沈浩、祝遂之、曹锦炎、沈乐平、韩天雍、赵爱民、陈建中、刘健许江、司徒立、井士剑、杨参军、何红舟、章晓明、常青、周刚、陈坚、潘耀昌、韩黎坤、孔国桥、蔡枫、高世名、张颂仁、许煜、贝尔纳·斯蒂格勒、管怀宾、姚大钧、邱志杰、翁诞宪、焦小健、杨劲松杨奇瑞、陈汉、朱晨、张克端、翟庆喜、龙翔、孙振华、翁剑青、施慧、陈佩秋*、王连起*、凌利中*、陈振濂*、何加林*、曾成钢*、张晓凌*、巫鸿*艺术学理论范景中、邵宏、万木春、毕斐、罗琳、尼古拉斯·彭尼、曹意强、杨振宇、周诗 岩、约翰·奥尼恩斯、金观涛、毛建波、杨桦林、孔令伟、陈锽、张坚、许平、王鸿生、黄骏、李梅、翁震宇、何士扬、欧阳英、任道斌、樊小明、雷德侯*、罗森*、张文江*、胡晓明*、孙周兴*、陈嘉映*、张晴*、洪再新*、卢辅圣*、范迪安*设计学宋建明、成朝晖、吴海燕、陈永怡、裘海索、郑巨欣、杭间、朱钦琪、毕学锋、刘正、周武、吕品田、王澍、李凯生、韩绪、王昀、曹增节、吴小华、王雪青、林磐耸*、向勇*、鲁道夫·吕克曼*、何人可*、渡边诚*、何见平*戏剧与影视学苏夏、常虹、刘智海、张献民、陈晓云、雪美莲、崔晨旸、林超、王瑞* 附三:中国美术学院学科简介美术学美术学是中国美术学院人才最密集、积累最深厚、优势和特色最突出的高点学科。自1928年创建以来,始终高峰耸立,奇峦并起,聚焦和培养了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等一大批在二十世纪中国乃至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杰出艺术人才。1920年代,美术学学科首创我国美术研究生教育;1981年获艺术院校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获博士学位授权;2007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与2007年美术学学科两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5与2012年获批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并于2016年入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计划,提出建设以东方学为特征的世界一流美术学学科。美术学学科以中国画学、中国书学、绘画艺术、雕塑与公共艺术、跨媒体艺术、视觉中国学等学科方向为主体构架,以“传统活化、当代创新,全球视野、本土情怀,会通品质、诗性精神”的方法内涵,持续建设“视觉艺术东方学”体系,打造具有东方文脉的一流学科,建设艺术创造与视觉文化教育的东方高地。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7年公布的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美术学获A+评级;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美术学为5★学科全国排名第一。设计学设计学学科是我国最早的设计学科,早在1928年建校之初就有刘既漂、斋藤佳藏(日籍)、杜劳(俄籍)、钟敬文、雷圭元、陈之佛、庞薰琹、邓白等中国名师和外籍著名专家在校任教,开创了东西方并举的国际视野,首开全国同类高校设计学学科建设先河。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与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重点学科,2005与2012年获批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并于2016年获批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设计学学科在全国率先提出“东方设计学”学科建构,拥有“四院两馆一中心”的学术支撑体系,从教学内容、知识体系、创作设计、服务社会等方面着力探索“东方”经验,注重本土造物思想的传承与活化,立足当代设计思想的更新,持续扩大在全国同类高校的示范性作用与影响力。设计学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2017年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设计学获A+评级;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报告中设计学学科5★学科,全国排名第二。艺术学理论艺术学理论学科,是当代中国艺术史论研究和教育的传统高地,名师云集、人才辈出,在国家艺术学科整体规划与发展中起了引领作用。早在国立艺专时期,本学科已初步确立美术史学科的现代体系,确立了以艺术创作论为核心,具有世界性视野的艺术史及艺术理论研究宗旨,引领了各个时间的美术史、艺术创作论、美学和画论研究。1981年,本学科点获美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美术史及理论专业成为全国首批美术类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和2012年艺术学理论学科获批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并于2016年获批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本学科以古典学、史学史研究为根基,适应国家文化发展和社会创新需求,提出了“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史”、“艺术的智性模式”等重要学术观念,建构新的艺术史体系,为创新思维培养提供资源,从艺术史学出发建构当代艺术学理论,及艺术教育的当代体系。在教育部学位中心2017年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艺术学理论学科获A-评级,是艺术学理论学科中排名最高的艺术院校;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报告中,艺术学理论5★全国排名第三。戏剧与影视学戏剧与影视学作为学科正式创建于2002年。早在20世纪80年代,老一辈艺术家吴山明、卓鹤君、马克宣、戴铁郎等人创作《山水情》、《大闹天宫》、《牧笛》、《三个和尚》等动画作品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人文气息,被称为“中国动画学派”,享誉全球。本学科拥有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2005和2006年电影学被评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和浙江省重点学科,2009年广播电视艺术学被评为浙江省重点学科,2011年戏剧与影视学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戏剧与影视学被评为浙江省重点学科。戏剧影视学以现代技术与视听手段构建戏剧与影视学方法论体系,以人文动画研究与诗性短影研究为重点,协同发展互动媒体艺术与影视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打造独具东方文化特色与国际视野的现代影视媒体艺术研究基地,不断提升学术品格,在国内艺术院校中发挥引领作用。本学科以影视艺术、动画与插漫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与戏剧与影视理论为主体架构,依托深厚的传统造型与人文优势,持续打造具有东方诗性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人文影画。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获B+评级。建筑学建筑学学科是中国美术学院唯一的工学大类之下的一级学科,在学校规划中代表着艺术与工程学科跨界拓展和跨界融合的使命。建筑学历史悠久,学脉深厚,可以追溯到八十多年前国立艺术院建院伊始。依托中国美院的结构化艺术学科建设体系的综合优势,1987年,在全国艺术院校率先创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在艺术院校建设建筑类学科摸索了先行经验。2001年,恢复重建建筑艺术专业,由王澍教授担任学术负责人。2003年,重建建筑系,由王澍教授担任系主任和学科负责人,并依托艺术设计学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9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建筑学坚持“重建一种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为学术方向,承担着中国美术教育向工科方向发展交融的一种可能,也承担着将国际化融入到本土建筑学当中,完成一种新的学科评价体系探索的任务。形成了由“建筑艺术”“城市设计”“景观与风景园林”组成的强势学科群体。2009年与2012年获批浙江省重点学科,2016年获批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2017年获批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附四:其他备注1.截至2020年5月,中国美院现有在编教授102人,副教授162人,除此之外还有较多外聘导师;2.2020年考研招生研究方向(含学硕、专硕、非全)共计224个,较多方向存在导师组联合招生培养;3.中国美院目前有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四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建筑学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博士招生以设计学开展;4.中国美院暂无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试点,所有博士学位均是学术学位,且暂无“硕博连读”计划,所有硕士类型学硕、专硕、非全等均可正常报考博士研究生;5.若考研后有继续深造读博的想法,同等情况下可适当选择相关方向博士生导师报考。
读研三年,对于很多的硕士研究生来说,和自己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处理好关系是最为重要的,而且也是最具有难度的,为此总是小心翼翼的,极度担心自己某些方面做得不是很好令导师很不高兴。所以,硕士研究生导师的一举一动总是会引起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思考,而在研一的时候硕士导师总是会问刚入学的研一新生的家庭条件,很多的研究生对此都不是很理解甚至觉得导师会不会因此而对自己有区别的对待。这其实是每年硕士研究生导师对于研一新生都会问的习惯性问题,几乎是所有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都在和自己所带学生第一次交谈时,除了会向其介绍研究生的日程学习和学术研究的特点,还必然会向学生咨询其家庭经济条件,这样一个问题看似是比较正常的小问题了,但是其中也还包含很多的深层意思。对此,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学姐也表示,这都是为了学生着想,并不是简单地问家庭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通过了解自己所带学生的家庭条件之后会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尤其是一些家庭条件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更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会为其在读研期间找一份比较有稳定收入,还能够锻炼自己能力的一份兼职,这样能够缓解一下父母的经济压力,同时还尽可能的在学术研究以及外出活动的时候,更多带上这些学生,希望能够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而我就是那个家庭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的学生,我导师见我第一面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家庭经济状况怎么样?以及有没有想兼职的想法?我如实的告诉我导师我父母都是农民,不是很富裕。这件事过了一个星期之后我导师便领着我到他同学的公司做一名实习生,每天的工作就是记录以及排版,工资每月800元,极大地节省了我的生活费开销,所以真的很感谢我的硕士导师。除此之外,之所以会有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咨询学生的家庭条件也是为了学生之后的发展,因为如果遇到的是一位希望自己所带的学生能够读博的硕导,那么其会一直致力于建议学生读博,但是读博的费用可是很昂贵的,而且一旦选择读博便意味着没有经济收入,没有能力去赡养父母,甚至父母还得继续给予资助,因此这也是很多硕导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一个原因。但更多的硕士导师希望能够帮助到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为研究生学习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而这就告诉所有的硕士研究生一个道理,当你和硕导交流沟通时,其实没有必要过度的紧张,也没有必要对硕导的一举一动过分的解读,不要将硕士研究生导师想的多么的复杂,很多时候硕士导师的决定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要压榨学生,因此放平自己的心态,以轻松、豁达的心态和自己的硕导进行正常的交流,这样才能够获得硕导的认可和喜爱。总之,和硕导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硕导问到家庭经济条件时,没有必要刻意隐瞒,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就可以了,硕士研究生导师不会因为你的家庭背景而采取有区别性的对待,这是完全不用担心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只能是帮助到每一个硕士研究生,而不是损害每一个硕士研究生的利。
高校研究生导师工资,因为高校收入是和职称挂钩的,至于硕士生导师,讲师可以是硕导,教授也有可能只是硕导.另外我看有人说高校老师收入主要靠项目,那是因为你自己所在的团队是这样,我在的学院算是某211里面的强势学院了,之前统计过,没有项目的老师比有项目的老师要多.所以,我按照副教授的标准来回答,副教授工资一般5-6k.当然每个学校制度不一样,比如年薪制的要多点,可是年薪制一般年终又不给力.其他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会算年终奖里面,比如带学生,比如发论文.所以这样算下来一年加之前就是10万左右,如果还要再上一层楼,就需要接项目了.大家对高校老师的影响很多是接项目,挣大钱,但是大家没细算过账.一个实验室如果要接项目,你总要有几个学生吧,那学生就要发工资吧,一级三四个学生,三级十多个学生,一个月一人八百,一年就十多万没了,再加上很多项目你不可能一分钱材料不买吧,那一年要挣20万+,估计有一半需要从自己找的项目里面出,也就是说你需要在外面拉三十万的项目.也许有人又会说,我导师如何牛b,我导师会克扣我劳务费,但是不要忘了,我说的是大多数老师,而且是副教授,而且是没有团队的情况下.国家自然基金算下来一年就二十来万,横项的要找三十万估计不太容易吧,还有如果你克扣工资,招不到学生咋办,招不到好学生咋办,项目自己干?如果挂靠在大团队就没有上述问题,但是你多了一个上线,刚才的算法失效.学校一年给你10万+,要想团队给你十万+,你需要给大老板创造多少收益?几十万?那么是几百万的项目?我刚才算研究生一年给一万补助,要给导师做几十万的项目大家可能都觉得给的太多了,如果你的大老板压榨你,估计就是这么一个算法.而且在大项目组里面,你要带大老板的学生,发论文有大老板的一份,要帮大老板去论文答辩,这些钱你是不敢找大老板要的.而且如果头上挂着几百万的项目,那发论文什么的就比较难,晋升也就比较难.当然,我也见过一年挣几十万,几百万的副教授,在外面开公司,很挣钱,但是现在据我所知,项目很不好接,因为很多好赚钱的坑别人已经入了,再入就很难,而且现在的企业拿钱出来,都是恨不能一块钱当两块钱用的,而且,你敢埋头做项目,这辈子不打算评教授么?...
为何研究生都怕导师?学生:你知道导师权力有多大吗?近几年考研人数不断的攀升,很多人都以为读研就进入了金字塔,其实读研究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每个顺利读研的学子都必须要和导师朝夕相处,然而导师并不是那么容易和学生相处的。不好相处的原因是因为导师自身有太多的权利让学生所忌惮,在导师的任何施压下,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选择默默的承受。那么导师究竟有哪些权利是让我们所忌惮的那?导师能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按时毕业。众所周知,研究生的毕业都需要一篇硕士毕业论文,然而,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相当的复杂,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有导师的参与。从题目的选定,开题报告,开题答辩,格式审查,查重,内审,外审,预答辩,答辩。首先,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导师签字才能顺利地进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没有导师的签字那么你就没有资格进入下一个环节,更不用说毕业了。另外,如果从一开始的选题导师就没有想要让你毕业的意思,那么可能你的所选择的课题就是不符合毕业要求的,那毕业就更是无从谈起了。导师能决定你的休息时间。对于研究生很多人认为还是学生,其实并不然,很多研究生更像是导师的员工。如果遇到一位好一点的导师,那么你可能相对的自由一点。如果遇到一个注重个人利益的导师,那么你可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你会就像公司元一样,一天24小时待命,一条微信、一个电话,要求你几分钟内到达实验室,等你去到实验室才发现做的原来是贴发票,帮忙盖章的一些事情。别人放寒暑假,你却在实验室做项目。做项目当然是好事,但是有些导师会让你永远做项目里不用动脑子的免费劳动力,这种劳动力既不能学到知识,也没有劳动报酬。导师能决定你的项目补助。研究生导师会经常的申请项目和研究生一起做,不可否认的是核心内容通常是导师来牵头做,但是学生依然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心血,但是做完项目之后的项目补贴给多少,完全取决于导师的心情。导师可以给多一点,也可以一份不给。导师决定你的学术成果是否顺利发表。研究生想要发表论文首先必须经过导师这一关,只有导师同意送审后才能往下推行进展。常常会有一些导师会在发表论文上难为学生,以各种理由否定学生的学术成果,因此有很多学生的论文学术期刊上过关了,但是却卡在导师这里,进退两难。导师能决定你的就业质量。导师已经在业内摸爬滚打很多年了,一定会有一些自己的人脉资源。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如果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错,通常会进行工作的推荐。虽然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更注重的是人才的质量而不是关系,但是现在依旧有很多的企业还是关系更重要。综上所述为导师所拥有的各项权利,正式因为导师的每一项权力都和学生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学生在导师的打压下很多时候都是在压抑,认为忍一下能毕业就好了。但是又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忍耐力都那么强,因此就出现了很多像南邮纵火自焚的学生。我认为,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唯利是图。
如果说大学和研究生期间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的话?相信很多的硕士研究生会表示,研究生是导师负责制,大学生时高校负责制,也就说读研的你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硕士导师,这对于自己之后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每一个硕士研究生都希望自己能够被一个非常好的硕士导师带。只是现在的硕士研究生在选择硕士导师的时候,各种标准层出不穷,每一个标准都有自己的立足点,而且也有一定的说服力,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核心点进行考虑的,只是这其中哟这样一个标准即硕士导师的选择要根据年龄去衡量,并且认为年龄大的硕士导师最好,年龄小的硕士导师却被嫌弃。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老学长,看到这样选择硕士导师的标准真的是捧腹大笑,如果你按照这样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硕士导师,那么很有可能并没有你当初所想象的那么的美好,甚至还会极度的后悔,因为你选择硕士导师的基础都已经错了。因为衡量一个硕士导师是好还是坏,绝对不是通过年龄来进行的,这是最没有价值的衡量标准,而且年龄的大小和硕士导师的个人综合素养完全没有关系,所以选择导师还是应该这样去做: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想找一个什么类型的硕士导师,一般是科研类导师和行政类导师,两种不同风格的导师会有两种不同的教学风格,如果你希望读研期间能够更加的忙碌,能够更加的深入接触科研,不断的撰写论文,那么你一定要选科研类导师,因为他的时间绝大多数都在搞科研,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和你交谈科研和论文写作。但如果你想读研轻松一点,那么行政类的硕士导师是你的首选,因为这写导师一般都会忙于各种行政会与和各种外事活动,几乎没有时间去过问自己的时间,也没有事情吩咐自己的学生去完成,所以我们便有了很多可以自行安排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获得相对来说的自由。此外,不要仅仅只是盯着那些教授和副教授的硕士导师,因为现在很多的211高校、985高校很多的讲师也可以带硕士研究生,而且他们的科研水平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不好,也不见得和教授这些导师相差很远,更不要拿着自己的传统观念去审视这些仅仅是讲师的硕士导师,要学会变通,因为他们的科研能力也是非常的高。而且更加有可能会和硕士研究生有更多的共同话题,这样更加有利于之后的学习和工作。总之,当你考研成功要选择导师时,千万不要将年龄作为选择的标准,这真的没有任何的实际价值,甚至还会误导你,因此你只需要从科研、个人意愿、导师支撑和学生评价等几个维度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硕士导师。
考研,研究生导师选择很重要!在导师选择上学生应该怎么做?不少人推免复试、考研复试未通过,没有录取的时候,都会埋怨录取的人有关系,可你自己都可以发掘的关系,为什么你不行动呢?我在大学工作,之前也读研、读博,问你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读研看导师吗?还是你报考学校的所有老师都可以?若是你觉得跟谁读研都一样,我建议是这样混个学历不如直接读个非全。若你也想挑导师,那你得提前,必须得提前,毕竟导师的招生指标有限,以即将开始的推免为例,部分导师在5-6月就收到不少学生的自荐邮件,甚至在暑期夏令营的时候和导师见面交流详谈过,最终获得夏令营综合测评A,免推免复试直接录取。读研和本科不同,人际交往是最基本的技能,单纯的面试几分钟考官对你无法了解的太多,甚至不少导师都没有当考官,他对你的了解来自哪里呢?是你获得录取资格后再去详谈,你如何确定这个导师这几天刚好就在学校,而不是出差呢?所以你得学会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发掘自己的关系,而不是失败后找理由和借口。考研是个综合选拔的过程,许多细节都是导师认可的。举个例子,不少人申请出国读研、读博,是不是也得提前沟通联系导师,有人说是找关系吗?你想跟某个导师读研、读博,老师也要选选人的啊。最后,我想告诉你的是近年高校研究生、博士生的招生指标都在减少,导师得有一定的项目经费、学术成果才会转化计算成对应的招生指标。针对这些难得的招生指标,学院在招生时,在符合条件的学生选择中,还是很倾向于导师的意见,换句话说,导师对学生的选择权重很重。在彼此双向选择的过程中,学生是弱势,导师是强势,部分性格脾气不好、不发补贴、学生难毕业的导师,每年都是其他老师选剩下的,你想要这样的导师吗?许多人觉得联系导师不好的原因说出一大堆,其实理由只有一个不敢,或者放不下面,总觉得不知道说什么,该怎么说。在读研的时候,你如何能挑起导师的项目,替导师独当一面呢?如何让他觉得有兴趣招收你读研呢?哪怕是找对象,在确定恋爱关系之前,都得有个表白的过程吧,就把这样一次邮件的沟通,当做你对导师的"表白"吧?希望对您有帮助,方便时给个关注,谢谢您~
最近这一段时间相信很多的学生都在关注上海财经大学某研究生导师以及北京大学的某老师的相关新闻,而随着事件的发酵,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又将注意力放在了我们的每一位硕士研究生导师身上。开始了一系列的大讨论,发表着各自的不同的看法,并且列举一系列的论据来验证自己的观点,而对于硕士研究生导师来说他们也关注着事件的发展,同时也有自己的看法。最近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开组会的时候,谈了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向我们袒露了自己的心声,表示对我们的要求真的很低,没有太过分的工作任务,一切都是以我们每一个的学业为基础而针对性地制定一些任务而已,也没有将学生当做是免费劳动力,并且对于我们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顺利的及时的毕业,这就是足够了,至于其他方面真的不敢奢求。而有这样想法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真的有很多,尤其在现如今考研人数热度大增,考研学生大增,更多的学生考研只是为了混一个硕士文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顺势而为逐渐成为了一些硕士研究生导师教学的一种观念,对自己每年所带的学生只是希望他们都能够顺利的毕业,也是按照这个要求去给予相对应的指导,这样就算是自己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了。同时,现在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和硕士之间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了一种导火索,不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原因就可能会随时爆发。一旦出现这样的结局,对于学生来说是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研究生学习,甚至是因此而辍学;对于硕士研究生导师来说的话,可能会因此而丢失自己多年积攒的名誉,也可能会因此而丢失自己的工作,也可能会因此而留下更多的悔恨。所以,很多的硕士导师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慢慢地放宽了对在读研究生的要求,只要能够毕业就可以。此外,即使硕士研究生导师希望自己的学生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够更全面的发展自己,可是研究生教育又是极具自主性的,几乎所有的学习和科研工作绝大多数都是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翘班,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时,我们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才能够参与进来。但事实上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因此硕士导师也只能是被迫接受了。更何况现在的硕士研究生想顺利的毕业也没有之前那么的轻松了,尤其是从去年开始教育部对于每年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要求更为严格,在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上更加严谨。这对于每一位硕士研究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所以毕业看似简单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的容易,其要求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读研期间做到身为研究生最基本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顺利的拿到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证和毕业证。总之,作为硕士研究生,我感受最深的是一旦你的硕导对你的要求仅仅只是希望你顺利毕业的话,或许我们的研究生生活已经没有了希望,或许硕导已经对我们不再看重,这对于每一位研究生来说都是一种不好的现象,所以希望每一位硕士研究生能够在读研的时候尽可能的获得硕导的认可,更加全面的发展自己,给自己的未来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保障。
在我国现行研究生教育体制下,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大、中、小学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太一样,虽然同样是一对多的关系,但中小学是几个学科的老师共同带几个班的一两百位学生,而每位研究生导师可能就带几名、十几名学生,后者更像是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如父子”的关系,一是为师,终身为父。通常来说,导师为了自己的学术声誉,在选择学生的时候会相当慎重,会精挑细选出最符合自己要求的、值得培养的人才,也会在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术、人品等方面能力负责,因为学生的成绩也是老师的业绩,学生成才成功老师脸上也有光。当然,有的导师,特别是在行业内比较牛,或者年龄比较大的德高望重的导师,比如院士、学院院长等,一般不会自己亲自指导学生,可能只会抽空偶尔指点一下学生,平时主要由其他年轻的导师来指导。我读研时接触过的导师,都还是不错的,师生关系比较单纯。通常,导师带学生都比较负责,会尽心尽力地指导学生做人,做学术,让学生感觉研究生生涯不虚此行。这样的老师亦师亦友,比如会请学生们聚餐K歌,还有一位同学的导师,是博导,经常与学生一起玩网络游戏,与学生讨论战术,很和蔼可亲的老师。有的导师像“老板”,说明这个导师应该是项目资源很多,或者自己开公司,他有能力揽来大项目交给学生做。通常导师会给学生一定的报酬,当然这个报酬与工作量肯定不会成正比。这时就看导师个人的性格了,好的老师在让学生做项目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并让学生能够有发论文的机会,而且会给学生不错的福利待遇,以鼓励他们的付出。也有的导师比较唯利是图,他就会无情的剥削学生,甚至让学生免费为其打工,我有位同学就这样惨,不但为导师免费打工,连出差的火车票都不给报,而且项目做不好还要挨骂,遇到这样的导师真是不幸!比如2019年底,南京邮电大学一名研究生,因无法忍受女导师3年来的各种无理压榨及延期毕业要求,在实验室自焚身亡,引起了网络热议。这位导师平时会安排学生参与自己的私人公司业务,并有辱骂学生的行为。在这起事件发生前,导师就因为做实验的事情,严厉批评了3位学生,其中一名便是死亡的学生,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真的被这样的研究生导师气到爆炸。本应是教书育人、令人尊敬的学者,却戴着伪善的面具,而撕下面具后,却是一个十足的恶魔。无奈,现行研究生教育中,导师的权力实在太大了,完全可以掌控一名研究生同学能否顺利毕业的“命运”。遇到人品低下的导师,学生就是鱼肉,只能任其摆布。而对于导师的监管,似乎只有科研成果。但学术能力强,真的并不能代表人性好。其实,明智的导师应该将眼光放长远,悉心指导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维护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因为学生毕业之后有可能会发展得很好,并且拥有各方面的资源,如果师生关系融洽的话,双方必然是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
不管每年考研人数怎样变化,对于每一年的准硕士研究生来说,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在研究生三年期间和自己的硕士导师保持一个非常和谐的师生关系,毕竟这关系到自己整个研究生生涯的学习和成长。只是每年都会有很多的硕士研究生感叹自己和导师有隔阂,导师不满意自己的学生,自己也不认可导师,所以导致自己的论文写作遇到很多的阻碍。而作为在读的研究生学姐我想说的是,这种情况在很多的研一新生中有曾遇到,不知道该怎样和导师有一个良好的关系,能够获得导师的认可,自己能够对导师更加的赞赏。但其实想和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处理好关系其实也挺简单,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的简单,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获得导师的帮助,并且还能够很好地给自己一个比较满意的科研结果。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在一开始就要让你的导师知道你究竟是怎样一个性格的学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第一印象给予自己学生不同的态度,这是很多学生所忽略的,例如有的研究生比较的老实,如果遇到一些比较懒的导师,往往会把自己的很多工作全部交代给学生,而学生却并不会拒绝,就这样自己很多的时间都给了导师了。所以一定要给自己导师的第一印象是独立、有想法的学生,不是那么的好说话,也不是那么的逆来顺受。同时,硕士研究生导师也不会故意地去压榨自己的学生,研究生也不要想当然地认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就喜欢压榨学生,这都是不正确的。因为有些事情确实是研究生自己该完成的,而且也是我们应该自己积极去做的,对我们有很多的帮助,不要认为导师给自己分配工作就是在压榨,这完全是子虚乌有。所以一定要处理好导师所分配的工作和任务,这样就能够获得导师的认可,自己也能够有一个自愿去做的心态。此外,最简单和导师相处的方式就是科研成果,几乎所有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都极为的喜欢能够写出高端优质的学术论文。如果能够在读研期间写出核心期刊甚至是C刊的论文,我可以很肯定的说,所有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都会对这样的学生引以为傲,毕竟现在的硕士研究生能够写出这样的论文还是比较少的。所以这样的方式就是用实力说话了,硕士导师一定会结合你的实际给你更多的帮助。总之,每一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和自己的学生相处时,学生是最难做的,不知道该怎样去具体的行动,而以上这些方法或许并不能够真正的帮助到每一位学生,但是一定能够为每一位硕士研究生和自己导师相处时有一个比较有针对性的帮助,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