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澎湃新闻】;5月7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布了2019年该校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及处理意见,硕士论文《论不当得利返还范围之界定》和《大学生校园分期消费市场发展的研究》被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共有10篇论文被出具一份不合格意见。 相关通知介绍,2019年下半年,该校对2018-2019学年度学位论文进行抽检。2018-2019学年度博士学位论文共计149篇,按照《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规定的15%左右比例随机抽检,送审博士论文22篇,其中法学博士学位论文17篇,其他学科博士学位论文5篇;硕士学位论文共计2288篇,按5%左右比例随机抽检,送审硕士学位论文114篇,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58篇,专业硕士学位论文56篇。共抽取136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经送审与增评,2篇硕士论文被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合格率98.53%。共有10篇论文被出具一份不合格意见,占全部送审论文的7.35%,其中博士学位论文6篇,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3篇,专业硕士学位论文1篇。 “存在问题学位论文”和被出具一份不合格意见论文名单具体如下: 处理意见提出,根据《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的规定,对相关学院、导师做出相应处理。其中,“存在问题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民商经济法学院李显冬老师2021-2022学年度停止指导各类硕士研究生新生;MBA教育中心齐勇老师,因所指导学位论文3年内有2篇“存在问题学位论文”及1份不合格意见,2020-2023三个学年度停止接收指导新的各类硕士生,并不得被授予院级及以上优秀教师、优秀导师、先进工作者等各类荣誉称号,年度考核中不得被评为“优秀”;恢复招生后,2年内不得接收指导新的定向硕士研究生;同时,由研究生院对齐勇老师提出警告。民商经济法学院、商学院对评审意见进行认真分析,查找原因,限期整改,整改报告经院负责人审批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澎湃新闻获得的《中国政法大学2019年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被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的专家意见》显示,针对《论不当得利返还范围之界定》出具的一份不合格意见称,从内容上来说,作者更多地是堆砌资料,而没有进行实质性论证,未能有效得出作者自身的观点。另外,从学术严谨性上来说,作者的引用非常不严谨。例如,作者行文中引用“孙森族:《民法债编总论》,法律化版社2006 年版,第152 页”系明显错误;再如,作者引用称“崔嵬:《《民法典》编纂视野下我国不当得利法得利与得利返还制度的比较研究》,《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 年第7 期。”但经评阅人查阅,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压根就不存在“第7期”,该论文是2016年第4期刊发的论文。 另一份不合格意见称,虽然该文收集、运用了一定的资料,层次较为清楚,但其所议范围与主题存在大范围上的不统一,整体结构上存在严重的不合理,在形式上,对重要概念的很多表述让人捉摸不定,难以成为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 针对《大学生校园分期消费市场发展的研究》出具的一份不合格意见称,论文文不对题,题目为“市场发展”研究,而论文的内容和框架结构不是解决“市场发展”问题。论文的内容研究没有意义。另一份不合格意见称,42篇参考文献中有4篇参考文献看不到任何文献。严重不规范,极其少见。
近日,教育部在其网站上公开了对人大建议的回复,文中提到:你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释放研发能量”的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下一步,教育部将充分采纳您的建议。这则消息一经发布,立马在硕士生和博士生中引起的广泛热议,热议的焦点就集中在给予导师决定硕士生和博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上面。一方面,大家认为该建议的出发点是很好的,增强了导师的自主性,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避免了现在经常出现的“唯论文”倾向。当导师觉得自己学生的确具备了科研能力,且创新成果达到了硕士或者博士毕业条件,即使学生没有发表论文,也可以让该类学生毕业。另一方面,有人认为该建议实际操作性太差,弊端也不小。这其中 主要涉及到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导师学术能力等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经常出现由于师生纠纷而出现学生自杀的现象,以及导师侵占学生研究成果等等问题,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是有待加强的,特别是博士生与自己的导师之间的关系。一旦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差,亦或是导师师德有问题,如果导师能够自主决定学生能够毕业,那么极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延期毕业。然后是导师学术能力的问题。目前,从科技部到教育部再到各个学校,都在破除“四唯”,其中就包含不“唯论文”。在旧评价体系打破之后,新评价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导师如何去评价学生的毕业标准决定了该学生的学术能力。也就是说,导师的学术水平决定了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如果导师学术偏低,那么学生极有可能拿着一篇水平极低的毕业论文毕业了。针对前面两个方面,实际上很多同学更加担心的是后一个方面,该建议实际操作性太差,在新的学术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导师学术能力等方面无法监管的情况下,极易引发更大的问题。说白了,很多同学怕被坑了。虽然遇到好的老师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反过来小概率事件也是时有发生,都怕这种小概率事件落在自己身上。前面说到,上述内容是教育部针对人大建议的答复而已,仅仅说明充分采纳建议,真的实际按照这个出规定操作了吗?近日,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后续简称《意见1》)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后续简称《意见2》),从研究生培养的过程控制到博士生导师管理等两个方面进行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生培养的管理过程和导师规范。划重点的说:在这两份文件中,并未指明给予导师决定硕士生、博士生能够毕业的自主权!下面我们进行详细说明。在《意见1》中,从第十条到十三条,要求严抓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特别是第十三条,要求“坚持质量检查关口前移,切实发挥资格考试、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的考核筛查作用,完善考核组织流程,丰富考核方式,落实监督责任,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加强和严格课程考试。完善和落实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分流退出,做好学生分流退出服务工作,严格规范各类研究生学籍年限管理。”大家需要注意到,以后在硕士和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将严格控制培养过程,每个考核点都将严格控制质量,包括了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等关键环节。在过去,实际上很多学校只看结果,不注重过程,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答辩仅仅是让学生交一篇开题报告和中期报告而已,进本上就没有不过的,我见过的很多高校都是这样,只注重最后的学位论文。这就会极大的造成过程控制不严,学生读了很几年过后才发现无法达到要求,面临无法毕业的困境,无法做到及时分流。在严抓培养过程控制的前提下,《意见1》还规定了分流的问题。以后大家如果在过程关键考核点无法通过的情况下,极有可能会面临被评价为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让分流。所以,大家需要非常重视学位论文开题 和中期等环节。在明确各方责任的第十四条中,仅仅对导师、学位论文达标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责任进行了再次明确,也并没有说给予导师决定硕士生、博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因而,我们可以认为,导师目前是不具有是否能够决定学生毕业的自主权的。在《意见2》中,对博士生导师的管理在十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在这儿我们就不一一展开了,仅仅对其中有意思的几条进行一下解读。"第三条:健全岗位选聘制度。培养单位要从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学术水平、育人能力、指导经验和培养条件等方面制定全面的博士生导师选聘标准,避免简单化地唯论文、唯科研经费确定选聘条件……",该意见从源头上加强了博士生导师的选聘质量,让更多优秀的老师能够成为博士生导师,避免了师德和学术水平有问题的老师进入导师群体。在第五条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中,将学生评价纳入了评价体系。如果导师对学生不好,或者说水平不行, 可以通过学生评价对导师进行评价限制的。在第八条中规定,对于未能有效履行岗位职责,在博士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环节出现严重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应视情况采取约谈、限招、停招、退出导师岗位等措施。对师德失范者和违法违纪者,要严肃处理并对有关责任人予以追责问责。对于导师退出指导岗位所涉及的博士生,应妥善安排,做好后续培养工作。综上,虽然在答复中提到将充分考虑“给予导师决定硕士生、博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但是从教育部后续出台的两份文件中并未明确指明这点,因此目前导师尚不具有决定学生能够毕业的自主权。同时,广大学生考虑的到的几个问题,相关部门都考虑到了,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规范导师的行为,同时也加强了硕士和博士生的培养过程管控,以后大家就不能轻轻松松的应对开题报告和中期报告以及预答辩等环节了,不然你就可能被Pass掉!对于导师是否应该具备决定学生毕业的自主权问题,大家怎么看?往期文章:糟了!研招网服务器又崩溃了,你让2021年考研的学生怎么办?不分尖子班和普通班的学校,你愿意将孩子送去就读吗?答案是NO读研系列4:茫茫文献海洋,我们如何获取文献?工科博士告诉你学生一喊楼,封校立马解除,是高校效率体现,还是因某些事被逼的
评语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老师们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发挥出他们自己的特长,评语写的可谓是妙语连珠,构思巧妙。语文老师大多都文学功底深厚,而且才华横溢,写起评语来可谓是信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诗词、绝句、成语等形式来给学生写评语也是手到擒来。数学老师同样也能有条不紊,一条一条指点江山。按步骤来给学生点评分析,鼓励也是中规中举。在众多评语中,一位化学老师的脱颖而出。化学方程式给学生写评语简直闻所未闻,但是让人眼前一亮,也别具一格。你就像那石墨,为蜕变成金刚石,不害怕高温高压的磨砺。一学期以来,在校你顶住压力,不断突破自我。在家你抵制住诱惑学习网络课程,姑娘,努力吧!你终将迎来属于你的璀璨。老师给孩子的评语像诗句一样美丽,对孩子的学习也会起到一定的帮助!这位神奇可爱的老师怎么想到要用化学方程式来给学生写评语呢?这种独特的评语又暗含了老师怎么样的教学观点呢?有哪些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 教育方法引导学习1、 严格型教师严格型教师在教学上往往占据主动权,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有条理整齐地进行学习和娱乐活动。班级氛围不会很好,学生的想法不敢表达不利于学习,所以严格型教师并不能很好的教育孩子2、 放任型教师放任型教师往往给予孩子太多的自己空间,学生在学习的方式上,班级的管理上都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有些自控力不好的学生可能会荒废学习。同样,放任型教师也不适合3、 民主型教师民主型教师有自己一套的教育方法: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助的关系。教师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同时,学生帮助教师来提高教学能力。给予孩子自己思考的足够空间。做学生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这类学生往往就会乐观自信,比其他的学生更会思考,并且情感丰富。同样的,民主型家庭教育也是对孩子成长的最好选择。一个和谐和民主的家庭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他们会品德高尚、乐于助人热爱生活。2、 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中国以应试教育为主,很多的家庭逐渐开始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不在局限于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的情况,将目光投向了艺术这条路。艺术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神秘,现在大多数孩子都在家长的培养下有了自己的爱好。那么校外兴趣爱好的培养,究竟是否重要呢?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好。让孩子学习舞蹈、歌唱、绘画、乐器等技能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学习,更是一种身体上发展。1、 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兴趣爱好是健康的,是让人受益终身的精神财富。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中国作为一个体育大国,在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像乒乓球更是屡战屡胜。近几年中国女排也走向了世界,中国人都为此骄傲。但是这份荣誉的背后离不开他们的日夜辛劳。孩子是教育的黄金年龄,可塑性极强,家长们应该从现在培养,让孩子坚持每日锻炼,身体自然棒棒的。二良好的兴趣爱好可以帮助孩子进行合理的心理宣泄。心理学家说:和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就是帮助孩子合理地宣泄情绪。美好的事物离不开生活,让孩子学习歌唱、舞蹈、绘画、乐器,就是欣赏这份美。现在很多的家长因为工作忙,常常将孩子放在奶奶家或者外婆家带,老一辈的人思想观念不一样,往往会忽略对小孩子这方面的培养。还有一些家长将孩子放在学校,对于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就疏忽了。在线美术1对1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不用担心孩子的接送,同时能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情况,让孩子的交流更加自如。不如说这是爸爸妈妈给孩子的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哈姆雷特。每个孩子所适应的教育方法和所喜欢的爱好都是不一样的。作为家长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和他们共同成长。读者朋友们,你们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呢?欢迎留言哦!
01小赖说社会#中国传媒大学#今天(5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突然上了热搜,原因是因为一名硕士毕业生的论文不过轻生了。在5月9日晚上8点59的时候黄静怡的妈妈发表微博并艾特北京传媒大学、人民日报、新华网、新京报等媒体。发文宣称自己的女儿是中国传媒大学17级的硕士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的问题上,因与导师的观点不和,于是黄静怡的毕业论文几经波折都无法达到合格的要求。于是黄静怡被逼到精神崩溃,精神崩溃的静怡选择了自杀!黄静怡本人也多次跟导生道歉。但是都没有得到回复。静怡从26楼跳下的时候被他的爸爸拉住一只手,但是奈何体力不支,眼睁睁看着静怡跳下去了。这是黄静怡妈妈和一些知道实情的网友说的。而截止到目前为止,静怡的导生没有发布任何回应。如果说真的是因为论文的原因导致静怡自杀,那么真的太遗憾了。02小赖说社会虽说死者为大,但是我们看待事物也不能仅仅只看到其中一个方面,现有的说法也仅仅只是静怡一方的单方面说法。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静怡和老师的截图以及静怡的道歉信。从静怡的聊天记录我们可以看出,静怡给他的导师发了很多“老师,老师可不可以救救我”并带着哭泣的表情。以及导师对他的回复是“你捋捋思路,想和我说什么,过今天通个电话,提前一天预约即可”等。接下来我们从静怡的导师角度来看,现阶段他的导师虽然没有任何回应,但是很多网友扒出他的导师薛燕平老师平常的学生评价。有之前他的学生说薛燕平曾经给考勤全勤,并且作业认真但不符合其个人口味的学生打不及格,而且拒绝沟通。学生的成绩由掷骰子打平时成绩,对学生不满,在微博实名挂人。虽然在这件事情上,薛燕平老师目前看来没有一点问题。但从网友的披露中我们可以看出薛燕平老师平时的风评确实一言难尽。在17年薛燕平还公开侮辱北京服装学院是“大便样”,公开诋毁学生的作品。始终坚持自己是对的,别人的道歉也无法挽回他的原谅。从这可以看出他对学生确实没有任何尊重。所以即使现阶段他没有任何错,我个人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查一下。03小赖说社会我真的真的非常同情黄静怡的遭遇,但是目前只有一方的证明,难免显得有些偏颇。而且在开题的时候与导师意见不合,然后找其他导师开题,又回来找这个老师审核,确实有点怪。希望能够将这件事的全貌复原。给予死者一个公道。而现在中国传媒大学最需要做的就是调查事件的真相,这样舆论自会不攻自破,如果查明薛燕平老师真的德不配位,希望追责当事老师并向学生家长道歉,如果存在一方引导舆论的情况也希望及时辟谣。中传一直都是很多学子心中向往的高校,希望不要背上骂名,让很多学子失望。
钱穆(1895—1990),历史学家,字宾四,江苏无锡人。曾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等校教授。1949年赴香港,后创办新亚书院,晚年移居台湾。其治学范围广泛,著有《先秦诸子系年》《国史大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文学抗战期间,钱穆先后任教于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并曾在金陵大学兼职,不过他在晚年的回忆录《师友杂忆》中并未提及自己在金陵大学兼职的经历,因此学术界对于他与金陵大学的关系知之较少。南京大学图书馆藏原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档案中,有部分资料涉及钱穆。其中,他为文科研究所史学部研究生撰写的论文评语,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对于了解他的人际交往与学术思想,以及当时大后方的学术动态,均有所帮助。金陵大学始建于1888年,是教会大学。该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1930年成立中国文化研究所,1934年设立“国学研究班”,1936年成立文科研究所,具有招收硕士生资格。但是,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打乱了该所的发展计划,由于学校西迁成都及教职人员流失等原因,直到1940年才正式招生。文科研究所的具体教学事务由李小缘负责,他时任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兼文科研究所史学部主任。面对王古鲁、商承祚、刘国钧等学者先后离开金陵大学的情况,李小缘聘请吕叔湘等人来校任教,并邀请蒙文通、钱穆、陈寅恪、徐中舒等学者兼任导师,从而提升了史学部的教学水平。不过,虽然曾在金陵大学史学部就读的学生有多位,但是只有4位完成了课程和学位论文,获得硕士学位,他们分别是:汤定宇(1943年)、张继平(1944年)、刘骏(1945年)、程天赋(1946年)。钱穆与这几位学生均有或多或少的交往。下面我们先依次列出他为张继平、程天赋所写的毕业论文评语,然后再介绍与此相关的学术信息。钱穆给《叶水心研究》的评语:本文钩稽甚勤,著述考尤见周悉,年谱亦详瞻,学承一章,源流分明,于叶氏门人网罗散佚加以条贯,备证细心,惟水心生平最大著述《习学记言》一书,作者竟未见到,此于论水心思想学术虽难精密,此实为本论文一大缺憾,甚望作者能继续觅到此书,将本文学术、思想两章重加叙述,庶可成为研究叶氏学行一完备之参考书也。此评语作于1944年,论文作者张继平(1918—1993)是四川华阳(今双流)人。幼年随伯父张群(曾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到武汉居住,就读于武昌文华中学、武汉大学。1942年考入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史学部。据1943年金陵大学文学院报告称,张继平“专攻宋代学术思想史,其所选论文题目为《叶水心年谱》。刻该生等除习课程外,研究工作进行十分顺利,亦相当紧张”。叶水心即叶适(1150—1223),宋代著名思想家,字正则,号水心,浙江温州人。不过,张继平的论文题目后来改为《叶水心研究》,从“年谱”到“研究”的改动,估计与当时成都地区参考书籍缺乏有关。钱穆在评语中指出《叶水心研究》未能参考叶适的重要著作《习学记言》,是本文一大缺憾,其实《习学记言》并非比较罕见的书籍。但是,金陵大学在西迁时,大部分书籍滞留在南京,在参考书籍缺乏的条件下,撰写《叶水心年谱》困难较大,故改为较为笼统的《叶水心研究》。钱穆的好友,当时亦在金陵大学兼职的历史学家蒙文通,对张继平的论文赞誉有加,并对其寄予厚望。他在《跋张君〈叶水心研究〉》一文中提到:“华阳张君,精究于史,撰《叶水心研究》一编,凡数万言,发摘旨要,穷其底奥,倘所谓能自得师者耶!不以余之肤庸,时相就讨论,且曰:将于南渡吕、唐、二陈诸家,一一为之董理如治叶氏。”(蒙文通:《跋张君〈叶水心研究〉》,《中国文化》1994年2月号)。张继平在金陵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1948年回国,任教于武汉大学历史系,主要从事世界史研究。改革开放之后,他积极开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研究,长期担任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培养了韩永利、吴友发等众多弟子,使武汉大学成为国内这一研究领域的重镇。钱穆给《东晋南朝之经济开发及平民生活》的评语:本书由东晋南朝之侨郡建置及各项赋役制度等推论当时南方之经济开发及平民生活,取材既极广泛,编排颇费经营。通观各章,虽间有未臻瞻密之处,然大纲已举,于繁碎史料中能求得一大体之概况,并能约略指出此二百八十年间长期演变之几项阶段,亦已能为能用心读史之成绩矣。此评语作于1946年,论文作者是程天赋。程天赋,女,四川万县人,曾用名程成。曾就读于复旦大学、大夏大学,全面抗战爆发后曾去延安,后转学华西协和大学哲学系。1943年入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毕业后曾协助顾廷龙参与“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向日本追缴流失文物的资料整理工作。1949年后任职于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曾任中国古史研究组组长。在《南京大学藏近现代名人手迹选》(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中,收录有钱穆致李小缘书信一则,谈及为金陵大学阅卷的事情,其中提到此信由程天赋转交给李小缘。当时抗战已经结束,金陵大学正准备回迁南京的事务,故将往常6月份的硕士学位考试提前举行。据档案记载,参加程天赋硕士学位考试的主修学部代表为徐益棠,研究所代表及考试委员会主席为李小缘,校外委员为钱穆、蒙文通、常燕生(口试)、徐中舒、束天民、朱延丰(笔试监考),考试委员会主席为李小缘,委员为常燕生(因故未能出席)、陈恭禄、徐益棠、钱穆、蒙文通、王绳祖。从这份名单来看,此次答辩和考试汇集了成都地区众多知名学者。程天赋的口试时间安排在1946年4月5日,成绩为78分。蒙文通的评语提到:“于此期经济之转变,取材详实,叙述颇有系统,识精言当,尤为足贵,惟于此一发展之首尾,上及吴魏,下逮隋唐,变动转接处,不免太略,宜再补充。”可见,作为金陵大学唯一的历史学女硕士,程天赋的学术水准得到了各位导师的认可。令人惋惜的是,由于战乱等原因,张继平、程天赋的毕业论文尚未发现,我们只能通过题目和相关评语,大致推断其内容。除此之外,钱穆还参加了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其他学生的答辩。据金陵大学档案及相关资料,1943年6月,钱穆曾参加文科研究所首位毕业生汤定宇的答辩,给其论文评分为80分,不过,尚不清楚他是否为汤定宇的论文《东汉尚书制度考略》撰写评语。汤定宇(1915—1999),字行健,江苏昆山人。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1940年入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史学部,毕业后任教于武汉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等高校,后去香港,曾任香港树仁学院(现树仁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钱穆还于1945年6月参加了刘骏的硕士学位考试。刘骏的导师为蒙文通、陈寅恪,毕业论文题目为《唐代赋税制度史述论》,考试委员会主席为李小缘,委员为蒙文通、陈寅恪、钱穆、陈恭禄、王绳祖,目前尚未发现钱穆给此文的评分与评语。刘骏(1913—1949),四川遂宁人,字俊达。曾就读于辅仁大学,再转学西北大学(陕西城固),后考入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史学部,毕业后任教于石室中学,因参加民主运动,1949年成都解放前夕不幸遇害。由此可见,钱穆在成都期间,曾承担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史学部研究生教学工作,积极引导学生们走上学术研究道路。从这些学生论文的内容来看,上起汉代,下至宋代,涉及政治制度、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钱穆学识之广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原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图书馆借书登记册(1942年7月至1944年3月)中,除本校师生外,还有陈寅恪、钱穆、蒙文通、郑德坤、韩儒林等校外学者的借书记录。其中1943年10月8日,钱穆曾借阅《汉魏博士题名考》《两汉五经博士考》《补续汉书艺文志》《补后汉书艺文志》《后汉书集解》等,这为我们了解当时钱穆的治学兴趣提供了一条线索。(作者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东方IC”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余鹏鲲】教育部8月对人大代表提案的一个回应在9月火了起来。引发关注的原因是人大代表提出:“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释放研发能量”。而教育部回应称:“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教育部回应部分原文从表面上看,教育部的回应好像是说,导师今后将拥有硕博士毕业的决定权。因此,不难理解为何公众的反应会这么大了。虽然中国大学里的导师总体是好的,但害群之马也不少。比如陶崇园的导师王攀经常以“爸爸”自居,在陶崇园自杀之后,他还振振有词的解释:这是“我们之间的独特语言系统”。陶崇园事件是一道“分水岭”,在此之前,公众对于研究生自杀是惋惜的,而且出于“尊师重教”的传统习惯,板子并不会重重打在导师的身上。但陶崇园事件之后,再有研究生自杀,舆论就默认是导师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教育部真的盲目地将研究生是否毕业交给导师去决定,无论是站在研究生的立场、中国科学事业的立场,甚至是导师的立场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要反对的。但教育部的回应真的是这个意思么?被曲解的真意根据中国宪法,全国人大代表组成的全国人大,作为一个整体是最高权力机关,是教育部的绝对上级。全国人大代表不是教育部的上级,但也是教育部要尊重的对象。对于人大代表的建言献策,各部委持的是鼓励和“良性理解”的态度,也就是说要重点回应人大代表提案中的抽象部分和根本部分。因此回应中的“十分重要”、“很大启发”和“充分采纳”并不代表教育部将会把研究生是否毕业完全交给导师。在“充分采纳”了人大代表的提议后,教育部将做的是:1.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目的是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压实培养单位主体责任。2.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这是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进行规范。3.要建立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4.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要正确履行指导职责。内容主要是对导师责任的规定,其中唯一算的上权力的只有“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因此,教育部回应的其实是人大代表关于“改革毕业考核机制”以及“释放研发能量”的部分。回应中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教育部将“给与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如果我们将教育部近来一系列通知和文件结合起来看,其实教育部的思路是很明确的。就是要厘清导师和学生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9月28日,《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也就是上面回应中的第2点正式落地。《意见》中明确提出导师不安排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关注研究生个体成长和思想状况,与研究生思政工作和管理人员密切协作,共同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同时《意见》还提出要健全导师分类评价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今后研究生毕业后评价、“同行评价”、“管理人员评价”都要作为导师评价的重要部分,而且提出对少数导师可以“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意见》中规范导师职责的部分原文另外,《意见》也提出“研究生应签署学术诚信承诺书”,“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分流退出”,对研究生的要求也提高了。现在我们知道,教育部其实并没有说,导师可以决定学生是否毕业,决定学生是否毕业的仍然是各学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但是一个误会闹出那么大的动静,也说明现有研究生培养制度中,导师和研究生在舆论上已经比较严重对立了。虽然研究生和导师存在着被指导与指导的关系,但也是共同探索、共同进步的伙伴。那么,它为什么会积累起这么大的矛盾呢?师生矛盾中 责任完全在导师?自从教育部的回应成为热点之后,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责难高校导师,反对所谓“毕业导师决定权”。但想要客观的认识今天导师与学生发生的对立,还得要对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全景有一定了解。今天的大学不是与社会隔离的象牙塔,社会的种种风气会不可避免的对大学产生影响。导师与学生矛盾其实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高校的一种投射。硕士研究生是由本科生转变而来的,中国的本科生教育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职业导向、就业导向。在就读研究生之前,普通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课程,次要的任务是了解社会,培养专业技能。对于查找、收集、整理文献的能力,以及专业软件使用、设计并完成实验等解决科学问题所需要的能力则很少有涉及。多数本科生在读研究生之前,对研究本身都没有太多的了解,对研究生活的了解就更有限了。而研究生真实的生活状态与本科生的预期存在明显的距离。形成这样的现象,当然有复杂的原因,比如科普工作不深入、实验资源太匮乏,以及大学扩招之后过分强调以就业为中心等等。这就造成社会劳动力价值高,而科研劳动力价值低。中国研究生经常自嘲是“廉价劳动力”甚至“免费劳动力”,说的是导师占据研究生的部分劳动之后,研究生得到的补贴远少于从事同样时间的一般性社会劳动。很多人在报之以同情的时候,却很少思考,研究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在科研上进行探索(哪怕最后没有结果),是否是研究生的责任?将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劳动的时间与进行一般社会劳动时间相提并论,这么想是否默认了研究生进行科研劳动就是浪费时间?也就是说,我们的社会舆论不承认,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到博士生存在考核指标的根本转变,前一个阶段优秀的学生后一个阶段可能未必优秀。硕士生是博士生的预备,主要任务是科研。而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毕业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甚至还有失败的可能。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除非学生身份敏感(残疾人、退伍军人、民族学生),只要有足够的挂科或者作弊,开除一个大学生舆论已经趋向平常了,私下同情的声音也少。但分流一个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生,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虽然在一些极端案例中,媒体爆出导师以毕业胁迫研究生,但现实中导师想让一个研究生不毕业是很难的,除非让学术委员会力证学生存在严重问题,没有培养价值。但现实环境下,任何老师敢这么干,几乎立刻声名狼藉。相对而言,导师让研究生延毕要容易一些,但也不像很多网友说的是很简单的事。与网上的某些极端案例相反,现实中多数大学教授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是妥协、“绥靖”甚至包庇的态度。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学位论文呈现出严重的良莠不齐状况。2012年之前,学位论文注水主要靠抄袭,“不知知网”的翟天临就是典型的案例。自2012年起,知网查重逐渐普及后,学位论文的注水转向了“变造”。所谓变造,简单地说就是:图片是别人的,文章是自己写的。变造是查重比较难防的一种伪造,学位申请人可以说自己进行了A实验,但盗用别人B实验的图片,通过PS修改图例伪装成自己的结果。只要学位申请人基本了解研究领域,无需任何实验或者研究就能完成论文。知网查重过去也可以通过预先自查,再人为降重糊弄过去。这种方法应对外审也很有效,因为抄来的图片制图严谨,甚至比一般的研究生做的要好,而分辨出图片是否合理需要花费外审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里只说了学生自行给学位论文注水的情况,还不包括买卖、代写的情况。正因为学位论文中不规范甚至学术不端大量出现,8月26日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下发了《关于几起高校学位论文作假行为查处情况的通报》,要求各高校复核、排查近五年来(2015-2020)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论文。这次教育部《意见》中也特别强调:“论文重复率检测等仅作为检查学术不端行为的辅助手段,不得以重复率检测结果代替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学术水平和学术规范性的把关”。如此强调导师的作用是因为对于变造、买卖、代写等学术造假行为,导师的监督成本最低。学生是否完成了这些实验,甚至这些实验的原始数据都是可以掌握的。换句话说,很多造假的论文,如果导师不怕得罪人,是可以事前预防的。发现后让学生延迟毕业,严重的开除。但目前的环境,让很多导师不敢这么做。因此当“导师拥有毕业决定权”的谣言传来,很多大学的导师并没有感到开心,而是和很多网民一样表达了反对。因为导师拥有毕业决定权,既是很大的权力,又意味着沉重的责任。原本还可以由学校党委、学院党委、答辩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四级机构共同分担的责任,都要由导师承担了。值得一提的是,过去虽然学位论文作假或者抽查不合格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是基本都只处罚导师,此次《意见》还把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显然,教育部也意识到,在现有社会舆论下,只处罚导师无益于改善论文造假的问题。师与生 为何如此对立?纵观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在80年代之后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阶段是新世纪以前,当时研究生无论是读研还是工作,都有光明的前途。这时,研究生主要是依照兴趣进行选择,师生关系相对较好。虽然导师对于是否让学生毕业和留校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但社会对研究生教育还比较陌生,持保留态度,因而压制了学生产生不满的空间。值得注意,这一阶段的矛盾点主要是师生恋、性骚扰、性格冲突、学术分歧等传统问题。接下来是过渡阶段,大约是2000到2015年前后,这段时间市场经济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同时,由于大学扩招,很多学生为改善就业升学读研究生。但是这段时期,对于研究生毕业要求还放得比较松,因此矛盾还可以缓和。主要是各学校答辩委员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生毕业水平的下限主要取决于自我要求。这一时期的师生矛盾点除了一些传统问题,主要是导师无偿占用学生劳动时间,让其从事一般生产性活动,有时甚至引发了严重安全问题。2016年5月23日,上海青浦区发生一起工厂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事后查明,该事故系违规进行生产实验引起,事发时学生应导师要求在工厂进行实验。因此,法院判处导师张建雨危险物品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事故现场照片2015年后至今,教育部和各高校严厉打击教师在职开办和参股各类企业,此类事件几乎绝迹。与此同时,很多人读研究生几乎完全出于改善就业的目的。但这时国家收紧了研究生毕业条件(主要收紧科研部分),矛盾于是开始集中爆发。此时矛盾的引爆点主要就是研究生毕业问题,以及由此衍生的其他问题。这里的其他问题,主要指的是研究生虽然正常毕业了,但是获得感低,感觉浪费了大好的青春。说到底,近些年来,导师和研究生的质量都处于历史高峰,却在舆论上严重对立。这与我国高等教育要求不断提升是分不开的。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随着新的时代要求,必须要有所发展和重新定义了。教育部现在面对“改革毕业考核机制”以及“释放研发能量”问题,提出要“严抓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和“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就是要重新定义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学术素养要成为研究生最主要的培养目标,而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也必须进一步规范。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提出了“人文社科期刊要多支持青年学者”的建议,指出:青年学者,特别是在读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独立署名研究成果越来越难。大量本应该是学生独立署名的论文,却有高达30%的以师生联合署名的方式出现在期刊上。这一提案也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有人认为这理所当然:“在导师这儿做研究,用的导师的平台,花的导师的钱,最后不让导师做通讯作者,就一个作者,这也不合理。”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我想问的是:学校里面的哪一件实验设备不是国家和学校的资产?怎么变成导师家的了?如果,学生去导师的公司做项目,那导师就更不应该署名。导师购买了学生的劳动,学生劳动产生的商业价值既是导师提供实验环境的回报,强行署名占有学生知识活动的成果那就是耍流氓!也有人觉得,这是学术界的生态习惯使然:杂志要质量,质量看引用,引用看名家……这种逻辑是把所有的研究者当傻子呢?媚引只是趋炎附势或目光短浅的投机者才会选择的文章包装手段。如果一本杂志仅仅靠所谓的“大牛”支撑,十年或二十年之后“大牛”老去,文章质量又由谁来扛鼎?所以,要培养研究生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激发年青研究者的热情,就必须创造和谐自然的学术交流氛围与平台,要纠正不必要的联合署名。可以采取的措施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1.杂志办刊层面可以采取双匿名盲审,既保证杂志刊文质量,又避免不必要的无谓署名。不过说实话,这个方法并不新鲜,但是这个操作过程却有人打了折扣。2.杂志评价机构可以将青年作者独立署名作为杂志评价的重要指标,比如规定35岁以下作者刊文量必须达到总数的20%。这样的操作在项目申报中早已实行多年。3.作者与学校层面不必要的联合署名无非就是导师考核与学校评价的需要。2020年2月教育部已经发布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取消大学教师考核与学校评价唯论文至上的操作办法。破除论文至上这一不合理评价指向的决定权已经交到了各个高校手中。不管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希望杂志最终回归到学术交流平台的角色,社会和作者不要强加给杂志不可承受之重,也希望更多的青年研究者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出更多创造的火花!
刘婷为班上38名学生写下38首诗作为期末评语因给班上38名学生每人写一首诗作为期末评语,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思源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乐东思源高中”)高二语文教师刘婷成为“网红”,受到众多网友点赞。“懂事彬彬又有礼,勤奋努力爱学习。谁说女子不如男,古有木兰今有你。”这是刘婷写给学生刘斌斌的诗,诗句中藏有她的名字。1月26日,刘婷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给学生的诗都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来创作,如有的爱玩手机,就写要学习需先抛弃手机游戏,有的各方面都表现很好,就再给一点鼓励。刘婷是江西人,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读研期间曾在非洲喀麦隆孔子学院任中文教师。2016年8月,刘婷到乐东思源高中工作,现担任该高中高二6班的语文教师,也是该班的班主任。读研期间,刘婷曾去非洲的孔子学院任教刘婷向澎湃新闻表示,她从小就喜欢写打油诗,之前看到很多老师的评语都是“该生……”,格式老套,她就想给学生写点不一样的东西,便于1月20日写下38首诗,每个学生一首,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来创作,且诗中含有学生名字。“我在古诗词方面也没有多深的造诣,当初写的时候并没有想过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刘婷说,她的父亲是一名已退休语文教师,她写古诗水平不高,常被父亲吐槽,父亲告诫她要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刘婷在办公室批阅试卷【对话刘婷】澎湃新闻:怎么想到给学生写诗作为期末评语?刘婷:刚参加工作时,我就想写诗词作为评语,但工作比较忙,当时没有写。前几天,学校把成绩单发下来,让老师手写评语,我按照原来的惯用模式写了十张左右,后面把它们撕掉了,决定重新开始写,用诗词作为评语。澎湃新闻:写诗花了多长时间?刘婷:我们是寄宿制学校,每晚7点-8点10分,班主任都要陪着学生,陪他们时我就看着他们,大概花了一个小时,就给班上每个同学的评语拟了一个腹稿。第二天(指1月20日)上午,我正式开始写,38个学生每人一首,用了3个多小时。澎湃新闻:学生看到后反响怎样?刘婷:我写的诗都含有他们的名字,他们看到自己的名字在诗句里面,都很开心,有些学生感叹老师很厉害。一些家长看到媒体报道后,也说你们的老师好厉害。澎湃新闻:以后还会写诗作为评语吗?刘婷:下次,我打算和学生一起写,让他们参与进来。澎湃新闻:你和学生关系怎么样?刘婷:特别好。他们一般都不叫我班主任、老师,直接叫婷姐。澎湃新闻:你平时也写诗吗?刘婷:我本科读的是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平仄没有什么研究,大体上了解平仄对仗,押韵的话都是直接靠感觉,写时稍微注意一下。我爸爸是退休语文教师,我有时会写诗给他看,他会吐槽说我写的诗格律不对,平仄也不对。这次写完这些诗后,我发了一个朋友圈,爸爸肯定又吐槽我了。【刘婷作为作为期末评语的38首诗】1.蔡晓菲君晓韶光莫辜负,非要读尽天下书。待到高考收获时,汝才能在丛中笑!2.刘恒志家有儿郎刘恒志,发奋图强学知识。勿畏浮云遮望眼,苦练终有腾空时。3.陈丽洁丽质天生难自陈,品性高洁好学生。学习管班均不易,愿汝事事都能成。4.邢贞科韶光易逝莫辜负,定要努力多读书。自由娱乐诚可贵,为了未来皆可除。5.刘斌斌懂事彬彬又有礼,勤奋努力爱学习。谁说女子不如男,古有木兰今有你。6.李全李全严肃又认真,自制能力很惊人。自信坚定固然好,也要听听老师声。7.杨心如唯有少壮更努力,老大方能不悲泣。找对方法努力拼,老师绝对相信你。8.梁祺梁家小女名为祺,爱笑嘴甜又有礼。山重水复路虽远,柳暗花明等着你。9.韦粼倚韦氏小女名粼倚,学期踏实很努力。成绩虽还不理想,实干巧干定能提。10.容丽珍笑容宛若风拂柳,美丽大方你都有。时光一去不复返,好好珍惜踏实走。11.邢惠珍日日行行重行行,幸汝蕙质真兰心。学习还需更努力,一切成功始于勤。12.唐玲玲笑容宛若蜜里糖,成绩别人追不上。数学历史不偏科,玲玲方能得远望。13.陈钟熙唯有登高能远望,拨开云雾见阳光。切不可足于眼下,更高更强在远方。14.张泽威嘴甜心善大家爱,表演小品很有才。泽威定要更努力,来日方可笑口开。15.陈滢学习争分又夺秒,进步很大不得了。学习之余多笑笑,生活定会更美好。16.黄小凤气不喘来心不慌,小小身体大能量。凤凰涅槃还需等,只因梧桐树未长。17.陈晓妮陈家晓妮八方赞,学习积极心地善。数学赶快要行动,百尺竿头还要赶。18.刘丽佳手机娱乐诚可贵,自由自在价更高。若为美好明天故,丽佳暂时皆得抛。19.李霖李家小女很伶俐,勤奋踏实肯学习。空暇时间多运动,成功有赖于身体。20.葛璐时光易逝勿辜负,努力学习多读书。勿因一叶弃森林,山重水复总有路。21.卢静大方懂事人缘好,学习踏实会更妙。莫等白首方悔迟,勤学何时都不早。22.黄亚兰成绩虽还不理想,老师知你心中凉。人生贵在持之恒,无论成败把头昂。23.黄加茹早岁哪知学习艰,一谈成绩气如山。我虽知你在努力,踏实虽好得巧干。24.李慧仙若想成功还要冲,改变方法会成功。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仙在此山中。25.李文和常坐台阶爱背书,朗诵赢得众人呼。文和定要更踏实,江山才人才会出。26.吉亚琴吉家淑女名亚琴,治学为人样样行。望你多养内涵气,继续进步不要停。27.陈畅家有儿郎名陈畅,乖巧懂事得表扬。语文真的很重要,勿再偏科会更强。28.李柔出自书香门第家,学习品德人人夸。志向定要更高远,只因学海广无涯。29.刘欣欣刘氏小女很用功,就是方法没选中。若能早日找准路,定会欣欣又向荣。30.黄垂统黄门儿郎名垂统,上课常爱发呆中。若想不做池中物,还要努力更用功。31.叶晶晶笑如树上嫩绿叶,令人开心又亲切。晶晶不要再偏科,数学不是扎心铁。32.王立立王家立立初长成,学习品德样样能。有痛不要自己背,一日为师勿忘曾。33.林潇蔷林家有女名潇蔷,踏实肯学得表扬。望你更加努力拼,定会实现心中想。34.卢晓霞心似的卢飞快跳,语书门门都得晓。待到高考胜利时,信君定在霞中笑。35.韦起悦学习真的不轻松,功课门门都得通。若君不想再失利,须得发奋更用功。36.姚明珠思源明珠爱读书,为师见后很舒服。学习一日不能成,勤奋踏实分方出。37.罗海绿业精于勤荒于嬉,罗家海绿要牢记。成绩还不够理想,寒假有空多学习。38.罗亚妹学习在勤也在巧,亚妹一定要知晓。压力更要变动力,不要变成笼中鸟。
有个笑话是这样,一块砖头砸死十个人,九个都是本科生,还有一个研究生。现实当然没有这么夸张,但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尤其研究生,近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5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290万人,预计2020年将突破300万人。俗话说林子一大,就什么鸟都会出来。随着研究生群体逐步走入社会,他们的素质良莠不齐往往会让招聘单位很头疼。日前,全国政协委员黄爱龙表示,建议对研究生毕业生进行分级评价,明确是几等学位,让国内的研究生毕业评价更加公平全面,为毕业学生以及企业提供更加合理的选择参考。看起来这个建议不错,但这话一被发到网上,不管是研究生,还是准备考研的本科生都炸了:给点活路行不行?!这个提案的合理之处在于,参考英国的研究生分级制度,同样的硕士文凭要依据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不同,颁发不同等级的硕士学位,分为普通、良和优。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落到实际操作上,稍微对国内研究生群体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不对劲。近些年,全国各地研究生自杀事件频发。调查数据显示,中国高校有20%左右的研究生存在心理问题,极易引发自杀的抑郁症占了很大都比重。从武汉理工大学陶崇园到同济大学陆经纬,不同的悲剧,有着相同的原因——来自导师的压力。在英国,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是"契约式"的关系,师生可以双向选择,很多学校在制度上也允许学生中途更换导师。而在国内,师生之间更像是一种"父子"关系,考上研究生的时候是啥样,研究生毕业就是啥样。研究生群体里有个说法,能不能毕业,全看运气好不好,碰不碰得到一位好导师。优秀的导师当然是大多数,但仍有很多导师借职务之便,让学生从擦车到做饭,从陪聊到应酬,全部包干。更有甚者,连找对象的任务都让学生帮忙承包了。2017年便有一位硕士研究生是因陪导师饭局饮酒应酬而死。也难怪很多研究生私下把导师叫做"老板"。你可能会奇怪,学生为什么不反抗?如前所言,我国研究生实行的是导师责任制,一个学生一个导师,导师对你负责,能够决定你能否毕业,有一票否决权,不仅如此,学生的生活补贴、课题基金、有没有课余时间去做兼职,都得看导师的脸色。手握学生的命脉,自然可以为所欲为。在陆经纬父亲的声明中可以看到,陆经纬被导师威胁如不帮她完成论文则不能顺利毕业。权力下游无自愿,学生要想逃脱导师的掌控势必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个代价不是每一个寒窗苦读十多年的普通学生都能承受得起的。正如西安交大因被导师压榨自杀的杨德宝的同学曾对杨德宝说的那句话"你这么好用,导师怎么会舍得放你走呢"。在师生关系变异、导师权力过大的当下,学生所能改变的,实在是微乎甚微。当权力不对等时,弱势方受到的限制越多,强势方就有越多的机会施加控制。一个决定研究生是否能毕业的权利已经催生出如此多的问题,一旦加上毕业分级的权力,又没有进一步的措施,天然弱势的学生面对导师刁难,岂不是压力更大。试想一下,当研究生分级制度落到实处之后,会不会有下一个陶崇园、陆经纬,在导师"不帮我做事就不给你优等级"的威胁下忍气吞声,为导师卖命,直至悲剧酿成呢?所以相比研究生分级,当下更要紧的事或许是重新定义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对导师的权力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制定惩治措施。如有必要,还应设立独立于学生和导师之外的第三方机构,以保障学生的维权和申诉权利。如果导师能给学生分级,谁又来给导师分级呢?
现在同学们应该开始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了吧?开题报告里最后两项是指导教师意见和领导小组意见,这个本来是老师的工作,但是很多老师为了省事都会要求学生自己填写,而且还要求不能简单的只填写同意开题,那具体应该怎么写呢?下面给你一些参考:指导教师意见一: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于学生能力提高有利,实验设计合理,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故同意开题。指导教师意见二:该生对本课题相关的知识与理论研究比较透彻,参考了许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课题结构合理,内容完整,主要观点突出,是学生学习方向的延续,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有利。同意该课题开题。指导教师意见三:该生对XX方面的研究比较透彻,参考了许多的文献资料,论文选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课题是学生学习方向的延续,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有利,实验设计合理,工作量较大,注意时间安排,同意开题。指导教师意见四:该生论文选题,紧扣专业方向、紧扣现实,做到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有现实意义,有完成选题的能力和条件,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有益。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基本合理,难度合适,学生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该课题。同意该课题开题。领导小组意见一:该生课题较新颖,能收集比较详实的中外参考文献,进行实验设计和准备,实验计划安排合理。希望继续收集资料,完善实验方案,早日开展实验研究和论文撰写。同意开题。领导小组意见二:该论文选题教好,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前期准备较充分,研究内容较为充实,研究方法较合理,研究重点较明确,符合论文开题计划的要求,经过评审和表决,评审小组一致通过论文开题,同意该论文进入下一步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