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武汉共有50家企业签订了新进大学毕业生最低年薪标准集体合同。合同兑现了吗?已经上班的大学毕业生满不满意?23日,记者走访相关企业,采访了这些留汉大学生。公司有班车接送还配备了洗衣房、健身房、电影院大专生回汉找到了满意工作27岁的何斯达是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一名数据员,毕业于江汉大学计算机软件开发专业。“我的学历是大专,找工作一直不太顺利。”何斯达坦言,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物流公司当业务员,负责用计算机进行物流调度,每月工资2400元。换了几份工作,收入都不高,专业也不对口,何斯达萌生了去北京闯闯的念头。他和同学一起应聘到北京一家软件园工作,“收入倒是高了,一个月近8000元,但北京房租、生活费太高,几乎存不下钱。”去年7月,何斯达的家人看到武汉留住百万大学生的系列政策宣传,劝他回汉工作。何斯达在网上了解到苏泊尔公司落实武汉大学毕业生最低年薪标准,大专生年薪也不会少于4万元,就特意请假回武汉试试,顺利应聘到该公司,1个月后,又通过企业内部竞聘,成为数据分析员。“公司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都很好。”何斯达告诉记者,他现在每月能拿到4000元左右的工资,公司有班车接送上下班,早午餐都有餐补,有员工宿舍,还配备了洗衣房、健身房、电影院等各种生活娱乐设施,几乎都是免费。何斯达说,自己很幸运,一个大专生遇到了执行最低年薪标准的好公司,希望通过努力工作,攒个首付,早日在武汉买房安家。苏泊尔公司办公室主任尹思说,公司不认为签订最低年薪集体合同是加重用人成本,留住人才企业才有好未来,目前在苏泊尔公司,大学毕业生的待遇远远超过最低年薪标准。公司开出的年薪直追一线城市,硕士生已在汉买房安家半数以上硕士同学留在了武汉“我上个月买了房,准备明年结婚。”一年不到,就在武汉安家立业的梁鹏程是名幸运儿。他和女朋友都是湖北人,找工作第一选择是留在离家近的武汉,“刚开始也有顾虑,担心收入低,买房有很大负担,也曾经想去北京、上海、深圳找工作。”从武汉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的梁鹏程说,开始只是想在武汉试一试,没想到恰好遇到签订了最低年薪集体合同的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公司。企业对硕士生开出了14万元(税前)的年薪,这个收入直追一线城市。梁鹏程还发现,“和我一起读研究生的同学,以前不少人说要去外地发展,现在一半以上都留在了武汉。”他说,去年以来, 武汉不断升级大学生留汉政策,凭毕业证可落户、购房租房打八折,让很多同学怦然心动。让梁鹏程开心的是,女朋友也在湖北省中医院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两人收入都不低,生活有底气,他们果断选择在武汉安家,不久前贷款买了房,计划明年举办婚礼。企业文化氛围、工作环境都很好,新人还有成长空间上班不到一年就得到升职机会“我在这里干得蛮舒心!”23日,在汉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2017年毕业的大学生代娆笑着说。24岁的代娆是荆州人,去年4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她,面临毕业,在校园招聘会现场看到汉阳控股集团的信息,觉得专业很对口,就到该集团实习了两个多月,她非常满意,就与汉阳控股签订了劳动合同,应聘会计核算岗位。“当时集团承诺的最低年薪是7.1万,这在招聘市场上不算最高。”代娆说,经过实习,最吸引她的是集团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氛围以及成长空间。刚开始工作,业务上有很多不懂,领导和同事非常热情地给她讲解,带着她很快熟悉流程。汉阳控股集团工会负责人介绍,不久前,集团签订了大学生最低年薪集体合同,承诺的本科生与硕士生最低年薪标准,都高于武汉市标准,分别为6.8万和7.1万元。该负责人称,集团招的这批大学生,素质非常高,都是作为干部储备来培养,只有提高待遇,才能吸引优秀人才。该集团从去年春季至今,已与22名大学生签订了劳动合同,其中有一部分已就业上岗。该负责人还透露,由于代娆工作出色,集团决定,下个月开始,代娆升为分公司的主管会计,薪酬也会随之上涨。上班不到一年,就得到了职务升迁机会,代娆庆幸自己留在了武汉。(章鸽 戴红兵 金睿 胡文辉)
一个人很难赚到自己认知能力范围之外的钱。我们所赚的每一块钱,本质都是对这个世界认知及洞察的变现。如同我们需要日积月累工作、追求阅读价值、关注政策走向、市场变化一般。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偶尔赚到超出认知范围的钱,多半靠运气。靠运气赚到的钱,在运气不好的时候,往往都会凭实力亏掉。看看单口相声罗老师,单手举锤的雄姿英发,你会发现,这是多么痛的领悟!读研到底值不值!应届847万大学毕业生就业,硕士又又又扩招了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你今年大学毕业——是选择响应国家政策接着“躲进小楼成一统”上岸继续深造,还是要尽早下海,搏个未来?当下的环境一方面是整个市场招聘需求的下滑,线下的招聘活动停止,毕业生求职受阻。而国务院新闻发布会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推迟用人单位推迟面试和录取时间等等。那么你对这样的情况有怎样的认知?你的选择又是?来做个推演:如果你的认知是我们正处于一个阶层板结,全社会心态趋于保守,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的时代里,那么选择抗拒变化、躲避风险就是正确的。因为硕士好歹也有一定社会地位,入公门也有敲门砖优势。天下承平,犹如平底锅。你我求稳,别想闲鱼翻身。更忌乱翻腾,否则会变得稀碎,卖相难看。如果你的认知是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变化,充满机遇和风险的时代。社会鼓励人们去冒险和创新,甚至允许那些最疯狂最荒谬的梦想成真,那么选择抗拒变化、躲避风险就是错误的。即使你认为维持你稳定生活的依仗,很快就会因为社会前进变得一文不值,根本无法让你岿然不动、安然老去。同时,你追求安稳所得,和你因此而错过的机会相比,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走入家道中落的快速通道就是求稳。面对两种认知,你又会怎么选?再来几组数据。考研人数逐年翻番,尽管2018年研究生学历人口占比不到0.2%。但在北京,研究生学历似乎已成为找工作的“标配”。据北京市教委发布的《2019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截至2019年10月31日,北京地区 93所普通高校2019届毕业生人数为23万,其中,硕士占30.29%,博士占6.48%。可以发现不仅应届生选择考研,许多第一次考研失利的往届生也是考研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非全日制研究生还为在职人员提供了边工作边读研的渠道。再加上通过推免升学、出国留学等方式深造的人数,读研的比例堪称可观。2018年,北京本科毕业生118287人,其中,38.77%去向为“继续深造”。就业前景、专业前景是考研主因,因“热爱科研”而考研的人,只占12%。2009年起,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分流,越来越多人报考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相对应,意为“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2017年,北京地区报考专硕的人数首次超过学硕,占比52%。考研大军似乎——日益拥挤,入场券更是“一票难求”那么,一纸硕士毕业证含金量几何?根据薪酬网发布的报告,2019年上海地区硕士毕业生起薪普遍高于本科生。尤其在外商独资企业,硕士生比本科生起薪高出2000多元。也就是说——再读3年,你的起薪比3年前的你高了至少2000元。看完数据,你会怎么选?我想我们可能会得出以下几个结论:最务实的选择是——判断市场的增长能否跑过你提升学历后的薪资增长;最理想的选择是——我管他怎么样,我想读书就读书,想工作就工作,读书和工作并不一定矛盾;最励志的选择是——我先工作,占着坑,再边考验求上进;而最不靠谱选择是——考不上,我专门复习一年。可真正的问题是——你该怎么选吗?其实,你怎么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不要在现场?参与变幻,跟上变革,追上这时代的步伐。面对机遇和变化,自己不在场固然是一件值得遗憾的事情。但是,更多人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不在场。在日复一日的校园安稳日子里自我麻痹,以为岁月静好可以直到永久,却失去了对变化的敏锐感知。所有的个体、公司都会走向衰亡,而“大限降至”“大公司必死”是这个世界上演化的必然。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另一个事实:很多人、很多机构早就“死”了。你看病毒开始在国际肆虐,而武汉方舱医院已经开始“床等人”;大西洋彼岸美股跌跌不休,A股开始“非典型牛市”;美军开始从阿富汗撤军,特朗普开始甩锅给桑德斯;除中国外,日韩也都开始质疑0号病人的来历以及病毒的来源;当国内免费治疗新冠,美国确诊需要至少3500美元.....情况如此错综复杂,让人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历史进程的改变就在不经意间,过程危机四伏,却也危中有“机”。我想,唯有在这种动荡不安中,存在最多的机会。这也是一个人应该去追求的东西。读到这里,相信你应该明白了认知的重要性。- END -【编者按】单口相声“王者”罗永浩老师,以前总爱描述这样一个极度舒适的场景:通过干干净净地赚钱,让人相信干干净净地赚钱是可能的;通过改变世界,让人相信改变世界是可能的。一度让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可现实的情况,却啪啪打脸——一个人真的很难赚到自己认知能力范围之外的钱。跟你学历多高没关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记者:李 彪 每经编辑:陈 旭3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在吹风会上介绍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游钧介绍,据统计,2月份全国各地共为企业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单位缴费总共1239亿元,预计2~6月份减免额度将超过5000亿元,实际执行的效果可能会超过预期。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游钧表示,国有企业要连续两年扩大招聘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并且不得随意毁约,不得将在本单位实习的期限作为招聘入职的前提条件。稳岗返还达222亿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稳就业任务十分艰巨繁重。3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提出多方面举措,包括加大减负稳岗力度,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更好地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就业,帮助农民工就业增收;通过扩大企业吸纳规模、基层就业规模、招生入伍规模、就业见习规模等,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等。在昨天举行的吹风会上,针对为企业减负,游钧表示,2月份全国各地共为企业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单位缴费总共1239亿元,预计2~6月份减免额度将超过5000亿元。稳岗政策方面,在前期扩大中小微企业享受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受益面的基础上,对那些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中小微企业,返还标准由原来的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提高到最高达100%,对湖北可以放宽到所有的企业。游钧介绍,截至目前,今年已有146万户企业享受到了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金额达到222亿元,共惠及4951万职工,受益企业的户数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国有企事业单位要扩招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的历史新高,受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未能像往年一样参加招聘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凸显。一位毕业生家长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几乎是发动全家人每天在网上查找招聘信息,由于没办法参加现场招聘会,非常担心今年孩子毕业后找工作的问题。对此,游钧介绍,这次出台的《意见》针对毕业生求职延后等情况,提出了多方面有针对性的举措,旨在拓宽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具体包括:一是扩大企业吸纳规模。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国有企业要连续两年扩大招聘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并且不得随意毁约,不得将在本单位实习的期限作为招聘入职的前提条件。二是扩大基层就业规模。开发一批城乡社区等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扩大“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规模,畅通民营企业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渠道。三是扩大招生入伍规模。要扩大2020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和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规模。扩大大学生应征入伍规模,提高应届毕业生征集的比例。四是扩大就业见习规模。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设立见习岗位,并且对疫情影响中断见习的可以相应延长补贴期限,对见习期未满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的,要给予鼓励和奖励,给予见习单位剩余期限的见习补贴。五是适当延迟录用接收。对延迟离校的毕业生,相应延长报到接收、档案转递、落户办理时限。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还提供两年的户档保管便利,期间以应届生身份参加用人单位考试、录用,落实工作单位以后,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相关的手续。一位业内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虽然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但通过扩大企业吸纳规模、扩大基层就业规模、扩大招生入伍规模等举措,可以极大缓解因为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已协助企业解决40万用工游钧在吹风会上说:“农民工是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一支重要力量,现在总量有2.9亿,其中外出就业的有1.7亿。相对来说,农民工就业的竞争能力较弱,职业转换的难度较大,超过一半的人从事第三产业,这次受疫情冲击最大,也最直接。”游钧表示,为此各地各部门强化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推进农民工“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复工服务,推广健康信息互认等机制,提高复工复产服务便利度,通过专车、专列、包车等方式,成规模、成批次组织农民工尽快返岗复工。“在国家层面,我们已经协助近万家重点企业解决用工40万人,通过专车专列包机等方式,累计运送农民工超过了469万人。”游钧说。在近期开展的“百日千万大型网络招聘专项行动”中,也专门开设了农民工专区,加大岗位信息的发布力度。目前,各地正通过引导投身农业生产、参加春耕备耕,通过组织农民工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通过发展特色养殖、精深加工、生态旅游等行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加大以工代赈工程实施力度,多渠道、多方式支持帮助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游钧强调,这次《意见》明确,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要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并且鼓励企业更多招用贫困劳动力。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复产。公益性岗位也要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确保兜底保障。对那些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规模大的,要通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给予奖励。每日经济新闻
由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军队文职等岗位稳定系数高,福利待遇也比较规范,被称为“铁饭碗”当之无愧。每年有很多毕业生加入了“考碗族”的队伍。很多人认为事业单位不如公务员好。其实,报考事业单位难度要小于公务员,同样是入编,事业单位工作也相当稳定,福利待遇也很规范,含金量不比公务员低。那么,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三则事业单位招考信息。一、2020年新疆昌吉州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暨“千名硕士进昌吉”引才1112人本次人次引进的对象为2016-2020年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要求年龄在35岁及以下。所以,本次招录人才的近五年毕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对本次引进的研究生所享受到的福利待遇和培养政策,昌吉州拿出了“十足”诚意。比如,对于聘任到专技岗的研究生,硕士聘任至专技岗10级、博士聘任至专技岗7级;自签订聘用合同之日起,当月一次性给予2000元生活补助;连续5年博士每月给予2000元生活补助;提供人才公寓或“拎包入住”的住房保障。本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采取考核方式招聘,无需笔试,经与用人单位面谈成功后,直接进入事业编制。有意愿报名的人员,可以在“昌吉州人民政府”网通知公告栏、“昌吉博格达”网公示公告栏查看公告原文,进行报名。二、福建省莆田市2020年度春季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工作人员583人莆田市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公考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计划聘用人数583名。其中市直事业单位计划聘用人数141名;县区(管委会)事业单位计划聘用442名。本次报名的基本条件设置比较简单,大家需要以公告的职位表所要求的条件为准。提醒大家,本次考试的报名时间为4月22日上午8:00点—4月28日下午5:00点,大家可以在“莆田市人事考试网”查看公告原文,下载职位表,看一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三、浙江省绍兴市2020年第一次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762人本次招考分A、B、C三类岗位,共招考762名:A类岗位,即高层次人才岗位。限2020年毕业的应届硕士、应届博士研究生,招49名。B类岗位,即普通岗位。限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除校医岗位外),统一笔试加面试,招144名。C类岗位,即教育、卫生等岗位。各主管部门(单位)另发公告,自主招聘,招569名。可以看出,本次招考有相当一部分岗位是只限应届生,对于应届生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机会。本次招考是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年龄要求在35周岁以下,博士研究生年龄要求在45周岁以下,岗位有特别说明的除外;应聘对象不限户籍范围。A、B类岗位的报名时间为2020年4月10日9:00—5月10日16:00,报名在“浙江省人事考试网报名系统”;C类岗位招聘工作由各部门(单位)另发公告,自主招聘。对这个考试感兴趣的,可以在“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绍兴党建网”、“海智汇服务网(绍兴人才网)”查看到公告原文。四、积极备战事业单位考试现在,很多省市已经陆续发布事业单位招考信息了,所以,小伙伴们,打起精神,积极备战2020年事业单位考试吧!(一)准备阶段有意愿参加事业编制考试的,首先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划定就业范围,比如是去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还是就近在家择业,这样避免了自己像无头苍蝇一样盲目选择就业区域。然后,紧盯目标地区的人事考试网,第一时间掌握考试公考。一般正规的、规模较大的机关事业单位考试,招考公告多发布在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省市人事考试网。(二)真题为王在复习阶段,大家一定要多做真题。大家可以到网站搜索一些真题,也可以购买一些历年真题试卷。公务员考试笔试主要是常识、行测、申论,且基本上都是行测(含常识)是一张卷子,申论是一张卷子。事业单位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公共基础知识、行测上面,部分地区只考公共基础知识,部分地区会在公共基础知识、行测的基础上再加一科申论。教育系统、卫生健康系统招录的专业人才,考试科目一般为专业知识。(三)面试阶段有很多人进入面试了就有所放松,其实,面试更加残酷。很多考生笔试第一名,在面试环节被翻盘下去。准备面试,一定要谨记两个字。一是“背”。将最近半年至一年的人民日报时评、省日报评论重要内容、观点背下来,增加自己肚子里的“存货”,在答题的时候才会“言之有物”,自己的回答才不会空洞。二是“练”。练什么?同样,真题为王,练习历年真题。只有反复练历年真题,还会形成应试答题思路。同时,找一个近一两年成功上岸的亲友,“一对一”实战演练,这样能在最有限的时间,以最高的效率提升自己的答题水平。
企业招聘985硕士,年薪20万,90后应届生仍嫌工资太低,要求涨薪硕士生的比例在社会上已经越来越高,很多厉害的企业招聘时对学历的要求已经从本科提到了硕士,那么,本科生为了让自己进到大公司,找到更好的工作,都选择继续读研。当然了,根据不同的学校,以及不同的专业,每个人拿到的工资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名校毕业的硕士生工资都不低,文科专业的工资可能稍微低点,但年薪也有十几万以上,而理科专业的工资都能达到二三十万。市场上的整体水平提上去,给硕士生带来了优厚的待遇,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去考研,但由于这样,竞争也更激烈,每年的硕士毕业生越来越多,企业也不愁招不到人,就想办法对他们压价。有位90后的应届生学的是理科专业,985知名院校毕业,在招聘会上,却只拿到最高年薪20万的工资待遇。他觉得自己的学历和专业要高于这个价格,便要求HR涨薪,但HR却说:“你不愿意干,我们还能招其他人,那就别浪费各自时间了。”这名90后应届生深受打击,本来对自己的学历挺自信,觉得自己肯定很抢手,能拿到高薪,结果到招聘会上却根本不足为奇,因为到处都是名校出来的人才。他将自己的经历贴到网上,很快引起了网友的热烈反响。我们来看看网友怎么说的。网友评论:“大部分公司给到新人的待遇都是很有限的,像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本科学历入职的新人月平均薪资在3000-6000,硕士生最高也只能提个四五千,能给你开两万算是待遇非常好了。”“我也是硕士毕业,211大学。刚出校门的时候,可能对自己有些过于自信。那时候给自己下了个目标,第一份工作必须月薪过万,结果可想而知,处处碰壁,都找不到心仪的好工作,因为面试官任你说得天花乱坠,就只肯给你5000元而且还不包吃住。刚开始是拒绝的,毕竟自己努力读了三年研,怎么能跟本科生的工资一样呢?但后来随着一次次的打击,还是回归到现实中。”“年薪30万的工资也只有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好拿,普通的二三线城市能有上万元的工资就不错了。要是想毕业拿到30W一年,最靠谱的就是扎扎实实地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刚毕业的学生都容易好高骛远,社会上的竞争本来就激烈,能找到差不多薪水的就可以了,如果做得好,企业肯定会给你涨薪的,不要因为碰壁而随便转行,切记,尤其是工作前三年不要随便跳槽!”找工作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容易的,但我们也不能轻言放弃,只有在艰难的岁月里磨练自己的意志,在成长的日子里守候寂寞,才能在小有成就的时候做到坦然面对。
本文转载自新京报书评周刊(id:ibookreview)3月份,虽然离7月毕业生离校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对于校园里的应届毕业生们来说,“找工作”已经进入了尾声。已经手拿一个或几个“offer”的人,或许还在期盼在最后时段有没有更好的机会;而尚未拿到合适“offer”的学子们,恐怕难免要陷入深深的焦虑。相比于上世纪80、90年代毕业、工作仍然主要靠“分配”的毕业生们而言,如今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享有着更多的机会和自由——而这同时意味着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还不只是能力上的,同样是心态上的。动辄绵延半年乃至一年的求职季,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硬性条件和偶然机遇的确定和不确定,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优劣,工作与恋爱的难以调和……无不考验着这些刚刚要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长大了,却又尚显稚嫩;他们努力表现自己的优秀,但内心却时刻经受着纠结和自我怀疑。今天书评君邀请了几位2018、2017年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非常个人化,并不能代表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但其间的选择与心情,也许能够触动或多或少有着相似经历的年轻人。讲述人01:小帆2018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北京某大学英语笔译专业求职方向:教师、教育采访记录:彭丹选择做一个教师,却会偶尔“眼馋”其他小帆大概是整个秋招大军里的非典型求职者。她的简历命中率很高——因为她投的少,大概一只手的指头就能数过来,而且它们都集中在教育行业,有的放矢。“我不太会去挑战特别难的东西,教育对我而言是最简单、最擅长的领域,而且也算喜欢。”和大多数边找工作边摸索方向的毕业生不同,小帆似乎较早便明晰了自我定位。暑假找实习在她看来就像一次模拟秋招,就跟摸底测试一样:“暑期实习也要经过网申和层层考核,那个时候投微软这样级别的公司直接石沉大海了,逐渐地便对自己的水平和适合的行业有了预估。”比如小帆找过咨询行业的实习,但“做得又累又不快乐”——而且她发现身边很多优秀的同学在这个行当求职时都受挫了,预估了成本和回报之后,务实的小帆放弃了这类看似光鲜的热门竞争行业。本科期间,她做了许多份兼职老师的工作,有了这一行的经验,并发现自己很适合。之后便把求职的目标锁定在了教育行业。在找工作前的一个暑假,她又去了一所公立学校当实习老师,并拿到了留用机会,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准老师”。而那时,绝大多数同学还在秋招中奔波劳返。当然,与小帆投契的可能不只是老师这个行业——她也隐约觉得自己还有其他的潜能。但无论是机缘安排还是个性牵引,小帆最终选择了自己胜任教师的一面。有时候,她也会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事功,自嘲是个“庸俗里的懒惰派”,“懒惰是指跟那些尝试很多然后做最优选择的人不同,我却在庸俗的范围内做有限的、有针对性的选择”。可有时候,小帆也会对自己“庸俗的懒惰”有所质疑。毕竟,和那些四处尝试的同学不一样,小帆做过的尝试十分有限。就像“未被选择的路”总是引人遐想和惆怅一样,有时听到别人有了名企或部委一类的工作时,小帆会心生“少许的自我怀疑”,觉得自己看似果断的背后是被过早封闭了的各种可能。“我之前没有考虑过公务员一类的岗位,但听说有的同学离外交部无限接近时,我会想:‘哇塞,如果我尝试了会不会也有可能进?’又比如有的同学去了一家超有名的大公司,满足了我以前对都市高级白领的想象——于是我感到眼馋、艳羡。”尤其是今年过年的时候,小帆跟妈妈本在包饺子,妈妈无意提起同事家谁谁的孩子找到了华为的工作,一个月两万。小帆的心里“噔”地一沉,当下就不大高兴:“关于工作的事我们不是讨论过多次了吗?为什么妈妈还要举别人的事例让我难受?”后来小帆发现,自己之所以有过敏的表现,是因为别人的事刺痛了自己的不甘——归根结底,小帆还是不能完全消化自己所做的选择。可无论可能之径有多少条,最终能选择的始终只有其一。或许做怎样的选择都会有遗憾。而究竟哪条路更好,也许要等到许多年之后才能揭晓;也许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自己能负责的还是只有当下和可预见的未来。至少在当下,“老师对我还是最好的选择。我后来拿那些艳羡的工作跟自己的工作比较,发现我的天平最终都会向教师倾斜——所以我也好像不仅仅是因为‘懒惰’才去当了老师”。“教师行业的最大快乐不是单向传授知识,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连结。而我骨子里确实有与人交往的欲望”。小帆记得,在公立学校实习期间,她给两个班上文学课。那两个班中各有一名“文学少女”让小帆觉得很喜欢:“她们对文学有独到感悟,我很爱跟她们聊天。我知道她们并没把我的课当成应付的课业。”而就在小帆结束实习后的一天,两名女生不约而同给自己发来了微信:“老师好希望您下学期继续教我们班,不知道下学期带我们读哪本书?”那一刻,小帆感受到与两人的奇妙默契和巨大的快乐。讲述人02:小南2018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北京某985大学文科专业求职方向:媒体、出版求职也许不光关乎结果,也关乎过程作为一个从来不会像经济人一样做理性规划,又免不了盘算薪水、户口、平台这些俗气指标的应届毕业生,我从去年9月就开始密切跟随着求职大军的主流,这阵跟着投互联网,那阵跟着投银行,像沙丁鱼群里的一只小鱼,生怕稍因落后而吃亏。可盲从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尤其数学不好的我连许多笔试都过不了,那段时间做数学和逻辑题做到怀疑智商。后来好不容易摸到一点笔试的门道,偶尔能解锁了面试的关卡,却发现对沉静寡言的自己而言,面试——尤其是群面的难度不亚于那些张牙舞爪的数学题。记得第一次群面,我连话都插不上,刚起个话头就被人像灭烟一样掐断了。或许是出于逃避,我不想再参加任何有群面的面试,也早早封闭了企业银行一类的路子。后来干脆不再海投,把目标瞄向了媒体、出版社一类的文化行业。其实这不算是折衷,而是在摆正自我认知后的调整,我发现自己乐意与文字打交道,虽然自己的文字绝不算好。即便如此,打击仍是接踵而至。有的出版社是连简历都过不了,有的是笔试未能通过,而许多我想去的媒体,光看形容词众多的招聘要求我就够不到——比如丰富的采访经历,作品积累以及某一领域的深厚储备。自觉心虚的我只好把目光转向有校招渠道的官方媒体机构,但一级的媒体也多折戟沉沙,有些在最后关头被刷了,有的则是简历都没过。直到1月份去参加出版社的集中招聘会,自己认认真真写了求职信,准备了一点作品,在当面呈递之后终于叩开了一些出版社的笔试机会。后来也发现,在答出版社一类的笔试题时我更为得心应手,甚至搜肚刮肠写完书评后还会有点点成就感。后来便接到了两三个出版社的offer。但当我跟同学分享了这一信息,他们会皱眉:“为什么要去出版社?”我后来也问起了自己要不要去出版社。原因是发现单位提供的那点薪水,如果扣除房租等等就变得紧紧巴巴,更别提存余了——这会让本来就漂在北京的自己更没有安全感。我自认境界不高,也没有条件放弃对物质的考量。不过,相比最初海投时的盲从焦虑,认清了自身水平的我反而淡定了很多,我发现自己还是想把方向锁定在文字一类的工作,记者或者编辑都很好。记者可以满足自己骨子里的好奇心,扩展有限际遇以外的交流,去描述更广阔的世界——而有些事情总要在描述过后才会思考。我不希望自己在离开大学后便溜回怠惰和懒散的思考方式和信仰。既要外出采访,又要静心写作的记者或许能让自己骨子里的活泼与冷静平衡互现。记得面过自己很心仪的一家杂志社,虽然工资不高也没有户口,但我很笃定地想要去那里,心想如果通过就可以结束烦人的秋招了。好不容易通过了笔试,可面试得有点糟糕,最终果然没进,后来听说要了北大中文系的一名女生。虽然以前我也经常怀疑自己,但求职季却让自己的弱点全方位地暴露出来,再加之跟周围的人被放置到同一参考系中,差距越发一目了然。好在的是,我还不至于自暴自弃。甚至,我对自己做了更集中的反思。我发现自己在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选择上太过随性,当时更多想的是进入学校这一逃避工作的庇护所,而没有真正依据自己的所好和所长来做选择,以至于在那个专业上都缺乏深厚的积累。最为遗憾的是,我发现自己的思考力在本质上还很薄弱——很少真正去做批判性的、不落窠臼的思考;另外我一直也不敢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安于文静内敛的人设,忽于去做更为广阔的交流。求职也许不光关乎结果,也关乎过程,这份自我审查或许会鞭策我很长一段日子。而想要去媒体行业似乎也是在潜意识中想要挑战自己,破而后立。记得面试南方报业那次,从公共话题到个人爱好,我竟也侃侃而谈起来,成为自己有史以来最为愉快的面试。我发现自己虽然还存在很多短板,但不是没有改善的可能。求职的战线一路拉下来,对工作的认知终于不再浮躁。到了3月份,发现自己留在北京的可能越来越微弱。如果以前我会觉得不甘,不过现在似乎敢于承认并正视自己的平庸和不足了——只要我没有消磨掉自己的兴趣和进取心。不知道7月离校之后我会在哪里,但希望是在做一份喜欢又踏实的工作。讲述人03:空心糯米丸子2018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北京某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方向求职方向:文化、传媒找工作不易,爱情也很难研究生毕业后,发现找工作并没有变得更容易这不是我第一次找工作了,但是却是第一次意识到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六年前,我本科大四,即将从一个985的理工科大学的中文系毕业。当时年少轻狂,决定了考北大的研究生,就在成绩公布前,都没有找过一份工作。当时的想法坚定单纯,真要做成一个事情,就不能给自己留退路,就是要破釜沉舟,要退无可退。后来意料之中的没考上。2012年3月,开始第一次找工作,错过了整个秋招和大部分春招。但是在毕业前的两个月,我还是找到了一份挺好的工作,在家乡的省报做记者。这多半是运气,所以说找工作是一件很玄学的事情,和玩旅行青蛙差不多,有时候没有带幸运草护身符,食物也一般,却偏偏抽到稀有,而万事俱备时候带回的照片可能很敷衍。六年后的这次求职,让我开始有一点怀疑人生。第一步,投简历。我自己觉得,我的简历肯定不算是很好的,但是肯定也不算太差。两年多省报工作经验,几份还不错的媒体实习,学校不错,研究生,发过不少稿子,获过奖,参加过实践项目,六级也过了。但是事实就是,我投出的简历,大部分没有回音。(上图为找工作进度表的部分截图)我很长一段时间几乎强迫症,怀疑自己简历里留的邮箱和电话有问题。而且还发现了一个很难堪的事实,根据北京的落户政策,落户要求研究生27周岁以下,当时我28周岁。这意味着,提供户口的事业单位,校招我可能没机会了。焦躁的结果是,开始慌乱,然后开始海投。各大网站、学校、教育机构、企业报刊,和专业贴边的我都恭恭敬敬递上简历。但是依然回应寥寥。但毕竟有了些回音。有给出很高工资的培训机构,有主要做考研资料的出版社,有某网站的文娱部门。后面还有很想去的出版社和报纸。培训机构,我去了,过了一面和二面,拿到了offer,却止步培训阶段。准备面试的时候,是很认真的,拿到了offer,也很开心。然而阴差阳错,培训第一天就生病,没能去参加,后来从同学那里听说培训的种种,觉得终究和自己想的,和自己那些单纯的教育理想有太大不同。最后,放弃。考研资料出版社,没有去。在面试之前犹豫了半天。曾经确实想过做出版,但是我的梦想,是像编舟记那样,倾尽毕生去做自己热爱的书。而考研资料这种读物,无法给我这种热爱和动力。终究还是太理想主义。某知名网站的文娱部门编剧,止步线上笔试。各种网综的常识和八卦,对于一个很少看综艺的人来说,几乎是全靠蒙。挂掉理所当然。——这次失败让我反省了一个道理,海投还是不可靠。面试官不瞎,激烈竞争之下,若不是非常适合和精通,就算过了简历,后面的路还是走不通。所以从此结束海投。但是一度迷茫。那些天,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觉得自己像个废物。中文系是个有点尴尬的专业,万金油,哪都能用,但也哪里都不是非你不可。文学追求无用的美,这是很美好而有意义的,但是这美很难直接变现。而我的专业,又是个新兴专业,面试时候回答最多的问题:你们专业学什么啊?你们专业怎么回事?我都想打印一篇专业简章带在身上,投简历时候一并递出去。那段时间变得异常佛系。大部分时间应付自己的失眠和焦虑,偶尔想起来就看一眼就业网,看到顺眼的就投一个。拿到手的笔试面试就去参加一下,但是并没有心情准备。考自己很喜欢的那家出版社那天,头一晚失眠整夜,完全没睡,熬到早上,直接爬起来去笔试,一路如同游魂。到了考场,看到卷子,想着来都来了,就答完吧,然后就答完了,再游魂一样回到宿舍。结果,也意料之中。所以我错过了很多挺想去的地方的招聘。被同学问起你怎么没投哪里哪里,最多的回答就是:啊,我忘了……自己都觉得有点颓唐的过分。转机是在上学期末,恰逢一家单位招聘。那家单位曾经是几年前的我的梦想,甚至在当年,某种程度上是我决定离乡客京的理由。四年前,我曾拿到了该单位下属公司社招的offer,因为阴差阳错的原因没能成行,根本原因终究也是不甘心吧,想走校招,成为更正式的员工。然而等我再次有校招机会的时候,已经超过了落户限制的年龄。不知道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是其他,我没有过简历。但是这次失败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我发现,路不是越走越宽,而是越走越窄,但是在这窄中藏着更多的际遇和更深的人生。本科找工作时候,我还没有给自己框定方向,看到什么都投,优衣库,星巴克,旅行社,国企,创业公司,看到什么投什么。而现在,我开始知道自己不适合什么,这其实已经排除了大部分道路。人生选择很多,但每做一次选择,就意味着选择又少了一个。但也只有这样,才能在选择了的路上走得更深远。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位置到底在哪里。而我发现,我还是离不开自己的专业,还是想在这个专业里做一点小小的事情,做一个小角色,但是一生心有所托,也有所收获的那种。那些天我又看了一遍《编舟记》。我开始认清我自己,我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太大野心,对金钱没有特别大欲望,慢慢悠悠,沉迷于一些落后于时代的事物和虚妄,有点社恐,渴望平淡的日子,又对人生有很多不甘,想做好一件热爱的事情。可能我就注定那种无法站在舞台中心光彩夺目,也注定挣不了大钱的人吧。我开始想变得怂一点,不那么焦虑地去争抢,从心吧,到底还是得找让自己舒服的人生和工作方式,否则为了维系自己伪装出的人设,要不舒服一辈子。那么这样的我,到底适合怎样的工作。这个时候我几乎不再到处投简历了,也放弃了一定走校招的想法,只找能让我走这条道路的工作。我开始留意社招。社招倒是很顺利,终于在三月,我通过了一个和作家与文学有关的网站的面试。可以继续做文学方面采编的工作。工作没有户口,工资比起之前的教育机构,也确实低了些,但是我觉得心安了一点。在漂泊的时候,拿恋爱怎么办这半年,我终于弄懂了为啥毕业季就是分手季了。在一次班会上,老师曾明确说:你们要以找工作为重,感情的事情可以放一放。我当时非常不理解,老娘找个男朋友容易吗,明明比找工作更难好么?我现在能理解老师的用心,也终于理解了毕业季分手情侣的原因,但却还是选择了相反的道路。工作难找,如果只局限在一个城市,就更难。而掺杂上回乡、经济条件等考虑,就更复杂,谁都不愿意妥协,都害怕付出更多。我就更惨一点,在我灰头土脸找工作的毕业季,我男朋友还没毕业。理科博士二年级,还有几年毕业基本也是玄学问题。在遇到他之前,我曾经一度对感情对生活都心灰意冷,想着毕业就离京,和朋友说准备找个小地方窝着度过余生,不结婚不恋爱,甚至还想出家。这些许诺都在遇到他之后啪啪打脸了。但是现实摆在面前,若是不想长期异地,就只能留在北京。并且做好一无所有的情况下长期留京的打算。有几个月,投出去的简历无回音,去面试发现清北甚至国外名牌如哥大、耶鲁的博士都在和自己竞争同一个岗位。我有点退却,地方选调如火如荼,想着多些选择,机会也会多一些吧。忍不住投了些其他地方的,但最终,笔试面试都没去。男朋友倒是很通情理,和我说,我想去哪里都可以,他都支持。但是我自己明白,长期的异地,太难了。我也能感觉到他的焦虑,他那时候也失眠,和我说焦虑自己不知何时毕业。没说出口的话大概就是担心我等不了那么久。我说没事,你好好搞科研,多少年都可以的。然后我有一天睡不着觉的时候突然做了一个决定:结婚吧。虽然他还没毕业,以后的路还一片茫然,虽然结婚不意味着稳定而意味着更加漂泊,虽然没车没房甚至我自己工作还没着落什么都不确定,但是,就裸婚吧。我想,人生太复杂了,选择太多了,能确定的事情太少。如果工作不能确定,落脚地不能确定,但是遇到了一个愿意一直相伴的人,那就先把人定了吧,后面几个选项的方向也就清晰了,反正总有办法的。然后他的爸妈坐了20多个小时火车来我家,双方家长见面,我去百度上查在读生领证的手续,去团购网站上找拍婚纱照的店,去思考租房、做饭、以后怎么落脚、如何照顾双方父母之类的生活琐碎。我们也会憧憬以后,比如将来有了自己的房子,要在四面墙都摆上那种直达天花板高的书架,然后可以买个大梯子,坐在梯子上看书;比如会想等他毕业了,补上结婚旅行,然后开始种草想去的地方;再比如为将来小孩的名字也吵过几小架。明知道这些事情都遥远得几乎看不见,也知道这期间定有不少艰难,但是看看对方,也觉得这些艰难,我还能够也愿意承受。所以,今年春分,我们领证了。决定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工作还没定下来。讲述人04:小书2017年硕士毕业生北京某985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求职方向:公务员、事业单位采访记录:彭丹工作一年:就先这样吧小书是2017年的硕士毕业生,当时,和其他严阵以待的求职者不同,她是匆匆忙忙进入秋招市场的。在此之前,小书一直害怕工作,害怕进入市场和社会——缺乏自信的她对工作有着隐隐的畏避,更遑论长远的规划。本想着再读一年的她还是匆匆忙忙加入了求职大军,“被一步步推着走”:广泛撒网的她投出了近200份的简历,不停奔赴一个又一个面试,很少有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直到最后,她发现自己去了一个事业单位当行政老师——这本在自己的意料之外。一开始,小书参考了师兄师姐们的就业方向,投的多是各大银行的总行、国家部委、北京上海的地区政府部门以及大型国企。在她看来,这些行业不仅比较认可自己所学的专业,更主要的是平台够大,前景广阔。可是,它们也是求职市场上的热门竞争行业,小书好不容易渡过了波涛汹涌的笔试面试,最后却多止步于最后一环。有些失败不难理解——未对求职做充分规划的小书缺乏相关的实习经历,尤其在面试注重经验的企业时,面对HR的质疑,她也感到底气不足。还有些失败源自诸如性别劣势等无力改变的外部因素,小书记得,在面试某直辖市的选调生时,她闯入了2进1的环节,和她一道竞争是本科同学院的一名男生。虽然笔试面试的分数都比那名男生要高,但最后被淘汰出局的是小书。可在此之前,她已经为这个本已近在咫尺的岗位付出了大量的准备,投入与回报的落差让她倍受打击。后来她发现,求职的成功机率与个人实力并不一定呈严格正相关,求职单位在挑人时也会有各自的感情色彩,在专业,学校,个性乃至性别上都有偏好,因而落选只能说明互不匹配,还并不足以否定自己。尽管告诉自己不能玻璃心,但看到周围的人在秋招中硕果累累,自己颗粒无收,小书还是陷入了焦灼——“2017年的1月中旬是我近两年的人生低谷,当时觉得自己不会再有什么机会,人生也就那样了”。转机出现在春招之时。海投的小书无意中发现自己很适合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的“封闭式”面试——这些面试不会提问应聘者的简历,而是有固定的材料和提问,简历单薄但却擅长逻辑分析与表达的小书在这些面试中表现自如、一路畅行。因此,在12月份到3月份这段时间,她参加了大量地方公务员、选调生和事业单位的笔面试。最后,她接到了某正部级机构的面试通知,因为只招一人,小书起初犹豫要不要去。后来抱着试试的心态去了,竟也顺利接到了录用通知,考虑再三后,小书接受了这一offer。可这并不是小书的理想工作。她说自己是“半推半就地去那里做行政工作”。尤其是在这个岗位上呆了一年之后,小书的语气里有些厌倦:“我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写公文一类的稿子,单调重复,很没有成就感。”。小书说,自己心中最理想的工作还是银行总行的管培生——“以自己稳中求变的性格,具有体制底色的银行才是最适合自己,也最能发挥专业所长”。但她清楚自己与银行一类的机构再不会有交集了:“求职的时候,还是会想自己可以去大行总行的,或者是去一些大的国企,想到这儿会有落差。但我现在可以接受了,可能我本来很追求完美,但现在我不是个野心很大或事业心很强的人了”。虽然看似安于得过且过,小书不时也会假设其他选择。“我发现自己很适合做一个老师,可能因为爸妈都是老师的缘故,我发现自己很会传达观点,讲解问题。”如果能够回归中小学的讲堂,小书很希望自己可以教政治,因为她一直引以为傲自己在政治学背景下所接触到的书本和思想,并希望把它们普及传递给孩子,在摆脱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做一个思想的沟通和启发者。“我发现现在的小孩认知能力远比我们当时强,对很多社会问题也会有深刻的见解,我期待作为老师和他们的交流”。但被问及是否想好了真的要去做一个老师——小书自己也不肯定:“即使在这个时代,工作有很强的流动性,我们都可以自由转换职业,但其实并没有真的那么自由”。尤其对小书来言,不自由在于第一份工作的框限:“我现在又陷入了一个僵局,至少我这两年得先按兵不动,不可能刚拿到户口就辞职,显得像在骗取户口,尽管我不是为了那户口而来的。所以这两年就先这样吧。”她苦笑。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彭丹 等;编辑:小盐。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新京报书评周刊近期好文荐读:当话筒指向孩子,记者该注意什么?未来媒体必须关注的14个科技趋势作为战地摄影师的一生投稿、合作邮箱:cmyj2015@126.com
【来源:澎湃新闻】郁斐 设计敲定人才引进计划的工作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生杨婧帆仍接到企业打来的电话,承诺工资是回乡的三倍,“这个专业上一次火的时候,还是在2003年。”不过杨婧帆没有动摇,觉得家乡云南每年人才流失严重,基层很需要人。 预感考研失利后,上海海事大学的朱雅文年前就开始了求职之路,投递上百封简历后,3月中旬斩获了满意的offer。 随着疫情爆发,招聘的形式与节奏都变了,参与春招的同学在各大招聘网站间频繁切换,线上面试也需要有不一样的应对模式。 面对又一个“史上最难毕业季”,有同学说,到了四月这个节点,希望早点把工作定下来。 今年,2020届上海高校毕业生预计总量达19.3万人,比去年增加0.3万。3月30日,上海市2020届高校毕业生春季网络招聘会启动,首日共吸引国内外5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在线求职。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类线上招聘会正火热进行,各高校也推出相关就业服务。 遗憾未能上一线,希望看到医疗环境改善费聿东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一位应届博士毕业生,按照往常计划,6月末毕业后,他将踏上工作岗位,在新华医院心内科开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和其他应届毕业生一样,在去年11月、12月,他经历了一段集中应聘时期。经过一系列流程之后,他拿到了心仪的offer,“面试的时候医院会考量医学生的临床表现、博士期间做过的课题之类,大概一到两个礼拜出结果。” 1月中旬时,他办完了签约手续。费聿东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身边大部分医学生同学都找到了工作,也在年前办完了手续,“我有个同学,医院近期给他发邮件确定了招录意向,不过由于疫情的关系手续得推迟办理。” 交大医学院就业办介绍,毕业生尚且无法到学校办理就业手续,目前学校将线下的就业事务改为线上办理。 “当时大家找工作规划得都蛮早的,招录会参加得也早。”费聿东说,各家医院的招录会也安排得越来越早。 作为一名未来医生,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鼓舞着他,“挺多给我们上过课的老师和一起入学的同学就在一线,遗憾自己还没有毕业。”他说,“也希望社会可以改善对医护人员的看法。” 反思疫情,费聿东认为,“我们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方面存在薄弱之处,希望可以吸取经验,有更专业的知识和人才,从各方面完善体系。” 由于疫情的关系,公共卫生专业亦大受关注。 “这个专业上一次火的时候,还是在2003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杨婧帆说,虽然已经定下工作,仍有企业打来电话,承诺工资是回乡的三倍。 1月17日,回到家乡云南玉溪的第三天,杨婧帆接到了录用电话。她将等待签约,在毕业后作为党政储备人才,到云南曲靖工作。 本打算出国读博,但两次国外交流,让她有了新的想法。 2018年7月,她到非洲马拉维调研,见到了“从未见过的贫困与落后”。2019年1月,她到欧洲交流了3个月。她说,站在国门外,就会想到祖国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我的想法就变了,我想要工作,而且要到云南工作,回到基层。”她告诉记者,云南每年人才流失严重,基层很需要人。 “我就是冲着这一腔热血,想帮助一些底层的人。希望有生之年看到他们的环境、医疗有一些改善。”杨婧帆说。 对于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交大医学院就业办表示,由于目前主要精力仍然聚焦在抗疫上,今年医疗单位的招聘节奏也因此变缓。对此,交大医学院联合丁香园于3月30日举办了为期3天的春季空中双选会。复旦大学也推出了公共卫生专场线上招聘会。 根据上海卫生人才网消息,上海市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已于3月31日举办上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线上招录会。而在3月下旬至4月期间,陆续举办“2020上海卫生人才春季网络招聘会”,助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云招聘信息开放下,不愿将就的他们用心寻找对于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小顾来说,在拿到心仪的offer前,一切还不能停下。 从去年9月开始跑宣讲会,只要跟专业搭边的,她都去过。但秋招结束时,手上仅有一个并不理想的offer。 小顾目标明确,想找工程类或设计类工作,工作性质决定了日后要出差、加班,如果跟着项目走,还要住到工地上。 小顾说,这类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男生。“就算你跟用人单位说,其实我可以吃苦,可以出差,实际上,他们可能觉得这是你求职的一种手段,不是真的这么想。”她在实习时就曾听闻这种情况,但当时没有实感。秋招期间,这种感受强烈。 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随着时间推移,碰壁次数越来越多,希望找到一份工作就赶紧定下来的想法就变得更加强烈。”但同时,心底有另一个声音在说:念了这么多年书,还是想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秋招未果,原本用来“查漏补缺”的春招变成了主场。 小顾除了紧盯学校公号整合发布的信息,还留意空中招聘会。看到心仪的单位招聘后,她赶紧投了简历,并很快联系上了HR。经两轮面试,心仪工作终于敲定。 小顾分析,不同行业,视频面试压力各异。对她来说,因为存在专业门槛,面试流程相对简单,用人单位不会说太多题外话,基本围绕简历上的教育经历和实习展开,线上面试影响不大。 与经历了完整招聘季的小顾不同,朱雅文预感自己考研失利,在年后就转而开始了求职之路。 她在上海海事大学就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二月下旬,她开启投简历、找工作模式,直到她收到第一封offer,共投了60-70份简历,收到过10家单位的回复。 她告诉记者,辅导员几乎每天都会收集各方招聘信息,经筛选后把推送发到班群里。学校推荐国聘平台后,3月7日,她花了一整天筛选平台上的岗位,一口气投出了约30份简历。两天后,她收到了沪东造船阀门有限公司的电话面试,双方进行了互相了解。紧接着,她进入了第二轮视频面试。3月13日,HR给她发送了录用通知,双方一拍即合。 “我的专业和公司的需求比较对口,这也是找工作中整个流程最快的一次。”不到一周斩获offer,朱雅文分析道。她说,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范围比较广,和采购、人力资源、供应链相关的岗位她都会尝试。 经过几次线上面试后,朱雅文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相比传统应聘,公司云招聘对简历的筛选会更加严格,视频面试环节则需要应聘者在更短的时间内介绍自己,展现自己的能力。 为此,她也在网上搜索面试技巧和相关问题,提前做足了准备。“云招聘信息还是挺多的,也很开放,有心去找的话还是可以找到心仪的工作。”朱雅文说。 华东理工大学特聘500强资深HR、企业高管担当主讲,推出系列直播讲座原本的转正“泡汤”,重新加入求职大军真正签约入职前,或存在变数。 如今,王清心已经错过了秋招,春招也变得被动。 她是上海某双一流高校传媒相关专业的应届硕士生。秋招的时候恰逢毕业实习,实习岗位和公司业务都符合她的职业规划。带教老师告诉她可以留任,“一心一意想留下来,秋招也就没有过多参与。”王清心说。不料,后来带教老师调任,留任也就随之泡了汤。 现在除了忙毕业论文,王清心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盯各个公众号、招聘网站上,找工作的方向为媒体和企业品牌相关。从2月开始,包括批量投递,她密集投了100多份简历,3月中旬起陆续开始视频面试。 除了盯网站,她还关注着线上招聘会和其他学校的空中双选会。如果没有疫情,往年3月、4月正是各学校举行线下春季校园招聘会的时候。“听学长学姐说,他们好多都在招聘会上找到了工作,因为招聘会上会有双向直接沟通的流程。” 让她失望的是,参会企业招聘的岗位和自己专业的匹配度并不高。在双选会中,应聘者可以约时间和公司沟通,但她发现HR并非实时在线。“我预约后,还没接到过公司的视频回复。”另一方面,春招的竞争依然激烈,“仅我们班就有五个同学投了同一个岗位,但它只招一个人。” 在王清心看来,辅导员虽然每周会发送就业邮件,但含金量较低。学校的就业微信公众号推送的频率也较低、信息不够及时。她总结,若是能通过内推或者直接将简历投到HR的邮箱,会更靠谱一些。 她加了一些求职群,在群里,大家会讨论近况,也会表达一些自己的焦虑,“有同学的实习因为疫情转为线上以后,其实他和用人单位的联系也就少了,然后失去了转正机会。”她说,“毕竟已经到了这个节点,希望工作可以早点定下来。” 目前,她虽然收到了4个offer,但都不怎么心仪,公司前景和待遇都是她犹豫不决的因素。 徐楠也有着类似王清心的经历,工作原本几乎尘埃落定,而疫情的爆发让她回到了原点。 徐楠是上海某普通二本高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生。今年年初时,她已经开始了在某旅游公司的转正流程。然而疫情导致旅游行业遭受重创,徐楠的工作随之完全停摆,转正的日子没了定数。 她只好一边写毕业论文,一边重新寻找工作机会。徐楠说,自己的专业与广告相通,发展面向很多,最初找工作时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基本投了简历很快能收到面试通知。然而截至3月底,她投递了近30份简历,只有2、3家公司回复。 “本来想着自己工作找得早,定下也早,现在因为疫情,有点失落和无措。” 线下面试改为视频或电话面试后,徐楠坦言,这无形中加大了求职者的压力。自己不能即时把握面试官的情绪和面试氛围,很容易紧张,也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 徐楠也在转变策略,放宽求职视野。4月初,一家服装店的营销岗位递来了offer,与规划中的方向相距甚远,但她还是决定先试试看。 求职和继续考研,做好两手准备在春招中屡屡碰壁的还有小夏,继续求职还是准备“二战”考研成为了她当下最纠结的问题。 小夏在上海某财经院校就读经管类专业,原以为考研成绩出来后再找工作也来得及。然而,今年考研笔试成绩的公布时间有所推迟。小夏得知无缘梦校后,立马着手修改、投递简历,加入春招大军。 “实际上在3月以前,很多快消公司的春招都结束了。”小夏有点懊恼,毕竟她一直以来都想进入大型快消公司工作。 提到唯一一次的线上面试,和徐楠一样,她觉得视频面试效果不佳,过程中缺乏眼神交流和肢体语言互动。“当你目视前方看着面试官时,可能对方看到的是你在斜着眼睛说话。”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夏意向求职的公司标准也在降低,中小企业成为了现阶段的重点方向。同时,她也关注着国企和事业单位的用人信息,她坦言,“很多单位都只招985、211的学生,哪怕没有明确要求,但隐性门槛是一直存在的。” 当学历成为求职路上的一大障碍,小夏也在考虑是否要二战考研来提升自我。 此前,教育部印发通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明确2020年将计划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还是会继续投递简历的,但如果始终没有回应,也会腾出部分时间来复习。”小夏做好了两手准备的打算。 (文中小顾、王清心、徐楠、小夏为化名,公号“建桥建桥我是新闻”对本文亦有贡献)
文:当下近日,有消息公布,京东今年将招收1300名应届毕业生,其中博士和硕士的学历占到了80%,对于京东的员工这一学历构成,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看待和评价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京东是国内较大的综合性电商平台,同时它也是一家较大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他涉足的领域很多,既包括综合型电商平台,也包括数字科技,还有快递业务,这三个方面可以说是京东的三驾马车,带着京东从最初的小公司,发展成为现在的综合性的大公司。现在是大公司,他所需要的人才当然就更加的高端,所以他们的员工中80%是硕士生以上的学历,这也并不足为奇。京东是一家互联网高科技公司,那么,他们公司就更多的需要一些现代科学技术人才,而一般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大都是受过高等教育,拥有高学历的毕业生。这一部分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更倾向于选择一些大公司,比较有名气的公司,这样的话,他们才能够很好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公司当然也因为拥有这样的人才反而会发展得更好,就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样快速的发展。当然,京东招聘这样高层次的人才,他们给这些员工的工资也是非常高的,如果是比一般的互联网公司低,那么这些高材生也不会纷纷的选择去进入京东这个公司,可能就会去考虑别的公司。毕竟,这是一个双向自由选择的过程,公司重视人才,那么人才也更注重公司,所以,只有双方都觉得合适,才会形成一个最终的合作关系。从京东的员工的学历构成就可以看出来,京东公司对于员工的学历是非常重视的,同时这也反映了京东对于人才是非常重视的。从客观上来讲,高学历是我们在没有深入了解一个员工的工作能力之前,判断一个人的唯一标准,我们一般都是先看一个人的学历,然后学历会给人们一个第一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才会去深入的了解这个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其他方面的一些特长,当然这些因素也决定了这个员工日后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非常快速,而这些科学技术大部分都掌握在一些高学历的人是手中,所以把这些高学历的人才招聘进自己的公司。对公司来讲,是一个更新血液的过程,是一个增长力量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更新和力量的增长,能够使自己的公司发展的更高质量更快速,更具有战略实力。可以看出,京东在这方面做的是非常好的,他们非常重视高层次的人才,而且不惜重金去招聘高层次人才为自己的公司服务,这说明他们是非常聪明的。因为把握住人才其实就把握住了核心竞争力,就拥有了战胜竞争对手的强大力量,所以,有先见之明的大公司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占有。只有占有更多的高端人才,才能使自己的公司发展的更快、更高、更强,如果没有占领很多的高端人才,那么公司发展可能就会比较吃力,最后就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京东是一家互联网高科技公司,从他们公司的性质上就可以看出,他们是一家技术性的公司,那么这样一家公司他们所需要的更多的是一些技术性人才,特别是那些掌握高精尖技术的人才,他们是非常需要的,除此之外,他们也非常需要市场型人才,因为他们制造出了一些技术产品,还需要把这些产品销售出去,所以这方面的人才他们也是非常需要的。从他们需要的人才性质上就可以看出,一个公司发展的两个重点,一个是发展业务,把业务做强做精,做到极致,那么这一方面就需要专业的技术性人才来支撑。另一方面就是去开拓市场,也就是把这些专业的技术人才制造出来的产品卖出去、销售出去,实现盈利。所以,市场型人才也是一个公司非常需要的重要人才。从京东的招聘情况来看,京东是一家非常重视人才的公司,他们不惜重金去聘请一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为公司发展服务,这是聪明的做法,也是公司长久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决策。本文由评说互联网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很多事情的进程,大学生春季招聘会推迟、各类考试也一再延后。企业因疫情影响,新增岗位有限。为了解决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教育部决定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就成了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这次扩招能让多少人受益呢?通过分析近6年的考研招生人数,可以预估今年将招生90万左右,现在预计扩招5%,大约增加4.5万人。也就是有4.5万成绩在复试分数线徘徊的考生,因此能顺利上岸,考研成功。当然,总数是增长了,但并不是所有的专业或院校都扩招。从国家的就业指导上来,以后会加强基层医疗和社会服务行业的招聘。与之相关的专业肯定会增加扩招的力度,这些专业的学生也会因此而受益。扩招的好处显而易见。推迟了疫情下迫在眉睫的就业压力,以时间换空间,待疫情过去后可以更从容地吸纳人才资源,不至于造成目前的就业拥堵。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让劳动力素质提高,可以有更多的人充实到急需人才的基层。扩招也让2021年的考研党们受益,因为这会减少部分二战大神,降低了21年考研竞争激烈程度,也算是好事吧。但是,扩招只能延缓少部分人就业时间,并不能解决就业竞争的激烈局面。对于研究生扩招的事,大学毕业生表示,就业形势依然不乐观。是我国的高学历人才太多了吗?在我国,本科以上学历只占中国人口的4%,研究生比例更低。虽说大学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人数逐步增加,但并没有满足社会的需要,更不是过剩。就业难主要是人才就业分布不合理。更多的大学生集中在城市或发达地区,集中在一部分行业中,而对于广大农村基层,涉农行业,人才缺少的局面依然不没有改变。这就需要大学生们转变就业观念,正确地给自己定位,敢于开拓新的就业领域,而不是都集中在一个小圈子里竞争。这更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引领,鼓励大学生下基层,鼓励他们走到真正需要人才的地方去。有些人也会经常有这样的疑问,现在的学生怎么了,考研这么难,还在考,是不是逃避就业。就业难还因为人才使用不合理。为什么每年会有那么多人去考研,并不是市场有强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招聘市场的原因。用人单位过度地追求高学历,让本科生们苦不堪言,倒逼着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考研大军中,以求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相当一部分人研究生毕业后发现自己竞争的岗位并没有提升,只是凭学历而非独特的专业能力胜过那些本科生,赢得机会。感觉在同质化的竞争中浪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年深圳一所学校招中小学教师,3.5万毕业生争抢400个岗位,最后被录取的近9成都是研究生。很多的岗位,真的都需要研究生吗?许多研究生做的都是基础性工作,并没有发挥其才能的机会。这样的招聘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更加剧了就业艰难的局面。这需要市场的调控,也需要相关部门职能引领。所以,在当前疫情防控还在进行的条件下,研究生扩招,确实能起到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作用,让更多的人能提升个人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一方面要充分发展经济,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需要从大的层面上,让人才能够合理分配,充分发挥出其价值来。
女性的职场之路丝毫不逊于唐僧去西天取经。我,25岁,女研究生,211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昨天,我表哥给我打电话,让我给她女儿找个公司安排工作。我非常纳闷,我侄女挺优秀的,她学校是211,学的财务专业,当年是保送上研究生的,怎么会找不到工作呢?既然受人之托,又是表兄弟关系,我就给我侄女打电话了解一下她的基本情况。我侄女说,她先后投了100份简历,面试了15家公司,发现同等条件下,男学生学历越高越好就业,男学生比女学生好就业,女本科又比女研究生好就业。人家一听你是硕士,就会问你有没有男朋友,什么时候结婚,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有个企业HR给我侄女说,如果能入职三年内不结婚,六年内不生孩子,他们就签合同。好不容易通过了简历筛选,有家HR无意中给我侄女说,他们单位其实不希望招女生,因为女生会结婚、生孩子,耽误工作时间。原本踌躇满志的她,却因这个HR的一席话又泄了气。更让她倍感挫败的是,过五关斩六将后,有的企业最终还是在面试环节对男生进行了倾向性录取。所以,比来比去,最倒霉的就是女研究生,她身边的女同学也没有几个找到好工作的。本科的女同学都已经拿到万元工资了,她竟然连个工作都找不到。早知道这样,当初说什么也不上研究生了。职场厮杀,不会因为你是女性就多半点柔情,也不会因为你是母亲就多一点体恤网上流传过一段京东老板刘强东与下属聚餐的视频。在刘强东敬酒时,其中有位女性,从穿着看,应该是高管,小心翼翼地告诉刘强东,自己已经怀孕四个月了,所以无法喝酒。说完之后,女高管又迅速补上了一句:“这不会影响工作,我都是正常上班加班。”刘强东听完,随口问了一句:“不休息吗?”女高管立即回应,“不用不用,反应期过去了,现在已经不影响了。”刘强东说:“该休息还是得休息,我们也有休了很长时间的老员工。正好趁着这个时间,给下面的新人一点机会。不要以为这个公司离了谁都不行,其实都可以,没问题。”刘强东的话应该是从关心下属的角度说的,他的本意,也许真的是劝慰怀孕的女高管放心休产假。但是,说着无心,听者有意。我相信,这番话对这位高管来说,一句比一句扎心。新人上位、工作交接、职位不保、怀孕休假、生子动辄一年半,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一年半会改变多少人和事。也许,你辛辛苦苦组建好的团队,三个月就能改头换面;也许,你开疆扩土换来的事业版图,一个月就能被上层抛弃;也许,你加班熬夜才坐稳的位置,半年后就换了主人……职场女性打拼几年时间才换来的一切,生个孩子、休几个月也许就功亏一篑,如果换做是你,敢怀、敢生、敢休息吗?职场上,女性薪酬不及男性8成中新网报道,2018年,中国女性平均薪酬为6497元,薪酬均值为男性的78.3%,职场上,男性的平均工资普遍高于女性平均工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男性平均受教育程度高于女性,而在专业选择上,女性选择文科院校人数多于理工科院校,而理工科工资回报比文科高;二是男性平均工作时间长于女性;三是男性劳动经验和技能的积累是连续的,而女性的劳动经验、技能积累往往会因为生育养娃中断;四是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在非国有单位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有数据也显示,生育也是影响女性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生育前后近1/3的女性更换了工作,或没有回归职场成为了自由职业者;46%的女性由于生育主动或被动地错过了职业机会,而仅有23%的男性职业机会受到了生育过程的影响。三个主要原因导致女性就业遭受歧视,最严重的是女研究生每年求职季,关于女性遭遇不公平对待的问题,都会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首先,一般女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不久就会面临结婚和生育的问题,此时劳动法规定雇主需要为女性员工提供带薪产假和哺乳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雇主此时更倾向于录用不需要休这些假期的男性求职者。其次,从身体情况来说,大多数雇主认为女性求职者相比男性求职者身体较差,不能吃苦且不适应出差,不利于安排工作。再次,大多数雇主认为女性求职者可能更注重家庭而非职业发展,这将导致她们在工作上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大大低于男性求职者。一位网友说,原本以为自己在深圳应该碰不到性别歧视的问题,毕竟结婚生子这些人生步骤已经走完了,孩子也有老人在带。可是谁知道拼死拼活加班,最后却换来领导一句:“女的总是会多照顾家庭的。”言下之意不外乎说自己现在看着挺拼的,将来可能就混日子了。在就业时遭到性别歧视最严重的,实际上是女研究生。研究生毕业时的年龄一般在25岁左右,因为她们的学历素养比较高,在经过2-3年的职业起步期,在27-28岁左右普遍会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但与此同时,她们也会赶上生育的高峰期,其中相当一部分会在27-30岁左右结婚生子,而且在生育后相当一段时间,生活的重心都将是孩子而不是工作。即使自己为了事业不想生孩子,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也会逼着她们生。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和资源培养的关键战力突然缺阵,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往往很大。虽然法规层面有保障,但带有歧视性的“奇葩”规定仍然层出不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司法部、卫生健康委、国资委、医保局、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各类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拟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招用人员过程中:不得限定性别(国家规定的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等情况除外)或性别优先;不得以性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拒绝录用妇女;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况;不得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不得差别化地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奇葩”规定仍然层出不穷。有用人单位曾在招聘启事中直接写明男士优先,能证明自己是女汉子的可以;同一岗位女生的录取分数线比男生高几十分,或者将录取的女生安排在边缘部门、边缘岗位;有调查报告曾指出,投递简历后,男性大学生接到面试通知的次数比同等情况下的女性大学生高约42%;一些企业甚至对女生的外貌提出苛刻要求,还规定了女生的血型和星座。如此种种,都在不断加剧着女性对就业性别不平等现象的焦虑。相对于大公司对职场女性权益的保护,小公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马云爸爸在演讲中大谈阿里的女员工占49%,35%的管理层是女性,23%的高管是女性。阿里能够负担额外的用人成本,小企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拿我以前待过的一个公司来说,公司对待男女员工也是一视同仁的,政策规定给女员工的福利一项都没有落下。女员工休产假回来,并不能尽快进入状态,而且工作家庭同时兼顾也是相当辛苦。所以公司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也默许女员工提早一点点下班,也让一些女同事转到后勤岗位了。大公司人多,几个人同时休假影响都不大,但小公司员工不多,少一个人都会乱成一团。曾经有一段时间,公司几个女同事几乎同时怀孕了,其中一个女同事还是刚休完产假,又怀上二胎。女员工休假之后,相应的工作全部转嫁于男员工头上了,而且有的工作很琐碎,并不算业绩。那些日子,男同事都忙疯了。这对男员工又公平么?想改变女性就业现状,需要正向政策导向来引导保护女性,用人单位负有重要的责任,不过要求用人单位完全承担起保护女性的“成本”也并不现实,家庭的分担、国家政策的保障,都是推动男女平等就业的重要环节。政府可以考虑出台相关的税收减免和其他支持性措施,采用切实可行的手段引导和约束用人单位,积极承担性别平等的社会责任,同时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如果企业通过上报企业全体员工生育孩子的数量,企业可以获得税负减免,或者给予企业其他优惠政策,你说老板们会不会欢迎呢?比如:头胎,企业减税××万;二胎,企业减税××万;每雇佣一定数量的女大学生,就能够减免要交的一定数额的社保缴费。当招聘职场女性有利可图之时,不用政府强求,企业自己就会积极踊跃的争相延聘优秀的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和职场妈妈。所以,只有从政策上改变,整个社会都能站出来解决企业里女性和母亲身份的矛盾,而不是将母亲身份视作职场的负担,女性才能安心享受作为母亲身份的快乐,以职场妈妈身份为骄傲。已婚未育,不被考虑录用;怀孕就被隐性地降职、降薪;从怀孕到哺乳期结束,职业发展停滞不前;生完娃回到岗位发现职位已经被无情取代;……希望这样的故事以后不要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