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用英语该怎么说?四度

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用英语该怎么说?

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用英语该怎么说?学位学士学位bachelor‘s degree 例句:After four year's study,Lucy got bachelor‘s degree .四年的学习之后,露西获得了学士学位。副学士学位Associate Degree大学生例句:You will have to study for two years if you want to get associate degree in some colleges.在一些大学,如果你想获得副学士学位,你将不得不至少学习两年。硕士学位master's degreeIn some western countries, master's degree is a necessary element for a teacher.在一些西方国家,对于教师来讲学士学位是必备要素。博士学位doctor's degreeDoctor's degree will only be given those who are good at some field.博士学位将只会授予那些擅长某个领域的人。好了,关于学位的英文知识,您懂了吗?

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研究述评

引言摘要是了解一篇论文的关键。读者通过阅读简练、明晰的摘要就可以了解论文的主要思想,并对论文内容作出简单的判断。Bhatia认为,一般来说,摘要是一个较长语篇的描述和总结,以此来为读者提供准确且简洁的关于全文的信息。随着中国学术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英文作为国际通用语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学术论文期刊的发表都要求作者提供相应的英文摘要,硕士学位论文作为学术思想传播的主要阵地,其英文摘要更是不可缺少的。现今关于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借助特殊目的英语体裁分析法来分析结构,如语步;分析语言特征,如模糊限制语策略;分析母语写作者以及非母语写作者的英语论文摘要写作;动词语态、时态和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等。但是关于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写作能力培养以解决英文摘要写作问题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本文分别从学科视角、写作者身份和摘要的写作方法三个方面综述现有的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的研究情况,以期为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提供参考与建议。一、学科视角不同学科对学术论文写作的要求不同并受学科自身特点的影响。同样,不同学科对论文的英文摘要写作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要求,如医学类论文综述就要求绝对的严谨性,对于复杂的药品名称、成分等有着极其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Salvage-Meyer将医药类论文摘要作为研究主题,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语言学特征分析,研究证实,此类摘要所使用的时态以及所实现的交际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其语料库中,经常出现的过去时体现出了语篇的“历史”类型;而现在时态通常用在结论、建议以及数据分析中,用来强调特殊的研究发现;除此之外,现在完成时被用来揭示作者与前人研究不一致的发现。Hyland和Tse认为,一个领域或一个学科有确切的学术词汇表是必要的,这为实现不同的学术目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张凯认为,对于学术论文写作的研究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目的英语研究,不论是特殊目的英语还是学术目的英语都要对学术和专业背景下的书面和口语文本进行基于体裁的分析,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特殊目的英语体裁分析。这种分析方式,较其它分析方式而言,对于书面语和口语的功能变体有一个更加详细的描述。特殊目的英语体裁分析对于更好地理解某种特定体裁的组成结构以及语言特征具有指导性意义,同时这种分析方式也详细地考虑了其它方面的影响因素,如写作者的语言使用环境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基于体裁分析和主位推进的视角对摘要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王立阳结合特殊目的英语理论,以自建数据库的形式,对三个不同学科的硕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的体裁进行了量化研究。何凤华基于从句关系以及修辞结构理论的角度,研究了社会科学论文的摘要写作,发现了几种社会科学论文常用的英文摘要修辞关系。胡翔指出,目前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在医学,经济学和农业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其中最突出的应属医学,因为药物的临床试验涉及一大批药品,实验工具等专业术语,一旦表达不清楚,会严重影响科研水平和学术交流,由于其中的问题很多,因而该学科所进行的研究也较为丰富。唐翠柳以湖南省硕士学位论文为例,将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体育学位论文英文摘要撰写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意见。蔡玲玲将关注点放在非英文专业研究生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能力上,使学生通过接受系统的英文摘要写作训练来提高其论文在国际上的学术竞争力。同时她结合科技学术论文写作的语言要求,考察中国大学理工类硕士论文英文摘要写作中衔接手段的使用情况。研究表明,中国理工类硕士论文英文摘要写作中,词汇衔接手段使用率最高,而替代衔接出现最少;词汇衔接错误出现最多,但省略衔接错误率最高,这表明这两项衔接是理工类硕士论文英文摘要写作中的弱项。综上所述,关于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研究者多从体裁分析以及特殊目的英语领域入手。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从论述不同学科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特点到学术英文摘要中词汇使用的要求,体现了体裁分析研究逐步走向细化。此外,体裁研究及特殊目的英语研究都结合了客观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者还通过对其语言特点分析总结了学术论文英语言使用特点。二、写作者身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也注意到母语写作者和非母语写作者在英文摘要的写作上也存在明显的不同。秦永丽试图通过对比分析,以Hyland(1988)对科技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和分类为理论基础,讨论在学术写作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以及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对于研究结果呈现的准确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母语写作者与非母语写作者在进行英文写作时,在模糊限制语使用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非母语写作者在英文摘要写作过程中使用的模糊限制语远远少于母语写作者。同时,非母语写作者在英文摘要写作过程中使用的模糊限制语不如母语写作者使用的合理。研究者尝试提高非母语写作者使用模糊限制语的意识,使他们通过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撰写出更高质量的科技论文英文摘要。李雪认为,英文摘要中可以使用主动语态以及被动语态,但是,就英语母语写作者来说,主动语态在摘要写作中占据了更为重要的位置。另外,薛欢研究了学术论文摘要的语言学特征,指出主动语态的使用比被动语态更为频繁,非母语写作者倾向于表达准确性,而母语写作者更倾向于表达可能性。除了关于语态的使用差别外,学术论文摘要使用的动词也存在着区别。黄娟娟研究了经济及管理学相关论文的英文摘要,结果表明,主动语态以及一般现在时态在非母语写作者的英文摘要写作中出现得较多,而在母语写作者的英文摘要中,情态动词出现得更为频繁。张筱在其论文中指出,合理地运用学术词汇进行学术论文写作能够显著地提升摘要的地道性以及连贯性。通过比较母语与非母语写作者的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的论文摘要写作情况并对硕士论文中的学术词汇进行分析研究,作者发现,母语与非母语写作者在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学术词汇的使用比率上没有较大差异。除此之外,在遵循语步原则的情况下进行写作的非母语学习者在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在介绍语步的阶段通常使用了过多的学术词汇,而在背景语步以及讨论语步的阶段,使用了较少的学术词汇。关于不包含具体意义但通过囊括上下文语境中的具体信息来发挥概念外壳作用的抽象名词这一特殊词汇范畴,许多研究者也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外壳名词不仅在语义上具有概括性功能,同时在语篇构建过程中对打包前文名词以及预接后文信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娄宝翠发现,非母语写作者在学术英语写作中,较母语写作者而言,使用了较少的外壳名词,造成这一显著性区别的原因在于外壳名词的词汇—语法模式数量在两种语言研究中的数量大大不同。通过对两个语料库中外壳名词使用的数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虽然母语与非母语写作者在语域界定词与名词单复数的选择上表现出不同倾向,但从外壳名词使用数量的角度来看,两个语料库中的频数并未表现出较大的差距,这表明中国非英语母语写作者在学术写作中在有意识地使用外壳名词,使其学术论文写作更加接近母语者,更为地道。综上所述,母语写作者与非母语写作者研究生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对比研究主要侧重点在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从按照语步模式进行的篇章写作到具体的词汇的使用,如模糊词、外壳名词等,目的是指导非母语写作者更好地进行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三、摘要的写作方法对于如何开展学术论文摘要写作,许多语言学家围绕篇章完整性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方法。有些学者对摘要写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写作要求。Graetz声称摘要应该通过使用过去时、第三人称、被动语态来进行写作表达,不要使用否定句,同时应当避免使用从句,尽量使用词而不使用短语,并且注意不要使用缩略词,行话,标志词以及其他会引起误解的省略语。摘要应该使用严谨且有意义的语句,避免重复、无意义的表达。简言之,摘要应当尽可能地简洁明了以帮助读者阅读以及理解。许多国外学者已经把衔接理论应用于提高英文写作质量的研究当中。衔接作为连贯的基础,是形成语篇的重要前提,要实现语篇的连贯,必须要前后衔接,并在它所属语域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各种衔接手段。关于构建体裁的修辞写作方法,Miller称之为新型修辞学。新型修辞研究是一种源于北美的新型体裁分析方法,主要关注母语教学,如修辞、写作研究以及专业写作。这种方法不太关注语篇的构建,而是要尝试去建立体裁与不同情境之间的联系。Miller被视为新型修辞学的主要人物,他将体裁视为一种动态的、演化的社会行为,并将情境也考虑在内。基于Swales提出的move-step模型,Bhatia提出IMRD模式,即介绍—方法—结果—讨论。他认为体裁是一种经常出现在某些特定的专业和学术群体中的可识别的交际事件。体裁的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很强的交际目的,通常可以被专业的学术团体所认同。除了IMRD模型,许多学者还提出了规约模型。Graetz提出了PMRC模型,坚称一个标准的摘要应该包括以下四个语步:问题、方法、结果、结论。Lester声称,作者应该在文章中使用第三人称,使文章更为客观,并且要避免使用一些表达式如“我认为”“我相信”“依我来看”。Santos构建了一个模型来指导摘要写作,包括研究定位、研究表述、描述方法、总结结果以及讨论结果。研究定位通常出现在摘要的开头,使读者对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大致了解。田军从中国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随机选取200篇论文摘要。使用Swales的语步分析方法来检验文章摘要的宏观结构,并从微观角度研究动词时态、动词语态、第一人称代词的语言学特征。研究表明,摘要中主要包括三种主要的动词时态,即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关于摘要中动词语态的使用,主要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出现的频率要远远多于被动语态,而在人称代词中,使用最多的是第一人称复数。同时,许多研究者试图构建助写知识库来帮助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内学者更为规范地撰写计算语言学论文英文摘要。孙梦婷基于中外计算机语言学论文英文摘要标注语料库,结合语料库软件、人工筛选、汉语翻译等方法构建了一些英文摘要写作的常用术语、动词、常用句型知识库。通过观察摘要写作中是否包含了足够多的与计算语言学相关的主题词来评判计算语言学方向论文的内容质量。结束语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多数学者在指导学术论文摘要写作中,采取篇章构建这一更为宏观的角度,同时也考虑到了不同体裁、学科对摘要写作产生的影响。基于Swales的语步模型,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论文摘要写作的见解及要求,从写作结构到写作词汇,亦是一个逐步细化的过程。随着量化研究的不断发展,也有研究者借助语料库对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特点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建立知识库为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内学者提供写作上的帮助。但是,与学术论文相比,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研究仍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研究重点更多局限于词汇等微观层面,对摘要结构的研究仍以国外理论成果为主导,未见我国学者的创新性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深入关注英文摘要的语篇特征,通过使用软件对文本的可读性与可理解性进行比对,以便更好地提高我国学生的英文学术写作水平。

虽虫能天

写给我即将入学的研究生(英语学习篇)

说明听说距离你新生报到还有几天。我想趁这个机会,给你写些东西。之前,我给你的师兄师姐们写过《写给我即将毕业的研究生》。那些都是关于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事情。这次给你写的,是关于未来三年,你求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希望这些话,能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些帮助。我不想一次谈太多的东西。今天咱们就老生常谈,聊聊你的英语学习吧。说这个问题,是因为最近一件小事儿,给我的触动。知乎上面有一个问题,叫做《如何系统地自学 Python?》,我在后面写了自己的答案,其实就是你之前在我公众号读到过的《如何高效学Python?》。答案网址在这里。这个答案,获得了将近 2400 个赞同,800余次感谢。然而,在留言区里,我看到不少人把话题转移到了英语学习上。他们要么很客气地找我要中文学习资料,要么不客气地……我就不重复了。但是显然,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不准备学英语。我号称“爱问问题的王老师”,所以面对这个情境,也不禁在心中画了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他们这么反感学英语呢?用处原因可能不胜枚举。但是最主要的,应该是他们认为,学英语没用。我们都观察到,许多人对自己认为“有用”的事情,即便花费再多的时间,也是愿意做的。你生活在一个中文环境里。看报可以用中文,聊天可以用中文,娱乐可以用中文,点餐可以用中文,上网购物一样可以用中文。所以英文看起来,似乎真的是没有什么用。这时候,你想学个 Python 语言分析数据。突然发现有个莫名其妙的人,告诉你你得用英文读书上课,是什么感觉?他们这样想,我无权干涉。但是你不要有这种想法。作为导师,我得告诉你:英语很有用。问问你上一届,那位今年夏天去了哈工大上暑期学校的学长,看他怎么说。想想看,千里迢迢,自己花学费和路费,在最炎热的夏季,跑这么远的路。天天课程排得满满的,中午连休息时间都没有。烈日下从住处走到教室,下课走回去,一天的锻炼目标就能达成了。如果课程不够精彩,收获不够大,谁会去犯这个傻?可问题是,即便你付出了这些,能收获多少?因人而异,因为课程是全英文的。为什么课程全英文?我不希望把答案扔给你。已经快要上研究生了,我希望你自己从这个例子中分析出答案和启示。(给你两分钟思考时间)好了,咱们接着说。这就是你,在读研究生过程中,即将面临的实际问题。由于你的专业不是英语文学,因此我对于你的英文作品文采,没有什么过高期待。你的英语,需要达到学术上的沟通能力。这当然包括听、说、读、写。听,就是学习MOOC,或者参加这种全英文的课程、会议与培训时,能够听懂内容;说,就是如果遇到疑问,能够准确描述并且提出问题,跟别人沟通;读,就是能够检索和读懂专业论文和相关资料;写,就是能够用英语简洁表达你的想法。最低标准,是能够和专业人士书面沟通,高一些的标准是独立完成英文报告与论文撰写。如果你现在就能达到这些标准,那自然很棒。但从你给我的简历上来看,应该还有差距。有差距不要紧。下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办了。方法从小学开始学英语,到现在大学都毕业了,想必你听说过的英语学习方法,也已不少了。咱们没空把它们一一罗列一遍。何况其中还有很多你自己试过,不灵对吧?记住我下面这句话:先创造环境,压迫自己改变学习路径;然后等待正反馈的到来。我先给你讲讲后半句。学知识和技能,就跟攒钱一样,不是线性增长。哪怕利率不变,假设都是年利5%。那么如果现在你有100块,问20年后你有多少钱?这个自己算。最好绘个图出来。用 Python 或者 R ,并不难。况且,学知识和技能,“利率”也是变化的。你已经学得越多,就很有可能学得越快。而且越来越驾轻就熟,这就走上了正反馈(或者叫“良性循环”)的路径。我的同学里面,不少在大学时,英语学习达到了这种境地;更有甚者,高中就已经达到了。你问我?我当时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想想看,如果你十七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不借助字典,看懂《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看美剧和好莱坞电影完全不需要字幕。那到了今天,你会比现在的自己,多掌握多少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中,将带给你多少宝贵的机会?想想就好,不要陷进去。后悔药没处买,咱们得往前看。往前看,就是有朝一日,你也希望达到这样的境地。但是如何做到?这就需要用那句话的前半句了。先创造环境,压迫自己改变学习路径。为何要改变学习路径?因为它想必有问题。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如果方法真的得当,怎么可能大学都毕业了,还学不好?首先是训练目的不对。学英语,不应该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应用。对你来说,应用的重点,自然是沟通。其次是训练方法不对。单词背过吧?语法拆解过吧?阅读理解没少做吧?但是为什么效果不好?因为没有动力,缺乏反馈。先说没有动力。除了考试以外,英语真的用上了吗?如果没有用上,就想办法用上。我第一次不得不用英语,就是被逼出来的需求。那是我上高一的时候。英语老师是班主任。上第一节课,就全部英文授课。我们都吃惊非小。更吃惊的是,下了课,他也不说中文!我们开班会,他说英文;下课布置各种任务(主要是卫生值日啥的),他还说英文;班委课代表开会,他说英文;找他请假或者交作业,也必须英文对话……红着脸,一个个单词往外蹦的时候,不少人(例如我)被逼得上房的心都有。开家长会……他终于说中文了。大伙儿奔走相告。于是家长们在里面开会,门口我们一帮同学侧耳倾听。发现老师说英文的时候,发音标准;中文带着浓重的天津乡音。这是老师营造的环境,给我们带来的英语学习动力(或者叫压力),下面咱们说说反馈。反馈就是你写下一段文字,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说了一段话,老外能听懂吗?看了一段无字幕视频,理解得对吗?听人家用英文高谈阔论,理解中究竟夹杂了多少“想当然”的噪声?所有这些,反馈得越快,你进步就越快。实践如果你缺乏动力和反馈,咱们下面说个实际的例子,帮助你实践。咱们学校,毕竟是坐落在港口城市,又是直辖市。外国人不难找。多尝试跟他们交朋友,然后聊呗。当然,交朋友得有选择。人要正派(安全问题一定要有意识),发音要标准。我认识一个咱们学校的美国外教,是我在肯塔基访学的时候交的朋友。他们学校跟咱们有合作办学关系。因此他本科一毕业,就经由校方推荐,应聘过来教英语了。我把他也介绍给了你的师兄师姐们认识。但是他在这儿呆了两年,我只见过你吴师兄跟他主动打过一次招呼。反倒是其他院系的学生,甚至只是来蹭他课的,有不少人跟他着实提升了英语技能。其实方法很简单,请他吃饭呗。咱们学校食堂,比外面餐馆便宜多了。外教们一般课程安排比较紧,中午没有时间跑出学校去吃一顿,所以不会挑剔的。请外国人吃顿饭,比你找私教学英语省下多少钱?自己算吧。吃着高兴,聊得开心,还能交个朋友,这难道不是双赢吗?反正我每周至少请他吃一顿饭。两年下来,自觉英语有长进。当然,也有副效应,就是我自己去食堂的时候,打饭的大姐总会问我“外国人怎么没来?”这种情况下,你丢掉了所有的“拐棍儿”,只能凭着真实的英语能力来对话。原先,你自己英语怎么样,就如同“薛定谔的猫”,状态未知;现在你能否听懂,表达是否准确,即时反馈,一目了然。借助真实的场景,你能发现实际生活中许多自己欠缺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也能在近距离沟通中,感触到文化的差异和思考方式的区别。这些东西,考试不会考,所以无法体现在你的成绩上。但是将来你的学业和事业上,可能真的会因为这些隐性知识显著受益。这些进步,都需要你走出这关键一步,创造出一个合适的小环境。我给你举了这一个例子。但是你不应该局限在里面。好的学习态度,不能满足于萧规曹随,而须要举一反三。想想看,还有哪些类似的方法,可以有助于形成这种环境,给自己以推动?欢迎你把思考后的答案告诉我。今天先聊到这里吧。

彼其充实

研究生英文论文发表之路如何开启?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是研究生学习阶段科学研究素质训练的必要环节。发表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科技论文,是目前许多科研院所对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毕业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呼声要求不能硬性规定研究生必须发表论文,但笔者认为,发表论文只是一种形式,背后所包含的能力和素质训练绝对是必要的,比如文献阅读和总结的能力、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材料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学术规范的训练等。所以应该辩证地看待论文的作用,不宜过分夸大,或者简单机械地根据论文数量和刊物级别进行评价,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全面否定。大多数院校开设了科技论文写作相关的课程,研究生在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论文各个要素的结构、语言特征及撰写技巧等方面可能接受了部分训练,但对论文投稿过程和发表技巧方面的知识,大都由导师或者学长进行一些零星的经验传授,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论文初稿完成后,投稿、改稿以及最终接受之前的各个环节,都关系到论文是否能够最终发表,所以如何投稿也非常重要。前人已发表过不少关于论文写作与发表技巧的文章,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在论文投稿和发表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详细介绍如何选择期刊、如何推荐审稿人、如何改稿和回应审稿人、如何跟踪稿件状态等技术环节,以便为刚开始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广大研究生,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和技巧。一、投稿前的准备1. 选择合适的期刊论文初稿完成,只是成功了一半,选择合适的期刊并发表,才算大功告成。一般有经验的作者,在选题和撰写过程中,对将来准备投到哪个期刊,大致已心中有数。期刊的选择主要是取决于成果的质量,包括项目的级别、实验设计的新颖性、取得结果的重要程度以及初稿撰写水平的高低等。一般来讲,可以将初稿与引用的参考文献进行比较,或者调研与文章主题相近的论文已发表到了什么样的刊物。论文的主题必须与期刊的范围一致,文章直接被编辑部拒稿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与本刊主题不符”或者“不够优先出版”。其次,要考虑的是影响因子和论文录用或者见刊的时限要求。学校可能对研究生论文发表的级别或者影响因子有规定,所以要考虑刊物的影响因子。关于发表时间的要求,一些资深的科学家更在意成果的影响力,不在乎发表的周期长短。而对年轻的研究生来讲,由于毕业和就业的压力,他们更在意文章发表的周期,同等情况下,可能更趋向“容易”发表的期刊投稿。总而言之,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期刊投稿。2. 投稿前论文的修改作为研究生,大都刚开始科技论文写作,经验和相关的素养毕竟有限,所以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撰写初稿并修改。要把文章当成一件作品、一件艺术品仔细雕琢、反复加工。试想一下,如果你自己都没把握、自己都不满意的作品,编辑、读者和审稿人能满意吗?所以初稿完成以后,应再仔细阅读并修改。也可以请同学、朋友审阅,同学之间交叉校稿,能找出很多自己不易察觉的小问题,比如字母大小写、一些特殊的符号、参考文献引用格式、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标点符号、中英文字符的差别(例如中英文的括号、引号的差别)等。应尽量避免基本的语法、句法、拼写和格式错误。在编辑和审稿人看来,论文写作的态度和素养也间接地反映了作者科学研究的态度和能力。二、投稿过程1. 准备好所有作者的联系方式一般的国际性学术期刊,需要上传所有作者的联系方式,主要是姓名和电子邮箱地址。编辑部收到作者的稿件以后,会给每位作者发电子邮件,确认所有作者都知情并告知编辑部同意作为该论文的共同作者。所以论文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投稿之前应该让所有的共同作者知情并审阅稿件,特别要杜绝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署名共同作者的现象。如果该共同作者收到邮件后,因为不知情或者学术观点有分歧,不同意署名,编辑理所当然地会意识到该论文并没有按照要求得到所有共同作者的同意而投稿,会影响论文的继续送审和发表,更严重的后果是造成不诚信的印象。在线投稿系统一般需要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先注册,所以作者在正式投稿之前,可以先注册,进入投稿系统,了解大致流程,甚至模拟一遍投稿过程,熟悉整个流程,发现缺少的文件和资料,事先准备好,以便顺利投稿。2. 撰写要点一般的国际性学术期刊,比如Elsevier旗下的期刊,需要作者提供文章的要点,对自己论文的核心成果进行高度总结。一般3~5条,每条不超过85个字符(包含空格)。许多研究生不太重视,随便应付,或者一条要点的字符数远远超过85个,企图蒙混过关。编辑肯定会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会退回重新修改,虽说不是大事,但也会给编辑造成不严谨或者不尊重该期刊的印象。3. 附信投稿时,论文作者往往需要上传一份附信。该附信已逐渐格式化了,有固定的语言和表达,比如作者需要声明所有共同作者知情并同意投稿、该论文没有在其他刊物发表或者处于投稿阶段、是否存在利益冲突等,有的期刊要求在附信中列出推荐的审稿人,有许多模板供参考[2,11],限于文章篇幅,这里不再赘述。但附信的核心内容是成果的高度总结,告诉编辑你做了什么,为什么你的成果重要、值得发表。一封好的附信能让主编快速判断该文章是否值得继续送审。4. 上传图件和文档一般的国际学术期刊需要单独上传图表,对图件分辨率、格式和文件大小都有严格要求,应按照投稿指南认真准备。图中的字形、字号、线条粗细等应统一并协调,最好的办法是参照该期刊近期发表的文章,并逐渐形成自己固有的风格。图件一般以彩色为宜,以便于审稿人和读者阅读。三、推荐合适的审稿人一般的国际性学术期刊,在投稿时,需要作者推荐3~6个审稿人,主编或者副主编一般不会完全根据作者推荐的审稿人来评审你的文章,但也必须认真对待。有时候推荐合适的审稿人,也反映了作者的学术视野和把握研究方向的能力。如何推荐审稿人,尽管不同的刊物可能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但总的来说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审稿人应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推荐的审稿人最好是来自不同国家或者地区,至少2~3个国家或者地区,以体现评审专家的国际性。大部分研究生刚刚迈入科学研究的门槛,所了解的同行专家非常少,所以推荐的是国内了解的非常有限的几个同行。一般而言,推荐的审稿专家的水平和范围间接地反映了作者的学术视野和学术能力。2. 合理选择审稿人专业背景推荐的审稿人一般是在本领域发表过一定数量英文科技论文的同行,最好是在所投期刊上,最近发表过类似的文章。审稿是一个义务劳动,是纯粹的为科学研究服务,也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唯一的回报是在审稿过程中有所收获。最合适的审稿人,是对你的成果感兴趣,愿意阅读你文章的人。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文章引用的参考文献中遴选。最近在同一刊物发表过相关论文的作者,最有可能对你的研究感兴趣,最愿意评审你的论文。另外,审稿人本人刚刚在该刊物发表了论文,从内心来讲也愿意支持该刊物的发展。如果文章涉及国内某个地区或者某个特殊领域、某个部门等国外专家不是很熟悉的地方,比如某篇论文涉及中国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地质问题,推荐的审稿人中应该有一名来自国内且对塔里木盆地油气地质背景非常熟悉的专家。3. 正确填写审稿专家的信息在投稿系统中,一般至少要求填写审稿人的姓名、邮箱、推荐理由。其他的信息,如单位、通信地址、学位等是选填项。填写一定要认真,不能出拼写错误,填写理由最好具体,比如,该审稿专家最近在哪个刊物发表了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在哪个领域做出了什么样的成果等。所提供的邮箱应该是审稿人的单位邮箱。最近频繁报道的学术造假问题,其中一个造假方法就是编造虚假审稿人信息。所以编辑部要求作者填写审稿人的单位邮箱,而不是私人或者商业邮箱。因为单位域名的邮箱可以证明一个人的单位隶属关系,比如abc@efg.e.cn就表明该审稿专家在中国教育系统的某个单位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已发表的论文中查找审稿人的联系方式。4. 填写需要回避的专家如果不同学者之间存在学术观点分歧或者有利益冲突,可提出需要回避的专家信息。一般的文章不会涉及这个问题,如果自己没把握,可以征求导师的意见。刚进入科学研究大门的研究生,所了解认识的同行非常有限,推荐合适的审稿人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平时多阅读文献,通过文献了解目前国际上有哪些活跃的同行正在做类似的研究工作。还有就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听学术报告、做学术报告,可以更多地了解同行专家,也让同行专家了解你。当然最好的途径是多发表文章,平时注意积累同行专家的信息,形成自己的专家信息库。四、跟踪稿件状态1. 完成投稿投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是上传文档,点击“确认”键这么简单轻松,如果前面的准备工作没做好,可能需要中断投稿过程,另外准备上述必要的文件和资料,后续再接着投稿。这时候需要有耐心,需要静下心来,千万不要急躁或者草草了事。在完成上述环节以后,一般会生成一个完整的pdf格式文件,需要作者下载并打开预览,这时候应该仔细检查一遍,因为这是正式投稿前最后一次修改的机会。确认无误,才可以最终确认“approve”完成投稿。2. 编辑对论文的格式和技术审查常见退回(不是拒稿)的原因,是没有严格按照刊物的格式要求,比如正文没有行号、图件没有单独上传、“highlights”字数不符合要求、推荐的审稿人不符合要求(常见的错误是推荐了与作者来自同一单位的审稿人)。一些中文office处理系统中输入的符号,在英文操作系统中不能正常显示,变成了怪符号,比如“℃”,在中文编辑系统中是一个单独的符号,而在英文编辑系统中却没有,只能是一个上标的圆圈加字母“C”构成。所以作者必须仔细阅读投稿指南,严格按照要求准备,在第一次向某个刊物投稿的时候,最好仔细阅读2~3遍投稿指南。退回修改不仅耽误时间,拉长了审稿周期,更重要的是给编辑造成不严谨或者不尊重该期刊的印象。特别是被前一个期刊拒稿以后,改投其他期刊的时候,在一种不愉快和急躁的心情下投稿,很容易出现格式修改不彻底的错误。3. 追踪稿件状态经过编辑部的格式审查,主编或者副主编的初步评估,认为可以送审,就可以稍微地放松一下心情了,因为不少的文章基本在这个阶段直接被编辑拒稿了,特别是《Nature》《Science》等著名的国际级期刊,大部分稿件都没进入送审环节。一旦编辑部格式审查和主编初审合格以后,你就会在投稿系统中看到“reviewers invited”状态,表明主编或者副主编正在邀请审稿人。这个阶段的时间有长有短,因为邀请的审稿人如果不愿意审稿的话,主编或者副主编会重新选择审稿人,一直到“under review”状态,那么你的稿件就已正式送审,可以安心等待结果了。不同的刊物要求审稿专家返回意见的时间长短不同,短的三周、四周,长则几个月[6],但审稿人有时候存在拖延的情况。如果稿件处于“decision in progress”状态,意味着审稿过程已结束,编辑部正在做最后的决定。如果“under review”状态的时间太久,可以给主编或者负责稿件的副主编发一封简单的邮件,询问一下稿件的进展,但语气要委婉,不要抱怨或者催促。五、如何改稿和回应审稿人的意见当你收到“accept as submitted”的时候,那么恭喜你,因为对大多数刊物来说,这样的决定是非常稀少的,比如大多数生物医学方面期刊来说,通常少于5%。无论多好的文章,总有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如果收到“revise and resubmit”的决定,那么同样是值得高兴的事,意味着审稿专家和编辑基本认可你的成果,对你的研究感兴趣,如果圆满地回答了审稿人和编辑的质疑,文章很大可能被接受发表。所以如何改稿和回应审稿人至关重要。1. 正确看待编辑和审稿人的意见绝大多数审稿人都是自愿服务,国内部分期刊会付给审稿专家少量审稿费,但这根本不是审稿人愿意审稿的动机,而是完全出自推动科学研究发展的一份责任和自己的研究兴趣。所以首先应对审稿人与编辑的付出和提出的意见建议表示感谢,改稿的过程就是一次难得的与同行专家交流学习的机会。一些细心负责的审稿人甚至对英语写作和语言表达都提出了详细的建议,这相当于免费给你做语言修改和润色。当然也希望这样的语言和表达错误不要太多,一是浪费评审专家的时间,二是语言问题太多的话,可能直接被编辑退回修改。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审稿人有不同的意见,甚至严厉的批评,可能让你失望,甚至愤怒。这时候千万要认真对待并尊重审稿人的批评和建议,千万不能因评价差或者修改起来太痛苦而放弃,放弃意味着完全失去了机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按照他们的意见修改。要相信审稿人和编辑绝不会埋没一篇优秀的文章,况且真正优秀的成果,很多学者都会感兴趣,即使学术观点有分歧,想故意阻挡也是挡不住的。2. 如何点对点回应一般的国际性学术刊物要求对审稿人和编辑的质疑点对点回应(point-by-point response),现在很多国内期刊也开始这样要求。点对点回应的格式是将作者的回答,放在审稿人的每一条问题之下,针对审稿人的质疑,详细说明你是如何修改的。这样的好处:一是避免作者遗漏审稿人的问题;二是便于编辑和审稿人再次评审的时候,很快就了解到作者对审稿意见的态度、是否已修改、如何修改的。首先,应该对他们的审稿和建议表示感谢,即使你认为他们要求你做的事情没有必要,你也一定要修改,他们这样要求,也有他们自己的道理,要做出善意的回应。其次,要避免笼统和简单的回答,比如“已修改”。这种回答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必须详细说明你是如何修改的,修改的结果是什么。比如要求重新组织某部分的内容,你一定要告诉审稿人,比如你增加了什么内容,删掉了哪句话,把哪句话的在文中的位置调整到另外某个位置等。3. 提交附信修改完成后,应该提交一封附信,对编辑和审稿人的辛勤劳动和提出的意见建议表达感谢,对文章的修改情况做一个总体说明,对有些审稿人提出的一些重要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回复,对一些目前没能完全根据审稿人意见进行修改的问题做必要的解释说明。4. 应避免的错误首先,要避免情绪化或者质疑审稿人歧视作者,甚至对审稿人或者他们的评论进行攻击和谩骂。审稿人不是你的敌人,一般不会故意与你作对,即使偶尔有刁难的现象,也需要你有礼有节地用证据、数据或者其他人的观点进行辩护。其次,要避免不做任何修改就改投其他刊物。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数量有限,下次可能又送到同一个专家手里,试想一下,当再次收一份同样的、没做任何修改的稿件,审稿专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而且没有对审稿意见进行回应和修改直接撤稿而改投其他刊物,也是对该期刊的不尊重,下次再向该期刊投稿可能就非常困难了。再次,要避免在点对点回应中声称已修改,而正文中并没有修改的情况。编辑和审稿人都能查阅到你的原稿和修改稿,也会进行比对。如果发现正文中一些关键的部分出现这种情况,企图蒙混过关,后果就非常严重了,因为这是一种缺乏诚信的表现,比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本身的问题更严重,可能直接被编辑拒稿。最后,要避免诉苦和找不恰当的理由,比如没有实验条件、没有样品、资料不足等,或者告诉编辑“发表不了论文就不能按时毕业”,这些理由只能使结果更糟糕。期刊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地方,不是慈善机构。在现阶段实在不能完成某些实验、提供所要求补充的资料或者其他更多的证据,也要客观合理的解释,态度要诚恳,语言要得体。比如笔者发表关于塔里木盆地某区块的油气运移和充注成藏文章的时候,一位审稿人希望我们补充一张研究区的构造图,更好地证明我们的观点。但这样的构造图确实很难得到,我们就告诉审稿专家,目前我们还没有这样的图件,构造图也属于石油公司的保密资料。仅仅这样回复可能还不够,我又仔细查找了更多的文献,从已发表的成果中找到了一张该地区的岩溶分布图,而且这张图中岩溶的分布情况与文中预测的优势运移通道也非常吻合,随后在回复后面附上了这幅图,并在原文后面增加了参考文献。尽管最终未能根据审稿人的建议提供图件,但编辑和审稿人也看出我们在尽最大努力回答这个问题,因而再次审稿的时候并没有为难我们。总而言之,投稿前认真细致地修改论文初稿、根据论文成果质量和论文发表的时限要求选择合适的期刊、推荐合适的审稿人、点对点回应审稿人、根据审稿意见认真改稿以及密切与编辑部保持联系,对科技论文顺利发表非常重要。

痴汉男

19考研复试:英文自我介绍8篇高分范文

考研英语复试中,自我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考生要重视!!如何完整的自我介绍?如何用英文向老师展示自己的实力嘛?小编这里一次性准备了8篇范文,包含各个方面!注意!!背诵并结合自身情况修改,相信能让监考老师对你好感倍增!小伙伴们快马住!温馨提示:自我介绍时间以2-3分钟为宜。思路要清楚,要突出重点,口语尽量流利(不要太流利了,有背诵之嫌)。

疾走不休

同陷论文争议,李眉蓁放弃硕士学位,蔡英文坚持称自己的没问题

国民党高雄市长补选候选人 李眉蓁:我个人年轻时的不察,造成学术伦理的争议,如今的我应该表示歉意,并且展现负责的态度。为了避免此一话题继续延烧,造成社会的困扰。我郑重宣布,放弃我中山大学在职硕士班学位,盼望大家回归到市长补选的政见主轴。23日中午,李眉蓁声泪俱下出面作说明,宣布放弃台湾中山大学硕士学位。随后国民党文传会主委王育敏表示,尊重李眉蓁的做法,相信她已经考虑过了,这样可能是最好的处理。国民党副秘书长李彦秀认为,李眉蓁第一时间的响应没有非常好,但在国民党中央的要求下后来也道歉,国民党会继续跟竞选团队沟通,看如何解决,但没有退选的问题。不过台湾中山大学稍后对外作说明,称台湾的学位授予法规没有“自行放弃”的规定,这是“撤销”的问题,校方仍会继续进行学术伦理审查,若认定违反学术伦理,可撤销学位。对于李眉蓁身陷论文抄袭风波,她的竞争对手、民进党高雄市长补选候选人陈其迈此前也出面喊话李眉蓁。民进党高雄市长补选候选人 陈其迈:李议员也应该好好地跟社会说明清楚,这个论文是怎么来的,因为那么高的相似度,高达96%的相似度。要求李眉蓁对社会交代清楚,但陈其迈本人的论文也被国民党点名。台湾媒体报道称,陈其迈任职台行政机构副职负责人时,与12名专家学者用大数据作为方法论,撰写有关“钻石公主”号游轮的防疫论文,最后以第一作者发表在知名的医学研究网络期刊上,被台湾民众党籍民代蔡壁如批评是权力的傲慢。国民党22日表示,各界对于政治人物的检验应有一致的标准,对于陈其迈在防疫论文上名列第一作者的争议,应同样受到检视。不止陈其迈,就连蔡英文本人的毕业论文也同样疑云重重,李眉蓁22日还曾对蔡英文喊话。国民党高雄市长补选候选人 李眉蓁:蔡英文的论文现在也是疑云满天飞,要检验的话应该是一视同仁。如果蔡英文回应了,我一定会按照她的标准回应。这一次这样子的状况铺天盖地,我终于知道韩国瑜前市长的心情,跟许崑源为什么从17楼跳下去了。蔡英文:我的论文跟学位都没有问题,我的母校也都提出说明,学位颁授过程也没有问题。蔡英文声称自己的论文没有问题,如今这场争议以李眉蓁道歉落幕,但论文风波无疑已经给原本就选情不利的她一记重击。蓝营期盼高雄市长补选战能够回归市政主轴,不要继续陷在论文议题泥淖中,让选战失焦。

第二号

2020年考研注意了!英语翻译硕士准备当中,这样准备更保险!

2019年全国考研已然过去,复试基本收尾,多数院校已经发布复试成绩,辛苦奋战了一年的290万考生终于可以松下一口气,不管考得怎么样,结果如何,都要坦然接受,准备新的事情。当然这其中还有很多不理想的考生准备2020再战,也有新的一批考研生力军涌入,那么不管是新的旧的,我们应该如何准备2020年的考试呢?首先,还是选择好自己心仪的院校,这是第一步,其实,有的考生注重的是专业,那么就选择该专业好的院校,真切学到真东西,不仅提升自己的学历,还可以将其用于自己以后事业的拓展。总体上来讲,2019年的考研人数较2018年的238万多出了整整52万,增幅21%,据大数据分析预估,2020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应该在330—350万之间,可谓压力重重。资源是有限的,这必然就要竞争,择优录取,所以从现在就开始好好准备功课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重中之重。这里我就英语翻译专业做一个说明,英语翻译硕士分为英语翻译学术硕士和英语翻译专业硕士,学术就是侧重于学术型的,要求比较高,而专业就是强调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要求相对较低,我们本文的主人公小刚就报了这个专业。现在我们来给小刚规划一下从现在开始,他应该如何准备英语翻译专业硕士,也就是获取英语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的入学资格。他需要准备哪些课程呢?一共有四门,分别是《思想政治理论》(100分)、《翻译硕士英语》(150分)、《英语翻译基础》(150分)、《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100分)。其中《思想政治理论》是全国统一卷命题,其余三科则为院校自主命题。因此,小刚在选择此类专业相关院校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些问题,要综合衡量自己的实力和相应院校的牌子,两个要相配,这就好比找对象,自己要量力而行,不可眼光太高,结果弄得自己没考上,也不可以眼光过低,埋没了自己的才华。那么小刚就开始从网上寻找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的招生点,考量学院的牌子、专业的硬度、地理位置等情况,结合自身的实力,衡量2020年考试的人数,做一个综合评测,大概就锁定了几所理想的学校。接着他就开始从网上寻找备考资源,要买书、买课,多学习、多准备、多实操,为接下来的考试做准备。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应该在这几门课程当中有一个怎样的规划。英语翻译说到底就是要看翻译,要检验自己的翻译能力,所以最为重要的一门考试便是《英语翻译基础》(150分),也就是这门课程是他学习的主要着力点,那么这门课程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这套试卷分为四个题型,第一题、15个术语或专有名词英翻汉、15个术语或专有名词汉翻英,分值为30分,第二题、英汉互译,分为两篇文章,一篇英语文章,要翻译成汉语(分值为60分),另一篇汉语文章,要翻译成英语(分值为60分),两篇文章一共120分。显然这个翻译课程,主要还是翻译,小刚要学的还是翻译,那么如何才能把翻译学好呢?这可是个大问题,首先我们来看汉翻英。汉英翻译,也就是汉语翻译成英语,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在这里给大家展示出来:吃透原文——表达清楚——怎么表达首先我们来看吃透原文,所谓吃透原文就是要准确理解汉语的意思,我们要把汉语原文给吃透,就要把原文的意思看懂。第一步就是断句,也就是把紧密相连意思的部分给单独划在一块,方便翻译;第二步就是压缩原文,汉语的行文特点不同于英文,通常我们可以压缩一部分汉语原文当中不断重复的部分,也可以删去一些英文表达不需要的部分。其次,就是英语表达,也就是把自己理解到的意义用相应的英文给表达出来,在英文表达的时候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英语用语要尽量用常用语,不要用那些生僻的语言,语言用于要尽量简洁、简练;二是要注重表达方式,也就是要随时变换表达,注重转化;三是要注意语法、拼写正确、搭配方面等等,这些也是最基本的内容——因此平时就要注意词汇、语法和阅读的训练,要多阅读英文原文,相应的这些词汇和语法知识就能够更加扎实,更能够明白英语行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语言运用的时候就可以尽量切合英文原文的表达。汉语原文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汉语理解准确的基础上,英文才有可能尽量贴切准确,同时也要特别注意英文表达的功夫,只有当英文表达尽量正确和地道,也就是要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的情况下,英文才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因此,要突破英语翻译,关键还是要在读、写、译方面着手,首先要重视阅读,一般而言,我们缺乏的是英文原文的表达,那么就要多读原文书籍,要在读上面扎扎实实做好,从而形成一种自然反应。当然我们明白阅读是输入的一个过程,那么写作就是输出,所以要多用英文进行写作,进行表达。英文的读写只是一个基本功,最终还是要落到翻译上,要进行两种语言的互换,将自己的英文底子用起来,就要多做翻译,多进行汉翻英的练习,多学习翻译理论,多比较两种语言,找出其中的差异,有效处理差异,换易语言使之易解。同样英翻汉也是这样一个原理,首先要吃透英文原文,这就要用到自己平时英文方面的功底,把英语理解工作做好,然后就是用汉语表达,在这个过程当中,更需要的是汉语的表达能力,因此要多读汉语方面的书籍,多读经典,多用汉语进行写作,多表达,这样汉语能力自然就有一定的提升。然后就是要将自己的汉语底子用起来,就要多做翻译,多进行英翻汉的练习,多学习翻译理论,多比较两种语言,找出其中的差异,有效处理差异,换易语言使之易解。英翻汉、汉翻英就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推进的过程。当然,对于这个专业的准备,暂且以这个专业考试《英汉翻译基础》做了一个简单说明,如果有同学要报这个专业,我们也就针对这个专业我们应该如何去复习,如何准备,做了一个大体上的描述和切入。小刚接下来面临的是制订计划、安排好时间,按部就班地朝自己的考研目标奋进,我们祝他及所有考研的同学,可以学有所成,真正学到东西,在考场上镇定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都有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结果。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请给我留言:你对考研激增的现象怎么看?提升学历是否最重要?有没有一些考研经历或是见闻,都可以与大家分享。

禁猎期

提高研究生英文论文写作能力的几个方面

众所周知,衡量研究生科研水平的指标有很多,包括实验能力,逻辑分析问题能力,理论能力和英语水平等。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来体现,因此英文论文写作能力成为衡量研究生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如何提高研究生英文论文写作能力?对此,蓝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提高研究生英文论文写作能力。一、培养文献阅读能力。阅读文献是撰写英文科技论文的首要前提,只有对相关领域有了深入的了解,知道研究热点是什么,尚未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以及前沿的进展如何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培养文献阅读能力不单是学会研究生论文检索的方法,还要学会通过影响因子和被引用次数等关键信息来判断期刊水平,因为每个研究领域都有属于本领域的顶级期刊,往往这些期刊上的论文代表了该领域的较高水平的成果和最新进展。此外,掌握论文精读和泛读的方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快速找到单篇论文的核心或所需要的信息。二、提高实验能力。实验能力对于一个合格的科研人员来说是一项基本技能,实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虽然实验水平受到实验条件的影响,但是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科研人员就能做出更好的结果,这和个人的实验水平息息相关。一般来说,研究生要想快速提高实验水平的,就应尽早进入实验室实地操作,可以通过在实验室重复已有文献报道中的工作,指出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学习一些典型的实验规律。三、提高逻辑分析数据能力。一篇好的英文科技论文,实验结果往往只占论文的较少篇幅,主要内容是对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因此,一方面要培养对测试数据的分析能力,了解各种测试分别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并且知道在哪些参考书中可以找到分析的方法;另一方面,要学会对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提炼,也就是从理论上高度对实验结果做出一个完备的解释,可以通过典型文献中的思路进行分析,进而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四、提高英文写作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英文撰写能力,那么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快速提高英文写作能力的方法,一个就是要平时进行大量的训练,这看起来虽然很难,但其实是有很多技巧的。例如找来一篇英文论文摘要,先对着英文翻译成中文,再在不看原文的前提下翻译回英文,接着将两者进行比较,从中掌握近义词和连词等的运用,以及加深印象,快速学会优美的句型。五、掌握一些技巧。除了要培养自身的能力,也要掌握一些发表英文论文的小技巧。例如,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期刊,这就需要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论文的水平,以及通过阅读期刊介绍快速掌握各个期刊所关注的领域;了解论文格式的规范,通常各个期刊对投稿论文的格式都有一定要求,如果不按要求的格式投稿,那么轻则推迟论文录用时间,重则影响论文录用;正确选择参考文献,期刊都是比较注重论文的被引用率的,要掌握在各个期刊的主页上检索相关论文的方法。

爱之涡

硕士学位和专硕有什么区别,优势和劣势?

很多人在考研时都会犹豫,报考硕士还是专硕,也想知道两者的区别。首先,让我们听听张雪峰老师是怎么说。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张老师的细节是不同的。其中最明显的一点是,一些学校的专硕希望为研究生学习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而硕士生则不需要学习这门课程。许多学生可能会认为研究生还有英语课,那不是挺好吗,他能促进英语水平的改进吗。如果你这么想,恭喜你,你是英语老师唯一的光芒!想做汇报的学生要在课上准备好汇报PPT之前在课堂上讲全英文,这对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和锻炼学生英语口语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的英语汇报分为两次,一次是textbook,即教科书知识汇报。另一个汇报是research,也就是说,你的研究生确定的研究方向和与实验方案有关的完整的汇报,就像小型国际学术会议汇报。在课程的最后一节课上,将有一个模拟的国际法庭,愿意参加的学生可以积极报名,而且还会加分,所以还是需要提前准备。在通常的课程中,除了汇报,还有一些英语写作和听力测试,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可以说,英语课程是专硕中最费时、最耗力的课程,硕士研究生可以免去这门课程的麻烦。然而经过这个过程之后,他将比过去的英语水平更好,祝大家都来,好好学习英语,研究生们会放松许多!我之前正在读专硕,对于专硕和硕士的差异感触颇深,也在不断更新,希望能在毕业前完成这个系列。

人见其歧

研究生们:不要荒废了你的英语学习,很重要,别让自己后悔

本科的时候,学习英语这件事似乎一直被我们挂在嘴边,这是因为大学的时候大一大二要学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每学期还时不时关注英语四六级报考的事情,可是,到了研究生期间,似乎都不怎么提学习英语的事情了,但是学习英语这件事情不应该被抛之脑后,因为英语能力在研究生生涯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来说说读研期间英语的重要性研究生英语课程需要不错,研究生期间会有一门课程:研究生英语,几乎每个学校都会开这样一门课程,虽然英语的学习一直是“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但是很少有人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作为一门课程,尽自己最大能力学好是理所当然,只有学好每一门课程才能获取更高的结课成绩和绩点成绩,不至于拉低自己的平均成绩分研究生期间要求所修学分一般都不怎么多,在30学分左右。通常情况来讲,研一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上半学期开设研究生文化课程的学习,因此,每一门课程都要尽量学好。当然,很多学校有这样的文件要求:本科获得国家英语六级考试的同学可以免修研究生英语课程,期末以85分作为统一成绩,前提是必须有CET六级证书,所以换句话说,学习英语该吃的苦还是要吃,本科不努力英语,研究生期间还要努力学英文文献阅读的需要研究生期间的学习除了必修课程之外,还要做大量的文献阅读工作,理工类研究生还要做实验之类的研究。正如各位所知,论文文献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中文文献,更多的前沿理论知识一般都发表在英文期刊上,因此要想尽快熟悉了解掌握所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阅读英文文献是不可或缺的,而此时,就要求你必须具备英文阅读的能力就语言学习方面来说,英文文献的阅读反过来又是强化学习英语的一个过程,良性循环,做科研搞学术的同时又进一步提高了英语能力水平英语演讲报告的需要对于名校的研究生来说,研究生期间会参加一些国际学术会议报告等类似的学术活动,如果被选为发言代表,则多数情况下要使用英语这一官方通用型国际语言。比如用英语做PPT,这就要求英语的写能力;发言交流需要英语的听说能力,在于一些学术大咖交流时,英语听说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英语能力好似通往国际学术园地的一座桥,用于获取掌握国外学者在某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工作招聘的需要转眼间来到校园招聘季的时候,会看到招聘要求上多数写着:英语六级者优先之类的筛选条件,英语能力越来越被企业看中,尤其是公司业务遍及全球时,熟练精通英语这一技能显得更为重要怎么提升英语能力不要放下对于大多数研究生来说,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应该都不是很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把“学习英语”这件事放下,一旦放下了,再次捡起就很困难了坚持阅读对于大多数研究生来说,读研期间最重要的英语能力方面便是“读”这一能力,对此,每天要坚持阅读英文材料,英文材料可以是一些英文读物、英语新闻、英语单词或者英文文献,英文文献是最具有针对性的,对于某一学术领域,其必然有一些学术专有名词,因此,阅读研究方向的英文文献或许是最有益处的,一举两得综述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生们,万万不可放下英语的学习对此你有什么观点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