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批专科院校升本科,原有本科院校大扩招,再加上三本院校相继成立,现在的大学本科生已经可以说是“遍地走”。随着本科招生人数的增加,高考本科录取率也屡创新高,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可以想象,以后的高中生不用担心考不上大学,高校应该担心招不到学生。本科生“烂大街”,那么研究生又是怎样的呢?研究生学历“值不值钱”呢?看看研究生人数占我国总人口的比重你就知道了!1995年之前,我国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可以说是“寥寥无几”,1995年以后,研究生招生人数开始增加。从1995年以后,虽然每年的报名人数有反复,但是招生人数一直呈现增长的态势。以1995年为例,当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5.5万,录取人数为4万。而到了去年我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238万,录取人数也是创下了新高,达到了60多万。今年的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还没出炉,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可以推测,报名人数预计将突破250万人大关,录取人数也将突破70万。研究生招生人数越来越多,于是有些人觉得研究生学历也开始贬值,甚至说研究生也是“遍地走”,然而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我们首先来计算一下我国目前现存的研究生人数,因为1995年以前的研究生人数太少且不便于统计,我们主要统计1995到2018的研究生人数。根据1995年到2018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数据,我们进行加总,总人数大致为771万人,也就是说我国目前拿到研究生学历和研究生在读学生的人数加起来总共为771万人。而这771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大致为0.55%,比例可以说是非常低了。我国总人口中,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口比例如此之低,说明了我国的研究生还是挺稀缺的,研究生的含金量毋庸置疑。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觉得研究生和硕士是一回事,其实非也,研究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硕士研究生,一个是博士研究生,研究生不单单指硕士,博士也是研究生!这些天是硕士研究生报名的日子,10月31号研究生报名就要截止,所以打算报考研究生的学生要看好时间抓紧时间报名了。
考研初试成绩陆续公布。然而,面对考研,很多人的观点是“考研无用论”。他们觉得,随着研究生不断扩招,研究生的含金量越来越下跌。在今天的中国,一部分高校的研究生数量都已经赶上甚至超过本科生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批量培养的研究生,用处并不大。一部分公司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更看重考生的本科学历,而不是研究生学历。因此,确实有一部分人认为,考研用处不大,与其考研还不如找工作。然而,考研真的没有用吗?数据最有说服力。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显示,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招生967.45万人,在校生3285.29万人。招收研究生110.66万人,在学研究生313.96万人。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全国在学研究生的数量不足本科生+专科生的1/10。也就是说,每年的毕业季,每10个求职应聘的大学毕业生中,才只有1个研究生。这意味着什么?研究生依然具有稀缺性。稀缺性越高,竞争能力越强。竞争能力越强,议价能力越高。这就意味着,在找工作的时候,作为研究生仍然有两种优势:第1种优势,研究生比本科生和专科生更容易找到工作。第2种优势,研究生比本科生和专科生更容易获得较高的收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一部分人每天都在唱衰研究生前途的背景下,还是有众多的大学生,会为了考研付出自己的努力。这是因为,很多大学本科生清醒地认识到,考上研究生,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教育,不仅能够使自己获得学历和学位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力确确实实得到提高了,而自己的就业优势也因此更突出了。读大学的目的是为什么?最根本的目的是学知识,但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最大的压力却是找工作。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工作,这才是当代大学生的压力之源。而作为研究生,他们尽管也会感受到压力,但是相比本科生,他们的优势却更大。实际上,在现阶段的中国,随着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大,拥有大学学历的求职者越来越多,很多公司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HR,如果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明明可以招聘研究生,为什么要招聘本科生呢?即便现阶段公司的工作,其实普通的本科生甚至专科生就可以胜任。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公司的业务也在升级。也许眼前的这份工作,不足以让研究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但是,万一公司转型升级呢?因此,能招聘高学历人才,大家都不愿意使用低学历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谁的学历更高,谁的能力更强,谁就更容易找到好工作。总之,千万不要听别人说?研究生无用论”。只要研究生的比例始终低于大学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比例,研究生的含金量就会更足。因此,这就意味着,备战考研,你的付出必然有所回报。#考研#
2019年考研调剂已经落下帷幕,代表2019年的考研正式告一段落,即将迎来的是2020的考研。现在随着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程度的提高,每年考研的数量越来越多,预计今年考研人数将要突破300万。这么多的大学生都要参加研究生考试,但是你们知道研究生的录取比例吗?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看一下吧!每年参加的考研的考生数量很多,但是录取比例很少,就拿2019年考研来说,考研人数一共290万,但是却只录取了72万的研究生,超过200万的考生落榜。淘汰率这么高,但是每年参加考研的人数却还依然增加着?原因到底是为什么?难道真的是大学毕业之后找工作不容易,而研究生毕业之后更容易就业?研究生出来之后真的比本科生要好很多吗?其实也并非全部如此,前段时间就有报道:某某研究生因压力过大而选择自杀。这样的事情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着,研究生毕业之后面临着压力也非常的大。大多数学生在毕业之后基本上都是从零积蓄开始奋斗,研究生也不例外,但是研究生毕竟还会有着本科生达不到的优势,这些应该就是现在许多大学生纷纷考研的原因吧。1,高学历,面临的工作岗位也比较多,收入也高!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找工作是比较难找,并且找到工作之后,在刚开始的薪资也不会特别的高,大多数都是几千元的工资,在本科毕业之后所面临的工作岗位也不会太多,大部分学生找到的工作甚至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符。研究生招工作的时候,刚开始月入好几万的也有,大部分只要努把力的话,月入过万还是比较轻松的。并且研究生赚钱相对与大学本科生毕业出去赚钱要相对容易很多!2,拓宽自己的人脉和视野无论是读研还是在大学里面,对于我们来说拓宽自己的人脉和视野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有句话不就是这样说的:“朋友多了,路好走;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所以在我们读研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和我们一样优秀的人,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对于我们以后的发展也有更多的好处;同时在读研究生的时候还会拓宽自己的视野,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东西也就不一样,站的越高,看的越远。自己的视野开阔了,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好处。3,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机遇!在大学的时候,我们最主要的就是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然后希望运用到之后的工作当中。我们国家虽然鼓励大学生创业,但是创业成功的人数还是只占极少数。而在研究生阶段,我们会拥有着国家给我们的支持已经自己的导师对我们的帮助去做科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着更多的挑战,同时面临着机遇也很多。可能我们做的某一个课题会被认可,也可能在我们科研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在研究生阶段我们会遇到在大学里面不可能遇到的机遇和发展。不过凡事都有意外,研究生当中也会有失败者,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成功。也有一些研究生在毕业之后所找的工作薪资不是很高,待遇不是很好,但是总之这个概率相对于本科生来说无疑是小很多的,这大概就是很多大学生纷纷考研的原因吧!你们认为还有其他的原因使的更多的大学生纷纷考研吗?或者你们认为本科毕业是直接工作还是要考研呢?将你们的观点评论在下方吧!
研究生比例最大的十所高校几乎每年的研究生招考季都会被曝光各种离奇的事件,2020年也不例外,宁夏大学专业课压分让这所宁夏境内唯一的211高校成为焦点,毕竟随着每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虽然每年国家都在研究生扩招,但是对于庞大的报考人数和有限的优势高校来说,研究生招生名额依旧很稀缺,从世界高校数据分析来看,分为科教型高校和教学型高校,一本科教型都是最顶尖的高校,因此越好的高校研究生招生名额就越多,在校研究生的比例也非常的高,目前中国研究生比例最大的十所高校为: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清华大学、3、上海交大、4、北京大学、5、复旦大学、6、南京大学、7、华中师范大学、8、北京师范大学、9、中国人民大学、10、浙江大学。千员一院士的中科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早期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院,一直都已培养科研人员为己任,因此在校的研究生比例排名第一,而为了保证生源质量,每年的本科生招生规模控制在1800人左右,而且每年中科大的一部分本科生会出国深造攻读研究生,因此考入中科大的本科生中,本科生就业的比例非常小,绝大部分本科毕业生被保研或海外深造。特别是中科大的少年班,已经培养了庄小威、尹希等世界顶级高校的正教授和院士,而且在国内的院士团中,中科大的校友非常多,因此中科大才有了千员一院士的美誉,意味着每1000名本科生中就会涌现1名院士,想要和院士做同学?那么报考中科大有非常高的几率和未来的院士成为同班同学!浙江大学比例低,贡献大浙江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其中A类学科位居全国第一,而且高校综合排名也经常位居三甲,然而在研究生的比例中却仅位居第十,成为华东五校的吊车尾,这也是为何在华中五校中,浙江大学高综合排名引发争议的重要原因,毕竟华东五校中的其他高校都对浙江大学的综合排名高不服气。主要是浙江大学的招生规模过于庞大,就拿南京大学为例,虽然南京大学A类学科数目远低于浙江大学,但是南京市拥有十几所顶尖高校,而浙江省被戏称仅有两所顶尖高校,一所是浙江大学,一所是其他高校,不过随着西湖大学的成立,以及浙江省强大的财力支撑,未来浙江省内的高校还会有异军突起的明星高校!
金秋九月,又到了开学的日子,法大又要迎来许多新的小伙伴。作为一位小萌新,想不想了解一下身边朋友们的家乡、星座,有没有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小伙伴呢?那就随着小编的脚步一起来看看吧~2019年,共有2400余名研究生新生来到法大,成为法大的新主人。其中我们还迎来了39位港澳台研究生新生,其中有4名同学来自澳门特别行政区,17名同学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18名同学来自台湾省。同时,还有36名外国来华留学生来到了法大,他们来自23个不同的国家,其中硕士研究生23人,博士研究生13人,新生人数最多的国家分别为波兰、韩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孟加拉国。2019级研究生新生中,男女生的比例约为1:2,与往年基本持平,但在博士研究生中,男女比例相当,约为1:1.1。2019级研究生新生中,少数民族新生的比例约占9%,共有来自24个少数民族的212名同学。其中,人数最多的三个民族是满族48人、蒙古族32人、回族31人,分别占少数民族比例22.6%、15.1%、14.6%。以下四个少数民族,分别只有1位同学哦:俄罗斯族、门巴族、畲族、裕固族。整体看来,今年研究生所有新生中,中共党员共有982人,比例占到总人数的40.5%。学海无涯——2019级研究生新生中,年龄跨度达到了38岁,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只有19岁,而90后也占到了硕士研究生的96%;年龄最小的博士研究生只有23岁,80后、90后也成为了我们博士研究生的主力军。希望我们的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可以在法大的校园中一同凝心聚智,共创辉煌!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大学,在2019级研究生新生中,法学专业研究生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70%左右;所有研究生新生中,全日制研究生人数占到总人数的89%。2019级研究生新生中,硕士研究生来自全球近500所不同院校,博士研究生来自全球近100所不同院校,上图分别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生源数TOP10的高校。早饭吃咸豆腐脑还是甜豆花?端午节吃豆沙粽还是咸肉粽?我们看到,2019级研究生新生中,北方同学的占比略高于南方同学的占比。不论大家来自哪里,都希望同学们可以慢慢爱上法大的食堂哦~2019级研究生新生中,【张同学】的出现次数最多,而随后是【王同学】、【李同学】、【刘同学】和【陈同学】。新生中,还有60位同学姓名相同哦,而且还有6位同学是复姓。今年研究生新生中,水瓶座的同学人数最多,白羊座和金牛座的同学人数最少。不知道不同星座的同学们可以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最后我们来说一说生日,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的研究生新生中,有7位同学与祖国母亲同一天生日,一定感到自豪而骄傲吧!法大的生日是5月16日,在研究生新生中,有10位同学与法大一天生日,可以同法大一同庆祝生日,也是不期而遇的小幸运哦~9月2日就是我们的研究生新生报到日啦,在这一天,我们也有10位同学过生日,法大祝你们生日快乐!我们还列出了同一天生日的TOP3,希望大家在法大可以结识更多的新朋友,一起过生日哦!来源:中国政法大学
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明确2020年将计划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对于考生而言,每增加一个招生名额就多了一份被录取的希望,特别是在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背景下。扩招18.9万人意味着什么?招生名额又会如何分配?高校各方面资源做好准备了吗?扩招比例超过20%: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有扩大空间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比上年增加了51万人。与考生激增趋势相似,2020年高校毕业生预计比上年增加40多万人,达到874万人。不管是考研还是找工作,人数水涨船高,难度只增不减。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当口,消息传来——硕士扩招。“今年考上概率肯定变大了。”正等待厦门大学复试的刘达庆盘算着,“原本徘徊在复试线边缘上的人极有可能被淘汰,这下可能被拉回来”。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测算,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照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扩招比例约为23.5%。扩招比例超过20%,是一个什么水平?进入新世纪,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研究生录取人数也不断增长。记者梳理发现,扩招是趋势,但是往年通常控制在5%以内,很少突破10%。硕士扩招超过20%的年份,有但是很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测算,在2005年、2009年及2017年硕士扩招出现小高峰,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57%、16.13%、22.45%。硕士招生规模年年增长。即便是这样,在一些人看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仍有可扩大的空间。他们给出的理由是,2018年中国每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为1.96人。而自2010年以来,美国、英国、法国一直保持近9人的水平。而这一数据一直被看作衡量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毋庸置疑,研究生扩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调节就业的功用,“但理论上说,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知识、能力、素养全方位提高的质变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大学毕业生储存在研究生教育的‘蓄水池’里,等到两三年后再重新释放到就业市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世奎认为。“硕士扩招的根本动力,一定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长,突发的疫情只是把扩招的政策窗口开得更大些,或者说加速了该进程。”赵世奎说。扩招学校、专业分配原则:分校确定,精准投放因为初试分数“不上不下”,刘达庆希望自己能够“被扩招进去”。他和所有考生一样,“特别关心”新增招生名额的分配问题。哪些学校、专业会扩招?扩招比例会一样多吗?一些高校官网信息透露端倪:南京邮电大学表示“适当增加”,广西大学回应“有较大幅度增加”,而上海市属高校硕士招生计划“总量增加15%”。教育部给出答案:分校确定招生方案。计划增量将重点投向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这是一种精准投放。”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表示,“扩招的重点投向,反映了当前国家在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发展领域方面的人才需求导向。这与此次抗击疫情有一定相关性。”“我国高校体量大、专业齐全,但我想不是所有专业、所有学校都会获得数量均等的扩招名额。” 秦玉友提醒记者,在这一轮扩招中,各地高校需要制定不同扩招计划,以便新增招生名额合理地分配到相应高校和专业。在扩招的专业类型上,专业硕士则获得更多关注。秦玉友分析:“专业学位硕士强调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也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2009年,专业硕士招生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不过,秦玉友提醒,“专业学位作为扩招重点,对专业实践基地、校外导师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求颇高”。扩招挑战高校承载力:须统筹规划,有备而招学生大幅增加,教师和其他配套教学资源够不够?这是扩招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当前,全国有近44万研究生导师,按照2018年的招生规模计算,全国平均一个导师招收1.77个硕士。若扩招18.9万人,师生比可能达到1:2.2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告诉记者,“通常来说,每届指导2个硕士,教师的指导质量是有保障的”。在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分省别导师数据中,中西部地区导师每年招收硕士平均人数大多不足2人。河南为1.17人、广西为1.43人、云南为1.32人、宁夏为1.24人。“从导师总数上看,这些地区还有接纳更多学生的能力空间。”王传毅介绍,2017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87个,也分配到了大量中西部地区高校。扩招将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但是,有专家称,此次重点扩招专业涵盖部分新兴专业,一些专业刚发展起来,教师的前期储备会存在困难。王传毅对此表示认同:“导师是否充裕,还得分高校和具体专业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些学位授权点人满为患,也有导师年均招生不足一人。”此外有研究表明:近些年,高校师资的承载能力相对高于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换句话说,扩招对高校的硬件也是不小的挑战。南京大学教授汪霞认为,当前许多高校之间硬件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也不均衡。她建议,为了扩招高质高效,实验室数量、宿舍条件、图书馆容量的问题到需要提前关注,“在扩招前就做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规划,做到‘有备而招’”。避免扩招“文凭贬值”:严控培养质量《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该《报告》勾画出大部分考生的心理:拿到研究生文凭,为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在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少在知识储备和对学术研究认识等方面准备不足的学生,成为研究生。”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包水梅坦言,他们确实需要在理论方法以及学术能力等方面进行规范化训练。“把他们招进来,仅仅只是个开始。”培养数量上去了,质量会不会受影响?类似疑问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如影随形。不出意料,这次硕士扩招再次引来对“文凭是否因此贬值”的讨论。“扩招即会造成文凭贬值本身是个假命题。”在包水梅看来,毕业生就业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复杂问题,与社会需求、研究生教育质量和个人发展潜力等都有关系。“研究生规模扩大并不必然导致文凭贬值,研究生文凭的含金量与培养质量把控是否严格直接相关。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社会评价人才不能只看文凭,必须从人才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出发。”包水梅说,当然在研究生培养上,学校要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导导师投入精力指导学生,严格的过程性评价也要跟上。“不断增长的高质量人才有利于我国释放出更大的人才红利。在扩招背景下,硕士培养质量应该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秦玉友说。(来源:光明日报)
自2009年我国增加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招生以来,全国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不断增长。专业硕士研究生是具有中国有特色的硕士学位。在国外,研究生并不区分专业硕士和学术性硕士,国内招收专业硕士的计划一开始是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而提出的。2008年金融危机,国内本科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又不影响学术性研究生因扩招带来的整体质量下降的影响,所以才提出了专业硕士研究生这一计划。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报考专业性硕士研究生,不仅仅证明了专业硕士学位其合理性以及在社会上的适应性。除此之外,小编更想说的是,学生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有了更多的展望。说到这点,那就不得不提到的是专硕与学硕两者的区别了。以下我给大家列举几点。1. 培养目标、方式不同。学术型硕士主要培养的是学术研究人才,专业硕士则是在某一专业领域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两者不同的培养目标也就决定了其培养方式的不同。学术型研究生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及创新的素质和能力。而专业硕士则以职业需求为目的,相比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计划,更多的是现场操作、模拟训练等实操项目。2. 考试内容有所不同由于两种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不同,在研究生考试中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要求自然也有所不同。在有一点上体现的最为明显,就是有些学术型硕士如果考的是英语一,那么,同专业的专业硕士考的很可能就是英语二。3. 学习方式学硕一般是三年,专硕则是2~3年,看专业而定,但是2年的可能会多一些。4. 读博方式学术型研究生在读博上可以通过自己的导师直接读博,也就是所谓的直博或者说是硕博连读。而专硕则必须毕业后考博。两种硕士究其本质上来讲是培养目标上的不同。而对学生而言,则是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上的不同,从而选择不同的硕士学位。如果自己就是本着自己上学出来之后可以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找一份更好的工作,那么,专硕相对来说是要更适合的。但是,我想有一个问题应该一直是横亘在每一个学生心中,尤其是那些还在纠结于两者的学生,那就是专硕的社会认知度怎么样。说句实话,就目前的状况来说,学术型研究生的社会认知度更高。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专硕的报考人数一直在不断增加。小编很喜欢一句话,存在就一定有道理。那么,专硕报考人数的增加不是恰恰说明了专硕在社会上的认知度正在逐渐提升。没有什么最好的与最坏的,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自己的道路在哪里,这正是我们作为有志青年应该思考的问题。
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计划基本定下来了,博士研究生也计划扩招,那么,2020年的硕士研究生究竟扩招了多少?5月6日,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青团中央等6部门共同主办的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专项行动。在十大专项行动,透露出了严峻的就业形势的相关数据。202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人,增量、增幅均为近年之最,同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这或许是最难就业年。在升学扩招吸纳行动。教育部已经安排硕士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18.9万、普通专升本扩招32.2万。目前,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在第二学士学位进行扩招。在充实基层专项计划行动。“特岗教师”计划将增加招募规模5000人,今年招募规模将达到10.5万。将招收40多万毕业生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采取“先上岗、再考证”的举措,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配备。由于今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已经基本下放确定,此前,许多高校都公布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的扩招人数,部分高校扩招比重超过50%。此前,我也对部分高校的扩招进行了归纳,省属本科高校是此次扩招的主力军,扩招比例较大。部属高校由于本来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就不小,扩招比例反而没有省属高校扩招比例大。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只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方式之一,扩招对于缓解就业来说,就是把今年的就业压力转移到两年或者三年后,只要经济形势好转、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更多,未来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压力就能够得到分担。从本质上来看,这是一种转移压力的方法,只不过把困难留在了以后,把今年的就业压力移后若干年而已。毕竟社会在不断发展,未来充满了变数,说不定能够吸纳足够的劳动力。当然,也有可能经济形势依旧不温不火,到时候的就业压力会更加严重,这就只能够走一步看一步了,解决当前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你认可还是不认可硕士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
来源自:深圳大学官方公众号Ladies and gentlemen,在万众瞩目中我们终于迎来了2019级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新生!终于有师弟师妹们(小鲜肉)接班啦~除了师兄师姐们对新生有无限的“关爱”外想必刚上岸的你们,定有更多的憧憬和期待吧你想知道有多少人和你同名吗?你想知道我校新生男女比例是多少吗?你想知道有多少小伙伴和你同月同日生吗?......这就带你来看一看深圳大学2019级硕士新生大数据一、录取人数深圳大学2019年录取的2928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1104人,全日制专业学位1324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500人。大学专业选择的性别差异在高中文理分科时就已经体现,八成男生在高中时选择理科,仅有一半的女生选择理科。在控制了可能的生理差异、能力差异、兴趣差异以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后,男生更倾向于选择理工科专业,女生更倾向于选择人文社科专业。虽然男女生专业选择的差异化在这次录取数据中也表现的很明显,但从整体而言,新生男女比例均衡,基本达到1:1。理工医1745人,其中男1216人,女529人,男生是女生的两倍有余。人文社科1183人,其中男346人,女837人,男生不足女生的一半。如此悬殊的数据差,理工医的钢铁直男一定要把握机会呼吁班长积极组织联谊会喔~毕竟“缘分这种事情,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深圳大学是综合性大学,招生学院26个,招生专业88个,分布在10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招生人数最多,占比高达14%。二、男女比例管理学院的录取人数最多,有273人;高等研究院有13人被录取。 各学院录取人数及男生女生比例: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的男生比例最高,达到95.3%,超过去年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的91%。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男生比例次之,占比85%。外国语学院的女生比例最高,达到了99.3%。三、民族分布 今年录取了75名少数民族考生,分别来自苗族、土家族、回族、壮族、仡佬族、维吾尔族、黎族、东乡族、达斡尔族、藏族、布依族、畲族、侗族、白族、瑶族、彝族、蒙古族、满族等18个少数民族。近年来,广西的优质生源特别是推免生生源报考我校非常踊跃,而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今年,壮族录取考生人数就有18人,是所有少数民族录取人数中最多的,还真不愧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四、姓氏与名字姓氏人数录取的2928考生中,一共有253个姓氏。其中80个姓氏均只有1人被录取,32个姓氏均只有2人被录取,19个姓氏分别录取了3人。而录取人数超过15人的41个姓氏中,恭喜陈姓同学荣登深大硕士研究生百家姓状元,张姓同学荣登榜眼。同名的TA两男一女同名同姓三组同名的TA九个同名的她15个同名的她四组同名的TA本来就想安安静静读个书,没能想到遇到同名同姓的他/她。张潇、陈晨、李鑫各有2位男生、1位女生;陈杰、李丹、李倩同学各有3位。有9对同名的她:陈海燕、陈琪、陈晓欢、刘芳、刘欢、唐佳琪、王越、张莉、张萌;有15对同名的他:陈明、黄聪、李涛、李柱、刘聪、刘浩、刘俊、刘鑫、王刚、王鹏、王涛、张晨、张成、张强、张涛;还有同名的他和她:陈波、吴琼、张鑫、张宇。果然单字最容易重名!如果同名同姓的她/他,出现在同学院,甚至同班级。场面应该会很“欢快”吧。老师喊你一声,不知道你敢不敢应?反正只要是回答问题的时候,我都默认肯定不是在叫我。姓名字数姓名是2个字的同学有718人,3个字的同学2199人,4个字或者以上的仅有11人,而且有5位复姓“欧阳”的同学。欧阳同学,你的名字很酷,“这个问题要不就你来回答一下吧?”男女生用字频率名字不仅是一个人的代号,还是一个人的名片。研招君还特地百度科普了一下寓意:男孩子“文”质彬彬,女孩子“婷”亭玉立。看来家长们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许喔~2928名同学中,一共8082个字,不算姓氏的话,名字中有5148个字。五、先成家 后读书录取了172名已婚考生,其中150名都是非全日制的。这些同学收获了爱情,现在又要收获更大的事业和学业。以后这172名已婚同学,秀恩爱的配文“踏入婚姻的N周年”。盆友们,你们甜腻腻的爱情敲门了吗?有些小朋友可是连门都还没有哦?六、一起过生日啊录取年龄最大是:19751224(指1975年12月24日,下同。其中全日制为19760127),最小的同学20030818。新生入学年龄跨度很大,年龄最小的同学16岁考上研究生,年龄最大的44岁,已步入不惑之年。敬佩大家坚持考研坚持圆梦的毅力,相信你们的坚持终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无论年龄大小,这些同学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叫“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业”。新生男女年龄分布按宇宙惯例,9月1日为标准,大家的年龄段都是怎么样的呢?大多数都集中在21-25岁这个黄金年龄。2928位同学,请问你是什么生肖啊?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果然,1996年出生的小伙伴最多。2928位小伙伴,请问你是什么星座啊?处女座第一,天秤座第二,射手座第三。处女座荣登榜首难道是因为一丝不苟的完美主义,所以考研格外严格要求自己???那白羊座,常年入选年度倒数前三,是什么原因呢?你知道吗?如果你是12月1日出生的,那么有20人同一天过生日哦;如果是12月25日出生,那么有18位同学一起;1月8日、5月20日、8月29日、11月1日、12月16日有17位;2月15日、5月5日、7月22日、9月18日有16位;今年10月1日将有15位生日的同学一起庆祝建国70周年。如果你是2月8日、2月29日、5月18日、10月31日就大可放心了,只有你一人过生日,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你买不到蛋糕了。这一届366天都有人过生日啊,棒呆!(#^.^#)七、嗨!老乡,你好!哪里的老乡最多?录取考生的籍贯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284个市,1142个县区。总人数,是广东考生最多,达到1010人,其次是湖南303人。来自589所高校。其中24所原“985”高校、56所原“211”高校、212所博士招生单位、104所硕士招生单位、179所普通高校、3所境外高校。新的征程,新的起点!加油!广东地区高校人数较多,深圳大学本校的有495名喔~你们要好好爱护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啊,理解他们对辣椒的渴望,吃火锅时,尽量为他们点一个红锅,微辣是他们的退让,鸳鸯是最后的尊严。八、学历与报考2928名考生中,全日制本科毕业应届生2008人,全日制本科毕业往届生892人,成人自考学历28人。16019名考生报考我校,大家都在哪里初试?有8125个同学在广东省初试呢。31个省市自治区的482个考点。人数最多的又是深圳大学啦,看得出来深大本科毕业生对母校确实爱的深沉啊!研招君绝对相信,2019级上岸的你们也会被这所甜到心窝的荔枝大学所吸引的。16012名考生中(另有7人不准考):4889名考生有0门自命题科目(只有统考科目);6568名考生有1门自命题科目;4433名考生有2门自命题科目;122名考生有3门自命题科目。研招君把92门自命题的15800封试卷一一标记好考生姓名、科目等信息,准确无误送到482考点的11123名考生手中。此处应该有掌声。O(∩_∩)O九、到考情况报名统考16019名考生中,14090人到考,到考率87.96%。男生8730人,到考7753人,到考率88.81%;女生7289人,到考6337人,到考率86.94%。女生到考率稍微低一些。86个专业中(另有2个专业仅招收推免生),成绩排本专业第一的90人中(有个专业第一名并列),女生45:45男生,打平!哪里的考生更执着?平均到考率:87.96%。在超过100人报名的省份中,到考率前三名的省份分别是:河北省(94.47%)、云南省(94.39%)和四川省(94.3%)。到考率后三名的省份是:青海省(72.73%)、广东省(84.43%)和上海市(86.54%)。报名16019名考生中,应届生8962人,占55.95%,到考8388人,到考率93.6%。往届生7057人,占44.05%,到5702人,到考率80.8%。应届生8962人中,录取1293人,比例为14.43%;往届生7057人中,录取792人,比例为11.22%。如果你记得去年的,你就会知道,深大是越来越来考取了。十、专业难度与报考年数法律(法学)是最难考取的,录取率低至1.52%,也就是200个报考的学生中,只有3位同学可以成功上岸。汉语国际教育(非全日制)相对容易考取,一志愿录取率是25%,报考的学生中有1/4被录取。光学、生物医学工程、光学工程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的一志愿录取率相对较高,分别是35.14%、33.33%、31.52%。数学、公共管理、应用经济学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的一志愿录取率相对较低,分别是0.69%、1.16%、2.48%。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型)录取率突破40%,是全校一志愿录取率最高的专业;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录取率相对较低,但100个考生中也至少有8位同学可以被成功录取。在深大,从来就没有冷门专业,强大的师资让它热的像广东的夏天。风雨过后,终见彩虹。2928位同学们,你们辛苦了。其中心酸只有你们彼此能够体会。从16012人中大家都连续考了多少年了呢?是的,有位考生已经连续报考13年了,暂未考取。另外累计报名次数5-11年的考生一共有62人!所以,在新的研究生学生生活中,大家一定要铭记当初努力的样子,将汗水挥洒在新的旅途当中。来源:深圳大学官方公众号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 朵海平 报道) 10月18日,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70年来,我省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其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2.3%,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697名,达到教师总数的14.2 %。1978年我省高校只设有23个本专科专业,仅涵盖5大学科门类,到2018年,本专科专业设置已达299个,涵盖了11大学科门类,分别比1978年增加了12倍和1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教育部门优先设置与我省特色优势产业紧密相关和社会急需的学科专业,进一步加大专业调整力度,专业设置紧贴全省支柱、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采取增招、减招、限招、隔年招和停招等调控手段,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累计撤销22个本科专业,新增34个本科专业,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我省紧紧抓住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专任教师从1978年的819人增加到2018年的4920人,增加了5倍;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2.3%,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697名,达到教师总数的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