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导师“奴役”研究生?有人建议取消研究生固定导师制,有道理吗?守夜人

导师“奴役”研究生?有人建议取消研究生固定导师制,有道理吗?

考研初试结果马上就要出来了,接下来考生要操心的就是复试、选导师的问题了。选导师确实是一件大事,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导师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到自己的研究生生涯甚至是整个职业生涯。其实,这几年网上曾出现了一些关于硕士生导师的争论,尤其是同济大学研究生跳楼事件、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跳楼事件等的曝出,把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引上了风口浪尖。在以上两个例子中,网上更是曝出了学生与导师的聊天记录等消息,导师把研究生当“奴隶”,“压迫奴隶”学生,学生无休无止、无偿的为导师工作,甚至还有很多是与学习无关的老师的私事,哪怕是公事,导师也只是把任务全分担给学生,而导师却独享课题成果……这些负面消息一经曝出,很多学生尤其是正在读硕的研究生们,纷纷表示感同身受,吐槽自己的导师,于是网上就有人建议取消研究生固定导师制,建议实行传统的班级制,和本科生一样,就能避免导师“奴役”研究生的行为了,那么这种建议可行吗?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决定了需要实行“导师制”提出以上问题的人,只能说明他并不了解研究生的培养制度,他只是在网上看到了几个导师“压迫”研究生的例子,就狭隘的否认了导师制的必要性。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本科生有着很大的区别,攻读硕士只有短短的三年,在你报考的时候,你的研究方向就已经决定了,而在读硕士生的时候,你必须接触到相应的课题、进到相应的实验室,你才能有所收获,三年后你才能答辩、毕业。而研究课题是导师的、研究经费也是导师的,如果硕士不跟着导师干的话,又怎能提高能力呢?没有导师,研究生的论文需要的数据又从哪里来呢?研究生的论文又找谁指点呢?参加会议的钱又由谁出呢?“名师出高徒”,没有老师,哪有学生?“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重道,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现如今,教师的地位远没有以前高了,老师不仅不受人待见,有时候更是“人人喊打”。因为几个个例,很多人就被网上的言论带节奏,认为导师都是如此,这实在是太狭隘了。没有导师,哪来硕士生?读研究生,没有导师是万万不可以的,因为不像本科生,看几本书,听几堂课就能学到知识,研究生需要参加到导师的课题、实验室中来,才能有所提高。“三人同行,小弟受苦”。虽然现在我们提倡师生平等,教师是“服务者”,但是在硕士阶段,学生师从自己的老师,给老师干点活并没有什么“大逆不道”。反而,作为学生,尊敬老师,谦虚一点,肯吃苦有什么不好的?更何况,能当上硕士生导师的人,大部分都是学术与人品俱佳的。单选|你赞同研究生固定导师制吗?赞同不赞同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老物件

导师制弊端不除,研究生难逃活地狱

继去年年底西安交通大学杨宝德疑因不堪导师琐事使唤自杀后,近日,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陶崇园的姐姐发微博披露,她弟弟在3月26日坠楼身亡,与导师的精神压迫有关。这两天来,国内某著名大学教师二十年前疑似性侵女生的旧事,也再度受到关注,有同班同学站出来,指称该教师的性侵是造成女生自杀的直接原因。当前中国高校的师生关系到底怎么了,难道真的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1这三起校园事件虽然性质不太一样,但都可归入师生关系的范畴,前两起与研究生导师制度直接相关。这里先谈谈陶同学的悲剧。陶崇园离世后,群起而攻之的文章里大多忽略了一点:导师对陶同学的“特别”。导师固然施压,要求陶同学叫他“爸爸”,然而似乎除了陶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外,其他人没有这样称呼。陶家人在微博上曝光陶崇园之死陶同学各种获奖证书、奖学金以及他找到的好工作、国外留学的机会等等,都说明他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导师一般钟爱优秀的学生,网上截出疑似导师自辩的图,说曾俯身为陶同学喷球鞋除臭剂,有一定可信性,和经常叫陶同学跑腿干私活是一致的——不喜欢一个人,不会愿意他老在面前晃,哪怕帮自己干活。如果单纯以导师“剥削”陶同学来看,我们很难理解他为什么在找到高薪工作后走上绝路——假如留学的道路由于导师拒绝签字被卡死的话。虽然被导师强迫签下工作后要继续为研究所做贡献云云的协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种不着边际的“协议”跟“保证以后不出轨”的保证书差不多,只能证明导师对于陶同学即将毕业逃脱他的控制感到无助,生出无力的新花样,企图继续维持“控制—被控制”的关系。是的,导师想要维持关系,陶同学想要从中逃脱,却由于对导师存有感情,在导师把绳子勒得过紧的时候,以自杀彻底切断了关系。倘若中间没有那点感情而只有“剥削“和控制,陶同学可能像很多受访的研究生一样,认为自己会奋起反抗。人是非常复杂的感情动物,喜爱就住在厌恶、痛恨、伤害的隔壁——网上截出的对话里,陶的导师说我不会伤害你,其实他意识到了自己曾经的行为,让陶同学感觉受到了伤害,或者产生了有可能被伤害的威胁。特别的喜爱一步步朝伤害走去。中国孩子从小被教育“要听话,要搞好关系”,有条件的都想和上司、老师等代表着权威父性形象的人搞好关系,关系越近越好,很少有人提及关系过分紧密可能带来灾难。和一个掌握你前途的人关系好,意味着能得到很多好处,这点不必赘述,中国家长教育孩子搞好关系目的不外乎此。过于亲密必然生出私人关系,人与人总会产生摩擦,有矛盾冲突,中国人公私分明的能力比较差(工作、师生关系发展出私人关系本身就是公私不分的结果),私人关系中的矛盾冲突延伸到公事上进行回应、报复,倒霉的自然是关系中处于弱势的下级、学生。有多爱就有多恨,关系越亲密下手越狠,我们看到导师对陶同学说要对他“狠”一次。2所以,无论在单位在学校,要尽力避免与上司、导师形成双重关系。什么是双重关系呢?导师和陶同学本来是师生关系,导师让陶同学叫他“爸爸”,又形成父子关系,这就是双重关系。父子关系里导师想控制陶同学,利用了师生关系中老师的权力、权威,双重关系纠缠不清,又一次使弱势一方的学生遭殃。人与人的关系有个规律,普通熟人往往由于要维持一个体面的表面,显得客客气气,越是亲近,内在的各种情结、创伤、自我不和谐等等越是容易暴露出来,而各种心理投射、移情、强迫性重复等等,也会随着关系亲密到一定程度逐渐往深处发展。网传的陶崇园与导师的聊天记录比如在大街上见到一个人和我们小时候一样吃东西吧唧嘴,我们又不接受自己曾经粗俗的一面,这个“吧唧嘴”可能会让我们皱皱眉头——皱皱眉头就算了,关系太远,缺少反应的条件。假如这个“吧唧嘴”是我们的同事、同学,关系更近些,我们或许会回避。再进一步,“吧唧嘴”是我们的亲人,避无可避,我们或者出言提醒他,或者忍耐,在对方不接受建议和自己忍无可忍的时候,冲突产生了。正常情况下,和导师保持君子之交即可,不必过度亲密。然而,关系是两个人互动形成的,导师始终占强势、主导的一方,导师若是特别喜爱学生,学生要刻意保持距离很难。即使学生做到了,事情还有别的发展方向。曾有朋友的朋友与导师关系既不亲也不疏,某日导师找他帮查论文资料。他仔细查完后提前交给导师,结果导师大怒,骂他“一点小事也做不好”。后来师姐提点他:“太天真了,老师叫你查资料,你要把论文写好交给他。”遇到这样极端的例子,学生能怎么办呢?3中国人传统上赋予老师无上的权力,“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导师和学生存在一对一指导的机会,与旧时师徒关系更相像。导师制又是西方舶来品,目前在西方,正常情况下导师与学生的关系远不如现今中国高校的密切。缺少制度、规定监管的师生关系,若是导师心理健康、品质高贵,有可能像陆谷孙陆老神仙,对学生有再造之恩,形同父子又高于父子;若是导师两样都有亏,不啻于给学生制造一个活地狱。导师制以师生关系密切为特点这个活地狱很难逃脱。老师是学校的编制人员,学校普遍把老师当作自己人,老师的利益与学校的利益休戚与共,有些学校遇事先保老师,保不住再处分。学生有些像物资短缺时代的消费者,难以主张权利。换导师有难度,学生会被质疑有缺陷,难相处,又涉及到研究方向等问题,其他老师不一定合适。三个月内接连发生陶同学、杨同学的悲剧,说明建立制度、制订规则规范师生关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首先应设立规定,避免师生关系过于亲密。比如欧美国家已有成熟的规定,一年内导师与学生见面次数不得超过若干次,见面地点应为公共场合(如导师办公室),一对一约谈必须开门。导师与学生交流要使用学校的电邮信箱,导师在节假日邀请学生在家聚餐等消息要公开,学生自愿参加。鉴于中国特色的请吃请喝特色,最好限制在消费场所学生请客次数,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减少关系过于亲密的可能。导师既不应该是学生的娘,从生活到思想管到底,事事要导师为学生负责,也不应该是学生的爹,搞“父要子亡,子不亡则不孝”的糟粕。其次应坚决杜绝师生双重关系。比起导师与陶同学的“父子”关系,中国高校更为普遍的是师生恋。电影《窗外》(琼瑶小说)讲述了一个师生恋的故事导师挟师道之重,与学生处于不对等关系,欧美国家高校明令禁止师生恋,有些学校甚至规定没有师与生之实(比如老师和学生不在同一个学院,没有为学生授过课)也在禁止范围,因为老师这个身份本身就会在关系中占便宜。如果老师和学生自认是真爱,那么敬请老师离职,到他处谋职。更有甚者,时有传出老师(不一定是导师)性侵女生事件,有时要到女生自杀的程度才会有消息爆出来。严重到性侵程度,除了开除外,应该规定不允许再出现在教育系统。如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这桩二十年前旧事,女生自杀后,学校只给该教师行政处分。这事情发生于1998年,而该教师于2011年调离该校,在这13年间,其他女生是否会胆战心惊?现阶段这方面的制度、规定缺乏,有些学校对于屡犯性骚扰的教师,仅仅作出不许带女研究生的规定,结果该教师仍然能得到接触女大学生的授课机会,对学生保护力度不够。第三,聘请独立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机构为教师做心理辅导。现阶段大多把心理健康教育集中在学生身上,忽略了教师心理健康。教师也是人,在扩招又扩招之外,不少教师带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加起来少则十多个,多则二三十个。教师本身有繁重的研究任务,在规定不全的年代,有些学校错误地把教师当成学生的保姆,要求他们对学生学习以外的事情负责,加重了教师负担。如果陶同学、杨同学的导师接受心理辅导,提醒其师生关系过于亲密的弊端,协助其理清急于和学生建立密切关系的情结所在,学会与学生保持必要距离,这就比要求学生去刻意控制距离要更容易。仍然是那个道理:导师处于强势、主导的一方。第四,建立、健全投诉机制。这方面可以参考欧美国家现行制度,学生对导师打低分、不签字同意等等有异议,可以投诉请求重审,缓解出现导师一手遮天的弊病。4中国学生大多急于得到老师肯定,等待被挑。好在从80后到90后,一代比一代自由,他们已经开始懂得导师与学生要看缘份。我接触过的90后相当部分在求学路上坚定地说:导师合得来才行,合不来算了,不读也罢。挑导师一靠打听。导师带过的学生、导师在网上、学术界的名声,或多或少会反映一点他的真实面貌。微词颇多、一言难尽的,最好不选。知乎平台上关于导师的讨论很“热烈”比如开篇提到的疑似性侵学生的这名教师,就有学生反映其上课讲黄段子、给男生打低分、占女生便宜。据报道,在该校中文系,提防这名教师几乎成为学生间口耳相传的叮嘱。像这种路人皆知的教师,女生要尽量避开选他的课,更加不要报考他的研究生。二要接触。最忌讳性格不稳定、性格极端,比如今天说要收,明天不收了,心意不定,难以琢磨,将来学习时很难打交道。或者性格过分热情、过分冷漠,接触过才会有深刻体会,比道听途说更能明白个中感受。人都有走眼的时候,制度又不健全,女学生和男导师打交道时切记,避免一对一单独指导,若是必须,尽量在公共场所见面,在正常上班时间约谈。去导师办公室让门始终开着,坐在离门近的地方。宁疏不亲,师生恋绝对不是浪漫美好的事,学生利益必然受损,牢记这一条,把眼睛擦得亮亮的。遇上压榨、奴役、打压学生的,最后一步,要有放得下现在拥有一切的勇气,先逃脱出来,保命要紧。单纯靠权力剥削学生的导师始终是少数,更多的导师有控制欲,恩威并施,学生要和导师彻底切断关系就像弑父、弑师一样痛苦。荣格与弗洛伊德断绝关系后,精神崩溃了三年。大师尚且如此,况普通人哉?然而三年以后又是一条好汉,终成一代宗师。当你什么都可以放下时(不要前途、不要荣誉、不要升学、不要学位),就没有人能够通过利益关系控制你了。本文转自冰川思享库,作者翠红。

电影人

2019考研|专硕双导师制详解及到底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

俗话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之前我们专硕的起源以及发展趋势,专硕的培养及就业。我们今天来说说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的根本区别之双导师制与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以为大家应该选择专硕还是学硕做一个很好的参考。后面我们会陆续给大家更新另外的两个内容内容,针对我们经管类同学的两大主流的专业硕士联考,一个叫关联联考,一个叫做经济类联考;专业硕士应该如何备考。记得点关注我们啊我们会陆续更新。我们来对比一下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的特点,专业硕士实际上当中就是理论和实践。为什么要加入实践这个环节?我问大家本科生在求职的时候,对于对方的各种要求条件当中,最无奈的或者说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哪一句话?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理解了吗?我们觉得这句话太坑了,这对本科生就是赤裸裸的直接就是灭团啊,就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工作经验,所以大学现在都干了一件事情,几乎所有大学可能叫法不同,但是寒暑假的时候你们是不是都要写一个叫做实践报告的东西有吧,但是这个东西就是为了告诉企业,我们的学生也不是天天四年在学校里只读书了,她也出去实践部。明白我说意思吧?那么企业对这个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是,下面我来讲,本科的和专业硕士的实践是不一样的,因为企业都很清楚,甚至很多企业老板就明白自己给这些本科生都盖过实践报告的章。他都明白怎么回事,比如说有一个同学说唉我爸爸能盖章,好了全班五六个同学,你帮我把这表盖去吧,然后暑假自己逍遥去了。是吧?回头表呢给我好交上去。我说的没错吧,所以企业非常知道你是这么做的,所以怎么办呢?本科生依然就业还难。 发现了吧就这个策略基本上失效了,他是在实践过程当中失效的。所以我们说专业硕士的培养和就业,我们简单来说一下,第一个教育部出台规范性的要求,对于专业硕士并不是像网上很多人讲的就是专硕就是学校为了圈钱的就是高额的学费,为了圈钱实际上不如学术型硕士的含金量高,教育部每年是有评估的,像去年教育部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包括我们可以看到一些985、211的名校也被限制招生,勒令整改都是这样的。那么第二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个实践我要讲一下,这个实践是有固定的实习期和校企合作的,也就是说你要有一个实习的过程,不是单纯的说我们去这个呃写个实践报告就可以了。那么下边还要讲到你的实践是有人监督的,谁监督?我们都知道专硕叫双导师制,双导师制叫校内导师,校外导师相结合,校外导师要对你的实践报告签字不签字,你拿不到实践分数,也是不能够拿到学分的。那么专门的毕业指导就业中心学员的层次和比例。这个第五条,我想着重说一下,同学们理不理解专业硕士当中学员的层次和比例的问题?可能很多同学不了解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个机遇。老师跟大家讲,学术型硕士基本上都是窝里斗,找工作的时候,一个班都是学这个专业的然后有工作经验吗?大家都没有工作经验理解了吗?然后应聘的岗位的时候,大家基本上没有什么合作,那你说白了大家一起去,今天可能你们寝室四个人一起去去了以后,企业可能留下俩,另外两个被淘汰了。整个班级人和人之间都是竞争的关系,专业硕士恰恰在学员层次和比例上做了一个调整,我们在入学的时候会看到很多学校他会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也就是说一部分我们同学可以去读全日制,但跟你上课的同学当中有一些是周一到周五他们是上班的,周六日上课,这样在你找工作的时候,你班上的同学就会帮助你推荐一些工作,比如说你的同学他上班的这个单位今年正好要招一个会计对不对?那正好在他这个部门它可以把你推荐过去,所以学员的比例和层次的第一个点帮助你就业,这是个机遇。换句话来说,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都是在学校里,虽然我们长大了,觉得自己很成熟,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也很成熟理解了吗?能够社会上的一切事情我都已经看得很清楚了,但是实际上呢不是这样的,我们通常会把大学的校园比喻成叫象牙塔的生活。实际上我们在这里面即使读到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可能对于社会的一些处理问题,一些现在的主流企业的一些想法了解的并不是那么深刻,但是在班上你的同学可以告诉你,这是学员层次和比例当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优势。最后为大家介绍一下双导师制和毕业论文。 双导师制和毕业论文当中,实际上我这里面要强调的是双导师,校内导师负责你的毕业论文,校外导师负责你的企业实践,而且校外导师都是源自于当地各大中小型企业,基本都是中型企业,网上这个公司的老总或者是财务总监担任你的校外导师。那么在找工作上,你依然还是有优势的,这就是专业硕士为什么就业率高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中国找工作,同学们怎么看待研究生?到这一页的时候跟大家聊一个话题,研究生到底会带给我们什么?研究生带给我们的,实际上在未来向同学们,你们研究生学历对于你们来说是一块敲门砖,是一个不得不拥有的东西,如果你想往上走,必须先有它去傍身,但是它并不能够给你带来直接的利益效果。说我想拿研究生的证就直接碾压好多人,然后直接能拿到什么百万年薪,这个就不要想了。研究生在当今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个国家在推行我们的全员高学历研究生,每年录取的人数在逐年增加,院校也在逐年增加,所以研究生学历成为很多同学的一块敲门砖。第二个问题,研究生是企业用人当中的一个面子。你们可以看一下自己学校的简介,他在第一段会讲它成立于哪一年都有哪些学院组成是吧?第二段它一定会写现如今我们学校拥有院士,一般学校会写院士多少人对吧?然后博士生导师多少人,博士多少人,然后硕士多少人,教职员工对不对?然后呢本科有多少人对吧?然后拥有这个职称上教授多少人,副教授多少人是吧?承担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多少个是这样的吗?那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这里面你觉得学历是不是企业,他觉得一个面子上的一个事情也是。所以很多时候企业在招聘人的时候也是这样的,那你比如说这个工作可能本科生也能做,研究生也能做,但是他会聘一个研究生的理由就是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有面子,比如说某个企业老总出去带着你,你混到财务总监这个时候了,带着你出去跟客户一起吃饭,人客户一问说唉呀什么什么总是吧?你们这个财务总监,这个哪哪哪个学校毕业的哪所高校毕业的?本科。你会觉得有点尴尬理解了吗?所以他一般都会讲我们这个是硕士研究生,啊哪个哪个学校的硕士研究生,她是不会这么问介绍啊对吧?所以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点。那么当然我们这里面给大家讲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研究生在就业的时候,研究生是你们必须要有的,但是真正找到好工作的时候也需要在中国也需要一个什么东西呢叫人脉,所以双导师制也确确实实成为了专业硕士高就业率的一个有效保障。这里附带说一句,同学们也经常会问一个问题,说老师我们专业硕士的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这个问题要不要啊你看学说的,天天联系自己的导师,我们专硕联联系自己的老师,不用。专业硕士的导师入选是在你研一的入学以后的第三个月开始进行导师和你之间的双选,你可以选中你心目当中的导师,然后导师再根据这个系里或院里反馈的结果,在学员当中选择他想带的学生,这叫称为导师双选。在入学之前无需选择导师,他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大家一定要记住,所以你这一年就踏踏实实备考,不用管导师的事情,选好院校就可以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我们是知了网专注于伴随大学生成长的趣味高效在线学习网站,欢迎来交流,记得点关注啊点关注不迷路。

钓球

选导师的尴尬,到毕业都没和院士导师单独说过话,导师制需改革!

哈佛大学的高校文化近日,网络中有一则帖子比较火,某网友研究生在网络匿名发表自己对研究生生涯的总结,虽然自己名誉的导师是一位院士,但是直到毕业,这名研究生都没有单独和院士导师说过话,从而引发网友的众议,甚至有人把美国哈佛大学的高校文化拿来对比,对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来说,很多人的科研水平甚至比中国的院士都强很多,然而在哈佛大学却有一则文化,那就是每年给本科生专拨一笔钱,专款专用,只能用来请教授吃饭,为得就是让哈佛的本科生可以和感兴趣的教授们近距离接触,让教授和学生直接更多的信息交流在提升学生对科研的乐趣,以及教授对学生们对学习的看法,并不是一份巨款,仅仅是一顿快餐的价格。这样的校园文化看起来很美,但是对于中国高校来说并不适合,哈佛大学的规模很小,师生比很大,虽然教授们时间很忙,但是一顿快餐的时间还是有,同时通过同学的预约数量,也可以看出哪些教授更受学生们的欢迎。国内的导师制相对于院士导师从未单独谈话的尴尬,一位网友留言:“我就比较幸运,我导师是长江学者,单独说的话可以写满一页A4纸”。其实从这些言论就可以看出国内导师制的尴尬,国内很多研究生导师仅仅是挂名而已,由于工作太忙等原因,真正带研究生的是院士项目组里的副教授、博士后等人,如果是中科院的大项目组,研究生很可能直接被下放到实验车间进行工作和学习,因此在网络中会有这样的言论,如果想要走学术路线,最好不要报考中科院的研究生,毕竟中科院更注重科技转化,很多所谓的大的科研项目并不重视基础学术实验,而且很多大项目已经进入尾声,可以学到是仅仅是生产经验而已。相比高校的院士还在讲台上上课,很多中科院的院士们很多都是大项目的总工,占据研究所的招生名额,然而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自己的研究生,因此,直到毕业都没有单独和研究生谈话,也并不奇怪。院士眼中的毕业生就业难一场疫情让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网络热门话题,而中科院院士郑永飞的发言令很多高校毕业生感到寒心,郑永飞院士建议本科生、硕士研究生重新进行技能培训,然后在进入求职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是高等教育“过剩产能”,学校教授的知识,并不是市场所需求的知识,中国的高等教育需改革,高校高等教育的金字塔必须保持,否则大量同质化、低质化的本科、研究生毕业生,不能满足高端科研的需求,又不能满足生产技能市场的需求,“不上不下”的就业难,这是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最主要的矛盾,毕竟中国高考录取率从5%提升至接近80%,高校的师资和容量并不能保证所有的高校都具有高水平!即便是院士和长江学者的导师,如果不能亲自教导学生,那么有名无实的导师,并不能为社会培养更高端的科研人才!

恐惧岛

一个211硕士,在没有导师帮助和人事关系情况下,如何考博?

记得在考研的时候,一起复习的研友总是会在休息的时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要不要读博呢?考博难不难呢?好不好毕业呢?虽然当时仅仅只是随口一说但是当真正开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后我们才能发现,这个问题真正意义上的摆在了我们所有人的眼前,读博还是不读博?只是对于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在了解了博士的相关事情后,一定会发现如果你想读博并且想更加容易,更加顺利地进入博士生活,那么你的硕士导师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的硕士研究生都希望自己的硕导能够为自己读博发挥一下光和热。但是现实却是很多硕士导师并不想参与到学生的读博问题,因此有一部分硕士研究生并没有得到导师的鼎力帮助,那么,在没有导师帮助和人事关系情况下,如何才能够保证自己顺利考上博士研究生呢?攻读博士只有三个途径,一是申请-考核,二是参加统考,三是硕博连读,对于绝大多数的硕士研究生都希望自己是能够通过申请-考核的方式顺利进入博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只是这便需要每一位考生在读研期间能够拿出足够优秀证明,能够证明自己科研能力的论文,例如C刊、核心期刊等,这样才有机会顺利的录取,只是这个过程中硕士导师的作用非常关键,甚至如果你的硕士导师能够为你引荐,那么你就可以攻读博士研究生。只是在没有导师的帮助下,我们更多的硕士研究生只能是参加每年的额博士研究生统招考试,这就是我们首先读博梦想的唯一途径了,所以你需要做很多的事情,需要很长期的一个复习:一方面,一定要先找到已经在读博的学姐和学长,并且是通过统考攻读博士的学姐和学长,这样会给我们足够多的经验,尤其是在复习专业课和英语复习上,绝对是我们考博新人最难得的复习方法,同时还可以通过学姐以及学长联系到自己的博士导师,这样还可以争取一下自己面见博导的机会,能够和博导有更深入的探讨学术研究上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不管是在初试还是面试,每一个读博的学生英语水平一定要非常的好,一定要有可以证明自己的科研成果,一定要及时的联系自己的博导,把握博导手中的名额。因此在读研期间一定要认真钻研自己的研究方向,最低也需要发表两篇核心期刊论文,然后一定要在读研期间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最后就是及时和导师联系。我的同门师兄也是参加统考顺利的考入了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在和他谈论的时候,他的经验就是比较简单,只是在因孤独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的专业素养,这就可以了。总之,能够争取到硕士导师的帮助,那么将会为我们顺利读博提供极大的帮助,即使没有我们也可以通过统考争取到自己目标高校的博士名额,只是或许有一定的难度。

敢问心斋

我省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三无”研究生导师将暂停招生

本报讯(记者钱红艳)凡存在师德问题的,研究生导师选聘一票否决;聘期内无项目、无经费、无成果的研究生导师原则上暂停招生……省教育厅近日出台《关于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该《意见》明确规定,要规范研究生导师选聘制度。选聘研究生导师既要坚持学术标准,明确科研项目和成果的要求,又要注重教书育人成效,重视教育教学和指导工作质量的评价。凡存在师德问题的,一票否决。同时,培养单位要创新研究生导师遴选机制,细化和区分研究生导师遴选标准,实施分类遴选。对特殊优秀人才,制定专门遴选办法。培养单位还要实施研究生导师遴选和招生分离,建立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制度,实施动态管理,鼓励择优上岗。对聘期内无项目、无经费、无成果的研究生导师原则上暂停招生。培养质量出现严重问题的研究生导师至少3年不得招生。除了规范选聘制度外,《意见》还强调要保障研究生导师基本权利,包括招生参与权、培养自主权、育人推荐权、管理建议权等。特别指出,研究生导师可以根据单位招生工作的规定,根据科研需要及研究经费情况,提出本人年度招生申请,并参与招生工作。

利物浦

考研:没有压榨学生的硕士导师,只有多心的考研学生

当我们将注意力全放在高考上时,20考研的学生还在屹立不倒的坚持着自己的复习计划,因为他们想顺利的攻读硕士研究生,但是在奋斗的路上会有很多的问题阻挡着他们,尤其是对于一些有考研想法但是又因为一些很负面的消息而导致考研的想法松动,或者说完全的放弃了考研。在诸多的原因中,有这样一个原因是很多是考研学生所经常提到的,即很多考研的学生怕遇到一些无德的导师,或者说怕遇到压榨学生的导师,再加上一些新闻媒体也曾多次的报道过类似的导师压榨学生的事件,所以这更成为了诸多有考研想法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更害怕遇到这样的导师。可是,如果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放弃考研,那么你或许真的想太多了,又或者说这是一种多余的担心。在我国每年将近70万左右的准硕士研究生进入高校,能够遇到所谓的导师压榨学生的情况真的是少之又少,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每年这些硕士研究生都会准时的、顺利的通过毕业,拿到自己理想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同时对于“压榨”这一词的理解或许我们有错误,很多学生认为只要硕士导师让自己干活,那就是“压榨”,那就是在欺负学生,可是在正常的研究生教育中,学生帮助导师干一些科研活,例如搜集资料、查阅文献、整理文档等这都是极为的正确的,也是极为正常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够学到很多的知识以及科研的一些新认识。此外,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对于硕士导师的认识是这样的,每一位硕士导师都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和压力,你三年的学习生活更多的是由你导师来决定,为了自己所带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成果,为了所带的学生能够顺利的通过论文答辩,每一位硕士导师都在尽心尽力的帮助所带的研究生。因此,你完全不用因为这个原因而动摇自己考研的想法,同时如果真的遇到了你所说的这样的导师也不用害怕,我们有很多解决的途径,有很多方法来改变你所面临的现状,所以你只需要负责好好复习,顺利的考上硕士研究生。总之,不要将导师想象的那么不堪,因为你只是道听途说,当你真正遇到自己的导师,当你真正开始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时,你就知道每一位导师对待自己的学生是多么的热情,是多么地负责任。

天下戴之

硕士生有不能毕业的吗?真的有,除了延期还有清退!

小西这周刚好在评审2本硕士生学位论文,是之前6月未能正常毕业,被延期半年的学生。给我的感觉是两份论文学生自己可能用心不少,但是整体看有点自己闭门造车。也许,他们的导师可能应该进一步指导凝练、调整下。评审意见给的都是“修改后答辩”(B)。给“同意答辩”(A),违背原则,实在达不到这个水平。但是,也狠心不下给“修改后再送审”(C)、“不同意答辩”(D),已经延期的他们也不容易,要是按返回意见修改到位,正常通过论文答辩不是问题。当然,每个评审专家、导师的性格、处事上有差异,大部分都是心存善意,态度端正、用心修改的论文,哪怕有些小问题也会同意答辩、答辩后修改等。研究生包含博士生、硕士生,博士生延期率高(2/3),主因是达不到毕业要求(学校、学科、导师三级标准)的小论文要求、硕士学位论文盲审未过、答辩未通过等。相对来说,我们常说“没有毕业不了的硕士”,小西这里重点谈谈硕士生延期原因:1.不符合毕业条件。硕士生根据学校、专业、类型的不同,毕业要求有不小差异。如不少985大学要求学硕必须发表一篇sci收录论文才可申请毕业。双非院校也会要求一篇学报类的小论文接受。一旦不符合这个要求,只能延期毕业。论文发表除了和导师指导有关,更得学生自己努力。往往导师和学生间出现问题,根由就是缺乏沟通,比如导师比较忙,就自己主动去汇报、找导师聊,诉讼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导师提供什么帮助等。甚至说,我们专家2019年有个硕士生是不去听学院的学术报告,有一个“实践”类的学分(1分)没有拿到,直接不符合毕业要求。她的导师找学院辅导员沟通也未成功。2.硕士学位论文不合格。这个“不合格”的范围很广,如我就知晓有学生论文2次查重都高于30%,而无法进入论文送审,直接延期处理。论文送审后,盲审不合格,如2个“不同意答辩”或“修改后再送审”还是“不同意答辩”,也会导师硕士生的延期。之前,翟博士学术不端事件引发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严格,导致2019年多少硕士生通宵修改学位论文。哪怕临时抱佛脚后,依然有不少学生论文评审不合格,被直接延期。3.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论文评审意见返回后,继续答辩流程。答辩时,之前就有学生未能通过(比例极低)。至于答辩未通过的理由不少,比如和专家争执、论文质量太差(非盲审、导师打招呼过初审的论文)等。记得我前一届的一个师兄,答辩时因专家提了几个问题,也许比较尖锐。当时,他的导师在出差,没有参加答辩。他可能觉得有被针对,在会场上直接和专家吵起来,还将桌上的纯净水丢向答辩专家。就是因为“丢水瓶”的动作,师兄被学院处分,而且延期半年毕业。第二次答辩,他的导师找了几个校外的专家,同专业的几个导师都拒绝参加。4.导师因素。导师因素,小西最后提的原因是就我个人熟悉的导师而言,真心没遇到品行、师德非常差的导师恶意将自己的硕士生延期。相反,我看到的是很多导师想着办法让自己的硕士生早点毕业,反过来自己写论文给学生“挂二作”的。当然,我没有遇到,不代表没有。不少报道中也会有一些极端的导师,故意刁难自己的学生,甚至将毕业作为条件要挟学生做不合理的事情。遇到这类情况,尝试解决问题时应该先保护好自己,其次调整好心态,在投诉举报的同时保护好自己。5.违反校规校纪被退学。这个比例不低,如不少学生边工作边读研(非全日制),长期不来学校,导师学制年限到后被清退。全日制硕士里面也有类似被清退的学生。我们专业有个导师的学生,研三出去实习后就再也不归,答辩都没参加。 她的导师实在没办法,和学院、学校反馈后,按校规将她“被退学”。之前,其他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就更多,如找同学借钱去读博后被开除、和社会人员打架斗殴、偷拍女生裙底、洗澡与上厕所等。相信类似的事情,大家都时有看到报道,每次都感慨“都是硕士生了,素质居然这么差。”。--结语--高考后进入大学,不少学生心态有放松。之后,错失保研资格,又努力一年拼命考研,成功之后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在2-3年读研生活中,再一次放松自己,同样可能引发被延期。所以,研一时及时调整心态,进入读研的节奏和状态非常重要,加油!说说你身边那些被延期的硕士,他们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

大教堂

研究生双导师制好不好?听听过来人的建议

很多研一新生在入学后,往往进入的是导师组团队管理,而不是单个的导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团队对研究生管理往往采取双导师制管理,即就是一个大教授作为研究生的第一导师,而大教授手下的年轻教师作为研究生的第二导师。在这种双导师的配置下,研究生的主要研究方向往往是由大导师来敲定,而研究生具体每个研究工作是由年轻导师来负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教授—年轻教师—博士生—硕士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塔主当年因为团队没有年轻教师,因此导师会安排博士生来管理每个硕士生的具体科研工作,这里博士生就充当了年轻教师的角色。后来随着团队的不断壮大,加入和很多年轻教师,因此就开始了双导师制的施行。可能有人会问,这种双导师制到底好不好?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双导师制是一种不错的安排,这样既可以解决大导师因工作太忙而无法腾出时间管理研究生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年轻导师研究方向把控不准确的现象,可谓是相互补充的作用;但是也有人认为,双导师制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安排,因为很多时候大导师和年轻导师在同一个问题上的看法不同,要是两个导师意见相左的话,研究生就不知道听谁的了,所以不如一个导师管理下的方向性明确。所以双导师制管理研究生及有利也有弊,那么作为双导师制下的研究生到底该怎么样做才能变害为利呢?主动约两位导师一起讨论研究方向如果是在定自己研究方向的时候,建议同学们主动一点,一定要在两位导师同时在场的时候商量研究方向,目的就是要让两个导师的思想要一致,这样定的研究方向就很明确,在后期科研开展过程中也不会产生较大分歧。否则两个导师意见相差较大时,你很多前期的研究很可能就会白做了。独立思考,主动交流其实,塔主认为,无论是一个导师还是双导师,在科研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研究方向尽可能的自己去确定,定下来之后再去给两位导师汇报,最好的结果就是让两个导师同意你自己提出的思路,这样对你后期开展研究非常有利。以上就是塔主对双导师制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家有用,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

尽性

教育部将严格管理硕士招生和培养工作,学生和导师无法再混日子了

过去一段时间,有关硕士和博士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有假博士大行其道,也有真博士扛不住压力走上不归路。前一段时间更是有媒体曝光了广州某著名大学相关学院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随意篡改学生的成绩,种种乱象都反映了我国在硕士招生和培养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显然教育部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前几日下发通知,针对研究生考试招生和培养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更加严格的规范性要求。我国的本科生教育在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扩张之后,在校生和毕业生规模越来越庞大,近几年,硕士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张,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张,硕士生培养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硕士生的培养模式与本科生大不相同,相比本科生,硕士生更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需要自己去思考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需要自己做好三年的学习规划,这就对学生的自律提出极高的要求。但是很多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后往往会感到迷茫,有的学生可能对所就读的学校感到不满,有的学生可能不喜欢所学的专业,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很难主动去规划自己的读研生涯。有的学生在经历过痛苦的考研复习阶段之后,到了新的学校便开始放飞自我,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如果不加以引导,这部分学生到最后就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在硕士生的招生和培养中,导师扮演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角色,掌握着很大的权力。在研究生考试的复试中,导师直接面试学生,但是每个导师的偏好都不一样,所以导师的主观性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录取,例如有的导师喜欢名校出生的学生,有的导师喜欢机灵的学生。同时硕士生的培养过程都处在导师的控制之中,大事小事都需要导师的批准,可以说导师掌握着学生的生杀大权,但却无人监管导师的权力。如果遇到一个有德有才的导师,那么这个学生就很容易成才,要是遇到一个没有师德的导师,那这三年将在痛苦中度过,甚至惨被压迫走上不归路。如今教育部已经注意到硕士生招生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求希望能够纠正这些问题,希望在教育部的干预下,导师和学生都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看到自身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不在学校里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