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9月24日到27日即将进入2020年考研的预报名阶段。距离2019年12月21日考研初试,已不足100天,考研正式进入加速阶段。近期多所高校已经公布了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结合2019年考研形势及部分高校的招考计划来看,2020年考研形势仍然不容乐观。2020年考研难度或许会更大2019年考研被称为最难考研年,一是因为考研人数暴涨52万,达到了290万,而且其中还有不少二战的考生;二是因为保研人数比例不断提高,985高校录取的推免生比例几乎没有低于50% 的;但是2020年,考研的难度有可能会更难,一是因为考研的人数有可能进一步增加,之前就有媒体预测,2020年考研人数可能会创历史地达到330万;二是近期多所高校这段时间各高校的保研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即将进入院系公示阶段。从保研形势来看,竞争有加剧的趋势,今年名校的学生选择出国(境)留学的形势可能会有较大变化,选择保研的人数会更多,保研竞争压力的增大,必然会让更多优秀的学生被迫考研,考研的难度会进一步提升。985高校接收推免生比例普遍较高目前已有多少高校发布了2020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从已公布的高校招收计划来看,985高校招收推免生比例仍然很高,除了个别专业推免生比例稍低以外,绝大部分院系专业接收推免生比例都超过了50%,部分院系专业甚至超过了80%。以北京大学为例,校本部公布的招生计划一共34个院系及研究机构,其中20个院系接收推免生比例超过了50%,绝大部分在60%以上,其中体育教研部接收推免生比例为100%;只有14个单位推免生比例略低于50%。(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招生计划全日制780人,非全日制225人,其中推免生为490人)。北京大学部分院系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南开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也已经公布,从数据统计来看,南开大学2020年拟招收学术型研究生1902人,其中推免生为1305人,人数比例超过68.6%;统考录取人数为597人。80%以上的学院推免人数超过50%;全日制专业学位拟招收1076人,其中推免生为628人,人数比例超过58.3%;统考录取人数为448人。整体上推免生比例将近65%。另外还有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985高校都已经公布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从公布的情况看,各高校接收推免生人数比例基本都超过了50%,这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实在不算是什么好消息。报考名校需要更谨慎虽然这样的情况不是今年才开始出现,但是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在选择之前,最好先从目标学校的网站上查清楚所报院系的招生计划,以免出现高分进不了复试的情况。2019年考研就出现过人大、北大部分热门专业复试分数线超过400的情况,也曾出现过403分,389分等超高分申请调剂被拒绝的情况。这些教训在很大程度上提示考研的同学,考高分很关键,院系选择同样很重要,要做出更精准的选择,前期的信息收集工作千万不可忽视。
如果说到国内的顶尖学府,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不是清华就是北大,其次就是那些985、211高校,但是在国内有这么一所高校,它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但是它的实力却直逼清华北大,而且在最新一期的ESI国内百强高校排名中,它超越清华北大荣登榜首,其实其综合实力也是仅次于清华北大,接下来小编带大家看看这所超强高校。这所学校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它最初成立的时候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直到2014年的时候才开始招本科生,而且只招了三百多人,可以说在全国所有高校中,它是招生最少的了,也是因为以前没招收本科生,所以它才没能入选985、211,但这对它来说也并没有什么影响,每年照样有很多的学生想要考入这所学校。中国科学院大学,大多数人叫它“国科大”,它是在1978年的时候成立的,在去年年底时,它在北京一共拥有玉泉路、中关村、奥运村、雁栖湖这四大校区,当然在北京之外的其他地方国科大也有教育基地,不过这就分散在全国不同的城市,其中有上海、重庆、武汉、兰州、广州这几个城市,除了这几个教育基地外,它在全国各地还拥有一共116个培养单位,可见国科大确实是一个庞然大物。国科大拥有七个校部学院,除此之外,国科大在北京以及全国各地和一些高水平培养单位联合,一共成立了38个科教融合学院,在北京有23个,除北京在全国其他地方共有15个,整合下来的话,国科大一共拥有45个学院。在学科设置方面,针对研究生设立的学科主要有经济学、教育学、法学、文学、哲学、医学、工学、农学、理学,以及管理学等10个学科。在师资力量方面的话,国科大的团队还是比较可怕的,光两院院士目前就拥有283人,研究生导师的话将近10000多名,其余教师有3000人左右,而博士生导师是其余教师的两倍将近6000人左右,在校本科生仅去年就有将近1500人,研究生的数量达到了4.7万,这个数字看起来与其他高校正好“相反”,一般其他高校都是研究生少,本科生多,但国科大研究生人数却远远高于本科生人数,而且更恐怖的是,博士生的数量占据研究生人数的52%,这个数量在全国众多高校中数一不数二。国科大最大的成就应该是,在它培养的学生中,有108位都当选了两院院士,简直可以称得上两院院士生产基地了。国科大一个较为特色的地方,当属它的办学方法,它实行的是学业导师制,因为本科生人数少的原因,而且国科大两院院士以及各种获奖者相当多,所以几乎每一位进入国科大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而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导师,平时除了上课外,导师也会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而且一同跟随导师的师兄师姐们,对小师弟小师妹不论在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都会提供一些帮助的,简直不要太好了。而且专业课的授课方式,也与普通高校不一样,国科大使用的是小班制,可以理解为精英教育,或者理解成因材施教是最好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一种学术研究的态度,对他们之后的生涯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普通大学的学分制,在国科大也是有的,不过国科大的学分制可是相当于一道通行令,只要你能修满学分,你是有机会可以进入下个阶段学习。目前的话,国科大培养学生,主要是公共基础教育,然后就是一年半左右的专业课入门学习,接下来的就是大四专业学习还有实践了。除了这些以外国科大还有用双语教学,为的是培养学生以后在学术方面,能够用专业的话语和国际方面沟通,当然还有其他的措施,不管怎么说国科大的教学机制还是很超前的。好了,小编就先说到这儿了,大家如果还有什么补充的,或者不同的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中留言,小编会一一回复大家的!
前言:现在大学生考研究生是社会普遍现象了,越来越多本科生毕业之后直接选择考研了,一股脑下去也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考研。现在2021届研究生时间大概还有两白天左右,因为是每年的年初左右开始考,时间还是相对轻松的。但是现在发现一个怪象,拼命报考研究生的大多数都是二三本科学历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状态是非常紧张的,每天都在复习看书做题,整的像个学习机器一样的。而已经毕业的985学生却显得比较轻松,整体氛围没有那么紧张。按理来说985的学生如同在初中的尖子生,整天埋头苦读,和大部分人在学习态度上形成鲜明的反差。在高中985的学生更是挑灯夜读,与二三本学生“混日子”的日子同样有着鲜明的反差,那么为什么在考研这件事上,二三本的学生如此拼命,而985的学生显得轻松呢?其实就考研而言,985毕业的大学生报考的数量远远不如二三本学生报名数量多,目前绝大多数的考研考生都来自二三本的学生,这些学生为了能考上研究生而努力着。但同样毕业的大学生来自985的,报名人数显然不多,这是为什么呢?其一,985大学生社会竞争不是很激烈大学毕业一般情况下不深造的学生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工作了,目前学历对于找工作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国企,公务员,活捉事业单位等,对学历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在目前大学生普遍都是的情况下,985大学生是被企业重点选择的对象,因为在不了解你实力的情况下,学历或许是实力最好的体现,至少证明他学习能力不差。而二三本的大学生经常会在找工作的时候面临一些歧视,尤其是和985大学生竞争同一岗位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被筛选掉的肯定是自己,与985大学生形成鲜明的差距。985毕业生找工作相对轻松简单,offer能拿到手软,还能自己选择,二三本的学生能找一份工作都不容易,为了弥补这个差距,所以二三本的学生要抓住考研机会,在学历上拉开差距。其二,985学生提升学历路径多,不需要与二三本学生争这个社会很现实,一切都是实力说话,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一般情况下,二三本的院校会有少许的直研名额,那些能保送研究生的学生大多数都是非常优秀或者有特殊关系存在的,绝大多数都没有这个资格,这就是现实。而985的学生,在保送研究生名额上有很多,如清华北大的大学生,想保送研究生对他们来说不要太简单,如果要求不是很过分的话。而且985的学生还有很多出国留学的机会,在国外会有很多邀请,相比二三本拼死拼活抢研究生名额,985学生选择多样化,而且选择的过程也相对轻松,一切都来源于自己是985身份。整体来说,这个现实非常残酷,985大学生的选择性比二三本的学生多很多。同时由于起点不同,二三本的学生需要付出比985学生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才能减少与他们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的明天,为了拉开差距,二三本的考生们在考研大军中勇往直前,为明天奋斗!
对于绝大对数的考研学子第一志愿绝对是211985高校,或者说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考一所这样的院校,所以我们才会考研,但是不知道你是否曾经了解过你能够通过985院校的考核你需要通过多少关的考核吗?或者可以说为了进入985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你需要经历的磨难要远远多于报考其他学校的学生。那么考985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有多难呢?985研究生学长用气球能够亲经历告诉你,报考985院校的硕士研究生的难度。首先,难在初试,这仅仅是一项硬实力的比拼。对于报考985院校的学生,我想高校官网所公布的考研初试参考书目一般只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我校不指定参考书目;第二种:我校指定参考书目如下,然后列举很多中书目。不管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试问你怎么准备呢?你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将绝大多数的时间放在专业课的复习上,可是你不重点复习的话,你心又不安,可是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就是你所需要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其次,越来越多的985院校的初试专业课的题目,在不断的创新,不断有新变化,你绝对不会在历年的试题中发现一定的你认为的出题规律,所以出题方向你很难把握。再有,985院校对报考学生的英语绝对不是过国家线就可以的,一般来高校会有两个分数线,一个是整个高校的英语录取的分数线,还有一个是你所报考学院的英语录取分数线,只要两者都满足方可进入复试。其次,难在复试,最后的检测。985院校的复试一般都是最早开始的,在面试中分为专业课笔试和面试,但请注意这里的专业课笔试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有很多985院校规定,只要专业课笔试成绩不达到要求,那你就被淘汰了,一票否决。到了面试,试问你的竞争者会有怎样的准备呢?大量的荣誉证书,大量的个人能力证明,所以如果你是一所普通院校的学生你会发现你自己太差,自己已经开始不自信了。此外,在面试环节中,你必然会遭遇很多有难度的问题,如果你没有发挥好,那不好意思,你只能是提前回家了。所以说,既然敢有不报考985院校的勇气,就必须匹配与985院校相符合的实力!!!
我们国内高校众多,各个省份都分布着高校,其中我们常说的“985”院校和“211”院校可以说是国内的优秀院校,每年能考上的学生也是比较少。而且,每年都会有一份高校的排名和研究生院的排名,每年的排名都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变化不会特别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最新版的中国研究生院排名榜单,都有哪些高校上榜!今天我们所说的这份研究生院排名,是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科教评价网和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共同发布的。他们已经连续16年发布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其中都会包含研究生院的排名报告,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从榜单,我们可以看到排名第一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我们小时候经常听说的是清华和北大,却很少听人提起过中国科学院大学,它既不是“985”院校,也不是“211”院校,在各种大学排名榜单上却频频出现,报考热度和难度都很大。为什么这所大学会有这样的实力?其实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我们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研究生院,我们国家的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和第一个双学位博士均是出自这所学校,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研究生院的排名,它会排到榜首。这所学校是在2012年6月才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而且之前也是不招收本科的,所以我们以前很少听说这所院校也是有原因的。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考生去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其中包含了很多“985”和“211”的同学,该所院校的科研实力确实吸引了大批的考生前往。在榜单上我们可以看到,排在前面的基本上还是我们所说的“985”院校,不过有这么几所“211”院校的研究生院表现比较优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河海大学研究生院、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和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这几所“211”院校的研究生院暂时排在了几所“985”院校的研究生院前面。当然也并不是说后面的这几所“985”不好,之所以能够成为“985”是有原因的,实力当然不容小觑。而上面所说的这几所“211”院校,近些年发展的确实比较好,科研实力也在不断提升,随着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希望我们的这些院校都可以得到快速发展!
内容提要:“985/211”院校合计研究生招生占比约40~50%,大部分研究生还是普通院校,但是由于985/211研究生话语权更大,更容易发声,所以会让人感觉研究生大部分都来自985/211高校。这是幸存者偏差,不是事实。背景我国大学生比例低于10%,严格的说是9.5%,不含大专的话是4%。可以发现本科占比依然是少数,211和985更是少数中的少数。全国21岁同龄人的统计结果显示:约28.2%的人接受大学教育(不含大专的话是13%),71.8%的人没考上大学,50.8%的人没考上高中,6.7%的人没考上初中。显然,大部分人都死在中考上了,淘汰率很高。高考情况我们以2017年的数据为例,2017年全国高考适龄人口有1909万人,但参加高考人数仅为920万,占比48.19%,一本录取率大约为5.97%,211录取率大约为2.41%,985录取率大约为0.79%,清北录取率大约为0.03%。考上985可以说是百里挑一,考上清北更是人中龙凤毫不夸张。研究生招生情况以2018年数据为例,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为85.8万人,汇总2018年全国151所“985/211”大学(39所“985”和112所“211”)的研究生招生数据发现,其中“985”院校共招生约19万,占当年研究生招生总量的25%,“211”院校共招生约14万,占比约18%;“985/211”院校合计招生占比约43%。可以发现,研究生还是大部分来自普通院校,“985/211”大学的研究生不到一半。原因分析1.生源和报考存在“八-七”现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根据“2019年考研初试难度调查”的数据(有效问卷9254份),80%的考生来自非985、211高校,70%的考生目标是985、211高校,形成了较为典型的“金字塔”考试升级现象,大部分的考生来自于普通院校。这些来自普通院校的研究生更加喜欢发言或者炫耀,我们更多地听到他们的声音。2.有一种现象叫做幸存者偏差,即你只看到了来自20%的982.211高校研究生总是在发声,而那些普通院校的学生很少发声,没有存在感,所以你觉得985.211高校研究生更多。还有一句戏言:985的在答题,211的在评论,普本的在点赞,专科的只看。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到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提前批的录取工作,本科第一批的录取也进行了不少。相信很多家长和考生对于985、211的录取较为关心,但你知道今年高考985、211大学总共将会录取多少人吗?我们参考2017年的录取数据,在适当的进行调整,最后估算出今年985、211大学的大致录取人数。上图是2017年985、211在全国各地的录取率,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在2017年985、211在广东的录取率最低,为2.74%;而北京最高,为13.99%。表格最后一列为2017年在各省的报考人数,我们用一个省市的报考人数乘以该省市录取率,就可以得到2017年该省市的实际录取人数,再加以汇总,就得到了去年985、211在全国一共录取的全部人数了。通过计算得到去年985、211在全国录取的总人数为45.5万人,在全国的录取率约为4.84%,这个数据比想象中的要低得多。虽然在全国985、211大学一共有112所,但因为在十几年前经过了大规模的合并,所以很多985、211大学的规模很大,每年招收的本科人数也很多,比如身为985的四川大学,每年的招生人数都近万人,而吉林大学更是年年超万人,同时身为211的西南大学,每年的招生人数也是近万人。因此虽然985、211的数量不多,但是招生规模大,所以每年招生人数应该还是较为可观的,但实际算下来也不过45万人多人。在比较于2017年全国报考人数940万人面前,这个数据的确有点低,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少很多。从去年的数据来看,即使今年有扩招,但数量也有限,经过合理的估计,今年985、211在全国招收的总人数大概在47万人上下。虽然说很多人认为考大学就要上985、211才好,但真实情况还是挺难的。能考上985或者211当然很幸运也很优秀,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985、211往往是与他(她)们无缘的,不过也不必遗憾,即使是“双非”大学,里面也出过非常优秀的人才。
在每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院校的招生人数始终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因为学校根据发展形势的改变以及其他方面一些因素的影响每年都会增加或者减少一部分招生名额,那么在今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一些院校就是减少了他们的招生人数,那么下面我们也就来一块儿了解一下在今年的研究生招生中缩招最严重的5所院校,看看是否有自己所填报的院校。2020考研招生计划公布,这5所985院校“缩招”明显!考生谨慎报考。一、中南大学要说今年研究生招生中缩招最严重的一个院校肯定是非中南大学莫属了,在今年中南大学公布的招生计划中相较于往年招生人数缩水了1370人,缩减了将近1/5的名额,而他们这1/5的名额都是以推免或者是保研夏令营的形式招收到了一些面试的同学,对于我们今年想通过统招考试进入到中南大学同学来说也要额外注意缩招对于我们的影响。二、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次招生人数的缩减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让人感觉到非常猝不及防的消息,因为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相对来说综合性比较强的学校,开设专业种类比较多,但是相对于去年来说他们各个专业都缩减了一部分招生名额,总招生名额相对于往年来说缩减了将近12%的名额,但是由于其招生基数比较大对于同学们的影响可能并不如其他一些院校高。三、天津大学同以上两所学校一样天津大学越来越倾向于招收参加推免考试的考生,所以就造成了他们招收通过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考生名额越来越少,这也是当前我们国家高等院校发展的一个趋势,想要进入到非常厉害的985院校只有通过推免考试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而学校也比较倾向于通过推荐免试来进行招收学生。四、湖南大学湖南大学69名研究生集体退学的事件余温还未消退,今年湖南大学又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可以看得出来湖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的人数相较于往年下降了400人,可能也是受今年这个事件的一个影响不再招收在职或者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五、吉林大学吉林大学虽然也是我们国家的985 211院校,但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使然,使得每年这所学校都是985院校中偏冷门的院校,也造成了他们这所院校每年都出现研究生招生名额不满的一个情况,所以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的一个形势吉林大学也逐渐缩减了他们的招生名额。以上这几所院校都是当前我们国家缩招最严重的几所院校,对于我们报考这几个院校的同学来说也要注意这些院校缩招对于我们的影响,做好两手准备,这样才能够更加的稳妥,也能够顺利的保障自己能够进入到自己理想的院校以及专业进行学习。关于:2020考研招生计划:这5所985院校招生人数“缩水”严重!考生慎报,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就考研而言,选择方向的重要性,真的远远大于努力程度。你所做出的选择,甚至已经决定了你的结果。2020考研已经临近尾声,2021的考研大军已经在暗潮涌动,开始集结了,一些准备比较早的小伙伴可能四月份就要开始打听去年的消息,并且开始准备考研了。许多人都会面临择校这样一个重大选择,因为研究生的院校分为两类,要么是大学,要么是科研机构,而大学又可划分为985211工程大学和普通院校,到底应该怎样选择呢?1.目的导向:就业还是搞学术。如果是为了社会地位和学术科研,那么研究所会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是为了就业好找工作,毫无疑问,大学的社会认可度比较高,而且有丰富的校友资源,这是研究机构没法比的。而且,科研机构学术氛围较浓厚,人均年龄较大,而高校比较轻松,有很多本科的学弟学妹,充满活力。2.就业地区导向:如果要就业,选择985211工程大学还是双非院校强势专业呢?理论上来讲,985211院校是优选,但是谁都知道面包比馒头好吃,目前这些高校的竞争理解程度,正在逐年上涨,光北京,上海,武汉,浙江的985,211大学,他们的考研报考人数,就已经占到了总体考研人数的30%—40%,很多高分考生没学上,一志愿爆满,调剂也调剂不了,可以说是相当惨烈了。所以,如果是为了在当地就业,在985,211院校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报考双非院校的强势专业。因为许多的双非院校,在当地企业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而其他地区的985.211大学,来到其他地区就业,真的未必可以竞争得过当地比较有名的双非高校,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地头蛇大学”。举个例子,如果以后想要在青岛,深圳地区直接就业,那么青岛和深圳的双非院校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比如,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等,这也是近两年青大和深大两所学校报考人数暴增的主要原因——很多人愿意去青岛和深圳就业,再加上青岛最近不断降低的人才补助门槛以及较好的福利待遇,之前的人才流失问题在未来几年会渐渐回暖。大家对此有何看法呢?你会选择什么呢?
985硕士面试,想拿15K月薪,HR却说:最多10K,我们只看第一学历关于“第一学历”这个词,我想很多人平时都听过,但很有可能不大了解。小编接下来先为你们详细地解释一下。什么是“第一学历呢?”通俗表达一下,指的是在你高中毕业后所获得的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历。目前很多知名企业都有对第一学历的明确要求,哪怕你硕士考上了985,但你本科是二本毕业,也会严重影响你就业问题。网上有一位985硕士近日就碰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本科是普通一本院校,努力考研才提升了学历。这位硕士在去一家公司面试时,和HR谈到薪资待遇的问题,想拿15K月薪,没想到HR却说:最多给你10K,我们公司只看第一学历,你的本科其实是不大符合我们公司要求的。HR的话让这位硕士听了以后,内心有些绝望。他不知道HR是想用这样的手段来进行压价还是真的看重第一学历。如果社会上的企业都那么看重第一学历,让他们这些努力考上研究生,提升自己学历的人还怎么混呢?那么,这位985硕士的经历在社会来说是否只是个案呢?当然不是。事实上,我国很多的500强企业都有明确规定:应聘者的本科阶段必须为985或211院校。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如今的人才太多,并非以前那样供不应求。我们来看看网友怎么说:“现如今求职的人太多,不乏很多人才,除了少数真正厉害有本事的人,其实大多数人的水平都差不多,所以必须设置一些条件进行筛选,比如学历。可是光看最终学历的话,还是基数太大,只能再用第一学历来筛。”“相比之下,高考水分少,学历的含金量更大。因为高考参加人数远多于硕博招生,考试结果具备甄别人才的作用。如果高考没发挥好,就更应该努力让自己考上一所好的研究生院校,因为硕士学历会让你比别人多了一个筹码,如果连硕士学位都没有,在如今这个211,985大学生都快失业的求职市场,你靠什么和别人拼?”“好公司人人都想进,往往人才扎堆,应聘的人数不胜数,导致HR的工作量很大,他们必须要在人才扎堆的资料库筛选精英,选第一学历是一种比较有效率的方式。和本科是985的学生竞争肯定争不过啊,但是工作肯定要比没考研的二本双非好,也可以和一般的211本科竞争。”“如果HR是想压价的话,应该不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如果没有好的第一学历,硕博就不用念了吗?当然不是,第一学历不好,就更要好好读研究生了。龙头人才一年就产出那么点,好企业也就那么些,一般的企业都会标榜非高精尖人才不取。”你们怎么看待“第一学历”这个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