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录取率为30%,这几年有什么变化?如何看待报录比?鬼德士

研究生录取率为30%,这几年有什么变化?如何看待报录比?

文|冷丝栏目|2020年考研根据教育部官网统计的数据,以及由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我们可以推算出,近几年,国内硕士研究生的录取比例约为30%。当然,冷丝提醒一下,该录取率包含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入学人数。很多考研学子和家长有两个重要的疑问:如何看待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报录比?又该如何正确评价考研动机和最终结果?第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录取比例,即报录比?目前有很多关于考研方面的报录比数据,这些数据倒也算是权威的,但有多大的意义呢?这是近几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和录取比例(全日制):冷丝帮助大家计算了一下,录取率在30%上下,这个比例不高也不低。很多人看到2019年考研人数急剧上升这一态势,就有点担忧:2020年考研,人数是否还会大幅上升?报录比又会呈现什么样的状况呢?报名人数有可能会再次上升,但是,冷丝依旧认为,不必担忧。冷丝觉得,这些报录比的数据有些参考意义,但不要太在意,因为报考研究生的人们背景差别是很大的,不同背景的人们考研的难度肯定是不一样的,一个名校的同学报考自己并不热门的本专业,和一个以同等学力报考名校热门专业的同学的难度可谓天壤之别。下面这幅表格是1995年到2001年的考研数据:由这张表格照样可以看出,这些录取的数据与近几年的数据差异并不是很大,这说明,考研扩招的进展其实是很缓慢的,每年的增长幅度并不大。所以,冷丝劝你,不要太过于在意所谓的录取率。还需要注意的是,对不同背景同学更细致的报考比例无法统计,比如:热门专业的报考比例,一般和冷门专业的录取比例;应届本科生的报考比例,往届本科生的录取比例,同等学力的录取比例;一流学校同学的录取比例,一般学校同学的录取比例;在大城市信息比较充分同学的报考比例,在中小城市信息相对较少同学的录取比例;理工类的录取比例,文科的录取比例;报考本专业的录取比例,转专业报考的录取比例等等。上述数据才是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它们的比例又有多少呢?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甚至男生的录取比例,女生的录取比例等,目前也有一些这方面的统计数据,确实值得我们参考,但也不要太在意,意义不大。因此,我们对这些对总的硕士研究生报考比例,只需当作大致的背景了解一下即可,没有必要太在意。即使统计出了这样细致的比例又有作用吗?好像也不大。比如,很多考研学子曾经有这种感觉:毕业班的同学一开始几乎80%的人都有考研的想法,但最后只有一半报了名,报名之后真正上了考场的人又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种感觉和实际统计数字并不一定相符合,报名人中有一半没有上考场,上了考场的又有一半没有考完试等等,一切都有可能发生。而那些认真准备,并坚持考完所有科目的同学,差不多都能考取。当然这没有确切的统计,只是根据很多同学的感觉做出的判断。第二个问题:如何看待考研和考研的结果?冷丝认为,无论如何,考研是个不错的让人提升的“阶梯”。本科以及以下学历的同学往往和本科生比较时有自卑的情绪,实际找工作时往往感到受歧视,而考上研之后,这个差距就消失了。因为,拿到了硕士学历,没有必要担心大专的学历是否有考上研的可能,很多例子都证明了它的现实性。普通学校的同学往往羡慕北大清华等一流学校的同学,考上这些学校的研究生就可以圆自己高考时没有实现的梦,因为,考研相对高考来说,难度还是要小多了。高考时,每个省区才分到那么可怜的几个名额,考研时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了。一流的学校的毕业生很多留学或者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正好空出了研究生的位置——让过去高考成绩不如意的同学来报考。普通学校的资历留学时难以让对方相信你的实力,考上一流学校的研究生后,终于有了充足的底气申请世界顶尖大学的奖学金。不用多介绍,考研成功,这毕竟能够带来诸多看得见的好处。以上种种情形说明,这几年考研报录比有一些变化,但是录取率变化不大,表现稳定。同时,冷丝也认为,考研是个不错的梯子,借助它我们可以到不同的高度。因此,有考研志向的同学,你尽管报考吧!不要想太多!

擅相攘伐

研究生再也不是混日子了,教育部今年将重点抽查已毕业研究生论文

最近教育部发布公告,今年将对已毕业的研究生论文进行重点抽查,对存在学术不端、存在捏造事实、查重不过关的论文进行整顿,撤销该学生的研究生学历学位,对该研究生的导师取消研究生导师的资格。根据过去教育部对已经毕业的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的抽查结果,发现在抽查的论文中存在1%以上的毕业论文存在学术不端的问题,已经对论文存在问题的学生研究生学历及学位进行撤销。翟天临博士后录取这对于已经毕业的研究生来讲,无异于晴天霹雳。翟天临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舆论对翟天临研究生毕业论文存在抄袭和问题进行了谴责,同时也反思当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教育形式,教育部因此加大了对已经研究生论文的抽查力度,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增强高校研究生导师负责制的监管力度。考研而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如果自己当年的毕业论文存在抄袭和数据造假,很容易被调查出来,其影响将对自己的工作和今后的继续深造造成毁灭的影响。如果自己已经是毕业多年的研究生,并且知网上面也有自己的论文,自己的论文当年毕业的时候学校要求也不严格,今年教育部检查出来以后,自己将会丢掉自己的研究生学历和研究生学位,失去了高学历的资格,失去了今后找工作的优势。这对于一些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压力很大,毕竟自己已经毕业,论文再有问题也不能去学校去修改自己的毕业论文,有可能真的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了。研究生毕业所以研究生再也不是那种在学校混日子就能毕业了,研究生过去常被称为“烟酒生”,形容研究生抽烟喝酒和学生,过去的研究生教育确实存在着导师管理不到位,学生学习不认真,毕业论文随便写的情况,但是教育部规定出台了以后,相信对各位研究生监督更严格了,而且是事后监管,学生毕业后再进行毕业论文的随机抽查,而且是终生追责,对学生个人一生都有污点,个人诚信有问题,个人学习不规范,高学历证书被撤销,丧失了工作升职加薪的机会,影响可谓深远。研究生和导师眼下正是考研复试的时间,也是2019年研究生毕业论文修改的时间,今年毕业的研究生要认真负责对待自己的学位论文,不能捏造事实,不能抄袭别人论文,更不能找人代写。今年考研复试的同学有幸被录取了,开学后就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学术研究,认真规范的写论文,千万不要犯错误,不然都会是自己一生的污点和学习的遗憾,因为自己毕业后被撤销了学历证书,自己年纪已大也没有机会再去读研,会错过更多的机会。因此都要认真的对待研究生毕业论文,千万不要混日子,不然就要被日子混!

甲天下

简历上的一年制硕士,是真的很水吗?

据说HR圈流传着这样一条海归鄙视链:985研究生985本科生北美研究生北美本科生英国研究生英国本科生澳洲研究生看到这条鄙视链,为澳洲的同学抹一把泪,不过澳洲的同学们别哭,你们鄙视链的下游还有一年制硕士。几乎每一个一年制硕士留学生,面试的时候都会被国内的HR直击灵魂的质疑的经历:“你一年硕士能学到什么?”“为什么你硕士只读了一年多时间?”“看起来像是假硕士哎”那么一年制硕士真的很水吗?小职在这里和大家科普一下,一年制硕士,实际上是国外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授课式课程,与研究式课程相对应。二者的区别简单讲,就是一个以日后从事学术研究为导向,招生人数很少,一个以就业为导向,招生名额比较多,课程也偏实际;研究式的要两三年,授课式的一般一年到一年半。“研究型硕士叫做Master of Philosophy,哲学硕士一般略写作‘mphil’,而其他的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s,MA)、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MSc)等等,都是授课式。”从培养目的而言,一年硕更偏向实用一些,应该和HR的需求更吻合一点。那为什么一年制的硕士更合适,为什么还会被HR质疑呢?其实HR针对一年制硕士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它的含金量上。HR对一年制的硕士是非常质疑的。1、时间这么短,到底能学到什么?在简历上最一目了然的就是学习时间的长短,也是“一年制硕士”最容易被质疑的地方。因为即使按照入学时间到毕业典礼来计算,也最多一年半。这还是因为毕业典礼与课程结束时间相隔约半年。课时这个东西时间和质量一定成正比吗?很多一年制硕士的留学生表示,学习并不轻松,反而压力很大:曾经人人网上有一条被广泛转发的状态,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位同学在考试周用网上流行的“咆哮体”进行的吐槽。该同学说,自己读研究生了还考试、闭卷考试,还要作报告、写论文,还不止一门课如此,“毕业之后还被人说你不就是TPG毕业的吗,不就是花钱买的吗,不就是很容易就申请到的吗,等姐拿到学位证非得供起来,那是姐拿血和汗换来的!”其实一年制的硕士,都是默认学生在本科生的阶段就已经打好了基础,所以在课程体系中不会加入基础的科目重复学习,这样效率更高的,再加上严格的考核制度,一年制的硕士质量,完成称不上打折扣,含金量也是很高的!(其实国内三年硕士,大部分也只上一年课程,其余时间主要是实践)2、“硕士速成班”,用来混文凭?一年制硕士因其花费少、学制短、性价比高的特点,成为国内留学家庭的首选,导致出现了热门专业中国人扎堆的现象。但是中国人扎堆就是水吗?不可否认,留学生中的确存在“水学历”的现象,但是以此延伸在整体未免太不公平,要知道无论在什么学校什么课程,都有认真学习的学生,也都有混日子的学生。事实上,专学分开是大势所趋。关注微博 职求我,公众号 500强实习秋招,了解更多实习招聘资讯。国内目前也有就业导向的硕士类型——专业硕士。这种改变是教育部门针对现实作出的反思,包括考虑研究生缩短学制。“拖三年也不见得有积极作用。有的课程可以进行调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工作。”用人单位在寻找应届生时,基本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有的比较偏向海归,有的也会因一些质量问题有所渲染的报道而对某种类型的硕士“并不买账”。如果HR的刻板印象无法改变,那么我们就只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简历,得到HR的认可。一年制硕士如何自救?前有狼,后有虎,一年制硕士真的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对他们来说,好像全世界都在阻碍他秋招,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放弃是不可能放弃的,只有拿到offer才能维持生活这样子。如何在不利的形势中拔得头筹呢?01 规划好回国求职时间线要找好工作,就要和时间赛跑,提前规划好自己的求职时间表,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准备工作。国内的校招流程是这样的:但是具体的事项,还要看留学地。比如在美留学生:仅供参考在英留学生:仅供参考在澳留学生:仅供参考每一个月要做什么,每一天要做什么,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然后按照自己的时间规划,一点一滴地积累。02 关注国内各行各业求职时间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各行各业开启秋招的时间不同,很容易遗漏。比如投行、券商类公司,从8月中旬到10月,投行、券商开放网申的公司呈递增趋势,但总体不会太多。而10、11月是投行、券商集中招聘且岗位最多的时间。对基金公司来说,10、11月也是比秋招的“金九银十”还要重要的“钻石十一月”,千万要做好万全准备迎战10、11月!9月初开始,外企咨询公司就会陆续放岗。而国资咨询公司的秋招,主要集中在10、11月放出的岗位较多。互联网公司一般比较早,今年的6月就开始招聘了。在8月中旬放出的岗位最多。四大早已全部开始,而八大也在陆续开放。今年不管哪个行业,秋招时间都已经整体往前移,所以,从现在开始到12月,每一天都得打起精神时刻关注网申。由于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留学生不能随时飞回国内,所以一定要注意沟通,和HR保持良好的联系,并且留下较好的影响,以便HR能够在协调面试时间上给予最大的便利。这里要提到的是,不少企业会有海外场招聘。就是国内企业会在美国、英国等地开展秋招活动,但是一不留意这些消息就会被淹没,你要做的就是时刻关注。总之,在秋招中要时刻留意这样的信息,弥补信息不对称,抓住最佳机会。03 学习更多求职技巧,弥补自己的不足求职有3道难关:网申、笔试和面试。在国外的同学,每一关的淘汰率都很可观。● 英文简历怎么翻译成中文简历?● 笔试这些题,我怎么看不懂?● 群面如何优雅地“撕逼”?● 单面怎么正中HR的“芳心”?......常年在国外生活的人,因为生活环境不一样,表达方式也不一样,碰到国内的HR,很容易水土不服!所以,一定要面向国内企业,针对性地训练。对症下药,不是虚伪地假装,而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之前也说过,如果不是名校,那么教育背景的光环就很弱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用项目或者实习经历弥补弱项,展示自己的能力。其实企业看一个人是否合适,最主要也是关注你的底层能力,你的过往经验和所招岗位的契合度。仅供参考中国企业在招应届生时最关注的因素在外留学,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实习,可以考虑申请一些远程实习、或者亲自参与一些项目,来积累自己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总之,国内企业招聘最看重的三点:实习经历(44.9%)、能力(21.2%)、学历(18.6%),学历一下子很难改变,学历和能力你要短时间内尽最大努力去准备和梳理。每一个留学生,在出国之前,一定都希望这段留学经历,能够为以后的人生加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要理会旁人的看法。

其行身也

厦大天大硕士同时被开除,真相扎心:今天你混日子,明天日子混你

作者:乔巴(富书主编)混日子的人,下场都很惨前两天,有的新闻引人注目。有人在微博上爆料,名校厦门大学和天津大学的两位硕士生毕业论文高度雷同,连致谢都一模一样。要知道,能考上这两所都是“双一流”名校,能考上的都是学霸,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可是,硕士论文这种重要的东西,怎么会一样呢,难道是巧合?当然不是。经过调查,竟然发现,原来两位硕士生的论文都是花钱找人代写的。好巧不巧,代写的人居然是同一个,于是就出现了雷同的情况。根据最新的消息,厦大和天大已经公告,撤销两人的硕士学位收回相应学位证书。消息公布以后,网友们对那两位硕士生都是怒其不争。本来考上双一流的硕士,已经是站在中国教育金字塔高端的人才。只要好好把握,未来不可限量。可惜别人眼中金光灿烂的好机会,这两位硕士却不加珍惜,白白浪费了自己的青春,也消耗了本来就很金贵的教育资源。这些年,各大院校本硕博学生被劝退、被开除的事情屡见不鲜。去年3月份,包括广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勒令学习时限内未完成学业的研究生退学。其中广州大学一次要求退学的研究生就高达72人。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大学以前是严进宽出,无形中纵容了一些人。另一方面,也是一些学生到了大学以后彻底放松了自己,混学分,混文凭,对学习没有基本的敬畏感,每日醉生梦死。把学校当成享乐之处,世外桃源,几年下来,本事没有一点增长,到了社会上也一事无成。有句话说得好: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不要以为有名校傍身,就可以任性挥霍。到头来一定得不偿失,追悔莫及。社会远比校园复杂,今天校园都已经无法容忍混日子的人了,明日社会的惩罚会残酷百倍。说到底,这世上最愚蠢的事,莫过于“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不是每个人,都有任性的权利2006年河南考生蒋多多高考交了白卷,一时之间引发巨大争议。那时许多人说:读书没什么用,没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现在14年过去了,是非对错一切早已揭晓。在高考后,蒋多多选择南下打工。可是她学历不高,又没什么专业技能,找工作到处碰壁。后来没办法,一度去服装厂打工,月薪2000多。早七点开工,晚九点下班,周末只能休息半天。病了不敢请假,累了不敢吭声。一天不上班,就一天没工资,只能手脚不停地做衣服,忙得厕所都没功夫去。压力大的时候,觉得对不起父母,好几次连死的念头都有了。 最后,面对前来找自己的父母,蒋多多终于哭着说出了心里话:“我不想打工了,我想回家上学。”还有2008年交了白卷的吉剑,高考后他一直辗转各地打工。 做过餐馆杂工、当过建筑小工,贴过考研海报,给文化传播公司写过软文;生活上,他睡过公园边的长凳,为吃饭捡过垃圾换钱。 回想起最初几年的打工生活,吉剑泣不成声,认为自己毫无尊严,“像狗一样活着”。 这世界,真的不是每个人都有任性的权利。你看到的那些不读书不努力也能成功的人,要么是上一辈早就铺好了路,要么就是老天爷给了万里挑一的天才。而作为普通人,最可怕的就是以为自己早点进社会就能逃过读书的苦。可是血淋淋的事实一再告诉我们,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有句话说得好:“年轻的时候,本以为自己选了条容易的路,等真正出去了才知道,读书才是最容易的那条路。”人生的每一口蜜糖,都要用汗水去换取今年疫情期间,河南14岁的小女孩因为家里又没有网络,只好天天到村支部蹭网学习。在昏暗的灯光里,一边是女孩刻苦用功的身影,一边是女孩父亲如山一般的沉默。父亲流着泪说:我没用,对不起孩子,让她吃苦了。女孩却安慰爸爸说:爸,别难过,等我考上大学,好好赚钱养你。古有凿壁借光,今有寒夜蹭网。读书就是千千万万寒门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虽然现在情况很难,但相信,只要坚持读书,就会有希望。生活里,总有人抱怨读书真的很辛苦,恨不得永远不要开学。也许未来某一天,他们才会懂得,读书虽然辛苦,但这是去看世界的路。去年,“华科博士毕业年薪200万,被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争夺”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引发强烈关注。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14级直博研究生左鹏飞,收到了华为年薪200万元的offer。他不仅收到了华为的邀约,阿里、腾讯、深信服均向其抛来了“橄榄枝”。一般人需要奋斗多年都得不到的东西,这位博士,一毕业就拿到手了。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来自农村,真的很感谢过去那么拼命的自己。在过去的四年里,左鹏飞每天在实验室平均工作13个小时,科研日志写满了满满8个笔记本。这才换来了今日的光辉履历。马云在《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的演讲中说到:“当你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去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世上从来没有逃离这一说,只有用一些困难交换另一些困难。很多时候,学习的苦和沉重粗砺的生活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怕吃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一阵子。现在吃的苦,会成为日后的徽章你回想一下,是不是也经常有这样的时刻:看到镜子里日益发福的身躯,下定决心减肥。学做减肥餐,做了两次就嫌太清淡,放弃了。高喊每天跑十公里,第一次累的气喘吁吁,第二天再也不去了......觉得自己是知识面太窄,害怕跟不上时代,于是下单买了一堆书,从互联网运营到新媒体写作,发誓3个月内要啃完,结果一年以后才发现都只翻了扉页......老板的压榨让你身心俱疲,你要主宰命运,于是报了一打线上课程,可学习新的知识好吃力好辛苦,好吧,玩下王者荣耀,刷下抖音,补偿一下.....这不就是许许多多人的日常吗?挫折来临时,给自己打打鸡血,稍加努力后就回归到慵懒的状态。就像好友良大师说的:对不起,这不是自律,而是自虐。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你以为逃过的艰辛和困苦,其实不过是未来路上更凶猛的拦路虎。《菜根谭》有言:“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20岁的时候我们觉得青春很漫长,可以玩一玩,浪一浪;可是真的一眨眼,30岁就已经在人生的门口,再想折腾怕早已拖家带口。现在吃的苦,现在受的伤,会成为日后的徽章。所以,别让你不努力的20岁,带给你无限遗憾的30岁。作者简介:乔巴,富书主编,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和3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首发富书,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得复使

扩招那么多次,硕士真的越来越尴尬了

2020届考研人,大概经历了心跳最跌宕起伏的一个月。2月初,北京、上海、湖北、江西等地的高校,相继发布了推迟公布初试成绩的通知,无情地拉长了考研人的焦虑战线。上周终于迎来查分,有人欢喜有人愁。分数高的暂时松了口气,随即又陷入了复试的焦虑;成绩不理想的自觉凉了,但仍忍不住祈求还未公布的国家线能手下留情。没过几天,有关考研扩招、专升本规模扩大的消息开始在网上流传。随后,地方、国务院站出来官宣,扩招传言变实锤,重新燃起了一众踩线党的希望。毕竟,找工作已经如此不易,学校扩个招,收留大学生读个书,虽未必能保他们从此飞黄腾达,但对于一些毕业生来说,让他们忧心忡忡的另一个“业”,至少可以缓两三年再失了。硕士扩招来了,本科毕业生有救了?从年初开始,有关“适当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鼓励基层就业创业”、“今年上半年就业形势更严峻复杂”的信号频频发出。这一背景之下,研究生扩招被跟进提出,其实并不意外。湖南是最先官宣今年会扩招研究生的省市之一,考研初试时间公布两天后,2月22日,湖南省发布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十条措施》。其中指出,“积极向教育部争取支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2020年全省增加5%研究生招生计划,将专升本录取比例扩大1倍以上”。重庆市的一份有关2020年高等教育招生的文件,也曾在网上流传,其中提及“会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网传山东省教育厅的一封邮件截图则指出,“在已公布的2020年普通专升本高校 推荐考生专业基础上,积极扩大普通专升本招生规模”。2月25日,这一举措被国家官方盖章。当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要更加注重稳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其中明确表示,要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扩招一步步被敲定,最欢欣鼓舞的,莫过于这一届的考研党。2020考研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增加了51万,竞争之激烈自然跟着水涨船高。对于考研人来说,即便是多了百分之个位数的存活率,也能让他们在茫茫研海中少一些学海无涯的困苦,多一些成功上岸的可能。有的同学甚至连研究生扩招的后续工作,都替招生办想好了:“希望这次扩招能把踩线考生安排进复试,并且再因疫情原因取消复试,直接录取。” 当然,这么想的同学们该醒醒了。扩招并不等于原地被录取,它带来的结果也不仅是局内人所看来的——让更多人有书读,让社会上的高学历者更普遍那么简单。它同样引来不少人的担忧:教师资源、学生质量、学历含金量、后继就业竞争……扩招,必定是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学生规模突然增加,原本师资能否应对?学生质量、学历含金量会不会因此下滑?两三年后,同一批人是否仍要面临就业窘境?历史总是不断在重演,高等教育扩招也并非首次亮相。谁又能说,当前因就业压力引发的扩招,和上一次应对就业难的大规模扩招没有关系?硕士扩招,马不停蹄上世纪90年代,在国企制改革、政府精简人员、市场经济改革等因素的作用下,下岗阴云笼罩全国。既能拉动经济,又能提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社会供给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大学本科扩招行动,在1999年拉开帷幕。在此之前,我国高校年均扩招增长率为8.5%左右。1999年,高校本专科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比上一年增长近50%,创增速历史新高。此后几年,招生增幅均在20%以上。到2003年,本专科生在校人数破千万,是1998年的三倍有余。但首届大幅扩招下的本专科生躲过了先前的失业潮,显然还是逃不掉毕业当前的就业难。毕业生增加,每年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也在增加。/unsplash彼时,大学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已是历史,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求职市场愈发僧多粥少。相关数据指出,2001年全国重点城市本科学历人员求职人数与职位之比为 1:0.51,往后几年,本科生失业率持续上升。“找不到工作,就继续读研吧”,并非只是95后00后大学生的无奈考量。2003年,报考硕士研究生人数历史性地达到了近80万人,是本科扩招前一年的两倍多。由此,大幅的扩招顺接着从本科生渐渐向硕士研究生转移。往后的10年,硕士生的扩招规模总和达到了137.5%。其实,教育部曾在2008年对汹涌的扩招进行过反思,表示1999年决定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其在后来也明确表示“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2006年11月10日,济南市历山剧院,考研生排成S型长队等候现场确认。毕竟经过十余年的扩招,本科生人数年年跃进,本科学历在普遍看来也愈加贬值。不过,“就业稻草”这一角色,仍需要有人来扮演,更高一学历层次的硕士,理所当然更大程度地接下了扩招的使命。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就业又成老大难,下一年的硕士招生迎来了一次大幅上涨。为了避免学术型研究生因扩招而导致质量下降,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形式——“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也在2009年开始招生,顾名思义,它要和走科研路子的学术型硕士区分开来,为就业市场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当然,新的学历形态其实意味着更大的招生容量,相比对学术能力有高要求的学硕,专硕门槛较低、学制短、就业更友好,或者说,它比学硕更具备作为就业缓冲的潜力。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就指出,到2020年,国内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60%左右。经历了诞生初期的频频遇冷、报考不满,到报考人数逐年增加,专硕招生终于不负众望,在2017年迎来了逆袭,国内多地报考人数反超学硕。就业冷,考研热。学硕稳中有升,专硕化身热门,眼看硕士学位又将面临新一轮告急,同年,研究生家族的一名新成员——非全日制研究生诞生,它与全日制招考统一试卷及录取标准,既面向在职人员,也吸纳着大量的应届考生。非全出现伊始,也被质疑“比全日制野鸡”、“含金量不行”、“招聘受歧视”,但由于全日制硕士竞争更激烈,一方面,非全成了调剂生的“流放地”。另一方面,很多考生也将目光转向名校的非全,希望以此来争取985/211的学历。1978-2018硕博招生规模趋势图 / 制图:中国教育在线增加招生人数、新添专硕非全,数量连同种类齐扩升。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开启爆发式增长的前一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不到6万。如今,这个规模一路高歌猛进了十多倍。多年来,在挽救眼前失业人群这件事上,硕士学位可谓是勤勤恳恳地贡献了己之所能。“读完研,发现找工作依旧难,而且似乎更加难”搭上了扩招顺风车,如愿读研深造的学生,自然是这届笑得最欢的一群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会发现,该来的还是会来:升级到硕士文凭,找工作依旧难,而且似乎更加难。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从考研人数首次破百万的2005年往后四五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更讽刺的是,在硕士生大幅扩招的2009年后,硕士生的就业率连着两年比本科生还低。读完研找工作更难,扎心。/unsplash如今,就业市场不仅本科生遍地,硕士也逐渐扎堆,昔日以为的学历优势甚至变成了劣势。对于硕士生而言,读研本身就带着更高起点就业、拿更高薪酬offer的期望。事实上,应聘小企业觉得不值,争取大公司也未必胜券在握,前有高性价比的本科生,后有资历更强的博士生,硕士生成了卡在中间最尴尬的一群人。2013年3月8日,武汉大学2014届毕业生春季校园供需见面会在该校工学部体育场火爆进行,2万学子挤爆见面会。扩招对学生本身的影响,并非直到毕业就业时才显露。从数量猛增的学子踏进校园那天起,改变就开始发生了。基础设施不足、师资力量短缺是扩招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从前是一名导师带三五名研究生,当下出现了一人带二三十人的“盛况”。导师制徒有虚名,必然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下滑。找导师难,找好导师难上加难。/unsplash同时,扩招后的硕士专业设置、学生人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失衡,不同类型硕士培养方式区别之模糊,都在削弱毕业生的竞争力。就后来诞生的专硕而言,其初衷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在现实操作上,高校普遍又回到培养学硕的老路,把专硕生训练成了一边水科研水论文,一边焦头烂额忙实习忙毕业的无头苍蝇。说得好听点,是将学硕专硕一同培养,其实却让本该以实践为主旨的专硕,哼哧哼哧地为学校拼paper、拼政绩。2016年1月9日,上海市2016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首场招聘会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说到底,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毕业节点爆发的就业压力,同时不可避免地将后遗症附在暂时松了口气的学生身上。一遇就业难就以扩招应对,始终是在做隔靴搔痒的挣扎。当然,这个病症的根源不单在于“扩”,更在于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如重学历轻实用技术、唯paper论的考评体系、过度行政化等,都因扩招而被揭开和放大。旧有的顽疾不改,不下力整顿师生质量,“今年有人笑了,两三年后就等着抱团痛哭”的戏码,将会一遍又一遍上演。参考资料1.关于硕士研究生扩招的思考,刘海宁,中国高教研究,20042.扩招后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体因素——对生源、生师比、师生关系的考察,苌庆辉 闰广芬,现代大学教育,20103.透析硕士研究生扩招问题,唐银,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硕士研究生合理生师比的探讨,袁守谦 唐洋洋 董洁 姚红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45.专业硕士“扩招”背后,鲁晓钰 闫志刚,教育与职业,2012【欢迎留言讨论】对于硕士研究生的扩招,你有什么看法?作者 | 里克编辑 | 秋裤排版 | 阿明* 未标注来源图片来自网络原文首发于《新周刊》旗下公众号“有间大学”

卷阿

硕士生毕业工作1年后,打算回学校读博士,感叹还是当学生好!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研究生的数量可能比20年前大学生的数量都多。有硕士的学历在手,对于未来职业发展也是有所帮助,比本科生更容易晋升,可能待遇也会高出一截。但是,近两年来,硕士研究生在企业的竞争力也有所减弱,优势不再明显,很多硕士生也倍感压力。塔主的一位好友近日咨询考博的事宜,有辞职读博的打算。她去年硕士毕业,进入全球500强的金融企业,工资待遇还算不错,但加班是日常,办公室人际关系更是让人头疼,同时生活在北京的住房、交通等压力也不小。时常跟我感叹在北京不易,待几年就打算回老家。我想这样也好,在北京读书、工作呆上十几年,也算是见过天安门升旗、待过500强、挤过地铁早高峰、住过50平的合租房,见过大世面的人了,在30多岁的时候能够及时抽身,回归平静也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但没想到她却是选择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打算继续提升自我,虽然未来还不确定。想来也是,在大城市住久了的人,心也就随着城市变大了。那个日思夜想的小城镇可能装不下自己内心的舞台,即便厌倦了一种生活,也会选择另一种同样水平的人生,而不是朝下走。但是,塔主还是惊叹于她才一年的时间就怀念了学生时代。要知道,有多少博士刚入学就愁着赶紧毕业,赶紧找份工作,而又有多少博士是在硕士阶段找不到工作而选择读博的呢?她竟然工作后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读博,那心里的思虑肯定比这些头脑一热就来读博的要想得多了。不过像这种硕士毕业工作1~2年然后考博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当年和塔主一起读硕士的同门在硕士毕业后就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而塔主继续读博士,等塔主毕业后,没想到她又来考了博士,塔主工作3年后,她博士毕业了。对于这些硕士毕业工作了之后,还打算继续读博士的人来说,他们是怎么考虑的呢?拿到博士学位后未来是另一条路博士相比硕士而言,不管是培养方式还是毕业要求、毕业后掌握的技能等方面都更深一步,更近一层,而这是质的飞跃。所以,博士的价值比硕士高很多,就好比80年代的大学生和中专生一样。拿到博士学位后,可以做科研,当老师,也可以进企业,当专家。在社会地位上也属于中产阶级。因此,那些以硕士身份工作的人在了解和考虑了当下学位和博士学位所能获得的未来后,会作出一定的选择。上学读书确实比上班工作轻松一点上班工作的辛苦不必多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没有双休,996是日常,有时候节假日也会加班。如果有项目,出差也是常态。但相对而言学生的压力没有这么大,人际关系也没有很复杂。博士期间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实验、写论文,如果能够碰到一个好的导师,指导实验和论文,在博士期间能有较多的科研产出,鼓励你按时毕业,那读博会比较幸福。当然,熬夜做实验的时候也是很辛苦的,不过这些都是为自己而做的,而且只有这么几件事,比较单纯,人也就更有动力和兴趣了。所以,如果你硕士毕业工作了很久还想要继续读博士,那么就不要犹豫了,不管是能力的锻炼、学历的提升、未来的发展,都是比较不错的,但也会很辛苦,时间可能也很久。但只要有所付出,就会有回报

丹心令

教育部明确导师“十不得”,研究生迎来“好日子”!

文|立言教语#教育部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十不得#研究生的“好日子”要来了!近日,教育部公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明确规定了研究生导师的“十不得”。从官方的角度规范导师的行为,尤其是针对当下部分导师道德作风等方面,切实保障研究生的利益。导师的“底线”被明确!教育部出台导师“十不得”01导师的“十不得”在这“十不得”中,有9条和研究生直接相关,分别是:1.不得组织或参与任何有可能损害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的活动;2.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3.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4.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5.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6.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7.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8.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9.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总结起来就是,导师要保证招生过程的公平公正,尊重研究生,要和研究生保持正当的师生关系,不得损害研究生的利益。研究生毕业如果仅仅是明确“十不得”,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那么自然会沦为“假大空”。针对那些“知错犯错”,触碰导师“十不得”底线的人,轻则被约谈、减招停招研究生,重则取消导师资格,乃至被清除出教师队伍。同时如果一个学校存在违反“十不得”的导师,那么这个学校也要跟着“遭殃”。不仅影响评选双一流,而且还可能影响后续学位授权点的申请。而一旦对这两项造成不良影响,那么自然会影响一个学校的名气和经费申请,再深入来讲,影响的就是一个学校的招生。身为一个学校,招生都受到影响,那还谈什么发展?教育部新闻发布会02为什么要出台导师“十不得”不得不说,在“十不得”中9条都是和研究生直接相关,可见教育部对研究生发展的重视。面对当下的教育和学术环境,教育部“十不得”的出台不得不令人拍手叫好。祖国的未来要看年轻人,为了后续科技的创新发展,研究生的利益确实应该得到保障。“十不得”的推出,其实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约束部分没有师德的导师,维护研究生的合法权益,打造更加适宜的科研学习环境。而在当下真正明确“十不得”,其实有着重要原因。人才流失科研深造人才流失人才流失一直都是当下被人们广为谈论的事情。面对那些原本应该在国内发光发热的科研人才,纷纷奔走到向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为其他国家做着贡献,谁能不心痛?在喷这些人“不爱国”的同时,其实也应该想想自身问题。正如国内当下的科研、求学环境。尤其是按资排辈、研究生就是导师的“打工仔”、人浮于事,专注论文,却不专心成果……如此这般的科研环境,也造成了颜宁、许晨阳等青年科学家的流失。研究生考试研究生扩招伴随着国内教育的升级,本科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国内的整体素质达到一定层次,研究生教育需要得到进一步普及。尤其是今年年初,面对当下的就业环境,教育部门也公布了研究生的扩招政策。伴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加,那么对于导师的要求自然要明确下来。试想,如果导师不知道自己的“底线”,那么很可能就会对更多的研究生造成伤害,这也是对科研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为了保障未来研究生能够更加安心地学习和做科研,“十不得”成为必要。导师和研究生部分不良导师的行为引起重视近年来,伴随着网络的越来越发达,信息的传递方式、速度得到很大提升。尤其是部分导师的不良行为,对研究生造成身心的伤害,以及还有导师和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都极大破坏了导师在外界的形象。正如发生的南邮研究生自焚事件、25岁大连理工研究生事件等等,其实都是部分导师太过压迫研究生,造成不良后果,给教育界也敲响了警钟。研究生在科研03“十不得”下的导师和研究生既然教育部专门出台了导师“十不得”,那么自然是想着真正做好导师行为“把控关”。当下全国研究生导师有46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这部分人进行约束,明确自己的行为“底线”,那么自然是更加有利于学术的发展、研究生的培养。在“十不得”下,身为导师就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要触碰导师行为的底线,专心科研和学术以及培养好研究生。如果触碰到“十不得”的底线,那么就要为之付出代价和惩罚。导师和研究生在一起交流身为研究生,面对依然知“不得”还要做的导师,应该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大胆举报和反馈,切实维护好自身利益。如果在明确的规章制度之下,自己明知道什么是对的,还不敢去做,那么才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教育部出台导师“十不得”,笔者相信这只是国内科研环境好转的开始,中国研究生、科研环境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本文内容【立言教语】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和分享,请勿抄袭或搬运,为你讲述有深度、有趣味、有帮助的教育话语。

表哥到

高校清退56名硕士,最长时间的已读9年,这跟废柴有什么区别?

01 56名硕士一夜被清退引发网友热议又一个大学清退硕士!最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清退了56名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硕士生,而这件事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毕竟,前阵子东北大学清退52名超学长的博士生的热度还没过。刚让人惊讶的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被清退的这56名硕士生中,有8名硕士生竟然已经入学9年了。博士的毕业论文难度大,很难毕业可以理解,但研究生大部分只要多投入些精力,认真学,倒也不至于连毕业都做不到。看到这些寒窗苦读多年,最后却落得个被清退下场的学子,让人不免难过。不知道这些学生在学期间,都经历了什么事,拼死拼活考上了研究生,挤掉了很多想要更高学位的人的位置,结果却被清退,实在是不应该。既然想要获得更高等的教育,拿到了就应该更加珍惜,及时把握住,这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早在2018年,人民日报就发表过一篇文章,标题叫《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讲得让人真是恨铁不成钢。太多的孩子都以为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就皆大欢喜了,觉得自己在学校也不用努力了,挂科的挂科,堕落的堕落,日日打游戏,天天857,最后浪费了社会资源,也害惨了自己。虽然其中也不排除有一些人被清退的原因未必是自甘堕落,可能是家庭、同学和没找对方法而导致的,或者是和学校本身,以及所遇到的老师有关系。但大部分被清退的学生,确实可以说是自甘堕落。很多学生以为熬过高考就可以放纵自己,也很少有人会出来制止他们,但实际上,稍微有点自制力的人都知道,学无止境。本科扩招,研究生扩招,国家给专科开通了专升本的道路,越来越多的人在向上走,在找寻机会让自己能够在社会上立足。但网络上流传的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看了之后却令人汗颜,这真的是大学生吗?这跟废柴有什么区别?晚上3、4点不睡,早上上课睡,反正觉得不挂科就行。吃了睡,睡了吃,宿舍门都不想出,点个外卖就可以送进来,这不是猪圈吗?都以为自己考上了好学校,有了好“归宿”,殊不知,更大的挑战在背后等着他们。02 你现在厌恶学习,是因为你没有吃过社会的苦经历过社会的毒打,才会后悔,以前为什么没有多努力一点。大学期间努力考证,把成绩提高点,在实习中就会有更大的优势。否则,连一个最普通的证都没有,又有哪个公司愿意要你呢?特别是在现在公司都有得挑的时候,又凭什么选择你呢?凭你每天在宿舍打游戏,一觉睡到自然醒吗?很多学生现在厌恶学习,不过是因为还没有真正吃过社会的苦罢了。你听说过网红化学老师向波吗?现在他是四川省广元中学的一名化学老师,同时也是抖音上拥有上百万粉丝的网红老师。但是向波这一路也不简单,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向知识看齐的道路。他曾说过,最后悔的就是当年认为“学历没有,学习没用”。“学知识有啥用,比尔·盖茨不也辍学了吗?退学那一刻,我还认为自己very good,马上就要走向人生巅峰了”,向波回忆说。他在大一的时候辍学走向市场,想要给自己打出一片天地,结果被 “知识无用论”害得遍体鳞伤。在这个社会,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你没有一个本科学历,没有强到可以突破体制的技术,那么你就是不行的,一腔热情永远顶不过知识和学历。所以之后向波为了生计,去搬砖,去做铁路工人,去干体力活,甚至还去帮人贴手机膜。这个时候,他才明白知识到底有多重要,社会到底有多残忍。所以他重新回归校园,重新考上了一所名校,知识改变人生,才有了现在的向波。很多人只知道比尔·盖茨辍学去创业,成立了微软,最后成为全球首富,却不知道他的母亲当年是IBM高级副总裁。所以比尔·盖茨的Dos中标了IBM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如果换成是普通人,有那么容易中标吗?多少年少轻狂的孩子把这个社会想得太简单,要么就认为自己创业一定能创成,要么就认为不读书自己也可以很有成就。就算你有经商才能,知道给自己留后手是什么意思吗?知识放在哪里都是有用的。有人说,马云当年高考也没有考好。接下来给大家看一张图片:再说了,马云所就读的大学也不算很差,而他当年也为此吃了很多的苦。一个还没有步入社会的你,凭什么觉得成功很简单?所以看看现在被大学清退的学生,真的是恨铁不成钢。他们就想着消耗自己的时间,浪费父母的金钱,却不想着努力提升自己。高校同样是一个分水岭,4年下来,强者和弱者会立见分晓。你所认为的知识无用,学历无用,不过是因为你还没有吃过社会的苦罢了。03 人生最可悲的就是在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如何才能不混日子?年少轻狂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这个年纪。但人生最可悲的就是年纪轻轻就不愿意努力,在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选择混吃等死。那么,又应当如何才能不混日子呢?以下三点告诉你答案:第一,找到自己的内驱力。简而言之,内驱力就是推进我们去主动学习的动力。很多人在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就是少了内驱力,觉得自己已经大功告成了。但事实上,我们还有很多东西都没有完成。所以要找到自己内心的一个推动力,让自己主动前进,而不是被外界逼着去学习。第二,设定目标人物并向其学习。目标人物往往带着偶像的力量,会在我们想要放弃的时候,提醒我们继续坚持;也能让我们在努力的时候,感觉到有人和我们同行。设定一个目标人物,并且向他学习,这样实现目标的时候会更有动力。第三,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有一个符合实际又希望靠近的目标是有必要的,可以是每次考试追上前一名,也可以是月入过万,重点是都要与自己的梦想挂钩。当然,为了让自己更愿意去实现目标,目标的设定最好是跳起来就可以够得到的。

星闪闪

“一年制海归研究生”的尴尬与无奈,谁能懂?

用人单位缺乏判断力,不会深究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学得到底如何。只用学习时间判断一个应聘者,是一种简单的判断,可以说是偏见。学位含金量与制度无关,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培养过程,就是我们怎么去安排课程,怎么挑学生,以及质量把握等方面。“和你一起面试的国内研究生都读了两三年,而你这个硕士实际只读了大概九个月,你能学到什么呢?”这是王可找工作面试时最令她尴尬的问题。香港某高校新闻学硕士王可于去年夏天结束课程,返回内地找工作。“当时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觉得很尴尬,毕竟是被质疑的感觉。也没想到会被问到这个问题。”接受采访时王可这样向记者解释。其实,不仅是香港地区的留学生,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也有大量的“一年制硕士”,美国也有少量时长为一年的硕士课程,如法律硕士(LLM)。当他们回来的时候,也常常遭到用人单位一定程度上的质疑。从未停止的争论“读MSc忠告:香港MSc(注: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甚至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王可如往常一样随意地浏览网页,QQ系统忽然弹出了这么一条群消息。该消息来自一个在香港读书的内地生交流群,王可正准备打开链接看一下。群里紧接着有人发言:“老帖了。没意思。”“说得好恐怖,虽然估计部分真的被夸张了,但的确值得反思反思再反思。”出于好奇,王可搜到了原帖。帖子的出处是寄托家园论坛,发表时间为2010年1月19日,参与讨论的跟帖多达19页。“事实上,关于读授课式这种一年制硕士究竟值不值得的讨论,一直没有停过。已经是‘月经贴(讨论话题出现频次很高的帖子)’了。”王可有些无奈地笑着说。此“忠告帖”的作者叫做“hatehkust”,2009年赴港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读经济学硕士课程。在帖子中,他历数了自己在香港以及内地找工作所遭遇的种种不愉快乃至“噩梦”,内地用人单位在学习时间上对他的质疑,某银行简历筛选系统排斥港校等等。他认为,这一切都是读了这个硕士造成的。而写这个帖子是为了告知后人:“这种一年制的培训班绝对对你日后的工作之路害远大于利, 来香港读MSc不仅不能给你镀上哪怕一层再假的金,甚至绝对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对于授课式硕士含金量的讨论几乎是每一个新人都会问的问题。”王可说。在hatehkust的帖子下面留言的同学很多,有的对他MSc比国内硕士清闲的说法不以为然,也有人对于他这种“泼冷水”的行为表示肯定。香港和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研究生课程分两大类,一类叫做研究式课程(注:Research Postgraate Programmes,RPG),一类叫做授课式课程(注:Taught Postgraate Programmes,TPG),二者的区别简单讲就是一个以日后从事学术研究为导向,招生人数很少,一个以就业为导向,招生名额比较多,课程也偏实际;研究式的要两三年,授课式的一般一年到一年半。王可向记者介绍道:“研究型硕士叫做Master of Philosophy,哲学硕士一般略写作‘mphil’,而其他的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s,MA)、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MSc)等等,都是授课式。”“各种声音都有,每一种选择都有得有失,关键看你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王可说,当时她也是查阅了很多资料才决定到香港读授课式硕士的。“我希望在香港可以开阔眼界,同时学习偏实用的课程,方便就业。”时间与质量的关系在简历上最一目了然的就是学习时间的长短,也是“一年制硕士”最容易被质疑的地方。因为即使按照入学时间到毕业典礼来计算,也最多一年半。这还是因为毕业典礼与课程结束时间相隔约半年。那么,姑且被统称为就读“一年制硕士”的学生们,他们的学习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hatehkust称,他所认识的一些内地“985工程”学校的研究生,“起早贪黑地像头牛一样,上课、作业、考证、论文、项目、实习”,而读MSc的同学“每天打游戏到凌晨4点,中午才起床”。“其实无论在什么学校什么课程,都有认真学习的学生,也都有混日子的学生。”王可介绍道,因为香港与英美等地的高校时间安排相同,所以都没有内地的学期时间长。每学期只有13周左右的课程,而内地高校普遍都有18周或者以上。“如此一来,课程就很紧凑,节奏很快。每门课的老师都会在第一堂课就把整学期的课程安排发下来,具体包括每节课的预备阅读书目,每一次作业、什么时候作课堂报告,有个人的,也有小组为单位的。一学期上三四门课觉得比在内地时上七八门课还累。”也正因为如此,人人网上有一条被广泛转发的状态,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位同学在考试周用网上流行的“咆哮体”进行的吐槽。该同学说,自己读研究生了还考试、闭卷考试,还要作报告、写论文,还不止一门课如此,“毕业之后还被人说你不就是TPG毕业的吗,不就是花钱买的吗,不就是很容易就申请到的吗,等姐拿到学位证非得供起来,那是姐拿血和汗换来的!”虽然是语气夸张的调侃,但是王可觉得这条状态还是很形象的,“尤其是最后两句,其实也是对质疑授课式课程的一种回应”。对于用人单位对学习时间的质疑,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侯定凯表示,用人单位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比较偏向海归,有的也会因一些质量问题有所渲染的报道而对某种类型的硕士“并不买账”。“他们缺乏判断力,不会深究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学得到底如何。只用学习时间判断一个应聘者,是一种蛮简单的判断,可以说是偏见。”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郭英剑也向记者表示,他坚决反对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用学习时间长短去质疑或者评价一个学生,“这对学生很不公平”。如何衡量含金量关于大家通常所说的含金量,侯定凯分析道:“首先是从学习时间上衡量,其次就是从写不写论文来衡量,认为写论文的情况比不写论文的情况好像要求要高一些。”而就这两方面来说,侯定凯认为,这与一个国家本身的学术传统有很大的关系,不存在哪一个制度比哪一个制度更好的问题。“如果仅从时间与论文两方面来衡量,那么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无疑应该是很好的,硕士普遍的都是三年,而且全都需要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但事实上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得并不好,批评声音很多。”侯定凯说。在招聘的时候对人才进行考量,是招聘方必然要进行的活动。但是,招聘负责人或者公司领导真的具有评价一个学位含金量的能力和资格吗?对此,侯定凯认为,评价一个学位的含金量如何,实际上最终应该是由教授、学者、专家这群人来把握的,外行实际上无法判断和评价一个学位的含金量。“因此,有关学位含金量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一个培养过程的问题,就是说我们怎么去安排课程,怎么挑学生,以及质量把握等方面。”王可说,自己所读的课程没有毕业论文的硬性要求,只是作为选修。如果写论文,相当于修一门3学分的课程。“但是事实上,一些课程也会要求我们写论文、写报告。”而修读香港中文大学全球政治经济学硕士的一位同学更是向记者“诉苦”,因为学习的课程偏理论一些,除了课堂报告外,每门课都要写论文,“尤其期末快结课那一两周,写论文的压力特别大。不能因为我们没有一个所谓的毕业论文,就觉得我们很悠闲啊”。英国华威大学国际安全专业的张晨则表示,他们是需要写毕业论文的,自己当时写了一个月。“国内的想法偏传统,认为论文是控制质量的手段,喜欢从结果出发,用一次性的方式来控制整个过程,是本末倒置。”侯定凯对此分析道,据他了解的情况,国外的课程一般有系统的培养方案和考核,平时的作业、报告等形式也较为多样,“当然学校与学校的差异性也存在,也有很糟糕不负责任的教学情况存在”。“总之,学生的发展是多样性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写一篇四五万字的论文。有想法和写文章不是一回事。”侯定凯说。专学分开是大势所趋何青去年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型硕士,以一分之差被调剂为传播学的专业硕士,因为专业硕士的招生名额多于学硕。而她现在表示,“读专业硕士也不错,本来就没想要走学术路”,只是担心用人单位可能会歧视专业硕士。“国内目前的学术型硕士已经开始锐减,而是大力发展专业型即职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由学术型向专业型转型的指导思想是极其明确的。这一点,由于有教育部的行政命令在,大方向已定且已见成效。”郭英剑对专硕学硕之分表示肯定。侯定凯说,这种改变是教育部门针对现实作出的反思,包括考虑研究生缩短学制。“拖三年也不见得有积极作用。有的课程可以进行调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工作。”而现在研究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因此才要变革,“改革的方式不是从学术本身来考虑问题的,更多的是从人才市场的角度来作一些调整。包括以前的扩招,到现在对扩招人数的控制,以及学制的改变,都是如此”。王可觉得,授课式硕士对应为国内的专业硕士,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从人才市场的角度来说,它们更需要学生掌握与岗位要求有更多对接的知识或者技能。侯定凯说:“现在的专业硕士,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向在走的。”虽然关于这种国外的“专业型硕士”的一些不理解和争论存在,但是,身为一位高校教师,郭英剑还是鼓励自己的学生出去留学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在国内接受了多年的基础教育以及本科阶段的高等教育,应该出去看看并接受一下比我们更好的高等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在拓展个人高等教育多元经历的同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大蓝湖

厦大天大硕士同时被开除,真相扎心:今天你混日子,明天日子混你

一、名校硕士生论文抄袭近日知名学校,即厦门大学和天津大学的两位硕士生,他们的毕业论文极其相似,引发众人怀疑。后来被证实的确属于抄袭。新闻一出,引发大众震惊。如今名校还是硕士生都如此偷奸耍滑,不务正业,想着作业由别人代写,更何况其他普通大学的普通学生了。如今厦门大学和天津大学已经发布最新消息,宣布这两名硕士学生将收回自己与之相应的学位证书。虽然官方已经发布声明,了解此事,但众网友仍然乐此不疲的讨论此事。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的弊病,大多数人都认为在小初中努力学习,高考考一个高分数,进一个好大学,就能一劳永逸,从此过上好日子。所以大多数学生上了大学便彻底放松自己,翘课打游戏更是家常便饭。所以很多人大学毕业即失业。但即便如此,很多人仍然只重视学历,所以导致学术造假现象的出现。但大学是提升自己的地方,社会是残酷的,就算是名校出身,在大学不脚踏实地,工作也不会顺利。 更何况现在查的这么严格,大学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会容忍学生在大学期间混吃等死。二、学识大于学历确实,这样的事情在社会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前段时间微博大火议论纷纷的翟天临事件到到如今还未过多久,却仍然还有人前仆后继一二在,在二三的犯。翟天临之所以被北电撤销博士学位,一是因为申报博士学位的两篇论文不是发表在国家认可的学术期刊、国家核心刊物上,二是因为其中一篇论文《谈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在知网检测后,结果显示文字复制比率达39.4%,涉嫌抄袭。本来品学兼优,温润而雅的形象最终因为抄袭论文让大众网友看清了他的庐山真面目,本该大好的前途也因为不思进取,歪门邪道而自毁前程。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相关部门也及时采取了行动,处理这件事情。但同时,我们自己更应当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名校生抄袭论文。难道仅仅是因为懒惰和不思进取吗?我觉得这与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机制也有一定关系。大学生作为一高知识群体,他们本应有着更高的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抄袭这种现象本应他们绝缘。但论文抄袭情况却层出不穷。个人认为学校管理和教育体制难辞其咎。进入大学本应是追求学术,提升自己,进行深造的过程。但大多数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却是学历更重要。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学识和学历的区别。一个人可以没有学历,但不能没有学识。学历只是一个标签,但学识却是一个人的见识和涵养。每个学生都要搞清楚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学习。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授知识的摇篮,而非只是一个证明自己学历的标签。永远不要想一劳永逸,学习依靠自己的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划水作弊只会害了自己。今天作弊被学校发现处罚,明天在社会上更会被淘汰,没有立足之地。三、一劳永逸=自取灭亡古时,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能成为布来教育孟子要脚踏实地;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古代有很多君王都无心朝政,最终繁荣盛世变成家破人亡。唐明皇李隆基,在唐玄宗后期的时候几乎不理朝政,整天呆在戏园里看戏,他还专门建了一个戏园,就连朝中的王公大臣们看到这些戏子也要毕恭毕敬的,朝政方面就全权交给了李林甫,最后被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夺了权,后来也被人赶下了皇位。虽然身在高处,但不思进取,打算混日子的话,最终也会变成方仲永。神童不努力都尚且一事无成,更何况世间大多数都只是平凡人。日期和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一个非常完整的一天。每个人都可以尽力把一切都做到位,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做事情认真做!曾有一座右铭激励无数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果我们仍旧缺乏自知之明,自以为是,一直不想着反省自己的话,那么将会一无所获,行尸走肉。只是混日子的人,终究会一无所获。混日子是什么感觉?很空虚、很寂寞 、纸迷金醉、 然后没有目标感、 过得很累 、却又没做什么努力。"人要活的好,好好地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首先明确目标,树立理想,这是第一步,其次要思考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要找一些有意义的事让自己每天做一点。不然混日子将变成精神上的无聊。四、今天混日子明天日子混你在工作中浑水摸鱼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对工作麻木并没有激情,他们只是为了每日把工作的时长给混过去一了百了。时间长了以后这些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会有所改变,他们对任何事的处理态度都会变成简单处理甚至随意处理,不会将任何事真正的放在心上来认真对待。所以他们会将工作上的颓废逐渐的带到他们生活中更广的范围去,消极影响范围也会越广。任何一家公司的老板都不是无能的。员工在工作中混日子,公司中的管理层都是能够看在眼里的,浑水摸鱼的次数多了,迎来的自然是公司的惩罚,丢脸不说还有可能会保不住自己吃饭的饭碗。人如果想要幸福生活都是需要付诸自身努力的。长期在工作中混日子的人一定不会有更强的好胜心和更大的决心来做好工作,那么这样的人长期下去只会在地底下的泥潭里躺着,不会有斗志来迎接挑战和完成工作。这样混吃等死的生活即使遇到了机遇也不可能抓得住,更加不会有创造机会为自身价值实现的机会。唐朝著名学者叫陆羽, 从小是个孤儿, 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 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 ,禅师为了为了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 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后来, 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 , 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每一步都朝着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去走, 才不会耍歪门邪道最终才能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