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丝栏目|考研复习2020年考研目前将进入调剂和复试阶段,而2021年的考研学子也开始着手复习备考工作了。准备考研的学子有一个共同的问题:考研的捷径就是参加培训吗?考研培训机构靠谱吗?不得不说,考研确实有很大的市场需求。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290万,而这一年的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为137.93万人,不到考研人数一半,考研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而根据一家市场调查机构的统计数据,在考研学习方式中,选择报培训班的占比接近31%,仅仅2019年的数据看,这就意味着近90万考生参加了考研培训辅导。随着“考研热”的升温,考研培训也随之“高烧不退”,各类培训服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与此同时,培训乱象层出不穷,考研培训行业呈现出“发烧”的病态。还有一种特别奇怪的现象,当前的研究生考试,有偿寻求学长学姐的辅导和报班复习已经形成一种默认的规则。很多考研过来人说,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培训机构的辅导的确可以帮助他们节省摸索的时间。不过,身边一些同学过于依赖培训辅导,这种想走“捷径”的心态很容易落入培训机构精心设置的陷阱,千万不要有走捷径的想法。很多高校教师认为,考研教育市场需求高度专业化。不同于高考的文理分科,研究生考试将学生分成上百个专业,即使是同一个专业,每个学校的考试要求也不一样。比如经济、金融学专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考试大纲就大不相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专业课的试卷计算题很少,而中国人民大学则更侧重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同学校考察的知识点没有趋同性,老师也就难以因材施教,这样专业化的需求对考研培训机构的供给能力提出了挑战。庞大的用户基数和逐年增长的考研需求虽然为培训机构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培训机构根本就满足不了考生的专业要求。很多考研过来人坦诚,如果运气好,找到的培训班后者培训机构,的确有一些好处,至少能够节约查找资料的时间,但是,培训的内容并不具备权威性,因为讲解的内容大多是在校研究生提供的。考生要掌握专业课的知识和应考经验,还是需要自己请教专业课教师,而不是培训机构的教师。毫无疑问,近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大幅增长,考研市场现有的人才储备已无法满足复杂而专业化的需求。在市场高要求下,专业人才紧缺成为教育机构的燃眉之急。考研教育市场需求的特殊性给机构的人才选择增添了许多限制,从招聘网站和企业给出的信息来看,考研教育市场从业人员的平均学历在硕士以上,这极大压缩了机构的选择空间。新闻媒体报道说,考研教育机构的教师离职率极高,由于考研教育机构间提供的服务趋于同质化,因此大部分教师频繁跳槽,这使得员工流动给人才紧缺问题雪上加霜,教育机构需要培养核心团队,培养名师,保证基本的品牌竞争力和稳定的供给能力。正如很多考研过来人所言,无论什么事情还是需要依靠自己,别人还是靠不住的,考研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培训机构,真的不是很靠谱。
来源:证券时报网2月25日,国常会提出要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预计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比或增加18.9万,同时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的规模32.2万人。兴业证券认为,考研培训及职教培训迎来发展良机。首先,硕士扩招后预计下半年考研报名人数仍将快速增长,据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 42.3%的备考考生报名了考研培训班用以备考,考研培训机构将直接受益;其次,翁副部长在发布会上也提到,今年要落实应届公费师范生全部入编入岗,可以预见教师培训等职业教育培训的需求也将显著增加;另外,就业压力加大也使得毕业生趋向于选择工作更加稳定的事业单位,针对公务员考试、教师资格考试的培训也将受益。持续推荐考研及职教培训龙头中公教育
近日,记者发现,在一些线下的考研培训机构,只要考生愿意花八、九千,甚至上万元,就可以为考生精准地找到一位他所报考的高校和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作为“辅导老师”来为考生进行专业课的一对一在线培训。此外,有一些并没有考研培训办学资质,只是从事“教育科技”或“教育咨询”的公司,也在网上招揽了很多各大院校的在读研究生,从事在线的高校考研专业课培训,且获利颇丰。在考研培训市场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市场需求”?这种由在读研究生组成的考研培训机构,是否存在监管上的漏洞?是否符合教育相关的规定?市场需求源于高校考研信息不对称“当时决定的比较突然,心里对跨专业、跨院校考研完全没有底,所以希望学习效率更高一些,复习更有针对性一些。”李默在四川成都一所高校就读,目前读大四,她刚刚参加了今年的全国考研。虽然没有进入复试,但表示已经尽力了,毕业后还会再坚持考。去年3月,作为理科生的她,做了一个决定,放弃了原计划本专业的考研复习,转而报考成都一所知名学校的新闻专业。“一直很喜欢新闻行业,但之前一直没有做决定,就是对跨专业没有信心。”李默发现,周围同学很多为了考取某个学校的研究生,早在一年前就开始有针对性的做准备,自己感觉被落在了后面。听同学说,可以通过考研机构找一个所报考学校的学长姐做“辅导老师”,虽然学费贵了一些,但复习起来会更容易,获取到的考研信息也会更多、更及时。通过之前参加过统考科目培训的一家校外考研培训学校,咨询后,学校很快为李默找到了合适的“辅导老师”,是那所学校新闻专业研二的一位学姐。培训学校的人说,这位学姐已经给多位考生做过专业课培训,非常有经验。就这样,向考研机构交了8000元学费,联系上了这位学姐,李默就开始了课程学习。李默介绍,整个课程包括48个课时,分8次上课,每次6个小时。“因为没有任何专业基础,所以开始上课比较费劲,一次6个小时的课程,知识点太多,有些消化不了。”李默表示,整个课程安排还是相对自由的。为了配合她的节奏,学姐把课程拆分成小课上,便于她有理解接受的时间。因为同在一个城市,有时候学姐还会来学校直接找她给她上课。除了上课,学姐还提供了历年的真题考试内容和专业书单,为她梳理考试重点,告诉她学校喜欢出什么样风格的题,如何答题会让阅卷老师更喜欢。此外,遇到问题,她还可以随时向学姐请教,不限于课时的限制。“感觉学姐讲得很好,课程设置也很合理,让我这个新闻专业小白,快速长了不少知识。”李默介绍,她的很多同学和她一样,都选择了这种一对一的辅导,有的学费价格更高,一万多很常见,与不同学校的档次有关。李默认为,她这个学费花得还是很值得的。因为就考研来说,除了全国统考科目,以及一些专业课实行全国统考的专业,基本上其他专业的专业课考试都是各大高校自主命题。然而,很多学校的专业课参考书目很庞杂,但考试内容又并不限于这些书目,老师的命题相对自由。对于外校生或者跨专业报考的学生来说,很难知道如何备考。“考研和高考完全一样。高考就那些知识点,无非是解题思路不一样。但考研,有时候看了半天参考书目上的书,但其实完全不会考到这些内容,很多内容只是参考。而且很多高校现在甚至不提供考研的真题资料,让信息更加闭塞。”李默觉得,通过向有经验的学长姐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的考研信息匮乏的问题,让备考过程没有那么茫然。在读研究生考研培训呈现“公司化运作”在淘宝上,记者搜索“考研专业课”“考研学长姐”等相关关键词,就会出现很多类似上面提到的这种,由高校学长姐提供专业课培训的产品。有的在产品标题上写明“考研初试咨询”,有的还则写明提供“考研真题资料”。淘宝上提供在读研究生专业课培训的店铺在这些产品中,记者发现,一部分店铺只提供某一所学校的考研培训,而还有一部分店铺,所涉及的培训高校则多达七八十所,单北京地区的高校就是近20所。在其中一家这样的店铺,商家在商品页表明,他们是由百余所高校在读研究生所创立的考研品牌。记者看到,各个学校的课程价格不一,按照课时和上课人数,价格也不一样。价格最高的高达13999元,最低的也有两三千元。商家介绍,购买课程后,会有所报考院校的精英师兄师姐为考生制定个人专属的备考计划。上课可以通过他们专门的手机APP和电脑客户端,还可以随时回看课程。此外,还会为考生建立专门的群组,定期答疑,安排班主任,全程监督引导考生进行考研复习。在商家所说的手机APP上,记者看到,课程设置比淘宝商家页面上的更加丰富,有专门针对专业课初试的,有针对复试的,有比较贵的一对一课程,也有比较便宜的一对三课程,甚至几十人的在线课程,不同专业、不同学校分门别类。从页面上的商品信息来看,很多院校动则上万的专业课高端一对一课程, 报考人数都达到了二三十人。按照商家提供的信息,记者搜索到,这些提供在读研究生考研辅导的机构,很多并不是专业的具有资质的考研培训机构。比如其中一家公司,名称中包括“教育科技”的字眼,在其工商注册信息中,经营范围却包括经济贸易咨询、公共关系服务、文艺创作等,唯一一项勉强与教育相关的是“教育咨询”。记者还发现,在淘宝上从事这些培训,规模比较大的同类型公司,虽然名称不同,有的叫“教育咨询”,有的叫“教育科技”,有的叫“XX教育”或“XX考研”,但好几家公司的注册地点、法定代表人,甚至股东都是相同的几个人。除了注册信息,这些公司都没有表明取得了考研培训的相关资质,而只是打着“教育咨询”的名义在运行。实际上,关于考研培训机构的监管,教育部早在2008年就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考研辅导活动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了对社会培训机构举办考研辅导活动的监管责任。规定社会培训机构须严格按照办学许可证核定的办学内容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不得擅自开展考研辅导活动。社会培训机构确需跨省(区、市)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须经两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审核同意。淘宝上的一些商家,甚至表明了一定的免责信息。比如,辅导课程并不提供所谓的内部信息,辅导老师都是在读的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也不存在命题内部人士,不参与透题、点题。有的甚至表明,提供的复习资料发货都是本校的学长姐操作,与培训机构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如果产生纠纷,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市场管理与教育监督的灰色地带上面提到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考研辅导活动管理的通知》中,还规定,“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生招生管理部门要切实提高对规范考研辅导活动重要性的认识”;“高校要自觉抵制各类考研辅导活动,共同坚决制止考研辅导现象的蔓延”。其次,还表明,“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落实对社会培训机构举办考研辅导活动的监管责任”;“高校内部任何部门和工作人员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考研辅导活动”。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秦涛解释,因为绝大多数高校考研专业科目都是自主命题,教育管理部门不允许高校举办考研辅导班,其实就是防止高校滥用自己手中的招生行政权力和学术上的出题权利,造成不公平的考试环境。“然而,相关规定并没有禁止在读研究生从事考研辅导活动。”在秦涛看来,一定程度上法不禁止则合理,如果是考生自己请一位在读研究生为自己做考研培训,就像是请了一位家教一样,合法合规。然而,秦涛表示,存在问题的是这些公司化倾向运作的教育咨询机构。他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看到了由于考研专业科目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市场需求,做的事情实际上已经完全形同专门考研培训机构,却没有取得相应的办学许可证。他们聘请的辅导人员并不是高校直接的工作人员和老师,而是与高校关系密切的在读研究生,且可以称自己从事的并不是考研培训,而是经验分享,这样的行为就没办法严格界定它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需要警惕的是,虽然这些机构在表面上极力撇清与高校的关系,但因为参与培训的在读研究生与学校的关系,与导师的层层关系,让这一行为背后就可能隐藏的有害考试公平性的倾向或者交易。”秦涛认为,既然这样的公司行为已经是一个经济行为,目的就是逐利,这种实际的关系就难免会成为实现权力寻租的可能,也就会为其他考生带来潜在的不公平性。对于这样打着“教育咨询”名义的考研培训机构,绝大多数都没有获得教育培训的资质,甚至不能从事教育中介服务。之所以对它们难以监管,秦涛表示,因为它处在教育和市场监管交叉的灰色地带。秦涛解释,这些教育咨询公司的营业执照是市场管理局核发的,把教育咨询作为登记时的经营范围,从事所谓的教育咨询工作,解决教育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说得通。但界定这些公司到底是教育咨询机构还是教育培训机构,则超出了市场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这应该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虽然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对社会培训机构举办考研辅导活动的监管责任,但教育部门相对离市场较远,现实中既无执法权,也无执法能力,很难起到监管责任,去有效打击市场上不规范的考研培训机构。“这也就造成了这些机构,工商管不着,教育管不了。现实中,如果不发生什么恶性的经济纠纷,这些公司也就在夹缝中生存了。这是一个执法大环境的问题。”秦涛表示。
有的人天生就对一些富有逻辑性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也喜欢干这方面的事情,要是有这方面的爱好的话,做软件开发,做编程自然是比较好的选择了,然而由于经验问题,却给自己从事这方面的事情制造了一些障碍,比如在报考学校的时候,没有意识到专业的重要性,就稀里糊涂的报了一个专业,到真正参加工作的时候才后悔莫及的人也是大有人在,近期一名程序员网友给我们分享了他的一个个人情况。 据这名程序员网友说,他的学历是硕士毕业,本硕学校都是985的,不过他的专业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因为感兴趣自学了编程,做了些简单的项目,校招放弃了专业对口的国企来到了互联网公司。他现在感觉做的东西技术含量不高,感觉培训班的同学也能做。另外他还说在互联网行业不看学历,看能力,他的能力自然也不如科班出身的,也没时间学习技术,在竞争优势上也是很差,因此他最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他开始怀疑自己的硕士是不是白读了?针对他的这些困惑,让我们一起看看其他网友们都是怎么认为的吧! 网友一:楼主既然是985,肯定能在计算机行业出人头地的上世是朵花:感觉这么比没有什么可比性,毕竟你是自学的,他们是专业培训,但是你的学识肯定会在某些时候无形中祝你一臂之力的,比如你这么容易的找到工作了,这个优势你可能并没有体会到,那些学历低的可能就没有这么容易。网友二:什么叫白读了 知识带来的好处 受益一生 不拘泥于行业 不被岁月空间限制 你迟早会发现上世是朵花:认同这名网友的观点,知识带来的好处是长远的,受益终身。网友三:是冲着高薪来的吧 985比别人进大厂的概率高 就这上世是朵花:楼主说过是兴趣,对编程比较有兴趣,并不是高薪。网友四:楼主想问一下非科班的话项目经验怎么准备呢?上世是朵花:比如自己做了哪些工作,用到哪些技术。底层架构啊,结构设计啊,实现效果啊网友五:保持独立思考 不要人云亦云 多想多问多沟通交流 闭门造车是不行的 你既然知道问题出在哪 就要有切实的行动 比如参加别的部门的分享会 学习感兴趣但不是自己研究的东西 多读书多看报 !上世是朵花:这些道理想必楼主自然也懂,关键是需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让自己一步步的提高自己的自身优势,在队友中脱颖而出。网友六:我告诉你研究生最好的出路 考公务员。我几个同学研究生毕业后工作都不怎么样,但是因为研究生可以直接考省厅,努力了一下就考上了,现在在省厅上班,虽然是副科,社会层级比我等程序员高上5个level上世是朵花:关键是人家对编程感兴趣啊,追求自己的爱好没错,遗憾的是当初他专业没选好。不过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网友七:为什么要把培训班拉过来做对比呢?上世是朵花:对呀,同感,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比性!网友八:我是985本。毕业两年半。现在从技术转为项目经理,也在带团队。我感觉我的团队里面,那些学历差一些的和985出来的差距很大,不一定在于技术上,而且眼界,态度,执行力都差很多,985的优势不在于你比别人多学了什么,而是你比别人有更高的追求和渴望,还有自己的努力。上世是朵花:与学识方面相比,相应的专业技术在工作中的作用可能会显得更为直接,不过学识在工作中也是在无时不刻的发挥着他的作用,比如说一些礼仪,一些做事的方法论,一些重要选择,都有以前学到的东西在起着作用。对于这个情况,楼主说硕士白读了,这样的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学历的作用是很大的,只不过楼主身处这样的优势,他并没有感觉到而已,假如楼主是专科毕业的,那么他还能这么容易来到现在的公司?我想没这么容易吧,当然,有了高学历不能高傲,他只是一个好的基础,以后要学习的东西还是很多,知识类型分两种,第一种是教你如何学习的知识,第二种是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对于第二种知识,可能在生活中效果比较直接明显,受大多数人的欢迎,但是好多人殊不知第一种知识也是在无形的发挥着他的作用,甚至作用更大,人生处处面临着决策与选择,而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怎么去处理一件事情,这种种行为都是第一种知识在发挥着作用,每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都从第一种知识中塑造出来的,当然这个第一种知识并非完全是从学校学来,也可能是周围的一些环境中学到,不过刚毕业不久的人,周围的环境还主要是学校。以上所有图片均来之互联网 大家好,我是“上世是朵花”。如果你有什么好的看法或者观点可以在评论区展现你的才华,互动交流,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我,那就关注我吧!
2010年6月,霍振英如愿以偿顺利拿到中国海洋大学的硕士学位,并于同年8月回到临汾,饱尝思乡之苦的她,义无反顾踏上回家之路的原因非常单纯,就是想有更多的时间陪在父母身旁。之后霍振英就在八马茶业谋得了一份工作。说实在的,以前她也没有接触过茶叶,但通过这份工作慢慢品味触摸到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此一入茶门深似海,此情绵绵无绝期。2011年初,霍振英敏锐地嗅到了茶艺培训领域的市场蓝海。经观察发现,当时市面上基本没有正规的茶艺师,这是一个市场空缺,所以霍振英务必要在最短时间内拿下茶艺师的资格证。霍振英暗下决心。为了专心复习考证,就是辞掉八马销售主管的工作也毫不犹豫。潜下心来闭门苦修,全力以赴备战于省城太原举行的高级茶艺师资格考试。初战告捷,霍振英一举拿下国家高级茶艺师资格和国家高级评茶员资格。这为她启动茶艺培训项目铺平了道路。2012年,与太原茶艺培训机构签约,在临汾成立了乐茶工作室,霍振英任负责人,跃跃欲试在茶艺培训的市场上大展身手。2014年10月,霍振英再进一步,通过了茶艺技师的资格考试。这样一来,她距离茶艺领域的至尊荣耀――“高级技师”仅有一步之遥。2015年,雨禾佳茶文化培训中心挂牌成立。霍振英有了自己专属的标签和品牌。不过,开办一家茶艺培训机构的前期投资预算,远远超出霍振英的预期。好不容易培训机构装修完毕顺利起步,招收学员又成了老大难。振英向坦言,虽然自己有国家认可的茶艺师资格,但市场知名度近乎为零,社会上一时半会儿很难认可。霍振英调整了原先的发展思路,以茶艺公益课作为敲门砖和突破口,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团,为大家提供免费的茶艺培训和茶艺表演服务。2014年5月,霍振英还为妇联组织的首期茶文化培训班50多名学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5天集中培训。口口相传,声名鹊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位有深厚的茶道修养和扎实技法的年轻人另眼相看。现在,由霍振英组织的茶艺培训已开展到第65期,培训学员近500余人,为全市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卓越优秀的茶艺专业人才。每年茶博会期间,霍振英和老公还会带学员外出参观游学,反复“充电”提升自己。2014年,雨禾佳培训中心局成为省唯一授权的“山西省乡镇企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的茶艺师培训基地,专门负责全省茶艺师资质鉴定的培训和考核工作。雨禾佳又被中国茶邦命名为“中国茶邦山西临汾联络中心”。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如果题主有意进体制内,还是推荐你考公办教师。对于在培训机构当老师来说,我倾向于推荐做考研数学老师。如果选择当高中老师,培训机构高中生授课时间主要是假期,如此一来,授课时间在一年中相对较少,毕竟高中生一年中学习时间是在学校的,加之私企以员工个人创造价值作为薪酬高低的发放标准,意味着你在一年中创造的价值量要少于当考研数学老师,薪酬整体未必比考研老师多。从线上授课来说,高中、考研数学老师讲网课后,都可达到一次投入,使用视频多次收益的情况,但对题主只是应届毕业生的情况,加之消费者(学生群体)多倾向于选择有名师的培训机构(可见平台很重要),建议题主主要借住平台,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教学水平,方能一点点地提高自己的名气。此外,培训机构中的高中老师授课内容主要是以为学生定制化课程为主,系统性知识课程为辅,而考研老师授课内容基本上是与此相反的。当考研数学老师,意味着你要弄懂所负责学科的所有知识,对以后讲课事业发展更有竞争力。以上仅是个人愚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喜勿喷。对此,你怎么看,请在下方留言。
一个28岁的硕士因为论文答辩被推迟1个月重新答辩,竟然选择了让亲人痛不欲生的绝路,年轻的生命没有绽放就提前凋谢,让人不禁黯然伤神,此刻谁能体会姜同学的亲人是如何地悲痛欲绝呢?姜同学您一路走好,如果有来世,一定要再做一次您母亲的儿子,好好侍奉这个最痛爱您的人!关于这件事情,谁对谁错,任何没有调查的评论都会有失偏颇,毕竟我们没有身在其中。但是从学生的遗书中可以看出我们的高等教育对研究生的定位似乎出了些问题。到美国访学,了解了一些美国是如何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进行定位的信息,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1、硕士研究生只是一种职业过渡培训在美国本科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基本理论素养的培养,专业口径非常宽,培养方案中关于共性知识的课程多,应用性强的课程很少。例如: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只有一个专业,要学习力学、水、结构、交通等多个方面的课程,但是每一门课程的理论都很深,作业量大,而一些例如“路面施工管理”、“隧道运营”这样的经验类或管理类的,在国内认为紧密联系实际的课程很少开设。学生本科就业后如果从事设计工作,就需要进入公司进行专门的培训,但因为学生已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很快适应专业工作。那么硕士研究生的定位呢?我的supervisor告诉我,硕士就是为进入某个职业领域作进一步的培训,理论上再加深一点,实践上加大训练,1~2年就可以毕业,毕业形式多样,要么修满一定的学分,要么参与一个项目,提交项目报告,最后一种类型才是撰写硕士论文,为继续深造打下基础。反观我们,入口渠道很多,学术型,专业型,工程硕士,但最后出口均是一篇硕士论文,而且要有创新,要通过查重软件。有一点逻辑推理的人就知道,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期望会是很糟糕的,好比往3个管子导入汽油、酒精和水,却希望通过我们的高等教育魔法产生比汽油燃烧值还高的高品质燃料。中国人总喜欢做梦,写起计划来都能把自己弄的很high,但是操作起来总是草草收场,开起会来头头是道,但实际执行起来,肮脏不堪。总想通过3年的专业培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初步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很多学校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往往成了补本科阶段缺乏动手能力的欠账,补完之后又希望他能做部分博士生的工作,让硕士参加863,973,国家基金,让硕士做建模,仿真,灌水论文,而忽视了学生的职业规划,因此当导师和学生的目标不能一致时,拧巴就产生了。为何不能让硕士毕业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呢,既然教育部想到了1,为何不直接想到99呢?硕士研究生只是一种职业过渡培训,硕士生不要抱怨高昂学费,因为是为自己充电。老师也不要觉得学生没有给自己产生成果而觉得吃亏,因为你的工资和名誉都与你带的学生数量和质量有关。如果学生牺牲职业规划为导师做科研,老师是需要进行物质补偿的。如果学生能够将职业规划与老师的项目部分重叠,做到了既给老师干了活,又提高了动手能力,还挣到了生活费,又赢得了老师的喜欢,最后在老师的推荐下,又找到了好工作,那就是皆大欢喜了。要想取得这样的结局,导师的工作是蛮要艺术的,要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分给他们能胜任的工作,常与他们沟通,把他们当一个具有七情六欲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部输入指令后就能自己转的机器。这样学生将来发达了,说不定未来又会在推荐后来的学生就业,介绍项目门路方面给老师一点帮助,形成良性循环!科学网上林中祥教授就是这种类型导师的典范,我一直也尽力做到!2、博士生是一种职业在美国,博士生更多地被叫做博士候选人。一个教授只有负得起博士生的工资时,才能招博士。因此美国没有博导,从助理教授到正教授都可以带博士生。博士生的工作就是实现导师项目计划书上的Idea,同时为自己积累学术声誉。在美国招一个博士生的代价是非常高昂的,导师每年支付一个博士生的学费、工资、保险有时加起来需要5~6万美元,而导师一个自然基金也30多万美元,因此导师是不敢滥招博士生的,筛选报考者时精挑细选,有时就像买股票一样,生怕买个垃圾股。因此美国导师对博士生有绝对的支配权利,我给你付钱,你就得给我打工,让你改作业,写proposal,做实验,写论文,报账,安排学术接待...,你都得干,当然干这些事,博士生也可以学习将来如何自己做老板。博士生在美国是一种性价比不高的职业,很少本土美国人愿意读博士,除非对学术非常热爱。大家下载SCI论文的时候就能发现,现在SCI论文的作者名字大都是中国人,韩国人,东南亚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伊朗人...。近年来,由于美国经济低迷,博士生获得教职的比例逐年减少,加上导师经费紧张,课题难度大,博士生中途退学的比例也在上升。而我国由于儒家文化的影响,过度地把博士神圣化,认为博士就是博学之士,领域专家,文化水平最高的人,拿到博士帽之后就会黄金屋,颜如玉随之而来,等于给博士生画了一个大大的馅饼。因此招一个博士生进门,似乎就给了博士生一张定期支票,自学生进入师门那一刻,就已经欠下导师的了。于是导师也让博士生改作业,写proposal,做实验,做项目,写论文,报账,安排学术接待甚至帮助审稿...,但是学生得到的报酬很少甚至没有报酬。拮据的经济生活使得早日毕业成了博士生唯一的求学动力,为了早日达到毕业标准,不得不急切发表论文,需要认真学习的课程、静下心读的文献,静下心做的实验都顾不上了,这样就很难保证博士研究成果的质量。于是导师开始抱怨学生浮躁,导师的idea学生不care,学生专挑好做的,好发表的东西写论文,老师的项目却被搁在那儿,师生之间的目标越来越不重叠,积累的问题会越来越大,甚至不欢而散。为何不把博士生当作一种职业呢?如果给博士生支付中等水平的工资,足够他们衣食住行医,让他们把精力都投入到研究中,他们创造的价值将远远超过付给他们工资,而且更多有创造力的国际学生也会被吸引来。如果有些博士生不适合做研究,导师可以将其fire掉,重招新人,这样大家互不相欠。至于没有项目的导师,就要提前跟学生说清楚或签协议,导师自己有两把刷子可以让博士生值得交换青春,让学生从导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足以抵消付给他的工资。如果既没有项目,又没有刷子,那就...呵呵!总而言之,要尽量简化师生关系,减少感情成份,这种做法看似冷漠、不近人情,在统计意义上却是高效的,同样的结论已来自于企业和商业管理。
、玉鼎教育宣传单显示“保录班100%保录”。图/受访者供图北京一教育机构称考研保录,多人称受骗未收退款;专家表示“保过”本质上是招生欺诈北京玉鼎华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玉鼎教育)承诺,通过培训学生可被保录到名校,否则全额退款。有家长缴纳近10万元费用,为孩子报名但最终孩子未能考上指定大学,且该公司也未退款。对此,玉鼎教育负责人表示,公司资金断裂,他正在想办法筹钱。记者了解到,目前打着“保录”、“保过”为名的考研培训机构不在少数,各自都自称“有资源”可确保学生被录取,教育专家则表示,“‘保录班’不走外门邪道,诸如给学生泄题、组织作弊等,是无法承诺保过的,‘保过’是招生的噱头,从本质上说,是招生欺诈。”昂贵“保录班”考研仍落榜为了让女儿顺利读研,2016年7月14日,王江花费近10万元,为她报考了玉鼎教育的“保录班”。王江称,女儿王艳大四期间曾参加过研究生考试落榜。2016年12月份王艳再次考研,由于是第二次考研,为求稳妥王江找到了玉鼎教育。“这家公司宣传说有名校保录班,说百分之百保证被中央财经大学等名校录取,否则全额退款。”之后,王江与玉鼎教育取得联系,“一名郝姓老师说,2015年,他们公司保录班招了10个学生,其中,有9人进了中央财经大学。”这个数字让王江心动了,2016年7月14日,他向玉鼎教育缴纳了98000元的学费和1500元的住宿费,共计99500元。按照协议,玉鼎教育保证王艳经过辅导后,能考上中央财经大学会计专硕,否则全额退还学费。但王艳回忆表示,该公司安排的课程并没有那么优质。“有一些老师被拖欠工资,经常出现没人来授课的情况。”最终,王艳通过了初试,但没能通过复试。于是,今年3月份,其家属向玉鼎教育提出了退款的要求,“但是该公司负责人不断找理由,迟迟没有退。到5月份,负责人的电话也打不通了。”王艳称。学生称22人未保录调剂涉学费150万除了保录班,玉鼎教育总裁申少普宣称,可以帮助没考上一志愿院校的学生调剂至其他院校。申某在其微博上发布消息称,会计、审计、图书情报方面的专硕,调剂的价格为:没有任何要求的收费2万元,211或财经院校收费5万元,985院校收费10万元。2016年12月底,吴杰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初试,其一志愿报考的院校、专业为贵州财经大学会计专业。但最终吴杰的成绩虽高于国家分数线,但与一志愿分数线差了7分。父亲吴明联系到了玉鼎教育,并交了15万的保录费用。“公司的负责人说,保证一定能调剂成功,否则全额退款。”但直到4月30日,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关闭,玉鼎教育承诺的调剂也未成功。“他们的负责人说今年不太好调。”按照协议规定,调剂不成需全额退款,但是直到现在未收到一分钱的退款。“刚公司负责人说让我等一等,后来再打就没人接了,去他们公司也找不到负责人。”据学生自发的初步统计,2015至今,未能成功被玉鼎教育保录、调剂的人数至少有22人,涉及学费总金额超过150万元。负责人承认宣传夸大据企业工商信息显示,北京玉鼎华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于2013年1月4日注册成立,公司创办人、总裁为申少普。近日,记者来到该公司,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的资金出了些问题,大家陆陆续续都辞职了。”此外,该工作人员称,他上月的工资也没有按时发放,也在考虑辞职。记者随后与公司负责人申少普取得联系。他称,公司的资金出现了问题,目前自己没有任何资产。“去年3月份起,招生不顺利,场地费用、员工工资、课酬加起来,每月亏空20万以上。”申某表示,即便是这样,自己也没有想“跑路”,正在想办法筹钱,退还大家的费用。对于调剂一事,申少普表示,自己有一些高校的资源,也能获取高校的一些信息,因此,开展了这项服务,“但今年以来,招生未饱和的院校大幅减少,不好调了。”对于宣传描述的100%保录,他承认广告宣传有所夸大。“保录并非一定录取,我们没有采取非法手段,只是从培训、辅导方面给予指导,并帮助他们考上。”■探访培训机构称有“定向委培”合作一般而言,研究生考试需经过初试和复试程序,初试是国家统一组织,复试则是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其中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目前,不少教育机构打出“考研保录班”的字眼,一些是“全程保录”,还有一些则“光保复试”,宣称“只要过了初试,复试绝对没问题。”一些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则称,“我们跟高校有合作,因此可以得到高校一些内部资料,所以复试包过。而这些教育机构均表示保录班的学费通常在6、7万元左右。昨日,记者以咨询保录班信息为由,与“尚考教育”取得联系。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帮助学生通过初试,初试过后,他们可以安排考生和导师见面,也会将考生推荐给指定学校、专业的导师。“过了初试,一般就没有什么问题了。”该工作人员表示,其公司可帮助考生保录到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名校,“培训费用半年6万,保录不成,退款2万。”另一家“尚德培训”的工作人员表示,该机构开设了复试保录班,费用为23500元。“我们和中央财经大学等名校有‘定向委培’合作,只要初试通过,复试没有不过的。”该工作人员称,除了清华、北大、人大这三所高校,他们和其他所有高校均有合作。“可以获取高校内部的面试资料,如果面试没通过,说是尚德的学生,就可以通过。”昨天下午,记者分别联系中央财经大学及人民大学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对于“保录班”、“定向委培合作”的说法,中央财经大学研招办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该校未与任何机构达成合作,考生均凭真实成绩考入学校,保录是“不可能”的。人民大学研招办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参加面试的导师不止1人,考生面试的顺序、组别也是随机的,培训机构不可能预测。■声音“保录班”破坏教育公平必须叫停教育学者熊丙奇表示,“保录班”既不符合教育培训规律,也涉嫌操作招生潜规则、破坏教育公平,因此必须叫停。有关部门应根据“保录”的招生宣传,对培训机构进行查处。熊丙奇称,如果“保录班”不走歪门邪道,诸如给学生泄题、组织作弊等,是无法承诺“保过”的,“保过”是招生的噱头,从本质上说,是招生欺诈。另外,有的“保过班”,为提高通过率,不是在教育教学上下工夫,而是去搞考题,找命题老师,这是严重的考试作弊。而一些学生也是冲着这个去参加培训班。熊丙奇认为相关打击并不严,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针对“保录班”在宣传中称可以搞到题目,打通高校面试关节等介入调查。另一方面,对于培训机构参与升学考试、招生舞弊,要在取缔其培训资质的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建立黑名单制度,禁止其再从事教育培训业。“学生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熊丙奇表示,《广告法》明确规定,不得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而“保录班”涉嫌违反《广告法》。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韩骁表示,该公司广告宣传“100%录取”,其负责人也表示“有所夸大”,其行为涉嫌虚假宣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广告法之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根据情节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韩骁称,对于目前公司不退款的情况,由于学生与公司间协议明确约定未录取全额退款。学生可以依据协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公司退还款项。如协议中另有违约责任的约定,学生还可以主张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其实网友们讨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职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能否画等号?有的人认为在职研究生或者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也是国家认可,学历学习网可查的,应该与全日研究生具有相同的地位,但有的人则不这么认为。把教育当买卖,培训机构的心不会痛吗?近日关于某某机构明码标价,硕士学历49,800元,交8000元论文保过,而又有很多人上当受骗,起诉该机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销售承诺的是某所更好的学校,录取的却是另一所学校,瞒天过海鱼目混珠是这些机构惯用的计量。1.培训机构会首先说服自己把教育当买卖来做,在道德上似乎有些说不过去,但是在利益面前很多人都忍不住。对于培训机构来讲,一般而言首先会说服自己:我们所做的事是正义的,我们是为客户着想,为他们提升学历,提高他们在未来的竞争力。2.利用信息差挣钱其实自己也考虑过在职读研的问题,不过想和做是两码事。有些事想想就罢了。其实对于这些机构来讲,利用信息差挣钱也没有错误。因为对于在职报考研究生,很多同学都不清晰流程,而又觉得现实当中工作压力大,职场需要的学历更高,所以急忙要考一个。3.利用人们心理挣钱有一个大佬曾经讲过,其实人挣的钱都是挣的人的心里的钱。他给我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人吃馒头咸菜是不是也能活?按照这个逻辑,那是不是让世界上所有的饭店都要倒闭了?而事实是什么呢?餐饮行业非常的繁荣。对于培训机构,培训费用价格高昂为何上等者还络绎不绝呢?因为有的人他不愿意思考繁琐的流程,又担心自己没有定力,自己学考不过,培训机构的机会就来了。4.玩得一手好对赌一个老大爷在拍段子的时候讲到了保险。他讲国外的保险是保你没有风险,而国内的保险是保你不识字。当然这是调侃,不可当真。但有的时候这类的培训机构往往玩儿得一手好对赌,它堵你不懂规则,它赌你害怕考不上,堵你病急乱投医。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规避被骗的风险呢?1.首先不要有侥幸心理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觉得很有哲理。为什么上当受骗的总是穷人呢?因为骗子骗不了富人,富人不会相信。有些人之所以上当受骗,往往是心存侥幸,当然也可能是由于认知的问题。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天上不会无缘无故地掉馅饼。2.其次多动脑子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多多思考,狼若回头必有理由,不是报恩就是报仇。如果有人主动向你示好,往往是有所图谋。商人,无利不起早。3.我赌的是你“不识字”有的人只是为了生活就已经拼尽了全力,再也无暇顾及其他。而有一些骗子就是赌你“不识字”。当然这个不是字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他赌你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应付他们。他赌你不知道那些规则,那些套路,那些骗术。编者寄语:并不是说大学生文化水平高就不会上当受骗。其实大家都是踩着坑过来的。很多上当受骗的往往是那些大学生,初出象牙塔,没有社会经验。我以多次被骗的经历建议大家,对于财富一定不要外露。在互联网上购买东西一定要小心再加小心。你有什么被骗的经历呢?在评论区分享给大家吧。在这里你能看到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逻辑,不一样的视角,如有雷同,不胜荣幸。文章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冒犯请多多包涵。关注我,了解更多教育资讯,分享更多教育知识,讨论更多教育话题。(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湖北中心大楼外景。图片由湖北中心提供长江日报-长江网9月8日讯於堃,34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博士;朱兵,29岁,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8日,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获悉,成立仅6年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以下简称“湖北中心”),从最初筹建时的65人,发展到如今的1419人,且人才结构“一高一多一低”令人称羡:学历高,硕士以上学历占94%,其中博士51人;党员多,党员占比达77%;员工平均年龄30多岁。知识产权“国家队”——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2013年落户武汉,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65名知识产权专家及骨干从北京奔赴武汉,投入湖北中心的筹建工作。6年来,湖北中心在承担发明专利实质审查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为政府、高校和公众等提供高层次的知识产权服务。据了解,2013年,湖北中心首次开展招聘,即获得求职者广泛青睐。当年计划招聘100人,报名者却超过万人,相当于100人中挑选1人。参与招聘工作的湖北中心人力资源部副主任冯晓伟至今记忆犹新,“一下来了很多求职者,全部都是高学历,其中既有刚刚走出校园的应届毕业生,也有许多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让我们感受到武汉的人才济济。”新审查员入职培训。图片由湖北中心提供湖北中心首批入职者、一期审查员严科慧,从华中科技大学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专业硕士毕业后,在深圳华为工作4年,当她看到湖北中心招聘信息后,第一时间报名。“经常看到报纸上讲,知识产权属于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我就想着一定要好好把握机会,赶紧来试一试,换一个角度投身国家科技建设。”近年来,随着湖北中心人才招聘工作的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进一步扩大,成为华中地区知识产权人才的聚集地。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纳米光学专业硕士曾宪章,2015年放弃国外的工作机会加入湖北中心,“觉得这项工作特别有意义。”对每一件专利的审查,必须严谨细致,而且要有足够耐心。虽然看似重复性劳动,但其实每天都可以见到创新的东西。“前不久和同事讨论了一位口腔科医生申请的专利——新型压舌板,这位医生将传统压舌板功能和照明合二为一,利用口腔温度照明发光,一只手解决了两只手的问题。我觉得很有趣也很实用。”曾宪章认为,从某个角度来说,如果一项专利申请通过审查,有可能推动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自己对这份工作感到特别自豪。大家纷纷选择加入湖北中心,除了单位自身对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外,也与武汉大力实施招才引智、“百万大学生留汉”等人才引进政策密切相关,人力资源部副主任冯晓伟举例:“比如大家看好武汉的发展潜力,还有办理落户手续便捷,对买房的优惠、对人才的补贴等等。”(记者胡义华 实习生王心)落户江城6年 年审专利10万件以上武汉成全国专利审查高地审查员在工作中。图片由湖北中心提供审协湖北中心副主任贾连锁介绍,湖北中心专利审查员达1400余人,年发明专利审查量超10万件。这意味着湖北中心专利审批能力进一步提升,专利审批周期不断缩减,武汉已成为全国专利审查的重要阵地。据悉,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全国仅7家,分别设在北京、江苏、广东、湖北、河南、天津、四川等省市。2019年上半年武汉市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5156件,同比增长14.13%;发明专利授权量为5763件,同比增长31.22%。武汉专利申请及授权呈爆棚式增长,与“审协湖北中心”高质量专利审查不无关系。审协湖北中心连续多年承担武汉市重点产业专利分析研究项目,为政府开展专利导航、分析预警等服务,助推武汉打造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近年来,审协湖北中心多位审查员被市中级人民法院选聘为专家型人民陪审员和专家证人,在专利案件审理中就侵权判定等问题为市中院提供意见参考,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鲁洁)链接:这是爱因斯坦曾经从事过的工作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但很多人不知道爱因斯坦和专利也有很深的渊源:1902年6月到1909年7月,爱因斯坦一直在瑞士专利局从事专利审查工作。在湖北中心,成为专利审查员要接受近两年的培训,经过层层考核才能独立上岗。湖北中心副主任贾连锁解释,专利审查工作是一项高要求、复合性工作,专利审查员要准确理解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对世界范围内的海量信息进行检索,还要依法对专利申请进行整体评判,这要求审查员不仅要有扎实的技术功底,还要熟练掌握外语和法律知识,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审查员在交流工作。图片由湖北中心提供从入职,到“独立”上岗,需要近两年时间,这在一般单位很难做到。所谓“独立”上岗,是指独立审查专利申请,业内人士把这项工作俗称“案子”。湖北中心人力资源部副主任冯晓伟说,如果没有掌握足够的技能,是不能胜任这个工作的。27岁的张候美国康奈尔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今年加入湖北中心。“很少见到有单位培训这么长时间,这让我们有足够时间熟悉自己的工作。”9月1日中午,刚参加完审查系统使用的培训,张候还处于兴奋中,“培训的知识很实用,帮助我快速实现从理工生到法律工作者的转变。”集中培训之后,新审查员要正式开始接触专利案件的审查,会有资深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冯晓伟说,这种工作上的“传帮带”,确保了专利审查标准的一致性,让公众提交的每一件申请都得到全面、充分、准确的审查。在近两年时间中,新审查员在导师的带领下,逐步积累审查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审查能力。其间要经过多次测验和答辩,“审查员需要在答辩过程中就检索过程、审查思路、适用专利法条等各类问题一一作答。”冯晓伟说,只有通过层层评估考核后,才能真正独立上岗。(记者胡义华 实习生王心)【编辑: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