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如果写论文的目的不是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只是为完成一项任务,敷衍了事的“水论文”也就在所难免。近日,北京一高校教授发布微博称,“现在的本科生已经不同于30年前的本科生,现在的本科生写论文真的没有太大的意义”,引发网友热议。“该不该取消毕业论文”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次引发公众关注。其实,“本科生要不要写论文”首先要搞清楚本科生写论文的目的是什么。本科生为什么要写论文?大学生写毕业论文主要是要考核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让他们在毕业的最后关头、花一整个学期时间,了解如何写论文,如何做设计。对于有心从事学术的学生来说,可以让他们了解如何做研究;对于要直接工作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体验一下论文的整个写作流程,也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基础。也就是说,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存在目的是要训练学生查资料的能力、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写文章谋篇布局的能力。如果说硕士博士论文还要求有一定的创新性,那本科论文的重点在于考核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和表述能力,内容的创新性不是也不应该是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在这一意义上讲,本科生的论文写作更像是一种规范性的训练。当然,本科生毕业论文拼装抄袭、质量低下甚至直接花钱购买的现象也不鲜见,不仅用功写论文的学生抱怨,不愿作论文的同学埋怨,连指导的老师看见这种惨不忍睹的论文都免不了有“轻生”的念头。或许,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水”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一方面,在近20年的时间内,本科教育的功能已经从“精英化”转向了“平民化”,一半左右的高中毕业生都能上大学接受教育,原来的“天之骄子”变为现在的“大众化”人才,本科教育的定位和考核方式自然需要与时俱进的变革。2014年,以华东师大为首的几所学校就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比如以毕业设计、发表新闻作品或调研报告等形式代替毕业论文。换言之,本科生的论文不但不该和硕博论文的创新性标准相比,而且本科生各个专业之间的毕业标准也不应一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前提是要革新评判标准,做到“不拘一格评人才”。本科生毕业“水论文”泛滥的另一原因是,由于找工作的压力、过程考核的不够重视以及高校师资配比等问题,毕业论文越来越流于形式。可如果写论文的目的不是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写得好没有很大的激励,写得差没有相应的惩戒,只是为完成一项任务,写论文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敷衍了事的“水论文”也就在所难免。在很大程度上讲,现在大学生抱怨、社会诟病甚至要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建议,不就是因为本科生的这些所谓论文太走形式了吗?本科生毕业论文能不能不要“水”? 只要能建立一整套奖勤罚懒的制度,加大对于论文造假的惩戒力度,加大教师对论文等形式的奖励措施,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就会有所保障。至少不能因为论文“水”就故意“放水”。如此,相信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从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有所收获。所以,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不应是“鸡肋”,反倒是必需。□原平方(学者)
一、本专业毕业论文基本情况介绍遵循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近2年来,绝大多数学生论文的选题符合要求,经过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努力,选题情况有了较大改观,都能选择与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应用型研究题目,也突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给与了学生很大的空间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论文写作的整体水平也较往年有所提高。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综合运用文献法、案例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进行论文撰写。由于绝大多数论文都是具体研究某一个企业的相关问题,很多同学通过网络查找该企业的财务报表,自行计算所需财务指标,用以分析探讨,这使得本届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研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四年的专业学习中逐渐培养。毕业论文的写作是科研素养进一步培养和表现的过程。从近年的毕业论文写作情况看,学生的科研素质需要进一步培养,创造性思维不足,这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学生的论文写作还才存在不少问题。 (一)对应用型选题的处理上存在不足 本届毕业论文选题在体现应用型方面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几乎都是针对具体公司、企业来研究探讨问题,如“中小制造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应用研究--以辽宁威达通公司为例”,“浅析现金流量管理的问题--以弘源房地产公司为例”等。汇总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该专业135名应届毕业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中具体研究某企业的选题占所有论文题目的比例为65.2%。但是,这样选题的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存在以下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1、有关研究目标企业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信息了解不够,对论点的支撑不足。关于某个企业的成本方面的数据是很难从公开财务信息资料中找到的,缺乏数据造成论文写作不深入,论述不具体。2、不能很好的将论述和目标企业的情况有机的融合,甚至有部分学生论文前部分是纯理论论述,只在论文最后缀一个案例,二者关联不大,比较游离。这样的论文使得案例分析流于形式,只是在表面上看论文选题符合应用型选题的要求,但本质上并没有做到。 (二)学生的专业论文写作能力还有欠缺,科研能力不够 部分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好,很难驾驭专业论文的写作;还有的学生的工作态度不认真,有些内容不能按进度完成工作;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写作知识和能力,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文不对题、层次不清、结构不合理、语言不通顺的情况。不少学生不能自主学习学院的毕业论文指导手册,正确的进行毕业论文的格式编辑,写出的论文格式存在很多问题,修改格式占用了老师的很多精力。 通过对各个论文指导教师的沟通了解,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不知如何查找资料,如何筛选资料,查找到资料不知如何利用。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认真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知识,所以面对文献参考资料没有足够的能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无法利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对自己的论点进行论述,导致许多学生的论文初稿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将别人文章的内容成段的复制过来,拼凑起来,甚至有些学生到最后对自己论文涉及的到专业知识都没有充分理解和掌握,以至于论文答辩时不能正确回答问题。这样的论文谈不上有作者个人观点,更谈不上有所创新。 (三)对论文指导教师管理和约束不够 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教师应发挥重要作用,指导教师应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指导手册》的要求进行各项工作的指导,但是由于指导教师人数有限,每个人指导的学生较多,加上教师授课和科研工作量较大,很多工作无法很好的完成。对学生的论文指导不够细致,这从学生毕业论文成绩上可以得到反映。 以财务管理专业2010级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为例,“优秀”的成绩人数为0,绝大多数成绩都为“中等”与“良好”,极少“及格”的成绩,“不及格”的成绩没有。这样的成绩会让学生口口相传,下一届的学生会认为毕业论文不必太过认真,差不多都会通过的,使学生失去了努力、认真完成毕业论文的压力和动力。(四)毕业论文考核方式单一 通常毕业论文的写作安排在第八学期,即四年学制的最后一个学期,240学时,8学分。所有本届学生均需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工作,不论是备战考研的学生、还是复习考公务员的学生,尽管他们其实无法集中精力进行论文的撰写。这样一刀切的做法并不科学。高等院校是培养学生的地方,学生是学校的根本,一切应该以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成长为第一出发点,应该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和就业提供方便,但是目前的制度设计上没有做到。 三、提高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意见与措施 (一)及早安排毕业论文的有关工作,进行论文写作辅导 要及早安排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在第七学期期初就要落实。从指导的实际情况看,面对面的指导效果和效率比较好,因此,抓紧学生在校期间,指导完成初稿的第一、第二次修改,会对论文的较好完成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有尽早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采用讲座或微型课的方式,提前向学生介绍如何查阅资料、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如何安排论文的框架结构,如何对查阅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利用等等。 (二)调整一些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 关于有关能力,应在教学期间多加强调,通过课程计划的安排和调整来加强,如计算机能力类的课程,专业英语课程,应用文写作能力等课程,这些课程均应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对待,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厚实的基础。 (三)调整一些专业课程的作业和考核方式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可以调整一些专业课程的作业和考核方式。例如,财务分析课程的作业可以要求学生分小组选定一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标的进行财务分析,或者将这个作业作为期末总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财务管理课程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和内容等。课后作业可以指定题目,要求学生按题目完成一个微型专业小论文等。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又可以为将来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厚实的基础。还可以丰富考试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实际问题的兴趣。(四)创新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式 毕业论文的考核模式过于单一,不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除了采用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方式外,也应该允许采用其他灵活方式。为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该积极推动毕业论文的改革,以更好地实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学科知识、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检验,达到对学生认知、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测试。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下列情形均可以替代毕业论文: 1.公开发表论文。 2.学生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 3.学生申报并获准立项的国家级、省级及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经结题验收通过后的研究成果。 4.撰写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5.获得社会或行业公认的代表能力水平的专业、行业认证证书等。 综上所述,较好的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学生本身的问题,指导教师的问题,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问题等,只有各方均按制度要求认真工作才能更好的完成。
2019年的硕士生学位论文全面采用抽选双盲审(研究生和审稿专家互不知道彼此),根源是翟天临博士事件。鉴于毕业硕士生的人数60余万,采用之前博士学位论文的盲审模式难度比较大、不现实,因此只能采用学院组织的专家盲审模式(学院自行联系专家送审),而不是全国同行业的专家库系统随机分配(类似于博士学位论文盲审、青年基金评审等)。不过部分高校针对部分发表过高水平期刊论文的硕士生可以"免盲"。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严格审核已是肯定的,教育部已确定2019年抽查6000份学位论文,且每篇论文3位评审专家,整个项目拨款800万。翟天临博士学术不端后,相继又曝出湖南大学刘梦洁硕士论文抄袭、复旦硕士抄袭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等事件,就算导师同意你学位论文送审,评审专家同样会高要求、高标准打分。研究生论文盲审审稿专家关注硕士学位论文哪些部分?论文盲审主要看论文的创新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同学科的差异性不小,一般来说创新性不是问题,但创新点得学会凝练。在写作之前的试验设计非常关键,否则学位论文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就不行喔。首先,最基本的写作规范。一篇学位论文出现低级错误给专家印象非常不好,如错别字、标点符号中英文混用、图表序号混乱和不对应、表格跨页、引用格式不规范、文献引用格式错误等。一个研究生经过3年培养后,在如此重要的学位论文中出现低级错误让人啼笑皆非呢。其次,文字写作水平。不同学科都有专业词汇和用句,过于口语化的描述不易出现在学位论文中。为避免重复率过高,不少研究生故意将学位论文修改的晦涩难读,词不达意。同时,学位论文没有框架和逻辑,甚至写作不宜采用排比行文、大段落等,甚至不如高中生作文。另外,学术水平。理工学不少学科的试验设计、数据分析、讨论得需要有足够的学术水平,如不能简单描述某个指标上升、下降,而是深挖表面现象后的机制。因此,在整个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阅读海量文献非常关键。研究生不少优秀的研究生,如硕士期间发表多篇高水平英文期刊论文,如SCI一区、二区论文,撰写的学位论文盲审后被评为2份"差"或"不建议答辩"等,就得接受延迟半年答辩。因此,建议各位准毕业生在送审之前"精雕细磨",经过学科/教研室的预答辩后再送审。作为导师,小西知道大部分研究生毕业后不再从事科学研究,仅有少量选择读博深造的研究生继续从事科研,但是作为毕业要求的学位论文必须要严守学术底线。平时读研期间,导师可以原谅研究生的任性,理解研究生混个学位证的心态。但是,学位论文质量同样关系到导师个人今后的招生和发展,因此得彼此互相体谅。其实,大部分导师还是乐意帮自己研究生修改学位论文的,但是一定得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而不是送审截至之前的晚上发给导师!
作为论文,你必须创新!论文答辩的时候,答辩组老师肯定要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同学,你论文的创新之处是什么?这时候会闪现出一组雷人的操作,有些同学不知道是出于谦虚,还是出于诚实,或者是出于无知,直接跟答辩组老师说:老师,我自己研究能力有限,我就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并没有什么创新点。这个时候甚至还有老师说,恩,硕士生能把一个问题说明白就行啊,也没有必要有创新点。这个看法是不对的,因为学术论文考察的其中一项就是创新,你的论文给理论或者实践带来了哪些创新?论文是必须要有创新的,之前公号也发表了一些关于创新点的帖子,同学们可以自行查看一下。论文和平时的期末考试不一样,不是简单回答个问题就完了,而是研究,研究的目的就是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从而弥补、填充或者提升、改进了现有的学术研究状态。你可能会说,这太难了,这是学者才能做到的事情,我的论文肯定做不到。这样的想法同样是错误的。首先,创新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宏大,可以是大创新,也可以是小创新。我的一个做编辑的同学曾经说过,盖一个房子是创新,安一个窗户也是创新,上一个窗帘也是创新,再不济窗帘一样的创新没有,也可以考虑改进窗帘上的花纹和装饰也是创新。同学们不要一想到创新就总跟轰轰烈烈的大事情搞在一起,小小的改变也是创新,这是你要思考的。比如我小的时候家里房子都是木窗,下雨容易受潮,冬天容易进风,密闭保暖都不好。长大了到城市里有铝合金窗,这种窗比木窗好,但是密闭性也一般。后来进化到塑钢窗,再后来塑钢窗不仅可以横着开,还可以上下开(用于防雨)。你看看这一步一步的不都是创新吗?不是大创新,但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舒适。其次,为什么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有创新点?每次你们毕业,无论是本科毕业,硕士毕业还是博士毕业都需要伴随着论文写作和答辩,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平时上课实习都是在记忆、理解和应用层面上学习,只有写论文会涉及评价、分析和创造等高级的学习能力,这方面请参看我之前写的帖子《从教育学角度来看,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所以写论文以及随后的答辩过程是能力的提升,是高级别认知能力的培养,其中最高级别就是“创新”,这是你毕业的其中一个要素,所以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写作中有创新点,以体现出你的学习能力。最后,无论哪个学校的毕业论文评审意见表都会明确要求论文必须具有创新性,这是毕业论文打分项,也是你毕业论文的核心要求。你的创新点可以很小,可以很low,但就是不能没有。你这么直白地告诉我们你才疏学浅没有什么创新点,这答辩,我是让你过还是不让你过?正确的操作是,同学在写论文之初,就要明确论文的要求,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自己研究的问题,问题本身也可以具有创新性,如果是老问题可以用新方法,或者得出了新结论,这些都可以归纳总结为自己的创新点,千万不要说自己没有创新点,那不是谦虚,那是傻!当然,如果你的论文里如果真的没有创新点,那么在这么严苛的评审、答辩以及事后审查(教育部每年抽查)中,我只能祝你幸运了!来源: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作者:吉大秋果
这篇论文的重复率有多高?毕业论文和期刊论文都离不开论文查重,但选择期刊论文的查重版本,一般都是 amlc或 smlc,而且要求的重复率,因各杂志要求不同而异。当你投稿时,建议你先了解这个杂志的要求,然后尽量把重复率控制在10%以内。假如论文寄出后收到回绝通知,那么作为原始作者,也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一般都会被回绝,或者是重复率不达标,或者是论文内容缺乏创新。面临如此回绝的理由,很多作者觉得自己找不到方向去修改,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假如文章不具有创新精神,不符合科学研究的适用范围,那么该杂志通常会立即予以拒绝。假如自己不愿意放弃这篇文章,只要自己能改,还是可以继续向要求较低的杂志投稿。但修订工作并不容易,毕竟还是要公布的。假如自己的论文内容不具有创新能力,那么我们就应该先从题目开始,毕竟创新的主题风格会比较有利于大家在创作这个层面上进行自主创新。除了主题风格和自主创新,如果要使某一内容具有创新能力,具有新的定义,那么我们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精力,毕竟,一篇好的文章可以赋予丰富的内容,也可以在新发展的基础上发掘新情况,提出新概。好的论文应该包含好的语言、好的参考资料、准确的统计数字、听取别人的意见、从客观的角度写出内容,这样才算是写出好的论文。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浴火凤凰创新,是一篇研究生论文的灵魂与核心所在。众所周知,一篇没有创新点的论文,是不可能被导师、期刊编辑或学位答辩委员会的专家们所接受的。当然,一篇论文处处都是创新点的操作难度极大,甚至是不太可能实现的。有一位核心期刊编辑曾经说过:“一篇论文的创新只需要有5%,剩余的95%就算都是综述也无所谓,只要有5%的创新就可以,这篇论文就是一篇好论文。然而,就是这看似不多的5%,让许多研究生在真正操作起来时,终日抓耳挠腮、郁闷至极,还是极具挑战性。关于研究生论文创新的问题,其实也并不是特别的难,只要你掌握了基本的套路就迎刃而解了。01、论文创新来自于“质疑常识”几天前,国内一位地理界的学术大咖来我院授课。当这位大咖谈到“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他讲了一个小故事,对我启发颇大。他说,他们地理学院有一次邀请一位院士来授课,学院里的所有博士、硕士悉数到场,都期待着能够听到一场关于世界前沿理论的报告盛宴。可谁知,这位院士一开始就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今天,我的授课主题是——经纬度。”“啊?!经纬度?!!”几乎所有的研究生都发出这个疑问。还有的学生在底下窃窃私语:“经纬度是最基本的地理知识了,我们上初中时就学过,还要你来讲,这位院士也太没水平了吧!”这位院士估计早就预料到学生们的反应,只是微微一笑,说到:“我知道大家很早就学过经纬度,那我就问大家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为什么经纬度要使用六十进制,而不使用更常见的十进制或百进制呢?”大家似乎被这个最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是啊!我们只是从老师那里学到,经纬度就是使用六十进制,这是前人约定俗成的内容,可究竟为何使用六十进制,还真没仔细想过。”这位院士看到大家的反应,不慌不忙地把戴的手表摘了下来,说到:“这块手表虽不算太贵,也是个名牌,谁要是能在10秒钟之内回答出这个问题,这块手表就归TA了。”“倒计时开始,10、9、8……3、2、1”依然无人能够回答。这位院士解释道:“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我们先举一个小例子,在商场卖东西经常以一‘打’12个为单位,这有什么可好处哪?答案是——好分!比如:你买了12个苹果,家里1个孩子自然不用分,2个孩子平均分,3个孩子不哭闹,4个孩子不打架,6个孩子还能行,这就是约数多的好处。那么,大家再想一想,在100之内,哪个数字的约数最多?” “对,就是60。所以,采用六十进制比采制十进制或百进制,更容易避开小数的经纬度复杂计算,更为方便快捷。”最后,这位院士对所有的硕士、博士说了一句总结:“不善于思考小问题的人,就不会有大的创新。”是啊!对研究生来讲,创新意识就是一种怀疑的意识,就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的求精意识,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意识。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前辈谓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等见解。当我们还在为如何创新而发愁的时候,对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概念、定理、观点、命题、理论等产生质疑,提出自己的解释,也是一条创新的有效途径。02、论文创新来自于“有中生无” 一说到创新是什么,相信很多研究生都会说,创新就是要做到“无中生有”:我要迸发出前人没有的Idea,我要尝试前人没有操作过的实验,我要得出前人没有的一流数据,我要达到前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对于“从无到有”这个认识,我们要认真审视一番。因为,“无中生有”特别容易让我们产生一种天才的感觉,它忽略了掌握资料的既定事实、正确路径的选择和必须付出的勤奋努力。如果真的是“无中生有”,相当多的研究生,甚至是学术大咖都做不到。所谓创新,就是系统研究前人在相关领域做了哪些努力,已经取得了哪些经验,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可以提供哪些新的见地,所以,真正的创新一定是“有中生无”。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有中生无”?我们知道,论文写作是一个“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如果没有最基本的输入,何谈后续的加工和输出,更不必谈创新。论文的创新,必须是建立在前人已有成果之上,建立在大量的输入之上,建立在庞大的经验库之上。研究生导师曾教育我们:世界象棋大师=5万张棋盘,然后才能形成自己的下棋风格;五星行政大厨=2万道菜品烹饪过程,然后才能做出自己的拿手好菜;顶级驾驶员=3000种路况,然后才能淡然应对各类突发情况;企业顶级顾问=2万个案例,然后才能为不同企业量身定制方案;世界一流画师=100百万幅画,然后才能创作出像“蒙娜丽莎”那样的传世之作。其实,这正是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你专注于一个领域、一个课题,积累到量的临界点,质变(即创新)自然发生。所以,论文创新(输出)=海量的参考文献(输入)+缜密的分析思考(加工)。03、论文创新来自于“耳目一新”前段时间,有位名家在微博上写了一段话,看到后给人一种“大道至简”的感觉。他说:“不要再去纠结到底什么是论文的创新性,以及怎样才能让论文有创新性这些问题。其实,只要论文的任何一个方面令人耳目一新,让人感到一种陌生感也可以。”虽然“耳目一新”说起来挺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些难度,不过终究还是有章可循,一般要做到以下三点。论文选题突出新高度。论文选题是确定主攻方向、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着研究的对象、方法,技术路线的选择与学术成果的质量。《学位与研究教育》期刊发表一篇文章,分析了1999~2001年评选的300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发现共同特点之一,就是论文瞄准学科最前沿的热难点问题,有高起点、高难度、高价值等特征,最后的成果才更具创新新。 分析问题突出新角度。苏轼的名诗《题西林壁》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既定视角去分析问题,往往只能看到前人已经研究的某一个侧面,很难有创新点。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你将得到凌驾于别人之上的答案。而要找到新视度,应当努力打破本学科传统的思维定势,运用具有灵活性、多向性与批判性的发散性思维,不拘泥于一种途径、一个角度看问题,才能得到多种不同的答案。 研究方法突出新特色。当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协同论、突变论、耗散结构论等新方法不断问世,又卷起了一股创新方法之风。因此,当你面对论文无从下手之时,可以拓宽学术研究视野,考虑创造性地移植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把坚持独特的学术立场与多科学审视结合起来,这样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获。整体来说,以上三个方面的创新有一个位移的过程。如果选题不行,就去找新问题。如果选题和问题都不行,就去找新方法。如果三者都不行,那这篇论文再出创新的难度就要大很多了,风险也随之增大,这时,可以考虑从学科知识的新融合、文献资料的新发现、谋篇布局的新思路和成果应用的新价值等方面入手,寻找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论文的创新,其实并不难。正如游戏玩家之间流传着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如果你总是遇到敌人,说明你走的路是没错的!”与之同理:“如果你在论文创新时总是遇到困难,说明你的方向是正确的!”
01 如何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不管是研究型硕士还是专业型硕士,如何确定一个好的论文选题恐怕是几乎所有研究生都或多或少困惑过的事情。记得当年自己读硕士时,为确定论文研究题目和内容绞尽脑汁,最后选中了指数基金业绩评价的话题。基金业当时(2000年)在我国刚刚兴起,而指数基金更是一个新生事物。由于指数基金不以超越市场收益为目的,引起了国人的很多争论,但在美国以指数基金为载体的被动投资已经相当流行。应该说这个选题相当新颖,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可惜囿于文献和资料的欠缺(当时互联网还很不普及,无法查阅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我感觉论文在创新方面做的还很不够,一直引为憾事,但硕士论文写作给我的感觉是创新并不难。在澳大利亚读博士时,导师鼓励我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相关问题。我博士论文的题目是:关联交易和公司业绩:中国的掏空和支持证据。这一论文题目最终得以确定,除了我一直关注中国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还因为我看到了中国证监会和国资委2003年8月联合下发的文件:《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除了选题上的帮助,该通知还对我论文中核心变量(掏空和支持)的计量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以说,政府部门发布的法律、规章和制度等监管文件绝对是我们研究方向和选题可以借鉴的宝库,大家一点要重视。实际上,大家如果阅读本专业重要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也会发现这些文章具有上述特点。最近引起广泛社会争议的吴英案,应该说对我们经管法专业方研究生来说就是非常好的一个选题。关注政府部门所关注的,除了保证选题比较新颖外,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也比较好。在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市场大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社会热点数不胜数,我的上述经验说明,只要大家关注本专业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是不愁找到好的选题,并做出相应创新的。论文选题是有捷径的。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社会科学研究,全国哲学和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每一年都发布如《国家社科基金指南》等国家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也会发布类似的项目指南。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论文选题要瞄准国家社会最关心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尤其像我们这样的经管法专业,一定要有现实意识、问题意识,才能使研究真正有价值。大家可以在研究这些指南的基础上,把相关问题细化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这一方面可以顺利通过开题,少走弯路;另一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容易发表。总之,研究工作只有适应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需要才有前途,才容易创新和创造价值。我去年能够在前期成果较少的情况下,中标自科面上项目,其主要原因是选题新,契合了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等国家关注的问题,有相当的实用价值。当然,中信泰富澳元投机导致巨亏的事件也给我很大的启发。近年来,我们学校不少老师中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等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的课题,研究生如果能够主动借鉴和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一方面能够尽快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导师指导起来也得心应手;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和老师一起做课题的过程密切关系,研学相长;合作的研究成果一旦发表,对研究生本人的学术生涯也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即使自己的导师暂时没有主持相关课题,也往往有他们专注和擅长的研究领域。在结合自己的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的基础上,研究生如果能够从中挖掘值得研究的方向和选题,对导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双赢的局面。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要尽可能与自己的本科专业、过去的工作实践、就读院校的学术优势联系起来考虑。要热爱和立足于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努力实现研究生学习与自己以往的知识和行业实践的最佳结合,发挥自己的优长,在大量积累地基础上早出成果。除非特殊需要,一般来讲,不要去搞自己不懂或不熟悉的东西,也不要见异思迁,远离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如果将来要考博士,就要尽可能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与考博的专业方向、博士生导师的研究方向相接近,以便捷足先登。如果要去机关或者企业,就要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与就业方向挂钩,对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尤其如此。选题除要有时代特色和学术前沿性外,选题更要明确,切记论文选题不能等同于导师的课题。选题应明确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如果涉及面过于宽泛,包含问题过多,研究将难以顺利进行和完成。选题范围要适度。一般应在硕士学位水平范围内尽可能缩小研究范围,要“小题大做”,写深写透;不要“大题小做”,宽泛无物。这主要是因为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时间有限,硕士学位论文的容量也有限,论文里能够将一两个问题论述清楚,有一定新意,就很不错了。02 如何进行学术创新?关于创新,其实一点都不难,但切忌为创新而创新。几乎所有的学术文章最后都会指出文章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这就是很好的创新切入点。创新有大有小,从思想上来说,大家一定不要盲从,一定要问个为什么,特别是那些想在学术领域做出成就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其次,创新离不开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发达国家学者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手段。因此,研究生一定要及时关注专业内最新的外文文献。由于国外正式期刊上的文章往往是两三年前写好的,所以要跟踪比较新的东西,可以参考国外研究者写作的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大家可以通过在www.ssrn.com、scholar.google.com(谷歌学者)以及国外大学网站上通过关键词来直接搜索。创新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如变量代理和测度,变量多样性,样本跨度和广度,计量方法改进等等。另外,在论文写作中,大家要把自己有特色的地方、与以往研究不同的地方详尽描述出来,使自己的创新得以体现。处处留心皆学问,广大研究生一方面不能等、靠、要,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多阅读相关专业文献,多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讲座,多思考,多动笔。另一方面,要多与自己的导师及师兄师姐交流,努力学习他们的经验,不断增长创新能力,等待合适的机会厚积薄发。虽然由于专业的限制,我的建议不可能关注到非经管以外的学科,但是基于中国这样一个转型国家的特点,应该说每一个学科值得研究的问题都很多。广大研究生要做的,就是睁开双眼,多看、多想、多写就可以了。最后,祝全体研究生身心健康,学有所成。
写论文需要提前避开的几个坑写在前面:昨天参加了研三学长学姐的毕业论文预答辩会议,他们的毕业论文中有很多问题。我根据四位老师的点评记了一点笔记,梳理了写论文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几个坑。这篇文章就分享一下,希望对要写论文的小伙伴有一点帮助。1.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即你的文章能够解决你所在领域的哪些问题?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论文题目即要简单直接,又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想要解决的问题。好论文,一看题目就知道这篇文章的重点在哪里,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论文也最忌讳重点不突出,甚至没有重点。在预答辩会上,四位导师指出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论文缺少“问题意识”,如果一篇论文不能够解决一点问题,那么这篇论文不就是没有创新点吗?如果没有创新点,这篇论文又有什么价值呢?2.文题不符研究生毕业论文还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吗?跑题不应该是小学生才经常犯的错误吗?可事实是,文题不符是除了“问题意识”之外最普遍的问题之一。论文题目中的观点要在文章中得到论证,或者说,整篇文章都是在论证你的题目。论文题目确定之后,论文内容和题目表达的观点要一致,不能题目是一个主题,文章论证的却是另外一个主题。3.谨慎选题我的导师经常说:选好题目,论文就成功了一半。论文选题要尽量细一点,针对某个点进行全面论证,尽量降维。论文题目选择要有一个明确的范围,或者在文中指明自己的研究范围。选题的视角/切入点也很重要,它决定了你行文的方向。4.概念清晰你的论文要用哪个理论切入,至少你自己要清楚这个理论的定义、背景、意义以及优缺点。同时,文章中出现的关键理论也要界定清楚。为什么要用这个理论作为你的论文的理论依据,也要在文中说明白。最后,你要清楚这一点,你选用的理论只是你达成研究目标的一种工具,你的目的不是解释这个理论,你的目标是通过这个理论得出的结论。在预答辩的过程中,有很多学长学解将论文的重点放在了解释理论上,这样就是跑偏了。理论只是你的工具,不是你的目的。5.引用文献来源清晰论文中引用的材料、数据、案例,要给出引用它们的原因,是因为好采集呢?还是具有代表性呢?总之,要在文中讲清楚。另外一点就是文中引用文献,要将引用文献的作者、文献来源讲清楚。一方面是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一方面则可以表现文章的权威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转引”。如果能够找到文献来源,就不要转引,亲自去翻一番原始文献。如果找不到原始文献,也不要为了展示权威性而直接引用。有些文献老师都找不到,看你找到了,叫你拿出来看看,那个时候拿不出来就尴尬了。6.分析深刻论文是进行学术分析的,不是进行现象描述的,要分析就要分析深刻。描述现象后,要能够看到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预答辩会上,很多学长学姐的论文被老师直接说成了说明文,不像是一篇论文,而是一本宣传手册。这一点又回到了“问题意识”,如果你没有提出问题,那么就不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7.结构合理整篇文章的结构要合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不能是一盘散沙。好的论文,每一小节都在论证题目中的观点。同时,小节的标题不能太散,要围绕一个中心,不要一段一个标题。8.全文对比对比类的文章,对比的参照系要明确,最好进行全文对比。9.行文流畅,表达简洁写论文可以没有文采,但是一定要表达清晰、流畅,尽量避免说“废话”。许多同学在写论文的时候,找到很多很好的案例,就想着怎么把他们塞进论文里,认为可以增加论证的力度。但是,再好的案例,只要和文章主题不相关,都要果断舍弃,否则只会让老师觉得这是无话可说的敷衍。此外,提出的观点要能够自圆自说,不能够被老师发现漏洞。表达的内容要完整,不能一会左一会右,让老师觉得云里雾里。10.参考文献不能太少一篇毕业论文,少说也得五十篇以上的参考文献。11.创新点明确你的论文有哪些创新点,体现在哪些地方?这些都要在论文前面表达清楚。不能够太含蓄,让老师以为你没有创新点。12.严禁抄袭不论文章写的怎么样,千万不能直接抄袭别人的文章,被老师查出来后果很严重。昨天的预答辩会上,我的导师发现一位同学的文章和他读过的一篇文章很相似,在点评的过程中含蓄地表达了很多次,为了给那个同学留一点脸面,才没有说透。如果正式答辩过程中发现了抄袭,后果可能就是延毕,所以,要慎重!
硕士毕业论文每个阶段都应该如何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设计作品的总结和完善。与研究和开发工作一样,它必须具有严谨和现实的科学态度。毕业设计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能够反映作者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设计中,阅读尽可能多的文献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防止重复的研究,而且可以为毕业设计提供技术准备,还可以学习论文的写作方法。优秀的论文有助于激发思考,掌握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写作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以下只是对本文几个主要部分的写作方法的参考。一、前言部分前言还经常以“引言”、“问题背景”为标题,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首先,澄清主题的背景和主题的意义。本课题需要强调实际背景,解释计算机研究或部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管理现代化等,问题产生的环境和条件,以及解决问题后可以发挥的作用。结合问题的背景,读者认为这个话题具有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确实有研究或开发的必要性。序言通常是最后一点。选题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研究或开发方向正确,设计工作有价值。对于一篇论文来说,如果序言是书面的,它将吸引读者,使他们对你的主题感兴趣,并愿意更多地了解你的工作。二、综述部分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或发展都是以学科或技术为基础的。摘要部分主要介绍了课题选择在相应学科领域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方向,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通过与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和评述,说明选题符合当前研究方向,取得了进展,或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和改进,以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主题选择的意义。总结部分可以从多方面反映学生的能力。首先,它反映了学生的中外文学阅读能力。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同事的研究水平,在工作和论文中有效地利用文献资料,既可以避免研究的简单重复,又可以使研究开发工作具有较高的起点。其次,它也反映了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从大量文档中,我们可以找到可用于参考和参考的内容。这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还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同伴研究的成果能否掌握关键点,优缺点是否符合实际和恰到好处,与一个人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写一篇好的论文,我们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近期外语资料(2-3篇),这不仅反映了我们的外语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论文的发展。三、方案论证在明确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完成了文献综述之后,自然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解决办法。在写作方法方面,一是通过比较来显示自己的计划的价值,二是让读者了解计划的创新或创新思想、算法、关键技术的创新。当与文献中的方案进行比较时,首先要解释我们自己的设计方案,解释为什么我们应该选择或设计这样的方案,如何反映在这个方案中以前审查的利弊,如何克服这些缺点,最终的工作能达到什么样的性能和水平,以及什么创新(或创新)最终的工作可以实现。如果您的主题是整个计划的一部分,请明确您对整个任务的承诺和贡献。四、论文主体前三部分约占论文的三分之一,主要部分约占三分之二。在这一部分,将详细讨论整个研发工作的内容,包括理论分析,总体设计,模块划分和实施方法。主体部分的写作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多样化,因此研究论文和技术开发论文的写作存在明显的差异。 查查呗论文查重经验分享:论文查重怎么查?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特定时期选择合适的系统才是硬道理,在确定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初稿时期选择性价比高的检测系统、像paperccb就是不错的选择
大家好,我是@阿芷学姐,211研三在读。今天听到一个“坏消息”,听说我们学校从我们这届开始,硕士学位论文全都需要外审了。而在此之前,只是少数会被抽取外审的。所以啥是外审?外审是将论文送到其他单位其他老师手中,进行盲审。盲审就是论文的内容和标题都不能涉及你的导师姓名和你的姓名,一般都是送到外校审阅,审稿人不会知道是谁的论文谁是这论文的指导老师,因此叫盲审。之前有的高校是送审,并不盲审,送兄弟院校,现在硕士论文应该是全部都需要盲审了。外审直接关系着论文能不能参加答辩外审不通过,是不能参加论文答辩的。有的学校会给予二次送审的机会,但现在一般的做法是直接延期。外审通过之后,一定要根据外审专家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审什么呢?审内容本身。这个环节不牵扯查重问题。只要论文内容本身结构合理、方法得当、论述清晰、逻辑严密,被评审专家认可,就没问题。主要包括以下项目:1.选题: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2.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的合理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工作难度及工作量;3.成果:研究成果的价值、研究结果的新颖性;4.写作:摘要、文字论述、参考文献。“问题论文”究竟差在哪儿?创新不足,深度不够,结构松散,格式不规范山东大学去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指出,综合近年来“问题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该通知还同时指出,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高发人员,部分学科成为“问题论文”多发领域。我是@阿芷学姐,关注我,了解更多读研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