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论文LaTeX、项目README:无脑套用格式、开源模板最高10万赞

论文LaTeX、项目README:无脑套用格式、开源模板最高10万赞

选自GitHub机器之心整理参与:Jamin、思、一鸣即使是最具创意性的机器学习研究者,也不得不面对枯燥无味的论文和项目文档写作。这项工作还怠慢不得,因为一旦少了重要的部分,很有可能对研究造成影响。在这里,机器之心整理了一些高赞开源项目 Readme、Gitignore 文档和论文的 LateX 模板。即使是初次研究的人也可以迅速上手。从搞研究到做项目,模板都是提高生产力的好工具。因为开发者比较注重效率(因为懒),很多细枝末节而又略微繁琐的工作,都会在 GitHub 上放出模板。比如说 Git 用的 gitignore 文件,模板放到 GitHub 上竟然能有 9.6 万的 Star 量,这些小而好用的模板项目,确实能省不少事。gitignore 模板做项目不论是做研究,还是平常写一些小项目,Git 总是必不可少的。若不用 Git 追踪所有代码修改痕迹,总感觉改代码、测试代码会比较心虚。一般使用 Git,又少不了 将代码托管到 GitHub,尤其目前 GitHub 已经支持免费的私有项目。然而做项目时,每次查看修改了哪些文件时,总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临时文件,编译器缓存、系统缓存等等,此外数据集太大一般也不会传到 GitHub。为了看着舒服,大概率你会写一个 . gitignore 文件,将需要 Git 忽略的所有文件、所有类型的文件都忽略掉。比如说,早几天清华大学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计图」,它的 .gitignore 文件是这样的:可以想到,清华的研究者肯定是在构建项目的过程中,一条条把不希望添加到 GitHub 的文件排除在外。虽然要排除的文件每个项目都不一样,但是有一些肯定都是共通的,例如 __pycache__ 等。这里我们介绍一个 GitHub 官方 gitignore 模板,它目前拥有高达 9W+的 Star 量。这一系列模板非常好用,如果我们用 Python 做项目,直接下载对应的.gitignore 文件就行了。这个文件内部大概是这样的:它会从不同的角度展示 Python 项目到底哪些文件是应该排除在外,不能上传到代码库。总文件有 143 行,我们直接下载用就行,只要再加上几行描述自己项目的语句,.gitignore 就完美了。项目做完了,README 也不可少,是的,它也有模板。README 模板而 README 方面更是家常便饭,首先肯定的是 Readme 的本质,让读者能够以最快速度去了解如何安装或是使用项目。以前为了写一份 README 还要先去找一个成熟项目作为参照,比如耳熟能详的 由 RichardLitt 发起的「Standard Readme」,简单直白的告诉应该写哪些内容,应该如何排版等。但此次向读者们介绍的是专门针对于 Machine Learning 论文且附代码的 README 书写标准及模板,让你不必在 README 的结构,排版上花更多时间。话不多说,来看参考图:第一部分肯定是论文的标题,以及包括了可选择一些图表来简单说明所使用的方法、主要结构或者是 bibtex 类型等。接着要简要说明安装要求,比如如何设置环境,如何使用 pip / conda / docker 命令,如何下载数据集等。而接下来要针对训练来介绍。描述如何训练模型,并在论文中用示例命令去说明该如何训练模型,包括完整的训练过程以及适当的超参数等。「Evaluation」此一项要介绍如何根据论文中的基准去评估训练后的模型。而之后针对预训练模型,要提供有效链接,如何下载预训练模型,以及简要介绍他们是如何被训练的。而最后,则是输出结果,结果对比以及排行榜等。其实,从逻辑上看并不难,README 大部分操作是较为麻烦且花时间的,如果有了此模板,很多固定的格式就可以直接套用,省去了不少时间。LaTeX 模板写论文如果实验做完了,README 也写好了,发现了惊人的效果,现在该投论文了。不同的大会都有一些格式上的要求,有时候他们也会在 GitHub 上发布 LaTex 论文模板。作为最后一步,本文推荐清华大学的毕业论文模板,它包含了完整的 LaTeX 文件,下载下来并修改内容后,一键就能生成标准的 PDF。该学位论文 LaTeX 模板,包括本科综合论文训练、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以及博士后出站报告。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xueruini/thuthesis有了这些项目,枯燥无味的文书工作都可以变得更有效率,还不会出错。

格拉德

LaTeX | 为学术论文排版而生「文本篇」

这几天一直在想该按照什么样的结构去写这个LaTeX栏目,才能让大家更快的上手,甚至培养对LaTeX的兴趣。LaTeX本身非常复杂,涉及的细节非常多,不可能全部介绍,笔者能力有限,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几经思考之后,决定突出重点,按照入门篇、文本篇、公式篇、浮动体篇、自动化工具篇展开本次的LaTeX系列。下面就开始LaTeX系列的第二篇文本篇,所谓文本篇,主要涉及文字、段落、字体、页面设置等。从 Hello World 说起大家应该都有这种感觉,每当我们学习一个新东西,我们都迫不及待看到一个由自己完成的结果,尽管这样的成果非常简单,但是对我们来说意味着至少我会用了!。只有看到希望了,后面的步子才会越迈越快。在工程领域,这就叫做Hello World。学习单片机时,点亮第一个发光二极管是Hello World;学习C语言时,程序成功编译并输出一个字符串,叫做Hello World;焊接PCB时,LED成功发光了,叫做Hello World。那么,LaTeX里的Hello World就是:新建文件->敲代码->编译->输出PDF。咱,一步一步来。1. 新建文件开始之前,先说一下小编的操作环境: 系统:Mac OS X Sierra 10.12.2 编译器:MacTeX 编辑器:TeXstudio 2.12.2备注:“研屋”是“猫Q学术派”微信公众号以前的名称编译器和编辑器的下载可以参考上一篇推送【入门篇】。操作环境不一样没关系,Windows用户推荐TeXlive 2016 + TeXstudio。打开TeXstudio,界面如下。新建文件,并保存为Hello World.tex。注意LaTeX文件的格式为.TeX。为了对中英文有更好的支持,编码方式采用UTF8,如下图红色方框所示处。TeXstudio默认已经设置好,我们不需要管。只是如果采用其他编辑器,保存时可能需要设置编码方式,不然中文可能无法显示。2.敲代码今天这个Hello World例程的目标就是输出Hello World。为此,我们在TeXstudio的代码编辑区敲入以下代码(后面再解释具体含义)。documentclass{article}egin{document} Hello Worldend{document}3.编译 编译之前,我们需要设置LaTeX的编译方式。随着LaTeX的发展,出于不同的目的,出现了多种编译方式,如PdfLaTeX、LaTeX、XeLaTeX等,这里我们一般采用XeLaTeX,因为这种方式对中文的支持较好。 具体设置方法是进入菜单栏TeXstudio->Preferences,在弹出的窗口的左侧面板点击Build,在Default Compiler项选择XeLaTeX,并点击OK完成设置,如下图所示。然后,点击下图所示编译并预览按钮,可以看到编译成功,没有出现错误,右侧输出效果的预览视图。4.输出PDF上面的预览视图还不算真正的输出PDF,其实在我们编译的时候,PDF文档已经在Hello World.tex的根目录生成了,找到就可以了。到这里,就算完成了Hello World。语法讲解LaTeX文档的基本结构documentclass{article}egin{document}end{document}上述三行代码代表了一个LaTeX文件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documentclass{article}表示该文档的类型是期刊(aiticle),LaTeX还支持report(报告)、book(书籍)、beamer(幻灯片)等多种类型。egin{document}和end{document}表示文档内容的开始和结束,也就是说,所有正文内容都写在其中。egin{document}前的部分我们称为导言区,宏包我们都是写在导言区,后面会具体介绍。此外,LaTeX中,我们用%表示注释,如:documentclass{article}%这是导言区egin{document}end{document}中文支持在LaTeX中,想要支持中文非常简单,通常有两种方式:调用ctex宏包,usepackage[UTF8]{ctex},[ ]代表可选项,在LaTeX中这是非常常见的。[UTF8]表示该文档采用UTF8编码方式。由于现在LaTeX对中文的支持已经很完善,因此我们可以直接使用documentclass[UTF8]{ctexart},代表该文档是中文论文(ctex+article)。推荐使用这种方式,因为对部分的宏包的支持较好。用下面代码做个示范。documentclass[UTF8]{ctexart}egin{document}这是第一个LaTeX 文档end{document}编译输出,效果如下:这里需要提一下,上面代码中的LaTeX是专门用于显示LaTeX的logo。又如TeX可以显示TeX的logo,大家可以自己试试。行与段落LaTeX中,在一行的末尾使用表示换行,即另起一行。而两次按Enter表示另起一段落,即一个空行表示另起一段落。当然也可以用par表示另起一段落。如下面代码所示:documentclass[UTF8]{ctexart}egin{document}这是第一行。这是第二行。另起一段落,另起一段落,另起一段落,另起一段落,另起一段落,另起一段落,另起一段落,另起一段落。par另起一段落,另起一段落,另起一段落,另起一段落,另起一段落,另起一段落,另起一段落,另起一段落。end{document}效果如下:可以看出,默认段首是缩进两格的,如果想取消缩进,可以在该段落前面添加 oindent语句。如:documentclass[UTF8]{ctexart}egin{document} oindent Hello Worldend{document}章节如果文档类型为article,我们采用section{章节名}、subsection{章节名}开启一个章节或者次级章节。代码如下:documentclass[UTF8]{ctexart}egin{document} section{这是第一章节} Hello World subsection{这是次级章节} Hello World section{这是第二章节} Hello Worldend{document}效果如下:正如大家看到的,默认情况下,第一级章节标题是居中显示的(注意,上图预览视图的第一行是页眉),显然这不符合大多数需要,为此在导言区添加一些设置章节格式的代码即可,如下:documentclass[UTF8]{ctexart}CTEXsetup[name={第,章}]{section}CTEXsetup[format={zihao{-3} aggedrightfseries}]{section}egin{document} section{这是第一章节} Hello World subsection{这是次级章节} Hello World section{这是第二章节} Hello Worldend{document}得到:字体设置1.字体选择LaTeX的字体蔟非常复杂,这里不多叙述,大家可以查查资料。下面代码用于设置正文部分中英文的默认字体分别为Roman Times New和楷体-简(Windows上写楷体即可)。其中,xeCJK宏包用于设置中文字体,fontspec宏包用于设置英文字体,将其添加到导言区即可。usepackage{xeCJK}setCJKmainfont[BoldFont={黑体-简}]{楷体-简}usepackage{fontspec}setmainfont{Times New Roman}2.字体大小 LaTeX中设置字体大小的方式比较多。在文档类型为中文论文的情况下,我通常使用zihao{数字}的方式来改变字体大小,数字的大小表示该部分文字为几号字体。如下所示:documentclass[UTF8]{ctexart}CTEXsetup[name={第,章}]{section}CTEXsetup[format={zihao{-3} aggedrightfseries}]{section}egin{document} section{这是第一章节} zihao{2} Hello World subsection{这是次级章节} Hello World section{这是第二章节} Hello World end{document}效果如下:如果只想改变某部分文字的大小,可以用一对大括号{}括住zihao{数字}和文字,LaTeX中一对大括号{}表示一个环境,环境内的格式控制语句只对环境中的文字起作用。如:{zihao{3} Hello World}页面设置1. 纸张设置LaTeX中可以通过可选项来设置页面纸张的大小(默认为A4)。代码如下:documentclass[UTF8,a4paper]{ctexart} 2.页边距 此外,LaTeX可以用geometry宏包来设置页边距,代码如下:usepackage{geometry}geometry{left=2.5cm,right=2.5cm,top=2.0cm,bottom=2cm}3.页眉页脚 LaTeX中用pagestyle来设置页眉页脚,默认为页眉显示章节标题和页码,页脚为空。默认风格用下面的代码表示:pagestyle{headings}如果要取消页眉页脚,用代码:pagestyle{empty}LaTeX的【文本篇】就到这里啦,本系列教程将持续更新,想学习的可以点个关注,感谢支持!更多丰富的格式设置需要大家多查阅资料来学习,这里推荐大家看看刘洋海的《LaTeX 入门》,一本很经典的LaTeX参考资料!

玛利翁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写论文,IEEE的latex模板你值得下载!

在国际会议或期刊上发表论文时,我们通常需要使用latex对论文进行编辑修改。被苹果砸中的牛顿说的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远!”其实站在巨人的肩上写论文更好!IEEE的latex模板你值得下载!首先,我们输入IEEE的网址:http://ieeeauthorcenter.ieee.org/create-your-ieee-article/use-authoring-tools-and-ieee-article-templates/ieee-article-templates/出现如下界面:我们以计算机学会期刊为例,进行说明。首先选中Templates for Computer Society Journals然后点击。点击后即可进入相应界面。此时,我们选择ZIP这个版本的,因为它通常代表了windows版本,而TAR则代表了Liunx版本。点击后便可下载使用了。如果你已经装好了winEdt此时便可看见如下文件,我们随便选择一个。再WinEdt中点击L图标,编译通过没有错误。此时我们再点击右上方pdf图标,就可预览到相应的模板格式了。在相应的模板上进行修改论文,便可事半功倍了。同学,你怎么了?快醒醒,起来该论文呀~

论文?期刊?投稿?LATEX?善恶?学生党不可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这个广袤的地球上,缤纷的色彩组成了我们这个绚丽多彩的自然环境。而专职于不同方向的人在他们的领域专注而努力,构成了我们这个欣欣向荣的社会。在这个世界上,教育似乎成了每个人必不可少的人生经历,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似乎永远无穷无尽!观察人类社会,你会发现即使不是学生,任何行业出色的人们也都在不停地学习,他们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似乎也是无穷无尽,真是令人眩晕!作为一名学生党的你,是否也有如此的体会?是否每天也在因为海量的知识而头疼?更为致命的是,明明什么都不太懂的你,却还被需要写出一些论文进行投稿出版,或是投向期刊,或是投向杂志社,况且你还需要凭此毕业。既然这些繁琐的事情是作为一名学生党的你,无可逃避的问题,那么何不迎难而上呢?与其被动地承受,不如勇敢地面对;与其在沉默中孤寂,不如在抗争中爆发!路途越艰难,阻力越大,困苦越多,咬咬牙走过去,你会发现人生将会更加精彩!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老子也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虽说时隔几千年,那些古圣先贤的智慧话语,仍犹在耳,给我们输送着绵绵不断的“中华之力”,而这种力量足以强大到护佑你的一生,甚至于帮助你解放全人类。那为什么,有幸出生在中国,或从书本看到,或是听人谈到这些古老智慧而且身为学生党有大量学习机会的你,却依旧这么的碌碌无为,依旧这么的平庸?不是抱怨这个社会的功利就是抱怨世道的险恶。可你是否想过,邪恶之所以取得胜利,还不因为善良之人无所作为?一个平庸之辈纵然善良,却不能将善良的力量发挥出来,反而给人们留下这样一种观念“善良没好报”。这样的人存在,不是明摆着去教大家去作恶吗?这比那些作恶的人更可怕,这才是真的“恶”!所以善良第一步,让自己强大起来!善良,从打败平庸堕落的自己开始。善良,从敢于论文写作,不惧投稿的学生党开始!不管是微型芯片控制还是大数据挖掘,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对计算机的使用。如今时代,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强大,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而计算机行业的繁荣需要人才的兴盛,而人才的兴盛、技术的传播离不开教育,离不开学生党!我们就以计算机专业为代表聊聊,论文、期刊、投稿、LATEX、那些学生党不可不知道的事儿。出版商我们先来了解几个作为学生党不可不知道的名词。(1)IEEIEE: The Institu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s(国际电气工程师学会)电子电气领域的国际知名专业学术团体,是电机电子和资讯科技最权威先进的资讯来源。(2)springerSpringer:Springer-Verlag(斯普林格)的简称。位于德国的斯普林格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出版社之一,有着170多年发展历史,以出版学术性出版物而闻名于世。(3)Elsevier Elsevier:Elsevier是荷兰 Elzevir 书屋更为现代的书写方式。(Elzevir:埃尔塞维尔,荷兰著名印刷厂创办人,古籍印刷出版家)Elsevier还是国际化的多媒体出版集团,主要为科学家、研究人员、学生、医学以及信息处理的专业人士提供信息产品和革新性工具。Elsevier的标志则很有意思,树下的老者代表一个智慧的学者、一个哲学家仿佛就是苏格拉底,在乡间的树下给人们带来硕果累累、启发人心的演讲。相互缠绕的树和葡萄藤代表着一种产生果实的关系,并传达了一种寓意。“正如葡萄藤,虽然在所有的树中最加出众,却仍然需要茎杆、树桩或者其他无法结实的树的支撑,强者和博学之人也需要平凡者的帮助。”(4)ASME ASME: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一家拥有全球超过125,000会员的国际性非盈利教育和技术组织。其出版物相应提供了跨学科前沿科技的资讯。包括:基础工程、制造、系统设计等方面。(5)INFORMSINFORMS :(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该协会出版的期刊种类繁多迎合了运筹研究和管理学调查人员、科学家、学生、教育者、管理者及他们所服务的机构的科学和专业需求。并发布最新的运筹学和管理学方法和应用,不定期组织众多的专业会议。(6)SIAMSIAM:Society for In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一个以促进应用和计算数学的研究、发展、应用为目的的协会。以出版的高水准和颇具声誉的期刊而自豪,在应用和计算数学的高等研究领域非常著名,涵盖了整个应用和计算数学领域。这些出版商具备一定声望,旗下有一些会议论文的项目,这些会议项目的共同特点是: 拿论文的版权,向会议组织者收取出版费用(比如每100篇多少钱),会把论文放在自己的数据库里面。2.你还需要知道这些(1)若你要投计算机领域相关的会议论文,页数一般控制在 (10-12页)之间,而且你还要有充分得耐心,因为上述期刊会议等审稿周期一般为3月1审,你投过去 11个月甚至2,3年都是有可能的。 (2)NSDI和OSDINSDI是USENIX组织开办的关于网络系统设计的著名会议,强调系统、实用、跨学科.OSDI是计算机学界最顶级会议之一,全称本来是USENIX Symposium on Operating System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简称OSDI(3)会议比期刊难投3.ACM会议三层次ACM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国际计算机学会)创立于1947年, 是全球历史最悠久和最大的计算机教育和科研机构。(1)顶级层次:sig-开头(顶级会议)例如 sigmod: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Management Of Data(数据管理) sigkdd: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 sigcomm: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Data Communication (美国计算机协会ACM数据通信)(微软亚研院 郭传雄) sigmeterics(计算机系统测量和建模学会)(2)中等层次:一梯队大学末端类大学(例如西安交大等)的学生在些上面较好发表 代表的有sensys mobicom mobihoc(无线网) stoc soda osdi/nsdi asplos(系统) 等 (3)相对较低层次:icac(控制) ec (电商) date eruosys www ccgrid 等4.IEEE 会议其中infocom 较难投 scc/icws lcn dsn globecom icc wcnc vtc cdc(控制) 等适合发表短文控制在(5-6)页 等,这个简直就是计算机学生党的福利,任何一个“互联网+”就可以往上面投简直就是无限投,当然你的论文质量不行的话,被驳回也是常事。5.期刊影响因子IF(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ACM期刊虽说是顶级期刊,但其平均IF较低,虽然圈内认可但高校不太认可,不建议学生党向它投论文。而IEEE期刊的IF较高 tpds(分布) tac(控制) ton(网络)等都可以考虑。6.期刊分级ton tcom tr等是平均分级,一般为4级,而中科院则是4级金字塔状,而且审稿是业内人士来审,较难投。对于学生党:springer and elsevier 投论文这是性价比较高可以考虑的期刊。7.论文排版推荐使用排版工具:LATEX对于生成复杂表格和数学公式,高印刷质量的论文等Latex都十分好用,写论文学生党必备软件。http://www.ctex.org/CTeXDownload/下载完成后,在开始--所有程序中找到 CTex文件夹打开,点击WinEdt 。注意,在WinEdt中需新建文件后才可开始进行排版。常用功能如下:.cls template documents导入第三方功能包 usepackage{amsfonts}(字体)Main document -egin{document}.....end{document}(写文章内容)- itle{TITLE}-.cls defined author -begin{abstract}....-section{}分节latex功能靠引入包实现package example- tables -Equations -Fonts -Figures 编译时需把相关的宏包包含进来数学公式,Latex优点:没有mathtype那种较大空格inline行内展示公式较长无法一行显示, equation environment 单个公式 align 多个公式 先导入asmath包 begin{equation*}加星号则没有编号,不加星号默认有编号。 begin{align*} 换行还支持更复杂编辑 平方、分数、积分、矩阵、函数大括号,left{ 转义大括号 ight ] 或是 ight. 右边则什么也没有 插入图片 latex 常用eps类型等 对目录操作也十分方便。注意:投什么期刊,到相应期刊找到相应.tex文件直接下载使用即可8.另一种在线“所见即所得”的排版工具: overleaf对于overleaf进入官网注册成功后,点击NEW PROJECT即可创建新项目进行愉快地编辑了,快去试试吧。

典法无更

论文排版难?不妨试试LaTeX!

在论文投稿的路上你是否被要求过提交LaTeX格式的文档呢?是否当时一脸茫然道出LaTeX是什么鬼?目前流行的排版软件有Word,而LaTeX是一种基于TeX的排版系统,虽说没那么主流,但它比Word更适合学术写作的文本编辑。利用它能在短时间内生成很多具有书籍质量的印刷品,尤其是生成复杂表格和数学公式。因此它非常适用于生成高印刷质量的科技和数学类文档。Tikz是LaTex原生支持的图包来,可以画论文中的插图。用TikZ画可以做到完美,特别是与LaTeX文档的整体交互,比用一般绘图软件好得多。二维图、三维图、流程图、示意图都能实现。更让人激动的是,目前有很多针对各种写作格式的coding package,一篇文章投给不同期刊只需要套用相应的package即可。同样的,缺点也是难度较高,入门需花时间。想学习如何用LaTeX进行论文排版。想提高自己的排版效率吗?那就赶紧研究起来吧~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END

漫游者

这些北大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完成了关键一步!

近日,北大物理学院光学所的18位博士生在线完成了毕业论文预答辩工作受到疫情影响北大今年的博士生预答辩工作也显得格外特殊虽然北京大学已经线上开学月余但博士生和导师们无法在实验室、会议室碰面仍然困扰着大家为了保证今年应届博士毕业工作顺利身处五湖四海的博士毕业班同学和导师们都想办法利用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克服距离带来的重重挑战解决数据材料等诸多问题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关键一步线上答辩会:我准备好啦博士生预答辩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防疫教学两手抓,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所三月如期举办了远程视频博士毕业生预答辩会。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和临床协调,顺利完成了线上预答辩。答辩前答辩秘书提前10天通知提前测试视频软件同学们和导师远程试讲、修改报告答辩当天导师学生登录网络打开视频会议软件调试麦克风、摄像头准备屏幕共享答辩开始!虽然博士预答辩会从会议室搬到了线上,但是要求始终如一的严格,博士预答辩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各指导委员会成员全体参加了会议,对每位毕业生研究工作系统性和创新性,论文结构和内容等认真审核。视频会议过程中,为了保证会议效果,主持人根据现场情况协调安排。答辩学生报告时,答辩人打开摄像头,使答辩显得更正式,又增加了现场感。同时,关闭其他人员的麦克风避免干。答辩期间如遇卡顿,提示旁听人员关闭摄像头,答辩人重新进入解决卡顿现象。在光学所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场特殊的线上预答辩会得以圆满结束。克服困难线上开学,居家上课的我们想必都想念过宿舍里成摞的文献和参考书都怀念过图书馆丰富的馆藏都惦记着学校高速的校园网而对于毕业班研究生而言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办公室电脑里的资料更是毕业征程上的不可或缺面对从家到学校遥远的距离机智的老师和学生们是这样解决的光学所博士生曹启韬主要研究非线性光学微腔中对称性破缺,包括回音壁微腔光场手征自发对称破缺研究、自发手征对称性破缺微腔激光、微腔表面对称破缺诱导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等。在上述领域已取得多个重要的研究成果。疫情期间,他按照正常学习工作安排,每天坚持在家学习并进行博士论文撰写等工作。面对网络条件限制和资料查阅困难,他使用VPN远程连接实验室电脑,阅读文献并参与研究组内同学老师的学术讨论。博士生孙风潇主要开展在超导腔、腔光力、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等系统中,对宏观量子态相干与纠缠的调控性质的理论研究。居家期间,孙风潇远程连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服务器,进行计算和数据处理工作,以解决家用电脑配置运行速度不够快、无法运行大量的计算程序的问题。光学所博士生王非凡刚刚结束在美国的半年交流,居家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和导师面对面讨论交流的缺少,使得她一时间手足无措。其导师得知这一情况,每周和她讨论;实验室的同学们也通过学校的公共课平台和她交流,最终克服了毕业论文的总体结构构思上的困难。对毕业论文规划较晚的同学,不能返校导致对毕业论文影响颇大。博士生韩猛在导师的帮助下,远程登陆学校电脑,阅读和使用里面的资料数据。同时,导师一直与韩猛保持深入交流并对其论文提出了很多重要的修改意见。同学们更是伸出援手,同样今年毕业的博士生靳剑钊和王慕雪还无私地向韩猛分享了latex模板,助论文写作一臂之力。不同以往的毕业季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多地发生后学校积极采取多项措施保障预毕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有序平稳开展全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制定了在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培养及预毕业生工作方面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学校及时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预计7月毕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全面审查(即预答辩)组织工作的通知》指导各院系开展预毕业研究生在线预答辩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采取视频答辩和在线审议的方式,顺利完成了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工作。为了做好线上预答辩,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立预答辩工作筹备小组,就答辩议程进行了多次沟通,并设计了预答辩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还预先进行了视频互动演练,并多次测试了平台功能和网络环境,最终保障预答辩会议顺利进行。首次采用在线预答辩,需要克服技术难点、保证工作重点,教育学院组建了视频会议技术支持小组,制作了考生、秘书和评委视频会议系统使用手册;成立了答辩秘书工作群组,并对在线秘书统一培训,重点演示了在线匿名投票方法,为预答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近日,教育学院已圆满完成预答辩9场37人次,主席主持、考生汇报、评委提问、匿名投票、秘书协调、技术小组幕后保障,所有工作有条不紊,效果堪比现场。经济学院春季学期首场线上学位论文全面审查于近日完成。会议历时3个多小时,一共有5名参加预答辩的博士生同学,按照事先规定好的顺序和流程,利用线上系统的共享功能,依次进行了PPT展示,答辩委员提问,最后由答辩委员会通过现场讨论,经由预答辩秘书形成了对参加预答辩的博士生同学的审查意见。“本次网络视频预答辩完全遵照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的要求、标准和流程规范进行。”参加预答辩的经济学院博士生韩晨宇说,“参与此次网络视频答辩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答辩过程中与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们在线视频交流,感觉非常亲切,收获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感谢学院的精心组织,感谢各位老师和答辩秘书的辛勤工作,保证了此次预答辩的顺利完成。”各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紧锣密鼓进行学位论文全面审查(即预答辩)工作预毕业研究生、导师、指导组成员多方联动,严格要求,精益求精视频预答辩程序严谨,步骤完备做好书面记录工作,严禁录音录像及时录入管理系统,做好备案工作关于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审批与学位审核工作安排的通知已于近日发布为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研究生深造和就业的影响保障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及时获得学位学校决定本学期毕业生的学位审核工作分两个批次开展将于7月3日和8月14日先后召开两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议学位克服困难,接受挑战在此种特殊情况我们戮力同心、共克时艰相约那场毕业典礼

心辩

论文写作常见问题解答

Q:先写中文还是翻译全英文?A:如果英语不好,可以先写清楚中文的六句话然后再翻译。Q:Related work和Introction的研究任务有什么区别?A:Related work是要突出覆盖性,Introction主要是强调现在已有的工作为什么解决不了当前的任务,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去介绍。再就是Introction里面所有相关工作的介绍,都是为了突出你要自己的工作。Q:论文比较时用自己复现的代码还是别人原始代码?A:看原作者愿不愿意去share,如果share,建议用原始那个代码。Q:先写内容还是先排版?A:先写内容再排版,但是提前一定要做好模板,比如图应该怎么放,表怎么放,然后比如说哪个章节应该怎么写。Q:写论文的时候一边看文献一边写,还是先看很多文献再写?A:如果文献没看到足够多的时候,不建议写论文,因为文献不足够多的时候,可能你现在做的工作别人已经做过了。Q:画图做表用什么软件更专业一些?A:Visio、PPT。对于画图一定要留时间,画图最后一定要留出一天或者半天时间。Q:读论文数学推导如何看?A:建议大家都去看一下国外机器学习课程的数学推导note。Q:Note要有什么模板?A:随便去上一门国外的机器学习的课上,一般可以找到相应的作业LaTex模板,或者直接搜note+tex+template。Q:写Related work的时候,可以借用之前别人的句子或者微小的改动吗?A:不建议完全去抄别人的,但是可以变一些句式,可以去做一个基本的命名。Q:与baseline比较的时候,可以取人家的结果可以吗?A:在通用的比较环境下,可以;如果使用了不同的实验设置,例如数据变动了,不要这么做。Q:Reject到Resubmit的文章,没有说出具体截止时间,一般多久结束?A:半年。Q:Note有什么地方可以分享?A:可以挂在一些网页,或者让你的老师帮你宣传一下,或者挂在一些公众号上都可以。Q:怎么follow相关的研究的最新进展?A:Google Scholar;大牛主页。Q:怎么做论文分类汇总?A:建议做重写摘要,或者试着对每一篇看过的论文用一两句话说清楚contribution,然后再去做论文分类。Q:博士期间应该注意数量和质量?A:数量保证毕业,质量代表实力。Q:如何找出大牛?A:把现在领域的顶会论文,近五年的paper拿出来,然后做引用排序的author list。Q:Related work可不可以不特别相关?A:可以拓展,但不是不要故意占用空间。Q:会议改期刊需要什么注意的?A:一定要做有意义的增量。Q:读论文的时候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找可以改进的地方?A:只能多去思考。Q:论文放在文件夹里有的时候会乱怎么办?A:记在脑袋里。论文不多的时候,应该清楚地记得每一篇论文讲的什么东西。Q:怎么增强理论基础?A:建议先系统看几本书,或者做一些note。Q:模型中用的理论都是别人的还用写出来吗?A:加一些引用。Q:Sota论文太多,怎么选baseline?A:大概归类,每一类都覆盖一些。Q:实验效果好,但是没有理论支撑怎么办?A:一定是没有想清楚整个模型的contribution是什么,建议多和交叉领域的同学去做一个结合,或者让老师去帮你想想。此外,还有以下几点建议:1、建议大家读论文的时候,一定先有一个大概的topic,把论文量首先积累到50篇,然后开始做一个分类的操作,然后做一个重写摘要的操作,这两个事情做完以后,论文基本上确定了。不要硬写论文,一定想清楚自己的contribution是不是已经足够了,或者自己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写论文的准备,做好文献阅读的情况下才可以写论文。2、论文中相关术语的缩写一定要和原始论文中的一样,比如BERT不是Bert或者bert。3、不要把图画得复杂,把故事说清楚,就是图要画得越简单越好,很多情况下是因为要讲的故事复杂它才复杂,千万不要把模型图画得太复杂。相关阅读:《论文研究假设怎么写?》《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本科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

赤峰号

数学文章?Word还是LaTeX?

本文作者,David Matthews,《自然》特约作者。翻译作者,Swimmer,哆嗒数学网翻译组成员。关注 哆嗒数学网 每天获得更多数学趣文各路厂商一直在试图开发文字处理软件中支持LaTeX排版语言的公式编辑器。下面描述了如何入手做这件事。使用LaTeX还是Word?对于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们,答案是显然的。但是对于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们,LaTeX的优点还未被充分认识到。LaTeX作为一个用于创建和精确排版科学手稿件的开源软件系统,它的工作方式更像是编写代码而不是写作。自1985年问世以来,它一直流行于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支持者之所以青睐LaTeX,是因为它提供的对文档排版的完全控制,或者说它代表了对一些商业软件开发者尤其是微软的一种叛逆。另外的人则认为LaTeX过于复杂,虽然用它可以最大限度完成自己的排版需求。2014年的一个研究(M. Knauff & J. Nejasmic PLoS ONE 9, e115069; 2014)让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评测微软Word和LaTeX。根据数据科学公司Altmetric(Altmetric由Holtzbrinck出版集团旗下的Digital Science公司所有,Holtzbrinck出版集团在Nature出版社的Springer Nature拥有股份)的数据,这篇文章成为下一年线上讨论最多的十大文章之一。而这篇文章已经被浏览超过240,000次。然而在过去几年中,这些编辑工具的界限已经模糊了。在2017年,微软使在Word中已经可以直接使用LaTeX的语法编写公式,而且在2018,微软放弃了Word内置的公式编辑器。其他一些文本编辑器也开始支持LaTeX的语法,允许新用户在其中随心使用LaTeX。“对于我来说,当我想要精确排版时我会选择LaTeX,当‘差不多就行’时以及我的合作伙伴都用Word时,我就用Word”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生物信息学家Casey Greene如是说。编写公式代码不像Word,LibreOffice以及Open Office这些“所见即所得”的文本编辑器,用LaTeX写文档就像是编写代码。普通文本被放进花括号中,描述文本格式的命令放在括号前面(例如,斜体字用命令 extit{text},黑体字用命令 extbf{text}),而表格是一块一块生成的。这些源代码随后被编译成简洁流畅的PDF便于阅读。公式编写被认为是LaTeX最擅长的方面(参见《在LaTeX中编写方程》)。这种语言拥有大量的快捷方式来展示数学符号。(2017年版的《LaTeX综合符号列表》The Comprehensive LaTeX Symbol List包含约14,000个符号)加拿大伦敦西部大学的心理学家John Paul Minda说:“我开始使用LaTeX的原因之一是我能够轻松编排出漂亮的公式。”用LaTeX中编写方程在LaTeX中生成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 = mc^2就跟直接手写一样简单。唯一的不同是“倒V符”(^),它表明其后的数字是个上标。但是为了在LaTeX中恰当地展现方程,你需要把方程内容包在一个指令中。方括号和反斜线([E = mc^2])能让方程在它所在行居中显示,而如果用美元符号来包含方程($E=mc^2$E=mc2),那么方程会被置于文本中,而不会单独成行。LaTeX文档通常在顶部包含命令来明确文档的长度和宽度(例如A4纸大小)以及格式。为了让数学命令生效,使用者必须事先声明使用的哪些数学包。TeX综合档案网有超过5,000个工具包,能让LaTeX用户使用各种各样的文字,从作家J. R. R. Tolkien(译者注,代表作品有《霍比特人》、《魔戒》)脑袋里的精灵文字到蒙古文字,以及模仿报纸的排版风格。对于更加复杂的方程,用户需要学习他们想要使用的命令的句法规则。例如,分数可以通过输入rac{numerator}{denominator}来创建,int_{a}^{b}表示区间[a,b]上的积分。这样,函数x2 + (1/2π)x在区间[0,100]上的积分可以写成int_{0}^{100} x^2 + rac{1}{2pi}x dx。基于浏览器的编辑器Overleaf在go.nature.com/2eh1daz上提供了LaTeX方程编写的概述。不得不说,2014年的一个比较LaTeX和Word两种编辑器的研究表明,LaTeX仅仅在公式编辑上的表现好于Word。另外文章作者还注意到,尽管LaTeX用户“频繁说明他们有偏好的编辑器”,但如果处理文本和表格,Word被证明更为快速且用户更少犯错。甚至一些LaTeX批评者例如伦敦国王学院的一位计算社会科学家Daniel Allington也得承认LaTeX编辑方程比其他工具更优秀。这位学者曾在他的博客上痛骂那些被他称为“LaTeX迷恋狂”的人。但是Allington同时也指出,如今科学家可以在使用LaTeX的方程句法规则的同时而不必抛弃“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例如,Allington使用了一款叫做MathJax的线上工具。他往一个网页表格中插入了几行LaTeX代码——不必进行任何安装——然后MathJax就在一个网页中生成了对应的方程。Word用户也可以直接用LaTeX语法进行编写,然后点击将其转换成排版好的公式。微软声称Word支持“大多数”LaTeX表达式,然而它的网站列出了不支持的20个关键词(例如角度符号degree)。对于谷歌文档用户,Auto-LaTeX附加组件可以将LaTeX公式转成嵌入图片。波士顿东北大学的海洋环境科学家Katie Lotterhos说,这些组合工具对她来说尤其有帮助因为她的大多数合作者不知道如何使用LaTeX。她补充道,有个缺点是,这种组合工具把公式以图片的方式插入文档“便于同行审议但对于排版人员来说并不常见”。类似的,LibreOffice作为Word的免费替代品,它的用户可以用一个叫做TeXMaths的扩展工具编写公式,它能将LaTeX语法转换成一个PNG或者SVG格式的图片。掌握LaTeX希望进一步了解LaTeX的用户可以安装一个LaTeX软件包,例如在Windows平台运行的MikTeX,在Mac OS运行的MacTeX以及适用于Linux系统的TeX Live。这些软件都是免费下载和使用的,而且包括了将LaTeX“源码”编译成PDF的工具。虽然一个微软发言人声称他们确实为一些机构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免费的线上Word版本,但是Word还是向每位使用更多Office软件套装的用户收取了每月8.25美元的费用。这些LaTeX软件包为在LaTeX中编写整个PDF文档敞开了大门。Philip Judge作为一位LaTeX的支持者以及位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High Altitude天文台的一名天文学家,认为这样能让研究人员“真正控制”文档的外观。而对于英国牛津大学的进化人类学家Laura Fortunato来说,正是因为文字处理器的“不可靠”促使她在博士期间学习使用LaTeX,这种“不可靠”体现在当“你认为你编辑没有出错时”,这些文字处理器却可能会出现“随机的”错误。但有时候用LaTeX编辑会让人感觉繁琐。“对我来说LaTeX主要的缺点是我必须不断地编译文本来查看文档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如果编译出错我就得花时间来追踪错误。”同样是牛津大学的钻石生长研究员Shannon Nicley这样说。Nicley的解决方法是使用基于浏览器的编辑器Overleaf,它可以实现多人协作编辑科学文档(Overleaf也是属于Digital Science的产品)。Overleaf能够在显示文章源码的同时在旁边显示实时PDF,这意味着使用者可以迅速看到他们对源码的修改如何转为完成的文档。个人用户可以免费使用Overleaf,但如果想要使用更多功能就要每月支付14美元,例如协同办公以及实时同步到代码分享网站GitHub。那么我们值得精通LaTeX吗?这取决于研究者:是否频繁使用公式,是否需要精细控制PDF,是否有时间去学习一门新语言。LaTeX基本的文档编写相对直接。然而制作表格却并非如此。不像Word,LaTeX表格不能直接画出来放到页面上,必须一维一维地编程序。在2014年的调查中,即使是LaTeX专家,比起使用Word的新手,在30分钟的测试时间中用 LaTeX生成表格犯了更多的错误,编辑的文本也更少。Nicley说:“在LaTeX中生成表格让人望而生畏,即使你之前已经做了很多遍。对我来说更快的制作表格的方式是打开一个新的Excel表格,然后把表格的基本内容打出来,再直接复制粘贴到Word,这样我能很方便地调整表格的外观和内容。”LaTeX并不是唯一的编程式的文档排版工具。Allington经常使用Markdown,他认为它比LaTeX更加“轻量级”,因为排版命令更加直接清晰。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计算生物学家Anthony Gitter说,Markdown“几乎没有技术性的句法规则可供文档编辑参与者快速上手”。这是Gitter和他的同事包括宾夕法尼亚的Greene使用Markdown撰写生物和医药方面的深度学习公开评论的原因之一。Gitter警告说,文档编辑参与者的修改会让代码无法编译成PDF,这种事情在LaTeX的合作编辑中更加可能发生。莫斯科物理技术协会的研究员Dmitry Fedyanin说,部分杂志和会议不接受Markdown格式的文档。《自然》制片总编辑Simon Gribbin举例说,《自然》杂志更喜欢用Word写的递交的文章,因为杂志的排版系统要求这种格式。然而依然有大约十分之一被接受的文章是LaTeX格式的;Simon说这些文章在被发给技术编辑之前会被转成Word格式。但由于《自然物理学》杂志包含了很多广泛使用LaTeX的学科,这些杂志编辑对文档格式的要求更加灵活。杂志主编Andrea Taroni解释说:“LaTeX正是物理学家们追求的编辑器,如果想让他们改用其他编辑器,无异于试图将一群乱跑的猫赶到一块。”关注 哆嗒数学网 每天获得更多数学趣文

爱之城

论文写作:研究生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一、逻辑:写科技论文是八股,但不会写,好成果也可能发路边摊科技论文说简单也简单,因为多数文章的写作套路都差不多。标题、摘要、介绍、综述、方法介绍、实验分析、结论、参考文献,大概就这几块。八股文一般,把这些内容填充好即可。然而,学生写这类文章最容易出问题的是八股文里内在的逻辑。比如摘要中的八股逻辑: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别人怎么做的、哪做得不好、你怎么解决的、你怎么证明你解决了。这其中逻辑和保安常问的三大哲学问题“你是谁,你从哪来,到哪去”是类似的。但是,如果逻辑上不严密,写出来的文章就有可能像竹片编制筛子,漏洞百出。然而,这却是评审最喜欢的文章,因为随便挑个点就能把文章枪毙了。在现在文章投稿数量快速增加、评审审稿压力极大的情况下,除了真正有突出贡献的论文外,评审爱看的就是这类文章了。因为不会浪费评审太多的时间,但却很可能会严重影响论文作者的研究进度。原因在于,评审多是义务的,都有过“审完这一篇,马上就会来下一篇邀请审稿”的体会。所以为了能尽量少审论文,多数评审即使已经形成拒稿意见了,但仍然可能会拖在意见提交的最后一天才提交审稿意见。如果作者提交的论文属于这种情况,表面上是增加了评审的工作压力,实则是白白地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再加上如果研究的领域是跟进速度很快的,如深度学习,那很有可能经过这一两轮审稿,本该有的贡献就变得不值一提了。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导师对论文的把关及其重要。否则,好成果也只能发路边摊。有的时候,相同贡献的研究成果,在一流大学或国外就可能发表在高档次的期刊或会议上,而在研究实力稍差些的学校,就有可能只能在不入流的杂志上发表,原因就在于此。而对学生来说,写作也是个熟能生巧的活。想让论文写作形成流线型般的思维定式,就得多写,才会有感觉。不是说看两篇科技论文写作技巧就立马会的,很多经验是需要身倍躬亲才能体会到。除此以外,也不妨在阅读论文时,顺便学习下好文章的写作技巧,看看他人是如何起承转合的。二、写论文可以培养人的完美主义情操,对未来工作的精细化有重要帮助多数研究生入学前是没有写论文的经历的,会想当然的以为写论文跟考试差不多。只要想法好、创新够、实验完整,论文嘛,投稿前冲下刺就可以了。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可能犯下的各种低级错误将是评审挑刺和拒稿时的最好下手的地方。我这里不完整地展示些低级错误给各位借鉴下:1、作文低级错误是比较让人无语的,但确实又经常会碰到。原因有二,一是学生用的编辑器本身不提供纠错功能。比如我的学生爱使用某软件编译latex论文,但该软件未提供自动纠错的功能,导致语言上低级错误不容易被发现。二是学生没认真检查,自以为论文写好,剩下的事都是导师的了。这种情况非常干扰评审的连续阅读,导致评审不愿意继续往下完成评审,而草草找个理由拒稿了。举例来说:a) 第三人称以及时态上的低级错误,如We has; Aristotle says... b) 单复数的乱用,如Studys;c) 拼写错误,如Stuydd) 长句的乱用,很多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喜欢在英文水平没到的情况下用长句。有些学生一句话能写到三至四行,常让我冷汗不止、费尽脑力才能解开谜团、准确理解。e) 即使是中文文章,也是如此。学生由于缺乏写作的习惯,文章口语化的表述、采用拼音打字二义性导致的错误输出、甚至冗余性极强的表达方式,都屡见不鲜。2、缺乏科技论文写作锻炼时产生的问题,它会导致评审以为作者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从而低估论文的含金量。a) 括号和引用文献前应加的半个空格,如“平猫 (为笔名)”,“平猫 [30]”。b) 图表的不顶宽习惯;如果页宽空格足够,应该尽可能顶格,避免空间的浪费c) 图表线型、颜色都应该保持有区分度,尽量不要使用绿线,因为打印后会看不清。有些评审喜欢打印出来看,发现看不了的话,自然印象分往下打了。另外,多条曲线比较时不要用相同线型。d) 图的坐标轴数字尽可能调大一些,不要让人看不清。e) 排版中,只有一两个字的行,可以通过调整语句来缩去此行。f) 参考文献,作者的姓名缩写应全文一致。如在不同参考文献中出现M Ping、Mao Ping、Ping M,这就是不一致的表现。g) 论文标题中该大写的不能小写,如Bayesian。会议或期刊的名字,不要直接从网上抄。如CVPR, IEEE Conference on 应改为IEEE Conference on CVPR。对于网上抄来的只有一页的文章,尤其需要检查合理性。h) 数学符号应该一直保持数学符号的写法,不要在正文中就偷懒用N,X之类的字体。这些点如果都能做好,不仅能提高论文的质量,也能培养学生完美主义的审美情操。这对于学生在毕业后参加工作或从事科研,能自觉把事情做到精细、完美显然是有帮助的。三、逻辑的连续性和严密性:写好论文能提高工作效率、精准描述表达好的文章应该是行云流水般的,让读者能连续性地跟着作者的思路一步一步往下走。要形成这种表述风格,作者需要提升自己的逻辑表述能力。一件事可以讲得很啰嗦,但也能简明扼要的表达。没有经过训练的学生在写论文时,往往不注意科技论文表达的简捷性、客观性和非口语化特点。在叙述上,最开始时由于不习惯科研论文的写作方式,经常是东一锤子西一锤子,导师们看得也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头痛起来确实是骂人的心都有了。不过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也是这么走过来的,所以还是得耐心地教学生一点一点完善。跟学生一起完善论文,潜移墨化中学生也能慢慢将逻辑的连续性和严密性学会。一旦获得这些技能,自然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更为精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四、论文写作促进团队合作现在的科研,由于专业知识的细化,团队合作已必不可少,因为能形成交叉,优势互补。另外,论文写作的背后实际上还体现了论文创新性的大小和实验的完备性。要形成一篇好的论文,需要经过写作、发现问题、重新实验、再写作的多次迭代,才能获得。那么,由于个人的专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经验不足等原因,很有可能会一叶障目,看不清楚论文的内容是否足够完善。此时,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导师、团队与校外合作的方式,就能尽可能地将这些不足弥补,得到更优质的成果。同时,他也能帮助学生尽早地适应团队合作的模式,在今后更容易获得1+1大于2的成就。五、没有经过严格论文写作洗礼的,研究生阶段都是不完整的就我所知,一些专业是不要求有论文发表的,一些学位如专业硕士也是不要求论文发表的,我本人对论文的发表与否也持相同态度。只要学生能学到真本事,即使没在研究生期间形成好的研究成果,只要今后若干年后能获得成果,也同样能表明研究生阶段的努力没有白费,并不一定需要论文来做为最终的证明。但我也相信,如果少了论文写作训练这一环,就很难让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定式和对细节追求完美的态度。因此,比较理想的情况是,我们不要以论文发表为最终评价标准,但一定要把论文的写作能力培训作为研究生阶段重要的一环,否则,研究生阶段的能力提升是不完整的。

何启

CVPR 2020评审结果,旷视南京研究院负责人浅谈学术论文rebuttal

机器之心转载作者:魏秀参近日,CVPR 2020 论文 review 结果放出,一些读者们是不是开始为 rebuttal 做准备了?在此文章中,旷视南京研究院负责人魏秀参博士介绍了论文 rebuttal 那些事,相信能为读者们提供全新的洞见。学术论文是发布自己或团队最新研究进展正式且最快捷的途径,也是和同行交流想法最方便、高效的方式。当同行评议(Peer review)作为学术成果正式发布的必经之路已运行 200 余年 [1] 时,用正确的姿势进行 review rebuttal 便成为提高论文录用机率甚至扭转乾坤的最后一搏。本文从「What is peer review?」、「How to rebuttal?」及「Does rebuttal matter?」三部分来聊聊学术论文(主要针对人工智能领域会议和期刊)rebuttal 的那些事。What is peer review?要想写好 rebuttal,必然要先了解 peer review 是怎么一回事。「Peer review」趣图(原图来自网络)。Peer review 是一种学术成果审查程序,即作者的学术著作或 proposal 被同一领域的其他专家学者评审,并根据评审意见决定是否予以录用(Accept)和后续正式发表(Publish)。对于计算机学科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会议和期刊,其均有相对成熟和流程化的同行评议(即审稿)机制。会议审稿对于会议审稿流程而言,由于会议论文往往有比较严格的截止日期(Deadline),作者们通常会根据这一时间来 rush 自己的 paper(关于论文写作的一些 tips 请戳笔者早年的《LaTeX 写作新手须知》),所谓「Deadline 就是第一生产力!」。待 deadline 一过,大会的程序委员会主席(Program Committee Chair 或 Program Chair)首先会剔除一批不符合会议投稿政策的论文,如:篇幅不合要求、一稿多投、未匿名、未注明 Conflict Domain 等,这些论文会直接作「Desk Reject」处理。处理之后的投稿(Submission)便为有效投稿。这些稿件会由 PC Chair 根据一定规则(如 TPMS[2] 或 bidding[3])分配给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Senior PC,IJCAI/AAAI 一般是这个叫法)或领域主席(Area Chair,CVPR/ICCV/ECCV 一般用此称谓),这些人便是论文最终命运的判决者,也是在审稿最后时刻书写 meta review 的 meta reviewer——一般会由领域内颇有建树、有判断力的专家学者担任。而后,这些 meta reviewer 会继续分配稿件给到实际操刀审稿、给出具体审稿意见的审稿人(Reviewer)。对于 CVPR/ICCV/ECCV 等 CV 领域会议,近几年每个 AC 负责的文章大约在 30-50 篇左右,而普通审稿人分配的稿件一般不超过 10 篇/人。以 CVPR 2019 为例,针对 5160 篇有效投稿,全球共召集了 132 位 AC 和 2887 位审稿人 [4],一共提交了超过 15000 条审稿意见,做到了平均一篇文章至少 3 条,其中一篇文章甚至有 7 条审稿意见之多。在 reviewer 各自独立提交审稿意见并经由 AC 检查质量之后,绝大多数会议会将首轮意见开放给作者(目前 Data Mining 领域的 KDD、ICDM 等仍保持不设 rebuttal 环节的传统),作者可根据意见内容进行 rebuttal 来更正审稿人理解的错误、解释/澄清审稿人的疑虑、提供更多方法和实验细节等信息。在收回作者 rebuttal 之后,同一篇文章的首轮意见、作者 rebuttal 信息均会开放给所有审稿人和责任 AC,进入 paper discussion 环节。Discussion 时,AC 会主持每篇文章的讨论,每位审稿人根据其他审稿人意见和作者 rebuttal 会留言给其他审稿人。经过几天系统线上讨论,所有审稿人需更新自己最终意见。更新的意见以及整个讨论过程,再加上 AC 自己的判断会作为 AC 给予每篇论文生杀予夺的重要依据:若多数审稿人在 rebuttal 后提高了论文得分或保持 accept 认为可以接收,则文章有较大概率可被录用;若多数审稿人在 rebuttal 后降分或保持 reject,则这篇文章命运便岌岌可危。可以看到,rebuttal 在整个论文录用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的 rebuttal 能力挽狂澜;无力的 rebuttal 则于事无补甚至会画蛇添足、过犹不及。特别的,CV 领域的会议如 CVPR/ICCV/ECCV 等在 AC 给予最终决定时,有开线下 AC meeting 的传统,即在 paper discussion 之后会选在某个城市线下召集所有 AC 共同决定了投稿的最终命运。一般而言,一篇文章是否录用由三位(有时两位)没有 conflict domain 的 AC 共同决定,称作「AC Triplet」。到此,每篇会议论文最终结果(录用与否以及 oral、poster、spotlight)便盖棺定论,等待着 PC Chair 公布给如坐针毡的作者们。期刊审稿与会议论文相似,期刊论文也是由其他研究者进行同行评议之后决定是否予以录用。不过期刊审稿由于没有 deadline(期刊的 special issue 除外),通常不会在较短时间集中接收到的非常多稿件。一般而言,接收到的稿件会由期刊主编(Editor-in-Chief)分配给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之后副主编会聘请一些相关的研究者作为审稿人进行评审,有时副主编本身也会负责论文的评审意见和推荐等工作。而最终决定论文是否录用的仍然是期刊主编。与会议论文不同的是,正是由于没有明确的 deadline,期刊审稿意见的「出炉」时间往往极不确定且普遍周期较长(3-8 个月不等),第一轮评审之后审稿人一般会给出如下四种推荐意见之一:1)接收(Accept);2)接收但需要微幅修改(Accept with a minor revision);3)接收但需要大幅修改(Accept with a major revision,有些期刊如 TNNLS 则称作 Reject & Resubmit);4)拒稿(Reject)。之后,副主编会根据若干审稿人的结果综合评定给出 meta review,若 meta review 意见为 2)和 3)中其一,作者便需要准备一个详尽的 revision list 来对每位审稿人的意见逐条进行 response 和 rebuttal,同时还需要提供修改过的文章供审稿人进行下一轮评审。同样,和会议论文不同的是,会议论文这一的 rebuttal 过程最多只有一次。而期刊论文如此过程可以反复多次,更像一场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最终直到全部审稿人均认为达到「Accept」的程度。但需注意,有的期刊 major revision 只有一轮,若经过一次 major revision 后的文章仍未达到录用或 minor revision 标准,有时便会做拒稿处理。可见,有效的 rebuttal/response 对于期刊论文的录用仍很关键。How to rebuttal?以上过程可看出,正规的会议和期刊同行评议过程非常严格、专业。更显然的是,从论文提交时开始,作者们便处于弱势,文章的主动权则全部移交给审稿人和 AC 听凭其「处置」。Rebuttal 作为整个 peer review 过程中少有甚至唯一的发声机会,作者们可要牢牢把握!知彼解己原则不论会议还是期刊,笔者以为,「知彼解己」——「首先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是整个 rebuttal 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原则。作者在收到审稿意见后,通常情况不应将情绪和注意力完全放在抱怨和吐槽审稿人上(遇到不专业的审稿人除外,但更多情况中肯地讲多为自己文章的问题),且不应站在审稿人的对立面,相反,更多的应去领会审稿人某句话背后的意图,体会其心意,应试图站在 ta 的角度去揣摩提出意见时的想法和心境,同时不要局限在可见审稿意见中写的那么寥寥几笔。只有练就这样的「同理心」,才能在 rebuttal 时据理力争,答在点子上,为自己扳回一城。而且,从第一节的同行评议过程的描述可以看到,一个审稿人面对的稿件(尤其会议稿件)非常之多,需要 ta 在短短几周且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完成高质量评审,这对于每位审稿人都是个不轻松的任务。事实上,许多审稿人(约 50% 以上 [5])会在审稿意见提交 deadline 的最后三天内完成评审,每篇工作在审稿人处花费的时间一定非常有限。如此,我们便需要根据有限的审稿意见来「管中窥豹「,对审稿人的喜好和倾向一探究竟、琢磨一二,这对于作者如何在 rebuttal 时「排兵布阵」、「设定应对战略」尤为重要。比如,若某期刊审稿人说「文章相对会议版本唯一区别仅在于增加了 xxx,而 xxx 这部分带来的性能增益非常有限」,实际背后含义是「嫌弃」作者仅 incremental 式增加不多的新东西就投递到期刊,显然不是审稿人没有看懂新加的 xxx 部分内容的价值,或不了解作者的技术做法;对此,可以澄清「我们工作并不是 trivial/simply 的增加了 xxx,它有自己的 intuition 和 insight,基于这样的独特设计 blabla「,同时还要针对性能质疑有所回应,做到有问必答:「增加 xxx 之后效果提升也较显著,并不有限,blabla(列出证据说明增益是 significant 的,并不 marginal)」。再比如,若某会议审稿人简单指出「novelty 有限」,同时并没有提出更多细节性缺点,则说明可能 ta 挑来挑去并没有找到非常明显的「硬伤」。要知道每位审稿人预设的身份全是 paper killer,他们总在千方百计寻找论文的漏洞和不足,找够了便足以写出 review 来宣判文章「死刑」。对于上述情况,便说明文章可能就是不对该审稿人的胃口,找不到具体的不足,只好拿 novelty 来说事。审稿意见趣图(来自 Ming-Hsuan Yang's slides)。Rebuttal 形式如今众多会议提供了非常多样的 rebuttal 形式,会议 rebuttal 形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提交 PDF 文档作为 rebuttal(有页数和模版限制,方便提交新表格和插图,如 CVPR/ICCV/ECCV);提交一段文本作为 rebuttal(有字符数限制,不方便提交新表格和插图,如 AAAI/IJCAI);提交 PDF 文档作为 rebuttal,同时提交修改后的论文(重提交的文件有类似的政策限制,如 WACV)。其中,第三种 rebuttal 形式更像期刊,只是 rebuttal 轮数也仅控制在了一轮。作者需根据不同会议的政策规定提前调研和熟悉 rebuttal 形式,从而在 rebuttal 时应对自如。具体实操本节提供一些针对具体问题和情况的实操建议,供君参考:Rebuttal 时,针对不同 review 类型:喷「novelty」:这类最为麻烦但也是作者们遇到可能最多的意见,作此类 rebuttal 时不妨重新梳理和强调文章的重要贡献,然后澄清并不是 trivial 的简单 combine,再强调一下 motivation 和 intuition,用另一种方式将文章亮点表达出来。同时,可以尝试「围魏救赵」,即:若审稿人针对方法的某个部件提出 novelty 不足,可强调其他部件或整个方法的范式是前所未有的;或 claim 说方法简单有效,思路全然不同;喷「factual error」:审稿人一旦找出文章的事实性错误,作者不妨大方承认,并表示感谢,同时表示会在 final version 中更正错误;另一种情况是,可能就是因为作者自己没写明白,才使得审稿人错误理解,如此,也可大方承认,说「我们已经修改了这部分描述,实际上是这样做的,并不是你理解的那样,blabla」;喷「涨点不足」:此类一般有两种,一则无证据的裸喷涨点不足;二则有证据(提供了 reference)喷涨点不足或喷没有对比 reference 中结果。针对一,可找些证据(如列 reference)论证自己方法的涨点幅度和其他 state-of-the-art 的涨点幅度是可比的,「你看,别人发在顶会的结果相比 baseline 也是涨这么多」;针对二,可试着找出这些「证据」方法和自己方法的不同之处或实验细节的不公平之处,比如图像分辨率不同、backbone 不同等;喷「实验不足」:有条件做实验的,rebuttal 中补上即可;若实验规模太大,rebuttal 期间无条件做出,可在 rebuttal 中承诺 final version 中补上(这样力度会相对较弱);而对于要求不合理的实验意见,可实事求是的说明为何无需做实验;Rebuttal 时不要漏点,要逐点回应做到有问必答。若因篇幅有限,可将类似的意见合成一点,万不可因篇幅有限擅自删除一些要点或遗漏要点,以免造成含糊不清、浑水摸鱼之嫌,一旦被审稿人发现会在 paper discussion 阶段当作硬伤来「置于死地」;此外,除非基本上全是 positive 评价,要充分利用 rebuttal file 的空间,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力图将所有评分均拉到 positive 区间确保十拿九稳;Rebuttal 时需要揣摩审稿人倾向,「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有的审稿人会在意见中明确表示,「如果解决了 xxx,我就会提升评分」,对此一定要充分争取;对于某些审稿人提出的不足(如 novelty),可能刚巧是另一位审稿人提出的优点(「This paper is interesting and novel」),一定要为我所用,让两位审稿人在 paper discussion 中「短兵相接」;对于 borderline 的审稿人,一定要充分「拉拢腐蚀」;对于初审给了 positive 分数的审稿人,一定要巩固基础;对于初审给了 negative 分数的审稿人,一定要放绝大多数的精力和 rebuttal 篇幅来解释澄清,争取「冰释前嫌」;Rebuttal 是「一盘棋」,整篇 rebuttal 需要统筹协调,与正文、review 配合的相得益彰,同时还需注意 rebuttal 篇幅资源的分配和优化。哪位审稿人应多分配笔墨、哪个问题应多着力回应都需要根据整体审稿意见情况深入思考、统筹安排;Rebuttal 中能缩写的尽量缩写,如约定俗成的 PCA、CNN 等不必展开,从而节省空间,将资源留给更需要的回应;Rebuttal 时若发现审稿人的 factual error,如 ta 提出的某个观点有显然错误、提出需要对比的数据集显然不是该领域常用的数据等,作者可在 rebuttal 回应此人时首先指出其错误,先下一城,赢得主动。要知道 rebuttal 除了该审稿人之外,其他审稿人以及 AC 都会看到。此外,这一问题还可以在 AC message(见下文)中指出,降低该审稿人意见在 AC 心中的置信度;……AC Message还记得上文中提到的只喷 novelty 而没有其他细节问题的审稿人吗?还记得在审稿意见中暴露 factual error 的审稿人吗?……针对这些情况,作者手中仍有一件利器应对,即 AC message(或 Confidential comments to AC)。Rebuttal 时除了作者提交的 rebuttal file 之外,多数会议和期刊还为作者提供了一个直接与 senior reviewer(如 AC 和 AE)对话的渠道,在 AI 会议中通常被称为「AC message」,这部分内容对普通 reviewers 是不可见的。作者如果在审稿意见中发现了审稿人的「问题」,如不专业、对文章涉及领域不熟悉、自我矛盾等,均可指出,从而引起 AC 注意。在期刊审稿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还可通过 AC message 来尝试更换审稿人。以下列举一些可能的 AC message 的写法:Please note that Assigned Reviewer #id has made some statements that are either against the common-sense in our field or self-contradictory (ironically his/her own confidence rating is "very confident"). blablaWe want to bring to your attention the very flawed review #id. This reviewer is self-contradictory, cf. Comment #id1, Comment #id2, and Response #id. blablaWe would like to raise attention to AC that unfortunately Reviewer #id holds a very biased view towards the contributions of our paper. blabla常用句式以下列举一些 rebuttal 中的常用句式,供大家选择使用:开头Thank you for your suggestion.Thank you for the positive/detailed/constructive comments.We sincerely thank all reviewers and ACs for their time and efforts. Below please find the responses to some specific comments.We thank the reviewers for their useful comments. The common questions are first answered, then we clarify questions from every indivial review.We thank the useful suggestions from the reviewers. Some important or common questions are first addressed, followed by answers to indivial reviews.表达同意We thank the reviewer for pointing out this issue.We agree with you and have incorporated this suggestion throughout our paper.We have reflected this comment by …We can/will add/compare/revise/correct ... in our revised manuscript/our final version.Due to the rebuttal policy,「authors should not include new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the rebuttal」, additional results may not be included. However, we will add these mentioned experiments and discussions in our final version. Thank you for the constructive comment.(对于 CVPR/ICCV/ECCV rebuttal 不能提供新结果的政策)表达不同意We respectfully disagree with Reviewer #id that ...The reviewer might have overlooked Table #id ...We can compare ... but it is not quite related to our work ...We have to emphasize that ...The reviewer raises an interesting concern. However, our work ...Thank you for the comment, but we cannot fully agree with the comment. As stated/emphasized ...You have raised an important point; however, we believe that ... would be outside the scope of our paper because …This is a valid assessment of …; however, we believe that ... would be more appropriate because ...解释澄清We have indeed stated/included/discussed/compared/reported/clarified/elaborated ... in our original paper ... (cf. Line #id).As we stated in Line #id, ...We have rewritten ... to be more in line with your comments. We hope that the edited section clarifies …额外信息与解释We have included a new figure/table (cf. Figure/Table #id) to further illustrate…We have supplemented the xxx section with explanations of ...Thank you for the comment. We will explore this in future work.Does rebuttal matter?废了好大功夫写好了 rebuttal,大家一定很忐忑这玩意儿到底能否奏效?下图是 CVPR 2019 总计超过 15000 条 review 在 rebuttal 前后的状态对比统计。很显然:「逆天改命」:首轮 Strong Reject 改为 positive 评分的仅占所有 review 的 0.8%;「强势逆转」:首轮 Weak Reject 改为 positive 评分的占所有 review 的 6.9%;「力挽狂澜」:首轮 Borderline 改为 positive 评分的有 33.6%;「错失良机」:首轮 Borderline 改为 negative 评分的约 56%;「画蛇添足」:首轮 Weak Accept 改为 negative 评分的有 15.5%;「弄巧成拙」:首轮 Strong Accept 改为 negative 评分的有 5.2%;可见,rebuttal 也乃尽人事听天命之谓也。但小概率事情(如「逆天改命」)发生在自己身上那就是 100% 的奖赏,因此,下次拿到 review 后还是一门心思的想着怎么好好 rebuttal 吧:)后记工作后,笔者鲜有整块时间来写类似的公开 tutorial,借着这次举国闭关的时艰又恰逢 CVPR 2020 rebuttal 之前,笔者将自己若干年来的相关经历和思考整理下来供诸君参考,不恰之处还望不吝指出。盼春回大地,祖国康泰。2020.1.30 夜于南京望春斋一些会议和期刊的 rebuttal 模版地址链接:http://www.weixiushen.com/tutorials.html参考Aliaksandr Birukou, Joseph Wakeling, Claudio Bartolini, Fabio Casati, Maurizio Marchese, Katsiaryna Mirylenka, Nardine Osman, Azzurra Ragone, Carles Sierra, and Aalam Wassef. Alternatives to peer review: Novel approaches for research evaluation. Frontiers in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 2011, 5:56.CVPR/ICCV/ECCV 等会议在使用 Toronto Paper Matching System 作为准则之一进行论文分配:http://www.cs.toronto.e/~zemel/documents/tpms.pdf指审稿人或 AC 在投稿池子中申请审稿,按程度不同可大致分为:eager、willing、in a pinch、not willing 等。AAAI/IJCAI 等会议在沿用此方式。http://cvpr2019.thecvf.com/files/CVPR%202019%20-%20Welcome%20Slides%20Final.pdfYang Gao, Steffen Eger, Ilia Kuznetsov, Iryna Gurevych, Yusuke Miyao. Does My Rebuttal Matter? Insights from a Major NLP Conference. NAACL-HLT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