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少的硕士毕业生而言,比较关注的问题就是硕士论文查重,如果能够通过查重,也就相当于得到老师的认可,有一定机会参与答辩,可以获得毕业证,还有学士学位,但是有一些学校要求比较严格,只给学生一次免费查重的机会,如果无法通过重复度审核,就连答辩的机会都没有,甚至还可能会有比较严重的情况,因此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到底应该如何来修改呢?1、修饰语言硕士论文的查重,如果出现不合格的现象,首先就应该仔细的看一下语言文字是否简洁大气,有许多的同学在写一篇论文,是为了能够符合字数的要求,往往长篇大论,显得比较啰嗦。如果文字实在比较多,可以通过概括的方式来精简,用一些比较简洁的语言去描述,后期在修改论文时,也需要注重于文章的流畅度,应该注重逻辑关系,如果前后因果关系不正确,这篇文章就算通过重复度的审核,也毫无价值。2、转变表达方式如今在写论文时基本都会引入一些文章,可是如果引用的文章比较多,就会出现大片的飘红现象,在查重过程中主要是看13个字是否出现重复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就应该用不一样的文字来代替,也需要改变表达的方式,在改变时需要熟读句子,牢记关键性的词汇,然后通过更改语系的方法,除了这些之外,还需要注重于软件的选择,不妨直接选择小猫aI,能够快速降低重复几率。3、文字转变成图在硕士论文查重过程中,如果出现重复都不合格等现象,需要注重与查重的报告,如果大幅度的去选择抄袭其他人的文字,就可能会有明显的飘红现象在面对,此类情况是应该引起重视,因为这一些文字内容如果无法改变,不妨就选择直接改变成图片,这种方式相对而言是比较特殊的。不会在选择这种方法时,还需要注意文章的字数,如果文章的字数比较少,就无法使用。因此要想有效提升硕士论文的审核通过几率,首先就应该从以上的这几个方面来考虑,不仅需要保证一篇论文的原创度,也需要注重于论文是否拥有前后因果关系,如果逻辑方面有错误,同样不是一篇好的文章,所以建议大家在写文章时,这一方面也需要引起注意。
对于很多刚刚步入研究生生活的同学来说,他们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研究生期间如果不发sci或者期刊之类的论文,可以毕业吗?为什么说这个问题是很多研究生“比较”关心的呢?因为大部分的研究生在入学的时候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的,所以他们研究生期间基本都可以发出来论文,所以他们根本不考虑这个问题。只有一些混学历的研究生才会关心这个问题。虽然这这只是一小部分人关心的问题,但是小编我依然愿意为这部分人解答一下。首先,大部分高校没有sci或者是期刊是可以毕业的,有一种东西叫做研究生毕业论文,只要你把这个课题做出来,写出来毕业论文,就可以毕业的。所以,如果你是混学历,就对毕业论文上上心,不要连毕业论文都毫无头绪,那就没有办法毕业了。研究生都是有修业年限的,如果五年毕不了业,那就拿不到毕业证了。其实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学生在研究生期间是绝对不应该混学历的。我们既然不用面临社会上那么大的压力,既要在学校好好做科研,不要混天撩日。研究生期间,我们人的年龄都在23-26之间,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奋斗的好时候。很多早早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朝气蓬勃的开始创业,开始奋斗。有的可能会为了生活,为了房子,在努力工作。不管怎么说,上学也好,不上学也罢,这个青春时期,我们真的不能浪费!我们读了研究生,就应该去汲取更高深的知识,去探索更深奥的科学领域,去增强我们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身为研究生,不能够以毕业为目的,我们要发sci的顶会论文,努力学习更高深的知识。另外,学校对发论文的影响大不大呢?只能说,985、211、一本、二本研究生院有区别,但主要还是看个人。好一点的学校的科研氛围相对要好很多,但也不乏读研期间在宿舍天天打游戏的人;差一点的学校,科研氛围相对来说要没那么浓厚,但是也不乏优秀的研究生。本人在读的学校是一所211高校,但是却有很多天天在宿舍打游戏的研究生;而我的一个师哥,才研二,已经发表了三篇sci的顶会,一篇期刊,他也只是在一个一本研究生院。他的优秀程度,我们学校目前还没有。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学校比他们学校差,只是说明,科研能力,看个人!看个人!看个人!学校影响因素不大!所以,学校不决定学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生期间,只要你肯科研,老师给你提供你一切想要的科研环境。所以,如果只是为了混学历,真的没有太大的意思,我们应该好好科研,不辜负国家的投入和期望,家人望子成龙的心切,努力,奋进!祝大家早日发出顶级论文!
在现阶段,无论哪所高校都有论文的要求,本文基于研究生三年论文经验,总结了五点对于科研论文有帮助的学习习惯,希望能够对广大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1.对于文献进行定期分类整理以学科为基础的文献阅读可以获得基础知识,并可以借鉴他人的研究思路。阅读大量文献是快速发表论文的最好途径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情况下阅读中文文献是为了培养写作基础,而想要对思维方式进行培养仍然需要阅读更多的外文期刊。当我们写论文时,最后都需要引用文献。坚持对文件进行分类整理,对以后的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些研究生没有使用笔记表达的习惯。当他们阅读和积累时,他们总是把下载的文档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这样如果过了一段时间真正要用的时候,很可能找不到当初的文档了。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整理文档,将同一主题的文档放在同一文件夹或目录中,可以帮助自己快速高效地找到所需的文档。例如在研究建筑节能材料的时候,我可以将有关建筑节能材料的中文文献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将有关建筑节能材料的外文文献放在另一个文件夹中。在这里建议使用NoteExpress之类的软件,它可以对主题进行分类,方便做笔记,并可以根据重要性进行排序。2.阅读时对文献进行注释在阅读文献时,要注意及时标记文献中的重要概念、需要引用的句子、重要的研究思想、技术术语等,供以后需要时及时审查和参考。对于英语文献和摘要,有必要把重点放在注释和记忆重要的技术术语上。必要时,还可以组织文字资料,总结相关的重要知识和想法。如果你遇到了你无法理解的技术术语,这里有一个方法。在知网上高级检索关键词,输入你想要的专业中文词汇,然后搜索,随便看一篇有英文文摘的论文,看关键词就可以得到。3.围绕论文框架这个核心读完一定数量的文献后,论文的总体思路也清晰了,此时就有必要进行写作构思。在明确论文方向之后,最重要的是写论文框架,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这篇论文展开。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摘要、引言、方法、实例或实验数据分析、结论。不必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后再写论文。一篇优秀的论文需要不断修订。如果你总是拖延,可能会面临最后几天赶论文的情况。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写一个论文框架?因为在未来,所有的科研内容都需要围绕论文的框架展开,论文框架具有指导作用。今后,所有与论文内容相关的都应集中在笔记上,或直接插入到论文初稿当中。4.坚持分类整理文件夹和写文件备忘研究生有三年的时间,我们可能会做很多的测试,建立很多的模型。时间长了,很有可能忘了测试的目的和结论。这就需要坚持分类整理文件夹,每一个文件夹的名称要有清晰的易懂的含义,有必要在文件夹里面写一个.txt文件作备忘,备忘文件写清楚该文件的主要内容概要,包含内容,目的等方面必要性的注解。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记性不如多写一个文件!现阶段的研究生一般需要读三年。在写论文的时候,可能会做很多实验并构建很多模型。一段时间过去后,很可能会忘记一开始的实验目的和结论。这就要求分类整理文件夹,每个文件夹的名称应具有清晰易懂的含义。最好需要在文件夹中写一个.txt文件作为备忘录。备忘录文件应明确概述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内容必要性、目的等说明。好的记忆不如多写一份文件!5.科研论文的严谨性永远是第一位平时编写文档时,节点或关键性文档应注意格式。在做实验绘图时,要注意简洁准确性。同时,在写文章时,要注意逻辑思维,每一句话都要深入研究,每一句话都必须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一篇好的论文中没有多余的话。
两个有趣的大学生一名高考学霸在无意识间听从父母的建议,选择了材料专业。他当时可能没想到,这个专业是四大“论文发表最猛“的专业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生物、化学和环境科学专业!后来他不喜欢科研,且非常讨厌敲键盘、总结科研数据,却爱上了工程问题,于是换了专业,进入了机械设计行业。相反,有另一位高考学子选择了机械专业,却因为喜欢研究科学中的机理过程,于是他换专业到了化学,最终在本科阶段发了2篇“一作”SCI论文。上述两种学生分别走出和走进了这四大专业中的一个,可以说是很普遍的例子,下面我们就详细来看一下这4个专业的特色。生物领域生物领域学生物为啥容易发文章?其一是前沿性高,很多问题都是新的,而且有些是很欠缺研究的小方向!再加上生物的表征设备丰富,要凑出一篇SCI文章,只需要5组图就足够了。生物领域的学生在企业就业的难度较大,因为目前的生物技术发展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支撑起一个行业就业。不过搞生物的做科研的就业机会很多,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生物领域最近出了一个研究生,他是川大华西的“优毕”,因为3年发了40多篇SCI而走红了,这也足以说明该领域发论文的潜力! 化学化学领域早期做化学的发文章厉害是因为很多研究者都搞“元素添加”,以至于很多人把整张元素表能添加的单质或者化合物都用上了!物理化学里还涉及各类相变以及化学反应,研究化学的人往往会从“热、动”两个力学方面出发去研究海量的化学反应,本质上化学是生物、材料和环境等领域的基础!材料材料领域材料的研究者能够发表大量文章是因为有一个“大功臣”叫纳米材料!纳米类的材料可以说是变化万千,其中以管材、颗粒、线材和石墨烯的研究最为火热!前几年,我看到有人在ACS等顶刊上发表的文章,有各种石墨烯的应用及机理研究!材料类期刊成为论文灌水的重灾区,是因为材料的测试手段实在是太丰富,仅仅是围绕“复合”和“渗杂”两个思路出来的所谓的新材料就数以万计!再加上测试方法与应用领域的不同,材料类的文章自然会漫天飞舞!材料领域最近今年出的青年人才都能排成长队了!手里没几篇10分论文或者子刊,估计都没勇气写本子投上去!没办法,做材料的人太能写论文了!很多985高校的硕士生都是人手一篇SCI吧?不然你都没法毕业!因为发一篇是毕业要求! 环境环境领域环境领域的论文主要围绕一些新鲜话题,比如能源、水处理、CO2处理等问题。环境和能源结合的“神刊EES”的影响因子已经飙升到了30多分。如果研究者再给它点动力,估计都要赶上“Science”了!当然,这仅仅是影响因子而已。能发“科学”的人脑袋再怎么发热也不会投“EES”吧? 交叉学科四大学科的交叉(论文机器)最能发论文的团队一般不是单独做一方面研究的,复合型的研究者通常会把材料、生物等领域互相结合起来,以达到论文总量无穷大的目的,因此这几年最火的一个科研词汇就是“交叉学科”!而不再是“各据一方,互领风骚”的单学科发展了!
这几天,除了着急准备研究生复试的考生毕竟焦虑外,还有一波人也是非常焦虑的,那就是毕业论文已被送审的研究生们。考研的好坏无非是那张考卷答得如何,毕竟国家线的公布使得尘埃落定,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送审过程却是让人非常焦虑的,自己辛辛苦苦做了几年实验,又花了大把的时间撰写了论文,现在把命运交给别人审理,万一遇到个不好的结果,导致无法按期毕业,那自己真是压力山大。但话又说回来,毕业论文是自己几年研究生工作的总结和体现,那么对于绝大数研究生而言,只要你认认真真的努力做好这几年的研究,阅读足够量的文献,做好每一次实验,同时认真撰写了毕业论文,完成研究生毕业论文要求中的每一点,那么基本上是不用担心论文送审不通过的,毕竟评审专家面对一篇工作量饱满,又有一定深度且撰写认真的文章,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就不给通过。虽然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事实往往是不可能所有同学都做到上面的这几点,大部分研究生都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缺了一到两块要求的完成,因此最终提交的论文,也就是存在某些瑕疵的,这也就是论文被送审后一直处于焦虑状态的原因。有的同学文献读的不够,科学问题的凝练度不强,有的同学实验做得少,数据量不够,还有的同学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仓促的撰写论文,没有能够打磨修改,因此文章撰写中存在很大小问题。但是不管怎么样,送审时间已经到了,很多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那半成品的文章提交,从此开始焦虑地等待。但是我们要注意,在论文送审前,有些方面还是得注意一下,不然本来能通过的结果最终没通过,让自己后悔:格式问题这个问题是首当其冲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根据塔主历年审阅研究生论文和指导研究生论文的经验来看,论文大概率会被送到大同行的手里,也就是说评审专家大学科是和你一个学科,但是并不是专项做你这个研究点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你的具体研究并不是很懂,所以专家也不敢乱提意见,往往从论文的格式入手提意见。这个时候如果你文章基本格式修改不到位,很容易引起专家的反感,严重时就会给出不通过的意见。参考文献这个问题很多同学都忽略了,认为参考文献只要数量足够多,即可证明自己的文献阅读量。其实评审专家不会看你引用了多少篇,而是看你是否引用了新文献,是否引用了经典文献,是否对每一篇文献引用的较为规范和准确。如果仅仅是凑数量的话,专家一眼就看出来,引起厌烦感。图表制作专家在评审论文时,往往不会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都是大概浏览文章框架,对正文结果部分主要看图和表,虽然都是同样的数据,如果图表制作的不精致,就会让专家抓住后提很多文章,包括误差线,坐标轴等,低质量的图表甚至会让专家认为你论文撰写的态度不好。总是,以上三个方面是研究生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花点时间用心改改,就绝不会因为这些问题让自己的论文不通过。就剩临门一脚了,大家还是要认真对待哟!
随着大部分高校通知毕业年级学生返校后,很多大四或者研三的学生纷纷返回学校去答辩或者办理毕业手续。近几年,随着教育部对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要求变严之后,很多同学的毕业论文都需要去盲审,盲审通过后,学生才能按期答辩,否则需要延期。而近日,正是很多同学论文盲审结果出炉的日子,也是不少毕业生答辩的日子,毕业论文的盲审结果对于毕业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校会将学生的毕业论文送到教育部平台,然后教育部再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分发给不同的专家去审核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一篇论文需要两名老师去评审,而这两名老师是完全不认识彼此的,而且也不知道论文的作者是谁,更不知道另外一名评审老师是谁。所以有的时候论文的评审结果差异性非常大,有的同学收到的评审结果,一位老师评的是非常优秀,而另外一名老师却不允许答辩,不过这位同学还有一次再次送审的机会,可是如果再次送审再不通过的话,不仅仅对学生有影响,对学院甚至对学校都有很大影响,所以不少学校是不允许学生进行二次送审的。小编的的毕业论文盲审也是近日刚刚出的结果,小编的两位同学也是出现了上述的情况,他俩基本上都是一个老师给的评价是优秀,而另外一名老师给的确实很差,所以这俩名同时是不允许参加毕业答辩的,只能选择延期毕业。小编这里和大家说一下延期毕业的后果,如果延期毕业的话,首先就是不能在这学期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意味着延期的同学即使找到工作后也不能去报到参加工作,因为没有毕业证和学位证,公司和单位也是不予录取的。其次,就是学校宿舍也不再允许延期的同学在继续住下去,学生只能在外租房继续修改自己的论文,等待下次学校组织送盲审和答辩。最后就是如果延期,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麻烦的,不仅需要修改自己的学籍,还有很多毕业的手续,还会涉及到报到证和档案问题,也是非常的心累。之所以小编这么了解延期的情况,就是因为小编的一位师兄曾经就延期了半年。由于毕业论文盲审没过,他找的国企工作也不能去报到,所以他失去了工作,本来毕业后就结婚的计划也泡汤了,所以我这位师兄在毕业后一边做着兼职一边修改自己的论文。他承受的不仅仅是论文的压力,还有家里的压力和女朋友的压力,谁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等着他,家里和女朋友也经常去埋怨他。而且学校的各种手续修改也是非常麻烦的,我当时作为他的师弟也帮他办了不少事情。总之希望每一位研究生在研究生期间一定去好好做自己的研究,好好写自己的毕业论文,因为现在真的不是糊弄就能毕业的!大家的毕业论文过了吗?
很多大学生在决定考研的时候会犹豫不决,因为不知道从哪里听到关于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要写很多论文,而且每年硕士研究生都会有很多不能顺利毕业的,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最后只能延期毕业,在这样的观点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考研望而却步。可是,研究生真的很难顺利毕业吗?难道硕士研究生有很多都是被延期毕业吗?或许研究生的观点更具有代表性吧!很多硕士研究生表示,很简单的,甚至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其实,之所以会有部分大学生认为硕士研究生难毕业,是因为论文,只要论文不达到要求就不可能顺利的毕业,但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这就和大学本科写毕业论文一样,一开始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写不出论文来,但是当真正需要你写论文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是写不出来的,甚至查重率还特别的低。同样,硕士研究生一样的要求,只是需要你在校期间发表一篇或者是两篇论文,或许你会认为发表论文会很难,其实当你读了研究生你才会发现,发表一篇论文是多么的简单。首先,你的这篇论文不需要你写几万字,不需要你按照毕业论文设计的格式来,只需要你能够简简单单那的对你所学专业中的某个知识点发表一些自己的原创的见解,仅需要几千字即可。其次,各大高校对你所发表的论文的期刊等级并没有很详细的要求,你只需要写好论文,然后联系期刊或者杂志将论文提交,最后根据其所要求的版面费及时提供就可以了。这样在读研期间的论文要求你便顺利地解决了,剩下的就是你的硕士毕业论文了。此外,以前硕士研究生想顺利的毕业还需要通过英语六级,但是现在对硕士研究生的英语六级已经不做要求了,也就是说你硕士顺利毕业又少了一个拦路虎,试问在这样的条件下你还会觉得硕士研究生很难毕业吗?因此,那些觉得硕士研究生很难毕业的大学生或许可以放心了,硕士能否毕业最多的还是取决于你是否有很重大的违纪现象,或者是你是否有过作弊行为,因为很多院校对于作弊的学生是一票否决的,只要有作弊经历的就不要不可能顺利的毕业的!!!
2019年的硕士生学位论文全面采用抽选双盲审(研究生和审稿专家互不知道彼此),根源是翟天临博士事件。鉴于毕业硕士生的人数60余万,采用之前博士学位论文的盲审模式难度比较大、不现实,因此只能采用学院组织的专家盲审模式(学院自行联系专家送审),而不是全国同行业的专家库系统随机分配(类似于博士学位论文盲审、青年基金评审等)。不过部分高校针对部分发表过高水平期刊论文的硕士生可以"免盲"。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严格审核已是肯定的,教育部已确定2019年抽查6000份学位论文,且每篇论文3位评审专家,整个项目拨款800万。翟天临博士学术不端后,相继又曝出湖南大学刘梦洁硕士论文抄袭、复旦硕士抄袭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等事件,就算导师同意你学位论文送审,评审专家同样会高要求、高标准打分。研究生论文盲审审稿专家关注硕士学位论文哪些部分?论文盲审主要看论文的创新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同学科的差异性不小,一般来说创新性不是问题,但创新点得学会凝练。在写作之前的试验设计非常关键,否则学位论文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就不行喔。首先,最基本的写作规范。一篇学位论文出现低级错误给专家印象非常不好,如错别字、标点符号中英文混用、图表序号混乱和不对应、表格跨页、引用格式不规范、文献引用格式错误等。一个研究生经过3年培养后,在如此重要的学位论文中出现低级错误让人啼笑皆非呢。其次,文字写作水平。不同学科都有专业词汇和用句,过于口语化的描述不易出现在学位论文中。为避免重复率过高,不少研究生故意将学位论文修改的晦涩难读,词不达意。同时,学位论文没有框架和逻辑,甚至写作不宜采用排比行文、大段落等,甚至不如高中生作文。另外,学术水平。理工学不少学科的试验设计、数据分析、讨论得需要有足够的学术水平,如不能简单描述某个指标上升、下降,而是深挖表面现象后的机制。因此,在整个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阅读海量文献非常关键。研究生不少优秀的研究生,如硕士期间发表多篇高水平英文期刊论文,如SCI一区、二区论文,撰写的学位论文盲审后被评为2份"差"或"不建议答辩"等,就得接受延迟半年答辩。因此,建议各位准毕业生在送审之前"精雕细磨",经过学科/教研室的预答辩后再送审。作为导师,小西知道大部分研究生毕业后不再从事科学研究,仅有少量选择读博深造的研究生继续从事科研,但是作为毕业要求的学位论文必须要严守学术底线。平时读研期间,导师可以原谅研究生的任性,理解研究生混个学位证的心态。但是,学位论文质量同样关系到导师个人今后的招生和发展,因此得彼此互相体谅。其实,大部分导师还是乐意帮自己研究生修改学位论文的,但是一定得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而不是送审截至之前的晚上发给导师!
一、根据标题,目录摘要等关键信息筛选参考文献,可以多下载的论文,一般大概两百篇,如果没有时间看完,可以最后筛选了二十多篇文献包括别人的学位论文在内,无论如何最终就看这些文献,不再找别的。二、看文献,做笔记。分析论文的框架结构,内容要点,然后记在活页纸上,有条理地记,不要一写一大片,让自己查阅时一目了然。一边读写一边思考,这些内容和论点我能怎样运用。论文看得差不多的时候心里会有个大概,哪些内容是能用的,自己在写的时候会侧重什么角度,这时开始看参考书籍,打开目录,直接找自己可能用得上的部分,因为有了论文的铺垫,基本知道书籍里面哪些内容肯定不会去看,这样就比较省时间。三、手中的笔记正反面写满,大概有十来张纸。开始给内容分类,划分板块,这就是开始列框架了。分几类就大概明白要写几章的内容,定好每章顺序先后是什么。然后再根据笔记细化每章里面的内容,一步一步把框架列出来,然后整理笔记里面的材料,怎样安排,怎样使用,怎样起承转合,怎样按照逻辑层层递进。用铅笔在笔记的每个要点处标号,标明这个知识点是要用在论文的第几章第几层第几点。这一步进行得越详细越好,这一步越细致,码字的时候越轻松。这个环节是纯脑力劳动,并且是看自己的水平,知识和论点可以是别人的,论据也可以是别人的,但将这么多东西提炼总结,并且重新建构成你自己的论文,这其中是你自己的思考,布排和转化,体现了你对自己论文的理解。这一步进行得好,对自己的论文就越熟悉,答辩也越顺畅。四、把全部的论文框架点线面布置完,就开始码字了,进入到具体的填充内容阶段。码字的时候把要用的材料,从句到段进行重新调整组织,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需要看透每句话的意思和表达,看透一整段文字的内容结构和逻辑,这样就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把句和段都重新整合重新表达,但观点并不变样,逻辑依然通顺。最好不要等到写完了再降重,自己可以的话,一边写一边就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掉,到时候一身轻松。写的过程中原来的结构框架难免会有一些变动,笔记内容要点都在,只需要相应调整就行。总的结论和结语需要自己写,所以对自己论文的框架内容越熟悉,结语越好写。不然急急忙忙拼凑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表达的是什么,想写什么,多么心虚呀。参考文献用了两小时慢吞吞一个字一个字敲上去的,作为最后的放松。反正答辩的时候老师说格式很规范。其实现在都一键排版参考文献格式了吧。把别人的材料改观成自己的语言并不费力。但摘要,序论和各种章节分层前面起承转合的文字是要自己写的,那个要写得通顺流畅,内容承上启下,还要有一点文采,不能太干巴巴的,自己要多花点心思。我一直觉得知识储备本身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保持对自己专业的那种学术认知,对自己所学的东西有一种灵敏的觉知能力,这样即便学的东西全都忘了,有这种专业认知在,捡起来就并不困难。确保自己随时都能学起来,比学了多少更重要。很多人学了自己毫无感觉的专业,毕业以后知识忘掉了,也没有建立起那种认知联系,还是挺可惜的。很怀念上学的时候,毕业以后工作了和学生时代天壤之别。祝大家都顺利毕业,前程似锦。
大家好,我是@阿芷学姐,211研三在读。今天听到一个“坏消息”,听说我们学校从我们这届开始,硕士学位论文全都需要外审了。而在此之前,只是少数会被抽取外审的。所以啥是外审?外审是将论文送到其他单位其他老师手中,进行盲审。盲审就是论文的内容和标题都不能涉及你的导师姓名和你的姓名,一般都是送到外校审阅,审稿人不会知道是谁的论文谁是这论文的指导老师,因此叫盲审。之前有的高校是送审,并不盲审,送兄弟院校,现在硕士论文应该是全部都需要盲审了。外审直接关系着论文能不能参加答辩外审不通过,是不能参加论文答辩的。有的学校会给予二次送审的机会,但现在一般的做法是直接延期。外审通过之后,一定要根据外审专家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审什么呢?审内容本身。这个环节不牵扯查重问题。只要论文内容本身结构合理、方法得当、论述清晰、逻辑严密,被评审专家认可,就没问题。主要包括以下项目:1.选题: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2.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的合理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工作难度及工作量;3.成果:研究成果的价值、研究结果的新颖性;4.写作:摘要、文字论述、参考文献。“问题论文”究竟差在哪儿?创新不足,深度不够,结构松散,格式不规范山东大学去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指出,综合近年来“问题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该通知还同时指出,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高发人员,部分学科成为“问题论文”多发领域。我是@阿芷学姐,关注我,了解更多读研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