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硕士毕业论文创新点怎么写?二十念

硕士毕业论文创新点怎么写?

本文由 查重降重中心 sp8080.com 整理分享一、硕士毕业论文创新点怎么写?1、研究对象上的创新 即别人以80后为研究对象,那么你以90后为研究对象去写就可以了。(不过现在对90后进行研究的研究成果也蛮多的了。) 2、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别人用访谈,你就用问卷调查,别人用问卷调查,你就改用SPSS. 3、研究领域上的创新 这一种写法难度最大,这种创新实际上要求有着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换而言之,就是需要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方向,研究意义上,自然是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理论空缺。 二、如何找到论文创新点? 1、科研扫盲——创新的第一步也是必要的一步 查看历来创新论文资料,寻找创新灵感。首先是把导师,师兄,师姐的文章和论文,科学基金的申请成功报告,没中的申请报告,结题报告,横向课题的报告,咨询报告等全部浏览一遍,知道自己在什么领域,这个领域你的导师和前几届做什么,这个对于硕士来说,我觉得很有必要。 2、寻找问题和分解问题——创新的源头 如连问题都找不到或不知道如何分解问题,科研的基本功需要加强和科研思考的方式需要转换。 多参加知名专家或者基金委或者部委的讲座。这个可以听到很多现实问题的描述,不一定是怎么解决,可能是抛出了问题。问题导向,往往就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不要相信任何权威,敢于对一切质疑。导师不一定是对的。许多重大创新都是建立对权威的挑战,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问题就是要平时多观察一些细致的问题或者已经发生的问题,我们往往对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不问为什么,建议大家看看每年搞笑诺贝尔奖的情况。 3、多看文献——获取创新灵感或者解决问题方法的路径依赖 去图书馆期刊阅览室,边看期刊的时候,如果闪现什么灵感,马上记下来,切记,一定要记下来,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注明出处,你的灵感是解决什么问题的,这个文献给你的启示到底是什么,如果你当时沿着这个灵感还有其他想法,就沿着这个思路下去,直到你不知道写什么,那么就停止。 4、利用网络助手——创新帮助的好助手 网络当然有很多专业论坛,数据库等,可以将其归类为电子文献,按主题分类搜索,来了解。

九天

干货总结│研究生如何提炼学位论文创新点

本文由掌桥科研整理,平台提供中外文献检索获取服务,拥有1.8亿+篇,月更新百万篇,是科研人员与硕博研究生必备平台之一。掌桥科研最新科研成果学术论文下载网站:zhangqiaokeyan.com/创新点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学位论文的总结中一般会要求提炼创新点。由于创新点概念的模糊性,因此人们在提炼创新点时,要么发挥空间太大,要么不知有何要求。为了协助研究生降低这种模糊性,本文提供一些一般性建议供参考。首先,相关工作必须本身有创新,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及如何提炼创新点,即:创新点是论文工作创新的一种归纳,而不是编造的虚无的东西。创新点是指论文工作中新东西的要点。提炼创新点时,除了要求强调新颖,还需要突出其意义或价值或重要性。1. 如果问题有创新,那么可以把问题作为创新点之一这种情况是指,论文工作本身提出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且该问题成为论文工作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论文工作的研究对象往往是这样的:在研究背景问题中,通过研究现状的梳理来指出遗留问题,借此筛选出自己的研究主题。此种情况的研究问题并不能作为创新点列出。反过来,如果为了推动行业或学科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尤其是为了拓展一个新的领域,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个从别人研究中看不出的新的研究问题,那么可以认为问题有创新。例:本文提出了X这一新的研究主题,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将该主题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将为Y学科(领域、行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或挑战。2. 如果研究手段有创新,那么可以把研究手段作为创新点之一这种情况是指,为了本研究,发展了一种新的技术,如数学工具、测量方法、计算机模拟技术等。不仅如此,还要求新技术的使用导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研究结果,或者突破了制约研究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该技术还可以为他人所用,以便进一步推动研究的发展。例:我们在这里发展了基于...的X技术,这使得我们能将对Y的测量的分辨率提高10倍,从而为我们发现新的...现象奠定了基础,且该测量技术可望用于解决Z等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3. 如果研究思路有创新,那么把研究思路作为创新点之一这种情况是指,针对相似研究问题,我们采取了和别人不一样的研究思路,如:选取的手段不一样了,研究过程不一样了。当然,不能简单将研究方法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现有不同方式进行拼凑式的组合,以声称所谓的组合创新。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研究方法包含顶层策略、研究手段、研究步骤、数据处理和合理性分析五个方面。从每一个方面中,可以选择一个和数个(平均n个)不同的现有做法,如此,我们可以随意组合出n的五次方个“新”思路。然而,这样的新不能叫创新。思路创新必须是本质意义的创新,其特征是导致一个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如怀尔斯通过证明谷山―志村猜想来证明费马大定理),或者是简化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者是针对同类问题导致了新的发现,等等。例:我们在本文中,一改过去人们直接去证明费马大定理的做法,转而去证明谷山—志村猜想,将一个看似不可能证明的问题的证明转嫁为一个可以证明的问题的证明,由此解决了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本例参照非专业论文的介绍虚构而成,没有任何真实的科学意义)。4. 如果知识有创新,那么把知识作为创新点基于知识的创新点最为常见。创新点可以是:是否带来了原创知识,是否完善了现有知识,是否拓展了现有知识的边界。一种是指出带来了什么新的原创知识,且该原创知识对学科或领域或其本身有什么意义。例:我们发现了X现象,该现象的发现为Y找到了解释。一种是指出完善了哪条现有知识,且该完善对学科或领域有什么作用。例:我们证明了X,这一证明弥合了人们长期以来就Y问题产生的分歧。一种是指出拓展了哪条现有知识的边界,且该拓展对学科或领域有什么影响。例:将Z等人提出的X推广到了Y,不仅拓展了X的应用范围,而且使得Y的发展上升了一个新台阶。5. 如果作品或产品有创新,那么把作品或产品作为创新点之一有的学位论文的目的是设计、开发某种类型的新作品或产品。此时,不排除设计理念和作品本身具有创新性。作为创新点,交代创新内容,指出这一创新有什么价值等。例:我们开发了制约Y发展的X操作系统,该系统使得Y的运行效率提高了10倍,被相关行业使用,为Y在有效时间内走向应用奠定了基础。例:我们通过计算机辅助运算设计出了一种新的汉字系统,它具有音形合一的特征,结合了中西文字的优势,不仅输入方便,而且通过简单的格体声明,即可以限定为逻辑严密的科技语言或限定为情感丰富的文学语言,可望极大幅度地简化中文的学习和让中文能成为世界主导语言之一。对于专业博士或工程博士,产品或技术的集成也可能涉及创新。集成创新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可以作为学位论文的一个创新点。例:我们将当前出现的新材料技术和新控制技术用到了X设备的核心组件之中,这使得X设备的寿命提高了2倍,可靠性提高了3倍,为X设备成为最终产品做出了贡献。有时,在行业中首次应用某种理论或技术也能被视为创新,此时指出是针对什么问题、应用了哪条现有知识,且该应用的成功对相关行业有什么价值。例:我们应用了Z等人提出的Y,验证了Y在X行业的使用价值:极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并成倍降低成本。

大德不同

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如何实现创新

首先,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以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主,所以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一定要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不论是从理论知识体系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行业应用的角度来看,都要有自己的创新点。计算机硕士研究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创新本身有很多维度,在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研究生的创新点也非常多,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在当前传统企业纷纷实现网络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选择一个创新点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计算机专业对于新技术是比较敏感的,新的技术领域也会有更多的创新机会,比如当前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就有比较多的创新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诸多创新往往都离不开算法的设计、实现、训练、验证等等,所以当前很多硕士研究生都从算法入手来寻找自己的创新点。由于当前算法设计的创新空间相对比较大,所以基于算法设计来实现创新也会相对容易一些。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不能脱离自己的课题,脱离课题进行创新也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实验场景支持等等。要想基于课题来实现自己的创新,要跟自己的导师进行深入的沟通,让导师给自己一个方向,然后基于这个方向来准备相关的资料(文章)等等。硕士研究生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与导师和同课题组的同学(师哥、师姐)进行沟通,沟通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最后,对于“专硕”来说,可以跟自己的行业导师沟通,争取在行业领域寻找创新点,这个过程也会积累一定的行业知识,为未来的就业奠定基础。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黄头发

论文创新点想好了吗?四步法教你无死角寻找论文创新点!

入坑科研多年的荣格格,深知写论文不易,找到论文的创新点更不易。为了在下一次写论文的过程中,更快地与这位“佳人”邂逅,特苦思冥想,总结出这份寻宝秘籍,奉上给大家。本文主要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什么是创新点?创新点的套路有哪些?四步法——挖掘属于自己文章的创新点。准备好了吗?荣格格驾到!荣格格最近又被老板强行召唤,本想着又要面对一张苦瓜包子脸:没想到,苦瓜脸竟然在今天开花了!此时我的内心是十分激动的,因为啊,老板说我的论文创新点终于通!过!了!谁能想到,这距离最初的论文初稿,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多月。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样的经历,荣格格早已体验过了很多次。每一次修改论文,我的导师都会对我们说,创新点就是论文的灵魂,一定要经得起时间的打磨,所以是值得花费精力斟酌的。所以呢,荣格格在他的严格训练中,也学到了不少关于“如何寻找论文创新点”的知识,现做以总结,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找到360度无死角、怎么看怎么新颖的“创新点”,这样,核心期刊就能分分钟发起来了!本文共4808字,阅读时间大约9分钟。下方是本文的思维导图,大家可以有针对性地阅读,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有效的知识呐~什么是创新点首先呢,我们先来聊聊什么是创新点。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创新就是要创造新的内容。放在写论文的情境中,创新的内容就可以包括新的视角、新的价值或者新的方法等等。这里呀,荣格格强调一句。创新点一般都是根据某个研究方向衍生而来的。这里举颗栗子,就拿社会心理学中的幸福感研究来说吧。幸福感就是一个研究方向,然后我们的创新点就可以围绕研究方向——幸福感来展开,例如,影响幸福感的因素都有哪些呢?如何对幸福感进行量化?如何将每一种影响因素进行量化?所以大家发现了嘛?要想更快地确定创新点,首先就要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这个时候啊,可能就会有小伙伴发问了,“荣格格,那研究方向怎么确定呢?”一般来说,对于刚进入课题组的科研新人来说,研究方向都是由实验室导师确定的。这样其实是有很大优势的!因为啊,我们的导师在相应的领域往往会有很多积累,如果我们在导师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发文章会相对容易一些,导师的名字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其次呢,导师在这个领域早已得心应手,对我们的指导当然也会更顺手一些,我们获得的知识也会更多。所以啊,如何选择研究方向这个问题,大家大都可以放心,我们只需要做好下一步就可以了—— 那就是,如何寻找论文的创新点?解决这个问题,才是真的要靠积累,靠方法说话的!创新点的套路俗话说的好哇,不怕学不会,就怕没方法哈哈哈。你品,你细品,就会发现,就算创新要求再高再新颖,也还是逃不过套路的手掌心。一般情况下,创新的套路无非以下这几点而已嘛:1. 问题上的创新啥叫问题上的创新?对不起,不用你问,荣格格现在就学会抢答了哈哈。问题上的创新,就是指提出领域内的新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别人研究比较少的(PS:别人没有研究过几乎不可能,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啊)。还是以刚才提到的社会心理学中的幸福感研究作为例子:只要在知网啊,谷歌学术,或者Web of Science这么走一圈,你就能快速发现,目前大部分人都研究了哪些问题。诶对了,你们知道哪些问题最容易被发现吗?那当然是被研究烂了的问题最容易发现哈哈哈,你就这么两眼一扫,大片大片的关键词,摘要,或者是题目,只要基本内容差不多,那就是研究烂的问题没跑了。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反其道而行之!你研究东,我就尝试研究西。你不是研究个人幸福感在家庭中的关系吗?那好啊,我就把情景引入到和家庭八竿子都打不着的领域里去,我研究个人幸福感在分析国际局势中的关系!嘿嘿咋样,没想到吧??你说你要分析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是什么?那好啊,你分析吧,我在你的基础上研究,这些因素的权重比是什么?你还能拦得住我?这样一来,我创新不说,我还可以照猫画虎!前辈怎么写,我就怎么写,模仿前辈的逻辑和思路总不能赖我吧,所以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前辈能发什么样的期刊,那真的对不起,我可能也可以发了,谁让我是后辈,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嘞。 看到这里,是不是某些人又得飘了,膨胀到不行??那荣格格就得给你来一棒了。这种方法啊,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我们需要保证新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研究可行性。就像有的小伙伴悄悄和我说的,“荣格格,我想研究那个,幸福感和我家狗子卖萌之间的关系”,关键还说的有理有据!那个,我的幸福感越高,我就想给狗子好吃的,然后狗子就给我卖萌,这不是妥妥的正相关吗???嗯??好像哪里不太对,但好像哪里也没什么不对。荣格格现在知道最对的,就是一巴掌糊到你的脸上,快别说了!再说下去,多少人都被你拐带跑了啊。。。。2. 方法上的创新如果实在想不到问题上的创新,那不妨用方法上的创新来凑一下?可千万别小看这种方法哦,这可是很多理工科小伙伴最容易用到的创新方法,所以这里敲敲黑板提醒一下。所谓方法上的创新,就是指用不同的方法或改进的方法来解决原有的问题。它包括了两种创新模式:一种是,用其他领域的新方法,来解决本领域的老问题,说简单一点,就是方法的无限迁移!举一反三,以一敌百,用活一种方法,可是论文篇篇都不用愁啊。我们最近不是总被提倡多学科思维吗?其实最大的作用就在这里了。比如一些计算机领域的机器学习研究成果:如何识别婴儿各种哭声中的情绪?这就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心理学中的分析方法,情绪分为哪几种?分别怎么测量?这些如何与婴儿的哭声相结合?当然啊,还有的计算机领域研究成果需要用到化学药物合成预测方法、材料学材料性能预测方法等等。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只要不断修仙学习,方可达到一种,一通百通的境界??当然,这种方法虽说可以照搬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看似简单高效,但我们在应用的时候,还是要谨慎小心,毕竟它需要有一定其他学科的研究背景,还对个人的跨学科思维具有一定要求。我们可不能把袜子套在别人的手上对不对,虽然和手套一样,具有强大的保暖功能,但真的不是一个味儿啊。。。。。另一种是,对本领域老方法进行优化,来解决本领域的老问题。这要求我们抓住某些可优化的细节,然后实现精准打击。就比如说,某《基于情绪心理学模型的人群疏散仿真研究》就明确写着,本文是在计算机仿真方法研究人群疏散问题的基础上,也就是老问题研究老方法,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如当前仿真研究忽略了个体之间的情绪差异,以往方法并未对情绪进行心理学建模。没看懂也没关系?反正啊,简单来说,这种方法成功了,你就坐拥了挑战权威成功的名号,具有一定挑战性是肯定不用说了,只是,荣格格担心你,年少轻狂,不谙世事,方法着实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啊啊。。。。。3. 数据上的创新如果嗷,大家觉得,问题创新和方法创新都不成,也千万不要着急!因为,还有接下来的这种方法等着你——数据创新。这里的数据创新指的是,用新方法收集或者处理数据,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原数据进行解读。总之啊,就是各类花招花样都别藏着咯,尽情玩转数据吧~在这一部分中啊,荣格格想总结一个通用的方法,可是真的找不到,所以要和大家说一声抱歉。因为各个学科的数据收集方法都不太一样,着眼的点也不尽相同,荣格格就举两个例子来说吧。 心理学或者管理学中,我们通常会通过发放问卷来收集数据,并使用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这就涉及到如何收集问卷?如何处理数据?等等,如果这部分有创新,并对结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么就可以算作文章的创新点。另外,对于工科生来说,同样的实验过程,如果你做出来的实验数据和原论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并能够推翻原论文的结论或与原论文的结论互补,那么恭喜你,也获得了创新点一枚呀。总结来说,数据创新相比其他创新方法门槛较低,毕竟花式处理数据的功力,我们还是具备一点点的。但是!但是!但是!它也正是因为门槛较低,容易被编辑质疑文章的创新性。所以说呢,荣格格建议大家,还是要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问题或者方法上,如果创新点还是不足,再将数据创新作为辅助创新点。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再小的创新点也不能被忽视不是嘛。4. 结论上的创新终于终于到了套路四!大家坚持住!结论上的创新,其实就是对上述所有创新点的总结,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经常被很多小伙伴忽视掉。为啥呢,可能是因为前半部分写飘了,然后飘着飘着。。。。就没了??所以啊,我们一定要记得,在写论文的最后一刻——结论部分,记得要提出独到新颖的观点,对上述所有的创新点,一个不落地进行总结。做到有始有终,首尾呼应才是最好!对了,偷偷告诉你哦,一篇文章的创新点往往是多个套路进行组合,可以有1-2个核心创新点,再加上几个小创新点。所以,这四种套路,大家一定要狠狠地记下来。四步法——挖掘属于自己文章的创新点既然创新的全部套路已经解锁,那么我们如何将它们应用在自己写论文的过程中呢?如何找到自己论文的创新点呢?毕竟,我们可不要做纸上谈兵的人,再好的理论,也要拉出来练练对不对。这里,荣格格帮大家总结了四步应用的方法。以下的每一个步骤,都有明确的操作方法,只要大家按着流程踏踏实实来做,就一定可以挖掘到论文的创新点~1. 确定研究方向这一点呢,荣格格在文章开头已经提到很多,现在简单总结一下:如果导师有自己的方向,那么我们的方向最好就是导师的子方向,需要虚心向导师请教沟通;如果导师没有自己的方向,或导师并不能给我们的方向提供太详细的建议,我们可以在百度百科上先了解兴趣领域,搞清楚专业术语的含义,然后再去知网或其他数据库找到相关硕博论文,阅读几篇文献综述后,逐步确定自己的方向。2. 对研究方向进行文献综述在确定自身的研究方向后,我们就需要进一步加深对于研究方向的理解。毕竟,有方向,才能不迷路哈哈。加深理解的方法,荣格格建议是——文献综述。至于什么是文献综述?如何书写文献综述?大家可以参考荣格格的这篇文章《开始写论文了吗?10分钟学会文献综述的5个方法!》这里哈,荣格格再啰嗦几句,大家在做文献综述时,一定要重点关注这五个问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方法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数据如何支撑结论?创新点在哪里?3. 根据套路挖掘创新点好啦,到了这一步,就赶快拿出你的宝藏小本本吧,虽然荣格格知道,这么认真的你们,已经在文献综述那个步骤记下了很多问题,那么,再次检查一下,本本上的已有内容有没有包括下述的所有问题呢? 问题上的创新:我们能提出一些没有研究过的问题吗?或者将其他人研究的问题进行细化,限制在某个更小的领域?方法上的创新:综述中的文章使用的方法优缺点有哪些?缺点能否提出改进方案?如有跨学科知识,能否使用跨学科方法来解决此领域的问题?论文数据上的创新:综述中文章处理数据的方法是否有改进空间?其支撑结论是否合理?对于数据收集方法是否有改进空间?结论上的创新:综述中文章的结论论据是否充分?论文的创新点是否充分?结论是否还有考虑不周的地方?靠着这样的思考方法,我们就真的像挖掘宝藏一样,一点一点挖出文章的创新点。在这个过程中,灵感非常重要,所以及时记录自己的想法,也是很关键的一点哦。4. 验证创新点在这个过程中,荣格格掐指一算,肯定有很多小伙伴找到了很多创新点。这个时候的你们,是不是异常狂躁?异常激动?还觉得自己精神也有点异常?冷静,淡定,佛系。我们还需要在狂热中,给自己注入一剂镇定剂。好好想一想,这些创新点,是不是真的经得起验证。接下来,针对每一个你找到的创新点,进行一一验证,主要验证以下几点: 前辈是否研究过这一问题?研究时间是什么?研究方法如何?是否有前辈对现有方法进行过改进?我能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果上面的问题都没有问题,那么,就请继续狂热吧哈哈哈,刚刚如有打扰,可真的对不起。因为你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文章的创新点,这样的创新点还不赶紧捧在手心里?接下来的工作,荣格格不说,想必大家也一定知道:那就是,抓紧时间撰写论文啊,要是捧在手心的东西总是不喝,就会怎样?怕不是就只会凉凉了。所以啊,什么进行实验啊,数据收集啊,数据分析啊,这一套通通来一遍,快马加鞭地创造论文就对咯~Ending!!杀青快乐!!今天这波热乎干货的发放就到此为止了,不知道您还满意不?希望大家看完真的会有收获,更重要的是,看得开心!喜欢荣格格或者不喜欢,都可以!当然,喜欢我还是最好的!因为,我想和你成为好朋友,想成为大家科研路上的开心果呐~

楚楚

研究生阶段难以找到科研创新点?那是没把握好这些小问题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浴火凤凰创新,是一篇研究生论文的灵魂与核心所在。众所周知,一篇没有创新点的论文,是不可能被导师、期刊编辑或学位答辩委员会的专家们所接受的。当然,一篇论文处处都是创新点的操作难度极大,甚至是不太可能实现的。有一位核心期刊编辑曾经说过:“一篇论文的创新只需要有5%,剩余的95%就算都是综述也无所谓,只要有5%的创新就可以,这篇论文就是一篇好论文。然而,就是这看似不多的5%,让许多研究生在真正操作起来时,终日抓耳挠腮、郁闷至极,还是极具挑战性。关于研究生论文创新的问题,其实也并不是特别的难,只要你掌握了基本的套路就迎刃而解了。01、论文创新来自于“质疑常识”几天前,国内一位地理界的学术大咖来我院授课。当这位大咖谈到“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他讲了一个小故事,对我启发颇大。他说,他们地理学院有一次邀请一位院士来授课,学院里的所有博士、硕士悉数到场,都期待着能够听到一场关于世界前沿理论的报告盛宴。可谁知,这位院士一开始就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今天,我的授课主题是——经纬度。”“啊?!经纬度?!!”几乎所有的研究生都发出这个疑问。还有的学生在底下窃窃私语:“经纬度是最基本的地理知识了,我们上初中时就学过,还要你来讲,这位院士也太没水平了吧!”这位院士估计早就预料到学生们的反应,只是微微一笑,说到:“我知道大家很早就学过经纬度,那我就问大家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为什么经纬度要使用六十进制,而不使用更常见的十进制或百进制呢?”大家似乎被这个最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是啊!我们只是从老师那里学到,经纬度就是使用六十进制,这是前人约定俗成的内容,可究竟为何使用六十进制,还真没仔细想过。”这位院士看到大家的反应,不慌不忙地把戴的手表摘了下来,说到:“这块手表虽不算太贵,也是个名牌,谁要是能在10秒钟之内回答出这个问题,这块手表就归TA了。”“倒计时开始,10、9、8……3、2、1”依然无人能够回答。这位院士解释道:“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我们先举一个小例子,在商场卖东西经常以一‘打’12个为单位,这有什么可好处哪?答案是——好分!比如:你买了12个苹果,家里1个孩子自然不用分,2个孩子平均分,3个孩子不哭闹,4个孩子不打架,6个孩子还能行,这就是约数多的好处。那么,大家再想一想,在100之内,哪个数字的约数最多?” “对,就是60。所以,采用六十进制比采制十进制或百进制,更容易避开小数的经纬度复杂计算,更为方便快捷。”最后,这位院士对所有的硕士、博士说了一句总结:“不善于思考小问题的人,就不会有大的创新。”是啊!对研究生来讲,创新意识就是一种怀疑的意识,就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的求精意识,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意识。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前辈谓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等见解。当我们还在为如何创新而发愁的时候,对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概念、定理、观点、命题、理论等产生质疑,提出自己的解释,也是一条创新的有效途径。02、论文创新来自于“有中生无” 一说到创新是什么,相信很多研究生都会说,创新就是要做到“无中生有”:我要迸发出前人没有的Idea,我要尝试前人没有操作过的实验,我要得出前人没有的一流数据,我要达到前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对于“从无到有”这个认识,我们要认真审视一番。因为,“无中生有”特别容易让我们产生一种天才的感觉,它忽略了掌握资料的既定事实、正确路径的选择和必须付出的勤奋努力。如果真的是“无中生有”,相当多的研究生,甚至是学术大咖都做不到。所谓创新,就是系统研究前人在相关领域做了哪些努力,已经取得了哪些经验,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可以提供哪些新的见地,所以,真正的创新一定是“有中生无”。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有中生无”?我们知道,论文写作是一个“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如果没有最基本的输入,何谈后续的加工和输出,更不必谈创新。论文的创新,必须是建立在前人已有成果之上,建立在大量的输入之上,建立在庞大的经验库之上。研究生导师曾教育我们:世界象棋大师=5万张棋盘,然后才能形成自己的下棋风格;五星行政大厨=2万道菜品烹饪过程,然后才能做出自己的拿手好菜;顶级驾驶员=3000种路况,然后才能淡然应对各类突发情况;企业顶级顾问=2万个案例,然后才能为不同企业量身定制方案;世界一流画师=100百万幅画,然后才能创作出像“蒙娜丽莎”那样的传世之作。其实,这正是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你专注于一个领域、一个课题,积累到量的临界点,质变(即创新)自然发生。所以,论文创新(输出)=海量的参考文献(输入)+缜密的分析思考(加工)。03、论文创新来自于“耳目一新”前段时间,有位名家在微博上写了一段话,看到后给人一种“大道至简”的感觉。他说:“不要再去纠结到底什么是论文的创新性,以及怎样才能让论文有创新性这些问题。其实,只要论文的任何一个方面令人耳目一新,让人感到一种陌生感也可以。”虽然“耳目一新”说起来挺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些难度,不过终究还是有章可循,一般要做到以下三点。论文选题突出新高度。论文选题是确定主攻方向、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着研究的对象、方法,技术路线的选择与学术成果的质量。《学位与研究教育》期刊发表一篇文章,分析了1999~2001年评选的300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发现共同特点之一,就是论文瞄准学科最前沿的热难点问题,有高起点、高难度、高价值等特征,最后的成果才更具创新新。 分析问题突出新角度。苏轼的名诗《题西林壁》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既定视角去分析问题,往往只能看到前人已经研究的某一个侧面,很难有创新点。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你将得到凌驾于别人之上的答案。而要找到新视度,应当努力打破本学科传统的思维定势,运用具有灵活性、多向性与批判性的发散性思维,不拘泥于一种途径、一个角度看问题,才能得到多种不同的答案。 研究方法突出新特色。当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协同论、突变论、耗散结构论等新方法不断问世,又卷起了一股创新方法之风。因此,当你面对论文无从下手之时,可以拓宽学术研究视野,考虑创造性地移植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把坚持独特的学术立场与多科学审视结合起来,这样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获。整体来说,以上三个方面的创新有一个位移的过程。如果选题不行,就去找新问题。如果选题和问题都不行,就去找新方法。如果三者都不行,那这篇论文再出创新的难度就要大很多了,风险也随之增大,这时,可以考虑从学科知识的新融合、文献资料的新发现、谋篇布局的新思路和成果应用的新价值等方面入手,寻找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论文的创新,其实并不难。正如游戏玩家之间流传着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如果你总是遇到敌人,说明你走的路是没错的!”与之同理:“如果你在论文创新时总是遇到困难,说明你的方向是正确的!”

大教堂

教育杂谈:硕士毕业论文模式创新问题的探索,值得一看!

一、本专业毕业论文基本情况介绍遵循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近2年来,绝大多数学生论文的选题符合要求,经过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努力,选题情况有了较大改观,都能选择与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应用型研究题目,也突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给与了学生很大的空间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论文写作的整体水平也较往年有所提高。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综合运用文献法、案例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进行论文撰写。由于绝大多数论文都是具体研究某一个企业的相关问题,很多同学通过网络查找该企业的财务报表,自行计算所需财务指标,用以分析探讨,这使得本届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研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四年的专业学习中逐渐培养。毕业论文的写作是科研素养进一步培养和表现的过程。从近年的毕业论文写作情况看,学生的科研素质需要进一步培养,创造性思维不足,这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学生的论文写作还才存在不少问题。  (一)对应用型选题的处理上存在不足  本届毕业论文选题在体现应用型方面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几乎都是针对具体公司、企业来研究探讨问题,如“中小制造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应用研究--以辽宁威达通公司为例”,“浅析现金流量管理的问题--以弘源房地产公司为例”等。汇总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该专业135名应届毕业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中具体研究某企业的选题占所有论文题目的比例为65.2%。但是,这样选题的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存在以下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1、有关研究目标企业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信息了解不够,对论点的支撑不足。关于某个企业的成本方面的数据是很难从公开财务信息资料中找到的,缺乏数据造成论文写作不深入,论述不具体。2、不能很好的将论述和目标企业的情况有机的融合,甚至有部分学生论文前部分是纯理论论述,只在论文最后缀一个案例,二者关联不大,比较游离。这样的论文使得案例分析流于形式,只是在表面上看论文选题符合应用型选题的要求,但本质上并没有做到。  (二)学生的专业论文写作能力还有欠缺,科研能力不够  部分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好,很难驾驭专业论文的写作;还有的学生的工作态度不认真,有些内容不能按进度完成工作;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写作知识和能力,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文不对题、层次不清、结构不合理、语言不通顺的情况。不少学生不能自主学习学院的毕业论文指导手册,正确的进行毕业论文的格式编辑,写出的论文格式存在很多问题,修改格式占用了老师的很多精力。  通过对各个论文指导教师的沟通了解,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不知如何查找资料,如何筛选资料,查找到资料不知如何利用。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认真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知识,所以面对文献参考资料没有足够的能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无法利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对自己的论点进行论述,导致许多学生的论文初稿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将别人文章的内容成段的复制过来,拼凑起来,甚至有些学生到最后对自己论文涉及的到专业知识都没有充分理解和掌握,以至于论文答辩时不能正确回答问题。这样的论文谈不上有作者个人观点,更谈不上有所创新。  (三)对论文指导教师管理和约束不够  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教师应发挥重要作用,指导教师应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指导手册》的要求进行各项工作的指导,但是由于指导教师人数有限,每个人指导的学生较多,加上教师授课和科研工作量较大,很多工作无法很好的完成。对学生的论文指导不够细致,这从学生毕业论文成绩上可以得到反映。  以财务管理专业2010级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为例,“优秀”的成绩人数为0,绝大多数成绩都为“中等”与“良好”,极少“及格”的成绩,“不及格”的成绩没有。这样的成绩会让学生口口相传,下一届的学生会认为毕业论文不必太过认真,差不多都会通过的,使学生失去了努力、认真完成毕业论文的压力和动力。(四)毕业论文考核方式单一  通常毕业论文的写作安排在第八学期,即四年学制的最后一个学期,240学时,8学分。所有本届学生均需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工作,不论是备战考研的学生、还是复习考公务员的学生,尽管他们其实无法集中精力进行论文的撰写。这样一刀切的做法并不科学。高等院校是培养学生的地方,学生是学校的根本,一切应该以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成长为第一出发点,应该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和就业提供方便,但是目前的制度设计上没有做到。  三、提高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意见与措施  (一)及早安排毕业论文的有关工作,进行论文写作辅导  要及早安排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在第七学期期初就要落实。从指导的实际情况看,面对面的指导效果和效率比较好,因此,抓紧学生在校期间,指导完成初稿的第一、第二次修改,会对论文的较好完成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有尽早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采用讲座或微型课的方式,提前向学生介绍如何查阅资料、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如何安排论文的框架结构,如何对查阅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利用等等。  (二)调整一些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  关于有关能力,应在教学期间多加强调,通过课程计划的安排和调整来加强,如计算机能力类的课程,专业英语课程,应用文写作能力等课程,这些课程均应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对待,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厚实的基础。  (三)调整一些专业课程的作业和考核方式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可以调整一些专业课程的作业和考核方式。例如,财务分析课程的作业可以要求学生分小组选定一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标的进行财务分析,或者将这个作业作为期末总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财务管理课程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和内容等。课后作业可以指定题目,要求学生按题目完成一个微型专业小论文等。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又可以为将来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厚实的基础。还可以丰富考试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实际问题的兴趣。(四)创新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式  毕业论文的考核模式过于单一,不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除了采用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方式外,也应该允许采用其他灵活方式。为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该积极推动毕业论文的改革,以更好地实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学科知识、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检验,达到对学生认知、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测试。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下列情形均可以替代毕业论文:  1.公开发表论文。  2.学生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  3.学生申报并获准立项的国家级、省级及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经结题验收通过后的研究成果。  4.撰写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5.获得社会或行业公认的代表能力水平的专业、行业认证证书等。  综上所述,较好的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学生本身的问题,指导教师的问题,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问题等,只有各方均按制度要求认真工作才能更好的完成。

森熏

学位论文的选题怎么创新?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学术评价是遵循“质量第一”原则的,所以对于研究生来说,从一开始就要把路子走正,自觉树立精品意识,把精力高度集中到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上来。这里,根据本人多年来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体会,就人文社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创新略述管见。一、学位论文选题的两个层面人们通常认为,博士生和硕士生的一个重要区别即是,博士生基本上具备了自主选题的能力。其实对于硕士生来说,努力掌握自主选题的技能也颇有必要。因为,在确定学位论文题目的时候,导师通常会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也还是有一定选择余地的。所以,不论博士生还是硕士生,选题均是学位论文写作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研究方向,选题都有其特殊性;而且,选题也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当然,共性也还是有的。一般地,学位论文选题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宏观为研究方向的选择,微观为研究问题的选择。1.研究方向的选择研究方向的选择,即是在某学科内关于研究领域的选择。每个学科都可以划分为许多研究领域,尤其是科技哲学,所辖研究领域特别多,所以就有一个研究领域的选择问题。研究方向的选择是否恰当,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每一位学者的学术高度和学术寿命,而且,对于学位论文的难易程度和质量高低,也有相当大的制约作用,尤其对于那些准备读博的硕士生和将来有意从事学术性质工作的博士生来说,意义特别重大。一般说来,研究方向的选择是基于个人的兴趣、知识基础、师承关系、研究条件、学术环境和社会需要等因素的综合考量。其中,以下两点需要特别予以重视:(1)结合毕业去向。近些年,在具有学术性质的单位尤其是理工科院校中人文社科领域的青年教师中出现了一种普遍性的现象:他们在读研究生时,科研方向比较专,但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会遇到所在单位学科建设需要与个人科研方向之间的矛盾。在此情况下,多数人选择了改变原定研究方向的做法。由于这种改变大多出于权宜之计,准备不足,再加上社会发展迅速、外界诱惑很多,于是他们的研究方向就不断地变来变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最终,丧失了一个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科研陷入了极大的被动。针对这一问题,青年教师最好的选择是既要适应所在单位学科建设的需要,又不要轻易放弃当初在导师指导下经过深思熟虑所选择的研究方向,即应当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最佳的结合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坚守原定的研究方向。其实,在读研究生时便可以就此早作准备。虽然鉴于当下就业的现实,科研方向与实际工作完全吻合的可能性极小。但研究生在选择研究方向时,还是应在综合权衡各方面的主客观条件和学科发展内在逻辑的同时,尽量考虑到自己将来毕业后有可能从事的工作。当然,学位论文重在科研能力的训练,没有必要过分追求完全吻合。这里,我们想强调的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使学位论文研究领域的选择适当向自己毕业后有可能从事的工作的方向靠拢,是十分有益的。(2)有一定的自由度。即在所选择的研究领域,大脑能够自由思考,“手脚”伸展得开。学术研究是探索未知世界的,而未知世界充满了大量偶然因素,各种各样的困难随时都可能出现,因此学者在从事学术研究的时候,必须保持自由。学术自由主要包括心灵自由和外部自由。心灵自由是指知识分子在从事学术研究的时候,思想超脱,能够摆脱名利羁绊,抵御各种诱惑。也就是达到了科学家竺可桢所说的那种“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境界。大量事实表明,只有淡泊名利,才能保持心灵自由。心灵自由是一个人的修养和思想境界问题,关键在价值观的选择。科研方向的选择主要涉及另一类自由,即外部自由。外部自由首先是指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思想观点自由。如果你的研究方向伸到禁区里去了,意识形态不允许,那就需要斟酌;其次是指要有从事研究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资料条件。如有些领域里的研究,常常存在开展社会调查和利用稀有文献的问题,若没有经费,便会寸步难行。另外,某些领域里的统计资料不实或不对外公开,势必会影响研究的正常进行。在选择研究方向时,研究生都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2.研究问题的选择研究问题的选择,即是选择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这一选择,最根本的原则就是,选题一定要“汇聚到点上”,切忌“大而无当,浮泛不实”。“大而无当”是指题目过大。就科技哲学而言,诸如“论思维”、“科技发展的规律”、“粒子论”等题目,就是一些大而无当的题目。选这种题目做论文,最终都只能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浮泛不实”是指论文题目没有画龙点睛,凝聚到中心论题上。这种情况特别常见。例如,研究某人的科学思想,文中讲了某人科学思想的形成、内容、影响、评价等,可谓面面俱到,但只是停留在面上,没有凝练出中心论题,找到某人科学思想中最具创造性、最闪光的“点”。因而没有形成一个深具个性的题目,只能是大而化之的“论某人的科学思想”。为什么有的人易犯选题过大和浮泛的毛病呢?最常见的原因有二:①没有充分认识到任何一般都存在于个别之中。寻找一般,往往需要着眼于个别,从个别入手,尤其是在全局中具有关键意义的个别。而通过关键性的个别寻找一般,乃是选题要“汇聚到点上”的真谛;②缺乏“问题意识”。在论文写作中,作者具有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胡适一幅题词所说“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问题意识的实质就是善于在经验事实和现有理论之间敏锐地发现和捕捉矛盾。在学术研究中,问题不是一般而言的问题,而是“科学问题”。即科学前沿或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①它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不明白的问题,而是所有人都不明白的问题,即科学上还没搞清楚的问题。②它是比较成熟的问题,即其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都已经比较充分的问题。③它是真问题而非假问题。真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前提,而假问题之所以假正是因其建立在错误的前提基础之上。总之,当我们说选题要“汇聚到点上”时,这个“点”应该达到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让人听后不仅能够明白无误,而且要意识到“对,这个问题是该解决了”!此外,这个“点”至少应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新意。什么问题具有新意?如上所述,就是别人没有研究过的,或者研究过了但没有研究透的,或者看似研究透了但是仍有分歧的,以及应该予以纠正、补充或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准确地说,具有新意的问题,即是学科前沿的问题。可是,一般情况下,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不像自然科学的前沿那样容易辨识。而且,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极易被等同于由社会对学科知识点的需要所造成的“热点”,或者被等同于本学科国外的新动向。其实,人文社会科学前沿的要义,乃是本学科内在逻辑发展的需要及其与社会需要的契合之处。单纯的社会需要,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不少属于已有理论的应用,还算不上真正的科学前沿。(2)具有关键性。具有关键性的问题即是在学科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引起同行广泛重视的问题。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说:“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是正在进行正确的而且是重要的工作的人。”选细枝末节的问题,做那些内涵贫乏的文章,不仅未必省力,更为重要的是选题意义不大,难以产生影响。爱因斯坦说得好:“我无法容忍这样的科学家,他们拿起一块木板,专找最薄的部分在最容易钻孔的地方钻了很多孔。”(3)具有可行性。所选的问题不能太难,应该选择那些所需客观条件或主观条件大致具备,通过竭尽全力有可能做出点成绩的问题。(4)能够系列化。选题要系列化,就是说点不能脱离面,要使所选的点处于一个系列之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选题技巧,因为它不仅便于把研究引向深入,而且突出的优点是“经济”。系列化的问题彼此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做完第一个题目就等于为第二个题目铺平了道路,甚至是做完了一半的工作。如果说,孤立地选题是事倍功半的话,那么选题系列化就是事半功倍。一般地,凡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是沿着硕士学位论文方向做的,不仅省力、做得快,而且也容易做得比较好。试想,已经思考了三年的题目再去思考三四年,还能做不好吗?那么,这样的点怎么去找呢?不存在捷径,还是得从读书、查资料入手。通过系统、全面地查找与自己研究目标相关的资料,摸清研究现状,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比较所发现的诸多问题,找出自己中意的“点”。强调“汇聚到点上”,是不是就反对选择宏观题目?不是的,原则上说宏观的、微观的项目都可以选,就研究生而言选微观的比较适宜。研究生科研经验较少,选微观的题目容易些,而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可以收到以小见大、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论大问题还是小问题都是研究对象本身反映出来的,二者息息相关、密切相联。小问题做大、做深入后,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大问题,触及到事物深层的本质。既然论文选题选微观的比较好,为什么又说选择宏观问题在原则上是可行的呢?这是因为,选宏观的题目易于高屋建瓴、统筹全局、提纲挈领、直逼根本。特别是,如果一个人学术积累厚实,时间又比较充裕,选宏观的题目当然是可以的。但是选宏观的题目,仍然要避免面面俱到,而应着眼于题目的整体,看哪个地方最关键,选择一个关键点,由此入手,向深处开掘。这样一来,仍然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二、学位论文创新的四项指标同其他学术论文一样,学位论文也以创造性为其生命线。缺乏创新、搞重复研究,有悖学术研究发展新知识的宗旨,浪费人力、物力,浪费读者的时间,是学术界所鄙薄、拒斥的。一般来说,学位论文的创新主要有四项指标,一是选题新,二是材料新,三是方法新,四是观点新。选题新,已如前述,下面谈后三“新”。1.材料新材料新即是文章中使用的是学界没有发现过的材料,或对于所研究主题从没有使用过的材料。①新材料可以是文献上的,也可以是地下发掘出来的或田野调查得来的等。②新材料可以是一宗,也可以是零星的,小到一件事、一件实物、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均可,也可以是一宗。③新材料是相对于研究主题而言的,不一定是从未发现过的,只要在某个研究主题没有使用过的材料,原则上,都可以称为新材料。例如,我所指导的一位硕士,现为北京某高校的青年学者,从科哲转向了《资本论》研究。最近,他以“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文献的《资本论》创作史研究”为题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准立项。MEGA共114卷,现出版了58卷、66册,把它用于《资本论》创作史研究,至少国内还没有过。鉴于《资本论》创作史研究是一个老题目,所以,材料新当是该课题申报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通常,一些年轻学者对新材料不太重视。其实,新材料绝不仅仅是材料的问题。绝大多数情况下,它和观点是紧密相关的。“材料蕴含观点”,这句话虽然老套,却放之四海而皆准。诚然,个别不能证明一般,观点不能单纯依靠材料来证明,但是,新材料,尤其是关键性的新材料,对于支撑观点是很有用的。因为材料对于观点作用的大小,主要不是靠材料的量,而是取决于材料的质。关键性的材料对于观点的支撑作用,能够以一当十,其真伪对于观点的真伪具有一定的支配性作用。此外,当新材料发表后,即使作者不做概括,新材料里蕴含的观点或理论也会被有些读者感受得到。所以,写文章一定要到学术前沿、稀见文献、地方史料、新出土的文物中或到社会实践第一线去寻找新材料。史学界通常高度重视材料,尤其重视一手材料,认为搜集一手材料是“采铜于山”(顾炎武语),远胜于“旧铜钱”般的二手材料。历史学家傅斯年一再强调说:“史学便是史料学”、“史学本是史料学”、“史学只是史料学”。他还有句名言:“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他代表了一派人的观点,虽然对材料的强调有些过头,但重视材料这一基本观点无疑是正确的。2.方法新方法新是指论文使用了新的方法。新方法包括新创造的方法、首次从其他领域引进到所研究领域的方法或者看问题所采取的新角度等。对于方法创新,一些人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但更多的人是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创新方法。这一点十分典型地体现在一些人填报课题申报书中“研究方法”一栏时的表现:敷衍了事,所填写的方法大都是一些习见的、大而化之的方法。如,文献研究方法、历史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比较方法等。给人的印象是这些方法无关痛痒,申报人也不打算认真运用。更有甚者,胡编乱造,杜撰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方法来。如,历史梳理方法、历史主义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总体方法、工具调查方法等。必须充分认识到,方法对于学术研究至关重要。可以说科学诞生的关键在方法,科学突破的关键在方法,科学发生效用的关键也在方法。近代实验科学诞生的关键在于,它摆脱了古代依靠经验、思辨和猜测等研究自然的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的结合,从而为科学家确立了以定量的实验观测结果作为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检验的标准,并且以数学作为表达科学理论的形式化语言。正是基于此,自然科学得以发展起来。为什么说科学突破的关键在方法?因为实现重大科学突破,走老路不成,非得独辟蹊径不可。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获奖研究总是伴随着方法的更新,在方法上有其独到之处。还有,科学发生效用的关键也在方法。想把科学发现转变为技术和专门的应用,关键的环节在于通过中间试验解决如何转变的问题。可以说,方法创新是观点创新的根本保障。一般来说,方法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式,例如可以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方法,也可以分为软件方法和硬件方法等。软件方法就是通常说的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无形工具;硬件方法就是实验仪器和实验设备等有形的研究工具。对于现代自然科学而言,实验仪器和实验设备的重要性已经极大地提高了。同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分为软件方法和硬件方法。科学研究的软件方法更新很快。例如,过去研究科学思想史,通行宏大叙事式的研究方式。如果研究一个人的科技思想,比较规范的做法是,把这个人的著作全集找来,甚至把全集里面没有搜集到的资料也一并予以搜集,包括将其交游范围内的人所涉及的有关资料搜集起来;接着熟读这个人的所有资料;最后,把这个人放到他所在时代的整体当中去,考察其科技思想。人文社会科学方法也有硬件方法及其创新的问题。不久前,台湾清华大学黄一农先生提出了历史学研究的“e-考据”方法,即利用网络和电子资源,大规模地搜集资料进行学术研究的方法。研究某个历史人物,现成的资料很少或不够用,怎么办?就需要去查他的交游圈里的那些人的著作,进而汇集出所研究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然而古籍资料浩如烟海,通过手工查找,即便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也未必能如愿以偿。如果某个朝代所有的书面文献都刻成光盘或上网了,使用关键词进行搜索,肯定会有收获。“e-考据”虽然本质上仍是过去的考据方法,但研究工具由手工操作变为计算机操作,这就是硬件的变化。原则上说方法创新并无一定之规,关键在于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结合研究条件与环境予以综合考虑。例如,研究科学知识的客观性问题,按照传统的做法,主要是关注科学知识与经验的关系,看后者能否证实或否证前者。事实证明,这条道越走越窄。于是有人开始考虑,能不能把研究的重点移向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看一看科学家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是否做到了完全屏蔽社会因素对科学知识的侵染?于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拉图尔等人提出了“实验室研究方法”,他们深入到实验室,对科学家进行全程跟踪研究,记录其一言一行。最终,科学知识社会学家们根据大量事实得出结论:科学知识是科学家磋商出来的,很多情况下,是科学家之间、科学家与企业主之间、科学家与政府官员之间的利益博弈。尽管他们的结论并未获得广泛认可,但他们研究科学知识的客观性不是单纯就知识论知识,而是独辟蹊径,转向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使用了“实验室研究方法”。这一方法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其研究成果颇具启发性。移植相邻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是方法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学科交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普遍规律之一。不同学科、不同领域间的理论和方法经常并大量地互相借用,而且随着一个学科的逐步成熟,这种现象会呈急剧上升趋势。例如,过去生物学并不怎么使用数学,现在则不同了,目前生物学的某些分支用到了大量的数学,诸如信息论、运筹学、概率统计、函数方程、动量理论等。方法创新还关涉采用新角度的问题。新角度有时表现为新理论、新框架。新角度实际上是研究的新路径,这也是一种方法创新。例如,就研究杜甫诗词而论,山东大学的萧涤非先生那一代,自幼就对唐诗下了很大的功夫,甚至对杜诗达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当今已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了。所以,若用传统的方法研究杜诗,超越萧涤非先生将会非常难;若用新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先把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诠释学钻研透了,然后从诠释学的角度研究杜诗,就可以看到萧先生未发现的东西,很有可能超越他。创新方法的重要,由此可见一斑。3.观点新在“四新”中,“观点新”是核心。因为其他“三新”最终都要通过观点新来体现。人文社会科学是干什么的?就是不断提出新的思想,更新人们的观念,给人以指导或启迪。关于观点新,应该明确以下几点:(1)基本观点应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前进,发前人之所未发。这也就是比较严肃的学术论文都需要有文献综述的缘故。自然科学论文相当重视文献综述,没有文献综述的论文一般是不能发表的。一篇论文提出的问题和观点是不是新,必须有所根据。这个根据就要靠文献综述来提供。所以,撰写学位论文,对于“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现状与问题”部分要下真功夫,应该把它当作一篇相对独立的论文来写,不要敷衍了事。文献综述常见的缺点是:①文献量少。搜集文献不是一网打尽,而是蜻蜓点水,随机找一些,致使许多基本文献缺席。②文献名称罗列,缺少观点的概括;或者有观点概括,但缺少对观点的分类;或者对观点的分类不到位,太粗泛。③只有流水账似的述,没有恰如其分的评。对所述文献的贡献和不足缺乏说明。④述评与学位论文中心论题错位,一般是述评范围较之中心论题过宽。如,论文题目是《论爱因斯坦的宗教思想》,但所综述的文献主要是有关爱因斯坦研究的。⑤所述非所评,述、评错位。最为常见的情况是,把文献评论变成了脱离文献的自我陈述等。总之,文献综述必须紧扣有待研究的问题和需要创新的核心观点来写,其作用就是交代清楚学位论文的中心论题和前人研究的关系,落脚点是证明自己的中心论题和拟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有创新的。(2)观点新不是针对某个人或某群人而言的,而是针对在此之前所有同行的。学位论文的读者对象是学界同行专家,而不是普通老百姓。写论文实际上是在和学界高手下棋、对话。科普和科研是两码事。毛泽东主席说,哲学应该从哲学家的课堂里解放出来,说的是哲学普及,不是哲学研究。陈景润写哥德巴赫猜想论文,若要让老百姓看懂,必须从四则运算开始,那样论文就长得不得了。(3)观点新是内容上的、实质上的,而不是形式上的,旧观点换了个新说法仍然是旧观点。有人写文章不在观点创新上下功夫,功夫全用在胡编乱造新名词或文字表述的改头换面上,甚至玩弄增减字数、变更语序的小把戏,这是十分低劣的。从更高的要求说,观点新还包括分量问题,就是它有没有冲击力的问题。有时,一篇文章读后,会让人觉得作者所提的问题很好,回答得也不错,但就是过于中规中矩、四平八稳。因此我认为,人文社会科学学位论文,应当拒绝平庸,一定要有冲击力。所谓冲击力,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提出的观点能够让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甚至能够起到指点迷津、引领人生的作用。我们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往这个目标上奔。这个目标看起来很高,但有没有它是大不一样的。照这样去做,论文的立意就会比较高远。当然,有冲击力的文章,除了有社会现实意义外,还有一种类型,就是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如果一篇论文解决了学科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那么这篇论文肯定会有冲击力。每一学科的发展,都有着自己的“哥白尼革命”。一篇论文能在本学科里引发一场“哥白尼革命”,一定是有冲击力的。这不是说大话,只要有人能做到,就应该努力去争取。做到论文有冲击力涉及到很多方面。如奠定扎实的学术功底,密切关注社会发展现实,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努力拓宽学术视野等。不过有一点应予特别强调,就是解放思想。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永远推动着理论发展。因此,必须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发展已有理论;另外,有一定冲击力的观点,一定是超越传统和世俗的新观点,而传统和世俗的势力是异常强大的,一旦有所触犯,它一定会不遗余力地进行打压。所以,从事学术研究,既要有一点莫言式的汪洋恣肆、天马行空的精神,也要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做好随时跟保守势力作殊死斗争的准备。

特公

研究生论文选题及创新

01 如何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不管是研究型硕士还是专业型硕士,如何确定一个好的论文选题恐怕是几乎所有研究生都或多或少困惑过的事情。记得当年自己读硕士时,为确定论文研究题目和内容绞尽脑汁,最后选中了指数基金业绩评价的话题。基金业当时(2000年)在我国刚刚兴起,而指数基金更是一个新生事物。由于指数基金不以超越市场收益为目的,引起了国人的很多争论,但在美国以指数基金为载体的被动投资已经相当流行。应该说这个选题相当新颖,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可惜囿于文献和资料的欠缺(当时互联网还很不普及,无法查阅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我感觉论文在创新方面做的还很不够,一直引为憾事,但硕士论文写作给我的感觉是创新并不难。在澳大利亚读博士时,导师鼓励我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相关问题。我博士论文的题目是:关联交易和公司业绩:中国的掏空和支持证据。这一论文题目最终得以确定,除了我一直关注中国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还因为我看到了中国证监会和国资委2003年8月联合下发的文件:《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除了选题上的帮助,该通知还对我论文中核心变量(掏空和支持)的计量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以说,政府部门发布的法律、规章和制度等监管文件绝对是我们研究方向和选题可以借鉴的宝库,大家一点要重视。实际上,大家如果阅读本专业重要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也会发现这些文章具有上述特点。最近引起广泛社会争议的吴英案,应该说对我们经管法专业方研究生来说就是非常好的一个选题。关注政府部门所关注的,除了保证选题比较新颖外,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也比较好。在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市场大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社会热点数不胜数,我的上述经验说明,只要大家关注本专业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是不愁找到好的选题,并做出相应创新的。论文选题是有捷径的。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社会科学研究,全国哲学和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每一年都发布如《国家社科基金指南》等国家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也会发布类似的项目指南。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论文选题要瞄准国家社会最关心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尤其像我们这样的经管法专业,一定要有现实意识、问题意识,才能使研究真正有价值。大家可以在研究这些指南的基础上,把相关问题细化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这一方面可以顺利通过开题,少走弯路;另一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容易发表。总之,研究工作只有适应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需要才有前途,才容易创新和创造价值。我去年能够在前期成果较少的情况下,中标自科面上项目,其主要原因是选题新,契合了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等国家关注的问题,有相当的实用价值。当然,中信泰富澳元投机导致巨亏的事件也给我很大的启发。近年来,我们学校不少老师中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等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的课题,研究生如果能够主动借鉴和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一方面能够尽快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导师指导起来也得心应手;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和老师一起做课题的过程密切关系,研学相长;合作的研究成果一旦发表,对研究生本人的学术生涯也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即使自己的导师暂时没有主持相关课题,也往往有他们专注和擅长的研究领域。在结合自己的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的基础上,研究生如果能够从中挖掘值得研究的方向和选题,对导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双赢的局面。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要尽可能与自己的本科专业、过去的工作实践、就读院校的学术优势联系起来考虑。要热爱和立足于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努力实现研究生学习与自己以往的知识和行业实践的最佳结合,发挥自己的优长,在大量积累地基础上早出成果。除非特殊需要,一般来讲,不要去搞自己不懂或不熟悉的东西,也不要见异思迁,远离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如果将来要考博士,就要尽可能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与考博的专业方向、博士生导师的研究方向相接近,以便捷足先登。如果要去机关或者企业,就要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与就业方向挂钩,对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尤其如此。选题除要有时代特色和学术前沿性外,选题更要明确,切记论文选题不能等同于导师的课题。选题应明确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如果涉及面过于宽泛,包含问题过多,研究将难以顺利进行和完成。选题范围要适度。一般应在硕士学位水平范围内尽可能缩小研究范围,要“小题大做”,写深写透;不要“大题小做”,宽泛无物。这主要是因为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时间有限,硕士学位论文的容量也有限,论文里能够将一两个问题论述清楚,有一定新意,就很不错了。02 如何进行学术创新?关于创新,其实一点都不难,但切忌为创新而创新。几乎所有的学术文章最后都会指出文章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这就是很好的创新切入点。创新有大有小,从思想上来说,大家一定不要盲从,一定要问个为什么,特别是那些想在学术领域做出成就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其次,创新离不开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发达国家学者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手段。因此,研究生一定要及时关注专业内最新的外文文献。由于国外正式期刊上的文章往往是两三年前写好的,所以要跟踪比较新的东西,可以参考国外研究者写作的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大家可以通过在www.ssrn.com、scholar.google.com(谷歌学者)以及国外大学网站上通过关键词来直接搜索。创新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如变量代理和测度,变量多样性,样本跨度和广度,计量方法改进等等。另外,在论文写作中,大家要把自己有特色的地方、与以往研究不同的地方详尽描述出来,使自己的创新得以体现。处处留心皆学问,广大研究生一方面不能等、靠、要,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多阅读相关专业文献,多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讲座,多思考,多动笔。另一方面,要多与自己的导师及师兄师姐交流,努力学习他们的经验,不断增长创新能力,等待合适的机会厚积薄发。虽然由于专业的限制,我的建议不可能关注到非经管以外的学科,但是基于中国这样一个转型国家的特点,应该说每一个学科值得研究的问题都很多。广大研究生要做的,就是睁开双眼,多看、多想、多写就可以了。最后,祝全体研究生身心健康,学有所成。

天下好知

如何在科研论文中体现创新点

上次写了关于发论文的一些事情,有人问我,那按你这样写,是不是就没有创新点了?这些论文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我回答他说,我说的是写论文有一定的套路,但在这个套路里一定需要有创新点,不然怎么体现论文的价值。也就是说,在这论文中,我们向大家说明我们做了什么工作。相对于其他人,我们的工作又有什么不同,在这个领域做了什么相应的贡献。比如说,我是做设备的,那我设计这个设备的目的是什么?能够解决一个什么样的技术难题,能够比现实的技术节省多少成本,能够减轻工人多少劳动强度。这些就是创新点,把这些说明白,让人理解我的设备大体是什么思路,有没有做相应样机,有没有做相应仿真与实验,来验证原理。通过这个闭环,我们的创新点才完整。如果我的论文是关于做实验的,那我的实验是为了验证什么理论?别人的实验都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优缺点?跟他们原先做的实验对比,我这个实验进步了多少?是精度好了还是过程优化了。可以跟别人的实验做对比,也可以与仿真分析做对比,总之,做出来的结果对比一下,出一些漂亮的图表图线,都会加深审稿人的印象。我之前做过设备设计,也将设备组装起来做实验,然后又与仿真进行了对比,基本上与导师开始设想的思路一致。尽管有些细节的地方还需要完善,这个大的方向对于我发论文与毕业都足够了。各个细分的文章类型热门程度不一样,这个就需要我们在写论文前对这些有一个了解。想了解也不麻烦,看看同课题组的师兄师姐都发什么类型的文章,发到哪些杂志上,基本上我们自己也是这个套路。其实说到底,科研论文就是要表达一个闭环,在这个闭环里,我们告诉大家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相对于其它方法有什么创新,我做出的实验或是仿真如何让别人信服,进而最后我的结论如何全面。而在这个框架下,结合具体的图、表、描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晰,将自己的研究过程也讲清楚。如,这个领域,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是这样的,存在问题是这样的,我是这样解决的,用引用了哪些哪些文献等。论文要写得漂亮,依靠什么呢?上段大体说了,一是整体框架很清晰,不乱;二是研究的范围定得很准确,没有夸张的题目,也没有概括不全面的摘要;三是有很直观又清晰的配图与表格等。这些看似简单,其实很有讲究。我见过有些导师审论文,他们就扫一扫题目与摘要,然后再仔细的看看图表,他们的眼睛很有神,如果这些关键地方有问题,基本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我们在写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而且有的好些的杂志会要求图片分辨率,这就要求我们导出图片的时候,要专门导出,设定高分辨率,写到这里,我能解答论文创新点的问题了吧?只有熟悉了自己的领域,心里有了想法并付诸实践了,才能慢慢摸索出不同的东西。哪怕我只是写了一些综述,我也要把该主题下的论文都了解清晰了,而且大体的研究脉络我也了解透彻,然后集中在一起,分享给大家,这也是创新点,别一种形式的创新点。

研究生论文选题及创新:我的个人体会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 01 . 如何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 不管是研究型硕士还是专业型硕士,如何确定一个好的论文选题恐怕是几乎所有研究生都或多或少困惑过的事情。记得当年自己读硕士时,为确定论文研究题目和内容绞尽脑汁,最后选中了指数基金业绩评价的话题。基金业当时(2000年)在我国刚刚兴起,而指数基金更是一个新生事物。由于指数基金不以超越市场收益为目的,引起了国人的很多争论,但在美国以指数基金为载体的被动投资已经相当流行。应该说这个选题相当新颖,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可惜囿于文献和资料的欠缺(当时互联网还很不普及,无法查阅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我感觉论文在创新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一直引为憾事,但硕士论文写作给我的感觉是创新并不难。在澳大利亚读博士时,导师鼓励我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相关问题。我博士论文的题目是:关联交易和公司业绩:中国的掏空和支持证据。这一论文题目最终得以确定,除了我一直关注中国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还因为我看到了中国证监会和国资委2003年8月联合下发的文件:《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除了选题上的帮助,该通知还对我论文中核心变量(掏空和支持)的计量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以说,政府部门发布的法律、规章和制度等监管文件绝对是我们研究方向和选题可以借鉴的宝库,大家一点要重视。实际上,大家如果阅读本专业重要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也会发现这些文章具有上述特点。最近引起广泛社会争议的吴英案,应该说对我们经管法专业方研究生来说就是非常好的一个选题。关注政府部门所关注的,除了保证选题比较新颖外,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也比较好。在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市场大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社会热点数不胜数,我的上述经验说明,只要大家关注本专业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是不愁找到好的选题,并做出相应创新的。论文选题是有捷径的。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社会科学研究,全国哲学和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每一年都发布如《国家社科基金指南》等国家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也会发布类似的项目指南。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论文选题要瞄准国家社会最关心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尤其像我们这样的经管法专业,一定要有现实意识、问题意识,才能使研究真正有价值。大家可以在研究这些指南的基础上,把相关问题细化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这一方面可以顺利通过开题,少走弯路;另一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容易发表。总之,研究工作只有适应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需要才有前途,才容易创新和创造价值。我去年能够在前期成果较少的情况下,中标自科面上项目,其主要原因是选题新,契合了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等国家关注的问题,有相当的实用价值。当然,中信泰富澳元投机导致巨亏的事件也给我很大的启发。近年来,我们学校不少老师中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等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的课题,研究生如果能够主动借鉴和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一方面能够尽快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导师指导起来也得心应手;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和老师一起做课题的过程密切关系,研学相长;合作的研究成果一旦发表,对研究生本人的学术生涯也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即使自己的导师暂时没有主持相关课题,也往往有他们专注和擅长的研究领域。在结合自己的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的基础上,研究生如果能够从中挖掘值得研究的方向和选题,对导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双赢的局面。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要尽可能与自己的本科专业、过去的工作实践、就读院校的学术优势联系起来考虑。要热爱和立足于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努力实现研究生学习与自己以往的知识和行业实践的最佳结合,发挥自己的优长,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早出成果。除非特殊需要,一般来讲,不要去搞自己不懂或不熟悉的东西,也不要见异思迁,远离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如果将来要考博士,就要尽可能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与考博的专业方向、博士生导师的研究方向相接近,以便捷足先登。如果要去机关或者企业,就要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与就业方向挂钩,对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尤其如此。选题除要有时代特色和学术前沿性外,选题更要明确,切记论文选题不能等同于导师的课题。选题应明确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如果涉及面过于宽泛,包含问题过多,研究将难以顺利进行和完成。选题范围要适度。一般应在硕士学位水平范围内尽可能缩小研究范围,要“小题大做”,写深写透;不要“大题小做”,宽泛无物。这主要是因为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时间有限,硕士学位论文的容量也有限,论文里能够将一两个问题论述清楚,有一定新意,就很不错了。02 . 如何进行学术创新? 关于创新,其实一点都不难,但切忌为创新而创新。几乎所有的学术文章最后都会指出文章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这就是很好的创新切入点。创新有大有小,从思想上来说,大家一定不要盲从,一定要问个为什么,特别是那些想在学术领域做出成就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其次,创新离不开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发达国家学者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手段。因此,研究生一定要及时关注专业内最新的外文文献。由于国外正式期刊上的文章往往是两三年前写好的,所以要跟踪比较新的东西,可以参考国外研究者写作的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大家可以通过在www.ssrn.com、scholar.google.com(谷歌学者)以及国外大学网站上通过关键词来直接搜索。创新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如变量代理和测度,变量多样性,样本跨度和广度,计量方法改进等等。另外,在论文写作中,大家要把自己有特色的地方、与以往研究不同的地方详尽描述出来,使自己的创新得以体现。处处留心皆学问,广大研究生一方面不能等、靠、要,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多阅读相关专业文献,多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讲座,多思考,多动笔。另一方面,要多与自己的导师及师兄师姐交流,努力学习他们的经验,不断增长创新能力,等待合适的机会厚积薄发。虽然由于专业的限制,我的建议不可能关注到非经管以外的学科,但是基于中国这样一个转型国家的特点,应该说每一个学科值得研究的问题都很多。广大研究生要做的,就是睁开双眼,多看、多想、多写就可以了。最后,祝全体研究生身心健康,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