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出去联合培养,到底值不值得?电哪吒

研究生出去联合培养,到底值不值得?

不少学校的研究生甚至博士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导师征询自己意见,想要让去外单位进行联合培养,毕业的主要课题是在外单位完成,不在校内进行。对于没有经验的同学们来说,各种纠结出去到底好不好。联合培养的也分好几种情况:一种是导师虽然有名额,但课题经费有限,或者导师年龄也比较大有别的事情忙,往往提出来让学生去自己熟悉的其他单位联合培养,有时候是中科院,有时候是其他研究所,甚至药检所、质检所、企业都有可能。这种情况下如果留在本校,基本也是没有什么出路,不过也不要导师说什么就完全一口应下来,导师一般手里会有不止一个备选单位,要仔细斟酌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想毕业后直接就业还是想读博,想读博就去科学院或者研究所,想就业就去应用型的所里或者企业。还有一类是导师确实和对方有实际的合作项目,大部分都是到企业这种,说白了,这种好多都是去企业打工了,科研进行的并不深入,论文还是得导师指导下完成,以前认识的一个朋友就是被老师派去企业耽误了两年,结果毕业的东西一无所有,看着博士毕业遥遥无期,最终退学了。大部分情况下,联合培养是不错的,因为去的单位多数都比自己的原单位科研条件要好,项目经费也更充足。虽然可能会有人觉得没有归属感,或者说联合培养很累等感觉,但这相当于用一个较低的成绩到了一个更好的平台,等到毕业的时候,发现这个经历完全可以写到简历里,而且是不错的经验,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联合培养大部分都可以去!但请牢记自己的毕业要求,留个心眼,不能光蒙头干活。

不亦难乎

海外硕士真的含金量很低吗?(专访名校中外联合培养硕士)

为了保证内容的公正性,此次问题我们找到了几位中外联合培养的硕士生同学,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南加州大学联合培养硕士Y同学;以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被在读期间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进行为期一年交流的A同学。中外联合培养顾名思义就是在国内读着硕士期间,前往国外进行为期1-2年的深造,发放对方学校的学位证,两位同学经历了中国和外国两种环境的学习,相信他们对于中外硕士有着更为公正的看法。1、对于海外硕士和国内硕士,你觉得哪个更好?这个没有可比性,各有利弊吧,如果是国内顶尖的名校,那肯定也不错,外国的高校同理,也要是学术水平、师资力量等较好的学校才能作为含金量高的学校。而且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文凭的含金量主要还是看个人吧,国内和国外都有很多研究生期间努力认真的,同样也有混日子的,学到知识了,掌握技术了,含金量就会提升,这个主要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2、为什么这么多人认为海外硕士含金量低?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因为这几年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很多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也被送出了国,以前海归少,物以稀为贵嘛,所以海归特别值钱,但现在海归多了,而且国内很多高校这几年发展的也很好,使得很多国外高校的光芒并不像以前这么耀眼了。再加上,能申请到国外名牌高校的人还是少数啊,而且多数都是授课型硕士,就像国内的专硕一样,相对价格高,培养出来的和国内的差的并不说特别大,所以才会有很多人觉得含金量低,其实本身和国内的差得并不是特别多,所以很多人觉得和预期差太大,认为海归应该还是受追捧啊,但是没有,所以才会有这么多贬低出国读硕士的。3、如果再给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择出国深造还是在国内读研?其实无论是谁,都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能保研的自然将其作为第一顺位,就像我们就是保研进入现在的学校的,保研去名校的几率更高,在校期间到国外交流或者进行去海外名校联合培养的机会很多,还多数都有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赞助,可以说是物美价廉吧。当然有些成绩不错的,语言水平过关的同学,也建议出国,因为到国外也是开阔眼界的一个过程,这些同学成绩优异,只是因为竞争激烈没能保送的话,申请到国外顶尖高校的概率也很高,读名校的话肯定不会有人说含金量低了。4、对于考研和出国的抉择,你怎么看?现在很多高校都把多数研究生名额给了保研的学生,而国内考研的学生这么多,竞争激烈,变数很大,所以如果不是有十足的把握,比方说考本校的硕士,导师基本上愿意收你,除非这种情况吧,否则考研还是很难的,就像你去申请硕士,申请香港和新加坡也都特别难,为什么?因为竞争激烈,不仅仅是因为香港八大高校和新加坡两大高校在全世界有多么高的声誉,还有就是想去离家近的学校的人太多了,中国学生太多了,卧虎藏龙的太多,可能申请上了美国英国的硕士都未必能申请到这几所学校的硕士。当然有些同学可能本科期间有过颓废的经历,导致四年的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但又想好好学习了,那我建议尝试考研,因为出国并没有考研这些测试,靠的是和保研类似的审核四年成绩的方式,申请到名校的概率并不说特别高,所以建议尝试考研吧。无论是出国还是考研,都是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做决定的,选择最优项。5、海外硕士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以英国大学为例,虽然是一年制的,看似很短,但是学业非常紧凑!出过国的人都知道,国内硕士真的令人羡慕,有很多时候是没课的,还给大半年准备毕业论文,留学生都是在一年内学完国内学生三年才需要学完的课程,同时还要兼顾好论文,很辛苦的,再加上国内是宽进严出的,有些人论文不过关,就会被延期甚至退学,每年都会有这种情况发声,而且概率比国内大很多,你在国外会看到很多留学生在图书馆连续一个月熬夜到凌晨,回宿舍只能睡四个小时不到。6、什么类型的归国硕士含金量最高?首先,还是以英国为例吧,他们的硕士学位证毕业证分三个档次,这些都是会在你的毕业证学位证上有显示的。按成绩排,第一等为Distinction(一等荣誉学位);第二等为Merit(2:1学位);第三等为Pass(2:2学位)。这个回国后HR都会看到的,因为拿到一等学位的都是凤毛菱角,二等都算很不错了,很多都是三等,自然不受待见了。再此是,有很多人没有利用好国外的优秀资源,例如跟那些教授做世界级项目的机会,亦或者在国外顶级企业实习的机会,每个假期学校都会有公告,你也可以自己去找,这些都是提升含金量的机会,但很多人都只是去旅行了,甚至有些人上课期间还去旅行,当然人家不认同他的水平了。7、中国有学术型硕士,国外有吗?是不是国外的学术型硕士更好?有的,其实国内的专硕就是学习国外授课型硕士才出现的一种培养类型,国外也有学术型硕士,即MPhil,这种硕士名额有时候比博士(PHD)还少,为什么呢?因为在全世界都一样,博士生也基本就是类似上班族了,博士生导师招聘来一些博士生作为自己的员工手下来干活的,谁不想要直接就能上手的人啊,研究型硕士代表既要给你发奖学金(类似于月薪),万一你不适合继续攻读,两年后那这学位证就走了,导师很亏的,所以在国外,你要是真有水平,可以本科就直接申请读博士,直接跳过硕士这个环节。当然,在美国还多一些,英联邦国家研究型硕士名额少之又少,除非你是那种非常具有研究潜能的人,对方才会愿意接受你,而且试用一年过关后直接转为博士生了,就像国内的硕士转硕博连读一样,国内很多读学术型硕士的同学有些都没有想好要不要从事研究工作就盲目读了学术型硕士,其实这样是很亏的,学术型和专业型并不分三六九等,只是未来方向不同罢了。感谢阅读,有兴趣欢迎关注“学长吐槽志”,走心校园文章,有疑问可私信,我会整理问题并以文章形式发布为您解答

采绿

20考研调剂完全没信心的考生,研究生联合培养了解一下?

部分高校2020考研复试已经结束了,后续还有很多的高校也陆续开始复试,在这期间,还有些20考研人必须通过调剂来获得复试的机会。压线的考生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好的高校没有足够把握,只能选择专业排名靠前的高校进行调剂,这还是有点儿信心的。但放弃调剂的人也有,班长觉得你还是可以考虑一下具有研究生联合培养资质的高校。这个要求低一点,同时也可以获得名校或者研究所的同样培养过程,和其他研究生唯一的区别就是毕业证学位证还是报考高校的。如果你不是名校控,那么可以去尝试调剂一下。研究生联合培养联合培养条件:1.首先报考的高校与其他国外大学,国内研究所以及企业有联合培养的合作。2.联合培养一般是三年制的(各校不同)。3.你所报专业的导师愿意让你到其他地方进行培养,并申请。注意,这里只是简单介绍,具体条件要以报考高校为准,不足的大家可以评论区补充。联合培养模式:考生报考的高校是A校,与B校(国外高校或企业)有联合培养的合作。考生第一年在A校就读,做基础的学习,第二、三年带着联合培养协议书到B校进行学习实验,出论文。毕业后答辩将在A校进行。毕业证和学位证都是A校颁发(里面没有B校名字和联合培养字样),联合培养要注意些什么:1.你要先了解一下你的高校有没有资格进行联合培养。与哪些高校单位联培。2.联合培养采用的是双导师制还是单导师制。现在有些高校都是采用单导师制的,就是一个导师带几个研究生,而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双导师制了,具体有三种方式:校内一个导师,聘请校外兼职导师做辅助;校内双导师;校内一个导师(第二导师),联合培养单位一个导师(第一导师)。双导师制可以让研究生得到更多学习资源。3.要了解清楚联培单位导师的性格品行以及研究课题与经费,可以保证你有好的学习环境。4.联合培养是有补贴的,你需要知道有哪些补贴和研究奖励等物质鼓励。5.这一条最重要,你要问清楚,你在学习期间或者毕业时发布论文的时候,报考单位和联培单位的署名先后问题。这个不弄清楚,容易引起纠纷。联合培养的意义:考生报考的不是双一流高校,有的是自身实力不够,有的是第一志愿复试失败,不敢保证能调剂到名牌高校,而选择了双非或者B区的高校就读,但又心有不甘才选择了拥有联培资格的高校。招生高校能招到很多的学生,尤其今年受到疫情影响,进行了扩招。那么招生高校的教育资源就明显不足了。再加上导师的经费和课题少,很多研究生实践的机会就更少了,也很难出成果。这个和双一流高校没法比。而联合培养单位是项目经费充足,导师经验丰富,但是,招生就比较困难,研究课题缺人手。往好处看,那就是能让考生获得很多实践经验,容易出成果。往劣势说,考生很可能成为廉价的劳动力,两边都不讨好。班长的建议是,如果你被逼无奈选择了联培,那么,就一定要调查清楚联培的各种优劣势,如,联培的单位是否经费充足,导师是否人品好,招生高校与联培单位合作是否出现过矛盾等等。最后,你要明白,联合培养是一条出路,想学本事,出成果,那需要你去努力争取。考研就代表你已经进入到社会了,出了新手村。那么你也会遇到很多好事或者不好的事,这都需要你面对它们,解决它们。马上就要调剂了,希望你们能复试顺利!

酷刑室

让很多考研生忽视的调剂渠道: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

考研调剂还有个渠道,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这是个冷门!大家可以去一些关注的高校网站去查一查。这里给大家的考研调剂信息就是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为了充分发挥上海科技大学和中科院计算所在服务器CPU、服务器DPU、智能处理器、处理器设计软件、开源生态、处理器应用等专业领域以及研究平台的优势,加强双方多种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与优化,丰富“产学研”融合的工作内涵和方式,设立“信息学院-中科院计算所”联合培养学术型硕士和项目型硕士,重点培养高层次学术技术研发团队和高端处理器技术人才。 双方将围绕核心处理器与基础软件关键技术开展“三芯一核一软” 攻关工程(服务器处理器芯片、智能处理器芯片、PC处理器芯片、终端处理器核和核心基础软件),支持中国主要的处理器技术上台阶。 双方计划在未来实现处理器关键技术突破、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人才教育的同时,推动上海处理器芯片的产业发展。

死生同状

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这三所高校签订了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

近日,贵州民族大学与贵州警察学院、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正式签约。据了解,签约当天,三方签署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合作协议》,还就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安排以及导师遴选、培养等进一步合作的具体事宜开展交流座谈,达成多项共识。多年来,贵州民族大学在做好自身发展的同时,帮助和支持兄弟院校发展。此次与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贵州警察学院签署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希望通过三所院校的协同合作,提升法学专业师资队伍水平与研究生培养质量,并培养探索出成功模式,为其他院校提供可复制和借鉴的经验,助力贵州省研究生培养平台的发展。  今后,三方将全力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教学科研条件,全面做好硕士生培养工作,三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推进贵州省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实习生王莲徐回回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郑佳佳编辑 朱迪编审 涂涌

目标战

名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工程受青睐

10月13日,东莞市2019级联合培养研究生欢迎仪式,在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举办。东莞迎来了新的一批名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共计87人。东莞名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工程启动4年以来,截至今年8月,累计吸引1518名研究生来莞参加培养(实践),其中博士300人,硕士1218人,年均增长达64.83%。东莞虽然没有很多名校,然而借助名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工程,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名校的学子,纷纷汇聚东莞,留莞就业。全球128所名校,为何纷纷向东莞输送研究生?南方日报记者 吴擒虎产业吸引“东莞专项”研究生被“秒抢”在东莞摩米智能技术研究院实践8个月,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杜晓辉说:“过得很充实,收获很丰富!”在莞实践期间,杜晓辉主导了智能体外诊断分析仪的项目研发,研发一款面向医院检验科的全自动白带常规、粪便常规检查机器人,一键实现BV六联检、FOB和显微镜下有形成分的自动检查和结果判读,用于实现妇科白带标本的BV生化检测、人体粪便有型成分生化检查和显微镜检。杜晓辉研发的智能体外诊断分析仪,已在全国16个省(市)共132家三级医院成功应用。在此期间,他还成功发表SCI论文3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并参会作口头报告。不仅如此,实践期间,杜晓辉还多次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均获得了国家级奖项。他说,不同于在学校实验室研究取样本的困难,来莞实践后,他和医院有了直接对接,并能开展临床检测,实现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大量的临床实验,帮助我们获得实验数据,进一步指导项目研究。”像杜晓辉一样,来自全球128所名校的研究生,在东莞被多家企业“秒抢”。2019年电子科技大学“东莞专项”的64名联合培养研究生,被超过60家东莞企业230个岗位“秒抢”。2020年的45名“东莞专项”研究生受到超过30家东莞企业“秒抢”。从企业反馈来看,奥普特2018年开始参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共有20名研究生进入企业参与科研研发,迅速推进了“机器视觉开发包”“基于深度学习的工业应用软件”和“机器视觉开发包”等项目,研究生的科研成果也在企业得到成功转化。东莞正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目前参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的企业达265家。生益科技、永强汽车等多家科技企业,正是通过研究生联合培养,有效促进企业研发人才梯队建设。研究生到莞联合培养实践参与的企业科研项目约105项,促成了一批企业与高校合作的产学研项目,包括红珊瑚药业与广东医科大学联合研发的“普拉克索透皮贴剂”、科隆威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研发的“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手机玻璃盖板表面典型缺陷的自动光学检测设备及其关键技术”、天龙阿克达电子与电子科大联合研发的“汽车动力控制系统一体化成型技术研发”等项目。东莞还建立企业导师库,现已认定四批导师共410名;推动26家企业建设研究生工作站,引导企业建立研究生培养长效机制。培养体系把研究做在工程中回顾在东莞一年多的实践经历,广东工业大学硕士程鹏鹏说,实践打通了他与社会的联系,也让他的研究不再局限书本和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东莞有很多很好的产学研合作实践场景,这样也能让我在学校课题组中的学术成果,通过实践研究得到应用和改进。”程鹏鹏说,这是吸引他来东莞的主要原因。在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实践期间,程鹏鹏主要从事光电功能器件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这个研究主要偏向学术方向,理论研究比较多,来莞实践后他对社会需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不断对项目进行优化。实践期间还参与了一些项目申请,让程鹏鹏直观了解到目前国家和社会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比如电子设备趋于小型化、轻量化、结构紧凑化、运行高效化发展,普遍面临散热不充分等问题,大量积累的热量将会严重影响电子器件的正常工作及系统的稳定性。程鹏鹏参与了特种塑料的改性项目,设计了一种共混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材料,有特殊的纳米结构。他介绍,这个项目直接对接产业,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参与该项目为他带来2项专利。在东莞实践期间,他发表了3篇论文、申请专利3项。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在企业里,这是东莞名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工程的一大特色。东莞以校企双导师为依托,依据高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为来莞联合培养研究生提供迅速适应东莞产业集群的课程体系。具体包括: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通识课程、项目管理通识课程、东莞产业集群课程、创新创业及商业模式课程等。另外,研究生线上学习平台涵盖思政教育、安全教育、职业教育、创新创业等6大模块、超过780门的课程。2020年的抽样调查显示,120名研究生在莞培养(实践)期间,共发表论文212篇,取得专利135个,人均发表论文1.76篇,取得专利1.12个。电子科大对2018级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践企业的调查表明,企业对研究生总体表现的满意度为100%。积蓄后劲助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发表论文3篇、申请专利6项,这是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博士黄恒在东莞实践两年的收获。第一年,黄恒在东莞南博科技有限公司实践,专注基于气固二相流的尾气流动分析;第二年,他在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实践,与实践单位共同申报并获批东莞市社会科技发展(重点)项目——柴油汽车智能尾气处理装置研究与开发,并提出一种尾气颗粒物吸收的新方法,设计制作出一种柴油机颗粒物净化处理装置。“非常感谢东莞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黄恒说,不同于在学校学习,来到东莞真正让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他的实践研究方向也正是他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课题。从公式推导到根据研究画图、设计产品,到找厂家加工生产产品,再到将产品投入实践检验,在东莞,黄恒可以参加项目研究的全过程。柴油汽车智能尾气处理装置研究与开发项目,为他带来5项专利、2篇论文的成果。谈到未来,他直言有机会将会考虑来东莞就业。4年来,越来越多联合培养工程的研究生选择留在东莞就业。例如,武汉科技大学魏智锋、长江大学田桂来到东莞,参与企业科研研发,毕业后留莞就业,成为企业研发骨干。当前,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正加快推进。莞深联手,成为继张江、怀柔、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后,全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东莞以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为核心,将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导入研发团队,向中子科学中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输送了234名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培养单位的联合培养研究生,推进了半导体材料表面界面及器件应用、多功能智能纳米涂料等研发项目。东莞还积极拓展合作高校的规模和水平。参与高校从2017年的43所,逐步增加到2018年78所、2019年103所、2020年128所(截至8月数据)。今年受疫情影响,医疗类人才受到高度重视。东莞推进医学类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将卫健系统医学类研究生纳入名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补助范围,从2020年6月开始,为82名医学类专业联合培养研究生提供补助,推动研究生联合培养扩大至广东医科大学等医学类高校。2019年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育发展中心获省学位办支持,成为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两年获下达124个全日制研究生联合培养指标。2019年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研讨会在东莞召开,全国工程教指委牵线东莞与北京、上海等7个省(市、区)学位办进行对接。聚天下英才为莞所用,名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工程,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持续积蓄后劲。

此下德也

如何看待硕士生毕业前,导师让请大家吃饭?

2019年6月19日,小西收到一个百家朋友来信:小西老师,我是2019届硕士毕业生。读研期间共发表3篇文章,其中2篇核心找导师从经费走账付的版面费,共七千多元。导师提出让发了论文的请他和实验室的人吃饭,……你怎么看?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很长一段,这是小西简短描述)同为导师,小西得为这个学生说几句话!若你说的问题描述属实,小西的态度很明确:导师强迫学生请吃饭不合适、不应该、不能做。看到你问题描述的465个字,能懂得你读研期间的不易。读过硕士/熬过博士,已是研究生导师的小西,尝试着帮你梳理几个关键问题,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啊!当然,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所持的想法各有差异,小西不想一味强调对与错,而是聊一些自己的感悟,作为你思考的"引子"吧。-硕士生毕业-1.也许这就是事情的起源在小西看来,也许你提到的那句"从其他导师借来"就是一切事情的源头。不清楚具体细节,是同单位导师间的生源协调吗?比如有招生指标的(基础数额,如1个/年)部分导师自己无足够科研经费支撑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和其他导师"联合培养"?课题组形成的导师不属于这类模式。或者说是不同单位间两个导师的联合培养?比如中科院部分所硕士生、博士生招生指标紧缺,通过课题和大学内导师间合作的,也会安排一些学生过去做实验、写论文,回学校答辩。类似的"借学生",必须征得学生本人同意,自愿!而且得是往更高层次的平台推荐,比如“双非大学”某导师参与中科院、985大学的“大牛”课题(承担子课题),将自己硕士送去做一些课题。小西有个博士师弟,就是类似情况。他个人是十分乐意的,硕士期间也出了几篇不错的文章,后期也留在"联合培养"的地方读博。也许,不少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也有同样的经历。因为这类"借学生"一旦处置不当,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的情绪。小西在大学工作后,也曾经疏导过类似学生的一些心理,尤其是一些"要强"肯拼搏的学生。也许是导师未留意到,或者是觉得这个不是什么大事情。在处理团队内学生关系时,只能说尽量维持"一碗水端平"。同样的处理也许自己的学生没问题,但是很难做到让"借来的学生"没有芥蒂,也许"后妈教育孩子"就有类似的感觉。换句话说,严格和宽松的定义在毕业前后会有不同的感受。这里不是为你的导师"洗白",而是想表达的是不要轻易地"借学生"或"借出学生"。导师研究生双向选择后,这就是"一段师生缘",只有彼此付出真心,才能收获"一世师生情"。-研究生实验室-2.研究生和导师指导的问题作为2019届硕士,三年内发表3篇文章,其中2篇是核心。小西觉得,要是社科类专业,能力和水平都非常不错。巧合的是6.18日下午,有一个硕士生分享了自己的喜悦,第一篇文章被北大核心期刊接受稿件。小西也是硕士生过来人,一篇文章不容易,一篇好文章更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吧。晚到的祝福,恭喜你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答辩,顺利毕业。但是,小西认为你说的"自己生产一手数据发表了论文"和"没有让他指导",也许是一句气话。不同的导师的培养方式有差异,如"手把手"从洗瓶子开始教起,事无巨细指导型的;也有"散养式"提供思路和大方向把关的,学生自己解决各类问题的。但是,你能顺利毕业,而且能发出三篇文章,肯定有点导师和团队的"默默付出",如提供实验的药品、测试的费用、遇到难题时的某句点拨,或者论文的修改润色、审稿意见回复的指导等。具体哪种指导是学生喜欢的,或者说是对学生更好的,时间不同、对象不同,最终结果也有不小差异。小西给你说说我认识的一个博士生吧。他的硕士生导师的培养模式就是第一种"手把手"模式,其中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指导文章写作、修改润色等,毕业时也有2篇文章接受。-课题组例会-也许继续跟他的导师攻读博士学位还不错,但是他选择去同城的一所985大学读博,博士生导师是领域内的大牛,采用的是第二种"散养式"模式,仅仅把关和课题大方向。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只是在埋怨导师不负责。而他的导师对他的印象却是"主动性差,缺乏独立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你觉得这里面谁对谁错?也许,你步入社会后会有不同的感悟,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团队和合作。前几天,小西六月发了一个本科优秀学位论文的文章,我在文末写了句"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背后,除了自己的付出,也有导师、同门的帮助,这样的喜悦值得和他们分享!"。在评论中,她的回复是"真是多亏了导师的认真修正。"。真不是谁要分摊你的努力,或者抢走你的功劳,论文的成果(如一座)依然是你,谦虚的态度会让更多的人乐意帮助你。当然,小西的意思不是说让你请老师吃饭。另外,导师指导学生和教育自己孩子一样,不可能一味的表扬和赞美,往往在你耳中"冷言冷语、冷嘲热讽"的一些话,是让你沉下心来,不要骄傲。也许,在专业内还是挺不错的成绩,但是如果摆到学校的层次就是中等偏上,还有提升的空间和潜力。或者这样说,一年后你能评上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吗?不一定有底气敢这样说吧。-科研论文-3.版面费、发论文和请吃饭的问题你的导师让你和另外2个发表中文核心的同学,请大家吃饭不合适。饭可以吃,但是不能说这样强迫,更不能说是"课题一起做,使用了经费"就得会做人请吃饭。作为导师,有责任和义务提供的足够经费支撑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成果归属于课题,用于结题,如你说的"挂名课题"。在确定收到资助后,署名致谢课题是应该的。因此,"用了实验室一万元钱云云"之类的话,不该是一个导师说的,有学生能用这些经费,就说明课题进展顺利、取得不错的成果,好事情!你描述的"学校每年都会拨款支持学生发表论文",也许是学校不同,政策有差异。我的理解是不是校级课题资助,导师是主持人?或者说是校级研究生创新课题,你申报的吗?若是导师的课题经费,还是得怀有感恩的心,申报课题真心不容易,那一句"只需导师签字同意,当然我们的论文会挂上导师的名字。"是不合适的,而且你以优异成绩毕业,更知晓科研论文随便"挂名"是不规范的,是学术造假。其实,小西比较好的建议是导师自己买单,请毕业生和其他学生一起吃饭,欢送毕业生。但是,你的导师不一定能看到。真的不需要豪华和昂贵,学校周边的普通大排档就可以。同时,在学生即将走上新道路时给几句叮嘱。我读研、读博时,导师是这么做的,我进大学当老师后也是如此。比如,我的导师至今都在用个人5月份的工资给每个毕业生发放1000元/人的路费。-同门、同学情谊-4.如何处理这件事的一些小建议是否要请导师和同门吃饭("谢师宴")是自愿的事情,不应道德绑架。就我个人而言,觉得导师说话要有水准,给学生做好表率,不少事情就算不说,学生也会主动去做,而且效果会更好。在平时,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如今的学生超乎我们想象的聪明,偶尔一个"点拨"或者一个"眼神"都能明白你说的意思。老生常谈的那种,"你要如何"已经不适宜当下的学生,自己悟到的内容才是自己的,也是影响最深刻的。若是感觉大家在你课题开展的工作中有过帮助,毕业之前和大家聚一聚也未尝不可。未来的道路上,同门是很好的助力。但是,你的情况比较特殊,属于导师"借来的学生",和其他学生的相处如何只有经历过的你才懂,我们没法替你做决定。比较好的建议是你和另外2个同学,考虑下是不是组织下请团队内的同学吃饭,不是非得邀请导师去的。最后,也许是你或者导师的表达不够完善,引发了一些误解。或者说,导师肯定不差一顿饭,你也不是不愿请客的人,也许这就是一句无心之言引发的"小误会"。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人思考容易钻牛角尖,建议你和其他2个同学沟通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分享才能更多的收获成功--结语-作为一个导师,小西想说有师德不佳的导师,更有"愿为学生踏脚石、无私献青春"的"蜡烛",误会和不解往往是因为缺乏沟通,将爱变成了恨。遇到一个好导师、一个好学生,请珍惜这段缘!看到这个朋友的留言,小西有点感慨,聊的有点啰嗦,见谅!祝好!▼小西文中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最大的收获!再次感谢您的阅读,有问题欢迎评论交流。

卖光光

中南大学与曼彻斯特大学联合培养硕士,人工智能专业读博有必要?

今天,小西的一个粉丝,发信给小西咨询她孩子读博的问题:儿子中南大学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人工智能专业导师推荐读博有必要吗?作为中南大学的校友,博士过来人小西建议攻读博士学位。站在父母的角度,支持孩子做喜欢感兴趣的事情是最幸福的。小西翻阅了下资料,发现国内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在本科、硕士或博士联合培养合作的高校不少,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985、211院校。曼彻斯特大学2019QS全球排名29的曼彻斯特大学(清华大学17名、北京大学30名、复旦大学44名)在不少学科独具特色,站在国际前沿。也许有人质疑QS是国外机构评选的,国内软科发布的2019年世界大学排名中曼彻斯特大学2位居34名。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2017年9月才由之前的9人/年增加到30人/年,其中留学基金委资助奖学金、曼彻斯特大学资助学费。因此,小西认为有机会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读博,或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都是非常出色和值得选择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方向是否需要读博?中南大学出国留学的机会不少,之前小西是英语应用能力(口语)实在差,没有通过面试考核,小有遗憾。学校与曼彻斯特大学之间的合作不少,如2017年新华网发文"中南大学研发出耐3000℃烧蚀的新材料",论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其中合作单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对该材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并在官网进行报道。两校之间在不少学科上有着较好的合作和基础,加上之前硕士阶段的联合培养经历和导师推荐,博士阶段阐述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的几率很高。也许,你的疑惑在于人工智能方向是否需要读博。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领域备受瞩目、前沿科技领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细分为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等多个方向。不清楚你孩子硕士阶段是侧重什么方向,曼彻斯特大学的合作导师能推荐读博,说明硕士阶段的努力和成果已得到认可。中南大学中南大学2009年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整体实力在国内持续位居第一梯队。是否选择读博,得看你孩子是否有兴趣将科研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如高校、研究所或顶尖企业的实验室。或者说,对人工智能的某个方向非常有兴趣,硕士阶段有课程压力和时间限制,那么选择读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探索就是正确的选择。其实,人工智能方向的岗位最低要求都是硕士,读博出来找份很好的工作肯定不难,而且博士阶段同样可以积累大量有价值的研究经验,不会低于行业实习或工作。最后,只要家庭不是非常困难,需要孩子工作收入来支撑家庭开支,小西觉得只要他有兴趣读博,作为家长还是可以考虑支持,加油!

孔子推琴

好消息!辽宁这三所大学要联合培养研究生

三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开展科研攻关计划,实现资源高效开放共享利用……10月11日,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我省沈阳化工大学、辽东学院和营口理工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举旨在深入贯彻落实我省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开放办学加强校际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强校际合作,共谋高质量发展。签约仪式上,合作三方签署了开放共享合作共建协议。具体包括建立校际合作教学联盟,推动高质量人才联合培养工作;建立优质师资互聘共享模式,提升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科研合作联动机制,提升科技创新协同攻关能力;构建综合集成信息服务系统,实现资源高效开放共享利用;打造国际教育合作平台,推动区域多边合作交流;建立文化互鉴纽带,树立校园育人品牌等六方面内容。三所大学将坚持“开放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三方各自优势,按照平等互利原则,扎实开展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为重点的多边合作,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互动交流活动,构建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全面合作模式,推动合作三方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创新发展。沈阳化工大学分别与辽东学院、营口理工学院签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依托沈阳化工大学完备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三方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落地,标志着沈阳化工大学、辽东学院和营口理工学院在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来源:辽宁日报《北国》新闻客户端【来源:半岛晨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萨里

好消息!辽宁这三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了

三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开展科研攻关计划,实现资源高效开放共享利用……10月11日,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我省沈阳化工大学、辽东学院和营口理工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举旨在深入贯彻落实我省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开放办学加强校际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强校际合作,共谋高质量发展。签约仪式上,合作三方签署了开放共享合作共建协议。具体包括建立校际合作教学联盟,推动高质量人才联合培养工作;建立优质师资互聘共享模式,提升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科研合作联动机制,提升科技创新协同攻关能力;构建综合集成信息服务系统,实现资源高效开放共享利用;打造国际教育合作平台,推动区域多边合作交流;建立文化互鉴纽带,树立校园育人品牌等六方面内容。三所大学将坚持“开放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三方各自优势,按照平等互利原则,扎实开展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为重点的多边合作,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互动交流活动,构建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全面合作模式,推动合作三方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创新发展。沈阳化工大学分别与辽东学院、营口理工学院签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依托沈阳化工大学完备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三方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落地,标志着沈阳化工大学、辽东学院和营口理工学院在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来源:辽宁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