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STEM项目一直都是理工科的“地盘”,但是近年来政策的不断调整,已经有不少文科和商科的项目都被列入STEM项目的名单。那么经济学硕士STEM项目有哪些呢?经济学硕士STEM项目以下是2018年美国排名前50的学校的经济学项目STEM项目▌1.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 Yale的IDE项目开始于1955年,一直保持着小班教学的传统。这个项目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可提供给学生前沿的宏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及政策分析和发展经济学方面的工作所需技能。▌ 2.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有很多经济学相关的项目,并且都是STEM项目,首先是社会科学定量方法。项目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定量方法,专注与经济、历史、政治、心理学、社会学和统计学多个领域。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项目开设在文理学院,同样是STEM项目,该项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开设的,同时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严谨的科学方法。这个项目的选课自由度非常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适量的调整课程的选择。金融经济学的硕士项目开设在商学院下,也属于STEM项目,哥大商学院是世界顶尖级的商学院,其金融项目也是数一数二。▌ 3. 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开设在文理学院经济学系下的经济学硕士也是STEM项目,该项目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运用经济学定量方法的灵活性来定制适合学生以后的目标。项目课程包括计算经济学,经济分析,金融经济学等。杜克大学还有一个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项目。该项目是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联合项目,为了培养与经济学相关领域的编程技能。▌4. 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乔治城大学位于华盛顿,地理位置相对优越。该项目实在2017年全新开设的,项目注重定量和实证,项目时长2年,共有45学分,其中包含15学分的定量课程,有前提课程背景要求。▌ 5. 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应用经济学项目开设在继续教育学院下,项目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数据分析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6. 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相对于其他传统的金融项目,布兰迪斯的MA项目更侧重于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和国际商务。课程关注的是商业、金融和经济学的定量内容。近几年来该项目课程有所改革,现在课程更倾向于分析、定量方向,由9个分支变成了5个分支。▌ 7. 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 波士顿大学文理学院下开设三个经济类的硕士项目,并且都是STEM项目。分别是经济学、经济政策和全球发展经济学。经济学硕士的核心课程是微宏观经济学、统计和计量经济学,培养学生成为经济分析师,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进入商界、咨询行业和中央银行做准备。经济政策硕士学位与纯经济学硕士学位不同,他更加偏向于政策与管理两大方面,课程由经济系和商学院联合设置,可以让学生不仅掌握经济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学习管理相关的知识。全球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致力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研究,为学生进入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工作提供理论基础。该项目的课程安排非常紧凑,学习的知识也很广泛,学生如果有兴趣可以加入全球发展政策学位进行学习。▌8.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UIUC的政策经济学项目针对想要在政府或私人机构有所发展的年轻人,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经济学分析和定量技能,为申请Phd做好必要的经济学准备。该专业是大班授课,共招收150人,学生可以在1年或2年基于自身的学术和语言背景修完学位。项目可根据需求自由定制,有12个不同领域的课程可供选择,并且可以跨院选修。UIUC的金融硕士项目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项目,成立于1958年,经历了50年的探索和历练,到现在无论从师资、研究水平还是设施等方面都成为了精华所在。历史造就了MSF项目的稳定性以及全面性,而它的不断创新又让它成为美国金融项目的佼佼者。关于经济学STEM项目先梳理就到这里,在选择美国学校的时候,rank是一个参考因素,属于STEM项目也可以作为择校的一个参考因素哦。往期文章如何扬长避短获得各大名校offerCaltech化学学姐@想要出国留学的你「海外学子行」我在芝加哥大学的学习及生活体验申请不迷茫,芝加哥学姐带你开始逆袭之旅摩根斯坦利招聘官告诉你,怎样的“软实力”才能获得面试官的青睐
经济学无疑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考研专业,很多同学都想考经济学研究生,但是,面对学硕、专硕、专业、学校又不知道如何选择,所以,通过这篇文章,在对经济学考研有一个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再给大家一些建议。为了详细了解经济学考研,首先对该专业进行一个介绍。01经济学专业基本情况想要查看考研的相关专业,我们只需要上一个网站即可,那就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招网,我们先在该网站找到“专业库”,然后选择需要查询的专业即可,我们选择经济学,先看查看学术型专业。理论经济学下设专业应用经济学下设专业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下设有三个一级学科,分别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而这三个一级学科下,又分别有其二级学科,这个才是我们考研要报考的专业,比如,理论经济学下设有以下理论经济学、经济史、世界经济等7个二级学科(专业)。考研时,大家只能从这7个专业选择一个报考。而应用经济学下设有应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等11个专业。最后,统计学下设有一个专业,就是统计学,以上,就是经济学的学术型专业,这些专业冷热门差别较大,分数线也差异较大,具体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我们下面再看看经济学的专业型专业。经济学专业专业型专业总共有7个,他们分别如下所示,这几个专业方向完全不同,差别较大,具体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报考即可。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下面,我们再看看经济学专业考研最近几年的分数线情况。02经济学专业国家线统计我们先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14年到2019年的经济学专业的国家线情况,下表格列出了所有专业的国家线,我们看到,2014年经济学的国家线已经到了330分,并且一直较为稳定,到2019年时,已经到了345分,注意满分500分,而工学专业只有270分,同样是500分的满分。我们下面再看经济学专业型硕士的情况,同样比较高,有330分到345分,特别是2019年,高达345分。这个还只是国家线,而很多热门院校的复试分数线还要高于国家线,我们看下中央财经大学的2019年复试分数线。中央财经大学2019复试分数线我们看到,复试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是财政学,348分,高于国家线3分,其它专业都高于国家线,二十到四十分,而专硕的分数线更高,比如,金融学专硕分数线高达385分,整整高于国家线40分。从这个分数线,不难看出,经济学下设的金融专硕到底有多热门,考试难度到底有多大了。看完了分数线,我们再看看经济学考研专硕与学硕的区别有哪些?03经济学学硕与专硕的区别我们都知道,考研分为学硕与专硕,其它大多数专业的学硕与专硕考研的差别在于数学与英语上,比如学硕考数学一、英语一,而专硕考数学二、英语二。而经济学考研则完全不同,差别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考试科目不同经济学相关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大多数大学,一般考以下四门课程。政治英语一数学三(数学一)专业课(一般考西方经济学)当然,也有大学喜欢另辟蹊径,比如,上海交通大学,数学考数学一,而数学一与数学三的差别比较大,数学三有一些不考的数学一会考,比如三重积分,曲面曲线积分等,大家在复习时,一定要看清楚报考大学的具体要求。而经济学专业型硕士,大多数学校一般考以下几门课程政治英语二(英语一)经济类综合能力联考(满分150分)专业课(专业综合)专硕里面不考数学的大学比较多,比如,有上面列举的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等,都是经济学非常厉害的大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校的某些专业,英语也有考英语一的。总结一下,经济学相关专业,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只有政治是完全一样的,其它科目基本上都不相同。2、考试难度不同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学硕与专硕的考试科目完全不同,这直接就导致了考试难度上的差别,比如,专硕不考数学,将会让考试变得容易不少。毕竟,对于没有学过数学的同学,数学三可一点也不容易,简直是难得“要命”。但是,虽然学硕考研科目较难,但是分数线会低一些,而专硕,虽然考试容易,但是,报考人数较多,特别是一些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导致最后的录取分数线也越来越高,继而变得让本来容易的倒不容易了。3、招生人数不同学硕与专硕还要一个不同点在于,招生人数上,一般学硕招生人数要少于专硕,并且学硕中有一大部分还是保送研究生,所以,考试难度也较大。而专硕一般招生人数会更多一些,并且一般还是2年。4、学费不同经济学相关专业的专硕学费要比学硕贵很多,比如,上海财经大学,我们可以通过其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看到,经济学相关专业,学硕的学费是一年8000元,而专硕的学费要贵很多。比如,金融专硕,2年的学费就要13万8,而复旦大学的相关专业,要更贵一些,一学年的学费就达到了10.9万元。以上,就是经济学考研学硕与专硕的一些不同点,那么,经济学考研,我们如何选择大学与专业呢,学硕与专硕又如何选择?04关于经济学考研的一些建议建议一:数学不好,就选择考专硕如果,大学时没有学过数学,属于跨专业考研,就选择不考数学的专硕会更容易成功一些,如果数学比较好,则可以随便选择。建议二:“家里有矿”随便选,否则别考专硕通过前面介绍,已经发现,经济学专硕学费与学硕的学费不是一个量级,如果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则可以随便选,如果,家里条件不是太好,则尽量不要选择专硕。建议三:院校选择,以地域为重金融学院校的分布地域性非常明显,比如,一个省份基本上都有一所非常不错的财经类大学,比如北京的中央财经大学,上海市的上海财经大学等,所以说,选择大学的主要依据就是地域问题,尽量选择自己将来想要就业城市的大学。以上,就是关于2021经济学专业考研的一些知识以及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吧!
这又是个挑逗神经的话题!最近,《我那些从不买单的研究生同学》一文引起了研究生朋友们的强烈共鸣,把研究生们经济上的拮据表现的淋漓尽致。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这次来谈谈研究生们的经济基础状况。1研究生的收入来自哪?某大天桥办假证很是著名,很多去办假学生证的都是附近各大高校的研究生,为啥?因为研究生证去景点不能打折。为啥研究生证不能打折?因为研究生不是学生,他们有收入!好吧……研究生是有收入,收入主要有三类:(一)国家财政划拨的助学金。硕士人均6000元,平均每月500元,主要针对没有工资收入的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基本是每个人都有,解决基本温饱。博士每月各个培养单位差别很大,总的来说基础生活补助有1200,1800,2000,这三个档,人文社会科、理工类差别较大,有的高校的博士还包括一比一的学校单独发放的生活补贴。。(二)学校(导师、实验室、课题组)发放的劳务、津贴、工作补贴、奖学金。这个差别就大了,据说有的科研院所很多,这个钱就没有一定之规了,可多可少,看天收。一般是理工类有,文科类没有项目经费的话,基本没有。针对校内的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工作工资也是各个大学差别很大,这一块是弹性的。(三)研究生们自己“创收”收入。很多研究生因为经济紧张会在课外做些兼职弥补赤字,比如给一些企业做一些外包的工作,做培训老师、做家教、拿稿费等等,总之是各显神通了,这部分收入也是不可控制。从图一:博士在读期间的月工资 (仅限中国大陆地区)的统计显示,<3000元的占到了72.3%,近35%低于2000元。同期,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是不低于2000元,上海市是2300元,武汉市为1550元,长沙市为1580元,由于博士点高校基本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可以适当类比下。图一:投票标题:你们学校博士在读期间的月工资是多少(仅限中国大陆地区)?(数据来源于:小木虫论坛-学术科研互动平台:科研生活区-硕博家园-交流畅谈 http://muchong.com/t-9649902-1)2研究生们都有哪些支出?研究生们的支出其实跟大学生差别不大,也就那么几大类。第一是学习类:购买必要的学习资料、书籍、考试费用,基本不大。第二是生活类:基本涵盖衣食住行这些,寝室水电费、饭卡充值、电话费、交通费、必要的生活必需品等,开销较大,但是总量可控。第三就是发展享受性支出了,这也是上涨最快的,最不好控制的。比如购买洗漱清洁用品这是必须,价格特不贵,但是爱美的女生要购买好点的化妆品,这就不好控制了。最多的就是娱乐性消费,同学朋友接待,外出旅游,这些都是巨花钱的事,开销巨大,总量不可控。图二:投票标题:硕博们一个月花多少钱(仅限中国大陆地区)?(单选)(数据来源于:小木虫论坛-学术科研互动平台:科研生活区-硕博家园-交流畅谈 http://muchong.com/t-9649902-1)单从消费类型上来看跟大学差别无异,但是研究生们的消费还是要比大学生高一些,比如,研究生一般都需要发表论文才能达到最基本的毕业要求,无论是普刊、核心,还是EI、ISTP,很多期刊或者会议都会收取一些评审费、版面费、会议注册费,这部分费用如果没有项目支持的话就是研究生个人承担,这笔钱就不是个小数目。其次,研究生因为年龄增大后,社会交往和人情往来会随之增加。比如大学毕业两三年后,很多高中、大学、研究生同学相继结婚,就免不了需要随份子钱,这笔开支就不小。还比如:原来的亲朋好友来自己的就读的城市出差、旅游,免不了招待两顿饭;导师生日、教师节、同门师兄弟姐妹生日都需要送个小礼物,各种班级、组织聚餐免不了跑个场,这些费用是日益高涨。到了毕业季,参加各种招聘会,有时需要去外地参加面试,还有的要参加各种公务员、事业单位、博士招生考试,这种求职、考试产生的考试报名、交通、住宿、餐饮费用也不是一笔小数目。透过这个支出的类型和规模来看,研究生们的经济支出是比较大的,这就是研究们痛感经济拮据的原因。3研究生怎么解决经济困境从目前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上来看,如果不是生活较为节省,一般研究生是很难收支平衡的,对于收入较低的硕士生来说更是如此。特别是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消费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研究生们的生活真是捉襟见肘。在收支不能平衡的情况下,研究生们怎么办呢?当然是要“开源节流”了,“开源”与“节流”还要双管齐下。01开源第一条:相信国家今年春季,施一公教授跟总理提出了提高研究生补助的建议,总理已经首肯了,有关部门正在落实。清华率先垂范,已经落实了提高了研究生补助标准,各大高校应该会逐步落实该项政策。虽然说不是很多,但是也是国家对于青年学生们的关爱。另外,还是要好好学习,努力科研,争取多拿奖学金,像国奖,硕士两万,博士三万还是很丰厚的。还有其他一些奖学金,都需要努力付出才行,无论多少,这都是一收入。02开源第二条:依靠父母如果父母收入尚可,家里经济较为宽裕,如果实在是经济上难以负担,向父母寻求帮助也是可以,特别是一些重大的经济支出,父母都会给与必要资助的。从图三的统计看出,52.4%的硕士生都向家里寻求资助,3.7%的博士生向家里寻求资助,这表明硕士生经济收入还是难以负担支出,博生们则绝大多数可以负担。图三:投票标题: 中国的研究生们,你们还向家里要钱吗?(数据来源于:小木虫论坛-学术科研互动平台:科研生活区-硕博家园-交流畅谈 http://muchong.com/t-9649902-1)03开源第三条:自己创收如果是自己科研、学业时间较为空余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做些助管助教工作,既可以积累些工作经历,也可以增加些收入来源。例如:家教、企业外包、外文翻译、口笔译等,自己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的。04节流由于研究生毕竟还属于全日制学生,并没有丰厚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所以建议大家在生活上还是要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不要追求高端奢侈消费,消费上简洁大方就行,养成合理的消费观,我想这也是国家和老师、父母所期望的。
▍写在前面最近收到很多学生咨询东学君去日本考经济学修士该怎么准备,所以为大家准备了这一篇文章系统讲解。很多同学纠结的点在于申请条件是什么?其实,日本留学主要还是以考试为主,是“考”,不是“申请”,所以日本考研不是“申请——合格——入学”这么简单,而是“报名考试——参加笔试——参加面试——合格——入学”,大家先从这个误区里走出来。(英语项目的SGU除外,但是SGU选择面比较窄,这里不作讨论)。知道要考试之后,接下来我们一步一步来讲。关于经济学,先讲两个点:在很多人的概念里,经济学就是跟金钱挂钩的一个学问,或者是GDP这样宏观上的东西,学经济学一定要很高端,一定要有一种指点江山的感觉。然而并不是,对普罗大众而言,经济学学的是一个思维,怎么用更理性和效率的逻辑去思考问题,做出判断。举一个例子,我看电影经常睡着,很多人会觉得这不是浪费电影票了么?然而经济学的「沉没成本」告诉我,当我在电影院里觉得电影不好看,犯困的时候,我只要考虑是睡觉更好还是继续看更好,电影票这个成本已经沉没了,不应该影响是不是睡觉这个决策。在日本考经济学的一个前提是数学(经济史除外,但真没遇见过同学研究经济史),微积分,统计需要掌握,特别是微分。如果对数学抵触的话,接下去就不用看了,换个专业吧。其他的很多文科,可以不碰数学,同样竞争会更激烈一点,事物都有两面性。▍目标院校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大部分中国学生去日本考经济学修士不是为了做学术,而是为了提升学历,以一个名校硕士生的身份,谋得一份更好的工作。就职是最终目的!所以不会一味鼓吹旧帝大,或者国公立。综合学术和就职能力(更强调就职),尔对日本经济学的目标院校排名,有自己的理解。大致,分为:第一档:东京大学,一桥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大阪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东工大不止理工科,也有经济)第二档:另外2所旧帝(名古屋大学,东北大学)+首都圈国公立(筑波大学,横滨国立大学)+神户大学+上智大学第三档:另外2所旧帝(北海道大学,九州大学)+GMARCH(学习院大学,明治大学,青山学院大 学,立教大学,中央大学,法政大学)+关关同立(关西学院大学,关西大学,同志社大学,立命馆大学)当然还有其他的例如小樽商科大学,首都大学东京等学校,比较小众,就不列入了。另外学费方面,经济学属于文科,私立和国公立的差距并不是特别大。然后,我们来看看一些热门学校公布的录取情况补充几个点一桥有扩招趋势,去年冬季留学生特别入试,录取人数意外的多。京大也在扩招,而且高度专门人才养成项目的题量减少(由原来的4题改为2题)不说。连面试都取消了,只有笔试,非常适合日语口语不好的同学。当然想在京大读博的同学话,需要先参加内部考试,转为研究生养成项目的学生。只读硕的话,高度专门人才养成项目就行了。庆应以往给人的感觉是不太招中国人留学生,但是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中国人留学生考上的情况越来越多。早大更换了研究科长之后,有缩招趋势,而且早大考得最早,备考时间短需要注意。▍日本经济学考研时间轴理论上接下去应该讲怎么去日本考,也就是途径,但是因为无论是通过语言学校,还是通过研究生过渡后考修士,或者跳过这两个过渡直接去日本考,最后都要面对修士考,无论什么途径,同一场考试,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考题,同样的评判标准。所以先从最终目的出发,往前推,最后讲途径。日本考经济学修士的时间框架。补充几个点:这个时间是一个大致情况,以较早开考的学校作为参考,比如:早大经济考的很早,7月初就考,所以报名是在5月报名,如果像东大9月考试,则是在7月报名。所以以这个时间轴来准备,都是有一定提前量的,至少不会错过什么。日本大学院都是自主招生,报名单独报,考试单独考,所以整体考试是一个考试季。而不是某一个时间点,统一性考试。可能大四的同学会问,5月我还没毕业呢,能报名吗?答案是可以的,只要下一年的4月入学前能毕业,就能参加修士考。换句话说,大三的同学,不行,下一年的4月,还没毕业。考经济学,提前联系教授的意义并不大,大部分情况下通过研究计划能找到匹配的教授,而且更以笔试为重。但是庆应的话,比较注重研究计划,推荐提前联系教授。像MARCH里的部分学校,虽然考试简单,但是招生人数较少,可以提前和教授联系一下,看看研究室是不是还有名额。▍报考资格和考试内容1.报考资格本科毕业就有报名资格。提交的报名材料里除了报名表,本科毕业证明,成绩单等之外,比较重要的就是日语 N1(经济学,日语成绩并不重要,合格就行)英语 托福成绩(如果英语比较吃力的成绩可以选择托业,托业大部分学校也是认可的,只不过像东大,一桥只认托福的学校,就没法报考了。)研究计划书(比较重要!国内学生最头疼的一个环节)有了以上三点,就可以报名,拿到准考证之后,就是笔试和面试了。至于国内出身校和GPA不高,并不是特别重要,因为主要考量标准是笔试和面试,国内的背景并不重要。(部分学校,比如京大就比较看出身)2.笔试经济学笔试内容,每所学校题型和题量不同,例如早大都是大题,一桥有20题选择和大题。但是考点主要集中在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计量和博弈论的内容近几年再加大。经济学的笔试,与其他文科很不同的是,大多是客观题(计算题),可以想象成高考的数学。而其他文科主要是小论文,可以想象成高考的语文作文。所以我个人认为国内理工科学生来日本转文科专业的话,经济学是最适合冲击名校的专业。笔试是经济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东大,大概55%左右的人能通过笔试之后参加面试。这是一条明线,但是暗线是大概笔试在前10%或者20%的学生在进入面试后,会发生屁股还没坐热,面试就结束了,出来时候会很担心是不是黄了。但是事实上是因为笔试成绩太好,教授肯定收了,面试随便问一下。3.面试面试主要分为两类问题一类是一般问题:例如为什么来日本留学,为什么考我们学校等等。一类是专业问题:一般是围绕研究计划的内容提问,这就要求研究计划是自己写的,并且深刻知道自己的研究计划提及的相关知识。面试的话,大部分学校,大部分教授还是很和蔼的,当然也有例外,一桥就比较喜欢压力面。这不是教授想压力面,而是学校方针。我个人觉得是因为希望你考上之后,到入学前,不要太放松。比如9月考上,4月才入学,有大半年时间等开学。所以面完试,大部分同学心里都没底的,不知道刚才发生的一切到底是过了还是没过,但是考完了就不用纠结了,考之前把一般问题和专业问题都提前准备好就行了。所以总结来说,日本考经济学的条件就是日语 N1+能够交流的口语英语 托福或者托业成绩宏微观知识和解题能力研究计划▍途径的选择如果国内日语来不及学,大四毕业还只是入门或者中阶的话,那还是语言学校吧,无论网上说的语言学习学得很慢,学不到东西什么什么的(其实觉得真的学不学得到东西都看个人吧,让一个不怎么学的学生去清华北大也是学不到什么的),毕竟在日本的环境里,语言提升得会比在国内快。提升能有多快,我只能说也是看个人。天天语言学校上完课,就回家玩电脑,刷微信和回家继续看日语,多找机会用日语交流的学生,也是不一样的。好,针对日语已经在国内过关的学生,来说一下研究生和直考。经济学,我个人认为研究生是没有必要的。首先,东大经济学研究科没有研究生制度,一桥必须是协定交流校(见下图)才能申请研究生(直接考是没有这个限制的)。早大和庆应私立没有研究生。也就是说,无论在日本还是回国找工作都处在最顶尖的四所学校,经济学,只能直接考。同时,教授未必会对研究生指导什么,大部分情况就是放养,特别是旧帝和东京圈的国共立,为什么?因为不愁之后没人来考,甚至教授会觉得给研究生指导太多,对其他的考生不公平。但是,很多人的观念还是进了研究生,修士就简单了。所以不太会报私塾,甚至学习上会懈怠。而语言学校和直考的同学,弦一直紧绷着,有能力的同学拼命自学,自学能力稍弱的同学在私塾补。有点像龟兔赛跑,可惜兔也未必是真的兔,不是DIY申请上的研究生,只是披着兔皮的龟吧。这就是今天为大家带来的经济学考学详解,同学们了解了嘛?
选什么专业也只是你职业生涯的一个铺垫,你的未来与是否是金融专业无关,关键还是要靠你自己。文|金融八卦女作者:屯屯· · ·最近财经栏目《对话》让李佳琦、薇娅完成了“世纪大同框”,两人都提到了背后的团队,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李佳琦介绍自己的质检团队时,称其所有的成员都是研究生学历。这可让不少学食品专业的网友们开始蠢蠢欲动。不知道今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会不会有人因为李佳琦选择食品专业?而提到高考填报志愿,金融相关专业一直是近几年的报考热门,一方面其行业高收入是大家的普遍共识,另一方面各种影视剧塑造的金融人士形象也无不向大家宣示这一行独有的魅力。那学财经、金融专业的人,毕业几年后真实的情况如何?关关 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硕士 毕业3年“当年高考状元,现在为了生存我选择卖保险”当年顶着北方某市理科高考状元的头衔,关关考入香港中文大学的金融专业。因为当时的目标就是港中文,同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自己又想毕业之后留在香港工作,和父母商量之后就选择了金融这个大热门。从小学习成绩优越的她对于学习这件事,始终自信满满,直到到了香港,身边高考状元遍地都是,为了让自己不被掉队,读书期间她在银行、证券公司都做过零零散散的实习,但总的来说,或高强度或自带资源要求的岗位对她并不友好。硕士毕业之后,求职始终不理想的她最终选择加入友邦,成为一名专业保险代理人,这也是她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其实在入行之前,关关心里不是没有犯嘀咕。毕竟在很多人心中,与房产中介、汽车销售和代办信用卡相比,对保险代理的恐惧有过之而无不及。再加上自己堂堂港中文大学的,毕业之后只能卖保险,说出去也让父母的面子挂不住。但想要留在香港工作,最后也只能说服自己接受这些。刚开始,关关的工作进展也并不顺利,一方面社交媒体上的宣传发得很含蓄,另一方面约朋友见面的效果也不佳,自己更不知道如何开始保险的话题。不仅要天天面对客户一系列的问题,还要跟着的其他销售人员斗智斗勇。好不容易有客户决定投保了,健康告知又出现一大堆问题,这种情况更是十分常见。也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经济负担,关关住在深圳,每天往返与深圳香港两城也让她体会到了港漂的难处。“入行两年多,由于业绩不出众,我始终觉着自己还是个新人。”这是关关对于自己工作的评价。她也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选错了定位,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小客户”身上,从而没有机会去谈下一单几十万美金的“大客户”。她在考虑,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去上一点法商、税商、投资移民规划的课,找机会去出入一些高档场所,提升一下逼格,专攻“大单”。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关关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没有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了。其实按照香港保监会的政策,要求每个保险代理人每年完成10个学分的持续进修,才能保住自己的保险牌照。很显然,目前的状况是关关的保险牌照都要不保了。提到这些年的收入,关关说其实大多数的香港保险代理人,年平均初级佣金收入在13~18万港元左右,折算为月平均收入约为1~1.5万港元。至于那些年薪百万的,都是要拿到MDRT、COT和TOT。(注:拿到约55万港元/年佣金可获MDRT牌照,拿到约165万港币/年佣金可获COT牌照,拿到330万港币/年佣金可获TOT牌照)但事实上,整个香港友邦获得MDRT及以上资格的人数只有不到5000人,占总人数的30%左右。提到以后的打算,虽然近一年的时间几乎没什么收入,但关关并不打算离开保险行业,因为在她看来,所有的行业都存在“二八”定律,那些年赚百万的人我们不能忽视他们原来的背景、专业能力和过去工作中积累起来的人脉。拿着他们的案例和自己相比只能让自己更沮丧,但可以以他们为目标。“说白了这其实也是个熬年头的职业,随着客户的积累,再加上保单的续期佣金与管理团队所带来的管理津贴,逐年累积下来未来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关关说道。而她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等着香港恢复正常入境。小青 美国前100的经济学硕士 毕业3年“同学年薪百万,我却只能在家待业”目前已经是小青在家待业的第10个月,在转行之前,她想过会有困难,但没想到会这么困难。眼下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她只能通过考证来提升自己。小青本科读的是国内末尾211会计学专业, 后来又申请了美国前100的经济学研究生,目前毕业三年。当初之所以选会计这个专业,完全是因为父母的建议,认为学会计无论学得好与坏,毕业都可以找到工作,但等她真正进入这个行业时,才发现这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操心命+钱少这样的组合,是她做会计以来最大的感受。每天大量机械的数据统计、批量整理资料、装订凭证、往返与税务局和银行之间,让她很难对自己的职业有好感。用她的话说“有时加班到半夜把自己感动哭了,也感动不了老板。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分分钟年薪百万,谁能想到时薪也就比我在汉堡王打工时多了点!”于是,小青决定辞职转行去金融行业,想做一名证券分析师。但目前的情况是,高不成、低不就,她被现实泼了冷冷的一盆凉水。一来金融行业相对饱和,自己没有相关经验,和她有同样教育背景且没有经验刚毕业的学生,肯定比她有竞争力。二来很多单位也比较看重行业内的相关证书。其实说白了还是经验让她吃亏,就算CFA、FRM全级通过,也需要有相关从业经验才可申请持证,况且小青现在还在准备CFA三级。都说没有资源人脉就别混金融圈,现行的中国社会毕竟还是一个人情社会,资源好也成了加入金融行业的天然优势。小青在面试的过程中也深深感受到了这点,因为很多企业在面试时就会直接问父母是做什么的。就算是有朋友帮忙内推,多数也需要自带项目加入。她身边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张强是她在美国研究生时的同学,本科央财毕业。毕业回国找工作时,很多企业都因为他家有私募生意对其刮目相看,最后他选择了一家券商做承揽。说是承揽,但他从前期项目的挖掘、促成;到中期分析研究项目,包括尽调和相关材料制作、包装;再到后期帮项目募资股权销售,整个项目他前前后后跟了有一年的时间。也正是因为这一个项目,他拿了差不多80万的分红,算上工资真正实现了年薪百万,典型的“资源型人才”。提到这些,小青只有羡慕的份儿,“金融行业能温饱,但暴富的都是极少数,我身边在金融行业的就这么一个有钱的同学。”小青说道。而目前,她除了偶尔有面试之外,多数时间都在家里看书准备CFA的考试,提到自己填报志愿时选的专业,小青还是有点后悔:“当时还小,对自己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如果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职业就不会选择学会计,就算是学会计也肯定不会当一名会计。要不然现在也不会这么尴尬了。”阿胜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会计学本科 毕业4年“离开金融行业,我的薪资并不比其他人差”和前两位相比,阿胜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她不仅有稳定的收入,还做着自己喜欢的职业。四年前,她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会计学本科毕业,当时本来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自己的工作差不多就是跑跑银行询证,抽凭,对应整理相关资料。但看着周围的人每天加班,尤其是1-4月份公司多数人都是熬夜为主,通宵为辅,再加上阿胜实在不喜欢做审计的工作,就放弃了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机会。因为在校的时候就做过财经新媒体,后来误打误撞转行做了一名财经编辑。从第一家做新三板的媒体跳槽到一家新榜前十的财经新媒体,阿胜无论在薪资待遇、个人水平、还是人脉资源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也正是这段工作经历,让她坚信自己热爱媒体这个行业。而她身边的多数同学,除了在银行券商以外,还有一些从普通会计师事务所跳到四大的,但其实无论券商还是投行,或者是会计事务所,这几年大家都属于基层员工,在金融圈比他们学历高、资历深的更是大有人在,因此也并不存在特别的高薪,她所知道的月薪3万已经算是最多的了。目前,阿胜的工作虽然也是工作强度比较大,基本没有休息日,但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她本人也是非常愿意学习接受新鲜事物,并且主动拓展自己的人脉向前辈们学习。因此目前的薪资也并不比在金融行业的同学差,甚至比从事传统财务行业的同学薪资高30%左右。提到当年关于选专业的事,虽然阿胜高考时差三分考上同济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但现在她也非常庆幸自己学了会计,并且有机会了解金融人工作的环境。“一方面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为她作为财经编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倘若真的学了化学,可能现在还在工厂做流水线女工,肯定不如现在的工作有意思。”阿胜说道。/ 结语 /其实总的来说,金融财经类专业出身的就业方向还是比较广泛,如果进入金融行业更是特点鲜明。首先薪资方面,虽然整体水平高,但像张强一样年薪百万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自嘲为“金融民工”,而且前期打杂的可能性非常高,甚至像小青这样半路出家的,想要有个打杂的机会都变得非常困难。另一方面,金融行业本来也是个资源节约型行业,有很多个人能力以外的资源决定着你的发展方向,拿关关举例,她的变现渠道完全就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过程,而张强也是依靠着家庭资源换来了在行业里的如鱼得水。反观没在金融行业工作的阿胜,也同样能在自己的领域混的风生水起。所以不要把一个专业想得太神圣,现在早就不是专业决定职业发展的时代了,就算你学历高、专业好,也要考虑自己除了对金钱的渴望之外,是否真正的感兴趣。至于选什么专业也只是你职业生涯的一个铺垫,你的未来与是否是金融专业无关,关键还是要靠你自己。
我想肯定有一部分同学将自己考研的消息告诉你父母的时候,或许你的父母会提到你在读研期间的生活费,大多数的父母都会或多或少的表示读研期间不再给生活费了,当然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不想支持你考研,二是要告诉你的是你该自己养活自己了,毕竟你已经大学要毕业了。但是等真正的进入研究生生活你会发现很少有研究生不向自己的父母要生活费的,也很少有父母不给自己孩子生活费的,所以久而久之很少有研究生能够在读研时做到经济自立。那么为什么很少有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时能做到经济自立?最关键的一方面的原因还是来自父母,我们的父母对于孩子考上硕士研究生,非常的高兴和开心,所以必然是支持孩子读研了,这其中便包括给孩子生活费了,甚至还会给的比读大学的时候还要多,很少有家长会让自己的孩子在读研期间自己赚自己的生活费。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是没有硕士研究生会想到经济自立,更不会辛辛苦苦的走出校园去赚生活费,因为他们很肯定的是在每月的月初必然会收到来自父母的生活费,所以不会有危机感,也不会出去赚一点生活费的,更别提经济自立。此外,硕士研究生的自我惰性,在很多硕士研究生的价值观里,自己现在还是一个学生理应享受到来自父母每月的生活费,理应靠父母,所以当你和他谈到经济自立时,你能够得到的答案就是不可能的。于是,在这样的观念的指导下,硕士研究生很难明白的是,你已经是20多岁的人了,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甚至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学生都快25了,在这样的一个年龄下,试问你还能自称是学生吗?你还能接受你父母每月的生活费吗?或者说你可曾想过你的父母现在的年龄了呢?所以,虽然现在很少有硕士研究生能够在读研期间做到经济自立,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尽可能的自己出去赚一点生活费呢?或者说我们是不是应该体谅一下自己的父母呢?而不是只知道索取,因为你已经长大成人了。总之,作为硕士研究生的你,请不要一直这样下午,或许通过你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经济自立!!!
基本情况:本科双非金融学报考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学硕(806)英语:前期主要是背单词,看了朱伟的恋恋有词,虽然网上对这个课程褒贬不一,但个人感觉受益良多。朱伟老师的很多观点都既新奇又实用,比如英语是一门重感情色彩的语言,可以通过词根词缀判断出这个词的褒贬性甚至大体意思。我看这个视频比较早,四月份看完之后就上手红宝书,把红宝书裁开,每一份5个unit,每天一个unit并复习前一个unit。就这样断断续续背了3遍左右到七月份。千万不要买何凯文的长难句,真的很鸡肋,买了百分之百不会看的,长难句做真题会练习到,没有必要单独摘出来练习。暑假的时候开始做英语真题,用的张剑的黄皮书,这本书很棒啊,基本人手一份。建议准备一个活页本(注意是活页本)来整理英语真题的知识点,大体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单词,把真题里不认识的单词挑出来,查电子词典进行归纳整理,第二部分:词组和连词,将相似的词组和容易混淆的连词整理下来,容易分辨和记忆,第三部分:长难句,真题里出现的结构复杂的句子,整理下来并分析,培养语感。真题都说最少做三遍,但我只做了两遍,因为我第一遍进行得很细致很慢,做三遍来不及的。真题有几年挺难得,自己看不下去可以看唐迟老师的真题讲解视频。最后留了两套真题考前模拟,考前模拟千万不要留太多,最多两套,考前大部分时间都在背政治,留多了根本没有时间做。最后作文背了王江涛强化班的20 篇范文,从十月中旬准备的,20篇滚瓜乱熟上考场应该是有话可写了。数学:数学我跟的是张宇老师,他讲课条理清晰,生动幽默,普通话标准,个人品德也担得起为人师表四个字。在宇哥的带领下,你会觉得数学也蛮可爱。初期看张宇的基础班视频,挑着做课后题,带着啃全书,暑假看了强化班,做了18讲。当然汤家凤,李永乐老师也很好,李永乐的线性代数,汤家凤的中值定理,都讲得深入浅出,可以找视频来看看。真题用的张宇的真题大全解,均分在130左右,但是真到考场就呵呵了。数学因为我没考好,没有什么独到的经验分享,大家多看看其他数学大神的经验帖呀。政治:政治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一门课,我个人认为是很好拿分的。我从八月中旬开始看政治,买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练,自己看了两张就放弃了,因为实在太无聊。无意中看到了徐涛老师的课,听了一下发现讲的太好了。徐涛老师是理科出身,讲政治非常有逻辑,能把抽象概念讲得明明白白,我推荐了很多同学,听过的都说好。八月中旬直接上手强化班,基础班看了就是浪费时间,看强化班带着做1000题就好了。等到十一月份风中劲草出来,很多同学会去买,我买来翻了翻就放在一边了,听了徐涛老师的课我对没有逻辑的书忍耐度为零,转而背了徐涛的小黄书,并做了第二遍1000题。针对论述题,强烈推荐腿姐的讲论述题的网课,她会教你怎么踩分,不会写时怎么抄材料。最后就是背肖八肖四,其中肖四不吃饭不睡觉也要背下来,因为等你坐在了考场上,翻开政治试卷,你会发现题目和肖四似曾相识。专业课:806宏微经厦大的专业课难度不是很大,但题量很多,偏论述,计算题不多,想拿高分不容易。课本平迪克微观经济学第八版,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俗称红砖书。现在好像有新的版本了,没买的可以买新版,买了的安心看老版也可以。我是从5月份看专业课,我本科学过高鸿业和宏微经,没有学过的建议早点开始,因为专业课书真的很厚。第一遍,对着厦大本科授课的ppt看课本做课后题,厦大会从课后题里抽题,所以课后题要好好做。第一遍的时候可以不做笔记,只勾勒一下框架,第二遍的时候就要做笔记了。我看以前的经验帖很多都是自己写笔记,所以刚开始我也尝试自己写笔记,结果发现根本行不通。我看第二遍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不能多么深入,自己写笔记就是在抄课本和圣才的书,效率低下作用也不大。所以我买了学姐的笔记,在学姐的笔记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整理,整理好了之后背一背。圣才课后题做第二遍的时候把难题挑出来做出标记,第三遍的时候重点看。第三遍就是查漏补缺,课本不需要看得那么细致了,圣才的课后题都吃透,重点看第二遍标出来的难题,并做历年专业课真题,期间不间断的完善并背诵专业课笔记。806大多都是论述题,把名词解释,相关论述整理并背诵真的至关重要。你自己最后整理的笔记能背多熟就背多熟。平时多看看财经新闻,推荐财经郎眼节目,里面的话题都可以当作论述题出题。财经郎眼daily,财经连环画,侠客岛,凤凰小报告,王海滨老师。在看财经新闻时,多联想806里的知识,思考如何用宏微经来解释。聊一下生活方面,初期7.30起床,10点回宿舍。刚开始起不来,暑假开始后才规律起来。冲刺阶段7点起,10.30回宿舍。个人的情况不同,大家不用非得一样,保证每天8个小时高效率真的足够了,包括前面说的什么资料看了几遍,几月份开始干嘛,大家都没必要一样,随着自己的节奏进行调整即可。备考期间对自己好点,带着坐垫,毛毯,耳塞,花茶,心情不好就和同学聊聊出去跑跑步,每周有个半天休息调整一下,然后满血复活投入战斗。只要踏踏实实去做,考研没有那么难,最后祝大家都能考一个不用担惊受怕的坦荡分数,圆梦理想的大学!
高考录取通知书已经快马加鞭到新生手上,经济学专业依然稳居在学生报考专业的前五名。近年来,经济学专业以经济学知识的“广”和“精”为优势,向社会输入大量相关人才,使得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成为社会各个方面的螺丝钉。2018年,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中国教育在线整理数据得出考研专业的人气榜,前20位中经济学学分别占1/4。 经济学是少有的文理科学生兼收的专业,同时市场对经济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年攀升。因此不少数学、法学、外语及新闻等专业的本科生纷纷决定跨考,投身经济学硕士的考研大军之中。据不完全统计,经济学考研的人群中跨专业考研的占了近1/3。经济学专业硕士的就业方向以金融系统为主,毕业生优先选择银行、证券公司、投资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主要从事研究、分析类工作。此外,复合型毕业生的选择可以更广泛。比如本科为工科专业的经济学硕士,还适合进入咨询行业,如管理咨询公司、IT咨询机构、投资银行等。本科为新闻专业的经济学硕士大量云集在财经类媒体。此外,经济学也是适合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的专业。与经济学学士们相比,跨考经济学的考生,最担忧的便是如何形成经济学思维,能够取得更好的专业课分数。小编在这里大致为您介绍。找对目标院校跨考考研的学生大多有明确人生目标和期望职业。因此,院校城市、水平都是考察要点。建议报考前,在网上筛选出符合目标的三至五个院校,然后登录论坛、联系学长等方式寻找到各类院校研究生培养信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目标院校。了解经济学,从经济学经典开始跨考经济学,就要了解经济学经典书籍。经典的研究生考研书籍有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宏观经济学》、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以及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经济学基础知识是研究生学习阶段,进行学科研究的必备技能。同时,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学生可以拓展思考方式。专硕VS学硕,选择适合自己的经济学专硕和经济学学硕考试内容、学习方向均有较大差别,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正道。经济学学硕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方向,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员为主,多数会参与到经济学各类问题研究中。而经济学专硕,报考时已经有明确方向,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暑假是专业课学习的攻坚阶段,只有各位有识之士不怕炎热酷暑,夯实基础、巩固真题,才能掌握精髓。计算机专业我们见不到肖奈,法律圈我们遇不到何以琛。那么欢迎大家积极报考经济学专业,大神就在你身边。编辑:薇琼审核:东至
经济学考研关于选学校:除了清北复交,其他学校我们都比较有机会冲一冲都可以考虑去选择。关于志愿与调剂:只能报一个第一志愿学校,每个学校出复试线的时间不同,如果知道自己没有到自己学校的复试线,那么就要去找能调剂的学校。一般“34所高校”(可以百度查一下具体哪34所,都是好学校)出复试线的时间比较早,如果报名这些学校没有到线可以早点准备调剂。经济学考研关于考研开始准备时间:建议不要太早准备,因为如果太早准备有可能战线拖太长,最后太累反而考的不好。一般大三下学期的五六月份开始准备复习就好。如果要考数学1(最难的那个),最好二月份就开始准备。关于复试:有的学校复试会有英语环节,最好提前稍微注意一下英语口语的联系(师兄说大家英语都很菜,广外还是无压力的)。然后好的学校,像中大这样级别往上的学校有更加倾向于把更大比重放到复试的趋势,要很重视复试。一般复试就是自我介绍,可能是中文介绍加英文介绍,然后再问一些金融问题,特别重要是一定要了解金融时事,很可能会让你评价时事,有可能是要你中文回答也有可能英文,具体要参考哪个学校(官网找,或者找往届经验)
又是一年考研季,“考研党”都在全力以赴地备考。备考之余,有考生问:经济学考研为啥这么难?一个“难”字背后,透露出诸多信息:期盼、不安、担忧、焦虑……说实话,经济学考研国家线是比较高的,2018年经济学考研国家线为330分,仅次于文学。2019年经济学考研国家线A区上涨到345分,B区上涨到335分。这还只是国家线,具体到好点的院校,肯定会更高。据说,郑州大学2019年经济学370分进不了复试线,考研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那么,经济学考研为什么这么难呢?首先:就业前景好,薪酬待遇高。先来看看经济学专业的对口就业方向:应用经济学对口就业方向:银行、证券公司、大型企业等。理论经济学对口就业方向:公务员、事业单位、高校等。看过对口就业单位,大家就该明白经济学考研为什么难了。不仅考研是这样,高考也是如此。历年高考状元青睐的热门专业经管类专业居多,报考经济学类专业的考生也多,财经类大学一直是考生青睐的院校。其王牌专业录取分数线都是非常高的。像央财、上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虽然是211大学,但是录取分数线远远高于某些985大学。因为就业前景好,所以报考人数自然多,对于考研来说,不仅经济学专业的考生报考,还有很多非经济类专业的考生跨专业考研,特别是经济学类中的金融学专业,可以说是趋之若鹜,这样一来,导致竞争激烈,考试的难度就会加大。其次:经济学跨专业考研自学难度小。不少考生之所以跨专业考经济学,很大一个原因是经济学专业相比于理工类专业更容易自学。理工类学科的知识深奥莫测,理科基础不好的学生想跨专业考研,难度非常大。而经济学类专业的难度相对较小些,考生通过自学就可以掌握其中大部分知识。跨考难度小,报的人就多,竞争激烈,国家线水涨船高。第三:这是由考研的大环境决定的。不仅经济学考研难,其他专业考研也不容易。所谓的难易都是相对而言的。近几年考研人数急剧增加,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估计达到350万。虽然录取人数也有所增加,但是杯水车薪。考研录取人数增长远远低于考研报名人数,再加上近几年高校推免人数增加,通过考试录取的人数减少,也导致考研难度加大。不过,不管考试再难,总有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因此,放下包袱,全身心备考,成功就在不远处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