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态度端正,怪题也能成经典。昨晚,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一时间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据了解,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而且,目前在中国知网也可以搜索到该论文。原来,早在2015年,该论文就曾引发舆论关注,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教授李亚雄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没必要总去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选题,一些看上去另类或小众的选题往往更值得思考,也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论文曾受导师赞赏“我经常被身边的人提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会做这么一个题目呢?”高建伟在其论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开头解释,选择该题目源于自己偶然在网上看见的两篇关于屁的故事。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因为一个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了高建伟的思考。高建伟认为,“屁”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他指出,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屁是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这种忌讳不仅弥散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之中。高建伟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为及现象如何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过程,从中揭示了这一运作过程的复杂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屁从无差别的人类行为到更经常地发生在部分社会成员中的行为,再到道德评价中的否定性行为,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论文提及,在人类早期阶段,分工和阶级还未出现,放屁行为是原始人类——即我们的先民最频繁而最普通不过的生理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富人的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不再频繁放屁。至此,人类放屁经验完成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人类普遍的一种生理现象成为一种更经常地、更普遍地发生于部分社会成员(更多是穷人)中的行为。经由这种转变,放屁行为获得了部分社会性意义,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并存对立的事实。上层阶层为维护其优势地位,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绝对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适应其优势地位的社会状态。用礼仪、修养、品味之类的东西来区分上下层,上层社会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教养的,而下层社会成员则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屁被贴上否定性的道德标签。在规训权力下,“屁”从一种上层社会所界定的否定性社会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并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他认为这个发生学过程来源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即两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并且接着探讨了“无所忌讳”的屁行为及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屁行为及现象的忌讳存在形态,并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相联。记者注意到,这不是该论文第一次被网友关注。2015年,《北京晚报》曾就此事进行报道。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亚雄接受采访时,对该论文颇为赞赏。据他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李亚雄彼时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高建伟的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显得珍贵”,老师们普遍比较支持。“答辩效果也很好,还被评了优秀。他(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称,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高建伟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很欢迎这种来源于生活、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对此,记者近日多次联系李亚雄教授采访,对方以在外出差为由婉拒。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看到这篇论文的内容,瞬间就有网友被震惊了,表示大开眼界。也有网认为这样的论文很可笑,毫无意义。调侃的同时,表示这种低级趣味的选题,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有网友却不不同意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只要研究做得好,没有什么不可以。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总比造假和“假、大、空”的论文要好的多。这样的论文值得点赞,而不是嘲讽。而对于论文只有30页的情况,也有人猜测这么短的篇幅,字数会不会不够?而且还建议查一下。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论文一定不怕查重,因为根本没得抄!而且大家不应该妄下结论,可以先到知网查询一下,具体了解后,靠真凭实据发表观点。高校教师:态度端正了,题目再“怪”也能成经典事实上,近年来因选题独特而受到大众关注的论文不少。此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等论文都曾引起热议。“这是选题多样化的问题,我觉得是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锐认为,现在学科发展呈现“专门化”和“交叉融合”双重特点,“很多我们以前不觉得可作研究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个人认为,研究这样一些比较另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覆盖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刘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婷婷认为,当下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或对新媒体较为熟悉,确实可以关注到一些新的现象。“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论文研究选题,但要基于学科找到深入观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做一个简单分析,那就没有意义了。”周婷婷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自己没有看过上述几篇论文,无法对其作出评价。“毕业论文应该如何去写,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精力的学生,做选题时考虑的因素有所差异。”谈松华称,就他指导研究生而言,选择论文题目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意义,比如能对国家的发展、改革、社会进步等方面有促进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特选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表示“没什么不可以”。“学术研究本来就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在学子所处的时代,既然就是充满这些现象,那么研究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郑作彧认为,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选题是“另辟蹊径(讲好听点是创新)”还是“正经(讲难听点就是老调重弹)”,而是研究的态度是否端正。郑作彧称,个别学生“过得浑浑噩噩”,写论文时“选的是最不费脑袋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就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其实也是空泛的。”郑作彧称,对写论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态度。“我参加保研面试时,会问学生对什么领域比较兴趣、有钻研。”郑作彧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大部分会说“想做农村研究”,或者女学生多会说“想做性别研究”。 “但这些学生里头,并没有多少真的钻研过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因为身份原因,再不济都可以掰出些道理来。”郑作彧认为,这种情况下,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端正,“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对于论文选题,学生怎么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告诉记者,据其观察,选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结合曾经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兴趣,三是来自导师。“我偏好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考虑研究意义,写起来有动力。”李勇认为,兴趣是很好的切入口。“当学校通知你要写论文时,往往会感觉一头雾水,继而选择熟悉的领域入手。”对此,你怎么看?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编辑:张博)综合自: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实习生 胡天依、中国知网、微博网友评论等。来源:环球网
这又是个挑逗神经的话题!最近,《我那些从不买单的研究生同学》一文引起了研究生朋友们的强烈共鸣,把研究生们经济上的拮据表现的淋漓尽致。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这次来谈谈研究生们的经济基础状况。1研究生的收入来自哪?某大天桥办假证很是著名,很多去办假学生证的都是附近各大高校的研究生,为啥?因为研究生证去景点不能打折。为啥研究生证不能打折?因为研究生不是学生,他们有收入!好吧……研究生是有收入,收入主要有三类:(一)国家财政划拨的助学金。硕士人均6000元,平均每月500元,主要针对没有工资收入的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基本是每个人都有,解决基本温饱。博士每月各个培养单位差别很大,总的来说基础生活补助有1200,1800,2000,这三个档,人文社会科、理工类差别较大,有的高校的博士还包括一比一的学校单独发放的生活补贴。。(二)学校(导师、实验室、课题组)发放的劳务、津贴、工作补贴、奖学金。这个差别就大了,据说有的科研院所很多,这个钱就没有一定之规了,可多可少,看天收。一般是理工类有,文科类没有项目经费的话,基本没有。针对校内的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工作工资也是各个大学差别很大,这一块是弹性的。(三)研究生们自己“创收”收入。很多研究生因为经济紧张会在课外做些兼职弥补赤字,比如给一些企业做一些外包的工作,做培训老师、做家教、拿稿费等等,总之是各显神通了,这部分收入也是不可控制。从图一:博士在读期间的月工资 (仅限中国大陆地区)的统计显示,<3000元的占到了72.3%,近35%低于2000元。同期,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是不低于2000元,上海市是2300元,武汉市为1550元,长沙市为1580元,由于博士点高校基本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可以适当类比下。图一:投票标题:你们学校博士在读期间的月工资是多少(仅限中国大陆地区)?(数据来源于:小木虫论坛-学术科研互动平台:科研生活区-硕博家园-交流畅谈 http://muchong.com/t-9649902-1)2研究生们都有哪些支出?研究生们的支出其实跟大学生差别不大,也就那么几大类。第一是学习类:购买必要的学习资料、书籍、考试费用,基本不大。第二是生活类:基本涵盖衣食住行这些,寝室水电费、饭卡充值、电话费、交通费、必要的生活必需品等,开销较大,但是总量可控。第三就是发展享受性支出了,这也是上涨最快的,最不好控制的。比如购买洗漱清洁用品这是必须,价格特不贵,但是爱美的女生要购买好点的化妆品,这就不好控制了。最多的就是娱乐性消费,同学朋友接待,外出旅游,这些都是巨花钱的事,开销巨大,总量不可控。图二:投票标题:硕博们一个月花多少钱(仅限中国大陆地区)?(单选)(数据来源于:小木虫论坛-学术科研互动平台:科研生活区-硕博家园-交流畅谈 http://muchong.com/t-9649902-1)单从消费类型上来看跟大学差别无异,但是研究生们的消费还是要比大学生高一些,比如,研究生一般都需要发表论文才能达到最基本的毕业要求,无论是普刊、核心,还是EI、ISTP,很多期刊或者会议都会收取一些评审费、版面费、会议注册费,这部分费用如果没有项目支持的话就是研究生个人承担,这笔钱就不是个小数目。其次,研究生因为年龄增大后,社会交往和人情往来会随之增加。比如大学毕业两三年后,很多高中、大学、研究生同学相继结婚,就免不了需要随份子钱,这笔开支就不小。还比如:原来的亲朋好友来自己的就读的城市出差、旅游,免不了招待两顿饭;导师生日、教师节、同门师兄弟姐妹生日都需要送个小礼物,各种班级、组织聚餐免不了跑个场,这些费用是日益高涨。到了毕业季,参加各种招聘会,有时需要去外地参加面试,还有的要参加各种公务员、事业单位、博士招生考试,这种求职、考试产生的考试报名、交通、住宿、餐饮费用也不是一笔小数目。透过这个支出的类型和规模来看,研究生们的经济支出是比较大的,这就是研究们痛感经济拮据的原因。3研究生怎么解决经济困境从目前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上来看,如果不是生活较为节省,一般研究生是很难收支平衡的,对于收入较低的硕士生来说更是如此。特别是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消费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研究生们的生活真是捉襟见肘。在收支不能平衡的情况下,研究生们怎么办呢?当然是要“开源节流”了,“开源”与“节流”还要双管齐下。01开源第一条:相信国家今年春季,施一公教授跟总理提出了提高研究生补助的建议,总理已经首肯了,有关部门正在落实。清华率先垂范,已经落实了提高了研究生补助标准,各大高校应该会逐步落实该项政策。虽然说不是很多,但是也是国家对于青年学生们的关爱。另外,还是要好好学习,努力科研,争取多拿奖学金,像国奖,硕士两万,博士三万还是很丰厚的。还有其他一些奖学金,都需要努力付出才行,无论多少,这都是一收入。02开源第二条:依靠父母如果父母收入尚可,家里经济较为宽裕,如果实在是经济上难以负担,向父母寻求帮助也是可以,特别是一些重大的经济支出,父母都会给与必要资助的。从图三的统计看出,52.4%的硕士生都向家里寻求资助,3.7%的博士生向家里寻求资助,这表明硕士生经济收入还是难以负担支出,博生们则绝大多数可以负担。图三:投票标题: 中国的研究生们,你们还向家里要钱吗?(数据来源于:小木虫论坛-学术科研互动平台:科研生活区-硕博家园-交流畅谈 http://muchong.com/t-9649902-1)03开源第三条:自己创收如果是自己科研、学业时间较为空余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做些助管助教工作,既可以积累些工作经历,也可以增加些收入来源。例如:家教、企业外包、外文翻译、口笔译等,自己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的。04节流由于研究生毕竟还属于全日制学生,并没有丰厚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所以建议大家在生活上还是要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不要追求高端奢侈消费,消费上简洁大方就行,养成合理的消费观,我想这也是国家和老师、父母所期望的。
【教育挖挖机】谈古今教化,论中外育人,伴子女成长。前两天,国内一985高校的研究生留下泣血遗书,选择纵身一跳,从极度压抑的研究生生活中得以解脱,留给亲友们无尽的伤痛。长达七页的遗书用生命控诉研究生导师和二传导师,字里行间满是无奈、压抑和心伤。不知道是不是受此事件影响,这几天网上关于研究生和导师的文章越来越多。研究生导师对学位论文承担终身连带责任,岂有不感谢之理?今儿挖挖机在网上刷到一篇关于研究生导师的文章,觉得挺有代表性。文中这名在读经济学博士直言,4万多字的硕士学位论文最难写、最不想写的不是正文,而是致谢部分,因为他找不到感谢导师的理由。在这篇长达几千字的文章中,作者直陈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没有得到导师的指导;写论文必须的调研,未能获得导师的积极支持,直到提前论文前两个月才得以开展调研;论文成稿过程导师没有给过修改意见,成稿审阅敷衍了事;论文盲审、答辩后的修改,导师也漠不关心。作为一名毕业硕士研究生,挖挖机在这样的硕士学位论文定稿过程中,也确实找不到向这位导师致谢的丝毫理由。不过挖挖机还是要说,应当予以致谢,至少你的这篇硕士学位论文的学术责任,导师将一直找在肩上。单凭这一点,研究生注没有不感谢的理由。研究生导师的作用在于“导”而不在于“教”凭心而论,挖挖机觉得这位同学在文章中所陈述的内容真实性极高。我们知道,研究生入学之初,高校会根据一定的规则为研究生配备一对一的导师,这名老师就是“导师负责制”的主角,对研究生负责到底。但是,这名导师究竟会是自己人生和学术的导航者,还是只是学位论文上的署名者,那就全靠碰运气了。结合自己当年的研究生生涯,挖挖机认为,导师的“导航”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用自己的学术之风熏陶研究生,引导研究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其次才是根据研究生的特征特长引导其找到最适合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学位论文;其次是在实施科研辅导、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如何引导研究生进行创新的问题,帮助养成学术思维。所以,研究生对导师的期待一定不要像中学、本科阶段一样,期待导师适时为你释疑解惑,像带徒弟一样把你带在身边。研究生要主动争取导师的指导客观地讲,导师们有教学任务,有科研项目,有的还担任了行政职务,确实很忙很忙,而且他们往往同时带有多个研究生,有的导师既带着硕士研究生,也还带博士研究生,见上一面都很难,更别说能给研究生长时间的一对一指导。那么,在这样情况下之下,研究生该怎么办呢?首先要抓重点。就是要明白自己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必须导师亲力亲为。比如商定学位论文选题开题、论文涉及的调查研究、论文初稿审改、盲审及答辩后的修改等,这些是最关键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如果导师没有直接介入,即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很强,没有与导师沟通一致,也容易在关键时候被“卡壳”,进而影响顺利毕业。至于奖学金什么的,导师也很重要,但相比之下,则次之。其次要抓主动。就是涉及要找导师商定、修改或者解决的问题,一定要提前谋划,尽可能从自己的角度,把问题想得更能充分一些,把困难估计得更足一些,准备多个应对方案,把准导师的时间节点,伺机争取导师的指导,尽可能地做到与每一次与导师见面的机会都效率最大化。总之,之于每一个研究生,导师都是最重要的那一个。不管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指导的多与寡,我们都要怀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敬重之心。即使导师的师德师风存在问题,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对于其问题我们不回避,对于带给我们的成长与进步,仍旧要怀有感恩之心才是。关注教育热点,分享教育故事,探讨教育问题。教育挖挖机感谢您的关注、阅读、评论和分享!
导读近日,一篇题为《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在网上流传,受到广泛关注。专家表示,态度端正,怪题也能成经典。而网友看后却吵翻了......研究“屁”的硕士论文又火昨晚,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一时间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据了解,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而且,目前在中国知网也可以搜索到该论文。原来,早在2015年,该论文就曾引发舆论关注,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教授李亚雄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没必要总去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选题,一些看上去另类或小众的选题往往更值得思考,也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论文曾受导师赞赏“我经常被身边的人提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会做这么一个题目呢?”高建伟在其论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开头解释,选择该题目源于自己偶然在网上看见的两篇关于屁的故事。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因为一个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了高建伟的思考。高建伟认为,“屁”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他指出,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屁是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这种忌讳不仅弥散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之中。高建伟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为及现象如何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过程,从中揭示了这一运作过程的复杂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屁从无差别的人类行为到更经常地发生在部分社会成员中的行为,再到道德评价中的否定性行为,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论文提及,在人类早期阶段,分工和阶级还未出现,放屁行为是原始人类——即我们的先民最频繁而最普通不过的生理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富人的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不再频繁放屁。至此,人类放屁经验完成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人类普遍的一种生理现象成为一种更经常地、更普遍地发生于部分社会成员(更多是穷人)中的行为。经由这种转变,放屁行为获得了部分社会性意义,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并存对立的事实。上层阶层为维护其优势地位,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绝对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适应其优势地位的社会状态。用礼仪、修养、品味之类的东西来区分上下层,上层社会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教养的,而下层社会成员则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屁被贴上否定性的道德标签。在规训权力下,“屁”从一种上层社会所界定的否定性社会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并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他认为这个发生学过程来源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即两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并且接着探讨了“无所忌讳”的屁行为及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屁行为及现象的忌讳存在形态,并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相联。记者注意到,这不是该论文第一次被网友关注。2015年,《北京晚报》曾就此事进行报道。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亚雄接受采访时,对该论文颇为赞赏。据他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李亚雄彼时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高建伟的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显得珍贵”,老师们普遍比较支持。“答辩效果也很好,还被评了优秀。他(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称,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高建伟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很欢迎这种来源于生活、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对此,记者近日多次联系李亚雄教授采访,对方以在外出差为由婉拒。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看到这篇论文的内容,瞬间就有网友被震惊了,表示大开眼界。也有网认为这样的论文很可笑,毫无意义。调侃的同时,表示这种低级趣味的选题,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有网友却不不同意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只要研究做得好,没有什么不可以。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总比造假和“假、大、空”的论文要好的多。这样的论文值得点赞,而不是嘲讽。而对于论文只有30页的情况,也有人猜测这么短的篇幅,字数会不会不够?而且还建议查一下。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论文一定不怕查重,因为根本没得抄!而且大家不应该妄下结论,可以先到知网查询一下,具体了解后,靠真凭实据发表观点。高校教师:态度端正了,题目再“怪”也能成经典事实上,近年来因选题独特而受到大众关注的论文不少。此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等论文都曾引起热议。“这是选题多样化的问题,我觉得是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锐认为,现在学科发展呈现“专门化”和“交叉融合”双重特点,“很多我们以前不觉得可作研究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个人认为,研究这样一些比较另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覆盖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刘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婷婷认为,当下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或对新媒体较为熟悉,确实可以关注到一些新的现象。“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论文研究选题,但要基于学科找到深入观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做一个简单分析,那就没有意义了。”周婷婷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自己没有看过上述几篇论文,无法对其作出评价。“毕业论文应该如何去写,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精力的学生,做选题时考虑的因素有所差异。”谈松华称,就他指导研究生而言,选择论文题目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意义,比如能对国家的发展、改革、社会进步等方面有促进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特选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表示“没什么不可以”。“学术研究本来就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在学子所处的时代,既然就是充满这些现象,那么研究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郑作彧认为,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选题是“另辟蹊径(讲好听点是创新)”还是“正经(讲难听点就是老调重弹)”,而是研究的态度是否端正。郑作彧称,个别学生“过得浑浑噩噩”,写论文时“选的是最不费脑袋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就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其实也是空泛的。”郑作彧称,对写论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态度。“我参加保研面试时,会问学生对什么领域比较兴趣、有钻研。”郑作彧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大部分会说“想做农村研究”,或者女学生多会说“想做性别研究”。 “但这些学生里头,并没有多少真的钻研过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因为身份原因,再不济都可以掰出些道理来。”郑作彧认为,这种情况下,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端正,“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对于论文选题,学生怎么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告诉记者,据其观察,选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结合曾经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兴趣,三是来自导师。“我偏好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考虑研究意义,写起来有动力。”李勇认为,兴趣是很好的切入口。“当学校通知你要写论文时,往往会感觉一头雾水,继而选择熟悉的领域入手。”对此,你怎么看?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澎湃新闻原标题:硕士论文研究董明珠“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网友:马上读11月18日消息,近日,浙江工商大学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引起热议,题目为《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格力电器为例》,论文中指出,董明珠的自恋人格导致格力电器产生内部人控制,主要表现为:董事会权力失衡;向关联方输送利益。文章还分析了董明珠自恋人格对格力电器业绩的影响,称董明珠倾向采取冒险决策和固执己见的自恋人格表现,导致格力电器多元化失败,使得格力电器至今仍未找到新的增长点。文章称,对于处于导入期或成长期的企业,CEO自恋可能利大于弊;而对于处于成熟期或者衰退期的企业而言,CEO 自恋可能弊大于利。网友评论延伸阅读看到这些奇葩论文,我怀疑自己上了个假大学科学研究无禁区,毕竟不是布鲁诺时代了。严肃的学术论文,没想到还可以这么逗。云吸猫可以是一门学问,蟋蟀的战斗力值得深入探讨,甚至连银行行长的面相都可以拿来研究,网友云里雾里,只好冠之以“奇葩论文”。此前,几篇奇葩论文曾在网络流传:《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初听题目,不少人还以为是哪里冒出来的三流山寨论文,但其实,这些论文都是国内顶尖名校出产的。翻开论文背景,《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的作者是浙江大学的硕士,《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的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师,《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的第一作者是南开大学的教授。奇葩论文不是最近才有的事儿,搜一搜近些年被网友调侃的论文,才发现原来学术论文这么接地气:《八角茴香对卤鸡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石头剪刀布博弈中的社会循环与条件响应》、《当人们在烤面包里看到耶稣基督的脸的时候,大脑内会有何种反应》。奇葩论文不仅国内有,国外也有,比如这篇《猫身上的跳蚤和狗身上的跳蚤谁跳得更远》,可是拿过搞笑诺贝尔奖的。学术论文有其严谨的操作流程,那么,这些网友口中的奇葩论文,都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第一,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都是从选题开始的。浙江大学硕士王畅是《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的作者,据悉选题跟作者和导师的喜好有关,因为王畅吸猫,导师养猫又吸猫,这个选题在开题时就经过了专业老师的认可。这跟学校的学术氛围也有关系,据王畅解释,他们学院比较自由和多元,不会框住学生去写老旧沉闷的八股文,只要是有讨论价值的都可以写,“星座”、“同人文”、“耽美”这些,全都有相关的论文。第二,学术研究要站得住、立得稳、证得清,这些都是基本要求。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师陈天嘉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的作者,陈天嘉告诉周刊君,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挖掘了一些新的史料,再辅助田野考察,实地走访了北京地区的斗蟋蟀比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专职教师的介绍页面上,还可以找到他在蟋蟀方面的研究证据——“以动物行为学重构了中国传统斗蟋活动中的争斗知识”,“第十三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中国传统蟋蟀谱研究》)”。第三,学术研究还要兼顾前沿发展,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南开大学教授李建标是《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的第一作者,他告诉周刊君说,“面部宽高比论文属于生理、行为和神经科学范畴,现在决策科学研究已从行为层面深入到神经层面,算是前沿研究。”这样的研究李建标十几年前就想做,但当时互联网没有现在发达,开放度也没有现在高,想找个照片也找不到。现在,李建标可以方便地收集几千张照片,用软件处理面部宽高比的数据,“实际上,我们是做了一个系列,包括行长的、市长市委书记的、公安局长的,等等。”这些学术论文严肃是真的,奇葩也是真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首先,奇葩论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陈天嘉跟周刊君探讨价值意义时说,今天当人们在谈论一件事情的价值意义时,更多的是与创收相关,而忽略了学术本身的价值。他以研究的蟋蟀为例,如何认识这个昆虫,把这件事弄清楚,本身就是它的价值。求知,是陈天嘉认为的研究目的,“我们团队做的科学史研究本身就比较小众,见不到立竿见影的商业效果,也基本没有国家科研基金的项目资助,完全是学者的兴趣使然。”其次,这些论文被认为无意义,本身也就值得细细玩味。现实中,这些论文免不了被打上“奇葩”的标签,吃瓜群众也养成了冷嘲热讽的习惯。所谓隔行如隔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王畅觉得,吃瓜群众觉得这种话题毫无意义,只是因为没有用一种陌生化的学术眼光去感知它。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跟周刊君谈到这种社会风气时表示:“对学术论文最有评论资格的应该是本专业、本学科的人,而不是什么吃瓜群众。”再者,若说奇葩论文无意义,那么不奇葩的论文就有价值了?试着扪心自问,眼下有多少论文都是速成品呢。《劳动报》做了一份关于《大学生会花多少时间写毕业论文?》的研究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超过90%的本科生用不足30天完成论文,有47%的学生甚至只用了不足10天。速成的论文无非东抄西摘,冷饭热炒,新现象是不会去研究的,不好复制嘛。反观王畅的这篇云吸猫论文,据悉因为新现象比较难把握,写的过程也就比较艰难,不过最终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在盲审的时候拿了全“优”。另外,中国高校论文洗稿、代写一直都在上演。央视此前曾曝光一个论文代写、期刊代发的灰产工作室一年的单量,按平均一单两万元算,4688单一年能产生近1亿左右的流水。奇葩论文以前有,现在有,以后当然也会有,奇葩论文这条路没有堵的必要。陈天嘉跟周刊君表示,这个问题从追求学术自由的角度不应该过于武断,在遵循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学术研究应当鼓励自由探索。回顾历史,打破常规的研究,也伴生了一些超经验的“奇葩怪题”,伽利略、布鲁诺、哥白尼的学说在当时不都是奇葩么?李建标说:“科学研究无禁区,毕竟不是布鲁诺时代了。”
复旦大学一篇硕士毕业论文被指抄袭,复旦大学7月4日回复爆料人:“予以立案,将按照规定程序开展调查”。5月30日,网友“argo”发微博称,复旦大学一篇区域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涉嫌抄袭,并@复旦大学。该论文作者为钱某某。5月31日,复旦大学通过微博回复称:“@argo 非常感谢您对我校学生学术规范问题的关注,您反映的信息我们已获悉,并转达研究生院核实。我们一贯重视学生的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问题,一经查实,将据相关规定和流程严肃处理! ”复旦大学官方微博截图6月初,网友“argo”就钱某某的《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与华某某的《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研究》两篇论文相似举报至复旦大学。7月2日,网友“argo”收到了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的邮件。该邮件称:“校学术规范委员会对您提供的举报材料进行了初步核查,认为钱某某论文的主要问题是不当引用,建议暂不予立案;若您能够提供更为具体、清晰、明确的证据,再行考虑是否立案。”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回复举报人邮件。 举报人供图7月2日,网友“argo” 增加补充材料——《维普论文检测报告》,该报告称钱某某的《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的“总相似比为59.32”。网友“argo” 通过邮件,将该材料发送给复旦大学。钱某某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维普论文检测报告总相似比为59.32。 举报人供图7月4日傍晚,网友“argo”获得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回复称,“您提供的补充证据已收到,经我校学术规范委员会审查,认为证据符合立案要求,现予以立案,将按照规定程序开展调查”。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回复举报人邮件。 举报人供图7月4日,记者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官网,下载了钱某某的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与华某某的论文《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研究》。根据下载到这两篇论文,钱某某与华某某的硕士学位论文均完成于2007年。值得注意的是,钱某某在该论文最后的“致谢”部分中写道,“我要感谢我的堂弟华某某”。记者比对发现,两人论文虽然论述主题不同,但都在确定影响因素时采用了同样的指导思想,钱某某论文的第19至20页与华某某论文的第20至21页,部分段落极为相似。钱某某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左)与华某某论文《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研究》(右)部分段落极为相似(黄色部分)。钱某某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左)与华某某论文《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研究》(右)部分段落极为相似(黄色部分)。钱某某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最后的致谢部分。来源:环球网
北京晚报消息 11月18日消息,近日,浙江工商大学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引起热议,题目为《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格力电器为例》,论文中指出,董明珠的自恋人格导致格力电器产生内部人控制,主要表现为:董事会权力失衡;向关联方输送利益。文章还分析了董明珠自恋人格对格力电器业绩的影响,称董明珠倾向采取冒险决策和固执己见的自恋人格表现,导致格力电器多元化失败,使得格力电器至今仍未找到新的增长点。文章称,对于处于导入期或成长期的企业,CEO自恋可能利大于弊;而对于处于成熟期或者衰退期的企业而言,CEO 自恋可能弊大于利。网友评论延伸阅读看到这些奇葩论文,我怀疑自己上了个假大学科学研究无禁区,毕竟不是布鲁诺时代了。严肃的学术论文,没想到还可以这么逗。云吸猫可以是一门学问,蟋蟀的战斗力值得深入探讨,甚至连银行行长的面相都可以拿来研究,网友云里雾里,只好冠之以“奇葩论文”。此前,几篇奇葩论文曾在网络流传:《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初听题目,不少人还以为是哪里冒出来的三流山寨论文,但其实,这些论文都是国内顶尖名校出产的。翻开论文背景,《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的作者是浙江大学的硕士,《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的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师,《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的第一作者是南开大学的教授。奇葩论文不是最近才有的事儿,搜一搜近些年被网友调侃的论文,才发现原来学术论文这么接地气:《八角茴香对卤鸡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石头剪刀布博弈中的社会循环与条件响应》、《当人们在烤面包里看到耶稣基督的脸的时候,大脑内会有何种反应》。奇葩论文不仅国内有,国外也有,比如这篇《猫身上的跳蚤和狗身上的跳蚤谁跳得更远》,可是拿过搞笑诺贝尔奖的。学术论文有其严谨的操作流程,那么,这些网友口中的奇葩论文,都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第一,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都是从选题开始的。浙江大学硕士王畅是《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的作者,据悉选题跟作者和导师的喜好有关,因为王畅吸猫,导师养猫又吸猫,这个选题在开题时就经过了专业老师的认可。这跟学校的学术氛围也有关系,据王畅解释,他们学院比较自由和多元,不会框住学生去写老旧沉闷的八股文,只要是有讨论价值的都可以写,“星座”、“同人文”、“耽美”这些,全都有相关的论文。第二,学术研究要站得住、立得稳、证得清,这些都是基本要求。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师陈天嘉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的作者,陈天嘉告诉周刊君,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挖掘了一些新的史料,再辅助田野考察,实地走访了北京地区的斗蟋蟀比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专职教师的介绍页面上,还可以找到他在蟋蟀方面的研究证据——“以动物行为学重构了中国传统斗蟋活动中的争斗知识”,“第十三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中国传统蟋蟀谱研究》)”。第三,学术研究还要兼顾前沿发展,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南开大学教授李建标是《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的第一作者,他告诉周刊君说,“面部宽高比论文属于生理、行为和神经科学范畴,现在决策科学研究已从行为层面深入到神经层面,算是前沿研究。”这样的研究李建标十几年前就想做,但当时互联网没有现在发达,开放度也没有现在高,想找个照片也找不到。现在,李建标可以方便地收集几千张照片,用软件处理面部宽高比的数据,“实际上,我们是做了一个系列,包括行长的、市长市委书记的、公安局长的,等等。”这些学术论文严肃是真的,奇葩也是真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首先,奇葩论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陈天嘉跟周刊君探讨价值意义时说,今天当人们在谈论一件事情的价值意义时,更多的是与创收相关,而忽略了学术本身的价值。他以研究的蟋蟀为例,如何认识这个昆虫,把这件事弄清楚,本身就是它的价值。求知,是陈天嘉认为的研究目的,“我们团队做的科学史研究本身就比较小众,见不到立竿见影的商业效果,也基本没有国家科研基金的项目资助,完全是学者的兴趣使然。”其次,这些论文被认为无意义,本身也就值得细细玩味。现实中,这些论文免不了被打上“奇葩”的标签,吃瓜群众也养成了冷嘲热讽的习惯。所谓隔行如隔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王畅觉得,吃瓜群众觉得这种话题毫无意义,只是因为没有用一种陌生化的学术眼光去感知它。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跟周刊君谈到这种社会风气时表示:“对学术论文最有评论资格的应该是本专业、本学科的人,而不是什么吃瓜群众。”再者,若说奇葩论文无意义,那么不奇葩的论文就有价值了?试着扪心自问,眼下有多少论文都是速成品呢。《劳动报》做了一份关于《大学生会花多少时间写毕业论文?》的研究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超过90%的本科生用不足30天完成论文,有47%的学生甚至只用了不足10天。速成的论文无非东抄西摘,冷饭热炒,新现象是不会去研究的,不好复制嘛。反观王畅的这篇云吸猫论文,据悉因为新现象比较难把握,写的过程也就比较艰难,不过最终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在盲审的时候拿了全“优”。另外,中国高校论文洗稿、代写一直都在上演。央视此前曾曝光一个论文代写、期刊代发的灰产工作室一年的单量,按平均一单两万元算,4688单一年能产生近1亿左右的流水。奇葩论文以前有,现在有,以后当然也会有,奇葩论文这条路没有堵的必要。陈天嘉跟周刊君表示,这个问题从追求学术自由的角度不应该过于武断,在遵循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学术研究应当鼓励自由探索。回顾历史,打破常规的研究,也伴生了一些超经验的“奇葩怪题”,伽利略、布鲁诺、哥白尼的学说在当时不都是奇葩么?李建标说:“科学研究无禁区,毕竟不是布鲁诺时代了。”
11月18日消息,近日,浙江工商大学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引起热议,题目为《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格力电器为例》,论文中指出,董明珠的自恋人格导致格力电器产生内部人控制,主要表现为:董事会权力失衡;向关联方输送利益。文章还分析了董明珠自恋人格对格力电器业绩的影响,称董明珠倾向采取冒险决策和固执己见的自恋人格表现,导致格力电器多元化失败,使得格力电器至今仍未找到新的增长点。文章称,对于处于导入期或成长期的企业,CEO自恋可能利大于弊;而对于处于成熟期或者衰退期的企业而言,CEO 自恋可能弊大于利。
复旦一篇硕士毕业论文被指抄袭,校方回应:已立案将开展调查复旦大学一篇硕士毕业论文被指抄袭,复旦大学7月4日回复爆料人:“予以立案,将按照规定程序开展调查”。5月30日,网友“argo”发微博称,复旦大学一篇区域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涉嫌抄袭,并@复旦大学。该论文作者为钱某某。5月31日,复旦大学通过微博回复称:“@argo 非常感谢您对我校学生学术规范问题的关注,您反映的信息我们已获悉,并转达研究生院核实。我们一贯重视学生的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问题,一经查实,将据相关规定和流程严肃处理! ”复旦大学官方微博截图6月初,网友“argo”就钱某某的《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与华某某的《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研究》两篇论文相似举报至复旦大学。7月2日,网友“argo”收到了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的邮件。该邮件称:“校学术规范委员会对您提供的举报材料进行了初步核查,认为钱某某论文的主要问题是不当引用,建议暂不予立案;若您能够提供更为具体、清晰、明确的证据,再行考虑是否立案。”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回复举报人邮件。 举报人供图7月2日,网友“argo” 增加补充材料——《维普论文检测报告》,该报告称钱某某的《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的“总相似比为59.32”。网友“argo” 通过邮件,将该材料发送给复旦大学。钱某某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维普论文检测报告总相似比为59.32。 举报人供图7月4日傍晚,网友“argo”获得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回复称,“您提供的补充证据已收到,经我校学术规范委员会审查,认为证据符合立案要求,现予以立案,将按照规定程序开展调查”。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回复举报人邮件。 举报人供图7月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官网,下载了钱某某的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与华某某的论文《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研究》。根据下载到这两篇论文,钱某某与华某某的硕士学位论文均完成于2007年。值得注意的是,钱某某在该论文最后的“致谢”部分中写道,“我要感谢我的堂弟华某某”。记者比对发现,两人论文虽然论述主题不同,但都在确定影响因素时采用了同样的指导思想,钱某某论文的第19至20页与华某某论文的第20至21页,部分段落极为相似。钱某某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左)与华某某论文《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研究》(右)部分段落极为相似(黄色部分)。钱某某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左)与华某某论文《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研究》(右)部分段落极为相似(黄色部分)。钱某某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最后的致谢部分
近日,浙江工商大学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引起热议,题目为“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格力电器(000651,股吧)为例”,论文中指出,董明珠的自恋人格导致格力电器产生内部人控制,主要表现为:1)董事会权力失衡;2)向关联方输送利益。对于处于导入期或成长期的企业,CEO自恋可能利大于弊;而对于处于成熟期或者衰退期的企业而言,CEO自恋可能弊大于利。以下为论文摘要节选:摘 要高层梯队理论指出,企业是高层管理者团队特征的反映。可见,CEO个人特质对于企业的重要影响。而自恋又是CEO身上常见的特质。有研究表明,自恋领导中的破坏型领导更容易出现在权力距离、集体主义和不确定性规避程度高的国家并导致严重后果,而我国正好属于高权力距离、高集体主义和中等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所以,自恋领导中的破坏型领导一旦在我国产生,其破坏作用可能更大。因此,对于CEO自恋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考虑到我国企业存在着较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尤其对于国有企业而言,CEO 甚至可能成为企业实际控制人。在这种背景下,CEO 自恋将对企业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因此,本文以格力电器为例,深入剖析CEO 自恋如何导致内部人控制,以及其将会对企业的业绩产生何种影响,希望能够为资本市场各类投资者提供些许借鉴和建议。本文选取格力电器作为研究对象,在衡量其CEO 董明珠自恋程度的基础上,总结董明珠自恋的三大表现行为:1)渴望支配性权力;2)采取冒险决策;3)固执己见。同时,探究了董明珠自恋人格的形成过程和环境,包括其自身的工作经历和公司治理环境。在特定的公司治理环境下,CEO 自恋更容易发挥其对企业的作用力:1)国有企业的股权性质;2)股权较为分散;3)存在CEO 二元性。再者,以董明珠渴望支配性权力的动机出发,阐述了自恋CEO与内部人控制之间的联系——董明珠的自恋人格导致格力电器产生内部人控制,主要表现为:1)董事会权力失衡;2)向关联方输送利益。最后,本文分析了董明珠的自恋人格对格力电器业绩的影响情况。董明珠出于对自身成功的追求以及外界的关注,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来提升格力电器的每股收益。同时,本文通过对现有不同板块业务发展情况的分析,认为在格力电器发展的初期,董明珠凭借其过人的销售能力以及大胆创新的决策能力,带领格力电器从竞争激烈的空调市场中脱颖而出。然而,董明珠倾向于采取冒险决策和固执己见的自恋人格表现,导致格力电器多元化失败,使得格力电器至今仍未找到新的增长点。通过对上述案例的深入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两点研究结论:1)自恋CEO 为了满足自身对权力的渴望,在攫取权力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导致内部人控制;2)自恋CEO 为了显现自己的成就,通常会采用真实盈余管理的方法来提高公司业绩。并且CEO 自恋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对于处于导入期或成长期的企业,CEO自恋可能利大于弊;而对于处于成熟期或者衰退期的企业而言,CEO自恋可能弊大于利。最后,针对上述CEO自恋对于企业的影响,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1)选拔CEO时考量其人格特征;2)针对企业生命周期选择相应CEO;3)通过激励机制降低CEO自恋的影响。关键词:CEO自恋;高管个人特征;内部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