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该如何与导师相处?6段真实经历突显选对导师的重要性坐佛

研究生该如何与导师相处?6段真实经历突显选对导师的重要性

师生不对等 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讲述者:赵显性别 :男国内某985高校工科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当时是通过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联系的导师,我们都不了解他,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感觉他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导师学术造诣还可以,但是因为本校大牛比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学后我们基本上是导师给选课,研一前半学期上课,然后进入教研室学习,基本上就是帮导师做项目、写论文等。一般的实验室是学生在一起,导师偶尔过来看一下,每周一次汇报。我们导师要求比较严,和互联网公司加班时间类似,早上9点工作,一天工作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老师规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个时间段必须在,一般夜里都会被导师留下来加班。导师是夜猫子,我一般走的时候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尔还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过来。最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导师会一直在教研室盯着你,就像在工作时老板坐在你旁边监工一样。当然,我们导师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做项目,一周汇报一次。导师会让我们做两种项目,一种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项目,一种是国家的科学研究基金。第一种项目是有实物或者其他软件要交付,学生要不停地调试出差;第二种基金主要就是写论文和相关的一些实验,一直在教研室坐着不出门,不过论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导师也是经常潜在研究室,他租住学校的宿舍,平时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门。他对学生到岗的规定特别严。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当时没来得及和导师请假就回家奔丧了,在家待了五天,刚到学校就接到电话被骂了一顿,可是我当时还在假期啊,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八号就返校了。这件事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很苦。导师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教研室盯着,我和师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发地盯着电脑,不是看论文就是编程序,环境特别压抑。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讽刺加吵,平时没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学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了,找导师请病假,他很不屑地对那个女孩说,为什么那个摩托车只撞你不撞别人?因为长期压抑,有两个学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导师爆发冲突,相继离开了实验室。教研室是一个导师独裁的空间,学生要去适应老师,我的一名本科同学因为项目延期,被迫留级半年,完全是导师决定的。我也只能平时和同学吐槽倾诉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时候别人都睡了,也想过退学或者换导师,但是所有人都劝我忍忍就毕业了,不要冲动。后来我忍不住,还是和导师爆发了冲突,当时就想干脆退学算了,之后和同学商量,找学院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你不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导师的学生,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最终换了导师。我是近几年第一个成功换导师的,之后几年也有同学更换导师,然后学校反复和他谈话,听说这两年已经有所改观。导师对我的监督比较严格,学术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回头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而不是工作强度大。我关注了最近几起高校事件,我觉得学生自杀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长期以往,个别人会有一些极端的选择。高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地位不对等的关系。毕业之后 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姓名:喻玉性别:女国内某高校医科专业硕士在读我2015年从外地考过来,导师是学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对他一无所知。导师在我们这个领域很有名气,他确实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刚开始我觉得他挺好的,很喜欢他的课,会给他发微信讲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儿,有什么问题也会去问他。他很有爱心,有的病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会主动减免费用、给病人捐款。过年回家时,他会给我们一些路费。入学第一个月,我的手机丢了。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手机丢了,饭还是要吃的,就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00块钱。我推辞了好几次,他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就拿着吧。我当时觉得这属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会发微信提醒导师注意身体,会使用喵、啦等语音词,或许是我没表达好,让导师产生了误会。有一次下课以后,导师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询问了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给了我一个信封,我当即表示没干活不能要钱。导师说他喜欢我,愿意照顾我。我从小被家人疼爱,以为长辈对我的喜欢只是单纯地疼爱。况且导师都五十岁了,我怎么也没有往男女之间的喜欢那方面想。在我弯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过来,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退了回去。导师以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以为这是他表达亲昵的方式,仍然没有多想。我和导师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导师,路上很冷,手快冻僵了。他说来我给你暖暖,我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气很大,我没能把手抽出来。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他却说亲一下,我没有多想就低头把额头给了他。导师吻了一下额头,然后居然亲了我的嘴,连舌头都伸进来了一半,这也太恶心了吧!我马上推开他,大喊,老师这太过了!死一般地沉默。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旁人眼中事业有成、疼爱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舌吻。导师问是不是吓到我了,问有没有人喜欢我。他让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去以后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说您今天的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围,我是您的学生,请您以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待我。然后我把导师曾经给过我的钱都转了过去。他表示自己很内疚,说不要钱,这不是交易。自那以后,每次见他我都有所防备,如果单独见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离他很远。这段时间要修改毕业论文,需要经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吗?我连门都不敢关,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当时我想的是,如果他继续侵犯我,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退学,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怎么样。所幸他还没有坏透,那之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了,平时拍拍肩膀我就忍了,毕业之后我赶紧滚蛋就好。他以前从来不骂我,从那以后就开始骂我了,我犯一点错,他就说你不要来上班了,你出去吧。还有一次,我男朋友来科室接我,被他看见了,回去以后他就给我发微信,说我很讨厌,不要我了,让我休学。刚开始我还打算读博,现在我靠自己已经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读博,我也不会读跟他相关的专业,他在我们这个领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触,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评判学生的最大权限 都给了导师讲述者:李立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理科专业博士在读当时考上硕士后,我刚开始进行本科的毕业设计,那天老师还没到办公室,我在研究生办公室等待,旁边的师兄师姐们跟我搭话,问我考研了吗?选好导师了吗?我稀里糊涂的啥都不知道,他们就推荐我选现在的导师,说他很年轻、比较容易沟通。第一次见到导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气场,说话也比较严肃,一开始讨论的问题就是专业,然后问我对于他的了解(网上有资料),还问有没有感兴趣的课题。我觉得他给学生的选择挺多的,给人感觉很开明,于是坚定地选他了。之前我没有想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带着做事学技能;现在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导师指导做课题、提点需要注意的方向,额外也就是做项目跟偶尔跑下腿,没有其他多余的事。我的导师要求每周发报告,所以和他沟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内容都是课题方面的。有解决不了和需要确认的问题都直接找导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平时都是学术研究,需要合作的项目是找好了相关的学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频率不好说,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国家项目就是当课题做,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实际情况自己分配时间,时间最久的从早9点到晚11点,有些科研任务客观要求比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虽然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会不舒服,但是为了实验和工作也可以接受,毕竟完成项目确实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解释。实验室的工作是比较累,但自己的课题做出成果也会很开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还是想要毕业,当然也想学到东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的导师还是不错,硕士毕业的时候论文抽到盲审,我担心论文写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师熬夜到凌晨三点多帮我改论文。如果我延期其实还能帮老师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师更希望我顺利毕业。他能给指导的都给了,不能的大概率会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自己去摸索。有时候导师比较严格,每个微小的方面都要我们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时候会觉得顾及不过来,我会觉得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也让我帮他做过私人事情,比如取过工厂的样品,然后转手就让我做相关分析了;还办过个人信息,用于参加会议等。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常帮导师跑腿甚至做家务,这个情况看导师个人,如果双方平时沟通比较多,有这种信赖感,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只是导师单方面要求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我觉得师生之间相处首先大前提是双方都觉得OK,比如我的导师几乎只关心学生工作方面的事,学生也从导师这里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导师会与学生走得比较近,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同时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规避其他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处理涉及个人生活的私人问题或者是单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气吞声等。相比遇见过的很多正常的导师,我觉得近段时间这些高校事件中导师自身思想行为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这种不好的特质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群担当导师这个职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与正直,然而个人特质与其学历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无关,人很复杂。我和同学有讨论过,按照现行的导师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导师最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评判学生毕业相关问题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但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出过释放这些权力,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毕业时,学院给的各种要求也挺让人喘不过气的,我的导师也感叹毕业怎么这么麻烦。所以事情还是要专业的来做,权力需要监管。师生之间的界限需要 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讲述者:张晶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士在读我是自己选的导师。第一印象是老师很可爱又温柔,会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讲话,也会很兴奋的讨论他钟爱的哲学,没有一点点的架子,很有耐心。我咨询过师哥师姐的建议,觉得老师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个人更加偏爱这种暖心型老师。之前在准备读研前读了许多导师写得书,他擅长用最简洁的文字阐释清楚复杂的理论,觉得更适合跨专业的自己。我觉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上也会有关心和慰问。课程多的时候我和导师沟通比较频繁,特别是老师在学校时,都会和我们沟通一下最近的学习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开始实习后我由于经常不在学校,沟通频率降低,我和导师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微信。沟通的内容主要有最近的学习状况,论文准备,生活状态,实习进度。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在学业上会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讨论如何读书写论文,了解学生对学术生涯的整体规划并予以指导。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题目,并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的导师会分阶段对我们看书论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传授自己读书教学的一些感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能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师也会在和自己沟通过题目可行性后宽容地鼓励自己去探索。他是一个很温柔善良的人,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非常认真的倾听你的问题给出反馈。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复习焦头烂额时,导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橙子,希望我们学习之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和跑步,他也会把他的生活理念传达给我们,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传身教,每天看到老师的早安打卡都会觉得既温暖,又是自己的榜样。导师有什么困难,学生提出帮忙,分担自己能分担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欢喜。作为学生,我觉得帮老师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导师一般不会让学生去分摊琐碎的杂事,连报账这些都身体力行,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好好读书。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等,师生见面机会更多,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触也是很正常的。但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边界,绝对不能把家里的琐事让学生去承担。我觉得老师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适度的要求,中间的界限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的。师生关系应当保持在正规的轨道上,尽量拒绝导师在学生职责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主奴式人身依附关系。导师没有决定学生 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讲述者:郑淑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导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当硕导有10年时间。我每年会带2名学生,是按学校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筛选的。学校研究生选择导师原则上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填表格申请导师,有三个志愿,原则上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统一调度。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是不愿意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所谓导师,就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老师。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顾问等则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和反对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关心和爱护是要有度的。我带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授读书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学生的论文。我对他们没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就够了。作为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一回事,但师生关系还是纯粹一点好。我并不主张导师要当学生的生活顾问,更不希望老师扮演学生家长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是觉得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关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师生之间的严肃的“高级政治”关系,缓和其“官方”色彩。从客观上讲,正如家庭里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校里的师生之间是存在权力差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客观的权力关系会必然地产生老师对学生的剥削和压迫,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不同于政治权力关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隐性的,它隐秘得几乎让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引发了灾难,那一定是老师有意地“滥用”权力了。我不会过于亲近学生,不会与学生称兄道弟,因为不希望师生关系发生变异。健康合理的师生关系就是——学问上,学生有求,导师必应。近期媒体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我关注了。我觉得导致这些极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还是人性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和价值观。导师应只有学术指导上的职责,没有判定学生学术水平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如果导师有坏心思 学生容易成为牺牲品讲述者:孙彬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博导我在2016年招了三个学生,平均每年招收两个,现在手下就是五个研究生。我会不定时和他们见面,一般都是指导学术论文。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论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献,国外的文献确实在我们专业方面做得比较好。做一篇论文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学术的指导。他们要看书,我就让他们用我的课题经费订,因为他们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想买什么书就用我的课题经费买,到我这里报销就行了。平时,我和学生很少聚餐,一般一个学期一次,我不会单独和任何学生吃饭。私生活方面的话,硕士生我一般没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话有两个一年级的女生都已经成家了,她们一般时间抓得紧,大事会主动告诉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话我就没怎么管了。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术研究之外,我唯一让学生做的事情就是报账。报账是很麻烦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个博士生,但也不会只让一个博士生做,会有分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国内的导师制是搬国外的,学生跟老师做实验,称老师为老板。但中国的导师制还有他的独特性,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会更加尊重,服从,这样会加深导师的这种权力。如果导师有坏心思,那么学生确实容易成为牺牲品。各个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规范导师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如果导师觉得学生的论文不行,那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如果他们都觉得可以,导师觉得不行那肯定也没办法。此外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申诉投诉的机制,让他们能够向学院、学校直接反映。尽管学校有申请换导师的政策,但是学生很怕老师的话,就不敢提出这个要求。比如我们学院就有一个教授,15年六个博士生联名告到了党委书记那里,最后他们是换了导师。那是学生比较多,但是单个人的话,我觉得学生就不敢。高校师生之间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其他个人的事不要去掺和。过于公私不分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政策,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但现在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去谈,没必要公私夹在一起。我在美国做过教授,知道(和学生谈话)老师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着的。说事情我也一般倾向在微信群里说,可以让其他同学都知道。因为是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习。2018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国内高校性骚扰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受害的学生整个人生都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女生遇到这种事可能不会说出来,但如果有老师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话,实际上对于性骚扰者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国外对性骚扰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经常约一个女学生出去喝酒,就已经属于性骚扰的范畴了,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培训,而在国内,目前这块并没有培训,还存在制度性的空白。国内很多老师也都不知道性骚扰是什么,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大家警醒,知道性骚扰的范畴是什么。

焚符破玺

研究生期间,你必须结交这三种朋友!研二学姐:受益匪浅!

从大学生活进入研究生生活,这是一个质的变化 ,大学的我们或许还是懵懂的青年,但是进入研究生生活时,我们没有了懵懂,更多的是成熟和对未来的规划。所以在读研期间,你一定要结交非常多的朋友,这些朋友一定会在你未来发展的某个阶段给予你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促使你更快更高的发展。研究生期间,你必须结交这三种朋友!研二学姐:受益匪浅!第一种朋友:同学院同专业的师兄师姐。每一位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都一定明白自己的师兄和师姐的重要性,这不仅体现在在校期间的帮助,还体现在毕业后的工作上的帮助。同专业的师兄师姐,在学习上能够给你分享更多自己总结的经验,能够给你告诉你那些你不知道的学术坑,同时还可以一起交流论文的写作和数据的分析。此外,在毕业时可以咨询自己的师兄师姐目前,你所热衷的行业是否有很大的发展?以及目前这份工作的工资待遇和工作压力等。这便是你的信息获取渠道,但前提是你必须和自己的师兄师姐成为朋友,不然他们很难给你提供第一手的资料。第二种朋友:你的导师朋友。在研究生期间,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的硕士导师甚至是博士导师,所以我们的研究生和这些导师的关系一定不要局限在仅仅是彼此认识的程度,需要经常的沟通,和我们的导师做朋友。曾经很多研究生表示,你的导师就是你读研期间最大的财富。因为他的一封推荐信将会令你省去很多的就业麻烦;他的学术经验和教训稍微给你一点,你的学术之路便会更加的坦荡;他的人脉关系稍微给你利用一下,你便会享受到更好的待遇。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和导师做朋友,而不是仅仅只是师生关系,因为他们对于我们的帮助是巨大的。第三种朋友:其他学院的研究生朋友。三年期间,一定不要仅仅是局限在自己特有的交友圈子中,更不要认为只要和自己学院的学生有一个好的关系就可以了,这都是极为不正确。因为你还需要将自己积极的解放出来,在参加研究生院的各种活动时,和其他学院的研究生交朋友,这样可以拓展你的交际圈,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子给自己积累更多的人脉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将自己能够顺利的推销出去。以上这三种朋友是你在读研期间必须努力通过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养和他们做朋友,有了这些朋友,你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节点上感受到他们对你的帮助。

良贵

硕士交流指南——如何不动声色催促佛系导师改论文

我:“老师,您觉得这个题目可行吗?”我导:“可以。”我:‘老师,我最近写了一篇小论文,麻烦您帮我看看。“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没有下文了……读研期间,与你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你的导师,如果遇到一个佛系导师,在其他学生被导师push到飞起的时,你如何“润物细无声”中有效提(催)醒(促)导师修改论文。与佛系导师相处话术大总结:1. 初次过招:突出目的+详细阐释+温情示爱导师都是很忙得,尤其佛系导师,即使不忙,也会悠游山水间。切忌长串文字,要让老师无意一瞥就能get到你的目的。示范如下:当然,很可能消息发出去后石沉大海。2. 二次过招:提出新思考+暗cue旧问题静等2-3天后,基本可以相信老师不会回你了,你需要深刻反思是不是自己的一拍脑袋想出的论题太过让人无语,然后开始二次过招!示范如下:3. 三次过招:表明研究开展趋势回头看看,下次再说……振作士气,三次过招,表明自己近日已经考虑妥当,打算开始正式撰写。示范如下:当然……可能即使这样,导师也不高兴搭理没头脑的我们4. 终极杀手锏:实地抓导师关注老师的日常动向,准确卡点,在老师下课走出教室的那一瞬间堵住老师,献上灿烂的微笑,与老师促膝长谈。漫漫科研路,有我导真好~

杀人犯

硕士研究生:硕士导师最喜欢做的三件事情!尤其是第三件!

可以肯定的是再过一段时间,我们的考研学子便可以查到自己的考研初试成绩,随之进入复试,最终顺利的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不过当你真正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的时候,你便会发现你这三年的时间里一定有一个人和你亲密相联,那就是你的硕士导师。那么我们的硕士导师在你三年的读研期间,他们对于我们硕士研究生最喜欢做的事情有哪些呢?身为研究生的我必须得提到这三件事情,尤其是第三件。第一件,督促你写论文,看文献。当你开始研究生学习时,你的导师和你第一次谈话一定是关于你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而必然会提到的就是你的论文写作的学习。一方面,硕士导师会给及推荐很多的专业领域内的书籍、杂志或者是优秀论文,而这些便是你在读研期间必须每天都要认真看的,然后得出自己的感悟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这就是导师对你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另一方面,要成品。如果你碰到的是一位极为重视科研的导师的话,你一定会发现你的导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和你要论文,你必须得有准备,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完成自己的一篇小论文哦。第二件,学术交流。这或许是所有研究生最为害怕的事情了,因为很多硕士导师都会和自己所带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进行一次学术交流。因为我们的研究方向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一定会有最新的学术动态或者是科研成果,所以硕士导师必然会根据当前的学术动态和自己的学生谈论,而在这个过程中身为硕士研究生的我们必须得有自己的见解,于是你必须时刻关注自己所研究方向的最新信息。第三,日常催婚。我们的硕士导师一方面在我们的学习上给予我们很多的指导,另一方面就是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于是你会发现我们的硕士导师很喜欢催婚。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硕士导师总是会时不时的提醒你,到了谈恋爱的时间了,到了结婚的时间了,不要一味的往后拖,更不要因为生活压力而对婚姻产生排斥情绪。在硕士导师的建议下,很多研究生在读研期间真的就解决了自己的个人问题哦!总之,我们的硕士导师完全是我们的朋友兼导师,当你进入研究生生活后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所以请做好准备!!!

金属党

致敬研究生岁月,我想对研究生说的几点忠告

很多读研的同学或许都有这样的感慨,学校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去,步入社会的人怀念学生时光的无忧无虑,还在学校的人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总有一个特殊的时点,供我们回顾来时的路,畅想明天的梦;总有一段人生旅程,给予我们智慧,更为我们积蓄砥砺前行的力量。读研究生的你,或许迷茫,或许彷徨。但是,当我们走上工作岗位,你会发现,所有的知识和思维,都会在你用到的时候变成一种财富。学问能为我们解惑。走进社会,你会面临比选课更复杂的选择,比“是读研还是工作”更难做的决定。确实,求学生涯是人生最美好的一个阶段,我们收获知识、结交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甚至找到相伴一生的爱人,这些都是受益终身的宝贵财富。人生没有回头路,一旦选择了一条道路或许就再也没有机会重新转回到另一条路的轨迹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许有时候我们只是需要停下来,倾听一下不一样的声音。摆正心态有不少的研究生,刚刚入学就开始到处做兼职、搞实习,想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我不是反对这种锻炼机会,只是觉得时机不对。我们不能太焦虑,也不能太浮躁,一切都要慢慢来,走好自己当下应该走的路。不要太着急去挣那些小钱,眼光要放得长远些,以后挣钱的机会多的是。把专业知识学好,这是你将来的立身之本,也是最好的投资。做好研究不仅仅是为了研究我们之所以称为研究生,就是因为研究才是本阶段的主题,才是我们当下应该干的事情。什么是研究?其实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这个过程中,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当我们步入职场,遇见新问题,我们将会发现,这才是我们研究生阶段最大的收获,才是让我们受益终身的收获。多跟导师交流,更要学会独立研究生一入学面临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选导师,导师既是你研究中的领路人,也是你生活上的良师益友。有想法,有问题,一点要多跟导师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而不能被动地等待导师来找你。但是,当研究生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学习主要靠自己,指导教师的作用应是第二位,甚至是第三、第四位的,遇到问题,先自己思考,学会独立,因为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心怀理想和世界读研究生到底是为了什么?追求卓越,还是甘于平庸?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应该树立一个自己的目标,当你心中真正有一个目标的时候,你才会为其而付出持续性的奋斗,而你回过头再看你走过的路时,你所有的努力已经变成了你的习惯之后,就会发现其实未必有想象中的那么辛苦与艰难。我们需要有自己抱负,有一个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理想。乔布斯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我们每一位研究生一定要有成为世界人的觉悟,让世界接受你之后,你才能改变世界。千万不能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积极地去了解世界,世界才能接受你,不能闭门造车、坐井观天,而要学会与外界接轨,开拓外界视野。最后,一定要珍重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是一切的保证。许多研究生一味透支健康,不规律安排作息、熬夜做学问甚至打游戏、不注意饮食等等,这些习惯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出现问题,但是长期看来后果非常严重。改变自己和积累资本都是非常痛苦的,我们一起共勉!更多研究生话题敬请关注:身在研途

少有

硕士找工作到底有多尴尬?

本文为募格科聘(ID:mugekepin)原创,转载请在文章下留言秋招的火热阶段已经过去,慢慢接近尾声。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研三学生,第一次切身感受到找工作的心酸,特别是冷门专业的硕士党。学历不符对于学历限制,想成为一名大学老师的同学应该深有体会。硕士毕业,不想去企业、高中和培训机构工作,想找一份大学教师的工作。但是现在很多三本学校的教师都要求是博士学历,专科学校又不太想去,硕士学历着实有些尴尬。偶尔有一个刚升二本不久学校的学校招聘教师,研究生学历可报。但因为今年的疫情影响,2020届的毕业生有些还未找到工作,因他们可以马上入职,优先考虑了他们,最后招收计划名额已满,要等到明年招人的时候才可以参加他们学校的考试,但具体不知道什么时候去了。还有一些辅导员岗位,很多学校目前还是硕士可报(不乏有些学校要求高一些的,也是要求有博士学历才可以)。但这又存在第一学历的问题,在报考双一流学校辅导员时,学校为保证优质的师资,他们可能更希望你本科和硕士阶段的院校均为双一流或者是以前常说的211院校及以上,而像与笔者一样普通本科毕业的人来说,可能在简历筛选的时候就通不过(尽管硕士阶段是双一流学校),于是又失去了一部分机会。上述笔者讲的是学历达不到要求的,当然笔者还遇到学历符合要求时,也同样被拒绝的情况。笔者之前去面试一个检测岗位,他们写的是本科及以上,于是我现场投了简历,有两位技术部门的面试官,聊了一会儿之后,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我也都具备,他们看起来也比较满意。接着又聊了一下我的研究方向,他们说:“你这个方向还是很有前途的”,然后分析了一下现在的市场走向和行情之后说:“但是我觉得你来我们这里可惜了,而且出于经济考虑,聘请一个本科生就能干好的活,我们一般不考虑招聘一个研究生。”硕士毕业对薪资、生活保障及公司各方面福利条件要求相对更高一点,与本科生竞争时,企业为降低人力成本,可能更倾向于本科生。专业不符每年9-10月是秋招高峰期,很多企业像摆摊一样在学校固定的某楼里进行招聘。笔者第一次带着简历到招聘会现场,很多家公司让人眼花缭乱,心想:“自己的简历是不是打印少了??”,然而事实是,我想多了……。宣传页上写着要我们专业的企业屈指可数(当然了,这只是在同一天来的企业,前前后后总共算起来还是有一些的,但与其他专业的相比,企业数量着实是很少了)。大多HR都非常热情,HR: “同学,同学,看一下我们公司,我们招的人挺多的,专业需求也特别广泛,你们是哪个专业的呀?然后顺手递给我宣传单。我:“xxxx(某冷门专业)”。接过宣传单发现没有我们专业。HR:“哦……”点了点头,不说话,四目相对的两个人都不知道要说什么,场面一度尴尬。于是我假装淡定并大方地问:“你们不招这个专业是么?”HR:“嗯…这个可能跟我们的专业要求不太符合。”我:“我的课题是这个方向的,很希望可以长期从事这一方面的工作,所以想来了解一下,投个简历”。交流了一会研究方向的内容并自我推荐之后HR:“嗯…那你这边先留个简历给我们吧,之后我会给相关部门,如果需要的话会通知你面试。” 然后就一直没消息了。因此,专业选择还是非常重要的。可能的话,最好在本科期间就要选择好,了解专业前景和就业形势等问题,毕竟等到考研的时候跨专业考研还是难一些的。此外,哪怕你是做与他们很相关的研究,但不是他们需要的专业,别人也会觉得你没有相应的专业背景,比起那些专业符合的同学(尽管他们的课题可能与企业做得有些不同),HR也更倾向要他们。方向不符好不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企业,我们自然会给予重点关注。但是这又面临另外一个尴尬,研究课题方向不符合。这真是让人不知道如何是好。学术圈流行搞学科交叉,希望能碰撞出更多的学术火花。笔者的课题也是这样,本来是这个专业,但是用到本专业的内容比较少,更多的是跟某个别的专业的内容很相似。但是企业不同,做一样,精一样,服务一样,某个生产线就是做某类产品的。因此他们招聘的就是会特定的某些技术的人员,或者接触过的。这样招聘进去以后上手快,培养成本低,在较短时间能创造更多效益。这就导致了企业想要你会做得,可能你只是了解一点皮毛,而你会做得,精通的,跟他们的需求又存在差别。亲身经历让我明白,职业规划真的非常重要。如果你打算深造,那就安心科研,把科研做好,多出成果,尽快联系老师读博。但如果你打算就业,就一定要首先尽快完成毕业要求,多学习你以后想要从事的工作所要求的技能,也寻找机会去公司实习,实习的经历会让你在面试同类型的公司的时候大大加分。试问,谁会不想要一个有过相关经历,熟悉工作内容和流程,并具备相关能力,进入公司就能很快上手做事的员工呢?同时,笔者认为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很重要,如果工作不适合自己,可能会没干多久就想要离职,但那时候不是以毕业生的身份,可能又会碰到一些比如有些岗位就是面向毕业生的,不能报等问题。最后祝愿大家都能走向心仪的岗位,在工作中大展宏图!

李时珍

研究生与导师相处的6段真实经历

师生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讲述者:赵显 性别 :男国内某985高校工科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当时是通过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联系的导师,我们都不了解他,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感觉他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导师学术造诣还可以,但是因为本校大牛比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学后我们基本上是导师给选课,研一前半学期上课,然后进入教研室学习,基本上就是帮导师做项目、写论文等。一般的实验室是学生在一起,导师偶尔过来看一下,每周一次汇报。我们导师要求比较严,和互联网公司加班时间类似,早上9点工作,一天工作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老师规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个时间段必须在,一般夜里都会被导师留下来加班。导师是夜猫子,我一般走的时候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尔还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过来。最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导师会一直在教研室盯着你,就像在工作时老板坐在你旁边监工一样。当然,我们导师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做项目,一周汇报一次。导师会让我们做两种项目,一种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项目,一种是国家的科学研究基金。第一种项目是有实物或者其他软件要交付,学生要不停地调试出差;第二种基金主要就是写论文和相关的一些实验,一直在教研室坐着不出门,不过论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导师也是经常潜在研究室,他租住学校的宿舍,平时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门。他对学生到岗的规定特别严。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当时没来得及和导师请假就回家奔丧了,在家待了五天,刚到学校就接到电话被骂了一顿,可是我当时还在假期啊,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八号就返校了。这件事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很苦。导师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教研室盯着,我和师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发地盯着电脑,不是看论文就是编程序,环境特别压抑。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讽刺加吵,平时没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学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了,找导师请病假,他很不屑地对那个女孩说,为什么那个摩托车只撞你不撞别人?因为长期压抑,有两个学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导师爆发冲突,相继离开了实验室。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教研室是一个导师独裁的空间,学生要去适应老师,我的一名本科同学因为项目延期,被迫留级半年,完全是导师决定的。我也只能平时和同学吐槽倾诉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时候别人都睡了,也想过退学或者换导师,但是所有人都劝我忍忍就毕业了,不要冲动。后来我忍不住,还是和导师爆发了冲突,当时就想干脆退学算了,之后和同学商量,找学院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你不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导师的学生,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最终换了导师。我是近几年第一个成功换导师的,之后几年也有同学更换导师,然后学校反复和他谈话,听说这两年已经有所改观。导师对我的监督比较严格,学术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回头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而不是工作强度大。我关注了最近几起高校事件,我觉得学生自杀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长期以往,个别人会有一些极端的选择。高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地位不对等的关系。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姓名:喻玉性别:女 国内某高校医科专业硕士在读我2015年从外地考过来,导师是学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对他一无所知。导师在我们这个领域很有名气,他确实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刚开始我觉得他挺好的,很喜欢他的课,会给他发微信讲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儿,有什么问题也会去问他。他很有爱心,有的病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会主动减免费用、给病人捐款。过年回家时,他会给我们一些路费。入学第一个月,我的手机丢了。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手机丢了,饭还是要吃的,就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00块钱。我推辞了好几次,他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就拿着吧。我当时觉得这属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会发微信提醒导师注意身体,会使用喵、啦等语音词,或许是我没表达好,让导师产生了误会。有一次下课以后,导师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询问了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给了我一个信封,我当即表示没干活不能要钱。导师说他喜欢我,愿意照顾我。我从小被家人疼爱,以为长辈对我的喜欢只是单纯地疼爱。况且导师都五十岁了,我怎么也没有往男女之间的喜欢那方面想。在我弯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过来,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退了回去。导师以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以为这是他表达亲昵的方式,仍然没有多想。我和导师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导师,路上很冷,手快冻僵了。他说来我给你暖暖,我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气很大,我没能把手抽出来。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他却说亲一下,我没有多想就低头把额头给了他。导师吻了一下额头,然后居然亲了我的嘴,连舌头都伸进来了一半,这也太恶心了吧!我马上推开他,大喊,老师这太过了!死一般地沉默。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旁人眼中事业有成、疼爱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舌吻。导师问是不是吓到我了,问有没有人喜欢我。他让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去以后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说您今天的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围,我是您的学生,请您以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待我。然后我把导师曾经给过我的钱都转了过去。他表示自己很内疚,说不要钱,这不是交易。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自那以后,每次见他我都有所防备,如果单独见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离他很远。这段时间要修改毕业论文,需要经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吗?我连门都不敢关,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当时我想的是,如果他继续侵犯我,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退学,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怎么样。所幸他还没有坏透,那之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了,平时拍拍肩膀我就忍了,毕业之后我赶紧滚蛋就好。他以前从来不骂我,从那以后就开始骂我了,我犯一点错,他就说你不要来上班了,你出去吧。还有一次,我男朋友来科室接我,被他看见了,回去以后他就给我发微信,说我很讨厌,不要我了,让我休学。刚开始我还打算读博,现在我靠自己已经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读博,我也不会读跟他相关的专业,他在我们这个领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触,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评判学生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讲述者:李立 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理科专业博士在读当时考上硕士后,我刚开始进行本科的毕业设计,那天老师还没到办公室,我在研究生办公室等待,旁边的师兄师姐们跟我搭话,问我考研了吗?选好导师了吗?我稀里糊涂的啥都不知道,他们就推荐我选现在的导师,说他很年轻、比较容易沟通。第一次见到导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气场,说话也比较严肃,一开始讨论的问题就是专业,然后问我对于他的了解(网上有资料),还问有没有感兴趣的课题。我觉得他给学生的选择挺多的,给人感觉很开明,于是坚定地选他了。之前我没有想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带着做事学技能;现在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导师指导做课题、提点需要注意的方向,额外也就是做项目跟偶尔跑下腿,没有其他多余的事。我的导师要求每周发报告,所以和他沟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内容都是课题方面的。有解决不了和需要确认的问题都直接找导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平时都是学术研究,需要合作的项目是找好了相关的学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频率不好说,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国家项目就是当课题做,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实际情况自己分配时间,时间最久的从早9点到晚11点,有些科研任务客观要求比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虽然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会不舒服,但是为了实验和工作也可以接受,毕竟完成项目确实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解释。实验室的工作是比较累,但自己的课题做出成果也会很开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还是想要毕业,当然也想学到东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的导师还是不错,硕士毕业的时候论文抽到盲审,我担心论文写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师熬夜到凌晨三点多帮我改论文。如果我延期其实还能帮老师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师更希望我顺利毕业。他能给指导的都给了,不能的大概率会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自己去摸索。有时候导师比较严格,每个微小的方面都要我们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时候会觉得顾及不过来,我会觉得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也让我帮他做过私人事情,比如取过工厂的样品,然后转手就让我做相关分析了;还办过个人信息,用于参加会议等。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常帮导师跑腿甚至做家务,这个情况看导师个人,如果双方平时沟通比较多,有这种信赖感,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只是导师单方面要求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我觉得师生之间相处首先大前提是双方都觉得OK,比如我的导师几乎只关心学生工作方面的事,学生也从导师这里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导师会与学生走得比较近,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同时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规避其他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处理涉及个人生活的私人问题或者是单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气吞声等。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相比遇见过的很多正常的导师,我觉得近段时间这些高校事件中导师自身思想行为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这种不好的特质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群担当导师这个职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与正直,然而个人特质与其学历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无关,人很复杂。我和同学有讨论过,按照现行的导师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导师最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评判学生毕业相关问题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但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出过释放这些权力,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毕业时,学院给的各种要求也挺让人喘不过气的,我的导师也感叹毕业怎么这么麻烦。所以事情还是要专业的来做,权力需要监管。师生之间的界限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讲述者:张晶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士在读我是自己选的导师。第一印象是老师很可爱又温柔,会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讲话,也会很兴奋的讨论他钟爱的哲学,没有一点点的架子,很有耐心。我咨询过师哥师姐的建议,觉得老师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个人更加偏爱这种暖心型老师。之前在准备读研前读了许多导师写得书,他擅长用最简洁的文字阐释清楚复杂的理论,觉得更适合跨专业的自己。我觉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上也会有关心和慰问。课程多的时候我和导师沟通比较频繁,特别是老师在学校时,都会和我们沟通一下最近的学习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开始实习后我由于经常不在学校,沟通频率降低,我和导师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微信。沟通的内容主要有最近的学习状况,论文准备,生活状态,实习进度。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在学业上会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讨论如何读书写论文,了解学生对学术生涯的整体规划并予以指导。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题目,并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的导师会分阶段对我们看书论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传授自己读书教学的一些感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能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师也会在和自己沟通过题目可行性后宽容地鼓励自己去探索。他是一个很温柔善良的人,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非常认真的倾听你的问题给出反馈。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复习焦头烂额时,导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橙子,希望我们学习之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和跑步,他也会把他的生活理念传达给我们,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传身教,每天看到老师的早安打卡都会觉得既温暖,又是自己的榜样。导师有什么困难,学生提出帮忙,分担自己能分担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欢喜。作为学生,我觉得帮老师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导师一般不会让学生去分摊琐碎的杂事,连报账这些都身体力行,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好好读书。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等,师生见面机会更多,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触也是很正常的。但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边界,绝对不能把家里的琐事让学生去承担。我觉得老师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适度的要求,中间的界限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的。师生关系应当保持在正规的轨道上,尽量拒绝导师在学生职责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主奴式人身依附关系。导师没有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讲述者:郑淑性别 :女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导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当硕导有10年时间。我每年会带2名学生,是按学校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筛选的。学校研究生选择导师原则上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填表格申请导师,有三个志愿,原则上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统一调度。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是不愿意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所谓导师,就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老师。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顾问等则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和反对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关心和爱护是要有度的。我带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授读书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学生的论文。我对他们没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就够了。作为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一回事,但师生关系还是纯粹一点好。我并不主张导师要当学生的生活顾问,更不希望老师扮演学生家长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是觉得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关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师生之间的严肃的“高级政治”关系,缓和其“官方”色彩。从客观上讲,正如家庭里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校里的师生之间是存在权力差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客观的权力关系会必然地产生老师对学生的剥削和压迫,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不同于政治权力关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隐性的,它隐秘得几乎让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引发了灾难,那一定是老师有意地“滥用”权力了。我不会过于亲近学生,不会与学生称兄道弟,因为不希望师生关系发生变异。健康合理的师生关系就是——学问上,学生有求,导师必应。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近期媒体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我关注了。我觉得导致这些极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还是人性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和价值观。导师应只有学术指导上的职责,没有判定学生学术水平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如果导师有坏心思学生容易成为牺牲品讲述者:孙彬 性别 :男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博导我在2016年招了三个学生,平均每年招收两个,现在手下就是五个研究生。我会不定时和他们见面,一般都是指导学术论文。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论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献,国外的文献确实在我们专业方面做得比较好。做一篇论文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学术的指导。他们要看书,我就让他们用我的课题经费订,因为他们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想买什么书就用我的课题经费买,到我这里报销就行了。平时,我和学生很少聚餐,一般一个学期一次,我不会单独和任何学生吃饭。私生活方面的话,硕士生我一般没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话有两个一年级的女生都已经成家了,她们一般时间抓得紧,大事会主动告诉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话我就没怎么管了。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术研究之外,我唯一让学生做的事情就是报账。报账是很麻烦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个博士生,但也不会只让一个博士生做,会有分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国内的导师制是搬国外的,学生跟老师做实验,称老师为老板。但中国的导师制还有他的独特性,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会更加尊重,服从,这样会加深导师的这种权力。如果导师有坏心思,那么学生确实容易成为牺牲品。各个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规范导师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如果导师觉得学生的论文不行,那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如果他们都觉得可以,导师觉得不行那肯定也没办法。此外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申诉投诉的机制,让他们能够向学院、学校直接反映。尽管学校有申请换导师的政策,但是学生很怕老师的话,就不敢提出这个要求。比如我们学院就有一个教授,15年六个博士生联名告到了党委书记那里,最后他们是换了导师。那是学生比较多,但是单个人的话,我觉得学生就不敢。 高校师生之间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其他个人的事不要去掺和。过于公私不分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政策,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但现在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去谈,没必要公私夹在一起。我在美国做过教授,知道(和学生谈话)老师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着的。说事情我也一般倾向在微信群里说,可以让其他同学都知道。因为是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习。2018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国内高校性骚扰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受害的学生整个人生都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女生遇到这种事可能不会说出来,但如果有老师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话,实际上对于性骚扰者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国外对性骚扰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经常约一个女学生出去喝酒,就已经属于性骚扰的范畴了,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培训,而在国内,目前这块并没有培训,还存在制度性的空白。国内很多老师也都不知道性骚扰是什么,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大家警醒,知道性骚扰的范畴是什么。来源:大木虫综合整理

破为牺尊

清华大学:让所有研究生都有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

新华网北京2月25日电 24日,清华大学发布《关于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到,进一步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让所有研究生都有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持续推动与世界一流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顶尖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拓展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意见》结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的研究生教育整体层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全校研讨中总结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21个主要问题,共提出12条举措。其中还包括:完善学科专业结构。培养一流人才是建设一流学科的核心任务。根据党和国家需要以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求,提前布局和建设相关新兴学科,增设若干高质量的交叉学科,建设一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学位项目,加强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项目和文科专业学位项目建设。建立本研贯通培养新模式。以学生成长为本,以能力提升为要,推进本研贯通,拓宽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协调推进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改革,实现本研培养方案统筹设计,加强课程衔接,推进学分互认转换,完善本研弹性学制。创新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与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融合衔接,实现学生学术志趣、学术能力的贯通培养和提升。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质量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生命线。优化招生选拔体制机制,推进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充分发挥资格考试、选题报告、最终学术报告、学位论文答辩等培养环节的质量把关作用,加大分流力度。坚持以学位论文作为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强化学位论文质量监督。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就业引导,完善就业和发展质量评价反馈体系。来源:新华网

其生可乐

当院士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是一种什么体验?

我没当过院士的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生,但周围有人当过。首先,院士的研究生面子上还是很好的,自觉比其他导师的学生来得高大上一些,层次高一些。当院士的学生好处也是比较多的,课题组比较有钱,设备好,经费足,出去开个会,交流一下很方便。另外,出去找工作或者再深造也容易,院士写封推荐信,非常管用。如果今后自己还在学术圈或者产业界混的话,院士导师非常非常管用,给你搭台子,找人脉,申请基金。当然啦,前提是你也很优秀,也挺能来事,跟院士关系不错,他喜欢你。如果院士能亲自指导科研,则是更好,一般院士站得高,看得远,他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方式都有独到之处。如果学生能学到一些,就受用终身。我听过好几位老教授说过,比如当黄昆院士的学生,黄昆的为人、治学、做科研影响了他一辈子。最好的院士导师是这种,他很有当院士的潜质,你读博的时候还不是院士。他需要成果,所以,他对学生要求极高,要出成果。这个时间的导师最好,跟学生更为亲近,俩人一起奋斗啊,一起搞研究,而且要求高,能真正提高水平。大家有心的话,可以看到一些院士的学生也都是大牛,业内一般把这样的院士称为学阀。一方面,确实他的水平高,带出来的学生水平也高。另一方面,他的人脉也很重要,学生可以很快在圈子里面出道。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挺重要的。次一些的,即便不给你搭台子,你出门说自己的导师是院士,也是非常有面的事,也能提高自己的身价。我周围就有人,时不时把自己的导师挂嘴边,他导师是名人院士,大家都知道。中国得诺奖的人不多,我认识几位自己导师是诺奖得主,他们的简历就直接把导师名字写上去的。这些大牛的学生总体来说,学术生涯要比普通人要平顺许多。前面说的是混得好的学生,混得不好的学生有时候会比较痛苦。一般院士不管具体学生和题目,学生见到他的次数非常有限,一学期见两次算不错了。一般都有小导师带,那位小导师负责一切。在学术上有小导师带,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不算什么。麻烦的是,院士一般自重身份,对学生要求很高,比如,科研题目要本领域最前沿的,有自己的独到性。一个课题讨论会,就会让人很害怕,训斥学生概念不清,或者知识面不够。写篇论文,也会被各种训,从参考文献到行文,到标点符号,要求都是非常严格,必须一丝不苟。当然,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更是比普通导师的要高不少。有些只想混博士文凭的人就很惨。我见到过一位,博士读了6年没毕业,她都要崩溃了。她托其他人去问那位院士,能否通融一下。我在旁边,听到了对话。那位院士说,不好意思,她的课题还没有足够多的成果,我要求严一点,没有达到要求就不能毕业,再待一年吧。所以,当院士学生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要看自己的本事哦。

嗟夫

导师告诉你:作为一个准研究生应该怎么做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啊,欢迎收看本期的考研专题,请关注一下小编哦!今天小编来和大家聊聊关于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研究生吧,对于一些成功上岸的研究生和即将考验的小伙伴们都有所帮助哦,可以提早准备一下!硕士生和本科生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究竟怎么不同,小编整理了一些导师的忠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1.学习态度和转变学习的转变研究生的学习和本科时候的学习是不一样的,本科实际上很多学生都觉得能做到按时上下课,完成作业,考试通过就已经很好了,但是研究生学习是有自己的特殊性的,导师基本上不会管你,需要依靠自己的主动学习能力去独立学习,要对自己有所规划,包括时间的各种安排,文献的阅读及归纳总结,或者做一些课题等等,都需要主动和独立的能力。研究生期间要培养的就是思维方式和思考的能力。2.严格要求自己研究生对自己的要求必须要严格,从一开始就要树立这个意识。如果你要做一个课题,要从开始就要详细计划,周密准备,直到准备就绪后才能开始,因为很多事情不能重来,和本科是不一样的。3.专业化思想研究生和本科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对一个领域的专精,也就是要专业化,专业化程度越高,对你自己的这部分领域也就研究越透彻。这种思想要贯彻始终,尽量达到一个专家的程度,所以就要求大家多读书,多思考,多与人交流,多实践。4.目标明确很多人经过辛辛苦苦考研,一朝成功之后忽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非常茫然被动,一点如此就会松懈下来,这是因为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迷茫可以有,但是不能过长,要赶紧做好规划,明确目标,确定路线后就按照目标来一步一个脚印走。在这条路上,会有很多困难,一旦自己放弃,就难以到达目的地,想要成功就要严格要求自己。5.了解自己的专业领域研究生想要在自己专业内达到一定水平,就要尽快熟悉专业的期刊,养成定期浏览期刊的习惯去了解目前的学术进展和最新成果,多读书,多写写文献综述,掌握各种研究方法,精益求精。这样才能达到专业化,做到这样,就要求自己有非常强的自学能力。导师只是一个指引作用,不会像初高中老师那样时时刻刻为你保驾护航,主要还要依靠自己。6.承认差距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能力,悟性,恒心都有差异,我们要承认自己的差距,这并不是认输,明白自己和别人相差在哪里,就努力去补短。同时自卑心理要消除,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所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其他方面就要努力,想办法不落人后,笨鸟先飞。各位已经上岸的小伙伴们看看自己哪些地方需要学习,而即将考研的小伙伴们可以提早做做准备,研究生的生活学习也不是大家想的那么高深,最关键的是有自信,独立自主,能吃苦,只要你考上研究生,那就说明你和别人都一样,没有谁高谁低,只要多努力学习,不荒废时间,会有很大收获的!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记得给小编点个赞哦!如果你有什么困惑也可以下方留言交流!编辑: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