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一则消息引起一堆回国的海外人共鸣,一个海归硕士,回国后几年时间,求职四处碰壁,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在面试的过程中,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求职的公司再也没有下文。随着海外的留学背景的人越来越多,海归这个行业在国内光环显然变弱。很多企业有意无意避开海归,因为感觉海归的思想和行为被细化,和国内职场有冲突,并且薪资要求很多。也有些企业认为海归只是“光鲜亮丽的外表”,空有能力的本事。难道学历变得不重要了吗?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学历是一个敲门砖。现在很多公司招聘要求都是本科以上,但是海外的硕士回来后工作遭到质疑,屡遭碰壁行为。难道仅仅是薪资问题要求过高吗?调查显示公司决定用一个人的标准是能力,留学背景固然重要,但一些海归眼高手低,想去好的企业,进不去,小型企业感觉自己屈才,工作不上心。公司老板固然不喜欢混日子,没有能力挑三拣四的人。现在国内大部分人工作都是为了挣钱,你干活老板给你付钱。只要你活干得好,能力比较强,那自然薪资不会太低。若是你没有能力也会毫不犹豫地辞退你,薪资也会有很差的待遇。能力和学历显然成了薪资的敲门砖,那你的薪资是靠你的能力决定还是学历决定?《演说家》里面讲过“世界五百强企业都说学历不重要,可是你不是名牌大学毕业,你进不去他们企业”故宫在招募新员工的时候,规定报名的人必须是名牌大学硕士以上的学历,报名的人将有4万多,但是只有1.7万人参加了考试。马云花重金挖恒昌潘磊,请他到阿里巴巴的达摩院参加研究,他是最年轻的科学家,年仅23岁获博士学位。华为重金招收8位应届生博士,都是实行年薪制。在这8位新员工当中,再高的年薪201万,最低年薪也达到89万。对于大企业来讲,你的学历和能力同时显现才会录用、培养。培养稀缺的好人才都是花重金,因为他们的能力可以给公司创造的价值更大。其实学历只是找工作的均衡点,学历背景是个门面,也是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有更多选择机会,一个学历高的人能力自然不会差,企业不用花费精力时间教导,会更好的培养,学历高的人自我要求比较严格,更加的自律。事业的成功是靠一个人的能力来完成的。如果真的很有能力,有本事,在哪里都能创造一番事业。学历不高但是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的全部,也许经验不足,但只要不断学习,都是从不懂逐渐完善到精通的过程。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追求也不相同。当你工作两到三年之后,学历变得不再重要,这个时候能力大于学历。李嘉诚,他读书很少,学历很低,但靠自己的能力成为亚洲首富。所以正确说法是,学历跟收入有关系,但不是绝对性关系。而能力和收入才是决定性的关系。前不久媒体报道阿里巴巴给刚毕业的求职者月薪8000元,同样的行业,有入行十年的从业者还没有拿到月薪八千的水平,如果不是不能做到数一数二,可想而知薪资待遇也就没有那么高。若一个人的用8年的时间不断地突飞猛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精进,不断地努力,可想而知,现在可以闯出一番事业。一个人的思维是最重要的。学历只是一道门槛,当你步入社会之后,所有的东西都会清零。学历只是明眼突出的东西,学历是先行的,而能力靠事情验证的。其实不管在哪里,只要对工作上心,努力认真,不管什么行业都能做到优秀,做到出色,薪资方面也会有可人的待遇。升职加薪也会到来。
美女Joise四年前硕士回国时,本来是想去上海的,都有1个Offer谈成了。只不过,自己国内本科时的男神师兄,也已经在去年硕士毕业,他目前在吉林国企工作,因为稳定。这都拿到Offer了,男神之前还答应她去上海的,现在变了,坚持要她跟他一起。不然就分手,爱情结束,师兄的言外之意已经很明显。象牙塔里的爱情,能经历跨过苦恋,确实不容易。爱情是多么伟大的事物,无论是从小国内的学习认知,还是成年后在美利坚的文化熏陶,都是这么歌颂的。Joise自然是放弃了一线城市这个选项,回了东北,还不是长春,而是边上的小县城。很快,他们结婚了。就在娃刚出生不久,老公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找到了长三角的工作,月薪翻番了还不止,具体工作地点在苏州。苏州实际上是总部,一年不到,公司又派他去了苏北的盐城分公司,也就是常驻盐城。此时的Joise已经是美少妇了,小城市毕竟结婚早,何况是硕士毕业,岁数也不小了。但是,回国这四年,工资确实太低了。她也跟老公商量过,未来准备定居长三角去,苏州、无锡都不错,有机会也可以去上海。Joise已经早做了准备,年初就开始了网络投递简历,经过面试折腾,有了俩录取意向。只不过,她没有章法,对国内行情实际上并不了解,她并不知道苏州和盐城经济差距还是蛮大的。她更大的弱点,则是不懂求职技能,毫无规划,连对老公都不了解,之前打脸过,现在又在为下一步打脸埋下了伏笔。比如说,她拿着俩Offer来咨询,问我“苏州和盐城,选哪个?”你说这悟性多差。我给她分析了三大战略错误,如下,大家也参考下。首先,海归应该先选一线城市作为就业城市。这点是最重要的,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打脸的过程,这个道理可能只有你过了30周岁甚至40岁之后才会懂。每个城市,都有它自身的特性和产业布局以及职场特点,Joise最好是直接目标上海去求职,获取高工资和更广阔的的职业发展空间。此后,促动老公也往上海靠拢,俩人都在大城市赚取工资的剪刀差,再慢慢去谋划长三角的第一套房子是买在上海、上海郊区,还是昆山等周边小城市。战略不能再错,前人验证的结果是,五年后你们还是会去上海。现在倒好,四年前听了年轻老公的想法,为了“爱情”去了东北县城。现在既然打脸了再回来,那就一步到位,而不是再次根据老公目前临时的一份出差常驻的工作,就冒然选择了盐城,或者同时找老公公司总部所在地的苏州。这就是战略错误。接着,应该先选城市后同城选Offer。这点,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刚刚说了,少妇Joise同时拿到了苏州和盐城俩城市的就业意向。这不是合理的做事方式,用俩不同城市的两份工作作为判断依据,来倒逼出来选择哪个城市。这叫削足适履,是应届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具体来说,你海归硕士毕业4年在苏州这个城市,无论做啥工作,市场价就在月薪10-15K之间,工资行情此后还会每年继续上涨,不行可以跳槽,就业机会不少;在盐城,市场价就是5-9K之间,工资行情此后涨得慢或者几年不涨,就业机会不多,很难跳槽。实际来说,你的跨城市求职是个难度极大的挑战,何况同时寻找千里之外苏州、盐城俩城市的工作,各种机缘巧合,最后大概率的结果势必是:拿着盐城月薪8000的Offer跟苏州仓促找到的月薪9000的Offer来做比较,于是从工资账面上的数额和两地房价的比较来看,显然会选择盐城。这就是个打脸的伏笔,因为根据大概率和趋势来说,先选城市的话,苏州和盐城选一个,肯定是苏州更靠谱,因为之前的学长都这么一个过程。此外,也许老公的常驻工作结束很快又调回了苏州,你不也得继续带着娃回苏州?除了本地生源回来进体制内,有几个硕士选择盐城就业的?极少。第三,已婚后误以为自己能全权做主。一开始就能看得出来,此案例中,这位虽然行动莽撞的老公,其实是有主见的,只是正确定有待商榷。他不为当初让老婆回东北现在自己先打脸而检讨,此刻又不告诉老婆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而忽悠她“你自己做主!”其实他早做好了决定,短期几年之内就是选择苏州。在这种错误的示意下,老婆就误以为自己能全权做主选择城市,所以才苏州盐城同时投简历、面试、谈工资。这就好比大人让小孩选择,大人是“民主”的,大度,给小孩“充分”的选择权力和自由度。其实,一旦孩子跟你的选项不一样,你就会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此例子中,老公明显选择了苏州,只是不说而已。这位海归老婆Joise,在我提醒之前是浑然不知的。客观来说,即使老公没有“心机”,你已婚后的少妇,根本就不是当初单身时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少妇选择事业和就业城市的决定权,得有大部分交给老公、孩子、双方父母,自己充其量25%的决定权,她当做了100%,这是第三个致命误区。回到城市选择命题来说,总结全文,海归毕业回来了4年的女硕士,应该第一年就选择一线城市,而不是经过辗转4年的打脸,再经历这次苏州盐城的选择题又是一个好几年的打脸,一转眼十年青春没了。毕业后进入社会的每一步选择,稍有不慎就是几年的弯路,当初一回来就选择上海那个工作去上班,这弯路就少走了很多年,甚至老公都不是这个老公了,也许这才是避免了更大的弯路。大家记住:海归女硕士回国,首选就业城市为北上广深。
作者:王杏安小刘最近收到一家房地产公司的offer, 拿着一份简历去一家房地产公司应聘,他自认为他那海外大学在职研究生的学历以及足够能够胜任这场面试,信心满满地走进了那幢心仪已久的大楼。HR小姐很热情地接待了他,聊了大约半小时后,评价他阅历丰富,胜任这份工作绰绰有余,说马上将他推荐给老板。HR小姐后来问到他的本科学历的性质时,小刘如实地告知。HR小姐马上变了脸,说道:对不起,我们要求全日制的211在、985大学的本科学历…… 小刘的心不由得凉了半截,无论他后来多么努力,都弥补不了当年的缺憾。求职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课也认真上了,研究生也念了心仪公司的招聘JD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本科阶段必须为985或211院校)”HR说:“我们只看第一学历。”1你想要一个将就的人生,可是生活却很难将就你也许你说,学历有那么重要吗?马云,杭师大毕业,一个二本院校,没有亮丽的名校背景,并没有阻碍他成为互联网首富,那个曾经拒绝他多次申请MBA的哈佛大学,在他成功后多次邀他去参加演讲;蒙牛的牛根生也没有像样的学历,但他创立蒙牛,只用了8年,使蒙牛成为了全球液态奶冠军、中国乳业总冠军;还有韩寒,没有参加高考也能成为作家、导演。你考个三本就够了,但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成为马云、有多少人能有韩寒那样的机会,大部分放弃了高考的人都走向了碌碌无为;很多不爱学习的孩子,长大之后却发现,自己用几年疯狂的青春,换来了一生的卑微。2006年“一战成名”的新闻人物蒋多多,在所有的科目卷子上都交了“白卷”,唯独在在语文的作文部分写满了自己对于高考制度和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满。后来的她她没有靠学习走出属于自己的幸福道路,每天也是朝九晚五,天还没亮就开始在地里务农,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每天辛勤的劳作着,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和生活,心里也充满了悔恨。2008年在考场上交了零分卷的徐孟南,选择在2018年重新参加高考,他说,如果不参加高考,我会一直在工厂上班,没有技能,也没有文凭,我想找一份更好的工作。31岁的大三学生徐孟南对那位要放弃高考的后辈也这样说:“知识改变命运,要敬畏高考,珍惜机会”。当你手无任何文凭,“赤裸”地被推搡到社会现实面前,那个时候的你,也许会明白,读书时候的苦也许不叫苦,为了生存的苦,才叫真正的苦。也许你说,我不需要上985、211大学,考个普通本科、或者上一家专科院校就够了,考211和985大学,要么太累。你想要一个将就的学历,过一个将就的人生,可是生活却不肯将就你!你可知道,随着1999年国家推行大学扩招政策以来,每年有上千万大学毕业生带来的就业问题。你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每年近千万的大学生进入求职市场,每年的“大学生就业难”会成为春季或者暑期的热门话题;况且,社会上林林总总的成人教育、在职研究生学历教育遍地都是,确实给很多第一学历并不耀眼的职场人士增添了机会,但是,当面试官面前有太多这样的简历时,是否会更青睐第一学历耀眼的求职者,因为第一学历代表的是含金量。诚然,如果你在人生最重要的时候选择无知的存在,去听信什么“读书无用”,那么未来的自己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收拾当年遗留下来的问题。2你凭什么脱颖而出?2020年,我们太难了!疫情影响,很多朋友都抱怨说被降薪,有些甚至被裁员。一份网友总结的数据,看来真是令人触目惊心!三个月的时间内,近3000家影视公司破产,一万二千多家培训机构消失,一万一千多家旅游企业倒闭,五万多家餐馆转让,中国有7.8亿人正在负债,47.2%的人已经产生了逾期,失业人群还在持续走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2020年2月的城镇失业率已达到6.2%,而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0%,也就是说,有5000万人失业。所以连政府都开始带头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众多企业也不得不降薪裁员以求活下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没有一个耀眼的第一学历,你凭什么脱颖而出?3他们都通过高考复读,实现了“咸鱼翻身”在应聘时,有些人会遇到这种情况,开始与面试官交谈甚欢,但是当提及学历问题时,面试官一听第一学历是专科或非985、211的普通本科,简单客套几句,就下“逐客令”了。某期很火的求职类节目中,一位知名企业CEO拒绝了一个复旦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理由是其“第一学历”是一所三本院校。他解释说,现在名校研究生太多了,导致我们很难在招聘现场快速判断出一个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只好采用将第一学历作为首要评判标准的方法,虽然不见得公平,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正因为现实残酷,所以很多人选择了复读再战。高考很苦,也许复读更苦,因为复读的高考生背负了更重的心理压力。高考再苦,也有很多人选择复读,通过高考“咸鱼翻身”的例子还真不少。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曾在1978年和1979年两次参加高考,都名落孙山。但怀抱着“不断面对失败的人,成功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的信念,终于在1980年又一次参考,考取北京大学。他努力抓住每次得之不易的机会,终于,在他第一次被美国签证官拒签25年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卧虎藏龙》导演李安,他从高一时候的梦想就是当导演,接连两次高考失利都没有让 李安放弃,继续复读第三次终于成功考入理想大学,实现了心心念念的导演梦。汤唯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庭,1997年汤唯高考落榜,父母让进了职业模特队。但他们提出:”要想真正在演艺圈有前途,还得有文化!”在职业模特队,每天训练、表演完毕,别的女孩忙于逛街,汤唯却捧起了书。经过3年不懈努力,2000年她终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戏。还有著名演员陈建斌、汤唯、孙红雷等,他们都是高考失利决定复读然后成功逆袭人生的。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执行会长孙文平,曾五次参加高考,最终考上了四川大学法律系,在升任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执行会长之前,将深圳市手机行业协会经营得有声有色。4用一年时间换一个锦绣未来,不值吗?看看这张图上大佬们的第一学历,你还想侥幸不好好学习吗?第一学历代表的是高考时与别人的差距,它体现的是我们之前的学习能力和努力状态;第二学历代表的是我们最近的学习状态和再学习的能力。上帝在为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还会为你再打开一扇窗。高考失利,你还有机会再爬起来,选择再战一次。恰恰相反,高考失利选择复读反而是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负责任的表现。一个好大学对之后工作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用一年时间搏一个光明的未来,这笔账简直不能更划算啦。也许,你今年高考时发挥失常;也许,你将来上了并不心仪的大学;也许,你被分到了一个并不适合的专业。你可以选择不将就,为梦想,选择再拼一次。毕竟上高中的人恰逢青春年华,正值阳刚之时,该吃苦那时候就多吃一点,一年光阴,可能算不了什么。如果有足够的毅力、耐力和智慧,在初次高考失利的情况下,建议复读。因为第一学历会决定你大学四年的成长环境,遇到的机会,视野和格局……这是为一生奠基的重要时期,即使复读耽误一年,但是和整个人生相比,还是值得的。
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说这档节目了,它就是《你怎么这么好看》,自称是一档治愈系生活真人秀节目。节目大概流程是,由常驻明星嘉宾到素人家里,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改造”素人的生活。继上次改造博士被吐槽后,本期素人嘉宾是一位在某音上小有名气的法国留学生阿骨打。法国土木工程研究生毕业,因为回国不适应,毕业几个月找不到工作,逐渐对自己丧失信心,不知道未来求职方向,简直是大部分应届生的缩影。毕业=失业, 海归硕士求职屡次受挫在最新的一期节目中,女主人公阿骨打是一位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土木工程硕士,和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阿骨打的求职路一点不顺利:10月份毕业回国后,投递了很多简历,依旧找不到工作。感觉自己在法国学的东西,回国找工作时发现很多用不上,甚至很多东西自己都不会。当初本来就是因为逃避进入社会工作而选择留学的她,突然之间被时间推着不得不进入社会,最后发现依旧是求职不顺利,整个人也越发不自信。第五期的改造者阿骨打,法国土木工程研究生毕业,因为回国不适应,找工作总是失败,导致没有自信。虽然这位小姐姐的遭遇让人同情,但是我想说:像阿骨打这样的应届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缺少对人生的规划。 首先,她上节目的目的就不纯。改造团依旧从外貌和穿着打扮上改造阿骨打,把她打造成一个“精致”的职场精英。安排人力专家进行面试培训。公平的说,这次改造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节目的后半段却有了反转。阿骨打其实想要去非洲工作,怕父母不同意,一直很犹豫。这件事,让这场改造变成了大型尴尬秀。阿骨打的问题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想去非洲。结果节目组安排阿骨打和父亲来了一次对谈。果不其然,父亲同意了阿骨打的想法,表示全力支持。改造团同样也感动的流下了眼泪。看到这些,真的有些无语,我觉得节目组压根没有慎重考虑过阿骨打上节目的诉求是什么。她希望可以去看看世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也遗憾自己没有陪在父母的身边,感觉有点对不起父母。说白了,节目组压根没看到阿骨打的根源问题,而是自顾自嗨,改造最表面的那一层,自我感动而已。疫情下的874万应届生,才是真正的地狱难度2020年应届毕业生874万,加上留学归国的53万人次加上2019年未就业的往届生200余万,2020年求职总人数将达1120万!除了求职人数突破新高,受疫情影响,大部分企业选择缩招和闭招,企业提供岗相比往年大幅度减少。有资料显示应届生新增岗位规模同比降幅49%,百人以下小微企业的应届生需求同比降幅达到60%。就连近两年应届生关注度最高的五大行业:互联网、金融、房地产、专业服务和消费品行业,新增应届生岗位平均降幅达到35.7%。除此之外,那些可以提供实习证明的实习岗位也大幅度减少。尽管部分企业提出来线上面试的招聘方式,但是据部分HR透露,视频面试意味着难度更大,门槛也会相应提高。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像阿骨打这样毫无准备又缺少人生规划的人,在求职路上只能充当炮灰。疫情之下,应届生该如何准备求职?01对找工作,应该有个初步的规划。首先根据自己的专业或者兴趣,确定求职的行业和岗位。可以通过招聘网站了解现在企业的招聘要求,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较为合适的岗位。认真制作简历,梳理一下大学四年的经历,尤其是一些实习经历、校园经历、项目经历,回顾一下当时自己具体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写好简历之后,要勇敢的去投递和面试。在简历投递和面试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修改简历。02精准定位,不断积蓄势能要尽早明确自己的求职方向,找到一份高含金量的实习,然后在某一细分领域持续学习并不断深耕,形成自己在某一细分领域的不可替代性。比如,你下定决心要去券商,那你必须要尽早确定下来,要想在找工作时更胜一筹,那就提前考取FRM等金融行业类证书。举个例子,秋招时,同样面试四大,别人可能在大学考取了ACCA,有相关实习经验,在财会领域已经有了比较深的见解,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这个时候你怎么跟别人竞争?如果你没有名校背景,学历也没那么的高,只有早点确定方向,精准定位,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实习并不断深耕下去,为自己积蓄势能。所以,一开始便想好自己的人生定位,想清楚未来5年、10年自己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然后聚焦目标,不断精进,这样,才可能在职场之路上走得更快,也更安全。03持续学习,筑牢职场之基这个世界变化的时候,从来不会为谁停留。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人,只能出局。所以,永远不要觉得维持现状就好,要有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说彭于晏每拍一部戏,就会学会一个新技能。为了拍《海豚爱上猫》,饰演好剧中一名海豚训练师,他去考了海豚训练师证书,并出版了一本《彭于晏的海豚日记》;为拍《破风》,他几乎骑遍了香港所有的山,总共累计骑了长达11万多公里,还考取了赛车手证……谈到这件事情时,他也直言不讳:“我就是没有才华,所以才用命拼。我不怕吃苦,就怕学不到东西。”TVB演员陈键锋在爆红的时候,依然坚持学习考证,考了一百多个证件。学历,代表你的过去;能力,代表你的现在;学习能力,代表你的将来。04学会投资自己这里说的投资自己,不是物质上的投资,而是在技能和专业知识上增强竞争力。比如,争取早日考下一些专业资格证书,并进行一些社会实践,实现自我价值升级。随时保持着学习力和竞争力的人,“最难就业季”可以不难。这场求职大战已经拉开序幕,你准备好了吗?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较快,最近20年来,大学的数量翻了好几倍,现在已经有2000多所了,大家读大学的目的,十有八九都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学历越高,工作越好找是大家的共识。可是,目前我国就业市场形势很严峻,一方面大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另外一方面,我国不少企业都在裁人,用工量减少了,所以不少应届毕业生觉得,2019年就业真的不容易,可能是最难的就业季了。确实,今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确实困难,不仅国内普通本科生工作难找,就是在国外留学多年的海归,工作都不好找。大家都知道,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不少父母都非常的重视教育,送孩子出国读书越来越普遍,在东部沿海地区,几乎每个人亲戚中都有孩子出国留学。但是,由于国外经济不景气,留学生想要在国外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很不容易,所以不少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寻找机会。刘明高考过后就出国留学了,在美国读的本科,最后在英国读的硕士,学的是目前国内最好就业的计算机专业,家里为了供他出国留学,花了将近200万,2019年毕业,满以为回到国内自己是香饽饽,找到一份管理岗位的工作很容易!可是,他从去年秋季校园招聘开始,就投了不少国内顶尖互联网公司的管理岗位,一路上都是失败,没有一家愿意接纳他,导致他现在都有点心灰意冷,找了一个通信行业的实习生岗位,希望自己在春季招聘中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很多人会想:海归又如何,不也是难就业吗?其实从刘明的学历来看,没有任何问题,美国的本科,英国的硕士,相信业务水平也不差。但是问题在于,无论你的学历再高,在互联网行业都很难进入到管理岗位,必须要从技术岗位做起!不少海归硕士在互联网行业年薪都是30万左右,还是很不错的!所以无论你是国内本科,还是海归,在就业中都不要好高骛远,先找到一份工作再说!你觉得海归很吃香吗?现在的工作是不是越来越难找?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时代周报70万海归新挑战:回国求职者增七成时代周报记者 李波 发自广州刘雅梦最近很焦虑。这位毕业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的应届硕士研究生,1月回国至今还没找到工作。“留学生不是‘金字招牌’吗?留学生怎么会找不到工作?”在家人和朋友们看来,她只是在挑三拣四。刘雅梦哭笑不得。“只有自己才知道这段时间找工作多么不易。”她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投了上百封简历,但是面试次数却不到10次,即便是应聘成功的外贸公司,也因疫情影响不再招聘新人,曾到手的offer“飞了”。如今,求职路上,竞争者众。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国内毕业生求职不易,归国留学生也不轻松。受疫情影响,今年归国参加求职的留学生将突破70万。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2020海归人才求职趋势报告》显示,海归应届生同比增长72.9%。截至3月底,国内岗位规模较2019年同期回落19.5%。今年春节后,国内倾向于招聘海归人才的职位平均招聘薪资为每月7481元,较去年同期提升7.3%,但仍远低于海归人才的平均期望薪资。留学生的履历光环不再。更为残酷的现实是,疫情影响之下,求职人数激增但岗位减少。国内求职市场上明确优先招聘海归毕业生的岗位,多元化程度不高。留学生们惯用的“国外找不到再找国内工作”的策略几乎失效。他们如何应对新局面?求职时差刘雅梦当初选择到德蒙福特大学,是为了心仪的市场营销专业。“选择这个专业是出于热爱,看到课程介绍就非常感兴趣。我也喜欢做市场分析、行业分析。”2018年9月,她走进心仪的课堂。今年1月,她顺利拿到了毕业证。刘雅梦了解过国外找工作的情况。“当地对市场营销的岗位需求少。”她决定回国就业。回国的心情是轻松的。“秋招那会就开始投简历了,还拿到两家外贸公司的offer。”她说,当时找工作还不算太用心,只是看到有合适就投简历。即便是已经拿到了两家外贸公司的offer,但心里还在权衡犹豫。“想着回来再参加招聘,看看能不能找到产品经理的职位。”1月,结束学业的刘雅梦回到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一切按下了暂停键,各行各业陷入停滞状态。但她还不慌张,想着等一切过去再开始全心去求职。很快,刘雅梦发现情况并不像她所预期的乐观。如外贸行业。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0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4.9%。出口4.74万亿元,下降6.4%。刘雅梦收到通知,给她offer的公司决定今年暂不招聘新人。网上也有很多留学生说自己陆续收到了offer,刘雅梦开始慌了。“不太了解国内的求职环境。”起初,刘雅梦以为要等拿到毕业证后再去求职。但国内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开始实习,或是实习期间参加招聘会找工作。但英国研究生一年的课程压缩在7个月里,剩下的时间用于完成毕业论文。由于繁重的学业压力,在英留学生普遍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找到合适的实习,更别说参加国内实习。留学生求职顾问Gema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近期有不少英国留学生读完研回国找工作都陷入低谷。这种情况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结果。“英国院校毕业时间通常是在11月至第二年1月之间,刚好错过了国内招聘量最多的秋招。另外,英硕学制多为一年,学业压力不小,造成许多同学完全没有任何实习机会和时间。而英国本土好企业的实习申请难度也大,也没有可能为了实习而回国。”Gema称,有些海归学子从3月初就开始在国内找工作,一直到现在都没有offer,这种情况也不在少数。 水土不服在留学生看来,这次疫情影响了国内的就业环境,留学生光环不再。刘雅梦是从这几个月的求职经历感受到的。首先是对留学生学历的质疑。“在面试官眼中,一年制的英国研究生学历似乎含金量不太高。”面试过程,她遇到面试官质疑自己的学历,但她早已展示过毕业证书以及国家教育部认证书。刘雅梦有点委屈。“国外的研究生招生宽进严出,毕业并不轻易。”读研究生的这一年里,她披星戴月地学习,天天去图书馆。最后她以高分毕业,毕业论文成绩位列全系第一。面试成了辩论,双方唇枪舌剑捍卫自己的论点,刘雅梦往往是败方。即便是进入面试环节,国内外企业对营销专业也有不同的理解偏差,让刘雅梦有点水土不服。“国内普遍将市场营销归类到销售岗位,但是我学的内容跟销售没有丝毫关系,所以我常常在面试中被问为什么学市场营销的不去面试销售岗,哭笑不得。”刘雅梦说,在整个求职过程中,岗位和专业不对口的“误会”一直存在。但这解释起来非常吃力。刘雅梦说,国内将该专业对口的岗位分成五花八门的职位,包括销售支持、销售助理、产品助理、产品经理等。在她的学校里,市场营销专业六七十人,全系也没几个中国留学生,很少有供借鉴的案例。刘雅梦对自己有清楚的就业方向,当一个分析撰写行业报告的市场研究员。但是,她始终没找到适合的工作,“我能力也不差,为什么会找不到工作呢?”她越来越焦虑了。留学生年龄或许是另一个现实问题。刘雅梦出生于1990年,她在国内读完大专以后,出于提升学历的考虑和对申请专业的向往,重新去国外就读了本科。在北欧度过四年以后她又申请了英国的硕士,毕业之后就将近30岁了。“在国外我并不觉得年龄是什么问题,但是国内的公司会将年龄掐得很死。许多公司将限制至30岁甚至二十四五岁。”刘雅梦如此总结求职以来的失败经验。企业一般不把她看成普通的应届生,往往会提出对工作经验的要求。“网上笑话段子说,要求25岁毕业生有30年的工作经验。艺术真是来源于生活,我就是这种欲哭无泪的心情。”刘雅梦也有过工作势在必得的预感。就在前几天,刘雅梦面试了一份文职工作。自觉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她觉得很有把握,自认为应付这份工作内容将绰绰有余。但遗憾的是,最后被录取的并不是刘雅梦。“即便是上海一个小小的岗位,求职者趋之若鹜。”刘雅梦发现,就业竞争之激烈,令人无法喘息。 调整计划刘雅梦算了一算,她已经投过上百封简历,但得到面试反馈的次数却不到10次。为了能够早点就业,刘雅梦认真研究了企业招聘释放的岗位。她发现,相较于理工科的海归毕业生,自己所学的经济类专业竞争压力明显更大,就业机会也相对少了。《2020海归人才求职趋势报告》也指出,目前国内求职市场上,明确优先招聘海归毕业生的岗位多元化程度并不高,以语言教学、留学业务、海外市场和市场营销等方向为主。同时,优质雇主对于有海外教育背景候选人的专业技能要求逐渐提高,没有扎实基础的海归留学生在国内求职市场上不再具有特别竞争力。有求职机构分析,求职人数增多是今年就业难度增大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留学生身上的“裸归”特质,也就是毕业了就回国,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正是因为留学生缺少国内外的实习经历和工作经验,回国求职容易遭遇水土不服等问题。因此,求职机构建议归国求职的留学生可以多详细了解企业相关信息,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增加求职成功率。同时,归国的留学生们在这段时间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求职目标。刘雅梦和认识的其他海归学子聊过,她发现大部分人已经放弃了在一线城市找工作的想法,选择回到老家,通过家人朋友介绍工作。“求职太不容易了,我基本上没有听过身边的留学生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一份工作的。”刘雅梦曾审视过自己身上的“海归”标签:招聘方都会肯定自己的英语能力;此外,她学的是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对欧洲市场较为熟悉,这也是优势。但她是否属于“裸归”,确实是企业在招聘留学生时特别关注的。幸好,刘雅梦是善于自我调节的人。五年前刚出国时,她的心理压力很大,曾经患上轻度抑郁症。在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以后,刘雅梦学会了在逆境中如何调试自己的情绪。而这段经历恰恰能够帮助她应付当下求职屡屡受挫的灰色心境。如今,刘雅梦借住在上海亲戚家里,每天忙着找工作。空闲之余,她偶尔接一下私活,譬如担任经济学比赛的评委等。上海,曾是她梦寐以求的城市,她以前一条一条地分析过上海的留学生落户政策。“我以前觉得满足这些条件完全ok,比如薪资、社保等,很简单。但是现在看来,可能条件已经无法达到了。”越来越多留学生调整自己的发展计划。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2020届海归人才期望在一线城市发展,新一线城市也吸引了30.1%的海归人才。选择一线城市的海归留学生下降了8.3个百分点,这其中的大部分转移到了新一线城市。刘雅梦也不再紧紧守着当初对理想工作设定的条条框框,放弃了一定要留在上海的愿望,她想的是:“无论是全国哪个城市,只要能给我一个机会,我就愿意去试一下。”(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这几年留学生很多都选择回国工作,大家回国都有各自的原因,或者抽签没中,或者看准国内的市场行情,亦或者要回家继承家业,不管怎样,大家都要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找工作。那些大牛不在我的探讨范围内,毕竟厉害的人不管你在国内还是国外一定都是非常优秀不愁工作的。但是,大多数的普通留学生的情况是,读书的时候辛苦为了毕业,苦苦写论文,好不容易留住单科成绩A,留住GPA3.5+, 毕业之后还是依旧要吃力的一家一家投简历,笑脸相迎去求学长学姐推荐工作。就是生活并没有那么容易的,我们没有开挂的人生,没有亿万家产做后盾,我们也是要找工作拿工资养活自己的普通毕业生。毕业直接回国,薪资基本都不会超过一万这个是我感受非常深的事情,我是2014年本科毕业,在美国工作了一年2015年回国,当时我去的是一家外企的普通设计师岗位,在广州,一个月工资8.5k,然后3个月转正之后给我升1k,就是9.5k。而同期的另外一个业务部门英国硕士留学回来,底薪是5.5k,当然我们不排除业务部门是有业绩提成的,不过我们行业,前半年到一年,是根本拿不到提成的,拼命干的话,好的情况一个月提成大概也就是2-3k。而另外一个业务部门,加拿大本科回来,毕业生开的薪资是6k。是得,这就是2015年广州,留学生回国之后的薪资水平。我想说一定有比我们高的,但是身边这样的真的不在少数。我也有不少朋友回国之后选择了上海,我总结了一下身边的朋友们,没有海外工作经验工作直接回国的朋友,薪资都在6k-8k。而有过海外工作经验的朋友回国找工作,薪资基本可以往10k往上谈了。(毕竟填写资料上家公司薪资水平是以美元为计算单位的不是吗?怎么样乘以一个6.5,都会过万了,而现任公司也不敢说拉的差距太大。)所以,如果可以,请在国外一定争取工作机会,全职最好,没有办法全职的也去争取实习,回国之后的待遇就会很不一样。刚回国的我们应该是抱着雄心壮志一定要来闯荡一番的吧,没想到这么快就遭受了社会的毒打,望着赚不回学费的工资,国内大学毕业的人早你来到公司然后风生水起。是不是很心酸?想着自己这么几年在国外吃的苦值得吗?爸爸妈妈花的这笔钱值得吗?我想说,努力就还是一定会有回报的,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回报,但是也要面对一开始的时候会与期望有所落差,身边也有一开始回国拿着6k的工资的朋友,后来一路飙升,最后做到管理层,年薪可能已经7位数了。所以,只要坚持,方向对了,就一定会有回报的。当然身边也有好些留学生朋友撑不住回老家了,不过这也不是坏事,毕竟有退路也是好的。回家继承家业也是可以过得舒舒服服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关于外企这一块,我说一下我的总结的印象吧。外企公司真的很多留学生,不想丢掉语言这一块,找外企外企也是有很多不同的,我目前了解的三种是欧美企业我算是呆过几家外企都是欧美企业,凭良心说,欧美公司的待遇是真的很不错,年假多,迟到也不会扣钱,高层基本都是外国人,工作环境相对单纯,有啥说啥。老板并不会太记仇,比较公事公办。有个硬性要求就是英文一定要好。这个要求其实会卡掉很多人,所以这种欧美外企很多留学生。缺点就是比较温水煮青蛙,磨砺一定是没有私企或者那些小公司创业公司强度大的。日韩台规矩比较多,企业文化比较多内容,不能迟到啦,迟到扣工资啦,加班晚回家也不一定会报销,不管你是不是要见客户的岗位,着装会有要求,简而言之就是比较事儿。年假很少,按照最低标准来得,比较一板一眼。虽然是外企,但是对英文要求不高,中文无障碍沟通,日韩小语种毕竟也是少数人,但是如果想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小语种肯定还是要学起来会比较有优势。港资港资公司其实对英文要求也是很高的,毕竟香港那边教育都是全英文的,所以留学生也不少,港资的公司文化还是挺好的,年假多,跟欧美企业差不多水平,团建多,最重要的是,过年会发红包!最喜欢的粤文化,哈哈每到过年的时候,只要是已婚的,就要给没有结婚的小辈发红包,老板也会给员工发,真棒~可能因为之前一直在广州工作的我,所以对粤文化,还有港资有莫名的好感吧。在这里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作者丨小石头来源丨小石头侃升学(ID:xiaoshitoushengxue)多年前的留学生是出国接受精英化教育,现在高等教育朝着大众化发展的趋势蔓延,我们这代人与父母那代人对留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以前人们称留学生为“海龟”,代表的是高端知识人才,现在别人一听你是海归,首先联想到“低能”,“高薪”,小企业不敢要,大企业不屑要。当然,也有人认为留学生就业难是个伪命题,毕竟在这个时代想要找到一份合适且喜欢的工作本就不是一件容易事。那么,留学生在国外毕业后究竟面临怎样的就业困境?小石头为此做了一些采访,我把这些经历反映出的共性归纳为以下几点:一、镀金视角下的刻板效应“社会对留学生存在刻板印象,认为学生花爸妈钱在国外挥霍,或是出国留(游)学一年就为镀金。可是我身边的人基本都是好好学习的,没有混日子,而且学校淘汰率并不低。我们专业大一上一半了已经走了40人(一共80人)。”——本科/荷兰“大家会觉得你既然出国留学了,你就应该很厉害,或者你家里肯定很有钱,有钱你就出去混日子,玩够了再回来找份好工作。就业方面的话,因为现在留学生变多了,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也会对留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偏见。”——本科/英国“如果自己的学校说出来别人不知道,很容易被有色眼镜自动归类到野鸡大学,学生被认为是花钱出国学语言混学历。”——本科/美国国内很多人还有对海归抱有偏见,别说自带光环了,感觉你回国不来个治国平天下都对不起你的海归光环。能不能找到工作就看踏不踏实了,有些行业还是很喜欢海归的,比如跨境商务公司。也有负面评价,由于海归能力参差不齐,很多公司已经不盲目迷信海归,甚至会觉得海归没什么了不起,或者有“这些人只是花钱去镀金”的心理,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将社会对留学生的刻板印象视为一把“双刃剑”。《亚裔美国人成就悖论》一书的作者曾经发现,正面印象可以成为竞争中的优势。他认为正是人们对亚裔美国人的刻板印象从某种程度上促使了他们的成功。60%的中国移民父亲和40%的中国移民母亲都拥有学士或更高学位,即便是对非常普通的留美学生来说,“你是留学生所以你很厉害”,这种预期也会帮助他们提高各方面的表现。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负面的预言在实践中会强化社会原有的负面印象。正如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对它的定义:“一个实现自我的假设以一种虚假的定义开始,唤起了一种新的行为,并最终使最初的虚假概念成为了现实”,如今,以出国镀金回国之后好找工作为目的的留学已经演变成一种从众行为,恐怕,从一开始就走偏了方向,这种心态绝不可取。二、居无定所,进退两难“新加坡我去的时候什么都不会,英文也不好,找活到火锅店打黑工也只能找中介。在荷兰,我现在学还没上完,想找到一家公司工作,实习期好好干,毕业之后把我签下来。如果不行的话,就回国,现在国内竞争那么激烈,我也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硕士/荷兰“我有个朋友,回国找工作挺受挫的。他在国外呆了2年,读的是艺术类的专业,去年硕士毕业,本来打算在英国有几年海外工作经验再回去,但是签证办不下来,想找专门的求职机构,可是海外的就职机构收费太贵,无奈回了国。但是回国后发现他留学的资历本没有给他带来什么优势,和国内的求职学生一样,要通过层层筛选才有面试资格,最后好像是因为他学校不太出名的,就被拒绝了,这种事发生的也不是一次两次。”——硕士/英国绝大多数海归回国后都把目标涌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寻求好的公司与好的岗位。但是海内外的信息差和课程设置不同,国内用人单位没法判断一个海归的含金量,所以在很多高端行业,国内就业只看院校排名,一些公司招英国回来的只要TOP2,美国的要TOP50。其次,用人单位觉得能通过高考考进清北复交等211,985学校的学生,吃苦能力要比海归强,而且从期望值和薪资要求方面来说,也要比海归低,工作的时间也会更稳定,不那么容易跳槽。对于这种供大于求的局面,求职的竞争必然是激烈的,和国内毕业的学生比起来,海归光环并带不来什么优势。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招聘期在8-12月之间,面向的都是应届生,而海归一般的毕业时间大多数是6月,少部分是2月等,哪怕6月毕业的一般也不会立即回国,所以对于海归来说,首先回国找工作能不能被当作应届生对待是一个很多人忧虑的问题,其次就是很多海归都会错过校招期,(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开启了海外招聘流程,在海外投国内工作因为不能参加笔试面试等,可行性几乎为0)更别说有机会去各个学校参加校园宣讲会招聘会所以在时间点和资源的角度来说,海归都是弱势群体。三、以前拼实力,现在拼名气,比国内学生起点低“留学生最大的优势是名校,有说服力。其次,一些特定的专业,在国外受教育可能会有一些优势。第三,要看这个岗位需求,如果需要英文,或者对外国文化深刻了解,那么留学生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对于女性而言,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女留学生,就会有点难。如果你出身校普通,英语普通,经验普通,能力普通,年纪还比别的应届生大,会很困难。”——硕士/美国“在国外求学,能带回一些先进知识,但是现在国内专业越来越强,并不见得国外比国内要好。对比国内985和211的同学,海归所处的环境,首先是不一样的,受到的环境影响也是不一样的。985和211的同学更加熟悉国内这个文化环境,可以早做准备,也会很快地进入人际关系圈,但留学生更适应国外的一套标准。”——硕士/英国本次调研中发现,留学生在获得国内第一份工作耗时方面。留学生初次就业的工资分布如下。也就是说,近半数留学生初次就业税后月收入低于6000元,近7成认为月工资远低于期望,15%的留学生职场竞争力甚至低于国内二本高校的毕业生。四、种族歧视只是小菜,国际关系恶化先拿留学生开刀“有一次我们去德国亚琛泡温泉。回来的时候迎面走过来一小青年。先说你好,我礼貌的回了一句,然后他就开始骂我们。不怂,直接骂回去。”——本科/德国“外国排外很厉害,也仇恨中国人。美国比较好的行业,例如法律,经济,金融,只给本国人提供工作机会,我们在国外实习都难找,更何况正式工作。美国绿卡申请的条件也越来越复杂,想在海外发展真的挺难的,相对而言,回国至少还有亲人的接应和安排。”——本科/美国“英国政府对本国人政策保护,给中国人的签证会受国际关系影响。PSW签证取消,让很多留英学生毕业后很难在英国工作和生活,T2签证申请条件高,所以还是回国好一些,虽然国内留学生找工作也没有什么优势,但至少不用为签证烦恼。”——本科/英国其实各国保护自己人民的就业率并不能视为一种歧视行为,但是任何移民政策总是在实时跟进中外紧张的国际关系。近两年国外出台的政策保护新闻,2017年4月19日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18日宣布取消457签证,同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也签署行政令要求联邦机构迅速着手修改现行签证政策澳美领导人给出的理由如出一辙:优先保证本国人的就业机会。截至2016年9月底,澳境内有超过9.57万人持有457签证,中国人仅占5.8%(约5500人)。西方对中国充满畏惧,中国留学生未来毕业后在海外找工作的机会愈发渺茫,至于美国面向高技术外籍人才发放的H1B签证,结果是超过80%的人工资低于同岗位美国工人的工资,等同于以远低于市场价的工资水平引进外籍高技术人才用来代替美国工人。这样的国际形势迫使中国留学生不得不选择回国就业。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795万人,相比2016年(765万)增加30万人。另一方面,据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生毕业回国,新增留学生人数已经超过高校毕业生增量。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用人单位并不会对留学群体有任何特殊优待,相反,由于社会对留学生和富二代固有的偏见,HR会更加仔细地用放大镜审视你身上的每处瑕疵。如此进退两难的境地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留学的初衷。很多人认为中国教育体验差,只会培养考试的机器,所以选择出国。国外教育不会扼杀你的创造力,更开放,更自由,更友好,多样文化背景,学语言,培养国际眼光,更独立,中国的学渣出国秒变学霸….这都没错。然而现实是,有一天,你还要回到这个功利的社会中来,和那些应试教育培养出的“机器人”竞争。如果在国外这几年,你只是眼界开阔了,能力没有跟上,那么国内的“机器人”在扭曲的竞争压力下越跑越快时,你只是付费体验了一把什么叫作种族歧视,参透了什么叫作好山好水好寂寞,仅此而已了。 end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别忘了点赞支持!
疫情下的招聘市场变得保守,大家对海归的求职竞争力颇为关心。特别是最近有一些同学和家长给我们留言,表达了对英硕学习的疑问:一年动辄四五十万的留学费用,英国一年制硕士究竟水不水?值不值?就这些问题我特地询问了国内资深HR大拿,Lisa。她曾在某500强快消企业做了五年HR,后跳槽到互联网行业,现在担任某头部平台的CHO。Lisa的职场经历比较丰富,职级也很高,所以她的观点能代表国内部分HR对英硕的看法。当然在具体招聘的过程中,国企、外企、民企的招聘要求还是有所不同的,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也会有自己的偏好。以下观点和建议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仅供大家参考。一、名企HR如何筛选简历进面试求职鄙视链真实存在吗?每年的春招和秋招,HR都能收到成千上万封简历,其中有不少来自海归。多数HR没有时间一封一封仔细地评估,更别提一个个去面试了。所以在很多公司,求职“鄙视链”是真实存在的,或者换句话说,应该叫做“择优录用最佳性价比”。假设你要应聘鹅厂这个量级的管培生,你需要与10000+的人竞争同一岗位。在第一轮的筛选简历环节,HR可能只会保留国内985、211本科名校的和国外本科名校的应聘者(每个公司有自己的学校名单,基本上是QS世界排名前50前100的学校)。就算你个人综合实力很强,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优势,但如果专业不相关,学校排名差,在这一级别公司想进面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第一梯队以外的公司竞争会小些,英国留学硕士的优势还是有的。但不得不说,比起国内本硕985,多数英国硕士并不是一个100%的加分项。二、对英硕的“偏见”从何而来HR如是说首先,英国硕士和国内硕士的培养模式有差别。最直观的从学制上来说,国内的硕士一般都是3年制,而英国的硕士被分为授课型(1年)和研究型(一般2年),大部分中国留学生读的是授课型硕士只要1年。由于总体课时比国内偏少,会给人一种“这个学位来的太轻松”的感觉(当然英国硕士学习密度大,并不轻松)。其次,部分往届学生在面试中的“失望”表现,加深了HR的刻板印象。HR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潜规则”。如果过去几年面试的某校的学生质量不错,那么会倾向于继续给这个学校的学生机会。同样,如果某些学校的毕业生总是令人失望,那么长年积累,大家在心中就会加深对这个群体的负面认知。英国把留学当产业来做,仅中国在英国的留学生就有20万。英国有各种层次的学校供留学生选择,能申请到什么level的学校和专业,各凭本事。但部分“不靠谱”的往届英硕毕业生在面试上的失望表现,令HR加深了对英硕的刻板印象。或许你要说:不能因为个别人否认我们整个英国硕士群体啊!不公平!还是有很多人,比如我!是非常自律!非常优秀的!我承认,我同意,我理解。但站在HR的角度,用更职业化的视角来分析这个问题:HR也是有自己的KPI的,他们会被考核录用成功率。也就是说,HR的任务是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最合适的优秀人才,所以从学霸群体中开始寻找的动作,对HR来说是最有性价比的!假设关键岗位最终只能选择2-3位候选人推荐给部门总经理,如果投递简历的有上百甚至上千人,效率最高的办法就是先从学校、专业、成绩上筛选掉第一波。而如果这位HR或这家公司曾对“英硕”失望过好多次,那么在这一轮上,英硕肯定就算不上加分项了。但也有一些英硕学生的加分项在求职中很有竞争力。三、英硕求职加分项有哪些求职王炸组合我们先来看看国内的企事业单位、外企、民企分别看重什么样的海归应届生?1-10打分,1分为完全不看重,10分为非常看重上表是Lisa做HR的这十年总结出不同企业的招聘侧重点,代表了一部分企业的招聘思路。可以看出:最受中国雇主关注的因素还是学校排名。其次是英语能力。毕竟这是判断一个人留学期间学习效果的最外显因素。另外Lisa表示,对英硕毕业生来说,如果有以下选项中的任意三个组合,在求职时都是王炸!1、顶尖名校(G5,尤其是牛剑)2、绩点很高3、英语听说读写强(特别是口语地道、流利)4、有高质量的相关实习经历(英国Top50最佳雇主公司/行业标杆企业等,如BBC, Amazon)5、有高质量的志愿者经历(如联合国)4、英硕如何提升求职竞争力划重点了!如果你希望通过英硕学历,提高自己在国内的求职竞争力,那么在做学校申请规划和入学以后,尽量向以下几点靠拢。1、选择靠谱的中介或依靠靠谱的自己,尽可能去到自己能力所及的排名更高的学校。2、不要碰触学校底线,不要挂科!尽可能的提高绩点。3、在学习之外拓展高质量的实习和志愿者经历。这些经历尽可能与专业相关,非相关的、低价值的要果断舍弃。假设你的目标是进入宝洁市场部,那么在哈罗德百货兼职就远比在中餐馆打黑工的价值要高得多。4、练好自己的英语口语,因为这是最直接最简单用来证明自己的方式。还记得去年英国刚开学时,我们专业的教授在新生周上最后和我们说的话:你的时间是你的,你怎么分配,我不管,我看的是你交上来的作业。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你怎么度过每一天,我也不管,生命看的是你这一年的成长。我只是想告诫各位,英国吸引人的地方太多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们彼此好奇的地方也太多了。这就像一个潘多拉盒子。你一定要分配好你的时间,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去得到,千万不要被从众心理驱使,被得不到满足的好奇心杀死。顺便提一句,我们欧洲的很多学生也是非常刻苦的,往年他们泡图书馆的时间可一点不逊色于中国学生。后来我发现果然如此,欧洲学生整体思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非常强,会主动要求学校和老师提供各种资源为他们服务,绝不会被老师、被课本牵着鼻子走。总体来说,英国一年制硕士35-50万的留学费用,如果你的家庭需要砸锅卖铁来供你,那你在申请前一定要慎重决定,做好详细的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并且一定要有“主动学习”的觉悟。英硕更像是一个副武器,它不会让你“一纸在手天下我有”,但对“主观能动性”比较强的同学来说,英硕是一个提升自我背景的好机会。特别是从今年秋季入学开始,留学生可享受毕业后2年在英国工作的PSW签证。如果有良好的规划,你大可以利用这一政策丰富自己的简历,提高就业竞争力。另外英硕还有一些明显优势,如节省时间,能享受回国落户政策,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不需要学习法语、德语等小语种,再加上对拓宽视野、语言环境的帮助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也相信,无论是否选择来英国读书,教育都不能简单的用时间和金钱来衡量。教育还可以帮助我们看清世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英国硕士的这一年,也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人生的某些轨迹。有些改变可能是HR、我们身边的人、甚至我们自己,都还没有察觉到的。
文|晗妈教育指南正在上大学的你是不是常常能看到身边很多的同学都存在“学历焦虑”的情况,985大学生看不起211毕业生,博士生瞧不起硕士生,名校生其实普本上,大学生对于“学历”的追求越来越高。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标准也不断提高,让很多大学生甚至是家长形成了一种“学历上的内卷化”,为了提升学生的学历,有家长不惜花重金把学生送到国外去镀金。这样“披着洋学历”回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也会更加的明朗,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海归在如今的就业形势下还能吃香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案例。90后海归硕士心塞大哭,月薪五千都困难前不久一名90后的海归硕士,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遭遇”,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原来小金高中毕业就被家里安排出国留学,学的是热门的“商科”专业,在国外一直顺利地读完了硕士。小金本以为在国外“镀金”以后,回到国内,就业一定不成问题,海归硕士,企业还不得抢着要,可是小金回国以后,找工作却屡屡碰壁,回国半个月有余,投了无数企业,面试的机会都很稀少。并且,很多企业开出的月薪只有不到5000,想要月入过万,简直是天方夜谭,极大的心理落差,让这个90后的海归硕士崩溃大哭,小金表示:读了十几年书,花了几十万,回到国内就业出现危机。难道“海归”在国内已经不值钱了?留学的本钱都赚不回来,这样小金非常的失落,不过很多网友却表示:现在的学历已经严重缩水,世界顶级名校毕业生都难找到心仪的工作,海归算什么?洋学历不香了,国内就业面临危机其实,近年来我国的“海归”就业市场也并不乐观,笔者对2019—2020之间海归回国找第一份工作的时间进行了整理,发现大约有10%左右的海归是在回国之前就已经提前找好了工作。而没有提前找工作的海归,40%都是回国后3个月才找到工作,剩下的还有半年以后找到工作,甚至有些海归一年以上才找到工作,这也说明了一个极大的问题,就是海归在国内就业面临危机。所以,海归在国内已经不吃香了,拥有洋学历去国外镀金回来就能拥有高薪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海归国内就业市场竞争也开始变得激烈起来,导致洋学历不吃香的原因有哪些?导致洋学历不香了的原因有哪些?回国就业海归人数逐年增长根据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出国留学人数来看,我国的出国人数已经超过了70万人次,而回国留学生人数也超过58万人,这也说明了85%以上的海归都选择回国就业。国内的就业市场上,留学生的数量持续上升,海归之间的竞争也就变得激烈了,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如今海归已经不是“稀有”人才,甚至是一抓一大把,所以,海归也变得不值钱了。留学生眼高手低很多留学生都认为自己喝了洋墨水,接收到了国外更好的教育,并且,也花费了比普通学生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所以,在求职中对“薪资”的要求非常高,这样眼高手低,就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而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很多一线城市的薪资水平也并不高,所以,能符合海归要求的企业少之又少,海归找工作也变得更加困难。国外的专业并不一定适合国内的市场其实很多专业都是如此,包括国内的很多专业在国外可能发展会更好,在国内就没有出路,而对于很多留学生而言,国外的专业也不一定适合国内的市场,专业不对口,找工作自然有困难。留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其实学生的质量也是找工作的一个关键,对于很多国内的大企业来说,他们对海外留学生的能力也是非常看重的,但是很多留学生的质量是并不高。这样在就业上就会遇到困难,而品学兼优的留学生其实就业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只是在留学生中大家的质量太过太过参差不齐,优秀的留学生在少数,大多数品质不好的留学生面临就业危机。今日探讨话题:你觉得现如今“洋学历”在国内还吃香吗?你觉得海归在就业上有优势吗?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