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刚刚步入研究生生活的同学来说,他们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研究生期间如果不发sci或者期刊之类的论文,可以毕业吗?为什么说这个问题是很多研究生“比较”关心的呢?因为大部分的研究生在入学的时候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的,所以他们研究生期间基本都可以发出来论文,所以他们根本不考虑这个问题。只有一些混学历的研究生才会关心这个问题。虽然这这只是一小部分人关心的问题,但是小编我依然愿意为这部分人解答一下。首先,大部分高校没有sci或者是期刊是可以毕业的,有一种东西叫做研究生毕业论文,只要你把这个课题做出来,写出来毕业论文,就可以毕业的。所以,如果你是混学历,就对毕业论文上上心,不要连毕业论文都毫无头绪,那就没有办法毕业了。研究生都是有修业年限的,如果五年毕不了业,那就拿不到毕业证了。其实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学生在研究生期间是绝对不应该混学历的。我们既然不用面临社会上那么大的压力,既要在学校好好做科研,不要混天撩日。研究生期间,我们人的年龄都在23-26之间,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奋斗的好时候。很多早早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朝气蓬勃的开始创业,开始奋斗。有的可能会为了生活,为了房子,在努力工作。不管怎么说,上学也好,不上学也罢,这个青春时期,我们真的不能浪费!我们读了研究生,就应该去汲取更高深的知识,去探索更深奥的科学领域,去增强我们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身为研究生,不能够以毕业为目的,我们要发sci的顶会论文,努力学习更高深的知识。另外,学校对发论文的影响大不大呢?只能说,985、211、一本、二本研究生院有区别,但主要还是看个人。好一点的学校的科研氛围相对要好很多,但也不乏读研期间在宿舍天天打游戏的人;差一点的学校,科研氛围相对来说要没那么浓厚,但是也不乏优秀的研究生。本人在读的学校是一所211高校,但是却有很多天天在宿舍打游戏的研究生;而我的一个师哥,才研二,已经发表了三篇sci的顶会,一篇期刊,他也只是在一个一本研究生院。他的优秀程度,我们学校目前还没有。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学校比他们学校差,只是说明,科研能力,看个人!看个人!看个人!学校影响因素不大!所以,学校不决定学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生期间,只要你肯科研,老师给你提供你一切想要的科研环境。所以,如果只是为了混学历,真的没有太大的意思,我们应该好好科研,不辜负国家的投入和期望,家人望子成龙的心切,努力,奋进!祝大家早日发出顶级论文!
大学教师在人们看来一直都是很不错的就业选择,毕竟社会地位高、工作体面、薪资待遇也很理想,且课时安排比较轻松,不像初高中老师那样有着较重的教学任务。一些优秀的大学教师在不断产出优秀科研成果、发表高含金量论文的过程中,还能够额外拿到不少经费。真正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与论文带来的是名利双收,总体看来是非常诱人的。但是,相应地,想要成为大学教师就要真正具有硬实力和高水平,光是学历要求就相当高。一般大学教师的学历都要在博士生学历水平,而博士生数量本就稀少,基本上都是尖子生、佼佼者,因此想要过学历这一关就绝非易事。那么,如果是985名校毕业的硕士生,能否成为高校教师呢?资深大学教授表示:有点悬,可能性很小。首先,高校分有三六九等,一般本一大学的教师都是博士学历水平,想要进入一本高校任教,非博士机会渺茫。想要在211高校任教,一般都要是顶尖985高校的博士生出身;在985高校任教,则一般要求世界级名校博士生、相关留学交流惊艳、出众科研论文成果等。因此,如果是一流顶尖985高校的硕士毕业生,在某些二本、三本高校任教还是有很小机会的,但是随着高校对于老师要求愈发严格,难度也在不断上升,基本上也要求是博士学历;其次就是一些专科、高职院校,985硕士生就业相对比较吃香。因此,就当前高校教师的就任情况来看,如果是名校硕士生身份,想要在本一院校就业,可以任大学辅导员职位。但是辅导员与教师相比,无论是工作方向还是工作内容上都存在很大不同,并且显得比较“鸡肋”。大学辅导员不像教师一样,一些院校对于辅导员职位采取的是合同制,使得其岗位定位有些尴尬;且大学辅导员一般不任教,从事的是行政类工作,上升空间也尤其有限。大学老师更接近教师的身份,辅导员的发展晋升空间则小了很多,不仅被编外人员身份限制了职业发展,且想要考取本校的博士生继续发展,也不是很吃香。最重要的是,比起大学教师的高薪高待,辅导员的薪资待遇不是那么可观,如果在非一二线城市的高校任辅导员,一年到手的薪资很可能不过十万。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更贴近于负责好学生的各项生活日常,比起教授老师们只需要讲好课、解答少量问题、做科研的工作内容,就显得比较“鸡肋”些。当然,985高校的硕士毕业生如果有意向在专科或是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相对而言反而更加理想。因为当下有不少位于经济发达迅猛的一二线城市的高职院校,待遇都很高,薪资相当可观,并且一般还给编制,稳定有保障些,也有更大的上升发展空间。并且高职院校和专科院校还比较青睐985名校的硕士生,对于学历要求不至于那样严格,就业上更吃香些。如果没有读博意向的话,在高职院校任教反而是挺好的选择,教学压力相对小。但是高职院校教师的身份地位和名校辅导员的身份地位也存在不同的争议看法,需要大家仔细斟酌。如果让你做选择的话,你是选择继续读博深造去更好的大学当教师,还是选择就以研究生身份在高校中任辅导员、或是去高职等院校当老师呢?欢迎评论!
简单的说说硕士研究的三年研究生生活,可能并不是很多大学生所想的那样,每天都忙碌中写论文、学术研究中,不可能三年都是这样过来的。由于我是人文社科类的硕士研究生,所以详细说说我们这些文科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主要是干什么?或许你会发现和你上大学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先从研一开始,说说研究生的那些事儿。研一其实非常的简单,几乎是和大学一个模式,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的、按时的上课,包括专业课、选修课、公共课,这是研一主要做的事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顺利的通过各科的考试,有的科目是闭卷考试,有的是开卷考试,有的是写一篇课程论文,考试的方式多众多样,难度也各有高低。但是其中的英语课是所有研一学生最为关注的一门课程,也是最容易挂科的。同时,研一的我们还会积极的参加研究生学生会组织的一些活动,有的学生还需要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不要认为硕士研究生英语四六级都通过了,因为有大量的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都忙于四六级考试。此外,在研一这一段时间也是和自己的硕士导师相互磨合的一个时间段,不管是学生对导师还是导师对学生都需要注意一个时期,互相的了解,时不时的探讨一下学术动态,聊聊未来的规划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一般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在每年的5月中旬左右就基本结课了,也就是你研究生的全部理论课程已经结束。所以在暑假之前,我们有一个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事情需要开始积极地准备了。再来看看研二的我们,在忙些什么?研二最重要的事情是:硕士学位论文定题目、开题报考、中期考核。研二一开学也就是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左右开始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的相关工作,这是硕士学位论文撰写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毕竟只有开题顺利,才能够更大概率的写出一篇比较好的硕士学位论文。因此在正式的开题之前需要和自己的硕士导师详细的演剧自己开题报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提纲、参考文献等等,只有前期将这些内容准备的足够充分才能够保障我们顺利的开题,并且帮助我们顺利的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只是开题之前,你需要看很多篇文献、需要看很多本专著、需要经过无数次的修改,需要经受硕士导师无数次的责怪,只有经历了这些你才能够写出一个令所有硕士导师满意的开题报告,所以说真心不容易。之后更多的研究生会选择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有的开始每天按时定点的到图书馆看自己硕士学位论文需要的各种资料,有的开始积极的向一些核心期刊投稿,开始不断的接收被拒绝的消息,然后不断的修改,不断的被杂志社的编辑压迫,直到顺利的发表。因为高校对于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有一条是必须在读研期间发表一篇或者是几篇的专业领域内的小论文,所以写论文几乎是所有的硕士研究生都需要做的一件事情,还有的研究生为了能够获得比较高额的奖学金会发大量的小论文,这些都是在研二期间完成的事情。到了研二下学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中期考核,因为这距离研究生开题报告已经有一段的时间里了,所以为了检查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情况会举行中期考核,主要是查看每一个硕士研究的学位论文的进度,一般要求要完成整篇论文的三分之一,同时在写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要在这次考核中集中解答,例如是否还能继续写下去?是否需要重新开题?以及硕士导师就学生论文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还有一件事情就是读博,研二的我们必须对此有一个明确大答案。如果决定了要读博,那么便需要做很多相关的准备。例如选择目标院校、联系博士导师、是统考还是申请-考核?以及目标院校对于申请-考核的学生有哪些方面的要求?然后根据这些要求争取在研二这一年全部做到,这样就能够保证自己在研三的时候获得博导的名额,在硕士毕业的时候顺利的拿到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除此之外,这一年也是很多学生频繁参加各种学术论坛的时间,会有大量的研究生参加985高校举办的专业领域内的学术论坛,这样也是为了能够丰富自己的学术经历,在以后的读博和就业中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于是很多研究生在不断的创造,因为只有你写的论文被主办方认可了,才能够获得参加学术论坛的机会。最后再看看研三的我们,或许你就真的知道研究生的不容易了。研三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硕士学位论文的找工作、预答辩、外审、正式答辩、毕业季。这时候各高校的春招陆续开始,所以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必然是穿梭在各大校园招聘会现场,不断的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每天频繁的参加用人单位的宣讲会,不断的投递自己的建立,争取拿到一家比较好的公司的offer。同时在寒假一结束,也就是3月或者是4月份的时候,各个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答辩工作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了,这是很多硕士研究生比较重视的一件事情。因为如果预答辩没有通过学院答辩委员会的审核,那么导师也就不能给你的硕士学位论文签字,随之便是不能送外审,最终的结果就是延期毕业。因此研三的研究生非诚重视预答辩,尽管会在预答辩的过程中被很多的硕士导师怼的怀疑人生,可能自己都已经开始质疑自己写的硕士学位论文难道真的非常的垃圾吗?然而,这其实是硕士导师为了你能够顺利的通过外审而及其认真的给你修改建议,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预答辩结束之后,还需要根据各位导师给的建议不断的修改。预答辩结束后,在5月份的时候研究生院会把所有毕业生的硕士学位论文送往外审,从此研究生便开始了提心吊胆的生活,期待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能够顺利的通过外审,一般20天左右的时候会出外审的结果,如果你外审的成绩不到60分,那么结果就是延期毕业;如果你的硕士学位论文的外审成绩是60分到70分之间,那么还会进行二次送往外审。因此所有的研究生都希望自己的最中成绩只要70分以上就可以。接下来便是各学院组织的正式答辩了,一般来说这个环节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很多高校只要学生的外审通过率,那么在正式答辩时一般都不会为难学生的,当然也会给一些修改的建议,这样也是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完善学位论文,所以研究生对这一环节并不是很在意,甚至还有一部分研究生对于导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已经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状态。不过有一个令很多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比较开心的事情,那就是向学院报销自己读研期间的一些费用,当然额度有限,一般来说是2000元到3000元,这笔费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经费,可以报销读研期间的路费、资料费、发表论文的费用,所以对于在读的研究生来说不要忘记将自己的火车票扔掉,因为是可以报销的哦。在最后的最后就是毕业季了,一般来说都是那些老套路,拍毕业照、毕业晚会、谢师宴等等,然后在7月份左右正式的走向工作岗位或者是开启博士研究生的生活。以上便是研究生三年期间比较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将时间都放在了学术上,但是看完这些相信很多人都会发现,研二和研三才是硕士研究生最重要的时间段,所以一定要把握好,保证自己顺利的毕业。
“其实我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普通人’。”当小龙见到刚拿到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保送录取通知书、刚刚参加完国家奖学金答辩的夏文俊的时候,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夏文俊2016级数学与统计学院应用统计学专业绩点4.016,连续两年专业第一国家奖学金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获得者获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江苏赛区一等奖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校级荣誉二十余项目前,夏文俊已经以第二作者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基于经验似然修正的艾滋病药物疗效对比分析研究》,有实用型专利“深度卷积模型的黄种人脸识别方法”一项,拿下省级重点课题“大数据医疗统计与精准医疗研究”和省级指导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与发现”各一项。勤奋:打破“绩点下滑”魔咒,课堂高效是关键随着年级的增长,课程相应变多变难,绩点也趁机悄悄走了“下坡路”。这是许多同学都难以避免的“绩点魔咒”,但夏文俊却是个“例外”。夏文俊说到,“其实大一刚开始的时候我的成绩并不拔尖,专业排名是第七”,“曾经有将近一个星期,我被困在数学分析中的‘一致连续’的概念和运用中,看不懂,觉得无助又陌生”。对于从小就喜欢数学和统计的他来说,这与他的期望相差太远。他随即反思自己近期的学习态度和时间安排,当即做出调整:从一些社团活动和学生组织中退出,适当减少娱乐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对待学习,夏文俊的态度是:上课保持高效,认真听讲、勤于思考,争取做到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课下,他也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方法,忠于课本,仔细揣摩例题,“我喜欢翻看各种参考书,对照着看,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把问题解决”。在他看来,“只要你想,然后坚持努力去做,就一定可以实现绩点的‘逆龄生长’”。他的学习方法用最简单的三个词就可以概括:课堂高效、勤于思考、及时复习。只有上课认真,理论知识才能牢固掌握;勤于思考才能发现新问题,复习能有效地巩固已学知识。这样简单的方法他用行动坚持了三年,从大二开始,夏文俊的成绩始终位列专业第一。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础、优异的成绩、丰硕的科研成果和荣誉奖项,不久前夏文俊拿到了国内5所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研究生推免Offer。最后他选择了向往的首都北京,即将在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统计专业攻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踏实:做科研,没有捷径“科研的路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这是夏文俊说的最多的话。在他看来,科研的路都是在泥泞中慢慢摸索着前进的。刚入门的时候,不知道科研项目应该如何着手,小组成员想法不一,阅读英文文献也是遇到重重障碍,夏文俊说到,“认认真真查资料,仔仔细细读文献,踏踏实实做科研,这就是捷径。”第一次参加数模比赛培训的时候,不擅长编程的他因为一个程序的错误花费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进行对比查找,“只有一次又一次踏踏实实的查找、纠正、改良,才会对程序渐渐‘手到擒来’”。他记得有一次,刚加入老师的课题组时,老师给他们发了一个满是英文理论文献的文件夹,这对初出茅庐的他可以说是“重磅难题”,理论知识的欠缺加上密密麻麻的英文专业词汇,使他倍感压力。即使这样,他依旧执着,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完成任务。首先,必须过好英语关,每天坚持识记专业词汇,“打卡”练习听力,每日英文文献阅读成了他茶余饭后的“甜点”。其次是课题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他坚持将每次论文中不懂的知识标记,“追根溯源”查找原始文献,耐着性子阅读积累。就在这样反反复复的埋头苦干中,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从大创省级指导课题到大创省级重点课题,从发明专利到核心期刊论文的发表,夏文俊一次次用“踏实”见证更好的自己。他告诉小龙,当遇到难题时,焦灼是没用的,踏踏实实去做,去咨询、去查阅、去学习才是正确的方法。“折腾”:多经历、多体验,充实并且快乐刚进入大学时,夏文俊和和大多数萌新一样,对大学里的各种活动组织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索。他加入了院学生会宣传部和院科协外联部,承担一份责任,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各种活动既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又能认识更多的朋友,也锻炼了自己处理各项事务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为了使自己更加全面发展,他挑战了自己不太擅长的表演,连续两年参加学院迎新晚会。在话剧表演和环保时装秀演出活动中,他不但荣获“优秀演员”称号,而且性格上也更加开朗乐观。参演话剧合影参与环保时装秀在夏文俊看来,很多事情其实没有看起来那么“难”,积极尝试,努力付出,总会收获一些不一样的成长,青春应该多一些“折腾”才会更精彩。他坦言,自己对于体育运动的经历也是这样的。最初,他不擅长也不喜欢跑步,后来按照学院里的训练计划坚持在寒风中日复一日,努力训练,没想到真的做到了持之以恒,还在2016年的冬季长跑中获得了“优秀长跑运动员”荣誉称号。正是这些“折腾”,使他不断丰富自己的经历,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收获了一份责任感,成为更加开朗乐观的自己。此外,他还获得了“校优秀学生干部”、“社团标兵”“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得“暑期社会实践特等奖”、“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等奖项,在2017年校第十一届体育文化节街舞啦啦操比赛中获“街舞啦啦操比赛三等奖”等。与小伙伴们在一起成功不会一蹴而就,幸运总是眷顾那些勤奋、踏实的人。看完了夏文俊的故事,你是否明白了这个道理?Nuisters,加油吧越努力,越幸运~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文字:潘凤 上官张帆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杨屹杰 责编:王丽斐 审核:方向
导师胡松胡松是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一名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碳基固体燃料高效清洁及技术研究。他曾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70余篇,H因子33,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68篇,SCI被引用2500余次,单篇SCI最高被引用221余次,出版论著8本,授权发明专利26项。他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计划,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在各个方面均有建树的胡松老师,是如何取得今天的成就,他关于科研、生活和与教书又有什么样的看法?接下来就同小招一起,去感受胡松老师的人格魅力吧。关于科研:兴趣是慢慢培养形成的1.请老师简单向我们介绍一下您的科研方向。我的科研领域主要是碳基固体燃料高效清洁利用以及高值化转化机理。简单的说就是研究如何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生物质,天然气以及石油等能源。个人的研究方向更偏重于煤和生物质这类固体燃料。在中国,60%以上的电力生产是通过煤的燃烧产生,因此关注煤的热转化过程,如燃烧,热解,气化是十分有必要的。2.一些同学会遇到对自己的方向不感兴趣的问题,请问老师您觉得应该如何解决?对于方向不感兴趣可以分为真的没有兴趣和“假的”没有兴趣。完全没有兴趣的同学可能更适合从事文科工作,那么我认为这类同学可以考虑转专业。而95%以上的同学觉得没有兴趣都来源于不了解这个方向,就认为自己是没有兴趣。事实上,他们可能都不清楚煤燃烧实验室在干什么。导师给他们安排一个课题,还没有深入地了解这个研究领域的工作人员在做什么就妄下评价。我认为对于自己的课题应该先通过阅读文献等手段初步了解后,再培养兴趣。兴趣就是慢慢培养得到的,没有谁天生就对某一行业感兴趣。3.很多同学在成为研究生后都面临零科研经验的问题,请问老师,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我的想法是:首先,大家要做到不要怕,不要慌。科研就是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利用的一个过程,面对科研,不要有心态上的压力。第二,要对科研有好奇心,慢慢培养自己的兴趣。第三,要积极地跟别人沟通,交流,无论是自己的导师,还是师兄师姐,在与他们的谈话中获得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4.关于如何写论文,找论文的创新点,老师有什么建议吗?这是一个有挑战性和技巧的事情。导师在给你确定方向后,先阅读中文文献,清楚在这个领域中方的研究者们在做什么,确定自己方向的关键词。再通过关键词去搜索英文文献,关键词不需要设定的太绝对。你可能会搜到一两百篇文献,面对大量文献时,先读摘要和结论,可以帮助你快速的筛选文献。然后根据文献与自己研究的契合程度分别进行精读和泛读。读文献一定要动笔总结,分类规整。对这个方向已经做了哪些事,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但还没做的要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找到自己的创新点。我建议大家要写论文,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对今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论文具有总结性,它能帮助大家查漏补缺,也会对自己的研究思路有更加清晰的认识。采访中的胡松老师关于学生:科研不是目的,学生才是1.老师如何看待研究生期间导师与学生的关系?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亦师亦友”:在学业方面,导师予以专业的指导,但是在学业之外,二者的关系应当是平等的。读研究生时,同学也都到了二十一二岁的年纪,都是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独立人格和个体,导师也应当给予其足够的尊重,比如当他进学生办公室的时候,会提前敲门。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需要两方同时去维护的,导师要去努力,同学也要去经营。研究生阶段是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期,学生如果能与导师良好相处,将来走向社会了以后,和领导、同事之间的相处,就知道大概应该如何处理。2.您选学生的时候最看重他们哪些特质?按照老外的那个单词叫motivation,就是动机。我会判断你对这个专业有没有真正的兴趣,或者仅仅就是想混一个硕士文凭,我并不希望你们是后者。我总跟我的学生们讲,你们一路走来,假设你们是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的话,你们已经是千里挑一了,到了研究生绝对是万里挑一的,如果研究生阶段你们想去混文凭,那就是把前面的十几年的这个辛苦劳作都放弃掉。如果你们去算这个帐的话,是十分不划算的。只有继续往上走,才能看到更不一样的风景。3.您曾说“一个老师最好的作品是他的学生”,为何会这么说呢?我个人觉得你既然叫老师而不是科学院的研究员,那么你最大的成果就应该是学生,因为老师对应的就是学生,研究员对应的可能是技术或者发明。但与此同时,老师的成果是学生诚然不假,要把这个学生培养得很优秀的话,老师也要做一些比较好的科研,要带着学生一起去把这个科研做上去,学生的能力才可以有所提高。但是始终要明确一点,科研不是目的,学生才是。4.您是如何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色,假如说你是湖南人,可以吃辣,他是江苏人,可以吃甜,每个人的口味是不一样。有些学生他比较外向的,有学生比较内向,如果都用同样的处理方式的话,可能只满足了部分学生的需求,那要放弃不适应这种处理方式的学生吗?这个是不大合理的。我把我的学生分了五个组,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上午跟一个组的同学碰面,主要是聊聊科研的进展,如果有其他方面的事情我们也可以谈。大概半年的时候,我大概可以估出每个人的特质,然后选择不同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右三为胡松老师关于华中大:妙不可言的缘分1.您能否分享一下当初为何选择在华中大读书,又出于何种原因选择了留在华中大任教?首先是出于对家乡的眷恋与情怀吧,我是武汉本地的,从小在这长大。在华中大读完博士之后,便决定留在这里发展,华中大是一所综合实力非常强的学校,我所学的学科排名也是领先的,专业化水平较高,再加上那个时候教师的待遇也有所提高,于是就选择留在华中大任教。2.您从华中大毕业,又在华中大任教,能否分享一下对这个学校是一种怎么样的感情?我对华中大的感情是相当深厚的,可以说我是看着华中大长大的。在我的学生时代,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的话,那就是我以华中大为骄傲,不管是学校实力排名,还是学科排名,在我国都是领先的,在如此优秀的学校里学习,自豪与幸福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任教之后呢,看法有了一些改观,不再像学生时代那样看重一些表面的东西,而是由衷地希望华中大能发展得越来越好。更让我觉得与华中大有妙不可言的缘分的是,我的导师、我的岳父岳母、我的夫人都是华中大出身的,世界万物的联系果然是具有普遍性的!3.任教多年后,您对老师这个职业的看法是否发生过什么改变?我是2004年开始在华中大任教的,到现在已经有16年了。这期间网络、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也越来越关注新闻资讯。老师这个职业的道德水准,一定要高于一般水平,因为教师的使命就是培养学生,让学生身心健康地茁壮成长。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因此,我也会去积极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喜好、特性,然后再去思索我们的培养方案是否需要修改。总之,无论社会怎么变化,教师的初心一定不能忘。采访中的胡松老师关于压力:放开眼界,突破自我1.工科研究生经常会面对很大的科研压力,请老师谈一下您对这种现状的看法。求学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压力的过程。学习应该是不断向前进,而科研是另一种学习的方式。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在大学二年级之前的学习更多是对书本上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研究生阶段则需要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去,大家走的都是既定的轨道,利用一些理论知识,通过考试就能完成任务,在步入研究生行列后,科研更看重自身的创造力。因此,这意味着大家会面临更大的挑战。科研要求大家去找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那么就需要知道别人已经走过了哪些路。在这个过程中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深入了解自己的方向已经有了哪些研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开辟一条新路。大部分同学的压力来源于如何找到一条新路,我认为大家应该具备努力和沟通能力这两个特质。努力在于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压力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只有付出了努力才有跨过挑战的可能。沟通能力是需要大家在科研的道路上与自己的导师,师兄师姐们多交流,询问他们的意见和想法,避免走一些弯路。相信做到以上两点,都不会有问题。除此之外,我认为每个同学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抗击打能力。谁没有失败过呢?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大家迈入社会,都必定会经历更多的挫折和挑战,只有相信自己,愿意去面对困难,才会最终取得成功。2.很多人表示研究生生活就是忙忙忙,关于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老师能否分享自己的看法并给学生一点建议呢?就以我自己为例吧,我读硕士的时候还有时间踢球、看书,陶冶情操;读博士的时候,看书限于专业书籍;到工作的时候发现根本没有时间看书了。我们只会越来越忙,身份越来越多,责任也越来越多,关键就是看自己怎么去管理时间、切分时间吧,学会做一个平衡大师,哪些时间留给学习和工作,哪些时间留给社交,哪些时间留给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3.能否讲一些对华中大学子的寄语?“学在华中大”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莘莘学子也一直在贯彻执行。我希望我们华中大培养出来的是五花八门的、多元化的人才,广涉政界、企业、学界等等,具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希望我们的同学们把将自己培养成复合型人才作为目标,放开眼界,突破自我。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为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做更大的贡献!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文案 | 赵夕影 华芷萱 徐艳艳图片 | 冯家兴 胡松编辑 | 张惠洁审核 | 裴鉴 刘开玲 童哲
欢迎点击关注!获取更多有价值信息哦!名牌大学毕业的小闫,成绩优异、科研能力强,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大型国企的研究所工作。薪资水平、福利待遇都让周围人羡慕,虽然与成功人士不能比,但总可以过一个安稳的生活。可毕业后,小闫却再也没有做科研,没兴趣?还是没能力?虽然在研究所,但平时真正的科研很少,反而走行政管理路线。周围人都无法理解,科研能力这么强,又是铭牌大学研究生,为什么不做研究呢?这也是小闫原来的理想啊!可小闫的回答:对现在的我来说,理想是奢侈品,当不了饭吃。小闫从最底层社会到今天,是一个真正的励志故事。没有任何人帮忙,完全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拼劲,从农村破败的小学,到今天的名牌大学,一步一个脚印,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能体会和明白。小闫心里也一直憋着一股劲,将来一定要挣足够多的钱,让父母家人过上好日子。曾经,小闫也有自己的梦想,小时候梦想当一个科学家;后来喜欢足球,梦想进入国家队;再后来喜欢音乐,梦想出自己的专辑。可是,长大以后才发现,以前的梦想就好像水中月、镜中花,如此不切实际,对于自己来说,最实际、最实用的是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即便上学时候喜欢做研究,即便研究生就已经发表一篇高水平论文,即便导师很看重自己,几次劝说自己读博士,可一切都无法改变小闫的想法----挣钱。与自己喜欢的研究比起来,能够挣到钱让自己买房子娶妻生子、孝顺家徒四壁的父母,才更重要。理想可以有,但也只能是理想。任何远大理想和抱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面前,一律一文不值。尤其是小闫这种出身一般、输不起的孩子,一切只能靠自己。我是名牌大学研究生,我没有做科研,改走自己也不喜欢的行政路线。虽然做科研是我的理想,但也只能是藏在心里的理想,因为,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理想是奢侈品,当不了饭吃。小伙伴们,你们赞同小闫的做法吗?欢迎留言讨论。多个关注多条路!欢迎点击加关注!
刚在评论中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小西想划过去的。但是,看到有朋友回复了这个评论,并期待有人能给予解答,就点进来说一说。首先,解决不少朋友的一个疑惑:未发表科研小论文,硕士生能毕业吗?通常一个硕士生想要参加答辩、顺利毕业并授予硕士学位,得要满足学校、学院/专业、导师的三层要求。常见情况是导师要求最为严格,如"双一流"大学明确发表1-2篇sci论文,这对于不少硕士生来说压力不小。之前,不少研究生常埋怨"导师不让毕业"的主因,尤其是在自身已满足学校、专业的最低要求后。除非是学位论文盲审/送审未过,或未达到学校毕业最低标准,否则导师们都不会让硕士生延期的。因此,也就诞生了那句经典的"没有毕业不了的硕士"。当然,每个学科的毕业要求不同,大致来讲还是有不少硕士生是不必发表小论文的。比如,不少学校的硕士生(部分专硕)毕业要求中没有提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的话,只要能完成一篇逻辑合理、少量创新的学位论文,走完整个答辩流程后能顺利毕业。其次,硕士生没有发表过论文考博有希望吗?希望肯定是有的,关键是导师是否愿意给你一个博士招生指标。但是,"没有考不上的博士"的说法已经不合时宜。之前,我多次提过博士招生在调整,985、211等名校大量引入"申请-考核制",侧重于个人申请-材料初审-面试综合选拔的模式。在整个过程中,申请人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学术论文,非常关键。比如,不少985大学部分工科明确要求申请-考核制读博的硕士生有2篇中科院三区以上的sci论文,接受导师一作、学生二作。未发表过科研论文,走申请-考核是无法过初审的。记得我们专业有个硕士,毕业后多发了一篇论文,才走申请-考核制读博。当然,统考依然在不少学校的博士招生中出现。和硕士生不同,很多学校博士考试报名时就要求确认导师,毕竟要求考博过线后不得变更导师。这也就经常出现几个学生选择一个导师的竞争,其他人更多的成了陪衬。之前,曾有学生爆料,少量博导不厚道,告知多个学生报考。最终择优录取一个,而耽搁了其他学生。不是为导师辩解,在时间错开的前提下,同样有不少学生报考几个学校,甚至联系几个导师。只能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难。有导师愿意接受,且能顺利毕业,通过意向学校的博士招生初试、复试,是可以直接读博的。而且,足够的科研经费等核算出来的博士招生指标,导师自身在博士招生中具有很大的自主权,他的选择在复试中是主要因素,直接影响成绩排名。那么,如何提升自己考博成功的可能呢?1.硕士阶段未发表科研论文的可能性不少。比如,实验室平台不足、导师科研经费不足等客观因素,也有可能是自己的懒散、拖延症,缺乏对科研的热爱和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入了博士的门不好出,慎重选择。2.找到往年的真题,认真备考。比如报考中科院体系读博,英语的要求不低,而且分数拉开差距的关键。而且,他们的招生计划不多,研究员人均一个博士指标,提早联系是关键,并非一定是大牛导师。3.找自己的导师或其他校内导师推荐等。往往一些熟悉导师的推荐,比自己大海捞针般地发邮件效果更为明显。比如,我的不少硕士学弟当时就在导师推荐下去他的母校浙大读博。见到聊到这里,其他读博的文章我发过不少,都可以翻着看看啊。还有机会考博的同学要珍惜,日后"申请-考核制"是读博的主流选拔趋势。不管是门路、科研潜力,还是本科院校的层次,都不会存在绝对"公平"。换句话说,"高考"后录取的大学将更为关键,之前通过读研、读博提升自己更难。读研期间的你,发表了几篇什么层次的论文呢?
985重点大学研究生遭劝退!读研太难,学姐教你如何顺利读研在我国每年都有很多学生考研,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的学历,另一方面也为将来找工作更加顺利。总之,考研的好处有很多。众所周知,考研的难度不亚于高考的难度。甚至很多人说考研录取率低,要远比高考难得多。但是,不曾想到的是,即便有学子辛苦考研成功,也没有好好珍惜读研的机会。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最后发生被劝退的现象。就连考上985这样的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首先最令人惊讶的应属上海交通大学,前一段时间在其校官方研究生院上,发布了一则关于研究生退学处理的公告。称将符合退学规定的21名研究生,送达退学决定书。并要求其在收到通知后,按规定办理离校手续。当时上海交大这一则通知一经发布,让很多人都倍感意外。因为该校并不是一所普通的院校,在很多人心中,上海交大的地位仅次于北大与清华。的确,上海交大是一所,位于我国十分发达的一线城市的985、211全国重点大学。同时,其也是我国所有高校中,建校历史最悠久,在国内与世界都享有盛名的名牌大学之一。据数据统计,上海交大在全国院校排名中,常年排在前十名,在上海市也名列前三。据了解,在上海交大开设的六十多个本科专业中,信息安全专业可以说是排在全国第一。另外,像它的计算机类专业、通信类专业、医学类专业、金融类专业等等,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好专业。而且,据悉,该校毕业生的出国留学成功率与就业率常年居高不下。可想而知,能够考上如此一所实力雄厚的大学的研究生,着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但最后却被处以退学结果。大家都高喊考研难,现在看来读研也不容易。那么,读研的学子应该怎样顺利读研呢?一位研究生已经毕业的学姐给出了这样的建议。1. 抓紧读研的每一年无论你是即将步入研一阶段,或是研二、研三在读,都要抓紧每一年的读研时间。大一大二时切记不可逃课,旷实验。因为你会发现,届时写论文会因为你错过了某一次实验,而有可能中断,甚至重头再来。而且,学姐建议写毕业论文时要越早越好。2. 迅速适应研究生的生活,并尽早规划好自己未来的路对于研一新生来说,研究生与本科生存在很大的不同,最好能够很快就适应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最好在研究生阶段多看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文献,和一些知名论文。在学术上遇到不会的问题时,也要学会“脸皮厚”多问问他人。尤其要学好英语,因为你写论文时会发现,很多时候都要查找国外的文献。最后,做一些你在本科曾留有遗憾的事。读研压力大,但也不要熬夜学习,多锻炼身体,多放松。不知道你对研究生被劝退一事有什么看法呢?
两个有趣的大学生一名高考学霸在无意识间听从父母的建议,选择了材料专业。他当时可能没想到,这个专业是四大“论文发表最猛“的专业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生物、化学和环境科学专业!后来他不喜欢科研,且非常讨厌敲键盘、总结科研数据,却爱上了工程问题,于是换了专业,进入了机械设计行业。相反,有另一位高考学子选择了机械专业,却因为喜欢研究科学中的机理过程,于是他换专业到了化学,最终在本科阶段发了2篇“一作”SCI论文。上述两种学生分别走出和走进了这四大专业中的一个,可以说是很普遍的例子,下面我们就详细来看一下这4个专业的特色。生物领域生物领域学生物为啥容易发文章?其一是前沿性高,很多问题都是新的,而且有些是很欠缺研究的小方向!再加上生物的表征设备丰富,要凑出一篇SCI文章,只需要5组图就足够了。生物领域的学生在企业就业的难度较大,因为目前的生物技术发展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支撑起一个行业就业。不过搞生物的做科研的就业机会很多,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生物领域最近出了一个研究生,他是川大华西的“优毕”,因为3年发了40多篇SCI而走红了,这也足以说明该领域发论文的潜力! 化学化学领域早期做化学的发文章厉害是因为很多研究者都搞“元素添加”,以至于很多人把整张元素表能添加的单质或者化合物都用上了!物理化学里还涉及各类相变以及化学反应,研究化学的人往往会从“热、动”两个力学方面出发去研究海量的化学反应,本质上化学是生物、材料和环境等领域的基础!材料材料领域材料的研究者能够发表大量文章是因为有一个“大功臣”叫纳米材料!纳米类的材料可以说是变化万千,其中以管材、颗粒、线材和石墨烯的研究最为火热!前几年,我看到有人在ACS等顶刊上发表的文章,有各种石墨烯的应用及机理研究!材料类期刊成为论文灌水的重灾区,是因为材料的测试手段实在是太丰富,仅仅是围绕“复合”和“渗杂”两个思路出来的所谓的新材料就数以万计!再加上测试方法与应用领域的不同,材料类的文章自然会漫天飞舞!材料领域最近今年出的青年人才都能排成长队了!手里没几篇10分论文或者子刊,估计都没勇气写本子投上去!没办法,做材料的人太能写论文了!很多985高校的硕士生都是人手一篇SCI吧?不然你都没法毕业!因为发一篇是毕业要求! 环境环境领域环境领域的论文主要围绕一些新鲜话题,比如能源、水处理、CO2处理等问题。环境和能源结合的“神刊EES”的影响因子已经飙升到了30多分。如果研究者再给它点动力,估计都要赶上“Science”了!当然,这仅仅是影响因子而已。能发“科学”的人脑袋再怎么发热也不会投“EES”吧? 交叉学科四大学科的交叉(论文机器)最能发论文的团队一般不是单独做一方面研究的,复合型的研究者通常会把材料、生物等领域互相结合起来,以达到论文总量无穷大的目的,因此这几年最火的一个科研词汇就是“交叉学科”!而不再是“各据一方,互领风骚”的单学科发展了!
高中的时候梦想是考上一所985高校,大学的时候希望自己考研能够顺利拿到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但是当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却并没有很积极、很主动地表示要去读博士,或者说直接便放弃了读博,而这也得到了所有人的理解,毕竟博士是真的没有那么容易读的。但是每年还是会有一部分硕士研究生选择攻读博士,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员,所以为此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咨询了很多在读博的师兄师姐,也了解到了很多的消息,一般来说更多的有读博想法的研究生都希望自己能够申请博士,而这便需要一定的条件,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在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所以,只要你在读研期间能够发表含金量比较高的论文的话,那么一定意义上就可以说你更有机会读博了,当然这里所要求的论文一般是指核心期刊的论文,当然最好是C刊论文,但是对于现在绝大多数的硕士研究生来说,想发表一篇C刊论文是真的太难了,或者说几乎没戏。同时,也有很多的在读博士告诉学弟的经验都是在读研期间最好是能够发一篇C刊论文,因为其一篇的价值相当于是三篇核心期刊论文的价值,更有的说只要你发表了C刊论文,同时第一作者是你自己的话,你便可以直接去你理想院校找你认为优秀的博导,就凭借这篇论文,很多的博导会对你感兴趣的。而且,现在不管是985高校还是211高校,虽然说很看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发表情况,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考生都必须有这样的经历,有些学校即使没有发表论文也可以攻读博士,但是需要你自己的综合素养有很优质的表现,也就是说你可以参加统考,也能够获得导师手中的名额。因此虽说只有一篇C刊论文,同时第一作者是自己的话,那么你可以去申请985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同时还不要忘记的是申请博士并不是说自己有论文就一定能够万无一失,这其中还必须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硕士导师的价值,以及在读博士的师兄师姐的价值,这样综合起来才能够更有保证的获得攻读博士的机会。总之,想读博的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能够发表一篇C刊论文,在论文发表情况方面已经占有足够多的优势,剩下的便是自己的人脉和导师的综合作用下促成你顺利拿到博导手中的名额了,或者说看你自己和博导的交流了,毕竟想读博关键字在于博导对你的印象,这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