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新一批硕士研究生即将上线,作为研究生学姐欢迎你们加入研究生这个大家庭。但同时也需要给萌新研究生说明的是,在你三年的读研期间你一定不可能逃脱掉的就是和你导师的关系,也必须和你的导师相处。那么研究生的你如何让和导师相处?如何令导师对你赞赏有加呢?这三点勿忘!和导师相处第一点:必须讲礼仪,必须常问候。一般来说,我们的硕士导师都是比较年长的一些老老师,他们对于学生的礼仪礼貌细节非常的注重,甚至可以说以此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所以在研究生这三年期间,一定要学会讲礼仪、常问候,当然这种绝对不是指那些送礼物等这些令人作呕的行为,而是在传统节日对自己的硕士导师表示节日的问候,例如在教师节、春节、元宵节等这些节日,这都是一个学生对自己老师的一种尊重,而且一般的老师也非常的重视这一细节。有了这样哦沟通,导师便会认为你是一个的懂礼貌,讲礼仪的学生,便会对己有更好的印象,一定不要拿以前的那种和老师的相处方式,一年都不联系,这是完全不可以的,因为硕士导师直接负责你的研究生学习。和导师相处第二点:谦逊、认真的听取曾经遇到过一个研究生师兄,在和导师交流时总是会表现出一副自己全知道的样子,或者是自己非常懂的样子,可是让他真正意义上系统的讲解一下,他又什么都说不出来。所以在和导师的相处中,一定要谦逊不要刻意的向导师表现出一种很懂的样子,因为你是什么水平的学生,导师非常清楚。所以我们更多的是要学会聆听和谦逊,发表自己的观点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技巧,不要横冲直撞。这样导师也会你对你赞赏有加,有什么好的题刻或者是项目也会带着你一起参加。和导师相处第三点:必备的科研态度,热情的科研向往。研究生期间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科研了,所以在和导师相处时一定要表现出自己严谨的科研态度,热情的科研向往。这样导师才会更多的和你探讨一些自己所申请的课题或者是自己手上的一些项目的交流,久而久之你便成为了导师科研工作中的组成部分,导师也认可了你的科研能力,会在很多方面给予你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总之,这是和导师相处的比较好的方法或者说是姿态,也会获得导师对你的赞赏。在读研期间或者是毕业时,导师的作用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学会和导师相处。
关于是否要给导师送点礼物(或拜年),不同课题组间差异性很大,之前已形成的氛围非常关键。小西毕业后留高校工作,自己也是研究生导师,算是两重身份都有经历过,来简单聊聊自己的看法。在我读研读博时,同门师兄师姐基本都有带点特产之类的,新进的硕士生或博士生通常也会随大流。我们没有追求高价(自己也没啥钱),关键是“有心”,比如家乡的海蜇、腊肉、肉丸、香肠、干果等。开学后,导师收到这些东西,会将零食或小吃会在学生办公室直接分给我们一起吃掉,需要烹煮的也会在农家乐等活动或聚餐时一起品尝。具体某个东西导师也会说明是谁带的,大家就不用想着怎么送、如何送、何时送,自己为难自己。通常,都是开学后带去办公室,直接给导师,也会给同门们带一份,选的是分量较大的。相对来说,有课题组大师姐或大师兄(如管理团队小额经费的)组织集体拜年、准备点小礼物,最为省心省事。比如说,送点米、油之类的,团队老师们带回家也能用得上,关键还特别有分量。教师节或中秋节往往也是采取类似的套路,大家一起准备点小礼物,和导师一起吃个饭。饭局都是导师出钱,如课题组管理小额经费的学生买单,或者自己直接刷卡支付。部分大课题组,师生过百人,事实上已经分了很多小团队,聚餐就更加不可能让学生买单。事实上,大部分导师都不会太在意,更不会要求学生花费精力琢磨这样的事。研究生导师春节期间非常忙碌,要准备不少项目项目、团队合作的事情,过年也就偷闲休息两天。而且,为了提升团队凝聚力,每年课题组也会组织一些年终活动,如农家乐、唱歌、集体出游等。活动中的吃饭,团队几个老师都会参加。后期活动导师也在的话,学生们放不开,通常都是离开的。相信不少在读研究生有过上述类似的经历吧!另外,非得琢磨给导师送点贵重礼物,真心没有必要。导师自己的收入不低,对某些学生偏向也是看科研潜力、产出,如发表高水平论文。当然,毕业后回校看看导师,送点水果之类的,或者请吃顿饭倒是可以的,导师也不会傲娇地拒绝。比如说,我有个熟悉的小师妹,每年都从家乡给团队、导师分别邮寄一箱家乡的枇杷。我自己的话,和导师离得很近,每年组织几个有时间的同门一起请导师吃个饭。期间我们每人聊聊自己的工作和一年经历,再听听导师的建议。不过,春节即将到来,给导师送祝福的时候有几个细节还是得注意:1.别发“已被转发烂的”祝福信息,尤其是各类符号或动画的。自己编辑一个通俗易懂,大白话式的微信或短信都可以。或者说,在群里跟随同门一起给导师送祝福。2.大年初一上午可以给导师打个电话拜年,说几句祝福的话。别羞涩,更别觉得电话难打,开不了口。电话拜年,是有感情的,比信息要好得多。3.注意区分好群。有些话学生间私下说可以,尤其是给导师起外号的。之前,有个其他导师的学生,在群里喊导师外号“小郭”(姓郭),被狠狠批评了一顿。4.有额外事情请导师帮忙的,如推荐工作单位等。毕业工作后,再回校请导师和同门吃饭表达感谢即可。在新单位认真工作,一旦表现不好会让别人觉得推荐人(导师)不行。5.群里导师会发些祝福红包,学生量力而行。5元、10元的祝福小红包可以发2个,活跃下群气氛。最后,我想说按时完成自己的课题任务,比送什么礼物都让导师高兴。有坑人的导师,一样有坑人的学生,遇到后彼此都会头疼。加油!2020年考研的学生,提前已联系意向导师,记得给导师打个电话拜年,要学会多联系,保持沟通很重要。
可以肯定的是再过一段时间,我们的考研学子便可以查到自己的考研初试成绩,随之进入复试,最终顺利的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不过当你真正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的时候,你便会发现你这三年的时间里一定有一个人和你亲密相联,那就是你的硕士导师。那么我们的硕士导师在你三年的读研期间,他们对于我们硕士研究生最喜欢做的事情有哪些呢?身为研究生的我必须得提到这三件事情,尤其是第三件。第一件,督促你写论文,看文献。当你开始研究生学习时,你的导师和你第一次谈话一定是关于你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而必然会提到的就是你的论文写作的学习。一方面,硕士导师会给及推荐很多的专业领域内的书籍、杂志或者是优秀论文,而这些便是你在读研期间必须每天都要认真看的,然后得出自己的感悟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这就是导师对你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另一方面,要成品。如果你碰到的是一位极为重视科研的导师的话,你一定会发现你的导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和你要论文,你必须得有准备,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完成自己的一篇小论文哦。第二件,学术交流。这或许是所有研究生最为害怕的事情了,因为很多硕士导师都会和自己所带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进行一次学术交流。因为我们的研究方向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一定会有最新的学术动态或者是科研成果,所以硕士导师必然会根据当前的学术动态和自己的学生谈论,而在这个过程中身为硕士研究生的我们必须得有自己的见解,于是你必须时刻关注自己所研究方向的最新信息。第三,日常催婚。我们的硕士导师一方面在我们的学习上给予我们很多的指导,另一方面就是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于是你会发现我们的硕士导师很喜欢催婚。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硕士导师总是会时不时的提醒你,到了谈恋爱的时间了,到了结婚的时间了,不要一味的往后拖,更不要因为生活压力而对婚姻产生排斥情绪。在硕士导师的建议下,很多研究生在读研期间真的就解决了自己的个人问题哦!总之,我们的硕士导师完全是我们的朋友兼导师,当你进入研究生生活后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所以请做好准备!!!
每年几百万的考研学生为了能够考上一所理想的高校,为了能够拿到理想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必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辛苦,才做最终成为了一名硕士研究生,这样的结果似乎已经是一个很完美的了,然而当我们真正的开始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时,才发现自己还面临很多的问题。在众多的问题中,研究生对导师的看法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高频的问题,这似乎是每年研一新生必然会经历的事情,有的学生在抱怨老师每天安排的任务太多了,感觉导师在压榨自己,有的学生是抱怨自己的硕士导师几乎不过问自己,感觉自己的导师很不负责任,只能感慨到导师太难了。说实话,我读研期间我的导师也不怎么管我,也没有叫我拿快递,也没有叫我搬东西,几乎不联系,只是隔几天会给我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发几篇含金量高的文章,之后就是我自己做的事情了,然后就是学期末的一次学术总结会,所以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可能有的学生觉得导师不怎么管自己是一个不能接受的事实,有的学生在质疑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毕竟自己希望导师能够给自己在论文写作和科研上给予一定的辅导,这是人人都有的想法,但是硕士研究生的生活,更多的时间不是在做实验就是在写论文,而这大多数都是每一个硕士研究生自己做的事情,导师几乎不会参与到其中,这是常态,并不是导师的错。而且研究生的我们也应该自己去主动的学习,自己去查阅自己研究方向的最新动态,自己去查阅相关的文献,自己去寻找自己的论文主题,只有当你有了一定的目标后,并且有 一定的成功后,再和导师交流,这时导师一定会给你一个最完美的辅导。同时,既然导师不怎么管你,我想这或许是一个优势,你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支配,你不会每天为导师做一些工作,你所做的事情都是以自己为出发点,那么这样一来是不是我们会做更多的有价值的事情呢?如果你每天被导师安排很多的任务,相信那时的你是崩溃的。因此将自己的时间合理的利用起来,多找一些比较好的论文方向,多看看研究生方向的书,多写论文、多投稿,多去参加一些知名的学术论坛,这些都是你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的,所以关键还是在于你讲如何利用这么多的时间。总之,不要抱怨自己的导师不怎么管你,这真的不是导师的错,因为现在的研究生安排的任务多了也抱怨,索性很多导师选择不怎么管理学生,但是每一个关键时间点你的导师一定会出现,一定会给予你最及时的帮助,只是在其他时间中自己一定要有一个有价值的安排。
可能很多人会发现中小学和大学的老师有这么一个“套路”:小学的老师说,现在好好努力,上初中之后你就会轻松很多,结果初中并不轻松;学生上了初中后,初中的老师对学生说,现在努力拼搏,你们上高中的时候就轻松多了,结果高中三年更艰苦;学生上了高中之后,高中的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是你们一生中最艰苦的三年,熬过了这三年,你们上大学的时候就轻松了,可是大学也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幸福;大学的老师在学生大一或者大二的时候说,现在把所有的课程学好,等到你们考上研究生了就幸福了……但是,考上硕士研究生之后,生活能有多幸福呢?我看到一位硕士生导师回复了七个字:哈哈,天天做实验!看完这七个字,你是否觉得这一切都是套路呢?无论是生活还是求学的过程,都差不多是一环扣一环的“套路”。不过,当你的求学之路达到了硕士研究生阶段,如果导师是“佛系导师”,对你不管不问,既没要求你写硕论,又没要求你做实验,你或许也会成为“幸福的佛系研究生”,不过成为这种款式的研究生,一没前途,二没“钱途”,又有什么意思呢?每天被导师“逼着”去写论文,天天和导师一起做实验,陪导师一起外出谈项目、参与一些学术论坛,忙得像陀螺似的,看起来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幸福,但能够学到的东西会更多。曾经有一句话估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不管待遇有多低,但是成长了就是高待遇,因为成长之后的你变得值钱了。无论是厂长、校长还是传说中的董事长,其实都不如成长!导师有多忙,研究生也有多忙,那么这位研究生的成长速度绝对是比那些“佛系研究生”要快上很多。当然,并非所有的硕士研究生都“天天做实验”,一些非理工科款式的硕士研究生,有的利用三年时间不断地寻找相关的文献资料,毕三年之功于一篇硕论,甚至有的干脆花上一笔不菲的钱找传说中的“枪手”搞定硕士学位论文,这种研究生在读研期间自然是过得“轻松加愉快”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研究生在拿到硕士学位之后,充其量只是多了硕士学位证书这一张纸,获得一块就业的“敲门砖”而已,他们在科研能力的成长方面基本上是保持“原地踏步”的状态,至于想要让他们为用人单位做出比大部分本科生更大的贡献,我觉得是不太现实的。既然选择了读研,就要学到真材实料,让自己读研三年没有白学,而非得过且过,混过一天算一天,你说对吧?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如今,这句俗话在考研届就变成了,“前怕考不上,后怕选错师”。考上考不上,这是看你个人努力和规划的问题;选不选得对导师,就是看你个人判断和认知的问题。而判断和认知,又是基于大量事实和经验的基础上得到的,今天董师兄就给你传授一下选导师的经验,如果导师是这六种类型,请绕行。老板型导师:干活,干活,还是干活遇见老板型导师,那么上学的第一天,就变成了入职的第一天,这样的导师通常的特点是,有自己的事业,生意,甚至是公司。那么基于这个现实,实验室的学生,就成为了导师事业、生意、公司背后的劳动力,用以促使导师收入的提升,而且干的内容也比较分散,通常是哪里有需要就干哪里的活,不存在你会不会的问题,因为无论如何你都要学会,然后干活。跟着这样的导师,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能得到一些劳务费,这个没有固定标准,由导师的收益、心情和大气程度决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锻炼一定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坏处就是很可能颗粒无收,完全是义务劳动,或者收入微薄,成为凄惨的廉价劳动力,然后还因为大量的时间被占用,导致学业、论文被耽误,最终匆匆了事,影响未来。地主型导师:剥削,剥削,还是剥削遇见地主型导师,那么上学的第一天,就变成了被剥削的第一天,这样的导师通常的特点是,学生的所有成果都归导师所有,学生的所有时间都归导师分配。那么基于这个现实,学生完完全全成为了最弱势的群体,上面那种导师还有钱发,遇见地主型导师,钱没有不说,成果也会大打折扣,导师首先拥有成果第一享用权和分配权。跟着这样的导师,也有一定的好处,就是能够激发出你所有的潜力,因为你的成果被剥削走了,就得再出成果,否则你也没法达到毕业要求,就在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你的所有潜力都被激发了出来。至于坏处就不用多说了,关键是会让大家心态失衡,轻者愤怒骂人,重者抑郁躁狂,很多真实刑事案件就是被这样的导师给逼出来的。佛系型导师:还行,还行,都还行遇见佛系型导师,那么上学的第一天,就变成了赋闲的第一天,这样的导师通常的特点是,什么都不管不问,事情大大小小基本都交给手底下的博士或是高年级硕士生去做。那么基于这个现实,你能从导师这里得到的东西少之又少,可能你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未来只有你足够努力或足够幸运,才能取得满足毕业条件的学术成果。跟着这样的导师,好处就是你有的是自由,可能上研究生上得比大学还开心,天天都是大把时间供你挥霍。坏处就是,在没人监管的情况下,你的学习成绩,你的科研成果,都将无法得到保障,很可能出现,成绩差的不行,然后成果也没有,最后毕业都是个问题。所以真的没人管的时候,还是挺可怕的,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不够自律的。控制型导师:听我的,听我的,都得听我的遇见控制型导师,那么上学的第一天,就变成了被控制的第一天,这样的导师通常的特点是,什么事都问,什么事都管,你的所有时间都是他的。那么基于这个现实,你做的事情,小到买饭取快递,大到科研出结果。整个研究生就是两个字,“充实”,而且不但是学术领域充实,而且是生活领域充实,根据经验来看,你的生活领域充实度可能远远要高于学术领域。好色型导师:暗示,暗示,各种暗示遇见好色导师,那么上学的第一天,就进入了人生黑暗的第一天,这样的导师通常的特点是,什么事情都能联想到交易,小到考试成绩,大到学术成果。那么基于这个现实,你可能在读研三年收到最多的,就是导师的暗示。当然更有甚者会趁各种机会进行不诡举动,所以这样的导师就是深渊,无论如何也不能选,在读研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外行型导师:可以,可以,都可以遇见外行型导师,那么上学的第一天,就进入了自学的第一天,这样的导师通常的特点是,啥也不懂,啥也不会,多数都是忙于行政职位。那么基于这个现实,你能从导师身上得到的少之又少,别说导师给你方向了,可能导师就指望你能研究出什么成果,给他开辟一个方向,好让今后的学生继续研究,所以在科研领域,最可怕的就是不专业。老板导师工作狂,全体学生跟着忙。地主导师啥都要,学生靠边分不着。佛系导师都不管,自求多福保平安。控制导师管的宽,学生变成服务员。好色导师最可恨,犯罪行为要录音。外行导师最可怕,读研三年易白搭。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
最近很多师妹师弟和我抱怨他们的硕士导师,因为这都已经开学两个月了,导师几乎没有给予他们任何实质性的指导 ,只是半个月开一次组会,内容也是一些很无聊的事情,流于形式,在论文写作方面,就是告诉学生自己多研究、多看文献,仅此而已,更没有谈到课题的事情,甚至有时候一个月都难以见到自己的硕士导师,完全的处于放养状态,这和他们当初读研前的想法完全不一致,很是苦恼。而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怨气,其实根本上是因为研一的新生对于自己的硕士导师寄予了太多的期望,不管是学习上、学术上、就业上还是生活上,都希望自己也能够享受到如新闻报道的那样,导师对自己所带的学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给以更多有实质性的帮助和辅导。对于这些刚进入研究生生活的研一新生的抱怨,身为研究生学姐只能直言,不要对自己的硕导有太大的期望,不然剩下的就只有后悔了,这是我读研时期所最有感触的一件事情,当时也是觉得能够跟着一位优秀的硕士导师,必然会对自己的各方面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然而事实却恰恰与之相反。我们期望硕士导师能够在论文写作和论文发表等事情上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因为我们听很多的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学姐说,自己的硕士导师每次发文章都带着自己的名字,而且还会推荐杂志社的编辑给自己,这样更能够顺利发表论文,同时在论文写作方面经常性地给自己所写的论文给予最为详细的指导,不断培养自己的论文写作观念。而现实中的很多硕士导师,每当发表论文时,只是写自己的名字或者是教研组教师的名字,根本没有自己所带学生的名字,在论文写作上一般都是告诉学生自己去看文献,去总结就可以了,很难得到硕士导师的指导,甚至见一面都困难,所以这些对硕士导师的期望当你到了硕士研究生阶段时,会全部的落空。我们期望在自己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能够得到硕士导师推荐就业的机会,毕竟硕士导师推荐的一般都是比较靠谱的用人单位,也大多是自己所学专业领域的对口专业,工资待遇方面也能够有很大的保障,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很多的研究生学姐在毕业时确实是得到了这样的帮助。然而事实上当你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你的导师问你的事情或许也仅仅只是硕士学位论文的进度和完成情况了,至于你的就业问题,硕士导师或许都不会过问,更不要说给你推荐就业的机会了,所以你只能是自己在校招中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于是你的这一期望又一次的落空了。当然,我们硕士研究生所有的期望之所以落空,这不能怪怨我们的硕士导师,因为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很自然地认为,自己的硕士导师就应该带着自己发表论文的,自己的硕士导师就应该给自己推荐就业机会,可是这并不是硬性规定,硕士导师可以做也可以不做,或许你听到有的硕士研究生确实是享受到了这样的待遇了,但是那不代表着所有的硕士导师都会是这样的啊。总之,作为硕士研究生,对自己的硕士导师应该有一定的期望,但并不是全部的寄托,因为想在研究生期间有更多的成果时,最重要的还是靠每一个硕士研究生自己,只有你自己去钻研,去努力,你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哪些期望,如果你只是等着硕士导师给予你完成这些期望的话,或许你剩下的只是后悔了。
上面是一个女研究生给考研名师蒋中挺老师的的对白,她是辞职考研的,显然对自己两年的研究生生涯是极度不满意的,所以跟老师吐槽了这两年的生活跟自己想象的是多么格格不入,甚至对于导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极度不满,当然我相信这绝对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想法,那么这样的想法对吗,研究生生活到底应该什么样才对呢?很显然木哥是非常不支持这位女生的观点的,她可能连自己为什么读研都忘记了,到底是因为自己工作不顺心,感觉差距太大想提高自己增加竞争力才选择辞职考研还是因为觉得工作太枯燥,想继续美好校园生活才考研的吗?如果是因为后者,那么显然木哥只能用无语来回复,因为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已经没有去享受的资本,不要去幻想本科生涯的美好生活了,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你读研也是浪费时间。如果是因为前者,那么你更应该比应届生懂得这两年是自己对自己的救赎,两年很短,如果研究生出来,你的专业能力没有任何提高,那么你现在的起点可能就是你未来的最高终点。木哥接触到很多学生抱怨最多的是导师的三不管,多少学生渴望遇到一个对自己严加管教多给自己安排项目的导师,这才是真正的研究生,我们读研是为了提升专业能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有限的时间去做项目,去读文献,绝对不是想着怎么样去过美好的校园生活。研究生就业真的与本科生区别很大的,专业能力要求很高的,不然真的很难找到工作的,任何一个公司绝对不想花更高的工资去找一个能力不如本科的研究生的,社会是残酷的。所以我们更应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导师而庆幸,只有当你自己强大起来了,才有资格考虑未来如何去享受生活。最后木哥希望有跟上面那位女生同样想法的人早点打消这个念头,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对你不管不问的导师,那么你自己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是熬日子。
2019年6月19日,小西收到一个百家朋友来信:小西老师,我是2019届硕士毕业生。读研期间共发表3篇文章,其中2篇核心找导师从经费走账付的版面费,共七千多元。导师提出让发了论文的请他和实验室的人吃饭,……你怎么看?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很长一段,这是小西简短描述)同为导师,小西得为这个学生说几句话!若你说的问题描述属实,小西的态度很明确:导师强迫学生请吃饭不合适、不应该、不能做。看到你问题描述的465个字,能懂得你读研期间的不易。读过硕士/熬过博士,已是研究生导师的小西,尝试着帮你梳理几个关键问题,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啊!当然,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所持的想法各有差异,小西不想一味强调对与错,而是聊一些自己的感悟,作为你思考的"引子"吧。-硕士生毕业-1.也许这就是事情的起源在小西看来,也许你提到的那句"从其他导师借来"就是一切事情的源头。不清楚具体细节,是同单位导师间的生源协调吗?比如有招生指标的(基础数额,如1个/年)部分导师自己无足够科研经费支撑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和其他导师"联合培养"?课题组形成的导师不属于这类模式。或者说是不同单位间两个导师的联合培养?比如中科院部分所硕士生、博士生招生指标紧缺,通过课题和大学内导师间合作的,也会安排一些学生过去做实验、写论文,回学校答辩。类似的"借学生",必须征得学生本人同意,自愿!而且得是往更高层次的平台推荐,比如“双非大学”某导师参与中科院、985大学的“大牛”课题(承担子课题),将自己硕士送去做一些课题。小西有个博士师弟,就是类似情况。他个人是十分乐意的,硕士期间也出了几篇不错的文章,后期也留在"联合培养"的地方读博。也许,不少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也有同样的经历。因为这类"借学生"一旦处置不当,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的情绪。小西在大学工作后,也曾经疏导过类似学生的一些心理,尤其是一些"要强"肯拼搏的学生。也许是导师未留意到,或者是觉得这个不是什么大事情。在处理团队内学生关系时,只能说尽量维持"一碗水端平"。同样的处理也许自己的学生没问题,但是很难做到让"借来的学生"没有芥蒂,也许"后妈教育孩子"就有类似的感觉。换句话说,严格和宽松的定义在毕业前后会有不同的感受。这里不是为你的导师"洗白",而是想表达的是不要轻易地"借学生"或"借出学生"。导师研究生双向选择后,这就是"一段师生缘",只有彼此付出真心,才能收获"一世师生情"。-研究生实验室-2.研究生和导师指导的问题作为2019届硕士,三年内发表3篇文章,其中2篇是核心。小西觉得,要是社科类专业,能力和水平都非常不错。巧合的是6.18日下午,有一个硕士生分享了自己的喜悦,第一篇文章被北大核心期刊接受稿件。小西也是硕士生过来人,一篇文章不容易,一篇好文章更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吧。晚到的祝福,恭喜你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答辩,顺利毕业。但是,小西认为你说的"自己生产一手数据发表了论文"和"没有让他指导",也许是一句气话。不同的导师的培养方式有差异,如"手把手"从洗瓶子开始教起,事无巨细指导型的;也有"散养式"提供思路和大方向把关的,学生自己解决各类问题的。但是,你能顺利毕业,而且能发出三篇文章,肯定有点导师和团队的"默默付出",如提供实验的药品、测试的费用、遇到难题时的某句点拨,或者论文的修改润色、审稿意见回复的指导等。具体哪种指导是学生喜欢的,或者说是对学生更好的,时间不同、对象不同,最终结果也有不小差异。小西给你说说我认识的一个博士生吧。他的硕士生导师的培养模式就是第一种"手把手"模式,其中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指导文章写作、修改润色等,毕业时也有2篇文章接受。-课题组例会-也许继续跟他的导师攻读博士学位还不错,但是他选择去同城的一所985大学读博,博士生导师是领域内的大牛,采用的是第二种"散养式"模式,仅仅把关和课题大方向。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只是在埋怨导师不负责。而他的导师对他的印象却是"主动性差,缺乏独立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你觉得这里面谁对谁错?也许,你步入社会后会有不同的感悟,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团队和合作。前几天,小西六月发了一个本科优秀学位论文的文章,我在文末写了句"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背后,除了自己的付出,也有导师、同门的帮助,这样的喜悦值得和他们分享!"。在评论中,她的回复是"真是多亏了导师的认真修正。"。真不是谁要分摊你的努力,或者抢走你的功劳,论文的成果(如一座)依然是你,谦虚的态度会让更多的人乐意帮助你。当然,小西的意思不是说让你请老师吃饭。另外,导师指导学生和教育自己孩子一样,不可能一味的表扬和赞美,往往在你耳中"冷言冷语、冷嘲热讽"的一些话,是让你沉下心来,不要骄傲。也许,在专业内还是挺不错的成绩,但是如果摆到学校的层次就是中等偏上,还有提升的空间和潜力。或者这样说,一年后你能评上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吗?不一定有底气敢这样说吧。-科研论文-3.版面费、发论文和请吃饭的问题你的导师让你和另外2个发表中文核心的同学,请大家吃饭不合适。饭可以吃,但是不能说这样强迫,更不能说是"课题一起做,使用了经费"就得会做人请吃饭。作为导师,有责任和义务提供的足够经费支撑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成果归属于课题,用于结题,如你说的"挂名课题"。在确定收到资助后,署名致谢课题是应该的。因此,"用了实验室一万元钱云云"之类的话,不该是一个导师说的,有学生能用这些经费,就说明课题进展顺利、取得不错的成果,好事情!你描述的"学校每年都会拨款支持学生发表论文",也许是学校不同,政策有差异。我的理解是不是校级课题资助,导师是主持人?或者说是校级研究生创新课题,你申报的吗?若是导师的课题经费,还是得怀有感恩的心,申报课题真心不容易,那一句"只需导师签字同意,当然我们的论文会挂上导师的名字。"是不合适的,而且你以优异成绩毕业,更知晓科研论文随便"挂名"是不规范的,是学术造假。其实,小西比较好的建议是导师自己买单,请毕业生和其他学生一起吃饭,欢送毕业生。但是,你的导师不一定能看到。真的不需要豪华和昂贵,学校周边的普通大排档就可以。同时,在学生即将走上新道路时给几句叮嘱。我读研、读博时,导师是这么做的,我进大学当老师后也是如此。比如,我的导师至今都在用个人5月份的工资给每个毕业生发放1000元/人的路费。-同门、同学情谊-4.如何处理这件事的一些小建议是否要请导师和同门吃饭("谢师宴")是自愿的事情,不应道德绑架。就我个人而言,觉得导师说话要有水准,给学生做好表率,不少事情就算不说,学生也会主动去做,而且效果会更好。在平时,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如今的学生超乎我们想象的聪明,偶尔一个"点拨"或者一个"眼神"都能明白你说的意思。老生常谈的那种,"你要如何"已经不适宜当下的学生,自己悟到的内容才是自己的,也是影响最深刻的。若是感觉大家在你课题开展的工作中有过帮助,毕业之前和大家聚一聚也未尝不可。未来的道路上,同门是很好的助力。但是,你的情况比较特殊,属于导师"借来的学生",和其他学生的相处如何只有经历过的你才懂,我们没法替你做决定。比较好的建议是你和另外2个同学,考虑下是不是组织下请团队内的同学吃饭,不是非得邀请导师去的。最后,也许是你或者导师的表达不够完善,引发了一些误解。或者说,导师肯定不差一顿饭,你也不是不愿请客的人,也许这就是一句无心之言引发的"小误会"。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人思考容易钻牛角尖,建议你和其他2个同学沟通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分享才能更多的收获成功--结语-作为一个导师,小西想说有师德不佳的导师,更有"愿为学生踏脚石、无私献青春"的"蜡烛",误会和不解往往是因为缺乏沟通,将爱变成了恨。遇到一个好导师、一个好学生,请珍惜这段缘!看到这个朋友的留言,小西有点感慨,聊的有点啰嗦,见谅!祝好!▼小西文中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最大的收获!再次感谢您的阅读,有问题欢迎评论交流。
在研究生的心目中对于自己的导师有着很多的期待,希望自己的导师能够在科研方面给自己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希望自己的导师能带着自己长见识等,所以在选择导师时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学生会选择科研能力超强的硕士导师,有的学生会选择行政能力或者说是人脉关系比较丰富的硕士导师,想象着当正式开学后能够获得相对应的辅导和帮助。即使很多的学生也曾关注到一些关于硕士导师给学生布置很多任务,导致学生没有自己的私人时间,每天都非常的忙,甚至还有很多的研究生导师是在“压榨”学生等,但是就学生的角度来说还是希望导师能够和自己多多联系,能够在论文写作和文献阅读等方面适当的给予一些指导。而今天我的一个师妹和我说,现在都已经研二了,可是和自己的导师只见过一次面,而且还是在研究生复试过程中,自从师生互选之后就再也没见过面,都快忘记导师长啥样了,抱怨道自己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应该无奈,毕竟马上就要写开通报告了,到现在为止题目还没有定下来,方向也没有定下来,有点着急了,可是又不知道怎么联系导师。当然可能会有很多的研究生会有这样的情况,很长很长时间都没有和自己的导师见面,也未曾有过联系,这其实并不能抱怨导师,因为研究生导师真的很忙很忙,不仅仅要给本科生上课,还要给研究生上课,同时自己的科研工作还不能丢下,而且还需要是不是的公派参加会议,或者是参加学术论坛,所以给予自己所带学生的时间就会很少很少。但是这绝对不影响研究生的正常教学进度,每年研究生二年级时,学生的开题报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到了正确的时间研究生导师一定会和学生联系并且沟通论文的方向以及论文的最终题目,并会就开题报告的撰写给学生很丰富的指导。此外,作为研究生的我们不能一味的指望着导师给自己多少的指导,也不能等着导师给自己“喂食”,毕竟研究生期间很多的事情都是我们自己独立完成的,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最基础的事情就可以,例如每天看多少中文文献、每天看多少英文文献以及隔一段时间写一篇小论文,并且适时关注比较高端的学术论坛还不要忘记投稿。总之,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很大程度上不是硕士导师每天辅导式的带出来的,更多的还是自己综合努力加上导师的辅导才能够形成一名优秀的研究生,所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当需要导师的时候其一定不会缺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