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现在高等教育虽然越来越普遍,但是能读到硕士学位的人,还是很少的,那么读到硕士学位,到底是一种什么感受,让我们一起看看网友的回答。网友一毕业后干本行的设计工作,多年来感觉一直都在动脑筋,解题目,虽然工程问题不同于学校学习考试,但最根本的东西是一样的。每个行业都有新的发展,真的叫活到老学到老,学工科懒不得。网友二对我这种学习成绩不好的人来说,能把大学读完都是很不错的了。不要说什么考研了,考研的我觉得考研的那些人都是很厉害的,考硕士的人就是很牛掰的了。 网友三当硕士就是进入一个更高的学府去继续的研究,钻研自己这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平时的话也就比较的认真努力,泡在图书馆。 网友四关于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名校的动用资金会较普通学校多,所以设施齐全,也有更多的高级设备供研究学习。另外可从奖学金方面分出伯仲,据说有的名校的专业第一名奖学金将近两万,这个数目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很诱人的。 网友五那些本科学校是211或985院校的同学几乎不会遇到什么障碍,他们具有天然的优势,你如果想和他们走进同一所学校,就需要付出比他多得多的努力,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学习,生活中的娱乐活动大大减少! 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呢?欢迎留言讨论。
研究生读不下去了,无论在读博士还是硕士,与自己和解才是正确的。不止一次地有人问,教育孩子什么最重要,我给出的答案是“身心健康最重要”。有人婉转地说我故意在装,是在说风凉话,自己孩子成学霸了,就站着说话不腰疼。真还不是在装,尤其是孩子进入大学后,我把他的身心健康看得更重要了。或许是看多了顶尖高校大学生出现身心问题,或许是自己的年龄变大了,或许真是思想境界又上升了一层,真对孩子的大学学业成绩和在校表现,没有更高的期待。就连在填写孩子就读高校发来的问卷时,面对“孩子上大学后,你最关注他的什么”,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身心健康”,而非“学业成绩”。每次与孩子电话交流,强调最多也是身心健康,告诫孩子凡事尽力就好,学会放过自己,学会与自己和解,都惹得小伙子有点不耐烦了,直言我这老爸变唠叨了。不管是读本科,还是硕士、博士研究生,都离开健康的身心,没有“健康”这个“1”,后面有多的成就和荣耀作“0”,那终究还是等于个圈圈。以教育部下发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抽检规定为标志,我国高等教育过去“严进宽出”的状况已悄然改变,不仅研究生毕业变得越来越不容易,就连大学本科教育也严了起来。川大、北航等知名高校相继批量退学在读研究生,其中很多人已是修满最高学业年限,仍达不到毕业授位要求,似乎高等教育已迈入了“严进严出”的新时代。更有华科、武大、西安交大等名校的在读研究生,或坠楼,或溺亡,有的甚至已深造至博士后,结果仍丢给家人无尽的伤痛,留给社会一波又一波唏嘘。当然,导致这些硕士、博士研究生意外离世的原因很多,有科研压力巨大的,有称导学关系交恶的,有发表高水平论文受阻的,等等。总之,结果就是当事研究生没有顶住外界的压力,没能实现与自己的和解,让年轻的生命就此凋零。准确地说,从孩子上高中开始,我就开始关注大学生、研究生的身心健康问题,立志做孩子身心健康的观察员和守护者。尤其是看到了《研究生读不下去了,我主动退学了》的网络热文,内心对文中几位研究生的选择,甚是认同。他们都是知名高校的在读研究生,他们中有的同学已读到博士三年级了,仍主动退学,实现与自己和解。从小我们就教孩子要有远大理想,要锚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实际上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孩子已拼过全力,可目标仍遥不可及的时候,那可能就是目标设定过高,或是目标选择错误,这个时候再强行向目标发起冲击,显然是不理智的选择。读研读博也是一样。最初的目标就是为了那个学术梦,或者是说为了那一纸学位证书,结果发现与导师关系恶化到不能挽回的地步,或者说发现自己根本就是不具备钻研学术必须得“安专迷”,在科研项目上始终没有进展突破,甚至修满最高修业年限,仍达不到毕业受位的条件要求,那再咬着牙把自己往死里带,结果可想而知。此情此境之下,最优的选择就是主动退学,放弃继续攻读研究生,放过自己。我所知道的,朋友圈里有少家庭的孩子,考研读研并非本人之目标,好几个孩子从小就能看出来,那不是搞学术的料子,只不过是为满足家人的期待、实现父母的意志而已。像这些孩子,要是觉得自己读研读不下去了,就应该主动一点,直接退学,完全没必要死扛,结果弄出身心健康问题,甚至落个一声叹息的结局。无论是在读博士还是硕士,要是研究生真读不下去了,主动选择退学,一点不丢人。2021年考研大军已逼近400万大关,而考上研究生的也就百余万。能过关斩将、脱颖而出,敲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大门,这已经很是优秀了,至少是进入了前面那30%之列。再说,觉得研究生读不下去了,至少也是读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生课程,无论是知识还是见识,较读研之前多少都会有所增长和进步,又何丢人一说呢?再说,就算是从未读过硕士研究生,那也是与其他大学毕业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样可以跑出黑马来。在读博士研究生更不必说了,学识基础更加丰富,且多是硕士研究生毕业,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自主创业,都拥有较好的基础。反思那些因坠楼等意外原因凋谢的在读研究生,他们曾经都很优秀,也非常努力,结果为啥弄出一个无语的结局呢?根子就在于他们不懂得与自己妥协,或者说不愿意与自己和解。要是他们选择了自我和解,或许成为某个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也不一定。其实,不仅是研究生读不下去了,我们要与自己和解,就是人生中的其他困难之事、解不开的局,我们也要懂得向自己妥协、与自己和解。(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请联系速删)
每每临到毕业季,很多学生在是否考研、是否考公务员和是否直接工作之间迷茫和纠结。如今的社会,是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学历已经不重要了,觉得好多高学历的人,最后不还要面临找工作,那还不如大学一毕业就去找工作还能积累级经验。但是读研究生与不读研究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下面就来分析一下读研的优势:1. 研究生的专业知识会更丰富有很多专业其实只依靠大学所学的知识是不足以应对日后工作的。就比如学小语种专业的学生,有很多人一毕业就急忙就业,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却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好像白学了一样,会的知识工作中用不上,工作中需要的知识自己不了解。这样一来,很多人在工作中会觉得比较吃力。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可能可以基本做到日常交流和沟通,但是如果真的从事某一领域的工作,可能就应付不过来了。但是继续读研,会让自己知识更加丰富,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更轻松一些。2. 研究生的平台更高大多数人应该都已经有很多找工作的经历了,在很多企业的应聘条件我们可以发现,其门槛都是限制为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特别是那些比较有名的企业。另外,研究生学历的工资一般也会比本科学历的要高一部分。而且学历越高,圈子就会更广,认识的人也会更加优秀,这对以后的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一定不要小看人脉的重要性,以后在工作中你所遇到的难题,可能就只是别人一句话的事情。如果在研究生期间遇到一个比较好的导师,可能还能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导师可能会给你介绍一些比较好的工作。读研不仅能够提升你的眼界,还能提升你的就业竞争力。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所有的事情都是双面的,有利也可能有弊。就比如,一个研究生和一个本科学历,但已经有几年经验的人都去应聘同一个岗位,可能公司会更倾向于有经验的人。所以,在提升学历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提升实践能力。众所周知,现在学历高,动手能力差的情况一直为大众所诟病。所以无论是学历还是实践能力,都不能忽视。
考上了普通一本的硕士研究生,这样的研究生读出来有用吗?毕业后一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混了两年,然后报了上海的一所211,复试被刷,调剂到了一所普通一本,25岁去读研的话,三年下来就28了,一无所有,别人都说只有985 211的研究生读出来有用,很迷茫,不知道普通一本的研究生要不要去读。一本大学的研究生,肯定有用,不过危机感还是要有,可以说,考上一本大学的研究生,读出来会有用吗?网友:关键在专业。具体分析如下,仅供参考。由于就业压力增加,使得大量的本科生加入考研大军,但研究生并没有明显扩招,只能是落榜人数增加,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你能考上一本大学的研究生,足以说明你的水平;而能力水平直接决定着你在大学的发展。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没有几年前那么好,主要是高校教学人员的迅速饱和,而相当多的研究生专业在其他单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处境尴尬。我以前的一个学生,普通二本毕业考入中山大学的研究生,哲学系美学方向。结果毕业无法就业,很多单位都无法接收他,在家呆了一年后,以本科学历参加上岗考试,目前在一所小学任教。其实,一本院校中的师范类研究生,目前普遍进了初中甚至小学,高中并不是很多,除非你是六所免费师范生培养院校。但对于这样的就业,有些大学生并不太满意。很多通过考研来延迟就业的大学生,等到研究生毕业,才发现形式依然严峻。所以研究生读出来有没有用,关键要看你读的专业,专业才具有竞争力。只要专业好,本科生都很抢手,一些文科性的研究生,就业处处碰壁,除了从教和考公务员,再无更好的出路。总之,考上一本大学的研究生,读出来会有用吗?网友:关键在专业。时刻了解当前的就业前景,在读研究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要早着手,努力为自己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增强竞争力,方可在社会上有大用。
被更加高昂的代价否定了1,年纪问题,研究生毕业大致二十五六岁,我当时已经28了,再读下去不见得有好的未来 ,面临结婚的情况;2,职业发展,我们法律专业本身就是高学历林立但是研究生已经足够了,不走学术路线足够了;3,个人兴趣,追求学历不代表能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再读下去人会与社会脱节的,且我们专业更专注实践操作;4,费用问题,研究生虽然是公费但是生活费得自己赚博士更花钱,一般农村家庭供不起到你三十几还在读书。读博人数在上升,毕业难度也在上升现在很多学校都不愁招不到博士了,甚至一些导师招博士还有选择的余地,同时学校对于读博毕业的要求也在增加。以我们重庆大学土木为例,博士之前是2篇SCI毕业,但是听说现在要增加文章数量的要求,具体的还没有下来,但是肯定是要增大文章数量的!同时一个师姐想跟着导师继续硕博连读,但是现在导师都没有博士名额了!年龄放在这儿,读完研至少25岁了第一,年龄放在这儿,读完研至少25岁了,再读几年博下来对于不是真心喜欢搞科研的人来说就是浪费青春。第二,家庭条件不允许,读博的年纪也是家里最需要自己出上一份力的年纪,大多数父母在孩子25-30岁的阶段面临着退休失业的困惑,家庭实力跟不上。第三,许多博士出来前途就摆在这儿,研究所,科研单位,高校老师?说实话,工资也没那么高,混得不好可能还会给本科、硕士毕业的同学打工!拼命做研究搞得那些钱等于也是卖命钱!搞研究,码论文拼到头发秃,头发白!小编总结最根本的原因,博士研究生招生太少了。本来研究生的招生就不多,但相对而言,一届五六十人的专业有十来个人上硕士也很正常。但是,一届五六十人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读博士的有三个人就算非常好了。当然,很多人在读硕士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根本就不适合做学术,不想走学术道路,最后投入到工作中去,也是很好的选择。读博士未必就是什么好事。硕士学位也是高学历。
学历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说,所有人都知道,有一个高学历,在就业中会有更强有力的竞争力,所以,很多人都涌入了考研大军,而成功的人也聊聊无几,虽然上岸的几率那么低,但是每年依然有很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里。能够考上研究生实属不易,有的人还继续读完了博士,但是数据表明,每年只有10%左右的硕士研究生选择继续读博士,其他人硕士毕业就开始找工作了,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是他们满足了学历,不想继续奋斗了吗?1.家庭经济负担随着学历的增加,年龄也在不断的增加,研究所也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发一下基本都工资,但是科研所多半是比较贫困的,不愿意多给这些人发太多工资,一般的就是两三千的工资,这点工资,如果只是单纯做学术还是够用的,因为平时只是吃饭,住宿基本都是住在学校。如果这些研究生已经开始谈恋爱,或者已经成家,这点工资基本就什么都不够了,没钱的生活你也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很多人读完硕士研究生就准备工作了,毕竟有了硕士研究生的学历,找一份不错的工作还是可以的。2.博士毕业越来越难虽然博士很吸引人,但是能考上的不仅不多,而且毕业也很难。博士的论文要求极其严格,不仅要满足学校的要求,还要满足老师的要求。两者只要有一个不满足,基本和毕业都无缘,一旦不能毕业,就要延迟毕业,那样就会更耽误时间。有的人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是结果并不好,比如研究生没毕业,博士生没毕业,结果最后很尴尬,出来找工作,没有合适的毕业证,相当于耽误了很多年,结果还是要从头来过。得不偿失。3.读研了才知道科研和自己想得不一样。很多人小时候就有一个做科学家的梦想,读书期间,一路过关斩将,终于读到了硕士,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心中所想的科研和现实中的有太多不一样,好像自己无法用力去攻克很多难关,比如论资排辈问题,不然也不会有很多留学生不愿意回国。但是这些人没有学霸那么厉害,又不想一切都听从别人的指挥,只能读完硕士研究生就去找工作了。4.婚姻问题。读完研究生基本也差不多二十六七岁了,如果读书晚一些的同学,年龄就会更大,如果继续读博士,毕业差不多三十岁,因为长时间在学校里,科研所里,很难接触到外界,所以在找对象的时候就比较困难。这些高学历的人多半是内向的,所以在相亲的这条路上也不好走,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硕士研究生毕业结婚。不是高学历不吸引人,而是太多现实的问题让所有人无奈,但是大多数还是经济问题,很多人经济压力太大,所以差不多也就可以了,先找到工作,慢慢有机会再去继续考,但是有了工作之后,工作又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所以,工作之后也就和考博士无缘了,只能忍着现在的工作,一辈子毫无起色
读研究生真的有用吗?985、211不是白叫的,看看这个你就知道了又到了考研学子收割的时间了,马上要考试了,学校里的自习室都坐满了人,图书馆也是座无虚席,考研学子都是天不亮就去顶着寒风排队占位置,看到他们这么拼,不仅会有人问,为了考研这么拼,值得吗?看着准备考研的人每天都没有娱乐活动,别人出去看电影、逛街,他们却日复一日的去自习室,一坐就是一天。很多双非学校的学生那么努力,就是为了能考上985、211大学的研究生。考研的人早出晚归,神秘的很。如果考研不值得的话,为什么还会有人这么努力呢?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工资对比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见,研究生比本科生的工资普遍要高,当然,这是在相同经验下的对比,排除了经验的影响因素。从这两张对比图我们可以看出,就互网联行业来看,在杭州的相关职业中,虽然本科毕业工资也还可以,但是对于硕士的薪资还是普遍比本科生高的。而且,很重要的是,有很多高薪职位,都是只招研究生的,本科生连面试的门票都没有。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工作经验也很重要。所以,工资高并不是我们考研究生的唯一原因。读研有很多好处,除了工资高外,还可以让我们开阔自己的视野、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得不说,研究生可以接触到的人和授课内容,确实要比本科阶段好很多,很多人跟着导师做项目,接触行业大牛,能学到很多本科生接触不到的东西,985、211高校的资源更好。而且,对于理工科的人来说,能够读研深造,研究出学术成果,各种奖学金能拿到手软,读研读博几年也不会比本科毕业上班的人收入少。读研还是有很多好处的,但是也不一定每个人都要读研,如果本科毕业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收入还可以的工作,直接就业当然也很好。你觉得呢?记得关注小编哦!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陈三谈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10月份报名,初试通常于12月底进行,复试通常于当年的3-5月份进行,具体日期各高等院校自行安排。马上就要到了2021年考研的初试时间了,很多学生摩拳擦掌等待这一刻已经很久了,不少的考生也都准备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都知道考研人数急剧上升,导致竞争的压力十分大。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本科生含金量也有所下降,专科生寻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说考研和考公也成为了很多人的目标,不过大多数毕业生都会选择考研,因为学历高了以后机会也就多了,考研后再考公务员也不迟。在2019年的时候研究生录取人数达到了80万左右,到了2020年直接扩招了18.9万人,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的学生处于陪跑状态,考研上岸率还是比较低的,可以说是五分之一的成功几率。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话题,考研的人很多,但是为何读博的人却非常少?大部分人都认为博士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存在,这也代表了最高的学历,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达到,为什么不少的研究生都放弃考博,这一点也估计只有研究生自己才有感触,其实很多研究生导师都想要培养读博的学生,但是不少的学生还是拒绝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上研究生就已经多花费了两三年的时间,很多同学也许都已经赚钱工作养家糊口了,然而自己还在学习,研究生毕业差不多就25岁左右了,要读博士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这时候出来就已经28或者29岁了,男生可能还好点,但是女孩子已经成为了大龄剩女,不少的家长也是反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博士毕业很难,对于考博而言,博士的毕业才是最难的,每一位博士都需要有自己的原创成果,而且对学术的要求能力也很高,博士的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很大。最后要说的就是经济条件,这也是不少研究生放弃的原因,家里培养一个大学生已经很不容易了,然后又开始研究生的旅程,又是两三年的抚养,如果再要读博的话,很多家庭恐怕已经无法承受,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而言,读博确实有些困难。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吗?我们一起留言讨论吧!
硕士毕业,是继续读博士还是马上就业?很多同学都面临这个选择。那么,如何做出选择呢?主要看你这几方面的条件:1. 年龄出名要趁早。老话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越到后来你越会觉得,年龄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如果你今年24岁,硕士毕业了,我强烈建议你继续读博士,再用4年时间,拿到你人生中能拿到的最高学位,这会是你人生飞跃的开始。但是,如果硕士毕业,年龄已经不小了,那么,就要审慎考虑继续读全日制博士的问题了。2. 经济条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读博士4年,只靠补助的话,经济收入要比硕士毕业直接就业少很多,如果你和你的家庭没有迫切的经济需求,又能够支撑你博士4年的学习生活,那么读全日制博士是可行的。3. 就业偏好硕士毕业,可选择的就业机会比较多,因为你没有一个明确的就业偏好,你会更多的考虑薪资待遇、发展前景、就业地域等因素。而博士毕业的就业方向就比较窄了,读到博士,一般会偏向于在科研机构就业,这时候需要考虑的,就是单位对研究的支持、平台的大小和经费的多少等问题了。4. 发展空间博士学位,是现阶段我们一生能够取得的最高学位。取得学位的人,一般都属于高层次人才,现阶段各大城市的抢人态势愈演愈烈,有的城市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甚至提供不菲的安家费,而硕士,一般没有这个待遇。另外,以北京为例,博士毕业两年就可以评高级职称了,而硕士毕业到参评高级职称还需要5至7年,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博士的上升更快。
2019年11月1日,在小西之前写的一篇关于硕士生的文章中,有个评论是:为啥很多人读完研究生就不读博士了呢?这个评论很有意思,但是本身思路和逻辑就有点怪异。为何硕士生毕业后都得去读博士?比如说,10年前哪里会有290万人考研,本科学历足够应对大部分工作岗位的需求。如今,同样的岗位招聘要求升格为硕士、博士,可是事情依然是哪些事。比如,不少大学的高校辅导员同样要求具有博士学位。问题出在哪里?学历贬值。海量大学生毕业后求职找不到合适工作,只能借助读研来做个缓冲和提升能力。就算不是名校的硕士,起码也比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具有竞争力。难道我们就没有奇怪,为何有这么多的人考研、读研?真的都是对科研有热爱,想做一名科研工作者,或者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不是,真的不是。而这也是为何很多硕士不读博的原因之一。之前,我也说过考研的时候,要想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如找一份好工作。这样的理由不丢人,也是很多硕士生的心态。之前,我也有问过我们课题组的硕士生,大部分在研一、研二阶段就已决定不读博(女生为主),如提前准备国考、教师资格证等考试。作为导师,我们也不强求自己硕士生硕博连读或读博,毕竟一个导师一年就一个博士招生指标,怎么也能招满。说的直白些,这样的硕士生是希望拿到硕士学位,增加自己的求职竞争力。学生自己对专业、课题研究本身没有兴趣。希望能达到毕业的最低要求。或者达不到要求时,导师科研帮帮忙,如挂名一篇论文二作、和期刊编辑打招呼便于投稿论文接受等。硕士生同样也有接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知晓博士毕业的难度不是硕士可比的。以硕士生毕业难度为1,博士生最低要求也得是5,部分课题组导师要求严格的,甚至是10,一个数量级的差异。简单说:自己不脱层皮,博士真的出不来。知晓自己没有兴趣做科研,更加没有这份恒心和毅力熬过博士4年,运气不好还有可能延期1-2年。为何要一定要读博?目前,硕士毕业后基本能找份不错的工作,如研究院、设计院、较大规模公司等。有了之前师兄、师姐求职的“探路”和读博延期的困境,不少硕士生都会放弃读博的想法。一句话就是读博并不是硕士生的唯一选择,不是非读不可。其次,在读研过程中,不少课题组的氛围不是很好,让很多硕士生厌烦了课题组、科研、读书。有导师的因素,如指导模式让学生难以接受。不同导师性格和工作方式不同,有手把手带学生的细致型,更有大方向把控、日常不管的散养型。两类导师没有明确的好坏之分。关键是看学生能否适应,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之前,我就觉得导师经常要求我们汇报每周、月的进展,推着我们前进,很烦人。可是,读研、读博后才发现,自律性不够的我,导师再也不逼一下,也许就荒废啦。我自己工作后,指导学生时倾向于看结果、不看过程。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分配的任务即可,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我来解决,如经费、测试等。可是,除了一些无法预料的因素,不能因为自己拖拉或懒散而完不成任务。当然,还有些是课题组内学生间的因素。之前,我就有听说其他导师的博士生,让硕士生协助开展实验后,不分享数据给硕士生,导致其硕士延期半年毕业。这样的硕士生怎么会有想法读博?至于,读博的毕业难度、生活压力等,其实不说也知晓。作为学位的最高层次,随便折腾下就给授予学位,是对其他人的不公,也是对其他努力的博士不公。博士严出就是必须要坚守的底线。不能接受“严出”,放弃读博是最好的选择。另外,还有个很多人不太关注的原因。读博更讲究平台、导师等因素,真不是简单的自己努力就能有大收获的。这样就会造成一个“名校扎堆”的现场,比硕士生更集中。可是,这类名校导师的博士生招生指标非常有限。2015年之前,部分高校博士招生混乱些,招生计划投放的多,甚至先入学读博晚1-2年再学信网注册。之后,进行规范后,一个博导年均约1个招生指标,部分研究院所仅有半个(2年招1个),逼迫导师们进行联合培养(给经费、借学生做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读博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大部分名校博导的招生计划已给了课题组内部的学生(硕博连读),其余院校想要走申请-考核制过来读博很难。之前的文章中,我也提过:在参加学术会议时,很多导师带着自己的硕士生,希望将她们当面推荐给更好平台的导师那边读博。可是,关系不够深时,基本都是婉拒。越是好平台的大牛导师,越不会少打招呼的老师和学生。和统考不同,申请-考核制的关键是一定数量和层次的小论文,还有沟通的导师是否愿意给出你招生指标。和统考真不是一个概念,之前考分不过线发再多小论文都是白搭,如今论文才是证明自己科研能力的硬通货。也许,有很多人不信。其实,问问研三的学生就知晓。11月的时间点,联系其他导师沟通20年的博士生招生都晚了,很多人都已确定自己要招的博士生。读过研的人都知晓,是几篇sci论文难,还是看2门专业课、英语简单?考试复习自己肯花心思,还是能做到高分。论文,没有好的平台、导师、研究方向、课题经费等,硕士3年发一篇都不容易。因此,就算是硕士生想读博,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之前的“宽进”早已不准确,“严进严出”才是博士生的真实情况。同样一句话形容就是,博士不是想读就能读,也得被挑挑拣拣,不达标的同样没机会。不过,个人觉得读博还是值得的,前提是你想读,想通过读博改变、提升自己。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