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Bachelor Degree),是本科(undergraate)毕业能够获取的学位。我在中国的时候有理学生、工学士、文学士等之分,不知现在是否有变化。国外的分法也比较类似,比如通识教育的文科(liberal art)的学位常常是BA(Bachelor of Art),理科专业(Science)授BS(Bachelor of Science)等等。学士学位一般需要全时读四年获得,也有的专业譬如工程、设计等需要五年,当然半工半读要多久就不好说了。硕士(Master Degree),是研究生(graate)期间可以获得的第一个学位,在中国硕士一般需要两到三年全时攻读,最后要写硕士论文。在美国硕士则有两种,一种是学分硕士,只需要修够学分就可以毕业,这种以文科居多,用的时间短一些,一年半甚至一年就能毕业拿到学位;另一种是论文硕士,需要做实验收集数据写论文,这样的硕士一般需要两到三年才能毕业。博士(Ph.D),是研究生期间可以获得的比硕士更高一级别的学位,攻读博士并不需要硕士学位,本科毕业可以直接攻博,但是一旦博士不能达到毕业水平的话,可以改成硕士毕业。博士需要三到五年全时攻读,也有延长到更久的,在美国如果七年博士还没有毕业,一般会被认为该博士生没有毕业的能力,但这并不绝对,我认识的同学中有读了九年最后拿到博士学位,论文做的极其优秀,属于慢工出细活儿的那种。学士、硕士、博士都是一种学位,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是一种学历提升的过程,简单的说,本科生就是学士,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就是通常所说的硕士,毕业获得的是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就是通常所说的博士,毕业后获得的就是博士学位,目前博士就是最高学历。而博士后是一种工作经历,并不是一种学历,它是有工资的。博士后是指博士毕业取得学位、学历后,进入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博士后不是学位,也不是职务或职称,它只是一段工作经历。教授是一种高级职称,比教授低的有副教授、讲师、助教等,过去的教授不一定是博士、硕士,甚至连学士也不是。他们之间的区别,教授可以拿到行业的最高职称津贴,博士后只是一种工作经历,而博士、硕士、学士只是证明他们在相应的学习阶段,顺利完成了学业,取得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虽然取得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甚至进入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工作过,但不一定就能很快评上教授。反过来说,虽然教授没有较高的学历或者学位,但是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长期学习和研究某一个领域,教学经验、研究经历比较丰富,他仍然可以当研究生导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对教育事业的越来越重视,并且我国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要尽自己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
高中的时候梦想是考上一所985高校,大学的时候希望自己考研能够顺利拿到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但是当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却并没有很积极、很主动地表示要去读博士,或者说直接便放弃了读博,而这也得到了所有人的理解,毕竟博士是真的没有那么容易读的。但是每年还是会有一部分硕士研究生选择攻读博士,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员,所以为此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咨询了很多在读博的师兄师姐,也了解到了很多的消息,一般来说更多的有读博想法的研究生都希望自己能够申请博士,而这便需要一定的条件,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在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所以,只要你在读研期间能够发表含金量比较高的论文的话,那么一定意义上就可以说你更有机会读博了,当然这里所要求的论文一般是指核心期刊的论文,当然最好是C刊论文,但是对于现在绝大多数的硕士研究生来说,想发表一篇C刊论文是真的太难了,或者说几乎没戏。同时,也有很多的在读博士告诉学弟的经验都是在读研期间最好是能够发一篇C刊论文,因为其一篇的价值相当于是三篇核心期刊论文的价值,更有的说只要你发表了C刊论文,同时第一作者是你自己的话,你便可以直接去你理想院校找你认为优秀的博导,就凭借这篇论文,很多的博导会对你感兴趣的。而且,现在不管是985高校还是211高校,虽然说很看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发表情况,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考生都必须有这样的经历,有些学校即使没有发表论文也可以攻读博士,但是需要你自己的综合素养有很优质的表现,也就是说你可以参加统考,也能够获得导师手中的名额。因此虽说只有一篇C刊论文,同时第一作者是自己的话,那么你可以去申请985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同时还不要忘记的是申请博士并不是说自己有论文就一定能够万无一失,这其中还必须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硕士导师的价值,以及在读博士的师兄师姐的价值,这样综合起来才能够更有保证的获得攻读博士的机会。总之,想读博的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能够发表一篇C刊论文,在论文发表情况方面已经占有足够多的优势,剩下的便是自己的人脉和导师的综合作用下促成你顺利拿到博导手中的名额了,或者说看你自己和博导的交流了,毕竟想读博关键字在于博导对你的印象,这也很重要。
硕士期间没有发过论文,适合申请国内985高校的博士生吗?从最近几年的形势看,硕士毕业后,倾向于读博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导师都能收到远多于计划招收名额数的申请,自然是会择优录取的。比如我导师,2019年只有一个外招博士生名额,结果申请者已经有二三十个了,这个竞争就很大了,能胜出,除了个人性格较好,专业扎实等因素,最重要的,自然是学术经历和基础了,而能直观体现的,就是文章这种硬件。我们知道,读研虽然也会有一些学术方面的要求,但要求一般都不高。即便是学术型,在很多学校,一般能发一篇普刊,往往也就达到了毕业要求了;某些学校的专业型硕士甚至不要求发文章就能毕业。但读博不一样,学术经历和基础是基本而硬性的要求,也是导师判断申请者是否适合读博的关键性要件。没有文章,就意味着读研期间基本没有过参与课题的经历,在学术方面的训练肯定不多,如果你是导师,你会愿意选择这样的学生吗?而且,985大学的导师往往要求会相对较高。我自己是经济类专业的,据我所知,985经济类专业申请博士生,大多数导师都要求申请者在读研期间有一两篇B级刊物的文章。去年打算申请我导师博士生的学生中,居然有好几个都有两三篇B级文章,最后被录取的是一个有一篇A级文章(虽然只是二作),一篇B级文章的申请者,可谓竞争激烈。所以,硕士期间没有一篇文章,是不太适合去申请985的博士生,毕竟机会实在很渺茫。当然,如果你是某个比较特殊的专业,发文章很难,博导要求没那么高,那么或许还是有机会的,不然就只能凭运气看能不能“捡漏”了。建议那些硕士期间没有发过论文,但打算申请博士生的学子,可以考虑适当降低申请目标,比如申请一所普通211或者普通一本,机会相对较大;而且,层次稍微低一些的学校,以后博士毕业的难度可能会相对小一些。现在博士毕业往往都不容易,正常毕业几乎就是奇迹,延期一年属于常见,延期两年的也不乏其人。你对此怎么看呢?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读研几乎是每个本科生都考虑过的事情,我国的硕士人数也在逐年上升。而读博在近几年也成了一大热门,毕竟硕士一抓一大把,再往高处走也是给自己一个更高起点来发展。有些硕士临近毕业总会纠结要不要读博,那硕士和博士的区别是什么?细扒一下,差距比想象中的还大…首先,硕士和博士专注的点不一样。网上那个硕士博士研究领域越来越狭窄的图一直广泛流传,硕士是对自己研究的领域有了一定全面的认识,而博士也是针对一个点进行细致而深刻的研究。就全局来看,博士只是一个点,而硕士是一个环。因此,对于一个合格的硕士生而言,应该掌握该领域的综合系统知识并学会运用。而对于博士而言,应该在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有突破和全新的认识,专注于科学研究,推动社会和科学发展。其次,硕士和博士能力提升完全不一样。大多数硕士生涯基本是上课(玩),做实验(玩),写一篇论文(保毕业),写毕业论文(扒层皮那种)。那些认真的,可能会多写几篇论文,或者想要读博早早就转博了。但硕士基本是导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一切为了能毕业就可以。而且往往找的工作并不是科研岗位,所以也不会再写论文做实验,能力提升虽然比本科要强,但并不具有一定的独立承担工作的能力,思考力和业务能力都教一般,去了公司也是从实习生做起。而博士,毕竟需要3-4年的时间,在此期间需要独立设计实验,写论文,思考问题等,导师也会格外看中博士,交代的任务也多,因此能力提升的也多。都说博士是宽进严出,意思就是能毕业的博士,基本是都是比较优秀的,可以独自承担科研项目,具备基本的科研素养和能力,当然在其他方面比如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会明显高于硕士。举个例子,小编的先生是博士毕业,而小编现在硕士毕业,虽然在他身边耳濡目染了5.6年,但承认自己的思维和想法确实有时候没有到他那个深度,希望自己在博士期间能有所提高哈。再者,硕士和博士所付出的也是不一样的。我的硕士阶段基本就在玩,生娃,毕业中度过了。硕士阶段只要你的能力提升达到了这个要求,基本就可以了,导师对你的也不会太严苛,付出的也不是全身心投入。而博士真是不一样了,我们实验室的博士,996可能都不能表达他们的辛苦,一般8点到,晚上10点回,遇到急事还得加班,周末基本也是泡在实验室,乐趣就是一起叫外卖,看个电影都是奢侈,哈哈。博士付出的确实要多,精力消耗的也大。网上流传的硕士博士发际线也能明显说明这一点,哈哈。最后,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硕士和博士也是完全不一样的。硕士和本科类似,基本都是去公司企业较多,他们比本科的学历要高,因此上升空间较大,考公务员也是有优势。但到一定程度,硕士就打住了,同时,硕士也是干活最多的那个,工作相对较累。博士基本就是做科研的,毕业进入高校或者科研院所较多,去公司也是职位较高,毕业就是中级职称,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评上副教授教授之后全国各处当专家,或者去科技公司等也都是不错的收入。同一行业而言,博士的就业肯定会高于硕士。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并且觉得读书没有这么难的同志们,可以考虑读博,毕竟博士有很大的优势,但就是不想让自己这么累,想轻轻松松过一辈子,建议不要淌博士这趟水,毕竟读博和毕业都是考验,未来的上职称之路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综合各因素全面考虑吧,希望给在纠结中的你一点小建议~
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种类型,其中硕士研究生又分为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时间为2~3年,博士研究生培养时间为3~4年。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其培养目标也有很大的区别,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培养具有系统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胜任企事业管理和科研院所助教或助力研究院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博士研究生主要是培养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并撰写学术论文,可以胜任企事业管理、技术顾问及科研院所讲师和助理研究员的高层次人才。总得来说,都是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同时促进国家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每年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就是最好的例证!毕业服的区别研究生间的区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广度、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时学术论文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说,博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比硕士研究生要强一些,如果硕士研究生积极、努力的学习和提高,毕业时也可以达到博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甚至高于后者。但是,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如文科、理科和工科之间,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还是有所差异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文献资料和知识宽度有区别。由于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较弱,文献阅读存在较多困难,对导师团队的研究方向及相关最新研究进展了解有限,导致对专业知识掌握和理解的深度和宽度无法与博士研究生相比。第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区别。究生这方面的能力是通过锻炼或系统培训而逐渐形成的,而硕士研究生在本科生阶段很少进行此方面的锻炼和培训,这就需要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或者师兄师姐的指导和帮助一下才能逐渐形成,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而博士研究生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否则顺利毕业则成为很大的压力,同时表现为很强的创新能力。研究生是人生中重要的经历和财富第三,实验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有区别。硕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要求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这对以后的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实验中需要的一些比较高大上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也了解的较少,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操作才能很好的掌握并加以利用,为后续顺利开展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博士博士研究生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操作,而且实验成果产出很快,所以博士研究生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第四,毕业时具体要求不一样。硕士研究生在毕业时,一般不要求发表学术论文,而博士研究生毕业时则要求一定发表学术论文,且不同高校和科研单位要求也有很大区别,如有的学校也按照论文影响因子来要求,细胞免疫方向的则要求期刊IF≥10,植物科学研究方向IF ≥5等;有的单位则按照中科院论文分区来要求,博士研究生必须发表1区学术论文一篇,2区论文2篇等。国内外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区别国外研究生的培养是比较严格的,重点是培养博士研究生,学制为5年。在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行宽进严出的淘汰制,所以博士研究生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国外博士研究生一般只学习两门功课:一门理论课,一门实验技能课,由不同的教授来进行讲授各领域最新的前沿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并为后续科研工作奠定基础,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研工作者,促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国内博士研究生则没有实行淘汰制,获得的科研成果不能很好的进行转化,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希望能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研究生的竞争力若我的文章对你稍有帮助,请帮忙点赞或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非常感谢!(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这两天,一则关于某校男主送女主 SCI 论文的新闻顿时让学术界无数博士尽折夭。有人感叹自己这辈子都发表不出来那么多论文。我们姑且不讨论这则新闻的内容,塔主就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一篇SCI对博士意味着什么?所有在读的博士都知道,SCI论文发表是一名博士毕业的硬性条件。大部分高校要求博士毕业至少有一篇SCI检索的论文,但是对于博士而言,在读博期间能发表5篇以上的话,足可以用优秀或学术精英来表征博士的优秀了。我们常说,发表一篇SCI能保证毕业,发表两篇能保证找到工作,发表三篇保证找到好工作。所以对于博士而言,如果能发表5篇以上的话,而且其中还有一篇顶级期刊,那么在就业层面基本上是任何一个高校或研究院所都抢着要的状态。所以说,如果能发表5篇以上,就足够让一名博士拿5个博士学位,同时还能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工作岗位。从科研角度上而言,如果能发表5篇以上,且其中有1篇是顶级期刊的话,一般的高校的科研奖励大概是三四区的SCI文章奖励1万块/篇,二区以上的一般在3到6万/篇,top期刊的奖励另外来算。如果有5篇的话,从科研奖励上来算,这个奖励能达到50万左右。而且从就业角度而言,如果有了五篇SCI后,在应聘工作时,就可以拿到一笔不菲的安家费和看启动费。现在大部分高校如果有五篇SCI再加有一篇顶级期刊的话,至少会给到80到100万的安家费,同时科研启动费会给的更高。除了这些科研奖励外,五篇SCI会带来更多的荣誉、奖项和科研项目带来的隐形福利,这些福利是长期的也是永久的,往往会让一名科研工作者在学术圈扬名立威,基本上能带来数百万的价值。说到这里,可能有的人会开玩笑,说我不要车不要房,我只要5篇SCI就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论文确实是稀缺资源,如果一个博士在读期期间能写出5篇,说明这个博士一定是一名在科研上非常优秀的博士了,一般而言,1篇文章大概是一个优秀的博士1-2年的全部科研心血。如果是发表5篇,那么可以说是博士中的精英群体了。但是有一点注意,塔主不提倡优秀的博士将自己的论文送给自己的对象或者导师,因为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自己的科研成果是自己劳动所得到的结晶,如果仅仅将论文作为一种资源,与别人进行交易的话,那么在某种程度山对国家科学工作的发展是一种极大的阻碍,同时也对学术界的名誉有严重的损害。在科学界容不得半年虚假。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是科学发展永远不变的真理。希望我们在读的博士要谨记这个真理,克服困难,勇敢的追求科学的高峰,不要把论文作为交换资源去换取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
本文来源:科学网博客 作者:李东风研究生论文是衡量是否达到学位论文水平,可否参加答辩的唯一文字材料。因此,对论文写作必须态度端正,认真仔细。先说文字,必须通顺,可读,还要有逻辑性。格式必须符合毕业论文的要求。如果文字一塌糊涂,逻辑混乱,只能退回或否定。任何评审人拿到论文文本,通常先粗略看一下整体格式,然后对题目进行审视。接着看摘要,了解大概内容。如果题目或摘要不明确,给评审人第一印象就不好。甚至有读不下去的感觉,这种论文恐怕凶多吉少。博士论文要求高于硕士论文,自不必说。博士论文对研究生理论基础,实验设计,结果和讨论要求较高,还应有一定的创新性。题目应简洁明确,不产生歧义。摘要是全文凝练的缩影,好的摘要令人有细读下去的欲望。关键词必须让人联想到论文的内容,按逻辑大小排列。前言部分的理论基础反映博士生学术视野,选题的依据起点,问题的准确性把控,工作意义和价值。对文献的综述看出理论功底的厚度,概括归纳的能力。所研究的内容必须是整体的针对某机制的系列工作(不相干的工作捏合一起是不可以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决定论文的价值。方法不能单一。方法选择要说明为什么用这些方法,对解决问题是否适用?对方法的熟悉程度和实验的设计理念可以判断研究者的思路和对技术运用的能力。技术路线说明从哪入手,依次递进还是平行。各方法要相互印证,相互支持。结果要详实可靠,实事求是。图表清晰,统计学运用得当。讨论最能看出学生科学思维和辨析能力。不能空泛,也不能重复结果。要从各种数据中推理,比较,分析,按照科学规律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个客观评价,指出不足或有待改进之处,或今后努力的方向,也是博士学位论文应该写明的。慎用首次发现这样的词语。结论要简单明了,高度概括。创新点的准确描述反映作者的总结能力。参考文献与文中对应要仔细核对。若发现文献不对应,反映的是科学不严谨,甚至波及全文的可信度。有博士生认为,只要在读期间发表了几篇SCI文章就可以达到学位论文水平了,这是完全误解。学位论文是一篇完整的论述,不是只看个别结果。若你发表的文章与你论文主题无关,还会起负面作用。所以还是认真写好毕业论文吧。字里行间,能否看出是否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是博士论文判断的标准!硕士论文基本上只要选题可以,方法可行,有一定数据和初步分析,就说得过去,也不要求创新。只要做一个相对完整的实验足以。但是写作通顺,合乎逻辑也是基本要求。总之,好的论文一定是有思想性,逻辑性,创新性,可读性,规范性。那些拼凑的,罗列的,粘贴的,文字不通的论文都是问题论文。
刚在评论中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小西想划过去的。但是,看到有朋友回复了这个评论,并期待有人能给予解答,就点进来说一说。首先,解决不少朋友的一个疑惑:未发表科研小论文,硕士生能毕业吗?通常一个硕士生想要参加答辩、顺利毕业并授予硕士学位,得要满足学校、学院/专业、导师的三层要求。常见情况是导师要求最为严格,如"双一流"大学明确发表1-2篇sci论文,这对于不少硕士生来说压力不小。之前,不少研究生常埋怨"导师不让毕业"的主因,尤其是在自身已满足学校、专业的最低要求后。除非是学位论文盲审/送审未过,或未达到学校毕业最低标准,否则导师们都不会让硕士生延期的。因此,也就诞生了那句经典的"没有毕业不了的硕士"。当然,每个学科的毕业要求不同,大致来讲还是有不少硕士生是不必发表小论文的。比如,不少学校的硕士生(部分专硕)毕业要求中没有提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的话,只要能完成一篇逻辑合理、少量创新的学位论文,走完整个答辩流程后能顺利毕业。其次,硕士生没有发表过论文考博有希望吗?希望肯定是有的,关键是导师是否愿意给你一个博士招生指标。但是,"没有考不上的博士"的说法已经不合时宜。之前,我多次提过博士招生在调整,985、211等名校大量引入"申请-考核制",侧重于个人申请-材料初审-面试综合选拔的模式。在整个过程中,申请人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学术论文,非常关键。比如,不少985大学部分工科明确要求申请-考核制读博的硕士生有2篇中科院三区以上的sci论文,接受导师一作、学生二作。未发表过科研论文,走申请-考核是无法过初审的。记得我们专业有个硕士,毕业后多发了一篇论文,才走申请-考核制读博。当然,统考依然在不少学校的博士招生中出现。和硕士生不同,很多学校博士考试报名时就要求确认导师,毕竟要求考博过线后不得变更导师。这也就经常出现几个学生选择一个导师的竞争,其他人更多的成了陪衬。之前,曾有学生爆料,少量博导不厚道,告知多个学生报考。最终择优录取一个,而耽搁了其他学生。不是为导师辩解,在时间错开的前提下,同样有不少学生报考几个学校,甚至联系几个导师。只能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难。有导师愿意接受,且能顺利毕业,通过意向学校的博士招生初试、复试,是可以直接读博的。而且,足够的科研经费等核算出来的博士招生指标,导师自身在博士招生中具有很大的自主权,他的选择在复试中是主要因素,直接影响成绩排名。那么,如何提升自己考博成功的可能呢?1.硕士阶段未发表科研论文的可能性不少。比如,实验室平台不足、导师科研经费不足等客观因素,也有可能是自己的懒散、拖延症,缺乏对科研的热爱和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入了博士的门不好出,慎重选择。2.找到往年的真题,认真备考。比如报考中科院体系读博,英语的要求不低,而且分数拉开差距的关键。而且,他们的招生计划不多,研究员人均一个博士指标,提早联系是关键,并非一定是大牛导师。3.找自己的导师或其他校内导师推荐等。往往一些熟悉导师的推荐,比自己大海捞针般地发邮件效果更为明显。比如,我的不少硕士学弟当时就在导师推荐下去他的母校浙大读博。见到聊到这里,其他读博的文章我发过不少,都可以翻着看看啊。还有机会考博的同学要珍惜,日后"申请-考核制"是读博的主流选拔趋势。不管是门路、科研潜力,还是本科院校的层次,都不会存在绝对"公平"。换句话说,"高考"后录取的大学将更为关键,之前通过读研、读博提升自己更难。读研期间的你,发表了几篇什么层次的论文呢?
近日,影视演员翟天临因论文问题,被广大网友质疑,吃瓜群众顺藤摸瓜,吃到了很多北电方面的瓜,很多明眼人都知道,翟天临博士头衔来的根本就是相关人员不能严格对待学术问题,所以导致连堂堂一个博士连一篇像样的论文都没有!难道这是偶然的吗?其实不然,论文行业早已有乱象,只是大家都懂,没有人特意强调而已!众所周知,很多行业都需要评职称,比如建筑工程师、教授、副教授、大学本科、硕士、博士论文等都需要有自己的著作。这是国家规定,没什么好分析的,因为国家除了这种办法,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证明你有能力和资格。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一直是下面很多人的通行做法,只要能过关,就开始无所不用其极。单从论文来说,本科生需要本科毕业论文,硕士生需要硕士毕业论文,博士生需要博士毕业论文,其他行业如高级教师、建筑师等都需要需要有在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除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以外,大部分都是需要在普通刊物上发表2篇左右的3000-5000字左右的论文。而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相对较长,少则上万,多则十几万字,是相对较为系统的论文著作。除此以外,各个行业相对顶级的职称如教授、副教授、工程师等都需要不光是2篇论文来解决问题了,很多时候还要最少出版两本书。这样的作品一般分为著、主编和编著三种书。著是最难弄的,主编的书次之,编著最容易。说到这里,行业乱象就好理解了:1、 论文乱象现在很多打着文化公司旗号的公司,特别是从事杂志社组稿那种行业的公司,主要部门:编辑部、业务部和组搞部。编辑部主要是招聘几个写手专职从事论文写作,他们掌握着知网上的账号免费或者付费资源,无论你给什么题目,无论你想要多少字,只要要求发下来,就开始动笔,一天最少一篇5000字的论文,或者两篇3000字左右的论文。有人就会问,他们水平怎么样?他们工资很高吗?其实不然,他们大多是刚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本科专科不限,偶尔有一两个硕士生,工资2000多一点,拿到题目以后,直接从知网上下载与题目相关的论文,基本上三篇就足够了。然后,三篇内容按照需要按照大概逻辑拼凑成一篇文章,剩下的工作就是降低抄袭率的问题了!什么叫降低抄袭率?这大概是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都能干得漂漂亮亮的工作了。因为知网上查重,再怎么的,也只是查每个字的抄袭率,还没有完全到达人工智能的地步,所以很多重复的意思是没办法查重的。这样,本来原文是“我们”,你给替换成“大家”;“吃饭”替换成“用餐”;“森林”改成“很多大树”;“论述”改成“研究”……诸如此类,得益于我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篇抄袭率100%的论文,用不了太多时间,就可以成为一篇抄袭率低于30%的合格普通论文。实际上编辑部就是名副其实的洗文章。现行阶段,行业内普通论文抄袭率低于30%就能在普刊上发表,相对严格的杂志会要求的稍微低一些,大概15%算是不错的论文了。编辑部写完之后,知网上查重过关,直接发给组搞部,组搞部打包把文章发给杂志社编辑。杂志社检测没问题直接刊发。基本上所有文章都会出现在预定好的当期杂志之内。那么问题来了,很多人说,我怎么看不到这种杂志,那是因为,因为成本问题,杂志社一般很少刊印太多的杂志对社会发行,只不过每个作者邮寄一份,让作者评职称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当做证明就行了。其他的,一期也不会出现太多纸质浪费资源。即便拿出去卖你也不会买。那么,这个钱谁出呢,当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自从杂志社全部改为私营以后,大部分成本费都是作者自己来承担的。这个费用在行业里叫“版面费”,就是你想评职称是吧?那好,刊发你的文章的杂志的“版面费”都需要你自己来出,一个版面就是你文章占一个页面的钱,大概杂志社根据杂志的重要程度收取不同价格的“版面费”。普刊一个版200~500元不等,稍微核心一点的期刊版面费贵多啦,基本上成千也有上万的。那么,普刊和核心期刊怎么分?这个我国每年都会依据每个期刊的贡献程度进行评级,各个领域基本上都有核心期刊,我们通常所说的就是南大核心和北大核心期刊,除了核心期刊以外,没评上级的,就是普通期刊,这些期刊学术贡献稍微低一点,但因为容易发表,价格低,所以是很多普通职位人士评职称的好选择。而这种公司的业务部,主要就是拿着编辑部写完,组搞部从杂志社刊发拿回的各种资料,进行宣传和拉业务。什么业务?当然是想发论文的人的业务,谁想发论文就找谁呗,慢慢地,发展二级代理,熟人找熟人,一条每年都可以割韭菜的产业链就形成了。收费方面,一篇3000字左右的论文,如果成本价300元,光替你发收500元,如果你懒得写,直接让编辑部去写,连写带发收你1000元你不能喊冤的,谁让你懒,你没时间了呢。他们就包两件事,包发包过!这对于没什么太多经验的人实在是诱惑力不低。实际上写完以后你发现,很多时候水平照着你差远了,可是人家就是过审了,你有什么脾气!话说回来,博士、硕士论文以及核心论文都有人在代笔,收费都不低,一般数据和逻辑良好,可以上核心期刊的论文基本上收个万八千的算便宜的了,最多的收个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相对于教授或者院长之类职称的重要程度,区区几十万不算什么。2、著书乱象论文说完了,咱们再说说写书的。写书的利润更大,动不动就成千上万元。先说著书当中的三种书的类型:著、主编和编著。很多教授、副教授以及其他行业顶级职称都需要作者要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文章,著作在字面上意思是“运用创造性才能或者经过创造性努力才造就出的作品”,所以著比其他两种形式要难,因为其他两种形式都需要编,很多时候没必要是自己的作品,可以是其他人作品的精华整理集合。那么,行业乱象也就跟着来了。通常,这种公司会有编辑部、排版、业务以及校稿人员四中人员。业务人员就不说了,肯定是拉各个学院的高职称人物交钱发书。业务人员对外收费一本书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一般按照字数和种类算。著的话十万字左右最难搞定,因为抄袭率一定要降低到10%左右,主编和编著两种书对抄袭率几乎是没什么要求,50%最好,然后字数要求多一些,主编一本书20万~30万字,编著一本书30万~50万字左右。那么,一本书从开始到结束最快需要多长时间?这么多字怎么也得两三个月吧?你错了,答案只有一个星期!是的,你没有看错,只需要一个星期!为什么这么快?难道所有人都是人才?不,这些组稿的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同样赚着一个月3000块钱的工资。整个流程是,从业务部拿到方向以后,编辑人员就给买家发去三个相关方向的题目,三个题目作者大部分会敲定一个,然后编辑人员开始做目录,目录实际上是全书最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整个书的逻辑结构,这个时间大概需要一天多的时间,因为很多时候,买家对全书结构不满意,会三番五次地来回改,不断沟通。最狠的时候要反复改10多遍,一直到作者满意为止。作者也着急,想尽快参加最近一次的评职称,所以提出的意见都很中肯。等作者敲定了目录,剩下的就好办了。编辑人员直接从知网上下载相关文章,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知网就是充当这么一个角色。为什么去知网?首先是知网的权威性比较大,国内四大学术网站中,知网比万方、维普和龙源都要厉害一些,这样,下载出的文章基本上都是知网上收录的比较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其次,大部分人都喜欢用百度查东西,百度文库也收录了一些东西。然而,百度文库里面的东西跟这四个网站里面的东西权威性又不是一个层次了。百度文库里面的东西相对较杂,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是普通作者自己上传的,真实性问题都有待考虑,跟别说学术性了。所以,从知网上下载的文章有效地避免了普通人从百度上查到文章,作者查不到文章,就相当于抄袭率低,得到了作者的认可。你想检测一本书的抄袭率?那你有点天真了,连知网也仅仅是一个可以检测论文的平台,最多一篇博士论文几万字算是不少的了,每天收录几万篇论文,知网的服务器够忙的了,怎么会提供给你整本书的检测时间。最后一条,知网上收录论文,却不收录整本书,所以,你写一万本书,别人检测书的抄袭率,除了一页一页扫描把整本书传到网上去,别无他法。然而,即便是用这种方法,现阶段所有扫描仪都不能把中国汉字全部都扫描正确,很多时候,如出现“已”、“巳”和“己”这种情况,平均一页就会出现一两个扫描错误的汉字,一本书一百多页,最快一个小时扫完,你还得花费两三个小时去校对,再加上标点符号的校对,没干过这个活的可能要吐血。所以一本书连刊发都刊发了,作者只管拿去评职称就好了,没有哪个评职称的机构会把整本书扫描完了去验证你的抄袭率,你只需拿到他面前证明你写了书,写的是著、主编还是编著就行了。说到这里,著和主编、编著的最大区别,就是著的话,得把抄袭率降下来,通体检测不能是大片红的。主编和编著不需要那么多。编辑人员下载完就可以直接按照书的整个目录拼书。除了下载,也会买一些其他人的图书进行扫描,扫描校对好之后也可以网上拼。所有结构拼凑完毕以后,就是文字校对和写序,文字校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就是把所有不对的字和标点校正过来,行业里有黑马校对等一系列智能软件,不过大部分还是要靠人工,软件并不是特别好用。序就是介绍整个图书的内容,随便写写,一般人也看不出什么意见。整个图书编辑好之后,就给排版人员,一般方正的排版人员多一些,一本书用不了多长时间,字体、字号、每页多少字什么的,整个排版人员就排出来了。排版人员能拿到4000元左右一个月。排版结束之后,直接把电子版图书样品发给杂志社,杂志社打印几份找外包人员进行第二次文字校对,俗称“二校”,这些外包人员专门负责文字和标点以及图片校对,这个工作做得快一个月也可以拿到5000元以上的工资。二校没问题以后,直接杂志社印书,发作者,后面一气呵成,作者没费劲,出钱拿货美滋滋!公司拿钱办事,一个不到30人的小作坊,老板一年赚200万小轻松!杂志社又壮大了声誉,又得到资金进行运营,同样何乐而不为!结束语:综上所述,实际上每个行业都有乱象,关于论文行业的乱象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不知道的一说也都能知道。“代笔”这个行业,自古代就有,因为古人会写字的人不多,很多不会写字的或者不方便写字的人都会找人代笔写信,写家书什么的。然而发展成愈演愈烈的趋势就有些过分了,很多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或者某个领域的顶尖级职称论文,这种东西如果找人代写,就实实在在的一种欺诈了!因为你不光没有那种水平,还瞒天过海,欺骗所有人,打压同一个层面的竞争者,从而获得胜利,最终占用本该不属于你的资源。不说别的,翟天临这次栽在自己手里,也是一种活该,涉事学院的院长以及相关一系列评职机构被吃瓜群众曝光也是活该。一个堂堂的博士,没有像样的论文,甚至连知网都不知道,实在是过分!即便你退出了博士后,想必因为这件事,相关的院长和领导也会受到很大处分吧!前一阵子娱乐圈补缴了很多税款,如果没人说,这件事也不会成立。所以,这件事是该有人出来管管了,光一个一级建造师,在合同上签个字,就能拿走十万元的工程款,这还是小数目。娱乐圈的假博士也就算了,其他行业如建筑领域、化学领域、地质领域等重要领域出现了假博士,想想看你还敢住他建造过的房子吗?还敢走他们造出的桥吗?还敢使用他们生产的防毒面具吗?还能听信他们这些所谓的专家吗?所以,全民打假是个好事,假博士就应该打倒,你占用的本来就不该属于你的荣誉和资源,对全民来说就是欺骗!好了,认为我这篇文章比翟天临博士生写的都好的点个赞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大多数人不再愿意读博士,原因让人感到理解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会对人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对学历越高的人的待遇越优厚。但是考研的人固然有那么多,但是他们一旦硕士毕业,很多人都不会继续深造读博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下这其中的原因。一、宽进严出的制度考博对于硕士生来说难度并不大,很多院校招收的博士名额也是特别多的,相对于大学生考研来说,难度系数要小的多。但是一旦考入博士研究生,想要像硕士那么容易毕业那就没那么容易了。博士毕业的要求很多,博士必须要拿出一定的科研成就来,而且论文的要求的质量也是比较高的,要接受严格的审核。二、在读的学业压力博士生比起研究生来说要忙的多,他们有很多的研究项目要做,还要发表很多论文,这些论文还得是有很高的质量。没有很高的学士水平的人根本无法达到这个要求。所以当今很多博士生压力是非常大的。三、博士的就业前景博士生学历可以说是非常高了,比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学历要高,但是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企业并不招收这些学生,因为博士的工资水平都普遍偏高,而且大多企业并没有那么高的研发水平,所以博士生很多人只能回到研究所过那些枯燥的研究生活。当然很多人不满意研究所的生活,所以想进入学校担任老师。但是很多学校的要求很高,所以他们的就业形势还是不太明朗的。五、年龄压力很多读完研究生的人大多都已经到了26 27的年龄,如果再读博的话,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就会很大。家里人都会希望早点成家立业,很大一部分的博士生毕业后还没稳定的工作,那么压力只会越来越大,所以很多人都选择了放弃读博。当然了,愿意读博的人都是甘愿把自己投入科学研究中的人,是我们社会的栋梁,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