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再也不是原来的天之骄子了,已经成为普通的社会人士。大家都知道,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一二线城市外来人口当中,本科毕业生已经占有很大的比例。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都要求是研究生学历了。所以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毕业的时候考研考研究生,目的就是为了今后能够更好地就业。研究生根据招生的形式以及考试的形式不同,分为了很多类型,一般可以分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是不可以边工作边读书的。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形式就是全脱产在校学习,必须根据招生单位的要求在校进行相关的课堂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课程会比较多,学习难度也比较大,如果不全脱产在校学习的话,很难正常毕业。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对应的,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可以边工作并读书的,因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的条件,一般都是要求具有工作经验,或者是正在从事某项工作,想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能力和工作技能而开设的这一类,专门为在职人员而设计的这个专业。因此。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最大的区别就是学制上的不同。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他们所颁发的毕业证书是不一样的。全日制研究生正常毕业后,可以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也就是说既有学历,也有学位。但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话,就有可能只有学位,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学历,只能获得硕士学位,但不能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人们对原来的这个学历学位的区分,不再那么明显。以前大家都非常看重学历,而对学位没那么看重,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区分你到底有没有学历或者学位。因此非全日制研究生跟全日制研究生在毕业之后,待遇方面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在一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一些对科研水平要求非常高的单位,对学历要求比较高。其他一般企事业单位,在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有太高的要求。所以说,无论是在职研究生还是全日制研究生,学习之后最终的效果都是一样的,都能够达到促进今后就业,或者是专业能力提升的目标。因此,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积极地选择报考在职研究生。当然,如果你能够有这个条件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话,那么在同等条件下,还是选择全日制研究生会更好。总之,全日制研究生是不可以边工作边学习的,只能是全脱产去学习。无论怎样,只要是对自身学习方面的投资,今后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报。前提是能够把自己专业学扎实,真正在研究生的这个学习生活过程当中,学到真正的本领,以后就不会担心任何就业的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研究生的数量可能比20年前大学生的数量都多。有硕士的学历在手,对于未来职业发展也是有所帮助,比本科生更容易晋升,可能待遇也会高出一截。但是,近两年来,硕士研究生在企业的竞争力也有所减弱,优势不再明显,很多硕士生也倍感压力。塔主的一位好友近日咨询考博的事宜,有辞职读博的打算。她去年硕士毕业,进入全球500强的金融企业,工资待遇还算不错,但加班是日常,办公室人际关系更是让人头疼,同时生活在北京的住房、交通等压力也不小。时常跟我感叹在北京不易,待几年就打算回老家。我想这样也好,在北京读书、工作呆上十几年,也算是见过天安门升旗、待过500强、挤过地铁早高峰、住过50平的合租房,见过大世面的人了,在30多岁的时候能够及时抽身,回归平静也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但没想到她却是选择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打算继续提升自我,虽然未来还不确定。想来也是,在大城市住久了的人,心也就随着城市变大了。那个日思夜想的小城镇可能装不下自己内心的舞台,即便厌倦了一种生活,也会选择另一种同样水平的人生,而不是朝下走。但是,塔主还是惊叹于她才一年的时间就怀念了学生时代。要知道,有多少博士刚入学就愁着赶紧毕业,赶紧找份工作,而又有多少博士是在硕士阶段找不到工作而选择读博的呢?她竟然工作后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读博,那心里的思虑肯定比这些头脑一热就来读博的要想得多了。不过像这种硕士毕业工作1~2年然后考博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当年和塔主一起读硕士的同门在硕士毕业后就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而塔主继续读博士,等塔主毕业后,没想到她又来考了博士,塔主工作3年后,她博士毕业了。对于这些硕士毕业工作了之后,还打算继续读博士的人来说,他们是怎么考虑的呢?拿到博士学位后未来是另一条路博士相比硕士而言,不管是培养方式还是毕业要求、毕业后掌握的技能等方面都更深一步,更近一层,而这是质的飞跃。所以,博士的价值比硕士高很多,就好比80年代的大学生和中专生一样。拿到博士学位后,可以做科研,当老师,也可以进企业,当专家。在社会地位上也属于中产阶级。因此,那些以硕士身份工作的人在了解和考虑了当下学位和博士学位所能获得的未来后,会作出一定的选择。上学读书确实比上班工作轻松一点上班工作的辛苦不必多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没有双休,996是日常,有时候节假日也会加班。如果有项目,出差也是常态。但相对而言学生的压力没有这么大,人际关系也没有很复杂。博士期间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实验、写论文,如果能够碰到一个好的导师,指导实验和论文,在博士期间能有较多的科研产出,鼓励你按时毕业,那读博会比较幸福。当然,熬夜做实验的时候也是很辛苦的,不过这些都是为自己而做的,而且只有这么几件事,比较单纯,人也就更有动力和兴趣了。所以,如果你硕士毕业工作了很久还想要继续读博士,那么就不要犹豫了,不管是能力的锻炼、学历的提升、未来的发展,都是比较不错的,但也会很辛苦,时间可能也很久。但只要有所付出,就会有回报
23岁硕士研究生毕业,如果继续读博士的话,利大还是弊大?我觉得23岁就硕士毕业了的学子,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如果继续读博士的话,估计前途很可能一片光明。就学历层次而言,博士学历比硕士学历的逼格要高得多。近年来,选择考研的人越来越多,但是选择读博的人却不见得那么多了。物以稀为贵,有些用人单位对于拥有博士学历的人特别优待,比如博士毕业后没有房的,一些用人单位会给予特殊照顾——直接分一套房子给单位里的博士生。而23岁的硕士毕业生,继续努力,读个博士最多花4年时间,个人认为最好在结婚之前就把博士文凭搞定,这样在成家立业之后就可以心无旁骛地扑在自己的事业上。所以,我觉得在自己年纪不大、其他条件都许可的情况下,继续读博士,利大于弊。“地贫种松柏,家贫子读书”,年纪轻轻就开始读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学历,更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也是为今后的高待遇铺下“垫脚石”。如果你对读博有着浓厚的兴趣,你想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选择读博也是一种相当不错的选择。读博,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勇气和毅力去坚持,只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迎接你的,必定是辉煌和光明。或许,读博士有一定的压力,但如果你是实打实的学霸,在读硕士的几年时间里轻松加愉快,如今又能化压力为动力,而且很多博导都对你相当认可,那么23岁不开始读博,难道要等到63岁再去读博吗?如果,你对读博充满着纠结和彷徨,我觉得你还要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第一,我这一生的追求是什么?读博能否让我的人生追求早日实现?第二,我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读博能否为我的职业规划‘加码’?第三,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读博的专业,是否符合我的爱好需求呢?”如果你把这三个问题都捋顺了、想通了,同时你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么,相信你会做出明智的选择。当然,如果担心读博之后年纪太大,也可以一边读博一边成家,做到结婚学习两不误也不是不可以,可能有了一个灵魂伴侣之后,你在读博路上就会如同打了鸡血似的也说不定。
说起来,可能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我了解到的好几个同学在他们感觉硕士毕业困难的时候,竟然选择了继续读博。我是学化学的,从普通的二本院校考到了985院校的研究生。如果你也是化学专业的,你就会知道化学的研究生有好多,而且博士研究生也不在少数,尤其是在985院校,60%的硕士研究生都选择了继续深造读博。当然这60%的人中并没有包括我。还有很多研究生在工作1~2年后,又选择了重新读博。我们学校在研二的时候可以申请硕博连读,这样的话就节约了一年的时间,相当于研三的时候就是博一了。有几个和我同届的同学,他们在研二的时候,课题还一点进展都没有,我们学校的要求是硕士毕业必须发一篇SCI论文,从时间上和课题的进展估计,他们都发不了文章,没法毕业。看着他们每天都愁眉不展,天天泡在实验室里,想帮他们又帮不上什么忙。但是没过多久,却和我说,他们申请了硕博连读。我特别惊讶,问他们硕士都这么难毕业,为什么还要读博,那不是更难毕业吗?最后他们的回答却让我不得不信服。1.硕博连读,本校可以更换导师过来人都知道,硕士能不能发文章,导师是占很大的因素的。导师对课题的指导和论文的修改对你发表的文章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有些人在硕士期间,导师的重心不在科研上,再加上没有师兄师姐的帮助的话,想成功的发表论文是很难的。如果选择了硕博连读,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在本校内更换导师,从而再选择一个科研能力强的导师,这样在博士期间相对来说,发文章就容易一些,虽然过程同样会很辛苦,但是最终还是博士学位,也是值得的。2.硕士研究生的工资待遇并没有比本科高多少就化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如果毕业后找工作,你会发现基本上硕士生的工资仅仅比本科生多1000块钱左右。当然可能专业不一样,薪资待遇是不一样的。而且研究生有一定的局限性了,一般应聘的岗位大部分是研发岗,因为这个岗位不和本科生竞争,但是这个岗位的工资也是固定的,可能只是在年终的时候有项目奖,很有可能一年的薪资都不如做销售的本科生赚得多。最主要的是研发岗经常需要加班,工作时间长而且时间不自由。但是如果是博士就是千差万别了,博士的起薪是硕士的二倍,所以咬咬牙再读个几年博也是值得的。
32岁的你如果已经是硕士毕业,还会再次参加高考重新读大学读研究生,再读8年,然后硕士毕业吗?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这样做,毕竟时间成本太高了。32岁重新高考,40岁硕士毕业,选择一条“冷门”专业的路……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成年人的最佳决定。但是,世道上很多人不会去做的事情,总是有人会去完成。湖北武汉一个叫程传坤的小伙子,今年32岁的他收到了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读中医学(中西医结合5+3一体化)专业本硕连读,也就是说,还要再读8年,硕士毕业。很多人不能理解他的这个举动,为了这个中医专业,有必要再花8年的时间吗?其实,这背后有一个很让人动容的原因。一、他说,我终于理解父亲的心愿程传坤在当年高考的时候,选择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更容易就业的专业——材料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学习完之后,就又继续研读材料加工工程,接着硕士毕业。之后,一直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到这里,按理来说,这种生活也算得上是安稳了。可是程传坤却选择重新高考,继续学习中医学专业。这一切都是因为父亲为了找程式正骨术第10代传承人,将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下去。他的父亲程声旗是“程式正骨术”的第9代传承人,一直想让儿子学医,将来好继承自己的衣钵。那个时候,在父亲看来很重要的正骨术,程传坤看来是一门谋生的手艺,想着我可以选择更容易就业的专业来攻读。但是,随着程传坤对父亲医术的了解越来越多,看到了“程式正骨术”的价值所在,不仅能救治病人,还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重担责任,让他理解了父亲的心愿。程传坤便辞职从医,打好中医基础,继承程式正骨术。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仅算经济账”8年的时候,一心学习中医学专业,本硕连读,打好中医基础,传承程式正骨术。很多人说这不划算,这就是在“赔钱”读书,不仅是经济上的钱,还有这8年的黄金时间成本。但是程传坤却不以为然,说道:“传承非遗文化不能仅算经济账,我觉得这也是我人生航向的一次调整,其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父亲也非常支持他,“让儿子当传承人,就是希望能把“程式正骨术”发扬光大,造福更多的群众。”其实,我国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找不到传承人,而面临正在消失的状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要算“经济账”,那它们的价值也是无可估量。听过一句话:一个老的民间艺人去世,就毁了一个博物馆。可见,老艺人对于“非遗”意义重大,不仅是把“非遗”活态传承下来,也是让“非遗”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因此,找下一代传承人就变得至关重要。三、除了传承,还能做什么?高考结束等待录取的时间中,程传坤就在父亲的诊所里面观摩学习。被问到毕业后的去向,程传坤说道:“传承“程式正骨术”并不意味着要待在父亲身边,我更愿意去一家大中型医院就业。”这不仅仅是把正骨术传承下来,还要“走出去”,向更多的人进行授课和开讲座。程传坤的这一担当,不仅是让“程式正骨术”继续活态传承,也是让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更多的保留性。他的行为已经不是可以用时间成本和经济账目去计量的,他的这次人生选择方向,自有他的意义所在。沈博爱在《蹉跎坡旧事》中说道,我只能把祖辈童年的玩具和玩法做个粗略的分类和注释,使孩子们知道祖辈们的童年是原始的,是落后的,但也是自然的,自由的,或许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类的。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终究会有一个人去摆渡的。我是鲸鹿酱,一个专注冷暖的情感作者,关注我,知你冷暖。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我相信大家一定关注过前段时间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翟天临的“论文抄袭”事件吧,这个事件不仅是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还引起了教育部的注意,可能也是因为这个事件的原因,在2月27日教育部在官网公布了一则通知,而通知的内容则是与研究生有关,在通知内对研究生的招生录取和毕业都做出了严格的要求,他说到: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对这句话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为:针对那些在研究生期间混日子的人,尽早做出别的选择,不适合读书的就不要再学校浪费资源了,尽早放弃读研,出去工作,这样对大家都好。教育部再次发声,针对研究生里“混日子”的人,不适合尽早放弃!目前在我国博士毕业的人数并不多,他们的毕业率也不是很高,很多攻读博士的人都面临延期毕业,这就是因为对博士毕业的要求比硕士毕业的要求要严格的多。对于我国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则就没那么严格了,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水”。也就是因为这样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率跟博士研究生比起来就是相当的高了,而这样的硕士研究生对于社会的进步并没有多大的意义,而且也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也就是基于此种情况,教育部才会发布这样的通知。而对于目前教育部下达的这种通知来说,在网上可是引起了热议,很多网友说这也是在对那些盲目跟风选择考研的进行一个警告,进来随着本科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就业难度的增大,很多的人选择了考研,掀起了一股考研热,盲目的跟风也使原本的好事变成了坏事。盲目的跟风考研,导致报考人数激增,但是真正到上考试战场的时候,人数却少了一半。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放弃,毕竟考研的难度很大,但是考研过程也是十分难熬的,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压力都是难以承受的。半途而废的人就占了很多,而很多人考研究生也不是为了给自己镀金,而是为了在学校这个乌托邦多待几年。所以考研并不是人人都适合,人人都能考的,而研究生同样也不是人人读着都合适的,所以对于研究生还是要谨慎报考,以上即使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教育部的这一则关于研究生的通知,对于以上的内容你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
21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了兴趣再读一个自考文凭,值得吗?我的看法是:没有什么值不值得,只要有兴趣,去上就好了。自考我了解不是很多,现在参加自考的人不是很多了,很多人想拿学历学位证书,一般会选择网络本科。我就谈谈网络本科,给题主一个参考。我爱人在学校远程教育学院工作,负责函授、网络学生的管理。初次遇到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来报考网络本科的时候她们也觉得很奇怪,后来慢慢发现这样的人真不少,除了本科硕士毕业来读网络本科的,还有读完一个网络本科接着又报一个的,一连读了三个的。前不久,她们的网络学生毕业,正好就有几个这样的学生来参加毕业典礼,学校也特意去采访了一下他们,问他们已经有了更高学历学位了,为什么还要报考成人教育?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种:一是跨行就业。有些人毕业后去了另外的行业,从事一般工作还行,但涉及到专业就不行了,所以急需构建新专业的知识体系。虽然自学也可以,但上成人教学效率更高,而且可以拿一个学历证书。二是考证需要。很多人想考注册会计师、注册建筑师、注册电气工程师等等,但之前学的不是这个专业,没有资格参加考试,或者需要更长的工作年限才能报名。而读成人教育,两年就能拿到相关专业的学历证书,还可以补习一下专业课,何乐不为呢。三是证明自己。有些人报考成人教育纯粹是为了证明一下自己有这个能力,比如原来学文科的,现在想学学计算机专业。如果考研的话难度太大,基础也不够,上个网络本科正好。还有一个学生,为了激励自己的孩子,也报了一个成人教育,然后每天和孩子一起学习。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总的来说,报网络本科成本不高,跟报个培训班差不多,还可以拿一个证书,这个证书求职的用处不大,但对职业提升还是有一些帮助的。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自己提升知识水平和培养学习习惯。所以,建议题主考虑一下网络本科,而且有想法了就赶紧付诸行动吧。
研究生拟录取之后,可以不去读,重新考研吗?有同学今年已经被拟录取,并且是非全日制,他问可以不去报道,重新再考研吗?小编相信有一部分人也有同样的疑问。现在这个阶段相信大家都在等录取通知书,有一部分人因为拟录取院校不是很理想,通过一段时间考虑又不想去了,是可以的。但是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提醒大家。首先,要打电话跟院校说明一下你的原因,但只凭一个电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可以问一下他们都需要哪些手续和流程,最好在档案调到院校之前处理好。另外,向学校提出申请,说明一下你要重新考研,开学不会去报道,告诉他们不要注册自己的学籍。再让他们给你开个“未报到”或是“未录取”的证明。退学一般需要3个原件:正式退学证明、入学通知书原件、个人申请。以上只是建议,具体操作请咨询院校招办。如果你已经决定了,就尽早在暑假前办理,越往后拖越不好办,而且暑假老师们放假,办理更难。还有的问说现在换专业还来得及吗?进入六月中旬,有一部分先还没开始复习专业课,甚至学校都还没定下来。如果感觉现在的专业不太适合自己,像选择一个比较有把握的,也是可以的。不过,在确定专业之后,建议尽量加快专业课的复习进度,制定完整的复习规划,适当的增加每日任务量,保证能跟上大家的进度,不至于后期的复习阶段手忙脚乱。本科成绩不好,挂科对于考研复试有影响吗?首先,要看你这门课有没有重修的机会,能补上最好。复试的时候老师是会看你的本科成绩单的,一般情况下,老师不会看太细,主要看一下你的绩点什么的,不过也不排除看的仔细的老师。存在挂科现象,毕竟跟那些竞争对手相比你有一个潜在的“短板”,如果在复试中表现不好,或者会有老师抓住你这一点不放,老师会问你挂的这科会不会影响你发毕业证,会不会影响毕业。毕竟没有毕业证学位证,你就读不了研了。总的说,挂科有可能会给面试老师留下不好印象,但并不会直接决定你的复试成绩。建议初试通过之后,认真准备复试,用良好的表现来打动老师。有句话叫:要么初试分高不可比,要么复试表现无可挑剔!两者你总要占一样来补自己的短板吧~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大多数人不再愿意读博士,原因让人感到理解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会对人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对学历越高的人的待遇越优厚。但是考研的人固然有那么多,但是他们一旦硕士毕业,很多人都不会继续深造读博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下这其中的原因。一、宽进严出的制度考博对于硕士生来说难度并不大,很多院校招收的博士名额也是特别多的,相对于大学生考研来说,难度系数要小的多。但是一旦考入博士研究生,想要像硕士那么容易毕业那就没那么容易了。博士毕业的要求很多,博士必须要拿出一定的科研成就来,而且论文的要求的质量也是比较高的,要接受严格的审核。二、在读的学业压力博士生比起研究生来说要忙的多,他们有很多的研究项目要做,还要发表很多论文,这些论文还得是有很高的质量。没有很高的学士水平的人根本无法达到这个要求。所以当今很多博士生压力是非常大的。三、博士的就业前景博士生学历可以说是非常高了,比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学历要高,但是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企业并不招收这些学生,因为博士的工资水平都普遍偏高,而且大多企业并没有那么高的研发水平,所以博士生很多人只能回到研究所过那些枯燥的研究生活。当然很多人不满意研究所的生活,所以想进入学校担任老师。但是很多学校的要求很高,所以他们的就业形势还是不太明朗的。五、年龄压力很多读完研究生的人大多都已经到了26 27的年龄,如果再读博的话,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就会很大。家里人都会希望早点成家立业,很大一部分的博士生毕业后还没稳定的工作,那么压力只会越来越大,所以很多人都选择了放弃读博。当然了,愿意读博的人都是甘愿把自己投入科学研究中的人,是我们社会的栋梁,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
2019年11月1日,在小西之前写的一篇关于硕士生的文章中,有个评论是:为啥很多人读完研究生就不读博士了呢?这个评论很有意思,但是本身思路和逻辑就有点怪异。为何硕士生毕业后都得去读博士?比如说,10年前哪里会有290万人考研,本科学历足够应对大部分工作岗位的需求。如今,同样的岗位招聘要求升格为硕士、博士,可是事情依然是哪些事。比如,不少大学的高校辅导员同样要求具有博士学位。问题出在哪里?学历贬值。海量大学生毕业后求职找不到合适工作,只能借助读研来做个缓冲和提升能力。就算不是名校的硕士,起码也比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具有竞争力。难道我们就没有奇怪,为何有这么多的人考研、读研?真的都是对科研有热爱,想做一名科研工作者,或者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不是,真的不是。而这也是为何很多硕士不读博的原因之一。之前,我也说过考研的时候,要想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如找一份好工作。这样的理由不丢人,也是很多硕士生的心态。之前,我也有问过我们课题组的硕士生,大部分在研一、研二阶段就已决定不读博(女生为主),如提前准备国考、教师资格证等考试。作为导师,我们也不强求自己硕士生硕博连读或读博,毕竟一个导师一年就一个博士招生指标,怎么也能招满。说的直白些,这样的硕士生是希望拿到硕士学位,增加自己的求职竞争力。学生自己对专业、课题研究本身没有兴趣。希望能达到毕业的最低要求。或者达不到要求时,导师科研帮帮忙,如挂名一篇论文二作、和期刊编辑打招呼便于投稿论文接受等。硕士生同样也有接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知晓博士毕业的难度不是硕士可比的。以硕士生毕业难度为1,博士生最低要求也得是5,部分课题组导师要求严格的,甚至是10,一个数量级的差异。简单说:自己不脱层皮,博士真的出不来。知晓自己没有兴趣做科研,更加没有这份恒心和毅力熬过博士4年,运气不好还有可能延期1-2年。为何要一定要读博?目前,硕士毕业后基本能找份不错的工作,如研究院、设计院、较大规模公司等。有了之前师兄、师姐求职的“探路”和读博延期的困境,不少硕士生都会放弃读博的想法。一句话就是读博并不是硕士生的唯一选择,不是非读不可。其次,在读研过程中,不少课题组的氛围不是很好,让很多硕士生厌烦了课题组、科研、读书。有导师的因素,如指导模式让学生难以接受。不同导师性格和工作方式不同,有手把手带学生的细致型,更有大方向把控、日常不管的散养型。两类导师没有明确的好坏之分。关键是看学生能否适应,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之前,我就觉得导师经常要求我们汇报每周、月的进展,推着我们前进,很烦人。可是,读研、读博后才发现,自律性不够的我,导师再也不逼一下,也许就荒废啦。我自己工作后,指导学生时倾向于看结果、不看过程。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分配的任务即可,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我来解决,如经费、测试等。可是,除了一些无法预料的因素,不能因为自己拖拉或懒散而完不成任务。当然,还有些是课题组内学生间的因素。之前,我就有听说其他导师的博士生,让硕士生协助开展实验后,不分享数据给硕士生,导致其硕士延期半年毕业。这样的硕士生怎么会有想法读博?至于,读博的毕业难度、生活压力等,其实不说也知晓。作为学位的最高层次,随便折腾下就给授予学位,是对其他人的不公,也是对其他努力的博士不公。博士严出就是必须要坚守的底线。不能接受“严出”,放弃读博是最好的选择。另外,还有个很多人不太关注的原因。读博更讲究平台、导师等因素,真不是简单的自己努力就能有大收获的。这样就会造成一个“名校扎堆”的现场,比硕士生更集中。可是,这类名校导师的博士生招生指标非常有限。2015年之前,部分高校博士招生混乱些,招生计划投放的多,甚至先入学读博晚1-2年再学信网注册。之后,进行规范后,一个博导年均约1个招生指标,部分研究院所仅有半个(2年招1个),逼迫导师们进行联合培养(给经费、借学生做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读博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大部分名校博导的招生计划已给了课题组内部的学生(硕博连读),其余院校想要走申请-考核制过来读博很难。之前的文章中,我也提过:在参加学术会议时,很多导师带着自己的硕士生,希望将她们当面推荐给更好平台的导师那边读博。可是,关系不够深时,基本都是婉拒。越是好平台的大牛导师,越不会少打招呼的老师和学生。和统考不同,申请-考核制的关键是一定数量和层次的小论文,还有沟通的导师是否愿意给出你招生指标。和统考真不是一个概念,之前考分不过线发再多小论文都是白搭,如今论文才是证明自己科研能力的硬通货。也许,有很多人不信。其实,问问研三的学生就知晓。11月的时间点,联系其他导师沟通20年的博士生招生都晚了,很多人都已确定自己要招的博士生。读过研的人都知晓,是几篇sci论文难,还是看2门专业课、英语简单?考试复习自己肯花心思,还是能做到高分。论文,没有好的平台、导师、研究方向、课题经费等,硕士3年发一篇都不容易。因此,就算是硕士生想读博,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之前的“宽进”早已不准确,“严进严出”才是博士生的真实情况。同样一句话形容就是,博士不是想读就能读,也得被挑挑拣拣,不达标的同样没机会。不过,个人觉得读博还是值得的,前提是你想读,想通过读博改变、提升自己。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