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硕士月薪20K,入职发现同事都是985毕业,感觉心虚!网友笑了想要进入大公司,对学历有什么要求呢?难道必须得名校毕业才行吗?这些问题都是毕业生最关心的。读了四年的大学,谁不希望进入一家大公司,见见世面呢?在一群优秀的同事之中,也能帮助自己进步,提高下自己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名校的学历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行业,有的行业就算你是985或者211也没有其他行业二本同学来的有前途,运气有时候很重要。头衔这种东西,在面试的时候当然很重要,但也只是类似你一个阶段能力和努力的成果展示,的确不可逆,但终究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当然,如果是一个普通学历的同学进入了一个优越的环境里,也难免会觉得压力巨大,比如有一家企业都是优秀学校的人才,突然来了个三本的,即使大家嘴上不说,心里也未必看得起,那么这位三本的同学肯定就会觉得抬不起头来。网上有位211毕业的硕士跟网友们分享了一下自己的经历,他目前在杭州,就任于国内非常知名的大公司,月薪20K,入职后,他发现在自己的岗位上,周围的同事全都是985毕业的,本来对自己的学历还挺有自信的他,瞬间受到了打击。在这样一群优秀高学历的同事中,他觉得很心虚,平常都不敢松懈一下,唯恐自己的脚步落在了他们的后边。他的这段入职经历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围观,大家对他表示羡慕。我们来看看网友怎么评论:“在一家公司工作,顶要紧的是头衔。视野和思考力甚至人脉,是在进入大公司的平台中,长时间给你的累积成果,其次才是视野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视野和思考能力可以靠先天天赋和后天努力弥补,头衔不行。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就永远都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就像烙印一样。”“211的学历虽然比985差点,但也算得上是名校了,不用觉得自卑,一些企业都会倾向选择211、985学生,不单单是因为他们有这个头衔,有一个重点原因是在读211、985的过程中,这个平台所带给学生的一些见识、视野。”“各人有各人的视野,普通学校的学生自然也有属于他甚至独特的视野,但有时不可否认的是,有一些行业可能真的更多是成绩优胜者的行业,成绩不好会让一些人无法进入,这不能不算知识性障碍。对于这位211毕业的同学来说,你只有拼了老命进去才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你需要更多的努力来证明你的价值。”“每个人的能力对于其他人都是信息不对称,求职者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向企业消除这种信息不对称,985头衔就是高校已经利用比较完善的体系替你筛选一遍。”看完以上内容,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211硕士吐槽:面试8家公司,月工资不超过15K,还不如别去读研!作为本科的毕业生,都要面临是否读研的抉择,这样的选择非常重要,关乎着未来的人生发展,读研不仅仅增加了学历,也给你提供了一种更高的平台、人脉圈和层次,有的人毕业后选择读研是为了未来能有更好的出路,还有的人只是单纯地想逃避社会的压力,因为刚毕业太迷茫,根本不知道何去何从,最后只能选择读研来缓冲一下。每个人的成长方式不同,有的人选择在社会历练,有的人选择在学校读书,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要自己有收获,以后不后悔就好了。人生每一个选择都是选择一条不同的路,不管是工作还是读研都看个人机遇,很少有兼顾的选项。读研三年,其实不仅仅是为学历。是接触新知识的三年,也是自我变革和成熟的三年。硕士研究生的文凭自然很重要,起点总归是比本科高的,选择范围和质量也比本科要广,不过了解的人都知道,有些专业是非读研不可的,有些专业倒也没必要非要读研,比如作为文科类专业的学生,读完研之后很尴尬,因为工资不会有太大的差距,所以对于文科类的学生,明确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真的很重要。小编就在网上看到一名211文科硕士的吐槽,她说自己面试了面试8家公司,月工资不超过15K,还不如别去读研!我们来看看网友的评论:“读不读研真的要分人,分专业,分情况来决定,不要轻易做出选择。理工科类读研确实能学到更多,以身边的例子来看毕业后岗位可能也更好一点,但是前提是读研阶段一定要好好学习。”“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考研是为了干什么,绝大部分人都是想就业的范围扩大,在大概率上可以找到自己满意薪酬的工作。如果你有较远大目标的话,建议读研。如果你只想比不读研的工资高一些的话,最好仔细考量一下。”“具体差别看个人和看行业,身边样本的话基本上殊途同归,差别不大。参加工作,读研的底薪高,当然最后也不一定比没读研却有能力的人好,可你要是不读研好单位是进不去的。金融行业的话最好读个名校研究生,这是门槛。”“读研,是为了更好的找到自己以为好的工作作为敲门砖,还是真的喜欢自己研究的方向,这区别很大,读研还是工作,还是要看自己的职业,要有自己的规划,如果是精专的工作当然需要更厚重的知识积累,反之则否。经验和学历那个都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能力。”“对于一些人来说,读3年研究生真的没有任何帮助,大学毕业不知道做什么,选择了逃避,研究生你就能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吗?你会更迷茫,最后找工作的时候压力也会更大。专业知识,技能,工作经验都很重要。”你们有什么想表达的看法吗?
211硕士年后找工作,要求工资15K,HR直言:以你的学历最多给10K春节小长假过完后,很多人又继续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劳动,当然,还有一少部分人因为不满意自己之前的工作,而选择在年后跳槽。找工作嘛,无非秉着“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原则,在年后跳槽,对找工作的人来说是个比较大的挑战,虽然企业这个时候有人才空缺,但要求却是比较高。如果自身足够专业,且遇到合适机会,想找到一份胜过之前的工作并不难,但如果个人能力一般的话,在这种时候去找工作,估计不太容易。当然了,学历在求职中也是企业比较看重的一环,因为现在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企业根本不愁找不到高学历人才,同样的工资,他们肯定更倾向于找学历高的人进来,除非你的工资要求比较低。尽管唯学历论要不得,但非学历论更要不得;就像形式主义可以不要,但形式不能不要。有位211硕士在年后找工作,一直从事的是公关职位,也有五六年的工作经验了,却在近日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因为他在面试时要求工资15K,HR却直言:以你的学历最多给10K。这位硕士生非常得郁闷,怎么说他也是211大学毕业的,怎么就如此不受待见了?要求月薪15K过分吗?我们来看看网友怎么评价:“机会只有那么点,需要机会的人却那么多。大学的真正作用是决定谁能进入到哪个岗位上去。社会已经提供了机会,至于如何得到那个机会,那是你的事。”“学历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我们无法改变,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所以首先认真思考自己下一步的人生规划,充分利用自己现在选择的优势,而不要纠结于211,985的问题。”“有些公司只要985,或者行业内知名高校学生,但不是绝对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地域和学校知名度比985还是211更重要。找工作最重要的是,你该拥有什么样的心态,以及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要知道,人生的每一场战争,都在帮助你获得成长。”“在看应届生时985当然会比211好一些,至少说明学习能力更强一些,但学历不代表能力,如果你有其他加分项,比如很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英语口语过硬,相关的技能证书等,那仍然可以胜出,一旦工作几年后,这个差距就更加不明显了。”“东亚现代教育制度,名义上一种培养人才的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筛选人才的制度,用大白话说,就是一种淘汰制度。努力的结果的确分三六九等,但是努力的意义在于成为更好的自己。也许别人只看结果,但还是要享受过程。”你们觉得企业过分看重学历的做法是否正确呢?留言表达你的观点吧!
前不久,在职场论坛中,笔者看到有位211硕士生坦言自己在互联网公司已经工作7年,因为丢掉工作,所以现在硕士生也是尝试到了找工作被压工资的不利局面,他认为自己的技术还可以能够在大公司有所作为,但是最近在面试时却被面试官直接拒绝,因为在此之前硕士生当程序员,年薪达到了30万,可是在求职的时候,硕士生想让公司开出年薪50万以上。由于程序员没有成为行业里的专家或者大佬,所以现在相关求职公司,不情愿给这位硕士生较高待遇。很多网友看到这位硕士生的年薪以后也是纷纷感慨:实在看不出这位硕士生是觉得悲哀还是在炫耀自己的高收入,因为大部分的年轻人是没有办法跟硕士生的收入相提并论的。笔者认为:在进入社会以后,大多数的年轻人因为他们有较高学历,所以都想努力工作,进而在公司里跟领导同事搞好关系,这样才能够有更高的职位和收入,但是职场就是有竞争的江湖,大家即便是在公司里努力地跟他人有较好关系,最后也无法在职场生涯中步步高升,反而是在公司里被职场小人所利用,在和同事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其实每个职场人士在公司工作都应该拥有良好的心态,只想在和同事相处时才能成为职场中最重要的资本和靠山,而往往很多的年轻人在公司里没有背景没有资源,也无法调整自己的心态,并没有正确看待适者生存的规律,最后违背了所谓的行业规则,在选择工作时盲目的要高工资,最后只能被公司所拒绝。有些员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还是非常强的,但是在公司如果违背了不可避免的竞争规律,相信即便是年轻人学历再高能力再强,都无法在公司取得胜利。图:网络结语:大家对此怎么看呢?写在评论中,大家一起交流。每天分享职场干货、职场故事、职场案例、和领导同事相处技巧等职场经验!
十几年前的大学生,到如今的985、211、藤校,高学历人才一直备受公司关注。虽说学历不一定等于能力,但对公司来说,从高学历的求职者中更容易“淘到黄金”。最近,一位网友在职场社区分享了他的经历。看着hr给自己的offer,他觉得有点失望:自己应该值更多才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位网友是一位应届硕士生,毕业于一所211高校。他求职的是算法岗,竞争十分激烈。好不容易通过重重面试拿到了offer,还没来得及高兴,看到offer上的薪资就愣了:年薪28万。他觉得不解,自己好歹也是个211的硕士,去年还有很多算法岗开出了40万的年薪,为什么只给我28万。这个结果让他失望,并且表示转天就去HR谈涨薪。不得不说这位网友对行情还是很了解的,但他忽略了一个事实:薪水不仅取决于行情,还取决于自己的能力。而这两点中,后者更为重要。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到位了,公司是不会对人才吝惜薪资的。另外,考虑到算法岗的性质,学历再高也不为过。笔者所在的公司,包括笔者了解到的一些互联网公司,211硕士的学历投递到算法岗连简历筛选都很难通过,更别提拿到面试机会(北邮是个例外)。有的公司甚至只考虑本硕985,这也是行情。所以,笔者觉得这件事情还是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能力才是谈价的底气。不少就职于互联网公司的网友说这个学历在算法岗是没什么优势的,准确的说还吃亏了。还有网友说自己做算法三年了工资也没到这么高,这是典型的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了,思维眼界再拓宽一点吧,对未来发展有好处。也有网友直言,谈涨薪也要看看自己的水平。别人给40不代表也能给你40,职场工资这么要的,清华的和211的能一样吗?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或者分享你的经历。
在职场中,工作的时候,有很多年轻人,无论是跟领导相处,或者是在公司的执行工作任务,都出现了非常多的失误,难以在工作中发现更多细节问题,最后也是混得越来越差。近日在论坛中,笔者便看到有位211硕士生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历,这位211硕士生吐槽:他现在已经工作6年了,而且在互联网公司月薪仅仅1.5万,直言自己混得很失败,同学聚会时也被嘲笑,想要去一线城市找份高薪工作。但是很多网友看到硕士生的年龄以后也是纷纷吐槽道:都三十岁了,就没有必要再去一线城市发展了,因为在找工作的时候很有可能会被频繁的拒绝。笔者认为:第一、踏实工作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公司的工作时,都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可是在和领导相处,或者是在公司里执行任务的时候,没有更强的技能,那么在实践中只会得罪领导,不会被领导安排更多的任务,频繁的吃亏,无法得到更好的结果。第二、跟领导协商因此笔者建议大家再和领导相处,沟通的时候一定不要阳奉阴违,也不要去欺骗领导这样命是不会给领导留下较好的印象,领导以后再也不会给你安排更多的任务,这是比较严重的后果,而往往现在也有不少的年轻人在公司里,他们之所以轻而易举地对待工作,就是因为他们犯了很多低级的错误,不愿意跟领导协商,也不愿意主动地汇报工作任务,最后在职场中无法吃得开。第三、按规矩办事其实这类问题在公司里领很多员工也是较为明显,如果你总是不按规矩行事,那么领导便会直接否定你,反而会去赏识那些刚进入公司不久的新员工,所以在替领导解决问题以后,其实每个员工他们都能够成为领导的心腹,关键是这些员工在做决定或者选择的时候有没有更加理智!图:网络结语:大家对此怎么看呢?写在评论中,大家一起交流。每天分享职场干货、职场故事、职场案例、和领导同事相处技巧等职场经验!
近日,非名校毕业的硕士毕业生陆可姝参加了一场网上面试宣讲会,看到一同面试的其他8个人都是"985""211"名校的硕士毕业生,她感到自己被录取的机率渺茫。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为了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实施了"985""211"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共112所大学入选。然而,陆可姝的学校并不是"985"和"211"学校,因此像她这样的双非硕士在就业市场上不具备竞争力。今年陆可姝已经投递了140多份简历,但得到反馈的只有这次视频面试,她却要与众多名校毕业的研究生比较,对她来说,这太难了!硕士研究生属于高级人才,然而这些双非毕业生仿佛和"高级"不沾边,求职过程也是处处碰壁。虽然教育部早就下发文件,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将"985""211"列入面试条件,但很多单位筛选简历时,仍非常看重毕业学校。在毕业生眼中的好单位、好工作往往都被这些重点学校的人占据了;公司差些、待遇一般、工作条件不算好的职位,双非硕士还要与本科生竞争,还不一定竞争得过;落户口上也有差别,北京、上海这些地方毕业生户口比较难落,好的用人单位会帮助落户口,重点大学毕业生的可能只需要1年,而这些双非大学毕业生却需要等上3年……"985""211"大学称呼被社会广泛传播了20余年,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普遍的选拔标准之一,也成为很多高考考生的目标。但是,这也造成了许多双非大学学生的自卑感和焦虑感。很多大学毕业生面试时对于自己毕业的学校尽量忽略或轻声掠过,就是希望用人单位关注点不在这上。找不到好工作,只好选择考研、读博,这次他们很多人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985""211"学校,以避免将来找工作时再因为双非而被拒。用人单位把"985""211"列为首选或必选,不仅压缩了大学生的就业空间,也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根据国家相关机构统计,2020年各大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需求减少了将近17%,少了250多万人的指标;与之对应的是求职人数增加了近70%,增加了370多万人。2020年新冠疫情不仅带来很多行业格局的改变,也让就业压力雪上加霜。疫情让很多企业营业状况受到影响,在招聘用人上就显得格外慎重,招聘数量在减少,招聘要求却越来越高;很多企业也改变了面试模式,普遍采取视频面试、多人同时在线的网上宣讲会,在这种缺少面对面直接沟通的方式下,很多人并没有完全展示自己的优势。双非毕业生在这样的处境下,显得格外被动。2020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创历史新高,意味着求职压力倍增。同时,受疫情影响,招聘需求的减少与求职需求的增加形成鲜明对比。今年3月的春季招聘会,求职人数的增幅达到144%,招聘岗位数量却下降了63%;热门行业,如网络科技行业,招聘需求减少了70%,求职人数却增加了近15%;数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能够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像陆可姝这样拿着双非硕士学位证的毕业生来说,现实总是很残酷。没有重点大学学历,招聘岗位在减少,他们还要面对来自本科生、博士生,甚至海外归来的硕士、博士的竞争,自觉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没有合适的工作,如果再选择继续学习,能不能考上名校的博士还未可知,况且即使博士毕业,将来能不能找到心仪的工作也是未知数。因此,自卑、矛盾、焦躁的心情困扰着这些双非毕业生。这种困扰焦虑的情绪是基于现实情况而产生的,但也是不必要的。不论什么学校毕业,能力和态度才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毕业生应该摆正心态,脚踏实地从基础工作做起,培养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有所建树。对于双非毕业生就业,你有什么观点?
前段时间,一位“失联”很久的大学同学兼朋友终于回了我的消息:失业很久了,一直在家窝着,不想找工作,不想见人,甚至连家门都不想出。被家人各种“嫌弃”,每天都靠着日夜颠倒麻痹自己。几天前,另一位朋友向我倾诉说她找工作的心酸历程,她疑惑:本硕都是211高校毕业的学历怎么就处处被单位嫌弃。昨天一位即将参加考试的网友微博私信我:“我快疯了,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学习了,各门课都得复习,时间好紧张,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学业、工作、生活、自我……我们好似站在十字路口,只看见过往车辆川流不息,却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就像黑夜里无边无际的苍穹会让人恐慌一样,这个十字路口太热闹了,热闹到我们连自己的脚该放在哪里都局促紧张。未知的未来总是让我们怀疑当下认真做事的意义。我们换个思路吧!你还记得你在新年伊始设想过的新一年的自己吗?我记得我年初的时候跟自己说,新的一年,要做个简单快乐的人。享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生活,拥有“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淡定从容。可我终究是个社会人,一进入社会角色,便不由自主地开启了另一种截然相反的存在模式:工作狂,学霸,外加不时的晚睡。看起来似乎这不是我理想的生活节奏,应该很痛苦吧?刚开始是有过一段矛盾期,但是后来我慢慢地习惯把任务变成兴趣,那么每一天的奔波都是在自己的乐趣范围内,也就不觉得苦了。因为你一定知道,其实很多人的日子比我们的要苦很多倍,而他们连苦乐转换的余地都没有。我们,至少目前还有选择的机会。而我一直想说的:希望二十来岁的我们不要将自己活成如此被动的人。就像有人说过的: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之一,莫过于经过一番努力后,所有东西正慢慢变成你想要的样子。是的,我是在告诫说我们都要努力,至少为未来的自己做点什么,但同样重要的,我希望我们都别忘记了:要快乐。有目标没有错,要竞争没有错,错的是我们一不小心的那些“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而忘了在拼搏的路上,我们要记得跟自己对话。请记得关注自己的心理变化,因为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它。自我调节,很难,但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里,这一点很重要。高歌前进时,可以给自己来碗“鸡汤”;失意落寞时,也别忘了给自己几句宽慰:你不是神,真的不必事事完美,你不是人民币,真的不必人人喜欢;而对于最初的信仰,请莫失,莫忘。你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有的遍寻不获,有的不期而遇,有的镜花水月,有的失而复得。感谢每一次到来,不遗憾每一次离开。要能够欣赏安身立命之所,也要有心心念念的远方;要能够做好手边的事情,也要有来日可期的梦想。路很长,我们慢慢走。
非985、211的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到底值不值得报考,可以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吗?很多同学渴望通过读研改变自己的第一学历,从而有一个更加光鲜亮丽的简历。但是很多同学因为其他因素导致最后去了一所不是985、211的院校读研。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去面对?一、读研的初衷是什么?首先我们需要讨论的事情就是自己读研的初衷是什么?如果只是需要硕士研究生的身份而已,那么学校是不是985、211就没有那么重要。如果就是因为要去985、211才读的研究生,那么这样来说非985、211的院校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当面临调剂去非985、211院校或者考虑是否报考非985、211院校的问题时,就要仔细思考一番自己当初考研的初衷是什么。如果违背了自己的初衷,那么就可以考虑放弃。毕竟还年轻就有选择的资本,二战或许会更好,但是如果违背自己内心意愿了,即便去了心理也不是那么乐意。二、985、211头衔对自己的必要性第二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985、211头衔对自己的必要性。这个问题似乎与上一个问题类似,但是也有本质上的不同。初衷是自己所愿意去做一件事的理由,不见得就存在必要性。而其必要性,也就是不论是否愿意而必须做的一件事,例如考研是否必须选择985、211院校。很多同学因为家里要求、职业要求或者自身需求而不得已必须攀登985、211高峰,拿下硕士,那么考取985、211这件事就尤为重要,必须努力去做。所以,如果对自己的人生有必要性,那么就不要轻易放弃,尽量达到要求。三、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达到考取985、211的水准回到一个终极问题就是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达到考取985、211的水准。如果太过勉强,那么去读非985、211的院校也是合理的选择。但是如果自己的实力足够,那么就一定要争取考取实力足以达到的院校,以免自身后悔,得不偿失,影响人生足迹。四、非985、211的院校去读研差在哪在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非985、211的院校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给你带来你所期望的学校出身的改变,可能这就是去读非985、211的一点遗憾。很多同学问到底非985、211的一般学校与重点大学差在哪里?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第一,学校的名声直接影响就业水平的高低;第二,学校的层次决定了你周围人的层次;第三,非985、211院校的资源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以上就是一些非985、211院校与重点院校对比时很明显的差距,值得重视。相信大部分同学都有着名校梦,可能高考没有实现,但是考研一定要争取实现。不过如果自己的精力、能力有限,而且985、211对于自己来说也没有那么必要时,就不必勉强,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读一所普通高校也是可以的。
最近知乎上有小伙伴向我提问了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对于一套观点题,我们一般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上来说是要有辩证法的观点那么“才有”这种富有绝对性观点的词语,大家考试中肯定也不会去回答。211/985这些高校平台,肯定会给你的起点会更高,就跟你的本科院校一样,本科越好,未来前景越大。包括你研究生复试,本科出身好,也会让面试老师更青睐。所以研究生也是一样,双一流的院校能让你学习到更多东西,能给你很多资源,有很多项目去参与,未来你的就业和深造的机会也会更多。但是你身处双一流却不作为,你觉得会有前途么相反,先不说普通高校它有的专业就是国内王牌专业,比如安徽工程大学的冶金工程就是国内很强势的一门专业,再说一个人学习能力也是决定了你未来的前途,在研期间,努力专研学术,发表期刊,获得重要的研究成果等等,这些都是成为你未来前途是否光明的重要因素。所以每当有学生考研不根据自身实力盲目报考好学校时,我们总是为他耐心分析。或者有的学生考研最终不得不调剂无比灰心的时候,我们也会关慰。这些985/211是你的好前途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学习能力是你的必要条件,所以,参加调剂或者没有报考到心仪院校的学生千万不要灰心,要审视下自己,及时调整好自身的状态,不管去哪都要努力的发光发热。我们都要一起加油!教育让生命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