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高薪、高标准招聘公办中小学教师,并非龙华区的特有现象,在整个深圳教育系统都较为普遍。深圳市教育局表示,近年来,深圳市一直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两相当”的规定,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而且,通过几次大的工资制度改革和调整,教师收入水平一直在稳步提高。总体来看,20万+年薪招应届毕业的中小学老师已经成为了深圳多个区的“标配”。幼儿园院长公开讲话说,连一个狮子老虎,连个果蝇小鼠都那么多博士在研究,何况是活生生的孩子,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孩子的教育就不需要高学历人才?中学老师的好处1、知识难度相对较低,你把课本带过一遍后,后面就会越来越熟练了,无非是知识的重复、优化和授课经验的积累。2、中学老师和中学生打交道,这些孩子年龄小,单纯,好相处。家长对老师非常尊敬,老师面对家长较有权威感。3、中学老师可以带家教,家教挣钱多,只是要用掉业余时间,所以当年我的同事愿意长期带家教的人还是少数。多数人回到家就不想再想教书的事了。4、中学老师一般是坐班的多,而且通常在座班时间内就完成了当天的工作量,下班后就是私人时间了。5、现在有一些重点中学的老师收入很高,超过很多大学老师。但普通中学老师的收入还是一般,不如当地公务员。中学老师的坏处1、工作圈子小,且学校通常女多男少,感觉事非较多,人际关系不轻松。2、很少有出差的机会,工作环境单一,有时会觉得无聊。3、日常工作琐碎且辛苦,中学上班时间通常和学生是一样的,有的学校更早要求老师就要到校,带班主任的更早。每天上课多,作业多,练习册多,还要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改错等。4、中学老师考试压力大,学校大会小会,各种评比,你带的班成绩不好了,你压力就很大,各种升学指标没完成,压力也是巨大。即使你想佛系,学校的氛围也是不允许的。对于中学来说,成绩就是命根子。你带的成绩不好,其他都免谈。5、中学老师评职称难。中学老师评职称通常都是教育局给批的指标,然而僧多肉极少,有时给一个学校副高总共就给几个指标,还要论资排辈,一般来说,还是先老同志,论资排辈较严重。当然了,职称和工资紧密挂钩,职称上不来,工资也难提升。6、中学老师的寒暑假期短,虽然三令五声一直说不要补课,但基本上多数中学都会在假期补课,因此中学老师很少能完整享受寒暑假。中学还会在假期开展继续教育等培训,至少要用掉一周时间。硕博士生为何选择当初高中老师?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高校对于博士生的需求,跟不上日益增长的博士生数量!这才是主要矛盾吧。退回20年,就不会有这种问题,也不会有博士生会想着当初高中老师的。当大学老师不好吗?薪水待遇都更高,地位也更高。只有近几年,才有越来越多的博士生投身初高中老师的行列里。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那些超级中学给的待遇实在太好了。去一些超级中学拿个三四十万的工作,当个中学老师,考虑到教师有周末寒暑假,平时不需要996,很多时薪算起来,比那些996的程序员还要高。而且当中学老师,不但能解决户口问题,甚至连孩子的上学问题都给解决了。而那些用命卷进高校的博士生,很多还是签了“非升即走”的卖身契的,有可能卷出重围,拿到编制!再考虑一下教师这份工作能带来的社会地位、幸福感以及成就感,这当然就是十分完美的选择了。“我适合吗?这是我想要的吗?我开心吗?”有的人很幸运,很早的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人,喜欢的工作,喜欢的城市,过着喜欢的生活。有的人没那么幸运,但是也在稍微晚点的时候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有的人可能穷其一生都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或者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人生是一个不断寻找,不断发现,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我们生而为人就一直在寻找,寻找喜欢的朋友,喜欢的学校,喜欢的专业,喜欢的人,喜欢的工作,喜欢的……而这一系列寻找的过程都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拷问的过程。结语亲爱的朋友们,你们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标签,可能是学历,可能是家庭,可能是外貌,可能是经历,这个标签压抑着你,捆绑着你,而且这种标签常常是别人给我们的,请你勇敢地撕掉它,不要让它毁掉你的人生。硕博生去教初高中又有何不可呢?大家对于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评论。
文/时代教咖在现如今这个社会中,如果我们想要找到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的话,是很困难的。而原因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现在大家的学历普遍都有所提升了,大学生基本上随处可见,考上大学早已经不是什么“个例”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很多人会为了更好找工作,而去读研。虽然人们都说读研、读研的,但其实对于研究生、硕士、博士之间的区别,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研究生、硕士、博士之间有何区别?其实这三个称呼,最根本上的区别,是学位和学历上的区别。不管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其实都是研究生。而硕士和博士,是学位;研究生,则是一种学历。和硕士比起来,博士是要更高一级别的。只有我们先成为了硕士,然后才能成为博士。他们之间的先后顺序,是一定不可以搞混的。像是人们平时所说的考研,一般都是指考硕士研究生,很少有人会把考博士研究生的过程说成是考研的。那么,新的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我们常把硕士称为是研究生,却叫博士为博士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为何我们常把硕士称为研究生,博士却就叫博士?大多是因为这些原因:1. 博士级别更高其实之所以会这样,原因不过就是因为博士的级别在大多数人的心中都是要更高一些的,而硕士不过是成为博士的一个过程罢了。也就是说,在人们心中博士是跑道的“终点”,而硕士是跑道的“中间位置”。既然没有拿到学位,就说明还在研究中,还在学习中,只是单纯的具备科研能力的话,就只能算是一个研究生。但是,如果是取得了博士学位的话,那就不一样了。哪怕这也是研究生,也不是一个只有科研能力的研究生,而是一个已经有成果的研究生了,应该被予以尊重,尊称为“博士”。2. 因为习惯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人们简称习惯了。就好像人们总是以为硕士生和硕士、博士生和博士是一个道理一样。其实硕士生和博士生都还没有取得学位,而只有取得了学位,才能被称为硕士或者是博士。但是偏偏人们总是习惯于叫硕士博士,就干脆忽略了后面的“生”字。同样的道理,人们之所以总是会硕士为研究生,也是因为一种习惯,所以才会把两者相结合,混在一起叫。近年来,我国考研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单纯是为了学习的人却少之又少。大部分人考研,都是有一定的目的的。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大学毕业以后选择考研的人,都是出于一种什么目的吧。为何很多人在大学毕业以后都选择了考研?1. 工作难找虽然说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大家的学历也提升了不少,本科生在现如今这个社会中,早已经不再“吃香”了,因为非常常见。也正是因为这样,和研究生比起来,本科生越来越不好找工作了。所以,很多学生都被这种形势逼得不得不考研,因为只有这样,在找工作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机会。2. 不愿走入社会,没有人生目标还有一些人,他们之所以考研,是因为不愿意走入社会,对社会有一种恐惧感。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生怕自己到了社会以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没有人生目标,宁愿选择考研,一直在学校拖延下去,迟迟不愿毕业。3. 专业需要还有一些人,则是因为自己所学的专业需要考研,只有考研了,以后才能有好的出路。所以他们才会在毕业以后不得不走上考研的这条道路。4. 不愿太早结婚生子虽然说现在家长都提倡自由恋爱,但是在很多家庭中,家长还是非常看重结婚生子这件事的。所以说,这些家长往往更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早早结婚生子。而这对于很多不愿意太早结婚生子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为了逃避父母给出的毕业后就结婚生子的这个安排,有很多学生也是不得不选择了考研。5. 学习最后这种学生,和前面的所有同学都不一样。他们之所以考研,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提升自我的素质和修养,单纯地想要为了学习而学习。这种精神在现在这个社会上还是非常少见的,基本上很少有人是单纯为了这个目的去选择考研的。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拿学历说话的社会。也许在过去那个年代,人们觉得本科学历非常了不起,但是现在的人并不会这样觉得。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本科学历,其实在找工作的时候还是很不好找的,因为这种学历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这样看来,考研就成了必要。你觉得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还有什么原因?
文|文儿你知道对家长来说,什么职业最吃香吗?不少人会异口同声“老师”。那在老师行当里,教什么的才最“高级”?很多人会说是大学老师。工资高、时间充裕、又没有考学压力,可以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自家孩子身上。若是在以前,我也会同意以上观点。但如今我想说,那得看是在什么地方,在北京,想要当老师,有些小学可比大学难进多了。前阵子和在北京定居的同学联系,问起近况,她说她已经辞了在某高校的教师职位,正在全力以赴备考某小学的招教考试,希望能一举成功。我一开始还以为自己听颠倒了,连着确认了两遍才知道,人家是真的要从大学老师换成小学教师。我揶揄她是“嫌教大学生太轻松,要从娃娃抓起吗”她连连否认,直说,进这所小学的难度可比当年留在高校难多了!我的这位同学,当年在大学也算是风云人物,一路考研考博,博士毕业后留在北京进了高校,几乎算是事业圆满了。如今快三十五了,为什么要把自己折腾进小学?▲为了孩子不辛苦,只能大人先受苦她说,原因无它,为了孩子。还说,别小看北京的小学,全北京最强的师资不在高中不在初中,还真的就在小学。想进那所小学当老师的博士一抓一大把,听说在里面的老师,最低也是985大学的硕士,第一学历也得是同学校的。还有的曾是某科研所的博士后,自己的头衔,放在一群竞争者中也只是平平无奇。我好奇是什么样的小学,一听同学说起名字也不由得肃然起敬。那可是全国著名重点小学,“北京八小”中的其中一位啊!听说只要能踏进它的校门,相当于一只脚踏进了“北京八强”初中的门槛,可将以后上清华北大的几率直接提升30%。如今在北京家长口中,能成功跻身“八强”那叫“上岸”,相当于拿到了近半张清北门票。而其中竞争如此激烈,家长若能以教师身份进入小学,获得子女直升名额,那是成本最低的“曲线救国”方案了。为了以后不苦孩子,只能先拼一把自己了。▲北京教育“内卷”最激烈之前曾听说过“内卷”一词,没想到我同学就是“教育内卷”中的一员。根据高考的同省选拔政策,你竞争的并不是全国考生,而是全省或者全市考生。对于拥有众多高校的北京来说,竞争尤其激烈。特别是像我同学这样从农村一步步考出去,最后凭自己的努力在北京扎根、实现阶层跃迁的“考二代”来说,想要自己的下一代也能享受自己曾得到的红利,只有在教育上下功夫。可其他在北京的家长也都这么想呀。于是,想要让自家娃能在一众孩子当中脱颖而出,就要比别人先起步、比别人学得多、学得深。于是,原本在剧场里舒舒服服坐着看戏的观众们,因为前排观众突然起立而不得不全体起立,大家就都只能站着看戏。形成了教育界里著名的“剧场效应”。可以说,在孩子教育上,这一代家长花费的心血最大,但因竞争者都很拼命,获胜人选依然只有那么几个。于是,消耗大、收益小的内卷局面就形成了。▲“教育内卷”目前有解吗?在我看来,目前似乎无解。但退一步想,之所以会内卷化,是因为大家都在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在转。事实上,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一生的,而不是随着考入大学就宣布教育结束。如果把孩子当做“人”去教育,而且将具备幸福能力、能够找回自我,做自己真正感兴趣且能养家的事情当做终极目标,那么“高考”也只是孩子人生的一个驿站罢了。因为对人的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分数上,更突显在品质培养、兴趣挖掘、心理健康和契合社会中。如今的世界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元化,考上好大学也不代表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即便找到世俗意义中“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好工作,如果你不热爱它,也只能成为无法感知幸福的“空心人”。因此,家长们想要缓解因为教育内卷而带来的焦虑,就要把目光放长远,别只盯着“中考”“高考”这些坎,更应该专注到孩子自身,看他的个性如何,兴趣在哪里,帮助孩子找到一生所爱,这样孩子即便普通,也能在保证养活自己的情况下活得很幸福。【关于教育内卷,你焦虑吗?欢迎说出自己的观点。】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勘探院(RIPED),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面向全球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主要肩负全球油气业务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油气勘探开发重大应用基础理论与技术研发、全球油气业务技术支持与生产技术服务、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等职责。业务领域涵盖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油气井工程、信息化与标准化、新能源勘探开发、技术培训与研究生教育等。勘探院包括北京院(含北京院区和廊坊院区)、西北分院、杭州地质研究院3个部分。 勘探院科研条件优越。具有比较完整的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能源战略与信息工程的学科体系,自主研发和集成创新了一系列重大配套技术和专项特色技术。现有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致密油气研发中心等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17个公司级重点实验室。勘探院科研队伍实力雄厚。目前,共有员工近3000名,包括9位两院院士、近2000名科研人员、140余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300余名高级工程师。科研人员直接参与陆上和海外大多数主力油气田的勘探发现与开发建设,是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储产量增长的突出贡献者;是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与油气田开发理论和技术体系的主要创立者,引领了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发展。中石油中科院渗流所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简称渗流所)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合办的研究所。渗流所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兰州渗流力学研究室,1986年迁至河北省廊坊市中石油勘探院廊坊分院,1988年更名为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归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中国科学院的双重领导,是全国渗流力学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中心,是流体力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渗流所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归入勘探院研究生部统一管理。研究生培养研究生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技术培训中心(研究生部)成立于1978年,并开始培养第一名硕士研究;1984年9月经国家教委批准,研究生部正式挂牌批量招收研究生,是目前中国石油所属的唯一的高级学历教育基地,成为以石油工业上游各专业为主的研究生教育机构。目前研究生部拥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硕士学位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专业10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专业11个。40多年来,研究生部毕业生的足迹遍布中国四大石油公司(含延长石油)和一些国家职能部门、高校和国外科研机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在科研、生产和管理等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有一批校友取得了优异成绩,涌现出包括5名两院院士、诸多知名油气专家、油气行业技术及管理负责人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为我国石油工业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导师队伍勘探院拥有博士生导师63名,硕士生导师102名。其中,院士导师20名(在招导师11名)。渗流所拥有博士生导师20名,硕士生导师40名。奖助体系勘探院国家统招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学费及住宿费全免。我院设一、二、三等奖学金(覆盖率为60%),助学金、助研补贴(覆盖率为100%),孙越琦奖学金、伙食补贴、医疗报销。(2021年新生奖助标准将有大幅提高)渗流所按国科大标准收取学费、住宿费,但在校生享有国家助学金(覆盖率100%),国家奖学金(覆盖率2%),中科院奖学金、国科大学业奖学金(覆盖率100%)、研究所奖学金及助研、助教、助管津贴。校园生活依托勘探院资源优势,同学们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专业比赛、各类讲座和院士论坛,并获得众多奖项:获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全国博士论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获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竞赛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全国油气地质大赛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二等奖、三等奖各2项。招生计划2021年,勘探院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为硕士研究生24人(含推免生)、博士研究生30人(含定向和非定向生)。渗流所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为硕士研究生18人(专业学位8人,学术学位10,含推免)、博士研究生10人。油气行业学科综合性强,面对能源转型和数字化信息化发展,除招收地质、地球物理、石油工程等油气专业背景学生外,还招收数学、化学、计算机、机械、力学、控制学、材料等专业背景学生。报考须知勘探院推免生报名及提交材料时间:每年8-9月 考试时间:每年9月硕士生报考时间:每年9-11月 考试时间:与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时间一致博士生报考时间:每年11-12月 考试时间:每年3-4月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的详细信息可查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外网或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10-83597512,010-83597064咨询邮箱:zs_riped@126.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0号59楼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渗流所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的详细信息可查询中国科学院招生信息网或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10-83597512/7064/6364咨询邮箱:zs_riped@126.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0号59楼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招生专业制图 | 肖遥统筹/责编 | 肖遥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读研几乎是每个本科生都考虑过的事情,我国的硕士人数也在逐年上升。而读博在近几年也成了一大热门,毕竟硕士一抓一大把,再往高处走也是给自己一个更高起点来发展。有些硕士临近毕业总会纠结要不要读博,那硕士和博士的区别是什么?细扒一下,差距比想象中的还大…首先,硕士和博士专注的点不一样。网上那个硕士博士研究领域越来越狭窄的图一直广泛流传,硕士是对自己研究的领域有了一定全面的认识,而博士也是针对一个点进行细致而深刻的研究。就全局来看,博士只是一个点,而硕士是一个环。因此,对于一个合格的硕士生而言,应该掌握该领域的综合系统知识并学会运用。而对于博士而言,应该在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有突破和全新的认识,专注于科学研究,推动社会和科学发展。其次,硕士和博士能力提升完全不一样。大多数硕士生涯基本是上课(玩),做实验(玩),写一篇论文(保毕业),写毕业论文(扒层皮那种)。那些认真的,可能会多写几篇论文,或者想要读博早早就转博了。但硕士基本是导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一切为了能毕业就可以。而且往往找的工作并不是科研岗位,所以也不会再写论文做实验,能力提升虽然比本科要强,但并不具有一定的独立承担工作的能力,思考力和业务能力都教一般,去了公司也是从实习生做起。而博士,毕竟需要3-4年的时间,在此期间需要独立设计实验,写论文,思考问题等,导师也会格外看中博士,交代的任务也多,因此能力提升的也多。都说博士是宽进严出,意思就是能毕业的博士,基本是都是比较优秀的,可以独自承担科研项目,具备基本的科研素养和能力,当然在其他方面比如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会明显高于硕士。举个例子,小编的先生是博士毕业,而小编现在硕士毕业,虽然在他身边耳濡目染了5.6年,但承认自己的思维和想法确实有时候没有到他那个深度,希望自己在博士期间能有所提高哈。再者,硕士和博士所付出的也是不一样的。我的硕士阶段基本就在玩,生娃,毕业中度过了。硕士阶段只要你的能力提升达到了这个要求,基本就可以了,导师对你的也不会太严苛,付出的也不是全身心投入。而博士真是不一样了,我们实验室的博士,996可能都不能表达他们的辛苦,一般8点到,晚上10点回,遇到急事还得加班,周末基本也是泡在实验室,乐趣就是一起叫外卖,看个电影都是奢侈,哈哈。博士付出的确实要多,精力消耗的也大。网上流传的硕士博士发际线也能明显说明这一点,哈哈。最后,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硕士和博士也是完全不一样的。硕士和本科类似,基本都是去公司企业较多,他们比本科的学历要高,因此上升空间较大,考公务员也是有优势。但到一定程度,硕士就打住了,同时,硕士也是干活最多的那个,工作相对较累。博士基本就是做科研的,毕业进入高校或者科研院所较多,去公司也是职位较高,毕业就是中级职称,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评上副教授教授之后全国各处当专家,或者去科技公司等也都是不错的收入。同一行业而言,博士的就业肯定会高于硕士。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并且觉得读书没有这么难的同志们,可以考虑读博,毕竟博士有很大的优势,但就是不想让自己这么累,想轻轻松松过一辈子,建议不要淌博士这趟水,毕竟读博和毕业都是考验,未来的上职称之路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综合各因素全面考虑吧,希望给在纠结中的你一点小建议~
25岁的硕士毕业生A某手里握着一叠精装简历,准备离开招聘会现场。他甚至连投出简历的机会都没有。“说是硕博专场,几乎没有面向硕士的岗位。投简历的过程,就感觉自己在被反复碾压。”他沮丧地说。上一次被“碾压”是和一群本科生一起投简历,招聘负责人对他的研究生学历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一脸漠然地说:“不论本科还是硕士,底薪3600元,其余靠提成。”这是如今很多硕士生面临的窘境,读研本是为了提高就业的起点,然而,两三年过后,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付出多,他们总希望找到薪水更高、待遇更好、前途更美好的职位。但事实上,很多硕士生并没有表现出比本科生更明显的优势,“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对于花费了大量金钱和精力,经过残酷的竞争通过独木桥的硕士们来说,个中滋味,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01、进阶硕士之路已是不易近年来,考研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尽管高校每年都在扩招研究生,但由于报名人数激增,导致考研竞争愈发激烈。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为341万人,报录比预计将达到4:1左右。此外,大部分院校近年来招生政策改变,提高了招生计划中的推免生比例,不少名校热门专业的推免生录取比例甚至超过50%。例如某重点高校发布的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中,计算机学院招收51人,而推免生名额为49人,留给考研生的名额仅2个。这样的现状,让考研之路变得“雪上加霜”,也增加了考研er的沉没成本。02、挤进硕士堆,却处在学术界鄙视链末端有人的地方就有鄙视链,硕士作为学术圈的底端、科研界的农民工,洗瓶子、插枪头、配试剂、跑腿报账……取代了读研之前幻想的高大上,成为了他们每天的日常。硕士第一年赶功课,第二年赶论文,最后半年找工作的培养方式也似乎并没有凸显出什么学术上的价值和意义。看过《生活大爆炸》的都知道,这部剧又名《论暴击硕士一万点伤害的100种方法》,其中一集讲到硕博士的称谓,读完博士你的称谓前面就可以加Dr.,而读硕士你的称谓和本科依然没什么区别,只能是Mr.,博士和硕士的差距可见一斑。03、毕业那年才知道,硕士最尴尬研究生的扩招增加了入学机会,但也导致了学历贬值。除了本科生,硕士博士学历均有不同程度的贬值。传统吸纳研究生的单位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等提供的专业技术岗位逐年减少,进入门槛水涨船高,就业难的问题只增不减。而硕士毕业后想继续读博,基本上只能通过申请考核了,申请考核的学校对于考生的生源水平、研究成果、论文篇数一般有明确限制,想通过读博继续深造的路也将“越来越窄”。硕士进可继续深造,退可找个体面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陷入了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04、学历高≠好工作,硕士沦为就业夹心层根据梧桐果近三年的校招数据显示,各学历层次中,硕士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指数异军突起,2017年和2018年竞争1个岗位的硕士生超过3人。尽管在今年整体就业难的形势下,硕士的就业难度指数下降到1.55,但仍然高于本科和博士。从薪资待遇上看,对比2019届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平均期望薪资和平均实际薪资可以发现,硕士的平均实际薪资为8777元,低于其平均期望薪资9017元,而本科和博士的实际平均薪资都高于其平均期望值。也难怪硕士会喊出“当初一言不合就考研,如今只怪硕士文凭不值钱”的口号!小公司委屈了自己的学历,大企业看不上自己的经历。尽管与本科生相比,硕士生有着更多的选择空间,但他们对于大城市、好单位、高工资这类“体面职业”的追捧,也导致硕士生们想要实现理想就业着实有点难。对于大多数岗位而言,经验远比学历更重要。同年毕业的本科生已经拥有三年左右工作经验,而硕士才刚开始找工作,在职场谁竞争能力更高一目了然。而对于那些“高精尖”的行业,待遇优厚,专业对口,但准入门槛往往是博士起步。研究生的光环不再,性价比不如本科生,专业又比不过博士,硕士生就这样成为了职场中的“尴尬群体”。04、学历是敲门砖,但能力才是安全感但是已经处境尴尬的硕士们也无需气馁,学历也并非全无用处,比如近年来各大城市的抢人大战中,学历层次越高,人才补贴越高。 并且在很多体制内的单位,工作能力相近的情况下,硕士学历职工的晋升年限、级别与工资定档划分大多是要优于本科生的。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尴尬的问题,关键在于发展出学历之外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职场的xfxy(腥风血雨)中立于不败之地。以下文章来源于青塔人才 ,作者青塔人才
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才能和你的教育经历相匹配?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名校硕博士到中小学任教?观望未来前段时间,深圳中学的教师招聘名单火了,求职者不仅来自清华、北大、哈佛等顶级名校,并且还是清一色研究生学历,更不乏博士前来竞聘。另外,上海中学、人大附中、南开中学等优秀中学的录取结果也是如出一辙。好中学竞争激烈针对这种情况,有些人表示不理解。有的人认为硕博士进中小学任教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有些大材小用,基础教育或许根本就用不上硕博士的研究分析方法,他们应该去做研究,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有的人也想不通,付出那么多教育成本的名校硕博士,进中小学一个月才拿几千块钱的工资,真是可悲。当然也有很多人理解这种做法。有的人说,是无知限制了你的想象力。一线城市的重点中学,一般院校的博士或许就进不去,甚至比进一般的高校还难,评论之前先了解一下中学的发展水平吧。又有人说了,解决户口、编制、购房和未来孩子的教育资源问题等一系列待遇,是致使硕博士趋之若鹜的一大诱惑条件,让人难以抵挡。另外,教师的寒暑假是很多人向往的,也是其他职业所没有的。这些硕博士可以完全利用这些闲暇时间做研究,并且他们身处教育教学一线,更能做出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再者,也不能排除一些硕博士为了我国基础教育有良好发展而奉献一己之力所拥有的初心啊。他们其中有些人愿意在中小学发光发热,也更有自信展现出自己的能力。不可否认,名校硕博士进驻中小学担任教师,是有价值所在的。如之前就让网友感觉智商被暴击的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的课题报告,以苏轼为主题的系列研究,着实让人震惊了一番,难以想象此报告出自小学生之手。但仔细想来,这背后必定有高人指点。这些小学生的背后有着强大的硕博士老师团队指导,还有着高学历高智商父母的支持。这些强大的后盾,成为孩子卓越成长的垫脚石。名校硕博士到中小学任教的现象背后,体现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供需发展水平,也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将朝着更高质量的发展方向迈进。如今,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大,硕博资源不再是稀缺资源,供应力度足够,给中小学的师资需求提供了客观条件。此外,随着硕博人才的供应量增大,也导致职业竞争激烈化,使得部分企事业单位优中选优,让一部分硕博士向中小学教师岗位倾斜。再加上,一些中小学凭借自身发展优势抛出优质条件吸引硕博人才,最终达到“两情相悦”。若硕博士人才真正能将自己所学传授给下一代,并激发学生们的思维潜力,促进学生们的学习效力,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出更优质的人才,那么他们就会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谱写出光辉灿烂的一笔,这是值得被赞颂的。完成跨越,实现飞跃欢迎读者参与讨论哦~
用幽默解读教育,用心得品读人生。打油诗开题:硕士博士博士后,小学中学大学受。人生难得几回搏,努力奋斗不白活。如今大学生越来越多,而更高的学历学位受到更多公司的青睐,回想一下自己的过往生活,你达到了哪个阶层?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四个概念:首先,这四个名词的分类都属于学位(博士后有点争议):学士学位是大学四年考试合格之后,获得的学士证书。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种,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通过考试考上硕士研究生,经过三年学习,考试合挌授予硕士学位。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学生经过三年学习,考试合格之后授于博士学位。博士后是指博士在相应的博士后授权点学习,经考试合格之后授予博士后学位。其次,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是渐渐渐深入的。本科生,对事物的看看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层次的去了解去体会。研究生需要导师的引导及学习导师如何看待事物分析事物的本领。博士生几乎可以等同博识后,只是经验不同罢了。博士生可能还需要博士后的引导指点,可以达到一点就会的境界。再次,读书越多,以后的档次越高,这是概率上的。就是说,99%的人来讲,读了硕士肯定比本科的出路要好。所以不要被那些什么文盲创业当大老板的鸡汤文蒙蔽双眼,有条件支持你也考得上,多读书总是不犯错的!至于差距多大, 不好说。看每个人的发挥和运气,乃至于家庭的背景。也许某领导的孩子本科毕业生活过的远胜于很多博士。所以还是那句话,跟自己比,多读书你有更多成功的可能。跟别人比,那只能说投胎是个技术活。最后,广为流传的本硕博兔子理论,概括一下应该是这样的,本科是拿回来别人打死的死兔子。硕士是跟着自己的老师去打兔子,顺便学习打兔子的方法。博士是寻找哪里有兔子,决定去哪儿打,决定用什么发放去打。注释:兔子是指科研方向或者科研论文。总之,仔细想想,你现在处于哪个层次呢?不过,还是有很多榜样正在我们面前展现。他们虽然学历不高,但所取得的成就还是令人吃惊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的价值,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才是成功的秘诀吧!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长期分享英语学习资料及个人学习心得,有兴趣的同学关注不错过每一次分享,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留在下方,我们下次再聊喽!
前几日,湖北武汉某附中拟聘“豪华版教师名单”——全是清北硕博,这个“豪华版名单”晒出顿时在网上炸开了锅。有人说清北硕博应该到科研院校就业,到初高学校当老师,是对“学历的浪费”浪费国家资源。另外一些人说教书不是大材小用而是大材有大用,优秀的教师更能培养更多的人才,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培养一群人一批人,作用不可小趋。现在随着高校的工作门槛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博士扎堆选择去初高中当老师。名校硕博士教中小学是“应该”还是“浪费”?这个是分两个层面:首先是,站在社会整体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上,这是否造成了浪费;其次是,如果经年所学将注定难以物尽其用,这又是否会构成当事人个人立场上的一种。对于第一个层面、就是在人才资源市场,像这样讨论是否浪费是没有意义的。要知道,市场,是最诚实的验证机制;而人的趋利心,也是最诚实的决策动机。这些研究生博士生,选择应聘中学教师的行动本身,就已经最有力地说明了:这也许已经是他们所能够得到的最优的职业选择了。有的人所认为的“配得上”名校研究生的哪些岗位,也许早就已经被更加优秀的“精英”占据了。如果是市场对人才资源的机制的话,那就没有理由计较这是否浪费。另一个层面,这么多年的寒窗苦读,熬过了艰难论文时光,会不会觉得是遗憾?清华北大毕业去教高中? 让各个师大情何以堪。 理论上说教师属于专业岗位,师大培养的就是教书技能。 你见过读中文的应聘电子工程师么? 只能说教书这个技能太虚了。 清华北大应聘中学教师,应该是整个就业形势实在不如人意呢?导致大家才往体制内跑?有些人说:学无以致用 大多数人或许难以避免网友说:又是【第一学历】,真让人不经发问,我本科高校不好,即使后面硕博出身名校也没用吗?个人觉得这个要求没毛病。中学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至少是高考的优胜者。至于后面硕博多牛,这是本科以后个人的努力和天分,也可以从事相关科研及擅长的工作,没必要非得中学执教不是?然而,我们换一种心态去想事情的可能就会截然不同了,我们不再尝试用太过功利的心态去计算教育的回报,不再将念大学与读研完全看作是一种投资;那么,当回望起初的时候,看到的或许就不再是浪费,却会是一段弥足珍贵的人生体验,而那也构成了生命的一部分。太多太多的人们,如今都是在从事着与他们过去所学的专业完全不相干的工作,这难道不也是浪费吗?总结上面说的,没有什么是应该的还是浪费的,说到底,在自己内心值得话,就没有浪费可言。关于中学招硕博当老师这个话题您对此有什么看法?【注:本文为AEIC学术交流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
来源 | 考博圈编辑 | 学术君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到处都在贩卖焦虑的时代。学术圈也不例外。“paper数据怎么又不对?”研二丽丽姐一边抱怨着,一边怒咽一口烧仙草奶茶。“读博已延期一年,难道今年的毕设又要被KO了么?不行,我要喝杯红豆抹茶奶盖,好好地静一静……”掌门座下大师姐阿云满脸惆怅,无奈地自言自语。我的导师说过,做学术的人各有一本难念的焦虑经。深以为然。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喝一杯奶茶竟然成为了我们释放焦虑的一种手段、一个借口、一项仪式。◆ ◆ ◆ ◆ ◆1.穷,但买一杯奶茶还是可以的不穷的话,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学术的。读博的各位同仁还算过着滋润的小康生活,读研的则会觉得自己每个月领取的不是生活补助,而是生命救济金。毕竟,导师都在喝青菜豆腐汤了,自己就乖乖地去校园里张开大嘴,喝西北风得了。事实也确实如此。实验室的小娟学姐生日那天,说是手里的经费有限,只好请大家喝奶茶聊以庆祝。说实话,那款奶茶是外卖软件上九块九特惠价的品种。可是,按照十多杯的数量算下来,也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花销了。然而,依旧有个别学弟学妹对一杯珍珠奶茶表示出了不屑和嫌弃。那晚,小娟学姐看着垃圾桶里还剩半杯的奶茶,抹着眼泪说道:“妹妹住院了,给家里寄去了几千块钱……刚做的实验又失败,还把器材给弄坏了,导师说先自费买新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奶茶本来是香甜可口的,可为什么这个时候会感觉它却是苦涩的呢?“我是做学术的,这么高大上的事业,怎么能展示给别人自己寒酸的一面呢?现在就给女朋友买一杯奶茶去。”刚读博一的廖哥不想输给同班的那些高富帅。可他却浑然不知,买奶茶在女朋友面前只是赢得了一份情怀罢了。那个躺在专柜里的“小萝卜头”口红,他永远也买不起。大多数女生是比较喜欢喝奶茶的,男生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奶茶由此成为了学术圈里社交、联谊的“软通货”。它就像一个符号,适用于各种用途的交往场合。其实,做学术的人,虽然很难说自己已经实现了经济独立,但至少说一句“奶茶独立”,还是值得认同的。可做学术背后的穷酸,真的不是一杯奶茶的香甜所能掩盖得了的。◆ ◆ ◆ ◆ ◆2.科研成果产出得慢,但喝一杯奶茶倒是挺快快出科研成果,无可非议,即使要对其非议,那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快”的动机并非出自单纯的学术价值与科研意义,而是缘于各种“奖”的话,那么,这种学术焦虑真的是自寻烦恼、杞人忧天罢了。可问题是,当下的学术圈,生态平衡始终没有达标,永远都处于你追我赶的激烈角逐态势。呲溜呲溜,一杯奶茶下肚后,宅男肥仔摸摸圆滚滚的肚子,发出幸福的呻吟:“还是喝奶茶比较爽快,给导师写个基金,真慢!”他考博没有成功,博导便给了他这么一个申请课题的任务,希望他继续考。如果课题基金有幸中奖,那他二战考博绝对能够一锤定音。“国奖就差1.2分的业绩,赶在评省奖之前,我一定要搞定这篇北核。”正在敲键盘的小张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稍微有点儿拜金。他的口头禅是:珍珠奶茶的最后一颗珍珠被吸到嘴里之时,便是核心论文完成之日。不过,上个月他共喝了十杯奶茶,却始终没看到一篇论文初稿出来。word文档左下角始终显示着三千多个字符。所以说,围观的各位看官认命吧,喝一杯奶茶肯定要比写一篇论文快得多。这应该是学术圈里人所周知的常识。◆ ◆ ◆ ◆ ◆3.毕业遥遥无期,喝奶茶变成了习惯越是临近毕业,就越是焦虑。每到毕业季,毕业论文就会上演各种难产的悲痛剧情。有幸的早产儿,却不幸地被导师处以夭折的鉴定。“你们走吧,我的论文被毙了,导师让我留下来做一年助教,帮他带一带研究生。”脱发哥镇定地对舍友说道,“没事,那不还有学校那家奶茶店嘛!有它陪我。”脱发哥因为读博半路换了研究方向,论文写得有点着急,被延期了。回想一年多以来,他时常一边喝着炭烧奶茶,一边盯着电脑屏幕。没曾想,喝奶茶跟着写论文,一起变成了他的一种习惯。毕业论文没通过,奶茶倒是喝了不少。不过也好,喝奶茶总比吸烟环保。只是,我们不知道他延期的一年之内,到底还要再喝多少杯奶茶。面对来自毕业的焦虑,我们无法尽快拿出一个像样的学术成果。急躁、忧愁、烦恼,我们需要一种快感来释放大量的多巴胺。而买奶茶、喝奶茶这样一个简单快捷的流程,正好迎合了我们当时的心态。这就像一项仪式,宣告着我们就要成功了,就要完成了,就要毕业了。但是,做学术不如喝奶茶所带来的满足感,即时生效且又肉眼可见。学术注定是清苦的、漫长的、延时的。◆ ◆ ◆ ◆ ◆4.做学术太难了,但它真的可以像喝奶茶那般简单我们忍受着穷的窘境,又遭受着产出学术成果慢的尴尬,在这双重暴击之下,我们身心疲惫,一看到与学术有关的东西,就感到害怕,就否定自己的价值,也对自己未来的学术之路失去了信心。我们不断地把自己封闭起来,渐渐地陷入抑郁状态,甚至还想到了自杀。做学术的心境,不过如此,可当你焦虑时,能否回想一下喝奶茶时的心态呢?清爽的早晨亦或温馨的下午,走进一家奶茶店,找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一杯自己喜欢的奶茶,看着窗外学术同仁或悲或喜,就当自己深受感染时,一阵奶香袭来,原来是服务员把奶茶端上来了。放下做学术的杂念与琐碎,轻轻地抿一口奶茶,当时的自己是不是沉浸在安静的世界当中了呢?做学术带给我们的种种不好,是不是也顷刻间烟消云散了呢?其实,喝奶茶本质上喝的就是一种心态,即学会直面做学术的焦虑,并尝试与其和解。著名的心理学家朱迪斯·赫尔曼曾经说过,每个人都必须对痛苦与难受进行哀悼后,才能发掘出隐藏在身体里面的坚不可摧的力量。我们焦虑的,往往是在做学术过程中遇到难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而非学术本身。马克思虽然说过“物质决定意识”,但他并没有做出“因为做学术难,所以你应该产生焦虑”的定论。我们深感做学术太难了,实际上只是运气不好罢了。资金不足、实验事故、编辑不喜欢、导师不给力、学校没名气……我们应该承认,成功的事情只有一件,但坏运气的事情可真的没完。运气不好,不是我们的错;没能产出学术成果,也不是羞耻的事。切记,千万不要拿学术自带的恶意来惩罚自己。我们一定得学会和做学术和解,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寻到一条绝处逢生的学术之路。谁都会遇到做学术的困境,可谁也不是轻轻松松地就迈过了那个坎儿。调整好心态,制定出清晰的计划,一步一步地去执行。如果真的累了、倦了,那就喝一杯奶茶,恢复一下精气神儿。用喝奶茶的心态来做学术,相信,你的学术成果很快就可以香气四溢。本文来源:考博圈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