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硕博成为就业“主力军”,东大开启2021届毕业生秋校招聘书也

硕博成为就业“主力军”,东大开启2021届毕业生秋校招聘

来源:交汇点资讯客户端交汇点讯 国企央企扩招、博士生年薪超50万、支持“带薪读研”……10月24日上午,东南大学举办2012届毕业生秋季大型招聘会,记者从现场感受到,用人单位求贤若渴,从新人培养计划,到福利薪酬,较往年都有普遍提升。当天,共有540余家单位到场选聘毕业生,累积提供岗位数35549个,涵盖5G、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基础建设、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互联网、金融等行业领域。 “年薪14~25万”现场,浩鲸科技人事主管朱永娇在招聘宣传板上临时加了一行字,她坦言,现场毕业生综合素养高过预期,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她和团队临时调高了薪酬待遇。“今年招聘会上,研究生居多,大多数学生目标清晰,我们今年开出的薪酬确实高于往年。”朱永娇告诉记者,当前企业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正加大研发投入,尤其重视“技术底座”的研发,此次期待在东大招到电子信息类人才,助力公司的算法研发。 比起薪酬,更多应届生关心职业规划以及个人成长。“我希望发挥所长,将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扎实用在工作中。”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生李得民告诉记者,他更看重企业发展前景,以及和他研究方向的契合度。交通学院硕士生苏竹勋则表示,宁愿“慢就业”,也要注重个人兴趣和个人成长,她告诉记者,即便与专业不是十分对口,即便薪酬略少,她也还是希望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格外关注互联网企业。 “我们也发现,近年来毕业生的择业观更加开放和多元化,比起待遇,他们还会考量个人成长空间,甚至企业文化。”苏州腾冉电器设备公司人事主管李玲香在与一名本科生交流后提出,如果入职后还有再深造的想法,公司支持其“带薪读研”,此外,公司还会制定3~5年的培训计划,帮助员工找到职业方向,提供各类成长渠道。 东大学生处副处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宋健刚介绍,今年东大本硕博毕业生共9000人左右,其中本科生4000人左右,约60%选择继续深造,硕博士成为就业“主力军”。今年,学生就业进度没有太大变化,他提到,今年国企和央企反而增设了不少岗位,平均增幅大约在20%-30%,此外,今年还有不少针对博士的应聘政策,最高年薪达到50 万以上。现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兵器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中国建筑、中国交建等重点单位参会,来自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参会的单位数量也明显增多,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到重点单位和重点地区建功立业,鼓励学生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切实践行人才报国的办学理念。 据悉,2020年秋季,东南大学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扎实推进各项稳就业措施,积极开展求职训练营、就业咨询周、春晖计划-公职训练营等活动,帮助学生认知自我,探究职业、起航生涯;同时举办1000余场线上线下宣讲会,10余场选调生公务员政策宣讲会、30余场重点单位及政府组团招聘会,累积进校招聘单位数2000多家,提供岗位数达60000余个,努力扩大岗位供给,多措并举助力2021届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文 刘莉/摄作者/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社会百态# 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食罪人

硕博就业防坑避险参考:这种高校请慎重选择!

10个硕博生毕业后9个首选的工作方向都会是高校。那么问题来了,该选名校还是一般的学校?薪资和发展前景不可兼得时该如何取舍?知乎用户@喝凉水的小肥鱼分享自己曾经的故事告诉你硕!博!们!,请!你!一!定!要!慎!重!选!择!工!作!的!高!校!本来,不想写什么,但是,近期的事情,快把人逼疯了。这所奇葩的所谓的“大学”,让我见识了社会对于教育的影响,见识了人性的善良与罪恶,见识了各种人生、家庭的苦难与辛酸,见识了很多原本不想见得东西,也终于把自己逼到了疯狂的边缘。先把一些话说在前面,不针对什么,就是自己的一些经历,以及这些经历随之而来的对于个人的毁灭与重塑。说的不一定对,也不一定错,仅仅是讲个故事,大家听听就罢了,都是无产阶级,每天烦恼的事情千千万,这个就当做是防坑避险参考吧。咨询过法律的朋友,不建议暴露真实信息,所以,故事里的信息都会加工一下,请不要去现实中寻找,找到了也不会承认。这所所谓的大学,我称之为“Z大”,地点,本来在山沟子里,后来,鸟枪换炮,来到了华北平原,从此开始了升级之路。n年前升本,换了管理层,开始了近n年的发展,从一个专科,变成了本科,部分学科还能稍微在国内拼搏一下,露点小脸。与国内的好学校相比,基本是天地之差还要多。但,近些年,博士越来越多,很多博士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也开始寻求类似的学校工作,于是,各种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先简单说说,有时间再详细。01、学校的平台很重要国内的学校分为很多个层次,985、211这一类,是好大学,平台大,学校大,总体水平很好,压力也很大,入职要求高。当然,近几年,要求已经不是高得问题了,而是地狱级难度了。很多同学认为能进学校就行,平台不重要,主要靠自己。你太天真了。平台决定了起步的高度,未来的发展速度。一个好的学校,大家都在努力的做有意义的事情,每天项目、研究课题、论文、竞赛、课程等等,忙的不亦乐乎,你在跟着大家的过程中个,就会慢慢掌握很多东西。而且,压力的作用,你一定会逼着自己努力,你身边的人每天早7晚11,一周休息半天的工作状态也会感染你,你想不努力都会觉得羞愧。而Z大这一类学校,基本没什么平台,以前的老员工都是专科的底子,你想找个人讨论一下科研方向,对不起,真没有,很多教授可能还没有你懂得多。至于奋斗,别做梦了,身边都在混日子,都在完成教学就万事大吉,科研都是辅助的,地位低下。你在好大学的食堂里,听见身边人都在聊近期的项目,国家的政策,未来的发展等等,你在Z大的食堂里,基本就是哪里有打折,近期又买什么便宜,又要去哪里旅游,以及各种八卦,你和别人说要做什么方向的研究,他们看你的眼神告诉你,在他们眼中,你就是个怪胎。所以,你觉得平台重要吗?02、观念的巨大差异记得刚来的时候,那些老中专的老员工还是能有点压力的,因为感觉博士来了,自己的水平不行,会不会被淘汰。时间证明,他们多虑了。记得,有一次去后勤办理周转寝室的事情,那个李副处长一顿喷,最后加了一句,你们博士又怎么样,最后不还是要被我管?当时年轻,有点热血上头,直接关门走人。现在看来,他说的很对呀。我们博士又怎么样,也就是这个学校的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基本都在教学岗位,很少有愿意走上管理岗位的,读书多了,都不喜欢太多事,都愿意当个小老师,做点小科研,过过小日子。各个主要职能部门都是无学历,或者学历有疑问的群体,最高也就是内心早就放弃了科研,一心从政的这么一群人。中国,话语权很重要,你们博士群体没有,对不起,那么你就是无足轻重的,各种政策都是为了玩死你。于是乎,评职称的政策年年变,看人定政策什么的也就可以理解了。如果你好奇,可以查一下好大学的职称评审,看看是不是年年变。另外,评比的要求也变成了可以控制人的筹码,博士群体在他们眼里都是怪胎、傻蛋,不玩死你们玩谁?想出头?别做梦了,控制的严严的,你没什么机会的,就老老实实的教学,当个高级劳动力,被剥削就行了。于是乎,Z大出现了很壮观的一个景象,每次换届选举,所有人都打破头的上去抢,都要做管理层。为什么?因为可以感受权力带来的满足感,因为可以玩死你们这群傻蛋,因为绩效考核里面的指标都是给你们这群傻博士定的,管理岗的考核另算。总之,你会发现,曾经你以为学历有什么用,能够让你升级,可是,现实狠狠打醒你,醒醒吧,傻博士们。03、本群体中人的分化博士群体中,逐渐也会分化,环境对人的改变是很深刻的。你在这样的环境下,要么随波逐流,变成和这里相适应的食利者,要么一直做个最底层的傻博士。于是,很多原本想做点事情的博士,投身到轰轰烈烈的Z大管理中,放弃了科研,放弃了多年自己的信念。说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挺可笑的,我一直认为,人都是有底线和尊严的,有信念,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很多博士毕业的时候,也都是想做点什么事情,对国家对社会有点意义。但,可能是我太理想了,很多人大约骨子里就是那样,只是没有机会。就像《人民的名义》中,被抓的人们,大约是一个原理吧。分化以后的群体,基本上很难再聚集起来,合作进行科研、项目的事情,这种破坏的力量,是很厉害的。04、说个事情吧,请各位给点意见你要走了,去人事处办手续,你会发现,原来,他们一直都在关注你。想换个环境,准备调动工作。人事处的老爷们说要退款,不只是聘用合同的违约金,而且还有之前的大部分工资。这里,一个讲师(博士毕业,都是讲师的,你想晋级?别做梦了,前面排队的有的是,你慢慢等吧),每月基本工资大约3k-4k,根据课时量,可能到5k多。人事处一直要搞绩效,几年了,到目前为止,还是征求意见稿。每月,所有在职人员按照满绩效发放。(你想问为什么?考核主要是课时量,主要是考核教师的,管理岗根本就是领导意志,不会不合格的)据说,要等文件正式下发以后,开始核算工作量(主要针对教师),课时不够的,要扣钱,几年了,一直未见执行,文件也总是修改中。你要走了,来吧,文件对你要严格执行。首先,要把2018年的扣回来(2018年考核工作都结束快一年了,现在又要扣回来),当时的文件要求是350多,尽管去年没发文件,尽管今年的文件说250就合格,可是你去年255课时就是不合格,扣你15000。那么,再算算今年的,你每月基本工资4k不到,扣掉社保医保之类的(预扣,因为混乱的管理,到目前也没有建立社保账户)学校收着,你就2k不到,算你有点工作量吧,再给你1k不到,你每月也就3k不到,之前每月发你9k多,都要扣回来,也就是70000多(每月扣税按照9k多扣,而让你退款,只字不提了)。再加上违约金,3k,来吧,一共差不多90000,不交,不给档案,你就别想调动。你问,绩效考核文件是正式文件吗?答:不是,是试行,还要修改。你问,那为什么要按照最不利的算法执行?答:最终解释权归人事处。你问,绩效考核文件以前,每个月还有5k左右,怎么考核了,反而更少了?答:绩效就是要这样,把课时量不够的老师的工资扣掉,给课时量多的老师,实现公平。你问,那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课时量肯定不一样,怎么控制,基础课课时超多,专业课课时少老师多,怎么都不可能够。答:这个需要再调研。你问,管理岗早晨8点基本都是迟到,下午3点多就都离岗接孩子,不打卡,不签到,考核还都合格,这样公平吗?答:这个,你有证据吗?我们每天都很忙的。你一个讲师,每月满绩效比我科级都高(Z大,科级基本工资加坐班费,基本都在10k上下,另外,还有加班费,各种自己科室内部的加班,很多神奇的加班,半年一发,10k-30k的区间,大有人在。),大家都觉得不公平,所以,考核不合格一定要扣。不交钱,就别想调动。辛苦工作10个月,各种实习、毕业生、开会、学习、活动、文件等等,最终,你就是不合格,连去年的一起扣,90000,不交,不许走。都说,分手见人品,你见了吗?找学校,慎重。本文来源:知乎用户@喝凉水的小肥鱼,获取授权请在知乎平台联系作者,请勿二转

森石

博士就业多元化趋势初现

视觉中国供图眼看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物理学博士孟溪手握两所高校的offer,俨然已是博士毕业生中的人生赢家。但她参加完博士论文答辩后,却突然感觉自己的情绪跌入了谷底,什么事儿都不想做。她曾以为自己想当一名高校教师、未来从事科研工作,然而这样的道路似乎一夜之间失去了吸引力,甚至让她感到恐慌。孟溪去论坛求助:博士毕业,不想去高校,但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该怎么办?在与她同年毕业的数万名中国博士中,孟溪提的问题不是个例。近年来,中国的博士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2004年,有2.3万名博士毕业,那一年,博士人数首次在《中国统计年鉴》中作为单独门类统计;2018年,博士毕业人数突破6万名,同年,近10万人被录取为博士生。在传统的观念中,博士是本学科的“看守者”,获得了博士学位,就应以学术为业,选择非学术职业的人往往被视为“管道的泄漏”。但这一观念日益受到挑战。统计年鉴显示,近几年来,中国每年新增博士毕业生人数比新增高校教师多两万人左右,这意味着约1/3的博士毕业生没有获得高校教职。拿到了人类社会的最高学位,在学术圈外,博士何为?学历市场的赢家,就业市场的“萌新”读博之前,孟溪的想法很单纯,甚至有点儿“愣”。“当时年纪小,总觉得这辈子起码得做一件一般人干不了的事儿。”这个东北姑娘说。她就这样开启了读博之路。至于未来找什么工作、就业市场情况如何,她自嘲道:“以我当时的心智情况,根本不可能想到这些。”读博期间,她跟导师交流最多的就是实验情况。而工作打算以及就业市场的行情,则很少进入师生们的讨论范畴。过了3年多“朝八晚十”、周末单休的实验室生活,一位博士师兄提醒她:“赶紧做简历,准备找工作吧!”孟溪开启了“找工作模式”,但她实际上无法花太多时间联系工作:写发表论文和毕业论文就已经占据了她的绝大部分精力。为了修改毕业论文,她连续一个多月熬到夜里两点才睡,早上醒了,抓起一件衣服套上就开始工作。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身上这件灰色套头衫自己已连续穿了十来天。她的导师们认为,“博士毕业理所当然去高校”。孟溪的博士师兄师姐毕业后,基本都走了这条路。孟溪原本也以为自己愿意当一名大学教师,将科研作为志业。今年春天,孟溪的论文盲审和毕业答辩都很顺利,有两所高校也给她发了offer。眼看再过不久就能拿到学位证,但她突然感觉自己像是被击垮了,眼泪会不由自主地涌出来。心理咨询师告诉她,这是她读博期间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所致。前几天,她接受家人的建议,同一所离家较近的高校签了约。高校里的绩效考核让她担忧:学校明确表示不会提供科研启动经费,而且她要在入职之后才能知道具体的考核标准,但她此前已经听过好几起校方失信的例子了。孟溪有一个朋友在山东某高校任教,入职后才发现校方提高了考核标准。朋友向她抱怨说:“安家费没落实多少,别的(待遇)也没涨,倒是考核标准涨了。”但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马军认为,当前博士生的就业情况仍比较乐观。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在高校里,除了国家提供的基本工资外,如果科研成果比较多,每年收获的科研绩效是非常可观的,甚至是正常薪酬的10倍,没有上限。”学科之间的差异也不容忽视。马军说,很多工学专业的博士可以在校外找到横向课题,收入都非常可观。”与孟溪相比,林飞谋求教职的道路更为曲折。去年,林飞在某名校拿到文科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没找到满意的教职,便接受了某大型企业的offer——管理岗位,年薪20多万元。他工作了两个月后,突然接到外省一所高校的入职通知。尽管企业的薪资待遇符合预期,但林飞感觉工作不够自由,相比之下,他更向往高校中的工作环境。导师劝他谨慎考虑:“当‘青椒’是看不到头的。”家人则支持他去高校,认为大学教师是份体面的工作。林飞告诉家人,教师的月收入只有在企业工作的1/3。权衡之下,林飞还是作出了决定。林飞没有立刻辞职,那时他的毕业证已经到手,但学位证要到年底才能拿到,他希望两证齐全之后再去办理入职手续。这所高校的工作人员一开始表现得通情达理,他们说可以先为林飞安排宿舍、办理校园卡,等他拿到学位证再办理入职手续。但下一通电话就变了味道,一名教师要求林飞立刻到校坐班,理由是所有青年教师入职第一年都要坐班。尽管家里有些状况,但是林飞还是匆匆办理了辞职手续,赶到学校。年底,林飞拿到了学位证,第二天他就按入职学校的要求去做了体检,准备次日去报到。这时,他又接到了电话。对方告诉他不必来办理入职手续了。林飞大惊,连忙坐高铁赶到学校,却被告知没有编制:学院说因为学校不给编制,学校人事处则说学院没来申请。林飞打通了院领导的电话,被告知:现在已经没有名额了。院领导承认,在林飞之后,他们又面试了其他人。林飞意识到,如果有了更合适的人选,校方会主动毁约,“学校只是损失了5000元违约金,但是对于我们毕业生的影响就很大”。辞掉工作的那半年多,他几乎没有收入。作为导师带的最早毕业的博士生,林飞找工作的情况也很受学弟学妹关注。林飞毕业还算顺利,即便如此,他参加博士毕业答辩时,也已经身无分文——博士延期这一年,学校停发补助,他靠在校外做些兼职养活自己。现在,林飞还在寻找教职。这一年多的波折,带给他新的反思:“念了这么多书,脑子也要活一点,生存能力是第一步。”多元化就业趋势初现任奇在博士毕业后到某国企工作,作为一名工科博士,任奇在企业中做科研不必担心偏离实际——国企中的科研工作都直接面向生产,而且可以提供一线数据作为参考,而这些数据通常不对外公布。再者,国企资金雄厚,任奇不必像在高校工作的同学那样绞尽脑汁地申请课题基金——企业内部就可以为他提供数百万元的研究经费。但任奇很快便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年龄。任奇本科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被保送为本校的直博生。跟读完3年硕士再读博的同学相比,27岁就拿到博士学位的任奇,已有很大的年龄优势。尽管如此,任奇进入国企工作后,还是尴尬地发现自己属于“大龄新人”。任奇冷静地分析了自己的处境:“如果在企业发展的话,博士只适合走技术路线,如果走行政管理路线,可能已经晚了。”但任奇又意识到:在仿照公务员系统运转的国企中,几乎所有的资源都围绕行政管理权力展开。这就意味着,如果他达不到一定的行政管理职位,对于做科研也不利。相比之下,更有活力的民营企业成为部分博士毕业生的新选择。在清华大学的就业重点单位榜单上,华为公司连续3年都是“收割”清华博士最多的单位。今年5月,华为海思发布全球揽才公告,多达31个岗位招聘博士生。近日,华为给应届博士毕业生开出百万元年薪的新闻又吸引了众多关注。最近两年,前述就业重点单位榜单上还出现了腾讯、阿里巴巴等“新兴势力”。不过,上述几家企业招聘的博士生一般限于计算机、应用数学、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等近年的热门领域。在网络论坛上,在公司和高校的工作之间权衡的咨询帖也有所增加。显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买私企的账,有人直言:与985高校的助理教授相比,华为公司“只是钱多一点”。另外,还有众多博士毕业生选择到党政机关工作——去年,福建省委组织部一举招揽了30名清华博士毕业生,仅次于华为公司的31人。从国内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不难发现博士生就业多元化的趋势。5年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签三方就业的博士毕业生中,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而到国企、私企就业的比例明显上升。这背后是严峻的学术圈就业形势:博士帽年年增加,但学术职位的数量却相对稳定。早在数年前,博士就业问题就已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引起重视。上述国家对博士就业情况的调查显示:博士在传统学术部门就业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且理工科比人文社会学科下降更为明显。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沈文钦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以美国为例,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博士毕业生在学术界就业的比例,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80%下降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47%,虽然人文学科类、社会科学类的博士毕业生仍以在学术界就业为主,但比例均有所下降——人文学科类下降了10.7%,社会科学类下降了17.9%。供大于求的形势之下,“非学术职业”就成为博士毕业生主动或被动的选择。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马臻认识的博士生中,有人到高校当老师、有人到企业工作、有人到中学当老师。马臻认为,这些情况都理所当然:“形势就是这样的,高校没有那么多职位,而且高校‘青椒’比较苦。如果特别喜欢做学术的话,可以留在高校;如果想挣钱的话,那就可以进企业。”马臻认为,不同大学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很大,泛泛谈论“博士生就业情况”过于笼统。他说:“有的高校,学科博士点膨胀,人比较多、科研基础又不是很好,那么(博士毕业生)可能就有些不受待见了。”通过观察自己的硕士生、博士生找工作的情况,马臻发现,硕士生往往要花很多时间实习,博士生找工作反而更简单,只需投递简历、再花少量时间面试即可。在一些招聘者眼中,博士学位本身就有足够的分量。马臻的一个博士生找工作时,对方表现得非常信任这名学生:“能读下博士学位的至少不傻,有专业能力。”马臻认为:“机会永远是属于强者的。”学术圈外,博士何为?早在2011年,《自然》杂志就曾连发3篇文章,矛头直指博士过度生产现象。其中一篇文章认为:博士规模之所以迅速扩张,是受科研项目需求的驱动,而没有充分考虑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容量。近年来,中国的博士招生规模连年扩大,去年9.55万人被录取为博士生,人数再创新高。博士帽多了,甚至一些并不指向学术生产的工作岗位也明确要求博士学历。近年,有些高校招聘辅导员时要求应聘者有博士学历,而在以往,这个岗位上主要是本科或硕士毕业生。1979年,美国学者兰德尔·柯林斯在《文凭社会》一书中描述了“文凭通货膨胀”的现象,他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获得更高的学位,工作职位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当越来越多的人获得某一教育文凭或学位时,其价值也就随之下降。”但与此同时,中国还存在一种矛盾的现象。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卿石松提到几个数据:企业是我国研发经费支出最多的部门,2017年各类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国总量的77.6%,但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的还不到1%。另外,中国的高校里,除了研究型大学,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其实并不高。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仅占24.4%。卿石松认为,就传统的博士“生产”目标——培养学术接班人——来说,博士数量可能过多,但中国高校依然有较大的需求空间;如果换个角度看,知识经济时代需要高级人才,要推动科技和产业革命,更是需要大量的人才,“高层次人才,当然越多越好”。他认为:如果将企业的需求考虑在内,目前的博士人才仍然不足。在高等教育更为发达的美国,未来的轮廓初现:今年3月,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报告称,在私营部门(private sector)就业的博士毕业生占比(42%)首次接近教育机构(43%)。这被视为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张恬在读博之前,就是奔着工业界去的。面对几份offer,她没有太多犹豫便选定了这所位于美国东海岸的州立大学。在业界“大牛”手下工作了3年,张恬通过学校和学院组织的讲座开始接触业界。张恬同门的博士师兄师姐,大部分都到工业界工作,也有人到美国联邦政府做与企业相关的科研工作。今年暑期,张恬申请到波士顿一家公司的实习岗位。她原以为,公司里的研发工作相对简单,博士期间多学的知识可能用不上。但她开始工作后就发现,这家公司在研发很多新产品,她面临着许多未知。跟张恬读博时做的课题相比,公司里的课题难度不大,但也有些挑战。在这里,她的研究能在较短时间内就看到答案,“正反馈来得很快”,这让她觉得“自己的活儿没白干”。相比之下,读博时的研究就像一个人在广阔的沙漠里踽踽独行,不知还有多久才能看到绿洲,更不知道,前方究竟有没有绿洲。“在学校里做实验,需要不断地试错、不断地试错。”张恬说。而在公司里做研究,容错率比较低。卿石松作调研时,有企业主向他抱怨:有的博士毕业生来到企业工作后,仍然延续学术研究的思路,但企业更看重研究的效益和时效性。卿石松认为,到企业工作,博士生需要理解商业文化和商业环境,例如更多考虑经济效益;但在博士培养过程中,学术能力仍应是核心,此外可以注重通用能力的培养,如沟通能力、跨学科合作能力等。卿石松说,在英国,出现了产、学、研联合培养博士的现象:企业若需要某方面的人才,便与擅长该领域的高校联合培养。企业由此介入博士培养阶段,博士生则带着企业的研究课题读博。作为宏大结构之中的个体,博士生们能做的也许就是更早地规划未来。作为导师,马臻曾多次主动邀请名企HR来校做讲座,为学生们讲职业规范、职业伦理、应聘和面试技巧等。他认为:“导师在学生找工作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在学生需要的时候,马臻会为他们介绍工作机会、亲自写推荐信,等等。平时,马臻时常跟学生们“应机说法”,例如提醒他们学会从领导者的视角思考问题。短暂的企业工作经历,让林飞重新审视所学。在企业工作时,林飞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我学的专业,社会到底认不认可?”他决定,就算未来去高校工作,也不能仅仅会写论文,“否则研究的东西对社会无益”。他问自己:“要多想一想,我们能贡献给社会什么?自己又希望得到什么?”林飞的结论是:“研究要接地气,学术才有生命力。”(应受访者要求,孟溪、林飞、任奇、张恬为化名)

悬解

高级(硕博)人才缺口巨大

21世纪,人才最贵,越缺越贵。各行业高级(硕博)人才的巨大需求如何诠释硕博人才需求的迫切程度呢?就拿芯片行业来说吧,在去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中,我们应该能很深地感受到我们国家的芯片行业(企业)受到美方的制约,在中国芯片产业崛起的过程中,人才缺口就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于燮康在2019世界半导体大会上曾经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一个数据:目前中国芯片的人才缺口大概在30万。实际上,硕博人才紧缺的现象并不局限于芯片行业,而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举个例子,在2019世界半导体大会才智分论坛上,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徐伟进一步谈到人才缺口问题,他用一组数据来对比:2018年全国本硕博毕业生数量超过800万人,但集成电路专业领域的高校毕业生中,只有3万人进入本行业就业。高级(硕博)人才的优厚待遇户口、安家费、编制、高薪酬……在知识就是生产力的现代,无论是私企、国企,还是高校、事业单位,都非常慷慨地豁出真金白银的实际利益来吸引高级(硕博)人才。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前有华为给博士毕业生开出百万年薪的新闻,现在,即使是受疫情冲击,硕博人才也依然吃香。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直属事业单位发布2020年6月公开招聘公告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市属多学科、综合性、跨行业的大型科技研发机构,有28家院属单位。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消息,该研究院下属的事业单位现拟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凡符合条件的应聘者一经聘用,将纳入编制管理,享受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相关待遇。来源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入编的好机会啊朋友们,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具有高级职称,硕士及以上学历者皆可报名!大型国企 | 招3215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硕博人才缺口巨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星辰英才计划”是面向航天主体专业需求的优秀高校毕业生的校园招聘计划,看看人家的招聘需求,一水儿的硕士、博士……来源于中国航天人才网湖南科技学院2020年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告湖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于1941年创办的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经过7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所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博士毕业生们尤为青睐的高校,会给高级人才怎样的待遇呢?引进人才层次及待遇引进计划及联系方式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看到这里,小编都酸了。。有人就问了:我现在去读研、读博还来得及吗?高级(硕博)人才培养方式多样化高级(硕博)人才的紧缺是一个长期问题,人才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想要进阶高级(硕博)人才群体的小伙伴们,现在奋起直追也不晚!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要知道,现在硕士、博士的培养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了,大家的选择也有了更大的余地。如果你想要读研,有学硕和专硕两种可选,学习方式既可以选脱产的全日制,也可以选在职的非全日制;你既可以考国内的研究生,也可以申请免联考的国际硕士项目;攻读博士也是同样的道理,你既可以选偏学术方向,也可以选偏应用方向;你既可以申请国内一流院校的博士,也可以申请海外院校top榜的博士……总而言之,只要行动,一切都不晚!—THE END—

极道饭

西安硕博研究生人才新政,能否吸引你到西安就业?

12月15日,2020西安市人才高峰论坛举办,开幕式现场最新发布了《西安市吸引集聚硕博研究生入若干措施(试行)》「建池」「设奖」「发补贴」多项有力举措,帮助各类人才在安居就业,助力招才引智工作走深走实。政策适用范围西安地区已毕业未就业应届博士研究生和西安市“6+5+6+1”现代产业体系急需紧缺硕士研究生,以及从外地来我市求职的相应应届硕博人才。在西安市依法登记注册且正常纳税的各类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具体政策举措(一)建“池” 建立“西安市高层次研究生就业储备池”(以下简称:就业储备池),搭建人才和用人单位对接平台,为硕博人才提供就业信息发布、推荐用工、就业指导等一些列支持服务。 西安市硕博研究生人才服务平台上线前,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可在西安市人才中心登记入池。(二)设“奖”“西安硕博人才奖”。登记进入“就业储备池”的应届硕博研究生, 在西安实现就业或者创业的,博士每人发放1万元、硕士每人发放5000元。“引才奖”。企业引进博士和《西安市“6561”现代产业急需紧缺岗位人才需求目录》中的急需紧缺硕士,分别奖励企业1万元/每人、5000元/每人,每家企业每年最高奖励10万元。(三)发“补贴”领取“西安硕博人才奖”的硕博研究生,同时享受自“就业储备池”登记之日至实现就业(创业)之前时段内的生活补贴。博士每人每月4000元、硕士每人每月2000元,最长补贴1年。(四)搭“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市级博士后创新基地,吸引优秀博士毕业生来西安从事博士后工作,对 博士后研发人员给予5-20万安家补助,对研发项目给予5-15万元资助,对新设基地给予10万元奖励。鼓励国家、省、市三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优先聘用我市应届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鼓励支持博士、硕士参与“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挑战赛(西安)等创新创业活动。交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学术沙龙、经验交流及业余文体活动。每年开展“博士人才服务基层行动”。组织博士到基层一线开展双向挂职、对口支援、项目合作;优先选派优秀博士参加中央、省“博士服务团”及“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重点人才项目,开展挂职服务和交流研修等。(五)优“保障”提供就业见习岗位。每年为硕博研究生提供就业、见习、实习岗位不少于1500个,开展“万名学子进机关进企业”实习见习活动。提供人才安居保障。 新引进的应届博士可优先申请入住90㎡的人才公寓,3年内租金按照同地段、同类型商品住房市场价格50%确定;或申领每月1000元的租房补贴,最长补贴期限为3年。发放安家补助。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引进博士不实行试用期,签订聘用合同后享受转正定级工作待遇, 每人每年增发1个月工作并补助安家费3万元,5年共补助15万元。健全引才工作激励机制。对 博士后和硕士人员比例超过本单位总人数30%以上的市属事业单位,在核定绩效工作总量予以不超过10%的倾斜。国有企事业单位引进或聘用海内外优秀博士,可按照市场标准采用年薪制或协议工资制度。

流浪汉

西安:应届硕博研究生就业创业可领“人才奖”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冯丽)西安市日前发布“吸引集聚硕博研究生十条措施”,为西安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设立“西安市高层次研究生就业储备池”,投入专项资金设立“西安硕博人才奖”,鼓励支持应届硕博研究生在西安就业创业。对于进入“西安市高层次研究生就业储备池”登记并且在西安实现就业或创业的应届硕博研究生,按照博士每人1万元、硕士每人5000元的标准发放“西安硕博人才奖”。领取“西安硕博人才奖”的博士、硕士,同时可享受自“就业储备池”登记之日至实现就业(创业)之前时段内的生活补贴,按照博士、硕士每人每月分别4000元、2000元标准计发,最长补贴期限为1年。围绕西安“6+5+6+1”现代产业体系,发现筹集一批适合硕博研究生就业的岗位,为硕博研究生每年提供就业、见习、实习岗位不少于1500个。集中建设一批市级博士后创新基地,吸引优秀博士毕业生来西安从事博士后工作,对新设基地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在博士后创新基地开展创新研发、技术合作的博士后研发人员,给予一次性5—20万元补助。推进国家、省、市三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协同创新发展,鼓励优先聘用西安市应届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支持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博士研究生,引进博士不实行试用期,签订聘用合同后享受转正定级工资待遇,每人每年增发1个月工资并补助安家费3万元,5年共补助15万元。西安市用人单位新引进的应届博士可优先申请入住90㎡的市级高端人才公寓,3年内按照同地段、同类型商品住房市场租金的50%确定;或申领每月1000元的租赁补贴,最长补贴期限为3年。【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独奏者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 全国春季硕博线上巡回招聘会火热举行

自2020年4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国信蓝桥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年度)全国春季硕博线上巡回招聘会已成功举办东北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省、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共11场专场硕博线上巡回招聘会。本次春季硕博巡回线上招聘会以大规模、高规格、精准邀约到场为亮点,将持续举行至6月份,共开设全国33场高校及企事业单位线上巡回招聘会。共抗疫情,共克时艰。结合近期疫情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积极响应国家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国信蓝桥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作为承办方快速调整工作方式,首次采取独特的“线上模拟线下招聘会现场”+“线上供需双方多元化交流”模式,线上专场内设置“中国博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两个专区。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六院359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广东省材料与加工研究所、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安徽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河北大学、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2165家全国知名企事业单位参与,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5000多个,最大程度满足疫情期间全国高端人才的求职用人需求。特殊时期,工作更细致,成果更显著。承办方国信蓝桥人才服务有限公司将“精准邀约到场”作为本次全国春季硕博线上巡回招聘会的最大亮点,通过广泛宣传、博硕寻访、精准邀约、点对点确认每一位博硕人才到场时间等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保证了每场线上招聘会都有足够的候选人应邀出席,不但简历数量更胜一筹,更保证了到场候选人简历的真实性和高品质。截至目前,共有15484名候选人到场参与硕博线上巡回招聘会,这些候选人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顶级院校,涉及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大数据、云计算、结构设计等多个专业领域。其中博士后、博士、硕士学历占比总到场人数99%,投递求职简历31206份。参与招聘的用人单位在线不但可以看到主动申请面试、投递简历的博硕候选人,还可以看到所有入场博硕人才的简历和信息,并可根据自己招聘需求进行主动检索,邀约面试,会后还可收到针对部分专业精准推送的博硕人才简历,大大提高了招聘的针对性和效率,节约了招聘时间成本及经济成本。电子工业出版社作为用人单位参加了本次全国春季硕博线上巡回招聘会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场和黑龙江省专场,其人事高级主管刘老师反馈:“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举办的全国春季硕博线上巡回招聘会,与之前参加过的其他线上线下招聘相比,最大的感触就是候选人简历数量多、品质高。我们主要招收信息安全专业,明确到各部门,线上布置专场信息,直接在简历库中对标筛选简历,着实体会了一次高效招聘。”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才办主任由老师对此次全国春季硕博线上巡回招聘会也感到非常满意,并对后续的线上招聘表示大力支持。“我们在此次硕博招聘会上收获很大,总共下载了600多份简历,最让我们满意的是这些同学大多数毕业于985高校。我们对视频面试还是鼓励的,因为其不受时间限制,双方可选择的余地都非常大,而且我们还可以主动去邀请候选人申请面试,我觉得这个对双方都很好。”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反馈,2020博士春招需求数量较大,对电力电子、电机、人工智能方向需求较高,受疫情影响,主战场由原本的线下转到了线上,参加此次全国春季硕博线上巡回招聘会,目前已收到600份简历,简历资源多,质量高,已有简历合格者参加面试,到面率100%,效果非常满意,日后将继续保持良好合作。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今年计划招聘应届毕业生24人,包括标准研究岗等科研类岗位及项目管理岗等职能类岗位。招聘负责人张老师表示:“今年因疫情影响,无法参加线下双选会、组织现场面试,我们的招聘渠道变少、效率有所降低。幸运的是,参加了此次全国春季硕博线上巡回招聘会,目前已经收到简历400余份,经过筛选已通知部分候选人参加面试,到面率很高。允许多人同时进行面试的线上功能,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招聘效率。”本次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国信蓝桥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年度)全国春季硕博线上巡回招聘会,在疫情防控期间畅通就业渠道,以创新形式搭建起硕博人才与用人单位之间安全、便捷、高效的线上对接平台,提供“精准邀约到场”服务,加强招聘双方有效沟通,开创了硕博高端人才线上招聘的新局面。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等风来

西安引才聚才再出新举措: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在西安就业创业即可领补贴

央广网西安12月15日消息(记者刘涛)15日,“西安乐业卡”上线仪式暨吸引集聚硕博人才政策宣讲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活动现场,西安市人社局介绍了“西安乐业卡”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的功能和特点,宣讲西安吸引集聚硕博人才政策,还邀请专业机构介绍了西安当前就业形势。据悉,凡2021届高校毕业生,只要有意愿在西安就业创业,即可申领“西安乐业卡”及乐业补贴。根据个人就业阶段,每人最高可累计申领乐业补贴1000元。同时,符合条件的应届博士研究生和符合西安市“6561”现代产业体系急需紧缺岗位人才需求目录的应届硕士研究生,均可申领硕博人才奖及硕博人才求职创业生活补贴,而且企业吸纳硕博人才就业还可申请奖励。据介绍,“西安乐业卡”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具有三大功能:一是西安乐业补贴发放的平台。西安乐业补贴,通过“西安乐业卡”平台以电子补贴券形式线上发放,这是首次实现就业创业服务多品类线上发放、线上核销。全国有意愿在西安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均可申领“西安乐业卡”电子卡。乐业补贴将以电子补贴券形式发放,涵盖交通、通讯、旅游、美食等。申领“西安乐业卡”电子卡成功后,省内高校毕业生按照求职准备、就业签约、入职乐业3个阶段申领相应乐业补贴券;省外毕业生按照就业签约和入职乐业2个阶段,完成指定任务后就可以获得对应乐业补贴券。乐业卡补贴券申领、发放、核销高效快捷,全程“零跑路”。二是就业创业服务的平台。除了乐业补贴券申领发放外,“西安乐业卡”就业创业服务平台还可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提供各类就业创业政策、求职资讯、创业服务等信息就业创业服务,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走向职场。三是了解西安的平台。“西安乐业卡”发放的电子补贴券,覆盖西安交通、通讯、旅游、美食等多个消费领域,具有发放速度快、市场转化率高的特点。旨在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全国有意愿在西安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了解西安、融入西安、乐业西安。在畅通西安经济循环、推动消费持续回暖的同时,助力西安引才聚才,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支撑。有意愿在西安市行政区域就业创业的2021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均可在2020年12月15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申领西安乐业补贴。

请问天下

国内综合高校硕博士就业率出炉,医学博士毕业生就业率排名第一!

2019年华科硕博士毕业生就业率出炉2019年面临各大企业的裁员,也被誉为最难就业率,很多高校的本科生就业率都出现明显的滑坡,因此也助推2020年考研人数创历史新高。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率先在官方公布了2019届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数据,从华科官网公布的数据来看,研究生就业率最高的是医学博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32%,就业率排名第一,工科硕士研究生就业率高达98.22%,就业率排名第二,经营类硕士研究生就业率97.89%,就业率排名第三。从就业率的排名来看,并不是学历越高就业率就会越高,在工科、经营、理科等应用学科领域,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远高于博士研究生。同济医学院的强大实力虽然2000年同济医科大学在合校大潮中被兼并后,但是强大的医学历史底蕴,一直支撑着这所百年医学院前行,作为上海同济大学的根源,在上世纪50年代西迁武汉,当年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和武汉医学院合并组建同济医科大学,因此在2000年合校的大潮中,同济医科大学更希望和武汉大学合并,然而最终却未能如愿,存在各种的情感瓜葛,同济医学院发展多年停滞,深陷痛苦的合校磨合期,最后才有了同济医科大学海外校友团的谏言书。即便是同济医学院发展多年停滞,但是强大的学术底蕴,支撑了华中科技大学近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也让华中科技大学最近几年有和同城高校武汉大学媲美的综合实力。从2019年的研究生就业率来看,医学博士毕业生就业率就是行业内对同济医学院实力的肯定。高学历就业率和待遇的区别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就业率在某些学科出现倒挂,并不是博士就业率偏低,主要是博士毕业生对于薪酬的要求更高,就业市场并不是不希望招募博士研究生,而是人才薪酬会很高,而且博士毕业生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很多为了引进人才的三、四线城市为博士开出80~120万的年薪,直接评定高级职称、解决配偶工作等诱人的条件,然而依旧很难对高学历求职者有吸引力,也说明中国拥有博士学历的人数依旧稀缺。随着就业市场的低迷,很多就业单位对求职者的最低门槛早已提升至硕士研究生起步,未来中国攻读硕博士的比例还会进一步提升。

千仞之高

国内综合高校硕博士就业率出炉,医学博士毕业生就业率排名第一!

2019年华科硕博士毕业生就业率出炉2019年面临各大企业的裁员,也被誉为最难就业率,很多高校的本科生就业率都出现明显的滑坡,因此也助推2020年考研人数创历史新高。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率先在官方公布了2019届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数据,从华科官网公布的数据来看,研究生就业率最高的是医学博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32%,就业率排名第一,工科硕士研究生就业率高达98.22%,就业率排名第二,经营类硕士研究生就业率97.89%,就业率排名第三。从就业率的排名来看,并不是学历越高就业率就会越高,在工科、经营、理科等应用学科领域,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远高于博士研究生。同济医学院的强大实力虽然2000年同济医科大学在合校大潮中被兼并后,但是强大的医学历史底蕴,一直支撑着这所百年医学院前行,作为上海同济大学的根源,在上世纪50年代西迁武汉,当年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和武汉医学院合并组建同济医科大学,因此在2000年合校的大潮中,同济医科大学更希望和武汉大学合并,然而最终却未能如愿,存在各种的情感瓜葛,同济医学院发展多年停滞,深陷痛苦的合校磨合期,最后才有了同济医科大学海外校友团的谏言书。即便是同济医学院发展多年停滞,但是强大的学术底蕴,支撑了华中科技大学近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也让华中科技大学最近几年有和同城高校武汉大学媲美的综合实力。从2019年的研究生就业率来看,医学博士毕业生就业率就是行业内对同济医学院实力的肯定。高学历就业率和待遇的区别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就业率在某些学科出现倒挂,并不是博士就业率偏低,主要是博士毕业生对于薪酬的要求更高,就业市场并不是不希望招募博士研究生,而是人才薪酬会很高,而且博士毕业生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很多为了引进人才的三、四线城市为博士开出80~120万的年薪,直接评定高级职称、解决配偶工作等诱人的条件,然而依旧很难对高学历求职者有吸引力,也说明中国拥有博士学历的人数依旧稀缺。随着就业市场的低迷,很多就业单位对求职者的最低门槛早已提升至硕士研究生起步,未来中国攻读硕博士的比例还会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