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庆祝建所40周年耕也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庆祝建所40周年

1月18日,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在京举行“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暨建所40周年庆祝大会,社科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致辞。 王恩博 摄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18日在北京举行“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暨建所40周年庆祝大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出席会议并致辞,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辜胜阻致辞祝贺并作主旨演讲。改革开放伊始,在于光远、马洪、孙冶方等中国老一辈经济学家倡导推动下,社科院数技经所应运而生。据介绍,自成立以来,该所承担了大量中国国民经济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内容,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谢伏瞻在讲话中指出,40年来,数技经所发挥交叉学科和方法工具优势,在推动中国经济学研究方法变革发展方面同国际接轨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生产率测算与研究,可计算一般均衡与政策模拟,科技创新政策与评估等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在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京沪高铁等跨世纪重大工程论证与评估,在制造强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重大专项评估、数字经济发展等国家重大决策中贡献了智慧卓识,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和决策影响力。“创新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理念。”谢伏瞻表示,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作出了重要部署,也提出了一批新的重大课题。谢伏瞻说,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广大经济学工作者要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不断探索新理论、新方法,不断出高质量成果、高水平人才,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更好的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完)

孰能脱焉

新鲜出炉!393本SCI杂志2020影响因子预测

2020年终于快要过去了,这一年真是特别的一年,太难熬的,疫情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乱了套。特别对于我们在北美和欧洲留学工作的同学们,一波高过一波的疫情,一刻都松懈不了。好在疫苗出来了,希望2021年能恢复正常或部分恢复正常!作为一只科研狗,不管疫情怎样,文章还是要发的,文章是影响我们职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文章发的杂志的分数的涨涨跌跌,时时牵动着我们的心,跟看股票似的,涨时欢喜跌时忧。为了跟进杂志的IF变化和发表特点,我们E探索医学每1-2天会出一篇SCI杂志的解析和影响因子预测文章,和大家一起解读生物、医学杂志,欢迎大家多提建议。作为年终总结,我们整理了393本5分以上的杂志和多本受欢迎的低于5分的杂志的即时影响因子(有点贺岁片的感觉,^_^),并跟2019影响因子相比,计算了涨跌百分比。因为即时影响因子会比实际影响因子低,涨了杂志的百分比应该会高于表中数字。怎么计算影响因子?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对科研人员重中之重的数据。影响因子的计算是某期刊N-1, N-2这两年发表的论文在N年的平均引用次数。以2019年为例,将在2019年6月出的新的影响因子叫“2018年度影响因子”,是2016年和2017年某杂志上发表的所有文章在2018年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杂志在2016年和2017年发表的Article和Review文章的总数。即时影响因子与实际影响因子当前根据以上计算公式算出来的影响因子是即时影响因子,而不是实际影响因子。尽管目前已经快进入2021年度, 仍然有一些2020年度的引用还没有显示在数据库中,所以即时影响因子一般是低于实际影响因子。对于预测出的分数处于界限状态的杂志,请各位还需自己小心谨慎,可得看好了,界限状态的没人能说的准。但如果某杂志的及时影响因子是4.9, 2.9, 0.98这种边缘情况,这样的杂志实际影响因子能破镜进入下个境界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大。废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抢先看看2020各个杂志的影响因子吧。下面图表中,第一列“排名”是该杂志2019年影响因子的排名,第二列杂志名,第三列为2019年影响因子,第四列是截至2020年12月25日,该杂志的即时影响因子。实际影响因子会比即时影响因子略微大一些。CNS, Lancet, NEJM主刊比较Nature, Science, Cell, 柳叶刀主刊,和新英格兰的分数都变化不大,四平八稳,小幅震荡。几个杂志的相对排名也基本没有变化。Nature, Science, Cell子刊比较主刊分虽高 (认可度更高), 但实在太难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也就看看热闹。而这三个杂志的子刊的分数和认可度都很高,并且跨度范围大,从10分到40多分都有,更是关注的热点。Nature杂志就是霸道,不管什么领域都要插一杠子,首先它的Review系列就天下无敌。尽管前几年Cell也出了Trends系列的综述系列,表现也不错,但与Nature系列还是有差距。Nature Review Molecular Cell Biology今年会超过80分,一跃成为Nature系列里的最高分,比主刊高出一大截。Review系列尽管分数高,不是大牛很难发的了,小牛努力还可以发发Nature子刊的research article。刚才说了,Nature子刊基本达到全覆盖,各个领域都有,分数都超高,基本都是10分,20分以上的就有15个,Nature Communications只能算这个系列的低配。正是因为Nature系列的霸道,老牌的小领域的领头羊杂志都不敌Nature的杂志。比如植物界的老大Plant Cell一直10分左右,而Nature plant有13分多。新出的Nature Metabolism 2019才开始出文章,目前即时影响因子已经有11.68,将会是Cell Metabolism的强劲的对手。不过Cell Metabolism的发展态势也很好,去年21.567分,现在已经涨到23.62分。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Cell Biology在突破20分之后,继续高涨。曾经6-7分的Nature Protocols现在也是保持10分以上。Nature的各个杂志不断上涨的情况下,Nature Communications分数多年来一直非常稳定,保持在12分左右(估计是特意给我们预测影响因子时做标杆的吧,哈哈^_^)。2020年的Nature在热门领域癌症方向出了Nature Cancer,相比将来分数肯定很精彩。跟Nature系列相比,Cell系列略逊一点,曾经Cell, Nature, Science简称CNS是因为Cell是三者中的老大,自从Nature领先后,再也回不到过去。Nature在主刊保持优势的情况下,子刊繁茂,也胜于Cell系列。尽管神经领域的Neuron高达近15分,还是比Nature Neuroscience低一些。Development Cell因为身处不太热门的发育领域,曾经17-18分,是发育领域的龙头杂志,现在只有10分左右。Cell Systems从之前的10分多跌出10分,而跟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齐名的Cell Report从来没突破过10分。Science系列的杂志比Nature,Cell系列杂志数量少一些,分数跟Cell系列相近。除了Science Signaling 低于10分外,其他杂志均是10分以上。Science Immunology将会涨到超过15分。Nature系列Cell系列Science系列Lancet, JAMA系列除了Nature,Cell, Science三大系列外,Lancet和JAMA是两大临床系列杂志,分数也都很高,覆盖多个领域,跟CNS系列类似,总体来说都比较稳定。Lancet系列JAMA系列PLOS, EMBO系列PLOS和EMBO系列曾经是很出名的两大系列杂志,有很多老牌杂志,但是近年来随着CNS系列杂志的扩大,和其他杂志的崛起,PLOS和EMBO系列杂志的空间不断受到挤压。Plos Biology和Plos Medicine是Plos的旗舰杂志,曾经Plos Biology有13分多,但近年来不断下跌,2019年是7.076分,2020年将基本不变。Plos Medicine还保持在10分左右,2020年也大概10分的样子。Plos的其他杂志已经降低到5分左右。因为Plos one和Scientific Report每年出刊超过1万篇,我们没有计算出影响因子,望有经验者提供指导,如果可以计算的话,我们会在后续文章中分享给大家。EMBO杂志的分数大概9分多,几个杂志的分数基本稳定, EMBO Molecular Medicine 2020年应该会涨到10分。以前10分的杂志很少,所以EMBO杂志比较有影响力,而现在10分以上杂志越来越多,它的名气不如以前。PLOS系列EMBO系列各领域牛刊除了系列杂志外,还有很多有名气的期刊,有的只是单一的期刊,有的是系列期刊里的旗舰期刊。Cancer Discovery 是AACR的旗舰期刊,2019年29.497,2020年将会突破30分。AACR下面的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和Cancer Research的名气也不小。Clinical Cancer Research近年来在10分左右浮动,2020年会接近11分。Blood之前一直在10分左右,这几年逐渐上升,现在基本稳定在15分以上。Blood的子刊Blood advance分数将会从4.9涨到6分左右。下面列表里列出了多个不同领域的老牌杂志,IF基本稳定,胃肠领域的三大牌Gut,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都不断上涨,Gut已经很接近20分。JCI, JNCI, JEM分数基本稳定,小幅震荡。JCO从之前对的10+分 一路高涨,去年是32分,今年基本不变。中国的杂志2020更上一层楼近年来,中国机构主办对的杂志分数一路走好,2020年更收获的一年。说得到中国的杂志,不得不提一下,中科院生化细胞主办的杂志Cell Research去年超过20分,2020年将超过22分,进一步稳定了20+分的地位。Cell Research曾经是上海生命科学院学生保底毕业的杂志,从3分多在2008年涨到8分多后,一路高歌猛进,突破10分,20分大关。给其他国产杂志带来了榜样作用。曾经的保底杂志如今高攀不起。别说Cell Research,它的姊妹刊Cell Discovery今年将一跃从6.255到近10分,马上也要高攀不起了。说到Cell Research,很容易想到中科院生化细胞主办的另一个杂志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JMCB第一次出影响因子是13分多,后来一路下滑,2019年降到4分,2020年将会有一定程度的回升,超过5分。中科院药物所主办的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可能在2020年也要突破10分的关口。中山大学主办的Cancer Communications将会到9分多,从原来的3分左右快速上涨到9分多,也是非常厉害。四川大学主办的两个杂志Signal Trans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Bone Research分数也都将继续超过10分,有一定的上升。Signal Trans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更是会首次突破15分。在这里对我们之前预测的National Science Review的影响因子做一个更正,虽然我们之前在文章中已经更正,但是文章标题改动不了。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0年分数略微有下降,会接近15分。新起之秀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上涨迅速的杂志,上面说了中国机构主办的杂志有不少表现不错的。有一些像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Nucleic Acid Research 等之前在8分左右的,领域内名声不错的,更进一步突破10分的。还有一些杂志本来分数很一般,现在已经IF很刺激神经了。比如Journal of Hepatology之前4,5分,2019年已经突破20分了,2020年分数变化不大,已经超过了胃肠领域的三大名牌Gut,Gastroenterology和Hepatology。Molecular Cancer更是离谱,之前一直在3-5分徘徊,2019年超过15分,2020年妥妥的超过20分,直逼25分,作为BMC系列杂志,已经远远超过以前BMC的旗舰杂志BMC Biology和BMC Medicine。BMC系列的Genome Biology也超过10分多年了。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多年前也是4分左右,后来涨到超过10分,已经稳定在10分以上。Autophagy也是类似的经历。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可能在2020年首次达到10分。Theranostics这个开始被某些学校列成不受欢迎的杂志,2020年将超过10分。老牌杂志分数不振前面体提到了,发育领域的杂志分数一路走低。很多老牌杂志分数降到10分以下。Genes & Development 和 Molecular Cell, Development Cell并为发育领域三大杂志,Genes & Development已经是10分以下,明年略有上涨。Journal of Cell Biology, Current Biology和Plos Biology也是类似的情况。Elife的曾经出发点很高,影响力也挺大,但分数一直不太好。Journal of Immunology是免疫领域里比较收认可的杂志,分数没有超过5分。MCB,MBC跟JBC一样,本来都是机制研究的很受认可的杂志,现在分数一路走低,都在3-4分左右。Cell Cycle也从5分跌下来后就一直起不来了。其他受欢迎的杂志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杂志, 还有一些很受欢迎的杂志,有大量投稿。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Cel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都会突破5分。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也会突破5分,不过听说这个杂志曾经几进几出SCI。Cancers, Aging-Us, Medicine 变化不大。我列了个Open Medicine,虽然中国人投稿比例也很高,我猜不少人没听过,因为我是这个杂志的editor,所以好奇的算了算,之前才0点几,前年超过1分,2020年会很接近2分。Frontier系列出了各个方向的杂志,各个杂志分数2020年都有上涨。Frontiers In Oncology将首次突破5分,还有多个杂志现在影响因子为4.8左右的,应该也会达到5分。Frontier系列涨幅排名今年我们顺便算了下涨跌幅度变化。前面提到了实际影响因子会略高于即时影响因子。这个幅度的百分比是以即时影响因子与2019年IF比较的。涨幅的变化要结合实际影响因子的的,比如排名第一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涨了2倍,但还没突破1分,没有意义。但对大多数杂志来说,这个还是很重要的。Cancer Communications从5.637涨到9,Molecular Cancer从15涨到24,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在292.278的基础数值上,还涨了43.8%,跃过300的线,直接超过400分。全部393本杂志的分数列表除了上面的特殊介绍,所有393本杂志的影响因子的全列表如下。版权声明:本文转自“E探索医学”,文章转载只为学术传播,无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沃斯(WOSCI)由耶鲁大学博士团队匠心打造,专注最新科学动态并提供各类科研学术指导,包括:前沿科学新闻、出版信息、期刊解析、论文写作技巧、学术讲座、论文润色等。

北门

2020年SCI期刊影响因子重磅发布!你投过的期刊涨了吗?

每年六月中下旬,都是无数硕士生、博士生以及众多科研工作者们,翘首以盼的日子。因为这时候,Web of Science会公布新一年所有学术期刊的最新影响因子,甚至可能剔除某些不合格刊物。而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于硕、博研究生们能否毕业,以及科研工作者们是否能晋升及奖金等情况息息相关。废话少说,直接放榜了,请看~6月28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官方公布了最新年度(2019年度)期刊引用报告(JCR),也就是学术期刊在2017-2018年发表的论文在2019年获得被引频次,与2017-2018年发表论文的比值。高居榜首的仍然是“宇宙第一神刊”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影响因子高达292,相比去年大幅增长(223.679)!该刊每年都受益于两篇文章——一篇是Global cancer statistics,另一篇是Cancer statistics,每篇引用都是数千次,大幅度拉高了该期刊的影响因子。小编整理了2019年度影响因子TOP100的期刊,快来看看你中过的期刊涨了几分?四大医学类期刊(NEJM,The Lancet,JAMA,BMJ)除了JAMA值略有下降,其他三大期刊均成上涨趋势,且NEJM排名仅次于神刊CA,继续稳居榜单第二名!三大传统顶刊NATURE、SCIENCE、CELL今年排名依旧没有太大变化,SCIENCE影响因子与去年相比略有上升,NATURE和CELL则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来看三大刊依旧共同携手保持稳定。可能会有小伙伴说:“小编,你这给出的都是20分以上的顶刊,就不能照顾下大众么?”。好吧,小编这不立马给整理出了2019年度影响因子介于10~20分之间的期刊名单,总有符合大众口味的吧,快来看看吧~【国产期刊】国产SCI期刊表现良好,其中,《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表现尤其抢眼,以IF=20.507的高分排名全球所有期刊的第82位,居所有国产SCI期刊榜首。《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也表现不俗,以IF =16.693分排名全球第120位,国内第二名。【OA开源期刊】开放获取是当今学术期刊运营的探索方向,新办的开放获取期刊数量也越来越多。很多 OA 期刊(Open Access,开放获取)由于发稿快速、发稿量巨大而深受国内学者的青睐。其中,自然杂志旗下的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以IF=12.121的高分排名全球所有OA期刊的第1名。在这诸多的OA期刊中,PLoS One(2.740)、Scientific Reports(3.998)、Oncotarget(无)、Medicine(1.552)在业界颇具影响力(争议很大),江湖号称「四大“神”刊」,不过这四本OA期刊的影响因子近年来继续走低,其中Oncotarget已于2018年被剔除SCI,而今Medicine似乎也岌岌可危。随着近来国内对破除论文“SCI至上”提出明确要求和相关奖励政策的调整,OA期刊的未来似乎并不那么美好。(文章来源:潇湘学术。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仅作信息分享之用,如果涉及版权及相关权益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积极配合处理,谢谢!)

地中海

1989—2017 年,从近30年中国科技期刊发表论文中能看出啥?

研究显示:中国科技期刊近30年发表论文数量经过快速增长后已进入平稳期,科研工作者及管理部门的关注点从论文数量转向论文质量。中国已形成由国家、地方、企业、海外个人组成的多层次基金体系,中国科技论文地区间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变,但依旧明显存在,西部地区论文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学科建设稳步发展,地学,能源,环境,农学,林学及电子、通信和自动控制学科表现比较突出,医药卫生类论文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科技合作对中国科技建设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科技论文在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活动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产出的重要指标之一,全面掌握科技论文的产出情况,是了解和评价国家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学术期刊》检索的中文文献数据显示:1949—1978年中国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以下简称中国科技论文,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数量为49.58 万篇 ,1979—1988年 213.05万篇,1989—2018年 3856.35万篇。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78 年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标志着中国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1979—1988 年所发表的科技论文是新中国成立后 30年的 4倍多。1989年后的 30年,科技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大量科技论文随之产出。为了解中国科技论文的发展变化情况,在做具体数据分析时,选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该数据库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自行研制。中国科技论文数量经过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图 1 是 CSTPCD 数据库1989—2017 年收录论文数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中国科技论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快到稳的过程。1989—1997 年为中国科技论文缓慢增长期,论文总数从8.64 万篇增长到12.08 万篇,年均增长率为4.3%;1998—2009 年为快速增长期,论文总数从13.3万篇增长到52.1 万篇,年均增长率为13.2%;2010 年后中国科技论文数量趋于稳定,且略有下降。图1 1989—2017年CSTPCD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变化情况论文数量的快速增长,是广大科研工作者辛勤工作的结果,更是国家长期坚持开放、深化改革、相关领导和部门高度重视的结果。“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更是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论文作为科研产出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和评价管理部门的重视。2010 年,中国科技论文总数达到53.06万篇,此后数量趋于稳定且略有下降,分析原因主要是:(1)中国科技期刊的数量趋于稳定;(2)科研工作者和学术期刊对论文的关注点由数量转向质量;(3)更多的科研工作者走上国际舞台,更加重视国际论文的撰写。高等院校是中国科技论文产出的主力军,论文质量不断提升高等院校是中国科技论文产出的重要来源,在中国科学研究和科技论文产出中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2015 年前,高校论文数量占比一直在50%以上,2008年达到最高,比例为 67.3%。中国实行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2000年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合并调整,产生一批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大学,它们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办学目标和方向,学校规模的扩大使得论文数也有所增加。2000 年,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北京大学,其他如新合并的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论文数也增加很多。有一点需要指出,在统计高等院校论文时包含高等院校附属医院的数据。2001 年,中国科技论文产出超过1000篇的高等院校有 27所,超过 2000篇的有12所;到 2003年,排在前 10名的高等院校论文数量均超过3000篇。除高等院校外,科研机构、公司企业及医疗机构也是科技论文的重要产出机构。如图 2 所示,2017年高等院校论文数占总数的48.9%,科研机构占 12.1%,公司和企业占4.8% ,医疗机构占30.4%。中国科学院各研究院所和军队系统的医疗机构等都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论文产出的数量和质量表现也很突出。图 2 2017年CSTPCD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机构类型分布在论文数量得到一定的积累后,中国科技论文开始从“量变”转向“质变”,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学术期刊和绩效评估管理部门转向对论文质量的关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为近 5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的每篇论文计算了“累计被引用时序指标”,超越本学科期望值的高影响力论文被选为中国卓越国内科技论文。2017 年,中国卓越国内科技论文共计14.33 万篇,占总数的 5.6%。2017年高等院校卓越国内论文前 3名分别是: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研究院所前3名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机构前 3名分别是: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多层次的基金资助体系助推中国科技论文产出科技计划弥补了市场的不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国家资源集中到最需要和最重要的地方,是政府组织科学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中国科技投入的主导力量。各基金资助项目执行严格的评审程序,往往能够产出较为优秀的论文。1989—2017 年,中国基金论文数从1987 年的0.57万篇增长到 2017年的 32.24万篇,占论文总数的比例也从 6.6%增长到 68.3%,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论文有 50%以上是由基金资助产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中国基金资助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数占到基金论文总数的 79.6%,随着中国基金资助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论文占比逐年下降,但依旧保持其主导地位,从2003 年起保持在 38%左右(图 3)。2017 年,32.24万篇基金资助论文中有 39.5%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0.8%来自科学技术部资助,1.6%来自教育部。从对 2017年中国卓越国内科技论文数据的分析来看,基金资助产出的论文共 11.08万篇,占总数的 77.3%,表明基金论文的被引用率普遍高于整体水平,加强科技投入的力度可以明显提高科技产出的质量。图 3 1989—2017年 CSTPCD收录基金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比从中国科技论文来看,中国已经形成一个多层次的较为完善的基金资助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中国基金资助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科学技术部的基金项目以应用基础和产业化为主,与国家自科基金互为补充,在资助体系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外教育部、卫生部等部委以及各省级政府科技、教育、卫生厅都分别设立了不同的项目以支持科学研究,再加上公司基金、个人基金和海外基金的补充,形成了一个国家、地方、公司和企业、海外个人的多层次基金体系。中国科技论文地区间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变,但依旧明显存在北京、上海和江苏等科技论文产出较多的地区都属于中国的东部地区,它们大多是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较为集中的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区优势,一个地区的论文被引数不仅可以反映该地区论文的受关注程度,同时也是该地区科学研究活跃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1989—2017 年,北京、江苏和上海一直处于全国科技论文发文量前 3名,在全国地区排名的领先地位非常稳固。表 1 是 1989、2003和 2017年 3年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地区以其独特的地位在科技论文数量方面遥遥领先,1989年,北京科技论文数是排在第2 名上海的 1.9 倍。在近 30年的时间里,地区间的不平衡性略有改变,但依旧明显存在。北京的科技论文数量占比从16.3%下降到 13.8%,前 10名地区的论文数占比也从67.2%下降到62.9%。表1 1989、2003和2017年CSTPCD收录中国科技论文前3名地区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仍在继续扩大,但随着国家逐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从中国科技论文产出状况来看,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渐变缓。西部地区科技论文总数从 1989年的 1.7万篇上升到 2017年的 11.5万篇,占全国科技论文的比例也从 20.1%上升到 24.4%。图 4 是中国西部地区 1989—2017年科技论文的变化情况。陕西和四川在西部地区的表现比较突出,全国范围内也排在前 10名。重庆、广西、云南、山西、新疆、甘肃、贵州和内蒙古形成第 2梯队。宁夏、青海和西藏的科技论文产出数量还比较少。1989—2017 年,中国科技论文年均增长率较快的西部地区是宁夏、新疆和西藏地区。图4 1989—2017年CSTPCD收录西部地区科技论文数2017 年,北京地区卓越国内科技论文 2.79 万篇,占其发文总量的8.4%,仍旧以绝对优势排在第1 位,北京作为全国科技中心,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位居全国之首,体现出其具备最强的科研综合实力(表2)。表 2 2017年 CSTPCD收录各地区中国卓越国内科技论文占比排名以卓越论文占该地区论文总数的比例来看,产出质量相对较高的地区有:吉林、福建、江西、湖南、甘肃和新疆。产出质量相对较低的地区有:河北、上海、河南、湖北、广东和四川。学科建设稳步发展学科发展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学科发展总体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的推动,政府引导和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中国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稳步提高。学科是人类科学文化成熟的知识体现和物质体现,学科发展水平既决定着研究机构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也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知识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表现。论文统计工作初期的学科划分和名称与现在略有不同。1989年排在前 3名的学科分别是医学,机械、仪表,农业;2017年排在前 3名的学科是临床医学,计算技术,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表 3)。2017年临床医学类论文共计 12.9 万篇,占总数的 27.2%。CSTPCD 论文学科划分的依据是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在具体进行分类时,一般依据论文所载期刊的学科类别和每篇论文的内容。由于学科交叉和细分,论文的学科分类问题十分复杂,现暂仅分类至一级学科,共划分了 39个学科类别,且是按主分类划分。表 3 1989、2003和 2017年收录中国科技论文前 3名学科通过卓越论文占比情况,可以分析各学科产出论文的质量(表 4)。临床医学虽然发文量很大,但是高质量论文的占比相对较低,占比排名在第 27位。论文产出质量较高的学科是地学、能源和管理学。地学,能源,环境,农学,林学以及电子、通信和自动控制学科 5年论文的发文量均值 1万篇以上,且卓越论文占比也较高,在中国科技论文学科表现方面“,质”“量”并重,表现比较突出。一篇论文的生命周期长短以及活力强弱不仅与研究内容本身密切相关,也与学科特点密切相关。有研究者指出,传统的、有深厚底蕴学科的期刊被引半衰期普遍较长,而新兴、交叉、应用型学科的则比较短。比较典型的是数学学科,数学类论文被引用以及达到被引高峰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在分析数据时,利用 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尽量减小学科特点的影响。从整体学科表现看,中国医药卫生类论文产出质量有待提升,尤其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药学和中医学。表 4 2017年 CSTPCD收录各学科中国卓越国内科技论文占比排名科技合作促进科研发展国际合作已经成为当代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研究者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科学计量学之父德瑞克·约翰·德索拉·普莱斯(Derek John de Solla Price)在 1963年就开始关注科学合作增长状况,他根据 1910—1960 年的《化学文摘》统计数据发现,1910年合著论文比率不足20%,到了1960年,合著论文比率增长至 60%以上。科技合作是科学研究工作发展的重要模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以及先进通信方式的广泛应用,科学家能够克服地域的限制,参与合作的方式越来越灵活,合著论文的数量一直保持着增长的趋势。中国科技论文篇均作者数也从 1990年的 2.4人/篇上升到2017年的4.3人/篇。中国的合著论文数量增长快速,从 1990 年的5.61 万篇增至 2009 年 46.17 万篇,此后趋于稳定,1990—1999年期间合著论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总体论文增速。合著论文在全部论文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2005年达到 88.4%后进入平稳,2012年开始又有所上升,至 2017年,中国合著论文已经占到中国科技论文总数的93.2%(图5)。图 5 1990—2017年 CSTPCD收录合著论文数(篇)及合著论文比例科技合作受到政策资助,研究环境及研究项目特点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加宽松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单位之间交流增加,研究集体的组合更加合理,合作逐渐增加,随着科技的进步合作范围逐渐扩大。1992 年,合著论文中由同一单位内合作产出的论文占 73.6%,同省不同单位之间的合作论文占 14.2%,跨省合著论文占比10.2%;2017 年相应比例分别是 62.4%、21.5%和15.1%。西部地区由于科技实力相对较弱,而科技发展需求较强,与外界合作的势头更迫切。西部地区和其他地区相比,尽管在合著论文数量上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合著论文的比例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2017年除青海外,西部地区合著产生的论文比例均超过 90%。由于研究方法和学科特点的不同,不同学科之间的合著论文的数量和规模差别较大,基础学科的合著论文数量往往比较多,应用工程和工业技术方面的合著论文相对较少。从中国科技论文产出来看,国际合作的论文比例一直不高,近10年来一直保持在合著论文约1%的比例。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 19 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 14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回顾近 3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数据所反映的中国科技产出情况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到,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中国科技事业始终走在国家改革发展的前列,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科技论文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在质量上也有了很大提升。科研工作者和评价管理部门应重视中国期刊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国科技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优秀成果能够展现在中国舞台上,共同促进中国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加快中国科技强国建设。(俞征鹿 马峥 潘云涛 苏成 张玉华 王璐)作者简介本文作者:俞征鹿,马峥,潘云涛,苏成,张玉华,王璐作者简介:俞征鹿,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期刊评价和科研绩效评价。注:本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19 年第18期,原标题:《1989—2017年中国科技期刊发表论文统计分析》敬请关注。来源:科技导报

梦幻曲

这本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创历史最高,国人发文量排名第一

今天我们来分析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EES),ISSN号为0147-6513。EES期刊是一本国际性的,经过同行评审的支持开放获取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4.872。1期刊信息期刊网址:https://www.journals.elsevier.com/eco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safety主编信息:Richard HandyUniversity of Plymouth, Plymouth, United KingdomBing Yan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JCR分区:环境科学Q1,毒理学Q1中科院分区:收稿范围:EES期刊是一本多学科的期刊,着重于了解环境污染对包括人类健康在内的生物的暴露及其影响。该杂志的范围涵盖三个主要主题。如下(但不限于):生态毒理学生物的水生和陆地生态毒理学,包括微生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植物。同样,中观世界或实地研究可提供有关命运和影响的信息。有关暴露,生物利用度和影响的机理研究。从分子到整个生物的研究,包括动物行为和种群影响。生态毒理学中涉及作用方式的方法,包括组学,系统生物学,活细胞/组织中的定量测量,生物标志物,组织病理学,生态生理学。环境化学土壤,沉积物和水的化学成分可以解释金属,工业和农药,纳米材料,塑料和新出现的污染物等有毒物质的命运,行为,下沉和影响。确定源分配,有毒物质的时空分布,化学形态,持久性和环境转化的机理研究。混合物的影响以及与环境因素(例如pH值,有机物,温度和盐度)的相互作用。废水和污泥修复,生物吸附剂,生物炭,绿色化学,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技术的机理研究。环境安全流行病学研究将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影响联系在一起。基于分子机制的环境毒理学研究,使用细胞或动物模型来评估空气污染,地下水和饮用水污染的危害,以及环境和食物链中持久性有毒物质对环境健康和安全的影响。阐明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暴露于各种污染物时的有害作用的机理,以及生态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研究的新方法开发。使用计算方法(例如大数据,机器学习和定量结构毒性关系建模)评估暴露,毒性和环境风险。2发文量趋势2019 (1,332) 2018 (1,199) 2017 (573) 2016 (463) 2015 (482) 2014 (396) 2013 (380) 2012 (372) 2011 (301) 2010 (273)EES期刊目前每年出版20期。近几年发文量明显上升,特别是最近两年增长很快,总量已突破千篇。2019年为1332篇,达到历史最高量。从2017-2019年的统计结果来看,发文量排名第一的国家是中国,数量达1546篇,远超排名第二的美国(239)。后面依次是巴西(216)、印度(213)、伊朗(123)。3影响因子趋势EES期刊的影响因子长期来看的话明显上升,特别最近几年上升较快,2019年影响因子达到历史最高分4.872,预计2020年影响因子会保持4分水平。4自引率EES期刊2019年自引率为10.186%,低于20%,不用担心。5发文速度根据EES期刊官网数据,文章从提交到初次反馈决定意见平均时间为3.4周,从提交到最终决定平均时间为5.7周,来看看最近几篇文章实际周期:https://doi.org/10.1016/j.ecoenv.2020.111005Received 3 April 2020, Revised 1 July 2020, Accepted 3 July 2020https://doi.org/10.1016/j.ecoenv.2020.111061Received 30 April 2020, Revised 1 July 2020, Accepted 20 July 2020https://doi.org/10.1016/j.ecoenv.2020.111048Received 27 April 2020, Revised 14 July 2020, Accepted 15 July 2020https://doi.org/10.1016/j.ecoenv.2020.111052Received 23 April 2020, Revised 16 July 2020, Accepted 17 July 2020https://doi.org/10.1016/j.ecoenv.2020.111068Received 15 May 2020, Revised 21 July 2020, Accepted 23 July 2020从上面可以看出EES期刊最近文章从投稿到接收周期最快在2个月左右接受,最慢在3个月左右,平均下来基本在3个月左右接收,总的来说这样的周期速度算是比较快。6版面费根据EES期刊官网说明,期刊文章支持完全开发获取(OA)和订阅两种模式出版。订阅模式从2020年9月30后需支付版面费2600美元,约17000多人民币;OA模式要支付版面费3260美元,约22000多人民币。7总结《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是一本多学科期刊,影响因子最近几年上升较快,2019年影响因子达到历史最高分4.872。期刊最近两年发文量快速增长,总量已突破1000篇。国人发文总量排名第一,可见期刊对国人比较友好,期刊发表周期也比较快,可关注。以上分析仅供参考,祝您发文顺利!

充满天地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能买

近日,著名出版商斯普林格决定撤回107篇同行评议造假的论文,这些论文全部来自中国学者。学术不端再一次成为焦点。评职称、晋升、加薪、评选各类称号都与论文挂钩的体制,催生了一系列灰色产业。甚至有人对“冰点”的记者直言,在SCI上发文章,“不过就是完成一件流水线上的产品”。被买卖的SCI竞赛记者|郭路瑶编辑|陈卓SCI竟然被卖了。面对这条简短的新闻,29岁的“SCI职业写手”陆志明压根儿不以为然。这位微生物学博士毕业生,曾拒绝了被视为“香饽饽”的两所高校副教授职称,自愿成为一个“枪手”。在大多数人眼里,这个全称《科学引文索引》、59年前由美国人创立的数据库十分“高大上”,是评价科研水平的“硬指标”。但对陆志明而言,在上面发文章,不过就是完成一件流水线上的产品。最近,加拿大汤森路透集团宣布,将旗下包括SCI数据库在内的知识产权和科学信息业务,高价抛售给一家与科研毫无关系的投资公司。听说这个消息,美国微生物协会立即与这项“扭曲了科学”的指标说拜拜。陆志明看到网络上有人提问SCI被卖“对国内乃至世界学术圈会产生怎样影响?”他毫不犹豫地写下“有个毛线影响”。▎校园里,一则代写论文的广告。视觉中国供图“现在科学本来就是个产业,是功利的。”陆志明说。兼职两年全职一年,他经手SCI论文多达25篇,结婚和房子首付的钱就是这样攒出来的。而他所认识的另一个小团队,一年的业务流水量就达到2000多万元。与灰色市场的繁荣相呼应的,是我国在这场“国际SCI竞赛”中嗖嗖往上蹿的得分。在2014年,我国SCI论文数量便高达25万篇,仅次于美国,是英国的两倍。中国在这场竞赛中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在科研经费的比拼中,中国虽然屈居第二,但年均16.6%的增长速度却让其他选手望尘莫及。然而,一边是科技论文“第二大国”的辉煌成绩,一边是创新指数在40个主要国家中排第18名的尴尬现实。有学者呼吁“论文崇拜撑不起科技强国”,简单要求论文发表的期刊和数量,只会折腾掉大笔科研经费。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学者来说,在我国的国情下,量化的评价指标总比人为主导要强得多。在SCI论文代工厂的流水线上,不到1年就能生产一篇博士毕业论文随着我国SCI论文体量的日渐庞大,陆志明所在公司的业务也蒸蒸日上。销售部、市场部、产品部、实验部、技术支持部,光看部门组成,他们公司与其他公司并无不同。只不过,从这些流水线上诞生的,是一篇篇SCI论文。作为一个权威的引文数据库,SCI通过科研论文被引用的频次来体现科研成果和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每年都会公布所收录刊物的影响因子排名。而陆志明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一篇发表在影响因子5分以下期刊上的SCI论文,他们在半年至9个月内便可搞定所有实验量。这种在他眼里“没啥技术含量”的实验“体力活”,全部交给本科和专科生组成的团队。他们中许多“连实验原理都不懂”,但“操作技术相当高”。接下来,包括博士和硕士在内的技术支持部门要花差不多两周的时间,根据数据“从零整出一篇能发表的SCI论文”。从数据分析、撰文绘图到语言润色,他们如同堆积木般熟练。加上前期的实验和后期的投稿,最多不超过一年半,一篇能达到博士毕业要求的论文,便从他们手中印到了SCI国际英文期刊上。招揽顾客之类的“杂活”则不需要他们费心。在这个严谨而高效的工作链条上,一个个部门之间环环相扣:销售团队联系客户;市场部通过调研了解需求,并且收集客户反馈;产品部根据客户告知的研究方向,在一周内列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并且呈现给客户。此后,陆志明所在的部门给出详细的实验方案和预算,客户认可后签约。毕业、评奖、评职称,对论文需求催生了一个巨大的代写市场。图片来自网络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史教授江晓原,对此早就见怪不怪。“SCI刊物一点都不神秘,很多公司都能搞定。”江晓原反复强调。“国内的考核体系却往往认为,如果你能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你便牛得很。”在他看来,SCI如今俨然已成科学界的“黄金俱乐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期刊一经收录即登龙门。事实上,SCI每年收录的刊物多达8000多种,“有不少水刊”。他举例说,有的期刊就是单纯地刊登实验报告,哪怕是同类型的实验,只要具体对象和数据不同,便可能多次发表。如今不少期刊推出了电子版,篇幅不再受限,更导致鱼龙混杂。而且,在江晓原看来,影响因子这把看似公正的尺子,其实也会说谎。一方面,期刊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提升自己的影响因子。另一方面,被引用次数越多,也不一定说明科研价值越大。极端情况下,一篇极其糟糕的文章也经常被当作反例引用。正如江晓原所调侃的,“萝卜快了不洗泥”。在读博的5年时间里,陆志明一共发表了5篇SCI论文,其中两篇发在了所在领域排名前五和前十的期刊上。而如今,他一年完成的SCI论文多达十几篇,大多发在了中低端杂志上。当鸡的数量增大到100万只,鹤恐怕就很难被注意到了根据多年的追踪观察,江晓原觉得,“SCI枪手”的产业链已经逐渐浮出水面。去年3月,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宣布撤销43篇SCI医学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短短5个月之后,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又撤销了64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所有被撤销的论文均由第三方公司代为投稿,他们在推荐审稿人时提供虚假的邮箱,自己投稿自己审,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然后将伪造的审稿意见发回杂志社。在江晓原看来,这已经成了不少“枪手公司”快速发稿的秘诀。在成为“全职枪手”前,陆志明曾兼职的公司便走了这条路子。但如今他所在的公司讲究“绝对正规”,保证客户的安全。因此,他们有很多“回头客”。有些客户从博士到走上一线,一直依靠他们公司发表论文,有人代写论文形成的研究都成了体系。在这个成果生产链条上,陆志明是那只“下蛋的鸡”,但孵出的蛋却不属于自己。看着那些没有自己署名的论文,陆志明却并不感觉失落,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只是在做服务业”。他服务的对象大多是公立医院的临床医生。“不进入这个行业,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对于科研外包的需求量。”在中国的医院里,医生要临床和学术“两头挑”,不像美国的医院,临床型和学术型医生大约10∶1。SCI论文显然成了他们升职路上的“拦路虎”,陆志明因此觉得,自己某种意义上给客户清除了路障。正是这种巨大的需求,让这个兴起不到10年的行业像气球般膨胀。陆志明的工作从单纯地代写文章拓展到了设计研究方向和实验细节,而他们的实验室也像陀螺般越转越快。在他看来,业绩增长的背后,正是国家对科研硬指标的逐渐重视,以及随之而来的日益庞大的基础研究体量。2014年,我国发表的SCI论文总数与14年前相比,已经翻了5倍。而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北京市所有科研机构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加起来还不及一所哈佛大学。有科研工作者回忆,那时SCI论文还是新鲜事物,所在的学校给予现金奖励,但大家仍然感觉高不可攀。单一的评价体系也是催生论文代写市场的原因之一。图片来自网络陆志明所在的公司成立于2007年,那时SCI论文已经普遍与评职称挂钩。同时期,井冈山大学一位教师3年内在国际SCI期刊《晶体学报》上发了70篇文章,成功被提为副教授,此后又被曝出论文造假。在这些压力和诱惑的驱使下,有不少客户找到了和陆志明一样的代写者。“单纯地写一篇,没有设计实验的环节,公司签的合同就是3万元。”这些流水线上的标准品,最终变成了“学术泡沫”,涌入我国每年20多万篇SCI论文的洪流中。江晓原认为,优秀论文早已不能在这些泡沫中“鹤立鸡群”了,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打比方说,泡沫泛滥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当鸡的数量增大到100万只的时候,远远望去一大片,其中有几只鹤恐怕就很难被注意到了”。他大声疾呼,“我们已经过了计划经济的时代,不应该再搞计划学术了!”生物科学家饶毅也曾在科学网博客上尖锐地指出,“SCI在中国科学和教育界长成了一个畸胎瘤。”评价科研成果,逐渐变成只看发在了哪儿,发了多少篇,影响因子多高,发了什么却没人关心。定量分析评价当然存在问题,但只采用同行评价并不可行事实上,如何避免纯量化的评价标准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只令中国科学家头疼。在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后,美国科学家兰迪·谢克曼“任性”地宣布,不再向《细胞》《自然》《科学》三大“所谓的顶级杂志”投稿。他自己创办的期刊也完全不采用影响因子这一指标。理由是,“人们往往觉得那些数字看起来更客观,但其实它们都是错误的”。对于这一事件,“SCI写手”陆志明依旧很淡漠。“所有的评价指标到最后都得量化,这个没法避免,就和找工作要看985和211高校一样。”在他看来,单方面地宣布不公布影响因子,不过是掩耳盗铃。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武夷山,早在5年前便对论文代写代发现象做过深入的调查,不过,他得出的结论并非要一刀切掉职称评定中的量化指标,而是要想办法改进其中的不合理之处。14年前,当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采用量化指标来评价科研绩效时,这位科学计量学专家在论文中写道,“与过去那种主观随意性较大的评价方式相比,无疑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同时,他也警告,对待这些指标要慎之又慎,如果过于强调单个研究人员论文发表量和引用量,就容易诱导他们走捷径。后来,在和英国一位教授探讨这一难题时,他们取得了共识。“既然总有人通过做手脚来应对指标,那指标就不能太少。”他曾供职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设计了20多项学术计量指标,除了影响因子,还包括扩散因子、权威因子、被引半衰期等等。而且,“枪手”陆志明觉得,国家总得采用一个“性价比最高”“犯错率最低”的筛选手段,这个筛子不可能完美。在量化指标存在漏洞可钻,但又不得不用的情况下,武夷山提出,最好的办法是将定量评价与同行评价拧在一起。一个月前,他用1000多字的篇幅,详细介绍了一位美国学者提出的科研基金分配新模式。学者们相互评估学术水平,并给同行排名,排名越靠前的学者获得的经费越多。同时,充分数字化的信息系统,可以识别出潜在的利益冲突,以及相互关照构成的关系网络。学术界的同行们则在评论区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有人鼓掌,有人跳出来质疑,也有人中肯地提出改进的建议。不过,他们大多都认为,现有的评价体系得改革了,公认的学术实力或者研究的市场价值,才应该是评价的标尺。(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陆志明为化名)来源:中青在线

陈铨

中国国内大学在国际3大顶级学术期刊,CNS上面发表论文排名前50强

【2016-2020国内大学在3大国际顶级期刊,CNS上发表论文排名前50强】众所周知,在国际学术界,《Cell》、《Nature》、《Science》,以下简称CNS,是世界学术界公认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能够在CNS上发布学术论文的多少,能体现出作者的学术水平,更能体现出一所高校的学术实力!那么国内高校在CNS上发表论文的情况如何,各自的实力排名情况?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一看最新的排名情况,供各位参照:一、在CNS上发表学术论文数量排名前五的高校1、清华大学,以在CNS上发表论文87篇的总数,排名国内第一;2、北京大学,以在CNS上发表论文53篇的总数,排名国内第二;3、复旦大学,以在CNS上发表论文28篇的总数,排名国内第三;4、浙江大学,以在CNS上发表论文27篇的总数,排名国内第四;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在CNS上发表论文25篇的总数,排名国内第五。二、在CNS上发表学术论文数量排名前6-10的高校1、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均以在CNS上发表论文17篇的总数,并列排名国内第六;2、中山大学,以在CNS上发表论文15篇的总数,排名国内第八;3、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均以在CNS上发表论文10篇的总数,并列排名国内第九。三、简单分析1、前五名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种排名基本属正常,这几所高校实力摆在那里,基本没啥异议。2、前6-10名中要特别说一下,上海科技大学,竟然是上海交通大学一样,发表论文高达17篇,确实令人意料不到,表现着实亮眼。无独有偶,前不久上海公布了上海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可落户上海!实力自然不能小觑,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啊,这几年上科大在财力、物力等支持下,发展成效确实不错!3、另外四川的高校表现也不错,电子科技大学以4篇排名21位,四川大学总数只有2篇,在综合性大学中还是靠后的!四川农业大学2篇。作为四大直辖之一的重庆,在前50强中,竟无一高校上榜,表现确实差强人意,令人意外。重庆的高校教育水平与政治经济地位严重不相符,尤其是重庆大学,着实令人失望!你认为呢?我是@再启航,专注于教育相关,【关注我们】,可提前系统了解关于孩子成长【教育升学、生涯志愿、考研就业】等相关的事,少走弯路!可分享、转发给需要加速成长的孩子!免责声明:数据来自教育部门,资料、图片来自网络,无法确认实际出处。若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地道战

半月谈揭学术期刊乱象:辛苦写论文还要“贴钱卖”

2018-04-15 16:21 | 半月谈“进贡”版面费成行规。“辛辛苦苦把论文写出来,还要交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中介费等一大笔钱,就算是‘卖’论文,也没有这么倒贴钱的!”一位高校教师痛心疾首地说。当前,我国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然而,论文代写代发、期刊乱收费等乱象日益滋生,正成为败坏学术风气的“毒瘤”。半月谈记者多地采访了解到,“唯论文”的学术考核评价机制是诸多乱象的症结所在。多年来,在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直是高校、医院等单位评职称、晋升、评奖以及研究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巨大需求催生无形的产业链。论文代写、代发、抄袭,中介机构猖獗,期刊乱收费等乱象严重,期刊版面费甚至脱离灰色地带,成为明码标价的“惯例”。四川大学博士后小杨说,如今向期刊“进贡”版面费已是行规,不给的话杂志社就不发或长期拖稿。联系期刊无门怎么办?一大批真假难辨的中介活跃在网上,“几乎垄断了期刊发表渠道”。半月谈记者走访了两家知名的论文代理公司,其中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该网站可负责职称评定所需论文、专利乃至教材、著作的发表和署名。另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称,他们与杂志社编辑有直接合作,还可安排专人修改论文,确保顺利发表。要发核心期刊,需先付一半定金。据半月谈记者多方了解,走中介渠道发表论文几乎是明码标价。普通期刊每版费用数千元,部分核心期刊每版三四万元,甚至达到五六万元。重庆某高校李老师坦言,为了评职称,他曾与一中介谈妥并交付1万元,以求在某期刊上发表文章,其中4000元为期刊版面费,其余是中介费。“约好次年9月出刊,但杂志社临出刊时说论文有问题,不能发表,言外之意是要更多钱。”在这个看不见的“买方市场”上,学者的职衔也被期刊挑三拣四。“什么职称、是否有基金项目……得是博士、副教授,有省级以上项目,才能勉强送审,否则要交很多钱,专科院校的教师就更难发文章了。”东北一所职业院校的林老师说。采访中,多位年轻学者表示,由于初出茅庐、名气不显、论文引用率不高,他们的论文越来越难发,有些刊物只发正教授的文章,副教授都无可奈何,有些刊物明确规定不发硕、博士论文。迫于评职称或毕业的压力,他们只能跟导师或其他专家一起署名发表,或自己联系代理。“期刊编辑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编辑现在都是‘香饽饽’,大家争相巴结。研讨会和讲课的机会多的是,酬劳不菲,还可能有红包。”一位教师说。“学术垃圾”比例惊人乱象因何生成?受访对象普遍表示,“唯论文”的学术考核评价体系是根源。现今,教师职称评定、绩效统计、项目申请都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而硕博士毕业、博士后出站也有可观的论文发表要求。“发不了核心刊物,发几篇‘普刊’也能折算成科研工作量,于是去低等级刊物‘灌水’的也多了。”博士生李辉(化名)说。据介绍,学者论文发表量还可能与退休金挂钩,毕竟职称不同,退休后待遇差距很大,这使得学者们不得不盯紧自己的发表记录。一面是庞大的论文发表需求,一面是有限的学术期刊数量,僧多粥少,乱象便应运而生。“别人都这么干,偏你要清高,规矩又没变化,不淘汰你淘汰谁?”李辉说。据他介绍,有的学校还可以给学生报销版面费。专家指出,论文发表存在的诸多乱象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正直学者的利益,使学术研究更见浮躁,学术创新的奏鸣曲有“跑调”之虞。“现在大学里老师很难安心上课,都要挖空心思地发论文,讲课不走形式、发论文不搞关系的反而‘被落伍’,长此以往会毁掉中国学术。”许多教师指出,有的老师课讲得好,特别受学生欢迎,但从教20多年还只是讲师,只因不肯找人发论文,职称评不上。此外,经不正当途径刊发的论文往往水平有限,审稿环节缺失,造成错误频发。多位学者指出,在国内期刊发表的巨量论文中隐藏着惊人比例的“学术垃圾”,多数论文是低水平的重复。汇集这类期刊的数据库也被许多学者列入学生做研究“不宜直接参考”的名单。广东一所三甲医院的肖教授说,现在新毕业的医学博士,30%不敢独立做手术。“国家投入了大量科研经费,但期刊上却见不到指导临床实践的文章,就是因为我们的培养模式是先搞科研再当医生,医生会发论文却不会看病。”学术评价也需“结构性改革”受访学者普遍建议,欲从根本上扭转学术期刊发表乱象,斩断黑色产业链,当前学术评价体系亟待“结构性改革”。对于学术期刊,应给予其必要资金支持,但必须严肃规范其行为。大连理工大学科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姜春林等专家表示,应根据不同类型学术活动特点,从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出发,制定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同时积极调整科研资源配置结构,减少不必要的竞争性机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针对期刊乱象严重的医学领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主任医师邹平(化名)建议,建立针对医生实际能力的评价体系。临床医生不一定非得做研究、拼论文数量。“医生的工作量和工作能力可以通过手术的级别和数量、急难重病的处理数量等予以考核,要经过业界专家充分讨论制定评价细则。”邹平说。重庆大学教授杨永川、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梁伟军等专家建议,学术期刊办刊要严格准入机制、加强国家监管;建立针对问题期刊和中介的举报途径和黑名单;建立针对期刊办刊质量的评估和退出机制,由第三方独立负责,定期实施,不合格者可取消刊号。“希望国内所有期刊都严格执行匿名评审制度,缩小编辑的权力,防止编辑、中介和学者形成利益共同体。”首都师范大学博士景立鹏等建议,除取消版面费等不合理费用外,还应规范论文发表周期。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着手探索学术评价体系改革。辽宁省2016年底出台政策,鼓励科研人员成果转化,而非仅以“论文论英雄”;北京市今年将职称评审从“唯论文”改为“菜单式”,人才可自选最能体现能力水平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评审考核的主要内容。(原标题:《辛辛苦苦写论文,为何还要“贴钱卖”? 》。编辑:郭晓伟)

宋人围之

这本5分+期刊影响因子和年发文量都稳定,对国人也很友好,可关注

今天我们来分析 《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CST),ISSN号为2044-4753。CST期刊是一本国际性的,经过同行评审的支持开放获取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5.721。1期刊信息主编信息:Javier Pérez-Ramírez (ETH Zurich, Switzerland)JCR分区:化学,物理Q2中科院分区:收稿范围:CST期刊关注整个催化科学界的最新发展,同样重视异质,均相,有机催化和生物催化领域,其中包含基础,技术导向,实验和计算方面的原始研究和评论的均衡组合。CST期刊上发表的原始研究文章必须显示出新的催化发现,这是对先前发表的工作的重大进展,为催化过程带来了概念上的进步或分子洞察力,并在适当的情况下证明了催化系统的合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动力学和机理是催化科学的核心部分。CST期刊的主题如下:通过对催化剂和催化过程的科学和应用具有重大意义和直接兴趣的先进方法和理论方法进行深入的机械研究。使用概念的研究优先于试错法用于生命科学,制药,聚合物,环境保护,能源和燃料中当前和未来利益转换的新催化剂和/或方法。报告催化性能有所提高的研究不会在该期刊上发表新的催化反应对解决当前的挑战和社会需求具有重大影响,例如减少废物,减少能源消耗或有效利用原料将表面化学反应,金属络合物的反应性或大分子结构与催化功能和过程相关的研究。强调复杂材料和特性并具有残留催化功能证据的研究将不会在该杂志上发表对材料和分子(具有催化转换能力)的理论研究,可以显着提高性能或了解现有的催化反应多尺度建模的研究,例如从纳米尺度到宏观尺度的催化过程工程可用作催化剂或其载体的无机材料,杂化材料和大分子的合成策略。声称催化剂性能的研究必须通过动力学数据和适当的质量平衡来支持2发文量趋势2019 (645)2018 (604) 2017 (590) 2016 (841)2015 (530)2014 (466) 2013 (385) 2012 (332) 2011 (198)CST期刊目前为半月刊,每年24期。期刊近几年发文量基本保持上升趋势,2019年达到645篇,2020年目前已有483篇,预计总量会维持往年水平。从2017-2019年的统计结果来看,发文量排名第一的国家是中国,国人发文量达967篇。且数量远超其他国家。后面依次是美国(189)、德国(140)、日本(113)、印度(101)。3影响因子趋势CST期刊的影响因子长期看比较稳定,最近几年保持在5分左右,2019年影响因子为5.721,和上一年相差不大。预计2020年影响因子会维持在5分左右。4自引率CST期刊2019年自引率为6.858%,远低于20%,大可放心。5发文速度来看看最近几篇文章实际周期:https://doi.org/10.1039/D0CY01546FSubmitted 02 Aug 2020,Accepted 27 Aug 2020,First published 28 Aug 2020https://doi.org/10.1039/D0CY01597KSubmitted 10 Aug 2020,Accepted 03 Sep 2020,First published 04 Sep 2020https://doi.org/10.1039/D0CY01294GSubmitted 29 Jun 2020,Accepted 22 Aug 2020,First published 24 Aug 2020https://doi.org/10.1039/D0CY01234CSubmitted 19 Jun 2020,Accepted 07 Sep 2020,First published 07 Sep 2020https://doi.org/10.1039/D0CY00929FSubmitted 07 May 2020,Accepted 04 Sep 2020,First published 04 Sep 2020从上面可以看出CST期刊最近文章从投稿到接收周期最快不到1个月左右接受,最慢在4个月左右,平均下来基本在2个月左右接收,总的来说这样的周期速度算快的。6版面费根据CST期刊官网说明,期刊文章支持完全开发获取(OA)和订阅两种模式出版,OA模式根据文章类型要支付版面费1000-2500英镑,投稿文章通常是1600英镑,约14000多元人民币,费用不算高。7总结《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的影响因子比较稳定,最近几年保持在5分左右,自引率也比较低。期刊近几年发文量都在600篇左右,国人发文量排名第一,且遥遥领先,期刊发文速度也比较快,总的来说值得关注。以上分析仅供参考,祝您发文顺利!

希迁

涨知识了|期刊索引的SCI、SSCI、EI、ISTP、ISSHP…是什么意思?

期刊索引的SCI、SSCI、EI、ISTP、ISSHP……都是什么意思?目前,在国际科学界与学术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ISI旗下的SCI、SSCI、EI和ISTP等重要检索期刊所收录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1、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I)2、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SCI)3、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SSCI)4、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A&HCI)5、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TP)6、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SHP)7、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EI)8、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CSSCI)9、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CSCD)一: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I)ISI的发展简况: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是国际知名的科技信息研究与服务机构。1958年,ISI的创始人Eugene Garfield借款500美元创办了ISI,Current Contents(CC)ofChemical,Pharmaco-Medical&Life Sciences是当时的唯一产品,它每期有32页,包括了200种期刊。1960年,ISI引进了Current Abstracts of Chemistry and Index Chemicus,并于当年正式成立公司。1992年,ISI被ThomsonBusiness Information收购。ISI成立50多年来,先后推出了SCI、SSCI、ISTP、A&HCI和ISSHP等许多著名的学术研究检索工具和数据库。ISI的领域涉及22000种期刊、3100万件专利、60000个会议录、5500专业网站、5000本学术专著、200万化学结构、230多个学科的深度索引,以及100年的科学引文索引。目前,ISI的主要产品有两类,一是平面索引产品;二是网络产品。ISI的平面产品(5种):1:《科学引文数据库》(SCI) 2:《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3:《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 4:《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 5:《社会科学和人文会议录索引》(ISSHP)ISI的网络产品(2种)1:1997年,ISI创办了ISI Web of Science,并开始通过因特网提供在线访问。ISI Webof Science。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引文数据库,包括ISI的三大引文数据库,即ISI-SCI、ISI-SSCI和ISI-AHCI,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等领域200多个学科的8,600种经过评估的学术期刊,每个数据库都是每周更新的。它可让用户在这些的跨学科的海量著录信息中进行引文检索和引证分析。用户可以同时从多个不同学科和不同内容的数据库中得到相应的检索结果,而且在检中的文献中还提供了该文献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访问路径,据此读者可以进一步参阅这些参考文献,直至追根溯源并了解全貌。这种独特的引文方法已成为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WebofScience可以在网络环境下直接使用,并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2:ISI最新开发的信息产品解决方案被称为ISI Web of Knowledge(http://isiknowledge.com/),它可以为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企业、政府和非赢利组织开展研究活动提供信息支持。WebofKnowledge将跨学科的(以及细化的)论文著录、评估和分析工具、信息管理工具等集成在一起,是一个基于互联网(WWW)所建立的新一代学术信息资源整合体系。ISI的辅助产品(2种)此外,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也以影响因子方面的研究而著称。ISI开发的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ISI基本科学指标)收集和分析SCI、SSCI中所收录的10多年来的高质量学术期刊中出版的研究文献及其参考文献(引文),运用引文分析等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按照不同分类提供相关数据,并展开分析和排序。ISI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有助于确定关键的科学发现,评估研究绩效,掌握科学发展的趋势和动向,了解各个研究领域中最依靠的国家、研究机构、科学家、论文和期刊,确定特定研究领域中的研究产出与影响。2001年,ISI还创立了ISI Highly Cited.comSM(这是一个介绍世界最有影响、被引次数最多的科学家的网站),引入了ISI科学基本指标(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SM),为衡量科学趋势和为国家、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公司期刊的表。现排名提供了有力的评价工具。目前,ISI的首席执行官(CEO)是MikeTansey。二: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SCI)SCI简介:《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一种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也是当前世界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SCI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SCI创建于1961年,其创始人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所长Eugene Garfield(1925-09-15)。它主要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利用它,可以检索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自1945年以来重要的学术成果信息。SCI还被国内外学术界当做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进行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目前,SCI的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现在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目前,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SCI将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Edition,简称SCI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6650余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其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指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地被其它文献引用。即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简称CC)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这其中,含有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4500种;扩展版收录期刊6650余种。SCI每年收集论文数达六七十万条。SCI的索引形式:SCI主要摘录科技期刊和专利。被选用的期刊上所刊载的每篇文献,包括论文(无代号)、摘要(A)、评论(B)、编辑部文章(E)、通讯(L)、会议资料(M)、专利(P)、评论和书目(R)都逐一加以摘录。尤其把每篇文献后所附的参考文献一一认真著录,并按照一定格式编排起来。在论文索引方面,它是以来源索引为基础,另配有四种引证索引(即作者引证索引、专利引证索引、主副事物引证索引及机构引证索引)。SCI的索引方式有4种。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按第一作者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用于检索作者发表的论文;期刊源索引(Source Index)按每篇论文的完整文题排列,用于检索论文主要内容;主题词索引(Permuterm Subject Index)通过标题词汇或主题词查找某学科、某专业方向涉及文献,光盘版已通过SCI’sKey Words Plus追溯出现在论文所引参考文献中的单词、词组与短句,扩充了印刷版的容量;机构索引(Corporate Index)按地域、字母顺序排列,检索每篇论文的所属机构,或某机构用于统计所发表的论文,也可用光盘版与在线版方便地查找此索引三: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SSCI)SSCI简介: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它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据ISI网站2006年公布的数据显示,SSCI全文收录1876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现收录有中国大陆的期刊3种,台湾的期刊7种SSCI最早创刊于1969年,收录数据从1956年至今,是社会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数据覆盖了历史学、政治学、法学、语言学、哲学、心理学、图书情报学、公共卫生等社会科学领域。SSCI收录期刊1979种,覆盖了历史学、政治学、法学、语言学、哲学、心理学、图书情报学、公共卫生等社会科学领域。SSCI与SCISCI是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英文缩写,从功能上说是一种学术论文检索工具和数据库,从内容上说是以收录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论文为主。SSCI从功能上说也是—种学术论文检索工具和数据库,只不过它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英文缩写,从内容上说是以收录社会科学的论文为主。近几年来,在国内大学论文排名、研究基金申请、个人职称晋升等竞争中,SCI论文数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依据,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几乎言必称SCI。国内许多大学都提出了下世纪初把自己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而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应当拥有较多的SCI论文数,这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然而,SSCI却在国内受到冷遇,很少有人提及。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不仅应当拥有较多的SCI论文数,还应当拥有较多的SSCI论文数,尤其对于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更是如此。SSCI对其收录期刊范围的说明中明确告知该数据库中有一部分内容与SCI重复,这是因为学科之间本身有交叉,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的研究在文献中的自然反映。SSCI覆盖的学科范围。SSCI覆盖的领域包括:人类学,区域研究,商业,商业金融,传播学,犯罪学与刑罚学,人口统计学,经济学,教育与教育研究,特殊教育,环境研究,人机工程学,种族研究,家庭研究,地理学,老人病学和老人学,健康政策与服务,历史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史,工业关系与劳工,情报学与图书馆学,国际关系,语言与语言学,法学,管理,法医学,护理学;哲学,规划与发展,政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物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数学心理学,心理分析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公共管理,大众健康,康复,社会问题,社会科学-生物医学,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社会科学-数学方法,社会工作,社会学,恶习,运输,城市研究,女性研究等。无疑,这些学科的研究水平对于衡量—个国家的研究水平是极其重要的;对—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更至关重要。四: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A&HCI)A&HCI即《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简称A&HCI),它是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它与SCI和SSCI一起共同构成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三大核心数据库,其特点也是收录引文文献,目前收录1300种国际权威的期刊作为文献源。1976年,ISI创办了A&HCI,它收录数据从1975年至今据ISI网站最新公布数据显示:A&HCI收录期刊文献数据覆盖了语言与语言学、文学、哲学、宗教与神学、古典研究、历史、考古、艺术、建筑、表演艺术等社会科学领域,计9大学术领域共28个学科。A&HCI收录的期刊绝大部分为美国和欧洲的顶级学术期刊,较少收录亚洲等地区的学术期刊,收录期刊亦以英文期刊为主。中文期刊中,目前收入A&HCI有《亚洲艺术》、《中国史研究》和《当代中国思潮》等几种,港台地区仅有“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被收录。我国学术界对SCI、SSCI都比较熟悉,但是对A&HCI似乎还缺乏了解,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学科分类同西方的学科分类有所不同。西方的学科共分自然科学(Science)、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艺术与人文学科(Arts and Humanities)三大类,而在我国,学科只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艺术与人文学科被包括在社会科学内。五: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TP)ISTP,即《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它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的网络数据库Web of Science Proceedings中两个数据库(ISTP和ISSHP)之一。ISTP创刊于1978年,它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主要收录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科技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的会议文献,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ISTP所收录的数据包括生命科学、农业、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从1990-2003年间,ISTP和ISSHP(后文将要讲到ISSHP)共收录了60,000个会议的近300万篇论文的信息。ISTP收录论文的多少与科技人员参加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多少或提交、发表论文的多少有关。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外举办的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占被收录论文总数的64.44%。六: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SHP)ISSHP,即《社会科学和人文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ocial Sciences&Humanities Proceedings,简称ISSHP),它于1979年由ISI创办,其数据涵盖了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的会议文献。这些学科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文学、历史学、公共卫生等领域。七: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EI)EI,即《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它是全世界最早的工程文摘来源,也是目前世界著名的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创刊于1884年,最初由美国工程情报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Co.)编辑出版发行,它主要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科技期刊和会议论文,其所收录文献的范围几乎覆盖工程技术各个领域的数据,涉及到材料工程、地质、电工、电子、通信、动力、核技术、化学、工业工程、环境、机械工程、计算机和数据处理、交通运输、金属工艺、控制工程、矿冶、能源、材料科学、农业、食品技术、汽车工程、生物工程、石油、食品、数理、水利、土木工程、医学、仪表、应用物理、宇航、照明、光学技术和自动控制等学科领域。目前,EI选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个语种的工程技术类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和图书等出版物。EI数据库每年新增约50万条文摘索引信息,分别来自5100种工程期刊、会议文集和技术报告,其中大约22%为会议文献,90%文献的语种为英文。EI每月出版1期,每期文摘1.3万至1.4万条,年报道文献量16万余条。每期EI均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EI的出版形式有印刷版、电子版及缩微胶片。EI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和权威性强等特点。1992年,EI公司开始收录中国期刊,并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EI中国镜像站。八: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CSSCI)CSSCI的由来与发展:CSSCI,即《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Index,简称CSSCI),它是南京大学1997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研制的一种中文社会科学研究信息检索的产品。2000年,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专门从事CSSCI的研究与开发工作。2000年,CSSCI引文数据库的构建工作完成,并相继研制成功了CSSCI数据库网络版和光盘版。2001年,在教育部指导下,成立了由17所著名高校科学研究与管理专家组成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CSSCI被列为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攻关项目,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将CSSCI列为国家重大研究课题。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8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现已开发的CSSCI收录了1998以来的数据,其来源文献54万余篇,引文文献320余万篇。该项目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CSSCI的主要形式:CSSCI是我国社会科学重要文献引文统计信息查询与评价的主要工具,它以中文社会科学期刊登载的文献为数据源,通过来源期刊文献的各类重要数据及其相互逻辑关联的统计与分析为社会科学研究与管理提供科学、客观、公正的第一手资料。CSSCI来源期刊的遴选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800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CSSCI的遴选程序是:按照近3年期刊他引影响因子对所有学术性社科期刊分学科进行排序;按照“高进低出”的原则确定各学科预选来源期刊;预选来源期刊提交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审议,最终确定年度来源期刊。CSSCI提供的信息检索途径有:(1)来源文献检索。它包括篇名、作者、作者所在地区及机构、刊名、关键词、文献分类号、学科类别、学位类别、基金类别及项目、期刊年代卷期等。(2)被引文献的检索。它包括被引文献、作者、篇名、刊名、出版年代、被引文献细节等。(3)优化检索.包括精确检索、模糊检索、逻辑检索、二次检索等。不同途径的检索结果按发文信息或被引信息分析统计,并支持文本信息下载。CSSCI的收录期刊:CSSCI收录期刊采取两年一次动态调整的方式:2001年度,首次列入来源期刊共419种,另加海外华文期刊16种;2003年度,收录的来源期刊调整为418种;2006年度,收录的来源期刊调整为493种;2008~2009年度,所收录的来源期刊为528种,此外还列出了扩展版的来源期刊152种,以及来源集刊86种。九: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CSCD)CSCD,即《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它属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创办的我国学术期刊全文检索与评价数据库,是我国知识信息生产、传播、应用和期刊评价、管理的现代化运作平台,以光盘和网络等形式向国内外读者提供动态知识服务,并为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进行期刊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新闻出版总署等有关期刊管理部门提供数据。CSCD收入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近千种,其中核心库来源期刊670种,扩展库期刊为378种,已积累了从1989年至今的论文记录近100万条,引文记录近400万条。CSCD除具备一般的检索功能外,还提供新型的索引关系——引文索引。使用该功能,用户可迅速从数百万条引文中查询到某篇科技文献被引用的详细情况,还可以从一篇早期的重要文献或著者姓名入手,检索到一批近期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交叉学科和新学科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CSCD除提供文献检索功能外,其派生出来的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数据库等产品,也成为我国科学文献计量和引文分析研究的强大工具。CSCD具有建库历史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自提交使用以来,深受用户好评,被誉为“中国的SCI”。CSCD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共遴选了1048种期刊。其中,英文刊40种,中文期刊1008种;核心库期刊670种,扩展库期刊378种。。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