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1年行业整体仍将呈现出高景气度回顾 2020 年扫地机器人行业:2020 年国内扫地机器人行业线上累计销量同比+10.25%,销额同比+25.37%。在上半年疫情对供需两端的双重影响下,行业整体仍然呈现出高景气度。我们观察到,扫地机器人行业在刚刚过去的 2020 年体现出这样的趋势:(1)上半年行业竞争激烈度显著增加:品牌及店铺总量增加;行业整体均价下行。从淘数据跟踪的阿里平台行业竞争情况来看,2019年12月扫地机器人行业品牌数量102个,相关店铺数量 327 个。2020 年 6 月增加至 152 个,相关店铺数量 541 个,分别相较 19 年 12 月增长 49%和 65%。从行业均价角度我们看到,上半年行业月度均价同比均为负,1-6 月月度均价同比下滑 1%至 23%不等。(2)下半年竞争态势趋稳,在龙头推新卖贵的带动下,行业整体均价回升。下半年开始,行业的品牌和店铺总量环比上半年量级基本维持稳定,产品方面,iRobot 新品Roomba S9+于 2020 年 3 月上市;科沃斯 2020 年 3 月年度新品 DEEBOT T8Aivi 上市,4 月 DEEBOT T8max 上市;石头科技 3 月 T7 上市,5 月 T7Pro 上市。从旗舰新品来看定价趋势,iRobot S9+售价近万元;科沃斯 T8 AIVI 及 T8 MAX 据官网活动售价基本为3299 元及 2699 元;石头 2020 年主打的 T7Pro 及 T7 活动售价则基本为 3499 元及 2599元,几家公司的旗舰主打产品依然稳站行业高端产品线,Irobot 新机型更是向上打开了此前的行业产品价格天花板。下半年行业均价同比增长回正,11 月单月行业均价跃上2000 元。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扫地机器人品牌数量趋势(个)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扫地机器人店铺数量趋势(个)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扫地机器人行业均价走势(元)2020年1-12月扫地机器人行业均价同比变化2020年行业价格天花板的向上打开、龙头的量价齐升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佐证了行业产品在一个上升周期当中。消费者乐于接受功能升级带来的价格提升,说明目前的技术升级与创新仍然是"有效的",供给端与需求端对当前产品还没有达到"完全满意",产品仍然有很长的路可以走。结合我们对扫地机器人行业属性的判断:扫地机器人产品具备消费电子和小家电的双重属性。作为小家电产品,制造端供给充足的产能、渠道端以线上为主的模式都使得龙头难以在成长期建立绝对壁垒,但其消费电子的属性则使得产品与技术成为行业的核心驱动因素,在产品的上升周期,价格端在技术升级推动下上行,需求在供给的带动下增长与爆发,带来渗透率的快速提升。2020 年下半年即开始这轮产品的上升周期,至 2021 年产品周期红利仍将继续释放。原因如下:(1)行业整体来看,均价更高的激光导航的产品占比在提升,且仍有向上空间。尽管从技术路径上来看激光导航和视觉导航是两种无所谓优劣的解决方案,但在过去几年内,国内激光导航产品对视觉导航的大幅替代,上一波扫地机器人技术更新中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数据来看,目前单台价值量更高的激光导航产品的比例仍在继续提升。据淘数据,激光导航的产品销量占比从 19 年底的 31%到 20 年 6 月的 45%再到 20 年 12 月的 53%,比例不断提升。而在 20 年双 11 这种大促节点,激光导航的产品销量占比更是提升至 70%。从 20 年 12 月数据来看,激光导航是视觉导航产品均价的1.6 倍,是陀螺仪导航产品均价的 3 倍。短期来看,激光导航产品的占比提升将带动行业整体均价向上;中长期来看,激光导航与视觉导航两种路线的技术融合,可能为行业带来价值量更高,更智能化的产品,如石头的 T7Pro,科沃斯的 T8Aivi。激光导航产品销量占比不同导航类型产品均价(2020/12,元)(2)公司产品周期而言,石头 T7pro 及科沃斯 T8 系列明年上半年能量预计将继续释放,比例可进一步提升。我们从石头及科沃斯的天猫旗舰店观察产品销售周期。由于石头 SKU 较少,T7 从价格段来看为替代上一款旗舰机 T6 的产品,T7pro 则为其升级款产品,价格端有明显提升,因此我们观察石头 T7Pro 的占比变化。从 20 年 5 月至 12月 T7Pro 销量占比从 7%上升至 20%,11 月大促时达 27%。科沃斯因产品线更广,其设计中 T 系列更侧重中高端,因此我们以 T8Aivi 及 T8Max 两款产品在旗舰店的销量占比观察其产品结构,同样从 20 年 5 月至 12 月,T8 系列两款产品的销量占比从 15%提升至 58%,对应的科沃斯整体产品均价从 5 月 1828 元提升至 12 月的 2449 元。显然单从基数角度来看,产品系列的拉高对公司整体均价的贡献将至少持续至明年上半年,从趋势上来看,两家公司高端系产品 T7Pro 和 T8 系列的占比环比亦仍将继续提升。(3)市场新品周期来看,有望迎来自清洁产品的大时代。为自清洁产品将成为行业今年新品的重要升级点,产品有望带来新需求的爆发。背后的根本逻辑是,扫地机器人的渗透提升是"懒人经济"的产物,人们需要将自己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尽可能多地解脱出来。而以往扫地机向"智能化"的发展目的是为了让机器更聪明,在避障及导航上做得更好。2020 年扫地机器人中云鲸的成功,吸尘器中添可洗地机的爆发式增长,背后一方面映射出中国家庭对拖地功能的极大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对自清洁产品的热烈欢迎。2020年这些产品的出色表现将成为市场的风向标,消费者对于搭载了自清洁系统的产品有更高的价格接受度,更多需求将被激发,清洁电器整体有望迎来自清洁产品的大时代。阿里平台云鲸扫地机器人销售量份额阿里平台添可洗地机月度销售额爆发式增长(万元)长期来看,扫地机器人的发展可类比于洗衣机的普及。同样作为解放劳动力双手的家电,洗衣机的发展即经历了从"家庭可选"到"家庭必需"的过程,而目前扫地机器人产品的不断进步,则在推动其消费者认知及产品渗透率不断提升从成熟期的市场规模推算,扫地机器人将可能成为下一个有望比肩空调的大单品。跟踪我们集中在国内市场发生的变化,而海外市场具有更好的清洁电器使用传统,产品利润更厚,渗透更快,空间更大。从 2020 年的行业趋势来看,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的景气度都在提升,国内品牌企业在海外的出色表现有望通过跨境电商及自建渠道得以延续。我们长期看好扫地机器人的广阔前景,推荐产品结构与渠道结构双提升带来收入利润双击的行业新贵石头科技,扫地机器人利基产品与添可洗地机双轮驱动的行业龙头科沃斯。扫地机器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扫地机器人项目背景1.2可行性研究结论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2.1扫地机器人项目提出的背景2.2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市场分析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3.3营销策略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4.2场址建设条件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组成5.2生产技术方案5.3设备方案5.4工程方案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6.1总图运输6.2场内外运输6.3公用辅助工程第七章节能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3节能措施7.4节水措施7.5节约土地第八章环境保护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2环境和生态现状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4环境保护措施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8.6公众参与8.7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劳动安全卫生9.2消防安全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组织机构10.2人力资源配置10.3项目管理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11.1项目建设管理11.2项目监理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2资金筹措12.3投资使用计划12.4投资估算表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13.1总则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3.3招标内容13.4招标基本情况表第十四章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4财务分析14.5不确定性分析14.6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15.1风险因素的识别15.2风险评估15.3风险对策研究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16.1结论16.2建议附表:关联报告:扫地机器人项目申请报告扫地机器人项目建议书扫地机器人项目商业计划书扫地机器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扫地机器人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扫地机器人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扫地机器人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扫地机器人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扫地机器人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扫地机器人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我是会设计的鼎!瓦力机器人手里有一份瓦力的图纸,看看是否有制作的可能性。头部的话,看了一下模型,需要用到3d打印,并且进行传动的重新设计。身体部分:模型仅仅建立了外形,运动结构需要设计。手部:可以用气缸作为动力,肩周关键可以设计为齿轮传动,用于传递扭矩。履带部分:需要重新设计,一:履带没有成品;二:图纸没有动力部件放置区域。总结:可以做,但是比较的麻烦,但是没有多少难度。需要图纸的,想要研究的可以私信:瓦力机器人
物流无人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无人机在物流领域应用的商业前景可期一、概述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民用无人机开始向国民经济产业渗透,解决部分行业日常运作中遇到的痛点,提升行业运作效率与安全性。目前民用无人机已在能源、农业、安防、基建、救灾、物流等行业中应用与推广。从市场需求和技术成熟度考量,物流配送对无人机的需求量巨大,但无人机应用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且无人机飞行涉及空中管制,在监管尚未明确的背景下,无人机在物流领域尚未大规模实现商用,众多中国及海外物流、快递及电商企业在大量测试物流无人机应用,尝试将无人机添加为常用的物流配送工具。未来三年,将是政府与产业界协同推进监管政策落地的关键阶段,当无人机商用牌照发布时,物流无人机行业应用将迎来发展高潮。1、物流无人机产业链上游更具投资价值物流无人机产业链上游较中游、下游具有更高投资价值,其中控制芯片、动力电池、传感器、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值得关注。无人机控制芯片市场参与者较多为海外芯片巨头,如高通、英特尔、英伟达等,中国本土企业较少。但随着工业级无人机应用推广,针对特定任务场景的控制芯片的优化需求将逐渐凸显,专注研发专用芯片的企业将获得发展机会,参照整个无人自动化产业芯片发展趋势,专用芯片领域的投资具备较高价值。2、无人机在物流领域应用的商业前景可期无人机应用方案可帮助物流企业在不增加开发与人力成本的情况下,快速开拓与占领广阔的农村市场,对物流企业具有很强吸引力,商业前景可观。目前京东、顺丰、菜鸟等物流巨头均对"最后一公里"无人机配送方案进行测试与定点试用,但无人机的飞行触及中国空中管制条例,在监管尚未开放的背景下,无人机配送仍无法实现真正的商业化应用。未来三年,将是政府与产业界协同推进监管政策落地的关键阶段,当无人机商用牌照发布时,物流无人机行业应用将迎来发展高潮。3、物流无人机动力系统将不断优化动力系统是无人机的基础,直接影响无人机飞行的可靠性。目前民用工业级无人机以油动为主,民用消费级无人机以电动为主。随着无人机的研发深入和行业应用需求增长,无人机动力系统逐渐向小体积、低成本、高可靠方向演进,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有望成为新动力来源,为无人机提供更持久的续航能力。二、中国物流无人机行业市场综述——分类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民用无人机开始向国民经济产业渗透,解决部分行业日常运作中遇到的痛点,提升行业运作效率与安全性。无人机分类按应用领域不同,可将无人机分为军用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其中民用无人机可进一步划分为工业级无人机和消费级无人机。军用类对巡航速度、灵敏度与续航能力要求较高。工业级无人机追求利润与经济效益,在满足行业需求的情况下,对无人机的相关性能参数要求相对较宽松。消费级无人机主要用于满足消费者日常的影音娱乐需求,执行任务简单,其高性能配置需求最低。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民用无人机开始向国民经济产业渗透,解决部分行业日常运作中遇到的痛点,提升行业运作效率与安全性。目前民用无人机已在能源、农业、安防、基建、救灾、物流等行业中应用与推广。无人机分类(按应用领域分)按技术特征不同,可将无人机分为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及复合旋转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精准度高,续航时间长,在军用领域较为常见,其起降需要较大空间,无法在空中悬停。多旋翼无人机成本较低,灵活轻巧,可在空中悬停,常用于工业及消费领域。复合旋转翼与直升机技术复杂、售价较高、使用成本较高,一般应用于军用或大型工业领域。无人机分类(按技术特征分)三、中国物流无人机行业市场综述——行业应用现状民用无人机应用发展加速,已在农业植保、电力巡检、航空拍摄等领域崭露头角。2018年以来,政府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广植保无人机统防服务,给予农业植保无人机采购补贴,加大无人机统防统飞作业面积,一定程度上加快植保无人机应用发展。截至2019年底,无人机在农业植保领域的应用占比高达42.3%,电力巡检、安防领域的无人机应用占比亦超10%。无人机可执行人工作业无法执行的任务,适应艰险的作业环境,如物流运输、防灾减灾、搜索营救、核辐射探测、交通监管、资源勘探、边防巡逻、森林防火、气象探测、农作物估产、管道巡检等领域运用无人机作业具有明显优势。随着无人机优势的凸显及应用研发成熟,未来将有更多行业采用无人机作业。从市场需求和技术成熟度考量,物流配送对无人机的需求量巨大,但无人机应用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且无人机飞行涉及空中管制,目前监管尚未明确,无人机在物流领域尚未大规模实现商用。中国工业级无人机行业应用占比(按销售额计),2019年全球物流无人机应用现状物流无人机指用于物流业的无人机,物流无人机可解决物流时效性、可达性及物流成本问题。无人机飞行不受传统运输路线上的地形限制,适用于农村等偏远地域的物流配送。无人机在天空的飞行路线为直线,行走路线比传统路面运输线距离短,适合紧急件配送。目前,中国及海外众多物流、快递及电商企业在大量测试物流无人机应用,尝试将无人机添加为常用的物流配送工具。中国物流无人机应用场景分析偏远地区农村及偏远地区地广人稀,交通不够便利,若通过建造传统物流网络覆盖农村及边远地区,搭建及运营成本过高,企业负担将会过重。农村及边远地区的低空管制相对宽松,更适合通过无人机工具打造物流配送网络。随着农村电商市场的不断发展,偏远地区,特别是山地、跨江河等特殊地理条件的区域,为物流无人机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城市地区相对农村地区而言,无人机在城市地区的应用前景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1)城市地区的传统物流网络相对健全与成熟,传统的物流运输配送工具即可满足城市地区的物流需求;(2)城市地区对低空飞行有严格限定,大规模的无人机配送仍难以获得准许;(3)无人机载重有限,每次配送数量不多,需要多次往返取件,而在城市人口聚集的情况下,同样的派送路线多次往返将会导致配送成本大幅增加,不具备使用优势。无人机在快递行业应用优势无人机在物流行业应用场景1、大载重、中远距离支线运输配送距离可达100km-1,000km,吨级载重,续航时间为数小时。可用于跨地区的固定航线、固定班次,标准化运营管理的货运,边防哨所、海岛等边远地区的物资运输及物流中心间的货运分拨。2、快递末端配送飞行路线不受地形地貌影响,适合末端小批量、高频次配送,加快配送速度,节省配送时间,当空中飞行距离约为10km时,单程飞行时间约为15-20分钟,而对应的地面路程可能为20-30km,运输时间或需1小时。与传统路面运输相比,无人机配送的路程与时间均有大幅缩减。对于紧急件、救援物资、紧急医疗用品的配送具有较高应用价值。3、仓储管理除物流运输配送环节,无人机还适用于物流仓储环节,可用于大型高架仓库、高架储区的检视和货物盘点,集装箱堆场、散货堆场(如煤堆场、矿石堆场和垃圾堆场)等货栈堆场的物资盘点或检查巡视。四、中国物流无人机行业竞争格局——竞争格局概述无人机在物流领域均处于试点飞行阶段,部分发展较快的企业如顺丰、京东等获得中国民航局批准的试点区域较多,未获得试点区域的企业无法进行无人机的室外运行。中国物流无人机行业市场参与者中国物流无人机行业市场参与者可分为:(1)以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为代表的电商系;(2)以顺丰、中国邮政等物流企业为代表的物流系;(3)以智航、亿航、迅蚁等无人机生产制造企业为代表的专业无人机服务提供商系。其中电商系和物流系企业生产研发的无人机产品较多为自用品,为自有物流网络提供服务。专业无人机服务提供商较多以垂直细分领域切入工业无人机应用市场,如科比特专注为公安消防、农业植保、电力巡检领域提供无人机解决方案,易瓦特主要为电力巡检、警用执法、农业植保领域提供无人机服务,迅蚁主要为物流领域客户提供无人机综合解决方案。工业级无人机市场格局分散物流无人机属于工业级无人机应用,工业级无人机应用领域广泛,具有规模的行业格局尚未形成,工业级无人机行业竞争相对分散,参与竞争厂商数量较多,企业重点布局的应用领域包括农林植保、安防、电力巡检、物流运输等。工业级无人机的行业垂直性强,厂商倾向于以功能性和行业适用性较强的无人机产品及解决方案在各自专注领域积累竞争力,进而提升品牌力和行业影响力。各垂直细分领域内陆续诞生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如深耕物流领域的迅蚁和亿航,深耕电力巡检领域的易瓦特,专注农业植保领域的极翼等。物流无人机市场尚未成型目前物流领域的无人机应用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未出现已大规模开展商业运作的品牌。市场上专注于物流运输领域的专业无人机服务提供商数量较少,较多是物流和电商企业的自用无人机。无人机在物流领域均处于试点飞行阶段,部分发展较快的企业如顺丰、京东等获得中国民航局批准的试点区域较多,未获得试点区域的企业无法进行无人机的室外运行。物流无人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物流无人机项目背景1.2可行性研究结论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2.1物流无人机项目提出的背景2.2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市场分析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3.3营销策略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4.2场址建设条件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组成5.2生产技术方案5.3设备方案5.4工程方案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6.1总图运输6.2场内外运输6.3公用辅助工程第七章节能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3节能措施7.4节水措施7.5节约土地第八章环境保护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2环境和生态现状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4环境保护措施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8.6公众参与8.7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劳动安全卫生9.2消防安全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组织机构10.2人力资源配置10.3项目管理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11.1项目建设管理11.2项目监理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2资金筹措12.3投资使用计划12.4投资估算表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13.1总则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3.3招标内容13.4招标基本情况表第十四章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4财务分析14.5不确定性分析14.6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15.1风险因素的识别15.2风险评估15.3风险对策研究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16.1结论16.2建议附表:关联报告:物流无人机项目申请报告物流无人机项目建议书物流无人机项目商业计划书物流无人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物流无人机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物流无人机行业市场研究报告物流无人机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物流无人机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物流无人机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物流无人机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1、 从机器人大国向强国转变,未来 5 年将进入中速增长期1.1、 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全球第一,2018 年全球占比 33% 中国是全球机器人销量第一大国,2018 年全球占比 33%。从 2002 年开始我国 机器人销量高速增长,在全球的占比呈趋势性上升,2018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 量、销售额、保有量均位居全球第一。2018 年中国机器人销量达 14 万台,全球占 比约为 33%;保有量 57.5 万台,全球占比 23%。本体市场销售额 260 亿元左右,集 成市场规模 1100 亿元左右,全球第一。1.2、 中国工业机器人未来 5-10 年进入中速增长期 过去 20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高速成长。2002-2018 年机器人销量复合增速达 到36%,2002-2010年期间复合增速达到52%,2010-2018年10年销量复合增速33%, 2013-2018 年 5 年销量复合增速 31%,预计未来 5 年将进入中速增长的成长期。预 计销量复合增速 15%,收入复合增速 10%(“ 2.2 密度提升”章节有详细测算) 。2000-2009 为初创期。初期下游中国汽车产业、3C 电子行业自动化程度相对较 低,工业机器人年销量不大,10 年期年均销量不到 5000 台,但高速增长,2002-2010 年 8 年期间,销量复合增速达到 52%。2010-2018 年,高增长并未结束,年均增速达 33%。期间下游汽车、3C 电子 行业继续高增长,与此同时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机器人需求继续大增,销量复合 增速约 37%。2017 年销量达 13.8 万台,是 2009 年的 25 倍,年均销量 5.6 万台, 为上一阶段年均销量的 10 倍。行业井喷的同时,政策锦上添花,国家和地方产业 扶持政策密集出台。随着机器人使用成本的降低,用户机器人应用渗透率大幅提升。预计未来 5 年进入稳定增长期,预计复合增速达到 15%。随着下游行业需求增 速放缓,叠加政策退出,2018-2019 年行业进入调整期,根据我们的预测模型测算 未来 5 年行业销量增速达 15%。从国际经验看,国际机器人最强大国家为日本,在 经历了 1967-1980 的产业初创期、1980-1990 高速期后,进入长达 22 年( 1990-2012) 的稳定增长期。1.3、 中国第三个拥有完整产业链,正向机器人强国迈进 2000 年前后外资巨头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主要由外资占领,主要应用于汽车 行业。国内公司以代理和系统集为主,内资公司沈阳新松暂露头角,进入本体市场。 在 2010-2017 年,虽然四大家族为带表的外资仍然占尽优势。但是在产业政策的大 力支持下,借助行业的高速发展,本土机器人行业得到跨越式发展。国内系统集成 商发快速获的竞争优势,并且开始由产业链下游向中上游拓展,直接和外资巨头展 开竞争。在 2018-2019 年的调整期,市场竞争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国产品牌竞争力 继续提升,国产化率得到持续提升。中国是全球第三个具备机器人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中国、日本、韩、美、德五 国合计占全球 73%的需求,同时也是主要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大国。中国具备核心零部件、本体、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中国和日、韩国都是具备完整产业链的国家。 美国和德国缺乏减速器零部件供应商。中长期看,中国机器人产业具备国际竞争优势。从工程师红利到人工智能技术 优势,中国有望比肩发达国家,引领机器人产业发展。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发展可分 为三个阶段四大层次。第一层次的发展对应人口红利优势,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 发展对应工程师红利优势,第三层次的发展对应人工智能技术优势。中国基于人口 红利优势和工程师红利优势,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快速度过第一到第三层次,中国目 前和日本、韩国等领先国家一样,处于第三层次机器智能向第四层次人工智能过渡 阶段。中国基于持续的工程师红利和世界前列的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有望比肩发达 国家,引领未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2、 行业中速增长逻辑:下游成长、密度提升、进口替代2.1、 下游成长:2020 年看好 3C 需求复苏+长尾市场渗透率提升 2018-2019 年汽车、3C 下游需求下滑,食品医疗、物流等长尾需求高增长且有 望持续。 2018-2019 年电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行业市场需求下滑;半导体、家电、 汽车电子增速不及预期;锂电、光伏、食品医疗、物流、金属加工等行业保持较高 速增长。市场下行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行业逐渐由汽车向一般工业如金属 加工、食品医疗、日化、光伏、通讯等行业进行渗透,细分行业带来新的增量市场。2019 年下半年,锂电、光伏投资稳定,3C 回暖 5G 加速,新能源汽车项目加速 落地,几项叠加机器人需求复苏。疫情前预计 2020 年,3C 需求增加(5G 换机潮+ 苹果投资大年),汽车行业大概率复苏,机器人场可能迎来两位数增长;随着疫情 进入平稳阶段,下游行业需求将阶段性释放,加之政府有望推进相关经济刺激措施 落地,机器人市场将逐渐好转,全年增长率下调到 5%-10%左右。汽车:经历 2019 年产能和库存调整,2020 年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预期,有望正 增长;但疫情影响复工推迟,主机厂和零部件厂产能不足;上半年缓慢回复,下半 年有所增长。全年预计-4%。3C:劳动密集型,复工难度大,规模化投资预计在二三季度集中释放。一季度 全年占比不高,需求被递延至旺季。5G 换机和苹果、华为新机带动,全年增长个 位数上看 2 位数。医疗用品:劳动密集型,对卫生和安全要求高,一直是稳定增长得市场。疫情 短期刺激口罩机等需求,中长期加速机器换人,预计全年高速增长。食品饮料:市场空间大但附加值低,目前渗透化率低,高附加值细分领域及龙 头企业(如白酒的茅台五粮液)开始进入自动化阶段,因此低基数下增速持续较高。物流:疫情刺激物流自动化率提升,机器人需求持续高增长。光伏:一季度是传统淡季,疫情影响被消化。补贴取消前强装和自动化刚需, 预计受影响不大。5G 大年+苹果大年,2020 年看好 3C 自动化需求复苏,超 10%增长 3C 行业成本端驱动行业自动化率提升。品牌商负责设计、零部件外包、组装 代工。组装段位于产业链最末端,人数多,自动化改造需求空间大。国内自动化供 应商主要集中在这一领域。3C 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更新快,产品以多批次、小 批量为主,自动化生产线的柔性不如传统流水线,一旦产品更新换代,自动化生产 线需要重新规划。例如富士康已使用 5 万台机器人,年产 1 万台,提出目标 2020 年自动化率 30%。当前的两个机遇:1、4G 转 5G,新工艺大量出现尚未定型,需要集成商深度 参与;2、以立讯、领益、伯恩、比亚迪、歌尔为代表的陆系代工厂有望从台系手 里抢得份额,需尽快提高自动化率。 2.2、 密度提升:密度有翻倍空间,行业中期具备良好成长性机器人性价比不断提升、投资回收期缩短,推动机器人使用密度的提升。工业 机器人使用密度是每万名制造业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数量。一方面,随着机器人 技术趋于于成熟,易用性增强,效率提高,机器人价格降低,机器人投资回收期缩 短;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两个因素共同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持续 提升。释义:机器人密度=制造业工人/机器人保有量 我们预计 2024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 138,非汽车行业达到 105,汽车行 业达到 1154。2018 年中国机器人密度仅为 63,未来 5 年预计将超过 2018 年欧洲的水平,达 到 138,约 118%的增长空间。2010 到 2018 年,我国机器人密度提升了 7 倍,年均 增速达到 37%。预计未来复合增速下降到 15%,预计 4 年后机器人密度将达到 138。 2018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约为 63(我们调整测算),低于全球平均 99,远低于 欧洲 114,大幅低于新加坡 831、韩国 774、德国 338,日本 327。目前中国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为 750,未来 5 年将到 1154,54%的上升空间。 2018 年中国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 750 台/万人。2010 到 2018 年汽车行业机器人密 度复合增速 28%,2013-2018 年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复合增速下降到 22%。假设 2018-2024 年机器人密度提升的复合增速为 9%(考虑到汽车行业自动化程度已经很 高了),机器人密度将达到 2024 年的 1154;达到 2017 年日本和法国的水平,还有 约 54%的上升空间。非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目前约为 42,预计 2024 达 105,约 150%的上升空间。 2018 年我国非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为 42 台/万人。2013-2018 年 5 年中国非汽车行 业机器人密度从 7 增长到 42,累计增长了 6 倍,年复合增速 44%,假设 2018-2024 年非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增幅下降到 20%,5 年累计增速将达到 2.5 倍,机器人密 度将达 105。韩国、日本、台湾 3C 电子产业发达,自动化程度高,因而机器日使 用密度高。中国除汽车、3C 电子外还有很多其它制造产业,长尾行业密度提升慢 于 3C 电子、汽车行业,中国中期机器人密度将远低于目前日、德的水平,但预计 将达到接近澳大利亚和美国的水平,未来 5 年有望达到约 105。预计 2024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 124 万台,机器人密度达到 138,预计 2019-2024 年本体销量复合增速 15%,本体与系统集成收入复合增速将达 10%。年 均本体市场 311 亿元,系统集成市场 1245 亿元。2.3、 进口替代:中长期强逻辑,产业链各环节梯次推进 在下游需求和产业政策带动下,国产机器人不断追赶超越。十年外资巨头占据 绝对优势地位,国产机器人主要是给外资做代理或者系统集成,处于价值链的最低 环节。十年后的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全球机器人产业链加速向大 陆转移。外资品牌地位动摇,二线品牌彼此整合或者被整合;四大家族中德国 KUKA 已经被中国企业美的收购。国产机器人已经从产业链各个环节跟外资直接竞争。机器人各产业链将梯次获得竞争优势。根据 IFR 和 MIR 数据,上游三大核心零 部件及中游本体的国产份额均超过 20%,系统集成汽车领域国产份额达到 70%、3C 领域达到 50%,长尾行业达到 90%。2018 年国产份额从 2017 年的 22%增长到 27%。2.3.1、 关键零部件:均取得突破,打破外资品牌垄断局面 核心零部件是机器人产业链进口替代的关键环节。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 件分别是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器,占到制造成本接近 70%,是制约中国机器人 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纯控制器企业难以突围,结合本体是方向。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包括硬 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部分国产品牌已经掌握,基本可满足需求;软件部分,国产 品牌在稳定性、响应速度、易用性等还有差距。成熟机器人厂商一般自行开发控制 器,以保证稳定性和维护技术体系,控制器市场份额基本跟机器人本体一致。国际 品牌包括 KEBA、倍福、贝加莱这样提供控制器底层平台的强势厂商,国产企业仅 仅从事控制器难以突围。控制器未来趋势是标准化和开放性。现有的机器人控制器封闭构造,有开放性 差、软件独立性差、容错性差、扩展性差、缺乏网络功能等缺点,已不能适应智能 化和柔性化要求。开发模块化、标准化机器人控制器,各个层次对用户开放是机器 人控制器的一个发展方向,未来可能会出现提供控制器模块的平台型企业。伺服系统四大阵营竞争激烈,国产向上突围难度大。日系品牌凭借良好的产品 性能与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垄断了中小型 OEM(设备制造业)市场,以 松下、安川、 三菱为代表;西门子、施耐德、博世等欧美品牌占据高端,下游以大型机械为主; 台湾品牌产品价格和技术水平定位于外资品牌和国产品牌之间,以台达及东元为代 表;国产企业以汇川技术、埃斯顿为代表,产品功率范围多在 22KW 以内,技术 路线上与日系产品接近,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日台份额下降,欧美份额稳定,国产份额上升,2018 年国产占比 25%。2018 年,欧美系市场份额从 18.7%提高到 19%,日台份额从 59%略降到 56%,国产厂商 份额从 22.3%增长到 25%。其中份额占比最高日台系厂商业绩普遍下滑,和其优势 电子、机床等行业景气度下滑有关;欧美系厂商份额略有增长,最具代表的是西门 子和施耐德;以汇川、埃斯顿为代表的国产伺服依然增长迅速,但主要集中在低端。绑定机器人本体的运控一体化是未来趋势。用户选择的排序分别是可靠稳定性、 价格、服务。服务和性价比是国产品牌的优势。这需要对运动控制领域长期深入的 研究,大量资金投入和长时间的市场验证,对技术、资金、人才要求都较高,国内 代笔性企业汇川技术、埃斯顿。控制器和伺服系统关联紧密,运动控制一体化是未来应用趋势,但需结合本体使用,本体企业在达到一定体量后,都会倾向于自主生 产运动控制,单纯做运动控制很难生存。减速器:看好长期前景,有望打破日本垄断 一:供应链向国内转移,中国具备要素优势。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 场。国产机器人本体发展迅速,外资巨头深耕中国市场,加速本土化,全球新的产 能规划大部分都在中国,带来机器人供应链转的本地优势。二:国际巨头发展瓶颈。减速器进入壁垒高,技术要求高、资产投入大、长时 间的研发验证,全球能够批量提供减速器的只有日本纳博特斯克、住友、捷克 SPINEA、日本哈默纳科等几家企业,这几家企业面临各自的困境,给了中国企业 赶超的机遇期;三:国产减速器突破量产。作为机器人最核心、成本占比最大、技术含量最高 的零部件,减速器是纯机械部件,主要难度在于高精度数控机床等设备的投入和热 处理、精密加工等工艺。经多年投入和工艺积累,国产公司已具备量产能力,长期 来看,除日本外,中国将成为主要的降速器供应商。需求:本体厂商纷纷规划扩产,疫情短期影响需求但长期无忧 机器人巨头选择在中国扩大本体产能以辐射亚太市场,四大家族纷纷规划在华 新增产能。四大家族纷纷宣布在华新增产能(发那科未在中国生产本体),国内龙 头也纷纷扩大产能,抢占市场份。埃斯顿、众为兴、欢颜、汇川技术、埃夫特等, 一方面不断在扩产能,另一方面产能利用率不断在爬坡,疫情对需求短期影响但长 期无忧。供给:长来看外资供给紧张,国产 RV 减速器接受度不断提高 日本纳博特斯克、日本住友重机、斯洛伐克 Spinea 是全球 RV 减速器三强。纳博特斯克:产能扩张谨慎。纳博特斯克是 RV 减速器全球霸主,全球市场份 额 60%以上。目前有日本的津工厂和中国常州工厂两大生产基地,2018 年减速器 产量在 84 万台左右。未来产能计划,纳博将以津工厂扩产为主(目前产能 60 万台 /年),以常州工厂扩产为辅(目前一期产能 20 万台,在建二期产能 20 万台)。但 我们认为未来 5 年纳博减速器产能不会大幅扩张,一是减速机生产本身的复杂性, 简单的设备投资并不能增加产能;二是经历过泡沫时代,日企对固定资产投资非常 谨慎小心,不会轻易扩产。住友重机:减速器业务不受重视。日本住友重机为住友集团旗下机械公司,业 务涉及船舶、电力设备、工程机械、机械零部件等,减速器仅是公司一个部分(住 友重机械减速机),且减速器收入远远低于其他板块业务收入,没有明确看到非常 积极的信号。Spinea:减速器业务可能被战略放弃。Spinea 的减速机为自主核心技术,自成 一派。由于其技术特点,产品结构较为复杂,无法适应机器人小型化一体化的趋势, 在市场上并非主流,在日本纳博的重压下难言颓势。且其高精度减速器进入我国市 场比较晚,市场开拓不乐观。根据产业调研,减速器业务有可能被寻求出售。看长期,国产 RV 减速器有望打破日本垄断 国产 RV 减速器已突破“工艺+设备”的核心难题。我们认为国产 RV 减速器 主要难在工艺和设备,推广难主要难在设备的高额摊销导致初期没有性价比优势, 而这两个问题当前均已经得到突破。1)国产 RV 减速器产品突破量产工艺。RV 减速器的研发并不需要从 0 开始的 理论研究突破(纳博特斯克、哈默纳克的减速器专利均已经公开),而是沿着巨头 脚步,在工艺层面的积累和采购先进机床加工设备,这两点都是可以用时间较快弥 补差距。中大力德、双环传动等国产企业大批采购先进机床设备和检测设备,经过 5-8 年以上的摸索积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于 2018 年初步量产。2)国产 RV 减速器已小批放量。2018 年国产 RV 减速器突破信任壁垒,已小 批次放量。其中南通振康的 RV 减速器已批量供货埃夫特、欢颜等本体企业,中大 力德2018年和伯朗特签订8万台订单,双环传动2018年和埃夫特签订1万台订单。本体扩产进程取决于市场回暖程度,长期看好国产 RV 减速器进口替代。外资 巨头及内资本体厂商规划产能饱满,但实际投产进程取决于机器人市场需求回暖程 度。目前国产 RV 减速器已突破量产,随着市场需求回暖,国产 RV 减速器进一步打磨工艺,未来看好国产 RV 减速器打破日本垄断。2.3.2、 中游本体:国产份额持续上升,冲击外资市场地位 机器人本体的硬件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主要在结构的优化和使用体验的提升; 外资巨头的优势逐渐向软件转移,给了国产本体追赶的窗口期。掌握自主运控技术、 提升附加值是国产品牌突破的关键。多关节、SCARA、直角坐标是应用最多的机器 人本体。三种应用最广泛的工业机器人本体为多关节(6 轴为主)、直角坐标和 SCARA。 根据CRIA, 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多关节占比66%、直角坐标15%、SCARA14%, 三类合计占比 95%。外资仍垄断高端市场,但硬件技术进步放缓,国产企业追赶良机。发那科、ABB、 安川、库卡是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市场份额合计占比超过 40%。国内工业机器人 高端市场基本为四大家族垄断,国产份额 27%主要是中低端市场渗透率提升。另外 机器人本体硬件技术趋于成熟,难有颠覆创新,主要在软件和智能技术应用上。外 资“停滞不前”给中国企业追赶良机。结合巨头发展经验和产业现状,掌握运动控 制核心技术,提升本体附加值的头部企业优势会越来越大。低端产能出清,集中度上升,掌握运控技术的龙头优势明显。产业低端产能出 清,无核心技术的组装型本体企业大批淘汰,市场集中度提升是机器人产业平稳发 展阶段的主旋律。根据 MIR 数据统计,2018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集中度进一步 提升。以四大家族为首的 TOP10 厂商占据 63.5%的市场份额,国内厂商众为兴(新 时达收购,SCARA 为主)、埃斯顿(多关节为主)表现亮眼。2.3.3、 下游系统集成:国产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系统集成领域国内企业占据主导。根据 MIR DATABANK 统计的 3995 家集成 商样本数据,本土民营集成商占比 95%以上。1644 家覆盖汽车行业,占比 41.2%; 550 家覆盖食品饮料行业,占比 13.8%;514 家覆盖家电行业,占比 12.9%;301 家 覆盖医疗行业,占比 7.5%;494 家覆盖消费类电子行业,占比 12.4%(有些厂商会 涉及覆盖多个行业);在汽车、3C 电子、食品饮料、医疗新能源等头部行业,几乎 已经覆盖了所有的工艺环节,在其他中长尾行业,工艺环节覆盖也在快速拓展。本土集成商垄断低端工艺、领先中端工艺、渗透高端工艺。在搬运码垛等低端 工艺应用领域,本土集成商占据绝对主导;在装配、拣选、焊接等中端工艺应用领 域,本土集成商占据优势,在喷涂、视觉监测 AOI 等高端工艺应用领域,本土集成 商也在不断渗透。本土集成商垄断长尾,领先 3C,突破汽车 汽车行业系统集成:外资主导,国产从焊装开始突破。整车制造四大工艺:冲 压、焊装、涂装、总装,总体上外资集成商占据主导,但国内集成商基于本土化服 务优势,从焊装环节突破,正逐步进行替代,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本土集成商。3C 电子:国内集成商与外资同台竞争。3C 电子机器人需求非常多样化,以技 术难度相对较低的小型机器人为主,注重成本和服务,外资难以直接转移在汽车行 业大型机器人应用的绝对优势。国内集成商基于本土优势、价格优势和外资品牌同 台竞争,目前市场份额不输外资品牌,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本土集成商。其他长尾市场:本土集成商占据主导。食品饮料、医疗、物流等长尾行业市场 机器人需求同样多样化,定制化程度高,价值量相较于汽车较低,外资品牌难以全 面顾及,这些领域本土集成占据主导优势,但目前还没有较多规模企业出现。资源整合、行业理解和资金规模是系统集成三大核心竞争力。资源整合和行业 理解都需要长时间积淀,跨行业快速扩张较为困难,除了汽车和 3C 外,难以有其 他行业通过复制快速实现规模化。因此成功的系统集成商往往聚焦少数甚至一个行 业,做深做强,与下游巨头建立紧密商务关系,成为细分龙头。另外,系统集成集 成商还面临资金壁垒,因为项目周期一般较长,需要垫付大量资金,多个项目并行 对企业资金链压力巨大。行业洗牌期,细分龙头强者恒强。本土集成商数量众多、竞争激烈,2018-2019 年汽车、3C 景气度有所下滑,系统集成商增速也纷纷下滑,进入行业洗牌期。基 于资源整合能力、行业理解积累和资金规模三大核心竞争力,我们认为长尾集成商 将不断淘汰出局,企业数量大幅降低,细分行业龙头将强者恒强,享受新一轮自动 化景气周期。3、 需求周期与趋势:数据持续改善,行业拐点或将来临3.1、 主要下游为汽车、3C,终端增速/资本开支是领先/同步指标 工业机器人主要下游为汽车、3C。2018 年按下游应用划分,汽车占比 35.3%, 其中汽车整车 13.2%,汽车零部件 17.1%,汽车电子 5%,3C 电子占比约为 23.3%(不 含家电)。工业机器人上游是原材料、能源,下游是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工业机器人技术 含量高、附加值极高,其产业发展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小,受下游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大。机器人需求的波动,通过终端产品景气度-下游行业资本开支-机器人需求 的传导产生波动。汽车、手机等产品销售通过影响资本开支影响工业机器人市场需 求。从经验数据看,汽车销量增速领先机器人销量增速 1 年,上年汽车销量增速和 当年机器人销量增速很好的相关性;3C 行业通常在 3-5 月份投资设备,6-8 月份组 织生产,9-11 月份销售,领先机器人需求半年左右,一般是从下半年手机销量看第 二年上半年机器人需求。我们建立产业数据跟踪该体系:包括上游中国交流伺服增速、中游(中国、日 本)工业机器人、和机床产量、产值、订单指标、下游制造业(汽车、3C)产能利 用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终端产品销量增速以及宏观总量 PMI。领先指标包括中 国交流伺服增速、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额增速、制造业(汽车、3C 电子、机械加 工)产能利用率、终端产品(汽车、新能源车、手机)销量增速。中短期,工业机器人产业数据出现改善迹象,行业拐点可能即将来临,但疫情 的影响将推迟行业复苏进程。2018 年下半年以来,机器人自动化进入下行周期。 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以及一线产业调研发现,机器人自动化行业正持续发生系统性 边际改善,显示行业拐点或将来临。疫情影响将在短期影响制造业复工和投资,延 迟行业拐点的到来。3.2、 上游:交流伺服增速连续 2 季度回正到 10.4% 交流伺服是下游各制造业的核心零部件。2019Q3-Q4 华为系 3C 加工设备和半 导体等下游行业需求开始回暖,预期2019Q4-2020Q1苹果系3C设备需求也将回暖,2019Q4 中国交流伺服市场同比增长 10.4%,连续 2 个季度增速回正。其中半导体、工业机器人、3C 电子、动力电池需求增速大幅回暖。电子及半 导体行业需求增长率 28%、工业机器人行业需求增长率为 18%、3C 行业需求增长 率为 17.5%、动力电池行业需求增长率为 14.6%。3.3、 中游:2019 年 12 月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 3 个月回正到 15.3%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连续3个月回正, 2019年12月增速大幅提高到15.3%。 2019 年 10 月,中国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 1.7%,2019 年单月同比首次回正。2019 年 12 月同比增长 15.3%,持 3 个月增速为正且大幅提高。2019 年全年累计产量 186943,同比下滑-6.1%。2019Q3-Q4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额回暖。日本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比全球50%, 中国是其最大市场。日本出口到中国工业机器人,从订单到交付大致需 3-6 个月, 因此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数据是中国机器人市场 1-2 季度的领先指标。2019Q4 日 本工业机器人订单额降速收窄至-0.3%,产值降速-10%,略有放大。2019Q3-Q4 日本对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额降速呈收窄态势。 2019Q4 日本对 亚洲(含中国)、中国、北美、欧洲工业机器人出口额增速分别为-1.93%、 -11.63%、 -25.80%、-37.23%(Q3 同比为-4.04%、-2.18%、-16.43%、-34.99%)。 2019Q3 日本 对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降速的大幅收窄 20Pct,连续 2 个季度收窄,2019Q4 出口降 速略有放大,但仍远低于 Q1-Q2 的超 25%下滑。2019 年 12 月中国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同比回正,进口机床增速下滑。2019 年 12 月,中国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增速回正到 4.8%(11 月增速为 0%), 金属切削机床 产量下滑 14.3%(11 月下滑 13.2%)。另外,2019 年 12 月中国进口金属加工机床下 滑 30.8%,降速有所放大。机床和机器人是自动化的配套设备,12 月机床产量改善, 反映 3C 等制造业的投资复苏预期。3.4、 下游: 3C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增长,是最景气下游制造业整体环境呈改善趋势。2020 年 1 月 PMI、PMI 生产、PMI 新订单分别 为 50.0、51.3、51.4,整体制造业环境有所改善。汽车、3C 等主要下游产能利用率企稳回升。2019Q4,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3C 电子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78%、78.5%、82.6%、79%, 均出现企稳回升,3C 电子制造业尤为突出,产能利用率连续 3 个季度回暖。3C 电子固定资产投资额持续高增速,2019 年 1-12 月累计增长 16.8%。2019 年 1-12 月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 3.1%,增速稳中略升。其中汽车制造业 固定资产投资额 1-12 月累计同比下滑 1.5%;电子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1-12 月累 计同比 16.8 %,2019 年以来累计增速持续提高;电气机械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1-12 月累计同比下滑 7.5%。汽车产销:2019 年 12 月汽车销量降速收窄,产量降速回正。2019 年 12 月中 国汽车销量265.8万(同比下滑0.12%),1-12月累计销量2576.9万(同比下滑8.2%) 。 12月产量268.3万(同比增长 8.09%),1-12月累计产量2572.1万(同比下滑7.5%)。2020 年 1 月新能源车产销降速均放大。受疫情影响,新能源车 2020 年 1 月销 量 4.4 万(同比下滑 54%), 1 月产量 4 万(同比下滑 55.9%),下滑较大。手机产销:2019 年 12 月智能手机产量同比回正 0.3%,销量下滑 13.7%。2019年 12 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 2893 万,同比下滑 13.7%;1-12 月累计出货量 37200 万,同比下滑 4.7%。12 月智能手机产量 11855 万,同比增长 0.3%;1-12 月累计产 量 122719 万,同比下滑 8.1%,降速放大。4、 看好具备核心技术/集成优势的国产龙头4.1、 投资建议:看好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的本体龙头、3C 自动化龙头 2020 年市场复苏,最看好系统集成环节。1、市场规模大。2、毛利率高。系 统集成毛利率 30-40%,甚至更高。3、国际竞争力强。本土系统集成商占领大部分 低端市场;领先中端市场;逐步渗透高端市场。4、财务数据显示系统集成商业绩 表现最好,尤其是在汽车电子、3C 领域。看好掌握运控核心技术的本体龙头、汽车和 3C 下游的集成龙头。推荐子行业 排序:系统集成、本体、核心零部件。推荐掌握运控技术的本体龙头埃斯顿。受益 标的:3C 电子自动化快克股份、科瑞技术、拓斯达,汽车电子自动化克来机电, AGV 龙头和半导体自动化机器人,石化自动化博实股份。4.2、 估值:对比外资巨头估值变化,机器人板块估值在合理区间 2017 年以来机器人板块估值下调近 50%,当前机器人板块估值 PE(TTM)48X,其中零部件、本体、系统集成环节 PE(TTM)分别为 58X、65X、48X。不同商业模式特征,对应估值高低不同。机器人企业商业模式核心特征包括业 务切入方式、技术来源、市场空间、成长驱动力、行业地位、研发投入、议价能力 等,匹配企业实际情况调整估值。对标海外机器人巨头 5 阶段,国内机器人当前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1992-1998,初期估值泡沫,类似 A 股机器人板块 15-18 年估值变化1999-2002,成长预期推动,市盈率处于合理高位(30-50X)2003-2008,集中度提高、预期兑现,市盈率下降(10-20X)2009-2012,经济危机,收入大幅下降,市盈率反而提高(20-30X)2013-2018,收入稳增,市盈率再次回暖(20-40X)中国机器人产业仍处于成长阶段,不应静态对比外资估值。目前中国机器人板 块市盈率应对应机器人巨头 1999-2002 阶段估值 30-50PE,处于合理估值区间。 4.3、 埃斯顿:掌握核心运控技术,期待成为中国“发那科” 核心逻辑:有望复制发那科成长路,并购整合、内生增长不断提升市场份额 (1)公司掌握机器人核心运控技术。1993 年研究金属成形机床数控系统,然 后进入电液伺服系统和交流伺服系统,目前在国内金属成形机床数控系统、电液伺 服系统市场位于领导地位。在运控技术及伺服技术积累基础上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2)市占率提升: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埃斯顿作为龙头市场份额有望持续 提升。2018 年埃斯顿本体出货量达 3700 台,市占率 2.5%,在国产市占率从 2017 年的 7.5%增长到 10%。(3)并购整合驱动增长。收购顶级焊接机器人 CLOOS 开辟中高端焊接机器 人工作站等新业务,并购驱动增长。近两年打造三大研发中心,持续 10%收入占比 的研发投入,且围绕核心技术进行多项收购,包括意大利 Euclid Labs SRL(机器视 觉)、英国 TRIO(运动控制技术全球领先)、美国 BARRETT(微型伺服驱动器/协作 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进一步增强技术实力,确立国内机器人龙头地位。埃斯顿收 购整合 CLOOS 仍具有一定不确定性,CLOOS 的盈利能力及发展趋势还需要跟踪 和观察,存在一定中国区业务整合、拓展不达预期的风险。4.4、 克来机电:汽车电子自动化龙头,同享国内外新能源扩产红利 核心逻辑:享受全球新能源扩产红利,订单持续性强,业绩确定高增长(1)公司是汽车电子自动化龙头,新能源电机电控自动化业务收入占比 40%, 深度绑定博世、联合电子、大众,同享国内外新能源扩产红利。(2)自动化业务:绑定 Tier1 博世系巨头、绑定大众 MEB 平台,持续享受新 能源车资本开支红利,订单持续性强,预计 2019-2021 年复合增速超 40%;(3)零部件业务:收购高压燃油分配器领导者上海众源(绑定大众系),国六 产品量升价涨(价格提高 2 倍),预计 2019-2021 年复合增速 40%。4.5、 快克股份:5G 种子选手,电子装联自动化领导者 核心逻辑:3C 下游景气,5G 种子选手增长可期 (1)2020-2021 年是 5G 大年+3C 大年。公司产品用于 PCB 电子装联多个核 心工艺环节。全球电子产业向大陆转移、下游技术需求升级、制造业人力成本上升, 驱动电子装联行业持续成长。核心下游(3C 及汽车电子)长期向好,预计 2020 年 对应电子装联市场规模分别为 137 亿元和 122 亿元,合计达 259 亿元。(2)团队、技术、资金优势,为业务拓展提供基础。 公司薪酬远高于当地平 均水平,叠加股权激励,团队稳定凝聚;坚持自主研发,定位中高端,不断向上突 破,带来高性价比、优质服务的核心优势,在金字塔的产业格局中位于中上层,是 国内锡焊机器人龙头;基于核心技术和优良内控,持续高盈利水平(毛利率 55%、 净利率 35%) 且资金十分充沛。(3)业务拓展提供增量空间。一方面,公司预计继续拓展电子装联核心工艺 设备(微组装的芯片贴放);另一方面基于核心工艺设备拓展自动化产线业务。带 来更多增量市场空间。(4)外延并购可期。公司基于核心业务,持续考察并购项目。4.6、 科瑞技术:技术优势明显,从 3C 到不断扩张的自动化龙头 核心逻辑:深耕顶级客户,2020 年苹果系、新能源需求向好 (1)公司是 3C 自动化龙头企业,规模仅次于博众精工。持续自主研发核心 技术,拓展 3C、新能源、电子烟、物流、汽车、医疗、食品饮料等多个下游领域。(2)3C 检测设备:深度绑定苹果系,2018-2019 年由于苹果新机改制较小, 摄像头检测设备需求下滑, 2020 年苹果新机摄像头改制预计较大,带来高需求弹 性。另外谷歌需求持续稳增,可穿戴设备是亮点。(3)电池装配设备:为新能源科技客户开发新品化成机、绕胶机、叠片机新 品,收入爆发增长,未来持续性强。宁德时代 2020 年之后投资预期旺盛(新接宝 马大单),预计 2020 年有较大需求弹性。(4)电子烟组装设备:深度绑定 JUUL 客户,行业龙头。2020 年存在一定政 策不确定风险。4.7、 拓斯达:掌握 3C 自动化流量入口,“标准化+大客户”快速成长 核心逻辑:掌握 3C 自动化流量入口, “标准化+大客户”快速扩张 (1)掌握自动化流量入口:公司深度绑定伯恩光学、立讯精密等大客户,为 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从客户需求出发到产品服务,粘性极高。(2)标准化快速扩张:公司产品战略为“非标中的标准化”,对业务要求高可 复制性、高市场持续性,从而达到持续的高增长。(3)成长逻辑:注塑机自动化稳健增长;机器人集成应用中,伯恩和立讯贡 献近 40%收入,2020 年 5G 大年,持续高增长;基于客户需求深度理解,开发的 3C 洁净室等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业务持续高增长。……(报告来源:新时代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机床制造过程中许多岗位主要依赖工人的体力和技能,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缺少熟练技工人才,难以保障产品稳定性和一致性,促使机床行业越来越多地采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技术来改造传统工艺流程机器人取代机床从事机械加工已成为自动化加工发展的一大趋向。机器人系统在加工中心等,良好的匹配性和高可靠性给用户提供了一种无人化的生产模式,实现自动化工,机器人其模块化的结构设计、灵活的控制系统。速科德KASITE | 德国SycoTec(原kavo)亚太服务中心对于机器人数控机床改造的应用解决方案:1、工业机器人与数控机床融合应用两者相融合最大限度地给传统生产方式带来革新。通过工业以太网总线方式,将多台机器人、多台数控机床及其辅助设备进行联网组线,使用程序控制,按节拍进行有序自动加工生产,从而实现数字化车间以及智能工厂。满足无人化加工需求,实现加工系统的生产计划、作业协调集成与优化运行。2、数控机床应用电主轴升级中孔水冷刀柄式主轴当钻头或者铣刀以数万转的转速碰到硬金属的时候,刀具很快就会变热,加工零件和刀具都会受热膨胀,这是受影响的不只是加工速度,还有加工精度。 特别是为了帮助加工深孔,我们研制出了带内部冷却的高速电主轴SycoTec 4040 DC-S-ER-DD。 通过先进的设计解决了高速旋转的同时中空冷却,在冷却液压力为80bar时所克服的阻力和对旋转精度的影响。SycoTec 4040 DC-S-ER-DD 通过输出的较大功率同时还保持低温使得众多高端客户信服。信息来源:苏州速科德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 德国SycoTec(原kavo)亚太服务中心
可行性分析报告撰写提纲一、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内容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与其他项目有一些区别,内容更加完整,要求更加严谨,只要我们能很好的撰写这份申报书,其余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就能基本胜任,所以建议,大家先从这份撰写提纲开始研究撰写内容。基本内容包括:1、项目摘要2、背景意义3、内容与目标4、技术路线与创新点5、研究队伍6、基础条件与保障7、预期成果及知识产权归属8、资金需求预算与分配9、重要附件清单(含合作协议等)二、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细则1、项目摘要项目摘要是评审推荐的重要信息,虽然只有几百字,甚至有时要求150字内,也有300字内,500字以下等各不相同,其作用非常大。推荐内容是评审会主要领导审批的依据之一,有些要上大型会议审批环节的项目推荐内容更加显得尤为重要,切记不可轻视之。项目摘要主要包含重大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等,精炼但必须展示优势。2、背景意义背景意义需要阐述“重大科学问题描述及社会需求意义”,也就是技术背景和社会背景两个部分内容都需要介绍。当然,重点还是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别是要分析出技术差距和我们申报立项的意义。3、内容与目标这部分主要阐述有三部分:1)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介绍主要涉及的方向、技术以及具体采用的方法等。2)项目总体目标。阐述预期目标,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分层次介绍。3)项目阶段任务计划等。主要是围绕项目计划如何分阶段进行,每阶段预期的任务和阶段成果是什么。4、技术路线与创新点技术路线与创新点是整个材料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中要介绍的内容包括:1)阐述项目研究采用的技术路径、课题设置等;2)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项目在科研手段、方法工具等方面的创新点。这部分内容必须详尽且严谨的论述,由于涉及到技术路径和创新点,最好能检索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比。5、研究队伍团队人员是项目开展的基础,每个可行性研究报告都会涉及,并无特别要求。内容包括:单位及团队的组成和合作基础;项目牵头人简历及代表性成果、主要骨干成员简历及代表性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成果主要包括论文、政府部门已立项的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等。6、基础条件与保障基础条件是证明申报单位具备承担项目的能力,保障措施是提供延续的可能。所以,这部分内容包括:1)项目承担单位在相关研究方面的工作基础和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成果可以是专利、论文以及获得政府部门立项的相应科技计划项目。2)基础条件还包括硬件,比如实验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基础数据资料等;3)罗列出获得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技计划的资助情况,这是以上介绍最好的诠释。7、预期成果及知识产权归属知识产权无争议,根据主管部门文件要求归属于政策导向的地方,这个得参考文件。预期成果形式应多样化且可考核,不仅限于论文、专利数量。这里的重点是可考核,一定能让主管部门可以验收的成果,不能太虚。8、资金需求预算与分配对于项目的预算必须进行说明,特别是申请政府资助的资金用于何处,详细阐述。对本项目各科目支出主要用途、与项目研发的相关性、必要性及测算方法、测算依据进行详细说明。部分金额较大的支出以及可能有争议的费用可以提供财务的核算办法以及依据。9、重要附件清单(含合作协议等)佐证材料无需赘述,文中提到的成果、先进性、专利、专家、成员、合作方都要有佐证材料,否则就是凭空吹嘘,不足以信!三、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注意事项往期已经多篇文章介绍,主要关于使用语言、撰写规范,以及如何提升科学性、严谨性等要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阅读。
什么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又是做什么的那?可研的根本出发点本应该是论证项目的可行与否,但目前我国可研的编制基本沦为了制度的小妾,人们不再关注可研结论的重要性,而更多的是考虑它能不能通过行政审批,这也就不难理解我国为什么固定资产投资失败率如此之高了。对可研的忽视就犹如一个巨大的财富黑洞,大量的资金被这个吃钱的怪兽所吞噬,这种现状不只出现在民企之中,同时在国企中表现更加严重,百姓一分一分积攒起来的血汗钱就这样被白白浪费掉。面对严峻的现状,国务院最先提出来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发展方向,秉着对国家负责对百姓负责的态度,政府首先应该扭转可行性研究报告流于形式的局面,对于项目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立足于确定可行与不可行的基本出发点,对于不满足评价标准的项目坚决不予立项,这个过程中咨询机构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咨询单位的公证客观与否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未来,也决定这一个企业家的未来。对于企业一个项目的失败也许就是十年二十年无法翻身,一个人又有几个十年二十年,更何况是一个企业那。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首先要有决策的基本判断,如果自己不重视可行性研究,那就等于在钢丝上行走,在失败的边缘探足试险。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自动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共同作用下,自动化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推动着其他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其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1、政策分析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许多国家对自动化设备制造业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并陆续提出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的“工业4.0计划”和日本的《制造业白皮书》等。我国也将智能制造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如《中国制造2025》将“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战略任务和重点之一,提出“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2、市场分析(1)我国自动化行业规模快速扩张,复合增长率达4.80%。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自动化行业规模快速扩张,中国工控网《2018年中国自动化市场白皮书》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我国自动化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4.80%。图表 1:2014年—2018年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亿元)数据来源:中国工控网《2018年中国自动化市场白皮书》,尚普华泰咨询整理(2)自动化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在适龄劳动力数量减少、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自动化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产业升级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自动化行业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中国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自动化生产线需求量达到25,897条,而国内厂商产量仅为12,698条,较大的市场份额被国外厂商占据,国内厂商依然无法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随着未来我国自动化设备行业核心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国内自动化设备行业仍将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3)自动化设备向集群化、信息化、品牌化发展集群化: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业上下游关联度日益提高,自动化设备制造商的分布呈现集群化趋势,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集群化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共同赢得地区竞争优势。此外,集群化也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和提升区域经济的有效保障。信息化:自动化设备制造业正向全面信息化迈进,主要通过信息控制技术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这一过程既是硬件与软件的融合,又是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信息化贯穿于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全过程,大大提高了生产和服务效率。品牌化:品牌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品牌是产品质量的代表,也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对产品销售有着重要影响。当前自动化设备的高端市场主要由大型外资企业主导,由于外资企业起步早,往往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优异的产品性能,因而品牌知名度相对较高。整体来说,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自动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共同作用下,自动化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推动着其他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其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作为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设备的战略性产业,自动化设备制造业具有关联度高、成长性好、带动性大等特点。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制造业产业升级需求将带动自动化设备市场的快速增长。3、竞争企业分析我国自动化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凭借产品创新、响应速度及个性化服务,正逐步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由于起步较晚,国内企业市场份额方面与国外厂商相比仍存在差距。从市场规模来看,目前外资企业占据了自动化设备市场约70%的市场份额。前五竞争企业及基本情况如下:图表 2:主要自动化设备公司数据来源:公司官网、年报等,尚普华泰咨询整理4、风险分析(1)市场竞争风险国外厂商凭借其技术优势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国内厂商由于技术积累相对薄弱,普遍面临较为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同时,由于我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前景广阔,新进入者投资意愿较强,因此,未来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2)人力成本上升及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受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平均工资可能会逐步提高,人力成本将相应上升。同时,自动化设备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光电元器件、机加件、机械元件和气动元件等未来主要原材料价格若出现短期大幅上涨,对行业内的企业经营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本节选资料出自尚普华泰发布的《自动化设备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9 年,中国硬件 WAF 市场规模达 1.1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根据 IDC 发布的《中国硬件 Web 应用防火墙(WAF)市场份额,2019:需求升级,技术为王》报告,2019 年,中国硬件 WAF 市场规模达 1.1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市场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各家厂商市场份额分别为:绿盟 14.2%、安恒 11.3%、启明星辰 10.2%、远江盛邦 5.5%、新华三 5.1%。IDC 定义下的 Web 应用安全市场包括 URL 过滤、Web 反恶意软件、Web 应用防火墙和 Web 内容过滤产品。Web 应用防火墙作为应用层安全防护的基础产品,通过监视进出服务器的 Web 流量从 而识别并阻断应用层的攻击行为。万物互联时代下,Web 环境复杂程度的提升、应用的不断增多,暴露面的不断扩大使得 WAF 成为政企网络安全建设的基础性产品, 用户对于 WAF 产品的技术能力和协同联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 年中国硬件 Web 应用防火墙市场厂商市场份额资料来源:IDC,新时代证券研究所预计 2020 年全球 5G 用户达 1.9 亿。2020 年 6 月版《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指出,中国 5G 的迅速普及抵消了北美和欧洲因新冠肺炎控制 措施而受到的影响,爱立信提高 5G 用户数预估,预计到 2020 年年底,全球 5G 用 户数将突破 1.9 亿(此前预计 1 亿),到 2025 年年底,将达 28 亿(此前预计 26 亿)。 FWA 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到 2025 年年底,FWA 连接量预计将达到近 1.6 亿,占全球移动网络数据流量的 25%。截至 2019 年年底,全球 FWA 数据流量约占全球数据总流量的 15%。而到 2025 年,数据流量预计将增长近 8 倍,达到 53 艾字节,占全球移动网络数据总流量的 25%。中国工业互联网推进时间轨迹工业领域安全事件频发,工业领域安全意识提升。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导致工业体系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网络安全威胁开始向工业环境渗透。2017 年,全球有 150 多个国家的信息系统遭受“永恒之蓝”蠕虫病毒入侵,给车企、能源和通信行业 造成巨大损失;2018 年,由于遭受勒索软件攻击,导致台积电在台湾北、中、南 三处重要生产基地生产线停摆;2019 年,“LockerGoga”攻击挪威海德鲁铝业公司, 导致多工厂关闭。工业互联网安全事件频发,使得工业领域企业的网络安全意识逐 步提升,开展安全评估、防范安全风险、培育工业领域安全人才等任务和需要日益迫切,带动安全服务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工业互联网相关安全事件梳理工业互联网安全是工业生产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功能安全与物理安全的统 称。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对象涵盖设备、控制、网络、应用和数据五大安全重点: 1、设备安全:包括智能设备安全和智能产品安全,例如工厂内单点智能器件、成 套智能终端等智能设备,以及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安全、硬件安全等。2、控制安全:包括控制协议安全、控制软件安全以及控制功能安全。3、网络安全:包括外 部网络安全、承载工业智能生产和应用的工厂内部网络安全和标识解析系统安全等。 4、应用安全: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与工业应用程序安全。5、数据安全:包括 涉及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各个环节的数据以及用户信息的安全。中国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工业互联网防护对象2017-2019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存量规模 CAGR 达 42.3%。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8 年、2019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规模分别为 1.42 万 亿、2.13 万亿(增加值口径,2018 年不变价),同比实际增长分别为 55.7%、47.3%。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规模约为 3.1 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约为 47.9%。根据工信部数据,2019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存量规模为 27.2 亿元, 2017-2019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42.3%,但在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中占比仍较低,近年来基本维持在 0.5%的水平。2017-2020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情况2017-2019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规模新基建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020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经济在经济结构转型和贸易战压力的背景下,又遭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冲击,新基建作为重要的逆周期调节手段,在多次会议中 被频繁提及。“新基建”包括 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在新基建风口下,工业互联网驶入快车道,工业互联网将要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将导致系统受攻击面显著增大,协同攻击危害增大,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变得尤为重要。5G 有望催生工业互联网安全需求。中国 5G 产业在政策和市场驱动下高速发展,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 2019 年底我国共建成 5G 基站超 13 万个;预测,2020 年我国将建设超过 60 万-80 万个 5G 基站。5G 技术具备低延时、大宽带、广连接的优势,将会衍生出工业互联网等重要应用场景,5G 发展有望催化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5G 环境下,工业互联网业务场景增加、网络结构更为复杂、安全风险增多、管理难度加大,网络安全需求也将大幅增长。2019-2025 年我国新建 5G 基站数量5G 工业自动控制应用场景国内厂商工业互联网安全相关产品线日益完备。在安全防护方面,天融信、绿 盟、启明星辰、中国网安等公司产品链较为完备;在运营检测方面,360 与天融信 公司的产品链完备;启明星辰、杭州迪普等公司支持上百种工业协议,能更好的满 足业务生产的高可靠低实延要求;深信服公司产品在工业互联网安全方面的应用尚 未形成体系,但其多款产品市场排名前列,其广域网优化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下一代防火墙获得国际权威安全检测机构 ICSA 的防火墙认证,是一家有良好的成 长空间的行业龙头公司;国内厂商中 360、天融信、启明星辰、深信服以及中国网 安等公司均配以安全服务产品。综合看来,天融信与 360 公司在本行业中优势及市 占率较大,深信服公司成长空间大。硬件 WAF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总论 1.2可研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 1.3项目基本情况 1.4 建设工期 1.5建设条件 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7结论和建议 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2.1 项目政策背景 2.2 项目行业背景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2.5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 第三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3.1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3.2我国硬件 WAF发展现状分析 3.3项目SW0T分析 3.4市场分析结论 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4.1 场址现状 4.2 场址条件 4.3 建设条件 4.4项目选址 4.5结论 第五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5.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2建设目标和任务 第六章 工程建设方案6.1设计原则指导思想 6.2基本原则 6.3项目建设内容 6.4核心工程设计方案 第七章 总图运输和公用与辅助工程7.1总图运输 7.2土建工程设计方案 7.3公用与辅助工程设计方案 第八章 节能8.1节能设计的指导思想 8.2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 8.3 编制依据 8.4能源构成及能耗计算 8.5 节能措施综述 8.6 结论及建议 第九章 环境影响9.1环境保护的目的与依据 9.2建设地址及环境现状 9.3项目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9.4环境影响分析 第十章 劳动安全及卫生10.1安全管理 10.2安全制度 10.3其它安全措施 第十一章 消防评价11.1设计依据 11.2防范措施 11.3消防管理 11.4消防设施及措施 11.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第十二章 项目组织管理12.1组织体系 12.2管理模式 12.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 12.4 质量控制 第十三章 工程进度管理13.1建设阶段 13.2建设期管理 13.3加快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第十四章 招标方案14.1编制依据 14.2招标方案 14.3招标应遵循的原则 第十五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5.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5.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5.3预备费 15.4总投资估算 第十六章 财务分析16.1 评价概述 16.2 编制原则 16.3项目年营业收入估算 16.4运营期年成本估算 16.5税费 16.6利润与利润分配 16.7 盈亏平衡分析 16.8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七章 效益分析17.1经济效益 17.2社会效益 17.3生态效益 第十八章 项目风险分析18.1主要风险因素 18.2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估 18.3风险防范对策 第十九章 结论与建议19.1结论 19.2建议 一、财务附表附表一: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附表二: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三: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附表四: 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 附表五: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七:财务现金流量表 关联报告:硬件 WAF项目申请报告硬件 WAF项目建议书硬件 WAF项目商业计划书硬件 WAF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硬件 WAF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硬件 WAF行业市场研究报告硬件 WAF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硬件 WAF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硬件 WAF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硬件 WAF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建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投资〔2020〕886号交通运输部:你部《关于报请审批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建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交规划函﹝2020﹞77号)、《关于报送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建造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稿)的函》(交办规划函﹝2020﹞533号)等均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为顺应航运业智能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培育和发挥大连海事大学学科专长和优势,满足智能船舶研究和教学实训需要,原则同意所报的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建造项目(2019-000052-83-01-000144)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稿)。二、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设计航区为无限航区,船舶主尺度约为69米×10.7米×4.8米(总长×型宽×型深),设计吃水3.5米;设计航速18.5节,续航力为2500海里左右,自持力为6天;动力装置采用全电力吊舱推进方式,配置3台152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1台300千瓦应急发电机组和2台吊舱式推进器。配置智能化系统、实训系统,满足智能船舶研究与教学实训需要。三、项目总投资11700万元,由我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解决。四、大连海事大学作为项目单位,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五、请你部尽快组织编制项目初步设计,经你部审核后报我委核定初步设计概算投资。六、请按照《中央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14年第7号)等有关规定,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控制投资。建设过程中要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在招投标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确保建设工期和设备质量。附件: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建造项目招标核准意见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0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