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研究报告墓碑镇

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批发、零售型各有优势:数据中心分为批发型和零售型两种模式。在国外,两种模式均取得了成功。国内,受政策影响,跑马圈地的批发型当前更受资本青睐;但从长期看,零售型更具有成长韧性。与云计算是竟合关系:云计算是数据中心的下游客户。因此,当前来看,云计算促进了数据中心尤其是批发型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但从长期看,云计算与数据中心亦存在竞争关系。产业高速增长:2019年,测算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288.6万架,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受益于云计算、5G、人工智能、VR等,数据中心产业未来仍将高速发展。产业进入整合期:受政策影响、PUE限制、技术迭代,数据中心产业进入整合期。大型互联网公司和大型国企将会更多进入该产业,产业内部“大吃小、强吃弱”的并购将会更加频繁发生。数据中心概述生命周期及产业链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数据中心按自身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均有不同的产业链上下游,其中,建设阶段涉及面较广,包含用地、用电、用水、用网、IT设备、非IT设备、土建及其他工程、软件系统等多个方面。数据中心业务模式批发和零售数据中心的业务模式包括批发型和零售型两种。批发型主要针对大客户,一般以模块为最小出租单位。针对超大型客户的订制型数据中心可以看作是批发型的延伸,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零售型主要针对小客户,一般以机柜为最小出租单位,早期也有服务商以机柜单元(U)为出租单位服务微型客户,但目前这种微型客户多以web自助服务的形式,转向公有云。一般来说,批发型考验的是资源整合能力、快速建设和扩张能力,而零售型考验的是精细运维及运营能力。从国内外厂商来看,批发和零售均可取得成功。目前国内,受新基建政策等影响,批发型更受快进快出的资本市场青睐。但从长期看,零售型更具有成长的韧性。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关系云计算IaaS是其下游客户,但长期看仍有竞争当前,数据中心的主要客户为互联网客户(含云计算厂商),其次为金融、政企等。云计算的高速发展,致使数据中心的需求量和上架率都大幅提升,机柜租金也稳中有升。因此,短期来看,云计算对数据中心产业是利好要素。但从长期看,两者仍存在竞争:目前微型客户(指租不满单机柜,只租用几个U的客户)已经大量从传统数据中心转向公有云,未来,随着公有云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的逐渐提升,以及规模优势的逐渐显现,可能会有更多、更大规模的客户选择公有云。当前,国内由于市场形态和政策影响,企业一旦上规模(如美团、字节跳动和快手等),仍会租用、建设数据中心,政务、金融等也会谨慎使用公有云,但在美国,存在大型企业直接完全使用公有云(如Netflix使用AWS)的先例,这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IT的发展方向。此时,公有云会挤压传统IDC的市场空间。目前,国内已有不少IDC厂商,通过Openstack或Kubernetes积极布局专有云、混合云和云MSP。当然,根据电信分类目录(2015版),IDC产业包括IT资源协作业务,而云计算需要该类业务许可,因此广义的IDC包括云计算。数据中心政策、技术及市场国家政策作为数字底座被纳入新基建,强调布局优化和绿色节能重点政策解读—新基建数据中心被写入新基建,将有更多“国家队”上场投资、外贸和内需,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受制于美国单方挑衅,一段时间内外贸具有较大程度不确定性。受新冠疫情影响,内需短期内也难以大幅提升。投资的地位变得尤其重要。不管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还是在抗疫中对云和数据的应用,国家已享受到早期新型基础建设的红利,这也客观上促进了政府对新基建的重视程度。在2020年4月,官方明确给出了新基建的范围,其中包括数据中心。这对数据中心整体利好,但也带来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以及更多国企的高举高打,原有小型且低端的数据中心不仅难以吃到红利,而且会加快淘汰出局。重点政策解读—REITs对IDC整体利好,同时加剧马太效应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是一种金融工具,是不动产证券化的重要手段。不动产证券化是把流动性较低的、非证券形态的不动产投资,直接转化为资本市场上的证券资产的金融交易过程。从回报形式看,主要为租金分红。目前,国外头部数据中心运营商Equinix、Digital reality等均以REITs形式发行。2020年4月30日,证监会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 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境内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正式起步。从美国REITs市值占比看,数据中心排位靠前,因中国的REITs试点聚焦于基础设施领域(排除了商业地产等),因此,占比或将更高。REITs有助于盘活已有资源,降低企业杠杆,降低融资难度,因此,可以有助于优质项目的更快发展,同时拉大与不被市场看好的项目的差距,加剧业内的马太效应。地方政策一线城市整体偏负向,一线周边及西部偏正向市场规模2019年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已超千亿2019年,中国IDC业务的总体营收已达1132.4亿元。未来,受益于5G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普及、互联网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等,国内IDC行业仍将保持3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产业链图谱数据中心建设考量要素需求端:C端流量用户量和用户时长稳步增长,数据量快速增长数据中心需求量与数据流量相关。当前C端的主要数据流量来自于(娱乐性)长视频和短视频、游戏和电商,在疫情背景下,协同办公和在线教育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未来,超高清视频、云游戏、云VR都将进一步促使流量快速增长。需求端:B端流量B端数据蓄势待发,但当下仍不宜赌注5G网络的峰值速率、流量密度、连接密度等显著优于4G,且原生标准支持网络切片以便企业独立组网。IPv6使得每一个元器件都可以拥有独立的IP地址,两者使得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得以落地。未来,B端的生产性数据,占比将会大幅提升。但考虑数据中心的投资回报周期、折旧速度和整个生命周期等,当下仍不宜将全部赌注押在制造等B端流量,短期内互联网客户仍为绝对主力。若从长期产业布局考虑,而不考虑短期上电率,则可积极布局。需求端:客户占比及需求特征互联网企业仍为主要客户,各行业需求不同IDC数据中心主要终端客户有互联网(含云计算)厂商、金融行业、制造行业、政府机构等客户。目前互联网客户(含云计算厂商)仍为主要客户群体,占60%以上份额。互联网企业数据量多,终端用户规模庞大,对机房规模、设备等级、选址集中、低时延等各方面指标要求均较高。大型金融企业一般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外采仅作为“两地三中心”的备用机房;中小型数据中心一般采用长期合作的、有丰富运维、运营经验的IDC服务商以及T3及以上级别的机房。政府机构、制造业数据中心特点为数量多、规模小,且政务类一般有默认的“数据不出省、不出市”规则,数据中心在当地建设。供给端:用电各地用电量、PUE标准、电价和用电指标均有差异数据中心2020年用电量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2.7%,随着数据中心投产规模的增加,这一占比将持续上升。数据中心能耗主要包括四部分:IT设备能耗、制冷系统能耗、供配电系统能耗、照明及其他能耗。总能耗比IT设备能耗,即为PUE值。即使采用相同技术,数据中心在各地的能耗也不相同,年平均气温较低区域,用于制冷系统的能耗大幅降低,PUE值较低。另外,各地的PUE要求也不同,一线城市和东部地区更为严格。除PUE外,不同地区电价也不相同。对数据中心约束性最强的是用电指标,一线城市的新规划数据中心往往难以拿到该指标,不管PUE多低、电价多高。因此,从电力单要素考虑,向一线城市周边区域、边远区域发展是大势所趋。除大型互联网公司外,传统IDC(尤其是零售型)向外布局仍有阻力:客户上架、运维都更复杂,客户与其他数据中心联动复杂,政务客户等受不出省限制,等等。供给端:网络受物理距离和节点时延影响从供给侧看,数据的传送时延包括传输时延和传输节点时延,而传输节点时延与单根据节点时延和节点数量有关。从需求侧看,根据业务敏感度,可以分为高时延敏感业务、中时延敏感业务和低时延敏感业务。对于中低时延敏感业务,可以从成本出发,选择建立在边远地区的大规模、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而对于高时延业务,则选择位于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数据中心,或选择离用户侧更近的边缘数据中心。目前,如果将业务进行分级,则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数据中心可以满足金融等业务需求,因此边缘计算的风口尚未真正来临。当前一线城市数据中心抢手,更多是从上架、运维、资源协调性、高可靠性等多方面考虑,并非单独从时延考虑。从长期看,随着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医疗等发展,边缘计算有较大发展机会。供给端:成本电力支出与折旧费用占成本支出的最大比重数据中心整体成本(TCO)分为建设支出(CAPEX)和运营支出(OPEX)两部分。建设支出指前期必要的建设投资及一段期限折旧后的再投资,一般指一次性投入。运营支出指的是每月运行设备的实际花费,主要包括电费支出、折旧、房租、设备租赁,以及现场工作人员的工资等。对IDC服务商而言,电力成本占整体运营支出中的一半以上。每种设备的不同选型都会影响数据中心的成本,动态近似评估可参考在线版的“施耐德数据中心成本计算模型”。数据中心趋势与展望技术趋势:非IT类UPS→高压直流相较于UPS,HVDC 在备份、工作原理、扩容以及蓄电池挂靠等方面存在显著的技术优势,因而具有运行效率高、占地面积少、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低的特点。风冷→液冷在能耗占比中,温控系统是除IT系统外最大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PUE值的高低,以及整体运营成本。在选址时,不少数据中心选择温度更低区域,如北极圈(Facebook)、张北(阿里巴巴,腾讯)、海底(微软)、湖边(阿里巴巴千岛湖数据中心)、山洞中(贵安),但这些选址本身即受到严格限制,除张北、贵安外,其他TCO也并不更低,一般IDC运营商难以借鉴。从常规节能技术来看,空调机组逐渐由风冷型和水冷型向冷冻水型、双冷源型转化,从气流组织看,冷热通道分离已广为普及,并从机房级细化到机柜级。从长期看,最具有革命性的节能技术为液冷技术,其中浸没式液冷技术可以将PUE降到1.2以下,联合其他技术,可以趋近于1。目前国内已有中科曙光、绿色云图(网宿子公司)、联想、浪潮和华为等涉足液冷领域。目前,由于适应场景、冷却液价格和改造成本,液冷技术并未大面积普及。未来随着GPU运算占比的增加和服务器密度的不断增加,液冷将是代替风冷的必然选择。技术趋势:IT类传统树形架构→胖树架构→叶脊架构在传统树状架构中,带宽逐级收敛,“根”部成为瓶颈。随着计算规模的扩大,改进型树状网络——胖树架构产生,数据中心演变成传统的三层架构。随着数据中心中东西向流量和大象流的增多,采用STP协议的胖树架构仍容易导致阻塞。于是,更加扁平化的架构——叶脊架构诞生。叶脊架构更偏于网状化(两层仍然保持了树的特点,如单层则为网),且由ECMP(Equal Cost Multi Path)动态选择多条路径,从而使得带宽利用率更高、网络延迟可预测、扩展性好、安全性和可用性高。叶脊架构产生了两方面的作用:第一,由于全部采用光纤,使得光模块的需求量大幅上升。第二,网络更加扁平,突破了传统物理结构的限制,使得被提出多年但无实质性进展的SDN得以真正落地、快速发展。产业趋势数据中心产业将进入整合期随着新基建政策的出台,互联网企业和大型国企均加码在数据中心产业的布局,数据中心产业将进入整合期。首先,随着一线城市禁限令的相继出台,以及REITs等金融工具的试点,老、旧、小数据中心将难以适应未来发展,数据中心产业必然进入大鱼吃小鱼的横向整合期。其次,随着公有云的不断发展,云厂商和传统数据中心运营商的竟合关系越来越明显,不少数据中心运营商寻求专有云、混合云的转型之路。再次,数据中心产业链本身,也呈现出更明确的分工(如建设和运营分工)和大厂商向上游延伸(如云计算厂商开始研发芯片、白盒交换机、电源设备等)两种不同的现象。

三界

未来5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分析

数据中心产业链结构分析数据中心产业链由上游基础设施及硬件设备商、中游运营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下游终端数据流量用户构成。图表 数据中心产业链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2009-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分析IDC行业景气度与互联网行业高度相关,移动互联网、视频和游戏等行业的高速增长,电子商务、直播等垂直行业客户数量及客户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传统行业信息化渗透率的提升都将驱动IDC市场规模增长。根据中国IDC发布的《2018-2019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IDC业务市场总规模达1228亿元,同比增长29.8%。2019年中国IDC市场规模达到约1560.8亿元,同比增长27.1%,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1%),主要原因在于:1)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政策支持、技术升级及商业模式的创新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数据流量迎来爆发式增长,促使第三方IDC企业快速建设和发展;2)我国云计算和IDC行业发展较美国处于早期,IDC行业供需缺口仍较大,整体来看我国IDC市场增长潜力十足成长空间较大。图表 2009-2019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中国IDC我国数据中心企业数量规模截至2018年底我国持有IDC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达到2,262家,同比2017年的1,547家,增加715家;其中持有跨地区IDC经营许可证的企业为1,255家,同比2017年的704家,增加551家。

日取其半

2020年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是集中计算、存储数据的场所,是为了满足互联网业务以及信息服务需求而构建的应用基础设施,可以通过与互联网的连接,凭借丰富的计算、网络及应用资源,向客户提供互联网基础平台服务(服务器托管、虚拟主机、邮件缓存、虚拟邮件)以及各种增值服务(场地的租用服务、域名系统服务、负载均衡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备份服务等)。数据中心作为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提供信息数据存储和信息系统运行平台支撑,是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其承担着数据流通中心的关键作用,是网络数据交换最为集中的节点所在。IDC产业链IDC产业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IDC托管/增值、应用服务厂商三个主要环节。在基础设施环节,主要涉及带宽网络、电源设备、散热设备、软硬件设备等。在IDC托管/增值环节,主要有基础运营商、专业IDC服务商、云服务商等。在应用/服务厂商环节,为IDC服务的受众,主要包括互联网企业、金融企业、政府部门等。行业的上游和下游都对专业化服务市场具有重大的影响。从上游来看,基础运营商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将业务集中在其擅长的领域,有利于电信运营商与专业服务商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合作、取长弃短,使市场进入良性循环,有利于提升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的传输效果及其稳定性。从下游看,一方面,随着我国信息化战略的部署以及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计划的发布,各行各业加快了实现信息化的进程,客户对互联网接入和IDC业务的强烈需求将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其应用由早期的信息浏览发展到网络娱乐、信息获取、交流沟通、商务交易等多元化应用,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逐步增强,为IDC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保证。IDC行业发展现状1、IDC行业市场潜力巨大2014年2018年全球IDC业务市场(包括托管业务、CDN业务及公有云IaaS/PaaS业务)整体规模2821.4亿元,2018年全球IDC业务市场整体规模增至6253.1亿元,同比增长23.6%;公有云市场增速接近30%,是拉动整体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2014-2018年复合增长率22.0%,预计2020年全球IDC业务市场整体推磨将突破9000亿元。数据来源:中国IDC圈、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国内IDC市场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迅速发展,一方面互联网行业客户由于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对数据中心资源需求旺盛;另一方面5G、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架构的迅速演进和网络应用的不断丰富也产生了大量的IDC机房和带宽需求。中国IDC市场方面,《2018-2019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IDC业务市场总规模372.2亿元,2018年中国IDC业务市场总规模达1228亿元,同比增长29.8%。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数据来源:中国IDC圈、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一线城市数据中心资源最为集中根据《2018年中国IDC行业市场分析报告》,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数据中心资源最为集中,其上架率达到60%-70%。受限于地区承载能力,可用资源有限,租用价格相对较高,一线城市数据中心新建增速正在逐步放缓。相比而言,一线城市周边地区尚有充足的可用数据中心资源,虽然网络质量、建设等级及运维水平也较高,但总体租用价格成本相对较低。数据来源:2018年中国IDC行业市场分析报告3、国内流量激增,数据中心供不应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711亿GB,同比增长189.05%,从2013年至2018年增长将近54倍。海量数据也带来了大量的储存和处理需求,拉动了我国数据中心服务的高速增长。据IDC圈《2018-2019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IDC市场规模较2017年增长超过280亿元,增速达29.8%。随着5G及物联网商用的到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ICT行业对数据中心的需求量越发庞大,对IDC服务的依赖性不断加强,中国IDC市场将迎来广阔的发展良机。专业IDC运营商由于所提供的服务更加专业、灵活和富有个性化,更能够满足某些客户的特殊需求,因此增长潜力更大。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各行业的渗透,互联网行业的IDC需求仍是推动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绝对值增长的主要驱动力。4、牌照化管理形成新市场格局我国IDC行业实行牌照化管理,运营商凭借雄厚财力与网络基础资源优势,在行业发展初期大规模建设数据中心,奠定了当前市场地位。2012年11月,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和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市场准入工作的实施方案》,重启了已关闭多年的IDC牌照,专业IDC服务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未来,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和IDC行业的兼并收购或将同步展开,专业IDC服务商一方面快速进行数据中心建设,一方面通过并购、整合迅速扩大规模,凭借技术、性能、成本与服务等方面优势,将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同时具备规模的公司寻求上市,以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企业发展。5、云计算市场景气为IDC市场提供坚实的支撑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云计算产业的发展。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集聚区落地,推动地方通过财税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实现百万家企业上云。政府不仅在政策方面做出了规划,从财税扶持、融资力度方面也给予政策倾斜。随着云计算业务推广范围不断扩大及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小微企业基于自身发展需求与采购成本,更倾向采购云计算业务。当前国内云计算产业在发展阶段上显着滞后于海外市场,预计将保持更快的发展速度,受益于国内云计算产业的长周期和高景气度影响,IDC市场将获得最为坚实的支撑。6、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定制化需求增加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国内的IDC市场已经从简单的资源型需求转向技术和服务结合的多元化需求。客户需求从最初的域名注册、空间、邮箱、托管、租用等基础业务,发展到现在的以主机托管、主机租赁为基础的数据管理、网络通信、系统集成、网络安全、应用外包、专家咨询等各类技术服务。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为IDC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IDC服务商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互联网经营者提供的网络服务更加个性化、定制化以及专业化,以满足用户上网、电子商务、5G等应用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服务。市场中逐步涌现出部分优质IDC企业,服务内涵不断延伸、技术实力不断提升。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IDC企业逐渐放弃价格战,不断加强服务创新,将竞争战略放在打造技术优势和数据服务质量优势上,在节能减排、网络安全、冗余备份、企业解决方案的实施等方面提供独树一帜的特色服务。IDC企业在提高既有业务的增值空间,逐步培养自己的高端客户的同时,以个性化服务和专业化服务来拓展新客户。国际龙头IDC企业已开始进行多元化发展,以全球龙头Equinix为例,其提供的互联服务主要为数据中心客户提供各种个性化的网络连接,以提升其工作效率;基础设施管理服务主要为客户提供各类咨询、IT资源部署、测试及远程支持等。除了IDC租赁业务外,Equinix约有超过20%收入来自于互联服务和基础设施管理等增值服务。2018年度,其互联服务和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分别创收8.02亿美元和2.80亿美元。IDC行业发展趋势1、5G即将部署扩展应用场景,进一步挖掘流量需求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正式发放5G牌照,批准这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2019年10月,工信部向华为颁发中国首个5G无线电通信设备进网许可证,2019年10月31日举行的201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工信部与三大运营商举行5G商用启动仪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正式公布5G套餐和全国首批50个5G商用城市名单,并于11月1日正式上线5G商用套餐。结合5G的主要应用方向以及5G的部署,大流量场景将继续增加,带动全球网络数据量激增,数据中心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彰显。2、专业IDC服务商发展空间巨大目前,国内存量数据中心市场中,电信基础运营商仍占绝对主导地位,跟美国早期市场较为相似。由于运营商在IDC运营中,人员成本、客户响应能力等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而且运营商机房网络一般具有排他性,因此随着产业的发展,运营商市场地位会逐渐削弱,随着客户结构日益复杂和对运营服务需求的提升,国内专业IDC服务商优势将更加凸显。3、传统IDC同质化竞争激烈,向云计算数据中心升级是未来趋势IDC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传统单纯IDC服务利润率较低IDC服务商需要在服务器托管的传统业务基础上拓展更多增值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军IDC领域,传统IDC服务的同质化日渐严重,单纯IDC服务商利润率越来越低,因此传统IDC服务商需要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开发更多增值服务,提高产品的毛利率。近年来,全球云计算占IT支出渗透率在不断上升,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总体呈稳定增长态势。根据中国信通院《云计算白皮书(2019年)》,2018年,以IaaS、PaaS、SaaS为代表的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1363亿美元,增速23.01%。未来几年市场平均增长率在20%左右,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超过2700亿美元。传统IDC向云计算数据中心升级成为未来趋势。云计算数据中心中托管的不再是客户的设备,而是计算能力和IT可用性。数据在云端进行传输,云计算数据中心为其调配所需的计算能力,并对整个基础构架的后台进行管理。从软件、硬件两方面运行维护,软件层面不断根据实际的网络使用情况对云平台进行调试,硬件层面保障机房环境和网络资源正常运转调配。数据中心完成整个IT的解决方案,客户可以完全不用操心后台,就有充足的计算能力可以使用。传统IDC只有向云计算数据中心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增加客户粘性的同时提升业务盈利水平。4、我国公有云互联网巨头独大,私有云未来增长空间明显我国公有云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白皮书(2019年)》,2018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962.8亿元,增速39.2%。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437亿元,相比2017年增长65.2%,预计2019-2022年仍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31亿元。公有云服务收入主要由公有云服务商龙头提供,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其中阿里云自2014年以来营业收入爆发增长,已经连续6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白皮书(2019年)》,2018年私有云市场规模达525亿元,较2017年增长23.1%,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72亿元。由于广大的中小金融机构在资金、人才和经验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大型金融机构将大概率自建私有云,并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金融行业云服务,进行科技输出;中型金融机构核心系统自建私有云,外围系统采用金融行业云作为补充,私有云市场潜力巨大,具有明显的增长空间。5、一线城市周边成为IDC新建热点区域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对于数据中心访问时延、运维便捷以及安全性有较高要求,伴随数据量持续增加,数据中心需求持续上升。而一线城市土地、电力资源稀缺,加之政策监管趋严,数据中心的供给已经达到天花板。供需失衡导致一线城市数据中心缺口较大,在一线城市有资源储备的专业IDC服务商机柜利用率高、议价能力强,将获得更多行业红利。数据来源:中国IDC评述网为了弥补数据中心的需求缺口,一线城市周边区域将成为未来IDC新建项目的首要选择,具备以下优势:一、一线城市周边区域的数据中心可以从一线城市中心城区直拉光纤,能够解决网络延迟问题;二、出行半径相对较小,方便从中心城区派人提供技术支持,周边区域与中心城区一般都有城铁、轻轨等交通设施,如果出现突发故障,客户可以迅速派工程师前往现场提供技术支持;三、相对低廉的地价、电价,节省数据中心建设、运营成本。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有间

2018年中国数据中心发展现状分析 数量和规模双增长

我国数据中心数量和规模双增长2013年以来,我国数据中心总体规模快速增长,到2017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体规模达到166万架,总体数量达到1844个;规划在建数据中心规模107万架,数量463个。其中,大型以上(机架数超过500)数据中心是增长主力,大型以上数据中心机架数达82.8万,比2016年增长68%,数据中心总体规模占比近50%。受"互联网+"、大数据战略、数字经济等国家政策指引以及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驱动,我国IDC业务收入连续高速增长。根据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统计,2017年我国IDC全行业总收入达到650.4亿元,2012-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32%。2015年工信部发布《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5年版)》,除数据中心租赁、服务托管等传统IDC业务外,将互联网资源写作服务(IaaS和PaaS)纳入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定义范畴,我国IDC业务收入包含IaaS和PaaS云计算业务部分。2017年我国传统IDC业务收入为512.8亿元,占IDC全行业收入比重的78.8%;云服务收入137.6亿元,占比21.2%,比2016年提高2.8%。随着"企业上云"行动实施,预计未来云服务收入在我国IDC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会进一步增加。东部一线城市数据中心较饱和,中西部地区利用率不断提高截至2017年底,我国超大型数据中心上架率为34.4%,大型数据中心上架率54.87%,与2016年相比均提高5%左右,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河南、浙江、江西、四川、天津等地区上架率提升到60%以上,西部地区多个省份上架率由15%提升到30%以上。全国数据中心总体平均上架率为52.84%,总体供需平衡,但与发达地区数据中心成熟市场仍有一定差距,数据中心利用率仍可进一步提高。我国数据中心能效水平总体提升,优秀绿色数据中心案例不断涌现截至2017年底,受上架率影响,我国在用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运行PUE1.63,大型数据中心平均1.54,最优水平达到1.2左右。2017年在建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平均设计PUE分别为1.41、1.48,预计未来几年仍将进一步降低。从绿色技术来看,国内数据中心不断创新绿色节能新应用,多个数据中心获得TGG(绿色网络)与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联合认证的5A级绿色数据中心。如2015年,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采用整机柜服务器、高压直流+市电直供、机器学习控制系统、高温服务器等技术,实现年均PUE1.23;2016年,阿里巴巴千岛湖数据中心采用湖水自然冷却系统、太阳能电池板、高压直流等技术,达到年均设计PUE1.28;2017年,腾讯青浦三联供数据中心采用天然气三联供、离心变频冷机、磁悬浮冷机等技术,实现年均PUE1.31;2018年,阿里巴巴/张北云联数据中心采用无架空地板弥散送风、全自动化BA系统实现自然冷源最大化等技术,实现年均PUE1.23。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信息存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死于网罟

新华财经年报|2020年我国数据中心发展情况分析及趋势展望

2020年,数据中心建设被中央正式列入新基建战略,疫情下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催生对数据中心的新需求。预计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优化布局,解决能耗及需求匹配等问题,我国数据中心将朝着绿色化、智能化、大型化+集群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新华财经北京12月28日电(分析师张希 吴丛司 张磊)2020年,数据中心建设被中央正式列入新基建战略。新基建浪潮的推动加之疫情下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催生对数据中心的新需求,作为“新基建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各地纷纷部署数据中心建设,在新基建或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辟出专门章节,或出台专门发展规划;腾讯、阿里等行业巨头也竞相布局。但与此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当前我国数据中心建设仍面临布局结构性失衡、能耗水平居高不下等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近年来西部地区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也存在重复建设、造成地方财政压力等隐患亟待引起重视。我们预计,在新基建和数字经济腾飞的背景下,为进一步优化布局,解决能耗及需求匹配等问题,我国数据中心将朝着绿色化、智能化、大型化+集群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一、2020年数据中心迎来发展机遇期(一)数据中心站上新基建战略高地近年来,国家全面部署新基建。特别是今年以来,以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为代表的新基建,在推进疫情防控和疫后经济复苏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适应经济发展趋势、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引擎,并被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是贯穿新基建的生命线,数据中心是新基建有序运行的基础保障,被视为“新基建的基础设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底座”。2020年3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至此,数据中心被中央正式列入新基建。专家指出,新基建的提出将加速以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融合发展,进一步带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及数据量的大幅增长。随着5G商用提速,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海量数据将被挖掘,数据资源云化将推动数据中心加速扩张升级。而数据中心正式纳入新基建范畴,会更广泛地动员政府、资本等各方面的投入,势必形成新一轮的投资热点和建设热潮。(二)疫情加速数字经济发展推高行业需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韧性,在助力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生活、对冲行业压力、带动经济复苏、支持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数字娱乐、生鲜电商、无人配送等大量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为数据中心发展带来新需求新空间。房地产专业服务与投资管理公司高力国际在疫情暴发后针对105位数据中心资深专业人士进行的调查显示,68%的受访者表示疫情长期利好数据中心。一方面,疫情期间线上办公、远程教育、网络视频游戏及电商消费等呈暴发式增长,数据存储量和数据处理需求激增,刺激5G、边缘计算等数据中心相关能力迅速提升;另一方面,疫情防控、药物和疫苗研发以及疫情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相关行业领域的发展也将带来大量数据的存储、分析与处理需求,进而增加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业内人士指出,数据中心既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新基建发展的核心IT基础设施,对数字经济的腾飞起到至关重要的底层支撑作用。疫情后新基建和数字经济的大力部署,必将为数据中心开启新的发展空间。(三)我国数据中心发展现状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数据中心数量和机架规模呈平稳增长。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权威机构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数据中心数量约为7.4万个,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的23%,其中大型数据中心占比12.7%;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265.8万架,同比增长28.7%;在建数据中心机架规模约185万架,同比增加约43万架。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近年来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年均增长30%左右,2019年已突破1000亿元,2020年预计接近1500亿元。2019年数据中心IT投资规模达到3698亿元,比2018年增长13.5%。在新基建的政策驱动及疫情带来的需求刺激下,2020年集中规划报批的数据中心数量较多,2021-2022年将是数据中心落地投产的暴发期,以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为主,边缘计算数据中心也将开始发力。预计到2022年,我国数据中心IT投资规模将达到5256亿元,未来三年保持12.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我国数据中心以运营商数据中心为主,凭借网络带宽和机房资源优势,三大电信运营商市场份额占比超60%;万国数据、世纪互联等第三方数据中心近年来逐渐兴起,以弥补数据流量指数级增长带来的供需缺口。数据中心的市场布局整体呈现“东部沿海居多,核心城市集中,中、西、北部偏少”格局。大型数据中心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北上广三地数据中心聚集区的在用机架数的全国占比为31.3%,若将河北、天津、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海南等北上广周边地区加上,这一比重会提升至60%以上。(四)地方及行业企业积极布局数据中心建设全国各地积极部署新基建、培育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一批数据中心产业园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如被誉为“中国数谷”的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凭借气候环境适宜、水资源丰沛、电价较低等产业要素,吸引三大运营商、高通、华为、富士康、阿里、腾讯、苹果等大项目落地;内蒙古乌兰察布大数据中心着力打通“信息高速公路”,已有华为、阿里巴巴、中联利信等8个数据中心项目落地。在政策导向、产业基础等因素指引下,各地围绕不同定位制定了数据中心建设规划。如山东提出全力打造“中国算谷”;浙江提出三年内建设大型、超大型云数据中心25个左右;上海计划三年内在临港新片区新建5个云计算数据中心;贵州省重点打造大数据产业集群贵安新区,目前已规划建设12个超大型数据中心,计划到2025年,贵安新区承载服务器数达400万台,数据中心固定资产投资超400亿元,打造成为世界一流数据中心集聚区。此外,在5G叠加云计算的大背景下,数据中心作为核心信息基建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特别是一线城市核心数据中心资源正成为战略资源,阿里、腾讯、华为等科技巨头,均通过自建、共建与租赁方式加速部署数据中心,满足市场增量需求。例如,阿里云已在全球14个地区部署了超过200个数据中心,2020年4月,阿里与杭钢股份签订了共建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合作框架;腾讯已在海外16个地区部署了数据中心,2020年6月,腾讯宣布投资100亿元在天津建设全国最大的IDC数据机房,容纳30万台服务器,达产后年产值38亿元;华为将云业务部门升为一级部门,并计划在未来几年投入约10亿美元年度研发经费开发云数据中心产品。二、我国数据中心建设仍需解决三方面问题在新基建浪潮的助推下,我国数据中心快速发展的态势仍将持续。但从近年发展建设情况看,我国数据中心建设仍面临供需结构性失衡、高能耗等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一)数据中心市场布局结构性失衡全国整体来看,我国数据中心规模数量大致供需平衡,但由于数据中心“东部沿海居多,核心城市集中,中、西、北部偏少”的格局,存在供需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需大于供,经济欠发达地区则供大于需。具体来看,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人口及互联网用户密度高、大型互联网、云计算、科技创新类企业和政企用户数量大,因此对数据中心的业务需求旺盛,数据中心大量集聚。与此同时,因能源消耗过大、散热要求高对数据中心能效等指标要求更趋严格,准入门槛越来越高。需求居高不下,加之政策趋严、供给减少,使一线城市的数据中心稀缺性价值凸显。网络好、人才多、接近客户等基础条件下,一线城市在网络延迟、专业服务等方面又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业内预计,在新基建浪潮下,大数据产业发展较为成熟、数据中心需求更为集中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仍将是数据中心布局的热点和核心区域,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数据中心至少在未来3至5年时间内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二三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则因为近几年数据中心的大幅扩张出现供过于求,甚至步入结构性过剩。近年来,政策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中西部地区数据中心规模数量快速增长。但一方面,由于托管地域较远、网络稳定性难以保障、数据安全性面临威胁,这些地区的数据中心建设需求主要是处理一些时效性不高的“冷数据”;另一方面,由于远距离提供数据服务会存在时延,导致跨区域建设对一线城市快速爆发的市场需求改善程度有限。因此,虽然近年来这些省份的数据中心发展建设较快,但实际市场需求不足以支撑其健康运转,设备机房“晒太阳”的情况时有发生。(二)能耗过高,PUE值仍存较大提升空间数据中心是实打实的高耗能产业,大量的服务器、存储设备、交换机以及千亿级别的芯片在运行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同时,数据中心对环境要求极高,往往依赖空调、冷水机等设备来降温,冷却部分用能占到辅助设施用能的60%以上。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高能耗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国“新基建”发展研究报告》称,到2025年,数据中心将占全球能耗的最大份额,高达33%。据统计,我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已连续八年以超过12%的速度增长。2018年我国三峡发电量、上海市用电量、数据中心总用电量分别为1016亿、1567亿、1609亿千瓦时,数据中心总用电量已超过上海市,相当于1.6个三峡发电站。《绿色数据中心白皮书》预计,2020年我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将超过2900亿千瓦时。从国际通行的数据中心能耗指标PUE(电能使用效率)来看,2018年全球数据中心PUE平均值为1.58。市场研究机构IDC调研了200家企业,发布《2019中国企业绿色计算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企业数据中心PUE值有明显改善。PUE值大于2.0的企业从2012年的34.6%降至2019年的2%,小于1.5的企业从3.7%上升到12.9%。但依然有85%的受访企业数据中心的PUE值在1.5-2.0间,存在较大提升空间。PUE成为新建数据中心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了降低能耗及成本,很多企业将数据中心放在水电资源丰富的贵州、云南等省份,虽然低廉的电价可以让企业节省大笔用电费用,但相对于中东部地区,由于远离数据中心用户聚集之地,需要在光纤、基站等长距离传输设备的架设和维护上耗费较高的精力和成本,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数据中心的能耗瓶颈。(三)西部地区数据中心高速发展存隐忧为引导国内数据中心合理布局,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及《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2017)》等政策文件,通过划分数据中心建设地区类型、提供政策支持及减少政府自建数据中心数量等手段,推动国内数据中心建设向气候适宜、能源充足、土地租用价格低廉的西部地区延伸。政策驱动加之资源禀赋优势,内蒙古、贵州为代表的西部省份数据中心实现高速发展,建设数量规模快速提升。但专家提醒,西部地区数据中心高速发展的背后,应警惕几个问题。首先是重复建设和资源空置问题。据赛迪统计,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计算与存储产能的总体利用率仅为50%,而一些西部省份数据中心的产能利用率仅为不到30%。同时,部分地方政府不顾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发展需求,盲目上马数据中心项目,且在规划建设中唯“规模论”,动辄就是几十亿元的投资和百万量级的新增服务器,造成资源和财政浪费。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数据中心节能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吕天文等专家表示,新基建浪潮下,数据中心新建和扩容步伐会加快,“但大量数据中心集中上马,可能会继续拉大供需剪刀差,造成更多数据中心闲置。”其次,低电价吸引数据中心落地或造成地方财政压力。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云能力中心综合响应交付室副总经理常斌表示,西部省区建设数据中心的资源禀赋相似,竞争日趋激烈。和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数据中心离市场比较远,数据中心装机率较低,但新能源电力富余,电价相对较低。不少西部省区建设数据中心主打电价牌,用低电价吸引企业落地,贵州大型数据中心用电价格降至0.35元/千瓦时,甘肃可降到0.28元/千瓦时。但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电价的高低不是各省自己制定,而是有相应的定价规则。各省为降低大数据电价只能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这无疑增加了当地的财政负担。在数据中心建设初期,规模相对有限,财政压力不会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低电价吸引数据中心落地的政策会带来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此外,还面临有数据无产业、盈利能力偏弱的困境。一些西部省份数据中心以中小型为主,如甘肃中小型数据中心占比高达92%,单体数据中心设计规模相对较小,规模优势不明显,盈利能力偏弱。一些省份的产业发展环境支持较弱,大数据产业、数字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相关产业的基础,多数数据中心只是解决了存储问题,盈利点主要集中在提供机柜租赁服务,而对数据的挖掘利用等延伸和增值服务却受制于大数据产业发展滞后、数据治理水平不高、人才储备不足等无法实施。分析人士表示,空置的设施意味着高昂的运维成本。对一些地方来说,迫切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从现有数据中心中盈利,而不是新增更多冗余产能。三、数据中心未来发展方向从当前各地数据中心发展现状和规划来看,我国数据中心未来发展将突出表现在绿色化、智能化、大型化+集群化等方面。(一)绿色化:解决数据中心高能耗问题基于数据中心的高能耗问题,绿色化无疑将成为未来数据中心的重要发展方向。国家和地方层面相继出台政策引导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国家层面,工信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2019年出台《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对建设数据中心能源消耗的规划。意见提出,到2022年数据中心平均能耗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PUE值达到1.4以下,高能耗老旧设备基本淘汰,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应用比例大幅提升,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得到有效回收利用。为鼓励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相关部门早在2015年10月就对全国进行了一次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精选工作,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河北、江苏等14个地区首批入选,并且在生产制造、电信、公共机构、互联网、金融、能源6个重点领域中评选出了49家数据中心纳入《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广东省入选的数据中心数量最多,达到8家;其次是北京和贵州,均为6家;上海有5家数据中心入选。2020年8月,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等联合组织开展2020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工作,其中能源资源使用情况占据评价指标分值最高的权重,高达67%,可见国家对数据中心能耗情况的重视。地方政策来看,电力资源稀缺的一线城市管控渐趋严格。2018年北京出台政策,禁止在中心城区新建或扩建数据中心,全市范围(中心城区外)新建数据中心PUE不能超过1.4;《上海市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新建数据中心PUE限制在1.3以下,存量改造数据中心PUE限制在1.4以下;2019年4月,深圳市发改委颁布《关于数据中心节能审查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PUE1.4以上的数据中心不享有能源消费的支持;而PUE低于1.25的数据中心则可享有能源消费量40%以上的支持。此外,杭州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新建数据中心PUE值不得高于1.4的规定,并推动现有数据中心绿色化改造,2025年前达到PUE值1.6以下;山东提出“自2020年起,新建数据中心PUE值原则上不高于1.3”等目标和要求。2020年4月,杭州发布《关于杭州市数据中心优化布局建设的意见》指出,推进先进节能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积极发展云数据中心,推进虚拟化、弹性计算、海量数据存储等关键技术应用,提高IT设备利用率。强化绿色设计,推广整机柜、模块化、智能化管理等先进技术,提高数据中心部署效率。加强先进节能技术应用,推广能源信息化管控系统,扩大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做好水网规划和水源保障工作,提高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和运行效益。单项目设计总功率不小于18000KW;整体规划优先发展超大型数据中心园区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及运行效率。(二)智能化:助力数据中心智慧运维从技术角度来说,智能化趋势是目前最重要的方向。数据中心建设除考虑到绿色环保的标准之外,也开始通过预制式数据中心搭建方式来提高效率。这是一种预先设计、组装和集成,且事先调测过的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系统,它们作为标准化“即插即用式”模块对数据中心进行乐高式的搭建。此外,数据中心长期运营中面临的远程巡检、专家会诊、云平台云端训练等等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未来人工智能的运维、声音识别、图像识别和自动传感技术会成为助力数据中心智能运维解决方案的关键。百度公司首席技术官王海峰表示,新建数据中心应重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对于传统数据中心存在的问题能提供较优的解决方案。华为中国政企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营销总监李伟表示,数据中心的智能化未来会是结合数据中心的全生命周期通盘考虑,如模块智能化、能效智能化、设计智能化、运维智能化、安全智能化和运营管理智能化。(三)大型化+集群化:满足超大规模计算和数据存储需求无论从优化数据中心布局的宏观需求出发,还是从降低PUE值的现实需要出发,大型化和集群化都是数据中心未来发展建设的大趋势。从国际经验看,目前全球数据中心的规模正在从较小的传统数据中心转向更大、更节能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2010年全球传统小型数据中心规模占计算实例的79%,至2018年超大型数据中心规模已占计算实例的89%。过去十年,美国政府通过美国联邦数据中心整合计划(FDCCI)、联邦政府信息技术采购改革法案(FITARA)、数据中心优化倡议(DCOI)等政策措施,实现数据中心数量减少7000个,减少约50%;部分服务器利用率从5%提升到65%以上;美国超大型数据中心已占全球总量的40%,近一半大型数据中心PUE从平均2.0以上优化至1.5甚至1.4以下。思科预测,2025年全球数据流量将会从2016年的16ZB上升至163ZB,带动数据中心总体建设规模持续高速增长,集约化建设的大型数据中心比重将进一步增加。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云总裁邱跃鹏表示,超大数据中心建设是全球趋势,大规模的数据中心集群能够更好地承载用户大规模的用云需求,也能够降低整体基础设施的边际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用户用云成本。地方实践来看,各地统筹布局建设数据中心,探索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引导数据中心向大型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的大型数据中心承载能力不断加强。河南省已建成中国移动郑州航空港区数据中心、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中国电信郑州数据中心、洛阳景安互联网数据中心、华为新乡云计算中心等一批区域性大型数据中心。广西南宁要打造面向东盟、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联通华南西南的国家级新型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到2025年建成超过10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此外,浙江、上海、贵州等地均有建设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明确目标及打造数据中心集聚区的相关规划。(参与调研:崔璐、高少华、关子儒、李犇、李亭、李文哲、刘桃熊、吕昂、孙寅、汪磊、王宁、张新新、朱程)重要声明《新华财经年报》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报告依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由新华社经济分析师采集撰写或编发,仅反映作者的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尽可能保证信息的可靠、准确和完整。任何情况下,《新华财经年报》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新华财经年报#系列——新华财经年报|2020年房地产市场运行分析及2021年展望新华财经年报|2020年消费金融政策分析及2021年展望新华财经年报|2020年普惠金融发展及2021年展望新华财经年报|2020年银行业运行形势分析及2021年展望新华财经年报|2020年货币政策与信用环境回顾及2021年展望

黑桑

IDC行业研究报告(合集)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IDC行业研究报告,部分内容如下,下期(K12在线教育行业研报)2020年中国IDC行业概览.pdfIDC—数字中国发展的基石.pdfIDC系列报告一:数字产业基石,关注卡位核心地区的IDC企业.pdfIDC系列报告三:数据中心中各类IT硬件占比拆分.pdfIDC系列报告之六:从DCF角度看IDC行业的长期投资价值.pdfIDC系列报告二:还原IDC行业的真实盈利能力.pdfIDC行业展望:发展确定性高,2020是机遇之年.pdfIDC行业投资标的梳理.pdfIDC行业报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设施-搜搜报告.pdfIDC行业深度报告之一:中美对比研究:哪些因素在影响IDC企业估值.pdfIDC行业深度报告:以美为鉴,腾飞在即_搜搜报告.pdfIDC行业研究框架报告:IDC-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pdf云计算数据中心产业链专题:短期需求叠加长期逻辑,IDC及云计算产业链投资图谱-搜搜报告.pdf从三大边际变化再论本轮IDC投资三要素.pdf从全球IDC龙头Equinix看中美IDC发展路径:乘数字化之浪潮,REITs助力成长.pdf全球IDC价值重估系列报告之五:与流量巨头共舞,尽享景气提升红利.pdf全球IDC价值重估系列深度之一:流量将第三次爆发增长,从“收入-成本”视角看全球IDC企业价值重估.pdf全球IDC价值重估系列深度之二:回顾全球IDC发展史,寻找下一个Equinix.pdf印制电路板行业深度:头部通讯PCB厂商深度受益IDC基站建设.pdf掘金数据中心系列深度报告(一):IDC大变革时代,紧握优质核心资产.pdf数据中心IDC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数据中心:沧海流量,信息基石-搜搜报告.pdf数据中心专题报告:关注上游设备及深耕一线商圈的IDC服务商.pdf数据中心深度报告(二):IDC投资快速增长,成就IC变革引擎.pdf文件名清单.TXT新三板TMT专题报告:数据中心景气下能耗问题爆发,IDC节能降耗行业腾飞在即.pdf申万宏源-通信周报:IDC投资建议聚焦头部互联网企业的供应商.pdf获取本文件夹所有文件名(不含子文件夹).bat计算机行业2020年中期策略报告:关注IDC板块的投资机会.pdf通信行业2020年下半年投资策略:新基建政策推动下,5G和IDC赛道开启加速跑.pdf通信行业深度分析:5G和IDC“新基建”促温控技术革命性升级,散热行业迎量价齐升大发展.pdf钢铁企业涉足IDC业务的可能性:钢企发展IDC:生产要素再利用.pdf钢铁企业涉足IDC业务的可能性:钢企发展IDC:生产要素再利用.pdf钢铁行业深度报告:当钢铁遇上IDC.pdf钢铁行业深度研究:钢厂IDC——新势力崛起搅动IDC行业.pdf部分报告内容展示:注明:报告内容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删,行研君作为内容整理方,仅作为学习使用,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后果自负。更多细分领域报告请查看星球。目前星球的报告已经按资料类型、细分行业、发布机构进行了整理,目前已经整理了200+、30000+精品报告,也持续更新了570+天。往期推荐5G行业研究报告(合集)从阅读行研报告开始了解一个行业(内附260+行业30000+份最新行研报告资源)-搜搜报告-每天分享50+研报的社群从阅读研报开始了解一个行业交个朋友。

失言

预测2020年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的10个趋势分析

岁末年初正是对未来一年数据中心行业发展进行预测的时候,人们将会看到一些事情的到来:云计算的兴起、SSD硬盘的发展,以及其他问题,例如许多企业将业务从云平台遣返回到内部部署数据中心。而专家对数据中心行业的预测可能偶尔会带来一些惊喜。随着大数据行业和技术的发展,企业需要改善内部部署数据中心和云计算资源之间的平衡,在服务器上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并努力有效地管理数据蔓延。行业媒体通常会对未来一年进行预测,像往常一样,行业专家对2020年数据中心行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和分析:1、物联网催生城市地区的数据中心增长因为这种情况已经发生,所以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预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数据中心被建设在远离可再生能源(通常是水力发电)的地方,但是这种需求将促使数据中心在都市区进行更多的建设。物联网将是一个驱动因素,但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提供商将作为网络互连提供商。2、网络加速器的兴起采用大数据和多种类型的人工智能意味着将会产生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并非所有的数据都能在一个地方产生和处理。此外,目前需要采用网络流量控制器,从而使CPU摆脱了处理数据的主要工作。因此,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网络加速器(如Mellanox的ConnectX系列)进入市场,从而使CPU能够完成数据处理工作,而加速器则可以更快地处理大量数据。3、NVMe over fabrics将会增长非易失性存储器Express(NVMe)是一种存储接口,类似于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SATA设备的缺点是其数据存储在HDD硬盘中,因此无法充分利用SSD硬盘的速度和并行性。但是早期的企业SSD硬盘存在一个问题:它们只能与其所在的物理服务器进行通信。而服务器需要存储阵列,这意味着网络跃点和延迟。NVMe over fabric(NVMeoF)是一项重要的进步。它使一台服务器中的SSD硬盘通过网络与网络上其他位置的另一个硬盘进行通信。这种直接通信对于改善企业计算和数字转换中的数据移动很重要。4、更加便宜的存储级内存存储类内存是插入DRAM插槽中的内存,可以像DRAM内存一样工作,但也可以像SSD硬盘一样工作。它具有接近DRAM内存的速度,但也具有存储功能,有效地将其转变为SSD硬盘的缓存。英特尔公司和美光科技公司正在共同开发储存级存储器(SCM)存储产品,但两家公司已经不再合作。英特尔公司于今年5月推出了其储存级存储器(SCM)产品Optane,而美光(Micron)公司于今年10月将QuantX推出市场。韩国内存SK Hynix公司也在开发一种储存级存储器(SCM)产品,该产品不同于美光和英特尔使用的3D XPoint技术。所有这些都应该使存储技术进步,并有望降低价格。现在,一支512GB的Optane记忆棒的价格高达8,000美元。Xeon的售价甚至更高,因此组装一台完整的服务器就变得很昂贵。技术的进步和竞争应降低存储产品价格,这将使此类内存对企业更具吸引力(更多介绍可查看马海祥博客《企业云计算中存储必备的9大要素》的相关介绍)。5、服务器的人工智能自动化所有的服务器供应商都在他们的服务器系统中添加了人工智能技术,但是Oracle公司确实在其自主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从硬件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中间件堆栈。惠普、戴尔和联想也将继续取得自己的进步,但像这样的大型服务器供应商将会落后,因为他们只有硬件堆栈,并在操作系统领域无所作为。它们在存储方面也将会落后,因为这是三大服务器供应商擅长的领域。6、云迁移速度缓慢还记得当时很多企业希望关闭他们的数据中心并转向云计算吗?当时这个想法很重要。IDC公司新的CloudPulse调查表明,85%的企业计划在明年将工作负载从公共环境转移到私有环境。Nutanix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73%的受访者报告说,他们正在将一些应用程序从公共云转移到内部部署上。安全被认为是主要原因。而且,由于对某些公司和某些数据来说,安全性是否足够值得怀疑,随着人们对他们在云中存储的内容以及保留在防火墙后的内容的选择越来越挑剔,云迁移可能会有所放缓。7、存储层上的数据扩展IDC公司调查表明,大多数数据都不在应在的位置。只有10%的公司数据是“热”数据(重复访问和使用),而30%是“温”数据(半定期使用),另外60%属于冷存储,很少有人访问过。但是问题在于数据分散在各处,并且通常分布在错误的层中。许多存储公司都将重点放在重复数据删除上,而不是存储层上。一家名为Spectra Logic的初创公司正在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真的成功,希望也可以大做文章。8、海量数据扩展处理们用来自社交媒体和物联网等越来越多来源的无尽数据来填充数据湖。人们需要付出一些努力。如果了解PB级的数据湖垃圾,并且开始变得对他们的存储更加挑剔。他们将质疑在硬盘和存储阵列上花费大量资金来存储大量未使用和无价值的数据背后的理由。人们将回到保持可用数据的数据仓库模型,否则不知所措。9、更多服务器混合使用处理器十年前,服务器的定义是Xeon塔式服务器还是机柜中的四插槽机架服务器都无所谓,它们都是基于x86处理器定义的。但是现在,人们看到了更多使用板载GPU、Arm处理器、人工智能加速器和网络加速器的服务器设计。这需要对服务器设计进行一些更改。首先,随着大量芯片在封闭空间内运行得更快、更热,液体冷却技术将变得更加必要。其次,软件堆栈需要更加健壮,才能处理所有这些芯片,这需要微软公司和Linux公司实施更多的工作。10、IT工作量将发生变化不要以为自动化意味着人们就是在iPhone上玩游戏。由于其不断发展的系统,IT专业人员将面临许多新的难题,其中包括:对抗影子IT。解决数字化转型。制定人工智能策略以跟上竞争对手。适当应对新的人工智能策略带来的影响。维护业务的安全治理。处理不断增加的数据流入,并弄清楚如何处理它。在社交媒体上对客户和公司声誉的响应比以往更快。对于数据中心行业来说,这些新技术将导致服务器功率密度迅速增加,数据行业的技术人员也将面临更多的难以预估的问题!

冬之吻

数据中心及云计算发展调研报告

1、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将从2016年底的338个增长到2021年的628个。到2021年,它们将占所有已安装数据中心服务器的53%。● 到2021年,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内的流量将翻两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已占所有数据中心总流量的39%,到2021年将占55%。2、全球数据中心流量● 到2021年底,全球年度数据中心IP流量将达到20.6(ZB)(每月1.7 ZB),高于2016年每年6.8 ZB(每月568 EB [EB])。● 全球数据中心IP流量将在未来5年内增长3倍。总体而言,从2016年到2021年,数据中心IP流量将以25%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3、数据中心虚拟化和云计算增长● 到2021年,94%的工作负载和计算应用将由云数据中心处理; 6%将由传统数据中心处理。● 从2016年到2021年,整体数据中心工作负载和计算应用将增加一倍以上(2.3倍); 然而,对于云,这些将在同一时期几乎增加三倍(2.7倍)。● 2016年云数据中心的工作负载和计算应用密度(即每个物理服务器的工作负载和计算应用)为8.8,到2021年将增长到13.2。相比之下,对于传统数据中心,工作负载和计算实例密度为2.4 2016年,到2021年将增长到3.8。4、公共云与私有云● 到2021年,73%的云工作负载和计算应用将位于公共云数据中心,高于2016年的58%(2016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7.5%)。● 到2021年,27%的云工作负载和计算应用将位于私有云数据中心,低于2016年的42%(从2016年到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5、全球云流量● 到2021年底,年度全球云IP流量将达到19.5 ZB(每月1.6 ZB),高于2016年每年6.0 ZB(每月499 EB)。● 未来5年全球云IP流量将增加三倍以上(3.3倍)。总体而言,从2016年到2021年,云IP流量将以2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到2021年,全球云IP流量将占数据中心总流量的95%。6、云服务交付模型● 到2021年,75%的云工作负载和计算应用将是软件即服务,高于2016年的71%。● 到2021年,16%的云工作负载和计算应用将是基础架构即服务,低于2016年的21%。● 到2021年,云计算总体工作量和计算应用中的9%将是平台即服务,高于2016年的8%。7、按应用程序处理工作量和计算应用● 到2021年,企业工作负载和计算应用将占总数据中心工作负载和计算应用的73%,低于2016年的76%。● 到2021年,消费者工作负载和计算实例将占总数据中心工作负载和计算应用的27%,而2016年为24%。● 在企业部门中,计算(到2021年为24%的企业工作负载和计算应用)和协作(到2021年为23%的企业工作负载和计算应用)是两个主要贡献者。● 在消费者群体中,视频流(截至2021年占34%的消费者工作负载和计算应用)和社交网络(2021年消费者工作负载和计算实例占25%)是两个主要贡献者。● 在企业领域,数据库/分析和物联网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应用程序,2016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1%,或增长2.6倍。● 在消费者群体中,社交网络(2016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6%)和视频流(2016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4%)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应用。8、数据中心存储● 到2021年,数据中心存储装机容量将从2016年的663 EB增长到2.6 ZB,增长近4倍。9、数据中心、大数据和物联网中的数据● 从全球来看,到2021年,存储在数据中心的数据将几乎增加五倍,到2021年达到1.3 ZB,比2016年的286 EB增长4.6倍(复合年增长率36%)。● 到2021年,大数据将达到403 EB,比2016年的25 EB增长近8倍。到2021年,仅大数据将占数据中心存储数据的30%,高于2016年的18%。● 存储在设备上的数据量将比存储在数据中心的数据高4.5倍,到2021年为5.9 ZB。● 在物联网的推动下,到2021年,任何设备创建(并且不一定存储)的数据总量将达到每年847 ZB,高于2016年每年218 ZB。图1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增长率图2 IP流量在数据中心的增长率图3 2021年数据流向分布及百分比本文内容来自:某白皮书

始吾弗信

2020年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中商情报网讯: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是集中计算、存储数据的场所,是为了满足互联网业务以及信息服务需求而构建的应用基础设施,可以通过与互联网的连接,凭借丰富的计算、网络及应用资源,向客户提供互联网基础平台服务(服务器托管、虚拟主机、邮件缓存、虚拟邮件)以及各种增值服务(场地的租用服务、域名系统服务、负载均衡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备份服务等)。数据中心作为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提供信息数据存储和信息系统运行平台支撑,是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其承担着数据流通中心的关键作用,是网络数据交换最为集中的节点所在。IDC产业链IDC产业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IDC托管/增值、应用服务厂商三个主要环节。在基础设施环节,主要涉及带宽网络、电源设备、散热设备、软硬件设备等。在IDC托管/增值环节,主要有基础运营商、专业IDC服务商、云服务商等。在应用/服务厂商环节,为IDC服务的受众,主要包括互联网企业、金融企业、政府部门等。行业的上游和下游都对专业化服务市场具有重大的影响。从上游来看,基础运营商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将业务集中在其擅长的领域,有利于电信运营商与专业服务商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合作、取长弃短,使市场进入良性循环,有利于提升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的传输效果及其稳定性。从下游看,一方面,随着我国信息化战略的部署以及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计划的发布,各行各业加快了实现信息化的进程,客户对互联网接入和IDC业务的强烈需求将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其应用由早期的信息浏览发展到网络娱乐、信息获取、交流沟通、商务交易等多元化应用,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逐步增强,为IDC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保证。IDC行业发展现状1、IDC行业市场潜力巨大2014年2018年全球IDC业务市场(包括托管业务、CDN业务及公有云IaaS/PaaS业务)整体规模2821.4亿元,2018年全球IDC业务市场整体规模增至6253.1亿元,同比增长23.6%;公有云市场增速接近30%,是拉动整体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2014-2018年复合增长率22.0%,预计2020年全球IDC业务市场整体推磨将突破9000亿元。数据来源:中国IDC圈、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国内IDC市场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迅速发展,一方面互联网行业客户由于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对数据中心资源需求旺盛;另一方面5G、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架构的迅速演进和网络应用的不断丰富也产生了大量的IDC机房和带宽需求。中国IDC市场方面,《2018-2019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IDC业务市场总规模372.2亿元,2018年中国IDC业务市场总规模达1228亿元,同比增长29.8%。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数据来源:中国IDC圈、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一线城市数据中心资源最为集中根据《2018年中国IDC行业市场分析报告》,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数据中心资源最为集中,其上架率达到60%-70%。受限于地区承载能力,可用资源有限,租用价格相对较高,一线城市数据中心新建增速正在逐步放缓。相比而言,一线城市周边地区尚有充足的可用数据中心资源,虽然网络质量、建设等级及运维水平也较高,但总体租用价格成本相对较低。数据来源:2018年中国IDC行业市场分析报告3、国内流量激增,数据中心供不应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711亿GB,同比增长189.05%,从2013年至2018年增长将近54倍。海量数据也带来了大量的储存和处理需求,拉动了我国数据中心服务的高速增长。据IDC圈《2018-2019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IDC市场规模较2017年增长超过280亿元,增速达29.8%。随着5G及物联网商用的到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ICT行业对数据中心的需求量越发庞大,对IDC服务的依赖性不断加强,中国IDC市场将迎来广阔的发展良机。专业IDC运营商由于所提供的服务更加专业、灵活和富有个性化,更能够满足某些客户的特殊需求,因此增长潜力更大。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各行业的渗透,互联网行业的IDC需求仍是推动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绝对值增长的主要驱动力。4、牌照化管理形成新市场格局我国IDC行业实行牌照化管理,运营商凭借雄厚财力与网络基础资源优势,在行业发展初期大规模建设数据中心,奠定了当前市场地位。2012年11月,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和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市场准入工作的实施方案》,重启了已关闭多年的IDC牌照,专业IDC服务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未来,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和IDC行业的兼并收购或将同步展开,专业IDC服务商一方面快速进行数据中心建设,一方面通过并购、整合迅速扩大规模,凭借技术、性能、成本与服务等方面优势,将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同时具备规模的公司寻求上市,以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企业发展。5、云计算市场景气为IDC市场提供坚实的支撑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云计算产业的发展。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集聚区落地,推动地方通过财税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实现百万家企业上云。政府不仅在政策方面做出了规划,从财税扶持、融资力度方面也给予政策倾斜。随着云计算业务推广范围不断扩大及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小微企业基于自身发展需求与采购成本,更倾向采购云计算业务。当前国内云计算产业在发展阶段上显着滞后于海外市场,预计将保持更快的发展速度,受益于国内云计算产业的长周期和高景气度影响,IDC市场将获得最为坚实的支撑。6、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定制化需求增加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国内的IDC市场已经从简单的资源型需求转向技术和服务结合的多元化需求。客户需求从最初的域名注册、空间、邮箱、托管、租用等基础业务,发展到现在的以主机托管、主机租赁为基础的数据管理、网络通信、系统集成、网络安全、应用外包、专家咨询等各类技术服务。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为IDC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IDC服务商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互联网经营者提供的网络服务更加个性化、定制化以及专业化,以满足用户上网、电子商务、5G等应用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服务。市场中逐步涌现出部分优质IDC企业,服务内涵不断延伸、技术实力不断提升。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IDC企业逐渐放弃价格战,不断加强服务创新,将竞争战略放在打造技术优势和数据服务质量优势上,在节能减排、网络安全、冗余备份、企业解决方案的实施等方面提供独树一帜的特色服务。IDC企业在提高既有业务的增值空间,逐步培养自己的高端客户的同时,以个性化服务和专业化服务来拓展新客户。国际龙头IDC企业已开始进行多元化发展,以全球龙头Equinix为例,其提供的互联服务主要为数据中心客户提供各种个性化的网络连接,以提升其工作效率;基础设施管理服务主要为客户提供各类咨询、IT资源部署、测试及远程支持等。除了IDC租赁业务外,Equinix约有超过20%收入来自于互联服务和基础设施管理等增值服务。2018年度,其互联服务和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分别创收8.02亿美元和2.80亿美元。IDC行业发展趋势1、5G即将部署扩展应用场景,进一步挖掘流量需求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正式发放5G牌照,批准这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2019年10月,工信部向华为颁发中国首个5G无线电通信设备进网许可证,2019年10月31日举行的201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工信部与三大运营商举行5G商用启动仪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正式公布5G套餐和全国首批50个5G商用城市名单,并于11月1日正式上线5G商用套餐。结合5G的主要应用方向以及5G的部署,大流量场景将继续增加,带动全球网络数据量激增,数据中心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彰显。2、专业IDC服务商发展空间巨大目前,国内存量数据中心市场中,电信基础运营商仍占绝对主导地位,跟美国早期市场较为相似。由于运营商在IDC运营中,人员成本、客户响应能力等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而且运营商机房网络一般具有排他性,因此随着产业的发展,运营商市场地位会逐渐削弱,随着客户结构日益复杂和对运营服务需求的提升,国内专业IDC服务商优势将更加凸显。3、传统IDC同质化竞争激烈,向云计算数据中心升级是未来趋势IDC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传统单纯IDC服务利润率较低IDC服务商需要在服务器托管的传统业务基础上拓展更多增值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军IDC领域,传统IDC服务的同质化日渐严重,单纯IDC服务商利润率越来越低,因此传统IDC服务商需要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开发更多增值服务,提高产品的毛利率。近年来,全球云计算占IT支出渗透率在不断上升,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总体呈稳定增长态势。根据中国信通院《云计算白皮书(2019年)》,2018年,以IaaS、PaaS、SaaS为代表的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1363亿美元,增速23.01%。未来几年市场平均增长率在20%左右,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超过2700亿美元。传统IDC向云计算数据中心升级成为未来趋势。云计算数据中心中托管的不再是客户的设备,而是计算能力和IT可用性。数据在云端进行传输,云计算数据中心为其调配所需的计算能力,并对整个基础构架的后台进行管理。从软件、硬件两方面运行维护,软件层面不断根据实际的网络使用情况对云平台进行调试,硬件层面保障机房环境和网络资源正常运转调配。数据中心完成整个IT的解决方案,客户可以完全不用操心后台,就有充足的计算能力可以使用。传统IDC只有向云计算数据中心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增加客户粘性的同时提升业务盈利水平。4、我国公有云互联网巨头独大,私有云未来增长空间明显我国公有云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白皮书(2019年)》,2018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962.8亿元,增速39.2%。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437亿元,相比2017年增长65.2%,预计2019-2022年仍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31亿元。公有云服务收入主要由公有云服务商龙头提供,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其中阿里云自2014年以来营业收入爆发增长,已经连续6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白皮书(2019年)》,2018年私有云市场规模达525亿元,较2017年增长23.1%,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72亿元。由于广大的中小金融机构在资金、人才和经验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大型金融机构将大概率自建私有云,并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金融行业云服务,进行科技输出;中型金融机构核心系统自建私有云,外围系统采用金融行业云作为补充,私有云市场潜力巨大,具有明显的增长空间。5、一线城市周边成为IDC新建热点区域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对于数据中心访问时延、运维便捷以及安全性有较高要求,伴随数据量持续增加,数据中心需求持续上升。而一线城市土地、电力资源稀缺,加之政策监管趋严,数据中心的供给已经达到天花板。供需失衡导致一线城市数据中心缺口较大,在一线城市有资源储备的专业IDC服务商机柜利用率高、议价能力强,将获得更多行业红利。数据来源:中国IDC评述网为了弥补数据中心的需求缺口,一线城市周边区域将成为未来IDC新建项目的首要选择,具备以下优势:一、一线城市周边区域的数据中心可以从一线城市中心城区直拉光纤,能够解决网络延迟问题;二、出行半径相对较小,方便从中心城区派人提供技术支持,周边区域与中心城区一般都有城铁、轻轨等交通设施,如果出现突发故障,客户可以迅速派工程师前往现场提供技术支持;三、相对低廉的地价、电价,节省数据中心建设、运营成本。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果有名实

2020-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分析

2014-2019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及增速近年来,随着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仍保持稳定增长。2019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达到1562.5亿元,同比增长27.2%,增速放缓2.6个百分点,市场规模绝对值相比2018年增长超过300亿元。图表 2014-2019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中国IDC圈研究中心2019年A股及新三板上市公司数据中心领域投资规模2019年1-12月,A股及新三板上市公司共完成数据中心领域投资项目47个,投资金额总计达151.7亿元。其中,7月份投资金额最高,为38.8亿元;其次是3月份,投资金额为26.9亿元。图表 2019年A股及新三板上市公司数据中心领域投资规模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投资数据库(2019年1-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