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研究报告匠石之齐

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批发、零售型各有优势:数据中心分为批发型和零售型两种模式。在国外,两种模式均取得了成功。国内,受政策影响,跑马圈地的批发型当前更受资本青睐;但从长期看,零售型更具有成长韧性。与云计算是竟合关系:云计算是数据中心的下游客户。因此,当前来看,云计算促进了数据中心尤其是批发型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但从长期看,云计算与数据中心亦存在竞争关系。产业高速增长:2019年,测算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288.6万架,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受益于云计算、5G、人工智能、VR等,数据中心产业未来仍将高速发展。产业进入整合期:受政策影响、PUE限制、技术迭代,数据中心产业进入整合期。大型互联网公司和大型国企将会更多进入该产业,产业内部“大吃小、强吃弱”的并购将会更加频繁发生。数据中心概述生命周期及产业链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数据中心按自身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均有不同的产业链上下游,其中,建设阶段涉及面较广,包含用地、用电、用水、用网、IT设备、非IT设备、土建及其他工程、软件系统等多个方面。数据中心业务模式批发和零售数据中心的业务模式包括批发型和零售型两种。批发型主要针对大客户,一般以模块为最小出租单位。针对超大型客户的订制型数据中心可以看作是批发型的延伸,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零售型主要针对小客户,一般以机柜为最小出租单位,早期也有服务商以机柜单元(U)为出租单位服务微型客户,但目前这种微型客户多以web自助服务的形式,转向公有云。一般来说,批发型考验的是资源整合能力、快速建设和扩张能力,而零售型考验的是精细运维及运营能力。从国内外厂商来看,批发和零售均可取得成功。目前国内,受新基建政策等影响,批发型更受快进快出的资本市场青睐。但从长期看,零售型更具有成长的韧性。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关系云计算IaaS是其下游客户,但长期看仍有竞争当前,数据中心的主要客户为互联网客户(含云计算厂商),其次为金融、政企等。云计算的高速发展,致使数据中心的需求量和上架率都大幅提升,机柜租金也稳中有升。因此,短期来看,云计算对数据中心产业是利好要素。但从长期看,两者仍存在竞争:目前微型客户(指租不满单机柜,只租用几个U的客户)已经大量从传统数据中心转向公有云,未来,随着公有云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的逐渐提升,以及规模优势的逐渐显现,可能会有更多、更大规模的客户选择公有云。当前,国内由于市场形态和政策影响,企业一旦上规模(如美团、字节跳动和快手等),仍会租用、建设数据中心,政务、金融等也会谨慎使用公有云,但在美国,存在大型企业直接完全使用公有云(如Netflix使用AWS)的先例,这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IT的发展方向。此时,公有云会挤压传统IDC的市场空间。目前,国内已有不少IDC厂商,通过Openstack或Kubernetes积极布局专有云、混合云和云MSP。当然,根据电信分类目录(2015版),IDC产业包括IT资源协作业务,而云计算需要该类业务许可,因此广义的IDC包括云计算。数据中心政策、技术及市场国家政策作为数字底座被纳入新基建,强调布局优化和绿色节能重点政策解读—新基建数据中心被写入新基建,将有更多“国家队”上场投资、外贸和内需,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受制于美国单方挑衅,一段时间内外贸具有较大程度不确定性。受新冠疫情影响,内需短期内也难以大幅提升。投资的地位变得尤其重要。不管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还是在抗疫中对云和数据的应用,国家已享受到早期新型基础建设的红利,这也客观上促进了政府对新基建的重视程度。在2020年4月,官方明确给出了新基建的范围,其中包括数据中心。这对数据中心整体利好,但也带来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以及更多国企的高举高打,原有小型且低端的数据中心不仅难以吃到红利,而且会加快淘汰出局。重点政策解读—REITs对IDC整体利好,同时加剧马太效应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是一种金融工具,是不动产证券化的重要手段。不动产证券化是把流动性较低的、非证券形态的不动产投资,直接转化为资本市场上的证券资产的金融交易过程。从回报形式看,主要为租金分红。目前,国外头部数据中心运营商Equinix、Digital reality等均以REITs形式发行。2020年4月30日,证监会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 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境内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正式起步。从美国REITs市值占比看,数据中心排位靠前,因中国的REITs试点聚焦于基础设施领域(排除了商业地产等),因此,占比或将更高。REITs有助于盘活已有资源,降低企业杠杆,降低融资难度,因此,可以有助于优质项目的更快发展,同时拉大与不被市场看好的项目的差距,加剧业内的马太效应。地方政策一线城市整体偏负向,一线周边及西部偏正向市场规模2019年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已超千亿2019年,中国IDC业务的总体营收已达1132.4亿元。未来,受益于5G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普及、互联网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等,国内IDC行业仍将保持3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产业链图谱数据中心建设考量要素需求端:C端流量用户量和用户时长稳步增长,数据量快速增长数据中心需求量与数据流量相关。当前C端的主要数据流量来自于(娱乐性)长视频和短视频、游戏和电商,在疫情背景下,协同办公和在线教育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未来,超高清视频、云游戏、云VR都将进一步促使流量快速增长。需求端:B端流量B端数据蓄势待发,但当下仍不宜赌注5G网络的峰值速率、流量密度、连接密度等显著优于4G,且原生标准支持网络切片以便企业独立组网。IPv6使得每一个元器件都可以拥有独立的IP地址,两者使得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得以落地。未来,B端的生产性数据,占比将会大幅提升。但考虑数据中心的投资回报周期、折旧速度和整个生命周期等,当下仍不宜将全部赌注押在制造等B端流量,短期内互联网客户仍为绝对主力。若从长期产业布局考虑,而不考虑短期上电率,则可积极布局。需求端:客户占比及需求特征互联网企业仍为主要客户,各行业需求不同IDC数据中心主要终端客户有互联网(含云计算)厂商、金融行业、制造行业、政府机构等客户。目前互联网客户(含云计算厂商)仍为主要客户群体,占60%以上份额。互联网企业数据量多,终端用户规模庞大,对机房规模、设备等级、选址集中、低时延等各方面指标要求均较高。大型金融企业一般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外采仅作为“两地三中心”的备用机房;中小型数据中心一般采用长期合作的、有丰富运维、运营经验的IDC服务商以及T3及以上级别的机房。政府机构、制造业数据中心特点为数量多、规模小,且政务类一般有默认的“数据不出省、不出市”规则,数据中心在当地建设。供给端:用电各地用电量、PUE标准、电价和用电指标均有差异数据中心2020年用电量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2.7%,随着数据中心投产规模的增加,这一占比将持续上升。数据中心能耗主要包括四部分:IT设备能耗、制冷系统能耗、供配电系统能耗、照明及其他能耗。总能耗比IT设备能耗,即为PUE值。即使采用相同技术,数据中心在各地的能耗也不相同,年平均气温较低区域,用于制冷系统的能耗大幅降低,PUE值较低。另外,各地的PUE要求也不同,一线城市和东部地区更为严格。除PUE外,不同地区电价也不相同。对数据中心约束性最强的是用电指标,一线城市的新规划数据中心往往难以拿到该指标,不管PUE多低、电价多高。因此,从电力单要素考虑,向一线城市周边区域、边远区域发展是大势所趋。除大型互联网公司外,传统IDC(尤其是零售型)向外布局仍有阻力:客户上架、运维都更复杂,客户与其他数据中心联动复杂,政务客户等受不出省限制,等等。供给端:网络受物理距离和节点时延影响从供给侧看,数据的传送时延包括传输时延和传输节点时延,而传输节点时延与单根据节点时延和节点数量有关。从需求侧看,根据业务敏感度,可以分为高时延敏感业务、中时延敏感业务和低时延敏感业务。对于中低时延敏感业务,可以从成本出发,选择建立在边远地区的大规模、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而对于高时延业务,则选择位于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数据中心,或选择离用户侧更近的边缘数据中心。目前,如果将业务进行分级,则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数据中心可以满足金融等业务需求,因此边缘计算的风口尚未真正来临。当前一线城市数据中心抢手,更多是从上架、运维、资源协调性、高可靠性等多方面考虑,并非单独从时延考虑。从长期看,随着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医疗等发展,边缘计算有较大发展机会。供给端:成本电力支出与折旧费用占成本支出的最大比重数据中心整体成本(TCO)分为建设支出(CAPEX)和运营支出(OPEX)两部分。建设支出指前期必要的建设投资及一段期限折旧后的再投资,一般指一次性投入。运营支出指的是每月运行设备的实际花费,主要包括电费支出、折旧、房租、设备租赁,以及现场工作人员的工资等。对IDC服务商而言,电力成本占整体运营支出中的一半以上。每种设备的不同选型都会影响数据中心的成本,动态近似评估可参考在线版的“施耐德数据中心成本计算模型”。数据中心趋势与展望技术趋势:非IT类UPS→高压直流相较于UPS,HVDC 在备份、工作原理、扩容以及蓄电池挂靠等方面存在显著的技术优势,因而具有运行效率高、占地面积少、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低的特点。风冷→液冷在能耗占比中,温控系统是除IT系统外最大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PUE值的高低,以及整体运营成本。在选址时,不少数据中心选择温度更低区域,如北极圈(Facebook)、张北(阿里巴巴,腾讯)、海底(微软)、湖边(阿里巴巴千岛湖数据中心)、山洞中(贵安),但这些选址本身即受到严格限制,除张北、贵安外,其他TCO也并不更低,一般IDC运营商难以借鉴。从常规节能技术来看,空调机组逐渐由风冷型和水冷型向冷冻水型、双冷源型转化,从气流组织看,冷热通道分离已广为普及,并从机房级细化到机柜级。从长期看,最具有革命性的节能技术为液冷技术,其中浸没式液冷技术可以将PUE降到1.2以下,联合其他技术,可以趋近于1。目前国内已有中科曙光、绿色云图(网宿子公司)、联想、浪潮和华为等涉足液冷领域。目前,由于适应场景、冷却液价格和改造成本,液冷技术并未大面积普及。未来随着GPU运算占比的增加和服务器密度的不断增加,液冷将是代替风冷的必然选择。技术趋势:IT类传统树形架构→胖树架构→叶脊架构在传统树状架构中,带宽逐级收敛,“根”部成为瓶颈。随着计算规模的扩大,改进型树状网络——胖树架构产生,数据中心演变成传统的三层架构。随着数据中心中东西向流量和大象流的增多,采用STP协议的胖树架构仍容易导致阻塞。于是,更加扁平化的架构——叶脊架构诞生。叶脊架构更偏于网状化(两层仍然保持了树的特点,如单层则为网),且由ECMP(Equal Cost Multi Path)动态选择多条路径,从而使得带宽利用率更高、网络延迟可预测、扩展性好、安全性和可用性高。叶脊架构产生了两方面的作用:第一,由于全部采用光纤,使得光模块的需求量大幅上升。第二,网络更加扁平,突破了传统物理结构的限制,使得被提出多年但无实质性进展的SDN得以真正落地、快速发展。产业趋势数据中心产业将进入整合期随着新基建政策的出台,互联网企业和大型国企均加码在数据中心产业的布局,数据中心产业将进入整合期。首先,随着一线城市禁限令的相继出台,以及REITs等金融工具的试点,老、旧、小数据中心将难以适应未来发展,数据中心产业必然进入大鱼吃小鱼的横向整合期。其次,随着公有云的不断发展,云厂商和传统数据中心运营商的竟合关系越来越明显,不少数据中心运营商寻求专有云、混合云的转型之路。再次,数据中心产业链本身,也呈现出更明确的分工(如建设和运营分工)和大厂商向上游延伸(如云计算厂商开始研发芯片、白盒交换机、电源设备等)两种不同的现象。

联系我

廊坊讯云数据中心二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廊坊讯云数据中心二期项目 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廊坊讯云数据中心二期项目。 (2)项目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34,379.9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包括机房设计、装修工程费和硬件设备购置费等33,903.70万元,预备费211.80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264.45万元。 (3)项目实施主体:该项目由全资子公司廊坊市讯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 (4)项目建设周期:整个项目建设期为18个月。 (5)项目经济效益预测:本项目计划建设1500个8KW标准机柜,待建成并完全达产后,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项目主要收入为设备托管的IDC服务收入, 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为15.39%,含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税后)为6.59年。 2、项目实施的背景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提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以及5G、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商用,使得我国IDC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中国IDC圈的数据,2018年中国IDC业务市场总规模达1228亿元。 在整体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公司业务规模持续增长,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9,780.92万元、37,870.83万元和41,102.49万元。 IDC企业的收入规模主要受制于两个因素,一是行业的市场规模,二是自身数据中心规模,具体为机柜数量和带宽资源等。截至目前,奥飞数据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多个数据中心,具有丰富的建设和运营经验。京津冀为IDC机柜需求最旺盛的地区,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下,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公司已经启动廊坊讯云数据中心一期工程的建设,计划建设1500个4.4KW标准机柜。为抢占行业优势资源,公司计划启动廊坊讯云数据中心二期工程的建设,计划建设1500个8KW标准机柜。待廊坊讯云数据中心一期和二期建设完成后,廊坊讯云数据中心将拥有1500个4.4KW标准机柜和1500个8KW标准机柜,发挥较大的规模效应及协同效应,不断提高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行业竞争力和资本市场价值。 3、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指导方向 产业发展方面,根据中国IDC圈的数据,2014年-2018年全球IDC市场规模的增长率平均在20%左右,2014年-2018年中国IDC业务的增长率平均在30%以上,中国已成为全球IDC增长较快的市场。国内IDC市场的特点和趋势包括:为第三方提供服务的IDC提供商受益于政策支持,以及业务布局较为专一,业务重点更为清晰,服务专业化为最大优势,业务规模逐步扩大;根据客户需求,为第三方提供服务的IDC提供商机房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较小规模IDC服务商已经被重组或者淘汰,大规模IDC服务商已逐渐成为发展趋势。 政策方面,根据2016年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形态。积极推进云计算和物联网发展。鼓励互联网骨干企业开放平台资源,加强行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行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根据2017年工信部制定的《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00亿元,积极发展工业云服务,协同推进政务云应用,云计算在制造、政务等领域的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在政策的支持下,数据中心、云存储、云平台等为代表的公共云服务规模开始扩大,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软硬件服务商,以及终端设备厂商等组成的云计算行业生态链正在逐步形成,技术服务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本项目顺应了上述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政策的引导方向,本项目的实施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公司业务规模、增强公司在数据中心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未来的行业整合及公司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实施升级转型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5G、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商用,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公司的既有市场结构、业务模式以及技术能力提出了诸多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公司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并明确了具体的实施路径。 凭借多年来的经营经验,公司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特点与宏观经济环境,制定了明确的公司发展目标。为顺应IDC迅速发展的市场行情,抓住云计算、大数据发展契机,根据业务需求扩大自建机房的建设规模,不断增强公司的业务服务能力,不断优化数据中心的区域布局,这将成为公司重要业绩增长点和未来发展的契机,有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3)提升竞争力,抢占行业优势资源 国内数据中心的分布具有区域间不均衡的特征,根据数据中心白皮书的数据,2018年北京及周边、上海及周边和广州及周边的数据中心可用机架数量和位列全国前三名。根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互联网企业前100强中有62%的企业都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区。一线城市信息产业更为发达, 使得IDC需求强烈。目前北京、上海、广州为控制能耗指标加大限建政策执行力度。IDC服务商选择向北京、上海、广州的周边区域布局,在地理位置上尽可能接近核心城市。京津冀是IDC机柜需求最旺盛的地区,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下,作为河北省唯一的“大数据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具有建立京津冀区域高级数据中心,承接北京高等级数据中心外溢的区位优势。目前华为云、京东、联通、阿里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已入驻廊坊,运行机柜超过3万个,客户在廊坊布局IDC需求强烈。为不断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巩固先发优势,抢占行业优势资源,公司计划启动廊坊讯云数据中心二期项目的建设。 4、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IDC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客户需求旺盛 根据中国IDC圈的数据,2018年全球IDC业务市场(包括托管业务、CDN业务及公共云IaaS/PaaS业务)整体规模达到6,253.10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增长23.6%;2018年,中国IDC业务市场总规模达1228亿元,主机托管/租赁业务占比最大并超过40%,预计2021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将超过27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2)具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运营管理能力和技术基础 公司为拥有较强综合实力的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具备良好的项目实施基础:①公司具有较好的品牌知名度。以服务质量、客户口碑为基础,公司通过积极开展品牌推广和运营管理服务工作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公司获得2017年和2018年全球互联网大会颁发的“互联网最佳服务提供奖”、2018年12月获得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组委会颁发的“2018年度中国IDC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奖”等奖项。②公司具有较完善的管理和服务体系。经过多年的经营,公司已建立起一整套包括建设、运营、服务的管理体系,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管理研发运营管理团队。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专业基础强,管理经验丰富。同时,公司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培养了一批拥有坚实技术基础的研发、运营管理人员和市场敏锐度的市场人员,拥有强大的数据中心专业技术团队。③公司具有较强技术研发实力。公司在技术革新、改善客户体验、提高运营效率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研发体系,培养了优秀的研发团队,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帮助公司在数据中心能耗精细化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一步节省了能耗成本,降低运营PUE,建造绿色节能数据中心,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3)丰富的客户资源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客户基础 经过多年的精细化运营和稳步发展,以及公司丰富的网络资源、完善的解决方案和优质专业的服务,公司已积累了一大批客户,形成了以网络游戏、流媒体、门户网站、电子商务为主体,覆盖多个行业的客户结构。 6、项目备案及其他手续 廊坊讯云数据中心二期项目已经完成了廊坊市安次区行政审批局的立项备案程序(备案编号:廊安审批项目备字[2019]41号),并且已获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编号:201913100200000172)。

后备箱

数据中心深度报告:IDC,数据时代演绎春秋传奇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IDC 行业投资亮点:需求强劲增长,市场格局优化数据时代,IDC 需求强劲增长 网络服务升级将伴生海量数据,催生对 IDC 行业的强劲需求。数据量伴随着数字化的程 度快速扩张,据 IDC 预测 2018 至 2025 年全球的数据量将增长 5 倍以上,而中国增长更 快于全球(期间 CAGR 达 27.8%)。数据量增长不仅受到互联网服务快速发展的强力驱动,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也会成为新的增长源泉。数据量的增长需要更坚实 的互联网平台服务以支持数据的存储和运算,故我们判断IDC行业下游需求将强劲增长。IDC提供数据中心托管、网络互联和其他相关增值服务。IDC是数字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 也是新基建推动下有望实现快速扩张的新兴产业。我们判断 5G 网络的快速建设有望推动 数据量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以在线办公、在线教育、AR/VR、车联网为代表的新应 用会衍生出大量新增的 IDC 需求,从而推动行业继续快速扩张。市场结构优化,龙头第三方 IDC 有望跑赢行业 中国的 IDC 市场具有资源集中、严格管理和运营商主导的特点:1)北、上、广三个网络 核心节点周围分布了密集的 IDC 资源(占全国份额约 65%),因为一线城市 IDC 可以提供 时效性更强的优质服务;2)因为 IDC 是能耗大户,因此一线城市对 IDC 的发展进行了严 格管理从建设指标到能耗指标均作出限制,鼓励 IDC 建设均衡扩散、绿色节能;3)截至 2018 年,运营商凭借资本优势和网络优势占据中国 IDC 市场半壁江山(市占率约 51.6%)。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分层,第三方 IDC 市场扩张前景广阔。我们认为 IDC 市场将进一步出 现需求的两级分化:一线城市及周边地区将聚焦高时效性的需求,提供附加值更高的 IDC 服务;中西部地区将建设超大型数据中心,凭借规模优势和地理优势提供更经济的服务。 第三方 IDC 公司聚焦一线城市及周边地区,凭借高效的管理运营能力、领先的云网整合 技术提供附加值更高的 IDC 服务,因为一线城市在云服务、远程服务、在线支付、高频 交易等领域的需求旺盛,我们认为第三方 IDC 公司将面临行业快速增长红利。龙头公司充分受益,市场或进一步整合。一线城市及周边市场充满扩张机遇,对 IDC 服 务商的资质要求也在日渐上升:1)一线城市新建设项目需要通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对新 建项目的规模和能耗也要求也愈加严格,我们认为龙头公司凭借更强的资本能力和技术 能力更易获得扩张机会;2)环一线城市带需要 IDC 服务商进行更激进的布局,对公司的 融资能力和营运能力要求较高,龙头公司更易凭借资金成本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提高资 产的扩张和运营效率。投资建议 我们从扩张能力、运营能力、融资能力和服务能力四个维度建立了 IDC 的分析框架(次 序反映出我们的重视程度),以全方位的判断 IDC 服务商持续扩张和提升盈利的能力。我 们看好国内处于龙头地位的第三方 IDC 服务商,认为其有望凭借独特的市场定位、充裕 的资源储备实现快速的扩张和盈利能力的全面提升。 扩张能力是我们最为看重分析指标,决定公司的增长前景。正如我们所判断,目前 国内的第三方 IDC 市场处于“春秋”时代,快速的扩张更有利于公司的脱颖而出。 尤其是公司在一线城市及周边地区的资源和项目储备,能直接对应公司如何在数据 时代,从 5G 和云计算引领的未来发展中获益。我们相对看好万国数据、宝信软件, 其各自储备的项目资源能支持现有 IDC 资产的翻倍以上增长。 运营能力是决定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内核。我们用 IDC 项目投资的 IRR(内部收益率) 来作为运营能力的参考指标,因为不同 IDC 公司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成本构成也存在差异性;而 IRR 指标直接反映出 IDC 公司通过扩张赚取收益的能力。据我们测 算,领先的国内第三方 IDC 公司 IDC 项目投资的 IRR 在 15-20%左右,我们相对看好 万国数据和宝信软件,其多个新建项目的 IRR 达到了 18%左右。 资本能力反映出公司撬动杠杆加速扩张的能力。资本能力和公司的综合业绩情况相 关,一方面如果有传统的现金流业务,可以帮助公司降低对债务的依赖性;另一方 面公司传统业务的经营表现也可以帮助公司降低融资成本。我们用融资成本这一指 标反映公司的融资能力,数据港、宝信软件和万国数据相对表现较好。 业务能力潜在地反映出公司的扩张蓝图。我们从服务类型、服务内容、覆盖地区和 主要客户四个角度描述公司之间的差异性。我们判断由于下游互联网和云计算公司 的需求旺盛,且互联网和云计算行业已经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所以批发型数 据中心会迎来更快增长,客户结构完善、布局核心城市的 IDC 公司增长的确定性更 强,我们相对看好万国数据、宝信软件。首次覆盖万国数据。给予万国数据“跑赢行业”评级和目标价 65.6 美元(基于 20 倍 2021 年 EV/调整后 EBITDA),目前股价交易于 27 倍 2020 年 EV/ EBITDA,我们的目标价较现价 有 12.3%上行空间。首次覆盖宝信软件(A/B), 宝信软件 A/B 股“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 46.5 元/3.5 美元(基于 SOTP 分部估值法,对软件业务给予 30 倍 2021 年 P/E,对 IDC 业务给予 20 倍 2021 年 EV/EBITDA,B 股由于流动性原因给予 50%折价), 目前公司 A/B 股交易于 42 倍/14 倍 2020 年市盈率,我们的目标价较现价有 17.4%/74.1%上行空间。IDC:互联网需求强劲,推动行业稳健增长IDC 构筑互联网发展基石。IDC 提供互联网平台服务,即为客户提供服务器托管、虚拟主 机、邮件缓存等服务;以及一些增值服务,如数据库系统、数据备份等。随着互联网蓬 勃发展,IDC 行业不仅受到传统行业数字化需求的青睐,更是在互联网行业强劲需求下迎 来广阔增长空间。我们认为 IDC 作为与互联网发展息息相关的信息基础设施,会继续受 益于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保持强劲的增长动能。IDC 服务面临长期稳健向上趋势。我们认为 IDC 行业的发展面临如下显著特点: 行业需求与用户数据增长息息相关。IDC 主要是提供服务器托管服务,而下游客户 对服务器的需求取决于其互联网的服务量,即用户和数据的体量。受益于 4G/5G 技 术的不断迭代升级,数据流量高速增长,推动了 IDC 行业面临下游强劲需求。 下游为政企客户,合作长期稳定。IDC 行业目前主要的客户是互联网公司和云服务 公司,此外还有金融、政府、能源等传统行业也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衍生出对 IDC 服务的需求。IDC 服务商与下游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强了收入和现 金流的可预见性。 资本密集型行业,行业有望逐步整合。IDC 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IDC 服务商要需要 在前期投入大量资本以建设 IDC 机房,并须数年才能收回成本,所以 IDC 服务商需 要不断融资以实现快速扩张。规模扩张能带来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帮助 IDC 服务 商降低平均的建设成本、运维成本和融资成本,故我们认为行业未来可能出现整合。从整个 IDC 产业链看,IDC 服务商位于产业链中游,向上游采购发电机、机柜、电源、施 工维护、网络宽带等配套设施与服务,向下游的互联网公司、云计算厂商、政企客户提 供 IDC 服务。下游需求中,互联网和云计算厂商贡献了主要增量;同时,受产业互联网 和社会信息化投资力度加大,制造业、政企客户的 IDC 需求也呈现上升态势;值得一提 的是云计算厂商的迅速扩张对 IDC 的贡献尤为明显。 IDC:构筑数据时代的网络基石 IDC 行业背后是网络的数据容量,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衍生的数据量出现爆 炸式增长,故而推动 IDC 行业蓬勃生长。因为互联网和云服务商都需要留有一部分的冗 余服务器资源以应对数据量陡升造成的网络压力,所以 IDC 行业的产能扩张会领先于网 络流量增长。我们判断 5G 时代新应用的层出不穷,会带来网络流量新一轮的高速增长, 使得 IDC 行业面临历史性的广阔增长机遇。据咨询机构IDC预测, 2018年至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增长5倍以上,从33ZB增长至175ZB; 娱乐需求和视频需求是长期稳定驱动力,随着 5G 时代到来,物联网设备、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新应用产生的数据将加速成长;其中,IDC 预计中国将实现比全球更快的增长, 2018 年中国数据量约 7.6ZB(占全球份额约 23.4%),到 2025 年将增长至 48.6ZB(占全球份额 约 27.8%)。从 2015 至 2025 中国数据量中不同数据类型的份额将发生明显变化,从 2C 经济走向 2B 经济:娱乐数据(数字电视、在线视频、音乐和游戏等)的数据量占比从 46%下滑至 25%, 非娱乐图像数据(如视频监控)占比也从 37%小幅下滑至 34%;取而代之的是生产力数 据(大数据和 AI 数据)从 9%增长至 19%,以及物联网数据从 2%增长至 21%。我们认为 因为 5G 应用更多的体现在产业互联网端,因此数据量及 IDC 面临的需求增长也会在 2C我们认为数据量的持续性高速成长为提供网络基础平台服务的 IDC 厂商提供广阔的成长 空间;同时 2B 数据的占比扩张也对会进一步提升下游对数据安全和网络质量的需求,利 于专业 IDC 龙头公司扩张市场份额。中国的数据流量生态:红利持续释放中国的数据流量在 4G 时代取得瞩目成绩,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生态的迅速发展,助力互联 网经济渗透率快速提升;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基础设施的明显完善,网络能力的显著提升 使得普及平价互联网接入服务成为可能。中国目前已经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4G+光纤” 网络,赋能了 16.0 亿移动用户(其中 4G 用户 12.8 亿,渗透率 80.1%)和 4.5 亿宽带用户 (其中光纤用户 4.2 亿,渗透率 92.9%)低费用高质量的互联网接入服务,从而推动了互 联网生态繁荣及数据量井喷。我们认为中国有望凭借目前构建的全球最大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用户群体,放大 5G 网络红 利,孕育数据流量的下一次高速增长,因为: 中国将大规模建设高质量 5G 商用网络。我们预计 2020 至 2022 年是中国 5G 建设投 资高峰期,运营商计划共建设约 300 万 5G 基站,以在全国范围内提供 5G 商用服务。 网络的快速扩张有助于运营商推动 5G 用户渗透率的提升,我们预计到 2022 年底中 国 5G 用户的渗透率或达 60%以上。 培育了良好互联网用户习惯。因为政府持续推动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提速降费”,中 国的互联网用户养成了随时随地接入高速互联网服务的习惯,用户网络使用时长攀 升至高位。随着 5G 发展,网络内容逐步向高清视频、AR/VR 迭代升级,目前的用户 习惯有望放大 5G 带来的流量红利。 5G 生态逐步完善,产业互联网蓬勃发展。5G 带来的改变,不仅是网络性能加强后 个人用户使用习惯的转变(消费更多大流量内容),更是 5G 网络赋能下产业互联网 的全面升级。我们认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有 望快速崛起,成为贡献流量增长的中流砥柱。IDC 快速增长,以构建数据生态的底层基石IDC 为数据流量的增长提供了支撑。数据量的高速增长带来数据存储和运算需求快速提升, 互联网和云计算厂商需要进行网络基础设施扩张,对上游 IDC 服务需求也随之提升。据 IDC 预测,中国的 x86 服务器市场规模仍然在稳步扩张,2019 年至 2023 年的年均复合 增速达 11.9%。同时,我们观察到全球超大规模科技公司(如 FAAMG、BATJ 等)资本支 出也稳中有升。下游需求的稳健扩张是 IDC 保持稳健增长的直接推动因素。中国 IDC 市场特征:资源集中、管理严格、运营商主导 IDC 基础设施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IDC 的地域集中性和中国网络拓扑结构及客户需求密切相关,因为 IDC 需要保障客户数据 对外的网络连接顺畅。 中国骨干网结构:国内网络结构中,核心节点为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京、 武汉、成都和西安八个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为三个中心,与其他核心节点 互联并负责与国际 Internet 互联。目前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及周边地区的 IDC 机架数占全国份额约 27%、25%和 14%(2019 年)。 用户需求区域集中:用户选择 IDC 资源时,网络时延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对时延要 求敏感的应用如远程服务、在线娱乐、在线支付等需求快速增长,且向头部城市靠 拢,导致一线城市 IDC 需求强劲增长。优化传输距离是优化数据业务外部网络时延的最直接方式,每减少 1km 的传输距离将减 少往返时延约 10 微秒;距离长短在传输网的时延中影响达到 80%以上。因此,在现有的 光传输网络中,如果时延需求在 10 毫秒以内,一般数据中心与信息业务用户端的距离应 在 200km 以内;如果时延需求在 30 毫秒以内,则该距离建议在 500km 以内。IDC 扩张特征:严管理导致需求向外扩散虽然 IDC 处于快速的扩张期,而且一线城市 IDC 资源集中;但是 IDC 的扩张却受到政策严 格管制,具体的管制指标包含两个方面,即指标管制和能耗管制。 指标管制,北京市政府、上海经信委分别出台了相关政策,目的是因地制宜管理建 设规模。鼓励数据中心从一线城市向周边地区、中西部地区辐射,缓解 IDC 给一线 城市带来的用地和用电压力。 北京:全市层面禁止新建和扩建互联网数据服务、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中 的数据中心,中心城区全面禁止新建和扩建数据中心。 上海:本市中环以内区域禁止新建 IDC;本市外环以外为适建区域,既有工业 区优先。单项目规模应该控制在 3,000 至 5,000 个机架。 能耗管制,鼓励 IDC 的设计建设提高能耗管理水平,建设规模趋向集中化,因为数 据中心的能耗水平通常随规模扩大而提升。(PUE=数据中心总设备能耗/IT 设备能耗) 北京:北京市政府规定,PUE 值 1.4 以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或享有指标豁免权。 上海:上海经信委规定,推动数据中心节能技改和结构调整,存量改造数据中 心 PUE 不高于 1.4,新建数据中心 PUE 限制在 1.3 以下。 深圳:深圳市政府规定,鼓励数据中心建设单位在“以高代低、以大代小、以 新代旧”等减量替代方式的基础上,采用绿色先进技术提升数据中心能效;对 节能效果表现较好的单位给予相应优惠。与一线城市严控建设发展相对应,一线城市周边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 IDC 规模实现了快 速增长。其中,一线城市周边地区,满足了 IDC 服务的性能要求,在网络时延、服务稳 定性和安全性上表现良好,新建大型数据中心多选址于此;中西部地区,电力能源充沛, 且可能具有天然制冷的地利条件(如气温低、水冷、风冷等),有利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的建设发展。运营商主导的市场中国的三家运营商目前拥有最充裕的 IDC 资源,2017 年合计市场份额达 52.4%,2018 年 小幅下降 0.8 个百分点至 51.6%(信通院数据);第三方 IDC 市场的竞争较为充分,排名 前三的公司为万国数据(4.1%),世纪互联(4.0%),宝信软件(2.0%)。IDC 市场目前的竞争格局充分反映出下游市场需求的分层: 民营 IDC 聚焦于高端市场需求。民营 IDC 公司资本实力有限,融资成本也高于运营 商,故扩张能力相对有限;但民营 IDC 部署灵活,聚焦于一线城市及周边地区,紧 盯市场高端需求,可以提供客制化服务及一系列增值服务。 运营商 IDC 具有更强的普适性。运营商拥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和较低的融资成本,可 以实现快速的 IDC 资产扩张,故运营商有能力进行超大型数据中心的新建。同时运 营商 IDC 可以直连自身的骨干网,故无须支付高昂的带宽成本,对价格敏感的客户 更具吸引力。但运营商 IDC 主要以宽带租赁和服务器托管服务为主,服务内容较单 一,也难以进行客制化的服务。从全球范围看,运营商主导的市场和第三方(Carrier-neutral)主导的市场并存。以美国 为代表的市场,专业第三方公司(如 Equinix 和 Digital Realty)聚焦 IDC 市场,进行快速 的市场扩张并从运营商手中收购 IDC 资产,成为全球领军者;以中日为代表的市场,运 营商凭借网络资源优势仍然占据 IDC 行业的主导地位。我们认为 IDC 格局的演进受市场 多方因素的制约: 市场融资条件:美国的 IDC 公司多为 REITs,在融资方面享有诸多优惠条件和税收减 免政策,缓解了融资成本压力;中日市场 IDC 仍多为公司制,与融资成本更低、规 模体量更大的运营商相比处于劣势。 网络拓扑结构:运营商主导的 IDC 市场,运营商对骨干网络资源垄断性较强,第三 方 IDC 厂商难以绕过运营商进行数据交换;第三方 IDC 主要的 IDC 市场,骨干网资 源更加分散,IDC 厂商也可以通过互联业务绕过运营商进行数据交换。 运营商发展模式:美国运营商因为对网络资源的垄断能力较弱,所以运营商转为从 发展网络内容以实现业务转型升级,IDC 类重资产被剥离至专业 IDC 公司;中日运营 商仍然垄断网络资源,业务转型从个人用户到企业用户,IDC 仍是大力发展方向。中国 IDC 市场展望:高速成长,需求分层 我们认为中国 IDC 市场将保持高速成长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业务分层,使 得现有市场结构进一步巩固。高速成长,势头不减我们认为新基建和 5G 大规模建设启动,有望引发新一轮的数据流量高速成长;而网络流 量的快速增长是 IDC 行业增长的根本原因。新基建将大数据中心列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因为大数据中心是互联网服务发展的基 础资源,而在建设规模上鼓励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也达到了节能减排和发挥规模经济 的作用。此外,新基建强调了注重调动民间资本的参与。加大 5G 建设是提振数据中心需求的重要途径,因为 5G 应用如高清视频、AR/VR、物联 网、车联网和远程服务等,会使得用户使用流量出现大幅提升,故加快 5G 建设和用户发 展有助于推动全社会数据量的再次高速增长。我们预计 2020 年全国将会建设约 70 万 5G 基站,并发展约 1.5 亿 5G 用户(渗透率约 9%)。需求分层,因地制宜IDC 市场需求的分层化会进一步明显,演变为一线城市、环一线城市带和新兴区域三个层 级,对应高时延、中时延和低时延三种需求: 一线城市:聚焦于需求金字塔顶端,针对数据时延、安全性、服务持续性敏感度较 高的客户;扩张以监管指标为主。 环一线城市带:面向对服务质量有一定要求的客户,是性能和价格方面的折衷选择; 满足一线城市外溢的 IDC 需求,主要客户以互联网和云计算企业为主。 新兴区域:目前以中西部地区为主,是价格敏感型的客户首选,由于土地资源、电 力资源充裕,平均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较低,且有可能凭借地理优势降低数据中心 功耗水平,适宜发展超大型数据中心。我们认为 IDC 的市场结构也会随着需求的分层而出现进一步分化。第三方 IDC 公司将聚 焦一线城市和环一线城市带,以高品质的服务获取价格上的溢价,以提高资产的投资回 报率;运营商 IDC 将会快速扩张新兴区域,建设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以承载数据量上涨 之后对 IDC 服务的普遍性需求。中国 IDC 市场的春秋时代中国 IDC 市场诚然是运营商主导的市场,但第三方 IDC 厂商的蓬勃发展为市场带来更多 转机。我们预测随着市场分层趋势的进一步明晰,一线城市和环一线城市带的 IDC 市场 将迎来新的格局——第三方 IDC 公司保持快速发展并扩张市场份额,及 IDC 厂商之间的 兼并收购活动或逐渐增多。从全球视角看,中国的第三方 IDC 企业规模体量尚小,服务区域、服务内容和客户群体 相对单一;但发展势头迅猛,建设规模快速扩张、服务区域开始全球布局、提供更丰富 的增值服务、客户群体也趋向多元化。我们认为中国 IDC 行业的“春秋”时代,扩张和 兼并将成为 IDC 发展的两个关键词。扩张是脱颖而出的内核 中国 IDC 市场形成了明显的格局分层,第三方 IDC 市场聚焦的一线城市及周边地区市场, 对时效性和服务品质的要求高,因此在租金上存在一定溢价;而且由于互联网和云计算 等下游需求的高度集中,因此这些区域的 IDC 需求强劲增长。故第三方 IDC 服务商的上 架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国内主要第三方 IDC 厂商的上架率均在 65%以上,而且考虑到目前国内 IDC 资源处于快 速扩张期,新建 IDC 机房需要 2 至 3 年以实现成熟运营达到高上架率。如果单列成熟的 IDC 机房的运营情况,上架率在 90%甚至更高。零售型和批发型 IDC 各有千秋IDC厂商主要有两种模式,即零售型和批发型;取决于IDC服务商与下游客户的合作关系: 批发型:通过自建大型数据中心,并与基础电信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向用户提供服 务,通常按照机房模块单元起租,乃至整个数据中心。典型的客户包括:IDC 需求 旺盛的大型企业、大型互联网公司和云计算公司。国内典型服务商包括万国数据、 宝信软件、数据港等。 零售型:零售型数据中心服务商的机房空间是基于单个机柜或机笼出租的,典型的 客户包括:拥有大量 IT 技术需求的大型企业、需要 IDC 服务的中小企业、互联网企 业等。国内典型服务商包括世纪互联、光环新网、网宿科技等。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第三方(网络中立)的数据中心都属于零售型数据中心服务商,主要 因为大量中小企业和互联网公司的需求繁杂而分散;而互联网格局垄断性的加强及云计 算(特别是 IaaS)服务的快速增长为批发型数据中心拓宽了增长空间。零售型数据中心和批发型数据中心主要因面对客户需求不同而产生发展路径上的差异, 模式不同并不构成投资回报率上的优劣之分;故而也不存在投资发展上的此消彼长。我 们认为在中国第三方 IDC 市场扩展时期,两种类型的公司均存在较大潜能。资源储备是扩张的首要能力我们认为资源储备是 IDC 服务商扩张的首要能力,因为 IDC 市场出现了监管分层、需求 分层。所以第三方服务商如何在一线城市及环一线城市带地区储备项目资源以聚焦一线 城市需求是扩张的核心。一线城市的扩张,主要以监管为导向,使得 IDC 服务商无法实现快速的扩张;在重点监 管区域,一方面 IDC 厂商需要有技术能力提高机房的功耗水平,使 PUE 尽可能的降低, 以尽力争取稀缺的建设指标;另一方面 IDC 厂商也要改造和完善现有 IDC 机房,使之符 合能耗水平方面不断提升的监管标准,实现现有资产运营能力的提升。以上海为例,上海市经信委在 2019 年底明确首批支持用能的新建 IDC 项目名单,在严格 控制总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土地资源、能耗资源等指标上,通过了 6 个 IDC 项目,其 中宝信、万国数据等第三方 IDC 服务龙头榜上有名。同时可以发现,名单严格的执行了 单项目在 3,000 机架以上的规模。一线城市的资源储备主要靠争取指标,环一线城市带的储备则更取决于公司的战略和资 本。目前的热门之选为北京周边地区的河北承德、廊坊,及上海周边的昆山、无锡、南 通等。环一线城市带的兴起为第三方 IDC 厂商提供了快速增长的沃土。以领先的第三方 IDC 供应商万国数据为例,在聚焦北京、上海的同时,加大了环一线城市带资源的储备开 发,为一线城市高时效性要求的 IDC 需求提供服务。储备资源的背后是资本角力我们认为 IDC 厂商快速的扩张和发展背后是资本的角力,而且随着数据中心的建设向大 型和超大型方向发展,我们认为融资能力会对 IDC 厂商的扩张带来更大的影响。 一线城市:虽然建设总量严控,但是单个项目体量却在扩大,因为大型数据中心运 营效率和能耗水平更高。所以单项目的建设规模出现提升,导致融资需求随之上升。 环一线城市:环一线城市是目前第三方 IDC 厂商集中争夺的资源,龙头 IDC 厂商均 有快速的扩张计划,因此低成本的持续融资能力是环一线城市扩张的关键。IDC 厂商现有规模和现金流能力对融资成本产生影响,我们认为 IDC 市场的快速扩张利好 龙头服务商。一方面建设规模和单项目规模的扩张会使小型厂商不堪资本支出压力开始 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大厂商更易通过规模效应获得经营效率和融资成本优势。因此,我 们判断第三方 IDC 市场的份额也会趋于集中,市场或有望通过资产的兼并收购出现整合。扩张是外力,运营是内功IDC 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第三方 IDC 厂商群雄并起,初期资产规模的扩张固然能带来营收 规模的明显起量;但是中国企业的盈利水平相较国际领先公司而言,仍有差距。我们认 为“扩张”是短期内 IDC 厂商发力的关键,而提升运营能力是 IDC 厂商长期发展的核心。反映 IDC 厂商运营能力的核心指标有上架率、平均租金等,反映在财务指标上我们认为 EBITDA 率、单项目 IRR 水平和公司 ROIC 是关键指标,体现出公司运营重资产的能力。零售型 IDC 和批发型 IDC 的上架率略有差异,但是由于第三方 IDC 厂商聚焦于一线城市需 求,资产质量良好,故上架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如果仅考虑已经成熟运营的 IDC 机房, 国内第三方 IDC 厂商的上架率和国际领先公司水平接近。单位租金在一线城市和环一线城市带也保持稳定。尽管 IDC 资源迅速扩张,使得供给明 显增加,但市场需求增长仍然强劲,所以 IDC 单位租金在一线城市保持稳定,未见市场 竞争导致的价格下滑。我们认为保持高上架率和租金稳定,同时通过丰富增值服务是保证长期良性发展的关键 因素。IDC 厂商需要平衡好资产扩张、资金成本及资产启用之间的节奏,在确保资产规模 快速扩张的同时,稳定 IDC 资产的上架率,确保现金流的增长可以覆盖未来的资本支出 或融资成本。IDC 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前期有高昂的资本支出,在 IDC 建成启用之后通过逐步提高 上架率来收回投资,据我们测算目前国内运营领先的 IDC 厂商投资的回收期约在 5 至 6 年,投资的 IRR 约在 17-20%之间。从资本回报率看,万国数据与 GIC 合作的轻资产模式 (IDC 公司负责前期建设,建设完成后与战略方各持股 10%/90%,迅速收回成本,后期通 过运营管理收取费用)具有比自建更高的回报。因为单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在 5 年之上, 所以快速扩张期的 IDC 服务商,净利润水平会明显受大量新增折旧和运维支出的影响。IDC 的成本主要是能耗、带宽(或有)、维护、建设(折旧)等,占比如下:IDC 运维过程中最大的成本项是电费,因此电价和 IDC 中心的能耗水平显得尤为关键。 为支持实体经济的稳步发展,发改委在推动一般工商业用电成本的降低(2019 年 1 月发改委公布《关于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的通知》)。我们认为随着政策鼓励新型基 础设施的建设,希望推动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用电成本有进一步下探的可能性。 能耗水平反映数据中心的节能效率。如果数据中心的规模扩张、选址和建设技术改 进,数据中心的 PUE 能实现明显降低。因此,我们认为龙头 IDC 厂商会相对更具竞 争优势,因为单体项目规模大、设计建设能力强。整体来看,我国领先的第三方 IDC 厂商在成熟 IDC 机房的盈利能力上未见与国际领先公 司的明显差异,成本结构相似度也较高。因此我们判断中国 IDC 厂商盈利能力的提升可 见性较高。对于领先的第三方 IDC 厂商,现阶段的净利润率受前期激进扩张带来的成本 压力,但随着上架率的提升,我们认为盈利能力有望明显改善。国内第三方 IDC 公司的投资策略第三方IDC服务商将聚焦一线城市及周边地区,为时效性要求高的需求提供高品质服务, 我们认为强劲的高端需求将保证第三方 IDC 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服务溢价,第三方 IDC 龙 头将凭借领先的扩张能力、客户资源、运营效率优势整合市场,充分享受数据时代红利。万国数据万国长期聚焦一线城市布局,储备了丰富的项目资源。万国数据是国内数据中心龙头, 2001 年起深耕数据中心托管及管理服务,聚焦布局一线城市集中式大型数据中心,截至 2019 年 3 季度数据中心总面积近 30 万平方米,折合机柜总数逾 10 万架;公司位于北京、 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数据中心规模分别占比 28%、30%、27%,与全国 IDC 机架数分布结构一致(北上广区域分别为 27%、25%、14%)。公司在一线城市的 IDC 资 源领先行业,已形成规模连片的数据中心产业集群,与当地政府和大客户建立了良好合 作关系。我们认为未来公司将通过核心城市项目收购、周边区域加密自建形成网络规模 效应,巩固龙头地位。下游需求强劲,公司与大客户协同实现高效扩张。公司目前 73%客户为云计算厂商, 2016 年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推出 CloudMix 云平台,双方推动数据中心云网融合升级,形 成了战略绑定。我们认为未来云厂商对于基础设施硬件配置要求更高,对能提供灵活性 能和弹性服务的 IDC 厂商愿意支付更高溢价;我们认为万国数据有望在云计算的快速发 展浪潮下巩固龙头优势。同时一线城市新兴需求旺盛,如远程服务、在线娱乐、在线支 付、量化交易等,使得一线城市 IDC 资源享有更高溢价。盈利能力逐步改善,业绩增长确定性强。万国的 IDC 业务以批发型为主(客户租约通常 5 年以上),成熟数据中心的资产运营效率高(上架率约 90%),且资产聚焦一线城市需求 租金稳定;我们估算目前公司新增 IDC 项目的 IRR 约为 17%,现金回收期在 5 至 6 年。因 此,公司暂时性的亏损是因为数据中心快速扩张,初期的大量投资带来了新增的运维和 折旧成本;公司新增数据中心会在 1 至 2 年进入成熟运营后出现明显的盈利能力改善。 我们判断万国数据的盈利能力也会随着进入成熟运营商的数据中心不断增加而逐步提升。宝信软件立足华东区位优势,辐射华中工业重镇。宝信软件依托母公司宝钢股份的厂房设施等基 础资源支持,2013 年起战略发展 IDC 业务,除数据中心租赁、服务器托管等传统 IDC 服 务外,逐步拓展 IaaS、PaaS、SaaS 等增值云计算业务。公司服务外包收入保持 30%左右 的年增速,我们估算其中 IDC 收入同比增速达 60%以上,占服务外包收入比重稳步上升, 机柜上架率超过 80%,经营效率可与国际 IDC 龙头的水平看齐。公司目前在上海区域可承载机柜规模约 60,000 个,建立起了区域领先、可规模化扩张的 核心竞争力。目前公司在上海已落地四期 IDC 项目,机柜数量约 27,000 个,2019 年 11 月,上海经信委发布《关于 2019 年首批支持互联网数据中心项目用能指标》,公司新获 批 5,000 个机柜指标,占比 20%。公司的主要客户为电信运营商,为其提供定制化业务,一般在项目建设初期甚至建设前 就签下 10 年以上合同,为项目收益率和回报期提供保障,使数据中心运营效率达到最优, 我们认为稳定的大客户基础将为公司未来扩张保驾护航。海外典型公司对比 Equinix Equinix 是全球数据中心龙头,目前全球市占率约 9.2%。公司 1998 年成立至今,通过持 续海外并购扩张壮大,目前在全球 26 个国家拥有 210 个数据中心,在北美、EMEA、亚太地区收入占比分别为 46%、33%、21%。公司客户数近一万个,主要为云计算厂商、电 信运营商和金融等企业客户。2019 年 7 月与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 GIC 签署了 10 亿美元合 资协议,运营位于欧洲的 xScale 数据中心,重点服务超大型客户,包括全球最大的云 服务提供商,此举将强化 Equinix 在云生态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 2002 年上市至今股价涨幅超过 100 倍,近 10 年涨幅超 10 倍,收入已连续 66 个季 度实现增长。随着 5G 网络铺设和云计算的普及,下游企业的数据存储需求将驱动全球数 据中心行业继续快速增长。我们预期伴随全球性数据互联生态的日益加深,客户、数据、 数据中心交互日趋紧密,Equinix 依托作为全球数据枢纽的先发优势,将持续巩固龙头壁 垒,并受益于自有业务增长及并购外延。投资建议 推荐万国数据、宝信软件,建议关注世纪互联。 从估值来看,美国的 IDC 龙头公司 EV/EBITDA 平均约 20 倍,我们认为中国 IDC 龙头的估 值较美国有一定溢价。因为中国公司的 IDC 资产处于快速扩张期,而 IDC 资产从建成到 进入成熟运营需要 1 至 2 年时间;因此现阶段看中国的资产运营效率略逊美国,但是单 独比较第三方 IDC 的成熟运营资产,国内 IDC 资产并不明显跑输。从增长前景看,中国第三方 IDC 公司的增长显著高于美国,美国前 3 的 IDC 公司 2019 至 2021 年的 EBITDA 平均复合增速约为 13%;我们选取的 6 家国内可比公司 2019-2021 年 EBITDA 复合增速约为 41%,万国数据约为 47%,宝信软件为 21%。如果选取 2020 企业价 值倍数/EBITDA2019-2021 CAGR 作为参考指标,美国约为 1.7,而万国数据约为 0.7,宝信 软件约为 1.1。从行业环境看,中国云计算、产业互联网发展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中国快速建设的 5G 网络将带动数据流量高速增长,新基建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节奏提速,我们认为龙头 公司将收获市场份额和收入的放量扩张。……(报告来源:中金公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彩虹曲

IDC行业研究报告(合集)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IDC行业研究报告,部分内容如下,下期(K12在线教育行业研报)2020年中国IDC行业概览.pdfIDC—数字中国发展的基石.pdfIDC系列报告一:数字产业基石,关注卡位核心地区的IDC企业.pdfIDC系列报告三:数据中心中各类IT硬件占比拆分.pdfIDC系列报告之六:从DCF角度看IDC行业的长期投资价值.pdfIDC系列报告二:还原IDC行业的真实盈利能力.pdfIDC行业展望:发展确定性高,2020是机遇之年.pdfIDC行业投资标的梳理.pdfIDC行业报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设施-搜搜报告.pdfIDC行业深度报告之一:中美对比研究:哪些因素在影响IDC企业估值.pdfIDC行业深度报告:以美为鉴,腾飞在即_搜搜报告.pdfIDC行业研究框架报告:IDC-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pdf云计算数据中心产业链专题:短期需求叠加长期逻辑,IDC及云计算产业链投资图谱-搜搜报告.pdf从三大边际变化再论本轮IDC投资三要素.pdf从全球IDC龙头Equinix看中美IDC发展路径:乘数字化之浪潮,REITs助力成长.pdf全球IDC价值重估系列报告之五:与流量巨头共舞,尽享景气提升红利.pdf全球IDC价值重估系列深度之一:流量将第三次爆发增长,从“收入-成本”视角看全球IDC企业价值重估.pdf全球IDC价值重估系列深度之二:回顾全球IDC发展史,寻找下一个Equinix.pdf印制电路板行业深度:头部通讯PCB厂商深度受益IDC基站建设.pdf掘金数据中心系列深度报告(一):IDC大变革时代,紧握优质核心资产.pdf数据中心IDC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数据中心:沧海流量,信息基石-搜搜报告.pdf数据中心专题报告:关注上游设备及深耕一线商圈的IDC服务商.pdf数据中心深度报告(二):IDC投资快速增长,成就IC变革引擎.pdf文件名清单.TXT新三板TMT专题报告:数据中心景气下能耗问题爆发,IDC节能降耗行业腾飞在即.pdf申万宏源-通信周报:IDC投资建议聚焦头部互联网企业的供应商.pdf获取本文件夹所有文件名(不含子文件夹).bat计算机行业2020年中期策略报告:关注IDC板块的投资机会.pdf通信行业2020年下半年投资策略:新基建政策推动下,5G和IDC赛道开启加速跑.pdf通信行业深度分析:5G和IDC“新基建”促温控技术革命性升级,散热行业迎量价齐升大发展.pdf钢铁企业涉足IDC业务的可能性:钢企发展IDC:生产要素再利用.pdf钢铁企业涉足IDC业务的可能性:钢企发展IDC:生产要素再利用.pdf钢铁行业深度报告:当钢铁遇上IDC.pdf钢铁行业深度研究:钢厂IDC——新势力崛起搅动IDC行业.pdf部分报告内容展示:注明:报告内容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删,行研君作为内容整理方,仅作为学习使用,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后果自负。更多细分领域报告请查看星球。目前星球的报告已经按资料类型、细分行业、发布机构进行了整理,目前已经整理了200+、30000+精品报告,也持续更新了570+天。往期推荐5G行业研究报告(合集)从阅读行研报告开始了解一个行业(内附260+行业30000+份最新行研报告资源)-搜搜报告-每天分享50+研报的社群从阅读研报开始了解一个行业交个朋友。

损之又损

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研究报告:IDC业务总体营收达1132.4亿元可下载

2019年,测算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288.6万架,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受益于云计算、5G、人工智能、VR等,数据中心产业未来仍将高速发展。我国数据中心的布局渐进完善,新建数据中心,尤其是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逐渐向中西部以及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周边的城市转移。截至2018年年底,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的3个数据中心聚集区在用机架数的全国占比降低到31%,中西部地区的数据中心在用机架数的全国占比接近39%。2019年,中国IDC业务的总体营收已达1132.4亿元。未来,受益于5G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普及、互联网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等,国内IDC行业仍将保持3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新浪VR知识星球报告库上万份报告,所有新浪VR报告都将由管理员上传(包含部分未在其他平台发布的非互联网相关报告)VIP用户福利不定时开启,前1000名还能领领优惠券性价比更高! 新浪VR,早一天看见未来。

胞有重阆

中国数据中心行业首份ESG报告发布

中新网7月28日电 今天,秦淮数据集团正式发布首份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以下简称“ESG报告”),并通过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独立第三方机构对报告中选定的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鉴证,向公众传递秦淮数据集团近年来践行社会责任的最新成果。作为中国数据中心行业首份ESG报告,秦淮数据集团希望通过在数据中心行业率先发布ESG报告,传递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付诸的努力和实践。企业越大,责任越大。秦淮数据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居静在报告致辞中表示,秦淮数据集团诞生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通过的2015年,希望通过一系列可持续发展行动举措使数据中心更具成本优势、更普惠,尽最大努力为人类发展提供更可及、更具绿色活力的数据中心基础服务,赋能新兴国家凭借后发优势在数字科技浪潮中迅速赶超,从而消弭人类发展的数字鸿沟。秦淮数据集团ESG报告共分为绿动数字未来、创新缔造价值、平台成就发展、治理夯建基石等四个主要篇章,并以环首都新一代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集群为案例,详细阐释了秦淮数据集团从能源与环境、技术与创新、产业与社区三个维度坚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展开的各项实践。数字绿动未来秦淮数据集团以“三流合一”和“集中化、标准化、模块化”理念,贯穿于从规划到运营的全栈业务生命周期,为客户提供快速交付、可大规模扩展且具有持续成本效益的高性能弹性基础设施,充分支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迭代发展下,数字领导者极速裂变式的超大规模计算需求。在能源与环境方面,秦淮数据集团是中国首家提出100%可再生能源目标的数字经济企业,其新一代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比37%,高于中国数据中心平均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目前,秦淮数据集团数据中心平均运营PUE(能源使用效率)1.21,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67,相当于节省约1.79亿度用电量。其中,环首都官厅湖大数据产业基地PUE最低可至1.08,是行业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2019年,秦淮数据集团通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技术的革新,使集团数据中心二氧化碳减排量约达17.3万吨,相当于8.1万个家庭一年生活用电的碳排放量。由于在可再生能源使用和环境保护策略方面的优异表现,2020年,秦淮数据集团荣获绿色和平组织评选的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第1名。在未来,秦淮数据集团也将进一步探索企业充分参与可再生能源改革的路径,参与电站开发,寻求清洁能源投资,打通“发-输-用”零碳数据中心100%清洁能源本地供应及消纳。创新永不停步在技术与创新方面,秦淮数据集团已成为全球行业领袖们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为其提供任务关键型基础设施并实现数字化转型,构建更加优质、可靠、普惠和可持续的数字基础设施,以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截至目前,集团围绕打造“集中化、标准化、模块化”于一体的新一代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累计申请及授权专利138项。单体数据中心最快交付时间6个月,创造行业记录的同时,兼顾数据中心的高性能、高可扩展性和灵活度。与此同时,秦淮数据集团也兼顾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关于“积极回馈社区,使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有机联系”的重要目标。通过在选址地域贡献利税,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以环首都区域的张家口市怀来县为例,秦淮数据集团在当地布局发展后,其GDP结构由农业占比75%转型为信息产业占比46%。2020年,以秦淮数据集团环首都新一代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为蓝本,怀来县获评以“数据中心”为特色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当地“全球最佳数据中心选址目的地”的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此外,秦淮数据集团还通过供应链本地化促进选址地域周边的产业链建设、吸收本地就业、培育本地人才向新兴产业转型。居静表示,2020年,全球面临COVID-19带来的新挑战,诸多行业在新的形势下面临新的走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也迎来“行动十年”。怀抱“保护地球、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和未来”的温暖愿景,作为数字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者,秦淮数据集团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继续努力,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试往观焉

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发展洞察报告

核心摘要:独立第三方数据中心优势渐显:相比于电信运营商,独立第三方数据中心建设速度更快、客户定制性更强、重视程度更高,且PUE大多更低,受到客户青睐。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是过去数据中心增长的主要动因:过去5年,需求端,网民数量和移动流量增长迅速;供给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存储和计算提出更高需求。因素叠加,导致数据中心增长迅速。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和传统企业上云是未来增长的主要动因:5G的传输带宽显著高于4G,且原生标准支持企业独立组网,为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奠定基础。因素叠加,会持续利好数据中心行业。一线城市资源紧俏,节能成为硬性指标:因数据中心的高能耗特点,北上广深等均对数据中心建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一般要求PUE<1.4),但这些城市需求旺盛,既有数据中心成为紧俏资源。智能运维被更多应用: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提升、人工成本的上涨以及客户对资源动态增减需求的日益增多,传统人工运维已难适应。基于传感器、DCIM和自动巡检机器人的整体智能运维渐被得到更多应用。核心观点数据中心概述定义及分类数据中心即存放设备或数据的场地数据中心即一个组织或单位用以集中放置计算机系统和诸如通信和存储这样的相关设备的基础设施;也可能是以外包方式让许多其他公司存放它们的设备或数据的地方。是场地出租概念在因特网领域的延伸。只提供场地和机柜的数据中心,一般称为DC(Data Center),而同时提供带宽服务的,一般称IDC(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两者有时不作严格区分。数据中心规模方面,按标准机架数量,可分为小型、大型和超大型。级别方面,常依据Uptime Institute的行业评判标准,按可用性,分为T1、T2、T3和T4。发展阶段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早期的数据中心,比较简单。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数据业务的日趋复杂、生活和生产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耗电量的不断增长,数据中心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标准性、稳定性、节能性和高密度性等方面。运营者分类、关系及比较互联网公司运用新技术更多,独立第三方市场优势渐显数据中心的主要建设者包括电信运营商,独立第三方和大型互联网企业,三者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合作关系,在少数场景下亦存在竞争。电信运营商的核心优势是对带宽等资源的垄断、广泛分布的机房,以及深入到县级以下的体系。独立第三方的核心优势是丰富的建设经验和运维经验。互联网公司的核心优势是自身使用,因此可以统一规划、设计,并做全部的虚拟化、云化处理。互联网公司对于新技术的运用往往更加彻底,但在数据中心本身的产业链中,其作为买方,不参与市场竞争(其出售给下游的一般为云产品)。相比于电信运营商,独立第三方因建设速度、服务模式和重视程度等原因,优势渐显。市场概况:产业链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云计算常被比作信息产业的基础,而数据中心又是云计算的基础。在整个信息产业中,数据中心位于极为上游的位置,为各种互联网服务提供基础支撑。技术概况:架构分层从“风火水电”到“软件应用”数据中心具有房地产和IT的双重属性,其可从场地到IT软件分为四层,每上升一层其地产属性会更弱、而IT属性会更强。大多数的数据中心到设施层即止。在客户类型为大客户,选择自行接入网络,或者服务商无网络资质时,也不提供网络服务,是更加简单的DC而非IDC。提供IT硬件时,业务即开始向服务器租用转变。提供IT软件时,一般即转型为公有云或者专有云的云厂商。数据中心市场促进要素:移动互联网用户流量增长是数据量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网民规模由2011年的约5.1亿人,上升到2018年的约8.3亿人。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流量由2011年的5.4亿GB,增长到2018年的711.1亿GB。这些要素给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IDC带来巨大红利。促进要素: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过去用完即弃的数据被用来存储和分析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得数据成为一种资产:过去用完即弃的日志数据,以及其他大量的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可以得到存储和分析。流式计算和深度学习,使得这些数据能够实时计算并指导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GPU、TPU、FPGA等芯片技术,SSD、NVMe等存储技术,100G、400G光模块等网络技术,都提供了更为基础的保障。这些要素共同促进了计算、存储和传输的数据进一步上升。促进要素:5G、IPv6和物联网万物互联,数据量将迎来新一轮爆炸性增长5G网络的峰值速率、流量密度、连接密度等显著优于4G,且原生标准支持企业独立组网。IPv6使得每一个元器件都可以拥有独立的IP地址,两者使得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得以落地。互联网的连接作用由过去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走向万物互联。大量的元器件不仅整体数量更多,单节点产生的数据也更多,并且,医疗、驾驶等场景对时延的要求也更高。数据量将迎来新一轮的爆炸性增长。机架规模2019年机架预计超200万,规模以上数据中心机架占比上升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的机架总规模达到了166万架,与2016年年底相比,增长了33.4%。超大型数据中心规模达到28.3万架;大型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54.5万架。根据估算,2019年,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可达244万架。市场规模2019年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已超千亿2019年,中国IDC业务的总体营收已达1132.4亿元。未来,受益于5G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普及、互联网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等,国内IDC行业仍将保持3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数据中心技术建设:快速交付、水平扩展数字化模拟渐成标配、模块化建设逐步普及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一种工具,是数字孪生理念在建筑领域的具体落地,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CFD,即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各种离散化的数学方法,对流体力学的各类问题进行数值实验、计算机模拟和分析研究。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版国标《GB50174-2018数据中心设计规范》第7.3.1条规定:“并应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对主机房气流组织进行模拟和验证”,2017年12曰1日实施的《T/CECS 488-2017数据中心等级评定标准》规定,“大型数据中心应作CFD验证”为必须符合的关键条款。模块化是数据中心建设的另一趋势,模块为集成了供配电、制冷、机柜、综合布线、动环监控等功能独立的运行单元,实现了数据中心建设从工地到工厂的转移,具有稳定性高、快速部署、分期建设、动态调整和水平扩展等优点。节能:从被要求到自身需要节能技术众多,但客户需求及配套、TCO等尚需时间近几年,北上广深分别颁布了对数据中心PUE的新规定,政策趋紧。数据中心节能技术众多,可分为整体架构、IT系统、供配电系统、空调系统和绿色节能等几大类。这些技术,有些已经大范围落地,有些因为成本、稳定性和客户需求等原因,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以革命性的浸没式液冷为例,独立第三方数据中心因托管的是客户的服务器,因此很难进行这项改造。不过,随着GPU服务器比例的逐渐增多,在原有体积下,风冷完全无法满足冷却需求,此时,液冷便会成为刚需而逐渐普及。虚拟化:软件定义一切软硬解耦、资源API化和软件定义在网络硬件中,软硬一体不仅成本更高,而且硬件厂商的更新速度往往跟不上数据中心需求的变化,于是出现了从软硬一体到软硬解耦再到白盒硬件+开源软件(如Sonic)的整体发展趋势。解耦之后的硬件资源不仅可被编程、改写,而且开放的API便于数据中心的整体监控和运维,还有助于利用深度学习等进行智能化处理,以防止死锁等。软硬解耦、资源API化和软件定义成为数据中心尤其是云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运维:管理到研发,预警到自愈DCIM和智能运维随着业务系统的快速上线、灵活伸缩以及更高的SLA要求,再加上有限的IT运维成本,运维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越来越大,单靠人工很难满足运维需求,从“管理”向“研发”转变的自动化运维成为发展方向。具体包括统一化、可视化的DCIM和智能运维。DCIM,即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 (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是通过软件、硬件和传感器等,将IT和设备管理结合起来,对数据中心关键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容量规划、资源调配、运维跟踪等集中管理。BIM和DCIM两者结合,可以提供数据中心从设计、建设到投产、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智能运维包括两部分:其一为从DCIM平台上,直接采用自动化脚本、深度学习等方式,实现对数据的学习,并进一步预警或者自愈,其二是以巡检机器人代替人工巡检。自动化运维的终极目标是零运维,但这一目标只可逼近难以达到。数据中心趋势趋势一:核心、周边双向发展一线城市饱和,向周边和能源充足地区外溢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数据中心处于相对饱和状态,售卖率整体在85%以上,而上架率整体在70%以上,加之能耗指标等限制,数据中心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目前,数据中心逐渐从一线城市向周边地区以及能耗指标更充足的地区外溢,西部地区的上架率不断提升。但从类型上看,向一线城市周边布局更为积极的是大型互联网公司。趋势二:大规模、边缘双向发展云化推动向大规模机房演进,5G促进边缘计算加速发展目前,数据中心东西向流量已经超过南北向流量,因此大规模、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不仅能体现规模效应,还便于服务器的云化和虚拟化。加上DCIM和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技术,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运维得以简化。不管是全球还是国内,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占比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在5G带宽大幅增加且天然支持网络切片(更适合传统产业及工业场景)的推动下,离数据产生和处理场景更近的边缘节点也将越来越多发挥中心节点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场景需求密集区域,有望成为稀缺资源。趋势三:横向整合并购将会更多发生数据中心需求持续增长,但市场竞争也十分激励。从短期看:有不少其他行业企业认为数据中心有更高的毛利率,因此切入该行业;从长期看:云计算对数据中心业务的挑战一直存在。随着大型数据中心和超大型数据中心数量的增多,一线城市中的中小型数据中心虽然地位仍重要,但整体市场占比会逐渐减小,如无其他突围方式,便陷入“不进则退”的处境。资金更加充足、整合能力更强的企业,对一些机房甚至企业进行收购,成为必然。在未来,这种横向资源的整合将会更多发生。趋势四:纵向延伸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横向整合之外,纵向延伸是更为明显的趋势。大量的客户,尤其是金融领域等高敏感客户的需求是公有云无法直接满足的,私有云、专有云、混合云和多云并用等形式广泛存在。数据中心厂商倚靠自己的IDC基础资源、良好的客户关系、运维能力和线下交付能力,为客户打造专有云、混合云或云管平台,向产业上游扩展,将成为新的增长点。而头部的服务商,直接承建大客户的数据中心,直接采用类似于地产的商业模式,是向产业上游延伸的路径。

黄金雀

来了,中国数据中心首份ESG报告发布了!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成静报道 今天,秦淮数据集团正式发布首份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以下简称“ESG报告”),并通过独立第三方机构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报告中选定的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鉴证,向公众传递秦淮数据集团近年来践行社会责任的最新成果。作为中国数据中心行业首份ESG报告,秦淮数据集团希望通过在数据中心行业率先发布ESG报告,传递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付诸的努力和实践。企业越大,责任越大。秦淮数据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居静在报告致辞中表示,秦淮数据集团诞生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通过的2015年,希望通过一系列可持续发展行动举措使数据中心更具成本优势、更普惠,尽最大努力为人类发展提供更可及、更具绿色活力的数据中心基础服务,赋能新兴国家凭借后发优势在数字科技浪潮中迅速赶超,从而消弭人类发展的数字鸿沟。秦淮数据集团ESG报告共分为绿动数字未来、创新缔造价值、平台成就发展、治理夯建基石等四个主要篇章,并以环首都·新一代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集群为案例,详细阐释了秦淮数据集团从能源与环境、技术与创新、产业与社区三个维度坚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展开的各项实践。数字绿动未来秦淮数据集团以“三流合一”和“集中化、标准化、模块化”理念,贯穿于从规划到运营的全栈业务生命周期,为客户提供快速交付、可大规模扩展且具有持续成本效益的高性能弹性基础设施,充分支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迭代发展下,数字领导者极速裂变式的超大规模计算需求。在能源与环境方面,秦淮数据集团是中国首家提出100%可再生能源目标的数字经济企业,其新一代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比37%,高于中国数据中心平均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目前,秦淮数据集团数据中心平均运营PUE(能源使用效率)1.21,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67,相当于节省约1.79亿度用电量。其中,环首都·官厅湖大数据产业基地PUE最低可至1.08,是行业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2019年,秦淮数据集团通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技术的革新,使集团数据中心二氧化碳减排量约达17.3万吨,相当于8.1万个家庭一年生活用电的碳排放量。由于在可再生能源使用和环境保护策略方面的优异表现,2020年,秦淮数据集团荣获绿色和平组织评选的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第1名。在未来,秦淮数据集团也将进一步探索企业充分参与可再生能源改革的路径,参与电站开发,寻求清洁能源投资,打通“发-输-用”零碳数据中心100%清洁能源本地供应及消纳。创新永不停步在技术与创新方面,秦淮数据集团已成为全球行业领袖们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为其提供任务关键型基础设施并实现数字化转型,构建更加优质、可靠、普惠和可持续的数字基础设施,以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截至目前,集团围绕打造“集中化、标准化、模块化”于一体的新一代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累计申请及授权专利138项。单体数据中心最快交付时间6个月,创造行业记录的同时,兼顾数据中心的高性能、高可扩展性和灵活度。与此同时,秦淮数据集团也兼顾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关于“积极回馈社区,使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有机联系”的重要目标。通过在选址地域贡献利税,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以环首都区域的张家口市怀来县为例,秦淮数据集团在当地布局发展后,其GDP结构由农业占比75%转型为信息产业占比46%。2020年,以秦淮数据集团环首都·新一代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为蓝本,怀来县获评以“数据中心”为特色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当地“全球最佳数据中心选址目的地”的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此外,秦淮数据集团还通过供应链本地化促进选址地域周边的产业链建设、吸收本地就业、培育本地人才向新兴产业转型。居静表示,2020年,全球面临COVID-19带来的新挑战,诸多行业在新的形势下面临新的走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也迎来“行动十年”。怀抱“保护地球、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和未来”的温暖愿景,作为数字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者,秦淮数据集团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继续努力,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格雷塔

报告|《中国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应用发展报告(2020)》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专家参编的《中国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应用发展报告(2020)》探讨了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数据中心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清晰的路线图,并对中国数据中心进一步扩大提出可能的问题及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政策建议。《中国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应用发展报告(2020)》 http://webadmin.wwfchina.org/storage/files/中国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应用发展报告.pdf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已成为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为储存和运算处理由此所产生的海量数据,数据中心的数量和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报告》的数据,2019 年中国已拥有各类大中小微型数据中心约7.4 万个,机架总规模约227 万架。数据中心作为一个用能快速增长的行业,其能源消耗和绿色发展进程正在不断获得社会关注。2019 年,全国数据中心行业耗电总量约为600 亿-700 亿千瓦时左右,约占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的0.8% ~ 1%。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初步估计2030 年中国数据中心的总能源消耗量预计将在2019 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社会总用电量的1.5% 到2% 左右。 数据中心行业能源消耗问题逐步得到全世界的关注。《报告》中显示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先后于2007 年、2016 年、2020 年联合斯坦福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等机构就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问题发布研究报告。国内也有多家组织发布对国内数据中心行业能源消耗问题的分析报告。节能减排问题成为行业共同关心的话题。但中国的数据中心行业在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上仍面临诸多问题,如数据中心行业对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重视程度有所不足、可再生能源使用量认定机制尚不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参与电力交易积极性波动较大等。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能源转型项目高级经理吴越: “数据中心对电力供应极为依赖,数据中心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其电力需求是如何解决的,是不是足够的清洁化,绿色化,低碳化。而近期国家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数据中心能源使用的分析和理解愈发重要”。 中国电子学会主任王娟: 我国先后出台了对数据中心应用可再生能源的相关鼓励政策引导、鼓励数据中心行业进一步扩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在此背景下,《报告》的内容不仅仅助力数据中心行业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水平、探讨数据中心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支持政策等;积极探讨中国特色的购电协议制度以及适当创新绿证交易制度。 该报告主编、高级工程师郭丰表示, 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推动,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进一步重视,可再生能源应用便利性的进一步提高,预计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将会不断扩大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世界上体现出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在绿色发展道路上所做出的实实在在的努力和贡献。 在中国的数据中心行业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将不断扩大趋势下,WWF期待与多方携手共同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在中国的发展。 以下为报告全文: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并下载报告全文 来源: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http://www.wwfchina.org/news-detail?id=2033&type=3http://webadmin.wwfchina.org/storage/files/中国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应用发展报告.pdf(来源: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研究|咨询|服务|交流【2020年中国能源研究会系列报道】2020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圆满结束【2020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系列报道】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储能专委会“储能创新应用促进多源融合发展”专题论坛在京召开【2020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系列报道】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高质量发展核电 助力能源转型”专题论坛成功召开【2020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系列报道】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年会分论坛“灵活电力市场助推综合能源发展”专题论坛在京召开【2020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系列报道】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委会“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革命与企业转型”专题论坛成功举办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能源研究会,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调而间乎

戴德梁行发布最新研究报告,对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进行排名

来源: 凤凰网房产上海站上海,2020年2月17日—— 享誉全球的房地产服务和咨询顾问公司戴德梁行(纽交所:CWK)近期发布研究报告《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该报告显示,数据中心曾经被全球企业视为小众投资和非灵活资产,现已成为信息经济的基石,在过去十年获得了1000亿美元的投资。大量的资金流入伴随着重大的技术转变。企业起初选择将工作负载从工作场所移至主机代管设施,最近则更多选择托管、公共和私有云的混合模式。这一转变使最大的云平台服务商——亚马逊、谷歌和微软成为众多市场最具影响力的参与者,将数据中心的规模扩大了10倍。现在,可供租赁的30兆瓦数据中心更加普及,而十年前令人惊叹不已的10兆瓦数据中心相形见绌。戴德梁行的报告对全球38个市场1162个数据中心进行了评分,每个数据中心按照12个权重进行比对。综合所有的市场情况,云可用性、光纤速度和市场规模被视为最高权重;中等权重的因素包括发展渠道、政府鼓励措施、市场空缺、政治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低权重标准包括环境风险、土地价格、电力成本和税收。北弗吉尼亚、硅谷、达拉斯、芝加哥、纽约/新泽西、新加坡、阿姆斯特丹、洛杉矶、西雅图和伦敦这10个市场依旧雄踞全球领先地位。尽管如此,一些新兴市场,如亚特兰大、丹佛、都柏林、拉斯维加斯、凤凰城、波特兰、盐湖城和温哥华等,拥有后来居上之势。香港、上海和北京继续引领大中华区数据中心市场,同时进入全球市场容量领先行列。经过数十年经济的迅猛发展,北京在市场规模方面名列全球前五(全球前五还包括北弗吉尼亚,伦敦,东京和硅谷),成为由本地运营商和电信公司共同运营的巨大市场。戴德梁行数据中心咨询团队执行董事总经理暨总负责人Dave Fanning表示:“行业变化的速度使创建数据中心策略成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企业必须确定如何使用本地设施、将哪些工作负载转移至云端、以及如何制定本地/云端混合的IT策略。对于开发人员和操作人员来说,仅仅只有电源和插满光纤的铁盒子是不够的,他们必须要充分了解许可程序以及所有风险因素。投资者必须能够评估数据中心长期保持价值的潜力以及升级的难易程度。所有这些需要资金投入,同时必须对自己的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尽管该研究中排名前三的市场得分远高于第四位,但随后12个市场的得分相差不到10%。这种不相上下的排名预示着全球范围内二级市场即将迅速向一级市场转变。欧洲各地的几个市场,尤其是伦敦、巴黎、米兰和苏黎世,受到了国际运营商的持续关注。欧洲本身已经成为超大数据中心的新目标。最近,在波特兰、凤凰城和亚特兰大等美国新兴市场有大型用地售出。相比于加利福尼亚或北弗吉尼亚州,选址这些地区将会实现大量成本节约。亚太地区的其他市场,尤其是悉尼、东京、香港、北京和上海,预计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在增加连通性、升级旧资产的前提下,出现可观的增长。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全球前15个市场将在未来保持极强的竞争力。戴德梁行数据中心顾问团队研究董事Kevin Imboden认为:“顶级市场提供了最多元化的选择。虽然有时一种解决方案可以适用于所有需求,但对于某些特定领域,了解其特定需求所需的最重要因素,并作出相应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结合那些被忽视和利用不足的市场,全球细分市场和二级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