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专硕除了“老大哥”金融还有应统、国商、保险、税务、资评这些都是茁壮成长中的小弟分数随着报考热度水涨船高今天就跟大家讲讲税务硕士◆税务硕士◆税务硕士(Master of Taxation,简称MT),旨在面向税务机关、企业、中介机构及司法部门等相关职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系统掌握税收理论与政策、税收制度、税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充分了解税务稽查、税务筹划以及税务代理等高级税收实务并熟练掌握其分析方法与操作技能,具有解决实际涉税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学制:2年°学费:一年6k至6w不等°导师制度:采用双导师制度,即校内导师+校外(实习)导师°初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少部分学校考英语一)、数学三(部分学校考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433税务专业基础(高校自主命题)°复试科目:专业笔试+综合面试+英语听说测试(部分院校还需英语笔试)No.1为何推荐税务硕士?目前由于国家对税务的严格管理,对税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税务硕士需求比较大,此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广阔。但是由于经济专业考研的持续升温,税务专硕考研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税务和金融、国商同属经济类专业,就业前景自然也是不错的,主要面向税务机关、企业、中介机构及司法部门等相关职业:(1) 税务局或者进律师的税务所从事相关工作。(2) 考取注册税务师CTA,从事税务审计,税务代理等工作。(3) 考取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税务、会计方面的咨询工作。(4) 可以在公司里从事税务管理,还有很多大的咨询公司的税务顾问等。总之,税务硕士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各级税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以及内外资企业、金融机构等单位的财务部门。No.2税务硕士择校建议择校方面,税务硕士属于经济类专业,那么择校也可以参考金融、会计这些相关专业,尽量去经济发达的一线与超一线城市,先选地区再选学校。这类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才越具备这方面的就业优势,除了师资力量与教研投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优质工作机会也是非常之多的,所以如果不是铁了心要回老家,还是尽量选择超一线与一线城市的院校。考试科目也是值得大家考虑的问题,英语基本是考难度稍简单的英语二,只有极个别要求较高的院校考英语一。数学大部分考数学三,一部分院校考396经济学联考综合,一小部分学校考数学一,从难度来看数一>数三>396,如果你数学不好的话可以考虑选择考396的院校,但是要注意考396的话如果初试上岸失败,调剂机会会很少。这些都是要根据你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来决定的,如果你感到纠结,可以先锚定几个考察科目相近的院校,前期以难度最大的院校作为第一目标,后期再根据自身实力进行调整。No.3税务硕士院校推荐以下是2020年招收税务硕士的高校,大叔总结了它们的985、211性质,英语和数学类别以及复试分数线,供大家参考。下面综合报考难度、院校实力、地域发达度、就业前景等因素将应统高校大致分为了几个梯队供大家参考:▲第一梯队——顶尖985学校以及四财一贸中地理位置比较好的学校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厦门大学、南开大学等。这些学校位居经济发达地区,名气大、实力强。相对应的报考人数不仅多,生源质量也很好,竞争压力无疑是最大的。▲第二梯队——其他985名校与财经强校包括山东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这些学校在经济类行业均享有较高的声誉,毕业之后工作前景不错。▲第三梯队——地理位置比较好综合类实力强的211院校以及部分财经类学校包括辽宁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在当地认可度较高,专业课难度也基本是比较基础的水平。▲第四梯队——地区性的财经类院校以及双非学校包括山西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等。地方性的财经院校一般在在当地的专业实力认可度是比较高的,如果考虑毕业后在学校当地就业在考研期间积累的人脉资源会在以后的发展中提供一定帮助。如果考研的目的只是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对以后就业没有太高的要求,这些财经类学校的性价比还不错。▽关于税务硕士的科普与择校就是这些内容啦如果你还有一些疑问或者你还有哪些想了解的考研专业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告诉我们哦!
经济类专业在考研界一直都处于竞争激烈的状态,而近年来,税务专硕也逐渐成为其中的热门专业,特别是2020年西财税务专硕分数线高达391分,跻身所有专业分数线第二名,虽然这不完全代表它的难度,但至少可以说明竞争已经相当激烈。今天,我们就带领大家,来详细了解一下西财税务专硕的综合情况~本文结构一、专业基本概况1、学院简介2、专业概况①人才培养模式②师资力量③专业竞争力④学费及奖学金二、考情分析1、历年复试线2、报录比分析三、初复试说明1、初试环节①考试题型(以20年初试试题为例)②初试考试大纲③考点分析④相关书籍、资料推荐⑤初试各科多少分才能保证进复试?2、复试环节四、“四财一贸”报考难度对比1、考试科目难度2、专业课难度3、考录比比较五、备考技巧与经验分享1、备考技巧2、经验分享一、专业基本概况1、学院简介财政税务学院成立于1991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财政税务专门学院。前身财政系始建于1952年,由当时西南地区17所财经院校和部分综合大学经济系中的财政学专家、学者组成,荟萃了一批知名财政专家,如陈豹隐、李锐、许廷星、左治生、谭本源、张国干、刘邦驰等。财政学专业于195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全国最早设置的财政学专业之一。财政学科于198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授权点,1986年获批为博士授权点,1995年被评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学院财政学科成为西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拥有完整的学科体系,明确的办学定位。现有包括本科(财政学、税收学、投资学)、硕士(财政学、税收学、税务、资产评估)、博士(财政学、税收学)学位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和学科体系。学院秉承“精财税、通财会、晓投资,培养宏微观管理精英;强责任、求创新、拓视野,造就高素质财经人才”的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财政、税收、投资领域的行业精英,把学院建成财政税收投资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成为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学院。2、专业概况西南财经大学税务硕士(MT)专业学位,是国内首批税务硕士授予点(2010年)。坚持立德树人之本,扎根中国大地,秉持秉承“精财税、通财会、晓投资,培养宏微观管理精英;强责任、求创新、拓视野,造就高素质财经人才”的人才培养理念,回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高级税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面向财税系统、工商企业、金融机构、高端涉税服务机构等的高层次、应用型涉税管理专业人才。①人才培养模式西财财税学院为培养税务专业硕士,而全力打造理论教学、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专业竞赛“四位一体”创新型税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上:基于税务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设置课程、组织社会实践、开展专业竞赛,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不断革新,强调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汇聚实务界优势力量,由资深实务专家和国际四大事务所合伙人、高级经理讲授开设多门精品实务等课程。实务训练上:实施校内校外“双导师”制,聘任税务部门、工商企业和事务所等机构的实务专家为校外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实务和职业指导;开展“税务专硕案例大赛”,以赛促学,倡导追求卓越;建立实习基地47个,海外交流项目多项,为学生搭建了理论学习实践、国际交流的平台;通过紧密联系行业与优质校友资源,构建涵盖课堂内外、学习与实践、实习与就业的互动式人才培养体系,为高级税务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此外,除学校学院的各项奖学金项目外,在德勤中国的支持下设立“德勤税务专硕奖学金”。②师资力量本学位点形成了一支由12名国内博士、11名海外博士、40余名校外导师构成的政治立场坚定、学缘结构合理、专业素养卓越的师资队伍,成为我国涉税管理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并致力于持续打造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的税务专业学位培养点。③专业竞争力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18-2019年高校研究生教育分学科(专硕)排行榜中,本税务硕士学位在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单中荣居全国前三。④学费及奖学金学费税务专硕18000元/年,两年共计36000元奖学金校设学业奖学金第一学年所有考生均可以拿到学业奖学金,但第二三学年有15%的学生拿不到。这个措施很明显是要鼓励同学们入校之后将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不像以前哪怕排到最后一名,也可以拿到奖学金。专业特有奖学金除学校及学院所设的奖学金之外,财税学院在德勤中国的支持下,设立“德勤税务专硕奖学金”,以激励税务专硕的同学们更加努力学习。学校还有各种其他奖学金和助学金可以申请,如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光华菁英奖学金、华为奖学金、招行拼搏奖学金等等。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还可以申请其他校友专设的助学金。除了奖助学金外,每个研究生每个月都有500元的生活补助,共6000元/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同学们的经济负担。总体而言,相较其他学校,西财的税务专硕性价比较高~二、考情分析1、历年复试线首先,从上图所呈现的情况来看,西财税务专硕的分数线起初与A区国家线重合,2015年之后逐年上升,但此时国家线一直稳定在340分左右,从而使其与国家线的差距也日渐增大;再者,西财税务专硕复试线由起初的340分上涨到20年的396分,上涨趋势较大,二者皆凸显西财税务专硕的竞争日益激烈。2、报录比分析由于西财官方尚未公布2020年的报考数据,为保证分析周期的连续,此次我们选择2015-2019年近五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见下图所示:注:2020年报考人数官方尚未公布单从报考人数来看,税务专硕的报考人数日益增多,由2015年的247人增至2019年的603人,报考增幅在2019年达到顶峰,约为77.9%;与此同时,大家也会注意到,近五年来,统考录取人数也有小幅增长,但增长的幅度越来越小,2020年最终的招生人数仅比2019年多了7人,还是在全国大幅扩招的背景下,说明西财税务专硕的招生规模已经趋于稳定,我们预计2021年招生人数不会有太大变动。接着大家可以看到报录比的变动趋势,历年报录比徘徊在5.5左右,2018年降至4.84,而在2019年达到6.7,竞争最为激烈,虽然20年的数据尚未公布,但在考研大军队伍指数式上涨的背景下,从分数线进一步上涨来看,20年报录比应该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因而各位报考西财税务专硕的学弟学妹们在此情况下,更应充分了解初复试相关信息,同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复试时间,认真备考。三、初复试说明1、初试环节(总占比—70%)①考试题型(以20年初试试题为例)题型 分值名词解释 5道*6分 30分简答题 6道*7分 42分计算题 4道 60分论述分析题 1道2问 18分②初试考试大纲西财税务433专业课考试范围主要分为三部分:税收学原理(含国际税收)中国税制实务中国税收征管制度③考点分析名词解释中的考点主要为税收原理、国际税收与征管部分的重要概念,20年的考题中还考察了税制中的名词含义。简答题中考察了考生对于原理、税制部分名词的区分,同时重点考察对于原理知识点的运用,20年的考题也延续以往试题的传统,在简答题部分针对时事热点进行出题。计算题则主要涉及四大税种的相关知识点,但以往年份也出现过例如印花税等小税种的计算题,考生在备考时也应注意掌握小税种的重要知识点。而论述题则综合大纲、结合时事热点,来考察考生对于具体事件的分析、知识点的灵活运用;针对论述题可能出现的时事热点,学弟学妹们不用过度忧虑,大家在前期夯实大纲所提及的知识点,再结合红宝书11月所整理的时事热点集进行整理,论述题部分是可以拿到较好的分数的!总体而言,西财433专业课主要在于考察考生对于知识点的熟悉记忆、分析判断以及综合运用能力。而原理部分的考点遍布各种题型,其中原理部分在简答题与论述题里的考察具有较大灵活性,常常与其他部分知识点相结合来进行,从而全方位考察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税制部分考点主要集中在计算题,但20年一些重点名词概念也在名词解释中出现;而税收征管与国际税收的考点则多出现于名词解释与简答题,考察形式较为固定。注意!!!考生在遵循历年试题规律的同时,也应注意20年试题与以往年度试题的不同之处,尽量全面掌握大纲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同时适应各考点的不同考察方式,面对试题灵活作答!④相关资料推荐此次相关资料推荐是结合西财官方所提供的专业目录喔!教材推荐税收学原理部分:王玮《税收学原理》、王国清《国家税收》税制部分:注会税法教材、税法轻松过关一征管部分:吴旭东《税收管理》资料推荐西财税务专硕红宝书(税收原理+国际税收与征收管理+中国税制+历年真题及解析+时事热点+考前模拟题)课程推荐西财红宝书课堂税务专硕433全程班|强化冲刺班红宝书团队开设的税务专硕全程班包含基础+强化+冲刺三个阶段,全程80课时左右(每课时45分钟,强化冲刺阶段可以单独报名,目前刚开始上强化课,除了授课之外,我们还给报课的同学提供每周一练一批改,日常答疑、阶段测试、考前模拟测试,通过反复的训练,确保专业课取得高分。 ⑤初试各科目标分数应该是多少?我们用2020年税务专硕统考生的录取数据(不含专项计划)来分析一下,若想顺利考上西财的税务专硕,各科至少应该考多少分才较为稳妥,希望能为大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制定考研的具体目标提供参考。首先,我们来看看总分值100分的政治和英语二:2020年,政治分数集中在70-79分,考生之间的分数差距不大,以往可能有些学长学姐建议大家在11月的冲刺阶段集中背政治即可,但从20年的数据来看,同学们应当谨慎地对待政治的复习备考,目前就应着手政治的复习了,若你的政治只能考一个平均分(60-69是全国政治平均分,我们在这篇文章中提到过:现在就复习政治,早不早?),那么你在政治这一科上就可能比大多数竞争对手低10分左右,你就必须在396或者专业课上把这10分找回来,前段时间我们写了一篇关于政治的复习,也提到过一点,大家可以看看。而2020年的英语分数集中在80-90这一分数段,也有部分考生落在70-79分数段,但我们可以看到,20年低于70分的同学仅占1.65%,近70%的同学超过80分。若英语低于70分,则英语这门课也容易给自己拖后腿。因此,我们建议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在暑假阶段应集中精力复习英语,夯实基础,到了后期冲刺阶段,才不会挤压专业课和政治的背诵时间。大家再来看看总分值150分的396联考和专业课成绩,这两门课的水平基本决定你是否能够被顺利录取。相较数三而言,396联考中的数学难度不大,但20年396的130-139的高分较少,这主要是由于20年的写作难度较大,对于考生的分数产生一定影响,而进入复试的考生396分数皆超过了110分,因而备考的同学们对于396联考,也至少应设定110分以上的目标。我们也可以看到,分数主要集中在120-129这一段,但部分同学之间也会存在10-20分的差距,这一差距在政治、英语两科中甚为少见,因此396联考是备考的重点,需要大家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才能保证自己稳扎稳打地进入复试。20年的专业课分数主要分布在120-129以及130-139这两个分数段,120分以下的同学仅占1.65%,若想进入复试,同学们在专业课上就应下足功夫,设定120分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专业课争取冲一冲130+的高分段。如果120分的基本目标切块来设定的话,同学们对于原理部分的知识点就应吃透,前文也提及原理部分分值较重,题型多样化,比较考验大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对于税制部分,除了四大税种需要掌握牢固以外,对于部分小税种的重点知识也应理解性记忆,针对这部分的计算在备考期间也应多算多练,以确保自身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国际税收和征管部分的重点概念及辨析,是专业课中易得分点,只要记忆足够准确、全面,这部分的分数一般都能得到;而考前借助红宝书所编写的时事热点总结论述题的答题思路和技巧,形成自己的思维路径,考前两周利用红宝书的预测题进行模考,保证做题手感和速度,按照以上的计划逐步实施,120分的目标也就比较容易实现了。假如部分同学的基础较为薄弱,或者复习时间比较紧张,也可以报红宝书的强化冲刺班进行辅导,红宝书会有授课经验丰富的高分学长学姐为你授课、答疑,助你考研一臂之力~20年税务专硕高分较多,同学们的总分差距并不大,420分以上的高分就有10人,410分以上的考生也扎堆。总的来说,税务专硕对于考生的容错率较低,偏科的考生很难顺利地进入复试,大家在备考期间,应努力将每门科目复习到位,强项不落下,弱项要补齐,各科均衡全面复习,以保证自己在初试环节能够脱颖而出。2、复试环节(总占比—30%)①考察范围及形式复试环节所涉及的考点较初试专业课而言,增加了财政学部分以及专业英语部分,范围有所增大。常规年份:复试的常规考察形式为笔试+面试,笔试内容为税收部分的知识点,这部分备考经验参考初试阶段的分析;面试环节皆采用考前抽签方式,保证了面试公平性,面试内容分为专业课和英语两部分,两部分在复试中占比分别为40%、20%,其中专业课分为两道题,财政、税收题目各一道,但以往也有同学抽中两道税收或两道财政题目;英语方面则通过口语交流进行考察,话题一般分为生活类和专业类,生活类话题占多数,但每年也会有同学遇到专业类的话题。特殊年份:受疫情影响,20年的复试采用线上面试的形式,笔试环节取消,专业课面试的占比则达到80%,英语部分保持20%的比例。其中专业课部分包含3道题,根据考生抽签顺序,题目所涉及的科目分配也有所不同,部分同学抽到的全是税收题,而有些同学则抽到的财政题占多数;根据考后复试班学员的回忆,今年财政题的考察难度增大,更具灵活性,涉及的知识点更为细致;而税收题目则综合了年初的时事热点,来测试考生对于税制改革、政策变动的理解能力;英语部分专业性话题增多,并且涉及专业词汇的解释与阐述。因而考生在初试结束之后,稍作休息,就应逐步进入备考复试的状态。在短短2-3个月的时间里,同学们需要掌握财政学的相关知识、练习口语,同时在初试的基础上再次巩固税收部分的知识框架,时间紧迫,任务也不轻,大家也需要利用好现有资源,把握复习节奏,稳稳地通过复试~②相关书籍资料推荐书籍推荐:财政学部分——马骁、周克清《财政学》对于跨考考生来说,财政学的知识稍显晦涩,西财马骁、周克清两位教授所编写的《财政学》内容详细,还包含案例解析,比较适合各位考生掌握财政学的重点知识;对于里面所涉及的税收部分知识,时间较为充裕的同学可进行选读,可增强对税收知识点的巩固效果。税收学部分——初试推荐用书+红宝书全套同学们在初试环节的复习中对于税收知识已构建了较为全面的框架,在复试备考期间就可针对初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再次复盘自身所疏漏的考点;大家同时也需关注时事热点,灵活运用知识点来分析政策变革,对于时事热点,大家仍可参考红宝书所撰写的时事热点,时间充裕者也可自行查看税务研究公众号里的文章推送英语部分——《财税专业英语》近年来,英语部分提高了对考生的要求,这也应引起同学们的重视。大家在备考期间可参考《财税专业英语》里对于专业词汇的解释,与此同时,每日的英语对话训练也需加入备考计划中。课程推荐:红宝书复试班复试班针对税收、财政及英语三部分皆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会由富有经验的学长学姐为大家授课、答疑。大家可在初试结束后私戳详细了解~③压线进复试能否逆袭?不少压线进复试的同学比较担心自己能否被顺利录取,因此,我们在这里也用20年的复试淘汰情况来分析一下。20年共有121人进入复试,录取97人,复试淘汰率20%,复试刷掉24人,其中处在390-399区间的有12人,淘汰率44%,400-409区间有11人,淘汰率19%,410-419区间的有1人,淘汰率4%,其中复试被淘汰的最高分为410,410分以上(不含410)的无一人被淘汰,若初试分数较高的同学(>410分),复试基本不会被刷掉,而在复试线上15分左右的同学较为危险,被刷的可能性较大,但同时,复试也为这部分同学提供了逆袭的机会,在20年复试中,有两名压线的同学顺利通过复试,他们的综合排名分别为81名和82名。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20年的特殊背景,线上复试取消了笔试环节,增加了一部分压线考生通过复试的可能性;同时,此次复试备考时间较长,使得分数较低的同学有了充裕的时间来补短板,从而逆风翻盘。因而再次强烈建议大家在初试结束后,尽快投入到复试的准备之中,即便压线进入复试,也能保证自己能够拥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去复习~四、“四财一贸”报考难度对比1、考试科目难度首先从初试科目上来看,“四财一贸”主要差别在于英语和数学上。英语方面:中财和对外经贸考英语一,其他学校则考英语二,比较而言,前两者对于考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数学方面:中南财一家考数学三,其他学校考396联考。初试科目难度上:中南财>中财=对外经贸>上财=西财2、专业课难度从初试专业课内容上看,五所学校都会考原理及税制部分的知识点,而对于国际税收、税收筹划等部分的要求有较大区别。西财初试中的计算题全部考察税制内容,而其他四所学校还会考察国际税收、税收筹划、调账等内容,对于跨考生而言,税收筹划以及调账题目难度较大;因此,相比之下,西财初试的难度较小。初试专业课难度上:中财>中南财>上财>对外经贸>西财3、考录比比较从统考人数上来看,中南财和西财招录人数较多,其他三所学校相比较少。最后,从各学校的报录比来谈(见上图),五所学校的报录比整体基本呈上升趋势,这符合税务专硕报考热门的大环境。其中,中南财的报录比呈直线式上升,其在2019年达到8.09,考生间的竞争达到白热化状态;对外经贸的报录比增幅有所缓和,中财则小幅下降,上财稳步上升;而西财近三年的报录比有一定波动,竞争激烈程度为中等。各校报录比所呈现的难度为:中南财>上财>对外经贸>西财>中财综合而言,我们认为:“四财一贸”税务专硕报考难度情况如下:中财>上财>中南财=对外经贸>西财。西财税务专硕的报考难度在“四财一贸”中相对较小,而就业和社会的认可都还是很不错的,总的来说性价比很高,对跨考生也比较友好,可以说大家选择西财税务专硕是很明智的选择!五、备考技巧与经验分享1、备考技巧Tip1关于初试通过前文对西财初复试考察范围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初试与复试的范围重合比例较大,因而在初试备考阶段,大家应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巩固税收部分的知识框架,保证复习质量的同时,也可为复试的税收部分复习节约时间,确保复试其他部分的复习效果,从而顺利地通过研究生考试~Tip2关于复试复试的备考时间较短,因此更需要大家充分利用好时间。同时,同学们在复习期间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wps等软件适时总结相应的知识点,在学习完一章之后自行梳理,构建框架。过一段时间,再将文件找出来进行复习,在考前一周也浏览几遍,以保证知识点的记忆效果。2、经验分享为了帮助大家更加合理地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此次我们也将两位高分上岸学姐所分享的经验帖附在文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相应的帮助!学长学姐在西财等着你们!经验帖一:税务专硕 | 总分420专业课136分学姐各科备考实用经验经验帖二:税务专硕 | 一战420分学姐:背书也要讲究方法!End
可以肯定的是再过一段时间,我们的考研学子便可以查到自己的考研初试成绩,随之进入复试,最终顺利的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不过当你真正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的时候,你便会发现你这三年的时间里一定有一个人和你亲密相联,那就是你的硕士导师。那么我们的硕士导师在你三年的读研期间,他们对于我们硕士研究生最喜欢做的事情有哪些呢?身为研究生的我必须得提到这三件事情,尤其是第三件。第一件,督促你写论文,看文献。当你开始研究生学习时,你的导师和你第一次谈话一定是关于你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而必然会提到的就是你的论文写作的学习。一方面,硕士导师会给及推荐很多的专业领域内的书籍、杂志或者是优秀论文,而这些便是你在读研期间必须每天都要认真看的,然后得出自己的感悟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这就是导师对你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另一方面,要成品。如果你碰到的是一位极为重视科研的导师的话,你一定会发现你的导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和你要论文,你必须得有准备,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完成自己的一篇小论文哦。第二件,学术交流。这或许是所有研究生最为害怕的事情了,因为很多硕士导师都会和自己所带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进行一次学术交流。因为我们的研究方向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一定会有最新的学术动态或者是科研成果,所以硕士导师必然会根据当前的学术动态和自己的学生谈论,而在这个过程中身为硕士研究生的我们必须得有自己的见解,于是你必须时刻关注自己所研究方向的最新信息。第三,日常催婚。我们的硕士导师一方面在我们的学习上给予我们很多的指导,另一方面就是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于是你会发现我们的硕士导师很喜欢催婚。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硕士导师总是会时不时的提醒你,到了谈恋爱的时间了,到了结婚的时间了,不要一味的往后拖,更不要因为生活压力而对婚姻产生排斥情绪。在硕士导师的建议下,很多研究生在读研期间真的就解决了自己的个人问题哦!总之,我们的硕士导师完全是我们的朋友兼导师,当你进入研究生生活后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所以请做好准备!!!
高校研究生导师工资,因为高校收入是和职称挂钩的,至于硕士生导师,讲师可以是硕导,教授也有可能只是硕导.另外我看有人说高校老师收入主要靠项目,那是因为你自己所在的团队是这样,我在的学院算是某211里面的强势学院了,之前统计过,没有项目的老师比有项目的老师要多.所以,我按照副教授的标准来回答,副教授工资一般5-6k.当然每个学校制度不一样,比如年薪制的要多点,可是年薪制一般年终又不给力.其他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会算年终奖里面,比如带学生,比如发论文.所以这样算下来一年加之前就是10万左右,如果还要再上一层楼,就需要接项目了.大家对高校老师的影响很多是接项目,挣大钱,但是大家没细算过账.一个实验室如果要接项目,你总要有几个学生吧,那学生就要发工资吧,一级三四个学生,三级十多个学生,一个月一人八百,一年就十多万没了,再加上很多项目你不可能一分钱材料不买吧,那一年要挣20万+,估计有一半需要从自己找的项目里面出,也就是说你需要在外面拉三十万的项目.也许有人又会说,我导师如何牛b,我导师会克扣我劳务费,但是不要忘了,我说的是大多数老师,而且是副教授,而且是没有团队的情况下.国家自然基金算下来一年就二十来万,横项的要找三十万估计不太容易吧,还有如果你克扣工资,招不到学生咋办,招不到好学生咋办,项目自己干?如果挂靠在大团队就没有上述问题,但是你多了一个上线,刚才的算法失效.学校一年给你10万+,要想团队给你十万+,你需要给大老板创造多少收益?几十万?那么是几百万的项目?我刚才算研究生一年给一万补助,要给导师做几十万的项目大家可能都觉得给的太多了,如果你的大老板压榨你,估计就是这么一个算法.而且在大项目组里面,你要带大老板的学生,发论文有大老板的一份,要帮大老板去论文答辩,这些钱你是不敢找大老板要的.而且如果头上挂着几百万的项目,那发论文什么的就比较难,晋升也就比较难.当然,我也见过一年挣几十万,几百万的副教授,在外面开公司,很挣钱,但是现在据我所知,项目很不好接,因为很多好赚钱的坑别人已经入了,再入就很难,而且现在的企业拿钱出来,都是恨不能一块钱当两块钱用的,而且,你敢埋头做项目,这辈子不打算评教授么?...
读研期间,除了跟本科一样,有专门的任课老师之外,还有属于自己的导师,导师负责研究生的科研培育,定期检查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在中国,导师有着研究生是否有资格参加答辩,能否毕业的直接权力,所以相当于有着对手下研究生的生杀大权。那么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一、首先是师生关系大部分导师就像老师一样,给学生传授知识,带学生做课题,涨经验,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论文写作。研一主要是上课,和导师不怎么见面,研二就开始定期开会作报告,向导师汇报这一周看了哪些论文,课题研究进度如何等。在学习期间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导师一般是第一求助人选。“师生”关系是研究生和导师最基本的关系。二、其次是雇佣关系不少研究生在读研期间私下会喊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原因在于除研究生补贴外,导师还会根据研究生的科研进展情况,额外补发部分助研津贴(主要来源于导师带领课题的劳务费部分,申报课题做预算时就有考虑到研究生的工作投入)。有些导师有自己的公司,一般重心都是在挣钱上,所以学生就相当于他们的新员工,公司提供免费培训,员工需要付出一点时间和精力,最后达到双赢。三、也是朋友关系除了学习科研之外,一般导师在研究生三年的生活中也是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虽不是形影不离,但也是联系密切。比如有些喜欢跑步的导师就会组织学生一起晨跑或夜跑,甚至穿上一样的运动服,在校园里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些平易近人的导师甚至会关心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在这些导师的眼里,学生是祖国建设的后生力量,而不是获取利益的工具,他们的相处融洽得像是朋友一样。四、有些许恋人关系研究生和导师本质上是互相需要的,导师有着本专业前沿的资源和平台,学生有着不可小视的创造力和潜力,如果手下带的研究生科研方面有些成就,那导师也是名利双收(即使导师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可以忽略)。所以学生希望老师好好待自己,导师希望学生重视自己说的话,毕竟也是之前互相看对眼才到一起的,内心开始是肯定对方的,也都希望三年的相处“甜甜蜜蜜”的。当然了,是情侣就会有矛盾,所以恋人间的问题也是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问题。比如2018年11月份,武汉理工大学一名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陶某跳楼自杀,据他姐姐事后提供的陶某与其导师的聊天记录显示,陶某长期遭受导师的精神压迫。就像是恋人之间的互相折磨一样,弱势的一方很可能遭受精神虐待。所以这段师生关系也是需要一起维护的,尤其是学生天然就处于弱势的一方,需要付出更多,投入更多。所以读研期间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至关重要,具体需要做到哪些呢?1、尽可能保持与导师的密切联系从小到大我们会发现,老师身边的红人不一定是学霸,很可能是经常帮老师做事情的人,为什么呢?这就是曝光度的原因,经常和导师联系,导师一遇到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自然脑海里最先想到的是你。2、摸清楚导师的脾气也许有些人认为这有点“心机boy"的意思,其实不然,摸清楚对方的性格可以让沟通更高效,尤其是现在大家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微信等用文字传意,没有语气,没有音调,没有表情,如果互相没有默契,很容易引起误会(尤其谈过恋爱的更懂)。3、赢取导师的信任就是让导师觉得你是一个靠谱的人,这一条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是通用的。把导师给你的任务一定要按时完成,能漂亮地完成就更好了。除此之外,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琐事尽可能地积极做完,处理好,时间久了,导师自然对你很相信,有一些重要的研究课题会优先考虑你。三年读研时光,导师是最重要的同行者,因此流泪也好,微笑也罢,都尽可能地转化为自己的垫脚石,即使现在的中国教育体系已是很先进了,也难免有bug,遇到问题理性坦然面对就ok,毕竟发现问题是进步的前提。最后感谢您的阅读,大学生自己的天地,关注大学风云,持续更新。
研究生选择导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们都清楚在读研期间导师对于一个学生的重要的塑造作用,如果你能够跟一位学术大咖的话,那么你很有可能会因此有一个不错的学术成果,如果你能够跟一位人生导师,那么他能够对你的三观有重新的塑造,因此不同的导师对研究生的作用不尽相同。只是现在我们每年的研究生在选导师时更多的是看重其职称。而且越来越多的考研学生在潜意识里都有这样一种观念,那就是能成为硕士导师一定是副教授以上,普通的讲师是没有希望的,而且在很多学生的观念中职称越高越代表其较高的科研能力,越能够证明其优秀的教学水平。所以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一些硕士研究生在和自己的朋友炫耀,我的导师是教授、我的导师是副教授,很少有硕士研究生会说我的导师是一名普通的讲师,然而在我国从没有规定讲师不可以带硕士研究生,也没有规定必须是副教授以上才可以带硕士研究生。当然,这样并不是在否定教授或者是副教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而是在强调讲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在很多98高校讲师带硕士研究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而且这些能够带硕士研究生的普通讲师,或许仅仅只是在职称上比较的普通罢了,不管是从科研能力还是从教学水平看,一定程度上并不比那些教授要差一些,甚至还比他们更强一些。因为这些导师一般都是支持着国家级的项目或者是课题,有着大量的科研成果,而这些便是他们能够带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至于职称的问题,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事情,毕竟高校每年晋升副教授、教授的名额非常的有限,不可能每一个有能力的讲师都能够顺利的被晋升为副教授。因此这给我们还没有选择硕士导师已经还在考研路上的学生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同时也是给我们很多考研人一个观念上的转变,在选择硕士导师时,不要一味的只是盯着导师的职称,还不要忘记看一看导师的科研,更重要的是看看那些不是副教授的讲师,或许他们正在主持的项目或者是课题才是最适合你的。当然在选择导师时一定不要将职称放到第一位,很多时候职称往往是放到最后一位的,因为最为重要的是导师的人品,这是你三年硕士研究生的基础,一个好的导师绝对会保障你有一个愉快而有价值的硕士生活。总之,在选择导师时思维要更活跃一些,不管是副教授、教授还是讲师,关键还是看其科研能力,这是一个重点,更不要认为讲师不能带硕士研究生。
如果说大学和研究生期间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的话?相信很多的硕士研究生会表示,研究生是导师负责制,大学生时高校负责制,也就说读研的你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硕士导师,这对于自己之后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每一个硕士研究生都希望自己能够被一个非常好的硕士导师带。只是现在的硕士研究生在选择硕士导师的时候,各种标准层出不穷,每一个标准都有自己的立足点,而且也有一定的说服力,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核心点进行考虑的,只是这其中哟这样一个标准即硕士导师的选择要根据年龄去衡量,并且认为年龄大的硕士导师最好,年龄小的硕士导师却被嫌弃。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老学长,看到这样选择硕士导师的标准真的是捧腹大笑,如果你按照这样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硕士导师,那么很有可能并没有你当初所想象的那么的美好,甚至还会极度的后悔,因为你选择硕士导师的基础都已经错了。因为衡量一个硕士导师是好还是坏,绝对不是通过年龄来进行的,这是最没有价值的衡量标准,而且年龄的大小和硕士导师的个人综合素养完全没有关系,所以选择导师还是应该这样去做: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想找一个什么类型的硕士导师,一般是科研类导师和行政类导师,两种不同风格的导师会有两种不同的教学风格,如果你希望读研期间能够更加的忙碌,能够更加的深入接触科研,不断的撰写论文,那么你一定要选科研类导师,因为他的时间绝大多数都在搞科研,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和你交谈科研和论文写作。但如果你想读研轻松一点,那么行政类的硕士导师是你的首选,因为这写导师一般都会忙于各种行政会与和各种外事活动,几乎没有时间去过问自己的时间,也没有事情吩咐自己的学生去完成,所以我们便有了很多可以自行安排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获得相对来说的自由。此外,不要仅仅只是盯着那些教授和副教授的硕士导师,因为现在很多的211高校、985高校很多的讲师也可以带硕士研究生,而且他们的科研水平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不好,也不见得和教授这些导师相差很远,更不要拿着自己的传统观念去审视这些仅仅是讲师的硕士导师,要学会变通,因为他们的科研能力也是非常的高。而且更加有可能会和硕士研究生有更多的共同话题,这样更加有利于之后的学习和工作。总之,当你考研成功要选择导师时,千万不要将年龄作为选择的标准,这真的没有任何的实际价值,甚至还会误导你,因此你只需要从科研、个人意愿、导师支撑和学生评价等几个维度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硕士导师。
当了硕士研究生导师3年,没带过半个研究生,这是谁的问题?当硕导这么多年,一个研究生都没有,失败还是成功?有人也许会说,这是很失败的,人家硕导一般每年都能带1到2个研究生,当了3年硕导都没有研究生就是自己水平不行吧?俺自认为水平还可以,当硕导这3年来,拿了国家青年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也发表了五篇SCI论文,其中三篇都是2区以上的论文,在单位还算是中上以上的水平,这么优秀的水平为啥现在连一个研究生都没有?有些硕导没有项目,或者只有省级项目,就因为年纪稍微大了一点点,教学经验多了一点点,就能每年带到研究生,这算靠本事吃饭?这算水平比俺还高吗?有时候真的不理解,在一个每年没有招到多少研究生的单位,非要招一大批硕导进来抢研究生。既然要求人家当硕导,这么多年又分不到研究生,以后还有人愿意当硕导吗?一点意思都没有,干活的时候硕导去,有好处的时候没见得要分给硕导吧?当下这种没有高要求淘汰率的硕导机制,实际上是在保护一些年龄偏大,不怎么做科研的老教授,这些老教授实际上都是旧时代的产物,早已不做科研,带的研究生也是放羊状态,课题陈旧和发一些垃圾论文不说,却能因为论资排辈比较高,每年就有研究生可以带,就可以名利双收。反而是年轻的教授们,一个研究生都没有,却拥有很多不错的课题和方向可以做,互相矛盾的局面,才导致如今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大幅度脱节。希望国内高校能够重视有项目、有论文的年轻教授们,让他们多带几个研究生,这样才有希望推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
35岁副教授也不稀奇了很多不到30就是副教授了。35岁晋升教授的也很多了。一般博士毕业在28-30岁左右,毕业后两年有资格评副教授。如果努力的话,2年内完全是能够晋升副教授的。所以说,大部分的博士晋升副教授都不到35岁。再来说说硕士导师,这个还是与学校平台有关。如果学校平台好,硕士导师其实很好评的。所以说,35岁的硕士导师兼副教授,算正常晋升吧,不能说特别突出。必须项目、论文和著作要足够“硬核”30岁上高级职称是什么水平?以科研成果而论,必须项目、论文和著作要足够“硬核”。我记得我上教授的时候,是拿了20多篇CSSCI刊和一本专著,两个项目:国家社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去评的。当然,在教学上也需要没有硬伤,生评教要优秀。我们学校35岁上教授的只会比这多不会比这少。不过平心而论,现在随着大学入职门槛不断提高,博士学历起步,意味着评职称的时间段会被严重拖后。在我们医生行业,这很正常一个博士艰难毕业,两年后可考主治,如果科研够强,副高青云直上,被大学聘个副教授更是不在话下。前提就是科研科研科研!在中国现阶段的医疗行业中,科研能力好的人占有很高的地位,所以你看到的副教授文章绝对牛。但是看病不一定,尤其是外科……怎么说呢,有很多主任也很苦恼这个问题,人家博士来科里,堂堂副教授了怎么可以不会开刀?毛毛糙糙上台,很容易出事。小编总结一般来说,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不耽搁的话,28岁可念完博士。博士毕业后,两年后可直接升讲师。从讲师到副教授,规定为5年间隔期。这意味着正常晋升的话,上副教授也得35岁了,教授则会被拖到40岁。所以,35岁上副教授兼硕士生导师,这在目前来看是属于正常晋升。只要个体足够努力,相当一部分人都能达到。
小西在大学做老师,对于硕士生导师、博生生导师遴选有点了解。本质上,导师的遴选和学历之间存在联系,会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作为青年教师(青椒),近几年进入高校教学和遴选为硕士导师的,如特聘副教授、特聘教授,都是最优秀的一批博士毕业生。但是,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遴选的条件是有差异的,相对来说,能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的,不管什么学历,学术能力和地位都不会差。而硕士学历的硕士生导师得区别来看,有进取心的会选择攻读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为什么博士生导师学历是硕士,甚至是本科?一批教育界前辈受限于特定历史原因,不少人晋升为教授和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后,学历依然是之前的硕士或本科。小西所在学科的创始人是一位老太太,学历虽然是本科,但是不影响她的学术能力和地位,早已培养出几十位博士和过百的硕士生,其中许多学生早已是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对这些前辈大牛而言,职称晋升、导师遴选之类的事情早已不是追求,已到达巅峰,如1、2级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学历这件事,只要他们想,"混"个博士研究生学历不是难事,但沉心于某个研究方向的他们兴趣早已不在此。如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的院士不少是本科学历,同年龄段院士也有不少有国外院校的博士学历,共同点是学术做得好,都是某个研究方向的泰斗。不同的是,随着本科生、硕士生的扩招和国内整体学历要求的提升,走科研路的基本要求就是具有博士学位。如国内高校、研究院所的年轻一批博士生导师(约55周岁以下)基本都是博士,基本都是国内外顶尖院校的博士学历(双非院校博士点不多)。在经历上,部分是是工作后继续深造,全日制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或借助留学基金委的平台出国深造。小西之前的博士生导师硕士毕业留校任教,工作2年后脱产报考浙江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当时不少人对于他的离职不是很理解),毕业后没有回原来工作的学校,转而进985高校任教。小西相信我们身边有不少类似的导师,相对发展都是非常不错的,因为同期中不少留校任教的同事受限于平台层次和机遇,至今依然卡在"副教授"。大学美景-导师为什么硕士生导师学历会是硕士?如何遴选成功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遴选的基本条件不同,会比后者低一些。40-45岁左右的一批人中,在双非或区域较偏远的院校,之前人才引进缺乏优势,不少老师是硕士毕业留校的。之前,硕士研究生扩招引起导师数量的不足,毕竟一个导师一年2-3个硕士还算合理,数量再多培养质量肯定跟不上。因此,不少学校在硕士生导师遴选中放开博士学位的要求,有课题、有科研论文的硕士学历的讲师同样可以遴选为硕士生导师,甚至部分院校对于1985年之前副教授(副研究院)遴选为硕士生导师的最低要求是本科(含)以上学历。当然,在遴选过程中,肯定是有博士学历占据优势。硕士生导师中学历是硕士的老师,不少职称被限制在讲师。除特定学科外,大部分学科的教师晋升高级职称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已获得博士学位。小西认识一个老师,之前读了本校的博士,后面因为家庭琐事和个人原因,始终无法毕业。没有博士学位,申报课题做主持受限等因素,已主动要求调整到行政岗,转做专职科研秘书。高校导师个人发展硕士学历的硕士生导师在高校发展如何?小西想说,类似的这一批老师在遴选为硕士生导师后,不少人已取得博士学位,少量是在读博士生(不少人毕业有点难,会延期)。之前,小西和硕士研究生生聊天时谈到过这个话题,她的导师在读博士,将她硕士阶段的一些实验数据用于自己博士毕业,甚至不给她论文署名一作,她疑惑的是"到底是谁在读博士?"。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得知和她合租的一个大学英语女老师正在报考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因为硕士学历的"她"在高校工作颇为艰难。是不是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和事不少?高校在进行学科评估、学校升格等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事件时,教师中博士学位占比是个重要的考核因素,如之前临沂大学就不再和约300名硕士学历的教职续签合同。一旦啊发生类似的事情,学校也会面临极大的压力,所以学校会有"优厚"的文件鼓励在职教师攻读校外知名院校的非全日制定向博士学位,保留岗位和正常发放工资,且报销学费,时间是博士学制的3-4年。这会导致一个比较特别的情况,如不少博士生导师招收的在职博士,年龄比自己还要大一点,其实这也很好地诠释了"达者为师"的内涵。但是,也有不少导师觉得没有必要折腾自己,倾向于做一些横向课题,是谁都无法勉强的。硕士生阶段学习和生活读研遇到类似的导师,如何合理应对?小西在文章之前说过,读研时导师是博士生导师,是幸福的。知名院校的话,做到自己喜欢的课题内容或方向,跟着类似导师不需要再次焦虑如何选个导师,直接选择硕博连读或者直博都可以。而且,类似的导师具有完备的团队,如5-10人的教师团队,有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不缺课题和经费,起码不用读研担心中文论文的版面费哪里出。或者说,在概率学上读研跟着博士生导师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和毕业。若硕士学历的老师(在读博士)作为自己的硕士生导师,不要什么理由,单导师制度体系下学生想要主动变更导师难度比较大。类似的硕士生导师要是有上进心,已选择在攻读博士学位,不管是职称晋升被限制的倒逼,或者主动选择提升自己,在指导你开展课题的过程中应该都会比较尽心和负责的。换个角度看,也许你硕士阶段的部分科研成果的会用于他的博士学位论文。类似的导师也许不会自己单独设计实验,但会全程参与,尤其是设计、测试、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关于署名先后的问题尽量沟通。成功在于努力和规划小小的分享文末小西想说,有兴趣或规划进入高校任教的话,目前来说博士研究生学是最低要求。在本科阶段,建议提前做好读研、读博的规划(能推免为什么要考研呢?),日后科研工作中年龄是个不小的限制,如35、45岁(女生可延至40岁),有机会直博或硕博连读都是值得选择的。和家人沟通好,4年的付出会有很好的收获,至今我依然相信这句话,而且我自己也算是"小小的"验证了这句话。小三十岁的人还在读书,本身就会带来无限的压力,本科、硕士同学工作后的收入和幸福生活对在读博士来说也是无限的诱惑,让人常常想到"要是我不读博,我现在如何如何"。因此,仅仅是做个规划还是不够的,要有足够的恒心和毅力让自己坚持下来,在小西认识的大部分博士或教师同行中,不少在读博过程中都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是,坚持到最后的他们,无比美丽,诸位学子加油!小西文中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发文最大的鼓励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