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水务行业前景及现状分析报告归完版

2020年水务行业前景及现状分析报告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水处理网讯:随着水资源的逐渐匮乏,水的经济、社会功能性日趋显着,水在经济社会的地位日趋提高。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缺水国,都把水利建设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投入巨资,修建各类型的水库、水堤,以及储水、蓄水、引水工程,来确保水的供求。据世界水事委员会宣布,全球在用水方面的投资,必须从如今的每年750亿美元,增加到1800亿美元。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启动,在今后10年,仅东线引水工程(东部运河和中央运河),投资250亿美元,全部工程投资那就更是惊人了。水务市场规模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域,全世界淡水总量超过3,700万立方千米.可是这些淡水中有3/4(约2,900万立方千米)储藏在冰川和南北两极的冰层里,现有的技术水平尚难以利用,剩下的几乎都在地下含水层里(约840万立方千米).目前主要的供水来源,包括湖泊河流(20万立方千米)和大气层的水蒸气(1.3万立方千米),还不到全部储蓄量的1%,如此少的可利用淡水使全球水资源面临巨大的压力。从全球角度分析,淡水需求在未来几十年呈增长趋势。除农业领域需求量占总淡水使用量的70%以外,工业领域使用的淡水资源将大量增加,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市政用水与卫生系统用水也将呈增长态势。气候变化情景模拟得出的结果显示,未来数年中,淡水的供给与需求矛盾呈恶化趋势,随着干旱和洪水发生的频率增大,将改变全球部分江河流域的水资源分布,由此带来的干旱将影响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当前,全球2/3的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区,大约有5亿人生活在水资源消费量占水资源再生两倍的区域,该区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地下水呈持续减少的态势,迫切需要寻找可替代的水资源以满足需求。一、全球水资源基本情况1、水资源短缺地球上的江、河、湖、海,冰川等等都是水资源,而且储量相当之大,我们为何总强调水资源短缺,强调对水资源的保护的重要性,这里就涉及到了广义的水资源与狭义的水资源之分。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球虽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但他们远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时空分布也不均匀。现在工业、农业以及人对水的需求大幅增长,淡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严重困扰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地球上水储存量虽然相当丰富,但只有2.5%是淡水,大部分淡水以永久性冰雪的形势封存于南极,能被人类所利用的水资源很有限,主要是湖泊、河流、土壤湿气和埋藏相对浅的地下水。大部分能够利用的水位于远离人类的地方,使水得利用成为一个很复杂的问题。2、水资源的分配问题水资源的特点有流动性、有限性、可再生性等等,水资源的众多特点决定了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总的来说包括时间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均匀,我国南北方水量差别及雨量季节 的差别充分体现了水资源的不均匀性。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中度和高度缺水的地区,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仍在增加,而农业方面也需要大量的水,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利用的水相当之多。为了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各国也建筑河坝,从而协调灌溉用水、水力发电和生活用水等。我们通过对河流进行筑坝、引流等工程方式为人类的确带来了很大好处,但同时对单水生态系统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然这些工程建筑的造价也非常大,并改变了当地河流的形状,是当地人口被迫迁移,导致邻近的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3、水质污染水资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退水等。水资源受到污染会产生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等。但水污染问题通过水文循环过程会得到缓解,污染物随水体的运动不停地发生变化,自然的减少小时或无害化的过程,也就是水体自净作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水污染问题,有的水污染是因为自然因素,但大部分水资源的污染是因为人为因素。城市和工业排出的污水污染着河流和地下水。农业开发在解决世界食物问题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它也造成了水污染。比如在中国,全国600多个大小城市中,有一半城市都缺水。世界上仅城市地区一年排出的工业和生活废水有多达500立方公里,而每一滴污水将污染数倍的水体。水环境污染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水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水、废水量日益增多。大量的含有各种污染物质的废水进入天然水体,造成了水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一方面,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工农业利用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有雨水资源被污染,原本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失去了利用价值,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量越来越少,造成水质性缺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二、全球水资源供给情况分析全球水资源总量约为13.86亿立方千米,其中咸水占比为97.47%,淡水占比为2.53%。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地下水资源及咸水还不能大规模开发利用,容易利用的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1%左右,约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026%左右。在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自然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自然水资源的供应则由于污染、地下水的下沉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使人类可利用的自然水资源量正在萎缩。尽管全球海水资源极其丰富,但目前海水淡化成本较高且技术也不够成熟,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若能充分利用海水资源将有效缓解日益萎缩的水资源状况。尽管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受世界人口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水资源供应可能会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水务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行业企业愈来愈重视对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行业企业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水务行业中的翘楚!原标题:水务市场规模 2020年水务行业前景及现状分析报告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环保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将甲者进

水务行业2020年研究报告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水处理网讯:摘要:水务行业包含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等方面,行业上游依赖区域内水资源禀赋,下游依赖于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在城镇化进程推动下,行业整体产能持续扩容,行业周期性弱,其发展受经济和政策导向影响,准入壁垒较高,行业整体呈现区域垄断和行业龙头集中度提升并存的竞争格局。近年来,我国供排水需求不断加大,伴随着节水提效和加大城镇污水治理等政策的出台,供水行业提质改造和城镇污水处理扩产空间进一步释放,资金和技术实力较强的行业龙头成为异地扩张的重要主体。近年来,我国重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整体呈现小幅上涨趋势,水务企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呈现增长趋势,收现能力强。同时,随着项目投资进度的加快,水务企业投资活动净流出进一步扩大,债务负担有所加重,偿债能力有所弱化,但整体偿债风险可控。水务行业债券融资成本呈下降趋势,发债主体进一步向高级别集中。整体看,水务行业风险很低,行业展望为稳定。一、行业概况水务行业产业链主要涉及从自然水体中取水、加工处理、供应及污水处理等环节。产业链的最上游是水源的获取,水资源的丰富程度、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水务行业原水获取的难易程度和水生产的成本。水务行业下游主要是城镇居民生活、生产等方面用水需求,城镇人口的增长及环保节水等政策的要求对水务行业下游需求端影响较大。从最上游水源供给方面来看,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区域分布不均衡。一直以来,我国水资源总量保持高位,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名列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2017-2019年,我国水资源总量有所波动,分别为28761亿立方米、27462亿立方米和28670亿立方米。近年来,我国水资源开发总量基本维持在20%~25%之间,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地表水占比在95%以上,地下水占比不足5%。水资源区域分布上,我国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区域,北方水资源仅占水资源总量的20%左右,但我国北方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近一半,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0%。我国水资源分布与人口和区域经济分布不匹配,广大北方和部分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其中,部分省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000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匮乏成为制约区域水务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南水北调和沿海地区海水淡化方式解决水资源缺乏和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南水北调方面,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相互联接,改善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等地区用水问题。海水淡化方面,海水淡化主要分布在沿海且水资源相对缺乏区域。近年来,我国海水淡化设计产能逐年增长,但规模仍较小。截至2019年底,我国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1个,工程总规模达到日产水100.88万吨,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规模为日产水20万吨。从水质来看,我国地表水质有所改善,但北方区域水质较南方仍差。我国水质分为Ⅰ~劣Ⅴ,其中Ⅰ~Ⅲ类水质通过加工处理可作为饮用水源。根据《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7-2019年,我国地表水中Ⅰ~Ⅲ类水质占比分别为67.9%、71.0%和74.9%,污染水质占比有所下降,地表水质有所改善;分区域来看,长江、珠江、浙闽片河流水质较好(除巢湖中度污染,太湖和滇池轻度污染),北方(除西北,西北水质较好)水质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尤其是海河流域和辽河流域水质主要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差,Ⅰ~Ⅲ类水质仅占13.80%。从需求端来看,水务行业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涉及工业和生活用水等方面用水。2016-2018年[1],我国用水总量波动下降,分别为6040.20亿立方米、6043.40亿立方米和6015.50亿立方米,其中工业和生活用水占比在35%左右,农业用水占比在60%左右,生态环境用水占比较小。从变化趋势来看,受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的要求影响,工业用水占比从2016年的21.65%下降至2018年的20.97%;受城镇化进程下城镇人口增长的影响,城镇生活用水占比从2016年的13.60%增长至2018年的14.29%。农业用水方面,在加强农业节水等政策的影响下,近年来农业用水占比从2016年的62.38%下降至2018年的61.39%。在环保生态治理等因素影响下,生态环境用水占比从2016年的2.36%增长至2018年的3.34%,但仍维持较低占比。水务行业基本不存在替代品风险。替代品的风险与是否存在替代品、替代品的价格、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政府管制等因素有关。供水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从一定程度上看,水是比石油、天然气、煤更加宝贵的不可替代自然资源。污水处理的功能是污水净化、产生的产品是水,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产品上,均没有替代产品。现阶段,我国水价基本由政府定价,水务行业受政府监督,市场化程度低,且对宏观经济运行周期的敏感度较低;水务行业作为市政公用事业,其发展受政府规划影响较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和当地的区域规划、经济发展状况相互关联和统一,供排水管网具有不可移动性和不可替代性。整体看,水务行业基本不存在替代品风险。水务企业的水费收入主要来源于城镇自来水费和污水处理费,农村水费征收范围和收入规模有限。目前我国水务企业的水费收入主要来源于城镇自来水费和污水处理费。受目前配套设施尚未健全及农村水费征收尚未完全普及等因素影响,我国农村水费征收范围和收入规模有限。因此,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水务行业需求端研究主要针对城镇生产和生活方面的供水和污水需求。城镇化进程推动用水人口稳中有升,城市生活用水占需求端比重持续增长。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镇用水人口稳中有升。2016-2018年,城镇用水人口分别为8.0亿人、8.0亿人和8.3亿人;同期,城市用水人口占比分别为59.04%、60.75%和60.96%,县城用水人口占比分别为17.57%、18.25%和17.84%,乡镇用水人口占比分别为23.39%、21.00%和21.20%。2016-2018年,我国城镇用水总量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2.44%,分别为833.7亿立方米、851.1亿立方米和874.9亿立方米。其中,城市用水分别为580.69亿立方米、593.76亿立方米与614.62亿立方米,分别占当年城镇用水总量的69.65%、69.76%和70.25%。按用途划分,生活用水占比最高,2018年占比为52.55%,其次是生产用水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用水。污水处理行业需求量增速高于同期用水需求,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端发展较快,城市生活污水成为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端的主要来源。污水排放量是衡量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端的重要指标。2016-2018年,全国城市和县城污水排放量年均复合增长4.06%,分别为573.02亿立方米、587.46亿立方米及620.52亿立方米,高于同期用水需求增速;其中城市污水排放量分别为480.30亿立方米、492.39亿立方米及521.12亿立方米,占比分别为83.82%、83.82%和83.98%;按性质分,生活污水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比重持续维持在60%以上。整体看,污水处理行业需求持续增长。在供水和污水处理的需求增加及政策要求的双推动下,我国水务行业整体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2016-2018年,我国城镇供水能力[2]分别达3.57亿立方米/日、3.69亿立方米/日和3.86亿立方米/日。同期,全国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分别为1.79亿立方米/日、1.90亿立方米/日和2.02亿立方米/日。同时,国家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要求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和全处理。在需求及政策的双推动下,我国水务行业整体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居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需求仍将持续稳步增长。同时,随着国家政策对水务相关设施投资的倾斜及相关配套资金的大力支持,我国供水和污水产能将进一步释放。联合资信认为,水务行业从供需两端均将保持稳步增长趋势。[1]部分指标2019年数据暂未披露,故相关数据更新至2018年,下同。[2]由于城乡统计年鉴尚未披露乡镇供水能力,故该数据仅包含城市和县城供水能力。二、行业环境(一)宏观环境及对水务行业影响2017-2019年,在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更趋明显、国际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水务行业在政府债券、外部融资等方面获得有力的支持,同时水务企业债券发行量明显增加,宽信用政策效果明显,融资成本呈下降趋势。2020年1-11月,随着专项债配套资金补充支持及整体降杠杆控风险的要求,水务企业发债规模有所缩减。2017-2019年,在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更趋明显,国际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财政方面,通过拓宽PPP模式应用范围等手段提振民间投资,推动经济增长;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加强基建补短板投资;通过大规模减税降费,落实个税改革政策;通过大幅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为基建补短板和提高有效投资提供资金支持。货币金融方面,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市场利率水平相对稳定;通过改革贷款基准利率形成机制降息并付诸实施,引导信贷市场利率实质性下降。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以及全球的扩散蔓延,我国宏观政策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力对冲疫情对经济生活的巨大负面影响。财税政策方面,通过大规模减税降费,增加有效投资。2020年1-9月,全国实现减税降费累计2.09万亿元。其中,新增减税降费1.37亿元,翘尾新增减税降费7265亿元,对纾解企业资金困难、稳定市场主体、支持复工复产和平稳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货币政策方面,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引导资金更多的流向实体经济,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作用。2020年1-9月,央行三次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1.75万亿元,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净投放中期流动性4100亿元,满足金融机构合理的中长期流动性需求。在此基础上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对冲季节性因素和政府债券发行等因素,维护短期流动性平稳。在基建补短板和提高有效投资提供资金支持的背景下,2017-2019年,水务相关专项债发行规模大幅增长,年均复合增长589.52%;2019年为1691.80亿元,同比增长62.80%。2020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水务项目专项债发行规模继续快速增长,2020年1-11月,水务相关专项债发行金额2646.25亿元,远超2019年全年发行规模。整体看,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水务相关项目投资提供资金支持,水务相关项目投资预期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指导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及开通债券融资等措施刺激水务行业发债规模快速增长,发行利率有所下行。2017-2019年,水务企业发债规模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52.03%;2019年,水务企业发债规模为574.60亿元。2020年以来,随着专项债配套资金补充支持及整体降杠杆控风险的要求,水务企业发债规模有所缩减。2020年1-11月,水务企业发债规模为366.40亿元,占2019年全年的63.77%,较上年同期下降33.93%。发行成本方面,在降融资成本政策指导下,2017-2019年,水务企业发债成本持续下降;2019年,水务企业整体发债平均成本为4.30%,较2018年下降1.51个百分点。2020年1-11月,水务企业整体发债平均成本进一步下降至3.98%。考虑到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利率下降,未来水务行业发债成本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二)行业政策及对水务行业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供排水需求和政府环保整治力度的加大,水环境治理需求不断拓展行业增长空间。水务行业政策重点体现在以下方面:用水提质增效,实施严格节水制度;加快城镇污水设施建设和污水排放检测,进一步释放污水处理产能;推进水费改革,提升水务行业盈利空间;通过中央,地方和外部融资等方式保证项目建设资金。预期我国水务行业在提质增效,扩展污水产能方面将得到突破。要求用水提质增效,实施严格节水制度。在《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要求下,我国将进一步实施最严格的节水制度,通过降低漏损率,提高用水效率,降低单位产能水资源使用量,并在用水总量上进行严格控制。2018年,我国用水总量6015.50亿立方米,在目标控制总量限额以内;同期,我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达14.62%,较2020年10%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考虑到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镇用水持续增加,我国用水总量控制将面临一定挑战,未来节水及相关配套项目将成为水务行业发展的方向,加快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成为节水提效的重要工作之一。《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在2035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要求加快城镇污水设施建设和污水排放检测,进一步释放污水处理产能。2017年以来,各部委陆续出台关于环保治污方面的政策条例,推动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主要包括农村水环境治理和流域综合整治两方面内容。其中农村水环境治理主要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流域水治理要求将“水十条”水质目标分解到各流域,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8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印发《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污水排放和环境整治等方面的整治力度。2019年,相关部门陆续发文要求要加快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建设,规范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监测重点排污企业污水排放。2020年,要求提高治污能力和水平,对重点排污企业安装监测设备。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等机制,要求强化污水处理能力建设、积极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强调新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提升管网建设质量等。在加快城镇污水建设和加强污水排放监测等指导下,我国污水处理覆盖范围和处理对象将扩大,需求端的增长将推动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量的进一步释放。要求推进水费改革,提升水务行业盈利空间。近年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尽快将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调整到位,并综合考虑企业和居民承受能力,完善差别化定价,统筹使用污水处理费与财政补贴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水务企业支付服务费。在节水政策下,预期政府可能将通过水价的调节作用促进节水目标的实现,水价将持续增长。此外,在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改革政策指导下,要求污水处理费定价机制考量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正常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该政策预期将有效推进我国水费征收的市场化改革,提升我国水务行业盈利水平。要求通过中央、地方和社会融资等方式保证项目建设资金。2017年7月,国家财政部、环保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明确了政府参与的新建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的全面实施PPP模式;要求部分开展PPP模式强制试点;强调政府参与PPP项目的风险隔离,指出政府不得提供融资担保,不得承诺最低收益。水务行业的投资模式逐步向多元化转变。2019年,关于印发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和《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社会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提供融资支持;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同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的通知》,对补短板的社会民生等方面基础设施项目,在投资回报机制明确、收益可靠、风险可控前提下,可适当降低项目资本金最低比例。2020年,根据政策要求,规定生态保护等重点项目可纳入中央项目储备库管理,加快中央预算执行,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中统筹考虑地方环境治理的财政需求,建立健全常态化、稳定的中央和地方环境治理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巷伯

「碳中和」之水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第一章 行业概况水务行业是指由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等构成的产业链。水务行业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基本服务行业之一,日常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城市供水。一般指生产和提供水务产品及服务的主体的集合,及水务运营子行业。图 水务行业产业链整个水务产业链包括供水、污水设备生产制造,原水收集与制造、存储、输送,水的生产和销售,水的供应网管、中水回用,污水排放,污水收集与处理、污泥处理等。根据水的流转路径,水务产业链可以分为:原水生产和供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自来水销售、污水处理(排水)、再生水(中水)生产和销售,这些价值环节构成了狭义的水务产业链。图 水务行业产业链价值环节图 水务行业生命周期从业务增长速度与市场发展空间来看,我国城市自来水供应业务已经进入了成熟期的初级阶段,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再生水利用业务还处于导入期,发展前景看好。全球及我国水资源状况1)全球水资源状况全球水资源总量约为13.86亿立方千米,其中咸水占比为97.47%,淡水占比为2.53%。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地下水资源及咸水还不能大规模开发利用,容易利用的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1%左右,约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026%左右。在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自然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自然水资源的供应则由于污染、地下水的下沉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使人类可利用的自然水资源量正在萎缩。尽管全球海水资源极其丰富,但目前海水淡化成本较高且技术也不够成熟,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若能充分利用海水资源将有效缓解日益萎缩的水资源状况。尽管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受世界人口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水资源供应可能会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我国水资源状况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占全球的6%,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低,仅为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再加上水资源地区分布和年内年际分配的不均衡,我国的水资源缺乏情况较为普遍。与此相反,中国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用水量的不断增长导致供求危机,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形成了很多水质性缺水城市。图 水务行业研究逻辑水务行业特征: 1) 区域经营垄断性强2) 地域局限性3) 长期发展相对稳定4) 市场化水平低、行业盈利低微5) 国内水务企业技术水平差距不大,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差距污水处理为水务行业的一个环节。水务行业其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水源、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其回收利用。污水处理、回收利用属于环保的末端治理,整个水务产业链均涉及广义的环保。第二章 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2.1 产业链价值链商业模式2.1.1 污水处理产业链污水处理是指通过专业处理手段去除或降低不同类型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及有机污染物,令被净化的水质能够达到再次使用或排放要求的过程。随着中国城镇化加快,工业不断发展,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污水处理需求被进一步释放。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资本投入力度加大、技术工艺不断创新的全方位支持,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图 污水处理产业链就污水处理行业产业链而言:上游方面:污水处理设备、材料、药剂的研发商,以及水质监测部门处于产业链上游,其研发的污水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材料、药剂的产品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污水处理环节,对整个产业链的处理效果具有重大影响;污水处理设备提供商主要为污水处理打下基础;而水处理膜材料的生产商则是提供是利用膜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选择渗透作用性能的差异,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混合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渠道,水处理药剂(也称作水处理剂、水处理化学品,Water Treatment Chemicals)是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废水处置过程中通常所需的化学药剂。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图 水务类上市公司产业链示意图中游方面:主要包括市政污水处理工程、工业污水处理工程、水处理运营三个方面。下游方面:主要是污泥处理,污泥处置特指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的处置。根据中国水网按照中国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数据测算,到2010年年底,我国的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的湿污泥约17.5万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湿度大,含重金属、细菌等有害物质较多,如不能妥善处理,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目前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有69%还采用简单的卫生填埋法,这些污泥没有经管稳定化和无害化,填埋后很有可能对地下水体造成二次污染。除卫生填埋外,针对污泥处理的技术很多,包括“脱水、深度脱水、硝化、干化、焚烧、好氧发酵、厌氧发酵”等多种方法,但是目前还不存在在经济性和适用性方面都令人满意的技术。除技术瓶颈外,政策对污泥的处置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处理费用方面也没有明确的支付方,这严重制约了污泥处置行业的发展。目前,情况正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在今年年初建设部颁布的《城镇污泥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中,已经明确指出“污水处理费应包括污泥处理处置运营成本;通过污水处理费、财政补贴等途径落实污泥处置费用,确保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正常稳定运营”。正在筹备修订中的《城镇污水排放标准》将对污泥处置相关的多项标准做出重点限定,如增加污泥稳定化计量方法和标准,污泥农业利用中重金属污染物安全施用量和一次性最大施用量等。由于污泥不当处理已经造成了二次污染等各种严重问题,各地方政府对污泥处理也开始日益重视起来。一个突出的例子是杭州市:杭州目前日污泥产生量3639吨,一直得不到合理安全的处理,近年来发生了多起安全和污染事故,2010年7月,杭州出台了《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建设及绩效管理以奖代补暂定办法》,对安全、稳定处理污泥的企业进行补贴和奖励。我们相信,当对污泥处理得政策日益明朗化,对污泥处理费用有专项资金支持后,污泥处理行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图 各省污泥产生量图 污泥处理方式分析图2.1.2 城市供水产业链图 我国城市供水产业链我国城市供水行业发展路径我国供水行业共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1)1998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使得供水行业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幅度达到55%。企业数量和冗员大量减少极大提高了行业的竞争力。但此时供水行业仍然是国家管制,市场化程度较低。(2)2002年,国家对于市政公用事业进行放开,允许非国有资本进入,并逐步通过BOT、TOT等方式实现了供水行业市场化。图 我国城市供水行业发展路径城市供水行业竞争格局及特点城市供水行业作为地方政府管辖的公用事业,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这也导致1997年以前我国拥有为数众多的地方小型供水企业,且大部分属于事业单位,经营效率十分低下。 近十年来,随着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出现了多元化主体、经营机制转变、区域经营等三大特点。但是,行业整体的市场化程度仍较低,且大多集中于大中型城市,前十大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仅为9%。图 城市供水行业市场三大特点2.1.2 商业模式特许经营模式中国的水务行业目前主要采取的商业模式就是特许经营,而特许经营中又分竞争性的和专营式的。竞争性的特许经营权需要由市场化手段取得,而且有经营年限的限制;专营式的特许经营权通常由政府直接授予,而且没有约定的经营年限限制。竞争性的特许经营模式又分三种:委托运营、BOT&TOT、整体特许经营。委托运营是指相关水务项目产权还在业主(通常是政府)手中,而委托专业的运营商负责项目的日常运营管理。图 特许经营模式分类BOT模式包括建设、运营和移交三个过程:首先由水务投资者在得到政府许可后建设相应的供水或污水处理项目。 然后在约定的特许经营期限内按合同约定提供供水和污水处理的服务,按约定收取费用并赚取合理利润。当特许经营期限满后,将供水或污水处理项目按照合同约定无偿或有偿地移交回政府。在水务项目的建造中,通常资本金占总投资的比例为30%~50%不等。图 BOT模式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业务的商业模式 污水处理公司(不包括工业企业体系内的污水处理厂)采用“政府特许、政府采购、企业经营”商业模式。在特许经营期限和特许经营区域内提供了充分、连续和合格污水处理服务的条件下,地方政府作为唯一购买方,向污水处理公司采购污水处理服务。污水服务采购结算价格由当地财政局或其受托机构予以核定,通常每3年重新核定一次。。图 污水处理公司商业模式2.2 技术发展表 GWI评选的2010年至今全球水业最佳突破技术其他突破性技术包括:Voltea公司:电容去离子技术;Typhon公司:紫外LED技术;Orège公司:污泥稳定化调节技术SLG;Paques公司:厌氧氨氧化技术;EmNet 公司:合流制污水溢流控制技术;Innovyze公司:现场模拟和数字双胞胎。NB-IoT 技术攻克供水企业在传统智能水表使用过程中的多个痛点。水务公司在传统智能水表使用过程中,常存 在因数据传输安全、功耗、网络覆盖、水表大量接入而导致的管理难度等情况。此技术有以下特点:(1)高安全:NB-IoT 采用双向鉴权 和专用频谱,大大提升数据安全性。(2)低功耗:应用 NB-IoT 技术的智能水表电池寿命可达 10 年,满足国家规定为 6 年更换周期,避免频繁更换电池而增加的维护成本。(3)广覆盖:水表安装环境相对复杂,对网络要求较高,而 NB-IoT 覆盖比 GPRS 覆盖增强 20dB+,可满足远传需要的网络要求。(4)大连接:NB-IoT 比现有无线技术提供 50-100 倍的接入数,允许大量智能水表接入统一网络。2.3 政策监管中国水务行业的监管机构主要包括各级水利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环保部门等政府机构和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等自律组织。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整体用水需求量激增,同时也带来了水污染严重的问题,加剧了中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在此背景下,水务行业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而污水处理行业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正日益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为规范并促进中国水务行业发展,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全国性的水务方面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制定适合当地的水务方面地方法规,且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对当地水务公司的经营活动实施具体监管。第三章 行业估值、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3.1 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图 综合财务分析图行业估值及历史比较水务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等。3.2 行业发展和驱动机制及风险管理3.2.1 行业发展和驱动因子我国水务上游端产业已步入平稳发展期,行业发展处于呈现出缓慢上升、整体平稳的状态。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用水普及率为98.8%,城镇供水已接近完全覆盖,市场需求接近饱和状态。2010年我国城市供水总量是5078亿立方米,至2019年我国城市供水量为6283亿立方米,十年间供水量增长了1205亿立方米,年均增长幅度为2.3%,增速较缓,增长稳定。2020年出台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和《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强化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污水治理效率的同时要推进水处理相关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由于政策的导向性,越来越多具有高技术的企业加入,下游端行业区域垄断性被打破,行业内许多企业呈现出跨区域经营的特性。随着我国政府对环境整顿力度的加大,下游端产业市场空间在不断扩大。水环境治理需求带来行业增长动力,城镇污水设施建设的快速扩张和污水排放标准的提高为下游端产业扩张提供了市场空间。根据预测,到“十三五”末,我国水生态治理行业市场规模可突破1,500亿元,到2024年,我国水治理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500亿元大关。图 我国城市供水总量变化情况 (单位:十亿立方米)《2017年城乡建设设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全国城市共有污水处理厂2209座,比上年增加170座,排水管道长度57.7万公里,比上年增长9.31%。生态环境部数据表明,2017年93%的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增工业集散区污水处理能力近1000万立方米/日,截至2017年末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1.57亿立方米/日。根据历年数据和规划进行测算,2018年城市污水处理厂数量会略有提升,达到2300个左右,污水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62亿立方米/日,继续担起污水处理的大旗。2019年我国水资源消费结构来看,农业用水总量、工业用水总量、生活用水总量和生态用水总量分别为3674.6亿立方米、1234.8亿立方米、876.2亿立方米和201.9亿立方米。驱动因素1) 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围绕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水资源短缺,以及高质量中水的综合利用等突出问题。2) 结合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其中有四个技术方向,一是污水资源化,二是农村污水,三是污水药剂,四是膜材料。3) 结合未来业务方向。以以下三个新的业务方向为主,一是工业污水治理;二是自来水直饮;三是污水资源化。将未来的科技研发紧紧围绕这三个方向展开。4) 结合体制机制改革。目前按照中央的部署,央企和国企进行大面积的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同时为了鼓励创新,中央在技术型企业和技术岗位的激励措施,出台了很多鼓励性的政策,企业在“十四五”规划中重点体现这些方面的改革。5) 结合体系建设。体系建设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搭好平台未来的技术研发需要更多开放性、联合性的研发;二是加大投入。国资委要求央企要按照销售收入的2.5%支配研发费用,这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如何将钱花到位,需要企业做好规划;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建设体系是中环水务“十四五”规划中的一大基础性工作。6) 创新要实现全面创新。创新是全面创新,也是系统创新,应该包括制度、理论、产品、模式、全员多方面的创新。在传统行业要实现创新的驱动,要围绕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完善科技体系为核心,形成五个体系,即平台体系,制度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标准体系和科技管理体系。7) 创新要考虑人民的感知。新时代具有很多新的特征,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以人民为核心,新时代更注重人民的感知。环保企业的创新要符合市场方向,就要以人民的感知为出发点,营造更高质量、更高标准、更美好的场景。8) 关注发达国家美国日本韩国,他们代表市场发展方向。9) 技术创新驱动智慧水务产业升级。3.2.2 行业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1) 市场风险实践表明,很多地方水务项目特许经营并未排除竞争可能,如自来水、污水处理、工业供水项目都有可能被其他水务企业抢占市场。在水价提升困难的情况下,供水规模得不到有效扩大,甚至丢失原有的市场份额,那么供水企业将很快面临财务困境。此外,工业供水受到经济周期和行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售水量会产生大幅度的变化。2) 政治风险水务项目一般处于政府管制之下,受政府的行政监管,在引入特许经营权的初期,法律法规不完善,在漫长的特许经营期有很多不确定的政治风险。主要风险有:水务资产的剥夺(没收、征收、接管三种形式);限制性的经济政策(税收政策、价格管制、职工安置、汇率利率管制等);政府与领导换届导致的政策不连续;地方政府部门利益之争给项目带来的风险;地方保护主义;政府直接违约,不遵守特许经营协议的约定等。3) 运营风险项目运营风险主要包括人员成本增加,各种原因导致的企业严重超编吃掉企业大部分利润,如有的地方国有自来水公司人员成本甚至超过企业收入,使企业不堪重负;生产成本增加,如为了提高自来水水质和污水排放标准,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增加生产原材料投入;管理成本增加,有的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层级多,导致效率低下;纳税规划不合理导致的额外成本支出;大修风险,如因为城市规划导致需要管道改线,海底管道被船锚、海潮破坏等大修造成的大额支出;火灾、爆炸、投毒、排污等安全事故造成的重大损失。3.3 竞争分析国内竞争图 城乡用水普及率变化情况及污水处理率(单位:%)波特五力分析潜在进入者:非水务主业的上市公司和其他产业,资本通过并购水厂或组建合资公司等方式向水务产业渗透等。但资金、技术及运营能力,同时政府的行政管制等都将影响水务业潜在进入者。行业内竞争分析:供水:国有80%;民营10%外资10%;上游企业:工程设计,建筑施工,材料提供,管网建设,供水设备和污水处理设备制造,具有技术优势顾客分析:用户分散,无法选择供应商,无议价能力。污水处理:国有48%;外资30%;民营22%;替代品分析:自来水方面:软饮料,瓶装和桶装矿泉水。水是必需品,替代性较小;污水处理方面民众刚性需求,不可替代。全球主要国家水务分析1) 法国模式法国水价政策的制定是在国家宏观指导下,采取谨慎而又民主的对话方式及水价听证会制度,通过各流域委员会与用水户协商,确定水费和污染税费的标准,并由各流域委员会的执行机构—水管局负责向用户收取。2) 英国模式英国水价的制定完全按市场经济条件下投入一产出模式运作,确保回收成本,并有适度盈余,国家设定一个价格上限进行宏观调控。英、美、法和澳等国家很早就开始城市水务改革,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在城市水务市场化模式的选择问题上却十分慎重。以前,政府是城市水务的生产者、提供者和安排者。政府的职能也需改变,转为对生产者进行选择和对生产者所提供服务进行监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做好监管者角色,保证公众获得安全可靠、高效合理的公共服务。整合监管部门,保证城市水务监管运行的独立性。水价体系竞争目前世界上水价体系的主流是补贴型和成本型。只有少数国家是营利型水价体系。但近年来,随着对水资源认识程度的加深,各国总的发展趋势是从补贴型向成本型和营利型方向的转变。资源决定政策,供给管理向需求管理转变,各国水价政策与水资源状况相适应。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差异,使得各国在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上的差别显著,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各国在水价问题考虑上有着不同的政策和价值取向。图 中国水价形成模式发展历程图 主要国家水价状况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在水价体系上趋向于成本型或补贴型体系。这种体系即由政府维持低价而又充足的供水。美国是成本型水价体系的典型代表,供水部门不以盈利为目的,但须自负盈亏。加拿大长期以来都是依靠政府补贴维持低水平和充足的供水,其水价是发达国家中最低的。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一般有比较完善的水价体系。如英国是营利型水价体系的代表,其将公共用水服务和水处理规划工商业范畴,实行企业化管理,目的是控制水资源的消耗并激励供水行业提供优质服务。图 城市水务产业链与价格体系中国水务行业与国际企业比较1) 中国加大对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投入,更加促进智慧水务的发展。2) 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水管理体制不尽一致,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水管理是有序的,即水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社会各界都能严格遵守,一切水事活动依法办事。3) 美国和加拿大以不盈利为原则,但必须保证投资的回收、运行维护管理和更新改造所需开支的自理。4) 城市水务管理比较好的国家把水资源的水量、水质真正做到了一体化管理。5)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水资源保护,依法保护城市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共同特点。6)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水务发展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城市工业和生活供水工程一般要求全部回收投资。7) 从国际成熟水务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行业集中度均比较高,大型水务集团大多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业务的快速扩张和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我国水务市场集中度低,区域垄断特征明显,过度分散制约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及服务的集约化。3.4 中国企业重要参与者中国主要企业有重庆水务[601158.SH]、首创股份[600008.SH]、兴蓉环境[000598.SZ]、顺控发展[003039.SZ]、中山公用[000685.SZ]、创业环保[600874.SH]、圣元环保[300867.SZ]、中原环保[000544.SZ]、洪城水业[600461.SH]、武汉控股[600168.SH]、粤海投资[0270.HK]、北控水务集团[0371.HK]、中国水务[0855.HK]、桑德国际[0967.HK]、天津创业环保股份[1065.HK]、滇池水务[3768.HK]、康达环保[6136.HK]、环球实业科技[1026.HK]、云南水务[6839.HK]、兴泸水务[2281.HK]、唯达技术[835811.OC]、金洁水务[871936.OC]、清泉水务[871551.OC]、临涣水务[871172.OC]、水杯子[834232.OC]等。图 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1) 重庆水务[601158.SH] :公司是重庆市最大的供排水一体化经营企业,从事自来水的生产销售、城市污水的收集处理及供排水设施的建设等业务。在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在供排水一体化经营方面位居前列。公司享有重庆市政府授予的供排水特许经营权,在重庆地区供排水市场垄断地位稳固。公司及受公司控制的供排水企业在公司成立之日起的多年特许经营期间,在特许经营区域范围内独家从事供排水服务,授权公司在特许经营区域内对向政府提供的污水处理服务和向用户提供的供水服务享有直接收费的权利,并自动享有在重庆实施并购与新建供排水项目的特许经营权。2) 首创股份[600008.SH]:公司是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旗下国有控股环保旗舰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环境综合服务业务,业务范围包括供水、污水处理等城镇水务业务,以及固废处理、海绵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村镇水环境治理等综合环境治理业务,并逐步延伸至绿色资源循环利用业务(包括污泥处理、绿色供热、再生水等)。目前公司拥有的项目类型包括供水、城市污水处理、村镇污水处理、固废处理、海绵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再生水、污泥处理等。3) 粤海投资[0270.HK]:集团的主要核心业务包括水资源、基建、物业投资及发展、百货零售、酒店经营及管理五大板块。水资源业务主要包括原水供应、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及水利工程业务。其他基建项目投资包括电力业务及收费道路业务。物业投资及发展业务主要包括广东天河城项目,天津天河城项目及番禺万博中央商务区项目。有关酒店经营及管理业务,本集团拥有七间酒店位于香港及中国内地,当中包括香港华美粤海酒店、香港粤海酒店及粤海喜来登酒店。3.5 全球重要竞争者图 2020 GWI全球水务上市公司排行榜在全球水务领域,法国拥有最大的私营水务运营商,美国拥有最大的工程和技术公司,巴西拥有最大的私营水务特许经营商,英国拥有TOP40榜单中最大的受监管类水司,而中国也有北控水务、首创集团、碧水源、粤海投资等。有四大巨头之称的威立雅、苏伊士、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中国水务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等,以水务板块的收入进行排名,榜单中只有前两名才有资格跻身《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到目前为止,水务行业仍然是一个很难真正获得大笔收入的生意。全球非中国主要上市企业有美国水业[AWK.N]、ESSENTIAL UTILITIES[WTRG.N]、COMPANHIA DE SANEAMENTO BASICO DO ESTADO[SBS.N]、EVOQUA WATER TECHNOLOGIES[AQUA.N]、加州水务[CWT.N]、美洲国家水务[AWR.N]、SJW[SJW.N]、米德尔赛克斯水务公司[MSEX.O]、YORK WATER[YORW.O]、全球水资源[GWRS.O]、SEVERN TRENT[SVT1.DF]、[英国(2)]塞伦特[SVT.L]等。图 国外上市企业1) 美国水业[AWK.N]:美国水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美国的多个州及加拿大的安大略提供饮用水、污水和其他与水相关的服务。该公司主要负责管理供水和污水处理公用事业机构,这些公用事业机构向居民、商业和工业客户提供供水和污水处理服务。2) 塞伦特[SVT.L]:Severn Trent Plc从事水的供应和污水的处理和处置。公司分为两个部分:Severn Trent Water和Severn Trent Services。Severn Trent Water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国内和商业客户提供水和污水处理服务。Severn Trent Services主要在美国,英国和欧洲提供与水,废水和污染土地相关的服务和产品。Severn Trent Water为中米兰和威尔士中部的370多万家庭和企业提供水和污水处理服务。Severn Trent服务有三个主要业务集团:水净化,运营服务和分析服务。2009年5月13日,本公司收购了PS Apliclor S.A.,一家在西班牙从事小型装配和分销业务的公司。3) 加州水务[CWT.N]:加州水务集团是一家控股公司。该公司通过其子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华盛顿、新墨西哥和夏威夷提供自来水供水服务,包括水务的生产、采购、储存、处理、检测、分配及销售,应用于家庭、工业、公共、灌溉及防火。第四章 未来展望水务行业未来将会有以下四种发展趋势:1. 技术和规模优势水务企业将加快区域布局,行业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将提升随着政策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农村环境治理等方面,市场需求释放,为进一步占领和巩固水务市场份额,技术和规模优势突出的水务企业纷纷加快区域布局,通过市场竞争,介入其他区域污水处理业务并加紧拓展新业务市场,形成供水及污水处理一体化的业务格局。未来水务行业进入者增加,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由于水务行业规模效应明显,部分实力强的企业通过并购实现快速增长,行业集中度将提升。2. 受外部环境向好等因素影响,水务企业盈利能力稳定,整体信用水平保持良好受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利好等因素影响,水务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向好。水务行业本身公益性较强,近年来政府支持持续,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质量,水务企业整体信用水平保持良好。短期内,水务企业的信用品质不会出现明显分化,但随着行业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竞争加剧,行业地位突出、具有专业技术优势、环保业务多元化进程较为深入的企业信用品质将强化,扩张规模较大导致资金压力迅速上升等的企业存在信用品质弱化的风险。3. 水资源安全保护措施将全面升级供水安全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疫情过后,水生态安全仍将是我国的长期战略,对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居民的身体健康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认为国家仍将持续加大对水生态安全各方面(供水、污水、水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资本开支力度,水生态一体化、系统化的保护与治理工作也将持续推进。4. 农村污水治理将发力农村污水治理任重道远,发展空间巨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及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提出了要求和目标。据预测,2035年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将达到70%,形成2000亿的市场空间。Cover Photo by Yogendra Singh on Unsplash

毋固

水务行业现状分析,智慧水务迎来发展黄金期「图」

一、水务行业基本概述水务行业由原水、输水、净水、供水、售水、排水、污水治理、再生水回收利用和相关管网建设与维护、设备生产等一系列产业节点构成,是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性。伴随着水务改革的推进,水务行业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水务行业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水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供水总量为6015.5亿立方米,同比下降0.46%,我国供水总量保持基本稳定。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在社会发展中水资源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是群众生产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2016年中国水资源总量达到32466.4亿立方米,为近年峰值,2019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6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4%。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近年来,我国水务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18年水务行业(供水+污水处理)十大影响力企业市场集中度达到38%左右,其中,污水处理领域十大影响力企业市场集中度达到45%左右,北控水务、首创股份、碧水源的污水处理规模已连续多年排名行业前列。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据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新注册水务公司数量为13878家,同比增长162.5%,截至2020年6月,我国新注册水务公司数量达到37600家。资料来源:企查猫,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注:统计时间截止2020年6月21日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水务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三、水务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中国城市水务行业发展起步较早,产业链条长,竞争企业数量多,处于高度分散状态,近几年,供水企业数量保持平稳,污水处理企业数量呈增长态势。中国供水行业受政府调控影响严重,市场化程度低。为提高供水企业的经营效率、改善服务质量、缓解政府投资压力,中国政府从2004年起推动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但进程较为缓慢。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四、水务行业发展趋势(一)央企国企跨界进军,水务行业竞争加剧传统水务企业近年来总营收、净利润增速均呈下降趋势,虽然流动性出现回暖趋势,但全行业资产负债率仍在逐年上升。近年来跨界进军水环境治理行业的中电建、中交建、三峡集团等建筑央企营收、净利润均有稳步增长趋势。央企国企的跨界进军,推动了水务行业的投资并购热潮,加速了行业洗牌,使国资对水务产业的引领作用日趋显现,以国资主导投资、民企专注技术与运营的产业格局进一步形成。(二)市场资源下沉:城市空间饱和,农村市场接力自“水十条”发布以后,我国水环境监管重心从以前的总量控制转向质量改善,政策口径也从点污染源治理向面源治理转变,效果导向更加明确。预计未来我国水环境治理的短板和重点集中在农村领域。随着PPP模式进一步规范、环保督察和专项行动持续加码,打好“碧水攻坚战”等背景下,农村污水处理的市场需求将加速释放,行业发展潜力较大。(三)智慧水务迎来发展黄金期我国管网漏损率高,水处理效能低下,运营管理上存在以现有能量消灭潜在能量、以药物去除污染物等不可持续问题,且在技术调控、能量消耗、药剂添加等方面有大水漫灌、粗放经营现象,难以保障水处理单元高效精准运行,因此发展智慧水务势在必行。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水处理各个环节,智慧水务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自2015年“水十条”发布以来,各地省市政府积极响应,火如荼地推进智慧水务的建设进程。其中,深圳市建设重点集中在软件管理系统和硬件产品运用;上海市实行合同节水管理;浙江台州市的智慧水务项目成为省内典范。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不可

水务行业展望报告——行业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摘要:水务行业包含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等方面,行业上游依赖区域内水资源禀赋,下游依赖于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目前我国水资源呈现南多北少,水质呈现南优北劣的状况。在城镇化进程推动下,用水和污水处理需求持续增长,促进水务行业整体产能持续扩容。2019年以来,在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背景下,水务行业在政府债券、外部融资等方面获得有力支持,水务企业债券发行量明显增加,宽信用政策效果明显,融资成本呈下降趋势,行业内投资增速有所加快;伴随着节水提效和加大城镇污水建设等政策的出台,供水行业提标改造和城镇污水处理扩产空间进一步释放,资金和技术实力较强的行业龙头成为异地扩张的重要主体。2019年,部分城市水价进一步调升,水务企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呈现增长趋势,收现能力较强。同时,随着项目投资进度的加快,水务企业投资活动净流出进一步扩大,债务负担有所加重,偿债能力有所弱化,但整体偿债风险可控。2020年一季度,水务企业收入同比变化不大,新冠肺炎的爆发对我国水务行业影响有限。一、行业概况水务行业产业链主要涉及从自然水体中取水、水的加工处理、供应和污水处理等环节。产业链的最上游是水源的获取;水资源的丰富程度、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水务行业原水获取的难易程度和水生产的成本。水务行业下游主要是城镇居民生活、生产等方面用水需求,城镇人口的增长,环保节水等政策的要求对水务行业下游需求端产生重要影响。从最上游水源供给方面来看,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区域分布不均衡。2019年,我国水资源总量28670亿立方米,居全球第四。近年来,我国水资源开发总量基本维持在20%~25%之间,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地表水占比在95%以上,地下水占比不足5%。水资源区域分布上,我国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区域,北方水资源仅占水资源总量的20%左右,但我国北方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近一半,经济总量约占全国总经济总量的40%,我国水资源分布与人口和区域经济分布不匹配,广大北方和部分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其中,部分省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000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匮乏成为制约区域水务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南水北调和沿海地区海水淡化方式解决水资源缺乏和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改善了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区用水问题。海水淡化方面,海水淡化主要分布在沿海且水资源相对缺乏区域,近年来,我国海水淡化设计产能逐年增长,但规模仍较小。截至2018年底,我国海水淡化设计能力达118.91立方米/日,主要集中在天津和山东。从水质来看,我国地表水质有所改善,但北方区域水质较南方仍差。我国水质分为Ⅰ~劣Ⅴ,其中Ⅰ~Ⅲ类水质通过加工处理可作为饮用水源。根据《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8年,我国地表水中Ⅰ~Ⅲ类水质占比71%,较2017年上升3.1个百分点,污染水质占比有所下降,地表水质有所改善;分区域来看,长江、珠江、浙闽片河流水质较好(除巢湖中度污染,太湖和滇池轻度污染),北方(除西北,西北水质较好)水质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尤其是海河流域和辽河流域水质主要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差,Ⅰ~Ⅲ类水质仅占13.80%。从需求端来看,水务行业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涉及居民生活、生产等方面用水。2018年,我国用水总量6015.50亿立方米,其中工业和生活用水占比在35%左右,农业用水占比在60%,生态环境用水占比较小。从变化趋势来看,受工业节能减排提质增效影响,工业用水占比逐年下降;受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城镇人口逐年增长,城镇生活用水占比持续增长。农业用水方面,在加强农业节水等政策影响下,近年来农业用水占比逐年下降。在环保生态治理等因素影响下,生态环境用水占比逐年增长,但仍维持较低占比。对于水务企业来说,水费收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是其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水务企业的水费收入主要来源于城镇自来水费和污水处理费。受目前配套设施尚未健全及农村水费征收尚未完全普及等因素影响,我国农村水费征收范围和收入规模有限。因此,目前,联合资信水务行业需求端研究主要针对城镇生产和生活方面的供水和污水需求。城镇化进程推动用水人口持续增长,用水需求持续增长,城市生活用水成为需求端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城镇用水人口持续增加,2018年城镇用水人口增至8.3亿人,同比增长3.80%;其中城市用水人口占比60.60%,县城用水人口和乡镇用水人口占比分别为17.71%和21.08%。2018年,我国城镇用水总量达874.9亿立方米,较2017年增长2.80%;其中城市用水614.62亿立方米,占城镇用水总量的70.25%;按用途划分,生活用水占比最高,为52.55%,其次是生产用水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用水。污水处理行业需求量增速高于同期用水需求增速,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端发展较快,城市生活污水成为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端的主要来源。污水排放量是衡量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端的重要指标。2018年,全国城市和县城污水排放量620.52亿立方米,较2017年增长5.63%,高于同期用水需求增速;其中城市污水排放量521.12亿立方米,占比83.98%;按性质分,生活污水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60%以上;整体看,污水处理行业需求持续增长。供水和污水处理需求的增加推动我国水务行业整体运营能力的提升。2018年,我国城镇供水能力达3.86亿立方米/日[1],较2017年增长4.63%。全国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2.02亿立方米/日,较2017年增长6.79%。我国水务行业整体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居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需求仍将持续稳步增长。加之国家政策对水务相关设施投资的倾斜,及相关配套资金的大力支持,促进我国供水和污水产能的进一步释放。联合资信认为,水务行业从供需两端均将保持稳步增长趋势。[1]由于城乡统计年鉴尚未披露乡镇供水能力,故该数据仅包含城市和县城供水能力二、行业环境(一)宏观环境及对水务行业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以及全球的扩散蔓延背景下,宏观政策整体仍发挥着逆周期调节的重要作用。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指导下,水务行业专项债发行规模快速增长,为其投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水务行业投资规模预期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在稳健货币政策指导下,水务行业发债成本预期将维持较低水平。2019年,我国宏观政策的主基调是加强逆周期调节。财政方面,主要是大规模降税降费,大幅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至2.15万亿元,为基建补短板和提高有效投资提供资金支持。货币金融方面,全年实施三次全面及定向降准,为市场注入了适度充裕的流动性,引导信贷市场利率实质性下降。2020年一季度,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以及全球的扩散蔓延,我国宏观政策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力对冲疫情对经济生活的巨大负面影响。财税政策方面,进一步提前下达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大力减轻企业负担,增加有效投资。截至2020年3月底,各地专项债发行规模1.1万亿元,重点用于交通、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货币金融政策方面,金融调控及监管部门以缓解企业流动性困难为中心,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开启绿色通道便利企业债券融资等系列政策措施,为对冲疫情负面影响创造较好的货币金融环境。2020年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具体安排上,会议确定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等措施。上述政策措施表明,未来财政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积极宽松。同时也应看到,由于我国宏观杠杆率较高,政府和企业部门债务负担较重,政府和企业的收入仍面临惯性下降的不确定性风险,上述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空间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约束,难以大规模扩张,宏观政策仍需在稳经济和防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在基建补短板和提高有效投资提供资金支持背景下,2019年,水务建设、生态保护等水务项目发行专项债金额合计756.42亿元,是2018年发行金额的1.69倍。2020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水务项目专项债发行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一季度,水务相关专项债发行金额1187.39亿元,超过2019年全年发行规模,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水务相关项目投资提供资金支持,水务相关项目投资预期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指导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开通债券融资等渠道等措施刺激水务行业发债规模快速增长,发行利率有所下行。根据wind水务行业口径,2019年,水务行业发债规模[2]较2018年增长20%,2020年,水务行业发债规模延续2019年快速增长趋势,1-4月份发债规模占2019年全年的75%,较上年同期增长254%,水务行业发债增速较快;考虑到专项债配套资金补充支持,及整体降杠杆控风险的要求,未来水务行业发债进度预期同比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一定规模。发行成本方面,在降融资成本政策指导下,水务行业发债成本持续下降,2019年,水务行业整体发债平均成本较2018年下降1.11个百分点,2020年1-4月,发债成本进一步下降,水务行业平均发行成本较2019年下降0.60个百分点。考虑到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利率下降,未来预期水务行业发债成本预期将维持较低水平。(二)行业政策及对水务行业影响2019年以来,水务行业政策重点体现在用水提质增效,实施严格节水制度;加快城镇污水设施建设和污水排放检测,进一步释放污水处理产能;推进水费改革提升水务行业盈利空间;通过中央,地方和外部融资等方式保证项目建设资金。预期我国水务行业在提质增效,扩展污水产能方面将得到突破。2019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多部委新出台水务行业相关文件,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确保水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一,要求实施严格的节约用水制度,控制用水总量。在《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要求下,我国将进一步实施最严格的节水制度,通过降低漏损率,提高用水效率,降低单位产能水资源使用量,并在用水总量上进行严格控制。到2020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在2035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第二,加快城镇污水设施建设,加强污水排放监测,进行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改革。相关政策要求要加快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建设,规范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监测重点排污企业污水排放;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尽快将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调整到位,原则上应当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正常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并综合考虑企业和居民承受能力,完善差别化定价,统筹使用污水处理费与财政补贴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水务企业支付服务费。第三,中央预算、地方财政、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方等多方参与,解决污水处理、水利设施和生态治理等项目资金需求。政策要求,对于生态保护等重点项目,可纳入中央项目储备库管理,加快中央预算执行,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中统筹考虑地方环境治理的财政需求,建立健全常态化、稳定的中央和地方环境治理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研究探索规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质押融资担保,鼓励金融机构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提供融资支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补短板的社会民生等方面基础设施项目,在投资回报机制明确、收益可靠、风险可控前提下,可适当降低资本金最低比例。以上政策将对水务行业在提质增效、扩大产能、提升盈利空间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提质增效方面,根据政策要求,我国将持续实施严格节水政策,提高用水效率、降低漏损率、控制用水总量,2018年,我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达14.62%,较2020年10%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未来加快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成为节水提效的重要工作之一。2018年,我国用水总量6015.50亿立方米,在目标控制总量限额以内,但考虑到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镇用水持续增加,我国用水总量控制将面临一定挑战,未来节水及相关配套项目将成为水务行业发展的方向。扩大产能方面,在加快城镇污水建设和加强污水排放监测等指导下,我国污水处理覆盖范围和处理对象将扩大,需求端的增长将推动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量的进一步释放,且在中央预算、地方财政等资金支持下,水务行业投资将加快进行,从而进一步促进水务行业产能的提升。在提升盈利空间方面,在节水政策下,预期政府可能将通过水价的调节作用促进节水目标的实现,水价将持续增长。此外,在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改革政策指导下,要求污水处理费定价机制需要考量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正常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该政策预期将有效推进我国水费征收的市场化改革,提升我国水务行业盈利水平。但考虑到水务行业涉及国计民生,公益性较强,短期内水价涨幅空间仍有限。[2]以水务企业发行中期票据为统计口径三、行业周期性及目前所处阶段从行业周期来看,水务行业属于弱周期行业;受部分年度政策导向,行业发展略有波动。从目前所处阶段来看,我国供水普及率较高,供水行业处于成熟期;近年来污水行业快速发展,地级市和县城污水处理接近成熟期,但乡镇污水空间巨大,污水行业整体仍有较大成长空间。再生水规模较小,整体发展仍处于导入期。(一)水务行业周期性水务行业整体周期性不明显,属于弱周期行业。生产用水易受经济和政策影响出现波动,但近年来整体发展稳定。供水总量和污水处理量是衡量水务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它不仅是水务行业投资规模的结果反映,也直接决定了水务行业收入,并间接影响水务行业利润。联合资信通过水务行业处理总量指标简析水务行业周期性特点。通过分析1978年以来水务行业处理量规模和增速发现,水务行业处理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增速方面,整体稳定在一定区间,但部分年份有所波动。整体看,水务行业整体周期性不明显,属于弱周期行业。从具体子行业来看,除2006年居民生活用水有所波动外[3],其他年份居民生活用水总量增速保持稳定,生产用水在2012年之前波动较大,之后年度增速变动与生活用水趋同。从具体波动来看,生产用水波动与我国水务政策密切相关,2006年,我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节能减排”使得我国生产用水量同比下降,加之经济危机因素影响,生产用水量在2007年和2008年同比增速为负,之后随着经济发展用水量同比增速又有所回升。2011年,十二五规划出台《“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使得用水总量同比增速呈现大幅下降,但政策之后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要求,到2022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30%和28%,预期我国生产用水效率将有所增长,进而对冲因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对生产用水总量需求的增加,工业生产整体用水总量预期保持稳定。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环保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银冲

水务行业产业链深度研究:静水流深,龙头再现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水务行业:从区域分离迈向全方位高度业务集成运作水务行业由原水、输水、净水、供水、售水、排水、污水治理、再生水回收利 用和相关管网建设与维护、设备生产等一系列产业节点构成,是支持经济和社 会发展、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性。 伴随着水务改革的推进,水务行业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 1998 年到 2002 年,供水领域随着城市化大力发展,供水市场 化比例逐渐开始增加,同时供水普及率也不断升高,到后期城区的全面覆 盖; 第二阶段从 2003 年到 2013 年,污水领域不断市场化,资本拉动,内资崛 起,污水的增长量以及污水处理率不断地快速增长; 第三阶段从 2014 年之后,污水处理依然取得了很快的增长,水务行业步入 大资本时代,市场化改革和多元主体涌现,产业格局不断重塑。目前水务行业从业务上看,包括制造、输送、配送和零售各个环节;呈现高度集 成化运作,统一管理的特点。业务集成运作有以下几点主要优势: 业务集成运作助力水务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统一管理能够实现多领域资源 共享,从而使得水务行业节约成本和费用,最终实现规模效应。 水务企业依托业务集成运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运作和管理效率。水务行 业从事业务环节的企业拥有不同优势,例如水处理技术、销售渠道融通、 人力资源管理等等,集成运作使得各企业能够互相借鉴学习经验。 业务集成运作凸显企业环保优势。水务行业和垃圾处理行业及能源行业等 多个环保领域行业集成运作能够帮助企业进一步实现产品和服务低污染, 加速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彰显企业的环境竞争力。目前,我国传统的市政水务(供水和污水处理)趋于饱和,新增市场逐渐萎缩, 加之有实力的竞争者的涌入,存量资产收并购加速,市政水务市场依靠大规模 “跑马圈地”式发展模式日渐式微。与此同时,空前的监管强度促使资本市场 走向规范透明,过往的融资模式不再适用,而适用的模式难以满足需求。水务 业务高度集成运作能够帮助水务企业在过渡期适应环境改变,在未来的竞争中 利于不败之地。资源现状:资源配置有待优化,污染问题值得关注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中国 2018 年水资源总量 27,462.5 亿立方米,大约占全球水资源 6%左右的比重,淡水资源居全球第四。其中,地 表水资源量为 26,323.2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 8,246.5 亿立方米,地下水 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 1,014.9 亿立方米。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但由于 人口数量庞大,人均用水量低,其中能作为饮用水的水资源有限。2018 年中国 人均水资源量仅为 1968.1 亿立方米。相比 2017 年,中国水资源总量减少了 1,298.7 亿立方米,同比减少 4.5%。其中,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分布减少 了 1,423.1 亿立方米和 63.1 立方米,同比减少 5.1%和 0.8%。中国人均水资源 量减少 101.0 亿立方米,同比减少 4.9%。从水资源开发利用来看,2018 年,全国供水总量 6,015.5 亿立方米,占全年水 资源总量的 21.9%。其中,地表水供水量达 4,952.7 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 82.3%,地下水供水量为 976.4 亿立方米,占 16.2%的供水总量,其他水源供水量占 1.5%。相比 2017 年,中国供水总量减少了 27.9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 和其他水供水量增加了 7.2 亿立方米和 5.2 立方米,同比增长 0.15%和 6.4%, 而地下水供水量减少了 40.3 亿立方米,同比降低 4.0%。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我国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 源丰富,且相差悬殊。北方六个水资源区(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淮河区、 黄河区、西北内陆河区)面积占全国的 63.5%,人口占全国的 46.1%,GDP 占全 国的 44.5%,耕地面积占全国的 60.5%,而水资源总量却只占全国总量 19.1%。 南方四个水资源区(长江区、珠江区、东南诸区、西南诸区)面积占全国的 36.5%, 人口占全国的 53.9%,GDP 占全国 55.5%,耕地面积占全国的 39.5%,而水资源 总量却占全国总量 80.9%。从各个省市的水资源总量来看,我国的水资源主要 集中在西南和东南部地区,如 2018 年西藏地区的水资源总量达到了 4,658.2 亿 立方米,四川省和广东省的水资源总量分别为 2,952.6 亿立方米和 1,895.1 亿 立方米。宁夏、北京和天津等地的水资源严重贫乏,2018 年宁夏地区的水资源 总量仅为 14.7 亿立方米,还不到西藏地区的 1/30。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区域分 布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成反比,在经济发达的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较少, 而在经济欠发达的西南地区,人均水资源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2018 年,人 均水资源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是西藏、青海和云南,人均水资源分别为 136,804.7 立方米、16,018.32 立方米和 4,582.32 立方米。水资源污染受到重视,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伴随着环保政策的出台和落 实,我国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得到了控制。2018 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 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监测的 1,613 个水质断面中,Ⅰ类占 5.0%,Ⅱ类占 43.0%,Ⅲ类占 26.3%,Ⅳ类占 14.4%,Ⅴ 类占 4.5%,劣Ⅴ类占 6.9%。与 2017 年相比,Ⅰ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 2.8 个百 分点,Ⅱ类上升 6.3 个百分点,Ⅲ类下降 6.6 个百分点,Ⅳ类下降 0.2 个百分 点,Ⅴ类下降 0.7 个百分点,劣Ⅴ类下降 1.5 个百分点。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 水质为优,长江、珠江流域和浙闽片河流水质良好,黄河、松花江和淮河流域 为轻度污染,海河和辽河流域为中度污染。政策布局:加快市场化进程,碧水保卫战稳步推进水务行业是典型的政策导向型行业。从中国水务行业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可 以看出,行业的总体方向是加快市场化,积极推动污染治理,促进对水资源的 保护。政策内容包括了市场准入的放开、水价改革、特许经营、环境保护和加 快污水工程建设等方方面面。财政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提升水务行业市场化水平 2017 年 7 月,国家财政部、环保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 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 PPP 模式的通知》(简称《通知》)。根据《通知》内容, 政府参与的新建污水项目全面实施 PPP 模式,明确了部分开展 PPP 模式强制试 点。考虑到水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水务市场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对污水处理 的需求将有所加大。2017 年 11 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和水利部联合印发《扩 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要求自 2017 年 12 月 1 日起在北京、天津、山 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陕西、宁夏等 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扩 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开征水资源税有利于用税收政策调节用水需求,从而缓 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2014 年 8 月,国务院 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 意见》,要求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加快推进排污权交易,强化试点组织领 导和服务保障。排污权的交易对于企业来说,有利于降低治理污染成本。排污 权交易的实质是将治理任务在各个企业之间进行再分配,治理成本低的企业将 承担更多的治理任务。2015 年 10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 若干意见》,要求推进水的价格改革,推进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价格作用。 加快水的市场化定价进程有利于水务行业可持续发展,减轻消费者合理负担。 在这些政策的指引下,水务行业投资模式逐步向多元化转变,社会资本方的介 入一定程度提升了行业市场化水平,对于行业地位突出、技术水平较好的水务 企业会逐步进行异地扩张,预计水务市场将呈现多元资本跨地区参与的趋势。环保行业政策频出,水环境治理驶入快车道 随着经济发展和对环保要求提高,水务行业作为环境产业的核心环节,在 2015 年国务院出台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推动下,综合治理项目日益涌现, 大水务时代即将来临。政策主要集中在黑臭水体治理、海绵体城市建设、农村 水环境治理、污染防治方面,未来将成为水务行业的重要利润增长点。2017 年 以来,各部委陆续出台关于环保治污方面的政策条例,推动了水务行业的发展, 其中水环境治理领域在政策推动下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主要包括农村水环境治 理和流域综合整治两方面内容。农村水环境治理主要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 护、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流域 水治理方面,2017 年 10 月多部委联合印发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2016-2020 年)》中提出七大重点流域具体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将“水十 条”水质目标分解到各流域,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2018 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印发《生 态环境部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污水排放和环境整治等方面的整治力度。水务市场:容量扩张,业态延生,行业整合加速近年来,我国供水总量增速趋缓并有所下降,供水行业发展已趋于平稳,污水 治理行业正属于快速成长期。水务行业逐渐由各城市单点发展到全国性、区域 性统一战略布局。前端供水市场平稳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用水量在 2013 年达 到了前期峰值。伴随着一系列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出台,用水总量控制、效 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覆盖到省市县三级行政 区,用水总量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农业和工业用水效率逐步提高。我 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在我国各省份之间的分配不均,但伴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 深度布局,我国水资源承载能力不断上升,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2018 年,全国用水总量为 6,015.5 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 业用水和人工生态环境补水分别为 859.9 亿立方米,1,261.6 亿立方米,3,693.1 亿立方米和 200.9 亿立方米,分别占用水总量的 14.3%,21.0%,61.4%和 3%。 与 2017 年相比,用水总量同比减少 0.5%。具体而言,生活用水和人工生态环 境补水增加了 21.8 亿立方米和 39.0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2.6%和 24.1%,而农 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分别减少 73.3 亿立方米和 15.4 亿立方米,同比降低 12.0% 和 1.2%。传统供水业务增长面临挑战,异地业务竞争激烈传统供水业务主要指城乡企事业单位及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生产和供应,用 户的接水工作承接,供水设施的建设改造、维护和管理工作承接等。传统城市 供水业务主要由原市属企事业单位改制而来。对于供水业务企业来说,业务收 入和现金流长期稳定。这两年国家开始推动供水价格市场化,期望建立水价调整的常态化机制,但由 于供水业务的公共属性,调价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协商确定,往往要经过几 轮的协调,水价的普遍性上调仍较为困难。此外,受到这两年市场资金紧张、PPP 投资受挫和资本市场估值下跌的影响,资本市场对水务传统业务的估值、 注资热情下降,个别供水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因此,水务行业传统业务持续 增长困难,成本上升,毛利率有所降低。在上调水价无法由企业自主掌控的背 景下,供水企业纷纷开始拓展外地业务。水务行业异地业务竞争也愈发激烈, 较多地方性水务企业的专业能力和资金储备不足以支撑异地拓展。水价短期变化不大,阶梯水价模式不断完善 水费是供水企业的主要营业收入来源。长期来看,我国水价呈现波动增长的趋 势。而短期来看,水价变化不大,2018 年 12 月和 2019 年 12 月中国 36 个大中 城市的平均水价分别为 2.28 元/吨和 2.29 元/吨。水价的构成大体三个方面:原水成本,运营成本和税费成本。目前水价中,原 水成本大概占水价的 20%,运营成本大概占水价的 70%,税费成本大概占水价的 10%。而运营成本又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净水成本。随着国家净水标 准提高是这部分成本上升的主要动因。 第二部分就是输配成本。一般由公共财 政来解决。第三方面是管理成本,各水务企业应该通过精益化管理,来降低该 成本,提高供水利润。第四部分即收益成本。目前,我国水价采取由政府主导 下的听证会制度,企业对水价没有定价权,供水业务被动承受人工成本和原材 料价格上涨压力,长期采用“低水价+亏损+财政补贴”的模式。我国的水资源定价采用阶梯水价政策,阶梯式计量水价将水价分为两段或者多 段,每一分段都有一个保持不变的单位水价,但是单位水价会随着耗水量分段 而增加。2014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立完善城 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全面实行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做部署, 要求设市城市原则上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随后,水利部、发改委、工 信部等十部门于 2014 年 2 月联合印发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 实施方案》,启动了最严格水资源考核问责制,进一步保障了阶梯水价制度在全 国范围内的推行,完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水价调整工作规范化、透明化的进 程不断加快。阶梯水价能够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因素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 节等方面的作用,拓展了水价上调的空间,增强了企业和居民的节水意识,避 免水资源的浪费。2018 年以来,全国各省会居民自来水阶梯价格并没有上调价格,不同地区供水价格差异明显。各地水价调整案例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发 改价格规〔2018〕943 号)指导下,各省市政府积极调整水价,以完善城市供水 价格机制,建立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励提升供水质量的价格形成和动态调整 机制,更好的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引导节约利用水资源。总体来看,2019 年各 地水价调整有加速迹象。 石家庄 为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水价调整补偿机制意见的通知》 (冀政发〔2016〕51 号)的精神,石家庄市政府 2017 年第九次常务会议 研究决定,2017—2019 年主城区分三步调整供水销售价格。第一、第二步 水价调整分别于 2017 年 6 月 1 日、2018 年 6 月 1 日执行。2019 年 3—4 月,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府相继下发了《关于用足用好南水北调引江水的 意见》(冀政办字〔2019〕20 号、石政办函〔2019〕26 号),要求各地落实 第三步水价调整方案。调整后居民用水价格将上调 0.49 元/立方米,上 调后第一阶梯水价为 5.23 元/立方米;非居民用水上调 1.07 元/立方 米,上调后为 8.94 元/立方米;特种行业用水价格上调 6 元/立方米, 上调后为 49.73 元/立方米。 威海 为完善城市供水价格机制,威海市政府于 2019 年 8 月决定适当调整市区供 水价格。第一阶梯为户年用水量 144 立方米(含)以内的部分,综合水价 由每立方米 3.05 元调整为 3.50 元,其中自来水价格(含税,下同)2.55 元,污水处理费 0.95 元;第二阶梯为户年用水量 144-204 立方米(含)之 间的部分,综合水价由每立方米 4.00 元调整为 4.55 元,其中自来水价格 3.60 元,污水处理费 0.95 元;第三阶梯为户年用水量超过 204 立方米以 上的部分,综合水价由每立方米 6.45 元调整为 7.80 元,其中自来水价格 6.85 元,污水处理费 0.95 元。特种行业用水综合水价由每立方米 6.80 元 调整为 10.50 元,其中自来水价格 9.10 元,污水处理费 1.40 元。非居民 用水综合水价由每立方米 3.90 元调整为 4.70 元,其中自来水价格 3.30 元,污水处理费 1.40 元。 深圳 为更好引导水资源合理配置,深圳市发改委于 2017 年 7 月印发《深圳市水 价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提出拉大居民生活用水各阶梯价差、实行差别水价 政策、设立自来水价格平衡账户等创新举措。水价调整方面,自来水综合 价格统一调整至 3.449 元/立方米,涨幅约 14.81%。第一阶梯居民:水价 上调 0.37 元/立方米,约 90%家庭月均水费支出增加 7.4 元,年支出占可 支配收入比重约为 0.71%;第二阶梯居民:水价上调 0.56 元/立方米,约 7%家庭月均水费支出增加约 11.5元,年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约为 1.10%; 第三阶梯居民:水价上调 3.41 元/立方米,约 3%家庭月均水费支出增加约46.7 元,年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约为 2.28%。供水市场过度分散,集约化程度低 我国现有自来水厂 4,000 多家,水务企业众多。但供水企业传统主要由原市属 供水企事业单位改制而来,服务范围有限;即使后来引进外资进入供水领域, 但总体来看水务行业仍集中度低,最大的供水企业市场占有率未超过 5%。在供 水行业,威立雅供水、苏伊士和首创股份运营总规模位于市场前三,行业前五 名供水企业已运营规模占据 11%的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企业已运营规模占据 了 16.5%的市场份额。市场过度分散制约了水务行业的技术进步及服务的集约 化。城镇供水方向的“十三五”规划指出城镇供水未来市场空间超 1.5 万亿元,发 展空间广阔。目前水务行业竞争格局以全国性水务集团和地方国有水务企业为 主。近年来,水务行业国资占比逐渐增高,同时,上市公司、有资金优势的建 筑公司也陆续加入水务市场。中国水务行业形成以北控、首创、桑德集团为代 表的全国性水务龙头企业和地方国有水务企业为主以及以威立雅、苏伊士为代 表的外资水务企业的行业竞争格局。城市供水排水管网建设存在投资机会 2010-2018 年,中国供水管道长度和供水综合生产能力逐年上升。2018 年,中 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为 86.68 万公里,较 2017 年增长 8.70%,县城供水管道长 度为 23.45 万公里,同比增长 10.93%。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为 3.12 万立方 米/日,较前年增长了 2.30%,县城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 0.64 万立方米/日, 同比增长 18.52%。根据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判断,地下管廊仍是政府投资建设的主要方向,供水 排水管道设施工程行业存在潜在投资机会。近年来,我国供水固定资产投资呈 现波动增长的态势。2017 年中国供水固定资产投资为 580 亿元,占城市市政公 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投资额的 3.0%。未来国家各相关部门将加快城市供 水管网改造,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节约城市水资源。《城市供水行业 2010 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 2020 年远景目标》预测,城市旧网改造按总管道 长度的 1%-2%考虑,每年有 3,000-5,000 公里的供水管道需要改造。供水管道设备建造和施工业务多为水务企业垄断经营或者一体化经营,行业存 在进入壁垒。国家政策明确规定了管道设备建造行业资质,根据具体项目授予 相关企业特许经营权。另外,由于城市管道设施工程行业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 型行业,城市管道支线管道和城市管网的建设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和投资回 收期长,要求投资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形成了较高的资本壁垒。而 城市管道设施工程涉及到燃气气源、输配与储气、清水输送、二次供水、区域 热交换站、余热利用、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应 用等诸多环节,需要长期经营的经验摸索和技术沉淀,也对新进入者形成了较 高的技术壁垒。由于行业准入门槛高,行业竞争格局较稳定,变化不大。污水治理行业正处快速成长期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其他废弃物进入江河湖海等 水体,超过水体自净能力会造成水质恶化,从而影响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目前,我国工业、城市污水总的排放量中经过 集中处理的占比不到一半,其余的大都直接排入江河,对于污水的排放约束力 不大,导致了大量的水资源出现恶化现象。自 2015 年以后,伴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出来,废水排放量得到一定程度控制。2017 年全国废水排放量为 699.66 亿吨,同比降低 1.61%。城市区域污染源点多、面广、强度大,极易污染水资源,即使是发生局部污染, 也会因水的流动性而使污染范围逐渐扩大。伴随着碧水保卫战稳定推进,我国 污水处理厂数量逐年上升,污水处理能力不断加强。2018 年全国有 2,300 个城 市污水处理厂和 1,620 个县城污水处理厂,城市平均每日能处理 16,200 亿立方 米污水,县城平均污水处理能力为 3,300 亿立方米/日。运营模式多样化的探索和推广有利于污水处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污水处理经营服务可分为建设期服务、运营期服务和投资运营服务三大类型: 提供建设期服务的企业受客户委托,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污水处理环境工程 的设计、设备采购、工程施工、安装调试、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全过程 或若干阶段的服务,并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代表企业包括威派格水务、金达莱等等。 企业提供运营期服务多采用“委托运营”模式,由客户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建成后委托企业进行专业化运营,并支付一定的运营费用。降低了客户运 营成本,同时降低企业前期资金投入风险。此类代表企业包括博天环境、 海峡环保等等。 提供投资运营服务的代表企业包括碧水源、国祯环保、博天环境等,这些 企业为委托方提供水环境整治整体解决方案。运营模式包括 PPP、 BOT、 BOO、 TOT 等,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并建立多种可选择运作方式来提高污水处理项 目的运营效率、优化风险分配、促进创新和公平竞争。未来污水处理商通过改善经营体制、提高管理水平、推动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 升级,能够开拓行业内各企业的业务合作模式的更多可能性,有效促进企业扩 大业务规模,也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的提高有利于提升运营企业盈利能力目前我国污水处理收费价格普遍偏低且存在部分市县未征收污水处理费的情况。 2015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公布了《关于制定和调整污水 处理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收费标准要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设 施的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2016 年底前,设市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原则上每 吨应调整至居民不低于 0.95 元,非居民不低于 1.40 元;县城、重点建制镇原 则上每吨应调整至居民不低于 0.85 元,非居民不低于 1.2 元。已经达到最低收 费标准但尚未补偿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应当结合污染防治形势等进一步提高污 水处理收费标准。对于未征收污水处理费的市、县和重点建制镇,最迟应于 2015 年底前开征。总体来看,中国城市平均污水处理费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各 省市污水处理费定价标准逐渐明晰。污水处理收费的提高有望改善污水处理运 营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对污水处理运营项目的接手动力。污水处理市场化服务需求突出,行业呈现资源整合与跨区域发展趋势 我国污水处理市场格局主要被国际水务巨头、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三部分企业 瓜分: 国际水务巨头大型项目竞争优势明显。威立雅水务集团、苏伊士环境集团、 泰晤士水务、柏林水务集团等凭借其品牌、资本等优势通过直接投资、控 股、参股等多种方式陆续大规模进入中国污水处理市场,取得了市场先导 地位。 国有企业采用改制、并购等方式,业务规模迅速扩张。国有上市企业如北 控水务、首创股份、兴蓉投资、创业环保等,通过并购等方式迅速扩大业 务规模,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丰富的社会资源等优势迅速发展壮大,在 全国范围内积极开拓抢占市场,成为跨国水务企业强力的竞争对手。 民营企业依旧保持较强竞争优势。随着国家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 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以国祯环保、鹏鹞环保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民营企业 凭借着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机制、技术创新等优势迅速崛起,成为具有良好 发展潜力的行业新生力量,在区域市场及细分市场开始占据一定的市场份 额。2018 年在污水处理行业,运营规模排名前三分别为北控水务、碧水源和首创股 份。行业前五名污水处理企业已运营规模占据了 19%的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 企业占据了 27.2%的市场份额,相对于供水市场,污水处理市场的集中度相对 较高。目前,中国的污水处理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行业市场集中度较 低,随着我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断扩大, 污水处理产业市场化服务需求将逐步突出,行业将呈现资源整合与跨区域发展 的趋势,在规模效应的推动下,具有良好市场信誉、资金实力、技术与服务领 先的企业将加快其扩张的步伐,未来行业的集中度将逐步提高。发改委和住建部对城镇污水方向的“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城市污水处理率要 求从 2015 年的 91.9%提升至 95%,需要新建污水处理设施 5022 万立方米/日, 提标改造 4220 万立方米/日,城镇污水新增和提标改造空间供给达 1938 亿元。在城镇污水新增方面,新增污水处理设施投资额需求量最大的五个省份是山东、 浙江、广东、重庆和湖北,分别需要 120 亿元、114 亿元、98 亿元、85 亿元和 84 亿元。在城镇污水提标改造方面,上海、浙江、江苏、辽宁和广东位列全国 投资额需求量排名前五,分别需要 112 亿元、53 亿元、30 亿元、24 亿元和 21 亿元。在污水管网建设方面,“十三五”规划新增污水管网 12.59 万公里,改造 老旧管网 2.77 万公里,改造合流制管网 2.87 万公里。总体来看,未来污水处 理市场前景依旧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污泥治理市场集中度低,发展空间巨大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的不断增加,作为的“衍生品”,污水 处理量也随之上升,污泥产量随之不断增加。污泥问题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 工作重点。2018 年我国污泥年产量达到 5,665 万吨,同比增长 3.3%。相关报告 显示,中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 2018 年市场规模为 608 亿元,预计未来 3 年年复 合增长率为 4%左右,到 2020 年将达到 662 亿元。据测算,污泥处理处置运营 市场占比 51%,工程市场占比 49%。从区域治理需求角度考虑,目前北京、新疆、青海、西藏等省份已处于相对饱 和状态或治理需求较小; 黑龙江、内蒙古等省份处于需求相对较小区间,但仍 存在一定的投资空间;广东、浙江、吉林等省份处于污泥处理处置需求远大于 实际处理能力的区间,投资市场被相对看好。至 2018 年底,污泥处理处置企业数量达到 3,500 家左右,其中仅 2017-2018 年 新增企业数量达到 2,000 家左右。目前,中国专业污泥处理处置企业小而多, 市场集中度较低,产业比较分散,污泥处理处置行业业务排名前三的公司的市 场份额为 15%左右。污泥处理处置行业的平均毛利率约为 30%,重点企业毛利率 达到 30-40%。环境整治助力水务行业可持续发展 黑臭水体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规范的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受到业界青睐 黑臭水体治理是碧水保卫战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水十条”明确的 2020 年底 必须完成的任务。黑臭水体整治的重点是加强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 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补齐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推进全覆盖、 全收集、全处理;加强河道清淤疏浚和水面、岸边垃圾收集处理;利用再生水 和雨水回补城市水体,恢复水体生态基流;营造岸绿景美的良好景观等。2018 年 10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城市黑臭水体治 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其中要求,到 2018 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 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要高于 90%,基本实现长制久清;到 2019 年底,其 他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显著提高;至 2020 年底,各省、自治区地 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高于 90%。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 角区域城市建成区尽早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截至 2019 年底,全国 295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州、盟)建成区共有黑臭水 体 2,899 个,全国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为 86.7%,其中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 城市、计划单列市)消除比例为 96.2%,其他地级城市消除比例是 81.2%。黑臭水体攻坚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解决排水管网和市政污水处理建设短板, 而这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随着水处理产业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城镇黑臭水 治理板块对资金的需求量还将进一步上升。对于参与治理的公司来说,在大体 量项目面前,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也大大增强。未来规范的黑臭水体治理项目 仍将受到业界青睐,但与此前泛化不同的是,还会出现一些结构性分化。考虑 到顶层设计与地方政府扶持力度,增量项目的空间仍可期,但黑臭水体治理项 目质量将被严控。目前,我国与黑臭水体治理产业相关的企业约 2,000 家。在 资金面整体偏紧,政策趋严的大背景下,具备整合设计、建设、融投资和运营 能力的治理运营商优势明显。目前在黑臭水体治理走在全国前列的环保企业主 要有 A 股上市企业碧水源、启迪桑德、首创股份、铁汉生态、瀚蓝环境、兴蓉 环境等,港股上市企业主要有康达国际环保,天津创业环保集团。从一些成功的水环境治理项目来看,未来黑臭治理项目应具备三大要素:首先 是具备市场核心竞争力及综合服务能力;其次符合消费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内在 需求;此外将生态环境效益和城镇基础设施相结合同样不容小觑。但可以预见 的是,以恢复水生态为目的的持续性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市场将成为未来黑臭水体治理项目中的重点领域,并与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农村环境治理、生态 系统修复等相结合。补齐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村镇污水处理发展空间巨大 农村水体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现代化 进程,而且对广大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消 极影响,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未来几年在 PPP 模式进一步规范、环保督察和专项行动持续加码、打好“碧水 攻坚战”等背景下,农村污水处理的市场需求将加速释放,行业发展潜力很大。 “十三五”期间村镇污水处理市场空间超 1,200 亿元。在巨大的发展前景下,上市公司积极布局。在城市水务之外,诸如北控水务、 桑德集团、首创股份、碧水源等行业巨头也都涉足农村水处理市场。2018 年, 启迪桑德不断中标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其中就包括与通城县签订的 2.56 亿元污 水处理 PPP 项目。碧水源与旗下全资子公司北京久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 成的联合体,中标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项目,这也是西 北缺水地区首次较大规模批量使用碧水源先进的污水处理智能化集成设备。在 此大背景下,农村污水处理市场的“含金量”也随之大幅提升,未来该行业的 竞合并购潮加剧是可以预期的,企业也将日益集中。再生水未来增量空间值得期待 再生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 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我国再生水处于刚起步阶段。我国的再生水从“十 一五”开始大面积使用,主要用于景观、工业用水。“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再生 水行业投资 344 亿元。根据发改委、住建部共同发布的《“十三五”全国城镇污 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 “十三五”期间再生水投资量约为 158 亿 元,处理规模达到 4,158 万吨/日,新增 1,505 万立方米/日规模的再生水生产 设施规模,投资额需求量前五位为广东、湖北、辽宁、河南、浙江,分别为 20.6亿元、10.1 亿元、9.5 亿元、9.0 亿元、8.2 亿元。 考虑到目前再生水利用率低,现有市场规模基数较小,再生水未来增量空间值 得期待。我们认为,在阶梯水价和再生水工艺成本下降的驱动下,2017-2020 年再生水运营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有望达 20%,市场规模将达 200 亿元。包括 碧水源、兴荣环境、启迪环境、重庆水务、清新环境在内的多个大型水务企业 均有开展再生水相关业务,未来政策支持和市场发展都将为这些企业的再生水 业务开拓助力。智慧水务迎发展黄金期智慧水务通过数采仪、无线网络、水质水压表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知城市供 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并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排水设 施,形成“城市水务物联网”,并可将海量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并做 出相应的处理结果辅助决策建议,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整 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从而达到“智慧”的状态。中国智慧水务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水务 1.0 阶段,以自动化控制为核心,着眼于工艺优化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水务 2.0 阶段,以企业信息化为核心, 更多地在企业资源管理、移动应用、算法应用方面进行突破;水务 3.0 阶段, 则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综合应用。目前,我国共有 660 多个城市, 2,500 多个县城和 30,000 多个行政建制镇,每个城镇基本上都拥有给水排水系 统,但大部分水务公司处在信息化 2.0 阶段,处于向智慧水务方向拓展的阶段。 再加之现有的智慧水务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标杆性企业,行业的市场集中 度较低。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传统行业的各个 环节,新兴技术和智能工业的不断融合,这一产业发展空间具有明显的前景。智慧水务的发展助力一些相关产业链的成型,也导致软件与硬件的融合,平台 与平台的融合。智慧水务具体业务可分为前台服务、后台服务和分析决策三大 类。前台服务包括由公众服务门户、城市管理门户、企业服务门户和行业管理 门户提供的各项服务。后台服务集合综合管理应用系统、调度智慧应用系统、 行业管理应用系统、基础设施管理应用系统、运营管理平台和地理信息系统。 分析决策服务涵盖城市产业综合分析、水务工程效果评估、河湖水质水量趋势 分析等等。另外,智慧水务拥有完整的数据仓库,构建了先进的技术架构。智慧水务将大程度上提升水务公司的应急响应能力。举例来说,通过建模,水 务公司对供水管网的压力进行更的细化计算,不同的小区将更科学地分配水压, 高层建筑水压力不够的现象将大大减少。智慧水务的建设能够有效地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在中国,全国自来水厂平 均产销差率高达 30%,在中西部缺水城市甚至超过 45%,东北部分城市超过 50%, 城市水网中漏损水量的经济价值高达 200 亿元以上。解决漏损需要全面的产销 差管理和漏算控制解决系统。在新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下,智慧水务的发展能 够有效控制漏损率。随着水务投资规模的增加,智慧水务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相关数据显示,“十 二五”期间水务行业的投资力度以年均 24%的速度增长。2018 年中国智慧水务 行业市场规模为 82 亿元,2019 年智慧水务行业市场规模为 100 亿元,同比增 长 21.95%。根据现有增长速度预计,到 2023 年,我国水务行业的年度投资额 将突破 8,600 亿元,中国智慧水务行业规模将达到 251 亿元左右。投资策略:看好综合实力强的水务龙头企业我们分析了水务产业链的20家主要A股与港股上市公司,发现纯水务运营公司经 营稳定。从股息率来看,近三年水务公司中股息率最高的前五个上市公司分别为重庆水 务、北控水务、中国水务、洪城水业和江南水务。A股中重庆水务股息率表现出 色,港股水务公司股息率稳步提升。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股息率高的标的具 有较高的抗风险价值。从ROE的角度看,近三年ROE稳定在10%以上的公司有10家。其中北控水务、中国 水务ROE均在20%左右、瀚蓝环境因为有垃圾焚烧业务ROE较高,纯水务运营的A 股公司ROE平均在8%左右。我们对水务板块的荐股思路分为三条:1)从抗风险的角度来说,水务公司现金流良好,收益稳定,在利率下行的环境 下选取高股息率的个股具有相对稳健的投资价值,推荐重庆水务、北控水务。2)2020年要全面消灭黑臭水体,水环境综合整治将加快。今年的一号文件也指 出要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我们预计今年水环 境治理投资进度显著加快,推荐碧水源、国祯环保和博世科。3)水务行业已经迈向全方位高度业务集成化运作,水务公司横向切入别的环保领 域以提供综合环境治理服务,推荐水务和固废共同发展的瀚蓝环境、上海环境和鹏 鹞环保。(报告来源:国信证券)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万物之多

中国城镇水务行业发展报告(2019)|我国给水处理技术应用情况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水处理网讯:《中国城镇水务行业发展报告》是中国水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一次会议研定启动的重要事项之一,历经一年五个月,《中国城镇水务行业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于今年9月与大众见面,蓝皮书的问世在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水务行业拥有了自己的行业发展史书。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蓝皮书章节4.1:给水处理技术(撰稿人:许嘉炯)。本文节选自蓝皮书,未经本人审阅。我国给水技术应用情况2019年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对我国298个自来水厂进行给水处理工艺样本调研,地域涵盖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松花江与辽河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东南诸河流域等7个流域,自来水厂设计规模调研统计见表1;有关水源水质调研有效数据为276条,水质调研统计见表2。在本次调研的298个自来水厂中,规模10万立方米/日以下的中小型水厂占64.9%,规模10万立方米/日以上的大型水厂占35.1%,水源水质基本为II~III类。1. 总体工艺应用情况从水处理总体工艺应用情况来看,在本次调研的298个自来水厂中,64.1%的自来水厂仅采用常规处理工艺(见表3 D栏),而31.2%的自来水厂在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预处理工艺(见表3 A栏),17.8%的自来水厂增加了深度处理工艺(见表3 B栏),13.1%的自来水厂同时增加了预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见表3 C栏)。表4.1.3中还可看出,地表水源水厂只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占地表水源水厂总数的59.9%,同时增加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的地表水源水厂大多规模在10万立方米/日以上;地下水水厂只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占总数的87%,且大多规模在5万立方米/日以下。2. 预处理工艺应用情况从预处理工艺应用情况看,在调研的自来水厂样本中,采用化学预处理的自来水水厂占93.5%,物理处理和生物处理分别仅占2.2%和4.3%(见表4)。根据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目前预处理工艺还是以化学预氧化最为普遍,其次是应对水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物理预处理和生物预处理一般是针对高浊度等特定水质情况。3. 深度处理工艺应用情况从深度处理工艺应用情况看,有67.9%的自来水厂采用了臭氧活性炭工艺,3.8%的自来水厂采用了颗粒活性炭吸附工艺,22.6%的自来水厂采用了膜处理工艺,另有5.7%的自来水厂采用了活性炭+膜处理的联合处理工艺(见表5)。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当前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还是以臭氧活性炭为主,但膜处理的应用已有相当规模。4. 消毒工艺应用情况从消毒工艺应用情况看,有39.8%的自来水厂采用了液氯消毒工艺,37.0%的自来水厂采用了次氯酸钠消毒工艺,22.9%的自来水厂采用了二氧化氯消毒工艺,仅有1家自来水厂采用紫外消毒工艺(见表6)。5. 地下水处理工艺应用情况从地下水处理工艺应用情况看,67.4%的自来水厂采用了常规处理工艺,21.7%的自来水厂采用了除铁除锰工艺,另有10.9%的自来水厂采用直接消毒处理(见表7)。6. 污泥处理工艺应用情况在调研的自来水厂样本中,污泥处理工艺采用离心机进行污泥脱水的占57.8%,采用自然干化的占29.8%(见表8)。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心法

2020年智慧水务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智慧水务,是通过数采仪、无线网络、水质水压表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排水设施,形成的“城市水务物联网”。智慧水务可将海量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结果辅助决策建议,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从而达到“智慧”的状态。中国智慧水务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水务1.0阶段,以自动化控制为核心,着眼于工艺优化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水务2.0阶段,以企业信息化为核心,更多地在企业资源管理、移动应用、算法应用方面进行突破;水务3.0阶段,则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综合应用。智慧水务是以智能水表为基础,逐步实现水务管理的智慧化。智慧水务包括三个层次,即设备层(表计、传感器等)、数据传输层(数据的网络接入)以平台层(云、大数据、数据挖掘等)。在实现智能水表数字化实现一定规模后,构建以智慧水务平台为核心的智慧化运营体系将成为智慧水务基础设施企业的业务转型的重心,即实现数字化向智慧化的过渡。近年来,智慧水务已成为传统水务领域转型升级或业务拓展的重要方向。我国智慧水务已进入高速发展期,大大小小的智慧水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同时整个领域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离真正的强大和成熟还有较远距离。日前,国内首个智慧水务生态园在福州高新区智恒科技园建成并投入运行,我国智慧水务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智慧水务”是水务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数字经济环境下,传统水务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根据201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全国河流Ⅰ-Ⅲ类水、Ⅳ-Ⅴ类水和劣Ⅴ类的占比分别为78.5%、13.2%、8.3%;全年总体水质为Ⅰ-Ⅲ类的湖泊有32个,Ⅳ-Ⅴ类湖泊67个,劣Ⅴ类湖泊24个,分别占评价湖泊总数的26.0%、54.5%和19.5%;全年总体水质为Ⅰ-Ⅲ类的水库有920座,Ⅳ-Ⅴ类水库120座,劣Ⅴ类水库24座,分别占评价水库总数的86.4%、11.3%和2.3%。综合来看,水资源污染问题较为严重。近年来,水务企业对节能降耗、提升运管水平等需求不断提高,对智慧水务的需求开始呈现暴发式增长。目前,我国共有660多个城市,2500多个县城和30000多个行政建制镇,每个城镇基本上都拥有给水排水系统,但大部分水务公司处在信息化2.0阶段,处于向智慧水务方向拓展的阶段。再加之现有的智慧水务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标杆性企业,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传统行业的各个环节,新兴技术和智能工业的不断融合,智慧水务行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前景。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智慧水务市场竞争策略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智慧水务行业市场规模已达50.33亿元,同比增长15.33%。到了2016年中国智慧水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58.62亿元,同比增长16.47%。截止至2017年中国智慧水务市场规模增长至约68.59亿元,同比增长17%。初步测算2018年中国智慧水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82亿元左右。智慧水务对政府、社会和用户的价值在于,它将最大程度上提升水务公司的应急响应能力,包括对管网的抢修、水质安全监测等。通过建模,水务公司对供水管网的压力进行更精确的细化计算,不同的小区将更科学地分配水压,高层建筑水压力不够的现象将大大减少。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目前,我国水价采用由政府主导下的听证会制度,企业对水价没有定价权,供水业务被动地承受人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长期采用“低水价+亏损+财政补贴”的模式,经营效率低下。而污水处理企业,通过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约定最低污水处理量保证最低单价以保证自身盈利。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偏弱,并对外部支持有一定依赖。在中国,全国自来水厂平均产销差率高达30%,在中西部缺水城市甚至超过45%,东北部分城市超过50%,城市水网中漏损水量的经济价值高达200亿元以上。智慧水务的建设能够有效地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根据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城乡供水方向规划全国新增供水能力270亿立方米,即为新增产能约7400万立方米/日。供水规模的新增要求加快城乡供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加快重点水源安工程建设,实施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加强雨水和海水的利用;加强城市应急和备用水源建设,单一水源供水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应于2020年底前完成备用水源货应急水源的建设。数据显示,水务行业的投资力度以年均24%的速度增长。2016年,中国水务行业的年度投资额达到4963.52亿元。2017年水务行业投资额为5276.78亿元。预计,到2023年,我国水务行业的年度投资额将突破8600亿元。智慧水务的建设是一个庞大完整的产业链,不仅需要硬件支持,也需要软件支持,不仅需要传统公司的行业经验积累,也需要新进入者的资本技术支撑。因此,未来智慧水务将会出现更多的战略合作,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数据共享,加速智慧水务的发展与升级,扩大市场占有率,重塑行业形态,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性理

2020年中国水务市场发展现状与区域竞争格局分析 投资力度呈加大趋势

近年来,我国水务市场平稳发展,城市供水总量稳步提升。2019年,全国城市供水固定资产投资为560.1亿元;城市排水固定资产投资为1562.4亿元,其中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为803.7亿元。浙江、江苏、福建供水固定资产投资排名前三;广东、上海、北京污水处理固定资产投资排名前三;北京、广东、新疆再生水利用固定资产投资排名前三。水务行业是指由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等构成的市场产业链,是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产业,我国日常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城市供水,从水务行业各上市公司水务相关主营构成来看,主要分水供应与污水处理两大方面。该行业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属于市政公共服务行业,行业发展受政策驱动效应明显。从主要环节来看,水务行业又可分为原水生产与供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污水收集、污水处理、中水与再生水利用等多个环节。城市供水市场平稳发展从城市供水情况来看,2010-2019年,我国城市供水总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9年我国城市供水总量达628.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22%,我国供水市场进入平稳发展状态。供水投资规模较为稳定,排水投资规模波动上行从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情况来看,2019年,全国城市供水固定资产投资为560.1亿元,占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总投资2.78%;城市排水固定资产投资为1562.4亿元,占比为7.76%,其中污水处理占总投资比重为3.75%,再生水利用占总投资比重为0.24%。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来看,2010-2019年,供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稳定在400-600亿元左右,排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012-2019年由704.5亿元上升至1562.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05%。2019年,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为803.7亿元,占排水投资比重为51.44%。浙江江苏等供水投资占比领先,广东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投资占比排名靠前从供水固定资产投资分省份情况来看,浙江省供水固定资产投资61.38亿元,占比11%,排名第一;江苏省供水固定资产投资46.45亿元,占比8.3%,排名第二;福建省供水固定资产投资41.45亿元,占比7.4%,排名第三。从污水处理固定资产投资分省份情况来看,广东省污水处理固定资产投资151.04亿元,占比20%,排名第一;上海市污水处理固定资产投资64.44亿元,占比8.5%,排名第二;北京市污水处理固定资产投资60.43亿元,占比8%,排名第三。从再生水利用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来看,北京、广东、新疆排名前三,占比分别为29.4%、27.7%、7%。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水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象数

水务行业展望报告之上篇——行业分析

摘要:水务行业包含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等方面,行业上游依赖区域内水资源禀赋,下游依赖于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目前我国水资源呈现南多北少,水质呈现南优北劣的状况。在城镇化进程推动下,用水和污水处理需求持续增长,促进水务行业整体产能持续扩容。2019年以来,在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背景下,水务行业在政府债券、外部融资等方面获得有力支持,水务企业债券发行量明显增加,宽信用政策效果明显,融资成本呈下降趋势,行业内投资增速有所加快;伴随着节水提效和加大城镇污水建设等政策的出台,供水行业提标改造和城镇污水处理扩产空间进一步释放,资金和技术实力较强的行业龙头成为异地扩张的重要主体。2019年,部分城市水价进一步调升,水务企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呈现增长趋势,收现能力较强。同时,随着项目投资进度的加快,水务企业投资活动净流出进一步扩大,债务负担有所加重,偿债能力有所弱化,但整体偿债风险可控。2020年一季度,水务企业收入同比变化不大,新冠肺炎的爆发对我国水务行业影响有限。一、行业概况水务行业产业链主要涉及从自然水体中取水、水的加工处理、供应和污水处理等环节。产业链的最上游是水源的获取;水资源的丰富程度、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水务行业原水获取的难易程度和水生产的成本。水务行业下游主要是城镇居民生活、生产等方面用水需求,城镇人口的增长,环保节水等政策的要求对水务行业下游需求端产生重要影响。从最上游水源供给方面来看,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区域分布不均衡。2019年,我国水资源总量28670亿立方米,居全球第四。近年来,我国水资源开发总量基本维持在20%~25%之间,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地表水占比在95%以上,地下水占比不足5%。水资源区域分布上,我国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区域,北方水资源仅占水资源总量的20%左右,但我国北方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近一半,经济总量约占全国总经济总量的40%,我国水资源分布与人口和区域经济分布不匹配,广大北方和部分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其中,部分省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000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匮乏成为制约区域水务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南水北调和沿海地区海水淡化方式解决水资源缺乏和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改善了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区用水问题。海水淡化方面,海水淡化主要分布在沿海且水资源相对缺乏区域,近年来,我国海水淡化设计产能逐年增长,但规模仍较小。截至2018年底,我国海水淡化设计能力达118.91立方米/日,主要集中在天津和山东。从水质来看,我国地表水质有所改善,但北方区域水质较南方仍差。我国水质分为Ⅰ~劣Ⅴ,其中Ⅰ~Ⅲ类水质通过加工处理可作为饮用水源。根据《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8年,我国地表水中Ⅰ~Ⅲ类水质占比71%,较2017年上升3.1个百分点,污染水质占比有所下降,地表水质有所改善;分区域来看,长江、珠江、浙闽片河流水质较好(除巢湖中度污染,太湖和滇池轻度污染),北方(除西北,西北水质较好)水质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尤其是海河流域和辽河流域水质主要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差,Ⅰ~Ⅲ类水质仅占13.80%。从需求端来看,水务行业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涉及居民生活、生产等方面用水。2018年,我国用水总量6015.50亿立方米,其中工业和生活用水占比在35%左右,农业用水占比在60%,生态环境用水占比较小。从变化趋势来看,受工业节能减排提质增效影响,工业用水占比逐年下降;受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城镇人口逐年增长,城镇生活用水占比持续增长。农业用水方面,在加强农业节水等政策影响下,近年来农业用水占比逐年下降。在环保生态治理等因素影响下,生态环境用水占比逐年增长,但仍维持较低占比。对于水务企业来说,水费收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是其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水务企业的水费收入主要来源于城镇自来水费和污水处理费。受目前配套设施尚未健全及农村水费征收尚未完全普及等因素影响,我国农村水费征收范围和收入规模有限。因此,目前,联合资信水务行业需求端研究主要针对城镇生产和生活方面的供水和污水需求。城镇化进程推动用水人口持续增长,用水需求持续增长,城市生活用水成为需求端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城镇用水人口持续增加,2018年城镇用水人口增至8.3亿人,同比增长3.80%;其中城市用水人口占比60.60%,县城用水人口和乡镇用水人口占比分别为17.71%和21.08%。2018年,我国城镇用水总量达874.9亿立方米,较2017年增长2.80%;其中城市用水614.62亿立方米,占城镇用水总量的70.25%;按用途划分,生活用水占比最高,为52.55%,其次是生产用水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用水。污水处理行业需求量增速高于同期用水需求增速,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端发展较快,城市生活污水成为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端的主要来源。污水排放量是衡量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端的重要指标。2018年,全国城市和县城污水排放量620.52亿立方米,较2017年增长5.63%,高于同期用水需求增速;其中城市污水排放量521.12亿立方米,占比83.98%;按性质分,生活污水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60%以上;整体看,污水处理行业需求持续增长。供水和污水处理需求的增加推动我国水务行业整体运营能力的提升。2018年,我国城镇供水能力达3.86亿立方米/日[1],较2017年增长4.63%。全国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2.02亿立方米/日,较2017年增长6.79%。我国水务行业整体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居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需求仍将持续稳步增长。加之国家政策对水务相关设施投资的倾斜,及相关配套资金的大力支持,促进我国供水和污水产能的进一步释放。联合资信认为,水务行业从供需两端均将保持稳步增长趋势。[1]由于城乡统计年鉴尚未披露乡镇供水能力,故该数据仅包含城市和县城供水能力二、行业环境(一)宏观环境及对水务行业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以及全球的扩散蔓延背景下,宏观政策整体仍发挥着逆周期调节的重要作用。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指导下,水务行业专项债发行规模快速增长,为其投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水务行业投资规模预期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在稳健货币政策指导下,水务行业发债成本预期将维持较低水平。2019年,我国宏观政策的主基调是加强逆周期调节。财政方面,主要是大规模降税降费,大幅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至2.15万亿元,为基建补短板和提高有效投资提供资金支持。货币金融方面,全年实施三次全面及定向降准,为市场注入了适度充裕的流动性,引导信贷市场利率实质性下降。2020年一季度,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以及全球的扩散蔓延,我国宏观政策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力对冲疫情对经济生活的巨大负面影响。财税政策方面,进一步提前下达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大力减轻企业负担,增加有效投资。截至2020年3月底,各地专项债发行规模1.1万亿元,重点用于交通、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货币金融政策方面,金融调控及监管部门以缓解企业流动性困难为中心,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开启绿色通道便利企业债券融资等系列政策措施,为对冲疫情负面影响创造较好的货币金融环境。2020年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具体安排上,会议确定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等措施。上述政策措施表明,未来财政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积极宽松。同时也应看到,由于我国宏观杠杆率较高,政府和企业部门债务负担较重,政府和企业的收入仍面临惯性下降的不确定性风险,上述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空间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约束,难以大规模扩张,宏观政策仍需在稳经济和防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在基建补短板和提高有效投资提供资金支持背景下,2019年,水务建设、生态保护等水务项目发行专项债金额合计756.42亿元,是2018年发行金额的1.69倍。2020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水务项目专项债发行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一季度,水务相关专项债发行金额1187.39亿元,超过2019年全年发行规模,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水务相关项目投资提供资金支持,水务相关项目投资预期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指导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开通债券融资等渠道等措施刺激水务行业发债规模快速增长,发行利率有所下行。根据wind水务行业口径,2019年,水务行业发债规模[2]较2018年增长20%,2020年,水务行业发债规模延续2019年快速增长趋势,1-4月份发债规模占2019年全年的75%,较上年同期增长254%,水务行业发债增速较快;考虑到专项债配套资金补充支持,及整体降杠杆控风险的要求,未来水务行业发债进度预期同比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一定规模。发行成本方面,在降融资成本政策指导下,水务行业发债成本持续下降,2019年,水务行业整体发债平均成本较2018年下降1.11个百分点,2020年1-4月,发债成本进一步下降,水务行业平均发行成本较2019年下降0.60个百分点。考虑到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利率下降,未来预期水务行业发债成本预期将维持较低水平。(二)行业政策及对水务行业影响2019年以来,水务行业政策重点体现在用水提质增效,实施严格节水制度;加快城镇污水设施建设和污水排放检测,进一步释放污水处理产能;推进水费改革提升水务行业盈利空间;通过中央,地方和外部融资等方式保证项目建设资金。预期我国水务行业在提质增效,扩展污水产能方面将得到突破。2019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多部委新出台水务行业相关文件,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确保水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一,要求实施严格的节约用水制度,控制用水总量。在《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要求下,我国将进一步实施最严格的节水制度,通过降低漏损率,提高用水效率,降低单位产能水资源使用量,并在用水总量上进行严格控制。到2020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在2035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第二,加快城镇污水设施建设,加强污水排放监测,进行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改革。相关政策要求要加快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建设,规范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监测重点排污企业污水排放;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尽快将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调整到位,原则上应当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正常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并综合考虑企业和居民承受能力,完善差别化定价,统筹使用污水处理费与财政补贴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水务企业支付服务费。第三,中央预算、地方财政、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方等多方参与,解决污水处理、水利设施和生态治理等项目资金需求。政策要求,对于生态保护等重点项目,可纳入中央项目储备库管理,加快中央预算执行,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中统筹考虑地方环境治理的财政需求,建立健全常态化、稳定的中央和地方环境治理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研究探索规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质押融资担保,鼓励金融机构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提供融资支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补短板的社会民生等方面基础设施项目,在投资回报机制明确、收益可靠、风险可控前提下,可适当降低资本金最低比例。以上政策将对水务行业在提质增效、扩大产能、提升盈利空间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提质增效方面,根据政策要求,我国将持续实施严格节水政策,提高用水效率、降低漏损率、控制用水总量,2018年,我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达14.62%,较2020年10%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未来加快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成为节水提效的重要工作之一。2018年,我国用水总量6015.50亿立方米,在目标控制总量限额以内,但考虑到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镇用水持续增加,我国用水总量控制将面临一定挑战,未来节水及相关配套项目将成为水务行业发展的方向。扩大产能方面,在加快城镇污水建设和加强污水排放监测等指导下,我国污水处理覆盖范围和处理对象将扩大,需求端的增长将推动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量的进一步释放,且在中央预算、地方财政等资金支持下,水务行业投资将加快进行,从而进一步促进水务行业产能的提升。在提升盈利空间方面,在节水政策下,预期政府可能将通过水价的调节作用促进节水目标的实现,水价将持续增长。此外,在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改革政策指导下,要求污水处理费定价机制需要考量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正常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该政策预期将有效推进我国水费征收的市场化改革,提升我国水务行业盈利水平。但考虑到水务行业涉及国计民生,公益性较强,短期内水价涨幅空间仍有限。[2]以水务企业发行中期票据为统计口径三、行业周期性及目前所处阶段从行业周期来看,水务行业属于弱周期行业;受部分年度政策导向,行业发展略有波动。从目前所处阶段来看,我国供水普及率较高,供水行业处于成熟期;近年来污水行业快速发展,地级市和县城污水处理接近成熟期,但乡镇污水空间巨大,污水行业整体仍有较大成长空间。再生水规模较小,整体发展仍处于导入期。(一)水务行业周期性水务行业整体周期性不明显,属于弱周期行业。生产用水易受经济和政策影响出现波动,但近年来整体发展稳定。供水总量和污水处理量是衡量水务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它不仅是水务行业投资规模的结果反映,也直接决定了水务行业收入,并间接影响水务行业利润。联合资信通过水务行业处理总量指标简析水务行业周期性特点。通过分析1978年以来水务行业处理量规模和增速发现,水务行业处理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增速方面,整体稳定在一定区间,但部分年份有所波动。整体看,水务行业整体周期性不明显,属于弱周期行业。从具体子行业来看,除2006年居民生活用水有所波动外[3],其他年份居民生活用水总量增速保持稳定,生产用水在2012年之前波动较大,之后年度增速变动与生活用水趋同。从具体波动来看,生产用水波动与我国水务政策密切相关,2006年,我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节能减排”使得我国生产用水量同比下降,加之经济危机因素影响,生产用水量在2007年和2008年同比增速为负,之后随着经济发展用水量同比增速又有所回升。2011年,十二五规划出台《“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使得用水总量同比增速呈现大幅下降,但政策之后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要求,到2022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30%和28%,预期我国生产用水效率将有所增长,进而对冲因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对生产用水总量需求的增加,工业生产整体用水总量预期保持稳定。(二)水务行业目前所处阶段供水行业处于成熟期,污水行业城乡发展存在差异,乡镇污水空间较大,整体污水行业仍有较大成长空间。再生水规模较小,整体发展仍处于导入期。供水方面,从用水普及率来看,近年来,我国城市、县城、建制镇和乡用水普及率小幅增长,基本保持稳定,地级市和县城用水普及率均在90%以上,乡镇用水普及率相对较低,未来尚有一定空间;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我国供水固定资产投资相对稳定,我国供水行业整体处于成熟期。污水处理方面,从污水处理率来看,近年来,我国地级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快速发展,污水处理量在90%左右,基本处于成熟期。但是,我国乡镇污水处理尚不完善,联合资信通过污水处理总量与用水总量的比率估算我国整体污水处理率,2018年整体污水处理率估算值仅为70%左右,与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尚有差异,乡镇污水处理空间较大。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来看,近年来,我国排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增长,与供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差距逐年拉大,随着排水固定资产的持续投入,我国污水处理能力将进一步释放,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持续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再生水方面,近年来,我国市政再生水利用规模较小,市政再生利用率不足20%。2019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在《国家节水行的方案》等多部文件中提到要强化污水再生利用,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利用率达20%以上。总体看,我国再生水利用还不完善,尚处于导入期。[3]2006年城市居民用水总量同比有所波动可能与自2006年起按城区人口和城区暂住人合计口径统计原因所致四、行业竞争态势分析水务行业涉及国计民生,受政府强力监管,且易受区域管网等物理因素限制,行业准入壁垒较高,有效地限制了竞争者数量。水务行业整体呈现以地方水务企业为主,且区域垄断性突出;头部水务企业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进行跨区域扩张,竞争有所加剧。但考虑到行业的特殊性,联合资信认为水务行业仍呈现区域垄断和行业龙头集中度提升同时并存的竞争格局。水务行业准入方面,水务行业涉及国计民生,行业准入须满足相应资质,后期运营模式、收费标准及环保标准等方面均须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和监督,市场化程度较低。此外,在水务行业供产销的链条中,重要的环节是通过供水管网将水源输入至下游需求端,同时将污水通过排水管网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加工处理,水务行业特殊的运营方式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管网建设以及设备采购成本,易受区域管网等物理因素限制,且大部分城市供水业务已经进入成熟发展期,区域内供水设施及管网建设已趋近饱和,较高的污水处理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要求对新参与者设置较高门槛,整体看,水务行业进入壁垒较高。水务企业类型和竞争格局方面,目前,我国行业内分布的水务企业大致可分为三种,国有水务企业(央企和地方国企)、外商投资水务企业和民营水务企业。其中,国有地方水务企业最为普遍,多为所在地方原事业单位改制形成,其业务结构相对单一,以服务所在区域供水和污水处理为主业,区域垄断性突出,是水务行业的主力军。部分实力较强的区域(北京、深圳、成都、重庆等地)地方国有水务企业和央属水务企业基于雄厚的股东背景、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通过并购、合资、参控股、BOT和PPP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或国外异地扩张,获取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特许经营权,并通过水务衍生行业拓展成为投资型综合水务企业,对原区域内地方水务企业产生一定竞争。外资水务企业往往拥有先进的水务技术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尤其在污水处理行业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但进入中国水务市场数量较少。民营水务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较小,主要通过PPP模式在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治理领域参与竞争,面临较大投资和回款压力。未来竞争方向方面,近几年,随着我国生态治理和环保力度加大,出现黑臭水体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污泥处置等水务衍生行业。水务衍生行业对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水务衍生业务仍将继续成为实力较强的央企或经济发达区域地方国企积极参与对象;一般的地方国有水务企业受限于资金和技术水平,与其参与度不高。此外,伴随经济发达的城市水务行业进入成熟期,需求增长放缓,相关配套设施还不健全的区县城市及乡镇地区成为实力较强的水务企业异地扩张的机会。一方面,区县乡镇之前尚未完全建立完备的供排水管道,准入的物理限制较低,且受制于区域财力不足等因素影响,该区域更愿意接纳外部水务企业进入;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我国污水排放标准提升,对水务企业的污水处理技术要求越加严格,对于技术实力不强且财政实力有限的区域则会考虑技术先进的污水处理企业进入。综上,地方国有水务企业区域垄断性突出,实力较强的地方国有企业和央企等行业龙头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水务衍生行业投资及财政实力偏弱的区县城镇供排水项目。但水务行业涉及国计民生,竞争格局基本稳定,预期水务行业整体仍呈现区域垄断和行业龙头集中度提升同时并存的竞争格局。五、行业增长与盈利能力(一)行业增长趋势供水方面,城市供水进入平稳发展状态,乡镇供水尚有一定开发空间;在节水提效政策指导下,老旧供水管网改造为水务企业投资增长释放一定空间。城市供水方面,城市化进程推动我国城市供水能力和供水总量逐年增长;城市用水普及率较高。城市供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稳中小幅波动。整体看,我国城市供水行业进入平稳发展状态。2018年,城市用水人口增至5.03亿人,同比增长4.16%。同期,城市供水能力达3.12亿立方米/日,较2017年增长2.42%,仍保持平稳增长。2018年,我国城市供水总量达614.6亿立方米,较2017年增长3.51%;其中居民家庭用水占比最高,为39.3%,生产运营用水占比26.4%,其他为公共服务等方面用水。2018年,我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86.51万公里,较2017年增长8.49%;城市用水普及率进一步上升至98.36%。2018年,城市供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543.0亿元,较2017年略有下降,整体呈现稳中小幅波动态势。我国城市供水行业进入平稳发展状态。乡镇供水方面,2018年,我国乡和建制镇用水人口1.8亿人,同比增长1.8%,乡镇年用水总量145.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0.9%。2018年,我国乡镇的用水普及率分别为79.2%和88.1%,较城市98%的用水普及率尚有差异,乡镇供水市场尚有一定开发空间。此外,根据我国节水政策要求,到2020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8年,我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达14.62%,较2020年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未来加快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成为水务行业新的增长点。近年来,随着城市污水排放总量的不断增长,国家政策逐渐向节能环保方向倾斜,对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投资加大,污水处理能力预期将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行业尚有较大增长空间,但应关注财力较弱区域污水处理费回款情况和PPP项目投资压力。污水处理分为工业废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两大类,以生活污水为主。近年来,生活污水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60%以上。2018年,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521.1亿立方米,较2017年增长5.84%。同期,全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69万立方米/日,较2017年增长7.23%,显著高于同期城市供水能力增速。2018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增至95.49%,同比增长0.95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率进一步上升。2018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802.6亿元,同比增长78.04%。2016-2018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固定资产投资合计1743.3亿元,同期县城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固定资产投资387.2亿元[4],较我国《“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中各类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投资5600亿元目标尚有较大空间。此外,我国乡镇污水处理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2019年,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提出生活污水应接尽接,依法规范生活污水接入管网,城镇污水排放量未来或将显著增长。在国家水务相关专项债、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等政策和资金支持背景下,预期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投资将持续加大,污水处理能力预期将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行业尚有较大增长空间。但污水处理结算模式一般属于政府采购模式,当地政府的财政实力对水务企业现金回款及补助到位情况影响很大,对于一些财政实力较弱区域,应关注污水处理费回收情况。此外,在环保政策驱动下,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水务衍生行业发展较快,部分投资型综合类水务企业利用资金优势通过PPP模式积极参与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水务衍生行业投资,该类项目前期投入规模大,回款期长,对地方政府财政实力依赖程度较高,企业资本支出和现金回流或将面临较大压力。(二)水价变动趋势近年来,我国重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整体呈现小幅上涨趋势,2019年,部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进一步调升;水资源匮乏城市水价格较高;伴随着水价改革的推进,及节水政策指导下水价调控作用的发挥,预期城市供水价格未来仍有进一步上调空间。我国水价主要由自来水费、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构成。从定价模式来看,目前我国水价仍然由各地物价部门通过举行价格听证会的方式确定。水费征收范围包含居民生活用水、生产经营用水(工业用水、行政事业用水、经营服务用水)和特种行业用水三类。其中,居民生活用水水价整体最低,生产经营用水水价次之,特种行业用水水价最高;受居民生活用水量在城市用水量中占比最高影响,水务企业供水收入主要来源于居民生活用水。2019年,我国重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平均水价为2.28元/立方米,较2018年增加0.09元/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水价整体呈现小幅上涨趋势。2019年以来,在全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石家庄、银川和福州居民生活用水第一阶梯水价均有所调升,调整幅度在0.2元/立方米~0.5元/立方米不等,其他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自来水价格保持稳定。从自来水价格排名来看,京津冀、河南、山东等水资源匮乏区域城市自来水价格明显高于其他城市。近年来,国务院等有关单位发布多项文件,要求提高节水意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进行水价改革;不断推进居民生活用水阶梯计价制度,并在2020年底全面实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合理提高征收标准,做到应收尽收。整体看,在政策指导下,我国城市供水水价仍有进一步上调空间,且随着应收尽收征收范围的扩大,预期供水行业收入将进一步增长。污水处理费仍处低位,部分城市尚有较大上调空间从污水处理价格来看,目前各地污水处理价格仍然由政府决定,价格整体仍然处于低位。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政策要求,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原则上居民应不低于0.95元/吨,非居民不低于1.40元/吨。近年来,根据我国重点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处理平均价格走势来看,居民生活污水处理平均价格虽持续上升,但仍低于1.00元/吨,该价格仅基本满足国家规定收费标准下限,并且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费排名靠后的城市例如太原、拉萨、海口等地,污水处理价格处于0.50元/吨~0.90元/吨,尚未满足国家规定最低收费标准0.95元/吨。整体看,污水处理费仍处低位,部分城市尚有较大上调空间。 (三)水务企业增长与盈利能力受益于水务工程施工、水环境整治、污水处理业务的增加,水务企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持续增长,但利润总额对政府补助的依赖程度仍较高。2017-2019年,联合资信口径的水务样本企业[5]实现营业收入合计分别1494.62亿元、1742.67亿元和1912.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13.13%。同期,水务企业利润总额合计分别为311.91亿元、300.47亿元和320.0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1.30%。水务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主要系水务工程施工、水环境整治、污水处理业务增加等因素综合影响所致。2020年一季度,水务企业平均实现营业收入7.09亿元,同比增长1.25%。同期,水务企业有息债务规模增长,利息费用对利润总额侵蚀加剧,受此影响,2020年一季度,水务企业平均实现利润总额0.71亿元,同比下降28.14%。2019年水务企业其他收益对利润总额的贡献由2018年的22.46%上升至23.50%,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水务企业利润总额对政府补助的依赖程度仍较高。2017—2019年,水务企业平均总资本收益率波动增长,分别为3.38%、4.20%和4.01%。受股权投资收益变动、相关成本以及融资财务费用增加等影响,水务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有所波动。未来随着在建水务项目逐渐完工运营,产能得以释放,预计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有望提升。[4]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固定资产投资口径来源于统计局披露的《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城市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中不包含县城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固定资产投资,县城投资规模单独统计。乡镇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尚未披露,尚未统计在内[5]联合资信口径水务企业样本分析系以2019年底供水和污水收入占营业收入的45%及以上样本口径为基础对比近三年指标变化情况六、行业杠杆与偿债能力(一)水务企业现金流情况水务企业现金流状况较好,收现能力较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规模较大,未来随着污水处理及水环境治理领域的需求增长,预计投资需求仍将持续较大规模。2017—2019年,水务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合计不断增长,分别为1824.83亿元、2008.74亿元和2085.63亿元;水务企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合计同时呈增长趋势,分别为248.46亿元、310.06亿元和342.98亿元。同期,水务企业平均现金收入比分别为102.99%、103.49和101.04%,收现质量较为稳定且表现较好。2020年一季度,水务企业经营活动平均现金流入量11.53亿元,同比变化不大;受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减少影响,水务企业平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0.42亿元,同比增长62.86%,可能系疫情影响下企业收缩现金支出所致。随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及PPP模式项目的推进,水务企业投资活动整体表现为大额的现金净流出。2017—2019年,水务企业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分别为708.35亿元、948.15亿元和1123.51亿元,绝大部分来自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现金流出,符合水务行业总体发展趋势。2020年一季度,水务企业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为6.54亿元,同比下降0.5%。未来随着污水处理及水环境治理领域的需求增长,预计大额投资需求仍将持续。(二)水务企业有息债务情况受水务工程投资需求增加影响,水务企业债务规模持续增长,以长期债务为主,债务负担小幅上升但整体可控,其中跨区域投资的水务企业债务负担上升明显。2017—2019年,水务企业有息债务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10.80%。截至2019年底,水务企业有息债务规模合计4271.37亿元,主要系水务及相关基建工程业务规模扩大、融资需求上升所致。其中,长期债务占比不断上升,近三年分别为70.91%、70.98%和72.55%,2019年长期债务占比增长主要系长期项目贷款逐步落地,整体融资环境好转所致。2019年底与2020年3月底,水务企业存续债券余额占全部有息债务的比重分别为18.57%和18.86%,保持相对稳定,水务企业融资仍以银行借款为主。2017—2019年,水务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和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均小幅上升,2019年底分别为59.21%和43.45%,但跨区域投资和从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水务企业债务负担上升明显,样本中有约41%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65%。(三)水务企业偿债能力水务企业的整体偿债能力较好,预计未来行业偿债能力将继续保持稳定,因存量债务规模过大或盈利能力下滑导致的偿债指标明显弱化的企业应重点关注。此外,联合资信将持续关注水务企业对外资金拆借回收情况。短期偿债能力方面,2017—2019年,水务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入/短期债务平均值分别为11.37倍、13.79倍和15.39倍,主要系三家水务企业短期债务增长比例小于其经营性现金流入增长比例且数额较小所致;剔除上述三家水务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入/短期债务平均值分别为2.85倍、3.33倍和2.36倍。同期,水务企业现金类资产/短期债务分别为18.49倍、19.07倍和17.57倍,剔除上述三家水务企业,水务企业现金类资产/短期债务平均值分别为1.66倍、1.91倍和1.45倍。水务企业整体短期偿债能力较好。长期偿债能力方面,2017—2019年,受水务投资需求增加、盈利水平增速相对缓慢影响,水务企业全部债务/EBITDA持续增长,分别为6.95倍、7.73倍和8.74倍,但整体长期偿债能力仍然较强,预计未来行业偿债能力将继续保持稳定。因存量债务规模过大或盈利能力下滑导致的偿债指标明显弱化的企业应重点关注。同时,考虑到水务企业和区域内城投企业可能通过往来款形式进行资金拆借,水务企业部分融资并非用于自身经营,从而加剧了水务企业的债务负担。来源:联合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