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水务行业前景及现状分析报告谜孔雀

2020年水务行业前景及现状分析报告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水处理网讯:随着水资源的逐渐匮乏,水的经济、社会功能性日趋显着,水在经济社会的地位日趋提高。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缺水国,都把水利建设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投入巨资,修建各类型的水库、水堤,以及储水、蓄水、引水工程,来确保水的供求。据世界水事委员会宣布,全球在用水方面的投资,必须从如今的每年750亿美元,增加到1800亿美元。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启动,在今后10年,仅东线引水工程(东部运河和中央运河),投资250亿美元,全部工程投资那就更是惊人了。水务市场规模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域,全世界淡水总量超过3,700万立方千米.可是这些淡水中有3/4(约2,900万立方千米)储藏在冰川和南北两极的冰层里,现有的技术水平尚难以利用,剩下的几乎都在地下含水层里(约840万立方千米).目前主要的供水来源,包括湖泊河流(20万立方千米)和大气层的水蒸气(1.3万立方千米),还不到全部储蓄量的1%,如此少的可利用淡水使全球水资源面临巨大的压力。从全球角度分析,淡水需求在未来几十年呈增长趋势。除农业领域需求量占总淡水使用量的70%以外,工业领域使用的淡水资源将大量增加,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市政用水与卫生系统用水也将呈增长态势。气候变化情景模拟得出的结果显示,未来数年中,淡水的供给与需求矛盾呈恶化趋势,随着干旱和洪水发生的频率增大,将改变全球部分江河流域的水资源分布,由此带来的干旱将影响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当前,全球2/3的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区,大约有5亿人生活在水资源消费量占水资源再生两倍的区域,该区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地下水呈持续减少的态势,迫切需要寻找可替代的水资源以满足需求。一、全球水资源基本情况1、水资源短缺地球上的江、河、湖、海,冰川等等都是水资源,而且储量相当之大,我们为何总强调水资源短缺,强调对水资源的保护的重要性,这里就涉及到了广义的水资源与狭义的水资源之分。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球虽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但他们远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时空分布也不均匀。现在工业、农业以及人对水的需求大幅增长,淡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严重困扰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地球上水储存量虽然相当丰富,但只有2.5%是淡水,大部分淡水以永久性冰雪的形势封存于南极,能被人类所利用的水资源很有限,主要是湖泊、河流、土壤湿气和埋藏相对浅的地下水。大部分能够利用的水位于远离人类的地方,使水得利用成为一个很复杂的问题。2、水资源的分配问题水资源的特点有流动性、有限性、可再生性等等,水资源的众多特点决定了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总的来说包括时间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均匀,我国南北方水量差别及雨量季节 的差别充分体现了水资源的不均匀性。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中度和高度缺水的地区,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仍在增加,而农业方面也需要大量的水,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利用的水相当之多。为了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各国也建筑河坝,从而协调灌溉用水、水力发电和生活用水等。我们通过对河流进行筑坝、引流等工程方式为人类的确带来了很大好处,但同时对单水生态系统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然这些工程建筑的造价也非常大,并改变了当地河流的形状,是当地人口被迫迁移,导致邻近的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3、水质污染水资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退水等。水资源受到污染会产生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等。但水污染问题通过水文循环过程会得到缓解,污染物随水体的运动不停地发生变化,自然的减少小时或无害化的过程,也就是水体自净作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水污染问题,有的水污染是因为自然因素,但大部分水资源的污染是因为人为因素。城市和工业排出的污水污染着河流和地下水。农业开发在解决世界食物问题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它也造成了水污染。比如在中国,全国600多个大小城市中,有一半城市都缺水。世界上仅城市地区一年排出的工业和生活废水有多达500立方公里,而每一滴污水将污染数倍的水体。水环境污染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水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水、废水量日益增多。大量的含有各种污染物质的废水进入天然水体,造成了水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一方面,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工农业利用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有雨水资源被污染,原本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失去了利用价值,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量越来越少,造成水质性缺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二、全球水资源供给情况分析全球水资源总量约为13.86亿立方千米,其中咸水占比为97.47%,淡水占比为2.53%。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地下水资源及咸水还不能大规模开发利用,容易利用的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1%左右,约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026%左右。在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自然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自然水资源的供应则由于污染、地下水的下沉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使人类可利用的自然水资源量正在萎缩。尽管全球海水资源极其丰富,但目前海水淡化成本较高且技术也不够成熟,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若能充分利用海水资源将有效缓解日益萎缩的水资源状况。尽管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受世界人口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水资源供应可能会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水务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行业企业愈来愈重视对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行业企业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水务行业中的翘楚!原标题:水务市场规模 2020年水务行业前景及现状分析报告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环保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猎狼人

水务行业2020年研究报告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水处理网讯:摘要:水务行业包含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等方面,行业上游依赖区域内水资源禀赋,下游依赖于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在城镇化进程推动下,行业整体产能持续扩容,行业周期性弱,其发展受经济和政策导向影响,准入壁垒较高,行业整体呈现区域垄断和行业龙头集中度提升并存的竞争格局。近年来,我国供排水需求不断加大,伴随着节水提效和加大城镇污水治理等政策的出台,供水行业提质改造和城镇污水处理扩产空间进一步释放,资金和技术实力较强的行业龙头成为异地扩张的重要主体。近年来,我国重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整体呈现小幅上涨趋势,水务企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呈现增长趋势,收现能力强。同时,随着项目投资进度的加快,水务企业投资活动净流出进一步扩大,债务负担有所加重,偿债能力有所弱化,但整体偿债风险可控。水务行业债券融资成本呈下降趋势,发债主体进一步向高级别集中。整体看,水务行业风险很低,行业展望为稳定。一、行业概况水务行业产业链主要涉及从自然水体中取水、加工处理、供应及污水处理等环节。产业链的最上游是水源的获取,水资源的丰富程度、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水务行业原水获取的难易程度和水生产的成本。水务行业下游主要是城镇居民生活、生产等方面用水需求,城镇人口的增长及环保节水等政策的要求对水务行业下游需求端影响较大。从最上游水源供给方面来看,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区域分布不均衡。一直以来,我国水资源总量保持高位,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名列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2017-2019年,我国水资源总量有所波动,分别为28761亿立方米、27462亿立方米和28670亿立方米。近年来,我国水资源开发总量基本维持在20%~25%之间,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地表水占比在95%以上,地下水占比不足5%。水资源区域分布上,我国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区域,北方水资源仅占水资源总量的20%左右,但我国北方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近一半,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0%。我国水资源分布与人口和区域经济分布不匹配,广大北方和部分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其中,部分省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000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匮乏成为制约区域水务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南水北调和沿海地区海水淡化方式解决水资源缺乏和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南水北调方面,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相互联接,改善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等地区用水问题。海水淡化方面,海水淡化主要分布在沿海且水资源相对缺乏区域。近年来,我国海水淡化设计产能逐年增长,但规模仍较小。截至2019年底,我国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1个,工程总规模达到日产水100.88万吨,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规模为日产水20万吨。从水质来看,我国地表水质有所改善,但北方区域水质较南方仍差。我国水质分为Ⅰ~劣Ⅴ,其中Ⅰ~Ⅲ类水质通过加工处理可作为饮用水源。根据《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7-2019年,我国地表水中Ⅰ~Ⅲ类水质占比分别为67.9%、71.0%和74.9%,污染水质占比有所下降,地表水质有所改善;分区域来看,长江、珠江、浙闽片河流水质较好(除巢湖中度污染,太湖和滇池轻度污染),北方(除西北,西北水质较好)水质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尤其是海河流域和辽河流域水质主要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差,Ⅰ~Ⅲ类水质仅占13.80%。从需求端来看,水务行业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涉及工业和生活用水等方面用水。2016-2018年[1],我国用水总量波动下降,分别为6040.20亿立方米、6043.40亿立方米和6015.50亿立方米,其中工业和生活用水占比在35%左右,农业用水占比在60%左右,生态环境用水占比较小。从变化趋势来看,受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的要求影响,工业用水占比从2016年的21.65%下降至2018年的20.97%;受城镇化进程下城镇人口增长的影响,城镇生活用水占比从2016年的13.60%增长至2018年的14.29%。农业用水方面,在加强农业节水等政策的影响下,近年来农业用水占比从2016年的62.38%下降至2018年的61.39%。在环保生态治理等因素影响下,生态环境用水占比从2016年的2.36%增长至2018年的3.34%,但仍维持较低占比。水务行业基本不存在替代品风险。替代品的风险与是否存在替代品、替代品的价格、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政府管制等因素有关。供水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从一定程度上看,水是比石油、天然气、煤更加宝贵的不可替代自然资源。污水处理的功能是污水净化、产生的产品是水,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产品上,均没有替代产品。现阶段,我国水价基本由政府定价,水务行业受政府监督,市场化程度低,且对宏观经济运行周期的敏感度较低;水务行业作为市政公用事业,其发展受政府规划影响较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和当地的区域规划、经济发展状况相互关联和统一,供排水管网具有不可移动性和不可替代性。整体看,水务行业基本不存在替代品风险。水务企业的水费收入主要来源于城镇自来水费和污水处理费,农村水费征收范围和收入规模有限。目前我国水务企业的水费收入主要来源于城镇自来水费和污水处理费。受目前配套设施尚未健全及农村水费征收尚未完全普及等因素影响,我国农村水费征收范围和收入规模有限。因此,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水务行业需求端研究主要针对城镇生产和生活方面的供水和污水需求。城镇化进程推动用水人口稳中有升,城市生活用水占需求端比重持续增长。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镇用水人口稳中有升。2016-2018年,城镇用水人口分别为8.0亿人、8.0亿人和8.3亿人;同期,城市用水人口占比分别为59.04%、60.75%和60.96%,县城用水人口占比分别为17.57%、18.25%和17.84%,乡镇用水人口占比分别为23.39%、21.00%和21.20%。2016-2018年,我国城镇用水总量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2.44%,分别为833.7亿立方米、851.1亿立方米和874.9亿立方米。其中,城市用水分别为580.69亿立方米、593.76亿立方米与614.62亿立方米,分别占当年城镇用水总量的69.65%、69.76%和70.25%。按用途划分,生活用水占比最高,2018年占比为52.55%,其次是生产用水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用水。污水处理行业需求量增速高于同期用水需求,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端发展较快,城市生活污水成为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端的主要来源。污水排放量是衡量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端的重要指标。2016-2018年,全国城市和县城污水排放量年均复合增长4.06%,分别为573.02亿立方米、587.46亿立方米及620.52亿立方米,高于同期用水需求增速;其中城市污水排放量分别为480.30亿立方米、492.39亿立方米及521.12亿立方米,占比分别为83.82%、83.82%和83.98%;按性质分,生活污水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比重持续维持在60%以上。整体看,污水处理行业需求持续增长。在供水和污水处理的需求增加及政策要求的双推动下,我国水务行业整体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2016-2018年,我国城镇供水能力[2]分别达3.57亿立方米/日、3.69亿立方米/日和3.86亿立方米/日。同期,全国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分别为1.79亿立方米/日、1.90亿立方米/日和2.02亿立方米/日。同时,国家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要求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和全处理。在需求及政策的双推动下,我国水务行业整体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居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需求仍将持续稳步增长。同时,随着国家政策对水务相关设施投资的倾斜及相关配套资金的大力支持,我国供水和污水产能将进一步释放。联合资信认为,水务行业从供需两端均将保持稳步增长趋势。[1]部分指标2019年数据暂未披露,故相关数据更新至2018年,下同。[2]由于城乡统计年鉴尚未披露乡镇供水能力,故该数据仅包含城市和县城供水能力。二、行业环境(一)宏观环境及对水务行业影响2017-2019年,在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更趋明显、国际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水务行业在政府债券、外部融资等方面获得有力的支持,同时水务企业债券发行量明显增加,宽信用政策效果明显,融资成本呈下降趋势。2020年1-11月,随着专项债配套资金补充支持及整体降杠杆控风险的要求,水务企业发债规模有所缩减。2017-2019年,在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更趋明显,国际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财政方面,通过拓宽PPP模式应用范围等手段提振民间投资,推动经济增长;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加强基建补短板投资;通过大规模减税降费,落实个税改革政策;通过大幅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为基建补短板和提高有效投资提供资金支持。货币金融方面,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市场利率水平相对稳定;通过改革贷款基准利率形成机制降息并付诸实施,引导信贷市场利率实质性下降。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以及全球的扩散蔓延,我国宏观政策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力对冲疫情对经济生活的巨大负面影响。财税政策方面,通过大规模减税降费,增加有效投资。2020年1-9月,全国实现减税降费累计2.09万亿元。其中,新增减税降费1.37亿元,翘尾新增减税降费7265亿元,对纾解企业资金困难、稳定市场主体、支持复工复产和平稳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货币政策方面,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引导资金更多的流向实体经济,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作用。2020年1-9月,央行三次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1.75万亿元,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净投放中期流动性4100亿元,满足金融机构合理的中长期流动性需求。在此基础上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对冲季节性因素和政府债券发行等因素,维护短期流动性平稳。在基建补短板和提高有效投资提供资金支持的背景下,2017-2019年,水务相关专项债发行规模大幅增长,年均复合增长589.52%;2019年为1691.80亿元,同比增长62.80%。2020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水务项目专项债发行规模继续快速增长,2020年1-11月,水务相关专项债发行金额2646.25亿元,远超2019年全年发行规模。整体看,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水务相关项目投资提供资金支持,水务相关项目投资预期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指导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及开通债券融资等措施刺激水务行业发债规模快速增长,发行利率有所下行。2017-2019年,水务企业发债规模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52.03%;2019年,水务企业发债规模为574.60亿元。2020年以来,随着专项债配套资金补充支持及整体降杠杆控风险的要求,水务企业发债规模有所缩减。2020年1-11月,水务企业发债规模为366.40亿元,占2019年全年的63.77%,较上年同期下降33.93%。发行成本方面,在降融资成本政策指导下,2017-2019年,水务企业发债成本持续下降;2019年,水务企业整体发债平均成本为4.30%,较2018年下降1.51个百分点。2020年1-11月,水务企业整体发债平均成本进一步下降至3.98%。考虑到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利率下降,未来水务行业发债成本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二)行业政策及对水务行业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供排水需求和政府环保整治力度的加大,水环境治理需求不断拓展行业增长空间。水务行业政策重点体现在以下方面:用水提质增效,实施严格节水制度;加快城镇污水设施建设和污水排放检测,进一步释放污水处理产能;推进水费改革,提升水务行业盈利空间;通过中央,地方和外部融资等方式保证项目建设资金。预期我国水务行业在提质增效,扩展污水产能方面将得到突破。要求用水提质增效,实施严格节水制度。在《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要求下,我国将进一步实施最严格的节水制度,通过降低漏损率,提高用水效率,降低单位产能水资源使用量,并在用水总量上进行严格控制。2018年,我国用水总量6015.50亿立方米,在目标控制总量限额以内;同期,我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达14.62%,较2020年10%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考虑到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镇用水持续增加,我国用水总量控制将面临一定挑战,未来节水及相关配套项目将成为水务行业发展的方向,加快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成为节水提效的重要工作之一。《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在2035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要求加快城镇污水设施建设和污水排放检测,进一步释放污水处理产能。2017年以来,各部委陆续出台关于环保治污方面的政策条例,推动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主要包括农村水环境治理和流域综合整治两方面内容。其中农村水环境治理主要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流域水治理要求将“水十条”水质目标分解到各流域,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8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印发《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污水排放和环境整治等方面的整治力度。2019年,相关部门陆续发文要求要加快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建设,规范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监测重点排污企业污水排放。2020年,要求提高治污能力和水平,对重点排污企业安装监测设备。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等机制,要求强化污水处理能力建设、积极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强调新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提升管网建设质量等。在加快城镇污水建设和加强污水排放监测等指导下,我国污水处理覆盖范围和处理对象将扩大,需求端的增长将推动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量的进一步释放。要求推进水费改革,提升水务行业盈利空间。近年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尽快将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调整到位,并综合考虑企业和居民承受能力,完善差别化定价,统筹使用污水处理费与财政补贴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水务企业支付服务费。在节水政策下,预期政府可能将通过水价的调节作用促进节水目标的实现,水价将持续增长。此外,在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改革政策指导下,要求污水处理费定价机制考量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正常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该政策预期将有效推进我国水费征收的市场化改革,提升我国水务行业盈利水平。要求通过中央、地方和社会融资等方式保证项目建设资金。2017年7月,国家财政部、环保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明确了政府参与的新建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的全面实施PPP模式;要求部分开展PPP模式强制试点;强调政府参与PPP项目的风险隔离,指出政府不得提供融资担保,不得承诺最低收益。水务行业的投资模式逐步向多元化转变。2019年,关于印发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和《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社会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提供融资支持;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同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的通知》,对补短板的社会民生等方面基础设施项目,在投资回报机制明确、收益可靠、风险可控前提下,可适当降低项目资本金最低比例。2020年,根据政策要求,规定生态保护等重点项目可纳入中央项目储备库管理,加快中央预算执行,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中统筹考虑地方环境治理的财政需求,建立健全常态化、稳定的中央和地方环境治理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合唱团

2021年中国水利建设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建设投资再创新高

中商情报网讯: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以及国家安全。水利建设投资创历史新高2020年,全国水利系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多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影响,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千方百计稳投资、保增长,全年落实水利建设投资约7700亿元,创历史新高。数据来源:水利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水利建设项目数量逐年增长截至2020年10月,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已分解落实水利建设项目13386个,累计开工12984个。其中,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计划项目1935个,累计开工1853个;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项目11451个,累计开工11131个。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水利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似有道者

中国首部“水利水资源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研究报告(2020)》重磅发布

6月13日,在2020(第十八届)水业战略论坛上,由粤海水务牵头组建的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中国首部“水利水资源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研究报告(2020)》。《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研究报告(2020)》是“水利水资源蓝皮书”的开篇之作,该蓝皮书以立足宏观政策、剖析行业痛点、探索技术突破为研创脉络,综合梳理我国水利水资源领域存在的发展瓶颈,为之提供突破思路并进行可行性路径研究的年度系列报告。全书包括总报告、宏观视点篇、行业发展篇、技术创新篇、综合应用篇5个部分。总报告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发展形势及配置现状对区域内城市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阐明水资源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水资源安全的整体形势进行预测,提出可行性优化建议。“宏观视点篇”结合当下“高质量供水”在发达城市的试点推行工作,切实关注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对标国际湾区发展进程中将面临的水资源约束,从水资源安全、供水标准、水环境治理三个维度进行探索性研究,从宏观政策引导层面提出对策思路。“行业发展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剖析大湾区供水、排水两大细分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创新前景,并结合投融资模式,系统分析水行业发展转型升级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助力。“技术创新篇”呼应前述内容涉及的技术瓶颈,给出水质监测、供水全流程保障运管、膜技术应用三类供排水保障处理技术的详细介绍,为推动领域政策优化和行业突破提供科学思路。“综合应用篇”介绍了茅洲河流域综合治理及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两大示范案例,结合具体运营管理模式和工程规划方案,梳理归纳大湾区内水资源领域先进理念,以及科学技术在实际生产建设中的成功运用。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将“强化水资源的安全保障,加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作为大湾区发展的重点任务。粤海水务长期深耕水务领域,利用地缘优势,在粤港澳地区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不仅如此,粤海水务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水务领域的领先企业,在关注自身经营发展的同时也承担起了水资源安全保障的职责。为了更好地推动解决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的问题,粤海水务与广东省政府的相关部门,粤港澳等地的高等院校共同筹备成立联合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研究报告(2020)》也是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来源:中国水网)

水火

水务行业展望报告——行业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摘要:水务行业包含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等方面,行业上游依赖区域内水资源禀赋,下游依赖于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目前我国水资源呈现南多北少,水质呈现南优北劣的状况。在城镇化进程推动下,用水和污水处理需求持续增长,促进水务行业整体产能持续扩容。2019年以来,在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背景下,水务行业在政府债券、外部融资等方面获得有力支持,水务企业债券发行量明显增加,宽信用政策效果明显,融资成本呈下降趋势,行业内投资增速有所加快;伴随着节水提效和加大城镇污水建设等政策的出台,供水行业提标改造和城镇污水处理扩产空间进一步释放,资金和技术实力较强的行业龙头成为异地扩张的重要主体。2019年,部分城市水价进一步调升,水务企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呈现增长趋势,收现能力较强。同时,随着项目投资进度的加快,水务企业投资活动净流出进一步扩大,债务负担有所加重,偿债能力有所弱化,但整体偿债风险可控。2020年一季度,水务企业收入同比变化不大,新冠肺炎的爆发对我国水务行业影响有限。一、行业概况水务行业产业链主要涉及从自然水体中取水、水的加工处理、供应和污水处理等环节。产业链的最上游是水源的获取;水资源的丰富程度、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水务行业原水获取的难易程度和水生产的成本。水务行业下游主要是城镇居民生活、生产等方面用水需求,城镇人口的增长,环保节水等政策的要求对水务行业下游需求端产生重要影响。从最上游水源供给方面来看,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区域分布不均衡。2019年,我国水资源总量28670亿立方米,居全球第四。近年来,我国水资源开发总量基本维持在20%~25%之间,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地表水占比在95%以上,地下水占比不足5%。水资源区域分布上,我国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区域,北方水资源仅占水资源总量的20%左右,但我国北方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近一半,经济总量约占全国总经济总量的40%,我国水资源分布与人口和区域经济分布不匹配,广大北方和部分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其中,部分省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000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匮乏成为制约区域水务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南水北调和沿海地区海水淡化方式解决水资源缺乏和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改善了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区用水问题。海水淡化方面,海水淡化主要分布在沿海且水资源相对缺乏区域,近年来,我国海水淡化设计产能逐年增长,但规模仍较小。截至2018年底,我国海水淡化设计能力达118.91立方米/日,主要集中在天津和山东。从水质来看,我国地表水质有所改善,但北方区域水质较南方仍差。我国水质分为Ⅰ~劣Ⅴ,其中Ⅰ~Ⅲ类水质通过加工处理可作为饮用水源。根据《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8年,我国地表水中Ⅰ~Ⅲ类水质占比71%,较2017年上升3.1个百分点,污染水质占比有所下降,地表水质有所改善;分区域来看,长江、珠江、浙闽片河流水质较好(除巢湖中度污染,太湖和滇池轻度污染),北方(除西北,西北水质较好)水质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尤其是海河流域和辽河流域水质主要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差,Ⅰ~Ⅲ类水质仅占13.80%。从需求端来看,水务行业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涉及居民生活、生产等方面用水。2018年,我国用水总量6015.50亿立方米,其中工业和生活用水占比在35%左右,农业用水占比在60%,生态环境用水占比较小。从变化趋势来看,受工业节能减排提质增效影响,工业用水占比逐年下降;受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城镇人口逐年增长,城镇生活用水占比持续增长。农业用水方面,在加强农业节水等政策影响下,近年来农业用水占比逐年下降。在环保生态治理等因素影响下,生态环境用水占比逐年增长,但仍维持较低占比。对于水务企业来说,水费收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是其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水务企业的水费收入主要来源于城镇自来水费和污水处理费。受目前配套设施尚未健全及农村水费征收尚未完全普及等因素影响,我国农村水费征收范围和收入规模有限。因此,目前,联合资信水务行业需求端研究主要针对城镇生产和生活方面的供水和污水需求。城镇化进程推动用水人口持续增长,用水需求持续增长,城市生活用水成为需求端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城镇用水人口持续增加,2018年城镇用水人口增至8.3亿人,同比增长3.80%;其中城市用水人口占比60.60%,县城用水人口和乡镇用水人口占比分别为17.71%和21.08%。2018年,我国城镇用水总量达874.9亿立方米,较2017年增长2.80%;其中城市用水614.62亿立方米,占城镇用水总量的70.25%;按用途划分,生活用水占比最高,为52.55%,其次是生产用水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用水。污水处理行业需求量增速高于同期用水需求增速,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端发展较快,城市生活污水成为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端的主要来源。污水排放量是衡量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端的重要指标。2018年,全国城市和县城污水排放量620.52亿立方米,较2017年增长5.63%,高于同期用水需求增速;其中城市污水排放量521.12亿立方米,占比83.98%;按性质分,生活污水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60%以上;整体看,污水处理行业需求持续增长。供水和污水处理需求的增加推动我国水务行业整体运营能力的提升。2018年,我国城镇供水能力达3.86亿立方米/日[1],较2017年增长4.63%。全国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2.02亿立方米/日,较2017年增长6.79%。我国水务行业整体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居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需求仍将持续稳步增长。加之国家政策对水务相关设施投资的倾斜,及相关配套资金的大力支持,促进我国供水和污水产能的进一步释放。联合资信认为,水务行业从供需两端均将保持稳步增长趋势。[1]由于城乡统计年鉴尚未披露乡镇供水能力,故该数据仅包含城市和县城供水能力二、行业环境(一)宏观环境及对水务行业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以及全球的扩散蔓延背景下,宏观政策整体仍发挥着逆周期调节的重要作用。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指导下,水务行业专项债发行规模快速增长,为其投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水务行业投资规模预期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在稳健货币政策指导下,水务行业发债成本预期将维持较低水平。2019年,我国宏观政策的主基调是加强逆周期调节。财政方面,主要是大规模降税降费,大幅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至2.15万亿元,为基建补短板和提高有效投资提供资金支持。货币金融方面,全年实施三次全面及定向降准,为市场注入了适度充裕的流动性,引导信贷市场利率实质性下降。2020年一季度,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以及全球的扩散蔓延,我国宏观政策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力对冲疫情对经济生活的巨大负面影响。财税政策方面,进一步提前下达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大力减轻企业负担,增加有效投资。截至2020年3月底,各地专项债发行规模1.1万亿元,重点用于交通、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货币金融政策方面,金融调控及监管部门以缓解企业流动性困难为中心,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开启绿色通道便利企业债券融资等系列政策措施,为对冲疫情负面影响创造较好的货币金融环境。2020年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具体安排上,会议确定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等措施。上述政策措施表明,未来财政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积极宽松。同时也应看到,由于我国宏观杠杆率较高,政府和企业部门债务负担较重,政府和企业的收入仍面临惯性下降的不确定性风险,上述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空间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约束,难以大规模扩张,宏观政策仍需在稳经济和防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在基建补短板和提高有效投资提供资金支持背景下,2019年,水务建设、生态保护等水务项目发行专项债金额合计756.42亿元,是2018年发行金额的1.69倍。2020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水务项目专项债发行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一季度,水务相关专项债发行金额1187.39亿元,超过2019年全年发行规模,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水务相关项目投资提供资金支持,水务相关项目投资预期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指导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开通债券融资等渠道等措施刺激水务行业发债规模快速增长,发行利率有所下行。根据wind水务行业口径,2019年,水务行业发债规模[2]较2018年增长20%,2020年,水务行业发债规模延续2019年快速增长趋势,1-4月份发债规模占2019年全年的75%,较上年同期增长254%,水务行业发债增速较快;考虑到专项债配套资金补充支持,及整体降杠杆控风险的要求,未来水务行业发债进度预期同比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一定规模。发行成本方面,在降融资成本政策指导下,水务行业发债成本持续下降,2019年,水务行业整体发债平均成本较2018年下降1.11个百分点,2020年1-4月,发债成本进一步下降,水务行业平均发行成本较2019年下降0.60个百分点。考虑到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利率下降,未来预期水务行业发债成本预期将维持较低水平。(二)行业政策及对水务行业影响2019年以来,水务行业政策重点体现在用水提质增效,实施严格节水制度;加快城镇污水设施建设和污水排放检测,进一步释放污水处理产能;推进水费改革提升水务行业盈利空间;通过中央,地方和外部融资等方式保证项目建设资金。预期我国水务行业在提质增效,扩展污水产能方面将得到突破。2019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多部委新出台水务行业相关文件,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确保水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一,要求实施严格的节约用水制度,控制用水总量。在《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要求下,我国将进一步实施最严格的节水制度,通过降低漏损率,提高用水效率,降低单位产能水资源使用量,并在用水总量上进行严格控制。到2020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在2035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第二,加快城镇污水设施建设,加强污水排放监测,进行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改革。相关政策要求要加快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建设,规范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监测重点排污企业污水排放;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尽快将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调整到位,原则上应当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正常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并综合考虑企业和居民承受能力,完善差别化定价,统筹使用污水处理费与财政补贴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水务企业支付服务费。第三,中央预算、地方财政、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方等多方参与,解决污水处理、水利设施和生态治理等项目资金需求。政策要求,对于生态保护等重点项目,可纳入中央项目储备库管理,加快中央预算执行,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中统筹考虑地方环境治理的财政需求,建立健全常态化、稳定的中央和地方环境治理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研究探索规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质押融资担保,鼓励金融机构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提供融资支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补短板的社会民生等方面基础设施项目,在投资回报机制明确、收益可靠、风险可控前提下,可适当降低资本金最低比例。以上政策将对水务行业在提质增效、扩大产能、提升盈利空间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提质增效方面,根据政策要求,我国将持续实施严格节水政策,提高用水效率、降低漏损率、控制用水总量,2018年,我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达14.62%,较2020年10%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未来加快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成为节水提效的重要工作之一。2018年,我国用水总量6015.50亿立方米,在目标控制总量限额以内,但考虑到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镇用水持续增加,我国用水总量控制将面临一定挑战,未来节水及相关配套项目将成为水务行业发展的方向。扩大产能方面,在加快城镇污水建设和加强污水排放监测等指导下,我国污水处理覆盖范围和处理对象将扩大,需求端的增长将推动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量的进一步释放,且在中央预算、地方财政等资金支持下,水务行业投资将加快进行,从而进一步促进水务行业产能的提升。在提升盈利空间方面,在节水政策下,预期政府可能将通过水价的调节作用促进节水目标的实现,水价将持续增长。此外,在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改革政策指导下,要求污水处理费定价机制需要考量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正常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该政策预期将有效推进我国水费征收的市场化改革,提升我国水务行业盈利水平。但考虑到水务行业涉及国计民生,公益性较强,短期内水价涨幅空间仍有限。[2]以水务企业发行中期票据为统计口径三、行业周期性及目前所处阶段从行业周期来看,水务行业属于弱周期行业;受部分年度政策导向,行业发展略有波动。从目前所处阶段来看,我国供水普及率较高,供水行业处于成熟期;近年来污水行业快速发展,地级市和县城污水处理接近成熟期,但乡镇污水空间巨大,污水行业整体仍有较大成长空间。再生水规模较小,整体发展仍处于导入期。(一)水务行业周期性水务行业整体周期性不明显,属于弱周期行业。生产用水易受经济和政策影响出现波动,但近年来整体发展稳定。供水总量和污水处理量是衡量水务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它不仅是水务行业投资规模的结果反映,也直接决定了水务行业收入,并间接影响水务行业利润。联合资信通过水务行业处理总量指标简析水务行业周期性特点。通过分析1978年以来水务行业处理量规模和增速发现,水务行业处理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增速方面,整体稳定在一定区间,但部分年份有所波动。整体看,水务行业整体周期性不明显,属于弱周期行业。从具体子行业来看,除2006年居民生活用水有所波动外[3],其他年份居民生活用水总量增速保持稳定,生产用水在2012年之前波动较大,之后年度增速变动与生活用水趋同。从具体波动来看,生产用水波动与我国水务政策密切相关,2006年,我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节能减排”使得我国生产用水量同比下降,加之经济危机因素影响,生产用水量在2007年和2008年同比增速为负,之后随着经济发展用水量同比增速又有所回升。2011年,十二五规划出台《“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使得用水总量同比增速呈现大幅下降,但政策之后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要求,到2022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30%和28%,预期我国生产用水效率将有所增长,进而对冲因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对生产用水总量需求的增加,工业生产整体用水总量预期保持稳定。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环保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别回头

全国各省市水利行业“十四五”发展思路汇总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在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中,需要不断地适应、利用、改造和保护水环境。水利事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国家政策利好支持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水利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确定了产业的战略性地位,助推了产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对企业经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水利建设投资创历史新高2020年,全国水利系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多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影响,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千方百计稳投资、保增长,全年落实水利建设投资约7700亿元,创历史新高。数据来源:水利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水利建设项目数量逐年增长截至2020年10月,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已分解落实水利建设项目13386个,累计开工12984个。其中,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计划项目1935个,累计开工1853个;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项目11451个,累计开工11131个。全国各省市十四五规划中水利行业相关发展建议在中国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纲要中提到,要强化大中小微水利设施协调配套,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推进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全国各地积极促进水利行业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了全国各省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纲要中有关水利行业发展相关内容,以供参考: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十四五时期中国水利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水利、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其于宗也

「碳中和」之水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第一章 行业概况水务行业是指由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等构成的产业链。水务行业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基本服务行业之一,日常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城市供水。一般指生产和提供水务产品及服务的主体的集合,及水务运营子行业。图 水务行业产业链整个水务产业链包括供水、污水设备生产制造,原水收集与制造、存储、输送,水的生产和销售,水的供应网管、中水回用,污水排放,污水收集与处理、污泥处理等。根据水的流转路径,水务产业链可以分为:原水生产和供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自来水销售、污水处理(排水)、再生水(中水)生产和销售,这些价值环节构成了狭义的水务产业链。图 水务行业产业链价值环节图 水务行业生命周期从业务增长速度与市场发展空间来看,我国城市自来水供应业务已经进入了成熟期的初级阶段,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再生水利用业务还处于导入期,发展前景看好。全球及我国水资源状况1)全球水资源状况全球水资源总量约为13.86亿立方千米,其中咸水占比为97.47%,淡水占比为2.53%。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地下水资源及咸水还不能大规模开发利用,容易利用的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1%左右,约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026%左右。在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自然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自然水资源的供应则由于污染、地下水的下沉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使人类可利用的自然水资源量正在萎缩。尽管全球海水资源极其丰富,但目前海水淡化成本较高且技术也不够成熟,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若能充分利用海水资源将有效缓解日益萎缩的水资源状况。尽管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受世界人口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水资源供应可能会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我国水资源状况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占全球的6%,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低,仅为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再加上水资源地区分布和年内年际分配的不均衡,我国的水资源缺乏情况较为普遍。与此相反,中国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用水量的不断增长导致供求危机,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形成了很多水质性缺水城市。图 水务行业研究逻辑水务行业特征: 1) 区域经营垄断性强2) 地域局限性3) 长期发展相对稳定4) 市场化水平低、行业盈利低微5) 国内水务企业技术水平差距不大,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差距污水处理为水务行业的一个环节。水务行业其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水源、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其回收利用。污水处理、回收利用属于环保的末端治理,整个水务产业链均涉及广义的环保。第二章 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2.1 产业链价值链商业模式2.1.1 污水处理产业链污水处理是指通过专业处理手段去除或降低不同类型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及有机污染物,令被净化的水质能够达到再次使用或排放要求的过程。随着中国城镇化加快,工业不断发展,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污水处理需求被进一步释放。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资本投入力度加大、技术工艺不断创新的全方位支持,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图 污水处理产业链就污水处理行业产业链而言:上游方面:污水处理设备、材料、药剂的研发商,以及水质监测部门处于产业链上游,其研发的污水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材料、药剂的产品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污水处理环节,对整个产业链的处理效果具有重大影响;污水处理设备提供商主要为污水处理打下基础;而水处理膜材料的生产商则是提供是利用膜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选择渗透作用性能的差异,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混合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渠道,水处理药剂(也称作水处理剂、水处理化学品,Water Treatment Chemicals)是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废水处置过程中通常所需的化学药剂。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图 水务类上市公司产业链示意图中游方面:主要包括市政污水处理工程、工业污水处理工程、水处理运营三个方面。下游方面:主要是污泥处理,污泥处置特指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的处置。根据中国水网按照中国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数据测算,到2010年年底,我国的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的湿污泥约17.5万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湿度大,含重金属、细菌等有害物质较多,如不能妥善处理,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目前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有69%还采用简单的卫生填埋法,这些污泥没有经管稳定化和无害化,填埋后很有可能对地下水体造成二次污染。除卫生填埋外,针对污泥处理的技术很多,包括“脱水、深度脱水、硝化、干化、焚烧、好氧发酵、厌氧发酵”等多种方法,但是目前还不存在在经济性和适用性方面都令人满意的技术。除技术瓶颈外,政策对污泥的处置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处理费用方面也没有明确的支付方,这严重制约了污泥处置行业的发展。目前,情况正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在今年年初建设部颁布的《城镇污泥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中,已经明确指出“污水处理费应包括污泥处理处置运营成本;通过污水处理费、财政补贴等途径落实污泥处置费用,确保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正常稳定运营”。正在筹备修订中的《城镇污水排放标准》将对污泥处置相关的多项标准做出重点限定,如增加污泥稳定化计量方法和标准,污泥农业利用中重金属污染物安全施用量和一次性最大施用量等。由于污泥不当处理已经造成了二次污染等各种严重问题,各地方政府对污泥处理也开始日益重视起来。一个突出的例子是杭州市:杭州目前日污泥产生量3639吨,一直得不到合理安全的处理,近年来发生了多起安全和污染事故,2010年7月,杭州出台了《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建设及绩效管理以奖代补暂定办法》,对安全、稳定处理污泥的企业进行补贴和奖励。我们相信,当对污泥处理得政策日益明朗化,对污泥处理费用有专项资金支持后,污泥处理行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图 各省污泥产生量图 污泥处理方式分析图2.1.2 城市供水产业链图 我国城市供水产业链我国城市供水行业发展路径我国供水行业共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1)1998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使得供水行业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幅度达到55%。企业数量和冗员大量减少极大提高了行业的竞争力。但此时供水行业仍然是国家管制,市场化程度较低。(2)2002年,国家对于市政公用事业进行放开,允许非国有资本进入,并逐步通过BOT、TOT等方式实现了供水行业市场化。图 我国城市供水行业发展路径城市供水行业竞争格局及特点城市供水行业作为地方政府管辖的公用事业,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这也导致1997年以前我国拥有为数众多的地方小型供水企业,且大部分属于事业单位,经营效率十分低下。 近十年来,随着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出现了多元化主体、经营机制转变、区域经营等三大特点。但是,行业整体的市场化程度仍较低,且大多集中于大中型城市,前十大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仅为9%。图 城市供水行业市场三大特点2.1.2 商业模式特许经营模式中国的水务行业目前主要采取的商业模式就是特许经营,而特许经营中又分竞争性的和专营式的。竞争性的特许经营权需要由市场化手段取得,而且有经营年限的限制;专营式的特许经营权通常由政府直接授予,而且没有约定的经营年限限制。竞争性的特许经营模式又分三种:委托运营、BOT&TOT、整体特许经营。委托运营是指相关水务项目产权还在业主(通常是政府)手中,而委托专业的运营商负责项目的日常运营管理。图 特许经营模式分类BOT模式包括建设、运营和移交三个过程:首先由水务投资者在得到政府许可后建设相应的供水或污水处理项目。 然后在约定的特许经营期限内按合同约定提供供水和污水处理的服务,按约定收取费用并赚取合理利润。当特许经营期限满后,将供水或污水处理项目按照合同约定无偿或有偿地移交回政府。在水务项目的建造中,通常资本金占总投资的比例为30%~50%不等。图 BOT模式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业务的商业模式 污水处理公司(不包括工业企业体系内的污水处理厂)采用“政府特许、政府采购、企业经营”商业模式。在特许经营期限和特许经营区域内提供了充分、连续和合格污水处理服务的条件下,地方政府作为唯一购买方,向污水处理公司采购污水处理服务。污水服务采购结算价格由当地财政局或其受托机构予以核定,通常每3年重新核定一次。。图 污水处理公司商业模式2.2 技术发展表 GWI评选的2010年至今全球水业最佳突破技术其他突破性技术包括:Voltea公司:电容去离子技术;Typhon公司:紫外LED技术;Orège公司:污泥稳定化调节技术SLG;Paques公司:厌氧氨氧化技术;EmNet 公司:合流制污水溢流控制技术;Innovyze公司:现场模拟和数字双胞胎。NB-IoT 技术攻克供水企业在传统智能水表使用过程中的多个痛点。水务公司在传统智能水表使用过程中,常存 在因数据传输安全、功耗、网络覆盖、水表大量接入而导致的管理难度等情况。此技术有以下特点:(1)高安全:NB-IoT 采用双向鉴权 和专用频谱,大大提升数据安全性。(2)低功耗:应用 NB-IoT 技术的智能水表电池寿命可达 10 年,满足国家规定为 6 年更换周期,避免频繁更换电池而增加的维护成本。(3)广覆盖:水表安装环境相对复杂,对网络要求较高,而 NB-IoT 覆盖比 GPRS 覆盖增强 20dB+,可满足远传需要的网络要求。(4)大连接:NB-IoT 比现有无线技术提供 50-100 倍的接入数,允许大量智能水表接入统一网络。2.3 政策监管中国水务行业的监管机构主要包括各级水利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环保部门等政府机构和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等自律组织。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整体用水需求量激增,同时也带来了水污染严重的问题,加剧了中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在此背景下,水务行业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而污水处理行业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正日益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为规范并促进中国水务行业发展,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全国性的水务方面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制定适合当地的水务方面地方法规,且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对当地水务公司的经营活动实施具体监管。第三章 行业估值、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3.1 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图 综合财务分析图行业估值及历史比较水务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等。3.2 行业发展和驱动机制及风险管理3.2.1 行业发展和驱动因子我国水务上游端产业已步入平稳发展期,行业发展处于呈现出缓慢上升、整体平稳的状态。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用水普及率为98.8%,城镇供水已接近完全覆盖,市场需求接近饱和状态。2010年我国城市供水总量是5078亿立方米,至2019年我国城市供水量为6283亿立方米,十年间供水量增长了1205亿立方米,年均增长幅度为2.3%,增速较缓,增长稳定。2020年出台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和《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强化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污水治理效率的同时要推进水处理相关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由于政策的导向性,越来越多具有高技术的企业加入,下游端行业区域垄断性被打破,行业内许多企业呈现出跨区域经营的特性。随着我国政府对环境整顿力度的加大,下游端产业市场空间在不断扩大。水环境治理需求带来行业增长动力,城镇污水设施建设的快速扩张和污水排放标准的提高为下游端产业扩张提供了市场空间。根据预测,到“十三五”末,我国水生态治理行业市场规模可突破1,500亿元,到2024年,我国水治理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500亿元大关。图 我国城市供水总量变化情况 (单位:十亿立方米)《2017年城乡建设设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全国城市共有污水处理厂2209座,比上年增加170座,排水管道长度57.7万公里,比上年增长9.31%。生态环境部数据表明,2017年93%的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增工业集散区污水处理能力近1000万立方米/日,截至2017年末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1.57亿立方米/日。根据历年数据和规划进行测算,2018年城市污水处理厂数量会略有提升,达到2300个左右,污水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62亿立方米/日,继续担起污水处理的大旗。2019年我国水资源消费结构来看,农业用水总量、工业用水总量、生活用水总量和生态用水总量分别为3674.6亿立方米、1234.8亿立方米、876.2亿立方米和201.9亿立方米。驱动因素1) 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围绕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水资源短缺,以及高质量中水的综合利用等突出问题。2) 结合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其中有四个技术方向,一是污水资源化,二是农村污水,三是污水药剂,四是膜材料。3) 结合未来业务方向。以以下三个新的业务方向为主,一是工业污水治理;二是自来水直饮;三是污水资源化。将未来的科技研发紧紧围绕这三个方向展开。4) 结合体制机制改革。目前按照中央的部署,央企和国企进行大面积的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同时为了鼓励创新,中央在技术型企业和技术岗位的激励措施,出台了很多鼓励性的政策,企业在“十四五”规划中重点体现这些方面的改革。5) 结合体系建设。体系建设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搭好平台未来的技术研发需要更多开放性、联合性的研发;二是加大投入。国资委要求央企要按照销售收入的2.5%支配研发费用,这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如何将钱花到位,需要企业做好规划;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建设体系是中环水务“十四五”规划中的一大基础性工作。6) 创新要实现全面创新。创新是全面创新,也是系统创新,应该包括制度、理论、产品、模式、全员多方面的创新。在传统行业要实现创新的驱动,要围绕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完善科技体系为核心,形成五个体系,即平台体系,制度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标准体系和科技管理体系。7) 创新要考虑人民的感知。新时代具有很多新的特征,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以人民为核心,新时代更注重人民的感知。环保企业的创新要符合市场方向,就要以人民的感知为出发点,营造更高质量、更高标准、更美好的场景。8) 关注发达国家美国日本韩国,他们代表市场发展方向。9) 技术创新驱动智慧水务产业升级。3.2.2 行业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1) 市场风险实践表明,很多地方水务项目特许经营并未排除竞争可能,如自来水、污水处理、工业供水项目都有可能被其他水务企业抢占市场。在水价提升困难的情况下,供水规模得不到有效扩大,甚至丢失原有的市场份额,那么供水企业将很快面临财务困境。此外,工业供水受到经济周期和行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售水量会产生大幅度的变化。2) 政治风险水务项目一般处于政府管制之下,受政府的行政监管,在引入特许经营权的初期,法律法规不完善,在漫长的特许经营期有很多不确定的政治风险。主要风险有:水务资产的剥夺(没收、征收、接管三种形式);限制性的经济政策(税收政策、价格管制、职工安置、汇率利率管制等);政府与领导换届导致的政策不连续;地方政府部门利益之争给项目带来的风险;地方保护主义;政府直接违约,不遵守特许经营协议的约定等。3) 运营风险项目运营风险主要包括人员成本增加,各种原因导致的企业严重超编吃掉企业大部分利润,如有的地方国有自来水公司人员成本甚至超过企业收入,使企业不堪重负;生产成本增加,如为了提高自来水水质和污水排放标准,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增加生产原材料投入;管理成本增加,有的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层级多,导致效率低下;纳税规划不合理导致的额外成本支出;大修风险,如因为城市规划导致需要管道改线,海底管道被船锚、海潮破坏等大修造成的大额支出;火灾、爆炸、投毒、排污等安全事故造成的重大损失。3.3 竞争分析国内竞争图 城乡用水普及率变化情况及污水处理率(单位:%)波特五力分析潜在进入者:非水务主业的上市公司和其他产业,资本通过并购水厂或组建合资公司等方式向水务产业渗透等。但资金、技术及运营能力,同时政府的行政管制等都将影响水务业潜在进入者。行业内竞争分析:供水:国有80%;民营10%外资10%;上游企业:工程设计,建筑施工,材料提供,管网建设,供水设备和污水处理设备制造,具有技术优势顾客分析:用户分散,无法选择供应商,无议价能力。污水处理:国有48%;外资30%;民营22%;替代品分析:自来水方面:软饮料,瓶装和桶装矿泉水。水是必需品,替代性较小;污水处理方面民众刚性需求,不可替代。全球主要国家水务分析1) 法国模式法国水价政策的制定是在国家宏观指导下,采取谨慎而又民主的对话方式及水价听证会制度,通过各流域委员会与用水户协商,确定水费和污染税费的标准,并由各流域委员会的执行机构—水管局负责向用户收取。2) 英国模式英国水价的制定完全按市场经济条件下投入一产出模式运作,确保回收成本,并有适度盈余,国家设定一个价格上限进行宏观调控。英、美、法和澳等国家很早就开始城市水务改革,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在城市水务市场化模式的选择问题上却十分慎重。以前,政府是城市水务的生产者、提供者和安排者。政府的职能也需改变,转为对生产者进行选择和对生产者所提供服务进行监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做好监管者角色,保证公众获得安全可靠、高效合理的公共服务。整合监管部门,保证城市水务监管运行的独立性。水价体系竞争目前世界上水价体系的主流是补贴型和成本型。只有少数国家是营利型水价体系。但近年来,随着对水资源认识程度的加深,各国总的发展趋势是从补贴型向成本型和营利型方向的转变。资源决定政策,供给管理向需求管理转变,各国水价政策与水资源状况相适应。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差异,使得各国在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上的差别显著,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各国在水价问题考虑上有着不同的政策和价值取向。图 中国水价形成模式发展历程图 主要国家水价状况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在水价体系上趋向于成本型或补贴型体系。这种体系即由政府维持低价而又充足的供水。美国是成本型水价体系的典型代表,供水部门不以盈利为目的,但须自负盈亏。加拿大长期以来都是依靠政府补贴维持低水平和充足的供水,其水价是发达国家中最低的。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一般有比较完善的水价体系。如英国是营利型水价体系的代表,其将公共用水服务和水处理规划工商业范畴,实行企业化管理,目的是控制水资源的消耗并激励供水行业提供优质服务。图 城市水务产业链与价格体系中国水务行业与国际企业比较1) 中国加大对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投入,更加促进智慧水务的发展。2) 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水管理体制不尽一致,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水管理是有序的,即水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社会各界都能严格遵守,一切水事活动依法办事。3) 美国和加拿大以不盈利为原则,但必须保证投资的回收、运行维护管理和更新改造所需开支的自理。4) 城市水务管理比较好的国家把水资源的水量、水质真正做到了一体化管理。5)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水资源保护,依法保护城市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共同特点。6)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水务发展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城市工业和生活供水工程一般要求全部回收投资。7) 从国际成熟水务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行业集中度均比较高,大型水务集团大多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业务的快速扩张和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我国水务市场集中度低,区域垄断特征明显,过度分散制约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及服务的集约化。3.4 中国企业重要参与者中国主要企业有重庆水务[601158.SH]、首创股份[600008.SH]、兴蓉环境[000598.SZ]、顺控发展[003039.SZ]、中山公用[000685.SZ]、创业环保[600874.SH]、圣元环保[300867.SZ]、中原环保[000544.SZ]、洪城水业[600461.SH]、武汉控股[600168.SH]、粤海投资[0270.HK]、北控水务集团[0371.HK]、中国水务[0855.HK]、桑德国际[0967.HK]、天津创业环保股份[1065.HK]、滇池水务[3768.HK]、康达环保[6136.HK]、环球实业科技[1026.HK]、云南水务[6839.HK]、兴泸水务[2281.HK]、唯达技术[835811.OC]、金洁水务[871936.OC]、清泉水务[871551.OC]、临涣水务[871172.OC]、水杯子[834232.OC]等。图 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1) 重庆水务[601158.SH] :公司是重庆市最大的供排水一体化经营企业,从事自来水的生产销售、城市污水的收集处理及供排水设施的建设等业务。在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在供排水一体化经营方面位居前列。公司享有重庆市政府授予的供排水特许经营权,在重庆地区供排水市场垄断地位稳固。公司及受公司控制的供排水企业在公司成立之日起的多年特许经营期间,在特许经营区域范围内独家从事供排水服务,授权公司在特许经营区域内对向政府提供的污水处理服务和向用户提供的供水服务享有直接收费的权利,并自动享有在重庆实施并购与新建供排水项目的特许经营权。2) 首创股份[600008.SH]:公司是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旗下国有控股环保旗舰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环境综合服务业务,业务范围包括供水、污水处理等城镇水务业务,以及固废处理、海绵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村镇水环境治理等综合环境治理业务,并逐步延伸至绿色资源循环利用业务(包括污泥处理、绿色供热、再生水等)。目前公司拥有的项目类型包括供水、城市污水处理、村镇污水处理、固废处理、海绵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再生水、污泥处理等。3) 粤海投资[0270.HK]:集团的主要核心业务包括水资源、基建、物业投资及发展、百货零售、酒店经营及管理五大板块。水资源业务主要包括原水供应、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及水利工程业务。其他基建项目投资包括电力业务及收费道路业务。物业投资及发展业务主要包括广东天河城项目,天津天河城项目及番禺万博中央商务区项目。有关酒店经营及管理业务,本集团拥有七间酒店位于香港及中国内地,当中包括香港华美粤海酒店、香港粤海酒店及粤海喜来登酒店。3.5 全球重要竞争者图 2020 GWI全球水务上市公司排行榜在全球水务领域,法国拥有最大的私营水务运营商,美国拥有最大的工程和技术公司,巴西拥有最大的私营水务特许经营商,英国拥有TOP40榜单中最大的受监管类水司,而中国也有北控水务、首创集团、碧水源、粤海投资等。有四大巨头之称的威立雅、苏伊士、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中国水务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等,以水务板块的收入进行排名,榜单中只有前两名才有资格跻身《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到目前为止,水务行业仍然是一个很难真正获得大笔收入的生意。全球非中国主要上市企业有美国水业[AWK.N]、ESSENTIAL UTILITIES[WTRG.N]、COMPANHIA DE SANEAMENTO BASICO DO ESTADO[SBS.N]、EVOQUA WATER TECHNOLOGIES[AQUA.N]、加州水务[CWT.N]、美洲国家水务[AWR.N]、SJW[SJW.N]、米德尔赛克斯水务公司[MSEX.O]、YORK WATER[YORW.O]、全球水资源[GWRS.O]、SEVERN TRENT[SVT1.DF]、[英国(2)]塞伦特[SVT.L]等。图 国外上市企业1) 美国水业[AWK.N]:美国水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美国的多个州及加拿大的安大略提供饮用水、污水和其他与水相关的服务。该公司主要负责管理供水和污水处理公用事业机构,这些公用事业机构向居民、商业和工业客户提供供水和污水处理服务。2) 塞伦特[SVT.L]:Severn Trent Plc从事水的供应和污水的处理和处置。公司分为两个部分:Severn Trent Water和Severn Trent Services。Severn Trent Water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国内和商业客户提供水和污水处理服务。Severn Trent Services主要在美国,英国和欧洲提供与水,废水和污染土地相关的服务和产品。Severn Trent Water为中米兰和威尔士中部的370多万家庭和企业提供水和污水处理服务。Severn Trent服务有三个主要业务集团:水净化,运营服务和分析服务。2009年5月13日,本公司收购了PS Apliclor S.A.,一家在西班牙从事小型装配和分销业务的公司。3) 加州水务[CWT.N]:加州水务集团是一家控股公司。该公司通过其子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华盛顿、新墨西哥和夏威夷提供自来水供水服务,包括水务的生产、采购、储存、处理、检测、分配及销售,应用于家庭、工业、公共、灌溉及防火。第四章 未来展望水务行业未来将会有以下四种发展趋势:1. 技术和规模优势水务企业将加快区域布局,行业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将提升随着政策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农村环境治理等方面,市场需求释放,为进一步占领和巩固水务市场份额,技术和规模优势突出的水务企业纷纷加快区域布局,通过市场竞争,介入其他区域污水处理业务并加紧拓展新业务市场,形成供水及污水处理一体化的业务格局。未来水务行业进入者增加,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由于水务行业规模效应明显,部分实力强的企业通过并购实现快速增长,行业集中度将提升。2. 受外部环境向好等因素影响,水务企业盈利能力稳定,整体信用水平保持良好受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利好等因素影响,水务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向好。水务行业本身公益性较强,近年来政府支持持续,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质量,水务企业整体信用水平保持良好。短期内,水务企业的信用品质不会出现明显分化,但随着行业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竞争加剧,行业地位突出、具有专业技术优势、环保业务多元化进程较为深入的企业信用品质将强化,扩张规模较大导致资金压力迅速上升等的企业存在信用品质弱化的风险。3. 水资源安全保护措施将全面升级供水安全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疫情过后,水生态安全仍将是我国的长期战略,对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居民的身体健康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认为国家仍将持续加大对水生态安全各方面(供水、污水、水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资本开支力度,水生态一体化、系统化的保护与治理工作也将持续推进。4. 农村污水治理将发力农村污水治理任重道远,发展空间巨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及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提出了要求和目标。据预测,2035年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将达到70%,形成2000亿的市场空间。Cover Photo by Yogendra Singh on Unsplash

健康树

水务行业展望报告之上篇——行业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摘要:水务行业包含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等方面,行业上游依赖区域内水资源禀赋,下游依赖于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目前我国水资源呈现南多北少,水质呈现南优北劣的状况。在城镇化进程推动下,用水和污水处理需求持续增长,促进水务行业整体产能持续扩容。2019年以来,在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背景下,水务行业在政府债券、外部融资等方面获得有力支持,水务企业债券发行量明显增加,宽信用政策效果明显,融资成本呈下降趋势,行业内投资增速有所加快;伴随着节水提效和加大城镇污水建设等政策的出台,供水行业提标改造和城镇污水处理扩产空间进一步释放,资金和技术实力较强的行业龙头成为异地扩张的重要主体。2019年,部分城市水价进一步调升,水务企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呈现增长趋势,收现能力较强。同时,随着项目投资进度的加快,水务企业投资活动净流出进一步扩大,债务负担有所加重,偿债能力有所弱化,但整体偿债风险可控。2020年一季度,水务企业收入同比变化不大,新冠肺炎的爆发对我国水务行业影响有限。一、行业概况水务行业产业链主要涉及从自然水体中取水、水的加工处理、供应和污水处理等环节。产业链的最上游是水源的获取;水资源的丰富程度、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水务行业原水获取的难易程度和水生产的成本。水务行业下游主要是城镇居民生活、生产等方面用水需求,城镇人口的增长,环保节水等政策的要求对水务行业下游需求端产生重要影响。从最上游水源供给方面来看,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区域分布不均衡。2019年,我国水资源总量28670亿立方米,居全球第四。近年来,我国水资源开发总量基本维持在20%~25%之间,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地表水占比在95%以上,地下水占比不足5%。水资源区域分布上,我国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区域,北方水资源仅占水资源总量的20%左右,但我国北方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近一半,经济总量约占全国总经济总量的40%,我国水资源分布与人口和区域经济分布不匹配,广大北方和部分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其中,部分省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000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匮乏成为制约区域水务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南水北调和沿海地区海水淡化方式解决水资源缺乏和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改善了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区用水问题。海水淡化方面,海水淡化主要分布在沿海且水资源相对缺乏区域,近年来,我国海水淡化设计产能逐年增长,但规模仍较小。截至2018年底,我国海水淡化设计能力达118.91立方米/日,主要集中在天津和山东。从水质来看,我国地表水质有所改善,但北方区域水质较南方仍差。我国水质分为Ⅰ~劣Ⅴ,其中Ⅰ~Ⅲ类水质通过加工处理可作为饮用水源。根据《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8年,我国地表水中Ⅰ~Ⅲ类水质占比71%,较2017年上升3.1个百分点,污染水质占比有所下降,地表水质有所改善;分区域来看,长江、珠江、浙闽片河流水质较好(除巢湖中度污染,太湖和滇池轻度污染),北方(除西北,西北水质较好)水质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尤其是海河流域和辽河流域水质主要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差,Ⅰ~Ⅲ类水质仅占13.80%。从需求端来看,水务行业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涉及居民生活、生产等方面用水。2018年,我国用水总量6015.50亿立方米,其中工业和生活用水占比在35%左右,农业用水占比在60%,生态环境用水占比较小。从变化趋势来看,受工业节能减排提质增效影响,工业用水占比逐年下降;受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城镇人口逐年增长,城镇生活用水占比持续增长。农业用水方面,在加强农业节水等政策影响下,近年来农业用水占比逐年下降。在环保生态治理等因素影响下,生态环境用水占比逐年增长,但仍维持较低占比。对于水务企业来说,水费收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是其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水务企业的水费收入主要来源于城镇自来水费和污水处理费。受目前配套设施尚未健全及农村水费征收尚未完全普及等因素影响,我国农村水费征收范围和收入规模有限。因此,目前,联合资信水务行业需求端研究主要针对城镇生产和生活方面的供水和污水需求。城镇化进程推动用水人口持续增长,用水需求持续增长,城市生活用水成为需求端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城镇用水人口持续增加,2018年城镇用水人口增至8.3亿人,同比增长3.80%;其中城市用水人口占比60.60%,县城用水人口和乡镇用水人口占比分别为17.71%和21.08%。2018年,我国城镇用水总量达874.9亿立方米,较2017年增长2.80%;其中城市用水614.62亿立方米,占城镇用水总量的70.25%;按用途划分,生活用水占比最高,为52.55%,其次是生产用水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用水。污水处理行业需求量增速高于同期用水需求增速,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端发展较快,城市生活污水成为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端的主要来源。污水排放量是衡量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端的重要指标。2018年,全国城市和县城污水排放量620.52亿立方米,较2017年增长5.63%,高于同期用水需求增速;其中城市污水排放量521.12亿立方米,占比83.98%;按性质分,生活污水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60%以上;整体看,污水处理行业需求持续增长。供水和污水处理需求的增加推动我国水务行业整体运营能力的提升。2018年,我国城镇供水能力达3.86亿立方米/日[1],较2017年增长4.63%。全国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2.02亿立方米/日,较2017年增长6.79%。我国水务行业整体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居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需求仍将持续稳步增长。加之国家政策对水务相关设施投资的倾斜,及相关配套资金的大力支持,促进我国供水和污水产能的进一步释放。联合资信认为,水务行业从供需两端均将保持稳步增长趋势。[1]由于城乡统计年鉴尚未披露乡镇供水能力,故该数据仅包含城市和县城供水能力二、行业环境(一)宏观环境及对水务行业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以及全球的扩散蔓延背景下,宏观政策整体仍发挥着逆周期调节的重要作用。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指导下,水务行业专项债发行规模快速增长,为其投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水务行业投资规模预期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在稳健货币政策指导下,水务行业发债成本预期将维持较低水平。2019年,我国宏观政策的主基调是加强逆周期调节。财政方面,主要是大规模降税降费,大幅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至2.15万亿元,为基建补短板和提高有效投资提供资金支持。货币金融方面,全年实施三次全面及定向降准,为市场注入了适度充裕的流动性,引导信贷市场利率实质性下降。2020年一季度,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以及全球的扩散蔓延,我国宏观政策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力对冲疫情对经济生活的巨大负面影响。财税政策方面,进一步提前下达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大力减轻企业负担,增加有效投资。截至2020年3月底,各地专项债发行规模1.1万亿元,重点用于交通、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货币金融政策方面,金融调控及监管部门以缓解企业流动性困难为中心,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开启绿色通道便利企业债券融资等系列政策措施,为对冲疫情负面影响创造较好的货币金融环境。2020年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具体安排上,会议确定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等措施。上述政策措施表明,未来财政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积极宽松。同时也应看到,由于我国宏观杠杆率较高,政府和企业部门债务负担较重,政府和企业的收入仍面临惯性下降的不确定性风险,上述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空间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约束,难以大规模扩张,宏观政策仍需在稳经济和防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在基建补短板和提高有效投资提供资金支持背景下,2019年,水务建设、生态保护等水务项目发行专项债金额合计756.42亿元,是2018年发行金额的1.69倍。2020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水务项目专项债发行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一季度,水务相关专项债发行金额1187.39亿元,超过2019年全年发行规模,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水务相关项目投资提供资金支持,水务相关项目投资预期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指导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开通债券融资等渠道等措施刺激水务行业发债规模快速增长,发行利率有所下行。根据wind水务行业口径,2019年,水务行业发债规模[2]较2018年增长20%,2020年,水务行业发债规模延续2019年快速增长趋势,1-4月份发债规模占2019年全年的75%,较上年同期增长254%,水务行业发债增速较快;考虑到专项债配套资金补充支持,及整体降杠杆控风险的要求,未来水务行业发债进度预期同比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一定规模。发行成本方面,在降融资成本政策指导下,水务行业发债成本持续下降,2019年,水务行业整体发债平均成本较2018年下降1.11个百分点,2020年1-4月,发债成本进一步下降,水务行业平均发行成本较2019年下降0.60个百分点。考虑到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利率下降,未来预期水务行业发债成本预期将维持较低水平。(二)行业政策及对水务行业影响2019年以来,水务行业政策重点体现在用水提质增效,实施严格节水制度;加快城镇污水设施建设和污水排放检测,进一步释放污水处理产能;推进水费改革提升水务行业盈利空间;通过中央,地方和外部融资等方式保证项目建设资金。预期我国水务行业在提质增效,扩展污水产能方面将得到突破。2019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多部委新出台水务行业相关文件,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确保水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一,要求实施严格的节约用水制度,控制用水总量。在《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要求下,我国将进一步实施最严格的节水制度,通过降低漏损率,提高用水效率,降低单位产能水资源使用量,并在用水总量上进行严格控制。到2020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在2035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第二,加快城镇污水设施建设,加强污水排放监测,进行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改革。相关政策要求要加快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建设,规范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监测重点排污企业污水排放;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尽快将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调整到位,原则上应当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正常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并综合考虑企业和居民承受能力,完善差别化定价,统筹使用污水处理费与财政补贴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水务企业支付服务费。第三,中央预算、地方财政、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方等多方参与,解决污水处理、水利设施和生态治理等项目资金需求。政策要求,对于生态保护等重点项目,可纳入中央项目储备库管理,加快中央预算执行,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中统筹考虑地方环境治理的财政需求,建立健全常态化、稳定的中央和地方环境治理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研究探索规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质押融资担保,鼓励金融机构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提供融资支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补短板的社会民生等方面基础设施项目,在投资回报机制明确、收益可靠、风险可控前提下,可适当降低资本金最低比例。以上政策将对水务行业在提质增效、扩大产能、提升盈利空间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提质增效方面,根据政策要求,我国将持续实施严格节水政策,提高用水效率、降低漏损率、控制用水总量,2018年,我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达14.62%,较2020年10%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未来加快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成为节水提效的重要工作之一。2018年,我国用水总量6015.50亿立方米,在目标控制总量限额以内,但考虑到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镇用水持续增加,我国用水总量控制将面临一定挑战,未来节水及相关配套项目将成为水务行业发展的方向。扩大产能方面,在加快城镇污水建设和加强污水排放监测等指导下,我国污水处理覆盖范围和处理对象将扩大,需求端的增长将推动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量的进一步释放,且在中央预算、地方财政等资金支持下,水务行业投资将加快进行,从而进一步促进水务行业产能的提升。在提升盈利空间方面,在节水政策下,预期政府可能将通过水价的调节作用促进节水目标的实现,水价将持续增长。此外,在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改革政策指导下,要求污水处理费定价机制需要考量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正常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该政策预期将有效推进我国水费征收的市场化改革,提升我国水务行业盈利水平。但考虑到水务行业涉及国计民生,公益性较强,短期内水价涨幅空间仍有限。[2]以水务企业发行中期票据为统计口径三、行业周期性及目前所处阶段从行业周期来看,水务行业属于弱周期行业;受部分年度政策导向,行业发展略有波动。从目前所处阶段来看,我国供水普及率较高,供水行业处于成熟期;近年来污水行业快速发展,地级市和县城污水处理接近成熟期,但乡镇污水空间巨大,污水行业整体仍有较大成长空间。再生水规模较小,整体发展仍处于导入期。(一)水务行业周期性水务行业整体周期性不明显,属于弱周期行业。生产用水易受经济和政策影响出现波动,但近年来整体发展稳定。供水总量和污水处理量是衡量水务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它不仅是水务行业投资规模的结果反映,也直接决定了水务行业收入,并间接影响水务行业利润。联合资信通过水务行业处理总量指标简析水务行业周期性特点。通过分析1978年以来水务行业处理量规模和增速发现,水务行业处理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增速方面,整体稳定在一定区间,但部分年份有所波动。整体看,水务行业整体周期性不明显,属于弱周期行业。从具体子行业来看,除2006年居民生活用水有所波动外[3],其他年份居民生活用水总量增速保持稳定,生产用水在2012年之前波动较大,之后年度增速变动与生活用水趋同。从具体波动来看,生产用水波动与我国水务政策密切相关,2006年,我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节能减排”使得我国生产用水量同比下降,加之经济危机因素影响,生产用水量在2007年和2008年同比增速为负,之后随着经济发展用水量同比增速又有所回升。2011年,十二五规划出台《“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使得用水总量同比增速呈现大幅下降,但政策之后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要求,到2022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30%和28%,预期我国生产用水效率将有所增长,进而对冲因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对生产用水总量需求的增加,工业生产整体用水总量预期保持稳定。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节用

水利信息化行业格局及趋势分析(附报告目录)

水利信息化行业格局及趋势分析(附报告目录)1、水利信息化行业概述水利信息化行业,是以应用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以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效率和效能为目的的水利细分行业。2000 年前后,为满足水利行业政务信息化和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国家水利部于 2003 年发布《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又称“金水工程”规划),由此开始,我国开始从国家层面统筹进行水利信息化的大规模建设。水利信息化行业自诞生以来,至今已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改造传统水利,发展民生水利,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及推动水利部门职能转变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利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水利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和重要标志。现阶段,水利信息化行业根据投资结构可细分为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开发两大细分市场。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水利信息化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涵盖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包括通信基础设施与水利信息网络)、汇总(数据中心)三个方面,信息基础设施市场建设标准化程度高,除通信基础设施必须由专业通信厂商完成外,其余均由行业内集成商完成。业务应用开发市场涵盖各类水资源管理、预警预测、灾情模拟、水利行业管理等应用开发,通过各类通信技术获取的基础信息,通过数据模型及编程技术,将信息进行处理,为防汛抗旱,水资源合理使用、水土保护等事项的决策提供支持与辅助。业务应用开发市场的特征为:准入门槛较低,定制化项目较多,难以实现高度标准化,应用开发效果依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信息数据。2、行业竞争格局水利信息化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可分为四类,分别是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基础软件开发商、定制软件开发商。设备制造商提供行业专用的信息采集与传输用硬件设备,系统集成商依照客户的标准及要求对设备进行整合。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和地理形态差异巨大,使得水利信息行业软件难以标准化,故由基础软件开发商提供诸如 GIS 模块或三维模拟系统等基础软件模块,定制软件开发商直接面对行业最终客户,根据客户需求在基础模块基础上进行定制开发。水利信息化行业主要参与者资料来源:普华有策从市场格局看,水利信息化产品的需要一定的计算机软件、通信设备、水利工程技术,因此,在拥有一定行业研发基础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成为该领域产品的主要研发和生产单位。同时,基于互联网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应用的行业趋势,能够加入市场竞争的潜在竞争者也在逐渐增加。3、行业趋势(1)新技术带动行业智慧水务需求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智慧水务成为推进水利现代化的突破口,利用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手段,可以构建天地一体化水利监测体系,实现对水资源、河湖水域岸线、各类水利工程、水生态环境等涉水信息动态监测和全面感知。实现水利所有感知对象以及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水利企事业单位的网络覆盖和互联互通。从而大幅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建设全要素动态感知的水利监测体系;利用大数据技术,可建设高度集成的水利大数据中心,集中存储管理各要素信息、各层级数据,及时进行汇集、处理和分析,实现共享共用。上述技术的综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水利管理和决策能力、水平和效率,是当前行业大环境下水利管理部门的需求增长点。(2)行业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及应用软件的相互兼容,水利部于 2003 年出版的《标准指南》对水利信息化标准的编制与管理实现各级各类水利信息处理平台的互联互通, 随着行业进一步发展,水利部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提出后续的水利信息化标准编制计划,以进一步规范建设标准。4、 行业主要进入壁垒从进入障碍看,我国水利信息化行业主要体现在技术及资金方面,具体如下:(1)技术壁垒水利信息化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硬件设备开发和软件系统开发都必须深入理解行业技术特点,紧密切合用户业务需求,只有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才能够开发出真正符合行业需求的产品和系统。同时,水利信息化融合了计算机软件、通信设备、水利工程等多门学科,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系统集成及软硬件开发均需要丰富的多学科专业知识,企业掌握相关技术并将技术熟练应用于水利信息化业务中需要经历长期的积累过程,市场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技术竞争优势。(2)资金壁垒水利信息化行业通常采用项目承包的“交钥匙”模式,由于项目在承接,设备采购,到系统联试,需要一定的资金进行垫付,项目所需资金规模随着中标项目规模的增长而同步扩大,市场新进入者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资金或融资实力,将会使承揽业务规模受到限制,制约市场新进入者的经营规模与业务增长速度。目录第一章 中国水利行业发展概述第一节 水利行业发展情况一、水利行业概述二、水利行业发展情况第二节 中国水利行业经济指标分析一、成长速度二、当前行业发展所属周期阶段的判断三、水利工程风险管理第二章 2016-2020年全球水利发展及信息化进程第一节 全球水利发展概况一、地球水资源分析二、水利引发全球关注三、全球水利问题第二节 全球水利信息化进程一、全球水利信息化水平二、全球水利信息化动态第三节 全球水利信息化经验借鉴第三章 2016-2020年中国水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第一节 中国水利发展概况一、研究水利发展现状及对策二、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节水灌溉对策三、水资源资产与现代水利的现状四、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及措施第二节 2016-2020年水利行业发展分析第三节 近几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分析一、水利固定资产投资二、重点水利建设情况三、主要水利工程设施四、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五、防洪抗旱情况六、水利改革与管理第四章 中国水利信息化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第二节 中国水利信息化行业政策环境分析第三节 中国水利信息化行业技术环境分析第四节 中国水利信息化社会环境分析一、中国是农业大国二、中国人口规模与集群分布三、水资源日益紧张和水环境的日趋恶化第五章 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分析第一节 我国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一、水利信息化发展意义重大二、水利信息化发展进展三、水利信息化建设标准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五、增加投入促进发展第二节 顶层设计与八大重点工程进展一、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背景与进展二、顶层设计的基本内容三、水利信息化顶层体系四、八大水利信息化工程进展第三节 水利部全国水利信息化年度推进措施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成效二、全面服务抗震救灾作用显著三、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近期重点工程建设四、全面加强资源整合共享工作第四节 水利信息化及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探讨一、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二、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三、当前水利信息化的主要问题四、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分析第六章 2016-2020年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动态分析第一节 数字水利解决方案与系统支持第二节 GIS在水利现代化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一、GIS概述二、GIS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三、GIS技术在水利行业应用的趋势第三节 2016-2020年中国水利信息化重点工程进展一、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水利电子政务项目三、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四、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五、中国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六、全国水库移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七、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建设第四节 水利视频监控系统未来发展趋势第七章 应用领域及行业供需分析第一节 水资源供需分析一、水资源基本情况二、水资源供需分析三、水资源供给分析第二节 水利行业供给分析一、2016-2020年我国水利建设投入二、2016-2020年我国农田水利投入三、2016-2020年水利建设投入分析第三节 水利行业需求分析一、2016-2020年水利行业需求分析二、2016-2020年水利建设水泥需求分析三、2016-2020年水利建设设备需求分析第四节 2021-2026年水利行业供需预测一、2021-2026年中国水利形势预测二、2021-2026年水利行业供需预测第八章 流域水利信息化年度发展概况第一节 长江水利第二节 黄河水利第三节 淮河水利第四节 海河水利第五节 珠江水利第六节 松辽水利第七节 太湖流域第九章 水利市场竞争格局分析第一节 2016-2020年中国水利所属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二、行业发展能力分析第二节 水利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一、水利行业垄断性分析二、水利工程咨询业竞争分析三、竞争立项激活小水利建设第十章 水利信息化领先企业分析第一节 A公司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分析第二节 B公司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分析第三节 C公司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分析第四节 D公司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分析第五节 E公司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分析第十一章 2021-2026年水利行业发展趋势预测第一节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2021-2026年水利投资规模预测二、2021-2026年水利建设投资规划第二节 水利建设的两个基本面第三节 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第四节 水利建设的第三条道路第五节 水利建设引入市场机制第十二章 2016-2020年中国水利行业投资现状分析第一节2016-2020年水利行业投资现状分析一、2016-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二、2016-2020年水利行业投资情况分析三、2016-2020年水利行业投资形势分析第二节 2016-2020年水利信息化水平战略分析第十三章 2021-2026年水利行业投资机会分析第一节 2021-2026年水利行业投资前景分析一、2021-2026年水利行业投资前景分析二、2021-2026年水利行业投资方向分析三、2021-2026年水利行业投资效益分析第二节 2021-2026年水利行业投资机会分析一、2021-2026年水利行业投资机会分析二、2021-2026年工程机械投资机会分析三、2021-2026年水泥市场投资机会分析四、2021-2026年化工水利用材投资机会

异故

2021年中国水利行业最新政策汇总一览

中商情报网讯: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水利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确定了产业的战略性地位,助推了产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对企业经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水利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