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18年6月26日下午,上任不足5个月的ZF新CEO 沃夫翰宁施艾德(Wolf-Henning Scheider)在位于德国腓德烈斯哈芬的总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与亚琛初创公司e.Go Mobile合作打造的e.Go Mover“人员运输工具”将于明年底量产并投入运营。据称,ZF收购了e.Go公司40%的股份,这可能标志着ZF这个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正是进军电动整车制造。然而,针对采埃孚是否要造车这一问题,施艾德在现场回应媒体:“我们理所当然不是汽车制造商,也不准备成为一家汽车制造商。”ZF与e.Go Mobile成立的合资公司e.Go Moove GmbH将在亚琛生产e.Go Mover,年度产量初步计划以万辆为单位,明年底前先生产400辆(其中200辆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施艾德在发布会公布:ZF采埃孚的未来战略方向被定义为打造Next Generation Mobility,即下一代出行。▲具体包含了微出行、城市出行和中远距离出行。聚焦下一代出行,以及如何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赋能下一代出行,是ZF公司战略指导方针方面做出的最大的改变。尽管一再强调ZF不是汽车制造商,也不准备成为汽车制造商,但ZF刚刚公布的公司战略却越来越像一家移动出行公司,之所以欲盖弥彰的承诺,大致是不想失去即将成为直接竞争者的那些主机厂。e.Go Mover装备了采埃孚的电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以及中央控制器 ProAI(运用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来实现自主驾驶功能。从发布会的图片和第二天科技日现场展示的e.Go Mover实车来看,所谓的“人员运输工具”说简单些就是最近全球各地陆续亮相的“无人驾驶小公共”:单侧对开门,平板底板,环绕座椅,有站位,无方向盘,无刹车和油门踏板,并配备了强大的传感器组合。e.Go Mover的定位主要是针对人口在12万以上50万一下的德国或欧洲城市交通出行提供一种按需共享小公共。未来欧洲很多城市有可能禁止让私家车进入市区,e.Go Mover就是针对这样一个未来的场景打造的一款可以接驳上班族进入或离开市区的“小公共”。具体应用场景:未来私家车统一开到城区外围的e.2GO – Park & e.Ride站点,把私家车停好,然后统一搭乘e.Go Mover进入城市抵达最终目的地。平台将提供最佳的算法来允许沿途的上下车行为。返程时只需掏出手机在专属App上召唤e.Go Mover来接送乘客回到e2GO-Park & e.Ride站点取车。e.GO Mover的目的是支持或代替部分出租车和公交巴士来提供一种更便捷的城市出行方式。e.GO Mover是在城市公开道路工况上路的L4级别自动驾驶巴士。从配置来看,e.Go Mover是一款纯电动汽车,搭载了采埃孚的150kW 驱动系统,配备最高达60kW的电池系统,长宽高分别为5,050 mm、2,060 mm和2,600 mm,也就是说两米的高个可以直接站立在车内。车内拥有9个座位以及6个站位,一共能搭载15位乘客。车辆的整备质量为2100kg左右,运营时间最多可达10个小时。整个车身为模块化铝车身结合钢体平台,主要关键部件如转向系统、智能刹车系统、双臂前后轴、电驱动总成等全部由采埃孚供应。e.GO在生产流程中以更为经济的方式降低了研发费用:合成车体结构和高模块化的零部件让汽车生产不再需要涂装车间和冲压线,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机床使用,同时车身组装步骤也更为灵活。独特的协作开发模式,加上德国在零组件制造和工程师人才方面的优势,让e.GO的研发费用只有普通燃油车的十分之一。e.Go Mover的母公司e.GO Mobile GmbH 由舒博士三年前在亚琛工业大学创立,现在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亚琛工大机器构造及生产工程实验室(WZL)教授和董事总经理。WZL是世界上最大的机械研究所,一直以来走在德国“工业4.0”战略的前沿,德国大学机械系的很多标准教材都由舒博士著作。在创立e.Go Mobile之前,舒博士曾经创立StreetScooter,在2014年被德国邮政敦豪物流集团(DHL)收购。德国柏林、汉堡、亚琛等地街头奔跑的三万辆电动物流车均出自StreetScooter之手,也是德国迄今为止电动公里数跑的最多的车型。据悉,e.GO Mobile 已从采埃孚、瑞好(Rehau)以及中国的天华阳光、信邦集团和天使汇等投资者累计募资超过2亿美元。e.GO Mover得到了德国72个城市的试运营申请,将从中筛选20-25个城市试运营,最先试运营的当然在两个合作伙伴各自的总部:亚琛和腓德烈斯哈芬。一旦这几百辆e.Go Mover上路试运营,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学习车队’。对于整个e.Go Mover市场在未来5-7年将达到100万辆的预期,即使届时需求量只达到目标的四分之一也非常可观。而它潜在的最大市场,就在中国。未来100万辆的目标主要是欧洲和中国市场,其中大概60%会在中国市场。e.GO Mobile正在中国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并已经和两家主机厂接洽建立合资公司。实际上早在e.GO Mobile成立一周年之际,公司就开始寻求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合作落地。舒博士的预期是,在2018年底前在中国签约第一家合资公司。第一家合资公司的产品主要围绕e.GO Mobile的另一款产品:e.GO Life,一款A0级别的两厢纯电动轿车。一旦这款车型在中国取得一定的成果后,有可能会把产品扩展到e.Go Mover的落地。在2017年3月的德国汉诺威CeBIT信息及通信技术博览会上,e.GO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电动汽车产品e.GO Life。这款两门小型城市用纯电动车按照输出电机功率(kW)分为三种配置,续航里程从136km到184km(NEDC)不等,均装备了三元锂动力电池。在技术层面上,e.GO选择与博世公司深度合作,应用博世48伏动力总成和车身控制模块和信息系统,汽车的售后服务也由博世提供。e.GO Life新工厂的设立初期有142名员工。 到2019年中期,e.Go Mobile计划增加,这将有助于将产量提高到每年20,000辆。 该设施的总投资为2570万欧元,其中260万是由北威州政府提供的。 e.GO只是该设施的租户,因为工厂是由Triwo AG建造并出租的。2018年8月,e.GO Life即将在位于亚琛Rothe Erde的“工业4.0”工厂迎来小批量量产,随后也将很快在中国落地。到2018年年底前,e.GO将实现正式量产。未来,e.GO团队还将在L4级自动驾驶小型电动巴士领域发力。e.GO Life将提供三种不同的电源选项,以满足那些希望拥有更强大引擎的客户的需求。 博世将提供230伏电动机,而不是原计划的48伏电动机。动力方面:车辆的基本版本将具有20千瓦的电池,续航为104公里。 e.GO Life 40将达到114公里,而e.GO Life 60的0-50加速度为3.2秒,并配备23.9千瓦时的电池,可实现154公里的实际续航里程。虽然基本版本的售价为15,900欧元,但更快版本的售价约为19,900欧元。 升级信息娱乐系统或导航等功能的选项客户须额外付费。e.GO Life低配版官方售价仅1万8千美元,高配版起步价也不过是2万3千美元。不到两万美元的价格让e.GO在小型电动车市场中很有竞争力。比中国品牌奇瑞eQ系列产品2万5千美元(补贴前)的售价还要便宜。更何况,e.GO的售价中并不包含政府补贴或其他交叉补贴。e.GO目前接到的订单总数已超过3,000辆,而且每辆都已经收到了约1200美元的定金。2019年,e.GO计划的年度产量在15,000辆左右,而每年生产10,000量就足以让公司实现盈亏平衡。不同于部分只在PPT上昙花一现的电动汽车,2018年3月,e.GO就已经在德国波恩开设了第一家Pop-up Store快闪店。快闪店用于展示e.GO Life并接受客户预定,这意味着该车的量产计划已经在顺利推进的过程中。这对电动车行业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证明了舒教授对于产品的市场定位是准确的:以平价微型电动车取得市场成功的几率相当大。对汽车产业而言,舒教授公布的生产节奏看似寻常,实则意味深远。从展出首款产品到计划实现量产,传统车企此前的经验是至少需要三至五年。电动汽车在过去几年间的飞跃式发展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这一流程的速度,但即便是以硅谷风格吸引无数关注的特斯拉,也很难仅用一年时间就研发出一款新车,并推动其走上量产。e.GO能够做到这一点,或许说明:在实现电动汽车普及化的道路上,以亚琛为中心的德国路径更为实际。对e.Go而言,最大程度提高技术可行性和生产效率的奥秘在于“模块化生产再组装”:公司基于实时生产互联(IoP)平台,整合各个领域的零件供应商,直接在平台上搭建适合产品、可快速迭代更新的解决方案。此前,汽车业的很多设计决策都由厂商主导设计,且一直建立在批量化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只有达到了特定的产量水平,某些技术才能够被应用。而e.GO的做法则是将上百家不同领域和地区的合作者组织起来,让他们在同一个公开透明的平台上协同工作。平台被细化为车体、外部设计、内饰、空调系统、电子系统、动力系统、安全系统等模块。每个模块都可以根据车的不同用途继续拓展。只要符合事先确立的设计纲要,合作者在很多方面都有话语权。亚琛工大所处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是德国最重要的汽车产地之一。这里每年会为世界市场生产大约80万辆轿车和商用车。如果将生产汽车工业零配件的供应商也包括在内,北威州的汽车工业企业数量高达800余家。在世界各国都竞相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当下,以汽车工业为豪的德国更是不甘在这场竞赛中落后,并且很可能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具有紧迫感——德国超过20%的GDP可以直接追溯到汽车工业中。如果要问当今汽车行业的高管们会为什么事情而紧张,那么,听到这句简短的回答将不足为奇:“成本高昂”。即便是特斯拉最为“平民”的车型Model 3,平均售价也在4.2万美元左右。对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而言,这样的定价对一辆电动汽车来说还是有些贵了。“人们已经做好了接受新事物的准备,但这种新事物必须要让人们买得起才行。”舒教授意识到,与其一味强调电动汽车的酷炫外形和卓越性能,不如先生产出一款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的平价车。e.Go Mobile赶上了一个好时机,随着中国汽车制造的更加开放和新能源汽车股比限制的放开,舒博士有更多的选择。可以预见的是,拥有“德国制造”品质和低成本优势的e.GO,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将很快与包括特斯拉、比亚迪、知豆、宝骏在内的电动汽车品牌相遇。接下来,考验e.GO的会是它真正的远见和量产能力。谁将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
Next.e.GO Mobile SE 是欧洲唯一的电池电动汽车的独立制造商,将于 2021 年初在其德国的第一家工厂开始生产,并借助其颠覆性生产技术实现其全球扩张。该公司已成功完成了生态上最可持续的四人座电动汽车之一 e.GO Life 平台的认证。与前身 e.GO Mobile AG 的交易完成后,对全部业务资产和在德国生产所需的设施的收购已成功完成。Next.e.GO Mobile SE 已收到其世界制造商标识符(WMI)编号。计划于 2021 年第一季度重新任命为汽车制造商。此外,Next.e.GO Mobile SE 已成功注册加入主要 OEM 的二氧化碳信用额。在国际形势下,希腊国家的投资和贸易机构 Next.e.GO Mobile SE 和 Enterprise Greece 于本周达成了在希腊建立合资企业的意向书,这使希腊成为在德国以外第一个选定 e.GO 产品的国家。这是 Next.e.GO Mobile SE 走向国际发展的关键踏脚石,并与其转变城市电动交通的使命完全一致。该公司还在扩大产品阵容方面进行了开发工作,其中两个新平台正在进行最后阶段,并计划于 2021 年 1 月在该公司的管理新闻发布会上揭晓。“ Next.e.GO 的创新优势是,在汽车行业中,客户,产品和生产首次连接到一个数字平台,其生产技术可实现无与伦比的资本效率,提高产能。Next.e.GO Mobile SE 的大股东 nd Group BV 首席执行官阿里·维兹瓦伊(Ali Vezvaei)表示,这是最终的颠覆性事件,它将把电动汽车转变为可负担的互联设备,并推动其普及。“一方面,e.GO Life 及其工业 4.0 生产技术的设计和特性,以及另一方面它所支持的多功能业务模型,将 Next.e.GO Mobile SE 完美地定位于改变欧洲乃至整个欧洲的城市交通。Next.e.GO Mobile SE 首席执行官 Ulrich Hermann 教授补充说,我们对未来的机遇感到兴奋。e.Go Mover 的母公司 e.GO Mobile GmbH 由舒博士三年前在亚琛工业大学创立,现在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亚琛工大机器构造及生产工程实验室(WZL)教授和董事总经理。WZL 是世界上最大的机械研究所,一直以来走在德国 “工业 4.0” 战略的前沿,德国大学机械系的很多标准教材都由舒博士著作。在创立 e.Go Mobile 之前,舒博士曾经创立 StreetScooter,在 2014 年被德国邮政敦豪物流集团(DHL)收购。德国柏林、汉堡、亚琛等地街头奔跑的三万辆电动物流车均出自 StreetScooter 之手,也是德国迄今为止电动公里数跑的最多的车型。据悉,e.GO Mobile 已从采埃孚、瑞好(Rehau)以及中国的天华阳光、信邦集团和天使汇等投资者累计募资超过 2 亿美元。Next.e.GO Mobile SE 即将在 2021 年初在德国投入生产最先出现在AutoNode。
本文作者:茵冠生物,内容版权归:茵冠生物(ID:wingor01)所有,转载/引用请联系小编,并注明来源。茵冠生物,让衰老放慢,让疾病远离,让健康永驻!7月21日,云杉医疗常务副总裁兼院长甄胜西教授、执行院长刘文卫一行莅临茵冠生物开展考察,与茵冠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姜舒博士、副董事长周文川等进行了座谈,并针对后续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甄胜西教授一行在姜舒博士的带领下对深圳科普教育基地茵冠生命未来馆和国际cGMP生物实验室进行了参观,并对茵冠生物声光电一体的科普教育基地、尖端先进的实验室设备、专业高效的服务团队等表达了高度认可。座谈会上,茵冠生物董事长姜舒博士表示,云杉医疗作为深圳市政府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企业,是深圳市高品质医疗服务名片,与茵冠生物强强联合、将茵冠生物作为云杉医疗在健康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有助于推动医疗事业在生物领域的快速发展。甄胜西教授表示,茵冠生物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是生物领域的领军企业,科研实力与核心团队实力足够,有众多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未来可期。双方在细胞存储、临床研究等方面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为后续即将展开的深度合作奠定了有力基础。END
2020年,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席卷全球,截至今天,已经有207个国家,逾百万人确诊,逾6万人死亡,让比尔盖茨之前的警报:“在未来几十年里,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杀掉上千万人,不是战争;不是导弹,而是微生物,是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似乎一语中的。疫情不仅威胁着大众的健康安全,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当下,中国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尽管如此,海外疫情却愈演愈烈。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疫情新局面下,仍有许多话题值得深入探讨。接力中国大健康专委特别举办线上论坛,邀请业内专家及战斗在一线的抗疫工作者一起,探讨新冠病毒和治疗、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些话题。下面是嘉宾介绍及论坛问答文字版内容。嘉宾介绍问答环节文字内容01新冠肺炎和非典的异同点是什么?王福生院士:共同点:1、都是传染病,都是冠状病毒,都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肺部病变为主的急性自限性疾病。急性自限性疾病指的是通过人体免疫力最终能够将病毒清除掉。但是部分重症危重症是会致死的,所以,急性自限性不代表不需要治疗。2、二者都是新发、突发的传染病,来势汹汹,符合流行病的特点。不同之处:1、新冠的传染性更强,非典当时并未形成全球性大流行的疫情,很快就控制住了。2、疾病特点不同:新冠发病期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还有无症状的。非典表现肺部严重病变为主。3、流行程度不同,这次疫情中国通过举国体制、综合施策、精准防控、科学诊治的策略使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国外疫情最终大规模流行。非典的时候并未形成全球性的大流行。4、病情的关注度也不同。此次疫情对全球的政治、经济、社会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重大影响。02请问您怎么看待今后治疗新冠肺炎的手段?会不会有新的变化?王福生院士:在习主席亲自指挥和亲自部署下,我们国家这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在武汉,病例最多的地区,全国4万多医护人员前来支援,取得丰富的临床救治的经验,包括在中医中药治疗方面也取得了成果。治疗中有两个方面特别重要,一是抗病毒治疗,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可以较好的控制病毒复制,但仍没有特效的抗新冠病毒的药物。临床对新冠肺炎的另一个关注点是,针对新冠病毒引起的相关病变如何治疗?那么病变是如何引起的?一是病毒感染直接引起,二是免疫介导的肺部损伤,后者可能是主要的方面。及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可以减轻临床症状,减少损伤程度,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其中免疫调节治疗很重要,可以采用干细胞治疗、康复期血浆的治疗、托珠单抗的治疗、针对补体的一系列治疗技术和药物等,经过这次疫情,上述治疗技术和药物都取得一定的进展,例如:用干细胞治疗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在抑制炎症、免疫调节、减少肺部损伤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03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否将新冠肺炎的致死率进一步降低?刘磊院长:以深圳为例,收治病人数456例,危重病人49例,重症病人43例,现已清零,现在面对的是境外输入性病例,到今天为止有32例,其中一例危重症已经出院。其他病例由于,人传人的代数叠加,病毒传播性和毒性减弱,现在国内的死亡率大幅下降,重症和危重症的病例大幅下降,主要问题之一是年龄结构的不同。其次,由于对疾病的认识加深,合理的治疗有助于大幅减少病死率。中青年人被传染后恢复的很快,在三院收治的400多例病人中,有80%是轻症和普通症状,轻症10%,普通70%,这与年龄结构以及代际有关。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说,国内的死亡率已经下降了。此外,合理的治疗方案也很关键。定点医院收治的好处在于,医院对于传染病收治的意识、设施、治疗都更为专业和健全,可以最大程度的防控医务人员交叉感染。免疫系统对于疾病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看清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后,因病施治,精准治疗,就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利用合适的治疗手段,比如三院在全国首先使用的康复病人血浆等用于危重病人的救治起到很好的疗效。多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让死亡率进一步下降。王福生院士:今后我们再遇到类似病人的临床救治,不仅仅死亡率下降,治愈率提高,而且还能将病人的病程缩短。占比80%轻症和普通型病人,可以通过对症治疗、吸氧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就能康复。重点是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的及时发现和治疗,加上措施也能跟上,在定点医院专家收治也提高了治愈率。另外,我们获得了重要的经验,尤其是对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救治经验。传染病专家,呼吸科专家、重症医学科专家,心内科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大大提高了临床治愈率。我最近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每个礼拜都举办学术活动,每个科的年轻骨干医生都会来讲相关的临床救治进展,包括在有肺脏疾病、心脏疾病、肿瘤、多种基础疾病、老年病和肺部微血栓形成病人的救治,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经验。加上对临床诊疗指南内容的不断丰富,今后,再有这样的临床病人救治,我们更有经验、有信心、有能力、有更多的措施来救治病人,能进一步降低临床病死率,提高临床治愈率。04深圳市作为一个有1500万流动人口,其中湖北籍150万人的国际型大都市,风险很高,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最终深圳目前累计收治患者450余人,已治愈419人,仅死亡3人,交出了出色的成绩单。从城市公共卫生的角度而言,在此次疫情中深圳做对了什么?刘磊院长:政府反应迅速,措施得当。自武汉出现疫情开始,深圳、深圳市委市政府、防疫部门反应都非常及时。以我们医院为例,每年的冬春季我们一定会启动各种原因的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防治,包括物质储备、药品储备、剂液储备、设备储备、人力储备、制度完善等等多方面。王福生院士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帮助我们建立了完善的体系,让我们有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元月2号启动全院培训,13号确诊病患),用试剂盒核酸对疑似患者完成确诊,并迅速向防疫部门上报;深圳市卫计委开启内紧外松的联防联控,15/16号深圳市政府展开整个深圳市的防控。以人民健康为福祉,把市民的大健康放在首位,把深圳守卫地像一个铁桶般安全。从数据上来说,深圳确诊的450多个病人,百分之八十为输入性病例,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病人是无法找到原因的,整个深圳非常安全。布局合理,所有资源的利用都非常合理,竭尽心力守卫市民安全。把病人集中收治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实现统一抗疫,对危重及重症患者进行治疗,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深圳市民的配合。深圳市民应对疫情时非常配合,也非常会保护自己,我本人作为一个深圳市民感到十分骄傲与幸福。正如市委书记王伟中和市长陈如桂到医院视察时说的那样,“不惜代价,救治危重病人”,“保护好医护人员,不要允许医护人员出现交叉感染”。王福生院士:深圳在这次疫情中打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战役,疫情出现就高度重视,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医务人员的培训,以及防护措施的到位。目前应对疫情主要就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我相信后半场你们也一定能够打好。不仅深圳,我们整个国家整体上在抗击疫情时很多措施非常好、非常到位。尤其重视科学防疫、重视在疫情过程中开展有关疾病治疗的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比如开展疫情的病原学研究、核酸检测的研究、免疫学研究、临床治疗新技术的研究、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新型疫苗的研究。国家科技部和卫健委组织了国内最优秀的专家团队来攻关,为一线的防控、临床的救治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刘磊院长:从我的体会而言,以创新、科研的方法进行救治确实非常非常好。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研究设备、研究团队、研究资金,所有的医疗资源都往上扑,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疾病的治疗可以揭示很多问题。比如说血浆治疗,1月30号我们就开始运用病人的血浆抗体进行回输,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从治疗中我们发现,从临床问题出发,开展临床问题的研究,对于提升我们的水平和能力非常有帮助。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大的产出,希望能继续与王福生院士、在座的各位继续共享。05面对疫情,民营企业也在默默贡献力量。从2月初,茵冠生物就启动了和第三人民医院的干细胞参与新冠治疗的探讨和临床研究,姜舒博士是否能从科技力量、民营经济力量参与疫情的角度作一下分享。姜舒博士:疫情突如其来,我们一直密切关注,并希望在抗疫中发挥微薄之力,所以在春节期间就和深圳市唯一收治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了沟通,希望能通过干细胞干预的方式对危重症新冠患者的治疗提供可能的方案;我们和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也探索了免疫细胞在新冠高危人群中的一些预防作用。10余年来,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细胞技术领域的创新研发,和全国20多家三甲医院都开展了多项细胞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和技术的转化应用,包括糖尿病肾病、肝硬化、心梗等许多疾病的探索。在肺部疾病方面,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肺部纤维化等等,也都有过临床研究。干细胞在此次抗疫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干细胞并不会直接消灭病毒,而是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抑制细胞因子风暴,减轻其对全身器官的损伤,所以在治疗重症/危重症患者时能带来良好的预后。国家层面上对干细胞非常重视,人民日报、科技部等权威部门已经认可干细胞作为先进的治疗方式对新冠肺炎的良好治疗作用。3月17日科技部生物中心张新民主任也表示,根据前期应急科研攻关项目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安全、有效,能够使重症、危重症患者呼吸困难很快得到缓解或者停止加重。另外,干细胞对于肺纤维化进程的阻断以及促进肺部损伤修复有作用,对于防止肺纤维化、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具有独特的优势。除了干细胞,免疫细胞在整个病毒感染过程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体内免疫细胞的数量和质量会随着疾病或者感染的发生而被“耗竭”。新冠肺炎病理解剖报告显示,在新冠肺炎患者中,免疫细胞的数量的下降非常明显。钟南山院士团队也发表了类似的数据,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中超过80%的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大大减少。这表明,新冠病毒感染病患的免疫功能受到了严重打击,免疫细胞减少是明显表征,尽早地进行干预对患者的预后及下一步治疗都具有很积极的意义。刘磊院长:这里我补充一下,我们在临床救治过程中观察到,越危重的新冠肺炎病患,淋巴细胞数量降低越明显,降低持续的时间也越久。06使用干细胞治疗新冠危重肺纤维化病人,其作用机制究竟是什么?王福生院士:国家对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设立了一个应急科技的攻关项目,我很荣幸作为项目牵头人,关于目前临床使用的干细胞治疗,有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宫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胚胎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这些是目前使用的三种干细胞,它们在危重症/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中都积累了一定的病例数。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干细胞治疗存在一定的门槛,应该按照科技部和卫健委都强调的按照“规范、科学地”进行临床研究,目前我们做的干细胞治疗都符合这些门槛要求。目前五个课题组已经完成了200多例病例入组,所有入组治疗的患者无一例病人死亡,而且安全性特别好,病人耐受性也很好。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炎症,免疫调节,促进组织修复这几个方面,在新冠肺炎临床上有两个阶段可以运用。第一个是临床发病期的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可以用,在早期干细胞可以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恢复免疫平衡,比干细胞可以使患者淋巴细胞增加,同时抑制细胞因子的炎症风暴。第二个是对康复期有肺部纤维化等病变的治疗,干细胞可以发挥修复作用,减少胶原纤维化的产生,使康复期患者肺部纤维化减少,或者逆转早期形成的纤维化,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有一点需要清楚,目前关于新冠肺炎治疗的确切机制还没有一个答案,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07请问刘院长、王院士:无症状感染者和复阳患者对于疫情控制有什么影响?刘磊院长:根据我们目前对复阳病人的研究,有以下结论:1. 复阳病人基本不具有传染性。2. 复阳病人并不是二次得病,而是由原本的病情发展而来。3. 复阳病人的阳性主要是核酸碎片造成的,而不是病毒造成的。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隐性传染者的特点为:1. 病毒CT值高,病毒载量低。2. 毒性下降,对身体的健康影响很小,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或轻症状。3. 对其他人的传染性下降。王福生院士:无症状感染者和复阳患者一般不会导致我国疫情的二次爆发。首先,我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疫情防护,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采取抗体检测、溯源分析、隔离等精准有效的防护措施。其次,无症状感染者表现为有病毒复制、无临床症状,但是目前缺乏明确定义,因此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感染性等问题尚需深入研究。总之这些措施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或复阳患者,有效防止二次爆发。08新冠病人CD4和CD8免疫细胞数量下降导致免疫力严重低下,请问这个指标能否作为新冠治愈后患者愈后康复的指标,有没有专门做后新冠免疫力提升的药物研发?刘磊院长:目前无论是哪一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没有说把CD4和CD8细胞作为康复的一个指标,但是危重病人的CD4和CD8细胞都非常低,尤其是淋巴细胞,所以通过观察患者的免疫细胞参数,可以从某种角度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病人的状况。通过一些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免疫系统,对于提升病人的免疫力存在好处,国际上对于提升免疫力存在非常多的手段。目前应对新冠的治疗,我们缺乏把病毒直接“一剑封喉”的手段,我们没有特效药。免疫系统疾病是一类需要综合治疗的大类疾病,如何提升免疫系统能力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就这方面的药物我们已经有足够的支撑;但是对于新冠的相关研究还在进行,目前病人对我们现有的手段及药物的反应力如何,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研究的。王福生院士:新冠患者的免疫细胞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淋巴细胞数量减少,通常健康的人体内CD4、CD8数量在1500左右,甚至2000以上,但是新冠患者可能在500以下,数值越低越不好。假如到了康复期,患者的CD4、CD8数仍低于700,其肺部可能还存在病变,康复及预后难度会比较大,因为病人的抗体难以产生;假如这个数值还是低于500,这可能就与病人年级大、存在基础疾病有密切关系。为什么新冠患者体内淋巴细胞数量这么少?是淋巴细胞在体内与病毒对抗时发生了消耗,还是淋巴细胞从血液中跑到了组织中,比如肺部、脾脏等,进而引发组织的病变?目前看来这些原因都有。当前新冠治疗手段中,中医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有专家观察到喝中药可以促进病人的淋巴细胞增加,这个机制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免疫细胞治疗和干细胞治疗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起到免疫平衡作用,并且安全有效。09请问刘院长:相比医用口罩,民用口罩的防护性如何?口罩重复使用可以起到防护作用吗?刘磊院长:现在常用的口罩包括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N99口罩、民用防护口罩。从防护性来说,医用外科口罩可阻隔75%病原体,N95为95%,N99为100%(但是影响呼吸)。其中医用外科口罩用于社交场所绰绰有余,而对于高危岗位则必须使用N95以上级别的口罩。民用口罩也有不错的防护性,能阻隔30%-50%的病原体。推荐的换口罩时间通常为4小时,不建议个人处理后二次使用,在口罩充足的情况下请尽量保持4小时更换一次。10请问姜博士、刘院长、王院士:新冠病毒是否60岁以上老年人易感,而年轻人感染的可能性低?新冠重症患者有没有共性?姜舒博士:中国流行病学数据确实反映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致死性越强。对于40岁以下患者新冠致死率为0.2%,对于40-50岁患者致死率为1%,对于60-70岁患者致死率为3.6%-8%,对于80以上患者最高致死率达14.8%。感染率和免疫功能的强弱的确有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可以免于感染。是否感染取决于病毒数量、病毒毒力、人体免疫力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即使年轻人,如果接触的病毒数量大、病毒毒力强,免疫系统因无法迅速及时处理,也会发生感染。相信整个疫情期间,大家关注新闻的话都会听到很多专家学者在不同的场合提出这样的观点 —— 就是“最有效的药是人的免疫力”。这个免疫力就是人体自身免疫系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一旦这个稳定被打破,人体就会出现健康问题。刘磊院长:新冠病毒易感人群是老年人,虽然年轻人得病比例不低,但是年轻人恢复快。造成老年人死亡率高的原因有两点:1. 免疫力不如年轻人。2. 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原发病造成身体恢复较慢。王福生院士:免疫力的强弱确实是影响感染难易的重要因素,此外,免疫平衡也可能是另一重要影响因素。相关机制还有待研究。11请问王院士:中美疫苗研发已进入临床阶段,请问疫苗重要性如何、能否快速上市?王福生院士:疫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针对性的疫苗接种是最经济、有效、简单的提前预防措施。有效的疫苗必须兼具安全和有效的特点。目前中国疫苗已初步完成动物实验,正在进行人体I/II期试验,近期已完成108例健康人群接种并开始进行数据分析。美国也正在研发RNA疫苗,而中国的临床试验时间比美国提前5个小时。由于还需要做一些动物和人体临床试验,因此疫苗估计至少需要半年到1年才能上市。与非典不同的是,非典在2003年后基本不复存在,但是新冠肺炎可能会长期存在,但是研制出了有效的疫苗并进行人群接种,就不会再发生大规模爆发。12请问姜博士、刘院长,怎样才能保持健康、提高免疫力?姜舒博士:患病的本质上是内环境平衡被打破。众所周知注意饮食、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等方式都可以提升免疫力。此外我们团队也一直在关注如何用生物技术手段帮助人们提升免疫力或平衡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细胞和干细胞功能不同,前者起到免疫监视、免疫应答、免疫记忆的功能,而后者更多是调节与维持免疫系统平衡,避免免疫系统功能过低不足以抵抗病毒的侵袭,同时也避免过高而导致过度免疫应答从而造成机体的损害。希望大家在这个后疫情时期能够更加关爱自身的免疫力,让自己能够构筑足够高的免疫墙,保持健康。刘磊院长:提高免疫力能帮助我们对抗疾病,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好我们自己。关注自身健康,便是对自己、对家人、对整个社会负责。茵冠生物,让衰老放慢,让疾病远离,让健康永驻!
12月1日,2020江苏智慧文旅峰会暨“苏心游”推广活动在江苏南京举办。本次峰会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执惠集团、江苏大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江苏省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发展中心作为支持单位。本次峰会以“智慧文旅助力消费扩容提质”为主题,聚合了来自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行业协会领导和头部企业高管等,通过充分展示和深度研讨文化和旅游领域智慧化、数字化发展的消费场景创新的新举措、新模式和新成就,提升苏心游品牌影响力,推动智慧文旅融合创新,促进文旅消费扩容提质,助力江苏文旅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峰会论坛圆桌研讨环节,聚集多位大咖,腾讯、支付宝、凤凰数科、途牛,跨界巨头、创新巨头与传统文旅巨头,同台“激烈”论道,共商一站式数字文旅平台如何为城市数字文化旅游名片打造提供新落点、新空间,以及数字化将如何重构目的地。主持嘉宾:执惠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 刘照慧研讨嘉宾:支付宝文旅总经理 邓一鸣腾讯研究院副院长、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院长 舒展凤凰数字科技总裁 王晓东途牛旅游网副总裁 王树柏以下为圆桌研讨实录刘照慧:接下来就要进入圆桌研讨《城市数字文化旅游名片打造》。作为本次峰会主题论坛以及圆桌研讨环节的主持,由我来为大家介绍参与研讨的四位嘉宾,分别是支付宝文旅总经理邓一鸣,腾讯研究院副院长、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院长舒展,凤凰数字科技总裁王晓东、途牛旅游网副总裁王树柏,有请四位嘉宾。现在我们看到城市目的地,包括很多新型的文旅景点已经变得越来越“热”,所以今天所有的研讨是围绕“城市数字文化旅游名片打造”。先请各位嘉宾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邓一鸣:我是来自支付宝的,我在支付宝商家的数字化的事业群,负责整个文旅的板块。舒展:大家好,我是舒展,来自腾讯。这几年我主要在做产业互联网、数字文旅业务。今年,我来到腾讯研究院,从事产业互联网的战略研究,包括文旅产业、建筑地产行业的研究和规划的工作。王晓东:我是凤凰数字科技的王晓东,我们是凤凰卫视集团旗下的新兴板块,也是集团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重点成立的一家围绕“文化和科技”大主题,链接文博、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优秀资源,打造中华文化IP的一家公司。王树柏:我是来自途牛旅游网的王树柏,途牛旅游网是成立有14年的一家在线互联网企业。在OTA的旅游部分,我们从最早的内容企业到了平台营销,到了深耕产业链的自营的产品,一直一路走过来发展到今天。我们能够为所有的用户提供各类各样的产品,从全国465个渠道出发给大家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刘照慧:欢迎四位嘉宾,来自互联网巨头,在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上都有深耕的阿里腾讯;还有创新科技的凤凰数字科技,在文旅产品上与科技融合带来改变;途牛作为一个在线度假的OTA平台有14年的发展,也是我们江苏本土的企业。今天我们聊的话题,前面的几位大咖和嘉宾已经分享提到了,对于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也好,产品的打造也好,提出了我们印象非常深的一个观点:文化的产品是内容,旅游的产品是空间,时空上的融合可能要借助一个手段——通过科技的方式。那如何通过科技的方式?我设置了三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涉及到如何从数字化的视角,去识别目的地的资源。我觉得文旅的开发有两层关系,一个是空间关系上资源的识别,以及重组之后的利用。第二层关系就是通过时间的顺序排列,让这些资源和产品之间发生时空的微妙联系,能够解决我们度假需求的问题。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旅游不简单是观光的、线性的,而是更多从生活方式体验上思考文旅的变化。以前讲城市目的地中最知名的资源场景是博物馆,包括城市的遗迹、遗产,包括城市很多的文化积淀,包括自然资源、历史资源,包括非遗资源的一些积累。这个资源的识别上,我们用数字科技并不能够把所有的资源用起来,而是只能利用一部分,我想听各位从您的理解角度去看,从资源的识别和资源判断上如何寻找这样的资源?第二个就是找到以后用什么方式打造?可能大家的思路和出发点不一样,作为两大平台的阿里和腾讯来讲,是用系统性构建;但对凤凰科技来讲,如何通过一张习以为常的文物古迹和一张字画变成我们体验的产品,方式方法上请你们做一些思考。第三点是有哪些难点还没突破,这是我们关注的,来自江苏省地市的领导都很关注。我们第一个问题是资源识别的问题,数字化的视角,我们先从邓总开始。执惠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 刘照慧邓一鸣:我觉得今年疫情的来临把整个文旅产业的数字化推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这个其实也是行业非常重要的一个机会。整个文旅产业分为行前、行中、行后,原来大家做的更多集中在行前,消费者找目的地,而且内容是基于本身的IP的打造,今天大家通过线上数字化的手段推动整个行前、行中、行后全链路的数字化,比如通过提前的预定,让每一个消费者在供需关系之间产生确定性,这个确定性的产生是一个消费者的数字化。今天很多最终提供的是一个平台,触达消费者的入口,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提供场景化的触达,在行前、行中、行后,通过一些手段如何来帮助大家全面触达和服务消费者,每一笔支付结束是不是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场景化的消费开始,这个当中有大量的机会可以捕捉。整个数字化我们刚开始,场景的数字化也才刚开始。我认为这么多年整个的OTA平台发展得非常之好,在这个过程中,满足了大量在行前的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行中还有什么样的机会,行后还有什么样的机会,这个我认为是更多思考和把握的。支付宝文旅总经理 邓一鸣刘照慧:我觉得探讨更多的还是消费互联网的思维,这个存量依然有提升的空间,互联网的渗透力可以很好地提高起来,这个部分在消费互联网端还有挖掘的空间,我们的消费还是可以提升的,但更关注的是在这个存量交易之外,还有更大的增量,就是如何创造产品,数字化分了很多层。下一个问题我想问舒展总,您主导的是“一机游”,对云南方面四年深度的了解。今天我们的主题讲扩容和提质,以前说你有什么产品我卖什么产品,就是OTA和传统互联网的消费,但是未来我们说不仅仅是有什么卖什么,还能创造什么,您用过去四年的经验给大家做一个分享。舒展:我觉得刚才的问题提得很好,其实也提到了可能像腾讯、阿里这样的公司,它可能会有一个系统化的思考。你在一个领域深耕,很多时候是怀着敬畏的,第二个是未知的,第三个不知道这个路对不对。2016、2017年探索到现在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了,整个产业的思考和共鸣是非常重要的。从我的角度讲两点。第一点就是我们怎么看这个问题,一句话叫人不能背叛自己,我们谈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基于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所拥有的资源和事业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方面。所以我们基于腾讯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平台所提供的数字技术和数字的机会,我们来看这个行业。第二个来讲的话,像最近有一部电影电视剧叫《隐秘而伟大》,里面提到一句“你要忠于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我们很多的梦想都是基于数字技术,怎么样让生活更美好,文化旅游这个产业也是一样的。基于这两点延伸,我想重点分享的一个是如何用科技的技术数字化,让城市的相关资源更多地识别。因为最早的时候,我在做传播跟营销的数字化。2013年,开始在腾讯做文旅这个领域,逐渐地发现当你在做传播营销的时候,很多政府的服务和旅游产品是跟不上的,转向又去做政府的公共服务数字化。2015年,互联网+大潮,我在腾讯做互联网+,发现一定要落地到一定的区域和一定的产业去结合。后来我们在很多的地方,国外的赫尔辛基市、国内大家最熟悉的云南,去做数字文旅的产业互联网实践。我们看到未来文旅产业发展两个趋势,一个趋势是对于空间的改造和空间的理解,这里面既有像刚才提到的城市更新,从建筑、数字化到文创与设计、城市治理的综合更新,另一方面就是乡村旅游和城乡结合的趋势。第三个就是关于我们大量的文化背景和资源怎么去玩转它,根本点腾讯提出了新文创,我们在文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很有限,这里面核心是把这个层次的东西筛选出来数字化,国家也提出了大量的文化产业的数字化的战略。基于现在的整个技术的发展,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2020年开始,未来是一个全真互联网时代,虚拟与现实世界完全融合的时代,会有更多的城市资源被精准识别成文旅资源,带来新的机会和活力。最后我们做了这么多年发现所有的一切的技术、所有的一切的数字化,最终还是要服务一个因素——就是人,一切以人居为本,去构建数字化的文旅产业。腾讯研究院副院长、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院长 舒展刘照慧:谢谢舒博士,层次分得很清晰,刚才提到了一点是关于历史文化,包括今天有一位嘉宾提到历史文化的元素、要素。其实我们在谈历史文化时,大家忽略了一点,历史的元素和文化不等于好的产品,更不等于好的商业模式。所以它中间需要某种方式打造,比如说历史遗迹的很多东西,2018年文旅部的成立是国家行政管理条线的对口,并不等于产业方面真正的融合。所以未来真正的融合下,我们提到一个命题说历史文化的东西和现代人的情感之间,怎么产生互动?清明上河图里面的生活,能不能变成我们现代人可感可住的消费场景?王总您四五年的时间都在打造这个产品,如何从1.0到4.0打造这个产品?那么丰富的历史文化,故宫有百万级别的文物,南京博物馆也是非常知名和优秀的博物馆,也有非常厚重的历史,厚重用什么方式去解读,并且还能触动我们年轻的90后、00后新的消费群体,王总我想听听您的建议和想法。王晓东:实际上,凤凰数字科技成立以来,一直在致力于将文化创意和数字科技相结合,来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这也是传承凤凰卫视的使命。随着AR、大数据,包括人工智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面临的社会环境实际上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生活方式、计算机视觉、云计算、语音识别等等,实际上在中国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产业了。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实际上改变着文旅项目的展现形式,沉浸感、体验感、交互感、仪式感,这都是年轻人追求的方向。我们也一直在利用科技做文旅融合的努力,“文化+科技+旅游”才能够让文旅更有趣、更有内涵,我们也想通过公司这五年的经历,来给大家讲述一下我们是如何打造文旅产品和文化IP的。首先,我们与优秀的原始文化内容资源方合作,把文化资源打造成为数字化的文化资产与IP资产。举个例字,比如说对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的数字化再开发。《清明上河图》原图是一幅长卷,画面细节很多,为文保要求,故宫只能每三到五年展一次,一次只能是两周或者三周的时间,观众看到的机会很有限,而且有可能排队排很多个小时才能短暂地看上一次,没有办法好好欣赏细节。在凤凰卫视与故宫博物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凤凰数字科技通过三个阶段的努力,用数字艺术转译了这幅原作,并打造成为可赋能于文旅行业的体验产品。第一,我们对这张图的画面内容进行详细解读,把所绘的814个人物、29艘船、众多建筑进行数字化,通过三维、二维的方式,充分展现并延展这张图背后的宋代历史文化与美学价值,比如宋代的点茶、书画、美食、服饰等等,进行数字化演绎,把文物转换成为数字化的文化IP资产,形成《清明上河图3.0》数字艺术IP,包含动态数字长卷、球幕影片等等。之后我们又用同样的思路对另一幅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进行了研究与数字化演绎。第二步,我们将这些数字化的IP进一步打造成为可应用于文旅行业的IP产品。比如我们将《清明上河图3.0》开发成为巡展、主题馆等多种形式的产品,这个主题馆以沉浸式体验的内容单元为主,观众进馆后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扫取面容,“穿越千年”进入《清明上河图》画中欣赏,来品味宋代文化;也可以戴上VR眼镜跟李清照、苏轼等宋代文人对诗、对词,这种“数字科技+沉浸式”的体验形式越发收到观众们的欢迎。在动态数字长卷以外,我们还选取《清明上河图》中汴河两岸的建筑人文风光打造了可以让观众“乘船”游河的《汴河码头》球幕影院,观众们坐在像船一样的观众席上,随影片中的镜头前行,欣赏汴河两岸的风光,欣赏千年前的夜景。我们还提取长卷中最为繁华的一个段落,千年前的大酒楼——孙羊店长卷,进行“实景+数字化”呈现,让观众可以坐在孙羊店里一边喝着宋茶、品着宋点,看着舞台上以全息影像展现的点茶、南音表演;也可以约上三五好友,到馆内一起玩宋代主题的剧本。当《清明上河图3.0》这一类数字艺术IP打造相对成熟后,我们会将其赋能文旅行业,比如我们刚刚签约的合作项目,让数字化《千里江山图》与叠彩山景区相联系,让数字艺术IP赋能于叠彩山,让景区和中国国宝书画中所绘的山水文化充分链接,让景区更有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第三步,我们希望能做一件事,就是把我们所打造的文旅IP产品逐步形成IP的产业、IP的生态。比如说我们在跟故宫合作研发的“宫禧龙凤呈祥”项目,从帝后大婚的故事展开,挖掘中国非常美的龙凤元素、囍元素、囍文化等,通过再造和数字化提取,把宫囍龙凤呈祥打造成为一个独特的文旅IP,如集合了数字艺术内容的宫禧龙凤呈祥主题馆,让观众在观赏过程中“参加”帝后的一场婚礼;此外,我们还设计了宫囍生活馆,把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囍”的美学元素融在里面,打造了宫囍囍茶、宫囍咖啡、宫囍摄影等业态,把文化体验空间和社交生活方式相融合,又进一步打造了宫囍婚礼堂、宫囍夜游、宫囍酒店等整体的文旅体验业态,这样我们就可以用这个IP来带动其下的系列产品模块,赋能文旅特色小镇、文旅景区。这也是我们通过这几年对文化的深度挖掘,提取优质内容元素并研发成为数字文旅IP,打造成可赋能文旅行业的体验产品,再从产品升级成可深入链接和融合文旅整体生态的一些尝试。凤凰数字科技总裁 王晓东刘照慧:从元素到产品到生态,从古到今的链接,从文化的元素和文旅空间之间的结合,我们很期待最终能够形成一个生态,因为我们看到全球前十名的国际IP中,中国一个都没有。我们特别期望中国的IP能够走向全世界,能够打造出更强的、输入我们文化符号的东西。但是这些都要把它变得更加生活化、场景化,最后赋能于产业,文旅融合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真的扎扎实实从产品做起。大平台不是意味着流量的庞大,产品的打造最后还要到我们的消费互联网,途牛在国内非常值得尊重,一直在探索,其实对于OTA大部分来讲是标品和流量之间的握手,但是途牛恰恰做了半标品和流量之间的融合,所以更艰难也更不容易,所以王总我想听听您的一些看法,两个标品、一个半标,未来有没有更多的新空间,和我们城市的新供给结合起来,组合成我们更加便利的新的度假产品?王树柏:主持人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那我就从主持人的思路来讲一下产品的变化。实际上,前面有人问如何用数字化去寻找更多的城市的旅游资源,我们按照这个脉络寻求有两点能做,第一个是以内容为支点,第二个以空间为引导去发展旅游产品。什么叫以内容为支点呢?就是通过我们自身的数据可以提炼出近期消费者、旅游爱好者对哪一类文化类的东西关心、感兴趣,比如他对美食感兴趣,我们可能就会根据当地的美食相关的内容,挖掘他在这方面的一些资源,把他挖掘到更深、更透。比如跟广西梧州的合作,我们发现广东的很多人去到广西的时候要去吃他的早茶,因为他的早茶有600年的历史,口味没有变过,不像很多地方的美食都是外地人去做当地的美食,外地人不知道当地美食原汁原味是什么。所以说很多游客没有吃到真正的口味,但是梧州这个地方保证了600年口味没变,为什么没变呢?当地有很多老的消费者一直就到那去吃,餐饮协会也去监督,如果味道发生了变化,他会让企业去调整,所以他一直是保持老的味道。所以很多人就愿意去吃他的早茶,我们发现了这个就去跟当地的旅游部门、相关部门、餐饮部门沟通,把美食早茶这块挖掘出来,让它一直能够延续。而且在它的餐饮店,一半以上是本地人来吃,还有一半是游客来吃,外地人和本地人融合在一起,用这种方法去寻找出来的资源,城市文化的资源它是有生命力的,是能够延续下去的。有一些资源可能也是能够给你带来销售,能够给你带来流量,能够给你变现,但是它有些时候都是昙花一现的,但我们这个能够把文旅融合,我认为它能够长期地坚持下去。所以说我们从产品的维度,以内容为支点,去寻找更多的支点。我们最近也在寻找一些跟酒文化有关的一些脉络和线索,现在有很多人也对中国酒比较感兴趣,特别是白酒,中国的文化。白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白酒的文化比中国的历史还长,所以很多人关注中国的白酒,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寻找哪些是正宗的白酒、全国有多少类似的白酒,全国的白酒都潜藏在哪些城市,哪些城市能够让我们消费者喝到真正货真价实的、对身体有益处的酒,我们按照这个脉络去寻找这样的产品,之后把它植入到我们产品线当中,这样能把文化的内容和旅游的产品结合在一起,因为旅游实际上就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我把你带到这个地方,真正还是要看当地原汁原味的文化。实际上新兴的业态随着今年疫情的爆发,新的业态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现在有很多旅游者到了一个城市以后,他可能以酒店为出发点,以前是以城市为出发点。现在到了以酒店为出发点,降维打击以后酒店成为了一个突破口,所以我们在有些酒店前台设置了一些问卷、设置了一些调查,这样能够搜集到最新的一些资讯,通过数据再赋能到产品当中去。刚才恐龙园介绍了他们有微旅游等等非常好的内容,我们也会用这种内容作为我们吸引消费者的流量入口。实际2017年的时候我们网站上已经用了很多数字化的方式,我们的机器人、视频、语音讲解、语音保留都是数字化的产物,我们可以把各个景区、各个城市非常好的现成的一些内容植入到这里面,来让我们现有的客户能在想看这些内容的时候来看,同时他们这些好的内容也是给我们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去找寻客户,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武器。现在我们数字化时代可以去大海捞针,可以去刻舟求剑,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大海捞针、刻舟求剑?用我们恐龙园这种内容,像其他一些景区的优质内容来去进一步推动,这样我们把数字化在寻找资源和我们为用户提供更好资源双向的结合上做到我们能做的点。途牛旅游网副总裁 王树柏刘照慧:谢谢王总,其实大家听得出来哪怕是消费互联网,也在去挖掘新的内容和新的动机,还有找到我们供应链和消费端之间更加精准匹配的好产品、好内容。当然最后能不能成为一个更加有产业化的一个生态,可能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我们最后一个问题是涉及到大家讲一个最难的点,我觉得各位实践都不一样,在产业互联网也好,消费互联网也好,构建生态也好,或者是打造科技文化的产品也好,您觉得最难的一个点是什么?怎么解决?我们还是从邓总开始吧。邓一鸣:我觉得今天从技术的角度来讲,从流量的角度来讲,甚至于从原来的产品角度来讲其实都不缺。因为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标准化,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缺沈总这样的运营商。我觉得这是这个产业最需要的,把这件事情怎么做好,是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这里面来做,才能真正把这几方连接到一起。刘照慧:最缺的是运营商,整个生态基础设施都已经具备了。我最近看拼多多的模式,拼多多是在互联网、电商,包括各个社交生态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崛起一个巨头,是因为顺丰、中通、菜鸟、京东构建了物流体系。第二,腾讯、微信,包括微博构建了庞大的社交体系。第三,阿里的支付宝,以及微信支付提供了非常完善的移动支付生态。最后一个还有电商这么多年的发展完善了整个供应链,在这个基础上用各家之长诞生一个巨头拼多多,可以看到这个商业模式的创新是把原有的要素做了组合,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种,舒总请您再就这个话题做一些您切身实践的分享。舒展:这个我跟邓总的观点是一样的,其实现在我们发现好多产品、好多技术,甚至连资本,包括好多内容也都是不缺的,但是难就难在两点,一点就是你刚才提到的这个问题大家都得思考,为什么这个领域缺乏千亿级以上的,甚至是万亿级的龙头,全是随碎片化的,这是这个行业非常大的痛点。你到我们这里来看就是缺优质的可以深耕的运营商,这种运营商是非常难,它对人才的需求、扎根的需求极其高,核心观点跟邓总的观点是一样的。刘照慧:好,大家慢慢去形成共识。那我们请王总就这个话题再做一些阐述。王晓东:实际上我也很认可缺运营,因为好的内容要运营,但是我觉得在我们主要打造内容的层面上,创意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文旅融合,文化是内容,我们说科技是手段,旅游是平台,最佳的创意,如何用这个创意来能够链接年轻人、链接我们希望的这些,把文化、旅游,把科技能够真正地链接起来,好的顶层的创意是非常重要的。刘照慧:好,王总,刚才说运营商,您刚才说特别像一个运营商。王树柏:实际上这里面去了解市场、了解真正的需求,也许是拼多多成功的另外一个思维考虑。因为物流、人流、资金流相对在座各位任何一个企业它都是公平的、都是平等的,那为什么拼多多它产生价值了呢?实际上它是发动了中国广大的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城市广大的人口市场,所以它抓住了这一个市场的脉络。另外一个抓住了中国,实际上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能力还是不足,尽管我们的消费升级,但是在那些地区它用了“拼”字,拼单就便宜,拼就便宜,它抓住了这两点,所以它就成功了。但是我的理解还是缺少策划,如果你能够有一个好的策划,能够把各种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你就能够有一片新的天地,这叫整理、判断、创新。今天我虽然讲的是创新,但是前期的整理和判断是更为重要的,如果没有好的整理,没有好的判断,那你的创新往往有可能走向了偏离。回到刚才前面那个话题,我们怎么样去做这些东西呢?我们实际上也是运用了很多方法,同样把内容和渠道去整合在一起,我们也借助了一些方法,比如说我们有直接移植法、有间接移植法、有捆绑连接法,今天嘉宾在上面拍照片讲《海燕》故事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换了个背景,背景转换等等的方法,我们要把这些方法能够真正运用起来,把我们中国人的智慧运用起来,我相信未来很多事情都会有另外一片天地。刘照慧:好,谢谢王总,其实提到的策划我理解是生态和平台的构建。王树柏:是的,我刚才讲的策划是一个广义的策划,实际上是四个具体的策划。刘照慧:上午的大咖提出了一个共同点,就是平台和策划,我们的平台构建起来以后,我们才能够在各个维度上连接大家的优势、弥补大家不同的短板,刚才各位老师也提到,说各个企业之间不信任怎么联动?首先我们大的互联网平台,包括我们今天签约的各位(各家企业),能不能跟江苏省文旅厅构建起一个产业生态出来,这件事不是一家能够解决的,而是所有的大家应该齐心协力,当然能不能聚焦在我们的江苏,聚焦在我们的“苏心游”上,也是值得我们未来需要期待和共同奋斗的,我们执惠也愿意跟大家搭建这个平台,能够在目的地服务好我们的管理、服务好产业升级、服务好游客,最后抓住消费的趋势,用科技的手段抓住我们的消费者,抓住我们5亿人的消费的崛起和大休闲大度假的到来,我想是值得我们共同奋斗和努力的,今天时间的关系,我们聊到这里,几位朋友跟大家可以再继续深入交流,谢谢各位,谢谢大家的聆听。
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我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和业务技能培训,省文明办、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于2020年11月24日在线举办第八届全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骨干培训会议。双峰小学庾亮校区分会场现场双峰小学庾亮校区分会场现场24日早8点10分,九江市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王慧慧、九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唐艳金主任、黄慕军副主任、秦穆英副主任及来自市直中小学17名心理健康专业志愿者,准时参加了此次在线培训会议,会议地点有双峰小学庾亮校区分会场和九江一中八里湖校区分会场。九江一中八里湖校区分会场九江一中八里湖校区分会场会议伊始,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肖长春老师做开班仪式并进行工作报告,随后,省文明办主任龚建文老师做省文明办领导讲座。由此进入专题培训活动。培训第一项,由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舒曼博士,结合案例分析,展开《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理念、策略》讲座。舒博士从生活案例的角度入手,用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讲解何为积极心理学视角、如何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去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部分志愿者们在工作群里分享学习感受中午稍作休息,志愿者们进入培训第二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教练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EAP协会中国分会秘书长史占彪博士,为大家带来了《后现代心理教练理念与技术在青少年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的主题讲座。史老师结合当下手机成瘾、厌学等青少年成长的热点话题,阐述心理教练的理念和技术是:由心及理,教练合一,尊重青少年的想法,激发青少年的能量,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集中学习结束后,九江市未成中心的志愿者们还分享了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双峰小学殷梦婕老师提出,对于学生的不合理行为要学会先跟后带,从尊重和理解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跳出原本的思维框架,找到更好的自己;九江实验中学的王丽萍老师表示,舒曼老师讲授的积极心理学打开了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应惧怕消极心理,学会看到每个孩子的优点,用自我成长来带动孩子成长;九江六中孙洪成老师则认为,史占彪老师讲述的后现代心理教练课程,给心理工作和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认识,应充分信任当事人内在力量,放下老师或是专家的角色,陪着孩子"去到他想去的地方";九江小学吴芳菲老师结合育儿体会,提出教育可以从积极的角度挖掘事件的积极意义,所谓叛逆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的成长或是自我求助;田家炳实验中学的雷杏老师在当天的咨询工作中,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看到来访者身上的能量,用话语逐步点亮来访者的内心,引导来访者找到自身资源,等等。志愿者们的感触良多,收获颇丰,部分志愿者将感悟发到了微信工作群里,交流探讨。通过这次线上培训会议,未成中心的志愿者们提高了心理学理论认识,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论知识及实践应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做好志愿者工作奠定基础。技术编辑:桑宸责任编辑:陈姗审核:高明【来源:九江视听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九江新闻网讯 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我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和业务技能培训,省文明办、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于2020年11月24日在线举办第八届全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骨干培训会议。24日早8点10分,九江市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王慧慧、九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唐艳金主任、黄慕军副主任、秦穆英副主任及来自市直中小学17名心理健康专业志愿者,准时参加了此次在线培训会议,会议地点有双峰小学庾亮校区分会场和九江一中八里湖校区分会场。会议伊始,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肖长春老师做开班仪式并进行工作报告,随后,省文明办主任龚建文老师做省文明办领导讲座。由此进入专题培训活动。培训第一项,由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舒曼博士,结合案例分析,展开《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理念、策略》讲座。舒博士从生活案例的角度入手,用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讲解何为积极心理学视角、如何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去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午稍作休息,志愿者们进入培训第二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教练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EAP协会中国分会秘书长史占彪博士,为大家带来了《后现代心理教练理念与技术在青少年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的主题讲座。史老师结合当下手机成瘾、厌学等青少年成长的热点话题,阐述心理教练的理念和技术是,由心及理,教练合一,尊重青少年的想法,激发青少年的能量,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集中学习结束后,九江市未成中心的志愿者们还分享了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双峰小学殷梦婕老师提出,对于学生的不合理行为要学会先跟后带,从尊重和理解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跳出原本的思维框架,找到更好的自己;九江实验中学的王丽萍老师表示,舒曼老师讲授的积极心理学打开了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应惧怕消极心理,学会看到每个孩子的优点,用自我成长来带动孩子成长;九江六中孙洪成老师则认为,史占彪老师讲述的后现代心理教练课程,给心理工作和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认识,应充分信任当事人内在力量,放下老师或是专家的角色,陪着孩子“去到他想去的地方”;九江小学吴芳菲老师结合育儿体会,提出教育可以从积极的角度挖掘事件的积极意义,所谓叛逆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的成长或是自我求助;田家炳实验中学的雷杏老师在当天的咨询工作中,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看到来访者身上的能量,用话语逐步点亮来访者的内心,引导来访者找到自身资源,等等。志愿者们的感触良多,收获颇丰,部分志愿者将感悟发到了微信工作群里,交流探讨。通过这次线上培训会议,未成中心的志愿者们提高了心理学理论认识,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论知识及实践应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做好志愿者工作奠定基础。(九江一中供稿)双峰小学庾亮校区分会场现场图双峰小学庾亮校区分会场现场图九江一中八里湖校区分会场图九江一中八里湖校区分会场图部分志愿者们在工作群里分享学习感受
11月3日,青年责任与发展会议在北京清华紫光国际交流中心圆满落幕。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全球学校与学生发展评价研究中心主办,平方创想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办,《WTO经济导刊》、中国校园市场联盟、清华大学学生GoGlobal协会协办。社会责任是个人参与社会生活、践行公民义务、胜任职业需要的核心成分,也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大学生,虽然身在象牙塔,却并不是独立的与社会割裂的个体。如何通过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提升,不断地明确自身定位和目标,启迪自我发展,回馈他人与社会,践行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既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青年人自身的关切所在。这种责任与发展在当今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培养自己的全球胜任力,发出国际话语体系中的中国声音,成为当今青年一代肩负的使命和时代担当。本次会议邀请多位嘉宾共同探讨青年如何在国际化背景下提升全球胜任力、促进自身发展、践行社会责任;并对于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作出表彰,鼓励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社会责任。▲ 来自各地的青年大学生代表汇聚一堂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石中英教授为本次的青年责任与发展会议做了精彩的开幕致辞,并代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师生对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前来参加此次会议的各位来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青年责任与发展’,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气息,彰显了清华大学全球学校与学生发展评价中心的价值使命。”接下来石中英教授谈到,青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充满着梦想、活力和希望。青年也是社会和国家最宝贵的资源,是人类文明进步最蓬勃的力量。而人的尊严和价值,人的光荣和使命,就来源于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石教授鼓励大家珍惜青年时期的大好时光,认清自己作为一个人、作为社会成员、作为国家公民和作为人类一员所肩负的各种责任。▲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石中英《WTO经济导刊》社长于志宏作为第二位嘉宾发表了《点燃激情,与可持续发展同行》的主题演讲。他希望在座的青年朋友们可以像蜜蜂传播花粉一样,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活动,传递对他人的关爱、对社会的关怀,共享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WTO经济导刊》社长于志宏北京大学中文系柳春蕊教授作为第三位嘉宾发表演讲。柳教授以经典解读的独特视角论述了青年特点,并对青年的成长方向提出了“笃实刚健之风骨,光明俊伟之气象”的期待,鼓励青年人多读书多思考,通过书籍与古时先贤对话,拓宽自己的思想与眼界,胸怀国家、兼济天下。▲ 北京大学中文系柳春蕊教授第四位嘉宾是2016年联合国不同文明论坛“Narrative of Tomorrow”中国代表、Diinsider创始人李博伦,他分享了自己“与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创变者一同改变世界”的诸多项目经验。李博伦积极投身到公益事业中,包括志愿服务、性别平等、教育医疗、能源环境等诸多方面,都有李博伦的身影,在全球范围内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力量。▲ Diinsider创始人李博伦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美丽中国支教项目联合创始人李兵临时接到出差任务无法参加,连夜录制一段VCR,讲述了自己“支教乡村艾滋孤儿”的经历和对公益的理解。李兵认为做公益并不难:一颗爱心,愿意帮助别人,当有机会出现在你面前时,分享出自己的时间、经验、专业特长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李兵本次会议的第六位嘉宾,ApplySquare(申请方)创始人王刚博士做了题为“启迪成长,践行责任——青年教育发展的追求与使命”的演讲,引发了场内嘉宾与众多青年代表们的强烈共鸣。他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创办ApplySquare(申请方)的初衷和做公益时遇到的困难及收获的喜悦。王刚博士谈到,越大的公益项目,往往需要发起者/主办方拥有越大的能力来支撑其实现。青年有做公益的心是好的,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但青年更应该先具备相应的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然后才能在实现公益梦想的过程中,体现自我价值。▲ApplySquare(申请方)创始人王刚博士▲ 优秀青年志愿者颁奖毕业于哈佛肯尼迪学院,任前哈佛中国教育论坛主席的吴俊东先生作为第七位嘉宾,分享了自己从新东方到教育公益组织的工作经历,再到哈佛肯尼迪学院接受教育的过程。同时勉励青年人“面对任何选择都以你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为判断标准,就一定不会错。”▲ 哈佛肯尼迪学院毕业生吴俊东第八位嘉宾是《我是演说家》全国总决赛亚军、前浙江卫视主持人刘慧凝女士。刘慧凝总结到:青年人要学会为别人做点事,为社会做回馈。只有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个人价值才会被放大;只有当你被别人需要时,才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希望大家都能找到一个真正的特别的自己。▲《我是演说家》全国总决赛亚军刘慧凝第九位嘉宾是来自清华大学学生GoGlobal协会会长的聂秋桐女士。聂秋桐女生讲述了协会帮助清华大学学生理解和培养自己的全球胜任力的故事,并鼓励青年朋友们并肩前行、共同成长。▲ 清华大学学生GoGlobal协会会长聂秋桐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顾问导师杨宇舒博士作为第十位嘉宾,为大家带来了《如何在大学期间进行有效学业规划并提升国际化竞争力》的主题演讲,通过设定长期、中期和近期三个目标来分解学业规划的实现路径,最终达成梦想。 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原学信网、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主编姜殿军先生作为最后一位嘉宾出场,带来青年大学生们最关注的话题——考研。姜老师分析了考研的目的、考研的趋势及考研后的就业升学前景,并解答了学生们关于考研的问题。▲ 原学信网、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主编▲ 圆桌讨论▲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本次青年责任与发展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期待有更多的优秀青年投入到对社会责任的思考、践行与发扬中来,也希望此次会议能为迷茫中的青年们指明前行的方向,并将社会责任与个人发展完美的结合起来,展现出属于青年人的能量。
后疫情时代,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2019年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表明:批发零售业实体达到3.8千万,从业者近1.04亿。在批发、零售门店等组成的小微群体中,90%的商铺没有电脑设备,60%以上的商铺在使用支付宝微信收款,而只有少量商铺通过电商、直播等互联网平台进行售卖商品。实体小微商家几乎是被数字化遗忘的群体,相较于其他行业如火如荼的数字化转型,小微商家显得有些格格不入。11月26日,风火递举办了以“数智小微 生意至简”为主题的风火递生意版发布会,邀请到众多行业大咖,共话小微商家的数字化转型之路。章丰:未来最大的变量一定不是头部商家而是千千万万的小微商家在发布会的开场致辞上,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章丰表达了两个认可:一是,通过深入走访风火递,了解到风火递的生意是从服务夫妻档、微商开始,以打印发货环节切入市场,其团队以每周一个版本的速度迭代死磕一年,这些背后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我认可风火递的商业模式,在数字经济时代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二是,我很认同这次的主题里面的两个核心词,一个是“小微”,真正地让小微商家可以在大数据时代拥有智慧运营的能力;另外一个就是“至简”,我觉得把一件事情做得很简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在这样理念的引导下,我相信生意版这样一个新的工具,将把风火递从工具类SaaS软件变成一个用科技赋能的小微商家全渠道管理平台。生意版的发布朝着风火递团队的创业初心大大地迈进。章丰指出,在疫情爆发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在线化、智能化以更快的速度,提前地发生在各行各业中已经是大势所趋。未来最大的变量一定不是头部商家,而是千千万万的小微商家。 刘赳:普惠数智小微 生意至简突围如何让不需要互联网化的小微商家实现触网?小微商家全面数字化离我们有多远?小微数智将如何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刘赳以《普惠数智小微 生意至简突围》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刘赳首先回顾了风火递团队通过生意至简突围的过程。3年前,风火递小程序进入市场,商家们每天手写上百件快递,他们觉得这种模式没有问题,不需要风火递;3年过去了,今天145万线下批发、微商、快递员在风火递上有过发货行为,同时有4800万零售、采购、个人用户使用风火递进行收货。在接触了大量用户样本之后,刘赳认为,小微商家的数字化一定不是大刀阔斧的变革,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改变。他以线下线上收单为例:收单是商家最核心的环节,而央行的监管要求,导致商家开户审核通过率不到35%。经过一年的努力,风火递联合浙江泰隆银行、中信银行,进行了创新实现极简收单,开户通过率达到100%。有了银行的支持,风火递聚集所有力量服务小微。风火递创始人&总经理 刘赳同样的案例,还有风火递小程序的“库存管理”功能。在其战略尝试阶段,“库存管理”功能的转化极低,长达一年的时间,每天新增商品100多件;在生意版上线测试当天,实现商品新增2万件,截止发布会当天,6天时间里实现商品新增10万+。在收获了大量成功样本之后,刘赳始终认为,想要走进小微商家,我们需要俯下身去,用心倾听用户声音,要耐心等待不能给用户负担,以化繁为简的力量,撬开线下小微商家的壁垒。林玮隽:空姐范职业女装 小品类的智慧破局在大会上,细分品类领军企业代表涟影空姐范品牌创始人林玮隽分享了如何从小商家成长为细分品类领导者的心路历程,希望为小微商家提供经验借鉴。林玮隽指出,在选择赛道时,就需要有大量的样本进行分析和验证,通过考察行业,他选择以职业女装作为切口。在他看来:职业女装虽然属于女装的一个小品类,但并不是一个小市场。涟影空姐范品牌创始人 林玮隽在进入新的领域时,林玮隽建议:在刚刚进入全新领域时,不要先去盯着竞品看,而是要去做全面的客户画像,要一直坚持对我们的客户有更多的了解。他表示,我们是从小微商家成长起来,历经十年发展由小到大。我相信当今国内也有千千万像我们一样的企业。而风火递这次生意版的发布也必将能帮助到更多这样的小微商家生意越做越好,实现至简。舒瀚霆:小微商家数字化转型与心智升级广东省数字经济与创新创业学会(筹)专家舒瀚霆博士道出了小微商家与数字化的关系,以及数字化变革带来的心智模式的升级。舒博士通过两个小微商家的故事指明,企业一管就死,一经营就活,这是很多小微企业的缩影。而风火递就是通过科技赋能的方式,帮助这些小微商家,做到生意至简。广东省数字经济与创新创业学会专家广东省数字经济与创新创业学会专家舒瀚霆博士在舒博士看来,风火递团队做的事情是特别值得尊敬的,对于小微商家,他们一直是被遗忘的群体,很多人都认为每一次社会出现的新概念都是针对大企业的。风火递生意版就是帮助到更多的商家,让小微商家可以真正受益。
895创业营系张江高科(股票代码600895)打造的创新创业服务品牌。以聚焦产业、优化资源、赋能创新为初心,通过资本、技术、媒体等合作方的共同助力,打造强有力的创业集群。鹿明生物是895创业营(第九季)医疗健康专场的优质项目之一。动脉网对895创业营中的优质医疗健康项目,精心制作系列专题报道,欢迎关注。如果您对本专题中的项目感兴趣,可以直接与我们取得联系。 鹿明生物位于上海漕河泾浦江科技园,这里聚集了大批生物科技企业,是上海一处重要的创新基地。一条小马路之隔的欧易生物是鹿明生物的母公司,两个团队整合各自的基因技术和基于质谱的蛋白代谢技术优势快速形成合力,推动公司的多层组学分子检测服务能力跨越式发展。舒烈波博士2010年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是人们印象中那种典型的在科研方面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长形象。他毕业即创业,带领团队提供多样化的质谱技术科研服务,长期为中科院、各大高校、农科院以及医院等多个系统的研究人员输出方便快捷、稳定可靠的科研服务。舒烈波博士鹿明生物是舒烈波博士的第二次创业。舒烈波博士坦言自己第一次创业是失败的,失败的经历让他深刻理解了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涅槃中,有哪些疼痛与思考应该沉淀到企业经营里。2017年,他创办的第一家企业上海博苑生物被从事基因检测服务的欧易生物收购,并更名为鹿明生物。很快,鹿明生物添置了高分辨,高灵敏质谱仪等大型设备,构建完全自主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学服务平台,并得到欧易生物先进的管理与营销支持。自此,鹿明生物进入发展的快速车道,规模迅速壮大,先后获得获得上海市创新创业研发计划项目资助、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荣誉资质,并通过IS09001体系认证。 舒烈波博士告诉动脉网,鹿明生物已经累计完成科技服务项目数千个,协助客户发表SCI论文几百篇,获得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专利及软件著作等近30项。“未来,除了做好科研服务以外,我们还计划在医药研发服务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发力,成为科学家、药企和医生的得力助手。”“玩质谱,我们是认真的”舒烈波博士笑称,鹿明生物少了些“讲故事”的本事,所以在业界的知名度似乎不高。但我们是一家认真、务实的靠谱企业。在他向动脉网展示的PPT上,舒烈波博士用“玩质谱,我们是认真的”几个字作为业务介绍的开头,我们的话题也便从“认真”开始聊起。鹿明生物认真玩质谱可以分解为3个层面。第一层是技术能力的持续精进。舒博士团队是国内最早进行多层组学整合与分析的团队,几年来经历了三次版本迭代,从1.0版本的“基因芯片(核酸)+2DE/MALDI-TOF/TOF(蛋白)+ GC-MS(代谢)”到2.0版本“测序技术(核酸)+LC-MSMS(蛋白)+ GC-MS(代谢)”,再到3.0版本的“测序技术(核酸)+LC-MSMS(蛋白)+GC/LC-MS(代谢)”。截至目前,鹿明生物建立了从蛋白组、代谢组到蛋白、抗体、多肽药物表征、药动药代的多种检测分析平台,可以实现从全组学到单分子的全面检测分析,同时配套了多层组学整合以及单分子结构解析等全套数据分析系统,使结果输出更加全面可靠。舒烈波博士告诉动脉网,10年前国内做质谱组学的公司有十几家,但能够从1.0版本一路升级3.0版本的公司寥寥无几。不过,即便拥有了3.0版本的高配技术平台,鹿明生物的科研服务能力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低丰度物质难检测的技术瓶颈,玩质谱技术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探索,对更微量样品甚至单个细胞的全面、准确扫描,是鹿明团队的长期奋斗目标。第二层是角色定位清晰。鹿明生物选择了十分简明的商业模式:客户(生命科学研究者以及医药研发人员)提供生物样品,公司利用精良设备,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流程化的检测,优秀的售前售后,鹿明生物专注于向客户提供快速精准的检测结果,助力客户科学研究的快速高质量推进。此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委托舒烈波及其团队采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分析各种茶叶中的代谢物(香味物质)的含量,并通过对比分析知道不同茶叶品种的物质(代谢物,也被称之为化合物)差别。茶叶研究所的科学家拿到检测数据之后,可以用于指导后续茶叶品种培育和烘培技术的改进。 另一个服务案例中,陆军军医大学委托鹿明生物采用TMT标记定量蛋白组技术检测分忻类风湿性关关节炎患者和健康的血清中蛋白质的含量,并通过对比分析知道不同人群的蛋白质差别。临床医学科学家拿到鹿明生物提供的准确的检测分析数据之后可以对后续分子诊断标志物的筛选和用药提供指导。舒烈波博士强调,鹿明生物坚持专注只做质谱检测分析的科研服务,不会涉足科研本身。这种专精的态度,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也强化了团队的专业能力。第三层或许也是最核心的因素,便是人才培养。实际上,质谱技术服务并不是一件由个别高精尖人才可以独立做好的事情,系统性协作是提高效率和准确性的保障。“与其用一上来就有90分的人才,我们更愿意把只有70分的人培养成80分、90分的人才,这样的团队稳定性更高,协同性也更好。”舒烈波博士指出,“鹿明生物一直希望建立一种开放、务实、正直、奋进的企业文化导向,激励大家不断向前。”尽管管理工作繁忙,舒烈波博士对于质谱前沿技术的追踪从不放松,有时甚至会亲自下场做实验。这种研究者出身的技术执着已经成为鹿明生物团队的底色,所以当他说团队可以用一半耗时提供更高品质检测报告时,我毫不意外。从0到1,然后从1到n业务规模扩大以后,寻到新的生长曲线成为舒烈波博士及其团队正考虑的事情,“目前有了第一步的行动计划,也迈出了第一步。”此前,鹿明生物的母公司欧易生物成立了提供孕前、产前诊断及新生儿筛查的分子诊断公司晶准生物,由此打通从多组学高端技术服务到分子诊断“多赛道”的第一个链接。通过欧易生物+鹿明生物+晶准生物的组合,集团层面将打通多层组学服务壁垒、建立完整多层组学科研服务体系的横向布局,和依托自有技术与平台,实现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的纵向深入。实际上,这个纵横交错的业务体系构建起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内部精准医学生态。其中,欧易生物与鹿明生物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将为晶准生物的生殖与遗传分子诊断项目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基础。据了解,依托内部生态,晶准生物正计划启动肿瘤基因检测、质谱筛选等项目。在内部生态加持下,包括技术共享、平台共享、人才共享、终端客户共享,晶准生物得以闯入分子诊断的竞争红海,建立起快与准的竞争壁垒。现阶段,内部生态的运转才刚开始,未来还将遭遇意外的困难。但舒烈波博士充满信心,他相信团队在过去10年的“厚积”,足以支撑现在和以后的“薄发”。写作参考:上海调研 | 创业路漫漫,其心未改——访鹿明生物舒烈波博士海纳百创·创聚闵行 | 恭祝舒烈波博士在2019年闵行区创客行家评选活动决赛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