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型硕士通常我们把这一类的硕士叫做 Course-based,也就是说这一类的硕士学位,在平时大多是教授授课为主,个人研究为辅的。这一类课程的录取相对于研究型更容易一些,因为在申请时不太需要和教授交流对于专业知识的看法与未来的发展。Course-based Master‘s Degree修完规定课程即可获得硕士学位,即专业硕士。大多以就业为导向,对于将移民作为前提的留学生而言,非常适合。短期内投入的时间、金钱与精力都相对较少,但后期回报高,容易在当地找到合适的工作,性价比超高。授课型硕士注重实践,并常与专业协会的考试内容有关。如会计硕士的课程被会计师协会的考试认可,金融硕士的课程被金融分析师承认,工程硕士的课程被工程师协会认可。就读授课型硕士的学生可凭硕士课程的学分,免修专业协会的课程,而直接参加专业协会的资格考试。授课型硕士一般能在12~18个月内完成硕士学位学习。学位类型:会计,金融,工程等。研究型硕士研究型硕士称作 Research-based master degree。此类学位以课题研究为主。由于学习的形式是研究,在申请时需要根据不同教授的课题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适合自己的课题。研究型硕士在读书期间需要做project,跟着教授做工作,因此很多时候学校会给助研金或者助教金。这与course-based硕士非常不同。Research-based master degree结业时,要经过笔试和口试,并提交硕士论文才能获得学位。此类硕士专业选择面广,但申请难度较大,除了要具有优秀的大学专业课成绩外,还要必须具备优秀的英语成绩(IELTS 7.0分以上,TOEFL 100分左右)。为了证明你的英语将不会成为入学后学术研究的负担,很多专业需要学生提供优异的GMAT成绩(≥600分)或GRE成绩(≥1200分)。学位类型:文学,科学,应用科学等研究生文凭立思辰留学介绍,研究生文凭由学院和大学来举办,是介于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之间的“研究生文凭”,也是以就业为主导并强调实际应用的课程,非常适合想去加拿大移民、就业、转专业或者当作跳板过渡申请硕士的本科毕业生。这类课程一般都受政府认可,并且在加拿大就业率也非常高。研究生文凭通常为一年制课程。部分学院部分专业提供带薪实习。研究生文凭课程有类似授课型硕士课程,只是会更贴近社会的用人需求,培养技术型人才,让学生获得相关技能,属于职业培训课程的一种。研究生文凭课程是加拿大高等教育的一个特色,是介于学士和硕士之间的一种课程。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颁发硕士学位证书,而研究生文凭课程毕业后颁发的是结业证书,没有学位证书。
刚开始准备申研,就被整懵了硕士还分研究型和授课型?我应该读哪个?更神奇的是,小编最近和朋友聊天,get到一个隐藏很深的鄙视链,有的同学怕自己选了授课型被鄙视,不顾自己的成绩和兴趣,坚持要上研究型硕士。我就不服气了,自己也是授课型硕士出身,真有这么差吗?本文目录为什么研究生专业要分授课型和研究型?授课型硕士有什么特点?研究型硕士有什么特点?我应该选择授课型还是研究型?为什么研究生专业要分授课型和研究型?脱离应试教育后,我们可选择的专业和路径突然多了起来。有的人喜欢广涉猎、博采众长;有的人早早就下定决心要当某一领域的专家,这就是硕士分研究型Thesis-based和授课型Course-based的通俗理解。有的国家叫法不同:Course option vs. Thesis optionCourse-oriented vs. Research-orientedThesis vs. Non-thesis想知道自己适合哪一个,就不能忽略各自的特点。授课型硕士有什么特点?一、上课特点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度过,教授通过lecture或seminar的形式讲课并布置作业。完成作业、小测、期中考和期末考,合格后拿到学分。毕业时要提交论文或参加毕业考,当总学分和成绩都达到专业要求后方可毕业。授课型硕士学位常见的有MSc、MA、MEng、MBA等。需要同时涉猎多个学科,但这不意味着就不用做任何研究的活儿。平时写作业或毕业论文时,都可能要去图书馆查阅大量的资料。授课型专业的教授只管把课教好,面对一个班几十甚至上百个同学,也犯脸盲症。所以,咱们要充分发挥“麦芽糖精神”,利用课间或office hour“骚扰”教授。二、项目时长大部分专业时长在12-16个月,很多学校为了吸引急着找工作的童鞋,也推出8-10个月的专业。注意!上课时长和毕业后工签有效期有关哦~~三、通用申请要求获得本科学士学位GPA不低于3.0雅思总分7.0(有的6.5也可)通常要2-3封推荐信一些专业要求GRE或GMAT成绩某些专业对工作经验有要求,比如MBA本科专业相关,如果跨专业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如果学术成绩好,但语言成绩不够怎么办?申请双录取。研究型硕士有什么特点?一、上课特点专注某个领域做项目、查阅文献、分析数据,在权威期刊或杂志上发表成果。最终考核除了要修够学分,还看论文的质量和研究成果。常见学位有MRes和MPhil。从此就困在实验室或图书馆不见天日?别害怕!读研究型硕士也是要去课堂听讲的,只不过在课堂的时间,比起授课型硕士,会少很多。研究型专业的教授是学生的导师,不仅要启发学生,还要在科研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师生关系比授课型紧密很多。二、项目时长大部分项目时长2年。三、通用申请要求获得本科学士学位GPA不低于3.0雅思总分7.0通常要2-3封推荐信本科阶段就有突出的科研成果和项目经历,且研究的课题应该和所申的专业有关需要提前和导师套瓷*有的同学资历很优,最后没有如愿申到研究型硕士,并非是你不够好,可能那一年你的研究方向和导师要的不匹配,暂时没资源。我应该选择授课型还是研究型?一、认可度下次再有人说,授课型研究生回国不认,就把这篇文章甩TA面前!二者只是“广”和“精”的区别。二、申请难度授课型硕士招录的人数比研究型硕士多得多。热门的授课型专业实际录进去的同学GPA绝对不止3.0,但由于研究型专业要求本科阶段就有比较突出的科研成果,因此更难申请。三、发展方向选择授课型硕士的同学,在校期间接触的科目多,知识面广,绝大多数毕业生进入政府机关、企业工作,或自己创业。也有个别同学想继续念博士,但这样的转型对在校成绩、其他成就有很高的要求。选择研究型硕士的同学,通过大量的科研项目积累经验,在该领域越钻越“精”,很多人会选择继续读博士。四、奖学金申请授课型硕士,如果成绩优秀,有机会拿到入学奖学金Entrance Scholarship。而研究型硕士的资金支持数额比较大,被录取的学生都有,可以用来支付学费、生活费,无形中减轻负担。这也是研究型硕士难申的原因之一,钱是这么好拿的吗?来,打分时间~~用右手摸着你的左X,扪心自问想申请授课型Course-based硕士:我好奇心重,喜欢广涉猎我对深入研究某个学科没兴趣我喜欢课堂分氛围我喜欢工作和小组合作,不喜欢一直写东西我打算尽快毕业进入职场我不打算读博士我不喜欢本科专业,想换专业想申请研究型Thesis-based硕士:我对某个学科或领域特别感兴趣我耐得住寂寞,求知欲旺盛,天生爱钻研我毕业后想读博士、做研发或去高校当老师不知道自己适合授课型 or 研究型?想读博要怎么开始积累?读研是不是一定要GMAT/GRE?
首先需要理清一个概念,国内专硕、学硕的区别,与香港新加坡的授课型、研究型硕士的区别,前后者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从09年研究生学位学历调整以来,国内的学硕和专硕的区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统一参加研究生考试,考题、学制、课程和奖学金全部一样,只是在于专硕是双导师制,每名专硕学生多了一位校外导师,并被要求必须进行实习,以及学硕和专硕的毕业论文要求有差距。理清概念之后,来谈前景。第一、如果你有移民倾向的话想要快速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权或者拿到新加坡的PR身份,自然是读一个1年或2年的硕士项目后在当地找到工作并拿到签证,更容易申请身份成功,相对的国内985专硕在国外取得身份的难度就会非常大。第二、如果不在香港或新加坡工作生活而是选择在国内一线城市工作,可能会需要考虑研究生学历落户问题,此处二者差别不大,只是落户通道不一样而已,难度系数相当。第三、单纯考虑就业机会的话真心觉得要分毕业专业和就业行业来看。如果要从事体制内的工作,可能国内硕士毕业的时间安排更加适合考试、面试,也更容易通过资格审查,当然了,如果是在学校工作,海外留学背景是绝对的加分项,并且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如果要在外企中工作,不得不承认你未来的同事基本都是国外留学背景,国内硕士比较难过HR的简历关;但是说回来毕业专业,如果你的专业是建筑土木类的医学类这种派系分明,要看导师拜山头的,在国内跟着导师做三年实习,找工作时能够依靠的力量(不光是导师名声还有自己的学校和实习经历)都远比国外毕业回来的学生有资源上的优势。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除非能够得到奖学金资助或者家庭条件优越,去香港或新加坡读书必然会是一比不小的开支,如果希望通过毕业后通过工作赚钱将学费赚回来,除非是读MBA这种项目,个人认为这个目标可能不是特别容易达到;反而国内的硕士,学费不高,还能够得到国家每个月发放的助研费以及奖学金等各种补助,两者的教育支出显然不是一个量级,需要同学们和家里人慎重讨论再作出决定。WordSunny」,留学行业的滴滴。超过3000名海外名校学霸入驻,无论是商科、理工、人文社科还是法学、艺术~在这里你都可以找到。泡论坛无数,不如行家指路!转载 / 投稿请联系:info@wordsunny.com
“英国一年制的硕士读着有什么用,HR都不认的。”“一年就读完的硕士,能学些什么东西?”“一年制的硕士说白了不就是买文凭么!”作为留学圈的老司机,小mo总是会看到这么一些魔幻论点,也会看到很多同学听到这些话之后特别纠结,所以今天想跟大家来聊一聊一年制硕士。英国的硕士分为两种,一种是研究型硕士,一种是授课型硕士,有点类似于我们国内的学硕和专硕,一年制硕士一般是指授课型硕士。授课型硕士主要是针对就业导向的学生,希望在本科学习之后,获得更多的行业知识、社会企业资源。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走科研的道路,就不要选授课型硕士,不然肯定会觉得它水,因为你根本没有选对方向啊。在这个前提下,还是有人觉得一年制硕士水,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1、“一年这么短,学不到什么”说这句话的同学可以回想一下你的大学四年,你觉得你有学到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吗?一年时间是不长,但是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各个学校的课程设置,基本都是满满当当的,学习时长并不短。而且教学质量也并不差,不管是以研究为重还是以工作、学生评价为重的世界大学排名,英国学校都能有个不错的名次。2、“入学门槛太低了,都不用考试,有个雅思成绩,提交资料就可以去了”入学门槛这么低,是不是随便是个人就可以去剑桥啊,不可能的。英国学校在录取的时候会看均分,还会区别985、211院校和普通院校,一些学校还有自己的list。这些人就只看到别人申请的时候提交资料,不管人家四年辛辛苦苦的保持均分。再说了雅思6.5还能刷掉一票人呢。3、“回来不好找工作,HR都不要一年制硕士的”很少会有HR会因为应聘者是一年制硕士而根本不给机会的,反而会有因为是硕士文凭这块敲门砖而得到更多机会的,这也是一些人会去英国读硕士的原因,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里,拿到硕士文凭。看过这几点,可能会有同学觉得英国一年制的硕士这么好,那怎么还会有人觉得水呢?1、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太大。如果你觉得留学就能改变人生,回来非BAT不去,出任CEO、迎娶白富美,从此走向人生巅峰,那你肯定会觉得英国硕士水。留学不是万能的,在这个遍地都是留学生的时代,不要妄想海归是一个能让你鹤立鸡群的光环。2、英国学校也是有区别的,times30开外的学校和牛津剑桥回来相比,回国后求职的反应会完全不一样。如果你拿牛津剑桥的待遇要求所有的英国学校,那么你也会觉得英国硕士很水。3、学校之间的差异很大,个体的之间的差异也很大,最近几年中国学生增加,有很多学生为了文凭去了英国一些不怎么样的学校,或者在英国“混”了一个文凭回来,回国之后并不能按照预期找到理想的工作,也没有展现出惊人的才华。如果你只看到他们,你还是会觉得英国硕士很水。这么看来好像变成了薛定谔的水,小mo想说这跟你的个人期待与个人努力很有关系,留学是一个选择,你的人生依旧取决于你做了些什么,混日子类型的人,不管在哪里都没办法接受到不水的教育。那么你觉得英国一年制的硕士水不水呢?有些什么看法呢?
申请正在进行时,有心的同学应该会发现我们在申请硕士的时候会有三种不同的学位选择:一种是Course-based Master(授课型硕士);一种是Project-based Master(项目型硕士);还有一种是Research-Based Master(研究型硕士)。同样是硕士,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分类呢?前途君这就带大家来看看它们区别,由于篇幅有限,今天我们先来看看前两种,想了解“研究型硕士”的同学,记得关注我们的后续推送哦~Course-based Master 授课型硕士拿的文凭叫做Master of Engineering(工程硕士),主要是为了培养新毕业生或者工程师在相关领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学位,所以课程偏实操性。以多伦多大学土木工程的授课型硕士为例。学生需要完成10门研究生课程便能毕业并拿到文凭。其中,有6门课必须在土木学院下选课完成,可以靠完成1个或者2个研究型项目来抵相应学分;而另外4门课则可以在土木学院外选课,比如环境工程、机械工业工程、化学工程学院开设的课程,而这4门课里面有2门课还可以从外校选择,比如交换学期修的学分也是可以算的。project-baesd项目型其实就是想做一个有研究性质的课程,并完成一个研究报告。一般项目的要求会比课程高,但是离正式的论文级别略低(当然非常优秀的project是可以用来发表论文的)。项目课程一般算一门或者两门普通课程的学分(按照项目的难易度和耗时来确认),拿授课型文凭又不想只上课,那么就可以选择这种模式,可以兼顾应用型文凭的同时学习一些研究方法。对于授课型硕士,大学往往会开设不同的一些专业小分支,来针对性的配置课程。最后所选的emphases也会显示在毕业成绩单和学位上面。比如上图就是土木工程学院授课型硕士可以选择的小方向: 建筑科学、混凝土结构、施工监管、环境工程、地质力学、结构工程、可持续城市系统、交通工程与规划等。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点选择相应的小分支。这在申请的文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更加明确专精的申请方向能更好地体现我们学生的远见与学识,增加申请成功几率。以多伦多大学为例,其建筑科学小分支的具体要求是完成3个整学分也就是6门课程(多伦多大学一门课是0.5个学分),然后1到2个可选项目型课程:必修课为建筑科学基础、可持续建筑、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建筑科学案例分析、内部空气质量控制和HVAC基础里面6选4;选修课程则可以学习比如混凝土技术、城市空气与健康、可持续城市基础建设、风能发电等。再来看看西安大略大学同样的专业是怎样的课程设置:西安大略大学也是要完成总共10门课程,其中5门是土木相关的专业课、2门职业工程师相关课程、3门工程学院内的课程。如果选择project-based就只需要完成8门课外加一个project就可以拿到学位。总结如果不喜欢做研究但是想拿到硕士学位,则第一选择就是Course-based Master(授课型硕士);如果想做一些研究相关的内容,但是主要目的还是面向就业,那么可以选择project-based Master(项目型硕士);如果想走学术路线,以后攻读更高的学位,那么最适合的则是research-Based Master(研究型硕士)项目了。但是,不管选择哪个种项目,更明确的专注领域和学习计划能更好地让学校看到我们学生的未来安排,并给他们预判我们是否能在未来成功的依据(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大家申请季加油哦!注:以上图片来自各院校官网
授课型硕士&研究型硕士 究竟有什么区别?学制、上课形式、未来规划授课型硕士是最常见、申请较多的类型。例如:MSC理学硕士、MA文学硕士、法学硕士、工程硕士等,涵盖专业广。研究型硕士就比较少。Master of research 研究硕士Master of philosophy 哲学硕士研究型硕士与授课型硕士学制略微有所区别两类的上课形式有所不同授课型上课形式类似本科上课方式:案例分析、研讨会、讲座、实验、短期实践项目等等旨在提高强化学生的某一专业领域知识,进而加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研究型硕士上课形式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学习方式相对独立,同时也设有授课模板,研究&授课比例为3:1两者申请区别授课型看中本科成绩&专业匹配度,个别专业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研究型申请比较困难,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写研究计划,有点像申请博士的申请流程。授课型的硕士有利于毕业直接就业的学生,研究型比较适合想继续深造,走学术路线的学生。
1.电影与屏幕研究硕士(高阶)MPhil in Film and Screen Studies by Advanced Study2.电影与屏幕研究硕士(论文)MPhil in Film and Screen Studies by thesis前言电影研究发展至今日,已经越来越具有跨学科的性质。而在电影研究这个领域的早期阶段,更多是哲学、美学以及文学这些人文学科参与其中,从本体论、审美、时间性以及媒介形式等角度对其进行理解和阐释。在传播学的发展当中,电影研究向来不是主要被关切的对象,因为传播学有着更深的社会科学知识传统,甚至两者都很难交互在一起。然而,随着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传播学也日渐对电影的研究产生兴趣,电影的经济面向、审查与政治面向、生产的社会学面向,等等话题都成为了当下传播学视角研究电影的甚为关切的焦点。因此,电影研究的社科视角与人文视角,已经日渐交织在一起,越来越难以界定。摆渡学人能力所及,不知社会科学对电影研究的参与,是否有所增加了传统电影研究的理论焦虑。但从这次要介绍的剑桥大学电影研究的硕士训练安排来看,剑桥大学保留着较为传统的电影研究学术取径,也不失跟进新出现的屏幕媒体的理论化工作。在我们常识印象中,既然我们是研究电影电视一类的媒体,那么很自然可以想到Screen Studies应该翻译成“荧幕”(具有发光性),但陈锦荣&冯应谦(2012)指出,倘若我们这样做,将会把这个Screen定义太窄以至于“偶尔在商场和一些艺术表演中的投射,虽然'屏幕'没有自我发亮,不是一种萤光幕,也可能是'城市屏幕文化'的一种”。因循陈&冯之观点,留公子在本文中将Sreen Studies翻译成“屏幕研究”。当今社会,无处不在的屏幕充斥在我们的消费空间、文化空间、教育空间以及一切我们需要与之产生联系的场所,我们不再以其为奇。那么我们自然会问:(1)屏幕之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充当何种社会功能,又是何以形塑我们的社会生活;(2)假如没有屏幕,我们对都市的想象会是什么样子,反之,屏幕是何以影响我们对居住的城市、生活的空间以及社交的场所等地方的想象呢?(3)谁会使用屏幕?屏幕为谁所有?屏幕使用者的目的与阅听者的感受一致吗?屏幕的空间为谁所有?什么人会争夺放置屏幕的空间资源?而这种争夺当中又可反映出行动者之间的何种权力关系呢?诸如以上种种问题,都不曾是传统电影研究会考虑的问题,而如今,我们已经难免需要厘清这些未经理论界(尤其是屏幕研究学术社群)严格审视的新问题。剑桥大学在传统的电影研究之强大毋庸置疑,然而,其并未恪守窠臼,而是紧跟新近经验现象并颇有雄心地进行理论化工作(请参考:英国传媒 II 剑桥大学电影学硕士专业课程设置)。剑桥的电影与屏幕研究硕士项目,从历史视角到理论视角、从近代到现代、从审美到文化、从感觉到认知等等切入角度,进行了跨学科、跨时代和甚至跨方法的检视和透析。然而,屏幕研究,一个新进的研究领域,之于传统电影研究,可否发展现有之电影理论图谱,或许这就是各位就读该项目未来颇具潜力的可探索之问题。不同于牛津大学的“电影美学硕士”,剑桥大学之“电影与屏幕研究硕士”,适合来自各样的人文及社科背景的同学申请。它包罗万象又不失主线,它恪守传统又不失创新,于电影研究之领域,凡你想学,它皆可供应。注:篇幅所限,该项目相关文献清单,与申请者之便,请参阅前文:英国传媒 II 剑桥大学电影学硕士专业课程设置。供其研读,以为增强申请材料的聚焦之用。(本文是媒体传播留学专栏文章的一部分,汇总性文章请参考:史上最全!英国G5大学传媒专业齐登场)参考文献陈锦荣&冯应谦(2012),文化研究新领域:城市屏幕文化,传播与社会学刊,第21期,页17–24。01. 课程设置从网页说明来看,这个项目的培养目标明显地有学术研究的性质。研究型项目明确地要学生完成一份三万字(授课型硕士则是一万五)的毕业论文,且对此领域要有实质学术贡献,并非仅是展现学生对此领的理解而已;授课型项目则要求学生熟悉历史与理论取径、跨学科取径,并发展个人研究旨趣所需的技能与专业能力,甚至为将来深造博士打基础。至于哪些具体训练可以达到这个目标,我想,官网主要是在授课型项目的说明(英国传媒 II 剑桥大学电影学硕士专业课程设置)较完整,大致上有以下几种:学术写作(包含研究大纲、实质论文、批判性评估)、研究技能(书目建立、时间规划、研究计划可行性)、研究讨论课(出席演讲、参与讨论、定期报告)。说穿了,不外乎三种「可转移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时间管理、口头呈现、学术书写。授课型的是如此,研究型的更是如此。然而,这个项目的这两个核心轴线(core strands)—理论化(theorising)、诸主题(topics)—仍然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值得申请者注意。首先,两轴线各自偏重”形式/实质”而表现在”理论/主题”的差异上。理论轴线需要更多的哲学、美学、人文学方面的背景,而主题轴线则更侧重于传播学、社会科学、技术史方面的背景。即使两者不容偏废,申请者仍然可以有所偏重,从主从相互搭配的方向去思考自己的利基(niche)。其次,两份文献清单各自有八个次主题却都呈现为”指定+延伸阅读搭配的经典影片”的方式。这表示不论哪个核心轴线,都与实践上甚至是就业方向上的「电影批评」(film criticism)紧密结合。这意味着本项目的核心轴线在设置上希望所有的(共十六个)学术主题,都能训练毕业生成为一个可活用学术文献于其实际工作的影评人。最后,基于以上两点,申请者可以从自己较熟悉的影片群着手,或者从自己利基较大的学科背景着手,去规划关于申请与学习的事情。反过来说,这两个核心轴线的内容其实暗示了申请者,可以“这样或那样”与本项目建立亲近性的切入点,也指明了申请者可以透过本项目为自己加值(不论是在学术深造或是在职场工作)的地方在哪。透过这些材料(项目基本信息+两个核心轴线)的深入理解,申请者应该要能在两方面将自己展示为这个项目的“理想的候选人”:一方面,要能同时明确定位出自己的“实与缺”,既有的知识背景与利基的所在的“实”,搭配上能在这个项目中补足自己所需的“缺”。另一方面,“实与缺”之间的关联性应该是要能从申请者的“过去”履经历、“当下”的申请文书之中看出,在一定范围内的“未来”是可以预见与可达成的。附带说明,我感觉这个项目在授课型与研究型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1.5万字的授课型硕士论文更多侧重于掌握基本的理论框架知识,3万的研究型硕士论文则是要求有实质性的学术贡献。而这种差别,实则在申请阶段的材料准备当中,已经可以被呈现出来,重点则在写作样本和研究计划两份文件的处理上。下文内容,将进一步阐释这点。注:以上本节内容解读由蔡博方教授提供,蔡博方教授系台北医学大学副教授、医文所所长、台湾大学社会学博士。项目网页链接:(1)授课型硕士:https://www.graate.study.cam.ac.uk/courses/directory/mmmmmpsmc(2)研究型硕士:https://www.postgraate.study.cam.ac.uk/courses/directory/mmmmmpfsd剑桥小知识剑桥大学的硕士学位前缀会让人造成一定的困惑,我们的常识都会认为MPhil是研究型硕士,但是剑桥大学的硕士大部分都是MPhil,而这个学位前缀不代表某个学位一定是研究型的硕士。剑桥并不简单地用学位前缀来区分授课型还是研究型硕士,而是根据项目中授课和研究所占的比重来进行细分。具体分为五类:Entirely Taught / Predominantly Taught / Equal Taught/Research / Predominantly Research / Entirely Research02. 申请材料以上截图,可以看出,研究型硕士(by thesis)和授课型硕士(advance studies)的申请材料是一致的。但是申请程序却有所不同,如果申请授课型硕士,那么不一定需要提前联系导师,但当然提前联系还是可能获得老师的青睐甚至得到老师在研究计划写作上的帮助。另一方面,研究型硕士的申请,则是强烈建议学生联系导师,因为这种陶瓷的作用会更加大,回信的导师会告知是否有空缺位置,又或者幸运的话,在研究计划写作上,或许还能得到点评或者修改。在线上申请的时候是需要将潜在教授名字写上的,系所会把这个纳入考虑,但是,每个老师带的学生数量有限,也需要得到均衡考虑,因此不能保证一定是个人心仪的教授在入学后成为自己导师。当然,这只是研究型硕士可能会出现的变数。对于博士申请来说,同意接收入学的那位导师一般都会成为自己的博导。1. 两封学术推荐信第一,如果是在读本科生,就要两个本科导师出具学术推荐信。第二,如果是在读研究生,那么建议一封是研究生导师,一封由本科导师出具(建议)。当然,只要可以肯切评价您的学术能力的研究生老师,都有资格写。第三,如果你近三年都在工作,那么就找上一个学位里面的一位老师给您出推荐信,另外一封可以由雇主来评价,但是评价内容还是以学术能力为主。当然,如果能够找到上一个学位的两个学术人员出两封学术推荐信同样可以。2.成绩单大陆在读本科学生,提供六个学期成绩单;研究生则提供前两/四个学期(看研究生学制而定)成绩单,一旦录取,学校会注明毕业总成绩的条件。毕业生提供所有学位的成绩单。成绩要求的分数,211/985大学的学生,建议成绩最低在85分以上,双非学生建议在90分以上。但请注意,这是最低标的要求。从剑桥大学公布的录取数据来看,即便是211/985学生,都建议在88分以上,少数85分申请者可以获得录取。又,申请这种半授课半研究的学位和研究型学位,GPA并不完全起到决定性因素,研究计划和写作样本则比重更大。3.简历用学术简历的风格,简洁地呈现个人的教育背景、科研经历、论文发表、志愿者经历、工作经历/实习经历等等,尤其注重突出与以上课程相关的经历,例如电影制作经历和电影研究的经历。4.英语能力证明雅思要求:总分7.5,单项不得低于7.0。托福要求:总分110,单项不得低于25。5.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这是必须提交的文件,约一页纸(one-page)的研究计划书。不需要特殊格式。研究计划需要包括:1)明确,有动机和可行的研究问题。2)简要回顾文献,涵盖您的研究的理论基础,该领域的当前知识水平以及你这个研究将可为此领域增加的贡献或新知。3)打算使用的研究方法。4)您可能还想解释自己对该主题感兴趣的原因以及您在该领域以前所做的任何工作。字数限制包括脚注,附录,图形,表格等,但不包括参考文献。6.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这个文件是必须提交的。申请人可以提交书面作品。这可以是您以前的课程撰写的论文、发表的学术文章或您认为适合该课程的另一篇文章。这个写作样本目的旨在评价学生的英文学术写作能力,如何提出观点并且捍卫自己的观点,在写作过程如何引用文献来完善个人的推理论证链条,这些面向都是写作样本可以提供到给审核委员会的信息。因此,题目的主题不限,写作样本并不考察申请者对所申请专业的理解深度和与专业的匹配度,因为这些信息已经可以研究计划中获取到。写作样本更重要衡量的是学术写作能力,但也要注意的地方是,并不是考察“语言能力”,而是考察学生对于学术论证的规范和逻辑能力,语言表现是排在第二位的(语言可以通过proofreading解决一部分问题)。留公子强烈建议,时间准备充足的申请者,可以定下计划写作一篇学术短文提交,以增强被录取的几率。建议3000字内为宜!但是,写作样本的选取实际上是有一定技巧的。最优选择是从个人的本科毕业论文或者课程论文提取一部分,这样是可以说明个人在过去的教育背景中所受训练的一个阶段性的能力体现,它是一个与其它申请文件可以形成呼应的证据(例如推荐信中本科老师评价了您毕业论文或课程论文);其次,独著的发表论文,这里面较为复杂的是,如果既是学位课程内的论文又是发表论文,那么力度会更强(当然,前提也是要写得不错);最后,假设实在没有在此前的学位课程内有相应的论文生产,那么的确就需要重写一篇,专门为了申请。无论是何种状况,最好的方式,依然是研究计划与写作样本可以形成一种延展性的关系,也就是说,写作样本当中无法完成的工作,可以就是个人研究计划当中打算在入学后继续深入拓展的问题。摆渡学人建议:各位申请者高度重视这个专业申请的研究计划和写作样本的质量,在成绩达到最低标的情况,这两份材料将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当然,CV和推荐信依然重要,但是跟这两份文件比起来,重要性次之。另外,研究计划和写作样本相比,研究计划则为可以考察申请者学术潜力的重要文件,因此建议各位要对个人研究问题所在领域的文献要有较好的把握,并且可以提出research gap,以打动审核委员会成员。写作研究计划之前,请浏览系所的做电影研究教员,厘清他们的知识兴趣所在,并尽可能匹配他们的某个人的研究主题,研究计划完成之后,可发送计划给心仪导师以示求学动机。03. 学术教员剑桥的电影专业,身处于现代与中世纪语言与语言学系,准确来说是在本系所里面有电影研究中心(center for film and screen )。因此,电影研究的教员,有部分是文学背景的,同时也做电影或者视觉文化研究。在留公子上一篇文章讲剑桥社会学申请的文章当中提到过的Prof. Jennifer Gabrys也过来支援电影系的教学(英国G5传媒 ‖ 剑桥大学之(1)社会学(媒体与文化)硕士)。甚至历史文化地理学的教授Prof. Matthew Gandy和建筑系教授Prof.Franois Penz也参与其中。当然,虽然主职在其它系所,但是他们的研究都与电影有深切的关系,只是各自的学科视角有所不同,这个也反映了电影研究都更多成为一个领域(field),在这个领域当中,学术成果更多是以问题导向(question-based),而并非是学科导向(discipline-based)。从教员的组成和以上提到的课程设置(英国传媒 II 剑桥大学电影学硕士专业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剑桥电影实际上的确融合了多个不同的学科路径来构建它的课程和培养体系。但是,我们依然要抓住的主线,还是主职在电影中心的教员才是构成本系学术社群的灵魂人物,从职于本中心的教员更多是一种学术支持。虽然其它在音乐研究中心、社会学系、建筑系或者地理系的教授头衔更大,学术影响力更广泛,但留公子还是略过他们,主要介绍一下电影研究中心两位正职人员。1.Dr. John David Rhodes约翰·大卫·罗德斯(John David Rhodes)在欧美电影上有广泛的出版,并且对意大利电影特别感兴趣。他有兴趣将电影与其他艺术,文化和物质形式进行对话。电影和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他作品中始终如一的主题。最近,他出版了《财产奇观:美国电影中的房屋》。本书考虑了特定的住宅建筑风格及其在电影院中的出现,提出了对私有财产和电影院观众的批评。这本书在《关键问询》中受到赞誉它以“将电影研究指向新的方向的方式,应该激发关于空间,现代性和好莱坞历史的学术,教学和辩论的方向”。他的第一本书《 巨大的悲惨城市:帕索里尼的罗马》解释了帕索里尼的电影和诗歌,因为人们对战后罗马的巨大扩张产生了深刻的政治反应。他还对先锋电影感兴趣,该电影的其中一项是有关BFI电影经典系列的最新书籍,有关Maya Deren的《午后的网格》。他与他人合著了三卷论文:《迈克尔·哈内克论》(与布莱恩·普赖斯合著); 发生:位置和运动图像 (与埃琳娜·戈芬克尔(Elena Gorfinkel)一起);和 安东尼奥尼:百年杂文(与劳拉·拉斯卡罗利合影)。他是World Picture的创始合编 ,这是一本主要致力于媒体的理论和哲学方法的在线期刊。紧随其后的还有另外两本书:位于电影历史,美学理论和评论界的交集处的《离异视觉》(Disembowelled Vision),这是一本有关罗马城市现代性和电影的书,另一本是《劳动》(Be laboured),其是从电影历史和审美理论以及对政治经济批判的角度讨论关于风格与劳动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有第三个更具实验性的项目,“关于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的书的笔记”。Rhodes博士为意大利,欧洲,美国和国际电影的一系列主题提供指导。美学理论,酷儿理论电影,文学和其他艺术中现代主义的历史和理论;电影院和建筑环境,以及其他(通常是跨学科的)主题和领域。Rhodes博士欢迎与他的兴趣相关的潜在的MPhil和PhD学生报读。他在剑桥电影研究中心的网页链接如下:https://www.mmll.cam.ac.uk/jdr42这里摆渡学人需要说明的是,Rhodes的职称是Reader,并非Professor。是电影研究中心最为核心的教员,也是职称最高的学术人员。我猜想他的职称应该还是需要在整个系所内去评选,无法仅从电影研究中心去单独晋升。Reader是介于教授与副教授之间的一个职位,这是英国学术制度中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较为陌生的名词,实际上我们可以把他直接理解成教授就可以了,原因是剑桥大学的这个系所还是保留了一个系所仅能有一两个(教授定额制),有能力评为教授,但又找不到教授空缺的学术人员,就会给他一个Reader的职称,以待空缺。另外,Rhodes的研究是较为跨学科的,横跨哲学、文化、政治与建筑等面向,但总的来说是较为社会科学路径的,而且他的核心关怀都是在电影与建筑环境的关系。总之,这个老师的接受度非常广,甚至做哲学美学的申请者都可以联系他进一步讨论。2. Dr Laura McMahon劳拉·麦克马洪(Laura McMahon)是电影和屏幕研究的讲师。她的研究致力于解决当代电影与哲学之间的联系,特别关注法国和法语国家的语境,并结合其他多种语言领域的屏幕文化。她的最新著作《动物世界:电影,哲学和时间》(爱丁堡大学出版社2019年),探讨了电影和哲学中关于动物问题的新兴兴趣。它使吉尔斯·德勒兹(Gilles Deleuze),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和妮可·舒金(Nicole Shukin)等思想家对动物生命的伦理和政治的思考与一系列当代国际艺术电影尤其是实验纪录片接触,包括伊曼纽尔·格拉斯(Emmanuel Gras)(法国),卢西安·卡斯塔因(Lucien Castaing)的作品, Taylor和VérénaParavel(美国),DenisCté(加拿大)以及BélaTarr和gnesHranitzky(匈牙利)。该书的重点与《 Screen Animals》(2015年)相交叉,后者是为《Screen》杂志编辑的一卷杂文,并与人共同编辑了名为《Animal Life and the Moving Image》的合集。(BFI 2015),其中包括Raymond Bellour和该领域其他主要学者的章节。McMahon博士的其他研究兴趣包括屏幕文化的体现,实质性和感官问题。她的第一本书《电影与联系:南希,布雷森,杜拉斯和丹尼斯的触摸的撤离》(勒根达,2012年)通过法国电影与哲学之间的互动研究了触摸,美学,政治和社区的动态,特别是借鉴了作品Jean-Luc Nancy的照片。McMahon博士欢迎有研究兴趣且与其兴趣相关的学生前来问询申请MPhil和PhD学位课程。McMahon个人介绍链接如下:https://www.mmll.cam.ac.uk/lcm31她的出版物如下面两图所示:从以上介绍资料当中,可以看出,Laura McMahon的研究取径跟John David Rhodes还是有很大不同,前者更加集中在哲学的取径去研究电影,其学术亲族(Academic Kin)则是德勒兹和德里达等后现代以及解构主义哲学家,而其关注的对象则是非常集中在电影中的动物形象。剑桥电影系的教员多达34位,基本上汇聚了整个剑桥大学里面各个系所里面对电影有所研究的教授了,这也是剑桥电影系的一大特色,有非常浓厚的跨学科研究的特征。人员众多,实在无法逐一列举,以上我仅仅是介绍这个电影研究中心里面的两位罢了。实则现代与中古语言系里面的不少老师都是研究各个国家的文学,同时也研究其专注区域的电影。因此,如果申请者是较为偏向文化研究、文化理论的路径的话,又或者是文学背景出身去研究电影的话,本系有研究领域足够广泛的老师可以进行指导。如果实在是有其它跨学科的需求,例如以上提到的从建筑学视角去处理电影的研究,那么就可以考虑申请从其他系过来支援电影研究中心的教员了。04. 文献推荐《传播与社会学刊》是由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合办的中文学术杂志,出版地在香港。以上截图,出自于《传播与社会学刊》的2012年7月刊。这期的讨论主题为屏幕文化研究,电影研究的对象其实都成为了常识,而对于屏幕研究,实则还是相对新兴的。对于学界的讨论,有什么视角,讨论什么问题,诸位申请者不妨下载此期的文章进行阅读,以进一步加深对于“Screen Studies”的了解。而剑桥这个硕士项目的第一学期的课程安排后半部分,就有一个重要主线“探讨移动影像研究中的历史地理和理论问题”。05. 结语正如本文开篇所言,电影研究这个领域发展至今,不同学科的学者都以其不同的视角参与其中,使得这个领域越来越具有跨学科性质。而通过以上介绍,剑桥大学的电影研究中心社群的组成方式以及课程的培养机制,更是对此状况的印证。对于申请者而言,面对电影研究这种切入视角多元的硕士项目,断不需要面面俱到地去谈个人的研究兴趣,而更多是选取一个主打的方向去深入,并以此来生产相应的申请文件即可。但这里,其实我们都略过了一个前提并未提及,剑桥这个硕士项目,实际上并不是给申请者来转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换言之,实际上它明显是对申请者的知识积累有一定要求的。而这种要求的程度并不是要证明个人有多么地厉害,或者知识已经足够到不需要再接受训练了。反之,最重要,也是最难拿捏之处则在于,申请者在过去的训练当中已有之“实”,何以通过学术文件体现出个人受过较好的一些基础训练,而在进一步深入到这个硕士项目层级的时候,又还需要补及其整个授课内容的什么知识,以推进个人的硕士论文研究,这是它需要考验申请者智慧的一面。倘若是申请研究型硕士,那就更加明显是倾向于在电影研究方面有一定心得的申请者了。从网页的公开信息来看,目前并没有中国籍学生就读于本系的博士课程,我想,各位中国背景的申请者,对电影研究有兴趣的话,不妨提早深入研究一下剑桥大学的电影系专业,充分准备,入学剑桥电影系,以使该系的学术社群多元多彩,把对中国电影的研究带到剑桥去。
关注我,获得真正干货留学移民最新信息,不会被忽悠!!!英国硕士分研究型硕士和授课型硕士,授课型硕士(Taught postgraate(PGT) courses)学制是一年,也就是所说的“一年制硕士”。遵循学期“课程表”式教学,包括课堂讲授、研讨会、专题讨论、讲座和其他学习活动。前面说的容易招黑的正是这个授课型硕士。网上随便搜个「英国硕士」,各种类似于“假硕士”、“很水”、“不受认可”的字眼频频出现。花四五十万读英国一年制硕士到底值不值?值不值要分人,分情况。如果本科是双非,学习也一般,考研很困难,那么英国一年制硕士还是挺值的。因为本科毕业找不到好工作啊,而且2020年考研据说考生有400万人,想考好大学的研究生并不容易,英国一年制硕士国家也是认可的,相比国内研究生还节省1-2年时间。特殊情况下,一年制硕士就更值了。某大学一学生沉迷游戏,多门功课挂科,导致毕业证和学位证都拿不到。他去英国读个一年制,硕士学位就拿到了,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这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但要承认近几年英国一年制硕士在国内的认可度是在下降的,如果能读国内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建议尽量在国内读,英国顶尖名校除外。
关注我,获得真正干货留学移民最新信息,不会被忽悠!!!英国硕士分研究型硕士和授课型硕士,授课型硕士(Taught postgraate(PGT) courses)学制是一年,也就是所说的“一年制硕士”。遵循学期“课程表”式教学,包括课堂讲授、研讨会、专题讨论、讲座和其他学习活动。前面说的容易招黑的正是这个授课型硕士。网上随便搜个「英国硕士」,各种类似于“假硕士”、“很水”、“不受认可”的字眼频频出现。花四五十万读英国一年制硕士到底值不值?值不值要分人,分情况。如果本科是双非,学习也一般,考研很困难,那么英国一年制硕士还是挺值的。因为本科毕业找不到好工作啊,而且2020年考研据说考生有400万人,想考好大学的研究生并不容易,英国一年制硕士国家也是认可的,相比国内研究生还节省1-2年时间。特殊情况下,一年制硕士就更值了。某大学一学生沉迷游戏,多门功课挂科,导致毕业证和学位证都拿不到。他去英国读个一年制,硕士学位就拿到了,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这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但要承认近几年英国一年制硕士在国内的认可度是在下降的,如果能读国内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建议尽量在国内读,英国顶尖名校除外。
在英国,教育层级高于A-Level 的高级别国家教育学历被定义为高等教育。《启德教育2019英国留学报告》指出,英国高等教育主要包含三种主要级别的课程: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与其他高等教育。其他高等教育包含其他所有高等教育课程,例如NQF Level 4( Nat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国家资格证书框架) 和NQF Level 5的证书课程:如HND、HNC 和本科预科以及硕士预科等。在办理签证的时候,签证函上必须标明课程所属的学术水平等级即QF( Nat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国家资格证书框架) 。本科学历包括荣誉或普通学位等,Level 6。英国大学本科一般为三年(苏格兰为四年制),但有些大学的某些特殊专业要求读四年及以上,如医学专业。进入英国大学本科的途径有多种选择,大部分的学生凭借三门A-Level 的成绩进入本科,也可以选择就读一年本校或是预科集团旗下的预科后直升进入大学,今年以来部分英国排名靠前的大学也开始直接接受中国的高考成绩作为本科入读的其中一个路径。学位类型从高往低排列有:学士(一等荣誉学位:Degree with 1st Honours),学士(二级甲等荣誉:2.1,二等一学位Upper Second Honours),学士学位(二级乙等荣誉:2.2, 二等二学位Lower Second Honours),学士学位(三级荣誉:3rd, 三等学位third Honours)。通常还有拥有学位但无荣誉的情况(Pass:Ordinary Degree, 中国大陆都是以这个为学位居多,说明顺利毕业了)以及不及格(fail without honour 即没有取得学位)。研究生学历主要包括授课式硕士和研究式硕士和博士。硕士课程Level 7在英国教育体系中,英国硕士课程一般为1 年,部分带实习的课程是2 年,分为研究型和授课型硕士两种。授课型硕士以课堂授课为主,多为实用性高的专业,比如商科、翻译、工程专业等;而研究型硕士以科研为主,有指定导师指导课业,课堂授课较少。研究生毕业所取得的硕士学位(Master)分三种,distiction, merit和pass。博士课程Level 8博士课程一般为3-5 年。传统的博士课程着重于纯理论的研究,需要至少3 年才能完成。修业时间可能会因为学生的研究领域及资料收集的难易程度而增加。英国的博士课程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其研究必须是具有独创性,也就是说能被授予英国的博士学位表示该学生成为该领域的世界级专家。如果学生想申请硕博连读,硕士阶段建议选择研究型硕士课程。申请研究型硕士的流程类似博士申请流程,需要申请前进行套磁,了解院校和导师的接收情况。申请难度一般会比申请授课型硕士的大一些,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基础。完成研究型硕士课程需要1-2 年,一般是2 年。如果学生在申请时就有读博打算或者在读研究型硕士的过程中准备读博都可以和导师沟通。导师会通过本科/ 硕士阶段的学习、研究报告等考察学生的能力,判断是否开始/ 继续带领学生进行博士层级的研究工作。研究型硕士第一年结束后会有阶段考试或学术报告等考察类型,成功完成2 年研究型硕士的学生如选择继续读博,大部分英国院校会安排学生直接入读博士第二年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