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发布2020年青年北京学者入选名单。我校5人入选,分别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郝峻巍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张栋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旗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英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刘亚欧副教授。郝峻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脑血管病、神经免疫和炎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郝峻巍教授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现了NK细胞脑内的区域免疫学特征,并深入揭示了分泌乙酰胆碱NK细胞亚群抗炎的分子机制;同时在急性脑血管病中,阐述了免疫和炎症反应促进神经损伤的分子机制,开展了免疫干预临床转化策略的探索。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2项课题资助,在《PNAS》《J Exp Med》《Ann Neurol》《JAMA Neurol》《Cell Rep》《EMBO Mol Med》《Stroke》《J Immunol》等高水平英文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7项,其中授权专利5项。2016年获首批中国医师协会“十大神经内科杰出青年医师”称号,201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筹备),担任《中国免疫学》杂志、《Translational Stroke Research》杂志编委。张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炎症相关性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研究。张栋教授通过研究发现双阴性T细胞可以从CD4 T细胞转化而来,提出了一种机体维持免疫平衡的新的调节机制;揭示了双阴性T细胞抗原特异性识别和免疫调节的机制;建立了基于双阴性T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相关性疾病的新的治疗策略。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在《Blood》《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等高水平英文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1篇,总影响因子139。授权发明专利3项、转让转化2项,入选北京市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和细胞移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为医学影像学。杨旗教授创建了自由呼吸导航磁共振全心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系列方法,研究成果在全球多个国家推广应用并被写入多部心血管领域经典教科书;创建“磁共振黑血血栓磁共振成像”新方法,克服重症脑静脉窦血栓早期诊断难、死亡率高等难题,被写入国际指南。近年来,在《JACC》《Circulation: imaging》《Advanced Science》《Stroke》《JCMR》等高水平英文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持国自然中美合作重点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自然重点等20余项科研项目。曾获国际血管成像联盟获得青年研究奖,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人才项目,获国自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担任国际心脏磁共振协会Fellow,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Junior Fellow,中华放射学分会心胸专委会委员,中华心血管病学分会精准心血管病学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心血管磁共振分会秘书长等学术职务,担任《EJR》《INT J CARDIOVAS IMAG》杂志编委。牵头组织撰写多部医学成像领域中国专家共识。接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角膜和眼表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擅长各类角结膜疾病的诊治。接英教授组织实施了中国北方首个干眼流行病学研究,并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制定国内外干眼病共识4部;发现抑郁和瞬目模式与干眼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提出针对性治疗方案;创新性应用面动脉逆行岛状唇腺粘膜瓣转位术治疗重症干眼,取得良好效果;在扩大角膜供体来源和降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推动成分化角膜移植的发展,降低角膜移植术后排斥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三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高水平英文学术期刊论文39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2.336分,最高他引137次。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学科骨干以及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青年杰出人才。担任亚洲干眼学会创始委员,中华变态反应学会鼻眼过敏性疾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角膜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眼科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眼科学会青年委员等;担任眼科杂志编委,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编委,中华眼科杂志和中华实验眼科杂志通讯编委。刘亚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专业特长为神经影像学,研究方向为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疾病以及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刘亚欧副教授通过分析视神经脊髓炎(NMO)脑灰质和白质损伤的影像学特征、脑网络损伤特征、认知障碍的特点以及相关影像学指标,系统阐述NMO 脑损伤的影像学特征及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指标;通过对比NMO和多发性硬化(MS)丘脑(亚区)的异同点、NMO和MS脊髓萎缩的不同模式及脊髓指标在NMO临床评价中的重要价值,提出以丘脑和脊髓为核心的MRI指标评价。在神经放射学、神经免疫影像学领域持续发表系列论文共88篇,其中在《Immunity》《Brain》《Neurology》《Radiology》《Multiple Sclerosis Journal》《Cerebral Cortex》等高水平英文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8篇,被《Nature Review Neuroscience》《Lancet Neurol》等国际顶级期刊总引用超过800次。入选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等人才项目,获“茅以升青年科技奖”。担任国际视神经脊髓炎学会委员,亚太多发性硬化学会中央委员会委员,欧洲多发性硬化磁共振学会Senior Fellow。青年北京学者计划“青年北京学者计划”以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为导向,通过选拔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具有国际视野和先进水平的青年学术技术领军人才,给予长周期稳定支持,形成与“北京学者计划”相衔接,与北京市各行业各系统人才计划和工程相补充的优秀人才选拔培养体系。“青年北京学者计划”每两年选拔一次,每次不超过20名。其中,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技术领域不超过15名,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不超过5名。作者:人事处图文编辑:党委宣传部
04:02首都医科大学创建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是北京市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已故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校长。现任党委书记为呼文亮研究员,校长为我国著名分子神经生物学家饶毅教授。学校校本部设有11个学院、1个研究中心和1所附属卫生学校,包括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中医药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燕京医学院,脑重大疾病研究中心,附属卫生学校。学校现有21所临床医学院(其中19所为附属医院),包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第九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第十临床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第十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第十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医学院)、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康复医学院)、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潞河临床医学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医学院)、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以及预防医学教学基地(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还设有39个临床专科学院、专科学系,32个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895人,其中研究生4966人,本科生5592人,高专高职生1608人,留学生729人;成教生3010人。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务人员41909人(校本部1565人,附属医院40344人),其中有院士7人;正高职称2662人,副高职称4076人;教授946人,副教授1324人;博士生导师730人,硕士生导师1152人。学校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中医);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6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1个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学校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免疫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7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排名,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学科前1‰,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免疫学进入全球前5‰。
9月29日起,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正式启动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我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王佳、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康平同学通过学院初评。10月20日(周二)上午,“2020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小学院答辩评委会”在首都医科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二层多功能厅举行,我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王佳参加国家奖学金统一答辩。王佳同学凭借优异的综合素质和精彩的现场展示在众多优秀的学子中脱颖而出,荣获首都医科大学2020年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康平同学荣获首都医科大学2020年度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王佳同学是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我院胃肠肿瘤外科副主任朱斌教授的博士研究生。该生不仅成绩优异,更是积极参加学校、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在科研方面尤为突出,该生参与杨帆计划项目“肿瘤微创治疗专业”课题;撰写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资助的课题“铁路职工胆结石发病率调查、健康指导及微创胆囊切除术前常规MRCP检查的研究”并申报成功;参与由北京教育委员会资助的“同步辐射X线相衬成像技术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课题。同时还承担本学院首医研究生部党小组组长的工作、参与筹划了多项学院级社会实践、参与各项教学科研相关讲座。在导师朱斌教授和科室各位老师的指导下,王佳同学已发表2篇SCI文章和4篇SCI在投。此外,王佳同学还跟随朱斌教授的胃肠外科团队参与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转录因子FOXQ1调节机体糖脂代谢”课题;参与国自然项目“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调控间皮细胞增殖在预防术后腹腔粘连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的撰写。张康平同学是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我院胃肠肿瘤外科二病区主任石汉平教授的硕士研究生。该生疫情期间坚持在临床工作,未曾离京,不仅时刻关注抗议动态,时刻待命,同时也积极安排学习计划,充分利用学习时间。现已完成学校规定课程,取得优良成绩,已发表一篇中文综述,一篇一区SCI文章(排名5%的SCI期刊),一篇在投SCI文章。两位同学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术科研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他们的社会参与感、团队协作能力,更磨练其个人意志,同时体现出我院贯彻实施全面育人的理念。这此评奖活动,倾注了教育处老师大量的心血,教育处处长助理台卫平,研究生部班主任王筱萌老师修订评选条件,组织学生提交材料汇报。主管院长张能维全程把关申报过程,教育处处长关雷亲自助阵学院评审,确保了整个评选活动的公开,公正,公平。我院教育处在医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今后将继续协助导师、科室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坚持秉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以学术为导向,以专业教育为核心,以优化的教育制度和管理制度,创设内部良好的教育环境,助力我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荐稿:王筱萌)【来源:教育处】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我们国家的一本大学里大家最了解的就是一百多所“211”“985”工程大学,而且医学专业也是广大考生非常感兴趣的,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3所医学院,他们并没有纳入“211”“985”直流,但是实力以及就业前景远超一些“985”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简称首医大,全国排名前十,学校位置在北京而且又是医学院,因此每年报考的学生不计其数。这所高校虽然还没有被大家熟知但是报考的学生很多,录取分数也很高,如果分数达到标准那这所学校也是很好的选择。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和我们上面说过的首都医科大学不是一个学校,这所学校也是很好的,学校的老师90%以上都是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也很多,可供大家选的导师也比较多。当然这所学校每年报考的学生人数很多录取分数线也比较高,需要超过一本线70分以上才能被录取。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是江苏省最好的医科大学,为江苏省内各大医院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学校毕业之后基本就可以进入省内的医院工作,待遇非常好!能够考取这些学校的考生基本都是各地学霸级别的了,而且这些学校也远超一些末等“985”院校,毕业就可以进入当地各大医院工作,相当于是铁饭碗了,工作稳定待遇好非常值得高分考生报考。
在2020年的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涌现了许多英雄,他们奔赴在最危险的第一线,带领自己的团队为做别人不会做的事情,不敢做的事情,从而成为2020年最火的偶像。他们都是来自哪些院校的什么专业呢,我们一起去盘点一下,或许他们是你的校友。钟南山院士钟南山,193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53年曾就读于广东实验中学。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20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17年前的非典,他力挽狂澜。2020 年,武汉新型肺炎爆发,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李兰娟院士李兰娟,籍贯浙江绍兴。高中就读于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中学(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1973年6月,李兰娟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担任主治医师(至1993年10月)。1974年9月—1975年6月,李兰娟在浙江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系学习.2003 年非典时,仅用一夜的时间便隔离了数千人,创下了 SARS “零严重后遗症、无医务人员感染、无二代病人”的奇迹。2013 年 H7N9 禽流感来势凶猛,她立马带领团队研究,仅用 5 天就发现疫情病原,并第一时间向世界公布了这一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2020年2月4日她的团队发布重大研究成果:阿比朵尔、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王辰院士王辰,籍贯山东德州。1985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1991年于同校获医学博士学位。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非典”,他是北京市第一个接触“非典”病人的专家,卫生部、北京市防治“非典”专家组成员。2020年1月20日,他牵头组成新型肺炎专项工作组,重点联系传染病防控领域的多位院士,动态征集意见建议。陈薇少将,院士陈薇,籍贯浙江兰溪。高中就读于兰溪一中,1984年,考入浙江大学化工系化学工程专业。1988年毕业,保送至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读研。1998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现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阻击SARS,到抗击埃博拉,她总是深入为病患带来救治的曙光。2020年1月26日,陈薇带领一支由军队紧急派出的专家组赶至武汉,迅速投入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传播变异、快速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研制等工作中。张文宏张文宏,博士生导师,被学生尊称为“张爸”,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1993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专业。2000年获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2002年两次赴香港大学进修,2003-2004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以及芝加哥州立大学微生物系从事博士后工作。他的走红,源于他的硬核话语:“人不能欺负听话的人。把所有一线的人换下来,共产党员上,没有讨价还价!”从而让他拥有了“上海最刚医生”的外号。2003年,“非典”时期,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救治病人。2013,又参与抗击禽流感H7N9病毒,被评为国家防控H7N9先进个人。2014年,非洲埃博拉病毒肆虐,他第一时间组织科室同事紧急前往西非援助。最近,他在忙碌的疫情抗战之余,主编的《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已在网上发布。以上这5位英雄,哪一位是你的校友呢?我们留言区见。
11月13日,来自朝阳、友谊、同仁、天坛、复兴、安贞、宣武医院及我院培养的共38名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我院顺利完成考核。 临床能力考核是首都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第五学期必须完成的一项旨在检测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的考核,也是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并轨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并轨培养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第一阶段结业考核的大练兵。因此,北京妇产医院教育处高度重视,聘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同仁、天坛、安贞医院及宣武医院和我院共14位临床专家做考官,同时聘请3名协和医院教师担任标准化病人(模拟病人),以使考核各环节尽量贴近规培结业考核的真实状态。考核当天7点半,所有考生完成签到。教学楼内2间教室、1间会议室、7间考核室、2间办公室与咨询室全部投入使用。其中,二层考核室启用了新安装调试的考核系统,三层教室也启用了无线网络,通过视频会议实现了远程监考、巡考的功能,提高了教育处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考核后,教育处组织专家针对本次考核暴露出的研究生临床训练薄弱环节进行了集中反馈。专家们对本次考核形式的科学性表示肯定,对考生的整体水平也比较满意。在考虑到疫情对于临床培训的影响,就如何在2021届毕业生剩余的7个多月的时间里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临床技能的问题,教育处将与导师和临床带教科室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切实保障我院研究生的临床培训质量。 【来源:北京妇产医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三位一体的联合办学单位,现有13名首都医科大学在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在读硕士研究生25人。2021年7月将有8名研究生毕业和就业。科教办根据首医相关就业政策积极做好2021届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首先,召开2021级毕业研究生就业指导会,详细讲解国家、北京市及学校的就业政策,明确就业形势。了解同学们的就业意向,包括就业方向、地点、单位性质等,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其次,根据大家的就业意向,邀请3位2020届毕业生就北京市医院求职经验、事业编制考试、公务员考试及外企求职经验进行了指导和交流。毕业生就北京市不同等级医院的招聘报考途径、面试考试流程及注意事项、实习经历等做了详细的介绍;与大家分享了查阅不同事业单位招考通知、报名、考试模式、备考注意事项、简历制作、面试的经验和方法等;同时就公务员考试的备考事项及笔试、面试经验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另外对外企求职经验进行了补充。讲解结束后大家就求职经验、薪资报酬等积极提问,3位毕业生均耐心分享,尽力为即将毕业的师弟师妹答疑解惑。第三,科教办还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毕业生提供招聘信息,鼓励大家多参与各种招考,不断积累就业经验,明确就业方向。 近年来,公共卫生专业公务员招录岗位和进京名额逐年减少,竞争非常激烈,科教办针对就业形势严峻、学生就业压力大的情况,积极为毕业生出主意、想办法,同时鼓励同学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规划,以期毕业生都能够顺利进入人生的新阶段。【来源:北京市疾控中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他:一年内作为第一作者发4篇Cell论文,迄今无人能够打破。”“他研究生期间共发表12篇第一作者的实验论文,相当于一般好几个研究生。”“他的论文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将研究推到新层次。”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曾如此评价Ron Vale。因为Ron Vale在研究生时期和其导师 Mike Sheetz、Jim Spudich等在阐明生命分子运动机制方面的做出的奠定性贡献,他们也因此一起成为诺贝尔奖的热门候选人。2012年 ,三人共同获得了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获奖后,在获奖感言中,Ron Vale总结了他认为非常重要的博士研究生做科研的“TOP-Ten lessons ”发表在了Nature Medicine (IF=36)杂志上,分享给大家。/Ronald D Vale/PhD,UCSF Professor,HHMI InvestigatorRonald D Vale教授 1959 年出生在美国加州好莱坞。21 岁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专业生物和化学。之后在斯坦福大学念双博士(哲学博士-医学博士),在26 岁获神经生物学哲学博士。因为他的研究生记录太好,他就只要哲学博士,不要医学博士。 27 岁成为助理教授,35 岁做正教授,42 岁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双料院士。自 1995 年以来,一直担任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也是诺贝尔奖热门人选。1985 年,在Sheetz和Reese实验室,年仅26 岁的Ron Vale,一年内发表了 5 篇 Cell ,其中 4 篇是第一作者。2006年,Ron Vale 教授创建了影响巨大的生物医学学术视频网站iBiology。2011年,iBiology合作网站-iBioChina开通,Ron Vale教授专门录制了演讲视频表示祝贺。在视频中,他特意选用了中国的平遥古城作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因事未能出席开通仪式的遗憾。2012年 ,他和迈克尔·希茨和詹姆斯·斯普迪赫共同获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获奖后,更是把他的获奖感言:自己的求学经历和总结的十条科研经验(top-ten list )发表在了Nature Medicine 杂志上,题为:How lucky can one be? A perspective from a young scientist at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以下为文中 Ten lessons 中文译文及英文原文,分享给大家。以下是我从之前的经历中学到的最重要的10件事,其中大部分是事后才发现的。我沉醉在科学中,经常犯错误,也常常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但我几乎不知道这会把我带向何方,也不知道我最终会以什么方式出现。我不知道科学将把我带向何处,也没想过最终能取得什么成就。Here is my top-ten list of what I learned from this experience, most which only became obvi-ous in retrospect. I was immersed in the sci-ence, making and sometimes learning from mistakes and having very little idea of where it would all lead and how or where I would emerge at the end.——Ron ValeTOP-Ten lessons 01找到好导师,学习他们然后发展出自己的风格Find good mentors, learn from them and then develop your own style.三人行,必有我师。科学既是一个实验过程,也是一个处理问题的哲学、个人研究风格和与他人合作本身就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作为一名年轻的科学家,你要接触不同的科研方法,从资深的前辈科学家那里汲取思想和治学态度,加以消化吸收,最终沉淀出最适合自己的一种风格,这会让你具有你所钦佩的人的气质特征。对他人不卑不亢,既不盲目崇拜也不轻蔑轻视。我很幸运,遇到了很多伟大的导师,其中包括Bruce Schnapp, Tom Reese, Mike Sheetz和Jim Spudich的核心团体。他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和科研方法,这让我受益匪浅。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非常友善,把我当做一个年轻的科学家来支持。我研究生时还遇到其他的贵人:首先是我的导师Eric Shooter。想想,有几位论文导师能由着他的研究生游离在导师的课题之外,做一些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事?而且任由其对学分一点都不上心?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和其他许多科学家相比,Eric对他的实验室“家庭”是多么的无私。在MBL,我还遇到了Shinya Inoue和Andrew Szent-Gyorgyi等活跃的老科学家。他们在Woods Hole的冬季收留了我这个从西海岸来的孩子,他们的实验室小而专一(不同于斯坦福的大型实验室),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科研,实现生活和科研的完美统一,不偏废其一。Soak up your surroundings. Science is as much about philosophies of approaching problems, personal styles of research and working with others as the process of experimentation itself. As a young scientist, you need to be exposed to different ways of doing science, absorbing the ideas and attitudes of more senior scientists.The net result is a maturation of a hybrid style that best suits you and is a composit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you admire in different indivials. Neither idolize nor ignore anyone. I was fortunate to have many great mentors, which included the core group of Bruce Schnapp, Tom Reese, Mike Sheetz and Jim Spudich. I gained tremendously from their unique personalities and scientific approaches. But they all shared one thing in common—they were incredibly kind and supportive of me as a young scientist. I had additional heroes in graate school. First was my wonderful advisor, Eric Shooter. How many thesis advisors would let their graate student wander off quite a distance to work on a project unrelated to his or her own lab’s work and without any thought of gaining credit for something that might emerge? I did not completely appreci-ate at the time how different Eric' s unselfishattitude about his lab ' family' is from that ofmany scientists. I also met lively older scien-tists at the MBL-Shinya Inoue and Andrew Szent-Gyorgyi who ' adopted' this kid from the West Coast ring the Woods Hole winter.They had small and focused labs (unlike the generally larger labs at Stanford) and merged alove of life and a love of science without com-promising either.02选择一个重要的问题Pick an important problem.每个人都一样,都喜欢去解决有趣的,令人着迷的问题,而不喜欢沉闷无聊的问题。但是,确定一个既重要又亟需解决的选题并非易事。况且,我们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对应的结果,才能获得学位、工作或者资助。这使得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大多数时间里,精力并不是专注于生物学中的大问题上。但是,如果你想不一样,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你必须实时跟进,时刻保持警惕,比别人多思考一点,哪怕超出了你的研究范围或你的专长,从而找到一个重大问题的突破口。如果机会来了(见下一建议),千万别错过,抓住它。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一时候没能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你基本不可能做出重大成果。Everyone would rather solve a fascinating problem than a boring one. However, it is not easy to identify a project that is both important and ripe forsolving. Furthermore, pragmatics dictate get-ting results in a defined time period in order to obtain a degree, job or grant. As a result, most of us are not always working on grand issues in biology all of the time, However, you should be vigilant and thoughtful, loking for a wedge or an opening to tackle an important problem, even if it is not in your area of research or expertise. If the opportunity comes along (see next point), seize it. In most cases, you cannot make an important discovery if you are not asking an important question from the start.03奋力领先,勇于冒险,敢于放手一搏Get ahead but then take a chance: seek adventure在Eric Shooter实验室的头两三年里,我发表了几篇很扎实但并不出色的论文,但我知道,这些论文已足以让我拿到博士学位。有了这个安全保障,我就有可以自由的去寻找并拿下一个重大但有风险的项目了。随着对Sheetz/Spudich试验不断的接触,我的机会来了。从我最后一刻决定去Woods Hole开始,轴突运输项目对我来说整个就是一场冒险。当把科学当做一场伟大的冒险,整个事情就变得有趣了,无论是你的科学成果还是你的个人事业,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In my first two to three years in Eric Shooter's lab, I published a couple of papers that were solid but not outstanding, but I knew that they were sufficient to get a PhD.With that safety net, I had the freedom to lookfor and take on an important but risky project.That opportunity came along with the chance to build upon the Sheetz/Spudich experiment.The whole axonal transport project was an adventure, beginning with a relatively last minute decision to go to Woods Hole. Thinking of science as a grand adventure makes it fun and allows unexpected things to happen, interms of both scientific outcomes and your personal career04读文献很重要,但不要让它成为你的束缚Read the literature but don’t be crippled by it进入一个新领域,因为其悠久的历史和大量的研究文献,难免会让人显得底气不足,畏手畏脚。这时你必须对先前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但一定要避免陷于各种各样先前试验,掉入按照既有模型进行思考的陷阱。新鲜的视角,和一点很傻很天真的童心会很有用。我刚接触这个领域时,当时轴突的快速运输文献已经很多,但其机理尚不清楚。然而,Allen,Brady和Lasek视频显微镜研究成了关键的转折点,因为它们提供了一种成像小运动囊泡的新方法。未来,通过生物化学来建立这种方法变得可行了,而在此之前,药理学主导了整个工作。It can be daunting to enter a new field because of its considerable history and litera-ture. You have to be knowledgeable about prior work, but it is also good to avoid getting caught in the trap of doing variations of prior experi-ments and thinking along the lines of existing models. Fresh eyes and some naveté can be a good thing. Fast axonal transport at the time had a long literature but relatively little clar-ity on the mechanism. The Allen, Brady and Lasek video microscopy studies, however, were a turning point because they provided a new way to image small moving vesicles . Going forward, it made sense to build upon that method by doing biochemistry and not stick-ing to pharmacology, which had dominated work in the past.05出好成果不一定要有顶级实验室You don’t need a fancy lab to do good science我的实验室在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相对较新的大楼中,它有些陈旧却井然有序。而位于海洋生物实验室中的Tom Reese的研究室则相对较乱,在Loeb大楼的地下室的一个小房间中,只有一台化学试剂单放机和一些铺满设备间的小设备。我们在被海水熏的潮湿的地下室房间中解剖乌贼巨轴突。我们戏称这个小房间为“海王星的洞穴”。但是这一切都没有产生负面影响,相反,与那些在现代大楼中流行的井然有序却单调的实验室相比,这个实验室让人耳目一新。Tom的实验室有符合目前水平满足基本工作需要的设备-------视频灯和电子显微镜。但是在对驱动蛋白提纯的初始阶段,我们楼里没有离心机,所以我们不得不到马路对面的楼中去进行这一步,那时也没有色谱分析设备。但是,一个人可以适应任何环境然后使其正常运转。这也是科学探险一部分。I came from a pristine, well-organized laboratory in a relatively new building at Stanford. Tom Reese’s lab at the Marine Biology Laboratory, in contrast, was a chaotic rabbit warren of small rooms in the basement of the Loeb building, with a monolayer of chemical reagents and small equipment covering most of the available bench space. We dissected squid giant axons in a wet and dank seawater room in the basement, which we called ‘Neptune’s cave’. But none of this mattered, and it was a refreshing change from the well-organized rows of monotonous lab benches that popu-late most modern research buildings. Tom’s lab had state-of-the-art equipment that proved essential for the work—video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But at the start of the kinesin puri-fication, there was no centrifuge in the building(we had to go to a building across the street)and no chromatography equipment (we ini-tially used syringes with glass wool). One can adapt to any surroundings and make things work. This also adds to the scientific adventure.06玩命工作,尽情玩耍Work hard, play hard and squeeze in time to do your laundry. 科学不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在Wood Hole时,我工作异常努力。1984年的整个冬季,我几乎都在工作(Woods Hole的冬天本来也没啥可干,所以我也没有多大损失)。攻坚时刻需要加倍的努力,我很高兴,在关键时刻我花了尽可能多的时间在实验室,见证了科学奇迹的发生。但是,在接下来的春天,我需要离开一段时间来调整状态,所以我骑车游行了欧洲。在到UCSF工作前,我还在尼泊尔和日本玩了四个月。科研关键时刻的攻坚十分重要,就如同打仗时攻克关键要塞。但与此同时,你也必须花时间来平衡你的生活。ring the winter of 1984, I pretty much only worked (there was not a lot to do ring the winter at Woods Hole, so I was not missing much). Special times require special effort, and I was incredibly happy spending as much time as I could in the lab and seeing the science come together. But later in the fol-lowing spring, I needed time off and went on a long bike trip in Europe. I also spent four months in Nepal and Japan before starting my job at UCSF. It is crucial to push a project hard at some points, but you also must make time to balance your life.Science is not a9-to-5 job. I worked very hard on the projects at Woods Hole; 07坚持比才华更重要Persistenc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brilliance如果你不是天生聪慧(就像我),只要你能坚持,一样可以在实验科学中做的很好。反过来就很难说。举个例子,在1984年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因为一系列的实验失误,我未能在体外重建轴突运输。眼看夏天就要结束,我马上就要离开,开始我的见习医生生涯。关键时刻,实验却毫无进展,或许这时,该去休息,去海边的沙滩放松放松。但我并没有这样做,这也许是我在kinesin的故事中,唯一值得赞扬的地方。在我回到斯坦福之前,我近乎执拗的坚持完成这个实验。接着,在度过了神奇的一周后,一个见证奇迹的夜晚降临,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于是,我取消了我的返程航班。If you are not naturally brilliant (my case), you can still do well in experimental science if you are persistent. The converse is harder. As an example, for much of the summer of 1984, I failed to reconstitute axonal transport in vitro, mostly owing to a series of experimental mistakes. The summer was drawing to a close and I was soon off to start my medical clerkships. With no success up until that point,it might have been a juncture at which to relax and spend time at the beach. Perhaps the only point to my credit in the kinesin story is that I did not take this path. I was dogmatic about giving this experiment my best shot before returning to Stanford. Then, one magical night followed by one magical week, everything came together. I cancelled my return flight.08谁都会犯错No project or career is immune from mistakes尽管1983 - 1985年期间取得了成功,但它在科学上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完美。我们犯了一些概念上的错误和技术上的错误。幸运的是,这些错误并不致命,没有让我们偏离正确的轨道太远以致脱轨。这或许对那些课题不是一帆风顺的同学是一个安慰;时时的困惑,怀疑,对任何课题来说,都再正常不过了。同时,你也会错过很多机会。那时,我们指出“溶液中的微管之间也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收缩的微管聚合门”8(现代术语:一个‘aster’)这个论点,但是我们并没有就此研究下去。运动蛋白对微管的自组织作用后来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美国国立研究院对我的第一次资助中,我还想以“存储”逆行轴突运输的纯化(像是一种叫做HMW 1的atp酶),作为我获得NIH资助的第一个项目,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职业生涯的每一步都不可避免的混杂着不良决策和英明决策,你只要保持后者比前者多就行了。As successful as the 1983–1985period was, it was not as scientifically perfect as it may appear. We took some conceptual wrong turns and made technical mistakes. We were fortunate that they did not derail us too far off the track. Perhaps this will be comforting to stu-dents whose projects may not be going forward in a straight line; moments of confusion and doubt are typical for any project. There were also plenty of missed opportunities. We noted that “microtubules in solution also moved rela-tive to one another to form a contracted aggre-gate of microtubule” 8 (in modern terms, an‘aster’) but did not pursue it. Self-organization of microtubules by motor proteins later became an important area of research. I also thought to ‘save’ the purification of the retrograde axonal motor (most likely the ATPase called HMW 1 ) 8,9 for an aim in my first NIH grant,which turned out not to be a sensible decision,as I was scooped before I had the chance to do it. Every career is marked by poor and by good decisions; you just have to try to keep the score-card favoring the latter category.09莫对改变人生计划感到惶恐Don’t be afraid to change your life plans.我二十岁和三十多岁早期时的人生是被规划好的。MD-PhD项目后,最大可能是去医院实习,然后跟大部分人一样成为一名住院医师,然后再回到科学领域。然而,Woods Hole的出现改变了我的人生规划。回到医学院?从我现在的观点来看,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是那时,其他人会怎么说呢?我的导师鼓励我继续坚持自己的课题并延迟医学实习;很显然,我的心思一直在科学上,科学生涯将使我感到快乐。许多年后,单核马达对医学产生了影响使我感到极其满意,同时,针对这种蛋白的药物也正在研发中也是我倍感欣慰。My twenties and early thirties could have been on autopilot—an MD-PhD program most likely followed by an internship and residency and a later return to science. However, the in vitro motility assays from Woods Hole threw a wrench into that plan. Return to medical school? Certainly not now from my point of view, but what would others say? My mentors encouraged me to stick with the project and defer my clerkships; Stanford Medical School was incredibly supportive, as well. I never returned to medicine; it became abundantly apparent that my heart was in science and that a scientific career would keep me happy. Many years later, it is gratifying to me that molecular motors are having an impact on medicine and that drugs are being developed that target these proteins.10科学发展太快:要坚持做时代的弄潮儿Science is moving fast: hold on and enjoy the ride. 作为研究发现的亲历者是非常棒的感觉。但更大的乐趣是,你正在科学的大舞台上,亲眼目睹着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所取得的惊人进步。科学家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我们能站在世界的前沿,是巨大进步的见证者。科学冒险有许多形式,在实验室的任何一天都有可能“拥抱”微小却美妙的发现。在未来的某一天,某个巨大的惊喜最终到来。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It is nice to make your own discovery. But there is also great pleasure in having a seat in the big scientific arena and watching the amazing progress that is taking place overall. As an illustration, I was capti-vated by watching kinesin move vesicles or plastic beads, but it seemed hard to imagine in1984 how one w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detailed inner workings of a motor so small. At that time, I could not envision the many new tools that would come along (single-molecule techniques, better structural methods, genomic studies of a multitude of kinesins) and the ideas contributed by the many people who would enter the field. In the subsequent two decades,we know of many kinesins and the many roles they play and have reasonable ideas of how they proce motion. This incredible progress is being played out in all areas of the life sci-ences, and we scientists are fortunate to have a front-row seat and witness the tremendous advances that are taking place.附:1985年他在Sheetz和Reese实验室发表的五篇 Cell ,其中 4 篇他是第一作者:[1] Vale, R.D., Schnapp, B.J., Sheetz, M.P. and Reese, T.S. (1985) Movement of organelles along filaments dissociated from the axoplasm of the squid giant axon. Cell 40: 449-454.[2] Schnapp, B.J., Vale, R.D., Sheetz, M.P. and Reese, T.S. (1985) Single microtubules from squid axoplasm support bidirectional movement of organelles. Cell 40: 455-462.[3] Vale, R.D., Schnapp, B.J., Reese, T.S. and Sheetz, M.P. (1985) Organelle, bead and microtubule translocations promoted by soluble factors form the squid giant axon. Cell 40: 559-569.[4] Vale, R.D., Reese, T.S. and Sheetz, M.P. (1985)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force generating protein, kinesin, involved in microtubule-based motility. Cell 42: 39-50.[5] Vale, R.D., Schnapp, B.J., Mitchison, T., Steuer, E., Reese, T.S. and Sheetz, M.P. (1985) Different axoplasmic proteins generate movement in opposite directions along microtubules in vitro. Cell 43: 623-632.研究生期间,在斯坦福大学 Eric Shooter 实验室的另外 8 篇第一作者研究论文:[1] Vale, R.D., DeLean, A., Lefkowitz, R.J. and Stadel, J.M. (1982) Regulation of insulin receptors in frog erythrocytes by insulin and concanavalin A: evidence for discrete classes of insulin binding sites. Mol. Pharm. 22: 6 19-629.[2] Vale, R.D. and Shooter, E.M. (1983) Conversion of 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complexes to a slowly dissociating, Triton X-100 insoluble state by anti-nerve growth factor antibodies. Biochem. 22: 5022-5028.[3] Vale, R.D. and Shooter, E.M. (1983)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on PC12 cells: alteration of binding properties by lectins. J. Cell. Biochem. 22: 99-109.[4] Vale, R.D., Peterson, S.W., Matiuck, N.V. and Fox, C.F. (1984) Purified plasma membranes inhibit polypeptide-inced DNA synthesis in subconfluent 3T3 cells. J. Cell Biol.[5] Vale, R.D., Szent-Gyrygi, A. and Sheetz, M.P. (1984) Movement of scallop myosin on Nitella actin filaments: regulation by calcium. Proc. Natl. Acad. Sci. USA[6] Vale, R.D., Hosang, M. and Shooter, E.M. (1985). Sialic acid resies on NGF receptors on PC12 cells. Dev. Neurosci.[7] Vale, R.D., Ignatius, M.J. and Shooter, E.M. (1985) Association of 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with the Triton X-100 cytoskeleton of PC12 cells. J. Neurosci. 5: 2762-2770.1996年,他与 Fletterick 合作,首次解析了 kinesin 的结构:Kull, F.J., Sablin, P., Lau, R., Fletterick, R.J. and Vale, R.D. (1996)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kinesin motor domain reveals a structural similarity to myosin. Nature 380: 550-555.1996年,已经是正教授的他,自己做实验首先直接看到 kinesin 单分子运动:Vale, R.D., Funatsu, T., Pierce, D.W., Romberg, L., Harada, Y. and Yanagida, T. (1996) Direct observation of single kinesin molecules moving along microtubules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Nature 380: 451-453.来源:科研大匠
11月13日,来自朝阳、友谊、同仁、天坛、复兴、安贞、宣武医院及北京妇产医院培养的共38名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北京妇产医院顺利完成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是首都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第五学期必须完成的一项旨在检测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的考核,也是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并轨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并轨培养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第一阶段结业考核的大练兵。因此,北京妇产医院教育处高度重视,聘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同仁、天坛、安贞医院及宣武医院和北京妇产医院共14位临床专家做考官,同时聘请3名协和医院教师担任标准化病人(模拟病人),以使考核各环节尽量贴近规培结业考核的真实状态。考核当天7点半,所有考生完成签到。教学楼内2间教室、1间会议室、7间考核室、2间办公室与咨询室全部投入使用。其中,二层考核室启用了新安装调试的考核系统,三层教室也启用了无线网络,通过视频会议实现了远程监考、巡考的功能,提高了教育处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考核后,教育处组织专家针对本次考核暴露出的研究生临床训练薄弱环节进行了集中反馈。专家们对本次考核形式的科学性表示肯定,对考生的整体水平也比较满意。在考虑到疫情对于临床培训的影响,就如何在2021届毕业生剩余的7个多月的时间里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临床技能的问题,教育处将与导师和临床带教科室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切实保障北京妇产医院研究生的临床培训质量。【来源:北京妇产医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整个中国,为战胜疫情,保护人民健康,全国各地医务人员纷纷挺身而出,奋战一线。他们不畏艰险,不惧生死,是最美的逆行者,同时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对医学专业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教育部今年公布的十大热搜专业中也有医学专业高水平的医生离不开高水平的教育,在我国,这几所医科大学的实力名列前茅,为我国医学事业培育出了大量的医学人才,排名第一的大学被誉为中国医学殿堂。TOP 1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成立于1917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唯一一所医科全国重点大学,自1957年起就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行院校一体的管理体制。作为我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和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北京京协和医学院率先开创了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高等护理教育、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和最早的公共卫生实践。为我国医学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院校产生了包括张孝骞、张锡钧、钟惠澜、林巧稚、黄家驷等在内的52位医药卫生界两院院士,为国内众多重要医学机构的建立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院校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23个研究所(院、基地)、6家医院、7所学院、56个创新单元,集医教研防产为一体的国家医学科学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院校拥有两院院士24人、国家杰青39人;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4个;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有6个A类学科;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其他国家级科研基地8个。从上面的一些介绍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北京协和医学院实力之强,现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国内率先实施“4+4”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开创卓越护理人才“4+2”本硕贯通培养改革试验班;启动全球杰出人才招聘;深化实施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不断深化与国内外重点机构的协同合作。为人民健康和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TOP 2 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创建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是北京市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 学校校本部设有11个学院、1个研究中心和1所附属卫生学校师资力量: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895人,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务人员41909人其中有院士7人;正高职称2662人,副高职称4076人;教授946人,副教授1324人;博士生导师730人,硕士生导师1152人。首都医科大学有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重点领域优秀创新团队。学科实力:学校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所有医学及医学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21所临床医学院其中19所为附属学院。对外交流: 首都医科大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瑞典、挪威、香港、台湾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和相关单位签订了友好交流合作协议,学校获批首批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留学生涵盖了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及进修生。同时,学校通过多种渠道,选派师生出国出境学习、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访问。教学设备:首都医科大学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5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0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TOP 3 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是建立于1934年,是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省政府共建医学院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科实力: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在全国54所参评高校中获评A+等级。其中,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5个国家特色专业:护理学、口腔医学、康复治疗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教学设施:南京医科大学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8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师资力量:南京医科大学本部现有在职教职工1800多人。有教授302人、副教授255人,有博士生导师720人、硕士生导师2317人。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1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名、青年学者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江苏特聘教授3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对外交流情况:近年来,南京医科大学广泛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积极与国内外的高等院校建立形式多样的联系与合作。南京医科大学现在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医学院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双边合作、学术交流关系。学校于2002年恢复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现有在校留学生和港澳台侨学生900多人。看了这几所学校的介绍同学们有没有心动呢?心动了就要努力啊,这三所学校可不是那么好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