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已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学校的大牛老师们欧阳中石著名书法家我国的高等书法教育体系是由中石先生创立的,相信你一定看过中石先生的各种题字吧!欧阳中石,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欧阳中石先生是我国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他提出“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的书学理念,在书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勤勉笃行,影响深远。1985年欧阳中石先生在我校首创书法专业,三十多年来,逐步形成了本、硕、博、博士后完整的高等书法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先后获得中国书法家协会“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特别贡献奖”、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人民教师”“首都杰出人才”奖等多项荣誉和奖励。2007年他获得教育部、人事部联合颁发的“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10年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方复全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界的牛人,从事微分几何与微分拓扑学的研究方复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1983年9月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应用数学系,1986年3月破格提前毕业,留校任教。1988年9月以同等学力考入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1991年6月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0年入选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3年独立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3年当选天津市“十大杰出青年”,2014年独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同年获邀在第二十七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45分钟特邀报告,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物理学部)。主要从事微分几何与微分拓扑学的研究。在数学顶尖杂志Acta Math、Invent. Math以及Duke Math. J, GAFA, JDG, Topology等数学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在微分与拓扑范畴彻底解决了“四维流形到七维欧氏空间中的嵌入问题”,将Haefliger-Hirsch、吴文俊等人的工作中遗留下来多年悬而未决的重要公开问题画上句号。与人合作,证明了正曲率流形的π2有限性定理(同时独立得到的还有Petrunin-Tuschmann),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数学会Steele终生成就奖得主Cheeger主编的权威综述报告列为有关领域有史以来九个主要定理之一,并被法国著名几何学家Berger写入历史性综述报告《二十世纪下半叶的黎曼几何》。与人合作,首次发现了Grove问题的反例,被国外权威专家作为牛津大学研究生教材丛书的重要内容,并以“方-戎方法”冠名标题。与人合作,首次建立了Tits几何与一类正曲率流形之间的联系,并得到了完整的拓扑分类。黄天树国内甲骨学领域影响重大的著名学者我们亲切称他为“黄爷爷”,他关爱学生,因材施教。黄天树,首都师范大学荣誉资深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2011计划“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甲骨文研究平台主任。曾经担任第5、第6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从事古文字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学术著作9部,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专著多次获得教育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项,是当今国内甲骨学领域影响重大的著名学者。他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关爱有加,因材施教。多年来,为北京乃至全国中小学培养了不少优秀教师,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成果斐然的青年学者,为首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劳凯声教育学科首席专家参与国家重大教育政策和法律起草工作,为教育改革发展资政建言。劳凯声,首都师范大学荣誉资深教授,教育学科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首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政策评估与研究中心主任,首师大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市法学会教育法学研究会理事长,教育部法律顾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家组成员兼副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师从著名教育家王焕勋、黄济先生在职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第一个教育法学博士。2007年起曾连续多届获评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2017年获评当代教育名家。曾参与多项国家重大教育政策与法律的调研起草工作,被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起草小组成员、《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专题组组长,为教育改革发展资政建言,许多建议被中央决策层采纳。主要学术专长为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政策学与教育法学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多项。发表论文百余篇,著有专著多部。研究成果曾获第四、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三等奖、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吴可长期从事数学物理专业与理论物理方向把数学和物理相结合,探寻未知的奥秘!吴可, 首都师范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北京市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数学物理专业与理论物理方向的研究,从事过非线性方程的延拓结构理论、Kaluza- Klein 理论、量子场论的大范围性质、弦理论、共形场论、二维诱导引力等方面研究,是所在研究方向上的国内外知名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有量子群的几何理论、离散群上的规范理论和与量子场论有关的物理及数学问题以及经典可积系统的几何理论和计算方法在理论物理中应用。徐蓝国家级教学名师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你从小到大的历史学教材可能就是她编写的。徐蓝,首都师范大学资深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务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及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之一。一直在第一线从事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关系史的教学与研究。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国家教委和人事部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北京市优秀教师。13次获得省部级教学奖励。2006年获北京市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出版专著4部(独著2部),译著3部(独译1部),教材4部(合编),发表论文80余篇。6次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英国与中日战争1931-1941》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如今高考分数已出,2020年高考的小可爱们,如果想跟这些大牛老师们学习,就赶快报考首都师范大学呀!首都师大,等你来
勇毅坚韧 求实求新——校长孟繁华在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10:38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很高兴在金秋时节与大家如约相聚首都师大,隆重举行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一群意气风发的新时代青年从此开启新的梦想。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来自全国各地的2782名研究生新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首都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开展研究生教育40年来,研究生培养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形成了浓厚的研学氛围、开放的办学体系、独特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数学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5个学科进入A级、6个学科进入B+。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院。获批建设“首都教育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成为该批次唯一获批的北京市属高校。学校文化底蕴和学术涵养深厚,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教授,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全国当代教育名家欧阳中石先生、劳凯声先生、方复全院士。还有60多位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杰青等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和40多位来自美国科学院、欧洲科学院、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西班牙科学院的世界著名院士、科学家。这些身边的大师,可以让你们享受到国内一流,甚至是世界级的高品质教育。学校秉持文、理、艺、教四大学科群共同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彰显教师教育特色,校友遍布社会各个领域,既有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中国最美教师,也有著名科学家、院士,还有局长、市长、部长、国家领导人。作为首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北京市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中有一半毕业于我校。习近平同志来校考察时曾说,首都师大“是一所很好的学校”,“是一个很有份量的学校,特别是在北京基础教育方面,功不可没,培养了大量人才。整个学校状态很好,基础很好,前景也很好。你们在这里学习,是件大好事。”同学们,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给国内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直至今日,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泛滥,包括我国在内的多国科学家们正在分秒必争地开展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和临床试验,这些不仅需要以大量的研究和临床数据为基础,实事求是、科学攻关,更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和方式为主线,精准防控、科学治理。这中间的关键词,就是“科学”,发现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路径一是“求实”,二是“求新”。伴随学校66载发展历程,“为学为师、求实求新”的校训精神,早已渗入每一个首都师大人的血液之中。而即将以首都师大研究生身份开启新征程的你们,既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将在学习和研究的互为一体中彰显研究特质;既是受教者也是创新者,将在受教与创新的相辅相成中激发创新活力;既是学生也是学者、师者,将在学生与学者、师者的角色切换中培育学者精神和师者品质。这种“精神和品质”,既有追求真理的“求实”,又有立志求变的“求新”,更有人之模范的崇高追求。这是首都师大人的文化基因和学术特质,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事业基石,也是造就社会精英和栋梁之才的精神内核。我相信,你们会在首都师大实现学术梦想、收获丰硕成果,成为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此,我提三点希望:一是要勇毅坚韧、持之以恒“海深纳百川,恒者终行远。”科学研究是研究生阶段的常态,这既是一个寂寞甚至枯燥的过程,也是一段考验耐心和恒心的历练。当你们选择攻读博士、硕士的时候,就选择了承担它的重负与历练,享受历尽艰辛后的快乐与甘甜,并从中寻得自己的坐标与价值。科研不是对知识的浅尝辄止,而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需要我们学会在循环往复的“假设、实践、检验”和“深究、反思、批判”中收获求是求知的乐趣,更要求我们葆有矢志不渝的初心与恒心。“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你们要学会在担当中历练、在历练中成长,勇毅坚韧、勇往直前,方能行稳致远。二是要修身立德、为学为师“师者,人之模范也。”科研的本质是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而教育的真谛是人点亮人。人无德不立,堪为人师而模范之更当修身立德。作为一所师范大学,我校始终以“人之模范”的标准培养人,这一传统历久弥新、终身受用。做学问的过程就是滋润心灵、塑造人格、提高德性、修身正己的过程,希望大家能把修身立德、学做人师贯穿于学术研究的全过程,乃至一生。要始终秉持一颗崇德明礼之心,锤炼向上向善的道德品质,求索真理、淡泊清明、超越自我,不断提升“为学”的境界;要始终保持追求学术本真的赤子之心,维护诚信规范的学术尊严,恪守学术道德、捍卫学术伦理、传承学术情怀,持续夯实“为师”的德基,诚笃为学、行为世范。三是要勤于思考、求实求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独立、深入的思考是创新的前提,求真、求实的研究则是创新的基础。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求实求新”的校训精神更加凸显出不忘本来的根本属性和面向未来的开放特质。你们要在学习中培育自我创新思维,申辩性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科学性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从而探求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希望同学们在学期间,要培养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永葆学术热忱、勇于独立创造,以求真为本、以求实为魂、以求新为要,努力扩展学术视野、开辟学术气象,走出自己求实求新的学术道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4日寄语广大青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你们即将在这里开启人生另一段重要历程,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考验和防不胜防的波澜,但无论如何,努力有意义、奋斗有价值、风景在前方。越勇毅,越能乘风破浪;越坚韧,越能恒久致远。期望你们能够珍惜当下、不负韶华,在首都师范大学有所成、研有所就,我和全校教职员工愿为你们的成长付出最大努力!最后,衷心希望同学们在首都师大的学习生活成为你们一生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人生体验。谢谢大家!2020年9月18日快速回顾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副校长马力耕主持开学典礼升国旗、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校长孟繁华教授讲话导师代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耶鲁大学和台湾中正大学客座教授,普林斯顿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英国国家图书馆客座研究员,我校资深教授、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郝春文教授致辞高年级学生代表、信息工程学院马彦瑛同学发言新生代表、教师教育学院杨毅同学发言共同唱响首都师范大学校歌
日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度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单,首都师范大学推荐的四位教师全部获奖,其中该校外国语学院教授王宗琥和心理学院教授李新旺获评第十六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心理学院教授师保国和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成获评第四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王宗琥,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院长。现任教育部外指委委员,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等。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完成教育部项目两项。出版专著5部,译著7部,教材3部。在权威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曾荣获全国高校俄语专业教师大赛三等奖等。他多年摸索出来的"费曼学习法+反思日志"在现实教学中非常有效,成为许多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李新旺,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燕京学者、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生理心理学等心理学领域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团中央等多项课题。主编教材多部,在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主讲的《生理心理学》被中国大学MOOC 推荐为“好课”和“优质在线课”。曾获中国心理学会学科建设成就奖,北京优质(重点)本科教材奖、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被评为学校优秀主讲教师(三届)、师德先进个人、校园影响力师门、优秀共产党员等。师保国,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近年来围绕人格发展、创造性发展等主题开展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北京市社科基金等多项课题。参编牛津大学出版教材1部。近十年来发表核心及权威期刊论文36篇。研究成果获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讲《人格心理学》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和“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一流课程)”。主持1项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及多项学校教改项目。获评北京高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学校首届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和第五届优秀教师奖等奖项。张成,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现为中国生理学会、中国动物学会会员及北京畜牧兽医学会理事等。主要从事卵巢细胞增殖、分化的调节和细胞信号传导机制研究。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5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4项、发表SCI文章31篇。2014年获得国际最佳摘要奖,2018年获得国际最佳报告奖。目前,独立主讲3门本科生课程,教学效果优良。获得“全国高校微课比赛优秀制作奖”,学校“优秀教师奖”“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优秀指导教师”(4次)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最佳教案奖和二等奖”等荣誉。(通讯员:首都师范大学底素然)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决策部署,按照《关于在全省政协迅速开展“同心抗疫情、合力促发展”活动的通知》相关要求,由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民进河北省委等单位主办的“烛光计划”,于1月16日起面向百所乡村学校(实验学校)师生举办抗疫书法作品线上评展活动,旨在通过艺术的力量凝聚师生士气,弘扬抗疫精神,助力疫情防控。活动得到书法专家的大力支持和乡村学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在此对专家作品和评展作品予以摘登。刘金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作品释文:华佗神手挥天剑,瘟魔诛灭化飞烟。陈联合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书法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作品释文:寒潮强袭伴新冠,多少英雄不惧寒!抗击疫情家国事,同心勠力获平安!近日,几十年未遇的极端寒流袭来,家乡石家庄藁城因疫情严重,多少名白衣逆行要为上千万人冒着严寒检测核酸。各级政府社区严格防控,科学施策,相信万众一心,定能战胜风险,度过难关,迎来平安吉祥!肖建科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石家庄市文联主席,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作品释文:燕赵慷慨震古今,省城戮力扫瘟君。陈茂才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画院院长。作品释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宗成振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作品释文:德术长驱霾雾散,人心永焕国家安。王厚祥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助理。作品释文:春风浩荡涤扫污秽。寇学臣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硬笔书法协会主席,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狂毒放胆闯燕门,肆虐风抓鼠尾根,但信白衣降冠技,家园妙手定回春。王旭东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邯郸市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品释文:遵纪守法同心抗疫,驱除病魔共保平安。张明利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承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作品释文:爱筑仁情拦瘟疫,心开艺路逐毒魔。丁建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家口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作品释文:共克时艰,勠力同心。【来源: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未来网高校频道9月22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杨桐)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首都师范大学认真落实教育部“最大限度复学,最严标准防控”要求,以“稳妥审慎、有序安全、分批分类、梯次错峰”的原则开展2020级研究生迎新工作。9月15日至17日,该校两千七百余名研究生新生分三天依批次报到。学生入学前全部注册学校企业微信,提前14天线上健康状况“打卡”;加入新生班级,及时了解学校迎新报到注意事项、接受疫情防控教育等。该校连续三天,在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共安排56车次迎接新生;校园出入口加强安全防范,新生完成报到身份核验、行李消杀、体温检测正常后,方可进入校园。本次迎新工作,研究生院、研工部协同各单位严格把关新生入学资格审核环节:数字校园在新生注册企业微信时增设了人脸识别功能,可与公安部身份证照片进行比对查验;各培养单位在学生报到第一时间仔细审核学生学历、学位相关证件并在学信网上进行复核。9月15日,该校党委书记郑萼、校长孟繁华带领学校领导班子亲临现场慰问指导迎新工作。学校办公室、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保卫处、财务处、数字校园中心、后勤保障部和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精心筹划、协同配合、周到细致地推进迎新各项工作圆满完成。9月18日上午,学校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本部操场举行。该校党委书记郑萼、校长孟繁华、党委副书记缪劲翔、副校长杨志成、纪委书记李中奇、副校长李小娟、副校长马力耕、特邀导师代表郝春文教授出席,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领导老师、高年级学生代表、2020级全体研究生新生参加开学典礼。典礼由副校长马力耕主持。在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之后,孟繁华发表讲话。他代表全校师生对2020级新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祝贺,并对学校文化底蕴和学术成就进行了介绍。孟校长向新生寄予三点希望,一是“勇毅坚韧、持之以恒”,在担当中历练、在历练中成长,勇毅坚韧、勇往直前,方能行稳致远;二是“修身立德、为学为师”,始终秉持一颗崇德明礼之心,锤炼向上向善道德品质,超越自我,不断提升“为学”境界,始终保持追求学术本真的赤子之心,夯实“为师”德基,诚笃为学、行为世范;三是“勤于思考、求实求新”,培养自身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永葆学术热忱、勇于独立创造,以求真为本、以求是为魄、以求新为要,努力扩展学术视野、开辟学术气象,走出自己求实求新的学术道路。资深教授、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郝春文代表全校导师发言。他带领同学们回顾了学校的办学历程和历史重要节点,指出首都师范大学是一所有希望、值得为之骄傲的学校。他寄语新生,要有精英意识,一要追求卓越,追求极致;二要抱有做大事业的雄心壮志,用一流的标准定义自己的人生。他还与大家分享了做科研的六点建议,即刻苦努力勤奋;选题比答辩更关键;积极争取导师指导;多与不同学科同学交流;充分利用北京的学术、专家和资料资源;培养为学术献身的精神,用生命撰写论文。信息工程学院马彦瑛同学代表高年级研究生发言。她结合自己在研究生期间的经历,总结了三组关键词与新生共勉,即“潜心科研,百折不挠”“强化实践,厚积薄发”“追逐梦想,砥砺前行”。教师教育学院新生杨毅同学代表全体新生发言。他号召大家站在人生新起点,要秉承“为学为师、求实求新”的校训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开学典礼在《首都师范大学校歌》中圆满结束。
不知从何时起,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一种简单的“责任”与“义务”,保证学生顺利毕业就是老师的责任,学生的义务也就是按时完成论文要求,导师不再负责其他方面的教导。为何那些年“和平美好”的师生关系变成了这样?【关键词:研究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第二父母;后师生关系;学术;论文;项目】
记得在考研的时候,一起复习的研友总是会在休息的时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要不要读博呢?考博难不难呢?好不好毕业呢?虽然当时仅仅只是随口一说但是当真正开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后我们才能发现,这个问题真正意义上的摆在了我们所有人的眼前,读博还是不读博?只是对于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在了解了博士的相关事情后,一定会发现如果你想读博并且想更加容易,更加顺利地进入博士生活,那么你的硕士导师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的硕士研究生都希望自己的硕导能够为自己读博发挥一下光和热。但是现实却是很多硕士导师并不想参与到学生的读博问题,因此有一部分硕士研究生并没有得到导师的鼎力帮助,那么,在没有导师帮助和人事关系情况下,如何才能够保证自己顺利考上博士研究生呢?攻读博士只有三个途径,一是申请-考核,二是参加统考,三是硕博连读,对于绝大多数的硕士研究生都希望自己是能够通过申请-考核的方式顺利进入博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只是这便需要每一位考生在读研期间能够拿出足够优秀证明,能够证明自己科研能力的论文,例如C刊、核心期刊等,这样才有机会顺利的录取,只是这个过程中硕士导师的作用非常关键,甚至如果你的硕士导师能够为你引荐,那么你就可以攻读博士研究生。只是在没有导师的帮助下,我们更多的硕士研究生只能是参加每年的额博士研究生统招考试,这就是我们首先读博梦想的唯一途径了,所以你需要做很多的事情,需要很长期的一个复习:一方面,一定要先找到已经在读博的学姐和学长,并且是通过统考攻读博士的学姐和学长,这样会给我们足够多的经验,尤其是在复习专业课和英语复习上,绝对是我们考博新人最难得的复习方法,同时还可以通过学姐以及学长联系到自己的博士导师,这样还可以争取一下自己面见博导的机会,能够和博导有更深入的探讨学术研究上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不管是在初试还是面试,每一个读博的学生英语水平一定要非常的好,一定要有可以证明自己的科研成果,一定要及时的联系自己的博导,把握博导手中的名额。因此在读研期间一定要认真钻研自己的研究方向,最低也需要发表两篇核心期刊论文,然后一定要在读研期间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最后就是及时和导师联系。我的同门师兄也是参加统考顺利的考入了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在和他谈论的时候,他的经验就是比较简单,只是在因孤独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的专业素养,这就可以了。总之,能够争取到硕士导师的帮助,那么将会为我们顺利读博提供极大的帮助,即使没有我们也可以通过统考争取到自己目标高校的博士名额,只是或许有一定的难度。
段正渠段正渠1958年生于河南,1983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二分关之五 50×80cm 2013泰国写生1 60x80cm 2015泰国写生2 60x80cm 2013威远堡 80x130cm 2010红泥堡城外 50X80cm 2013明长城遗址 50X80cm 2013杀虎堡 80x100cm 2016威坪堡 80x100cm 2016红泥堡 80x100cm 2016
本文作者与导师任达教授(右)合影,2004年任达(DouglasR.Reynolds),1976年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任教于美国斯吉德莫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等院校,并在东京大学任访问学者两年。1980年起任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并任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本科生学部主任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兼及西方基督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历史。曾获美国卢斯基金会、国家人文学科基金会、社会科学委员会等多项奖金。著有《中国的新政革命与日本,1898-1912》(哈佛大学英文版1993;中文版1998,2006),并在(TheJournalofAsianStudies)等研究期刊及学术研究书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最近完成书稿《东方遇到东方:中国文人通过明治日本发现近代世界,1877-1895》(East Meets East:Chinese Discover the Modern World in Meiji Japan,1877-1895)。文 | 伍国,美国阿勒格尼自由文理学院历史系副教授本文由作者授权首发,转载须取得授权在亚特兰大的一位老朋友,研究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学者Ed Krebs 发给我一封很长的邮件,告诉我我的硕士导师任达(Douglas Reynolds)教授在上周三(2020年3月11日)安详地去世。他在处于临终关怀状态的时候是常常微笑的,虽然人已经极度虚弱。Ed Krebs 也是一位善良的长者。我刚到美国的时候26岁,有一次活动见到他,他说他研究无政府主义者师复。我对师复知之不多,问了他一句:对鲁迅影响最大的人是谁呢?他沉吟着,温和地说出三个字:章太炎。任达和Ed 一样温和,总是微笑着,总是认真而好奇。我刚开始跟他交流我的一篇论文的初步想法,应该说,是一个需要证明的假说,他立马说,这个很好,这个写出来是可以发表的!后来我作为作业写出来了,他读了,也给了分数,但是摇摇头说,no,no,no,这个不能发表。那时,发表对我太遥远了,我也不介意他直率的否定。现在我想,的确,在一个好的想法和一篇好的论文之间,永远都存在一个巨大的鸿沟,需要做学问的人一点点地去填平。他说他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出生在中国安徽芜湖,我说,那你应该是中国公民。他笑了。他的父母既是传教士又是人类学家,他们在基督教会被迫切断和美国国内教会的联系后离开了中国,继续在菲律宾从事半传教半研究的工作。在2016年10月,我们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他仍然提到自己的父母。“天知道他们拯救了多少个灵魂”,他笑着调侃道。我知道,他不是基督徒。在我读书的时候,他处在两次婚姻之间,两个女儿已经长大成人。他经常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待得很晚,永远坐在堆满书和各种资料的办公室读,写。我们常常闲谈,他提到袁伟时,提到雷颐,加州学派……后来我问起从事中日文化交流史的他,对关于中国公共领域的学界论辩怎么看,他回答:David Strand (史谦德) 的论文已经decisively (决定性地)说明了中国公共领域的存在。他也并不讳言自己的观点被同行质疑的经历。他在中国的学术会议上提出,晚清的最后十年,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黄金十年”,他用中文说了这四个字。但是,很多中国同行认为这个概念是夸大甚至歪曲。他在讲述这件事的时候,口气也很轻松,我想他也在思考对方的立场。谈到费正清,他说,我喜欢这个人!(I like this guy!)可惜去世了,否则要请他给我的书封底写几句美言!任达很重视中国国内同行的研究。他强调自己总是阅读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书报复印中心出版的中国近代史文摘刊物。应美国一家学术出版社的邀约,他还自己编选、翻译、出版了一整辑的中国国内近代史学者的最新论文。这在美国学者中是不多的。有的美国学者认为中国学者的论著只能算一手资料,言下之意是未经很深入的提炼和理论化,但任达似乎没有这种骄傲。在2010年,我们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的一次世界史大会上偶遇,彼此都非常惊喜,他仍然不忘记指出,两位中国学者合写的关于晚清官员选拔中的捐纳途径的中文论文,以及提出的捐纳未必没有产生优秀官僚的论点,非常令人信服。他在当时正在修改的第二本专著中引用了这篇论文。他的第二本书其实是他的前妻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由于他的前妻不再从事学术研究而在外交领域工作,博士论文也就没有按出版要求反复修改。但是内容本身是任达最喜欢的,所以他在临近退休之前反复拿来修改增补,最后自己定名为“东方遇上东方:中国人在日本发现现代世界,1854-1898” (East Meets East:Chinese Discover the Modern World, 1854-1898 )由美国亚洲研究学会2014年出版,长度竟然达到744页,封面署他和前妻两人的名字。封底的照片是我在北京的世界史会议期间的饭桌上趁他不注意偷拍的,其时他正在和一位华裔学者相谈甚欢,笑得非常开心。我把照片发给他以后,他很喜欢,不但在书的封底用了,专门标明是我拍的,还用在他在学校的个人主页上。我相信他真心喜欢这本书里的那些在晚清访问日本的中国官员和士大夫。黄遵宪,王之春,黎庶昌……他觉得他们是一群有个性,有思想,又可爱的中国知识分子。在2010年的这一次北京相见中,还有一个小插曲。任达在闲聊中讲到,自己的一个中国朋友父亲去世,他要去吊唁,他问我送什么最好,他讲到朋友在这一个过程中如何悲痛,如何大哭时说,他觉得,既然人已经年老病重,家属何必过度悲痛呢,Just let him go!(就让他走吧)。今天,我想,临终关怀时的任达对自己的女儿的期待,大概是一样的:Just let me go!此后有一年暑假,任达来我住的地方,因为他正好从南到北驾车来看望自己在这一带居住的妹妹。他找到我家,给我带来了礼物——一本是关于中日文化交流,大概是日文中的汉字的中文专著,另一本是关于晚清思想史的文集,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辑。他还是一样地重视这个时段,也一样地重视中国学者的研究,希望我也仔细阅读。在这次见面时,我请他在当地的中国餐馆吃饭,闲谈间跟他讲到板蓝根这个中国人信奉的中药冲剂,刚好侍者听到了,说他就有。任达很高兴,竟然不介意当场就冲泡来喝。他还告诉我,他自己治疗腰腿痛这类问题的办法就是练习“八段锦”,一时兴起,竟离开座位比划起来。有时候我真觉得,他比中国人还像中国人。在2016年秋天,他在邮件里告诉我,他来日无多了(My days are numbered),因为他已经被确诊为前列腺癌,但他自己是平静的。我立即定了机票,去亚特兰大看他。生平第一次,我去了他家而且受邀住在那里。这大概就是一个除了读书,写书,其他都不怎么在乎的学者的家,一切都很简单,甚至陈旧,绝非什么“豪宅”,但是他的存在,让房子里充满生气。这时的他已经明显比过去衰老,然而笑容还是一样,甚至,在后院的草地上还练了一段八段锦。他的第二任夫人告诉我,他竟然把做手术的机会让给了别人。在这次的访问中,我第一次知道,他多年来已经搜集了上万枚各种材质的毛主席像章(估计投入的金钱可以把房子搞得略微像个豪宅),现在正在联系向愿意接收的大学捐赠,但必须满足他的若干条件,他为此联系周锡瑞,联系裴宜理……我谈起正在读的某著名学者关于当代中国的系列新著,他却说,他没有看,他不觉得是严肃和扎实的学术研究。在这一点上,我不完全赞同任达,但我知道,这其实涉及到一个学者的情感,以及情感所影响的态度和立场。在任达的立场上,他不喜欢任何人用负面的笔调去描述1949年以后的中国当代史。此后,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和问候,他一边抗癌,而且感到治疗效果令人满意,一边指导一位来自国内的研究生潜心研究袁世凯的小站练兵。新的书,新的课题,新的观点,或者老课题的新的角度,似乎永远都能马上让他神采飞扬。他还在电邮里对我说,他退休前告诉大学的历史系,你们要有专人教授中国历史,因为“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我想,任达教授是一个很纯粹的学者,一个豁达,善意的性情中人,他的一生是完满的。曾经认识和接触过他的人,或许都应该在哀悼的时候也同时送上祝福。因为,当最后的时刻真的来临,just let him go!
秦嗣德1968年出生于山东日照,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中央美术学院文学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画院研究员。曾任吉林艺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研究生导师。《文墨身》纸本设色 68×35cm《等》纸本设色 45×35cm《阿弥陀佛》纸本设色45x35cm《醉心》 纸本设色 100x50cm《钟先生得升图》纸本设色 100x50cm《岁月多间,往事有忆》纸本设色 70×70cm《南无阿弥陀佛》纸本设色 70×35cm《钟馗先生》纸本设色 76x50cm《仙翁赶贺图》 纸本设色100×50cm《无事得太平》纸本设色 100x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