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食用油产销量总体增长食用油按照品类可分为食用动物油和食用植物油。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食用油产销量总体增长,据农村农业部发布的《2020年10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显示,2019/2020年,我国食用油产量为2809万吨,销量为3289万吨。2、包装食用油消费量逐渐上升在我国食用油的消费结构中,食用植物油占据了主导地位。食用植物油按照包装方式,又可划分为散装油、中包装食用油以及小包装食用油。近年来,随着国家关于限制散装油销售相关法规的不断出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升级趋势显现,中小包装食用油消费量逐渐上升,占据着食用油市场的主要地位。2019年,在我国小包装食用植物油消费结构中,大豆油、调和油和菜籽油的销售量较多,占比分别为26%、20%和19%;而花生油、调和油和菜籽油的销售额占比较大,分别为21%、18%和18%。而从小包装食物油的销售渠道来看,以大卖场和超市为主。2019年,我国小包装食用植物油在大卖场和大小超市的销售比重达82%。3、小包装食用植物油市场竞争格局在中国小包装食用植物油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方面,2019年,益海嘉里以38.4%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其次是中粮集团和鲁花集团,其市场份额分别为12.5%和11.2%。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食用油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对食用油的需求不断释放,全球食用油行业呈现稳定发展态势。据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食用植物油产销量分别为204百万吨和200百万吨,供需基本保持平衡。但,分地区来看,产销分布不均,全球贸易市场巨大。全球供需基本平衡、保持稳定增长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对食用油的需求不断释放,全球食用油行业呈现稳定发展态势。据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全球主要食用油产量及消费量逐年增长,到2018年全球食用植物油产量204百万吨,同比增长2.6%,预计2019年,全球食用植物油产量208百万吨,同比增长2.1%。分种类来看,棕榈油、大豆油及菜籽油仍维持全球三大植物油的地位。2018年,棕榈油占全球市场比重最大,约为36%;大豆油其次,占比约为28%;菜籽油占比也超过10%,约为14%;三大植物油合计份额接近八成。从销量方面来看,2018年,全球共消费食用植物油200百万吨,同比增长4.3%,预计2019年全球食用植物油消费增速为2.7%,达到206百万吨。2018年,中国、欧盟、印度为食用植物油消费前三大经济体,消费量分别为3767万吨、2693万吨和2379万吨。自2014年以来,全球食用植物油供需基本保持平衡状态。从具体产销情况来看,全球生产及消费均表现良好,近5年来产销率均保持在95%以上,其中自2018年产销率为98.2%,预测2019年全年产销率升至99.0%。区域产销分布不均、消费缺口巨大2018年,印度尼西亚、中国和马来西亚位列全球食用植物油产量前三甲。印度尼西亚2018年食用植物油产量为4725万吨,包括4150万吨棕榈油,占全球棕榈油产量的56.4%;472万吨棕榈仁油,占全球棕榈仁油产量的55.0%;中国2018年食用植物油产量为2686万吨,同比下降3.3%;马来西亚2018年食用植物油产量为2298万吨,主要包括棕榈油和棕榈仁油,2018年生产棕榈油2050万吨,占全球棕榈油产量的27.9%;生产棕榈仁油236万吨,占全球棕榈仁油产量的27.5%。2018年,中国、欧盟和印度位列全球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前三甲。中国2018年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3767万吨,占全球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的18.8%;欧盟2018年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2693万吨,占全球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的13.5%;印度2018年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2379万吨,占全球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的11.9%。中国为消费缺口最大的国家,2017-2018年中国食用油消费缺口逐年变大,与其他食用油主要消费国消费缺口相比,2018年我国食用油消费缺口达到1081万吨,位列第一。消费缺口排在第二的为欧盟,食用油消费缺口为808万吨。国际贸易市场巨大、棕榈油占比最大2018年,全球棕榈油、大豆油和菜籽油出口量分别为5179万吨、1121万吨和502万吨,出口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为棕榈油主要出口国,2018年共出口棕榈油4630万吨,全球占比89.4%;阿根廷为豆油主要出口国,2018年共出口豆油510万吨,全球占比45.5%;加拿大为菜籽油主要出口国,2018年出口菜籽油330万吨,全球占比65.7%。近年来,棕榈油全球进口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速变化较大。2018年,棕榈油全球进口总量为5040万吨,占总生产量的68.5%,同比增长8.9%,预计2019年棕榈油全球进口量的增速将回落至3.4%,总量达到5212万吨。。由于棕榈油生产国家集中在印度尼西亚附近,而全球主要经济体均为棕榈油消费市场,印度、欧盟、中国、美国、埃及、俄罗斯为棕榈油主要进口国。中国为第一消费国、进口依赖度高2018年,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合计3767万吨,同比增长2.2%,随着基数不断提高,增速放缓趋势明显,加之国际贸易扑朔迷离,双重压力下增速大幅提升的可能性较低,预计2019年仍延续目前态势,同比增长1.8%,达到3836万吨。作为一个食用油消费缺口最大的国家,在经过2016年的下降后,自2017年以来,中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呈现增长趋势。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为808.7万吨,较2017年同比增长8.9%;2019年上半年,中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为492.0万吨,较2018年同期增长37.0%。来源: 前瞻网
食用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由于动物油市场规模较小,所以本文章研究的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目前,我国食用油行业加强了对油料市场的管控,现处于健康消费整顿阶段。当前我国食用油行业呈现供大于求的市场现状,2018年食用油行业的销售收入为7147.1亿元,同比下降28.3%,使得整个食用油行业的价格处于持续低迷状态。与此同时,系列化的食用油产品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食用油行业正处于健康消费整顿阶段1993年以前,我国食用油行业处于定量供应阶段,主要是由于我国油料加工业长期处于国家严格监管之下,油脂实行定量供应,食用油行业发展缓慢,产量难以满足需求。1994年至2010年,食用油行业逐渐市场化,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行业规模日益发展壮大,使我国食用油加工行业跃居全球前列。随着国内食用油行业的高速发展,油脂加工业不断扩张,加之植物油融资贸易兴盛,行业产能日益过剩,食用油行业开始进入整顿、去产能阶段。2017年以来,食用油行业接连出现市场混乱现象,国家对油脂油料政策调控加强,加之国民健康消费意识不断提高,食用油行业进入健康消费整顿阶段。食用油产量平稳增长中国地域广大,适合多种油料作物的生长,加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选用的油料作物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因此食用油生产量也较丰富,同时,中国食用油的产品种类较多。在我国食用油消费结构中,食用植物油占据了主导地位。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数据,2017/18市场年度,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量达2963万吨,2012/13市场年度至2017/18市场年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55%。结合来看,我国食用油的产量呈现小幅平稳增长状态。注:以上统计数据年度为当年10月至下年9月。食用油行业销售收入呈现下降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用油的人均需求量每年都在增长,但是由于受国内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国内部分原材料市场呈现下滑趋势,部分需要依赖进口,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2013-2018年,我国食用油行业销售收入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18年,我国食用油行业的销售收入为7147.1亿元,同比下降28.3%。食用油批发价格跌多涨少近年来,虽然随着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油的需求也相应有所增长;但由于国内油料连年丰收,加上国际油脂油料市场货源充足,使得市场供给增长速度明显大于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导致中国食用油价格呈现持续低迷状态,市场上主要的食用油品种的零售价几乎接近了成本价。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2018年中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总体处于下降状态,在5月至8月份价格指数有所上涨,随后跌落,2018年12月中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同比下跌0.6%。整体来看,2018年我国食用油批发价格呈现跌多涨少的态势。系列化产品将成为食用油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从食用油行业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国食用油行业的产量规模以及品种都较为丰富,但由于不同的食用油其所含营养成分不同,以及不同地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同,如北京人多爱色拉油,广州人多爱花生油,成都人偏爱菜籽油,而上海人的口味则较为丰富,色拉油、豆油和调和油并驾齐驱,可以看出,食用油品牌要想成为全国性的品牌,系列化的产品品种将成为重要的支撑点。除此之外,国内食用油市场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整个油脂市场已经开始在走下坡路,食用油的价格下调也将是食用油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食用油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来源: 前瞻网
食用油龙头深度报告来了!市占率40%的绝对霸主,多年来业绩已充分印证公司赚钱能力,依靠品牌渠道开始向高毛利调味品领域扩张,连"调味品茅"都要害怕金龙鱼:食用油龙头深度来了!市占率40%的绝对霸主,多年来业绩已充分印证公司赚钱能力,依靠品牌渠道开始向高毛利调味品领域扩张,连"调味品茅"都要害怕公司最近涨幅很大,简单分享一下,主要逻辑是主业稳定,多年来印证了公司的赚钱能力。并且公司开始往毛利更高的调味品领域渗透,渠道优势明显,而调味品公司没有能力切入公司主业领域,竞争优势明显。有别于大众的认识市场认为,公司体量过大,市占率已极高,且较为稳定,未来发展空间较小。其次,市场认为公司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盈利水平低,护城河较弱。公司多年来积累的品牌领先优势巨大,连续十年以上位列食用油第一品牌,且多年来依托于已有的产业链、品牌和渠道优势,已逐步将优势拓展到大米、面粉、挂面等领域,品类扩张能力已得到证明。当前公司体量大,市占率高,但多集中于农产品粗加工,未来向调味品、中央厨房等农产品与食品精深加工领域延伸的路径顺畅,可行性较强,发展空间依旧广阔。1、消费需求稳健,包装化食用油行业格局清晰,金龙鱼龙头地位稳固,市占率约40%食用油消费需求保持稳健小幅增长,据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18年中国食用油消费量3440万吨,同比+1.87%,2013-2018年复合增长率约4.5%。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中国包装化食用油市场格局较为明晰,整体呈“一超两强":金龙鱼作为行业龙头,近十年市占率稳定在40%左右,领先地位稳固。而中粮(主要品牌福临门)和鲁花分列2、3位,2019年CR3占比约62%,CR10约76%。2、多渠道强品牌,股东背景雄厚,竞争优势突出公司控股股东丰益国际、及关联方ADM(穿透持股比例约20%)均为国际领先粮商(2020年分列《财富》世界500强168、285名,位于世界六大粮商的2、3位),股东实力背景强大、国际粮油交易经验丰富,保障公司原材料供给。销售渠道方面,公司以直销为主,绑定核心客户,收入占比稳定在70%上下。而经销网络则实现了深度下沉。迄今公司已经拥有超4400家经销商,100万余个终端销售网点,覆盖了中国所有2800多个市、县及3万余个乡镇。在新兴渠道上公司亦强势领跑,据淘数据,2019牛lt2.龙鱼连续15个月位列天猫渠道、淘系渠道调和油销售客额排名份第一,旗下欧丽薇兰领跑橄榄油,胡姬花则位列花生油第二(仅次于鲁花)。品牌方面,公司多年深耕营销,1996年就开始在央视投放广告,金龙鱼在食用油品牌力指数(据C-BPI)上已连续10年位居第一(米面业务亦进入前二)。受益于在华业务的强势发展,母公司丰益国际在2017年位列全球食品集团综合品牌价值十强,为亚洲地区唯一上榜企业。3、未来成长:品类扩张能力彰显,继续拓展可期历经多年发展,公司依托于食用油品牌、渠道优势进行品类扩张的能力已得到印证。公司2006年推出包装大米,2009年包装面粉上市,此后又推出了挂面产品。公司在包装大米和面粉市场份额均达到市场第一(据尼尔森数据,2019年达到18.4%、26.7%),挂面产品市占率进入市场前三(份额约8%)。公司依托现有优势向调味品、中央厨房等领域的拓展路径顺畅,可行性强。实际上,公司调味品板块布局已加速,2019年旗下“丸庄"品牌高端酱油上市,同年在重庆投建中央厨房项目,布局川味复合调味品及火锅底料市场。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食用油的消费量也逐年增长。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7/18市场年度,我国共消费食用植物油3440万吨,较上一个市场年度有小幅增长;2012/13市场年度至2017/18市场年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54%。2012-2018年市场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大豆油和菜籽油为我国食用油的消费主力中国食用植物油行业的品种较为丰富,主要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葵花籽油以及芝麻油、油茶籽油、米糠油、亚麻籽油、玉米油、红花籽油等,其中,棕榈油主要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进口,橄榄油则主要从西班牙等地中海国家进口。根据USDA数据统计,2018年大豆油和菜籽油消费量占比分别为43.10%和22.10%,可见,从中国食用植物油的产品消费结构来看,大豆油和菜籽油已成为消费主力。2018年中国食用植物油产品消费结构占比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3、行业集中度较高,CR4高达63.8%我国食用油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丰益国际、中粮、山东鲁花等优秀龙头企业。目前,食用油市场有向行业龙头企业集聚发展的态势。根据Euromonitor数据统计,丰益国际、中粮、山东鲁花以及西王食品处于食用油企业中的第一梯队,2018年四家公司共占食用油销量的63.8%。2018年中国食用植物油企业竞争格局分析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从各企业在食用油的销量占比来看,2018年,丰益集团以高达39.8%的市占率占据我国食用油行业的绝对龙头地位,其次是中粮集团,市占率达13.8%。食用油行业集中度高的原因在于食用油的主力消费群体为中老年人和家庭妇女,这一类群体对于新品牌的接受度比较低,因此老品牌的行业地位很难被撼动。2018年中国食用油主要企业市占率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食用油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不逊于快速消费品的任何其它行业。企业的在品类上的竞争,推动了各个食用油品种的发展。丰益国际旗下主要品牌为金龙鱼,中粮旗下主要品牌为福临门,都是由多油种构成的综合性品牌;山东鲁花以花生油为主,西王和长寿花则成为玉米油的代表品牌;多力成为葵花籽油的代表品牌。根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丰益国际旗下品牌金龙鱼的市占率达到34.1%,位列第一;其次是中粮旗下品牌福临门市占率为12.1%,位列第二。2018年中国食用油主要品牌市占率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整体而言,近年来中国食用油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消费者品牌消费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而且价格战的“枪声”依稀可见。这意味着将来中小企业在食用油行业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但不排除中国食用油市场重新洗牌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行业内资本的重新整合或行业内外资本的结合;二是行业外资本的进入;三是越来越多的国外资本的进入。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食用油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来源: 前瞻网
我国油脂科技行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起步时主要以国内自主开发技术为主,局限在皂粒、脂肪酸、甘油等产品,技术较为落后;从上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油脂科技相关企业的生产规模有了明显的扩大,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我国油脂科技行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3年至今,国外大型跨国企业纷纷进入国内油脂科技领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同时,国内有实力的企业也纷纷新建或扩建生产装置,企业生产规模与集中度大幅提高,油脂科技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粮油行业产业链较长,涉及到农业及初加工公司以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产业链为基础,主要加工环节包括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油脂科技工艺等,主要产品包括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等,产业链下游为商业零售业、餐饮服务业、食品加工业、饲料业以及化工业。食用油产销良好,总量处于缓慢上升趋势食用油按照品类可分为食用动物油和食用植物油。在我国消费结构中,食用植物油占据了主导地位,食用动物油占比较低。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数据,2017/18市场年度,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量达2,963万吨,2012/13市场年度至2017/18市场年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55%;2017/18市场年度,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达3,440万吨,2012/13市场年度至2017/18市场年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54%。按照包装方式划分,食用植物油可分为散装油、中包装食用油以及小包装食用油。近年来,随着国家关于限制散装油销售相关法规的不断出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食品安全意识,散装油消费量逐渐减少,中小包装食用油消费量逐渐上升,占据着食用油市场的主要地位。小包装食用植物油按照细分油种可以分为大豆油、调和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品类。从销售量来看,销售价格相对便宜的油种,如大豆油、食用调和油、菜籽油等依然占据小包装食用植物油的主要部分,销售量占比超过80%。从销售额来看,销售价格相对较高的花生油占比最高,2018年销售额占比超过20%。金龙鱼中国小包装食用植物油行业占据领先的市场份额。根据尼尔森数据,按销售量统计,公司2016年、2017年及2018年的销售份额分别为40.1%、39.5%及39.8%,均领先于竞争对手。我国小包装食用植物油销售份额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餐饮行业的发展有效的的促进了行业发展因素1、法律规范及产业政策为行业发展构建良好环境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进行规范。上述相关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进一步规范了食品行业市场,有效保护了消费者以及食品企业的利益,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游粮食收储改革不断深化近几年,我国不断推进粮食收储体制改革,粮食收储和流通按照既坚持市场导向,又注重发挥政府支持和调控作用的原则推进。2014年,国家取消了大豆的临时收储政策,并在东北和内蒙古启动了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有所提高,大豆面积、产量实现双增。2016年,国家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收储制度的改革激活了市场和产业链,国产玉米市场竞争力增强,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减少。目前,小麦和水稻仍然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2018年,国家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格,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主体活力,市场化购销发挥主导作用。3、消费升级催生新的市场机会我国食品行业的终端需求主要来源于家庭消费、餐饮业和食品制造业三方面。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家庭消费、餐饮业和食品制造业对于食品的需求均保持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餐饮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原材料的品质要求,同时,消费者对于餐饮的消费需求已经从简单的“安全、卫生”提升到了“营养、健康、美味”,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于上游食品生产企业的要求,有利于具有规模优势、品质优势、新产品开发优势的食品企业的发展。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外卖逐渐成为消费者日常用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餐饮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全国餐饮收入从2010年的17,648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42,71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68%。餐饮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厨房食品行业的市场需求。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食用油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来源: 前瞻网
产量增速放缓食用植物油是以食用植物油料或植物原油为原料制成的食用油脂。生活中常见的如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食用植物调和油等。据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食用植物油产量20338万吨,同比增长2.3%; 2019年,全球食用植物油产量20391万吨,同比增长0.3%。增幅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菜籽油、棕榈仁油和椰子油减产,另外,2019年度全球棕榈油产量和豆油产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根据美国USDA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全球食用植物油产量为20384万吨,较2019年度预计增长2.2%。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出色的疫情防控能力和疫情防控成绩促使了中国经济复苏,中国经济复苏在一定程度上又强化了全球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量预期。棕榈油占比最高分种类来看,棕榈油、大豆油和菜籽油产量排名前三名,2019年分别占比35%、28%和13%,合计占比76%。从产量结构中也可以看出来,棕榈油和大豆油的产量相差不算太大,其次棕榈油和大豆油在价格方面也相差不大,这就造成了大豆油对棕榈油有较强的替代效应。我国产量位居第二2018-2019年,印度尼西亚、中国和马来西亚位列全球食用植物油产量前三甲。2019印度尼西亚年食用植物油产量为4834万吨,中国为2652万吨,而马来西亚为2072万吨。虽然在植物油产量总额上面中国排名比较靠前,但是其内部结构存在差异化,中国主要是大豆油等,而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则是以棕榈油为主。消费量破2亿吨2018年,全球共消费食用植物油20038万吨,同比增长3.9%,2018年,中国、欧盟、印度为食用植物油消费前三大经济体,消费量分别为3767万吨、2693万吨和2379万吨。2019年全球食用植物油消费增速为-0.1%,消费量20027万吨。根据美国USDA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食用植物油消费量预计为20589万吨。中国需求增长较大2019年,中国、欧盟和印度位列全球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前三甲。中国2019年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3818万吨,占全球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的19.06%;欧盟2019年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2665万吨,占全球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的13.31%;印度2019年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2270万吨,占全球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的11.33%。但是,从2020年开始,印度停止进口马来西亚棕榈油,用其他食用油来替代棕榈油。令全球食用油贸易流受到干扰。印度出台政策,限制进口精炼棕榈油。印度此举旨在报复马来西亚领导人批评印度“侵略”克什米尔地区以及印度新推出的公民法。印度贸易商还暂停从马来西亚进口毛棕榈油。但是预计这种影响只是短期的,长期而言,印度人口基数大,国内对于食用油需求较大。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棕榈油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1万亿元,其中粮油食品类约4.5万亿元,占比约11%,其中食用油零售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占粮油食品比重约7%。粮油食品类是中国居民需求最大、最基础的必需消费品市场,市场容量庞大,长期发展机会广阔。消费量低个位数增长,人均消费量趋稳: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19年中国食用油消费量3,548万吨,2012~2019年CAGR+3.7%。同时,人均消费量基本稳定,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年中国人均食用油消费量约28千克/年,明显超过世界平均。且随“低盐、低油”健康理念传播,人均消费量向上空间有限,未来将呈低个位数增长。食用油供应总量稳定,豆油为主:2019年国内食用油产量及进口量合计约3,600万吨,以本国产量为主。2019年中国食用油行业产量2,913万吨,2012~2019年CAGR为+3.0%。同时,因国内大豆、棕榈果等压榨原料有限,食用油供应主要依赖进口大豆进行压榨,众多油厂产能向沿海的江苏、山东、广东等地集中,靠近港口以便进口和运输原料。从食用油品类来看,豆油、菜籽油、棕榈油是最主要油种,供应量占比分别为42.5%、21.8%、16.4%。依托消费升级,食用油行业质的提升将是未来最大看点:食用油产品分为小包装(约5L)、中包装(10L~22L)、散装三种规格。其中小包装以家庭消费为主,中包装以餐饮消费为主,散装用于工业消费,部分用于家庭及餐饮消费。2019年三种规格油的消费量占食用油消费量比例约33%、31%、36%。从中长期看,食用油行业将显著受益于消费升级趋势,未来质的提升将从三个维度同时展开,即包装化、品牌化、高端化。包装化:中、小包装油替代散装油,低线城市的消费结构升级:由于城乡居民经济水平差异,食用油消费存在分层现象,据《中国科学报》数据,当前在一二线大城市,小包装油消费量占食用油总消费量比例已经高达60%,而普通城市尚不足30%。若进一步考虑中包装的占比,一二线城市中散装油消费比例已经较低,而低线城市及农村散装油消费仍存在较大的替代空间,未来包装化趋势也将主要在低线城市及农村展开。1.小包装油在家庭渠道替代散装油:随农村、县城等地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对食用油的安全、质量也将更加重视,在家庭消费中,小包装产品仍将逐步对散装油进行替代,其渗透率将有持续提升空间。2.中包装油在餐饮渠道替代散装油:国内餐饮行业连锁化快速发展,餐饮企业门店下沉至低线城市。连锁经营推动菜品与用料的标准化,品质统一及供货稳定的中包装食用油更适应其发展,在餐饮渠道也将逐步对散装油形成替代。包装化推动行业规模及盈利能力提升: 测算小包装食用油单价高于散装油约10%~29%,中包装食用油单价高于散装油约7%~11%。同时结合行业内调研数据,测算包装油毛利率水平约高于散装油10ppt以上。基于此,包装油份额不断挤压散装油,食用油整体规模及盈利水平将因此提升。品牌化:品牌背书增强,高线城市的优质品牌的溢价提升: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饮食日益推崇,也更愿为此支付溢价。据香港贸易发展局调查数据,22%的消费者在选购包装粮油食品时将品牌口碑作为首要考虑因素,68%的消费者愿意为营养健康产品支付较高价格。这一趋势反映消费者更加关注大品牌、高品质,且在人均收入水平与支付能力更高的高线城市更为明显。据天猫数据搜集,市场上一线品牌包装油(以金龙鱼、福临门为例)与一般品牌价差正在拉大,以5L豆油基础款为例,2011~2019年一线品牌的溢价率已从5.5%提升至10.0%。而向前看,这一趋势仍将持续,优质品牌的品牌溢价将继续提升。当前上游压榨产能过剩:过去30年,食用油上游的压榨行业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放开市场化、快速发展等阶段后,当前产能已经处于过剩阶段。1)2000年前,计划经济主导,同时原料匮乏、油厂产能不足,行业发展较为缓慢;2)2000~2006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豆关税降至3%,这令我国大豆进口量快速上升,压榨产能逐步向沿海转移。同时国内食用油需求持续增加,行业迎来发展机遇,产能扩张加快;3)2006年至今,竞争加剧,行业产能逐渐过剩,油厂整体开机率仅约50%,去产能成为必然趋势。低效产能被迫退出,行业整体效率提升:近年来食用油行业规模化程度持续提高,据《中国粮食年鉴》、《中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年鉴》数据,2010~2019年,日产1000吨以上的食用油产能占比提升11ppt至约69%。规模化提升原因在于,大型企业规模较大、工艺先进及管理高效,因此生产成本和效率更优,在面对原料价格下跌时,盈利有所保障。向前看,企业间成本效率差异将进一步拉大,落后企业退出,行业整体生产效率有望提升。此外,考虑2018年食用油国标更新,质量安全标准提高,要求公开配方比例,低质产品及企业难以生存,产业整合将是必然趋势。食用油行业集中度高,金龙鱼一家独大:国内食用油行业集中度高,按企业划分看,2019年国内食用油行业CR3、CR5约57.8%、59.6%,其中金龙鱼作为龙头,市占率约34.1%。同时,按各个品牌划分看,2019年食用油品牌的CR3、CR5为54.0%、59.9%,其中金龙鱼占33.7%。此外,小包装食用油领域集中度同样较高,CR3为62.1%,金龙鱼占38.4%。食用油产业链涵盖上、下游环节,商业模式不同:食用油产业链条较长,包括上游农副产品初加工,如油籽压榨,下游精深加工,面向零售、餐饮服务业、食品加工业等销售。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商业属性不同。企业若想从上游压榨走向下游消费品,需同时在上游环节体现出效率优势,在下游环节体现出打造品牌的能力。上游压榨为主,具有成本加成属性:压榨业务是指将原材料大豆榨成散装豆油、豆粕的过程,初加工产品用于加工包装油、饲料。因大豆价格与豆油价格同趋势波动,压榨业务具有成本加成特征,吨毛利变动则取决于下游需求变动。考虑豆油需求以食用为主因而相对稳定,饲料需求变动成为压榨吨毛利变动主因,压榨利润与饲料产量呈正相关。因此,压榨环节偏同质化,效率提升是盈利能力增厚的关键。下游包装化、品牌化发展,体现消费品溢价:下游环节是将散装油经进一步精炼、包装,形成小、中包装油产品,供给零售及餐饮渠道。因下游环节贴近终端消费,迎合消费升级趋势,质的提升成为关键。对企业能力的要求也更多着眼于产品与品牌打造,迎合消费升级趋势,体现消费品溢价。行业变革加快,企业凭单一优势难以做大:食用油产业链上游偏工业化逻辑,下游偏消费品逻辑,且上游为下游提供基础支持。同时,行业不断变革中,上游压榨走向集约化,下游持续体现消费升级,双重竞争压力更考验企业综合能力。在这一商业模式下,如企业仅凭借单一点位优势,将难以有效打通产业链并持续做大做强。平台型企业主导行业发展,集中度有望提升:从中长期看,更为看好行业内具有平台型特征的企业,其更有机会构筑较高的竞争壁垒,并形成综合竞争力:1)上游业务依托生产集约、协同,实现成本优势、高周转效率;2)下游业务打造产品和品牌力,如更多粮油品类、更好的品牌口碑,借此提升消费品属性和溢价空间;3)市场网络更宽,并下沉至低线城市及农村等市场。食用油渠道需要宽广覆盖、持续下沉:食用油消费多在线下实体店,据欧睿数据,2019年国内包装食用油线下渠道比例高达95.9%,其中超市、超大型超市、夫妻店、杂货店占据主导,这些门店分散在各级省市、县城及农村等多层市场,数量较大。因此,对食用油企业而言,如何覆盖更多终端门店,并持续下沉,是扩大销售规模的关键。渠道管理能力同样重要:食用油渠道体系中,为了对接大量终端实体店,往往存在多层经销商。但多层分销下,渠道窜价、库存积压等现象较多,为解决相关难题,行业内两种渠道体系较为有效,分别为“直销+经销商代理型”、“企业一体化管理型”。前者以金龙鱼为代表,主要依托与自身直销客户的长期稳定关系,及经销商对分销渠道的全面管理及服务,对市场精耕细作;而后者以鲁花为代表,依靠企业自身人力、物力等,拓展市场并管理众多分销渠道。相比下,渠道模式并无优劣之分,高效管理才能促进渠道运转顺畅,从而提升渠道周转效率。
来源:金融界网站来源:中金公司中国食用油行业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规模大,机会广阔。依托消费升级,我们判断食用油行业未来趋势将是包装化、品牌化、高端化,并由此带来行业规模及盈利中枢的持续抬升。当前竞争格局高度集中,平台型企业在供应链建设、消费品打造、渠道搭建上具有优势,构筑起较高壁垒,有望引领行业发展并继续整合市场。摘要中国食用油市场空间广阔,消费升级引领发展:中国食用油市场体量大,2019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行业消费量3,548万吨, 2012~2019年CAGR+3.7%。我们认为未来食用油行业量的增长缓和,质的提升则为关键看点,食用油行业将显著受益于消费升级趋势,未来质的提升可从三个维度同步展开,即:1)包装油对散装油持续替代;2)小包装油品牌溢价凸显;3)高端油种消费占比增加。这将有效带动行业整体规模及盈利中枢的上移。同时从上游压榨环节看,当前压榨产能过剩,我们判断低效产能将逐步退出,行业持续整合增效。行业竞争格局集中,平台型企业致胜:食用油行业竞争格局高度集中,在企业、品牌、小包装三个维度上,行业前三名市占率分别达到58%、54%、62%。我们认为高度集中的格局,体现出龙头企业对产业链的全程把控能力,上游压榨环节强调效率,下游产品环节侧重消费品打造。而考虑上游持续集约与下游消费升级的行业变革趋势,我们同样认为食用油企业仅凭单一环节已难以做大做强,平台型企业更有机会构筑较高的竞争壁垒,引领竞争格局进一步集中。积淀综合实力:供应链建设、消费品打造、强力渠道:我们认为平台型企业应同时具备三方面核心能力:1)在生产环节,需具备完善的供应链布局,以此为底层支持,来推动压榨端的降本增效;2)在产品环节,需具备较强的品牌打造能力,通过产品组合与品牌矩阵,满足不同客群需求,并提升品牌溢价;3)在销售端,需有宽而深的渠道网络,并以高效管理提供助力,推动销售的持续增长。 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食品安全及质量控制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目录正文投资观点精要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食用油行业市场规模3000亿元,规模大,机会多;三个维度的消费升级:包装化、品牌化、高端化,推动行业质变;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前三名市占率超50%,金龙鱼独占鳌头;竞争格局是怎样形成的?行业涉足上游压榨及下游消费品,产业链全程把控能力尤为重要,平台型企业引领竞争格局;平台型企业致胜:我们认为平台型企业需具完备产业链布局、品牌打造能力、宽而深的渠道网络。图表: 食用油行业投资观点示意图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食用油市场空间广阔,消费升级引领发展中国食用油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市场规模庞大,发展机会广阔。我们判断行业将持续受益于消费升级,通过包装化、品牌化、高端化三维驱动,实现质的提升;同时上游压榨端持续整合,集约化推动行业降本增效。中国食用油市场体量庞大,量增趋于稳定3,000亿级市场规模,食用油行业容量庞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1万亿元,我们估算其中粮油食品类约4.5万亿元,占比约11%,其中食用油零售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占粮油食品比重约7%。我们认为粮油食品类是中国居民需求最大、最基础的必需消费品市场,市场容量庞大,长期发展机会广阔。图表: 中国粮油食品行业零售规模测算注:我们假设粮油、食品类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则2019年国内粮油、食品类零售额约4.5万亿元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商务部,中粮工科,欧睿数据库,中金公司研究部消费量低个位数增长,人均消费量趋稳: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19年中国食用油消费量3,548万吨,2012~2019年CAGR+3.7%。同时,人均消费量基本稳定,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年中国人均食用油消费量约28千克/年,明显超过世界平均。且随“低盐、低油”健康理念传播,我们判断人均消费量向上空间有限,未来将呈低个位数增长。图表: 国内食用油行业消费量及增速资料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图表: 中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趋势资料来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中金公司研究部图表: 国际与中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对比注:2019数据及2020年预测来自《经合组织-粮农组织农业展望2019-2028》资料来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中金公司研究部食用油供应总量稳定,豆油为主:2019年国内食用油产量及进口量合计约3,600万吨,以本国产量为主。2019年中国食用油行业产量2,913万吨,2012~2019年CAGR为+3.0%。同时,因国内大豆、棕榈果等压榨原料有限,食用油供应主要依赖进口大豆进行压榨,众多油厂产能向沿海的江苏、山东、广东等地集中,靠近港口以便进口和运输原料。从食用油品类来看,豆油、菜籽油、棕榈油是最主要油种,供应量占比分别为42.5%、21.8%、16.4%。图表: 国内食用油行业产量及增速注:其中市场年度为当年10月至下年9月 资料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图表: 食用油供应结构饼图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中金公司研究部图表: 各省压榨量占比饼图资料来源:天下粮仓,中金公司研究部三维度消费升级,推动食用油行业质的提升依托消费升级,食用油行业质的提升将是未来最大看点:食用油产品分为小包装(约5L)、中包装(10L~22L)、散装三种规格。其中小包装以家庭消费为主,中包装以餐饮消费为主,散装用于工业消费,部分用于家庭及餐饮消费。我们估算2019年三种规格油的消费量占食用油消费量比例约33%、31%、36%。从中长期看,我们认为食用油行业将显著受益于消费升级趋势,未来质的提升将从三个维度同时展开,即包装化、品牌化、高端化。图表: 不同包装食用油销量结构资料来源:中粮工科(西安)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官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Euromonitor,中金公司研究部包装化:中、小包装油替代散装油,低线城市的消费结构升级:由于城乡居民经济水平差异,食用油消费存在分层现象,据《中国科学报》数据,当前在一二线大城市,小包装油消费量占食用油总消费量比例已经高达60%,而普通城市尚不足30%。若进一步考虑中包装的占比,我们认为一二线城市中散装油消费比例已经较低,而低线城市及农村散装油消费仍存在较大的替代空间,未来包装化趋势也将主要在低线城市及农村展开。小包装油在家庭渠道替代散装油:随农村、县城等地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对食用油的安全、质量也将更加重视,我们认为在家庭消费中,小包装产品仍将逐步对散装油进行替代,其渗透率将有持续提升空间。中包装油在餐饮渠道替代散装油:国内餐饮行业连锁化快速发展,餐饮企业门店下沉至低线城市。连锁经营推动菜品与用料的标准化,品质统一及供货稳定的中包装食用油更适应其发展,在餐饮渠道也将逐步对散装油形成替代。包装化推动行业规模及盈利能力提升:我们测算小包装食用油单价高于散装油约10%~29%,中包装食用油单价高于散装油约7%~11%。同时结合行业内调研数据,我们测算包装油毛利率水平约高于散装油10ppt以上。基于此,我们认为包装油份额不断挤压散装油,食用油整体规模及盈利水平将因此提升。图表: 不同包装食用油销量占比变化资料来源:中粮工科(西安)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官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Euromonitor,中金公司研究部图表: 不同层次城市小包装油渗透率对比注:小包装食用油渗透率=当地小包装食用油消费量/食用油消费量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报》,中金公司研究部图表: 餐饮企业连锁化率(2019年)注:连锁化率根据连锁餐饮服务销售额占比计算资料来源:欧睿数据库,中金公司研究部图表: 不同包装食用油价格对比注:数据统计截止2020年11月21日资料来源:天猫数据、百度爱采购,中金公司研究部品牌化:品牌背书增强,高线城市的优质品牌的溢价提升: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饮食日益推崇,也更愿为此支付溢价。据香港贸易发展局调查数据,22%的消费者在选购包装粮油食品时将品牌口碑作为首要考虑因素,68%的消费者愿意为营养健康产品支付较高价格。我们认为这一趋势反映消费者更加关注大品牌、高品质,且在人均收入水平与支付能力更高的高线城市更为明显。据天猫数据搜集,市场上一线品牌包装油(以金龙鱼、福临门为例)与一般品牌价差正在拉大,以5L豆油基础款为例,2011~2019年一线品牌的溢价率已从5.5%提升至10.0%。而向前看,我们判断这一趋势仍将持续,优质品牌的品牌溢价将继续提升。图表: 同规格小包装油中,一线品牌相比一般品牌的溢价提高注:选取规格5L,不同品牌大豆油计算;其中一线品牌采用金龙鱼、福临门均价,一般品牌采用地方/省份品牌价格 资料来源:天猫数据,中金公司研究部图表: 消费者购买包装粮油食品时的考虑因素注:此次调查范围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沈阳、南京、哈尔滨、苏州、烟台十大城市的2,400名消费者资料来源:香港贸易发展局对国内包装食品市场的消费调查(2017年10月),导油网,中金公司研究部图表: 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的包装食品支付溢价注:此次调查范围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沈阳、南京、哈尔滨、苏州、烟台十大城市的2,400名消费者资料来源:香港贸易发展局对国内包装食品市场的消费调查(2017年10月),导油网,中金公司研究部高端化:高端油种消费增加,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消费者健康理念提升,同样体现在对口感、原料上的日益重视,这也推动了高端优质油种消费增加。据尼尔森数据,小包装油消费量中,2017~2019年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占比提升3ppt、1ppt、2ppt,而传统大豆油比重下降。不同油种价格差异明显,小包装豆油单价约9元/升,而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等高端油种达11~49元/升,伴随高端油种比例持续提升,小包装品种消费结构同样出现优化,均价及盈利也有望提升。图表: 小包装食用油油种销售量份额变化注:尼尔森对全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零售研究数据,覆盖范围包含尼尔森定义全国范围内的大卖场、超市、小超市、便利店和传统零售店铺资料来源:尼尔森,中金公司研究部图表: 小包装食用油油种销售额份额变化注:尼尔森对全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零售研究数据,覆盖范围包含尼尔森定义全国范围内的大卖场、超市、小超市、便利店和传统零售店铺资料来源:尼尔森,中金公司研究部图表: 小包装油中,不同油种单价比较注:选取规格5L左右,不同品种小包装油,品牌选取一线品牌均价计算;注:数据统计截止2020年11月21日资料来源:天猫数据,中金公司研究部图表: 较高比例的顾客购买高端油种的频次有所增加注:此次调查范围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沈阳、南京、哈尔滨、苏州、烟台十大城市的2,400名消费者;注:2019年消费者调查数据资料来源:香港贸易发展局,导油网,中金公司研究部落后压榨产能淘汰,行业上游整合提效当前上游压榨产能过剩:过去30年,食用油上游的压榨行业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放开市场化、快速发展等阶段后,当前产能已经处于过剩阶段。1)2000年前,计划经济主导,同时原料匮乏、油厂产能不足,行业发展较为缓慢;2)2000~2006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豆关税降至3%,这令我国大豆进口量快速上升,压榨产能逐步向沿海转移。同时国内食用油需求持续增加,行业迎来发展机遇,产能扩张加快;3)2006年至今,竞争加剧,行业产能逐渐过剩,油厂整体开机率仅约50%,去产能成为必然趋势。图表: 食用油行业发展历史及产能变化资料来源:发改委,商务部,中金公司研究部低效产能被迫退出,行业整体效率提升:近年来食用油行业规模化程度持续提高,据《中国粮食年鉴》、《中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年鉴》数据,2010~2019年,日产1000吨以上的食用油产能占比提升11ppt至约69%。我们认为规模化提升原因在于,大型企业规模较大、工艺先进及管理高效,因此生产成本和效率更优,在面对原料价格下跌时,盈利有所保障。向前看,我们认为企业间成本效率差异将进一步拉大,落后企业退出,行业整体生产效率有望提升。此外,考虑2018年食用油国标更新,质量安全标准提高,要求公开配方比例,我们认为低质产品及企业难以生存,产业整合将是必然趋势。图表: 食用油行业规模化程度变化资料来源:《中国粮食年鉴》、《中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年鉴》,中金公司研究部图表: 大型食用油企业压榨利润与行业对比注:2015年东凌粮油剥离食用油业务,因此暂无其后年份数据资料来源:农业部,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竞争格局集中,平台型企业致胜食用油行业竞争格局集中,在企业、品牌、小包装三个维度上,行业前三名市占率均超50%。我们认为高度集中的格局,背后体现的是龙头对产业链的全程把控能力。而向前看,考虑上游持续集约与下游消费升级的行业变革趋势,我们认为企业仅凭单一环节优势已难做大,平台型企业将主导竞争格局。竞争格局集中,头部优势明显食用油行业集中度高:国内食用油行业集中度高,按企业划分看,我们估算2019年国内食用油行业CR3、CR5约57.8%、59.6%。同时,按各个品牌划分看,2019年食用油品牌的CR3、CR5为54.0%、59.9%。此外,小包装食用油领域集中度同样较高,CR3为62.1%。图表: 国内食用油行业市占率注:从左至右依次为食用油企业市占率、品牌市占率,及小包装油企业市占率 资料来源:导油网,西王食品年报,欧睿数据库,金龙鱼招股说明书,中金公司研究部竞争格局是怎样形成的?食用油行业集中度高,近年来头部企业份额持续提升,我们认为原因在于,我国食用油行业已接近存量市场,当前结构性升级已是竞争重点。中小企业面临上游产能低效、下游产品同质的局面,难以顺应行业发展趋势而被淘汰,而头部企业在供应链把控、生产及营销上均占主导,并因此积累起优势:行业竞争格局集中,源于头部企业成本效率优势:2016~2019年食用油行业CR3、CR5、CR10分别提升约15.8ppt、16.0ppt、16.3ppt,我们认为这主要源于生产端,对于压榨、炼油而言,行业进入壁垒不高,但头部企业依托长期积累的规模及效率优势,挤压小企业生存空间,可不断做大;知名品牌占据主要份额,因品牌营销及溢价能力强:按食用油品牌划分,2016~2019年CR3、CR5、CR10分别提升2.1ppt、1.9ppt、2.1ppt,因下游消费升级持续,消费者及餐饮业要求好的品质和品牌,食用油品牌溢价因此提高,知名品牌逐步主导市场发展;小包装油细分领域仍呈头部集中,因平台企业消费品打造能力强:据尼尔森数据,2016~2019年小包装油细分领域的CR3提升1.7ppt至62.1%,我们认为这源于小包装油对接家庭消费,对产品、品牌等均有较高要求,且需要较宽市场渠道网络、稳定的客户关系进行支撑,头部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在此形成分化。图表: 国内食用油企业销量市占率变化资料来源:导油网,西王食品年报,新华网,人民网,中金公司研究部图表: 国内食用油品牌销量市占率变化资料来源:欧睿数据库,中金公司研究部图表: 国内小包装油企业销量市占率变化资料来源:尼尔森,金龙鱼招股说明书,中金公司研究部产业链分布上下游,企业需具备高效与消费品打造能力食用油产业链涵盖上、下游环节,商业模式不同:食用油产业链条较长,包括上游农副产品初加工,如油籽压榨,下游精深加工,面向零售、餐饮服务业、食品加工业等销售。我们认为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商业属性不同。企业若想从上游压榨走向下游消费品,需同时在上游环节体现出效率优势,在下游环节体现出打造品牌的能力。上游压榨为主,具有成本加成属性:压榨业务是指将原材料大豆榨成散装豆油、豆粕的过程,初加工产品用于加工包装油、饲料。因大豆价格与豆油价格同趋势波动,压榨业务具有成本加成特征,吨毛利变动则取决于下游需求变动。考虑豆油需求以食用为主因而相对稳定,饲料需求变动成为压榨吨毛利变动主因,压榨利润与饲料产量呈正相关。因此,压榨环节偏同质化,效率提升是盈利能力增厚的关键;下游包装化、品牌化发展,体现消费品溢价:下游环节是将散装油经进一步精炼、包装,形成小、中包装油产品,供给零售及餐饮渠道。因下游环节贴近终端消费,迎合消费升级趋势,质的提升成为关键。对企业能力的要求也更多着眼于产品与品牌打造,迎合消费升级趋势,体现消费品溢价。图表: 食用油产业链拆分示意图资料来源:金龙鱼招股说明书,中金公司研究部图表: 压榨利润与饲料产量正相关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部,中金公司研究部图表: 小包装油毛利率高注:西王食品2015年后亦不再披露散装油毛利率数据;玉米油为小品种油资料来源:西王食品年报,中金公司研究部单一环节优势难以做大,平台型企业主导竞争格局行业变革加快,企业凭单一优势难以做大:食用油产业链上游偏工业化逻辑,下游偏消费品逻辑,且上游为下游提供基础支持。同时,行业不断变革中,上游压榨走向集约化,下游持续体现消费升级,双重竞争压力更考验企业综合能力。在这一商业模式下,我们认为如企业仅凭借单一点位优势,将难以有效打通产业链并持续做大做强。平台型企业主导行业发展,集中度有望提升:从中长期看,我们更为看好行业内具有平台型特征的企业,其更有机会构筑较高的竞争壁垒,并形成综合竞争力:1)上游业务依托生产集约、协同,实现成本优势、高周转效率;2)下游业务打造产品和品牌力,如更多粮油品类、更好的品牌口碑,借此提升消费品属性和溢价空间;3)市场网络更宽,并下沉至低线城市及农村等市场。图表: 平台型企业优势示意图资料来源:金龙鱼官网,中国粮油控股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积淀综合实力:供应链建设、消费品打造、强力渠道我们认为打造平台型企业应在三个方面看到竞争力,在生产环节需具备完善的供应链布局,以此为底层支持,推动压榨端效率提升;在产品端需具备品牌打造能力,借此不断提升产品的品牌溢价;在销售端需建立宽而深的渠道网络,以高效管理为渠道提供助力。完善供应链布局,可实现降本增效供应链为底层支撑,推动上游环节效率提高:生产端看,考虑产业链上游成本加成属性,为维系压榨利润,我们认为需要企业需通过密集广泛的供应链布局,在采购和运输上获取成本优势,并有能力通过套期保值对冲原料价格波动,如2019年大豆价格波动导致行业压榨利润跌至-30元/吨,而大型企业仍可保障盈利。运营端看,管理同样需以效率为导向。基于此,完整供应链体系可视为食用油企业底层支持,并借此在上游压榨环节提效降本。【案例】金龙鱼:供应链完备,综合企业群模式创新金龙鱼是国内最大的食用油企业,从2005年成立至今,深耕15载,公司供应链和产能已实现全国布局,建立了完善的生产网络,并通过大型综合企业群,实现高效运营。公司在供应链层面的优势可体现在:产能布局铺满全国,降低运输及采购成本:金龙鱼的食用油产能布局全国24个省市,2019年压榨、中小包装、精炼产能分别达2,255、2,258、1,106万吨,分布在65个已投产生产基地。同时,公司产能靠近原材料产地、港口、铁路等地,可降低运输成本,且供应链覆盖全国,统筹生产规划,满足各地产品交付需求;综合企业群模式,利于企业间协同:公司设立多个大型综合企业群,内部集合产业链上下游工厂,对原辅料供应、仓储物流、后勤保障等统一管理,内部基础设施完全共享,从而实现效率最大化和规模经济;循环经济理念,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公司运用“循环经济”理念,通过“吃干榨净”式加工,促进农产品生产由初级加工、资源消耗型向精深加工、高效利用型转变升级。2006年公司首次创建“水稻循环经济模式”,实现水稻变废为宝,除产出大米和饲料原料外,稻壳还可用于发电,还能二次提取米糠油、白炭黑、活性炭等高附加值产品。图表: 金龙鱼供应链优势示意图资料来源:金龙鱼招股说明书,中金公司研究部增强产品的消费品属性,提高产品溢价不断提升溢价空间,需要兼具产品力和品牌力:产业链下游是企业实现产品溢价、提升盈利能力的主要阵地,我们认为高溢价产品需要兼具产品力和品牌力。产品力是实现长期增长的保鲜剂:产品品质是消费者认可的基础,背后需要研发、质量控制支撑。同时,产品结构尤为重要,单一品类会限制企业发展,如中羚营养油主营蔬菜油,2014~2019年新增品类较少,公司食用油销售额下滑,市占率从1.0%降至0.5%。而中粮依托产品多元化及推陈出新,同期市占率提升4.4ppt;品牌力赋予食用油更高溢价:随消费升级,品牌力强的食用油往往享有更高溢价,如贝蒂斯(BETIS)定位西班牙皇室橄榄油品牌,并通过消费者教育、营销等打开国内市场,且据天猫数据,其产品均价明显高于同类品牌。因此,我们认为好的品牌首先要定位清晰,其次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最后加强营销推广。图表: 中羚营养油-食用油零售额及市占率下降资料来源:欧睿数据库,中金公司研究部【案例】中粮福临门:产品多元化发展,下游竞争力增强中粮福临门食用油为中国粮油控股旗下产品,2014年至今,中粮的食用油品类多元化加快,且细分油种持续升级,产品矩阵丰富。我们认为这顺应消费升级,且利于公司食用油业务收入提升,2014~2019年公司在包装食用油市场的销量份额也因此从10.7%提升至15.1%。覆盖油种多元化发展:2014年以前,公司食用油产品品类整体偏传统,以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大众油种为主;2014年起,公司着力扩大产品组合,结合消费多元化需求,公司陆续推出芝麻油、特种油、亚麻籽油、核桃油等高溢价品类,收入空间逐步提升。同时,随下游业务规模扩大,公司也逐渐与中小企业拉开差距;迎合消费升级,细分品类推陈出新: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加的营养保健需求,2015年以来,对于原有油种,公司对细分品类压榨工艺优化、营养配方升级,持续推陈出新,包括土榨花生油、浓香压榨菜籽油等,且2020年产品升级仍在持续。基于此,公司覆盖客户需求更加全面,销售规模扩大,且产品升级也有助盈利能力改善。图表: 中粮品类多元化历程及对应市占率变化资料来源:中粮集团官网,欧睿数据库,中金公司研究部(注:图中市占率为公司包装食用油销量占包装食用油市场整体销量的份额)【案例】贝蒂斯:品牌定位精准,占据“天时”与“人和”的小黑马贝蒂斯(BETIS)是西班牙领先橄榄油制造商Torres旗下品牌,2009年进入国内市场,隶属于金欧利销售公司,十年发展成功塑造出国内领先橄榄油品牌。贝蒂斯快速发展主要依托“百年皇家品牌”形象推广、生动的消费者教育,及提早做好品牌营销网络,持续扩大销售规模。过去10年公司在包装食用油市场的销量份额从0.1%提升至0.6%。切入橄榄油细分赛道,品牌定位精准:贝蒂斯作为外来品牌,面对国内食用油头部企业较强的局面,差异化是公司介入国内市场并立足的关键。考虑贝蒂斯发展历史悠久,1924年被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指定为皇室用油,因此,公司品牌定位在“皇室用油、百年品质、原装进口”,通过高端化定位、较强的品牌背书来打动消费者。强化消费者教育,占据“天时”与“人和”:橄榄油作为舶来品,不一定适应中式烹饪习惯,且体量较小,据智研咨询数据,2019年中国橄榄油消费量仅约6万吨,占食用油比例不到1%,在国内尚处于导入期。因此,如何让消费者建立对橄榄油的认知,以及贴近消费者对健康食用油的诉求,是企业入局的关键。在消费者教育方面,贝蒂斯具有“天时”与“人和”:1)公司把握切入国内市场的时机,待2000年左右其他橄榄油品牌在中国破冰,国内对橄榄油品类形成一定了解后,公司介入的困难变小;2)公司自身进行生动的消费者教育,寓教于乐,包括橄榄油类别、发展历史、烹饪菜谱等,抓住机会成为橄榄油代表。布局早、下手快、推广密,品牌营销全面:公司的营销策略旨在布局早、下手快、推广密。2009年刚进入国内市场时,公司提早布局市场网络,销售人员在全国搭建经销商,用一年时间覆盖大陆多数省份。2009~2011年,公司通过在央视连续投放广告,提升品牌认知,此后继续赞助央视节目、热播剧等,近两年开发直播大V带货,引入更多流量,从而推动销售规模增长。图表: 贝蒂斯品牌塑造及市占率变化示意图资料来源:贝蒂斯官网,央视广告网,中金公司研究部(注:图中市占率为公司包装食用油销量占包装食用油市场整体销量的份额)图表: 国内橄榄油品类处于早期发展资料来源:智研咨询,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拓宽并掘深渠道,高效管理提供助力食用油渠道需要宽广覆盖、持续下沉:食用油消费多在线下实体店,据欧睿数据,2019年国内包装食用油线下渠道比例高达95.9%,其中超市、超大型超市、夫妻店、杂货店占据主导,这些门店分散在各级省市、县城及农村等多层市场,数量较大。因此,对食用油企业而言,如何覆盖更多终端门店,并持续下沉,是扩大销售规模的关键。渠道管理能力同样重要:食用油渠道体系中,为了对接大量终端实体店,往往存在多层经销商。但多层分销下,渠道窜价、库存积压等现象较多,为解决相关难题,行业内两种渠道体系较为有效,分别为“直销+经销商代理型”、“企业一体化管理型”,前者以金龙鱼为代表,主要依托与自身直销客户的长期稳定关系,及经销商对分销渠道的全面管理及服务,对市场精耕细作;而后者以鲁花为代表,依靠企业自身人力、物力等,拓展市场并管理众多分销渠道。相比下,我们认为渠道模式并无优劣之分,高效管理才能促进渠道运转顺畅,从而提升渠道周转效率。图表: 国内包装食用油行业渠道结构拆分(2019年)资料来源:欧睿数据库,中金公司研究部【案例】金龙鱼:直销客户长期稳定,优质经销商深度分销金龙鱼渠道体系以直销为主,与众多直销客户紧密合作,品牌溢价得以体现,同时自2010年起推行大经销商制度,建立了优质经销商网络,截至2019年,直销、经销渠道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68.9%、31.1%。此外,经销商全面负责渠道运营,而分销商等据此服务终端,公司主要起到指导和辅助。基于此,公司不仅实现了高效的渠道管理,且市场服务不断加深,为产品销售提供有力支持。直销为主,客户关系长期稳定:考虑食用油销售渠道以现代渠道为主,公司多年来深耕此类渠道客户,销售团队规模超1万人。基于良好品牌、优质产品、专业化服务等,公司已覆盖全国性及大型区域连锁超市、餐饮企业、生鲜电商、酒店集团等,其中知名客户较多,如沃尔玛、真功夫、美菜、百胜、麦当劳等。同时,公司积极探索餐饮新零售模式,实现数字化转型,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餐饮供应链平台。经销商职能全面,市场服务不断加强:针对粮油批发店、夫妻店等食用油传统渠道,及福利团购等特殊渠道,公司以经销商为主导,2019年经销商数量达4,406家, 2016~2019年CAGR达+19.5%。自上而下看,公司设立办事处,对经销商提供指导和融资支持,而经销商职能全面,主要包括客户关系开发与维护、管理分销商、物流配送,及ERP销售信息分析反馈等。公司近年来积累了优质经销商网络,借此实现精耕细作,市场服务宽度和深度加强,近10年包装米、面、调味品等得以推广。深度分销,渠道管理高效:为了应对食用油市场激烈竞争,公司在整个渠道体系中深度参与,及时跟踪渠道存货、市场需求,据此制定排产计划,提供物流支持,并通过办事处协助经销商管理分销市场。同时,公司根据市场开发进度,适当调整经销商、分销商利润分成,从而提高对渠道的掌控力。整体看,公司通过深度分销,渠道掌控力和管理效率均有提升。图表: 金龙鱼渠道体系及管理机制示意图资料来源:金龙鱼招股说明书,《农业机械》,中金公司研究部【案例】鲁花:一体化高效管理,数字化促进周转鲁花是国内领先的花生油生产企业,兼营其他品类如大豆油、玉米油等。近年来公司在渠道体系、数字化方面做出创新,自上而下执行效率高;自下而上借助数字化,实现销售、存货信息流的及时反馈,从而根据市场需求调节库存,加快周转。基于此,公司领先地位巩固,在包装食用油市场的销量份额从2010年5.6%增至2019年6.9%。渠道管理精细化,执行效率高:鲁花采用一体化渠道管理模式,公司在全国设立60余个销售分公司,由自己的分公司独立覆盖不同区域,且下设直销、经销渠道,尽可能贴近市场,经销商数量超2,000家。考虑食用油主要通过寄售方式在在线下实体店销售,部分渠道库存、市场销售情况难以及时反馈至公司,鲁花对渠道精细化管理,各层级销售情况可及时获知,执行高效,从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数字化运营,周转加快:公司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对生产、渠道流通的全景监督。具体地,公司在每瓶花生油上喷码,扫码可识别追溯该瓶食用油对应的生产和运输信息,包括油厂、生产车间、生产线、操作员工,以及营销公司、途径仓库、卖场、销售员等。基于此,公司渠道存货信息流实时、全面地反映在总公司系统中,鲁花凭借数字化避免渠道缺货或库存积压,实现了有效渠道库存管理,从而加快周转。图表: 鲁花渠道体系及数字化运营示意图资料来源:《轻工标准与质量》,《IT经理世界》,中金公司研究部图表: 鲁花集团食用油销售额及市占率资料来源:欧睿数据库,中金公司研究部(注:图中市占率为公司包装食用油销量占包装食用油市场整体销量的份额)投资建议平台型企业继续主导行业发展:我们认为在食用油行业消费升级趋势明确,且随产能整合加快,行业壁垒将提高,竞争从同质化向高质量比拼转变。而头部企业已具备平台型企业特征,上游业务实现规模优势、高周转效率,下游业务打造产品和品牌力,市场网络铺设全而深,竞争优势难以被其他企业复制。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头部企业竞争力继续提升,有望进一步整合份额。
2020年上市公司中报披露收官,食用油企业交出一张高分成绩单。上半年新冠疫情肆虐,贸易战阴云罩顶;在封城封路的险境下,油脂人千方百计将超市货架填满;在国际政治紧张局势下,油企们沉着化解原材料波动风险,稳价保供,力所能及捐款捐物,与全国人民共克时艰,共同度过至暗时刻。疫情是一场大考,也打开了升维空间。在油企们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上,究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上半年,油企营业收入大面积飘红,归因于产品销量的增长。通常上半年春节过后即进入食用油行业的淡季,但突降的疫情带来了改变。疫情造成了消费者“足不出户”的消费形态,导致餐饮行业受到冲击较大,中大包装产品的需求减少;但面向家庭销售的小包装产品销量增加较多。家庭消费者小包装油的耗用囤购、经销商的二次备货均导致需求量上升。财报显示:上半年道道全包装油收入同比增长33%;长寿花食品包装油收入同比增长18.4%。益海嘉里金龙鱼相关文件披露:2020年1-6月,该公司面向家庭销售的零售客户渠道收入占比上升5.97%;而餐饮客户渠道收入占比下降15.2%。食用油企业的营收通常包括包装油、散油及粕类等。包装油产品的毛利率较高,因此,包装油产品销量的上升,使得油脂企业整体利润抬升。具体来看:京粮控股植物油加工能力主要集中在京粮天津工厂,以大豆压榨为主,该工厂上半年开工率高达82.35%,营收15.8亿,净利润3033万,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京粮控股同时在国产大豆、葵油、非转菜油等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品种上重点突破,有效规避了疫情的冲击。道道全产品主要系供应家庭消费的小包装类油品,近年来产能已提升的道道全,没有错过这波行情,销量大增3成多,量利齐升,趁势做大了市场规模。道道全已在建设靖江、茂名工厂;待工厂建成投产后,其产能与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目标是进入小包装油前三强。太阳股份为位于江苏南通的金太阳粮油粮油股份公司,国内葵花油加工十强企业,是中粮集团、鲁花等公司葵花籽油供应商,收入以葵花籽油、菜籽油、大豆油的销售为主。金太阳上半年营收及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重要原因是菜籽油的销售收入大增。益海嘉里金龙鱼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0亿元,同比大增88.35%。以粮油产品为主的厨房食品业务实现销售915万吨,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相对高毛利率的小包装产品销量占比增加,高端产品销量上升,使得业务收入及毛利大幅增长。从中报业绩中还可以看到:头部企业借助规模效应和并购整合,形成强者恒强的局面。为何这些油企能在疫情下抢占市场? 因为率先实现了全国布局、区域布局、品类布局以及渠道布局。疫情发生后,许多地方封路、限制车辆流动,很多小企业无法向全国发货,超市卖场从经销商拿货,基本上拿到的就是国内几大油脂巨头或区域龙头油企的产品。包装油市场份额高度集中、巨头博弈的局面仍将持续,中小油企则寻求在细分品类、新零售模式带来的机会中进行突围。另外,越来越多的优质油企启动了IPO上市征程,以获得发展的关键资金支持。非凡的2020年注定被历史铭记。上半年风云已过,下半年的收官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