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产业研究【报告格式】电子版、纸介版【出品单位】华经产业研究院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报告目录:第一部分 产业环境透视第一章 食用菌行业发展综述第一节 食用菌行业定义及分类一、行业定义二、行业主要产品分类三、行业特性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二节 食用菌行业统计标准一、统计部门和统计口径二、行业主要统计方法介绍三、行业涵盖数据种类介绍第三节 最近3-5年中国食用菌行业经济指标分析一、赢利性二、成长速度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间四、进入壁垒/退出机制五、风险性六、行业周期七、竞争激烈程度指标八、行业及其主要子行业成熟度分析第四节 食用菌行业产业链分析一、产业链结构分析二、主要环节的增值空间三、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四、行业产业链上游相关行业分析1、食用菌产品成本构成2、食用菌种子行业发展状况及影响3、食用菌种植基地发展状况及影响4、食用菌技术发展状况及影响五、行业下游产业链相关行业分析1、食用菌下游行业分布2、食用菌药用发展状况及影响3、食用菌罐头发展状况及影响4、食用菌农产品发展状况及影响六、上下游行业影响及风险提示第二章 食用菌行业市场环境及影响分析(pest)第一节 食用菌行业政治法律环境(p)一、行业管理体制分析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三、食用菌行业标准四、行业相关发展规划1、食用菌行业国家发展规划2、食用菌行业地方发展规划五、政策环境对行业的影响第二节 行业经济环境分析(e)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3、产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二、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1、经济复苏对行业的影响2、货币政策对行业的影响3、区域规划对行业的影响第三节 行业社会环境分析(s)一、食用菌产业社会环境1、人口环境分析2、教育环境分析3、文化环境分析4、中国城镇化率二、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三、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第四节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t)一、食用菌技术分析1、技术水平总体发展状况分析2、我国食用菌行业新技术研究二、食用菌技术发展水平1、我国食用菌行业技术水平所处阶段2、与国外食用菌行业的技术差距三、2016-2020年食用菌技术发展分析四、行业主要技术发展趋势预测分析五、技术环境对行业的影响第三章 国际食用菌行业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第一节 全球食用菌市场总体情况分析一、全球食用菌行业的发展特点二、2016-2020年全球食用菌市场结构三、2016-2020年全球食用菌行业发展分析四、2016-2020年全球食用菌行业竞争格局五、2016-2020年全球食用菌市场区域分布第二节 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市场分析一、欧洲1、欧洲食用菌行业发展概况2、2016-2020年欧洲食用菌市场结构及产销状况分析3、2021-2026年欧洲食用菌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二、北美1、北美食用菌行业发展概况2、2016-2020年北美食用菌市场结构及产销状况分析3、2021-2026年北美食用菌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三、日本1、日本食用菌行业发展概况2、2016-2020年日本食用菌市场结构及产销状况分析3、2021-2026年日本食用菌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四、韩国1、韩国食用菌行业发展概况2、2016-2020年韩国食用菌市场结构及产销状况分析3、2021-2026年韩国食用菌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五、其他国家地区第三节 2016-2020年国际重点食用菌企业运营分析第四章 中国食用菌行业的国际比较分析第一节 中国食用菌行业的国际比较分析一、中国食用菌行业竞争力指标分析二、中国食用菌行业经济指标国际比较分析三、食用菌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1、生产要素2、需求条件3、支援与相关产业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5、政府的作用第二节 全球食用菌行业市场需求分析一、市场规模现状调研二、需求结构分析三、重点需求客户四、市场前景展望第三节 全球食用菌行业市场供给分析一、生产规模现状调研二、产能规模分布三、市场价格走势四、重点厂商分布第二部分 行业深度分析第五章 我国食用菌行业运行现状分析第一节 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一、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阶段二、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总体概况三、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特点分析四、我国食用菌行业商业模式分析第二节 2016-2020年食用菌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一、2016-2020年我国食用菌行业市场规模二、2016-2020年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分析三、2016-2020年中国食用菌企业发展分析第三节 2016-2020年食用菌市场情况分析一、2016-2020年中国食用菌市场总体概况二、2016-2020年中国食用菌产品市场发展分析第四节 我国食用菌市场价格走势分析一、食用菌市场定价机制组成二、食用菌市场价格影响因素三、2016-2020年食用菌产品价格走势分析四、2021-2026年食用菌产品价格走势预测分析第六章 我国食用菌所属行业整体运行指标分析第一节 2016-2020年中国食用菌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二、人员规模状况分析三、所属行业资产规模分析四、所属行业市场规模分析第二节 2016-2020年中国食用菌所属行业产销情况分析一、我国食用菌所属行业工业总产值二、我国食用菌所属行业工业销售产值三、我国食用菌所属行业产销率第三节 2016-2020年中国食用菌所属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一、所属行业盈利能力分析1、我国食用菌所属行业销售利润率2、我国食用菌所属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3、我国食用菌所属行业亏损面二、所属行业偿债能力分析1、我国食用菌所属行业资产负债比率2、我国食用菌所属行业利息保障倍数三、所属行业营运能力分析1、我国食用菌所属行业应收帐款周转率2、我国食用菌所属行业总资产周转率3、我国食用菌所属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四、所属行业发展能力分析1、我国食用菌所属行业总资产增长率2、我国食用菌所属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3、我国食用菌所属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4、我国食用菌所属行业资本保值增值率第七章 2021-2026年我国食用菌市场供需形势分析第一节 食用菌行业生产分析一、产品及原材料进口、自有比例二、国内产品及原材料生产基地分布三、产品及原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分析四、2016-2020年原材料产能情况分析第二节 我国食用菌市场供需分析一、2016-2020年我国食用菌行业供给状况分析1、我国食用菌行业供给分析2、我国食用菌行业产品产量分析3、重点企业产能及占有份额二、2016-2020年我国食用菌行业需求状况分析1、食用菌行业需求市场2、食用菌行业客户结构3、食用菌行业需求的地区差异三、2016-2020年我国食用菌行业供需平衡分析第三节 食用菌产品市场应用及需求预测分析一、食用菌产品应用市场总体需求分析1、食用菌产品应用市场需求特征2、食用菌产品应用市场需求总规模二、2021-2026年食用菌行业领域需求量预测分析1、2021-2026年食用菌行业领域需求产品功能预测分析2、2021-2026年食用菌行业领域需求产品市场格局预测分析三、重点行业食用菌产品需求分析预测1、香菇市场分析2、平菇市场分析3、双孢菇市场分析4、草菇市场分析5、金针菇市场分析6、灵芝市场分析第八章 食用菌所属行业进出口结构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一节 食用菌所属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一、食用菌所属行业进出口综述1、中国食用菌进出口的特点分析2、中国食用菌进出口地区分布情况分析3、中国食用菌进出口的贸易方式及经营企业分析4、中国食用菌进出口政策与国际化经营二、食用菌所属行业出口市场分析1、2016-2020年所属行业出口整体状况分析2、2016-2020年所属行业出口总额分析3、2016-2020年所属行业出口产品结构三、食用菌所属行业进口市场分析1、2016-2020年所属行业进口整体状况分析2、2016-2020年所属行业进口总额分析3、2016-2020年所属行业进口产品结构第二节 中国食用菌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一、中国食用菌出口面临的挑战二、中国食用菌所属行业未来出口展望三、中国食用菌产品出口对策四、食用菌所属行业进出口前景及建议1、所属行业出口前景及建议2、行业进口前景及建议第三部分 市场全景调研第九章 食用菌行业产业结构分析第一节 食用菌产业结构分析一、市场细分充分程度分析二、各细分市场领先企业排名三、各细分市场占总市场的结构比例四、领先企业的结构分析(所有制结构)第二节 产业价值链条的结构及整体竞争优势分析一、产业价值链条的构成二、产业链条的竞争优势分析二、产业链条的竞争劣势分析第三节 产业结构发展预测分析一、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政策分析二、产业结构调整中消费者需求的引导因素三、中国食用菌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市场定位四、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分析第十章 2021-2026年我国食用菌细分市场分析及预测第一节 中国食用菌行业细分市场结构分析一、食用菌行业市场结构现状分析二、食用菌行业细分结构特征分析三、食用菌行业细分市场发展概况四、食用菌行业市场结构变化趋势预测分析第二节 食用菌种植市场分析预测一、食用菌种植技术发展进程二、食用菌种植市场规模分析三、食用菌种植市场结构分析四、食用菌种植市场竞争格局五、食用菌种植市场趋势预测分析第三节 食用菌初级产品市场分析预测一、食用菌初级产品技术发展进程二、食用菌初级产品市场规模分析三、食用菌初级产品市场结构分析四、食用菌初级产品市场竞争格局五、主要食用菌初级产品市场分析1、香菇市场分析2、平菇市场分析3、双孢菇市场分析4、草菇市场分析5、金针菇市场分析6、灵芝市场分析六、食用菌初级产品市场趋势预测分析第四节 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市场分析预测一、食用菌深加工产品技术发展进程二、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市场规模分析三、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市场结构分析四、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市场竞争格局五、主要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市场分析1、香菇市场分析2、平菇市场分析3、双孢菇市场分析4、草菇市场分析5、金针菇市场分析6、灵芝市场分析六、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市场趋势预测分析第十一章 我国食用菌行业营销趋势及策略分析第一节 食用菌行业销售渠道分析一、营销分析与营销模式推荐1、渠道构成2、销售贡献比率3、覆盖率4、销售渠道效果5、价值流程结构6、渠道建设方向二、食用菌营销环境分析与评价1、国际环境下的食用菌2、企事业需求下的食用菌3、我国食用菌市场整体环境三、销售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四、营销渠道发展趋势与策略第二节 食用菌行业营销策略分析一、中国食用菌营销概况二、食用菌营销策略探讨1、中国食用菌产品营销策略浅析2、食用菌新产品的市场推广策略3、食用菌细分产品营销策略分析第三节 食用菌营销的发展趋势预测分析一、未来食用菌市场营销的出路二、中国食用菌营销的趋势预测分析第四节 食用菌市场营销模式与面临的挑战第四部分 竞争格局分析第十二章 食用菌产业集群发展及区域市场分析第一节 中国食用菌产业集群发展特色分析一、长江三角洲食用菌产业发展特色分析二、珠江三角洲食用菌产业发展特色分析三、环渤海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特色分析四、闽南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特色分析第二节 食用菌重点区域市场分析预测一、行业总体区域结构特征及变化1、区域结构总体特征2、行业区域集中度分析3、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4、行业规模指标区域分布分析5、行业效益指标区域分布分析6、行业企业数的区域分布分析二、食用菌重点区域市场分析1、江苏食用菌市场分析2、浙江食用菌市场分析3、上海食用菌市场分析4、福建食用菌市场分析5、广东食用菌市场分析第十三章 2021-2026年食用菌行业竞争形势及策略第一节 行业总体市场竞争状况分析一、食用菌行业竞争结构分析1、现有企业间竞争2、潜在进入者分析3、替代品威胁分析4、供应商议价能力5、客户议价能力6、竞争结构特点总结二、食用菌行业企业间竞争格局分析1、不同地域企业竞争格局2、不同规模企业竞争格局3、不同所有制企业竞争格局三、食用菌行业集中度分析1、市场集中度分析2、企业集中度分析3、区域集中度分析4、各子行业集中度5、集中度变化趋势预测分析四、食用菌行业swot分析1、食用菌行业优势分析2、食用菌行业劣势分析3、食用菌行业机会分析4、食用菌行业威胁分析第二节 中国食用菌行业竞争格局综述一、食用菌行业竞争概况1、中国食用菌行业品牌竞争格局2、食用菌业未来竞争格局和特点3、食用菌市场进入及竞争对手分析二、中国食用菌行业竞争力分析1、我国食用菌行业竞争力剖析2、我国食用菌企业市场竞争的优势3、民企与外企比较分析4、国内食用菌企业竞争能力提升途径三、中国食用菌产品竞争力优势分析1、整体产品竞争力评价2、产品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3、竞争优势评价及构建建议四、食用菌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1、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2、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3、重点企业营业收入对比分析4、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5、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第三节 2016-2020年食用菌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一、2016-2020年国内外食用菌竞争分析二、2016-2020年我国食用菌市场竞争分析三、2016-2020年我国食用菌市场集中度分析四、2016-2020年国内主要食用菌企业动向五、2016-2020年国内食用菌企业拟在建项目分析第四节 食用菌行业并购重组分析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二、本土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三、行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趋势预测第五节 食用菌市场竞争策略分析第十四章 2021-2026年食用菌行业领先企业经营形势分析第一节 中国食用菌企业总体发展状况分析一、食用菌企业主要类型二、食用菌企业资本运作分析三、食用菌企业创新及品牌建设四、食用菌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五、2020年食用菌行业企业排名分析第二节 中国领先食用菌企业经营形势分析一、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万达(中国香港)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三、山东荣丰集团有限公司四、中国香港鑫三荣集团有限公司五、福建绿宝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六、绿雅(江苏)食用菌有限公司七、大山合集团有限公司八、昆山市正兴食用菌有限公司九、如意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十、湖北森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五部分 发展前景展望第十五章 食用菌行业"十四五"规划研究第一节 "十三五"食用菌行业发展回顾一、"十四五"食用菌行业运行状况分析二、"十四五"食用菌行业发展特点三、"十四五"食用菌行业发展成就第二节 食用菌行业"十四五"总体规划一、食用菌行业"十四五"规划纲要二、食用菌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导思想三、食用菌行业"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第三节 "十四五"规划解读一、"十四五"规划的总体战略布局二、"十四五"规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三、"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精神解读第四节 "十四五"区域产业发展分析一、"十四五"区域发展态势与存在问题二、"十四五"我国区域政策的基本走向三、"十四五"区域产业布局与产业转移第五节 "十四五"时期食用菌行业热点问题研究一、行业技术发展热点问题二、产业增长方式转型问题三、行业产业链延伸问题四、行业节能减排问题五、产业转移及承接问题第六节 "十四五"规划将为食用菌行业找到新的增长点第十六章 2021-2026年食用菌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分析第一节 2021-2026年食用菌市场发展前景一、2021-2026年食用菌市场发展潜力二、2021-2026年食用菌市场发展前景展望三、2021-2026年食用菌细分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第二节 2021-2026年食用菌市场发展趋势预测分析一、2021-2026年食用菌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1、技术发展趋势预测2、产品发展趋势预测3、产品应用趋势预测二、2021-2026年食用菌市场规模预测分析1、食用菌行业种植规模预测分析2、食用菌行业产品产量规模预测分析3、食用菌行业市场容量预测分析4、食用菌行业销售收入预测分析三、2021-2026年食用菌行业应用趋势预测分析四、2021-2026年细分市场发展趋势预测分析第三节 2021-2026年中国食用菌行业供需预测分析一、2021-2026年中国食用菌行业供给预测分析二、2021-2026年中国食用菌行业产量预测分析三、2021-2026年中国食用菌市场销量预测分析四、2021-2026年中国食用菌行业需求预测分析五、2021-2026年中国食用菌行业供需平衡预测分析第四节 影响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关键趋势预测分析一、市场整合成长趋势预测分析二、需求变化趋势及新的商业机遇预测分析三、企业区域市场拓展的趋势预测分析四、科研开发趋势及替代技术进展五、影响企业销售与服务方式的关键趋势预测分析第十七章 2021-2026年食用菌行业投资价值评估分析第一节 食用菌行业投资特性分析一、食用菌行业进入壁垒分析二、食用菌行业盈利因素分析三、食用菌行业盈利模式分析第二节 2021-2026年食用菌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一、有利因素二、不利因素第三节 2021-2026年食用菌行业投资价值评估分析一、行业投资效益分析1、行业活力系数比较及分析2、行业投资收益率比较及分析3、行业投资效益评估二、产业发展的空白点分析三、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投资方向四、新进入者应注意的障碍因素第十八章 2021-2026年食用菌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第一节 食用菌行业投融资状况分析一、行业资金渠道分析二、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三、兼并重组情况分析四、食用菌行业投资现状分析1、食用菌产业投资经历的阶段2、2020年食用菌行业投资状况回顾(1)总体投资及结构(2)投资规模及增速分析(3)分行业投资分析(4)分地区投资分析(5)外商投资分析3、2016-2020年中国食用菌行业风险投资情况分析4、2016-2020年我国食用菌行业的投资态势第二节 2021-2026年食用菌行业投资机会一、产业链投资机会二、细分市场投资机会三、重点区域投资机会四、食用菌行业投资机遇第三节 2021-2026年食用菌行业投资风险及防范一、政策风险及防范二、技术风险及防范三、供求风险及防范四、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及防范五、关联产业风险及防范六、产品结构风险及防范七、其他风险及防范第四节 中国食用菌行业投资建议一、食用菌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二、食用菌行业主要投资建议三、中国食用菌企业融资分析1、中国食用菌企业ipo融资分析2、中国食用菌企业再融资分析第六部分 发展战略研究第十九章 2021-2026年食用菌行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第一节 2020年食用菌行业面临的困境第二节 食用菌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一、重点食用菌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1、重点食用菌企业面临的困境2、重点食用菌企业对策探讨二、中小食用菌企业发展困境及策略分析1、中小食用菌企业面临的困境2、中小食用菌企业对策探讨三、国内食用菌企业的出路分析第三节 中国食用菌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中国食用菌行业存在的问题二、食用菌行业发展的建议对策1、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2、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3、企业自身应对策略三、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1、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2、合理确立重点客户3、重点客户战略管理4、重点客户管理功能第四节 中国食用菌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第二十章 食用菌行业案例分析研究第一节 食用菌行业并购重组案例分析一、食用菌行业并购重组成功案例分析1、国外食用菌行业并购重组成功案例解析2、国内食用菌行业并购重组成功案例解析二、食用菌行业并购重组失败案例分析1、国外食用菌行业并购重组失败案例解析2、国内食用菌行业并购重组失败案例解析三、经验借鉴第二节 食用菌行业经营管理案例分析一、食用菌行业经营管理成功案例分析1、国外食用菌行业经营管理成功案例解析2、国内食用菌行业经营管理成功案例解析二、食用菌行业经营管理失败案例分析1、国外食用菌行业经营管理失败案例解析2、国内食用菌行业经营管理失败案例解析三、经验借鉴第三节 食用菌行业营销案例分析一、食用菌行业营销成功案例分析1、国外食用菌行业营销成功案例解析2、国内食用菌行业营销成功案例解析二、食用菌行业营销失败案例分析1、国外食用菌行业营销失败案例解析2、国内食用菌行业营销失败案例解析三、经验借鉴第二十一章 食用菌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第一节 食用菌行业发展战略研究一、战略综合规划二、技术开发战略三、业务组合战略四、区域战略规划五、产业战略规划六、营销品牌战略七、竞争战略规划第二节 对我国食用菌品牌的战略思考一、食用菌品牌的重要性二、食用菌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三、食用菌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四、我国食用菌企业的品牌战略五、食用菌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第三节 食用菌经营策略分析一、食用菌市场细分策略二、食用菌市场创新策略三、品牌定位与品类规划四、食用菌新产品差异化战略第四节 食用菌行业投资战略研究一、2020年食用菌行业投资战略二、2021-2026年食用菌行业投资战略三、2021-2026年细分行业投资战略第二十二章 研究结论及发展建议第一节 食用菌行业研究结论及建议第二节 食用菌子行业研究结论及建议第三节 食用菌行业发展建议「AK LT」一、行业发展策略建议二、行业投资方向建议三、行业投资方式建议
来源:农业农村部 由中国农业监测预警首发报告撰写人员:曹 斌 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香菇分会副会长梁希晨 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香菇分会常务理事课题组成员:高茂林 中国食用菌协会 常务副会长孔 鹏 中国食用菌协会会议会展部 副主任甘长飞 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香菇分会常务理事宋春艳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副所长香菇具有营养丰富、投资少、见效快、土地产出率高、资源利用率高和劳动生产率高等特点,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香菇产业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约有70%选择发展香菇生产。截至2018年,我国香菇产量达1043.2万吨,占全球香菇总产量的90%以上,产值超过1000亿元,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是我国生产区域最广、总产量最高、影响最大的食用菌产品。一、我国香菇产业的发展现状(一)产量快速增长。进入新世纪,我国香菇产量快速增长。2006年我国香菇产量仅有247.7万吨,2018年增长到1043.2万吨,年均增速12.8%。香菇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比例也从2006年的16.8%增加到2018年的27.5%,成为我国产量最大的食用菌产品。(二)生产区域不断扩大。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耐高温菌种的成功研发和代料栽培技术的日益成熟,加之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上涨、段木资源日趋紧缺,香菇产区由浙江南部、福建北部和江西、安徽东部山区逐渐向湖北、河南、山东、辽宁、河北等中北部地区扩展。目前我国香菇生产已遍布全国各地,形成了以河北、辽宁以及贵州为主的夏菇产区和以福建、浙江、河南、湖北、陕西为主的冬菇产区,基本实现了对大中城市的周年供给。(三)出口量持续增长。我国出口香菇主要有干香菇和鲜香菇两种商品形态[1]。2000年前后,几乎都是出口日韩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曾占到日本香菇消费市场的40%左右。2006年,受到农残问题影响,对日香菇出口量下降。近年来,随着东南亚、俄罗斯等新兴消费市场需求增加,香菇出口逐渐恢复,2018年突破15万吨大关,达到15.4万吨,增长5.5%,出口金额2.3亿美元,增长13.6%。(四)消费水平显著提升。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香菇餐饮、加工消费需求不断提升。据中国食用菌协会数据,国内香菇表观消费量[2]由2006年的243.7万吨快速扩张到2018年的1027.8万吨,年均增速12.7%,是我国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品种。同期,我国人均年香菇消费量由1.8公斤增加到7.4公斤[3],超过日本和韩国成为世界第一。(五)流通网络初步成型。鲜香菇耐储运性差,随着公路网络和现代物流网路的不断完善、保鲜技术的提升,目前,采摘后的鲜香菇经由产地经销商运送到销区批发市场,再进入超市或农贸市场,最快可在24-48小时内完成。全国已经初步形成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上海江桥批发市场等大中城市销地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网络。干香菇生产集中在不具备区位优势的山区,通常烘干后,经过中间商采购再分销到各级市场。目前,干香菇产地批发市场主要有浙江龙泉市浙闽赣食用菌交易中心、庆元香菇市场和河南省西峡县双龙香菇市场、湖北随州三里岗香菇市场等,销地批发市场主要是大型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另外,微商、电商等新模式也开始进入香菇流通领域。(六)市场价格先涨后跌。综合我国84家批发市场和部分生产基地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4年之间,香菇供需基本平衡,价格全面上涨,同期鲜香菇价格从每公斤9.8元上涨到12.3元,增25.5%。干香菇从每公斤77.2元上涨到98.9元,增28.1%。2015年之后,受到产业政策影响,全国香菇产量快速增长,香菇市场价格稳中有降。2019年,全国鲜香菇平均批发价格下跌到每公斤11.1元,较2014年下降了10.8%,干香菇平均批发价格下跌到每公斤84.5元,较2014年下降了17.0%。(七)季节性价格波动明显。近年来,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南方香菇当年11月份至次年4月上市,北方和部分南方高海拔、冷凉气候地区5-10月上市的周年供给模式。受供需关系影响,价格呈现规律性的季节波动。通常春节之前需求最为旺盛,市场价格全年最高。春节过后随着需求的衰退,价格下跌。5-6月之间,南方产地转热,香菇上市量减少,同时北方香菇刚开始上市,市场整体供不应求,价格出现上浮,一般7-8月市场价格达到全年第二个高峰。9月底,浙江、福建等南方产区的秋冬香菇开始上市,供给增加,价格逐渐下跌,直到春节之前才再次恢复到全年最高水平。(八)香菇种植收益近年来显著下降。虽然我国南北气候特征明显,香菇种植模式迥异,生产经营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但近五年来,我国香菇经营效益普遍下降。以传统香菇产区陕西省宁强县的某香菇合作社为例,种植规模120万棒(2019年),使用17×58cm规格菌棒,每棒湿重2.5公斤,按含水量60%计算,用木屑干重0.8公斤,树种青冈木,菌种品种主要是‘申香215’和‘9608’,设施设备折旧0.4元/棒/年,平均每棒产量0.75公斤。2015年至2019年之间,受到香菇种植农户增加和木材砍伐、运输成本上涨因素影响,木屑成本从每棒0.9元上涨到1.3元,涨幅达到41.3%;受运输和石油上涨因素影响,菌袋、麸皮等其他物资成本由每棒0.4元上涨到0.9元,涨幅达到125%;受城镇化、老龄化影响,劳动力以妇女和老人为主,包三餐的日工资由每天60元上涨到80元,折算到菌棒上,每棒人工成本从0.8元上涨到0.9元,涨幅12.5%。以上三项成本合计由每棒2.1元上涨到3.1元,涨幅47.6%。受上述成本上涨因素影响,自2017年以来,香菇净利润从每棒1.75元的高位快速下滑,降至目前的0.85元,降幅超过50%。二、我国香菇产业发展前景(一)国内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据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研究表明,香菇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和多种有效药用成分,蛋白高、脂肪低,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增强免疫力、降血脂抗血栓、健胃保肝、预防佝偻病和贫血的功效。随着国民收入逐年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更加追求健康、绿色的营养食品,香菇内销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二)海外消费市场将快速扩张。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香菇消费文化已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部分国家还出现从亚裔社区走向主流社区的发展趋势。今后,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饮食文化对外输出速度加快,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的香菇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提升。(三)生产经营结构将不断优化。目前,我国香菇生产劳动力紧缺、工资全面上涨问题日益突出,以资本和技术要素替代劳动要素的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生产已经成为发展方向。部分产区出现了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机械设备,承担菌棒生产,小规模零散农民负责出菇管理的“菌棒工厂+农户”种植模式,极大的节约了劳动力,并且保障了菌棒品质。未来5年这种模式的香菇产量将会进一步增加,预计将占总产量的10%左右。(四)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近些年,各地大力引进香菇生产,预计未来几年,新产区将有大量香菇上市,推动我国香菇总产量突破1200万吨大关,鲜香菇、干香菇及香菇加工品市场竞争将会日趋激烈,生产收益的增长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三、香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一)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香菇行业管理较为松散,还处于菇农、菌商、企业和市场自发发展的状态,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及快速发展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的政策引导,发展波动性较大,产量忽多忽少的现象长期存在。(二)产业信息缺失问题突出。香菇是我国重要农产品之一,2018年香菇年产量是蚕茧(83.1万吨)产量的12倍、茶叶产量(261.0万吨)的4倍、并且接近全国鱼类(1091.5万吨)总产量。但目前香菇生产统计尚未被列入到官方统计目录,完全依靠相关行业协会发动会员自愿上报,每年仅能收集到27-28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且部分数据是由地方政府和专家凭借经验估算,存在漏报、错报等问题。另外,香菇品级较多,不同级别之间价格差异较大,各地批发市场品级标准大相径庭,可参考的官方数据还难以支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三)菌种“杂、乱、散”问题突出。菌种是影响香菇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然而现行法律法规对菌种的保护力度较弱,出现研发机构维权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怪象,导致市场上无视育种人利益,随意扩繁、重新命名销售的问题屡见不鲜,菌种市场管理混乱,“同种不同名”、“同名不同种”乱象丛生。部分主产区甚至发生劣质菌种毁掉上千万菌棒的情况,给农民和当地经济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四)原料匮乏问题日益突出。随着香菇产业快速发展,对菌材林需求逐年增长,按照每生产1亿袋香菇,需要7.5万m3木材计算,我国现有的林木资源难以支撑香菇可持续生产。然而,部分山区县为了保护环境,限制木材砍伐,进一步加剧了“菌林”矛盾,不少新兴产区所需木屑只能从外地购入,原料匮乏问题日益突出。(五)适宜从业人口持续减少。随着传统产区中青年劳动力的快速流失,大部分香菇产区难以看到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而未来十几年随着这些人员的持续老龄化,将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虽然“菌棒工厂+农户”的生产模式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出菇管理和采摘环节仍需农户承担,劳动力匮乏问题将长期困扰香菇产业发展。(六)社会化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大部分香菇产区的公益性社会化服务体系处于“网破、线断、人散、农技推广职能弱化”状态,而大量省市级食用菌科研机构距离菇农较远,难以对众多小农户开展有效的技术服务。香菇科研与产业需求部分脱节,一方面产业发展对于新品种、新方法等技术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还存在开发出来的技术、标准不能支持产业发展,被束之高阁的情况。公益性服务供给不足,经营性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瓶颈。四、促进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一)加快行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中国食用菌大数据中心”建设,通过互联网应用、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手段,为香菇生产、价格、交易、融资、技术和风险监控提供服务。以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为核心组织行业专家开展国内外产业发展动向调研,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平台及时发布市场动向预测报告,引导产业有序发展。建立市场信息员制度,以主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批发商,大规模生产经营者为主体收集各地市场的不同香菇规格、数量和价格信息,完善信息质量。把香菇生产统计列入到官方统计的主要农作物目录,为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二)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菌棒工厂+农户”生产模式的财政支持力度。提升对修建菌棒工厂厂房等基础设施、专用设施和菌棒生产的补贴额度比例。按照园艺类作物将香菇专用机械设备纳入农业机械补贴目录,将香菇菌种纳入主产区良种补贴,降低经营成本。设立香菇种植收入保险制度,降低农户种植风险。促进政策金融、农担体系优先向香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取政府性投资机构修建菌棒工厂租赁给农业经营主体,或者以资产参股经营的方式支持产业发展。(三)加快工厂化生产技术研发。探索用资本和技术要素替代劳动要素技术,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香菇工厂化生产模式。支持以企业为核心组织“产学研”合作,共建研究团队,重点研发适宜工厂化生产的短菌龄菌种、配套设备和出菇管理技术等基础研究。鼓励以需求为导向统一菌棒尺寸、主要原料配方、质量、外观、包装、运输方式、出菇管理方式生产标准和香菇品质等标准化生产作业规程。聘请国外知名专家来华指导,尽快掌握工厂化生产技术。(四)完善品种权人的权益保护制度。鼓励专业化菌种生产主体提高菌种研发技术水平,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制定菌种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评价标准。建议修订《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将品种权人的权益由品种繁殖材料的商业生产和销售扩大到授权品种繁殖材料的收获物及其加工品、派生品。建议促进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牵头成立第三方菌种鉴定机构,组织相关专家委员鉴定品种质量,为品种权人在诉讼中提供必要的调查、取证等服务。(五)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香菇深加工产业,支持技术创新、熟化工艺和制定标准等环节,研发具有高附加值的香菇快消品、即食食品。加强香菇药用机理和功效基础研究及香菇保健品、医药品和化妆品等相关技术研究。推进农旅融合,依托自然资源、文化优势,建成集香菇生产、科普教育、避暑度假、养生休闲、餐饮文化相结合的香菇小镇,鼓励发展以香菇为载体的创意农业。(六)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以县为单位构建香菇社会化服务平台,整合当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资销售企业和技术能手信息,为菇农就近提供技术服务,提供合格的菌资信息。主产区设立香菇技术服务站,承担香菇新品种引进和示范推广、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监测、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组织农民培训等公益性活动。设立柔性专家岗位,聘请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解决产业技术难题,开设网络平台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拉近农户与专家距离。注解:[1] 出口香菇有烘干、新鲜、冷冻、罐头等形式,商务部统计资料中仅采用了干香菇和鲜香菇两类,本文使用商务部公开数据进行说明。[2] 消费量=生产量-出口量[3] 国家统计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按2018年139538.0万人计算。2006年人口13.5亿。调研报告1:河北省平泉市依托香菇产业助推精准扶贫方法、特点和问题河北省平泉市位于河北省北部,燕山山脉腹地,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995年开始引入食用菌产业,提出“南有庆元、北有平泉,立足平泉学庆元,产值超亿元”的口号,大力发展香菇产业。近年来,平泉县依托香菇产业,探索了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的“三零”精准扶贫模式,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8年底,平泉县香菇生产规模达到3亿袋,建成10亩以上的标准化园区1445个,产量达23万吨,实现产值23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反季节香菇生产基地,并于2018年4月,经河北省审批脱离贫困县序列。一、平泉市依托香菇产业推动精准扶贫的方法(一)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实现贫困户“零成本投入”。为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缺资金问题,让贫困户迈出发展产业第一步,平泉市采取“银行贷、财政补、园区赊、地入股”的办法,让贫困户不花一分钱发展扶贫产业。其中,银行贷指通过“银企户保”融资平台,支持每户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所借贷款可以入股园区,由园区负责还本付息。目前已发放6.5亿元扶贫贷款,支持贫困农户和扶贫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脱贫产业。财政整合上级扶贫资金、市财政补贴资金每户各6000元,共计1.2万元,扶持贫困户参与经营或入股经营;市财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的扶贫贷款给予100%贴息,对带动贫困户超过20户的扶贫园区给予100万元以下的银行基准利率贴息以及10-30万元基础设施补贴,激励园区带贫扶贫。园区赊指以香菇园区为例,园区以低于市场价7毛钱的标准赊给每户2万-4万个菌棒,并无偿提供菌棚及配套设备,待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后收回欠款。通过以上三个渠道,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可“零投资”入股香菇园区6.2万元,每年分红6000-10000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零成本”直接参与园区生产经营,每年增收4万元左右。地入股指对于需要占用大面积土地的园区建设,贫困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简称“合作社”),由合作社用土地发展产业,既实现“一地生四金”(土地流转收租金、入股合作分股金、认领认种得现金、入园务工挣薪金),又增加了村级集体收入,收到了一举多赢的效果。(二)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实现贫困户“零风险经营”。为解决贫困群众投资经营怕风险问题,平泉市依托农业企业和合作社,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同时对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经营所涉及到的产业风险、企业风险、贫困户风险和金融风险统筹考虑、严格把控,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在产业风险防控上,平泉市把技术、市场成熟的香菇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首选产业。在企业风险防控上,按照香菇生产经营状况、内部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和是否有意愿等条件严格甄选载体企业52家,负责带动贫困户发展;在金融风险防控上,贫困户所借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企业(园区)以及法人参与担保,主管部门和银行系统进行层层审核把关,同时政府成立担保中心,引入第三方保险机制,扶贫龙头企业发生经营风险,担保中心、银行机构、保险公司按照1:1:8的比例共同偿还贷款本息;在监管风险防控上,财政、扶贫、审计等部门及园区企业所在乡镇,对扶贫资金、贫困户入股资金投向和使用进行跟踪管理,金融机构及时对企业信贷动向、资金流向、经营状况进行监控,一旦发生重大风险隐患,采取法院财产“保全”等方式,首先保证贫困户的利益;在贫困户风险防控上,平泉市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标准化园区(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将企业、大户与贫困户结成利益连接体,由企业负责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高风险环节,入住园区的贫困户负责通风、浇水和采菇等劳动力密集型工作,因不可抗力造成贫困户无收入或收入严重受损,由园区负责赔付损失,并支付务工工资。(三)着眼持久稳定的脱贫,实现贫困户“零距离就业”。为解决地区偏远、自然条件较差、因病致贫或家人体弱多病的贫困户脱贫问题,平泉市把居住偏远的贫困群众有序搬迁出来,实施中心村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工程,把就业岗位搬到了贫困户“家门口”,起到了治根治本的作用。一是把基地建到村头。推进中心村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在84个贫困村建设食用菌生产园区151个、加工基地23个,实现所有乡镇和贫困村全覆盖。二是培训指导到地头。平泉市成立了市级食用菌产业服务局,并且各乡镇都配有食用菌办公室(技术推广站),组织近1000人专业技术人员长期服务各个园区,及时解决技术问题和市场问题。同时为全市和周边6个省区20多个市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三是就业落到人头。平泉市要求园区优先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务工,累计带动9360名外出困难的贫困群众就近到园区就业、在家门口挣钱,人均月工资2500多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二、平泉市依托香菇产业推动精准扶贫的特点(一)支柱产业选择得当。平泉市选择的香菇产业在本地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具有技术成熟、市场稳定、品牌靓丽的良好基础,是平泉农业第一主导产业,国家第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区,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美誉度。选择香菇产业作为贫困户精准脱贫产业最为稳妥。(二)企业带动能力强。平泉市对所选择的扶贫企业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必须是有志愿带动、有能力带动、有促进产业发展带动,防止出现企业积极性不高、带动能力不足未使贫困户脱贫造成更贫,未促进产业提升增加红利影响产业发展等问题。(三)政府控制措施得力。平泉市政府统筹资源和要素条件,在企业选择、园区建设、贫困户选择、培训、机制和模式、效益分配、相关政策落实等各个方面制定了严格标准,对各可能出现的风险做了预案,并且严格把控到位。(四)提升政策落实红利。平泉市把产业升级转型作为产业脱贫核心,把国家众多产业和扶贫支持政策融合在一起,站在“抓产业就是抓扶贫,抓扶贫促产业发展”的高度用好用足政策,最大限度的提升政策红利和产业发展红利,达到产业和扶贫双促进双提升。三、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平泉市精准扶贫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虽然已经脱离贫困县序列,但产业发展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旦停顿很容易返贫,因此相关扶持政策仍然继续实施,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议:(一)简化“倒贷”手续。贫困户所借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每年需要倒贷,手续繁琐、周期过长,造成负责还款的企业资金周转方面容易出现问题。虽然采取了平泉市政府资金池“抵扣”的方式,缓冲了“倒贷”时间,但是一旦“抵扣”的资金过多,势必会影响贫困户借款的额度。为此,建议协调银行部门简化“倒贷”手续,按照“还账不还钱”的账面方式运作。(二)维持扶贫政策的连续性。平泉市实施的“三零”精准扶贫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建立在财政政策支持之上的,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以后,相关扶贫政策可能会终止,那么在政策“断奶”之后,对于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多数企业作为经营主体要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就很难牺牲这么大的利益继续给予每年8%以上的分红。为此,建议保持扶贫政策的连续性,并协调上级银行部门降低贫困户贷款利率,以便于政府能够保持贴息的连续性。同时认真研究以提升减成本的方式,继续支持扶贫攻坚。(三)加大扶贫资金扶持力度。实施产业扶贫,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政策引导资金、产业扶持资金,平泉市财政收入少,很难负担大量的产业扶贫支出。建议持续加大财政对产业扶持资金的支持力度,重点培育各类规模化经营主体,发挥其带动作用。加快建设“菌棒工厂+农户”的生产方式,由上级项目资金或本级财政出资修建固定资产,租借给企业使用,降低经营风险,提升标准化水平,让更多的贫困群众从产业扶贫中受益脱贫。调研报告2浙江省庆元县香菇产业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庆元县位于浙江西南部,土地面积18.98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16.7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6%,森林资源丰富,非常有利于香菇生长。该县是我国人工香菇栽培技术的发源地,香菇栽培历史有800多年。近年来,庆元县在处于区位劣势的情况下,通过提高香菇集约化水平等措施推动香菇产业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和效果。一、庆元县香菇产业发展路径(一)提高集约化程度,增强产品竞争力。为加快香菇生产集约化进程,庆元县制定出台了产业扶持政策,重点推行“菌棒生产工厂化,栽培管理基地化”新模式,并对菌棒工厂建设、标准化菇棚建设给予政策扶持。近年来,共扶持建成菌棒工厂化生产厂76家,改造提升钢架标准菇棚100多万平方米。目前,规模2万棒以上种植大户增加到2500多户,占总种植户比例提升到60%以上。(二)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增加产品价值。庆元县从为加强香菇品质管理,2017将香菇主要栽培区划分成8个基地,成立“庆元县出口农产品企业协会”,开展“食用菌出口备案基地”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技术人员联系全县备案基地制度,将全县食用菌栽培区域划分为13个片区,每个片区配备2-3名技术干部负责片区服务工作。另外,全县积极开展香菇认证工作,目前香菇行业拥有有机产品48个,无公害产品5个,绿色食品6个,浙江省名牌农产品5个,浙江省区域名牌农产品1个。(三)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价值。庆元县积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截至2018年与香菇有关的企业380家,其中加工企业80多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出口企业15家,出口备案基地2160亩,2018年出口额4218万美元。庆元企业先后推出了香菇菌菇、菌蔬系列即食(休闲)食品;菌蔬营养包等养生健康产品;研制了香菇酱、香菇精、菇抽等营养调味品,形成一条以食用菌生产、加工为中心,以市场销售为平台,以品牌、文化为链接纽带,相互衔接作用的完整的香菇产业全产业链。(四)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提升行业话语权。庆元县投资15.67亿元的庆元香菇市场迁建及物流中心项目市场部分投入使用,350多家商户入驻,并被列入浙江商品国际采购中心创建主体。2016年11月,庆元县开始发布“庆元·中国香菇指数”,并且实施食用菌仓单质押贷款,建立了市场可追溯体系,提高了庆元香菇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五)支持科研创新,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庆元县重视科技创新,鼓励官民一体发展香菇科技。县食用菌科研中心先后取得“代料栽培花菇技术”等国际领先水平成果2项、国内领先13项、国内先进5项;先后育成并通过审定全国食用菌主栽品种6个,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2017年获浙江省重才爱才先进单位。另外,中心自主育成香菇品种‘241-4’、‘庆科20’、‘9015’、‘庆科212’,等香菇品种,实现香菇胶囊菌种完全国产化。目前,庆元为全国食用菌产区提供了约30%菌袋、10%香菇菌种。另外,庆元籍“菇乡师傅”达到数万名,长期支援全国400多个县,服务精准扶贫项目建设。(六)增强文化优势,推进地域品牌建设。庆元县重视庆元香菇品牌文化建设,编制实施了《庆元香菇品牌战略规划》,开展“庆元香菇”证明商标“马德里”国际注册,庆元香菇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消费者最喜爱的100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浙江省食用菌行业优秀品牌、浙江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最具历史价值十强品牌”、中国好香菇等荣誉,庆元香菇品牌价值49.26亿元,位列全国食用菌品牌首位。另外,庆元县确定11月11日为中国(庆元)香菇文化节,先后举办十一届香菇文化节。拍摄了《菇山岁月》纪录片和《香菇之源》宣传片,出版了《庆元香菇栽培》等书籍,启动了《庆元香菇志》编写,实现了香菇功夫、香菇山歌进校园,极大的提升了庆元香菇的品牌效应。2014年6月,“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还入选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二、政策建议(一)加快香菇标准化基地建设。庆元县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可用于规模化生产香菇的空间不多,发展瓶颈日益突出。建议加快建设香菇标准化基地,提升单位农地收益率。通过菇棚改造、现代农业项目建设等集中规划建设香菇重点村基地,规模连片的香菇基地,并且适当配套农旅融合设施,将基地建成观光园,让菇农租棚生产香菇,减少菇农基础设施投入,提高菇农生产积极性。建议丰富特色品种发展,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变化,在东部乡镇实施夏菇生产计划,实现香菇周年出菇。(二)探索工厂化香菇种植模式。香菇生产劳动强度大,年轻人从业意愿不强,菇农老龄化日趋严重,应加快推动香菇种植模式转型,推动工厂化香菇种植。建议依托院士工作站的人才、信息、技术引进和对外合作方面优势,加强与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香菇工厂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集中力量破解发展中的技术问题,选育自主知识产权香菇品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研发推广香菇轻简化栽培技术、工厂化生产技术,开发高效香菇生产机械、深加工产品。建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落实引进人才政策,保证人才引得进、落得下、留得住,引进和培养一批在香菇品种研发、精深加工领域的高端人才、技术青年、高级管理人才。(三)加大香菇深加工产品开发。庆元目前缺少的“猴姑饼干”“仲景香菇酱”等大销量拳头产品和研发生产企业。建议加大对大型食品企业招商引资的扶持力度,同时深度挖掘本土食品企业,引导这些食品龙头企业从大健康的角度开发香菇系列食品。建议发展香菇餐饮产业,发扬庆元县香菇饮食文化传统,开发香菇餐饮养生产品,挖掘菌菇饮食故事,策划开展香菇科普宣传、烹饪大赛、文学创作等,全面营造香菇文化氛围,逐步培育建立香菇餐饮产业。建议加快开展香菇医药保健品研发,拓展高端市场。加大科技投入,集中力量进行科研攻关,加强香菇药理功能开发。(四)进一步促进香菇品牌价值转化。“庆元香菇”还没有形成品牌体系,品牌价值在产品溢价上未能较好体现,没有形成市场价格优势。建议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依托庆元香菇文化优势、产品品牌优势,打造一二三产融合,规划采摘旅游、乡村旅游等农旅结合项目。建设香菇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引进优质民宿投资运营商,拓展香菇产业链,健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菇农增收。建议加快西洋殿4A级景区建设。围绕香菇始祖吴三公祖庙,将西洋殿附近具有浓厚香菇文化底蕴的区块规划建设成国际食用菌圣地,成为全国最具文化品牌的香菇4A级景区。建议加快庆元香菇小镇建设。以高标准示范小镇为目标,完成香菇小镇文化项目建设。(五)提升创新庆元县香菇流通模式。各地香菇批发市场如雨后春笋增加,庆元县作为香菇流通中心的交易量逐年减少,全国定价中的地位下跌。建议加快新业态发展,构建香菇电商城。深入推广“互联网+香菇”新模式,制定香菇电商产品标准,便于电商销售。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开展香菇网店经营商,培养其参与入驻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网易严选、本来生活等电商平台。建议开展微信营销模式,开设庆元香菇品牌公众号,建立微商城。建议完善市场功能,打造现代物流中心。加快香菇市场物流中心建设,聚合各种资源,加强香菇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把庆元香菇市场打造成为功能齐全的综合农产品市场和现代物流中心。
食用菌味美且营养丰富,已经成为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食材。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较低的脂肪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以食用菌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保健饮料、酒及药品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疗和保健品市场。农业一直是我国关乎社会民生的重点领域。为推动行业发展,有关政府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将在较长时期内对公司发展带来促进作用。以《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和《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为代表的各类法规和部门规章,规范了食用菌行业的生产、经营、销售和管理;以《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代表的各类政策规划,重点强调了现代化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各方面完善激励措施,促进行业发展。完善的法规和政策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食用菌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真姬菇种植快速发展 工厂化真姬菇成为趋势真姬菇又名玉蕈、斑玉蕈,属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离褶伞玉蕈属,因其具有独特的蟹鲜味,常被称为“蟹味菇”。目前,栽培的真姬菇有浅灰色和纯白色两个品系,其中白色品系又常被称为“白玉菇”。 真姬菇是食用菌的一种,除真姬菇外,目前可进行人工栽培的其他食用菌还有60多种,包括香菇、黑木耳、平菇、金针菇、双孢菇、毛木耳、杏鲍菇、茶树菇、滑菇、银耳、秀珍菇、草菇、鸡腿菇等。我国栽培真姬菇的历史较短,真正发展成商品化生产是从上世纪末开始,经历了家庭手工操作到基地化生产,再到工厂化生产的过程,产业发展迅速。从生产方面来看,真姬菇种植主要有农户种植模式和工厂化生产模式,农户种植模式是真姬菇行业的初级生产模式,该模式使用大棚、简易机械栽培食用菌,具有生产规模较小、抗污染能力较弱、技术水平较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不足之处。工厂化模式采用立体化的种植模式,所需占用的土地面积较少,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其生产模式竞争优势逐步体现。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食用菌类即食零食行业市场调查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显示,2016-2020年,我国真姬菇工厂化产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2020年全国真姬菇工厂化产量为34.9万吨。 从消费情况来看,中国真姬菇消费主要集中在家庭消费和餐馆酒楼等市场。由于鲜品真姬菇面向最终消费者,消费市场具有零散的特点,行业企业主要通过经销商模式进行销售;除经销模式外,部分大型企业如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还有少量产品以直销方式进行销售,客户包括零售客户、餐饮企业、食用菌食品加工厂等。近年来,家庭消费的稳定增长已成为拉动真姬菇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真姬菇需求量将进一步提升,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思界产业研究员认为,真姬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对改善饮食结构有重要作用,符合消费升级的需求,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工厂化真姬菇产业是惠及民生、惠及农民的产业,属于机械化、现代化、高科技农业。当前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大环境为工厂化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从而牵动真姬菇行业发展。
食用菌具有独特的食疗保健作用并且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具有抗癌、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等功效,被誉为“菜中之王”、“素食之冠”和“药中珍品”,食用菌地位可见一斑。2021年4月12日,国内工厂化食用菌行业领先企业华绿生物(300970.SZ)登陆创业板,至此国内食用菌行业前四大企业将齐聚A股。华绿生物成立于2010年,公司专业从事食用菌的研发、工厂化种植及销售业务,是国内领先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之一,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安全的高品质食用菌产品。目前公司主要产品金针菇,同时量产真姬菇(包括蟹味菇、白玉菇)等食用菌产品。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食用菌日产能达到330.02吨,综合实力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工厂化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研究报告》,公司2019年在全国工厂化规模生产金针菇企业中排名第四。食用菌消费兴起公司快速成长随着收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菌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改善饮食结构的重要作用使其越来越受欢迎,食用菌在餐饮消费中的比例逐渐增大。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食用菌的产量在1994-2013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4.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近年来中国食用菌产销量增长迅速。以华绿生物主要产品金针菇为例,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8年,我国金针菇产量达258万吨,2007年至2018年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37%。伴随着食用菌行业的发展,公司规模迅速成长。2018年下半年公司重庆基地的建成投产后,公司日产能从2017年末的203.25吨/天提升至2020年6月末的330.02吨/天,总产能从2017年的67,355.14吨上升至2019年114,825.10吨,产量从2017年的65,826.45吨分别上升至2019年的116,052.19吨,公司金针菇产能利用率较高,报告期各期均保持在98%以上,近两年产能利用率均超过100%。同时下游食用菌消费需求旺盛,2017-2019年公司销量分别达到65,704.05吨、79,552.04吨、116,160.45吨,基本达到满产满销。公司产销量的扩大巩固了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公司营收与利润规模迅速增长。2017至2019年度,公司营业收入由3.48亿元增长到5.75亿元,公司净利润从2017年度的0.65亿上升至2019年的1.21亿。2020年度经审阅后的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6.09亿元、1.33亿元。与此同时,公司产品毛利呈整体上升趋势,以公司主要产品金针菇为例,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公司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7.65%、23.21%、28.34%和32.67%。食用菌生产技术是核心优势 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模式较传统农户型生产优势巨大,但由于其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在菌种选育、生产流程和环境控制等方面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华绿生物的菌种技术已经较为成熟,菌种全部来自自主培养,2013年公司研发的“新型食用菌固体液化菌种关键技术的集成研发与工厂化应用”通过了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新型食用菌液体菌种及配套技术研发与工厂化应用”获得了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证书,同时公司自主研发选育的白色金针菇品种“CG-FVDA0001”获得了“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认证”;2016年,公司被认证为“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针菇种质资源评价和利用基地”、“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2017年,公司被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为“江苏省繁育与工厂栽培工程中心”。公司在菌种技术、育菇技术参数、产品质量与品牌方面建立了核心优势。募投项目提升产能拓展食用菌新品类提供新的增长点食用菌产业已率先步入农业现代化。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工厂化专业委员会的数据,前15大金针菇工厂化企业已占据了约工业化产能80%的市场份额,金针菇市场已形成相对集中、竞争有序的格局。未来随着人们对食用菌营养价值认识的不断加深,食用菌消费将进一步增加,头部的食用菌企业将进一步受益。公司的技术储备丰富,具有研发和生产杏鲍菇、茶树菇、滑菇、猴头菇、灰树花、鹿茸菇等多种食用菌品种的能力。未来随着公司IPO募投项目投产,公司产能进一步提升,同时3万吨真姬菇募投项目投产将使公司真姬菇产品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大。2020年上半年公司新产品灰树花推出,公司逐步在保持金针菇产品竞争优势的同时,形成以金针菇为主、多品种矩阵发展的新局面。此外,发展食用菌深加工产品,通过拓展食用菌下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也将成为公司业务新的增长点。(文章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来源:红刊财经作者:水杉食用菌具有独特的食疗保健作用并且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具有抗癌、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等功效,被誉为“菜中之王”、“素食之冠”和“药中珍品”,食用菌地位可见一斑。2021年4月12日,国内工厂化食用菌行业领先企业华绿生物(300970.SZ)登陆创业板,至此国内食用菌行业前四大企业将齐聚A股。华绿生物成立于2010年,公司专业从事食用菌的研发、工厂化种植及销售业务,是国内领先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之一,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安全的高品质食用菌产品。目前公司主要产品金针菇,同时量产真姬菇(包括蟹味菇、白玉菇)等食用菌产品。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食用菌日产能达到330.02吨,综合实力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工厂化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研究报告》,公司2019年在全国工厂化规模生产金针菇企业中排名第四。食用菌消费兴起 公司快速成长随着收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菌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改善饮食结构的重要作用使其越来越受欢迎,食用菌在餐饮消费中的比例逐渐增大。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食用菌的产量在1994-2013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4.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近年来中国食用菌产销量增长迅速。以华绿生物主要产品金针菇为例,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8年,我国金针菇产量达258万吨,2007年至2018年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37%。伴随着食用菌行业的发展,公司规模迅速成长。2018年下半年公司重庆基地的建成投产后,公司日产能从2017年末的203.25吨/天提升至2020年6月末的330.02吨/天,总产能从2017年的67,355.14吨上升至2019年114,825.10吨,产量从2017年的65,826.45吨分别上升至2019年的116,052.19吨,公司金针菇产能利用率较高,报告期各期均保持在98%以上,近两年产能利用率均超过100%。同时下游食用菌消费需求旺盛,2017-2019年公司销量分别达到65,704.05吨、79,552.04吨、116,160.45吨,基本达到满产满销。公司产销量的扩大巩固了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公司营收与利润规模迅速增长。2017至2019年度,公司营业收入由3.48亿元增长到5.75亿元,公司净利润从2017年度的0.65亿上升至2019年的1.21亿。2020年度经审阅后的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6.09亿元、1.33亿元。与此同时,公司产品毛利呈整体上升趋势,以公司主要产品金针菇为例,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公司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7.65%、23.21%、28.34%和32.67%。食用菌生产技术是核心优势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模式较传统农户型生产优势巨大,但由于其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在菌种选育、生产流程和环境控制等方面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华绿生物的菌种技术已经较为成熟,菌种全部来自自主培养,2013年公司研发的“新型食用菌固体液化菌种关键技术的集成研发与工厂化应用”通过了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新型食用菌液体菌种及配套技术研发与工厂化应用”获得了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证书,同时公司自主研发选育的白色金针菇品种“CG-FVDA0001”获得了“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认证”;2016年,公司被认证为“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针菇种质资源评价和利用基地”、“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2017年,公司被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为“江苏省繁育与工厂栽培工程中心”。公司在菌种技术、育菇技术参数、产品质量与品牌方面建立了核心优势。募投项目提升产能拓展食用菌新品类提供新的增长点食用菌产业已率先步入农业现代化。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工厂化专业委员会的数据,前15大金针菇工厂化企业已占据了约工业化产能80%的市场份额,金针菇市场已形成相对集中、竞争有序的格局。未来随着人们对食用菌营养价值认识的不断加深,食用菌消费将进一步增加,头部的食用菌企业将进一步受益。公司的技术储备丰富,具有研发和生产杏鲍菇、茶树菇、滑菇、猴头菇、灰树花、鹿茸菇等多种食用菌品种的能力。未来随着公司IPO募投项目投产,公司产能进一步提升,同时3万吨真姬菇募投项目投产将使公司真姬菇产品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大。2020年上半年公司新产品灰树花推出,公司逐步在保持金针菇产品竞争优势的同时,形成以金针菇为主、多品种矩阵发展的新局面。此外,发展食用菌深加工产品,通过拓展食用菌下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也将成为公司业务新的增长点。
一、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现状我国的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与消费国,2019年我国食用菌产量达到3933.5万吨,同比增长3.8%,我国食用菌产业已超越油料,成为继蔬菜、粮食、水果、糖料之后的第五大农业种植业。受工业化和城市化扩张,以及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生态工程建设的影响,国家有效耕地资源不断减少,进而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而食用菌产业本身具有不与其他种植业争夺土地、肥料等自然资源的属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国内市场来看,消费者对食用菌产品有食用和药用功效的需求,原因在于食用菌产品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资料来源:中国食用菌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同产量一样,我国食用菌产业产值总体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国内食用菌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4%。当前,食用菌加工企业正处于从对食用菌产品的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型升级过程之中,还有部分如菌类产品的药用开发的企业已向高新科技领域发展。但是目前国内的食用菌生产依然还是以既有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为主,农户零散种植的食用菌产品质量不高,产量不稳定,销售价格较低,行业内企业产品也面临市场竞争的风险。另外食用菌的生长对于温度、湿度的要求较高,因此零散种植受制于自然环境的温度、 适度的季节性变化,无法做到全年生产,行业的供给量波动较大。资料来源:中国食用菌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食用菌生产地区与产品分布由于上述的这些特点,广西、贵州、甘肃等省份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助农脱贫增收的重要助推器。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规模最大的是河南省,2019年全年食用菌产值达到397.7亿元,产量约占全国的14%,以香菇、平菇、双孢蘑菇为主要栽培品种。而云南、四川、福建等地则主要以当地特色菌种为主,如松茸、牛肝菌和块菌等。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整理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仍然以三大菌种为主:香菇、黑木耳以及平菇,数据显示2019年三大菌种占到国内食用菌市场份额的64.16%。2012年以来杏鲍菇在国内市场的消费量开始增加,由于当时杏鲍菇价格较高,以各大高档饭店鲜菇消费为主。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的完善,杏鲍菇开始普及并进入普通百姓家庭。目前在国内80%以上的食用菌主要通过农贸市场流通,而只有不到15%的食用菌通过电商和超市进入终端市场。而像黑皮鸡枞、舞茸(灰树花)、鹿茸菇、鸡腿菇、绣球菌、大球盖菇、黑牛肝菌等珍稀食用菌品种目前由于渠道受限因此在消费端的市场拓展难度较大。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整理三、细分市场现状—香菇香菇是我国第一大食用菌种,在2012-2016年左右香菇市场行情持续向好,而2018年以来已经有所回落,但是较高的种植效益吸引了大量的种植户开展香菇种植。2014-2019年期间国内香菇产量从769万吨上涨至1115.9万吨,特别是在一些内陆山区,香菇产业成为扶贫项目大批次上马。随着培育技术的提高,香菇已有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品种,菌种的进化促进了香菇可以周年化种植、跨地域种植。打破了原来的低温季节有鲜菇、其他季节靠干菇的局面,市场的供给量明显增加。而受到香菇种植农户增加和木材砍伐、运输成本上涨因素影响,香菇培育所需的菌袋、麸皮、木屑成本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因此鲜香菇、干香菇及香菇加工品市场竞争将会日趋激烈,生产收益的增长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整理四、细分市场现状—金针菇与香菇相比,金针菇的发展较为稳定,目前我国金针菇产量稳定在250-260万吨左右,且金针菇更适合工厂化生产,因此也成为了一些外界资本投资食用菌领域的首选,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金针菇产量达到259万吨,其中工厂化生产比重占到43%。由于金针菇在中国分布广泛,栽培历史悠久,北起黑龙江,南到云南,东起江苏,西至新疆均适合金针菇生长。因此对于厂商而言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布局,从而覆盖更多的市场,尤其是火锅餐饮的兴起使得金针菇在消费者群体中的认知度不断提高。现阶段金针菇工厂化产量仍然增速远大于国内金针菇产量增速,我国金针菇工厂化率还在快速提升阶段,未来产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整理五、细分市场现状—黑木耳黑木耳在我国的种植主要集中在福建、广西、云南、贵州以及东北三省等地区,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生长周期短的特点。但是黑木耳生产的工业化程度最低,且只有产地无品牌,2019年我国黑木耳产量达到701.8万吨,全国有1000多家黑木耳厂家,行业10强加起来不到总产值的8%,其中拥有注册商标的不超过100家,令消费者脱口而出的品牌几乎没有,行业内缺乏统一的产品标准且市场上充斥着以次充好的产品。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六、食用菌生产的工厂化趋势食用菌生产的工厂化是我国自21世纪初以来出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生产方式,主要是采用现代化工业设施和精良设备,依托先进的技术工艺,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和产业化规模经营。与传统的散户经营相比,工厂化生产的规模效应更好,面对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更强,企业将凭借其产品质量高、营销渠道畅通的优势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并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2006-2012年是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快速发展期,企业数从66家增长至788家。由于市场竞争增大,部分技术水平较低、成本较高的企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至2019年仅剩417家。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市场竞争进入良性循环,市场恶意竞价阶段有望告一段落,不少产品已经逐渐退出价格战阶段进入价格上涨周期。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整理目前,除了金针菇、杏鲍菇等工厂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外,我国大部分食用菌种植以人工为主,大多数食用菌产量均为农户生产,而工厂化产量仍有成长空间。数据显示2019年在食用菌工厂生产的产品中47%属于金针菇,而33%属于杏鲍菇,而双孢菇虽然工厂化生产工艺较为成熟,但由于单吨投资额大,且粪生菌的环保要求高,故当前在国内发展较慢。未来,随着我国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菇生产成本将上升,而工厂化生产随着工艺升级及规模效应的提升成本将逐渐降低,工厂化产品市占率有望提升。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整理目前国内食用菌工厂化市场的竞争依然比较激烈,一方面是由于食用菌的市场需求极大,同时国内工厂化生产比重不高,未来扩张空间依然较为广阔。在食用菌工厂化领域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包括雪榕生物、众兴菌业等五六家公司,其中雪榕生物占到国内产能的12.43%,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龙头。未来农民菇退出的速度将加快,竞争格局将从工厂化食用菌企业与农民菇的竞争向工厂化工厂之间的竞争转变,生产供应的季节性特征将有所减弱。同时随着产能的扩大和业务规模的扩展,对于超市、社区电商等销售渠道的争夺将会成为未来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竞争的重点。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来源:北京商报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绿生物”)创业板挂牌上市,金针菇四巨头聚首资本市场。4月12日,海底捞、呷哺呷哺供应商华绿生物正式登陆深交所科创板,成为雪榕生物、众兴菌业、如意情后第四家上市的金针菇巨头。对比来看,靠着金针菇“一板斧”打天下的华绿生物,不管是从规模化生产、市场份额还是产品结构上都难有竞争优势。意识到竞争压力的华绿生物将希望寄托于真姬菇(也称白玉菇或蟹味菇),并计划将产能扩至2019年的6倍。然而在真姬菇产能利用尚未饱和、经销商被竞品企业绑定的情况下,华绿生物能否借助真姬菇抢占市场份额还尚未可知。上市一波三折4月12日,华绿生物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价格为44.77元/股。华绿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余养朝在上市路演中表示,“公司目前跟知名连锁火锅店和大型商超都达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火锅店如海底捞、呷哺呷哺等,超市如沃尔玛、永辉、家乐福、大润发等” 。上市公告书显示,华绿生物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6.5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约为5.96亿元,所募资金拟投入到华绿生物一厂技术改造项目、泗阳华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改造项目、年产3万吨真姬菇项目。事实上,华绿生物的IPO之路并不顺利。2015年7月21日,华绿生物在新三板挂牌,2017年12月从新三板摘牌,并于同年12月15日向证监会递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书(申报稿)。不料,华绿生物却于2018年3月30日遭遇终止审查。时隔两年,华绿生物二度冲刺IPO。2020年1月3日,华绿生物再次提交招股说明书,拟登陆创业板。2021年3月10日,获证监会同意在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至华绿生物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国内食用菌行业前四大企业已齐聚A股。据悉,在金针菇“四大家族”之中,众兴菌业和雪榕生物分别早在2015年和2016年就完成上市,如意情则在2019年被上海豫园旅游商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了56%的股权。在香颂资本董事沈萌看来,食用菌栽培除了规模成本优势之外,还有技术研发方面的积累。一些工厂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弱的食用菌栽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甚至会被淘汰。对于华绿生物而言,只有通过上市融资等方式提高产能,才能形成对前面几家上市公司的追赶。“落后”于同行进入资本市场的华绿生物不管在规模化生产、市场份额还是产品结构方面,与其他三家企业相比难言优势。在规模化生产方面,华绿生物在四家食用菌上市公司中居于末位。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工厂化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9 年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研究报告》,华绿生物2019 年在工厂化规模生产金针菇企业中排名第四。截至2019年6月,雪榕生物、众兴菌业、如意情和华绿生物日产能分别为1140吨、775吨、363万吨和327吨。由于工厂化规模垫底,华绿生物的市占率也相对落后。《金证研》沪深资本组数据显示,2017-2019年,雪榕生物金针菇的市占率分别为12.83%、11.27%、11.51%;众兴菌业金针菇的市占率分别为6.16%、7.7%、9.58%;而同期华绿生物的金针菇市占率分别仅为2.53%、2.91%和4.27%。除了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不及同行,华绿生物生产基地的“布局全国”战略也难存优势。据招股书,雪榕生物在国内拥有上海、四川都江堰、吉林长春、山东德州、广东惠州、贵州毕节、甘肃临洮(试生产)等生产基地。同时,众兴菌业目前已在甘肃、陕西、山东、江苏、河南、吉林、四川、安徽、湖北等地建立了食用菌生产基地。而华绿生物目前仅有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和重庆市两处生产基地。在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食用菌的生产和销售遍及全国,没有明显的区域性,但考虑到物流成本较高、产品保质期较短等因素,食用菌产品的销售具有一定的销售半径,一般围绕生产基地、辐射周边区域进行销售。仅拥有两处生产基地的华绿生物,其食用菌产品销售的辐射范围相对较窄,因此在全国化布局速度上也会落后于同行。另外,在产品结构上,华绿生物过于依赖于单一产品金针菇。数据显示,2017-2019年,华绿生物的金针菇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2.49%、91.12%、92.2%。同期,华绿生物同行业可比公司雪榕生物的金针菇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2.04%、77.05%、78.33%;众兴菌业的金针菇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2.14%、83.37%、78.5%。。押注真姬菇华绿生物似乎也意识到金针菇占比一家独大的风险性,并将希望寄托于真姬菇。“自身存在产品单一的风险。”华绿生物在招股书中坦言,“金针菇等食用菌作为日常食品,消费量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小,但若因居民消费习惯变化等因素导致金针菇消费量持续减少,或由于市场竞争导致金针菇市场价格大幅下降,公司若无法及时应对,将面临因产品集中导致的业绩下滑风险。”为应对该风险,华绿生物在提高金针菇产量的同时,也从真姬菇着手寻求新增量。余养朝在上市路演中提及,“金针菇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将大量种植真姬菇品种” 。招股书募资用途显示,除了拟募资3亿元对现有的一厂、二厂进行技改,华绿生物还打算募资4.28亿元建设一个年产3万吨的真姬菇生产项目。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华绿生物“高调”投产真姬菇,但其产量增速逐年下滑、产能利用率不饱和问题仍未解决。数据显示,2016-2019年及2020年1-6月,华绿生物的真姬菇当期实际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20.63%、74.97%、1.73%;在产能利用率方面,2016-2019华绿生物真姬菇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07%、78.44%、86.46%、87.95%。对此,华绿生物方面解释,“对于公司主要产品金针菇,绝大部分经销商均只销售公司金针菇产品;对于公司产量较小的真姬菇,由于公司供货量无法满足经销商的销售需求,部分经销商销售其他公司的真姬菇产品” 。此外,由于同行经销商存在排他性,华绿生物真姬菇未来的销售渠道也存一定阻力。根据雪榕生物公告的 2016 年 8 月 31 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披露, “雪榕生物大的经销商只能卖雪榕的产品,是排他性的”;众兴菌业也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公司和各固定经销商目前均签订排他协议,即在公司供货充足的情况下,经销商原则上不能销售其他品牌的金针菇等同类产品”。在真姬菇产能利用尚未饱和的状态下,部分经销商被同行可比公司绑定的情况下。针对华绿生物募资投产后产品销售计划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发邮件采访华绿生物,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王晓
来源:北京商报4月12日,随着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绿生物”)创业板挂牌上市,金针菇四巨头聚首资本市场。对比来看,靠着金针菇“一板斧”打天下的华绿生物,不管是从规模化生产、市场份额还是产品结构上看都难有竞争优势。意识到竞争压力的华绿生物将希望寄托于真姬菇(也称白玉菇或蟹味菇),并计划将产能扩至2019年的6倍。然而在真姬菇产能利用尚未饱和、经销商被竞品企业绑定的情况下,华绿生物能否借助真姬菇抢占市场份额还尚未可知。上市一波三折4月12日,华绿生物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价格为44.77元/股。华绿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余养朝在上市路演中表示,“公司目前跟知名连锁火锅店和大型商超都达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火锅店如海底捞、呷哺呷哺等,超市如沃尔玛、永辉、家乐福、大润发等”。上市公告书显示,华绿生物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6.5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约为5.96亿元,所募资金拟投入到华绿生物一厂技术改造项目、泗阳华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改造项目、年产3万吨真姬菇项目。事实上,华绿生物的IPO之路并不顺利。2015年7月21日,华绿生物在新三板挂牌,2017年12月从新三板摘牌,并于同年12月15日向证监会递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书(申报稿)。不料,华绿生物却于2018年3月30日遭遇终止审查。时隔两年,华绿生物二度冲刺IPO。2020年1月3日,华绿生物再次提交招股说明书,拟登陆创业板。2021年3月10日,获证监会同意在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至华绿生物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国内食用菌行业前四大企业已齐聚A股。据悉,在金针菇“四大家族”之中,众兴菌业和雪榕生物分别早在2015年和2016年就完成上市,如意情则在2019年被上海豫园旅游商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了56%的股权。在香颂资本董事沈萌看来,食用菌栽培除了规模成本优势之外,还有技术研发方面的积累。一些工厂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弱的食用菌栽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甚至会被淘汰。对于华绿生物而言,只有通过上市融资等方式提高产能,才能形成对前面几家上市公司的追赶。落后于同行进入资本市场的华绿生物不管在规模化生产、市场份额还是产品结构方面,与其他三家企业相比难言优势。在规模化生产方面,华绿生物在四家食用菌上市公司中居于末位。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工厂化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研究报告》,华绿生物2019年在工厂化规模生产金针菇企业中排名第四。截至2019年6月,雪榕生物、众兴菌业、如意情和华绿生物日产能分别为1140吨、775吨、363吨和327吨。由于工厂化规模垫底,华绿生物的市占率也相对落后。《金证研》沪深资本组数据显示,2017-2019年,雪榕生物金针菇的市占率分别为12.83%、11.27%、11.51%;众兴菌业金针菇的市占率分别为6.16%、7.7%、9.58%;而同期华绿生物的金针菇市占率分别仅为2.53%、2.91%和4.27%。在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食用菌的生产和销售遍及全国,没有明显的区域性,但考虑到物流成本较高、产品保质期较短等因素,食用菌产品的销售具有一定的销售半径,一般围绕生产基地、辐射周边区域进行销售。仅拥有两处生产基地的华绿生物,其食用菌产品销售的辐射范围相对较窄,因此在全国化布局速度上也会落后于同行。另外,在产品结构上,华绿生物过于依赖于单一产品金针菇。数据显示,2017-2019年,华绿生物的金针菇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2.49%、91.12%、92.2%。同期,华绿生物同行业可比公司雪榕生物的金针菇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2.04%、77.05%、78.33%;众兴菌业的金针菇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2.14%、83.37%、78.5%。押注真姬菇华绿生物似乎也意识到金针菇占比一家独大的风险性,并将希望寄托于真姬菇。“自身存在产品单一的风险。”华绿生物在招股书中坦言。余养朝在上市路演中提及,“金针菇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将大量种植真姬菇品种” 。招股书募资用途显示,除了拟募资3亿元对现有的一厂、二厂进行技改,华绿生物还打算募资4.28亿元建设一个年产3万吨的真姬菇生产项目。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华绿生物“高调”投产真姬菇,但其产量增速逐年下滑、产能利用率不饱和等问题仍未解决。对此,华绿生物方面解释,“对于公司主要产品金针菇,绝大部分经销商均只销售公司金针菇产品;由于公司真姬菇的供货量无法满足经销商的销售需求,部分经销商销售其他公司的真姬菇产品”。此外,由于同行经销商存在排他性,华绿生物真姬菇未来的销售渠道也存一定阻力。雪榕生物在2016年8月31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披露,“雪榕生物大的经销商只能卖雪榕的产品,是排他性的”;众兴菌业也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公司和各固定经销商目前均签订排他协议,即在公司供货充足的情况下,经销商原则上不能销售其他品牌的金针菇等同类产品”。在真姬菇产能利用尚未饱和以及部分经销商被同行可比公司绑定的情况下,针对华绿生物募资投产后产品销售计划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发邮件采访华绿生物,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王晓
来源:挖贝网精选层首场2020年年报集体业绩说明会于4月9日下午15:00-17:00在线召开,盖世食品(836826)等5家精选层公司参与。在业绩说明会上,盖世食品高管对公司2020年度业绩情况及公司发展战略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公司预计募投项目“年产1万吨食用菌及蔬菜冷冻调味食品项目”税后投资回收期为4.85年,项目投资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8.48%。公司致力于实现从服务商到供应链平台的转变,更好服务广大的连锁商业企业。以下为盖世食品高管发言:公司简介:盖世食品,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枣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注册资本8855万元,目前员工316人,年生产能力约15,000吨。盖世食品成立于2002年,2006年大连盖世旅顺工厂开业,2007年开始开拓欧美及国内市场。2016年我们在新三板挂牌,股票代码为836826,2020年成功进入精选层。公司的品牌定位是连锁餐饮定制化凉菜,打造连锁餐饮定制化凉菜的领导品牌,以海藻、食用菌、鱼籽及海珍品等食材,为连锁餐饮提供定制化凉菜的解决方案。我们的产品分4类:1、海洋蔬菜类,目前年生产能力约7500吨;2、营养菌菇类,生产能力年约4000吨;3、海洋珍味类,生产能力约2000吨;4、其他品种,年产能将近600吨。客户情况:公司客户,在国内有海底捞、喜家德、康师傅、和府捞面、味千拉面等等,他们都是在国内头部的连锁餐饮企业。部分客户来自日本、欧洲。餐饮行业的痛点,第一是安全风险,第二是质量波动大,第三是加工成本高,第四是口味不统一,连锁餐饮,每个餐饮连锁店很难像工厂那样对温度质量进行统一的控制。所以如果万一发生食品安全的问题,将会影响它的声誉,每个店加工的质量也不能得到保障,每个店的味道有可能不一样。另外由于每个店自己去采购,小批量采购,加工成本是非常高。所以这些行业的凉菜痛点,只有像我们盖世这样强大的供应链,然后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对于餐饮连锁企业来讲,面积坪效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经营指标。盖世存在的目的,要连锁餐饮企业的效益和坪效。业绩数据:从2015年之后,公司每年的营收增长速度差不多在25%以上,2019年已经达到了2.3亿元人民币销售额,2020年又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们的销售额下降了2020年的实际业绩营业收入是2.19亿,净利润是2660万,疫情对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募投项目:这次的募投项目是年产1万吨食用菌及蔬菜冷冻调味食品项目,现在选址是淮安市涟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占地面积是39.47亩,建筑面积预计16,000平,全部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万吨食用菌及蔬菜调味冷冻食品的生产规模。公司未来规划将根据实际需要和本次江苏募投项目的实施进度,逐步将军内产能转移至接近军内主产地的江苏,山东地区的盖世江苏省有限公司。根据公司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预测经济效益情况联考,项目分期建设并逐步实现达产。经测算,本项目税后投资回收期为4.85年,项目投资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8.48%。市场展望:对连锁餐饮企业来说,安全、标准、效率是十分重要的三个方面。首先安全是餐饮企业生存的基础,没有标准化的产品,连锁企业不可能做大,如果没有效率,餐饮企业也很难获得的盈利。所以安全标准和效率对餐饮企业来讲可以说是六字真经。我国的餐饮连锁化率和全球发达国家来比,还是非常低。中国产业化连锁队仅仅才有10%,美国是54%,日本49%,全球中等以上国家的全球连锁化率平均是27%,可以看出连锁化率在中国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餐饮零售企业来讲,产品的标准化非常重要,如果产品没有标准化的话,那么连锁企业不可能做大做强。2019年,餐饮产业的消费已经达到了4.7万亿,那么在这之前每年的复合增长率都在10%以上。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同比餐饮产业的消费下降了16.6%。但是2020年的第四季度,餐饮收入达到了1.43万亿元,超过了2019年的同期数字,呈现明显的复苏迹象。疫情过后,恒者恒强马太效应加剧。肯德基在迅速发展的背后,是有强大的食品供应链的存在,所以中餐的标准化也是必须的。未来,我们要在西南、华中和华南设立生产基地,每个生产基地覆盖周围500公里的半径,这样我们整个的国内的市场才会进一步顺利的扩大。我们未来要打造连锁餐饮定制化凉菜的领导品牌,到最后我们要实现从服务商到供应链平台的转变,更好服务广大的连锁商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