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实验动物研究所成立40年车魂师

实验动物研究所成立40年

原标题:实验动物研究所成立40年(记者王潇雨)第二届龙潭科学会议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40周年华诞纪念大会近日在京举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秦川介绍,该研究所自1980年建所以来,建立了国家最大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库,形成了系列动物模型资源1000余种,并在历次抗击传染病过程中建立了传染病动物模型平台,建成了全国层面的实验动物标准化体系。会上,颁发了“新冠抗疫先锋奖”“动研所四十周年成果奖”以及个人“终身成就奖”“突出贡献奖”“优秀青年学者”等奖项。大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和中国实验动物学会联合主办。(王潇雨)责任编辑: 小云【来源:健康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爱智

南开大学启用实验动物中心

实验动物中心是一所综合性大学重要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也是该领域获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重要基础。3月5日,历时6年规划建设的南开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正式揭牌启用,将服务天津,辐射我国北方地区的相关研究需求。该实验动物中心位于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2019年年初获批天津市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目前,已基本能够满足承接全校各相关学院的实验动物饲养需求。”实验动物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姜凝)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来源:天津日报

三日不谈

会员风采|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是中关村跨界创新联盟的会员单位。研究所简介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专业研究所之一。研究所是从事实验动物学和比较医学科研与教学的专业研究所,是国内唯一的集实验动物和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创制、保种和生产供应、比较医学技术研究、及实验动物技术培训于一体的研究单位,是国家级的传染病和新药创制研究的实验动物技术平台的承担单位,是卫生部人类疾病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中医药局三级实验室。研究所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及国际AAALAC认证。技术服务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是以实验动物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比较医学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所已经初步形成了实验动物资源,基因工程动物模型资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等国内一流的资源储备和病理分析、影像分析、行为分析、传染病实验研究、比较医学技术交流和职业技术培训为基础的技术资源共享和服务体系,为我国的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实验动物研究所卫生部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是以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的创建和比较医学分析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实验室,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动物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具有受过严格训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人员,研究所建立的HIV、SIV和SARS等模型已经成世界范围内共享的模型资源。研究所现有多个科技服务平台,包括: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药物安全评价中心、人类疾病模型中心、动物资源中心等,形成了研究所的特色,提高了研究所在国内外的竞争能力。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是开展实验动物资源建设和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目前研究所已经建立了实验动物质量保障技术平台,其主要任务是从事实验动物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和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技术服务。研究所先后承担了十余项国家实验动物标准化和质保体系研究项目,是国家实验动物标准的主要起草部门之一,并于1994年通过计量认证,获得56个检测项目认证。随着检测工作的不断开展和业务的不断扩展,实验动物质量保障技术平台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2003年研究所通过了国家检测实验室合格评定和资质认定(CNAS和CMA)“二合一”评审,认可项目为9大类,112项,能够提供国家标准规定的包括实验动物遗传、病毒、细菌、寄生虫、病理、设施环境、饲料以及洁净室、居住区环境等检测技术和检测试剂服务,服务范围覆盖近30个省市自治区,为我国医药研究的国际互认提供实验动物质量方面的保障。科技成果研究所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973项目,科技部、卫生部、北京市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各类研究项目一百余项,包括科技论文五百余篇,科技奖励三十余项,发明专利十余项。 近年来,研究所致力于早老性痴呆和神经退行性病变、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及重大传染病方面的研究;中国昆明小鼠遗传组成及起源的研究;无菌兔、无菌豚鼠的研究;戊型肝炎的研究;老年痴呆转基因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老年痴呆疫苗的研究等项目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励。科研队伍研究所拥有一支学科建设齐全、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学术作风严谨、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生命科学研究队伍。目前,研究所现有职工278人,包括高级研究人员50名(包括30位PI和20位高级科学家),研究生48名。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65人,45岁以下青年骨干占科技人员总数的70%。由医学、兽医学、动物学、生物学、实验动物遗传学、营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环境学、转基因动物等专业人才组成。从国内外引进各类专业人才28人。拥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2人,自建所以来已培养研究生98人,其中博士生26人,硕士生72人。学术期刊《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Anim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想要了解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我们~想要成为我们的会员请联系小盟哦~

鬼魅灯

探秘中国广州实验动物中心 小鼠住“豪宅”

据悉,在中国广州有一群动物住上了均价10万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466美元)的“豪宅”,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均是采用三级过滤系统,人进去,还要过多道“关口”。原来,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实验动物中心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专家组现场评审,马上就要启用了。图为小白鼠要实验人员辅助喝药,保证它能够在固定的时间内得到固定的药物剂量。动物中心总面积约520平方米,是一个符合中国国家标准的动物实验室。实验区内设有1个检疫室、7个饲养间、3个操作室和2个检查室。饲养间里的小白鼠,每个笼子里不能超过5只小白鼠。10万元每平方米是怎么计算的呢?实验动物中心的总预算是1,000万元左右,总共设计了2,000个笼位,每个笼位大概有0.05平方米,换算过来就是10万元一平方米。小鼠住的这个笼子叫做IVC笼,有一个进气口送入清洁空气,一个出气口将废气集中排放出去,进气和出气都是单独的,并且带有过滤系统。图为实验室里养的黑鼠。这里的小鼠都是SPF级别(无特定病原体),没有携带特定的病原。饲养、生产都是SPF甚至以上级别的标准。图为研究人员取下装黑鼠的笼子。之所以要保证这么高级别的“纯度”,是因为实验过程中,要摒弃其他任何“污染”对实验数据结果的干扰。实验室里,屏障环境空气洁净度为ISO7级,这相当于等于或高于手术室要求,设置有三级空气过滤系统。小鼠生长环境要求必须无菌、恒温、恒湿、恒压。同时对于环保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废气必须通过国际先进的一体扰流喷淋除臭设备进行处理方可排出,废弃物按照标准流程处理。小鼠为何适合做实验?小鼠生理生化和发育过程和人类相似,基因组和人类98%同源,所以很多小鼠疾病模型可以基本上真实地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病过程及对药物的反应。小鼠麻醉前要称重,以此判断麻醉剂量鼠笼里放有白杨木碎片作为垫料。这些垫料都是从生产合格的厂家处购买,再经过消毒才能放进小鼠的笼子里。因为小鼠的吃喝拉撒都在上面进行,所以每星期需要更换两次垫料。小鼠吃的也是消毒后的饲料,饮用水也要通过三级过滤系统过滤和高温消毒。图为实验室里的辐照仪,模拟放疗过程。进入实验室需要“全副武装”,研究员穿上隔离衣,戴手套,包住手脚,戴上口罩,只把眼睛露在外面。穿戴好防护设备后,要进行消毒。在风淋系统,“把身上的脏东西全部吹掉了”才能够进入。小鼠繁殖能力强,性成熟早,体型小巧且易于管理,用于实验更加方便快捷。实验人员要进行操作,需要隔着玻璃把手伸进去,操作非常困难。记者的相机、电脑等设备,也要经过氙光传递窗,进行杀菌才能进入。

冬之祭

浙北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揭牌成立

湖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与湖州市中心医院合作共建的“浙北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日前揭牌成立,这是我市唯一的服务监管、面向社会的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据了解,该中心坐落于湖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内,建筑面积520平方米,拥有动物外科手术、动物解剖台、IVC系统等设施设备,具备药品安全性检测、药理学实验、生命科学研究等技术功能,是医学、药学科学研究和安全监管的重要基础性平台。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共建平台的建立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一次积极实践,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加速成果转化,为浙北地区生命科学研究、医药研发及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把共建平台建成严谨、规范、务实、创新的科研技术高地。【来源:湖州市人民政府】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怪尸记

中国团队发布全球首个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安全有效

PingWest品玩5月7日讯,据澎湃新闻报道,昨日,中国科学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率先发表了新冠病毒疫苗的动物实验结果。此前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病原体被鉴定为SARS-CoV-2。由于该病毒的新颖性,需要迫切研究SARS-CoV-2特异的治疗方法或疫苗。6日,Science杂志官方网站发布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团队领衔,联合浙江省疾控中心张严峻团队、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团队、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研究文章Rapid development of aninactivated vaccine for SARS-CoV-2(《SARS-CoV-2病毒灭活疫苗的快速开发》)。这是首个公开报道的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此前的4月19日,该论文的预览版在生物科学预印本论文平台bioRxiv发布。

其行身也

小鼠“常驻”实验室 原因不只是性价比高

目前,小鼠遗传背景研究已足够充分,并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拥有大量的近交系、突变系和封闭群。因此它在各类实验研究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多。 2020年是鼠年。自古以来,关于鼠的看法始终是因人而异——这种啮齿动物因为偷油吃米、传播疾病而落得“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境地;而在不少影视作品中,米老鼠、精灵鼠小弟等角色又显得它们机智灵敏、善解人意。 事实上,在科研领域,鼠类的贡献很大。据悉,目前世界上的基因工程小鼠品系已经过万,除此之外的实验小鼠品系亦有千余,小鼠遗传背景研究已足够充分,并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拥有大量的近交系、突变系和封闭群。因此它在各类实验研究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多。 具有生殖优势 啮齿类小鼠成科研“宠物” “所谓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鉴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主任武会娟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而小鼠成为实验动物,则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 20世纪初,在远隔重洋的北美洲,一位名叫阿比·拉斯罗普的退休女教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格兰比创办了一家农场,饲养家禽。几年后,该农场亏本,拉斯罗普不得已开始饲养花枝鼠,专门卖给宠物鼠爱好者。 1908年,拉斯罗普注意到一些花枝鼠长了肿瘤。于是,她把这些生病的花枝鼠送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癌症研究人员里奥·勒布(Leo Loeb)那里,勒布证实了这些小鼠得了癌症。从那时起,小鼠开始被逐渐用于部分癌症的研究,并日渐频繁地出现在实验室中。 凭借小鼠具有的啮齿类哺乳动物生殖优势,拉斯罗普的农场生意逐渐出现转机。加上拉斯罗普的小鼠繁殖计划详细且饲养记录完备,很快她饲养的小鼠成了科研人员的“宠物”。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认为实验室小鼠就是小白鼠,这是一个错误认知。“实际上,实验小鼠按毛色分类,有白色、灰色、棕色、黄色、黑色等。如野生毛色小鼠有C3H、CBA/N等;黑色小鼠有C57BL/6、C57BL/10、C58等品系;灰色小鼠有C57L、DBA/2等品系;白色小鼠有A、AKR、BALB/c、RF、SWR等品系。”武会娟说,“不同品系的小鼠都有相应的实验领域,优质的小鼠模型可以帮助实验员解决一些根本问题。” 那么,实验室为什么不选用更常见的野鼠做实验呢?对此,武会娟解释说:“野生小鼠可能携带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目前实验用的小鼠按净化程度分为清洁级小鼠、无特定病原体小鼠(SPF级)和无菌小鼠,最常用是SPF级小鼠,除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存在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是无传染病的健康动物。” 与人类基因高度相似 小鼠实验价值“性价比”高 据武会娟介绍,实验室小鼠都是在洁净的动物设施里培养的。“这些小鼠可以用于药物评价和毒性试验、微生物和寄生虫病学研究、肿瘤学的研究、遗传病和遗传学研究、计划生育研究、老年病学研究、放射学研究、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研究等。小鼠作为实验动物的优势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小鼠体型小,性情温顺,易于抓捕,饲养管理方便;而且小鼠繁殖能力强、成长快。通常来说,一只小鼠一年产仔6—10胎,每胎产仔数为8—15只,属全年多发情性动物。”武会娟说。 其次,小鼠对外来刺激极为敏感。“它们对多种毒素和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反应极为灵敏。如百万分之一的破伤风毒素能使小鼠死亡。小鼠对致癌物质也很敏感,自发性肿瘤多,这样的易感性是其它实验动物不能比拟的。”武会娟说。 另外,小鼠能提供同胎和不同品系实验样本。武会娟解释称:“实验者可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不同品系或同胎小鼠做实验,也可选择同一品种(或品系)、同年龄、同体重、同性别的小鼠做实验。由于动物遗传均一,个体差异小,因此实验结果精确可靠。” 在基因研究方面,小鼠也具有突出优势。2003年,实验小鼠基因组DNA测序完成,在小鼠的3万到4万个基因中,已被证实有90%左右的基因与人类高度相似。“一些医学的科研和临床实验都是用小鼠完成,人类很多顽疾可以在小鼠身上找到相似性状,便于研究人员对症下药。”武会娟解释道。 说到与人类基因的相似程度,有人会问,黑猩猩在各个方面都比小鼠更有优势,为什么不选择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做实验呢? “其实,很多实验用猩猩等动物做效果更好。但灵长类动物对养殖和管理方法要求高,成本投入大且难以大批量产出;许多实验(如认知类实验)结束后要将动物杀死,以便检查其内部变化。而黑猩猩等不少大型哺乳动物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能人为杀害。”武会娟说。 此外,早在1959年,动物学家威廉·罗塞尔和微生物学家雷克斯·伯奇发表了《仁慈实验技术原理》,提出以减少、优化、替代为核心的实验动物替代方法,提倡以低等动物替代高等动物,用小动物替代大动物。该观点得到国际上的认可,这也是小鼠用于实验使用较多的原因之一。 当然,实验室小鼠的普遍应用并不代表它们适用于所有实验。“一些实验周期较长(比如需要几十年才能看到结果)就不用小鼠做实验,因为小鼠寿命只有2—3年。此外,特异性较强的疫病研究也不会用小鼠做实验,例如蓝耳病的最佳实验动物是猪,禽流感则要用鸡。”武会娟说。 相关链接 DBA: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实验小鼠株系 20世纪初,美国著名遗传学家威廉·欧内斯特·卡斯尔购买了拉斯罗普家的小鼠,用于开展孟德尔遗传定律和肿瘤方面的研究。由于这些小鼠的遗传背景比较复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验的变异性。 为了避免遗传背景差异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卡斯尔及其学生克拉伦斯·利特尔对实验小鼠的配对及繁殖采取强制措施,以此获得等位基因纯合、遗传背景相似的近交系小鼠。 近交系是指近交程度相当于20代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近交系数达到98.6%以上,群体基因达到高度纯合和稳定的动物群,品系内所有个体均可追溯到同一祖先。近交系动物的应用推动了遗传学、肿瘤学、免疫学等学科发展。 1909年,利特尔培育出了第一个近亲繁殖的小鼠株系(近交系小鼠)DBA(Dilute Brown non-Agouti)。DBA株系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实验小鼠株系,至今仍然是重要的动物模型。1929年,利特尔成立了著名的美国杰克逊实验室,在小鼠的繁育、小鼠遗传学和在研究中如何选择运用实验小鼠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知识经验。

履事

张江科学城实验动物“守护者”:动物不休假科研不停歇

原标题: 奔跑吧,2020! 丨 张江科学城实验动物“守护者” :动物不休假科研不停歇图说:上海市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下同)来自百济神州的中国原创新药——抗癌新药新型强效BTK抑制剂,在美国获批上市;三生国健自主研发生产的中国首个自研人源化抗CD25单克隆抗体,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出首张处方;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预充式融合蛋白注射液,已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新药生产申请;博芮健制药在研的阿尔茨海默病创新药BrAD-R13,获得美国FDA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成为全球首个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小分子TrkB受体激动剂,拟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里,位于张江科学城的张江药谷有点“红”,各类原创新药的亮相速度不断“爆表”。然而,在这背后有一支默默无闻的科研团队,几乎永远无缘闪亮的成果发布台,却是各类新药研发永远绕不过的重要一环。他们就是来自上海市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一群不仅要围着各类生物医药科研转,还要围着实验动物转的科研人员。只要科研实验不停歇,实验动物不休息,他们办公室的灯光就不会熄灭。图说:不辞辛劳照顾”小伙伴“上午9时,喂食一次;水温28摄氏度,PH值7……虽然是周末,位于金科路3577号的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斑马鱼室里,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依然按部就班准点做着记录,林金杏就是其中的一员。“上午9时,下午3时30分,每个鱼箱各喂一试管液体饵料。”操作完,她回身在记录本上,一丝不苟地记录下各项监测数据。这个工作看上去很简单,却事关实验动物的健康状态能否一直保持在高水平,这对于生物医药基础研究,药效机理和毒理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她坦言,“其实,鱼儿十天半个月不喂,它们也不会死,外人根本看不出来。但是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践行科学精神的就是日复一日的枯燥不变,严谨细致。”“斑马鱼,作为一种优良的低等脊椎动物模式生物,优势众多。首先斑马鱼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终日与千余条斑马鱼为伴,林金杏并不觉得乏味,如数家珍谈起了“小伙伴们”:别看它们是无脊椎动物,但是和人类基因组的相似度超过87%。71%的人类基因可以在斑马鱼基因组上找到同源基因,因此可以利用斑马鱼为工具进行人类疾病的病理学研究……”每次做实验前,科研人员都很尊重“小伙伴们”,严格遵守各项“动物福利”要求。只见,林金杏先在量杯中倒入二三十毫升麻醉药水,然后轻轻放入一条小拇指大小的斑马鱼。等到确认麻醉药效发挥后,才将斑马鱼放到电子显微镜下,认真开始相关实验。而在中心的模式生物大楼里,用于药物毒理试验的小白鼠和基因工程研究的小黑鼠,也同样被科研人员“7*24”小时地精心照料着。一间间高等级清洁度的动物房,就像实验小鼠的“迷你医院”,实验小鼠在这里接受基因工程研究。而它们的医护人员,也就是实验动物研究人员,则终年忙碌着。“实验动物从不逢年过节,吃喝拉撒也不分双休日,所以实验室里从来都是365日不间断的轮班制。如果碰上有科研实验,全体科研人员都得在岗,两三个周不休息是常事。“中心模式生物部部长沈如凌说。图说:“无名英雄”支撑科创建设饲养出符合高水准的实验动物,对于人类的疾病研究太重要了。实验动物就像一位位“无名英雄”,“代”人患肿瘤、白血病、糖尿病、肝炎等疑难杂症,或出现学习记忆能力改变、痛觉异常、药物成瘾等行为异常。利用这些“小鼠病员”或者”斑马鱼志愿者“,科学家可以研究各类疾病的发病机制,研发各类新药或新疗法,完成各类药物毒副反应实验等。如今,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正在聚焦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三大重点领域,实验动物更要支撑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研究、药物研发,以及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创业。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主任范春告诉记者,新药研发进入临床前的所有实验,几乎都离不开实验动物。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年产约100万只实验小鼠,是支撑国内生物医药发展十分重要的实验动物市场“平衡器”。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实验动物研究中心除了围绕实验动物不断创新之外,也在积极寻求与人工智能、类脑研究等前沿领域的跨界融合发展。例如,张江科学城里,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发展优势明显,利用实验动物尝试“强强融合”的技术创新正在开展,一系列将AI 类脑的相关研究,正在这支“白加黑”持续努力的实验动物科研团队中悄然布局。

莫斯科

中国团队发布全球首个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

5月6日,中国科学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率先发表了新冠病毒疫苗的动物实验结果。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联合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研究文章《SARS-CoV-2病毒灭活疫苗的快速开发》,是首个公开报道的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论文称,目前有多种SARS-CoV-2疫苗正在开发,如DNA、RNA疫苗、含病毒表位的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纯化灭活病毒疫苗。(澎湃)

数日不见

中国科研团队在《科学》上发布新冠病毒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记者董瑞丰)新冠病毒疫苗的首个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近日公布,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相关研究文章已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发表。此次公布动物实验研究结果的疫苗由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有关科研机构开发,4月13日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二期合并的临床试验许可,是首批获得临床研究批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之一。公布的实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在小鼠、大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均可诱导新冠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产生,这些抗体能有效中和多株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新冠病毒毒株。在恒河猴中进行攻毒实验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疫苗免疫后的恒河猴肺部组织病理变化显著减小,病毒载量也显著下降。研究者认为,接种6微克剂量候选疫苗后可以对新冠病毒攻毒提供完全的保护,3微克剂量的疫苗有部分保护作用。通过观测临床指标和生化指数,研究者发现,接种疫苗的恒河猴未发现发烧和体重减轻现象,且食欲和精神状态都保持正常,其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及关键细胞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变化。此外,对多种器官组织的病理学评估显示,该疫苗也没有引起显著的病理学特征。研究者认为,以上结果表明候选疫苗在恒河猴中具有安全性。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多个新冠病毒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多次强调,疫苗是给健康人使用的特殊产品,尽管是应急项目,仍特别强调科学性、程序性,要以科学、安全、有效为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