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团队《Science》发文,首次公开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少君之费

中国团队《Science》发文,首次公开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

该实验在小鼠、大鼠和恒河猴身上均取得一致效果。为了从根本上应对疫情,全球已经有180多种疫苗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临床试验,不过一直以来,有关各家疫苗的更多信息并未被公开披露。5月6日,Science发布了一篇名为《Rapid development of aninactivated vaccine for SARS-CoV-2》(《SARS-CoV-2病毒灭活疫苗的快速开发》)的论文,首次公开了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该实验结果是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维”)正在徐州进行临床试验的“克尔来福”,即我国正在临床试验的三大疫苗之一的部分基础研究。关于该项动物实验结果据论文显示,该研究成果主要是为了验证疫苗的安全有效性,而目前研究者在动物身上的试验也收获了好的效果。据悉,研究者从11名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住院患者(包括5名重症监护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分离出多个新冠病毒毒株(包括CN1、CN2等),其中5株来自国内,3株来自意大利,1例来自瑞士,1例来自英国,1例来自西班牙。这11个毒株广泛散布在基于所有可用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正在流行的病毒种群。在此基础上,研究者选择CN2毒株制备疫苗,开发了一种纯化的灭活新冠病毒候选疫苗,并进行了中试生产。该疫苗在小鼠、大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均可诱导新冠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产生。这些抗体能有效地中和所选的其他10株(CN1、CN3-CN5和OS1-OS6)具有代表性的新冠病毒毒株,表明它们对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都可能有潜在的中和能力。图 | 疫苗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为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者在第0天和第7天分别给小鼠接种不同剂量的候选疫苗后,未观察到炎症或其他不良反应,新冠病毒的S蛋白和RBD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后小鼠的血清中迅速产生,并于第6周达到滴度峰值。RBD特异的免疫球蛋白在S蛋白诱导产生的抗体中占一半,提示RBD是主要的免疫原,这也与恢复期患者的血清学特征非常相似。与恢复期患者血清相比,该疫苗诱导出了更高滴度的S蛋白特异性抗体。接下来,研究者使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新冠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水平。结果显示,高剂量免疫的中和抗体在初免后第1周出现,在第2周加强免疫后显著增加,在第7周达到峰值,而对照组则未检测到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反应。研究者在大鼠中以及对不同毒株的实验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随后研究者在疫苗免疫后的恒河猴中进行了攻毒实验以评价疫苗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研究者在第0、7和14天给恒河猴接种不同剂量(3微克和6微克)的疫苗,结果显示,S蛋白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和中和抗体均在第2周被诱导出来,并在第3周继续增加,抗体滴度与恢复期的新冠患者的血清中的抗体滴度相似。之后,研究者在第22天进行攻毒。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疫苗免疫后的恒河猴肺部组织病理变化显著减小,病毒载量也显著下降。高剂量组的4只恒河猴感染后的第7天,咽喉、肛门和肺部都未检测到病毒,也没有观察到抗体依赖的增强现象。中剂量组感染后第7天咽部、肛门和肺部标本中能部分检测到病毒,但与对照组相比病毒载量降低了约95%。结果表明,接种6微克剂量候选疫苗后可以对新冠病毒攻毒提供完全的保护,3微克剂量的疫苗有部分保护作用。研究者又通过观测临床指标和生化指数来验证该疫苗的安全性。他们发现,所有接种疫苗的恒河猴均未发现发烧和体重减轻现象,且食欲和精神状态都保持正常。在血液和生化分析方面,接种了疫苗的恒河猴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3+、CD4+和CD8+)以及关键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IL-4、IL-5和IL-6)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变化。此外,第29天对接种疫苗恒河猴的肺、心、脾、肝、肾和脑在内的各种器官组织的病理学评估表明,该疫苗也没有引起显著的病理学特征,以上结果表明候选疫苗在恒河猴中具有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恒河猴非常接近人类,且该研究采用了多种毒株,研究本身具有广泛的参考意义。该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团队领衔,联合浙江省疾控中心张严峻团队、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团队、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目前,全球新冠疫苗的研发推进速度都很快。如上文提到,现如今已经有180多种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其中据张文宏介绍,美国有2个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我国有2个疫苗进入二期临床试验。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疫苗“克尔来福”是我国研制的一种灭活疫苗,它用新型冠状病毒(CZ株)接种Vero细胞,经病毒培养、收获、灭活、纯化和铝吸附制成,其主要成分为灭活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不添加防腐剂和生物保护剂。图 |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特征描述1月28日科兴中维正式启动了该疫苗研制项目;3月13日,科兴中维先后向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滚动提交了18轮申报资料,并于4月12日向CDE正式提出临床试验申请;4月16日,它的临床一期试验正式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启动,共招募144名18至59岁的健康志愿者,分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不含病毒成分的对照疫苗)组三个组别。当然,不仅如此,我国还有其他两种灭活病毒也同样进入了临床试验,国外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还包括英国牛津大学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美国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研发的mRNA疫苗mRNA-1273、德国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研发的mRNA疫苗BNT162以及美国Inovio Pharmaceuticals研发的新冠DNA疫苗INO-4800等。疫苗研发的进度与难点可以说,目前在科研机构、药厂与监管机构等的协作下,疫苗的学术研究、临床前试验、I/II/III期试验和疫苗批准等阶段几乎都在同步推进,疫苗推出时间也被大幅压缩。理想状态下,疫苗什么时候能上市?张文宏指出,按照目前三期临床研究的时间表和中国二期临床研究的时间表,世界上最早的疫苗结果公布时间,应该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1月左右。如果所有数据理想,能够申报美国FDA或中国CFDA的通过,应该在明年3月到6月之间。但是他同时表示,我们不应该对疫苗有过高期待。其实,目前的疫苗研究也确实存在显著的难题。首先,在研究时间方面,各疫苗研究机构必须争分夺秒,因为一旦疫情受到控制,不具备研究大环境,很多疫苗的三期试验很可能会被迫终止,前期大量的投入也会付诸东流。此外,虽然广撒网更容易推进疫苗的研发,但疫苗研发的资金投入也是巨大的。谈及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指出,为帮助找到疫苗、新疗法和更好的检测方法而寻求的资金目标,仅仅相当于抗击新冠病毒所需工具的“首付款”。不过,在欧盟主办的一次会议上,已经有世界领导人、国际组织和银行承诺提供74亿欧元(约536.5亿元)资金,推动新冠疫苗的研究。当然,困难还不止于此,后期包括招募健康志愿者等以用于临床人体试验,这些都将是巨大的投入。世卫组织的一个工作小组周三(5月6日)在网站发布的报告中称,这种研究会对实验对象构成重大潜在危险,可能会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予以考虑,并进行适当的披露和保护。总之,如张文宏提到,疫苗虽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因为研发难度大,未来一两年,还是要以防控和病情的救治为止。

美人恩

动物都去哪儿了?大量相关实验结果“消失”

作者 |袁柳近日,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开放科学》的研究显示,大量关于动物模型的实验成果最终并未刊发,而这可能仅仅是因为实验结果不够有趣或不够特别。 据《科学》报道,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者以本单位三个部门的数据为调查样本,统计了两年中5000多只实验动物的情况,并搜索了与这些动物相关的研究文献。结果发现,和这些动物相关的研究成果,有相当一部分未成文或未被提及。 新研究显示,相当一部分实验动物的研究结果并未成文。图片来源:SIDSNAPPER据统计,在5590只实验动物相关的研究中,有1471只在已发表的论文和摘要中出现。实验结果正式发表的比例大约为46%,如果计入在科学会议上发表的演讲或简短的研究摘要,这一数字可以达到60%。其中,小型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和兔子的结果消失得最多,这些动物占了实验动物总数的九成。绵羊、狗和猪等动物的实验结果发表比例约为52%,而小型动物的比例约为23%。 此外,研究团队还对参与这项统计的科学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实验动物“消失”的常见原因包括研究未能达到统计学意义、动物模型存在技术问题。 论文作者Van der Naald指出,这绝非孤例,全世界很可能有数以百万计的实验动物就这样不知所终。但是这一问题不好解决,因为一个实验室在研究中究竟使用了多少动物、动物去向等不容易追踪。一般情况下,研究者会在伦理报告中列出详细信息,但这部分内容大多是非公开的。 大量的实验动物研究结果因为不够有趣或不够有新意而被研究者放弃发表。有观点指出,实际上这些“没用”的结果也很重要,而且值得发表。因为任何研究结果对学术界而言都有其价值。此外,若这些研究未能发表或公开,意味着其他科学家也会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来重复先前已有人做的失败研究。一直以来都有研究者对于上述问题保持关注,Naald等人在2018年建立了一个针对动物研究的网站,研究者可以通过这一数据库平台,在研究或实验开始之前分享实验方法、方案和假设,这一过程被称为预注册。近年来,预注册越来越受到学术界重视。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36/bmjos-2019-100051来源:中国科学报

卫鞅

国金早报|全球确诊破246万例美国逾78万例!首个新冠疫苗动物实验数据出炉

来源:国际金融报01国内动态新增确诊病例11例,7例为本土病例4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1例,其中4例为境外输入病例,7例为本土病例(黑龙江6例,广东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其中2例为境外输入疑似病例,1例为本土疑似病例(黑龙江1例)。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7例,其中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3例(无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32例(境外输入6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992例(境外输入180例)。国家卫健委:境外输入已引发聚集性疫情20日,国家卫健委表示,近一周现有境外输入病例持续下降,但经陆地边境输入风险仍在上升。已有入境城市出现本土关联病例,进而引发聚集性疫情。最高法:不支持仅以劳动者系新冠患者等为由解除劳动关系近日,最高法发文,用人单位仅以劳动者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无症状感染者、被依法隔离人员或者劳动者来自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为由主张解除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首个新冠疫苗动物实验数据出炉,结果积极4月20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秦川团队领衔的团队,在预印本论文平台bioRxiv上传研究文章。这是目前为止公开报道的第一个新冠病毒(SARS-CoV-2)疫苗动物实验结果。该疫苗可在小鼠、大鼠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诱导SARS-CoV-2特异性中和抗体。这些抗体有效地中和了10个代表性SARS-CoV-2菌株,表明可能对全球流行的SARS-CoV-2菌株具有更广泛的中和能力。研究并表明,该疫苗是安全的。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已全面停诊,正在进行终末消毒4月20日,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停诊公告。公告内容为:为保障广大市民生命健康安全,鉴于近期我院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按照相关规定已全面停诊,正在进行终末消毒,院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开诊时间另行通知。此前,经哈尔滨市卫健委党委研究决定,给予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党委委员、院长,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总指挥徐勇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给予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李宏伟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在津冀连续驻留满14天的来京人员不再实行居家观察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防控组办公室成员徐颖20日表示,根据4月18日政策调整,在津冀地区连续驻留满14天的来京人员、本市往返津冀地区的人员,不再实行14天居家观察。耿爽回应美方要求中国赔偿:美国的敌人是病毒不是中国19日,特朗普表示希望派遣调查人员调查中国疫情相关情况,并称中方应承担相应后果。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2009年H1N1流感在美国大面积爆发,蔓延到214个国家和地区,有谁让美国赔偿了吗?上世纪80年代,艾滋病首先在美国发现,并蔓延至全世界,不知道给世界上多少人造成痛苦,有谁找美国追责了吗?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马凯接受采访时表示,2008年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动荡,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最终演变成全球的金融危机。有谁要求美国为此承担后果了吗?美国的一些人必须要清楚,他们的敌人是病毒,不是中国。外交部回应美官员称中国囤积防护设备:颠倒是非据报道,美国白宫贸易与制造业政策办公室主任纳瓦罗日前接受采访时称,中国以世界卫生组织为挡箭牌隐藏病毒,还囤积个人防护设备牟取暴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2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说中国囤积个人防护设备更是颠倒是非、指鹿为马。仅以中国向美国提供的抗疫物资为例,他的谎言就不攻自破了。耿爽介绍,据中国海关不完全统计,3月1日至4月17日,中国对美国提供了各类口罩18.64亿只,医用及其他手套2.58亿双,医用防护服2919万套,护目镜313万副,有创呼吸机156台,无创呼吸机4254台。中国为美国在华采购提供的便利、中国各界向美国社会提供的捐助得到美国各界普遍赞许。我们奉劝纳瓦罗之流立即停止玩弄造谣、推责的把戏,把精力放在应对国内疫情上。河南4名儿童被埋原因初步查明18日,河南原阳县盛和府小区土方堆放场内,发现4具儿童遗体,经初步调查,有可能是在卸土下方玩耍时被土方压埋,均系与该小区相邻的原阳县原兴办事处温庄村人。公安机关已对建筑工程负责人、挖掘车司机等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犯罪的8名嫌疑人刑事拘留。初步查明,该工地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属无证非法施工,涉事车辆为向后倾翻型后八轮自卸车,系违规作业。5月所有托福、雅思、GRE考试及其它海外考试取消4月20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信息,将取消2020年5月所有托福、雅思、GRE、GMAT、KET、PET青少版考试,考试费将全额退还至考生个人报名账户。02国际疫情世卫组织警告:最糟糕的时刻即将到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0日在日内瓦的新闻发布会上警告说,缺乏团结正在助长新冠疫情的流行,“最糟糕的时刻即将到来”。谭德塞表示,新冠病毒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病毒,他利用了人与人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分歧。他呼吁“不要把这种病毒作为相互对抗或者赢得政治得分的机会。这很危险,就像在玩火。”他警告说,如果不能在各国国内以及各国之间加强团结,“最糟糕的时刻即将到来”。全球确诊超246万例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21日6时30分左右,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468733例,累计死亡169794例。美国新泽西州一养老院70人死于新冠肺炎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疫情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21日6时30分左右,美国累计确诊782159例,死亡41816例。截至当地时间19日,美国新泽西州安多弗亚康复中心已有至少70人死亡,工作人员要求州政府接管。意大利众多市民违反封城令上街送市长当地时间20日,意大利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256例,累计181228例;新增死亡病例454例,累计死亡24114例。路透社指出,此次新增确诊为意大利一个多月以来的最低数据。据《共和报》19日报道,66岁的意大利萨维亚诺市的市长Sommese因感染新冠肺炎于4月17日去世,他除了市长这一身份,还是一名奋战在疫情前线的医生。在葬礼当日,众多市民违反封城令上街送市长,还有人拦下了灵车痛哭。但由于太多人聚集,萨维亚诺市被当局下令封锁至4月25日,公共部门暂停办公,次要道路关闭,将对参加葬礼的个人进行检测和健康调查。西班牙儿童将首次获准离开家据西班牙《国家报》报道,该国卫生部20日报告称,过去24小时,该国新增426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200210例,系全球第2个确诊病例数超20万的国家。另外,新增死亡病例399例,累计死亡20852例。一个多月来,随着西班牙政府延长但放缓应对新冠病毒的封锁措施,西班牙的儿童将首次获准离开家。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Pedro Sanchez)说,他将寻求在5月9日之前继续保持紧急状态。但他补充说,从4月27日起,对青少年的全面限制将略有放松。桑切斯表示,将允许儿童“每天出门一段时间”,不过具体细节仍需与专家达成一致。伊朗政府将不在斋月举行大规模集会和活动伊朗卫生部20日通报称,该国新增129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83505例;新增死亡91例,累计死亡5209例。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强调,全世界都在与新冠病毒作斗争,病毒影响了全球政治和经济。但对伊朗而言更加困难,因为还需要抵抗制裁。他提到,在即将到来的斋月,政府将不会举行大规模的集会或开斋节活动,政府的系列政策将一直维持到5月4日。德国将负担欧盟邻国患者在德治疗费用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实时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21日6时30分,德国已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46653例,死亡病例4706例。德国联邦卫生部长施潘20日宣布,德国将负担欧盟邻国新冠肺炎患者在德国治疗德费用,如果有必要,德国将接收更多的新冠肺炎患者。目前,来自法国、意大利、荷兰等欧盟国家的200多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德国接受治疗,费用总计为2000万欧元。英国前首相:政府疫情初期反应“缓慢”英国卫生部网站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截至当地时间20日9时,英国单日新增467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124743例;新增死亡病例449例,累计死亡病例升至16509例。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20日在接受英国星空新闻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是他“在政治上见过最复杂、最困难的挑战”,但他补充说,英国政府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反应“缓慢”。他强调,如果政府不对公众进行大规模测试,目前的“限制令”很难取消。同时他也为英国政府提供了一些有助于早日退出“限制令”的建议,其中包括尽快开展大量的测试,确保一线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的供应,积极开展治疗方式的探索,以及可以根据确诊人数判断是否逐步放开限制令等。英国20日开始接受“强制休假”申请,雇主可要求现金补助。申请人员主要包括由于冠状病毒疫情导致无法工作,或者没有工作可做,经过双方讨论,被雇主选择强制休假的雇员。如果被要求“强制休假”,可能会影响休假人的收入,但不会影响该休假人在公司的职位。雇主可以要求现金补助,以支付其员工工资的80%,每月最高限额为2500英镑的工资。土耳其31个省市本周将实施四天“禁足令”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21日6时30分左右,土耳其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增至90908例,累计死亡病例2140例。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当地时间4月20日在伊斯坦布尔宣布,土耳其31个省市本周将从4月23号开始实施四天“禁足令”。这四天包括了4月23日的“国家主权和儿童”节公共假期,以及周末两天。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土耳其31个省市已经连续实施了两次周末“禁足令”。此前,埃尔多安表示,如有需要,在疫情结束前,土耳其每周末都实施“禁足令”。日本大阪府3家医院发生集体感染事件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报道,日本4月20日新增347例新冠肺炎患者,累计确诊11154例、死亡263例。其中,日本20日一天新增死亡病例25例,创下单日死亡人数最多纪录。除了在日本国内确诊的11154例之外,还有“钻石公主”号邮轮累计确诊712例、死亡13例。20日,据日本媒体每日放送消息,大阪府确认三家医院发生新冠肺炎集体感染事件。大阪府松原市的“明治桥医院”,到目前为止已确认共有8名医护人员和患者感染,有一名100多岁的女性患者死亡。另外,大阪府熊取町的“七山医院”,到目前为止已确认有3名医护人员和患者感染,2名70多岁的女性患者死亡。其中,在大阪市生野区的一家康复医院,到现在为止已经确认医护人员和患者等共计55人感染。4月19日,大阪市保健所展开调查,计划对所有医护人员和和住院患者实施新冠病毒检查。值得关注的是,这三家医院均未收治过新冠肺炎感染者,至今尚未查明感染路径。目前相关医院都取消接受转院患者,并拒绝接受急诊。日本一男子街头去世后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据日本电视台消息,日本警方称,近日出现多起因病情骤变而在路上或家中死亡的案例。4月9日,东京都一名60多岁的男子被发现倒在路上,之后死亡。经检测,其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另外,也有在家中死亡后被确认感染的情况。截至20日,警方近一个月内至少处理了6起类似案例。俄罗斯连续四天新增超4000例,普京:疫情高峰尚未到来据俄罗斯防疫指挥部20日消息,在过去24小时俄新增新冠确诊病例4268例,累计确诊47121例,其中莫斯科市新增病例2026例,累计确诊26352例;全俄新增死亡病例44例,累计405例;新增治愈155例,累计3446例。从当地时间4月17日以来,俄罗斯已连续4天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4000例。俄罗斯总统普京20日在俄罗斯卫生和流行病情况视频会议上表示,俄罗斯整体上完成了应对新冠疫情第一阶段的任务,但疫情高峰尚未到来。普京说,虽然预防措施可能减缓一些地区的感染情况,但病毒还在俄罗斯继续蔓延,而且情况十分复杂。传染病专家预测疫情的高峰即将到来,俄罗斯将采取一切措施来应对疫情平台期的巨大挑战。菲律宾最大新冠病毒检测机构40名员工感染新冠肺炎央视新闻4月20日消息,据菲律宾媒体消息,4月20日,菲律宾热带病研究所称,研究所的40名员工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律宾热带病研究所是菲律宾最大的新冠病毒检测机构之一。研究所由菲律宾卫生部管理,主要负责预防和控制菲律宾的主要传染病和热带病,还包括医学专业人员所使用的疫苗和药物的研究。截至20日,菲律宾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6459例,死亡病例达428例。巴西总统参加“反居家令”集会时捂嘴咳嗽综合英国路透社和《每日星报》4月20日报道,当地时间4月19日,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在首都巴西利亚参加一场反对新冠肺炎隔离措施的集会。在集会过程中博索纳罗总统还站在汽车上对民众发表谈话。从媒体报道的画面中可以看到,博索纳罗总统和参加集会的支持者都没有佩戴口罩,而且在讲话的过程中博索纳罗还不时地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咳嗽。博索纳罗在讲话过程中多次强调新冠肺炎没那么严重,并指责有些州长采取的隔离措施毫无必要。博索纳罗还表示说,隔离措施导致的经济后果会让更多的人死亡。据媒体报道,截止到4月19日巴西国内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已经达到了38654人,死亡人数也高达2462人,巴西也是南美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而有着“热带特朗普”之称的博索纳罗总统则一直反对采取有效的隔离和封锁措施应对新冠肺炎。印度最大贫民窟或成“定时炸弹”当地时间20日,印度最大贫民窟孟买塔拉维贫民窟新增30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升至168例,其中死亡11例。当地媒体担忧,塔拉维或成为印度疫情中最大的“定时炸弹”。03财经热点首个受疫情冲击“倒下”的国家出现:阿根廷提出全面债务重组当地时间4月19日,阿根廷经济部长古斯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阿根廷处在“事实违约”状态,目前无力偿还债务,所以才会提出全面的债务重组。他在讲话中强调,阿根廷已经在已经在执行一项“假设没有外部信贷的计划”。据古斯曼介绍,IMF认为阿根廷至少需要5年不偿付外债,才能恢复其外汇储备。与此同时,政府还在与IMF谈判一项新的协议,以偿还上届政府获得的440亿美元贷款。根据阿根廷政府的债务重组提案,阿根廷在海外的债务共计662.38亿美元。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WTI5月原油期货“历史性”跌入负值美股三大指数收跌,道指跌近600点,跌幅2.44%,标普500指数收跌1.79%,纳指收跌1.03%。受原油暴跌影响,油气板块跌幅居前,道达尔、雪佛龙跌超4%,埃克森美孚跌近5%。美股科技股中,苹果跌超2%,微软跌近2%,特斯拉跌1%。中概股拼多多涨超12%,盘中市值逼近600亿美元。WTI原油5月合约“历史性”的跌入负值,盘中一度跌至-40美元/桶。此外6月原油合约也跌超15%。新一期LPR创单月最大降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创下改革以来单月最大降幅。专家表示,LPR下调幅度明显增大,有利于激发企业信贷需求,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央行深圳中心支行4月20日给辖内各银行发布通知,要求紧急自查关于房抵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情况。编辑:白岩冰

大苦

中国再添新冠灭活疫苗:由高福等学者领衔,已在动物实验显示巨大潜力

新冠大流行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为防控新冠疫情,人类迫切需要疫苗。来自中国科研团队研发了名为BBIBP-CorV的新冠灭活疫苗,已在动物实验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该疫苗高效、安全,在小鼠、大鼠、豚鼠、兔子和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猴猴子和恒河猴)体内均能诱导高水平的中和抗体滴度,2μg/剂便能提供针对新冠病毒的高效保护。同时,该候选疫苗是国内开发的第二个重要灭活疫苗,增加了国内的候选疫苗选择。以上成果来自当地时间6月6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的重磅论文:《开发候选灭活疫苗BBIBP-CorV,对SARS-CoV-2能提供有效保护》(Development of an inactivated vaccine candidate, BBIBP-CorV, with potent protection against SARS-CoV-2)。该论文通讯作者为中科院院士、中疾控主任高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秦川、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清华大学教授娄智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李长贵研究员、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病毒病所党委书记武桂珍等。研究团队来自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国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类疾病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新发再发传染病动物模型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等。研究者详述了SARS-CoV-2灭活候选疫苗(BBIBP-CorV)的实验性生产,该疫苗在小鼠、大鼠、豚鼠、兔子和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猴猴子和恒河猴)体内均能诱导高水平的中和抗体滴度,以提供对SARS-CoV-2的保护。在恒河猴的气管内免疫接种中,研究使用2μg/剂量的BBIBP-CorV便可提供了对SARS-CoV-2的高效保护,同时没有检测到抗体依赖性增强(ADE)感染。此外,BBIBP-CorV在疫苗生产中表现出高效的生产力和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与SARS-CoV和MERS-CoV相比,SARS-CoV-2似乎传播更快,导致对疫苗的迫切需求。迄今为止,三种候选疫苗(包括一种灭活疫苗、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和一种DNA疫苗)被报道以不同的效果保护恒河猴对抗SARS-CoV-2。灭活疫苗广泛应用于新发传染病的预防,其研制速度较快,针对新冠病毒的预防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值得注意的是,新出现的证据显示,SARS-CoV感染的可能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ADE),提示研制冠状病毒疫苗时应特别重视安全性评价。国内的首个灭活新冠疫苗来自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国药集团中国生物4月14日发布消息,公司旗下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获得临床试验后,一期临床已在河南焦作地区开展。另一方面,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团队和中国康希诺(CanSino)公司联合开发的腺病毒5型(Ad5)载体疫苗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当地时间5月22日晚间,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刊发一篇论文,题为“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COVID-19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剂量递增,开放标签,非随机,首次人类试验”。陈薇等研究人员报告了在中国健康成年人中使用的Ad5载体COVID-19疫苗在接种后28天内的1期临床数据,初步评估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疫苗设计和生产研究团队从3名新冠住院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样本及咽喉拭子中分离出3株SARS-CoV-2毒株,用于建立SARS-CoV-2灭活候选疫苗的临床前体外中和攻毒动物模型。3株新冠毒株分别是:19 ncov-cdc-tan-hb02 (HB02), 19 ncov-cdc-tan-strain03 (CQ01)和19 ncov-cdc-tan-strain04 (QD01)。这3株毒株散布在系统发育树的不同位置,表明其对SARS-CoV-2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毒株都是从Vero细胞中分离出来的,并已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疫苗生产认证。这些Vero细胞通过患者的咽喉拭子感染,而不是其他细胞系,以防止在病毒培养和分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变。高效增殖和高遗传稳定性是研制灭活疫苗的关键。他们首先发现在三种病毒株中,HB02株的88个Vero细胞复制效果最佳,产生的病毒产量最高(图1a)。因此,研究者选择HB02株进一步开发灭活SARS-CoV-2疫苗(BBIBP-CorV)。HB02株和其他从国内和国际来源的SARS CoV-2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表明:HB02毒株与其他病毒株同源,并证明了主要保护性抗原(刺突蛋白质)有100%的同源性。这说明具有广泛对抗各种SARS-CoV-2毒株的潜力(补充图1和补充图2)。为了获得适于高产的病毒培养基,研究者对HB02株进行了纯化,并在Vero细胞中传代产生了P1病毒培养基。将P1培养基在Vero细胞上进行适应性培养、传代和扩增。研究者将经过7代适应化的毒株(BJ-P-0207)作为生产疫苗的原种子(BJ-P1)。为评价遗传稳定性,研究者对其再传代3次,得到P10病毒培养基。通过深度测序分析,我们对HB02株和P10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它们的序列同源性大99.95%。此外,在P10原料病毒的全序列中,包括弗林分裂位点附近也没有发现氨基酸变异,这些结果表明HB02毒株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有利于进一步的发展。为了高效制造,研究者建立了基于新型篮式反应器载体的BBIBP-CorV的原料生产策略(图1b)。对Vero细胞中P7培养基的生长动力学分析显示,培养基病毒能够有效复制,在感染后48-72小时(hpi)达到最高滴度超过7.0 log10 CCID50,感染多重度(MOI)为0.01-0.3(图1c)。为了灭活病毒产生,研究者在2-8℃,以1:40的比例将丙酸内酯与收获的病毒溶液充分混合。病毒的3批灭活消除了病毒的感染性,验证了灭活过程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图1d)。Western-blotting分析显示,疫苗库中含有病毒结构蛋白(保护性抗原)(图1e)。负染色的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椭圆形病毒颗粒,直径约为100 nm(图1f)。BBIBP-CorV的免疫原性为评估BBIBP-CorV的免疫原性,研究者采用不同免疫方案和不同剂量(2、4、8μg/剂)疫苗注射BALB/c小鼠。单剂量免疫组在第0天(D0)以三种剂量腹腔给药,分别是高(8 μg/剂)、中(4μg/剂)、低剂量(2μg/剂)的BBIBP-CorV,观察注射后7、14、21、28天中和抗体(NAb)水平。结果表明,高、中、低剂量组的血清转化速率在免疫后7天都达到100%,同时免疫效果与时间相关(图2,补充表1) 。低、中剂量组的中和抗体水平在7、14和21天显示显著的变化,但21天到28天之间无显著差异。在高剂量组中,仅在7 、14天观察到显著变化(图2a)。双剂免疫组采用不同免疫方案(第0天/第7天、第0天/第14天、第0天/第21天分别进行免疫)。双剂量免疫中的高、中、低剂量组在第二次免疫后7天的血清阳性达到100%(图2 b,补充表1)。高、中剂量的双剂免疫方案的免疫原性明显高于单剂量免疫方案。采用第0天/第21天方案的第二次免疫后7天,其中和抗体水平最高。研究者还测试了三剂免疫程序的免疫原性。他们在0天、7天和时14 天在小鼠腹腔接种三种剂量的疫苗,分别是高(8μg /剂)、中(4μg /剂)或低(2μg /剂)疫苗 (图2c)。在第7、14、21、28天测定各组的中和抗体水平,在第一次免疫后第7天,三组血清转化率均达到100%(图2c,补充表1)。结果显示,三剂 (0天/7天/14天)免疫接种方案在第28天时的中和抗体水平,均高一剂免疫接种方案(图2a和2c)。此外,他们分析了单剂、双剂(0天/21天)和3剂(0天/7天/ 14天)免疫接种小鼠采用高、中、低剂量疫苗的中和抗体水平,并在第一次免疫后的28天检测中和抗体水平,以保持相同的起止点。结果显示,三剂量(0天/7天/14天)免疫接种方案的免疫原性高于单剂量和双剂量免疫接种方案(图2d)。接下来他们在兔子、豚鼠、大鼠和小鼠等不同的动物模型中测量BBIBP-CorV的免疫原性。采用单剂量(D0)免疫接种方案对动物进行高剂量(8μg/剂)、中剂量(4μg/剂))和低剂量(2μg/剂))疫苗免疫,免疫后21天测定中和抗体水平。结果表明BBIBP-CorV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后21天在所有动物模型中血清转化率达到100%,(图2 e,补充表1)。在三剂(0天 / 7天 / 14天)免疫组,食蟹猴、兔子、豚鼠、大鼠和小鼠接种高(8μg /剂量)中(4μg /剂量)或低(2μg /剂量)剂量的疫苗。免疫后21天在所有动物模型中血清转化率达到100%。第一次免疫后21天的中和抗体水平表明,在兔和豚鼠模型中三剂(0天/7天/14天)免疫程序的高、中、低剂量下,均高于单剂(0天)免疫程序 (图2 e 2 f,补充表1)。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的保护作用研究团队评估了BBIBP-CorV对恒河猴的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所有的恒河猴在第0天(D0)和第14天(D14)免疫2次。安慰剂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实验组肌肉注射低剂量(2μg/剂)或高剂量(8μg/剂)BBIBP-CorV(图3a)。病毒攻毒前,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NAb GMT分别达到215和256(图3b)。在D24(第二次免疫后第10天),所有恒河猴在麻醉下经气管注射l06 TCID50的SARS-CoV-2。病毒感染后0 至7天,接种组和安慰剂组的体温在范围内波动(图3c,补充图4a)。另外,恒河猴在攻毒后血清生化参数保持不变(补充图3),这一结果表明,接种BBIBP-CorV不会在血清生化参数方面显示出副作用。接下来研究团队用RT-PCR测定了恒河猴咽喉和肛门拭子的病毒载量。结果显示,所有安慰剂组恒河猴在攻毒后整个评估期间均显示并维持高病毒载量(图3d、3e,补充图4b和4c)。低剂量组恒河猴咽喉拭子病毒载量则在5dpi时达到峰值(5.33 log10拷贝/毫升),7 dpi时下降至1.12 log10拷贝/毫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值得注意的是,低剂量组的4只恒河猴中有3只在7 dpi时已无法检测病毒载量。而高剂量组4只恒河猴咽喉拭子病毒载量均为阴性。另外,高剂量组4只恒河猴中的2只肛门拭子也未检测到病毒载量。7 dpi时,研究团队对所有动物实施了安乐死,以确定肺组织中的病毒载量并进行病理检查(图3f、3g)。在低剂量和高剂量组中,所有恒河猴在任何肺叶中均未检测到病毒载量,这与安慰剂组的结果有显著差异(图3f)。安慰剂组在左肺、右肺和右副肺检测到高病毒载量,病理组织学分析为严重间质性肺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安慰剂组的7个肺叶切片中,只有3个被检测出有感染。论文指出,这可能是因为病毒在肺叶中的感染是动态变化的。总的来说,接种BBIBP-CorV疫苗后,所有恒河猴的肺均正常,少数肺叶有局部轻度组织病理学改变(图3g),这说明接种BBIBP-CorV疫苗可有效阻断猴子SARS-CoV-2感染。7dpi时,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恒河猴产生低水平的NAb,滴度为1:16,而高剂量组NAb水平最高可达1:2048(平均1:860),低剂量组NAb水平最高达1:1024(平均1:512)(图3b)。研究指出,这些结果表明,低剂量和高剂量的BBIBP-CorV对恒河猴SARS-CoV-2具有高效的保护作用,且没有观察到抗体依赖性增强感染。安全性研究团队首先对大鼠(Sprague-Dawley)进行了单次肌肉注射实验,以评估BBIBP-CorV的急性毒性。研究将20只大鼠分为2组(n=10, 5/性别),肌肉注射3倍剂量BBIBP-CorV (8μg/剂,24μg/大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接种后连续观察14天,第15天实施安乐死,评估系统解剖和观察。四组大鼠接种后连续14天内未见死亡或即将死亡,也未见明显临床症状。此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体重和喂养状态上均无显著差异(图4a,补充图4d)。安乐死后这些大鼠无组织病理学改变。值得注意的是,大鼠单次肌肉注射的最大耐受剂量(MTD)为24μg/大鼠,相当于人体的900倍。研究团队认为,这表明BBIBP-CorV对人体有潜在的良好安全性。研究团队随后通过豚鼠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评估BBIBP-CorV引起的全身过敏反应。通过临床观察和测量豚鼠体重,结果显示敏化期间未见异常反应(图4b)。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实验组在D19、D26均未发现过敏反应症状。阳性对照组(人血白蛋白)过敏反应高度阳性(1/6只动物为阳性,3/6只动物为强阳性,2/6只动物为极强阳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低、高剂量试验组D19、D26均无过敏反应,且过敏反应均为阴性。研究团队进一步评价了BBIBP-CorV对恒河猴的长期毒性。40只猕猴(20/性别)被分成4组(5/性别/组),分别肌内注射生理盐水(组1)或2μg、4μg、8μg BBIBP-CorV(组2-4)。每组分别有3只在D25解剖,其余2只在D36解剖,进行系统解剖和组织病理检查。在试验期间,组2-4没有出现死亡或即将死亡,淋巴细胞亚群分布(CD3+,CD3+CD4+,CD3+CD8+,CD20+,CD3+CD4+/CD3+CD8+)、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IL-4,IL-5和IL-6)、c反应蛋白、或体重观察也没有重大异常临床生理和病理指标 (图4c-4e,补充图4e)。D25和D36时各剂量组的安乐死猕猴系统解剖未见异常。D25时组2-4均出现了肉芽肿性炎症,并在恢复期(D36)结束时依然存在,但与D25相比略有改善。猕猴只表现出局部刺激,表现为轻度到重度肉芽肿性炎症,但在注射后两周没有这种反应。8μg/剂实验组表现出未观察到的不良反应水平(NOAEL)。延伸阅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发布6月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白皮书是真实记录中国抗疫艰辛历程的重要文献,约3.7万字。白皮书指出,中国本着依法、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截至5月31日,中国境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治愈率94.3%,病亡率5.6%。5种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白皮书指出,中国组织全国优势力量开展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加速推进科技研发和应用,部署启动83个应急攻关项目。目前,已有4种灭活疫苗和1种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总体研发进度与国外持平,部分技术路线进展处于国际领先。中国推动磷酸氯喹、恢复期血浆、托珠单抗和中医药方剂、中成药等10种药物或治疗手段进入诊疗方案,获得4项临床批件,形成5项指导意见或专家共识。新冠疫苗使用时间提前?钟南山带来好消息!疫苗到底最快何时能使用呢?最近一个月,钟南山、张文宏和高福都相继给出判断。其中,钟南山给出的时间点最早。近日,钟南山院士在一场直播中,对新冠疫苗何时能投入使用进行了判断。钟南山表示,自然免疫要一个国家60-70%的人感染以后,大概会造成3000-4000万人死亡,代价太大。所以疫情解决还是要靠大规模疫苗接种,新冠疫苗最早在今年秋天或年底可作为应急使用。据钟南山介绍,中国大陆已有6种疫苗在临床试验。几天前,钟南山还表示,中国疫苗研究进度在世界第一梯队,我们不会比其他国家落后。一般来说,疫苗是解决群体免疫的主要方法。对于新冠病毒的疫苗,张文宏曾在5月下旬时表示,预计明年3月可能可以看到第一个成功的疫苗。【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芙蓉诀

兰州兽研所96人布病感染 学生:实验仅做最基础防护

据央视报道,12月7日下午,兰州市疾控中心已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下称“兽研所”)的317名师生进行布鲁氏菌检测,其中96人血清检测为阳性,均为隐性感染。目前,感染者暂无典型症状,仍在进行医学观察。对此,兰州市肺科医院感染科主任周莹荃表示,经过专家组共同协商,还是建议感染者们进行治疗。12月7日下午,新京报记者走访了兽研所宿舍区。该校学生表示,被查出血清阳性的学生分属于不同课题组、不同年级,目前看不出什么共性。依据校内张贴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关于成立疑似布鲁氏菌感染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方案》,第一批被检测为血清阳性的4名学生属于口蹄疫防控技术团队,第二个检测出血清阳性的团队为兽医纳米材料与应用课题组。12月7日,兰空医院感染科。新京报记者 庞礴 摄公开资料显示,兽研所成立于1957年,专门从事预防兽医学研究,下设的实验动物中心每年生产各类小鼠、豚鼠、实验兔等动物,并提供给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医院、药厂等。出于对兽研所实验动物的担忧,自12月5日起,包括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在内的兰州市内多所院校医学生、动物医学生,开始在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下称“兰空医院”)等医院进行布鲁氏菌检测。截至目前,未有其他学校学生被查出血清阳性。“隐性感染”不等于布病“你现在属于隐性感染,还不需要治疗。”12月8日,兰空医院感染科的医生告诉一名兽研所学生。根据这名学生的检验报告单,他在“虎红玻片凝集测试”(RBPT)、“试管凝集测试”(SAT)两个项目中被检测为血清阳性。医生说,这两个项目检测的并非学生体内布鲁氏菌的多少,而是其血清中针对布鲁氏杆菌S-LPS抗原的凝集性抗体。RBPT测试中,抗体存在即为阳性;而SAT测试中,抗体效价一旦超过1∶100,才被认定为阳性。这名学生的SAT测试抗体效价为1∶100++。“效价后面的数值越大,表示抗体越强。”医生说。在医学上,一个人的血清中存在布鲁氏菌抗体,意味着他在此前一段时间内接触过布鲁氏菌,是一名布鲁氏菌隐性感染者。但隐性感染者不一定就是布病患者。据新京报记者了解,此次被确诊为隐性感染的学生中,有人SAT测试的抗体效价为1:800,但因为该学生未出现布病应有的临床症状,所以依然不属于布病患者。依据《中华传染病杂志》2017年刊发的文章《布鲁氏菌病诊疗专家共识》,布病的临床表现症状包括发热、多汗、关节痛、头痛、乏力、厌食、肌痛、体质量减轻、关节炎、脊椎炎、脑膜炎或局灶器官累及心内膜炎、肝脾肿大、睾丸炎、附睾炎等。上述医生表示,各种症状中最典型的就是发热,“有些同学查出阳性后,说自己关节痛、腿痛,我说你这就是心理因素,如果不告诉你阳性,你肯定感觉不到。”这名医生解释,抗体存在,不意味着会发病,“实际上大多数隐性感染病例都不会发病,只是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兽研所张贴的公告。新京报记者 庞礴 摄但不发病,也不代表患者体内抗体数量就会自动消失。上述医生表示,抗体从很高的效价开始下降的过程相对较快,可一旦降到1:100后想要继续下降就非常困难。“有的病人治疗半年、一年后仍然是1∶100。”2017年,兽研所就有4名学生因为布鲁氏菌隐性感染到兰空医院住院治疗。据上述医生介绍,这些学生中住院时间最长的达到了3个月,但始终没有出现布病症状,之后办理了出院手续。出院时,这位学生的SAT检测结果依然为阳性。实验动物管理或存在疏漏公开资料显示,布病一般通过动物尸体、毛发、血液等传播,人与人之间几乎不传播。而兽研所是兰州市内多个高校的实验动物来源地,据其官网介绍,其实验动物中心年生产各类小鼠60000只、豚鼠2000只、实验兔1000只,面向其他科研、大专院校、医院、药厂等单位提供不同品种、品系,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12月5日,兽研所学生被检测出布鲁氏菌隐性感染后,包括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在内的多校医学院、动物医学院学生均前往兰空医院、兰州市疾控中心、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等进行血液检查。一名护士表示,仅兰空医院一家,当日就为133名学生进行了检查。一名甘肃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各学校情况不一样,有的是学生自费,有的是学校报销。”此次大规模发现布鲁氏菌隐性感染,是从发现一只实验小鼠感染开始的。12月7日,多名兽研所学生表示,11月底,口蹄疫防控技术团队发现小鼠不孕不育,便对小鼠进行检查,发现了布鲁氏菌感染。此后,不同课题组的学生都出现了布鲁氏菌隐性感染病例。新京报记者采访兰州市多所高校内参与动物实验的学生后发现,在动物实验中,存在各种安全漏洞。第一个问题是购入动物时不进行检疫、净化。一名兰州大学的学生表示,向兽研所购买小鼠的行为,是各课题组内学生自己完成的,往往由低年级研究生联系兽研所。购买后,课题组不会对小鼠进行病原体检测,而是直接进行实验。对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德华曾对《中国科学报》表示,课题组购入特定级别的实验动物后,一般不会再次检验动物携带的微生物是否合乎标准。此次事件是一个提醒,“建议科研人员根据物种特性,对购买的实验动物增加检疫环节。”第二个问题是实验中,防护环节的疏漏。据甘肃农业大学的一名动物医学院研究生介绍,今年6月底,他的师兄从兽研所买过BALB/C(白化家鼠)小鼠,主要用作解剖。由于学生们主观上认为这批小鼠是清洁级的,所以做实验时只戴了手套,没戴口罩。同样的情况,也曾在兽研所出现。一名学生曾对《中国科学报》提及,当他们相信自己操作的动物实验没什么额外风险时,有时就只穿白大褂、戴手套,采取最基础的防护措施。以这样的装备进入实验室,并不符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年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对此,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副教授周立表示,在实验室中,口罩、头套以及从帽子到袜子的连体实验服都是必需装备,而且实验服的扣子是双层的,要一直扣到颈部,手套也必须套住袖子。职业病引发的忧虑12月7日上午,几名兽研所的学生表示,学校通知隐性感染的同学入院治疗,“不是强制的,可以自愿去,费用学校出。”当天下午,新京报记者在兰空医院看到,有学生提着装满生活用品的手提袋办理住院手续。但一名感染科的医生劝阻了这名学生。医生认为,没有发病症状时,无需到医院治疗。“因为住院的还有其他患者,所以会有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这名学生最终没有住院,在老师的陪同下返回学校。12月7日,兽研所实验动物中心。新京报记者 庞礴 摄一名学生表示,之所以要住院治疗,是担心日后发病,难以向学校索赔。依据原国家卫计委、人社部、原安监总局、全国总工会于2013年发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布病属于“职业性传染病”类别,与艾滋(仅限医疗卫生人员和警察)、炭疽、森林脑炎、莱姆病并列。但此次被检测出布鲁氏菌感染的,均为研究生,与学校不存在雇佣关系。对此,律师郭增忠告诉新京报记者,学生与学校不存在合同关系和劳务关系,因此不受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的保护。但依据侵权责任法、校园管理条例,学校作为科研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对学生负责。“但在这次事件中,学生只是隐性感染,尚未发病,也就是说健康还没有受到实际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获得赔偿的可能性就比较小。”郭增忠说。另一方面,也有学生担心布鲁氏菌感染会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由于不少感染学生来自兽医专业,将来很有可能在牧场一类的企业任职。但绝大多数牧场类企业的入职体检中包括布病检测,如果布鲁氏菌检测呈阳性,找到工作或许比较困难。对此郭增忠表示,如果学生们今后因为隐性感染导致职业发展受限,可以为此向学校提出索赔。但先要证明感染与职业发展受限间的因果关系,再确定学校需要承担的责任比例。

其生之时

中国再添新冠灭活疫苗 已在动物实验显示巨大潜力

北京青年报记者6月9日了解到,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的重磅论文:《开发候选灭活疫苗BBIBP-CorV,对SARS-CoV-2能提供有效保护》。来自中国科研团队研发了名为BBIBP-CorV的新冠灭活疫苗,已在动物实验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该候选疫苗是国内开发的第二个重要灭活疫苗,增加了国内的候选疫苗选择。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该论文通讯作者为中科院院士、中疾控主任高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秦川,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清华大学教授娄智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李长贵研究员,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病毒病所党委书记武桂珍等。研究者详述了SARS-CoV-2灭活候选疫苗(BBIBP-CorV)的实验性生产,该疫苗在小鼠、大鼠、豚鼠、兔子和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猴猴子和恒河猴)体内均能诱导高水平的中和抗体滴度,以提供对SARS-CoV-2的保护。在恒河猴的气管内免疫接种中,研究使用2μg/剂量的BBIBP-CorV便可提供了对SARS-CoV-2的高效保护,同时没有检测到抗体依赖性增强(ADE)感染。此外,BBIBP-CorV在疫苗生产中表现出高效的生产力和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国内的首个灭活新冠疫苗来自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国药集团中国生物4月14日发布消息,公司旗下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获得临床试验后,一期临床已在河南焦作地区开展。另一方面,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团队和中国康希诺(CanSino)公司联合开发的腺病毒5型(Ad5)载体疫苗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当地时间5月22日晚间,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刊发一篇论文,题为“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COVID-19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剂量递增,开放标签,非随机,首次人类试验”。陈薇等研究人员报告了在中国健康成年人中使用的Ad5载体COVID-19疫苗在接种后28天内的1期临床数据,初步评估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日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中表述,在疫苗研发方面,我国按照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开展疫苗研发。白皮书透露,目前已有4种灭活疫苗和1种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总体研发进度与国外持平,部分技术路线进展处于国际领先。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恐高症

中国再添新冠灭活疫苗 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巨大潜力

新冠大流行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为防控新冠疫情,人类迫切需要疫苗。来自中国的科研团队研发了名为BBIBP-CorV的新冠灭活疫苗,已在动物实验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该疫苗高效、安全,在小鼠、大鼠、豚鼠、兔子和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猴猴子和恒河猴)体内均能诱导高水平的中和抗体滴度,2μg/剂便能提供针对新冠病毒的高效保护。同时,该候选疫苗是国内开发的第二个重要灭活疫苗,增加了国内的候选疫苗选择。以上成果来自当地时间6月6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的重磅论文:《开发候选灭活疫苗BBIBP-CorV,对SARS-CoV-2能提供有效保护》(Development of an inactivated vaccine candidate, BBIBP-CorV, with potent protection against SARS-CoV-2)。该论文通讯作者为中科院院士、中疾控主任高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秦川、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清华大学教授娄智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李长贵研究员、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病毒病所党委书记武桂珍等。研究团队来自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国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类疾病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新发再发传染病动物模型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等。研究者详述了SARS-CoV-2灭活候选疫苗(BBIBP-CorV)的实验性生产,该疫苗在小鼠、大鼠、豚鼠、兔子和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猴猴子和恒河猴)体内均能诱导高水平的中和抗体滴度,以提供对SARS-CoV-2的保护。在恒河猴的气管内免疫接种中,研究使用2μg/剂量的BBIBP-CorV便可提供对SARS-CoV-2的高效保护,同时没有检测到抗体依赖性增强(ADE)感染。此外,BBIBP-CorV在疫苗生产中表现出高效的生产力和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与SARS-CoV和MERS-CoV相比,SARS-CoV-2似乎传播更快,导致对疫苗的迫切需求。迄今为止,三种候选疫苗(包括一种灭活疫苗、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和一种DNA疫苗)被报道以不同的效果保护恒河猴对抗SARS-CoV-2。灭活疫苗广泛应用于新发传染病的预防,其研制速度较快,针对新冠病毒的预防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值得注意的是,新出现的证据显示,SARS-CoV感染的可能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ADE),提示研制冠状病毒疫苗时应特别重视安全性评价。国内的首个灭活新冠疫苗来自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国药集团中国生物4月14日发布消息,公司旗下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获得临床试验后,一期临床已在河南焦作地区开展。另一方面,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团队和中国康希诺(CanSino)公司联合开发的腺病毒5型(Ad5)载体疫苗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当地时间5月22日晚间,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刊发一篇论文,题为“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COVID-19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剂量递增,开放标签,非随机,首次人类试验”。陈薇等研究人员报告了在中国健康成年人中使用的Ad5载体COVID-19疫苗在接种后28天内的1期临床数据,初步评估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疫苗设计和生产研究团队从3名新冠住院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样本及咽喉拭子中分离出3株SARS-CoV-2毒株,用于建立SARS-CoV-2灭活候选疫苗的临床前体外中和攻毒动物模型。3株新冠毒株分别是:19 ncov-cdc-tan-hb02 (HB02), 19 ncov-cdc-tan-strain03 (CQ01)和19 ncov-cdc-tan-strain04 (QD01)。这3株毒株散布在系统发育树的不同位置,表明其对SARS-CoV-2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毒株都是从Vero细胞中分离出来的,并已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疫苗生产认证。这些Vero细胞通过患者的咽喉拭子感染,而不是其他细胞系,以防止在病毒培养和分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变。高效增殖和高遗传稳定性是研制灭活疫苗的关键。他们首先发现在三种病毒株中,HB02株的88个Vero细胞复制效果最佳,产生的病毒产量最高(图1a)。因此,研究者选择HB02株进一步开发灭活SARS-CoV-2疫苗(BBIBP-CorV)。HB02株和其他从国内和国际来源的SARS CoV-2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表明:HB02毒株与其他病毒株同源,并证明了主要保护性抗原(刺突蛋白质)有100%的同源性。这说明具有广泛对抗各种SARS-CoV-2毒株的潜力(补充图2)。为了获得适于高产的病毒培养基,研究者对HB02株进行了纯化,并在Vero细胞中传代产生了P1病毒培养基。将P1培养基在Vero细胞上进行适应性培养、传代和扩增。研究者将经过7代适应化的毒株(BJ-P-0207)作为生产疫苗的原种子(BJ-P1)。为评价遗传稳定性,研究者对其再传代3次,得到P10病毒培养基。通过深度测序分析,我们对HB02株和P10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它们的序列同源性大99.95%。此外,在P10原料病毒的全序列中,包括弗林分裂位点附近也没有发现氨基酸变异,这些结果表明HB02毒株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有利于进一步的发展。为了高效制造,研究者建立了基于新型篮式反应器载体的BBIBP-CorV的原料生产策略(图1b)。对Vero细胞中P7培养基的生长动力学分析显示,培养基病毒能够有效复制,在感染后48-72小时(hpi)达到最高滴度超过7.0 log10 CCID50,感染多重度(MOI)为0.01-0.3(图1c)。为了灭活病毒产生,研究者在2-8℃,以1:40的比例将丙酸内酯与收获的病毒溶液充分混合。病毒的3批灭活消除了病毒的感染性,验证了灭活过程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图1d)。Western-blotting分析显示,疫苗库中含有病毒结构蛋白(保护性抗原)(图1e)。负染色的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椭圆形病毒颗粒,直径约为100 nm(图1f)。BBIBP-CorV的免疫原性为评估BBIBP-CorV的免疫原性,研究者采用不同免疫方案和不同剂量(2、4、8μg/剂)疫苗注射BALB/c小鼠。单剂量免疫组在第0天(D0)以三种剂量腹腔给药,分别是高(8 μg/剂)、中(4μg/剂)、低剂量(2μg/剂)的BBIBP-CorV,观察注射后7、14、21、28天中和抗体(NAb)水平。结果表明,高、中、低剂量组的血清转化速率在免疫后7天都达到100%,同时免疫效果与时间相关(图2,补充表1) 。低、中剂量组的中和抗体水平在7、14和21天显示显著的变化,但21天到28天之间无显著差异。在高剂量组中,仅在7 、14天观察到显著变化(图2a)。双剂免疫组采用不同免疫方案(第0天/第7天、第0天/第14天、第0天/第21天分别进行免疫)。双剂量免疫中的高、中、低剂量组在第二次免疫后7天的血清阳性达到100%(图2 b,补充表1)。高、中剂量的双剂免疫方案的免疫原性明显高于单剂量免疫方案。采用第0天/第21天方案的第二次免疫后7天,其中和抗体水平最高。研究者还测试了三剂免疫程序的免疫原性。他们在0天、7天和时14天在小鼠腹腔接种三种剂量的疫苗,分别是高(8μg /剂)、中(4μg /剂)或低(2μg /剂)疫苗 (图2c)。在第7、14、21、28天测定各组的中和抗体水平,在第一次免疫后第7天,三组血清转化率均达到100%(图2c,补充表1)。结果显示,三剂 (0天/7天/14天)免疫接种方案在第28天时的中和抗体水平,均高一剂免疫接种方案(图2a和2c)。此外,他们分析了单剂、双剂(0天/21天)和3剂(0天/7天/ 14天)免疫接种小鼠采用高、中、低剂量疫苗的中和抗体水平,并在第一次免疫后的28天检测中和抗体水平,以保持相同的起止点。结果显示,三剂量(0天/7天/14天)免疫接种方案的免疫原性高于单剂量和双剂量免疫接种方案(图2d)。接下来他们在兔子、豚鼠、大鼠和小鼠等不同的动物模型中测量BBIBP-CorV的免疫原性。采用单剂量(D0)免疫接种方案对动物进行高剂量(8μg/剂)、中剂量(4μg/剂))和低剂量(2μg/剂))疫苗免疫,免疫后21天测定中和抗体水平。结果表明BBIBP-CorV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后21天在所有动物模型中血清转化率达到100%,(图2 e,补充表1)。在三剂(0天 / 7天 / 14天)免疫组,食蟹猴、兔子、豚鼠、大鼠和小鼠接种高(8μg /剂量)中(4μg /剂量)或低(2μg /剂量)剂量的疫苗。免疫后21天在所有动物模型中血清转化率达到100%。第一次免疫后21天的中和抗体水平表明,在兔和豚鼠模型中三剂(0天/7天/14天)免疫程序的高、中、低剂量下,均高于单剂(0天)免疫程序 (图2 e 2 f,补充表1)。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的保护作用研究团队评估了BBIBP-CorV对恒河猴的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所有的恒河猴在第0天(D0)和第14天(D14)免疫2次。安慰剂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实验组肌肉注射低剂量(2μg/剂)或高剂量(8μg/剂)BBIBP-CorV(图3a)。病毒攻毒前,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NAb GMT分别达到215和256(图3b)。在D24(第二次免疫后第10天),所有恒河猴在麻醉下经气管注射l06 TCID50的SARS-CoV-2。病毒感染后0至7天,接种组和安慰剂组的体温在范围内波动(图3c,补充图4a)。另外,恒河猴在攻毒后血清生化参数保持不变(补充图3),这一结果表明,接种BBIBP-CorV不会在血清生化参数方面显示出副作用。接下来研究团队用RT-PCR测定了恒河猴咽喉和肛门拭子的病毒载量。结果显示,所有安慰剂组恒河猴在攻毒后整个评估期间均显示并维持高病毒载量(图3d、3e,补充图4b和4c)。低剂量组恒河猴咽喉拭子病毒载量则在5dpi时达到峰值(5.33 log10拷贝/毫升),7 dpi时下降至1.12 log10拷贝/毫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值得注意的是,低剂量组的4只恒河猴中有3只在7 dpi时已无法检测病毒载量。而高剂量组4只恒河猴咽喉拭子病毒载量均为阴性。另外,高剂量组4只恒河猴中的2只肛门拭子也未检测到病毒载量。7 dpi时,研究团队对所有动物实施了安乐死,以确定肺组织中的病毒载量并进行病理检查(图3f、3g)。在低剂量和高剂量组中,所有恒河猴在任何肺叶中均未检测到病毒载量,这与安慰剂组的结果有显著差异(图3f)。安慰剂组在左肺、右肺和右副肺检测到高病毒载量,病理组织学分析为严重间质性肺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安慰剂组的7个肺叶切片中,只有3个被检测出有感染。论文指出,这可能是因为病毒在肺叶中的感染是动态变化的。总的来说,接种BBIBP-CorV疫苗后,所有恒河猴的肺均正常,少数肺叶有局部轻度组织病理学改变(图3g),这说明接种BBIBP-CorV疫苗可有效阻断猴子SARS-CoV-2感染。7dpi时,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恒河猴产生低水平的NAb,滴度为1:16,而高剂量组NAb水平最高可达1:2048(平均1:860),低剂量组NAb水平最高达1:1024(平均1:512)(图3b)。研究指出,这些结果表明,低剂量和高剂量的BBIBP-CorV对恒河猴SARS-CoV-2具有高效的保护作用,且没有观察到抗体依赖性增强感染。安全性研究团队首先对大鼠(Sprague-Dawley)进行了单次肌肉注射实验,以评估BBIBP-CorV的急性毒性。研究将20只大鼠分为2组(n=10, 5/性别),肌肉注射3倍剂量BBIBP-CorV (8μg/剂,24μg/大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接种后连续观察14天,第15天实施安乐死,评估系统解剖和观察。四组大鼠接种后连续14天内未见死亡或即将死亡,也未见明显临床症状。此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体重和喂养状态上均无显著差异(图4a,补充图4d)。安乐死后这些大鼠无组织病理学改变。值得注意的是,大鼠单次肌肉注射的最大耐受剂量(MTD)为24μg/大鼠,相当于人体的900倍。研究团队认为,这表明BBIBP-CorV对人体有潜在的良好安全性。研究团队随后通过豚鼠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评估BBIBP-CorV引起的全身过敏反应。通过临床观察和测量豚鼠体重,结果显示敏化期间未见异常反应(图4b)。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实验组在D19、D26均未发现过敏反应症状。阳性对照组(人血白蛋白)过敏反应高度阳性(1/6只动物为阳性,3/6只动物为强阳性,2/6只动物为极强阳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低、高剂量试验组D19、D26均无过敏反应,且过敏反应均为阴性。图1图2图3图4补充图2补充图3补充图4补充表1研究团队进一步评价了BBIBP-CorV对恒河猴的长期毒性。40只猕猴(20/性别)被分成4组(5/性别/组),分别肌内注射生理盐水(组1)或2μg、4μg、8μg BBIBP-CorV(组2-4)。每组分别有3只在D25解剖,其余2只在D36解剖,进行系统解剖和组织病理检查。在试验期间,组2-4没有出现死亡或即将死亡,淋巴细胞亚群分布(CD3+,CD3+CD4+,CD3+CD8+,CD20+,CD3+CD4+/CD3+CD8+)、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IL-4,IL-5和IL-6)、c反应蛋白、或体重观察也没有重大异常临床生理和病理指标 (图4c-4e,补充图4e)。D25和D36时各剂量组的安乐死猕猴系统解剖未见异常。D25时组2-4均出现了肉芽肿性炎症,并在恢复期(D36)结束时依然存在,但与D25相比略有改善。猕猴只表现出局部刺激,表现为轻度到重度肉芽肿性炎症,但在注射后两周没有这种反应。8μg/剂实验组表现出未观察到的不良反应水平(NOAEL)。

杨子

苏州高新区打造医疗器械临床前研究大动物实验服务平台

新华网南京7月12日电(记者刘巍巍)记者11日举行的2019年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高新区分会场活动上获悉,西京医院副教授、江苏美凤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魏旭峰携项目落户苏州高新区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拟建立符合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的医疗器械临床前研究大动物实验服务平台。魏旭峰介绍,该平台将以大动物实验技术服务为核心,完善实验动物术前、术中及术后监管和数据采集,承接医疗器械研发、申报、推广所需的大型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并向CFDA提供相关动物实验报告,打造规范化第三方服务平台。位于苏州高新区的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成立于2009年,是由苏州高新区联合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共建的国家级医疗特色产业基地,目前入驻企业总注册资金达20亿元,总投资超过70亿元。除大动物实验服务平台项目外,此次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高新区分会场活动共吸引350名海内外人才携500余个创新创业项目参与对接,并举行引智机构集中签约、领军人才企业投融资签约、人才服务流动站挂牌等活动。一年一度的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高新区分会场活动,是苏州高新区目前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收效最显著的人才交流、项目对接、信息互通平台。活动自2009年举办以来,共吸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高层次人才前来对接洽谈。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通过这一活动累计吸引落户项目635个,注册资本超50亿元。苏州高新区是1992年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达到25万人,高层次人才3万人,累计集聚各类领军人才1200多人次。区内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3家、瞪羚企业92家、上市企业1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7家、首批科创板企业1家。2018年,苏州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6亿元,工业总产值3500亿元,在国家高新区排名中名列前茅。(完)

持以春夏

新冠转基因小鼠和恒河猴构建成功,已用关于药物筛选疫苗评价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新闻中心2月20日晚间发布消息,此前的2月18日,科技部生物中心在京组织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动物模型的鉴定会,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下称“研究所”)构建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和恒河猴模型分别进行了鉴定。在鉴定会上,专家组听取了研究所秦川教授做的动物模型研制报告,查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讨论,一致认为研究所率先建立了转基因小鼠模型和恒河猴新冠肺炎(COVID-19)的疾病模型,丰富了对COVID-19病因学和病理学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感染与发病机制、传播途径、药物和疫苗评价等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关键支撑。秦川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实验病理学研究,是研究所神经退行性疾病课题组负责人,创建了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我国最大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库、比较医学技术平台和国家传染病动物模型技术平台。并在长期从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制、疾病机理研究与药物开发等模型应用中,开创了医学比较医学学科。此前的1月22日,科技部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科技攻关的第一批应急项目,研究所主持动物模型构建课题,同时与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等院内外单位密切合作。攻关团队根据前期的工作基础和经验,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从病原易感动物资源库中筛选了潜在的易感动物,分别是SARS入侵人细胞的受体--hACE2转基因小鼠,以及曾成功用于SARS动物模型研制的恒河猴。最终分别于1月29日和2月14日,研究所成功建立了转基因小鼠模型和恒河猴模型。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动物模型的构建突破了疫苗和药物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技术瓶颈。据介绍,目前,上述模型已经应用于致病机制和传播途径研究、应急药物筛选和疫苗评价,在科技部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安排下,完成了5种成药的评价,正在进行6种疫苗和4种成药的动物实验评价。中国医学科学院表示,动物模型是采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模拟人类疾病的病因,使动物罹患人类疾病,在实验室内再现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的研究工具。在新型冠状病毒科技攻关中,动物模型是阐明感染与发病机制、传播途径、疫苗和药物评价的基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建有系统完善的传染病动物模型平台,主持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传染病防治重大科技专项的实验动物技术平台项目,建立了重大和突发传染病的动物模型100余种。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外SARS和MERS疫情期间,该研究所均率先建立了动物模型,应用于致病机制研究、疫苗研发和药物筛选。(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里人有病

动物保健行业深度报告:后非瘟时代的动保行业逻辑演绎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本篇报告亮点如下:1、 在通过从横向比较、行业空间、生产格局等不同维度推演非瘟疫情对下游养殖行业带来的深刻变革的基础上,深 入分析了动物疫苗行业随之带来的变革和调整,重点回答了市场关心的动物疫苗行业成长性和结构性的问题;2、 提出对动物疫苗行业成长路径的判断(to G >> to B >> to B & to C),明确了不同阶段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 重点深入探讨后非瘟时代下一阶段(to B)竞争力来源的问题,认为要重点把握研发端、产品端和营销端的发展 变化趋势和能力培育。一、接种疫苗是动物疫病防控主要策略,动物疫苗市场结构以经济动物适用为主(一)接种疫苗预防动物疫病发生仍将是我国主要防控策略 动物疫苗是由免疫原性较好的病原微生物经过繁殖与处理后制成的剂品,将其作用于动物机体并刺激产生足够的特 异性抗体,从而抵抗该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感染,达到预防相关疾病的目的。全球来看,畜牧养殖业动物疫病流行趋势仍然严峻、变异情况复杂,从防控措施上,主要分为“监测+扑杀”、“接 种疫苗预防”两种手段。分国别和地区来看,发达国家畜牧业规模化程度高,养殖密度低,而且防疫接种时间早, 多种动物疫病处无疫状态,因此目前主要通过“监测+扑杀”手段进行疫病防控;相比之下,我国畜牧业养殖规模化 程度低、养殖密度高、多种常见疫病仍在全国范围内流行,且扑杀模式所需的补偿资金高昂,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 我国仍将采取接种疫苗预防为主的防疫政策,通过分区域、分阶段逐步实现不同疫病的净化过程。(二)国内动物疫苗行业发展速度快,市场结构以经济动物适用为主 根据兽药协会统计数据,2009-2017 年,我国兽药行业销售额由 251 亿元增至 484 亿元,年复合增速 8.6%;我国兽 用生物制品(主要是动物疫苗)行业销售额由 52 亿元增至 134 亿元,年复合增速 12.6%。1、 企业规模:2017 年国内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共计 94 家生产企业,其中大型企业仅为 21 家,占比 22%;2、 市占率:我国前十大疫苗企业市占率 56%,而全球动保行业 CR5 高达 54%,动物疫苗行业集中度仍有上行空间;3、 动物分类:猪用疫苗销售额 53 亿元,占比 39.4%;禽用疫苗销售额 45 亿元,占比 33.4%;反刍类(牛羊为主) 疫苗销售额 33 亿元,占比 24.5%;宠物疫苗等销售额 3.42 亿元,占比仅为 2.6%,我国动物疫苗仍然以猪禽牛羊 经济动物为主,宠物类伴侣动物疫苗基数很小,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4、 进口:2009-2017 年,我国进口疫苗金额由 6 亿元增至 17 亿元,年复合增速 13.7%,优质进口高端疫苗仍具有较 强的品牌影响力。二、非瘟疫情催化带来养殖行业深刻变革(一)他山之石——俄罗斯非洲猪瘟疫情长期存在、反复出现、行业防控压力依然很大 1、俄罗斯非瘟疫情已持续流行 14 年 2007 年以前,ASF 疫情主要局限于非洲和意大利撒丁岛地区。2007 年 4 月,离俄罗斯较近的格鲁吉亚波季港出现首 发病例;同年 12 月,俄罗斯毗邻格鲁吉亚的河谷附近发现 5 头感染 ASF 的病死野猪,至此 ASF 开始在俄罗斯境内 传播,且直至今天尚未被根除。疫病传播的风险因素较多,病毒传播途径广泛。污染的饲料、泔水、猪肉产品的移动以及与感染野猪的密切接触是 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庭院式养殖与中小型商业猪场生物安全水平较低,容易受到 ASF 和其他病原的入侵。自 2007 年以来,俄罗斯发生的ASF疫情中,庭院式养殖发生疫情占总发病数的63.2%,中小型商业猪场发生疫情占比18.2%, 规模化专业猪场发生的疫情占比 16%。2、非瘟导致猪业养殖模式巨变,规模化程度快速提升 ASF 的冲击导致庭院散养模式和中小型商业猪场的占比急剧减少,规模化养殖比重快速提升。2005-2018 年期间,规 模化养殖出栏生猪比重由 28%提升至 86%,猪肉产量由 42 万吨增长至 319 万吨;家庭养殖户出栏猪比重从 72%下 滑至 14%,猪肉产量从 110 万吨回落至 52 万吨。规模化养殖不仅弥补了散养户养殖量下降带来的生猪缺口,还提升 了全国猪肉的总产量。由于地方性政策规定在某些地区和高生物安全等级的大型商品化农场附近禁止后院养殖,且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农村投资量减少,年轻劳动力向城市转移,ASF 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散养户生 猪生产,其占比有望进一步下降。俄罗斯国内猪肉生产实业控股模式逐渐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16 年俄罗斯前 20 强猪肉厂商屠宰活猪重量合计为 213.6 万吨,占全国比重为 75.74%,集中度仍有望进一步提升。3、养殖模式切换但非瘟防控形式依然严峻① 俄罗斯整体养殖密度仍然较低 政府进口禁令&产业扶持等措施带动大企业快速持续扩张,助推俄罗斯国内生猪产能持续提升,2007 年至 2018 年, 生猪出栏量从 2626.3 万头提升至 4950 万头,年复合增速 5.93%。若按照出栏数量/国土面积测算,2018 年俄罗斯养殖密度约为 2.9 头/平方公里,相较之下中国养殖密度为 72.3 头/平 方公里;分地区来看,俄罗斯出栏量最高、养殖密度最大的中央联邦区养殖密度也仅为 15.7 头/平方公里,相较之下 中国出栏量最高的四川、河南两省养殖密度则分别为 142.5 头/平方公里、359.6 头/平方公里;若按照出栏数量/可耕 地面积测算,2018 年俄罗斯养殖密度约为 34.9 头/平方公里,相较之下中国养殖密度为 513.9 头/平方公里。可见俄 罗斯整体养殖密度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② 一体化猪场无法彻底隔绝非瘟疫情——以切尔基佐沃为例 切尔基佐沃集团(Cherkizovo)快速扩张。切尔基佐沃集团目前是俄罗斯最大的多样化肉类生产商(包括禽肉、猪 肉和肉制品加工等),旗下包括 8 家肉类加工厂、19 家养猪主体、9 家家禽生产综合企业、9 家饲料厂、1 家火鸡生 产厂和超过 29 万公顷的农地。目前公司位列俄罗斯第 1 大禽肉生产商、第 2 大猪肉生产商和第 3 大火鸡生产商。2007-2018 年,公司营收从 215 亿卢布增长至 1026 亿卢布,年复合增速 15.27%;净利润从 15.75 亿卢布增长至 120.04 亿卢布,年复合增速 20.28%;猪肉年销量从 2.8 万吨增长至 23.7 万吨,年复合增速 21.43%,市占率从 1.7%提升至 7.3%(以俄罗斯猪肉产量为统计口径);此外,公司生猪出栏均重和料肉比等指标均得到大幅改善。俄罗斯一体化企业养殖场的养殖模式类似国内自繁自养模式,2007 年非洲猪瘟爆发后,俄罗斯主要精力集中于大型 猪场,工业化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俄罗斯 90%以上的一体化企业养殖场都达到最高等级的生物安全四级,猪场 的所有资源均来源于本一体化公司内部,保证与外界隔绝联系。通过分析俄罗斯非瘟疫情流行趋势,我们认为,从疫情防控角度来看,养殖模式差异并非防非控非的万能钥匙,猪 场的软硬件水平才是企业致胜的关键。对于养殖企业,生物安全防控做到尽可能完善,除了硬件上有刚性标准外, 对于生产流程和管理水平的要求同等重要。过去数年,生物安全等级最高的 TOP3 养殖企业均爆发不同频次的非瘟 疫情,而且都集中在养殖密度相对更高的主产区(中央联邦区)。我们认为,对标俄罗斯,对国内生猪养殖行业来讲,随着全行业的复养补栏推进,在养殖密度逐步恢复的背景下, 如何从软硬件不同维度全方位提升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是防控非瘟的关键,压力或将长期存在。(二)空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或难回 7 亿头峰值,将可能在 5 至 6 亿头进行再平衡 非瘟冲击下,我国生猪养殖业剧烈去产能。2018 年 8 月 3 日我国确诊发生第 1 例非洲猪瘟疫情至今,全国大陆地区 全部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曾经通报非洲猪瘟疫情,合计发生 162 起非洲猪瘟,共扑杀 120 万头染疫生猪。而 截至到 2020 年 2 月 16 日,全国所有疫区均已解除封锁。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9 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从 3,180 万头下滑至 1,913 万头,累计降幅 高达 39.8%,也是本轮周期最大降幅;2019 年全国生猪出栏 5.44 亿头,同比下滑 22%,生猪供需出现明显缺口。政策组合拳促生猪生产。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推出一系列生猪稳产保供政策,最新颁发的 2020 年中央一号文 件也首次将“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列入今年“三农”领域重点工作范畴,力争通过多举措并行促进生猪产能恢复。从全国统计数据来看,生猪产能自 2019Q4 呈现缓慢恢复迹象。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0 年 2 月底全国能繁母猪 存栏量环比增加 1.7%,连续 5 个月环比增长,累计比 2019 年 9 月份增长了 10%,全国有 27 个省份能繁母猪存栏保持增长。南方主产区前期产能下降较多,今年 2 月,这些省份能繁母猪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猪存栏方面,今 年2月全国生猪存栏出现反季节性的增加,环比增幅达2.8%,全国500头以上规模猪场新生仔猪出栏环比增加3.4%, 也是自去年 9 月份以来首次环比增长。不过基础产能能否持续传导到供给端仍需持续跟踪验证,随着产能复苏带来的养殖密度提升,以及疫区解封生猪调 运增加等问题,现有防控体系能否持续经受住非瘟考验尚待观察,今年 3 月份以来,四川、河南多地报告非洲猪瘟 疫情,均为排查外省违法调运生猪所发现,由此可见,非洲猪瘟疫情又有抬头趋势,防控压力不减。此外,本轮去 产能,二元母猪和祖代种猪均损失惨重,从曾祖代增产至二元母猪存栏上升至少需要 28 个月,全行业补栏以三元留 种为主。三元留种对生产效率影响主要体现在:配种成功率降低 20.2%,分娩率降低 22.5%,MSY 降低 30%-40%; 综上,三元后备生产效率较二元后备降低 67.4%-74.7%,三元能繁生产效率较二元能繁降低 59.2%-68.3%,三元留种 效率较二元种猪大幅降低,生猪产能和供应恢复节奏或继续推迟。综合来看,非瘟疫情扰动,三元留种效率大降,产业私用非瘟疫苗造成负面后果,再叠加新冠疫情造成补栏和新建 猪场进度阶段性受阻,我们保守估计,今年全国生猪出栏量继续下滑,全年总数预计为 3.93 亿头,同比下降 27.8%。 结合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各地也陆续推出针对性的生猪稳产保供规划和措施,分析各地的历史出栏数据和未来出栏 规划可以看出,从生猪有效产能的恢复到生猪供应的恢复料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且在高保护率非瘟疫苗面世之前,高养殖密度带来的非瘟疫情发生风险对于生猪供应的恢复始终会是一个比较刚 性的制约因素。因此,供需缺口长期存在带来的高猪价料将持续挤压居民猪肉消费需求,叠加年轻群体对健康饮食 的重视和肉类消费理念的转变,我们认为居民动物蛋白消费结构或将重塑。基于以上判断,我们预计,生猪养殖行 业或难回 7 亿头峰值,或将在 5-6 亿头年出栏量的位置进行再平衡。(三)格局:散户逐步退出、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进度或超预期。中小养殖主体在非瘟疫情出现后受损惨重,加速从行业中退出,猪 价持续高位,但受制于资金断裂、种猪资源紧缺、支持政策更多向规模企业倾斜、信心受损严重、生物安全水平难 以提升等多重因素影响,这部分主体补栏和复产无论从积极性还是从效果角度都不甚理想。相反,规模猪场则由于猪场生物安全水平提升、优秀的管理组织能力、种源保障等多重优势,加速从行业中脱颖而出。路径上来看,一方面,部分散户由于资金、养殖信心、年龄限制等多重原因,从行业中永久性退出,与此同时,国 家大力支持“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的发展,以及大型养殖集团对于优质农户资源的争夺,具备一定经营理念、实力 和规模的小养殖户转成与大型公司合作,从而在生物安全防控水平、业务统一性等方面得到很大提升;另一方面, 规模企业凭借强大的综合优势,在产业景气度上行期加快扩张节奏,填补中小企业产能清退留下的空间,而且俄罗 斯生猪养殖业规模化提升的过程也后验性的证明,这是增强疫病防控能力和效果的重要路径。相关数据显示,一方面,随着 2019Q3 加大商品猪留种力度,规模猪场基础产能快速恢复,我们跟踪的 10 家上市猪 企 2019Q3 生产性生物资产环比增加 37.7%,明显优于全行业产能恢复情况,2019 年合计出栏量 4479.05 万头,同比 仅下滑 5.2%,降幅明显低于全行业 22%的降幅;另一方面,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 年 9 月-12 月,全国存 栏 5000 头以上规模猪场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均已连续 4 个月环比增长,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速连续 4 个月 均优于行业情况,均在不断验证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逻辑。三、动物疫苗行业迎来深刻变革(一)政策:招采疫苗加快退出历史舞台,市场化疫苗渗透率迎来快速提升 养殖规模化加速+监管政策调整,双重因素驱动市场化疫苗加速替代。1)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快速提升将驱动猪用市场化疫苗加速替代。疫苗成本占养殖成本的比重较低,2017 年规模养殖生猪的防疫费用仅占总成本的 1.3%,即 使是温氏、牧原等养殖龙头,兽药及疫苗费用在生猪完全成本中的占比也仅为 3%-10%左右。由于规模养殖企业发 生疫病的风险系数与潜在损失更大,因此其疾病防范意识远高于普通散养户,在选择疫苗时,也更加注重疫苗的质 量、兽药企业的信誉以及综合实力,体现在头均防疫费用上为较普通散养户高出 20%-30%左右。2)“先打后补”政策进一步推进,行业向市场化竞争加速转型。自 2016 年农业部下发《关于调整完善动物疫病防 控支持政策的通知》,规定高致病性猪蓝耳、猪瘟正式退出国家强制免疫,并要求各地积极开展强制免疫“先打后 补”试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养殖户的强制免疫实行“先打后补”,逐步实现养殖场户自主采购、财政直补。2019 年 12 月 9 日,农业部发布《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在第八条提出:国家强制免疫 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可将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直接销售给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管理部门或养殖场(户),也 可由其授权经销商销售。标志着强制免疫疫苗正式向经销渠道开放;2019 年 12 月 26 日农业部最新发布的《2020 年 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中则进一步指出,各地要加快推进“先打后补”,结合实际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力争在 2020 年实现规模养殖场全覆盖。政策的调整方向驱动行业从政府招标采购防疫体系逐步向市场化主导转变,但受制于行业规模化程度较低,不同规 模养殖主体防疫意识与水平、价格敏感性等分化影响,口蹄疫市场苗、猪圆环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疫苗等单品的 免疫覆盖率水平仍较低,叠加非瘟疫情下养殖场的优先工作聚焦在防非控非之上,部分猪场免疫程序和免疫品种出 现不同程度的调整,短期内影响了部分疫苗产品的渗透率上行节奏。但据草根调研等方式了解到,下游养殖业整体疫情流行情况仍较为复杂,安全有效的疫苗防疫需求有望得到明显提 升。我们认为,随着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水平的提升、疫情防控更加成熟有效,叠加此轮周期养殖行业规模化水平的 加速提升,上述高品质、高定价、高毛利的系列单品将迎来免疫覆盖率的大幅提升与市场需求的快速扩容,预计未来疫苗产品分化会愈加明显,市场化疫苗加速替代的逻辑更加清晰。(二)格局:过去依附于政府招采的小企业将加速出清,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 1)下游去产能倒逼动保行业加速出清过程。生猪产能去化幅度创历史之最,猪用疫苗需求量大幅走低,2019 年前 三季度动保企业尤其是以猪用疫苗为主营业务的动保企业均出现行业性的业绩滑坡,猪用疫苗板块平均营收大幅下 滑,且由于通过降价促销等手段实现走货、产能利用率被动调降等因素,行业整体毛利率也大幅走低,动保行业正 经历行业最困难的时期。据草根调研了解,中小动保企业尤其是产品结构单一、前期过于依赖招采的中小企业生存 状况艰难,落后产能开始淘汰,未来 1-2 年动保行业或迎来集中度的快速提升2)监管趋严,行业系统性升级加速。2020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施行新版《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其中,新修版 提高了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标准,如参考欧盟和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无菌制剂的空气洁净度级别的要求, 按照生产暴露风险,将兽用生物制品设置为 A、B、C、D 4 个级别,增加了生产环境在线监测要求,注重动静态控 制相结合,提高产品质量保证水平。新规范的发布将有效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此外,按照《口 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生产企业设置规划》要求,口蹄疫疫苗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生产车间需在今年 11 月底 前完成生物安全三级改造,确保安全管控生物安全风险。我们认为,需求端+监管端双重因素叠加,行业系统性升级 或将加速,竞争格局或将得到优化。(三)空间:短期下游需求矩阵或将收缩,长期看猪苗仍极富成长空间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用药习惯或发生调整。非洲猪瘟疫情压力下,猪场将“防非控非”作为养殖经营 环节头等大事,通过加强动物防疫设施建设、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等系列综合防控措施,切实提升猪场生物 安全水平,增强对非洲猪瘟防范能力,以期降低非瘟疫病发生风险。通过优化养殖厂区布局、完善动物防疫设施, 以及在执行生物安全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养殖场相关人员、猪群、肉品、饲料等的管理以及猪场内外环境控制等措施, 不仅有效地降低了非洲猪瘟感染风险,同样使得部分其它猪病暴露风险得以降低,而在猪群防控免疫程序上的调整 则使得防疫成本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根据牧原股份年报披露数据,公司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药品及疫苗费用占营业成本的比重从 2018 年的 9.8%降至 2018 年的 6.7%,降幅达 29.2%。按照年生猪出栏量初略测算,单头生猪药苗费用由 2018 年的 105 元,降至 2019 年的 81 元左右,减少 25 元左右,主要受益于 2019 年公司采用新型猪舍,通过空气过滤、独立通风等措施,提高了猪群的 健康水平,从而兽药疫苗等相关费用都有所下降。我们认为,应该从两个维度看疫苗免疫:1)非瘟疫情防控阶段“防非控非”优先。根据专家访谈和草根调研等途径 反馈,2019 年部分猪苗单品免疫率有下降趋势,主要涉及圆环、蓝耳等疫苗产品,究其主因,在于下游生猪养殖业 阶段性主要矛盾是“防非控非”,规范养殖流程,减少外界与猪只接触,从而降低非瘟感染几率是养殖业的核心考 量,传染性、致病性、致死率等相对温和的疾病免疫首当其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中监所批签发数据来看, 2019 年全年主要猪用疫苗批签发数量同比降幅从高到低依次为猪圆环疫苗、猪伪狂犬疫苗、猪蓝耳疫苗(含高致病 性蓝耳)、猪瘟疫苗、腹泻苗、口蹄疫疫苗和猪细小病毒病疫苗,降幅依次为-44%、 -42%、 -37%、 -33%、 -30%、 -26% 和-17%。非瘟防控措施导致免疫程序变更调整是短期下游需求矩阵收缩的主要驱动因素,猪用疫苗子产品领域的结 构性分化与非瘟防控压力密切相关。2)后非瘟时期重效率提升。我们认为,药苗的减量和免疫程序调整是猪场疫情防控压力下的被动选择,随着猪场生 物安全水平的提升,对非瘟防控的认知和措施逐渐成熟,尤其是后续生猪行业产能逐步向供需平衡点恢复,供需紧 张局面缓解,伴随而来的是生猪价格回落,在养殖利润迎来均值回归过程中,养殖场经营重点会逐步向提升养殖效 率、控制养殖成本倾斜,因此我们认为蓝耳、圆环等主要猪苗渗透率仍有较大上修空间,判断依据基于以下两点:①以蓝耳为例,据堪萨斯州立大学 Raymond Bob 研究,蓝耳病造成的损失包括饲料的浪费以及很低的饲料转化率, 蓝耳病毒已经适应现代化的养殖方式,可以在一个生产系统中持续存在,也可以在一头猪体内持续感染,造成猪只 大约损失 10%体重,因此需通过疫苗免疫来降低猪群的感染和发病几率,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料肉比,最终 达到降低养殖成本的目的。对于圆环的情况则与之类似,1998 年国内首次确诊猪圆环病毒 2 型的感染,自此开始在 全国范围流行。现阶段大部养猪场通过实验室手段统计成活率、出栏天数、饲料转化率、用药成本、猪群整齐度和 经济效益分析等指标来综合评价圆环病毒疫苗效果。临床研究也表明,圆环病毒 2 型疫苗能有效的控制圆环病毒相 关疾病,接种免疫后可达到减轻病毒血症、提高日增重等效果。②在猪群中,蓝耳、伪狂、圆环、支原体等病原微 生物通常会造成混合交叉感染,因此猪只接种免疫是相辅相成的,需要同时采取措施控制不同疾病的感染。1、猪用疫苗:经测算市场空间或可达 150 亿元以上。2017 年我国兽用生物制品销售总额 133.63 亿元,其中猪用疫 苗销售额 52.64 亿元,占比 39.4%。我们认为,随着养殖规模化程度加速提升、叠加后非瘟时期猪场疫病综合防控的 客观需求,国内猪用市场空间有望持续扩容。基本假设:1) 考虑到非瘟疫情及我国肉类消费结构调整,假设我国生猪年出栏量新平衡点 6 亿头,规模养殖出栏量 3 亿头;2) 规模养殖部分:参考头部上市猪企头均防疫成本,假设规模养殖企业疫苗成本占比 2.5%,养殖完全成本新平衡 点 15 元/公斤,出栏均重 110 公斤,则头均疫苗使用费约为 41.25 元/头;3) 散养部分:2017 年头均防疫医疗费用为 16.43 元,若疫苗费用占 50%,假设后期头均疫苗费用提高至 10 元/头。由此可粗略测算出在不考虑非洲猪瘟疫苗的前提下,我国猪用疫苗潜在市场空间可达 153.75 亿元,相较当前仍有非 常可观的成长空间。2、禽用疫苗:产能上行期+疫情催化,景气度仍将持续。受非瘟疫情影响,2019 年我国猪肉产量 4255 万吨,同比 下降 21.3%。受生猪生产周期、补栏情绪、补栏效果、种猪资源不足等多重因素制约,猪肉供给量短期内无法恢复。 而城乡居民对禽肉、禽蛋消费习惯、转养程序便利、家禽的饲养周期短等特点决定禽肉和禽蛋将作为猪肉的最主要替代品,需求量有望大幅攀升,2019 年我国禽肉产量 2239 万吨,同比增长 12.3%;禽蛋产量 3309 万吨,同比增长 5.8%。我们认为,2020 年猪肉供给缺口有望持续,禽肉禽蛋替代需求仍将得以持续,家禽产能仍处于上行期。以白羽鸡为 例,据禽业协会最新数据,2019 年全国白羽肉种鸡祖代更新量 122.35 万套,强制换羽 9.12 万套,合计 131.47 万套, 合计数同比增长 55.8%,祖代更新量已供过于求,后续随着祖代鸡产能逐步释放,禽用疫苗或迎来需求高峰。此外,2020 年我国新疆、湖南等地已发生数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爆发趋势或抬头。全球范 围内,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也在亚洲、欧洲多个国家陆续爆发,我们认为,疫情催化下,防疫压力仍然非常紧张, 有望带动禽用疫苗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禽用疫苗行业高景气度有望得以延续。2019 年,禽流感(H5+H7)疫苗经历了从二价到三价的产品升级,政府招标价格大幅提升,极大地提振了禽用强免 苗的市场空间,我们认为,2020 年随着各厂商生产工艺的逐步成熟(2020 年 11 月底前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厂商同 样要完成 P3 车间改造)以及产品持续放量,成本端有望持续降至稳定水平,在价格刚性的情况下,产品毛利率有望 进一步抬升,持续增厚利润端。“先打后补”有升级趋势,利好禽苗市场化龙头。禽养殖行业相比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程度更高,政策端来看,先 打后补有升级趋势,养殖主体在选择疫苗上更具主动性,随着各地政策进一步松动和落地,我们认为,产品具有优 势、同时市场布局完备的企业有望更加受益,市占率或将得到持续提升。3、反刍疫苗:重视生物安全颠覆防控现状,或重塑布病疫苗竞争格局。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 患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在动物上主要感染牛、羊、猪,主要侵害机体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可引 起流产、高热等症状;而人类则主要通过接触被感染动物和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出现波浪热、全身乏力、关节疼 痛、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功能障碍等症状。我国于 2016 年出台了《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 年)》, 根据畜间和人间布病发生和流行程度,综合考虑家畜流动实际情况及布病防治整片推进的防控策略,对家畜布病防 治实行区域化管理。而且,根据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我国自 2017 年开始调整布病免疫政策,开始明确规定 在布病一类地区,对除种畜外的牛羊进行布鲁氏菌病免疫,群体免疫密度应常年保持在 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 疫密度应达到 100%。当前国内布病疫苗均为弱毒活苗,对生物安全重视提升或重塑行业格局。目前,我国用在动物身上进行布病防疫的 疫苗产品均为弱毒活疫苗。主要包括牛种布鲁氏菌 A19 菌株弱毒疫苗、羊种布鲁氏菌 M5 菌株弱毒疫苗、猪种布鲁 氏菌 S2 菌株弱毒疫苗,除此之外,还有羊种布鲁氏菌 Rev.1 弱毒疫苗和牛种布鲁氏菌 S19 株弱毒疫苗处在研发与新 药申报环节。按照新版《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操作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应在专门的区域内进行,并保持 绝对负压;此外,关于一、二类病原微生物及特殊病原微生物生产操作区的空气净化系统应符合《兽用疫苗生产企 业生物安全三级防护标准》要求。我们认为,新版兽药 GMP 将倒逼疫苗生产企业强化升级现有的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抬高行业壁垒与 门槛,低端、低效、不达标的产能将加速退出,行业竞争格局得到优化,而类比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的经验,疫病 频发与需求升级带动疫苗产品提质提价,市场空间或将显著扩容。四、多维度分析动物疫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一)研发端:平台化研发、资源整合能力将成企业竞争核心驱动 动物疫苗行业研发难度大、时间跨度长。动物疫苗的研发是一项集合了病原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动物临床医 学、制药工程学等多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跨学科的系统工程,对从业机构的研发能力要求很高。一款成熟的产 品问世需要经过前期基础研究、实验室研究、中试研究、临床审批、临床实验、新兽药注册证书申请、产品批准文 号申请、生产、批签发等阶段,如果是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则还需要开展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等农 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试验研究并获得安全证书,中间多个环节技术难度大,审批时间长,整个研发周期往往需要 3-5 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国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实验具有资质壁垒和硬件壁垒双高的特点。长期以来我国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 研究进行严格限制,主要依托农科院下属相关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非洲猪瘟、口蹄疫等一类病原微生物的研究与实 验活动,资质壁垒非常高,例如,我国口蹄疫国家参考实验室在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非洲猪瘟国家专业实 验室在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参考实验室在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布鲁氏菌病参考实验室在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监所)。开展非洲猪瘟、口蹄疫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需在 P3 及以上级别实验室进行,硬件壁垒非常高。根据《病 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和《农业部关于 进一步规范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审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口蹄疫病毒的“病原分离培养”和“动 物感染实验”均需在 P3 及以上级别实验室进行,而“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实验”和“灭活材料实验”则需在 P2 及以上级别实验室进行。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非洲猪瘟病毒相关实验活动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等文件要求,非洲猪瘟病毒的上述 4 类实验活动均需在 P3 及以上级别实验室进行,且开展非洲猪瘟病毒实验活动应 获得相应行政许可。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口蹄疫乃至非洲猪瘟等疾病疫苗的前端实验室研发环节均主要在具备相关 条件的科研院所展开,研发壁垒极高,动保企业则主要聚焦后端产业化应用环节。国内长期以来的防疫政策和生物制品研制管理办法造成了研发与生产相对独立甚至割裂的局面。然而,随着养殖规 模化的推进,疫情流行趋势的复杂化及中长期疫病净化目标推进,都给疫苗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数年,疫苗 生产企业除了组织力量开展自行研究之外,还普遍通过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甚至是同行业之间开展合作,搭建研 发平台,联接内外部资源共同进行研发合作和技术攻关,通过知识和技术共享,加快研发节奏。政策层面,随着市 场主体在经营层面不断成熟,监管导向尝试将前端研发环节向企业端逐步放开。2020 年 2 月 3 日,生物股份公告披露,农业农村部批复同意公司 P3 实验室可进行以下活动:①严格按照农业农村 部相关要求,开展口蹄疫疫苗研发及效力评价试验工作,包括病毒分离培养、鉴定和动物感染实验;②与已获得相 关实验活动行政审批的单位合作,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相关规定以及相关合作协议规定要求,开展非洲猪瘟疫苗研 究涉及的病毒分离培养、鉴定、动物感染及效力评价试验等活动。生物股份成为国内首家可以同时开展口蹄疫疫苗 和非洲猪瘟疫苗研究开发相关实验活动的动物疫苗企业。我们认为这是国内动保业在研发环节迈出的重要一步,后 续有助于全行业逐步从产业化研发向基础研发过渡和升级,提升行业研发能力,打造市场主体研发、生产、销售闭 环生态,提升对于下游养殖主体的响应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助于增强全行业整体疫病防控能力。平台化研发能力与 研发资源整合能力是下一阶段行业竞争的关键着力点。(二)产品端: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多联多价疫苗是长期方向 基因工程疫苗在禽、猪等防疫上发挥高效作用。传统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本身固有一些缺陷,包括免疫 应答水平不足、疫苗产品稳定性、毒力返祖的潜在危险等,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成为研发关注的焦点。基因工程疫苗 是使用 DNA 重组技术,把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遗传物质定向插入细菌、酵母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中,使之充分表达, 经纯化后而制得的疫苗,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缺失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DNA 疫苗等类型。理想的动物疫苗应该兼具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等特点,随着反向遗传学、基因缺失、活载体改造等技 术的不断成熟,基因工程疫苗相比传统疫苗具备更多的成长性和可能性。目前,禽用疫苗的基因工程技术应用已较 为成熟,如新支流、新流法、新支流法等基因工程多联灭活疫苗,已经带动禽苗领域的技术升级。猪苗中,圆环基 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等产品也在实践中被验证表现优异。多联多价疫苗有效优化免疫程序,为猪场实现减负。过去动物疫病防疫主要以接种单价苗为主,近些年随着养殖规 模化的发展以及动物疫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待防疫畜禽往往要接受多次、多品类的疫苗接种,不仅会导致不 同疫苗抗原之间的互相干扰,容易导致动物多次应激反应,而且单苗的多次接种,也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养殖场的 防疫成本。而多价苗可以用一针预防同一种疾病的不同类型,多联苗可以用一针预防多种疾病。随着下游畜牧养殖 业的集约化发展,尤其是在非洲猪瘟防控常态化趋势下,联苗的推广与广泛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养殖场有效地优化 畜禽免疫程序、降低免疫应激反应和非瘟感染风险,而且能够协助降低畜禽用药成本,助力养殖场提高盈利能力。(三)营销端:猪场大数据+检测诊断+防疫方案+疫苗产品研发,完整闭环防疫链条打造动保综合解决方案 我国畜牧养殖业经历了从粗放经营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历程,与之相匹配,动物疫病防控政策也逐步实现了从 政府主导向市场化经营的过渡升级。过去政府招标采购防疫体系下,国内动保行业的竞争业态是牌照和资质为王, 提供满足技术要求的合格产品及一定的成本控制能力即为生存之道。随着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养殖密度提高、动 物群体移动频繁,疫情流行趋势复杂化,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能力需求升级。未来,随着猪场管理精细化、养殖智 能化建设的推进,叠加高质量疫苗产品的持续免疫催化,疫病净化将会是行业终极目标,我们认为,依托于猪场大 数据体系基础,构建从养殖环境评估、疫病检测诊断,到综合防疫措施、疫情监测预警,再到疫苗产品迭代改进的 完整闭环防疫链条,从而打造动保综合解决方案是下游养殖端的进阶需求,同时也是动保企业强化自身竞争能力, 构建领先行业业态的关键。专业人做专业事,疫病防控专业化趋势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对于养殖企业来说,第三方服务效率往往更精准和高 效,而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需要动保企业软硬件实力的协同,并具备与猪场紧密的数据交互,这一目标实现的前提 依赖于专业及时的反馈、全面系统的防疫终端数据、产品的及时迭代升级和良好的用户粘性,同时也需要上下游双 方之间持续的配合与磨合。我们认为,随着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的迅速发展,动保企业若要真正实现从 to G 到 to B 的跨越,对其与养殖主体之间的协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掌握了防疫数据入口,才能进一步有效推动疫 病诊断监测与疫苗研发,也才更有希望在行业下一个拐点,即疫病全面净化到来之时,实现顺利转型升级。我们认为,养殖端需求升级要求动保行业创新服务营销模式,充分发挥技术服务的赋能效果,建立从产品、技术服 务、市场营销、客户管理等多维度的协同效应,协助解决养殖企业经营痛点,为其实现全面减负、改善养殖指标, 在提供差异化和增值服务的过程中提升动保企业自身品牌价值和经营回报。(四)新蓝海:横向对标,宠物行业前瞻布局已刻不容缓,风口将至 国内宠物市场步入黄金发展期。2019 年,我国宠物行业规模达到 2024 亿元,其中宠物犬市场规模 1244 亿元,占比 61.5%,宠物猫市场 780 亿元,占比 38.5%,2010 年-2019 年期间宠物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0.6%。2019 年我国城 镇猫狗总数量已达到 9915 万只,其中宠物狗数量 5503 万只,宠物猫数量 4412 万只。我们判断,随着国民收入水平 提升、消费升级、人口结构变化、以及互联网与社交网络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养宠家庭的比例会继续稳步提 升,养宠人群人均消费额也会持续不断升级。单只宠物医疗消费仅次于宠物用品位列宠物消费第二位。随着人们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与宠物之间关系的日益 密切,宠物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宝贵,围绕着宠物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越来越多,根据狗民网发布的 2018 年中国宠 物行业白皮书调查数据,单只宠物狗年均消费金额为 5580 元,其中医疗消费为 1557.2 元,占比达 28%;单只宠物 猫年均消费金额为 4311 元,其中医疗消费为 1446.1 元,占比达 34%,主要包括宠物疫苗、驱虫剂、体检、门诊治 疗、洗澡美容、绝育等多种产品及服务项目。具体看国内宠物疫苗板块,无论是从绝对值还是从行业占比来看,都 非常小,在整个动物疫苗市场中占比只有 3%左右,横向对比,全球兽用生物制品结构中宠物疫苗占比达到 4 成,我 国宠物疫苗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养宠规范度仍有待加强,疫苗渗透率较低,市场空间弹性巨大。目前我国宠物行业的现状仍为规范程度低,宠物主 人对宠物健康管理、宠物福利的意识薄弱,缺乏从防疫治疗、到营养饲喂等全方位的科学思维。粗略测算,我国宠 物中接种疫苗的比例低于 10%,随着养宠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宠物疫苗市场存巨大增长空间。疫苗产品结构方面,核心疫病疫苗是当前主流。1)宠物犬方面,首先,国内犬细小病毒病和犬瘟热仍是流行最广、 威胁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通过疫苗接种免疫,可让宠物犬获得足够的免疫力来抵御上述烈性传染病而不会有生命 危险;其次,狂犬病和钩端螺旋体病是人兽共患病,如若宠物染病,同时会威胁宠物主人或家庭的生命安全,而接 种疫苗是比较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2)宠物猫方面,猫的核心疾病主要是猫泛白细胞减少引起的猫瘟、猫疱疹病毒-1 型引起的传染性鼻气管炎、猫嵌杯状病毒引起的猫鼻结膜炎、猫细小病毒病、狂犬病等,前三种病毒的联苗就是 目前最常用的猫三联苗。整体来看,宠物疫苗除了狂犬疫苗外,其他多以联苗的形式出现,起到一针多防的作用, 减少宠物在接种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疫苗免疫程序方面,每种疫苗的免疫保护期各不相同。正常免疫流程包括基础免疫(通过预防接种使机体首次获得 对某种疾病免疫力)和加强免疫(后续每年度进行),基础免疫根据疫病类型不同在接种次数上存在差异,如细小 病毒病、犬瘟热等需接种 3-4 次,狂犬病则只需接种 1 次。而不同疫苗的免疫保护期也存在差异,如:狂犬病疫苗 一般保护期为 3 年,国内狂犬病疫苗保护期则多为 11 个月左右;犬细小病毒病、犬瘟热、传染性肝炎疫苗一般保护 期 2-3 年;钩端螺旋体病疫苗、犬副流感疫苗一般保护期为 1 年或以上。但在实际情形下,由于外部影响因素较多, 普遍建议在基础免疫的基础上再每年给宠物加强免疫以保证获得足够免疫力。市场格局来看,当前国内宠物疫苗行业仍以进口品牌为主,国内企业差距仍比较明显。目前国内的宠物疫苗消费以 进口品牌为主,尤其是高端市场几乎被硕腾、英特威、勃林格等国际知名大厂把持,随着宠物行业潜力的爆发和提 升动物福利意识的增强,国内厂商已经逐渐重视在宠物疫苗领域的布局,目前已经具备狂犬病灭活疫苗、犬二联、 犬四联和犬五联等产品储备和生产能力,但整体来看,产品品类仍然单一,产品质量和使用效果距进口品牌仍存一 定差距,此外,市场推广和品牌认知也仍需全面加强。宠物疫苗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根据草根调研了解,目前进口宠物狂犬疫苗单价普遍在 80-90 元左右,国内宠物狂犬 疫苗单价则相对较低,在 20-50 元左右;宠物联苗方面,进口犬、猫联苗约在 70-140 元之间,国产联苗则在 20-30 元左右。保守以当前全国范围内宠物数量初略测算,我国宠物疫苗理论市场空间在 120 亿元左右,相比当前 10 亿左 右的市场规模,想象空间巨大。我们认为,消费意识觉醒+重视动物福利是未来国内宠物疫苗行业的核心成长逻辑,而国产替代则有望成为国内动保 企业的升级成长路径,先创造市场、再占领市场。理性看待,我国宠物本土诊疗行业的爆发或许仍需要数年时间, 但鉴于宠物疫苗研发周期与市场培育过程较长的特点,提前布局是国内企业未来实现超车和决胜的关键。以国内动 保行业未来的潜在规模和体量,国内有望能走出自己的“硕腾”。 五、投资建议后非瘟时代,养殖规模化提速+对生物安全重视是两条主线,动物疫苗行业真正迎来 to B 时代,研发资源整合能力+ 工艺水平+渠道力成为真正的竞争核心,得大单品得天下依然是中期逻辑;长期来看,to B + to C(宠物疫苗)时代 共存,行业属性由工业消耗品向消费品过渡和切换,资金实力&管理水平边际贡献或将大幅提升,企业成长路径难 以发生实力跃迁,动保行业有望延续强者恒强的局面,重点推荐构筑研发、生产、销售、服务闭环生态的动保龙头 生物股份,稳健经营、逐步释放国企改革活力的央企龙头中牧股份,研发驱动、厚积薄发的创新型先锋普莱柯,前 瞻布局、稳步成长的市场化龙头瑞普生物。 ……(报告来源:华创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