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实验动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之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的应用关不住

实验动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之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的应用

实验动物是指用于科研、教学、生产、检测、鉴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实验动物质量的好坏,对科学实验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生命科学的日益发展,我们对实验动物的定义有了规范而严谨的表述。实验动物人工饲育的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并且人们对其携带的微生物严格控制。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实验动物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其对生物、食品、制药、轻工业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验动物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理所当然,其严谨性也越来越高。1.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中的应用兽用生物制品是用天然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及代谢产物等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等相应技术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品,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畜禽等动物传染病。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验离不开实验动物及其动物性原材料,包括实验动物、鸡胚、动物血清、细胞等2.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研究中的应用用于兽用生物制品研究、生产和检验的实验动物,全世界每年至少有几百万之多,其中20%用于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在兽用生物制品研究中,包括兽用疫苗菌(毒、虫)种的选育、免疫学研究、常规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传统和新型抗体及诊断技术研究、安全评价以及建立传染性疾病的动物模型等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利用实验动物。可见实验动物对于各种兽医生物制品的研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3. 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检验中的应用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检验主要包括菌(毒、虫)种的制备与鉴定、无菌检验、支原体检验(活苗)、安全检验、效力检验、效价测定(抗血清和抗原)等主要项目。抗血清和诊断抗原的安检和效检应用最多的实验动物是小鼠、豚鼠和兔,而疫苗的安检和效检则广泛应用实验动物,或进行实验动物和靶动物平行检测,如猪口蹄疫苗的安检用兔和仔猪,效检用猪检验;猪瘟活疫苗安检用小鼠和猪,效检用兔和猪检验等。兽用生物制品是-种特殊商品,在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检验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信性最终依靠各种实验动物来体现。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参考文献:《实验动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连孝俐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荣昌402460

称道数当

张江科学城实验动物“守护者”:动物不休假科研不停歇

原标题: 奔跑吧,2020! 丨 张江科学城实验动物“守护者” :动物不休假科研不停歇图说:上海市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下同)来自百济神州的中国原创新药——抗癌新药新型强效BTK抑制剂,在美国获批上市;三生国健自主研发生产的中国首个自研人源化抗CD25单克隆抗体,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出首张处方;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预充式融合蛋白注射液,已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新药生产申请;博芮健制药在研的阿尔茨海默病创新药BrAD-R13,获得美国FDA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成为全球首个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小分子TrkB受体激动剂,拟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里,位于张江科学城的张江药谷有点“红”,各类原创新药的亮相速度不断“爆表”。然而,在这背后有一支默默无闻的科研团队,几乎永远无缘闪亮的成果发布台,却是各类新药研发永远绕不过的重要一环。他们就是来自上海市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一群不仅要围着各类生物医药科研转,还要围着实验动物转的科研人员。只要科研实验不停歇,实验动物不休息,他们办公室的灯光就不会熄灭。图说:不辞辛劳照顾”小伙伴“上午9时,喂食一次;水温28摄氏度,PH值7……虽然是周末,位于金科路3577号的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斑马鱼室里,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依然按部就班准点做着记录,林金杏就是其中的一员。“上午9时,下午3时30分,每个鱼箱各喂一试管液体饵料。”操作完,她回身在记录本上,一丝不苟地记录下各项监测数据。这个工作看上去很简单,却事关实验动物的健康状态能否一直保持在高水平,这对于生物医药基础研究,药效机理和毒理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她坦言,“其实,鱼儿十天半个月不喂,它们也不会死,外人根本看不出来。但是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践行科学精神的就是日复一日的枯燥不变,严谨细致。”“斑马鱼,作为一种优良的低等脊椎动物模式生物,优势众多。首先斑马鱼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终日与千余条斑马鱼为伴,林金杏并不觉得乏味,如数家珍谈起了“小伙伴们”:别看它们是无脊椎动物,但是和人类基因组的相似度超过87%。71%的人类基因可以在斑马鱼基因组上找到同源基因,因此可以利用斑马鱼为工具进行人类疾病的病理学研究……”每次做实验前,科研人员都很尊重“小伙伴们”,严格遵守各项“动物福利”要求。只见,林金杏先在量杯中倒入二三十毫升麻醉药水,然后轻轻放入一条小拇指大小的斑马鱼。等到确认麻醉药效发挥后,才将斑马鱼放到电子显微镜下,认真开始相关实验。而在中心的模式生物大楼里,用于药物毒理试验的小白鼠和基因工程研究的小黑鼠,也同样被科研人员“7*24”小时地精心照料着。一间间高等级清洁度的动物房,就像实验小鼠的“迷你医院”,实验小鼠在这里接受基因工程研究。而它们的医护人员,也就是实验动物研究人员,则终年忙碌着。“实验动物从不逢年过节,吃喝拉撒也不分双休日,所以实验室里从来都是365日不间断的轮班制。如果碰上有科研实验,全体科研人员都得在岗,两三个周不休息是常事。“中心模式生物部部长沈如凌说。图说:“无名英雄”支撑科创建设饲养出符合高水准的实验动物,对于人类的疾病研究太重要了。实验动物就像一位位“无名英雄”,“代”人患肿瘤、白血病、糖尿病、肝炎等疑难杂症,或出现学习记忆能力改变、痛觉异常、药物成瘾等行为异常。利用这些“小鼠病员”或者”斑马鱼志愿者“,科学家可以研究各类疾病的发病机制,研发各类新药或新疗法,完成各类药物毒副反应实验等。如今,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正在聚焦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三大重点领域,实验动物更要支撑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研究、药物研发,以及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创业。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主任范春告诉记者,新药研发进入临床前的所有实验,几乎都离不开实验动物。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年产约100万只实验小鼠,是支撑国内生物医药发展十分重要的实验动物市场“平衡器”。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实验动物研究中心除了围绕实验动物不断创新之外,也在积极寻求与人工智能、类脑研究等前沿领域的跨界融合发展。例如,张江科学城里,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发展优势明显,利用实验动物尝试“强强融合”的技术创新正在开展,一系列将AI 类脑的相关研究,正在这支“白加黑”持续努力的实验动物科研团队中悄然布局。

杰奎琳

实验动物与肠道微生态研究

在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指导下,由赛业百沐举办的“第一届小动物表型分析研讨会”于2020年11月28日在广州翡翠希尔顿酒店顺利召开。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黄冰研究员、广东省动监所心血管疾病模型研究中心主任杨丰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动物实验中心主任苏乔、暨南大学牛海涛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黄振烈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商海涛博士及赛业生物科学家俞晓峰博士就眼科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小动物心血管疾病手术模型的构建评价和应用、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构建及应用、实验动物与肠道微生态研究、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无菌动物在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应用、疾病小鼠模型构建技术策略及其应用等议题进行了分享与探讨,为线上线下共同参与的逾500位高校师生与业界人士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应广大错过线上线下研讨会的老师强烈要求,我们将陆续给大家分享研讨会回看视频,今天我们分享的是来自暨南大学牛海涛教授的“实验动物与肠道微生态研究”。通过本期视频,您将学习到 什么是无菌动物、悉生动物 无菌动物的培育及隔离屏障 肠道微生物研究方法 研究案例分享亮点抢先看讲师简介牛海涛教授 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毕业,中国微循环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会等多个学会理事Molecular Medicine和Clinical Immunology等多个SCI杂志副主编及编委,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中国微生态杂志等中文杂志编委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长江学者、美国NIH项目等评审专家承担多项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国自然、美国NIH、狼疮基金会等项目,直接经费2000余万,发表SCI文章40余篇。

姘居

中国领先世界,全球首个疫苗动物实验研究成功!

这就是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美疫苗竞赛的生死时速,谁快谁就是救世主,可能成为新世界的下一个霸主。在如此严重危机关口,谁跑到第一,谁就占领制高点,晚一步就会失去战略主动。5月6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发布了一篇来自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报告:中国研发团队在新冠病毒疫苗动物实验中,最终证明该型疫苗安全有效,这也意味着我国成为首个疫苗研究实验成功的国家,且获得了《科学》学术期刊的认可。截至目前,我国研究开发的灭活新冠病毒在试验中获得成功,小鼠、大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均可诱导新冠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产生。对于全球各国来说,新冠疫苗在动物实验获得成功,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人类对抗新冠疫情终于迎来了转机。首个新冠疫苗在动物实验中成功表明中国的科研技术确实进步了!2003年SARS疫情的时候,中国将近半年才最终确定病毒,中间还有一次严重的误判。但这次在疫情传播更为严重的的情况下,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迅速确定了病毒,摸清感染路径,在严格遵照程序的情况下,仅仅三个多月就已经有三款疫苗临床,这速度恐怕也是史无前例的。成果得之不易。科学家拼尽全力,政府也全力协助,全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不管外面怎么污蔑我们,中国人的努力配得上现在的成果。我们要知道科学的背后,往往还有政治,经济的考量,目前从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个领域来说,我们可以做高铁,也可以做疫苗!中国速度,中国效率,名不虚传!

奔向你

「够科普」功不可没:动物模型是在实验室里研制的新冠“病人”

央视网消息 :“动物模型是什么呢?形象的说,就是在实验室里研制的新冠‘病人’”。在3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秦川在答记者问时,生动解释着动物模型是什么。她说,疫苗和药物都要经过这种特殊的“病人”的检验,才能用到真正的病人身上。秦川介绍,新冠疫情以来,科技攻关组积极推动了动物模型的研发和应用,将其作为五个攻关方向之一,组织国内的优势单位,充分利用在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中东呼吸综合症等历次研究中有基础的单位,第一时间建立了动物模型,为科学家认识疾病、病原体、传播途径、药物筛选、疫苗研发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已经建立了表达人病毒受体的人源化转基因小鼠模型,也建立了恒河猴模型,中国科学院也建立了恒河猴模型,这些都是第一时间建立的模型,这些最早成功并经过鉴定的动物模型,使我国率先突破了药物和疫苗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关键技术瓶颈,再现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加深了对新冠的认识。目前动物模型在三方面发挥了作用:一是明确病毒传播途径。中国医学科学院通过动物模型定性研究了气溶胶、粪口传播等多种途径的可能性,实验结论纳入了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二是用于药物的筛选。很快筛选到了有效的成药,并已经用到临床救治中。三是验证疫苗的有效性。科技攻关组同步部署了5条技术路线进行疫苗研发,研发中充分考虑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个过程是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程序开展的。目前已有8种疫苗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进行有效性评价,部分疫苗的有效性评价工作已经完成了。秦川最后强调,疫苗是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安全有效是第一位的,相关部门将继续严谨的按照科学程序来完成这项工作。(来源:央视网)

思齐

「够科普」动物模型是在实验室里研制的新冠“病人”

央视网消息 :“动物模型是什么呢?形象的说,就是在实验室里研制的新冠‘病人’”。在3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秦川在答记者问时,生动解释着动物模型是什么。她说,疫苗和药物都要经过这种特殊的“病人”的检验,才能用到真正的病人身上。秦川介绍,新冠疫情以来,科技攻关组积极推动了动物模型的研发和应用,将其作为五个攻关方向之一,组织国内的优势单位,充分利用在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中东呼吸综合症等历次研究中有基础的单位,第一时间建立了动物模型,为科学家认识疾病、病原体、传播途径、药物筛选、疫苗研发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已经建立了表达人病毒受体的人源化转基因小鼠模型,也建立了恒河猴模型,中国科学院也建立了恒河猴模型,这些都是第一时间建立的模型,这些最早成功并经过鉴定的动物模型,使我国率先突破了药物和疫苗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关键技术瓶颈,再现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加深了对新冠的认识。目前动物模型在三方面发挥了作用:一是明确病毒传播途径。中国医学科学院通过动物模型定性研究了气溶胶、粪口传播等多种途径的可能性,实验结论纳入了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二是用于药物的筛选。很快筛选到了有效的成药,并已经用到临床救治中。三是验证疫苗的有效性。科技攻关组同步部署了5条技术路线进行疫苗研发,研发中充分考虑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个过程是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程序开展的。目前已有8种疫苗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进行有效性评价,部分疫苗的有效性评价工作已经完成了。秦川最后强调,疫苗是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安全有效是第一位的,相关部门将继续严谨的按照科学程序来完成这项工作。(来源:央视网)

神笔

中国科研团队发布新冠病毒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标题:中国科研团队在《科学》上发布 新冠病毒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记者董瑞丰)新冠病毒疫苗的首个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近日公布,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相关研究文章已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发表。此次公布动物实验研究结果的疫苗由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有关科研机构开发,4月13日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二期合并的临床试验许可,是首批获得临床研究批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之一。公布的实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在小鼠、大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均可诱导新冠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产生,这些抗体能有效中和多株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新冠病毒毒株。在恒河猴中进行攻毒实验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疫苗免疫后的恒河猴肺部组织病理变化显著减小,病毒载量也显著下降。研究者认为,接种6微克剂量候选疫苗后可以对新冠病毒攻毒提供完全的保护,3微克剂量的疫苗有部分保护作用。通过观测临床指标和生化指数,研究者发现,接种疫苗的恒河猴未发现发烧和体重减轻现象,且食欲和精神状态都保持正常,其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及关键细胞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变化。此外,对多种器官组织的病理学评估显示,该疫苗也没有引起显著的病理学特征。研究者认为,以上结果表明候选疫苗在恒河猴中具有安全性。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多个新冠病毒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多次强调,疫苗是给健康人使用的特殊产品,尽管是应急项目,仍特别强调科学性、程序性,要以科学、安全、有效为基本前提。

唇如激丹

中国团队发布新冠病毒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

中国团队发布新冠病毒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在恒河猴模型中安全有效记者从中国医学科学院新闻中心获悉,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团队、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团队、浙江省疾控中心张严峻团队、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等多家单位合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了新冠病毒疫苗动物实验结果。研究证实,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在恒河猴模型中安全有效,这是首个公开报道的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秦川、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所研究员张严峻、科兴控股尹卫东、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祥喜、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李长贵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卢金星为通讯作者。科兴控股高强、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鲍琳琳、浙江省疾控中心博士茅海燕、科兴控股王琳、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博士徐康维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杨闽楠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新冠病毒引起的COVID-19大流行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巨大的威胁,给全球经济带来了灾难性损失。迄今为止,尚无针对新冠病毒的有效抗病毒药物,因此迫切需要快速开发有效的新冠疫苗。研究者从11名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住院患者(包括5名ICU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出多个新冠病毒毒株,其中来自中国的5株,来自意大利的3株,来自瑞士、英国和西班牙的各1株。这11个毒株广泛散在分布于基于所有可用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正在流行的病毒种群。研究者选择CN2株用于疫苗制备,开发了一种纯化的灭活新冠病毒候选疫苗,并进行了中试生产。该疫苗在小鼠、大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均可诱导新冠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产生。这些抗体能有效地中和所选的其他10株(CN1、CN3-CN5和OS1-OS6)具有代表性的新冠病毒毒株,表明它们对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都可能有潜在的中和能力。随后研究者在疫苗免疫后的恒河猴中,进行了攻毒实验以评价疫苗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研究者在第0、7和14天给恒河猴接种不同剂量的疫苗,结果显示,第2周可以诱导出S蛋白特异性的IgG和中和抗体,接种疫苗后第22天进行攻毒。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疫苗免疫后的恒河猴肺部组织病理变化显著减小,病毒载量也显著下降。高剂量组的恒河猴感染后的第7天,咽喉、肛门和肺部都未检测到病毒,也没有观察到抗体依赖的增强现象,以对新冠病毒攻毒提供完全的保护。研究者又通过观测临床指标和生化指数来验证该疫苗的安全性,发现所有接种疫苗的恒河猴均未发现发烧和体重减轻现象,且食欲和精神状态都保持正常。在血液和生化分析方面,接种了疫苗的恒河猴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及关键细胞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变化。在第29天对接种疫苗恒河猴的肺、心、脾、肝、肾和脑在内的各种器官组织的病理学评估表明,该疫苗也没有引起显著的病理学特征,以上结果表明,该疫苗在恒河猴中具有安全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4月13日批准该疫苗进入临床研究,Ⅰ期临床研究于4月16日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正式启动,首批志愿者已经顺利入组并完成首针疫苗接种。(记者 田雅婷)(来源:光明日报)

复见

中国科研团队在《科学》上发布新冠病毒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记者董瑞丰)新冠病毒疫苗的首个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近日公布,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相关研究文章已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发表。此次公布动物实验研究结果的疫苗由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有关科研机构开发,4月13日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二期合并的临床试验许可,是首批获得临床研究批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之一。公布的实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在小鼠、大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均可诱导新冠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产生,这些抗体能有效中和多株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新冠病毒毒株。在恒河猴中进行攻毒实验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疫苗免疫后的恒河猴肺部组织病理变化显著减小,病毒载量也显著下降。研究者认为,接种6微克剂量候选疫苗后可以对新冠病毒攻毒提供完全的保护,3微克剂量的疫苗有部分保护作用。通过观测临床指标和生化指数,研究者发现,接种疫苗的恒河猴未发现发烧和体重减轻现象,且食欲和精神状态都保持正常,其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及关键细胞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变化。此外,对多种器官组织的病理学评估显示,该疫苗也没有引起显著的病理学特征。研究者认为,以上结果表明候选疫苗在恒河猴中具有安全性。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多个新冠病毒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多次强调,疫苗是给健康人使用的特殊产品,尽管是应急项目,仍特别强调科学性、程序性,要以科学、安全、有效为基本前提。

无念

中国团队发布全球首个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 安全有效

来源:澎湃新闻原标题:中国团队发布全球首个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安全有效5月6日,中国科学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率先发表了新冠病毒疫苗的动物实验结果。由于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关注,病原体被鉴定为SARS-CoV-2。由于该病毒的新颖性,目前没有SARS-CoV-2特异的治疗方法或疫苗。因此,迫切需要快速开发针对SARS-CoV-2的有效疫苗。6日,Science杂志官方网站发布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团队领衔,联合浙江省疾控中心张严峻团队、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团队、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研究文章Rapid development of aninactivated vaccine for SARS-CoV-2(《SARS-CoV-2病毒灭活疫苗的快速开发》)。这是首个公开报道的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此前的4月19日,该论文的预览版在生物科学预印本论文平台bioRxiv发布。此外,论文称,目前有多种SARS-CoV-2疫苗正在开发,如DNA、RNA疫苗、含病毒表位的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纯化灭活病毒疫苗。研究者从11名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住院患者(包括5名重症监护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分离出多个新冠病毒毒株,其中5株来自中国,3株来自意大利,1例来自瑞士,1例来自英国,1例来自西班牙。这11个毒株广泛散在分布于基于所有可用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正在流行的病毒种群。在此基础上,研究者选择CN2株用于疫苗制备,开发了一种纯化的灭活新冠病毒候选疫苗(以下简称“候选疫苗”或“该疫苗”),并进行了中试生产。该疫苗在小鼠、大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均可诱导新冠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产生。这些抗体能有效地中和所选的其他10株(CN1、CN3-CN5和OS1-OS6)具有代表性的新冠病毒毒株,表明它们对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都可能有潜在的中和能力。为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者在第0天和第7天分别给小鼠接种不同剂量的候选疫苗后,未观察到炎症或其他不良反应,新冠病毒的S蛋白和RBD特异性的IgG在免疫后小鼠的血清中迅速产生,并于第6周达到滴度峰值。RBD特异的IgG在S蛋白诱导产生的抗体中占一半,提示RBD是主要的免疫原,这也与恢复期患者的血清学特征非常相似。与恢复期患者血清相比,该疫苗诱导出了更高滴度的S蛋白特异性抗体。接下来,研究者使用微量中和试验(MN50)测定新冠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水平。结果显示,高剂量免疫的中和抗体在初免后第1周出现,在第2周加强免疫后显著增加,在第7周达到峰值,而对照组则未检测到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反应。研究者在大鼠中以及对不同毒株的实验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随后研究者在疫苗免疫后的恒河猴中进行了攻毒实验以评价疫苗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研究者在第0、7和14天给恒河猴接种不同剂量(3微克和6微克)的疫苗,结果显示,S蛋白特异性的IgG和中和抗体均在第2周被诱导出来,并在第3周继续增加,抗体滴度与恢复期的新冠患者的血清中的抗体滴度相似。之后,研究者在第22天进行攻毒。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疫苗免疫后的恒河猴肺部组织病理变化显著减小,病毒载量也显著下降。高剂量组的4只恒河猴感染后的第7天,咽喉、肛门和肺部都未检测到病毒,也没有观察到抗体依赖的增强(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现象。中剂量组感染后第7天咽部、肛门和肺部标本中能部分检测到病毒,但与对照组相比病毒载量降低了约95%。结果表明,接种6微克剂量候选疫苗后可以对新冠病毒攻毒提供完全的保护,3微克剂量的疫苗有部分保护作用。研究者又通过观测临床指标和生化指数来验证该疫苗的安全性。他们发现,所有接种疫苗的恒河猴均未发现发烧和体重减轻现象,且食欲和精神状态都保持正常。在血液和生化分析方面,接种了疫苗的恒河猴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3+、CD4+ 和CD8+)以及关键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IL-4、IL-5和IL-6)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变化。此外,第29天对接种疫苗恒河猴的肺、心、脾、肝、肾和脑在内的各种器官组织的病理学评估表明,该疫苗也没有引起显著的病理学特征,以上结果表明候选疫苗在恒河猴中具有安全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2020年4月13日批准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维”)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进入临床研究,Ⅰ/Ⅱ期临床研究于4月16日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正式启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秦川教授,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所所长张严峻研究员,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兼CEO及科兴新冠灭活疫苗项目总负责人尹卫东,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研究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李长贵研究员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卢金星研究员为本研究的通讯作者。科兴新冠灭活疫苗项目研发负责人、科兴中维总经理高强,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鲍琳琳博士,浙江省疾控中心的茅海燕博士, 科兴中维病毒性疫苗总监王琳,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徐康维博士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杨闽楠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