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主管单位: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单位:中学生学习报社ISSN:1673-1301CN:41-1368/G4期刊收录:知网、维普主要栏目:教海领航课程改革创新研究学科实践名师论道理论前沿园丁视角教海纵横课堂参考课题巡礼技法点拨教育管理备考方略投稿须知1.《试题与研究》来稿一律使用word文档,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邮寄地址,邮政编码和电子邮件;2.《试题与研究》基本格式:(1)论文标题:少于20个字,可带副题应另列,应单独列出(2)摘要:100-200个字符,左顶格;关键字:3-5,以“;”分隔,左顶格(3)应说明基金资助的项目:基金全名,项目主题,项目编号(4)正文(在字幕的第3级内;引号的末尾用阿拉伯数字加[]编码,来自相同来源的引号使用相同的序号,并且简短文档被直接标记)用引号引起来,例如“ X子鼓励学习”)(5)参考文献((按引文编号加[]左顶格排序)。3.《试题与研究》避免使用图形。的确,所需的图纸不超过6个。尽可能使用“三行表”。4.《试题与研究》有权对收到的文章进行结构,语言和编辑性的规范性修改。
《试题与研究》国内统一刊号:CN41—1368/G4国际统一刊号:ISSN 1673-1301主管单位: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单位:中学生学习报社期刊级别:省级发行周期:旬刊期刊收录:知网一、作者范围:全国各地中小学(包括中专、中师、职中等)各学科教师、中小学教研员及教育研究工作者,自主招生学生论文,大学学生论文。二、在本刊发表的论文可作为您评职晋级的有效证明。适用于评中级职称时的论文发表(单位有特殊要求除外)发表流程:投稿--文章审核--录用通知书(可电话查稿)--支付版面费--排版印刷--样刊邮寄《试题与研究》审稿周期一般在7天左右(如需加急请评论区留言或私信小编)
天真的宝贝面对这个问题,总是让人陷入沉思,争执不休,是个大难题,说也说不清,也道不明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类正经历着跨千年的巨变,知识信息瞬息万变,广播、电视、报纸、书刊、杂志、手机等。那么教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我们的孩子能否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教育和培养都很重要。对于一个刚出生的宝贝,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纸。你想怎么写,怎么画,甚至孩子的将来都至关重要!别以为孩子太小什么也不知道?其实你们错了,所有这一切宝宝们都是有感知的。包括对光、声音、气味、温度、感知和环境等等,哪一样不比我们大人强。不然我们的宝宝第一声总是哭声,肯定感受了不舒服!当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到底怎样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自己要有丰富的知识!先进的思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方方面面。世界,在孩子的眼里,总是那么新奇无比、变化多端。在一点一滴的成长过程中,周围的一切都刺激着宝贝的感官,激发着他们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管怎样如果从小就开始训练孩子的思维,启发他们的灵感,鼓励他们的发现,激厉他们的创造,那么,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导与潜移默化的作用,长此以往,让我们的孩子逐渐学会了观察、思考和学习,慢慢地收获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激发了兴趣!一点一点地认识这个世界。
目前阶段,对于高考生来说,高考题目正在由很久以前的简单到拉不开差距的地步,变成中档偏难,最近这几年,随着教育部新高考改革,高考越来越考察同学们的综合素质。高考命题考察也就从能力导向转变成素质导向。无论是能力导向也好,素质导向也罢,对于我们考生来说,只有会和不会。高考的素质导向,在题目中体现得更多的是新情景,新素材,同学们需要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来把新的情景和素材转化成自己学过的东西。新的情景和素材的确需要我们一步步的去积累,但是没有关系,一些教辅早就帮我们整理好了。不仅如此,这些教辅还将时政和所学的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着实方便了广大考生。可是,市面上充斥着太多的教辅,一些教辅更是为了金钱和流量却越来越不注重教辅的质量。可是面对良莠不齐的教辅,我们该如何选择。我摸着良心说,txjy的教辅真的不错。我高中用了三年的txjy出版的教辅,我的成绩从班级中下游冲到了班级前十。这次我不仅仅是向大家推销书目,更多的我想向大家介绍我用教辅的一些经验,帮助大家正确使用教辅,提高成绩。在许许多多txjy的教辅书系列中,我推荐这三本教辅:教材帮,试题调研,金考卷。这三本教辅书配套使用,讲练结合,这样你所学的知识就会巩固,你所做的题目就会涵盖基础,中档,拔高这三种类型。更多高考独特的备考方法,以及中学学习技巧,大学志愿填报干货,大学萌新适应干货,大学自我提升干货。以及更重要的是,我作为准大二的一些现身说法,独特感悟等等(主要是这些,远不止这些)。都在我的里面。教材帮其实,无论是教材帮也好,高考帮也罢,这里面所涵盖的题目从基础到中档再到拔尖甚至是国际奥林匹克里面的题目,应有尽有。尤其是教材帮,你会发现,在同一年级同一科目的条件下,教材帮往往比其他讲练结合的教辅要厚明显的一大截,很显然,这是因为教材帮比其他教辅书讲解的更加全面。但是我觉得,教材帮和高考帮的绝大多数篇幅都是在夯实基础,因此,这两类我就以教材帮数学为例,我来讲一讲教材帮的模块以及同学们如何高效地使用教材帮。教材帮分为这么几个模块:第一大模块是教材帮新知课——学新知教材全解,学思用典例详分析,全突破重难扩展,释疑惑教材答案。第二大模块是方法帮解题课——通方法解题指导。第三大模块是高考帮考试课——真题探源,热点追踪。第四大模块是作业帮习题课——基础练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练高考模拟演练,自选练课外培优选练。我们寒假里预习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学会和理解基本的定义。所以你一定要把学新知教材全解部分至少阅读三遍,尤其注意里面的提别提醒和知识剖析。因为这些内容很大程度上能帮助你深刻理解教材中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帮助你避开一些雷区。其次,你们学完每一个知识点的同时,你们记得趁热打铁,做一做旁边的学思用典例详分析来检测你的学习效果。学思用典例详分析里面的题目是教材帮里面最基础的题目,里面甚至还包括重点中学的期中期末题。记住,你们一定要边看边画边思考,认真阅读细推敲。你们切记纯阅读而不去动笔画和思考。到了全突破重难扩展环节,这一环节你们要着重的看,因为这些知识点课本上没有,但是考试会经常考到,尤其是一些名师总结的二级结论。这些知识点正是你们和别人拉开差距的地方。对于数学这一块,你们在预习的时候,一定要多做题,课本上的题目和教材帮上的题目都要做。做完之后你们可以结合教材帮里面的释疑惑教材答案来核对。另外,教材帮对于课本的某些习题,也是有答案的。如果你们想扩展提升自己,让自己在高考模考中更具有竞争力的话,你们可以试着做方法帮解题课里面的例题。在通方法解题指导环节,教材帮帮大家总结了本节课所有最经典的例题模型以及对应的模型解题法。这些题通常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你只要认真做,认真看,尤其是自己做完一遍后在阅读解题通法,做到触类旁通,那么你的预习效果还是可以的。教材帮的高考帮考试课部分可谓是集整节课高考题目之精华,这些高考题你们更应该反复做,反复品,最好是在你们的题海里面找几个与之相似的题型,放在一块比较。当你摸清了高考命题规律和出题人的逻辑的时候,高考也就不再是高考了。到了作业帮习题课环节,你们预习的时候重点做基础练,选做综合练和培优连。因为你们是在预习,综合练和培优练的题目不仅难度大而且综合着好多本书的知识点。但是当你们在学校听完课的时候,你们在做综合练和培优练也不迟。当你们预习的时候。你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如果你们能看着答案解析研究透了,那最好了。如果你依然百思不得其解,那么我觉得你可以把它圈出来,暂时放弃,等到开学后,或许你自然会明白,或许你还得在问老师。预习切记因为钻牛角尖而耽误预习进度,毕竟老师开学后的进度很快,所以你们假期是能多预习一点就多预习一点。试题调研《试题调研》MOOK系列图书是txjy教辅丛书的拳头产品。MOOK 教辅丛书是教辅杂志(magazine)和教辅图书(book)结合体。怎么结合的呢?一方面,试题调研具有杂志的特点,每月一更新。同样,试题调研也有教辅书的特点,里面是最新的题目,最新的时政情景,最新的解题方法。因为试题调研每月一更新,所以里面的内容都是最新的。不仅如此,试题调研也是押中了一些高考题的新情景和新设问。从每年的七月份到次年的四月份,每月一辑试题调研。1-4辑没有固定的题目,基本上是课本知识点巩固。我建议前四辑认真看。第五辑模型解题法,探讨题型的通用通法,而且给大题归类,组织万能模板,通常在12月份上市.第九辑是50天解50题系列,这本书是集所有新情景于一堂,汇百家新思想于一身,这本书也是试题调研系列最后一本书,通常在第二年的四月份上市。但是试题调研由于是全新的题目,这些新题目也往往是新情景加新方法,所以说试题调研整体的题目难度是总等偏上。我现在是个重点一本生,有一说一,试题调研里面的题我有六成是做不出来,不能理解。所以对于想冲级985211的高三生来说,试题调研系列教辅是一本本不错的拔高资料。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我还是建议你们去吃透教材帮和课本基本知识点,这两本书吃透了,你高考考个一本基本上没有问题。金考卷金考卷选全国教育发达地区优秀模拟试卷,渗透名校名区高考最新预测猜题成果,传递最新高考走向和命题规律信息,力求以准确的高考信息和正确的备考导向,帮助广大高三考生完胜高考。金考卷本质上是一套套优质模拟卷,卷子的难度高中低的都有,正好也符合高考命题一年简单一年难的规律。结束语教辅虽好,但不要忘记巩固基础知识呀。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解决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了在高考领域的答案。中新网客户端1月7日电(杨雨奇)日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教育部介绍,考查要求上,高考评价体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促进高中教学方式改革,助力发展素质教育。例如,高考通过开放性、探究性情境的设计,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培养。热点延伸-中国教育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是发挥高考正向指挥棒作用、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高考评价体系创造性地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考试评价全过程,以实现高考评价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的内在统一,切实将高考打造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考评价体系将国家和高校的选才需求与素质教育育人目标有机联通,是实现“招—考—教—学”全流程各个环节无缝衔接、良性互动的关键。高考评价体系有利于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国家科学选才、社会公平公正的有机统一,对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高考评价体系的理念已在近年的高考内容改革及命题当中逐步体现,并为保持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奠定了基础;同时高考评价体系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发展的体系,将根据党和国家对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以及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新的发展特点,在高考内容改革的丰富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评价与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它主要供高考命题人员、高考研究人员、教育考试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师生学习参考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不是考试大纲,也不是界定考试范围的规范性文件。高考评价体系是综合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而形成的考试评价理论框架。高考评价体系考查内容1.核心价值指标体系2.学科素养指标体系3.关键能力知识获取能力群,主要包括:语言解码能力、符号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整理能力,等等。实践操作能力群,主要包括: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转化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思维认知能力群,主要包括: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等。4.必备知识理解并掌握人文社科的基本问题、原理与思想,尤其是人文思想的正确立场、观点与方法。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科学精神与思维方法。掌握运用语言或其他符号形式进行表达的知识。高考评价体系:实现高考三个转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传递出哪些信号?意味着哪些转变?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高考评价体系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从深化高考内容改革、衔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行顶层设计,构建全面考查的内容体系,是一个以价值为引领、系统、科学、创新的评价体系,实现了高考的三个转变。具体而言,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的研制,首次从高考自身功能出发,衔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确立了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理论框架,为今后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高考评价体系建立高考内容改革长效机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具有综合性、结构性强的特点,高考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与之对应地体现出协调性、综合性,研究的内容涉及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多个层面,通过‘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高考核心功能科学地表达出来,符合高考评价规律。”清华大学谢维和教授认为,只有创新性的设计,才能适应高考改革全面、综合、系统的特点。40多年来,高考一直坚持不断改革,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要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全面对标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更好发挥高考功能,构建一个科学、全面、有效的高考评价体系成为新时代高考要完成的历史使命。教育部考试中心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的顶层设计为目标,通过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创造性地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考试评价全过程,以实现高考评价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的内在统一,切实将高考打造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使高考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以立德树人统领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为高考内容改革指明方向,必须依此做好战略定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等浸润到考查内容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化宪法和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增强“四个自信”,确保高考为国选才的水平和质量。“高考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衔接的关键环节,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位是这一衔接机制的重要承载点和优势之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研究正是抓住了改革的关键点,找准立德树人机制的衔接点,这是非常重要的。”谢维和表示。高考的基本功能是服务选才,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指出,高考评价体系对高考功能的界定科学、完整、清晰,是高考内容改革工作的重大成果。高考以服务国家为基本出发点,为各类高校选拔合格的人才。高考内容改革必须以提高选才质量、促进社会公平为目标,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评价人才的方法,使人才选拔标准更全面、方式更科学。高考内容改革应与高等教育改革同向同行,确保高考选拔标准与高等教育的人才需求和培养要求相契合,不断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更好地发挥区分选拔功能,促进人才合理配置,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高考评价体系将引导教学纳入高考的核心功能,北京师范大学保继光教授认为,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内容改革,有利于理顺教考关系,增强以考促学的主动意识,紧密衔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一步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教育的功利化倾向;高考通过内容设计、素材选取、试题命制、评分方式等环节,把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融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促进核心素养落实,助力素质教育发展。高考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明确方向、确定内容的同时,提出明确的要求是保证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高考评价体系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作为考查内容,将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有机结合在一起,使选人和育人统一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系统地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同样,基于国家发展所需人才的特质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考评价体系确立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怎么考”的问题。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关注学科主干内容;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既包括同一层面、横向之间,又包括不同层面、纵向之间的综合;应用性强调学以致用,关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创新性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基于“四翼”考查要求,高考命题注重基础性试题,引导学生打牢知识基础;注重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完整性,不仅从学科内容上融合,也在试题呈现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合理呈现试题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考查学生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任务的能力。高考评价体系是考试评价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遵循标准命制试题,是命题保证公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要求。高考命题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是确保招、考、教、学有机统一的重要途径。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高考评价体系统筹考虑知识、能力、素养的关系,将高考考查内容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突破了以往知识和能力的二维考查内容框架,创造性地与育人新要求融合起来。郑方贤表示,测评本身和相关指标的设定非常重要,高考评价体系的建设回归命题和测评本身,凸显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系统性评价理念,突破现有单一追求难度的测评观,并通过考试评价反馈到教学一线,会对教育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武尊民教授认为,高考评价体系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教育考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起点,使命题的方向更加明确,知道从哪些方面来加强能力考查;可以更加深入地加强高考命题相关理论、评价体系实际操作等内容的研究,如试卷质量评价工具、试题命制质量标准等。在高考命题中,高考评价体系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依据高考评价体系,统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将更好发挥基础学科和通用学科的作用,体现国家选人、育人的共同需求。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参照高考评价体系,结合本省实际情况设计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命题蓝图,以确保新高考、新课程理念的顺利落地。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副院长宋宝和表示,高考评价体系为高考改革提供了支撑,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设计难度非常大,同时又要面对分数转换的问题,需要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借助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实现突破。结合高考命题实践,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集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情境为一体的多维命题模型,将考查情境分为与学生联系密切、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北京师范大学陶沙教授指出,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出情境考查载体的概念,实现了测量理论的突破。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再将考查情境具体化,如历史科将情境分为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生物学科将情境分为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生物学史情境等。各学科对情境的设置为高考命题加强情境设计提供了可操作的实施路径。对考试本身的评价是改进命题、提高试题质量的重要环节。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高考评价体系为评价试题、试卷提供了标准,对试题试卷进行全面的质性评价,突破了以往对试题试卷质量的评价集中在对试卷信度和效度、试题难度和区分度的量化评价。高考评价体系提供了评价考试的量尺,通过以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作为评价量尺,检测试题是否全面涵盖考试目标,检测考试目标实现的程度,检测考试要求达成的幅度,形成对考生的全面评价。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基本依据,不断检视问题,调整改革措施,校准改革方向,使改革沿着科学、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我国考试质量监测与评价应建立科学化的监测机制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考试评价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宏观管理、科学决策和主动调控,促进未来政策调整的专业化;通过开展全维度、全流程、全功能的评价,逐步实现高质量的评价,提高改革目标的实现程度。高考评价体系助推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高考是上接高等教育、下连基础教育的枢纽,高考评价体系旗帜鲜明地将“引导教学”作为高考的核心功能,更加强调招、考、教、学的有机统一,有助于教、学、考的良好衔接。“高考评价体系会对中学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推进核心素养在课堂的落实。”东北师范大学附中校长邵志豪表示,要加强对高中教师的培训,将高考评价体系的新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有机融合,使其发生化学反应,促进基础教育课堂改革。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恢复高考初期,高考的功能主要定位于为服务高等学校选拔新生。随着高中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由于以高考成绩作为主要标准评价录取学生,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高考对高中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高考起到促人向学、催人奋进、提升教育质量的作用,但也强化了学生文理偏科、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等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考试与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推动考试和教学良性互动与发展。”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核心功能上,高考评价体系紧密衔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通过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促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从而实现考试和教学的同向同行。在考查内容构建上,高考评价体系紧密衔接高中新课程改革。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高考评价体系吸收课程标准中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遵循考试测评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与高中课程改革紧密衔接,互动共进。高考评价体系的建立将实现高考从“知识、能力考查”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转变,将高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业质量标准切实落实到高考当中,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赵鸿雁认为,根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高中课程标准,在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各学科科学、系统地设计了考试内容改革的方式和方法,能够很好地满足基础教育一线教师了解考试改革、促进教学的迫切需求。高考“怎么考”对高中“怎么教”具有反拨作用。在考查要求上,高考评价体系将有助于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比如,高考注重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从而促进教学回归课堂教材,夯实学生成长的基础。又如,高考通过开放性、探究性情境的设计,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有助于高中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有助于高中积极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助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高考评价体系通过核心功能、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查要求全面衔接高中新课程改革,将协调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和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使得高考与高中教学同向同行,以考促教,教考相长,形成教学与考试的良性互动,共同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热点延伸-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就《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答记者问日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此,考试中心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问:请介绍一下研制《中 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背景。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深化高考内容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为更好地发挥高考正向指挥棒作用、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保证改革的理论成果更加科学系统、指导实践作用更为持久长效,按照教育部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的工作部署,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研制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国际化与民族化相结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问:请介绍一下《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作用和意义。答: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解决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了在高考领域的答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是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助推器,是提升高考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命题评价的准绳和量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助于充分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何创新之处?答:高考评价体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从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出发,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力求运用教育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高考评价中创造性地完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机制性设计,以及与素质教育理念、目标和要求的体系性衔接。二是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在多年来高考内容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中外教育发展和评价研究的新成果,结合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新要求,创造性地提出综合评价的新理念。三是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基于素质教育理论和考试评价规律,创造性地将素质教育目标与考查内容对接,将素质教育评价维度与考查要求对接,创设出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考生素质的问题情境作为考查载体,从而形成“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的素质评价模式。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如何衔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答: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紧密衔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一是明确高考的核心功能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以立德树人统领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更加强调招、考、教、学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为实现对核心素养的有效测量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将高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业质量标准切实落实到高考当中,促进教考衔接、同向同行。三是在考查要求上,高考评价体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促进高中教学方式改革,助力发展素质教育。例如,高考注重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从而促进教学回归课堂教材,夯实学生成长的基础。又如,高考通过开放性、探究性情境的设计,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有助于高中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有助于高中积极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助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如何指导各学科的考试内容改革?答: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将高中课程改革新理念和高校人才选拔新要求持续融入高考命题,推动考试内容改革的具体要求落地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学科化研究的部分成果,已通过《中国考试》杂志2019年第12期专刊发表,有助于大家进一步了解高考评价体系在各学科中的应用。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考试大纲吗?答: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不是考试大纲,也不是界定考试范围的规范性文件。高考评价体系是综合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而形成的考试评价理论框架。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年是全国范围内完整使用统编教材的首次的中考,另在10月30日“河南省2020年普通高中招生英语考试题型调整说明”也正式发布。为全面解读“统编教材”“英语题型调整”对2020年河南中招带来的影响,11月16日,万唯中考联合郑州学品召开“新中招·新思想·新课例 河南中招公益备考会”,会议结束后,与会老师纷纷反馈受益匪浅,期待下一次再会。中考公益备考会自2017年7月开始,万唯中考特邀全国改革先行省市中、高考学科专家,围绕考改动态分析、统编教材解读、核心素养落地、中考动向把脉等内容,已相继在河南、河北、安徽、云南等24地市成功举办135场,累计服务教师36000余人次。 本次郑州专场,特邀全国及省内中招命题研究专家及一线名师赴会讲座,旨在把握河南2020中招新动向,提高教师中招备考效率。下面,小万万带你一起回顾本次会议的精彩瞬间~看得见的精彩▼会前老师们纷纷赴会签到▼同行的老师一起合影留念▼会议中认真听课的老师▼随时抢拍老师课件的精彩部分▼会议中认真记下老师讲的重点内容……那么老师们究竟讲了哪些重要的内容呢?小万万在线分享干货!语文专场 第一场:《读文为重——2020年中考文言文、说明文、议论文备考建议》一、古诗文的备考1. 日常教学:忽视独立阅读、思考、联想、想象。① 虚假的语文学习② 对教材课下注释和教辅资料过于依赖③ 用小组研讨代替独立学习④ 用老师讲解代替学生感受、思考2. 复习备考:一个“背”字了得!(单纯应试、不理解、不能应变)3. 讲题时就题论题,没有关注题目背后的能力要求。① 读不懂题干要求② 问法一变就不知道如何作答对上述三点,语文专家1认为学生应具备理解、推断、概括、分析、鉴赏等5方面的能力。对此给出以下建议:① 以诵读和语言品味训练对语言的敏感。② 关注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联系、推断、想象、同理心)二、议论文、说明文的备考4个问题①考点几乎没有什么变化②主要考查认知能力:理解、概括、分析③答案就在文中④为什么得分总是不理想?3点原因①读不懂(浅、偏、错)是最大的问题②阅读速度和策略影响阅读效率③迁移运用所学方法的意识与能力较弱。第二场:立足全国中考试题趋势 引领河南中招记叙文备考 一、 基于统编教材分析全国中考记叙文(一) 选材来自统编教材(二)试题关联课后设问(三)形式源自统编自读课文批注形式二、对2020河南中招记叙文备考的思考(一)河南近13年中招记叙文分析1.近13年选材特点2.阅读量:近13年,阅读量在1000~1500字之间,平均阅读量1296字;3.素材出处:所选素材在多处都能找到,有些素材甚至被出过题,不全都是知名作家作品,也不刻意求新;4.素材主题:家庭亲情-2019、2018、2016、2013、2007;小人物的光辉-2017、2015、2014、2012、2009;教育成长-2011、2010、2008、20065.素材特点: 叙事类的素材,育人功能明显;都是家庭琐事,身边见闻,6.人物特点: 都是平凡的小人物、身边的平凡人(二)教材设问学考点4个角度:角度1:直接概括人物形象(全国→统编)2.辨析对人物品质的直接概括(选择题)3.直接概括人物品质 → 借人物表现的主题(简答题)角度2:概括 分析人物形象(河南→全国→统编)角度3:根据指定内容-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全国)根据人物形象总结-对应事例(统编)角度4:赏析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全国→统编)第三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复习策略 课标的相关要求: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非连续性文本是由表、单、文字构成的文本。其中表单包含清单、表格、图表、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文本包含新闻和报告。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有:提取信息、筛选辨析、探寻规律、联想想象、概括归纳、探究评价、理解运用相关训练策略:1. 广练:在进行专题指导之前,尽可能让学生多见识各种相关的题型2. 讲练:针对疑难点,进行专门训练3. 精练:针对专题训练的题型,针对性地进行训练。4. 补练:针对有部分学生未掌握的情况,单独或集中讲解,讲解该生存在的问题,再行训练,以期提高。训练方向:1. 要与时俱进,精心选择各类非连续性文本进行阅读训练。2. 开发现有教材资源。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意识。4. 加强信息筛选、整合与运用能力的训练。第四场:统编教材 中考语文 变与应变 政策宏观角度分析: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一、 统编版中考的变化3个变化1. 命题内容:注重基础的考查,注重思维过程的考查。2. 命题方式:灵活多样,注意贴近学生生活,注意实际应用,体现选择性和开放性。3. 命题材料: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河南中招试卷的特点:1. 试卷的难易程度:①试卷以较易、中等难度试题为主,总体难度适当。②考查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避免简单答案的再认再现。③考查学生学习方法和学科思想,避免单纯记忆和机械训练。2. 考查综合能力:①理解是否清楚,思考是否深入,解答是否清晰。②是否通过阅读、思考、作答过程而形成较为完整的思维能力。语文知识分为三类:1. 事实性知识(即基础知识):是什么,解释要义(概念、常识、结果等)2. 程序性知识(即基本技能):是获取知识的知识(方法、技巧、过程等)3. 策略性知识(即基本素养):如何解决问题(运用、迁移、提升等)二、名著阅读备考紧接着专家列举河南近2年的名著阅读题,并结合2019全国中考38套样卷的数据分析,总结出2019全国中考名著阅读试题命题特征:1. 考查比例增加,选文偏爱文学名著。2. 以识记能力为基础,加强考查综合性。3. 以课标书目为核心,兼顾材料多元性。4. 以传统形式为依托,增加组合灵活性。如对联形式。三、 写作备考按照总体要求、观察要求、过程要求、表达要求、文体要求、形式要求、数量要求等角度对2011版课标7~9年级这一学段的写作训练要求进行分析解读。专家提出河南中招作文评分标准中一类文的要求就是一篇好作文的标准,并展示了近2年河南中招4个作文题目,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专家将2019全国中考作文题目分为以下5类1. 着眼细节,见微知著。如《家乡二三事》《家庭琐事》《爱,在 定格》2. 走出自我,着眼他人。如《最温暖的陪伴》《 ,让我心生敬意》《最懂我的那个人》《唱给 的赞歌》《 的你, 的我》3. 反思成长,涵养品格。如《原来,我也很 》《充电》4. 传承文化,弘扬传统。如以关于反省的诸子经典言论为材料的自命题作文5. 发展思维,启发智慧。如《舍得的智慧》《敢与不敢》写作教学中的困惑点:1. 一看到题目往往感到没的可写。2. 记叙文得高分很难。3. 文章详略不得当,不知怎样改进。4. 写作的素材不错,但写不生动5. 写不好开头和结尾。英语专场 第一场:立足核心素养,探讨2020河南中招备考 一、中考试题分析1. 2009~2019年郑州市考生各大题得分率①词语运用和书面表达连年失分率高;②近6年单项选择相对较难;③核心问题: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书面表达能力。2. 各题型试题分析或建议:听力理解:排除干扰信息;理解隐含信息;数字的考查(你所听到的都不是最终答案,都要对数字进行加工)单项选择:语言建构的基本单位为语篇,取消单选,语法的复习会更重要。建议:①词汇理解和运用;②方法和技巧;③一词多义;④总结体验,发现规律完形填空:考查点具体如下:①语境;②搭配(很多是介词、副词的搭配);③思维;④结构;⑤逻辑关系;⑥词语辨析;⑦主旨大意(即对整篇文章的理解)阅读理解:选择型:主旨大意、推理判断、词义猜测比较难还原型:重复、指代、逻辑、解释等。词语运用:考点常规、难度适中。2019年真题,正确答案中有5个需要变形。补全对话:①关注《说明与检测》中的功能和话题; ②使用某种表达时建议让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句子书面表达:①考查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再现生活经历、描述事物、发表观点的能力。给学生提供的情景要真实可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实际。②注意审题(要求、体裁、人称、时态、结构)、立意、开头、语言四方面。二、核心素养1.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知识、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2.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语言能力的培养三、优质教学复习课例分享: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等级课例第二场:全国视野看2020河南中招新变化 一、全国视野看2020河南中招新变化(一)国家、课标、高考层面看新变化(二)全国视野看中招新变化1. 全国其他省市的变革分析:①取消单项选择:如2016广州、2017陕西,会增加语法型完形填空;2015衡阳增加语法填空(4空盲填+6空适当形式)②减少单项选择:如2016山西,删除听短文完成表格,新增5选5句子还原型阅读2. 立足全国,分析新变化题型的形式及考点①完形填空②语篇填空第二节(5空盲填)③书面表达(100词左右)二、2020河南新变化题型的备考建议1. 单选取消,语法如何复习?2. 完形填空:梯度性练习3. 语篇填空第一节:选对词、变队形4. 语篇填空第二节(5空盲填):梯度性练习5. 加大阅读量,语篇的选材尤为重要:广泛选取母语国家以青少年为对象的最新报刊、杂志和网络资源。6. 书面表达:词数、分值的增加要求学生的写作更具章法。第三场:书面表达:如何提升句式多样性 一、河南近10年中招书面表达试题分析1. 命题形式:命题、半命题、无题目2.话题:学生学习与生活、人物介绍、叙事类3.类别:人物介绍类、事物介绍类、叙事类、观点看法类4. 评分原则及标准5. 河南优秀范文分析二、如何提升句式多样性1. Read and think(阅读和思考)2. Adding Sentence Variety(增加句式多样性)Tip One: using coordinating conjunctions properly(第一步:正确使用并列连词)Tip Two: using clauses(从句) properly(第二步:利用从句)Tip Three: us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properly(第三步:正确使用单词和表达)Tip Four: trying other methods(第四步:尝试其他方法)三、总结Tip 1. 运用恰当的并列连词Tip 2. 利用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宾语从句Tip 3. 利用不定式短语、介词(短语)、副词(短语)、形容词(短语)Tip 4. 其他方法:①利用特殊句式(感叹句、比较等级、祈使句、谚语等)②变换句首成分(以介词短语或者副词来开头)③利用排比句④重复同一个词汇来强调第四场: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篇填空教学课例 一、中考题型为何要改革二、语篇填空第一节 方框选词教学课例:所有词汇均有可能不变。肯定不变的:特殊疑问词、连词、介词1. 主要变化:名词→复数;基数词→序数词;人称代词主格→人称代词宾格/反身代词/物主代词形容词→副词/比较等级动词→单三/现在分词/过去分词/过去式/原形2. 难点:副词、动词3. 解题技巧:仔细分析所给词汇,确定词性和词义。通读短文,推测空格处所缺信息,进行选词,然后根据语法和逻辑关系准确填词。填写完毕,通读全文,做到最后核对,若有必要,做适当调整。道德与法治专场 第一场:基于中招导向 优化教学设计重要讯息:2020年河南省中招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结构不再变化,与2019年保持一致!一、试题变化趋向解析1.试题取材更加丰富多元(1)凸显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以文化人(2)考查获取和解读多种形式信息的能力(3)关注新生事物(新提法、新视角),进行价值引领2.全程贯穿生活德育理念(1)基于生活,反思生活,指导生活(2)重大主题少了,学生视界多了(3)强调基于生活的实践探究3.时政选择设计突破常规(1)情境、任务、知识的一致性(2)基于情境信息的多角度思考4.辨别与分析题对话形式自由灵活(1)大热时政 贴近生活(2)不讲韵律 无需工整(3)辨点减少 难度降低(4)对话角色 融入答案(5)经典怀旧 一脉相承(6)题型建设 永不止步5.观察与思考题稳中有变6.活动与探索题突出实践性特征强调真活动、实践性,强化观察思考与活动探索题型的区别7.突出对核心素养的考查(1)强化政治认同(2)倡导科学精神(3)坚定法治意识(4)重视公共参与二、考生失分原因分析1.缺乏生活经验,答题思路狭隘2.不能提炼材料信息进而准确迁移知识3.缺乏思辨的意识和方法,答案简单肤浅4.缺乏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不能随机应变5.就事论事,不能有效升华情感6.学科知识储备不足,语言不规范三、教学活动优化建议1.关注生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2.巧用思辨话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3.简约设计,强干弱枝,注重过程,深度教学第二场:活动与探索题型的渗透式教学一、直击中招——活动与探索题型专项训练设计思路:选取中招经典试题,做有针对性的训练;课前作业全批全改,把握学生做题情况;训练形式力求多样,克服学生高原期心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多元评价促学习效果;及时总结即时巩固,使练有实效学以致用;把握方向大胆放手,教师要做放风筝的人。二、反思与分享——活动与探索题型“渗透式”教法尝试1.探索试题(1)了解试题新变化、新特点18年及之前——一般设两个小问题,根据逻辑顺序常以“3W”角度设问,如列举、概述;认识、感悟、评论、原因、危害;倡议、行动、做法等。19年——可有三个或四个小问题,以活动流程为纲,如“选择宣传内容—搜集典型案例—确定时间地点”“确定方案—提出要求”(2)明确命题意图与方向①培育核心素养、体现学科价值②“接地气”“有人气”“聚文气”“育能力”2.探索学情(1)答题情况(2)问题分析3.探索对策——渗透式教学(1)生活向教学渗透①重视教材中生活化内容②利用生活现象理解教材知识③时政教学常态化④自主命题要合理选材(2)训练向课堂渗透①抓好课堂自学环节,提升学生阅读文本、获取信息的能力②优化课堂提问方式,扩展学生思考空间,提升思维能力③及时评价与反馈,强化学生表述的准确性、全面性④设计可行性课堂活动,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⑤充分利用好教材现有资源历史专场第一场:立足核心素养,探讨2019河南中考试题特点分析及学生答卷问题反馈和2020备考建议 一、核心素养分析1.解读高考核心素养2.分析中考试题中的核心素养体现及解决方法二、中招试题特点分析1.试题特点① 突出立德树人的历史教育功能;② 凸显河南地域文化;③ 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智慧;④ 体现唯物史观的立意引领;⑤ 进一步突出时空观念;⑥ 更注重史料实证意识;⑦ 回应周年历史大事;⑧ 关注社会与时代的发展。2.中招试题命题原则。3.穿插讲到复习备考建议。三、2020复习备考建议1.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落实新理念;2.提升材料教学的水平,指向史料实证;3.认真研究中考试题,熟悉中考设问常用语。第二场:从两节示例课谈小短文和2020复习备考策略 一、从七年级上册,明治维新一课谈历史小短文1. 图说明治维新;2. 表解明治维新;3. 文述明治维新。二、从九上第七单元复习课看2020年复习备考策略1.单元复习思路:夯实基础——构建体系——精编试题2.过关斩将夯实基础:过关纸条课堂抽检式训练学生。3.运用表格法串珠结网构建体系。4.有的放矢精编试题。(篇幅有限,仅展示以上部分讲师内容)再次感谢每一位讲师的精彩分享,感谢与会老师的踊跃学习。为老师做好中招教学服务,是每个万唯人坚持并为之努力的方向!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揭秘万唯——《万唯中考——国内中考图书引领者》01:11
前几天看到一位小伙伴留言说现代文押中了,有点不敢相信~昨天编辑老师拿到真题之后,才知道是真的是的,万唯中考【现代文阅读文章猜押】栏目,押中了2020遵义中考现代文原文!#中考押题#▼2020遵义中考真题:▼【现代文阅读文章猜押】栏目第15期内容:当然,押题绝非偶然!早在去年,本栏目前后共押中全国七个地市的中考真题原文,惊艳了一众师生。▲2019年【现代文阅读文章猜押】栏目押题情况耀眼的成绩背后,是数十位万唯中考语文研究员对中考真题的长期研究与权威解读。通过分析近4年全国中考试题,我们发现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89%出自国内重要报刊杂志和名家作品集,且选文发表或刊登时间,尤以当年5、6月居多。▲部分期刊一览于是,万唯中考研究员精心策划【中考现代文阅读文章猜押】栏目,精选命题人最关注的67份报纸、9本杂志、6个网站以及知名作家平台等,精选美文时文,每日三篇,推至考前。既可以在考前突击锻炼阅读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又可以“遇见”2020中考真题,提前熟悉文章及其主旨,何乐而不为?本栏目已持续推送34期,往期内容可翻看历史推文查看,如需查看所有推文电子版,可私信小万万获取哦。第35期内容:1、《父亲的背影》【中心归纳】文章主要围绕“我”的不同成长阶段,描写了父亲和“我”之间的故事,表现出父亲的背影由高大到苍老倔强的变化,表现出父亲对“我”的爱与陪伴以及“我”对父亲背影的怀念和对父亲深深的爱。2、《家山茶香》【中心归纳】本文主要通过描述人们种茶、采茶、制茶的情形,再现了故乡浓厚深远的茶文化,表达了作者对故乡茶香的赞美之情。3、《父亲的马车》【中心归纳】文章用“父亲的马车”贯穿全文,叙述了“我”与“父亲”之间的点滴,表达了父亲对“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深深感念。时光流转,父亲老了,马儿也老了,但他每次载着“我”,就如载着爱与希望。父亲的形象如忘记岁月的老马,稳步一生,将温柔都需给了“我”。(声明:本文文章仅用于服务师生中考备考)答题公式:中考考前道德与法治必背,至少再涨20分!不当学生想当主播?过来人一语扎心:学渣逆袭王者重磅!2020年全国中考英语作文已考地区新鲜出炉!速看!2020中考|物理答题规范汇总,这些地方常被扣分!每人曝1条考试易错点,1000人就是1000条!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杂志经国家教委批准,国民教育教育学术期刊(半月刊),国内发行号:CN10-1390 / G4,国际发行编号:ISSN 2096-224X。这本杂志专门针对开发管理,教学研究,在科研创新和教师培训等领域,我们将展示我国的学校教育和科研成果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在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方面交流新思路新的经验,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的研究题。现在面向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呼吁科学和工程学作者和研究生发表论文。主要栏目:教学管理,教育研究,专题报告,著名专家访谈,教学学习欣赏,教师教育,教育成就,德育与心理学,国际交流,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书评,师生互动,热点关注。稿件要求:1.稿件内容应包括:文章名称,摘要,关键字,正文和参考文献。2请附上作者的详细邮寄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3.摘要应准确总结全文,长度为200到300个字,请勿使用“本文,作者”之类的主题。关键字与35为宜。正文字应在3200-3500字左右。全文共约3800个字。4.手稿必须正确标有参考文献。该期刊采用文章结尾(稿件中具体内容的说明可以使用页面注释),以便编号。描述格式符合“信息和文档参考文件描述规则“ GB / T7714—2015执行。示例如下:[1] 陈登原. 国史旧闻:第 1 卷[M].北京:中华书局, 2000:29. 5.如果稿件是研究项目或资助项目的结果,请注明批准时的项目名称和编号。6.该期刊的审阅周期为7至15天。为了使稿件通过审阅被接受,该期刊将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通知作者。我们不会回复不可接受的手稿。如果自投稿之日起一个月内未收到任何答复,则作者可以亲自处理该手稿。7.本期刊有权编辑,删除和修改要使用的手稿。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向本期刊提交的任何论文均应视为同意接受该期刊的授权版本单位使用。8.所有提交给该期刊的手稿必须是作者的原创。如有窃,恶意篡改等,作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作者的详细地址应在论文底部注明[示例:××省××城市(区,县)××道路××××学校××接收],联系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联系电子邮件。这样我们可以迅速和迅速地与您联系。 ·如果您的文章被采纳,则需要支付一定的排版费,并希望广大作者能理解!
在一份民国时期清华的考卷中,一位学生在试卷下面这样写道:“我上定清华了,取不取由你,我相信我没有什么错误,即使有些错误,你们替我改正一下就可以得满分了。”全文14838字,阅读约需30分钟 “2020年的高考实在是历史性的一届!”这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在7月举行的全国高考。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这届考生经历了线上教学、高考延期,以及极端天气的“挑战”,但如今胜利在望。迄今,全国超半数省份的高考已经结束,还有一半省份的考生即将迎来寒窗十余年来的最大“解放”。一个“苦”字,恐怕可以概括历来关于考试的记录。古人的考试条件极差,考试如同鬼门关走一遭。从古代科举,到现代高考,经历周期长达数十年,从来不易。即便在当下,高压之下的精神之苦仍是考试的必由之路。在一份民国时期清华的考卷中,一位学生在试卷下面这样写道:“我上定清华了,取不取由你,我相信我没有什么错误,即使有些错误,你们替我改正一下就可以得满分了。”面对考试,这样的自信和凛然不是谁都有。老舍先生说:“考而不死是为神”,又戏谑“考试制度是一切制度里最好的,它能把人支使得不像人了。”不过,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创造,要通过教育来实现,而教育结果的检验和人才的选拔,就需要考试。在今天的文章中,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王宏超为我们梳理了科举以来的种种考试趣闻:考场历险记、作弊中的魔道斗法、考官的酸甜苦辣、考试的是与非……考而不死,一定会有大学的老师们及未知的难题在前面等着打击你。而落第者,也应该积极面对未来的路,锻就良好心态。愿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文/王宏超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编辑 董牧孜 校对 赵琳我当年博士毕业后,特地和几位同学去喝酒庆祝了一番。老舍先生说:“考而不死是为神”,读过博士,算是经历过了学历教育中的所有考试。晚明来华的耶稣会士利玛窦在比较中西学制时说,中国的进士“相当于我们的博士学位”(利玛窦、金尼阁著,何高济等译:《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1983年,第41页)。而《儒林外史》中的浦墨卿说:“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么说来,读书至博士毕业,就真的算是“了局”了。二十几年寒窗,而今有了“封神”的资格,怎能不让人自豪一番:被考死的自然无须用提。假若考而不死,你放胆活下去吧,这已明明告诉你,你是十世童男转生。(老舍:《考而不死是为神》,《论语》第44期,1934年7月1日)我虽“考而不死”,但对“转生”、“成神”倒是没什么感觉,而是对老舍先生另一句话心有戚戚焉:“考试制度是一切制度里最好的,它能把人支使得不像人了。”(老舍《考而不死是为神》)考试尽管或有喜剧的结局,但其过程常是惊心动魄,让人心有余悸。━━━━━考场历险记历来关于考试的记录,用一个字就能概括:苦。首先是读书之苦,且不说民间所熟知的“头悬梁,锥刺股”的“励志”表率,古代还流行有凿壁借光、囊萤映雪之类的故事。《晋书·车胤传》曰:东晋车胤幼时“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以萤火虫照明或用雪映照发光来读书,除了说明家贫之外,亦可见读书过程之艰苦。北宋诗人晁冲之有诗曰:“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彻夜苦读,烦闷无比,穷书生们在漫漫长夜读书之余,就编一些鬼狐故事打发苦日子(康笑菲著,姚政志译:《说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中国女狐、女鬼故事盛行,大概就与书生们枯寂烦闷的读书生活有关。其次是考试过程之苦。如今学校基础设施较之以前好了很多,就算学校条件稍差的,考场也尽量选择条件最好的教室,几能比肩领导们的办公室,考试过程总不至于太艰苦。而古人考试的条件很差,考试如同鬼门关走一遭,当场考死的真不在少数。古代考场有多种称呼,如贡院、试院、科场、矮屋等,还有一个名字叫棘闱。“棘闱”本是楚国一个小地名,但后来为防止科场内外串通,乃用荆棘围护起来,后渐成为科场的别称,棘闱也成了一个独特的空间意象。(张延昭著:《人在棘闱:作为“行动”的科举及其心态揭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关试之日,皆严设兵卫,荐棘围之。”(《册府元龟》贡举部·条制二)如北京贡院,有号房57排,9064间,每排用《千字文》一字为名。每间号房高约六尺,深四尺,宽三尺。东西墙体留有数个砖缝,中间可以放置木板,白天把木板上下、左右错开放置,上面为桌子,下面为凳子。晚上把木板都移到下层,并在一起,作为卧榻。▲西德尼·D.甘Sidney David Gamble)1919年在南京所拍摄的江南贡院,规模巨大。考试当日,考生黎明点名,解发脱衣,进行搜检。携带笔墨、卧具、蜡烛、食物等进入号房,考试、吃饭、睡觉都在此局促狭小的空间。号房条件极差,且看时人的描述:尘封急欲寻笤帚,瓦漏还须盖网油。敲紧竹钉排雁翅,浓熏艾把避蜒蚰。粉墙靠背衣裳白,脚板悬空露水稠。梦扰不宁听鼻息,夜深假寐数更筹。若逢久雨泥相伴,偶遇狂风烛易流。时暖那堪添黝闷,阴寒何处觅衾稠。传题静候鸡三唱,待旦还看月一钩。(《浙江乡闱诗》,见清代缪艮编《梦笔生花文章游戏》,第二编卷三,大达图书供应社,1935年。)以往的考试不像今日这般要固定好座位,所以在考前占据一个好位置很重要。考生为了能在号舍内找到一个好位置,在允许进场时,“突入” 棘围,入场因需携带着各种生活和考试用具,可以想见,那种情形,宛如灾难大片中洪水来临前抢着挤最后一艘船一般。所以考试的恐怖剧在开考之初就进入了高潮:试之日,见八百人尽手携脂烛水炭,洎朝晡餐器,或荷于肩,或提于席,为吏胥纵慢声大呼其名氏,试者突入,棘围重重,乃分坐庑下,寒馀雪飞,单席在地。呜呼!唐虞辟门,三代贡士,未有此慢易者也。([唐]舒元舆:《上论贡士书》,《全唐文》卷七二七)考场局促,士子进入后拥挤不堪,竟至会发生踩踏,伤人命的事件。1253年南宋临安科考时,考场内“蹂践而死者十有七人,省试亦伤一人。”(《湖海新闻》,转自张延昭著:《人在棘闱:作为“行动”的科举及其心态揭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88页)▲西德尼·D.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1918年在开封所拍摄的河南贡院号舍,当时残存号舍10009间。历来考场秩序难以维持,所以官府常会派兵来维护秩序,民国时期也不例外:会考一点不稀奇,奇的是太重视我们这般毛学生,考场中居然派有数十名带大刀挂步枪的哥儿们助威,名叫什么保护!(姚团丝:《天津会考试场小景》,《时代漫画》,第28期,1936年)▲社会局长亲临参观,据某同学云其文思即为一声“立正”而停止。姚团丝:《天津会考试场小景》(之一),《时代漫画》,第28期,1936年。乡试多在农历八月,故称“秋闱”,八月天气尚热,中暑得病经常有之。厕所就在每排号房尾部,酷热之中,加上臭气熏天,对于临近厕所的考生(临近厕所的号房被称为“臭号”)其遭遇可以想见。光绪年间有一位倒霉的考生,就不幸分到了“臭号”:一号之中,分数十间,一间坐一考生,极底则为厕所。坐近厕所者,谓之“臭号”,第一场犹可,第二场则秽气远播,实不可耐,以考生贪近便,大小解不必皆至厕中也。余丁酉科二场,坐臭号,天气郁蒸,竟至发病。曳白[即白卷——引者注]而出。又有与炊爨之地相对者,臼“火号”,烟熏火炙,亦不可耐。(《科场回忆录》,转自郭齐家著:《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56页)或有人会建议把厕所修建得远一点,这实在是小瞧了作困兽斗的考生们的聪明才智,就有人利用上厕所来作弊。吴敬梓《儒林外史》就讲到一件事:见那些童生也有代笔的,也有传递的。大家丢纸团,掠砖头,挤眉弄眼,无所不为。到了抡粉汤、包子的时候,大家推成一团、跌成一块。鲍廷玺看不上眼。有一个童生推着出恭,走到察院土墙跟前,把土墙挖个洞,伸手要到外头去接文章,被鲍廷玺看见,要采他过来见太爷。鲍文卿拦住道:“这是我小儿不知世事。相公,你一个正经读书人,快归号里去做文章。倘若太爷看见了,就不便了。”忙拾起些土来,把那洞补好,把那个童生送进号去。会试多在农历二月,故称“春闱”,这时天气尚冷,贡院为防考生作弊,往往规定衣饰简洁、携物简单,如须着单层鞋袜,毡毯无里子等,身穿薄衣单鞋,坐在号房里考试,其情形可想而知。明英宗天顺七年,因天气寒冷,巡逻的士兵生火取暖,引发火灾,号房的门是要锁上的,所以考生无法逃脱,竟有九十余人被烧死。穷酸书生在此寒冷之所,蜷缩数日,能捡回一条命,就算是走好运了,哪还管什么考中考不中。▲号房中的考生。科场确乎不是什么好的所在,条件较之今日,何啻千里之遥。考场条件差,有时候竟然还喝不到水,口渴难耐,只能喝墨水了:礼部贡院试进士日,设香案于阶前,主司与举人对拜,此唐故事也。所坐设位供帐甚盛,有司具茶汤饮浆。至试学究,则悉徹帐幕、毡席之类,亦无茶汤,渴则饮砚水,人人皆黔其吻。([宋]范镇撰,汝沛点校:《东斋记事》,中华书局,1980年第8-9页)难怪说读书人肚子里都有几滴墨水。▲在学生休息处的草棚中——大似南京茶馆。姚团丝:《天津会考试场小景》(之一),《时代漫画》,第28期,1936年。穷书生也有幸运的时候,雍正元年皇帝登基,诏开恩科,皇帝特意交待:今年殿试,天气已寒,诸贡士着在太和殿内两旁对策,再传谕总管太监,多置火炉,使殿内和暖,诸贡士得尽心作文写卷。(《皇朝通考》卷四九)看来皇帝最懂文人,拉拢时添把火就能让历尽冰冷考场的士子感激涕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有女颜如玉。”历代在艰苦环境中苦读的穷学生,多会以此作为精神的支撑和日后发达后的实际追求。相传此诗为宋真宗所作,这种鼓励算得上简单粗暴,但皇帝洵非凡物,深知如何网罗人才,这种鼓励其实最见效果。只是一些固守清高的书生对此喋喋不休:“如此训,则其所养成者,皆骄佚淫侈、残民蠹国之人。使在位者皆若人,丧无日矣,而乃以为帝王之劝学,悲夫!”([明]高拱撰:《本语》,见流水点校《高拱论著四种》,中华书局,1993年,第60页)荆棘围护考场,终于不用担心仇敌打将进来,影响考试,但也难保考场内没有嫉妒的对手来干扰你:二秀才俱《春秋》有名,相善。秋试前夕,同榻。一生俟睡熟,密取彼生誊真之笔,悉嚼去其颖。明日抽用已尽秃,大惊。取起草者姑代,则湿滥如帚;乞诸邻,又皆坚拒。恸哭,欲弃卷出。([明]朱国祯撰,王根林校点:《涌幢小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因为要连续考试数日,有人难耐寂寞,会携带一些消遣用具。有些考生竟会带着锣鼓入场,白天考试,晚上则锣鼓喧天。同治年间顺天乡试时,文场比戏场无杂乱,丝竹金革,即大锣大鼓亦有携带入场者。月明之下,登屋高呼,各招其旧相识,无论东西场号舍远近,闻声响应,栅门尽行踏坏。各携所带来乐器,群分类聚,西班南班,纷然开场。多于号舍顶上作会所,唱有远胜于优伶者。到恰好处,直有多人叫好,齐声呼喝,屋瓦皆震。策艺虽未完卷,只得将笔墨收拾,俟明日再作。甫黎明,场门即大开,交卷者异常拥挤,甚有去至公堂尚远,忙不及待,以卷裹砖石遥掷之者。盖缘每乡试,人辄逾万,大小公馆恶少多以监生下场,平日并不读书,徒趁热闹而已。其真正应试者,亦混其中,好丑莫辨也。(徐一士著,张继红点校:《近代笔记过眼录》,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45-46页)哪怕是顺利完成了考试,交了考卷,考生的考场历险也难说结束。比如说,你的试卷会在你眼前莫名消失:范春,会稽人,有文学。嘉靖己卯场中,誊真完毕,手试卷自校,得意甚,谓可取解元。忽飙风骤攫去,凌空莫知所之。投笔墨,叹息而出。([明]朱国祯撰,王根林校点:《涌幢小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清代考场亦有一例奇事:辛卯正科,江南场中状元新号,有某旗生于誊正首艺后,不知如何,将杯中之茶泼翻卷上,一时惊慌失措,遂将卷子晒诸矮屋之上,适一鹰振翅而过,摄至空中,几如纸鸢之临空飞舞,既而四五鹰互相争夺,将卷撕破。(转自张延昭著:《人在棘闱》,第234页)真难以用正常逻辑来解释了。考试痛苦,因考而死并非天方夜谭,中国如此,西方亦然。1751年,一位叫闞伯兰(Richard Cumberland)的人参加考试,事后回忆说:考试延期那样的好事,我是从来也轮不到的。我就像一个被选中的靶子,一直坐在桌子边上,忍受着无休无止的问答。好容易撑到考试结束,我马上赶回家,面如死灰,把父母给吓坏了。之后我就得了风湿热病,整整六个月命悬一线。([美]威廉·克拉克(William Clark)著,徐震宇译:《象牙塔的变迁:学术卡里斯玛与研究性大学的起源》,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128页)考试中要承受的最大痛苦乃是精神之苦。古代科举,现代高考,其周期历经十数年,让人的精神长时间处于高度压力之下,就此意义来说,“考而不死是为神”也是对的。邓嗣禹先生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说:考试劳碌过甚,必易于头昏目眩;得失之念过重,必易于神经错乱,由是梦也,狐也,鬼也,幻象也,冤家也,以致种种迷信,种种无稽之谈,皆从之而起,而安身立命之说,亦从之而生。(邓嗣禹著:《中国考试制度史》,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第269页)明清时期扶乩流行,原因之一就是读书人在考前扶乩问考题,有关记载史不绝书,也不断有人声称问试题成功:邓端若少时传得召紫姑咒,而所致皆仙女,喜作诗。绍兴甲子岁,科举将开之前,在家塾与数客会食,或请邀问试闱题目者,诵咒才毕,仙已至,乃尽诚叩之。答云:“经义赋论,吾悉知之,然天机严秘,不容轻泄,姑为预言省诗题,慰诸君意。”于是大书“秋风生桂枝”五字。客皆不信。已而果然。(《夷坚志》(卷四十三))扶乩问题目就如时下许多学生会在高考前去寺庙烧香拜佛,这既是心理压力的体现,也是对心理压力的疏导。精神压力越大,中第后的喜悦就越大,唐诗人孟郊《登科后》一诗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最为形象的是《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由喜而疯的经典描写。与之形成反差的是,落第者的精神亦会遭受巨大的刺激。据说有八十多岁的老秀才命丧考场,也有像孔乙己这般困顿而终的。关于读书人应考过程之艰难、困顿和失意,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七种比喻,至为精妙: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恍,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意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忽然而飞骑传入,报条无我,此时神情猝变,嗒然若死,则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聊斋志异·王子安》)入闱似丐、唱名似囚、归号舍似秋末之冷蜂、出场似出笼之病鸟、望报似被絷之猱、失意似饵毒之蝇、重试似破卵之鸠,读书人应试过程中的所有窘状尽在于此了。━━━━━作弊中的魔道斗法考试管理中,最难的是防止作弊。自从出现考试,作弊也就开始了,魔道斗法,历经数千年。作弊之法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而防治措施也与时更新。《宋史·选举志》称“举人之弊凡五:曰传义,曰换卷,曰易号,曰卷子出外,曰誊录灭裂。”而最为流行的是怀挟文字,即带小抄。有人专门抄写小抄,以此获利,也有更为专业的,冒充考生进入考场,怀挟文字出售于人。欧阳修曾说:近年举人,公然怀挟文字,皆是小纸细书,抄节甚备。每写一本,笔工获钱二三十千。亦有十数人共敛钱一二百千,雇请一人,虚作举人名目,依例下家状,入科场,只令怀挟文字。入至试院,其程式,则他人代作。事不败,则赖其怀挟,共相传授。事败,则不过扶出一人。既本非应举之人,虽败,别无刑责,而坐获厚利。(《欧阳文忠公集》卷百十一)▲认明商标,恕不致误——监试人对照片。姚团丝:《天津会考试场小景》(之一),《时代漫画》,第28期,1936年。作弊的花样常会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逻辑与时俱进,比如夹带“或藏于衣帽,或藏于器具,且有藏于亵衣裈裤中者,丧心无耻,至于此极。”(《钦定科场条例》卷三十)所以也无怪乎会出现许多变态的搜查程序了。▲古人用于作弊的衬衣。民国时期有学生有一个绝佳的发明,把信息写于铅笔上,真是天才:一生将几何物理方程式,皆刻于所用之铅笔上,惟留向外一面无字,监试者未及察觉,亦可谓挖空心思也。(恺翁:《首都大学考试,女生大腿上作弊》,《真理报》,1947年6月24日)还有女生把题目抄在大腿上,让男老师徒呼奈何:(女学生)暑期大考之际,其预抄之暗记,竟多写于大腿之上。迩来男女大中学生,皆着短裤,男教授更不能检查女生之玉腿,明知其弊,只得眼开眼闭。(恺翁:《首都大学考试,女生大腿上作弊》,《真理报》,1947年6月24日)学校里的考试,学生们为了抢占便于作弊的好座位,也是费尽心思:在大学里,几个有远见的学生便在考试以前预先选择地位隐僻的座位,以便考试之用。为避免被他人抢去起见,于是写一个字条贴在择定的座位上,字条上所写的无非是某某于某日某时在此考试,他人不得擅坐等等。这种手续有的在考期前一天办妥,有的简直在考期前一月早已办妥。他们选择座位之用心,真不亚于替他们已故父母择坟穴的风水。若那只位子的风水实在好不过,那末便有许多同样的字条贴在上面。只要考试的时间不冲突,那只位子的许多占据者之间不致发生惨剧。不过有时不讲理的同学看上了那只座位,不管已否有人占定,干脆贴上一张大字条,把许多已在的小字条全盖没了。这样,一幕全武行便难免了。不过这还未算达到争座位之技术的顶点,因为有的学生如果看中了那只座位的话,如果他是绝顶聪明的,他便不客气地把所有大小字条都扯了,而在座位上用刀刻上与字条上同样的字句,这样便比较稳固了。(浑家:《论考试作弊:其方法及是非》,《宇宙风》,1935年第5期)▲方泂作:《高考一瞥》,《时代漫画》,第29期,1936年8月。防止作弊的措施也是与时更新,如清代的考场纪律,除了一般性的规定外,还增加了不少条件:帽用单毡,袍褂衣裤俱用单层,袜用单毡,鞋用薄底,坐具用毡片,不许携带厚褥,卷袋不得装裹,砚台不得过厚,笔管镂空,水注用瓷,蜡台用锡,单盘空柱,糕饼食物各切开……考篮或竹或柳,编成玲珑格眼,底面如一,毋许携带坐褥。(《大清会典》卷三三)但就“糕饼食物各切开”一条,即能看出,政策的制定者是需要极具想象力的。但有时,学生作弊的手段并不高,监考者却不能分辨出来。有一位高度近视的老师,就把学生的夹带看作是草稿,这位教授实在是一位坚信人本善的道德君子:国立浙大教授潘渊博士,早岁留学英国,得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博士头衔,并为英国皇家学会之会员。年逾五十,老态龙钟。教法十分守旧,考试非默写讲义不可。一字无误,准得一百分,错一字,扣一分。即“之乎者也”等语助辞,亦不能例外。学生等咸知其脾气,且又觉其眼睛近视可欺,平日上课,听讲者寥寥,一待考试,即抄夹带。某次考期,潘博士把命题范围,告知学生。某生在考试时,把夹带抄好,一上课,即置夹带于试卷下,照样誊写一遍,自然一字无误。甫誊毕,下课铃响。某生心一急,把夹带与卷一并交上。课后始知,连叫糟糕。适为同班之潘博士之女公子听到。[请她]先去父室,为其取出,事成,某生请客。潘公子欣然往取,不料乃父方批阅某生试卷。女公子知已无能为力,遂怏怏退出。某生干急不已,一夜无眠。翌日,潘博士发还试卷,莞尔语同学曰:“你们班里某君,做事实在仔细,考心理,亦起草稿,字迹清秀,无一错误,故得一百分。我教书数十年,从未遇如此好学生。”某君闻言,犹将信将疑,然学期结束,某君心理学成绩,果然最好。作弊遇如此,可称奇矣。(柳郎:《作弊遇奇》,《东南风》,1946年,第13期)为防止考生舞弊,考前的检查历来都非常严苛。除了一般性的搜查随身携带物品、搜身之外,有时还会搜头发、裸体搜身,甚或挖耳朵、挖鼻孔来搜检。许多士人对这些有伤自尊的侮辱性做法大为不满,但抗议也常无济于事。作弊多是因为平时不努力,无奈之下去冒风险。有段文字把考场上的学生写得活灵活现:小陈的白纸,仍然是那样的洁白,虽然有几个蚯蚓的小字,可是那是从黑板上抄下来的。这时他的脸上,满布了一些愁容,先生又要收卷子了!正在大家纷乱之际,他把眼睛直直地射在邻座的同学的卷纸上,很兴奋地看了一眼。咳!谁知道运气不幸得很,又遇见同难的朋友,原来也是一样的白纸!于是他又转秋波改换方向,看见人家几行小字,自己又喜又惊地抄了几句。嘿!时光流水,无情的上课钟又敲着……先生再不能等了,于是叫着:“交卷!交卷!快交上来吧!”隔未一分钟,先生一溜烟地离开了教室。这位孤独的人儿,把两手放在脸下……尽管现在做了老师,经常扮演“神气的”监考官,但看到这段文字,还是直冒冷汗。对了,这篇文章名为《试堂——平日不用功,考时叫老兄,老兄……》(1939)。也有冒险失败,一时冲动而自杀的:我们有一位同学,他真是一个老实的人,平时沉默寡言,读书也用功,只是家境不太好,营养不良,身体也坏,常常生病,常常脱课,又神经衰弱,记忆力不强,所以功课不大好。他父亲又迫得他很凶,若有一门不及格,就要不准他继续入学。在这样的功课与家庭一方面的交迫下,他铤而走险,在考试的时候作弊(偷看书)。不巧,正给监考先生查到,一顿大菜,一张布告,他就被学校开除了学籍。回到家里,他怕他父亲的责骂,在他父亲知道这消息之前,就吞了一瓶来沙而——就此永别了这冷酷的世界。(《揩油与作弊》,《海沫》,1941年第2卷第7-8期)考试作弊而酿成悲剧的事例不少:学生江某日前考试英文,私看夹带,为教员察出。江生自觉无颜见人,次日投江身死。遗书同学,略谓仆素以忠直自负,今一念之差乃至于是,不如一死以明此身云。呜呼苦矣。(《南京学生自杀:考试作弊遂轻生》,《时报》,1912年12月27日)▲华君武作:《学校生活》(之一),《时代漫画》,第23期,1935年11月。对于学生考场作弊,也并非所有人都持完全批评的态度,至少有些人由作弊去反思作弊背后的原因。民国时有一群刚成为老师的青年人,怀着“同情之理解”,分析了学生作弊的七大原因:1、要多得分数——学生要凭分数拿文凭,定升级或留级,教师们也多由于传统的观念,以为分数多的是好学生,因之,同学不惜用种种的方法,来赢得分数;2、规定课本的关系——这是整个的中国教育制度的缺点,因为本国教材的缺少,所以多用舶来品,不论它是否对同学们适合,他们是否了解。所以在明瞭内容之前,还得精通外国语文。于是使得一些根基稍差的,或平时喜欢动的同学很难完全接受。考书的时候就要来个“翻版”或“腾清”;3、教师们态度的关系——教师态度太严肃了,同学只知道恐惧而不敢去接近,于是师生没有感情上的联系,学生也不敢发问题,永久的马虎过去,最基本的不能明瞭,再到深奥些的自然更无法应付了!自己也许不愿意作弊,可是也不得不作弊来衍敷过去;4、家庭环境关系使同学无复习的时候;5、题目太难,使他们缺乏自信心,以致要看别人的,或书翻来对照;6、平时喜欢玩的同学——“平时不读书,考试叫老兄;老兄并不理,气的干咬笔。”7、自己不知作弊的害处。(《关于考试作弊问题》,《联声》,1939年第2卷第3期)基于这种同情,有很多人发起了“考试作弊是不是不道德”这类的讨论:我以为考试作弊不仅不是个道德的问题,简直可以说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个严重的教育制度的问题,是个从皇帝以下的秀才、状元直到现在这种会考、抽考、毕业考、入学考、大考、小考……的考试办法的问题。(静珍:《考试作弊是不是不道德的?》,《联声》,1940年第2卷第10期)考试作弊,自不必为其辩护,但由此而反思考试的方法和制度,也确乎是必要的。相比于考场作弊和请人抬高分数等舞弊方式,最令人痛恨的是顶替。前者对别人的伤害相对较小,但后者直接就偷走了他人的人生。顶替的方法,除了像某省直接顶替别人名额外,还有就是替换别人的试卷:(某个学生)同学们正在用劲地做考卷时,他却异想天开地希图另辟蹊径:他态度自若,不动声色地观察四周,看看有无新奇的作弊方法可施。结果,他发现有一位女同学坐在他的隔壁。她姓陈,他亦姓陈。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只是静静地等,等她做完考卷,预备缴上去时,便偷偷地请求她慢点儿缴,暂且借给他一看。女同学是最重面子的,在盛意难却的形势之下,只得把考卷借了给他。他可不客气了,悄悄的用橡皮把她的考卷上的陈某某的某某二字揩去,而把他自己的大名写了上去,转瞬间已将她的卷子视为己有地缴给了监考先生!(浑家:《论考试作弊:其方法及是非》,《宇宙风》,1935年第5期)我不知道这位姓陈的女生是否叫陈春秀,只知道她们的人生自此就完全被偷走了。近来北方某省出现数百起高考顶替事件,农寒子弟,以考试作为唯一的希望,社会流动之“阶梯”,此事令人不由哀叹,较之古代对科场案的处置,今日的“处理”几乎不痛不痒。作弊之人多数时候是得不到惩罚,反而是处处受益的,在一篇署名八牛公所写的《新乐府·考试作弊》中,把这种情形描述得很透彻:考绩肇三代,此法本至公。何意降末世,人心渐不忠。都市纨绔子,偷惰术偏工。并座呼派司,袖里藏考贝。屈指打电报,鬼脸学哈代。教师怕多事,逡巡装聋瞆。揭榜列优等,洋洋誇狡狯。问彼果何学,局促瞠目对。数年告毕业,混沌入社会。展其狡狯心,居然亦显贵。可怜苦学生,没没气灰颓。叹息重叹息,幽愤深如海。(八牛公:《新乐府:考试作弊》,《工商生活》,1941年第4期)━━━━━考官的酸甜苦辣考试中另一个主角是老师和考官。在科考时,考官地位显赫,倍享尊荣,他们出场时,场面煊赫浩大,沿途万头攒动,观者如堵。考官往往乘坐四面敞开的八抬“显轿”,此轿上有“大椅一张,蒙以虎皮,前有踏板,上置两木狮以托足,八人舁之,其抬杠皆以彩绸包裹。后面一人持日罩罩头上。”(华学澜撰:《辛丑日记》,王力点校:《贵州古近代名人日记丛刊》(第三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9年)极尽奢华和排场。但细心的看官也会发现,在豪奢的显轿背后,还有一物:最妙为轿后随抬盒一具,载腰斩所用之铡,亦即清廷对主考犯科场大罪之刑具。此种刑具,闽省科场案,曾一用之。主试者被腰斩为两截,心未死,伏地以舌书三大“惨”字而毙。(刘成禹著,蒋弘点校:《世载堂杂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考官出题,虽有掌握众人前途的虚荣感,但也要承担很大风险,若题目出的有问题,挨板子、受罚自然也就免不了了。出题要兼顾的方面很多,如要传达圣训,但又不能过分迎合拍马,让考生们形成揣摩上意的习气:考官出题,择四书五经内义旨精深及诗题典重者,不可拘泥忌讳,将颂扬语句并熟习常拟之题,致启揣摩宿构之弊。(《钦定科场条例》卷十六)考官之苦还在于考试之后评阅试卷。大量考卷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批改完毕,而且要做到“公平公正”,这谈何容易。南宋张扩《读试卷有感》曰:巧语互一律,纷然如铦锋。挥笔余万言,积案成千重。谁令缪悠子,持衡居其中。两目病且昏,不辨牛马踪。而使视试文,岂能分雌雄。往时心力强,眼明耳犹聪。本欲藉科举,脱此文字攻。一朝反自缚,身随蠹书虫。负郭有田园,犹存荒菊丛。频年粳稻熟,酒贱尊不空。胡不驾柴车,远揖陶令风。作诗请伯氏,林下相追从。▲黄嘉音作:《试场鸟瞰》,《时代漫画》,第1期,1934年1月。本想通过科考,让自己摆脱应试文字的缠绕,谁料成为考官后,文字竟带来了更大的折磨。如此情况下,也实在难以做到完全的公正。柳宗元谈到阅读试卷时的体会:有司一朝而受者,几千万言,读不能十一,即偃仰疲耗,目眩而不欲视,心废而不欲营,如此而曰吾能不遗士者,伪也。(《送韦七秀才下第求益友序》)所以,考场之中,考生考得苦,考官也好不到哪里去。任务重、压力大、条件差,有的考官竟至活活累死在考场。明嘉靖时期翰林学士张潮做主考官,“入贡院,三场毕,以病死,舆尸出。”(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八十二)实在是惨。考试制度一直在不断的演变中,至少在形式上逐渐人性化了。如今高考,几乎全民动员,提供便利,学校还会找来心理师调适学生心理,就连一向严格古板的班主任,也一改常貌,装作与学生打成一片,这都是为了让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往的历史中,学生就不这么幸运了,他们常遭遇以吓唬、折磨学生为乐的考官。德国哲学家泡尔生在《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一书中就提到:有些主考官不可否认恐吓、羞辱应试者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这样做无非是以牺牲应试者的利益为代价来展示主考官的智慧而已。在主考官这里,人性当中的专制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被暴露出来。([德]弗里德里希·包尔生著,张弛等译:《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355页)为此,在西方近代早期,有法学家曾对考官有这样的要求:考试应当难度适中、仁慈、温和。考官不应该使候选人产生不安和恐惧心理。试题既不能死缠细枝末节,也不可大而无当。考试中应竭力避免引起愤怒、仇恨、憎恶、嫉妒、严厉以及其他类似的情绪。考试的时间和地点倒是无关紧要,符合基本的情理和习惯即可。并特别强调:“候选人不应该在半夜被叫醒起来参加考试”。(《象牙塔的变迁》,第113-114页)当然,并不是所有考官都是如此变态,为学生着想者也不在少数。钱穆先生批试卷,批改完毕,“忽学生来告,新生月考不及格例须退学。”此前钱先生不知此规定,为了不让学生不及格,“遂至办公室,索取考卷,欲更改分数。主其事者告余,学校无此前例。”经过复杂的交涉,“取回考卷,另批送校,此一班遂无退学者。”(钱穆著:《师友杂忆》,三联书店,2005年,第149页)也有考生在考试中以示弱来换取老师的同情。民国时期在清华的入学考试中:有女生在英文试卷后面写了一封恳切的信:说“今年我又完了,我考了三年,不想今年又落空。可怜我是一位弱女子,你们若是不取我,我只有死的一条路。”上欸是“亲爱的教授们”,吴雨僧第一个发现“亲爱”两字,对该生表无限同情,他说:“假使我是校长,我一定取她”,但是因为不是校长,要想当“亲爱的教授”,也爱莫能助,只好给她一双蛋以作慰劳云云。(《考卷的奇妙答案》,《清华暑期周刊》,第五期。)泡尔生说:“应试者的无助也会起到保护他本人的作用”(《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第355页)这样的表达果然引起了吴宓先生的同情,但穷酸教授其实并不比穷酸学生更有能耐,实在是也帮不上什么忙。有一份1639年维滕堡大学艺文和哲学系硕士生入学面试考场记录,该候选人在笔试中竟没有提交笔试试卷,大概是该校求贤若渴(也或是根本也没什么学生来考试,因为该生并没有展示出什么突出的才华),就安排了对他进行口试。教授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但“这位候选人对大多数提问都报以空洞的学院技巧:沉默是金。身为这间屋子里地位最卑微的人,候选人以说话最少充分实现了考试的仪式性与等级性。最后,面对这位候选人的沉默与无知,前两位教授只好循循善诱,甚至干脆暗示答案。”(《象牙塔的变迁》,第116页)结果并不出乎意料,该生表现“非常糟糕”,但最终的结果令人匪夷所思,考官竟然还是决定给他及格,理由之一是“考官们一致希望他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勤勉。”可怜天下老师心!也有老师因为考试而倒霉的。何兆武先生提到,在西南联大时期的一次数学考试中:有个同学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可是数学系主任杨武之先生认为他做错了。这个同学就在学校里贴了一张小字报,说他去找杨武之,把杂志上的新解法拿给他看,认为自己的没有错。后来杨武之很不好意思,好像还辞掉了系主任的位子,或者请了一年病假。(何兆武口述,文靖译:《上学记》(增订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第110页。)▲监试者多是公务员,服装在两个极端,各极其态。姚团丝:《天津会考试场小景》(之一),《时代漫画》,第28期,1936年。老师和考官难做,还因为经常有学生给老师出难题。民国时期清华大学考试时:某本英文试卷上面,是清一色的法文信一封,上面写得明明白白说自己不大会英文,但法文很那个,希望考入后有一补习的机会。(《考卷的奇妙答案》)有考生在试卷上向考官逗乐子,清华某考生在算学试卷后面仿流行歌曲“桃花江”作曲一首,词曰:我听见人家说,清华今年考生多,女生四五百,不及男生多。妙处不止此,在这后面紧跟着的是恭恭正正的楷书:哎呦呦,我的肚子痛喽,我算不出来啦!(《考卷的奇妙答案》)我实在好奇,不知道这位学生后来的成绩如何。━━━━━考试的是与非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创造,要通过教育来实现,而教育结果的检验和人才的选拔,就需要考试。中国人喜欢溯源,更喜欢把源头追溯到中国,考试制度大概确实是中国为最早,西方的笔试制度的完善差不多要到十八世纪之后。(《象牙塔的变迁》,第156页)有人说,西方的考试制度,或受中国的影响,孙中山就曾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五权宪法》)1868年5月波士顿市在招待中国大使馆外交官时,爱麦生(Emerson)谈到要借鉴中国的文官选拔制度:“中国社会上都非常尊重教育,也走到我们的前面,这就是中国值得光荣的唯一凭证。”(《中国考试制度史》,第327页)在这种似褒实贬的说法中,着实也体现了中国科举的独特性。启蒙时期的欧洲思想家,多以人文、民主之特征赞誉中国,他们提到的主要例子之一就是科举。中国的科举源自隋朝,最初是为了抑制门阀贵族的力量,让平民子弟能有平等竞争的机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何炳棣先生有一本书研究科举所造成的社会流动,书名为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中译本为《明清社会史论》,徐泓译注,台北:联经出版社,2013年)科举确实可算是寒门弟子的“成功阶梯”。▲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邓嗣禹先生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专门提到了科举对于社会风气的影响,科举让整个社会都充满了争先向上的风气: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冀求一第。即纨绔公子,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傥肄业之时,一曝十寒,遇大比之年,名落孙山,则不拘富贫,皆垂首丧气,无面见人。非若现今学校,毕业与否,不甚紧要也。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而科举停废之后,社会学习风气大变:自罢科举后,中大学毕业,无瞰饭之所:于是纨绔子弟,终日逸游;贫困之士,有志莫逮。甚至平民义务学校,免费供膳,犹辞不人。强迫教育之令日盛,反不若科举时代能使人力争向上也。(《中国考试制度史》,第267页)但考试制度也有许多弊端,最让人诟病的地方是让学生过于专注于考试的技能,而非知识本身。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中说:“一切高等教育的任务是什么?”——把人弄成机器。——“其方法是什么?”——他得学习让自己感到无聊。([德]尼采著,卫茂平译:《偶像的黄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43页)学业的“成功”,似乎是首先要变成“机器”,即“考试的机器”。考试后果是“以牺牲优秀人才为代价来促进一般和中间水平的人的发展,造成了独立判断的缺失,夸大了纯粹机械知识的价值。”(《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第348页)▲1740年左右德国耶拿大学的博士答辩过程及其后庆祝的场景。在一幅体现1740年左右德国耶拿大学的博士答辩过程及其后庆祝场景的图片上,一位博士候选人正在结束教授们的质询:“阁下也是一名沃尔夫主义者吗?”(Ist der Herr auch ein Wolffianer?)当时沃尔夫被朗格(Joachim Lange)和敬虔派(Pietist)陷害,被判为异端。这位博士候选人义正辞严地作答:“打倒沃尔夫!朗格万岁!”(Pereat Wolff Vivat Lange)。但后面在答辩后的庆祝时,他口中的话变作:“沃尔夫万岁!打倒朗格!”(Vicat Wolff Pereat Lange)(《象牙塔的变迁》,第108-111页)他们抽着烟、喝着酒,在他们身上,真正的知识和考试的技巧分离了。考试制度大概是所有不好的制度中较好的那种,所以既难以一下子取而代之以其他办法,也不能过分强调考试的结果。考试结果被简单设定为“成功”与“失败”,相应的也会有积极和消极的情绪。俾斯麦曾说过一句颇有些道理的话:考试将成为我们的祸根。大部分通过考试的人非常疲惫因而不能进行任何创新,对与他们有关的一切事情都采取消极的态度。最为糟糕的是,他们因为顺利通过了这些考试而过高评价自己的能力。(《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第349-350页)考而不死亦非神。考而不死,一定会有大学的老师们及未知的难题在前面等着打击你。而落第者,也应该积极面对未来的路,锻就良好心态。且看另一份民国时期清华的考卷,有一位学生在试卷下面这样写道:我上定清华了,取不取由你,我相信我没有什么错误,即使有些错误,你们替我改正一下就可以得满分了。(《考卷的奇妙答案》)我要是有做考官的机会,就直接把这位学生录取了。值班编辑 康嘻嘻
试题与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主管单位: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单位:中学生学习报社ISSN:1673-1301CN:41-1368/G4期刊收录:知网、维普主要栏目:教海领航课程改革创新研究学科实践名师论道理论前沿园丁视角教海纵横课堂参考课题巡礼技法点拨教育管理备考方略投稿须知1.《试题与研究》来稿一律使用word文档,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邮寄地址,邮政编码和电子邮件;2.《试题与研究》基本格式:(1)论文标题:少于20个字,可带副题应另列,应单独列出(2)摘要:100-200个字符,左顶格;关键字:3-5,以“;”分隔,左顶格(3)应说明基金资助的项目:基金全名,项目主题,项目编号(4)正文(在字幕的第3级内;引号的末尾用阿拉伯数字加[]编码,来自相同来源的引号使用相同的序号,并且简短文档被直接标记)用引号引起来,例如“ X子鼓励学习”)(5)参考文献((按引文编号加[]左顶格排序)。3.《试题与研究》避免使用图形。的确,所需的图纸不超过6个。尽可能使用“三行表”。4.《试题与研究》有权对收到的文章进行结构,语言和编辑性的规范性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