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伏能源圈上周,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下称“电促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战略规划部联合主办,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协办的“2020中国电力规划发展论坛”在京召开。在论坛现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隽就中国能源转型与“十四五”电力规划研究进行了主题演讲。PPT全图文如下:来源:电力网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日前,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协助制作了十四五规划的官方图解,共十九篇。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宣传联络部主任赵俪具体承担了图解设计工作。(来源:国家发改委、清华大学中国规划发展研究院)研究|咨询|服务|交流【2020年中国能源研究会系列报道】2020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圆满结束【2020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系列报道】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储能专委会“储能创新应用促进多源融合发展”专题论坛在京召开【2020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系列报道】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高质量发展核电 助力能源转型”专题论坛成功召开【2020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系列报道】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年会分论坛“灵活电力市场助推综合能源发展”专题论坛在京召开【2020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系列报道】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委会“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革命与企业转型”专题论坛成功举办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能源研究会,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14日表示,正组织开展新型储能“十四五”规划研究,明确新型储能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地方科学引导本地区新型储能的发展。同日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预计,“十四五”期间,电化学储能累计规模有望实现57.4%的复合增长。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圣阳股份成功实施中广核青海离网电站等项目,有效拓展锂电储能市场;智光电气子公司智光储能完成了从PCS(储能变流器)厂商向储能解决方案商的转变。
主播君的话近日,“十四五”规划纲要公布,这可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一份未来五年的蓝图。那么,共青团组织该如何理解这份规划呢?“十四五”规划来了!共青团该如何理解?如何工作呢?一起听听专家的提示与解读吧!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解读一:社会治理领域,共青团大有可为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中国青少年研究青运史学科首席专家胡献忠发现:“十四五”规划纲要有一处提到:激发全社会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他认为,“这说明,在社会治理领域,共青团大有可为;而共青团的最终目标就是把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解读二:务必衔接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十四五”期间,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实施的第二个五年。“十四五”的大规划中,还蕴含着青年发展的“小规划”。可以说,大国远景,“近”在青年眼前。“十四五”规划纲要专门明确:深入实施青年发展规划,促进青年全面发展,搭建青年成长成才和建功立业的平台,激发青年创新创业活力。记者注意到,在此前已经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中,围绕青年思想道德、青年教育、青年健康、青年婚恋、青年就业创业、青年文化、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年社会保障等内容,均作出了较为详尽、细致的方案,并配套推出十大行动来落实各项青年发展议题。事实上,在地方已经有部分省市已经开始将地方“十四五”规划与青年发展规划结合起来。3月1日,江苏刚刚发布的省级“十四五”规划设置了“青年发展专节”,明确提出坚持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完善青年发展政策,加大对青年发展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这是继2019年6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江苏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9-2025年)》之后,对青年发展的又一重大利好,标志着促进青年发展被纳入该省“十四五”发展的顶层设计。据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相关负责人透露,全国目前已有河北、内蒙古、江西等7个省级“十四五”规划设青年发展专节,北京、浙江、山东等8个省份的规划对青年发展有专门集中表述。解读三: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必须紧抓青年“获得感”不放中央团校党的群众工作教研部孙莹教授是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关注青年发展问题。她告诉记者,下一步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青年发展规划更应紧抓青年“获得感”不放。01青年多元需求的满足,包括物质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02青年自强自立的培育,包括心怀高远、勤奋努力、创新意识;03关爱青年环境的营造,包括制度保障、权益维护和人文关怀04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行动,包括使命担当、建言献策、投身公益;05青年共治共享的实现,包括青年社群的集体观念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信仰等;解读四:营造创新氛围,服务科技青年“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创新篇章”,被众多网友认为“烧脑”并具“科幻感”。在“科技前沿领域攻关”的栏目中,“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高大上的项目,在纲要中的表述却颇接地气,比如提出“减少分钱分物定项目”等直接干预,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还提出建立非共识科技项目评价机制的方式,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兴华认为,“将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各行各业直接或间接从事科技创新工作。”他说,作为青年“代言人”的团组织也应参与到青年创新的洪流中,帮助营造有利于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长环境,使得青年这个庞大的生力军队伍坐得住、干得好。— End —来源 | 中国青年报记者 | 王烨捷编辑 | 杨宝光 统筹|陈凤莉来源:共青团新闻联播
20:032020年9月15日《石景山新闻》石景山区召开“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会 9月15日,区委书记常卫主持召开石景山区“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会,研究审议我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部署规划编制下一步工作。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文起,区政协主席吴克瑞,区委副书记田利跃参加会议。石景山区召开广宁棚改房屋征收动员会今天上午,石景山区召开广宁棚改房屋征收动员会,区委书记常卫参加会议并讲话。区政协举办统战2020年学习培训班今天下午,区政协举办政协委员统战2020年学习培训。培训邀请了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尹德挺教授为政协委员们授课,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体会”为主题进行讲解。通过学习培训,委员们从整体布局、新亮点等方面加深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理解,并通过学习分析相关案例,进一步助推石景山区未来发展。石景山区两家园区被授予“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称号 日前,北京市公布2020年度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名单,石景山区首钢文化产业园、首创郎园Park两家园区被认定为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园区。八角街道坚持立行立改回应群众诉求近日,石景山区配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专班接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转来的“八角街道建钢南里小区异味、噪声影响生活”的信访举报件后,经现场调查、分析研判,迅速派发到八角街道办事处。八角街道经过调查核实,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了噪声影响问题。家门口的“口袋公园” 让鲁谷居民享受“微幸福”出门进园、抬头见绿”,下楼就有健身地,近日,鲁谷街道在依翠园南小区新建口袋公园,为居民活动提供了惬意休闲环境。“平安365 安全到你家”——为老年人家庭送安全 近日,石景山区开展“平安365 安全到你家“——为老年人家庭送安全活动。金顶街街道开展“争做诚实守信的石景山人”主题宣传活动 9月14日,金顶街街道在金三区社区文化广场开展“争做诚实守信的石景山人”主题宣传活动,营造社会诚信氛围、弘扬诚信文化、普及信用常识,形成全民自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石景山供水管网完善一期开工 近日,市发改委批复了石景山区供水管网完善一期工程,项目预计2021年6月完工。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扩大公共供水管网服务范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解决石景山区百姓用水问题。女子坠入河中 消防紧急救援 日前,石景山消防救援支队五里坨救援站接到报警称五里坨南路与五里坨中街交叉口有人跌入8米多深的桥下,急需救援。接警后,五里坨救援站立即赶赴现场救援。来源:石景山区融媒体中心编辑:石景山区融媒体中心
近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召开全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课题研究启动会,这是我省在全国住建系统率先启动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将为我省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跨越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为确保规划高起点定位,高标准编制,高质量实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委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标院”)进行课题研究。中标院长期承担国家部委标准化研究课题,正在参与住建部“十四五”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纲要的起草工作,是全国住建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会上,“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大师”两项殊荣同时加身的中标院院长郁银泉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副院长蔡成军详细介绍了规划开题情况和编制组相关情况;厅建筑工程监察专员贾凤兴着重强调了规划编制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有关工作要求。▲“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大师”、中标院院长郁银泉会议指出,标准化规划编制作为全省住建领域八大专项发展规划之一,对提升住建领域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引领住建行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工程建设领域标准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编制规划要坚持目标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发展难题;坚持结果导向,聚焦重点领域。确保规划既能够统筹住建领域标准化发展重大战略和重大举措,又能切合山东住建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实际、为我省标准化发展提供基本遵循,助推我省住建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课题编制组深入各企业开展调研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开展标准化规划编制的实践特色,集中精力、扎实稳妥推进编制工作。一是要上下贯通,做好衔接,紧密结合国家、省级规划思路要求,与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山东省标准化“十四五”规划相衔接,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住建领域总体发展规划要求保持一致;二是要深入调研,精心谋划,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创新调研方式方法,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建议;三是要抓好配合,协同推进,编制各方主体要加强配合、充分沟通,整合资源、相互支持,一道勾画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蓝图,开启全省工程建设标准化创新发展新征程。·供稿:定额站 END监制:高健 运维:大众网更多动态,请留意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官方网站http://zjt.shandong.gov.cn/往期回顾· 山东深入推进特色镇村建设· 关于发布《山东省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环境卫生管理》的公告· 关于发布《山东省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市容市貌管理》的公告
来源:华夏时报原标题:汪涛:十四五规划有何可期? 汪涛十四五规划:宏观环境更具挑战性,经济增长放缓今年10月中国将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届时政府将研究制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5年)纲要。在外部环境更具挑战性、经济潜在增长率放缓的背景下,我们预计新的五年规划将进一步淡化或下调GDP增长目标(至5%左右),并围绕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拉动内需和推进结构性改革。同时,我们预计下一个五年规划将继续强调环境保护和金融及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防控。“双循环” 提振内需,推动改革和开放我们预计新的五年规划将进一步通过加快户籍土地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通过促进中小企业就业、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拉动内需,通过支持民营部门发展、深化国企改革和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来优化国内供给侧结构。与此同时,尽管外部挑战不断加大、脱钩压力上升,我们仍预计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再加上中国市场规模庞大、增长迅速,且境内外利差可观,未来5年中国有望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和境外证券投资流入。基建设施进一步完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十四五规划中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重点可能是发展都市圈和城市群,并进一步放松落户限制。基础设施有望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交通运输和市政基础设施等。环保领域投资可能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与此同时,中国可能继续成为拉动全球消费增长的主要引擎,到2025年,中国的消费规模有望达到12万亿美元。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也有望延续,消费者更加青睐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增加健康相关、体验和自我提升类等方面的消费支出,线上消费可能会继续增加。科技及创新是重中之重;数字化发展保持领先地位在新的五年规划中,中国可能计划进一步增加科技、研发和教育方面的支出。鉴于科技领域面临的限制可能增多,预计中国会计划加大在基础研究、前沿科技领域研究和存在瓶颈的技术攻坚方面的投入(例如半导体、机器人、高端制造等)。政府还可能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例如加大对包括5G网络和数据中心在内的“新基建”投资。这应能有助于国内企业的业务模式融入更多数字化,并进一步提高线上消费的渗透率。今年10月中国将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届时政府将研究制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5年)。更为详细的十四五规划全文预计将在明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正式批准公布。对投资者而言,十四五可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宏观主题?宏观环境更具挑战,五年规划崭新起点“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为下阶段的发展夯实了基础。近两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和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也给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带来了一定压力。尽管如此,除GDP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长可能无法达标外,今年底中国有望实现包括城镇化、环保、民生在内的大多数其他目标(图表1)。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拖累今年经济增长大幅放缓,但今年中国人均GDP仍有望达到1.04万美元,而相比之下,5年前中国人均GDP只有8000美元(图表2)。此外,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根据统计局标准,即家庭年收入在10万到50万元)已超过4亿人,贫困人口数量(特别是农村地区)也大幅下降。十三五规划期间,政府还通过推进供给侧改革削减了工业过剩产能,并实施了一系列去杠杆措施,收紧了对影子信贷的监管、加快了不良贷款处置、稳定了国内宏观杠杆率。不过,受疫情冲击和信贷宽松的影响,今年的宏观杠杆率应会再次明显上升。但“十四五规划”期间所面临的宏观环境也更具挑战性。与5年前相比,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尤其是来自外部环境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海外经济大幅收缩,大多数经济体的政策空间已捉襟见肘,全球化面临逆境和阻力。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迅速升级,而今年疫情爆发以来中美摩擦已经蔓延到贸易之外的领域,包括美国进一步收紧了对中国技术出口的限制等,“脱钩”压力也不断加剧。受此影响,未来几年供应链重构可能加速(图表3)。国内而言,人口老龄化、宏观杠杆率高企、技术发展存在瓶颈、部分领域效率低下,这些因素仍将制约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我们估计,中国在科技领域进一步受限可能拖累未来十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年均0.5个百分点,不过,中国应仍会是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经济体,而且对投资者而言也仍将具备相当大的吸引力。十四五规划中可能有哪些宏观主题?GDP增速目标下调,更关注经济再平衡和发展质量。相比十三五规划设定的“6.5%以上”的年均实际GDP增速目标,我们预计十四五规划可能会明显淡化经济增长目标,要么不设定明确的增长目标,或者设定一个较低的且更灵活的增长目标,例如5%左右。虽然我们预计明年中国实际GDP增速在低基数推动下有望反弹至7.6%,但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加速、储蓄率下降、供应链转移和科技领域进一步受限等因素都会抑制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我们预计未来5年中国实际GDP平均增速可能放缓至5%。我们预计十四五规划将围绕近期提出的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重推进国内的结构性改革、提高增长质量。这意味着十四五规划重要目标设定中可能包括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消费和服务业占GDP比重(图表4-5),新增城镇就业再增加5000万,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进一步增加研发支出等。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拉动内需增长。考虑到外部环境充满挑战、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放缓,新的五年规划可能会围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来引导未来5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很多现有提振内需的政策都可能在这一主题下统筹整合、加速推进,包括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就业、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从而促进消费。此外,这也意味着结构性改革(或供给侧改革)有必要进一步深化,从而推动国内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的改善提升,以更好地满足国内需求增长和结构变化,以及提高国内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封闭锁国的国内循环,尽管外部挑战不断加大,但中国应仍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通过户籍、土地和国企等改革释放增长潜力。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可能在今年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较5年前大幅提高5个百分点至45%,我们预计政府还会在此基础上设定更高的发展目标、计划到2025年将户籍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至50%,相当于2021-2025年期间城镇户籍人口增加8000多万。这意味着大城市的落户政策有必要进一步放松,并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有助于增加劳动力流动、促进城镇消费和提振生产效率。同时,随着土地改革的推进,更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望直接进入土地市场,土地交易市场的发展也有望提速,进而增加低成本土地的供给、并提升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户籍和土地改革也应能为房地产市场提供温和支撑。此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也即将出台实施,未来几年的国企改革可能会包含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剥离、促进企业竞争等方面的措施。我们认为这将有助于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打造更加公平的营商环境,同时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尽管外部环境充满挑战,但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外资流入。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相信中国在新的五年规划中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而不是自我封闭。近年来,中国已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包括颁布了新《外商投资法》、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 “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取消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取消QFII和RQFII的额度限制,以及推动股票/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等。朝前看,我们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在大部分领域和行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同时继续大幅削减负面清单、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再考虑到中国庞大且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境内外的利差可观,未来几年应会有更多外商直接投资和境外证券投资流入,而近期后者(股票及债券)的外资流入规模已大幅增加(图表7)。基建设施进一步完善,消费力不断增强。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政策方针下,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图表8)也有望催生出新的投资机遇,特别是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以及落户政策的进一步放松。对于前者,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运输、市政设施和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不过基建投资增速可能会比之前十年慢得多。对于后者,户籍改革和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意味着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领域投资进一步增加,同时城镇居民消费可能会继续扩张。随着中产阶级的壮大,未来5年中国可能仍将是全球消费增长的主要引擎,2025年中国的消费规模有望达到12万亿美元,比2020年扩大近4万亿美元(图表9)。同时,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也有望延续,消费者更加青睐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增加健康相关、体验和自我提升等方面的消费开支,线上消费可能会继续增加。科技和创新是重中之重。在十四五规划中,我们预计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的目标可能从2020年的2.5%(3500亿-4000亿美元)提高到2025年的3%左右(6000亿-6500亿美元),并进一步加大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图表10)。鉴于脱钩压力上升和科技领域受限增多,中国可能大幅增加在基础研究、前沿科技领域研究和存在瓶颈的技术攻坚方面的投入,并增强知识产权保护,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激励措施等。此外,中国人才储备可观,例如每年有约800万大学毕业生,其中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STEM)的毕业生超过400万;国内市场规模庞大,监管环境有望放松,这都应有助于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加快研发成果的大规模应用和快速迭代升级。中国将继续巩固在数字化发展上的领先地位。我们预计政府在新的五年规划中会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和相关应用普及。新冠肺炎疫情也加速了国内的数字化进程。我们预计中国线上消费的渗透率将从2019年的21%和今年前8个月的25%的高水平上进一步提升(图表11),同时包括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和金融服务在内的线上服务类消费也有望快速增长。我们预计政府会通过加大对包括数据中心、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IoT)在内的“新基建”投资,来推动国内企业的业务模式更多向数字化转型。尽管目前官方定义的“新基建”的年度投资总额仍然较低,但我们预计在十四五规划中相关新基建领域的投资增速将明显快于传统基建领域。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将保持稳健增长势头。中国应能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中制定的大部分节能环保目标。鉴于中国长期致力于发展绿色经济,我们预计新的五年规划中政府将进一步节能环保和污染排放标准等目标,如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2019年为15.3%,2020年的目标为15%,图表12)、进一步降低单位GDP能耗以及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等。对相关设备、服务和投资的需求可能继续快速增长。2016-2019年,中国环保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达36%(图表13),远高于其他领域。我们预计2025年环保领域年度投资规模将较2019年翻番,达到1.5万亿元以上。防风险对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韧性依然十分重要。与此前的五年规划类似,中国可能不会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防范经济和金融风险的目标。不过,我们认为政府可能会在五年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将防风险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具体而言,去杠杆、抑制房地产泡沫和维护社会稳定可能是风险防控的重点。去杠杆:我们估算今年信贷增速反弹和名义GDP增速下滑可能推动非金融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大幅上升25个百分点至近300%,不过2021年宏观杠杆率有望企稳(图表14)。我们认为由于中国经济的一些特性和有利因素,短期内中国并不会面临系统性的债务风险;然而中国的宏观杠杆率的确已明显高于大多数经济体,尤其是企业债务和隐性地方政府债务。我们认为政府可能会在2021年之后再出台相关政策降低整体杠杆率增速,并推动重点领域去杠杆,特别是高杠杆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部分房地产开发商。抑制房地产泡沫: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之后,房地产活动已大幅反弹,房价也持续上涨。中国吸取了以往房地产刺激的经验教训,近期已开始边际收紧房地产政策。不过,考虑到房地产行业对整体经济的重要性,中国也无法承受房地产活动大幅收缩。因此,我们预计未来几年房地产政策会继续“因城施策”,同时政策灵活性也会更高、以避免市场出现明显过热或急剧降温的情况;而随着房地产市场供需基本面趋于负面,房地产活动可能会逐步走弱(图表15)。社会稳定:未来几年老龄化趋势可能加速,老龄人口(65岁以上)的比例可能会从2020年的12%大幅升至2025年的14%、2030年进一步升至17%,而2010-2015年老龄人口占比仅为8-9%。中国在养老和社保方面的支出负担可能会大幅增加,这需要政府进一步推进养老体系改革,包括划转更多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此外,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收入不平等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因此政府可能会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增加财政转移支付,以防止贫富差距问题大幅恶化。(作者为瑞银投资研究部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程凯
汪涛十四五规划:宏观环境更具挑战性,经济增长放缓今年10月中国将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届时政府将研究制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5年)纲要。在外部环境更具挑战性、经济潜在增长率放缓的背景下,我们预计新的五年规划将进一步淡化或下调GDP增长目标(至5%左右),并围绕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拉动内需和推进结构性改革。同时,我们预计下一个五年规划将继续强调环境保护和金融及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防控。“双循环” 提振内需,推动改革和开放我们预计新的五年规划将进一步通过加快户籍土地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通过促进中小企业就业、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拉动内需,通过支持民营部门发展、深化国企改革和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来优化国内供给侧结构。与此同时,尽管外部挑战不断加大、脱钩压力上升,我们仍预计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再加上中国市场规模庞大、增长迅速,且境内外利差可观,未来5年中国有望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和境外证券投资流入。基建设施进一步完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十四五规划中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重点可能是发展都市圈和城市群,并进一步放松落户限制。基础设施有望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交通运输和市政基础设施等。环保领域投资可能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与此同时,中国可能继续成为拉动全球消费增长的主要引擎,到2025年,中国的消费规模有望达到12万亿美元。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也有望延续,消费者更加青睐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增加健康相关、体验和自我提升类等方面的消费支出,线上消费可能会继续增加。科技及创新是重中之重;数字化发展保持领先地位在新的五年规划中,中国可能计划进一步增加科技、研发和教育方面的支出。鉴于科技领域面临的限制可能增多,预计中国会计划加大在基础研究、前沿科技领域研究和存在瓶颈的技术攻坚方面的投入(例如半导体、机器人、高端制造等)。政府还可能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例如加大对包括5G网络和数据中心在内的"新基建"投资。这应能有助于国内企业的业务模式融入更多数字化,并进一步提高线上消费的渗透率。今年10月中国将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届时政府将研究制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5年)。更为详细的十四五规划全文预计将在明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正式批准公布。对投资者而言,十四五可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宏观主题?宏观环境更具挑战,五年规划崭新起点“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为下阶段的发展夯实了基础。近两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和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也给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带来了一定压力。尽管如此,除GDP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长可能无法达标外,今年底中国有望实现包括城镇化、环保、民生在内的大多数其他目标(图表1)。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拖累今年经济增长大幅放缓,但今年中国人均GDP仍有望达到1.04万美元,而相比之下,5年前中国人均GDP只有8000美元(图表2)。此外,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根据统计局标准,即家庭年收入在10万到50万元)已超过4亿人,贫困人口数量(特别是农村地区)也大幅下降。十三五规划期间,政府还通过推进供给侧改革削减了工业过剩产能,并实施了一系列去杠杆措施,收紧了对影子信贷的监管、加快了不良贷款处置、稳定了国内宏观杠杆率。不过,受疫情冲击和信贷宽松的影响,今年的宏观杠杆率应会再次明显上升。但“十四五规划”期间所面临的宏观环境也更具挑战性。与5年前相比,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尤其是来自外部环境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海外经济大幅收缩,大多数经济体的政策空间已捉襟见肘,全球化面临逆境和阻力。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迅速升级,而今年疫情爆发以来中美摩擦已经蔓延到贸易之外的领域,包括美国进一步收紧了对中国技术出口的限制等,“脱钩”压力也不断加剧。受此影响,未来几年供应链重构可能加速(图表3)。国内而言,人口老龄化、宏观杠杆率高企、技术发展存在瓶颈、部分领域效率低下,这些因素仍将制约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我们估计,中国在科技领域进一步受限可能拖累未来十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年均0.5个百分点,不过,中国应仍会是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经济体,而且对投资者而言也仍将具备相当大的吸引力。十四五规划中可能有哪些宏观主题?GDP增速目标下调,更关注经济再平衡和发展质量。相比十三五规划设定的“6.5%以上”的年均实际GDP增速目标,我们预计十四五规划可能会明显淡化经济增长目标,要么不设定明确的增长目标,或者设定一个较低的且更灵活的增长目标,例如5%左右。虽然我们预计明年中国实际GDP增速在低基数推动下有望反弹至7.6%,但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加速、储蓄率下降、供应链转移和科技领域进一步受限等因素都会抑制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我们预计未来5年中国实际GDP平均增速可能放缓至5%。我们预计十四五规划将围绕近期提出的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重推进国内的结构性改革、提高增长质量。这意味着十四五规划重要目标设定中可能包括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消费和服务业占GDP比重(图表4-5),新增城镇就业再增加5000万,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进一步增加研发支出等。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拉动内需增长。考虑到外部环境充满挑战、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放缓,新的五年规划可能会围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来引导未来5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很多现有提振内需的政策都可能在这一主题下统筹整合、加速推进,包括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就业、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从而促进消费。此外,这也意味着结构性改革(或供给侧改革)有必要进一步深化,从而推动国内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的改善提升,以更好地满足国内需求增长和结构变化,以及提高国内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封闭锁国的国内循环,尽管外部挑战不断加大,但中国应仍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通过户籍、土地和国企等改革释放增长潜力。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可能在今年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较5年前大幅提高5个百分点至45%,我们预计政府还会在此基础上设定更高的发展目标、计划到2025年将户籍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至50%,相当于2021-2025年期间城镇户籍人口增加8000多万。这意味着大城市的落户政策有必要进一步放松,并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有助于增加劳动力流动、促进城镇消费和提振生产效率。同时,随着土地改革的推进,更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望直接进入土地市场,土地交易市场的发展也有望提速,进而增加低成本土地的供给、并提升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户籍和土地改革也应能为房地产市场提供温和支撑。此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也即将出台实施,未来几年的国企改革可能会包含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剥离、促进企业竞争等方面的措施。我们认为这将有助于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打造更加公平的营商环境,同时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尽管外部环境充满挑战,但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外资流入。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相信中国在新的五年规划中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而不是自我封闭。近年来,中国已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包括颁布了新《外商投资法》、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 “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取消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取消QFII和RQFII的额度限制,以及推动股票/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等。朝前看,我们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在大部分领域和行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同时继续大幅削减负面清单、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再考虑到中国庞大且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境内外的利差可观,未来几年应会有更多外商直接投资和境外证券投资流入,而近期后者(股票及债券)的外资流入规模已大幅增加(图表7)。基建设施进一步完善,消费力不断增强。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政策方针下,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图表8)也有望催生出新的投资机遇,特别是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以及落户政策的进一步放松。对于前者,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运输、市政设施和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不过基建投资增速可能会比之前十年慢得多。对于后者,户籍改革和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意味着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领域投资进一步增加,同时城镇居民消费可能会继续扩张。随着中产阶级的壮大,未来5年中国可能仍将是全球消费增长的主要引擎,2025年中国的消费规模有望达到12万亿美元,比2020年扩大近4万亿美元(图表9)。同时,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也有望延续,消费者更加青睐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增加健康相关、体验和自我提升等方面的消费开支,线上消费可能会继续增加。科技和创新是重中之重。在十四五规划中,我们预计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的目标可能从2020年的2.5%(3500亿-4000亿美元)提高到2025年的3%左右(6000亿-6500亿美元),并进一步加大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图表10)。鉴于脱钩压力上升和科技领域受限增多,中国可能大幅增加在基础研究、前沿科技领域研究和存在瓶颈的技术攻坚方面的投入,并增强知识产权保护,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激励措施等。此外,中国人才储备可观,例如每年有约800万大学毕业生,其中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STEM)的毕业生超过400万;国内市场规模庞大,监管环境有望放松,这都应有助于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加快研发成果的大规模应用和快速迭代升级。中国将继续巩固在数字化发展上的领先地位。我们预计政府在新的五年规划中会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和相关应用普及。新冠肺炎疫情也加速了国内的数字化进程。我们预计中国线上消费的渗透率将从2019年的21%和今年前8个月的25%的高水平上进一步提升(图表11),同时包括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和金融服务在内的线上服务类消费也有望快速增长。我们预计政府会通过加大对包括数据中心、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IoT)在内的“新基建”投资,来推动国内企业的业务模式更多向数字化转型。尽管目前官方定义的“新基建”的年度投资总额仍然较低,但我们预计在十四五规划中相关新基建领域的投资增速将明显快于传统基建领域。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将保持稳健增长势头。中国应能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中制定的大部分节能环保目标。鉴于中国长期致力于发展绿色经济,我们预计新的五年规划中政府将进一步节能环保和污染排放标准等目标,如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2019年为15.3%,2020年的目标为15%,图表12)、进一步降低单位GDP能耗以及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等。对相关设备、服务和投资的需求可能继续快速增长。2016-2019年,中国环保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达36%(图表13),远高于其他领域。我们预计2025年环保领域年度投资规模将较2019年翻番,达到1.5万亿元以上。防风险对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韧性依然十分重要。与此前的五年规划类似,中国可能不会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防范经济和金融风险的目标。不过,我们认为政府可能会在五年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将防风险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具体而言,去杠杆、抑制房地产泡沫和维护社会稳定可能是风险防控的重点。去杠杆:我们估算今年信贷增速反弹和名义GDP增速下滑可能推动非金融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大幅上升25个百分点至近300%,不过2021年宏观杠杆率有望企稳(图表14)。我们认为由于中国经济的一些特性和有利因素,短期内中国并不会面临系统性的债务风险;然而中国的宏观杠杆率的确已明显高于大多数经济体,尤其是企业债务和隐性地方政府债务。我们认为政府可能会在2021年之后再出台相关政策降低整体杠杆率增速,并推动重点领域去杠杆,特别是高杠杆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部分房地产开发商。抑制房地产泡沫: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之后,房地产活动已大幅反弹,房价也持续上涨。中国吸取了以往房地产刺激的经验教训,近期已开始边际收紧房地产政策。不过,考虑到房地产行业对整体经济的重要性,中国也无法承受房地产活动大幅收缩。因此,我们预计未来几年房地产政策会继续“因城施策”,同时政策灵活性也会更高、以避免市场出现明显过热或急剧降温的情况;而随着房地产市场供需基本面趋于负面,房地产活动可能会逐步走弱(图表15)。社会稳定:未来几年老龄化趋势可能加速,老龄人口(65岁以上)的比例可能会从2020年的12%大幅升至2025年的14%、2030年进一步升至17%,而2010-2015年老龄人口占比仅为8-9%。中国在养老和社保方面的支出负担可能会大幅增加,这需要政府进一步推进养老体系改革,包括划转更多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此外,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收入不平等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因此政府可能会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增加财政转移支付,以防止贫富差距问题大幅恶化。(作者为瑞银投资研究部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程凯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四五”即将开启,规划编制工作也在紧锣密鼓中。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为此,有关方面近期将通过多种形式征求干部群众、专家学者等对“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建议。各部委已在开展“十四五”规划调研活动,多地召开“十四五”规划研讨会。比如,8月2日,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室到湖北省十堰市调研,8月4日,天津市召开相关调研研讨会等。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10月召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五中全会主要议程之一便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多位专家学者分析,新发展理念将渗透进“十四五”时期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双循环”战略将贯穿“十四五”始终,成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主要内涵的全方位创新将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则是“十四五”期间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新发展理念贯穿全过程从1953年至今,我国已制定和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规划。随着“十四五”时期将至,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外部环境持续变化之时,中国经济展现出特有的韧性和活力,除了一系列经济增长指标持续回暖,改革开放也在持续释放红利,推动着中国经济继续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前行。上述政治局会议指出,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指出,新发展理念强调,我们不是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是强调经济发展,强调对环境的保护,既通过经济的手段把蛋糕做大实现效率,同时通过二次分配,把蛋糕分好,做到公平和效率的有效统一。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刘哲对第一财经表示,国内经济面临转型发展、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任务。高质量发展要求遵循新产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规律,形成新供给、创造新需求。要用新的发展理念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激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创新活力;用改革的方法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引导要素从低效率领域向高效率领域流动。为了对标新发展理念,“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及其指标体系也应进行调整与优化。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所研究员刘立峰建议,“十四五”规划可以考虑增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政府负债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等指标,以及城乡收入比、房价收入比、高中入学率、中等收入人群比例等反映社会和谐度的指标。双循环战略成经济发展主线最新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同时定调,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今年多次高层会议均强调了“双循环”。7月21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撰文分析,预计双循环战略将贯穿“十四五”始终,成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主线。近期,上海、广东、江苏、福建、湖南、安徽等省份召开会议部署接下来的经济工作,如何融入双循环成为各地经济工作部署的根本课题。7月31日,上海市委常委会会议提出,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刘哲告诉第一财经,双循环战略是基于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和疫情冲击,对于中国供需优势和供需结构的再思考和再定位。一方面,发挥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进一步提升对于外资的持续吸引力;另一方面,需要对中国经济产业链布局、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产品市场的需求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不是要闭关锁国、主动脱钩,而是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要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打开国门搞建设。沈建光也认为,双循环战略事实上对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实施双循环,应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巨大潜力,进一步对外开放,吸引跨国企业投资、保持产业链的完整性,继续致力于推动全球化进程。全方位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前司长徐林撰文分析,相对于“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四五”的核心内涵应转变为全方位创新,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通过全方位创新,中国将有望用10年左右的时间,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稳步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徐林认为,总的来看,“十四五”规划编制可能会难于以往,因为中国正面临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复杂国内外环境。尽管如此,中国完全有可能通过全方位创新,更好地激发国内微观主体的发展活力和增长能力,进一步改善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效率,使经济增速保持更平缓并延续更长的增长平台期。从中国目前的基础条件看,中国也有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较大空间。当前,从研发投入规模和专利申请数量看,中国算得上一个研发大国,也是一个产业体系门类齐全的大国,但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来说,还远不是强国。从创新效果看,中国虽然专利数量名列前茅,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大致只有1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40%左右的平均水平。从产业体系看,一些产品和服务在品质上不能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和消费多样性、精细化的需求,部分领域不具备与海外先进技术、产品和服务竞争的能力,一些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还不能自主研发并生产,必须依赖进口。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此前对第一财经表示,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竞争,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各国都已将科技创新作为带动全面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中国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前沿和高新技术研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科技成果的高水平大规模创造与有效转化应用,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要素市场化改革待突破前述政治局会议还指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继续扩大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近日在媒体上表示,面向“十四五”,无论从外部环境变化,还是从国内发展阶段性特征看,都要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造成的,关键是有利于释放增长潜能的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扭曲,要素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提升。要素市场化改革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王一鸣表示,在传统生产要素领域,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消除资源配置扭曲,把劳动力、土地、金融资源配置到生产率更高的领域,使经济达到潜在生产可能性边界。而在新生产要素领域,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先进技术扩散,使我国的潜在生产可能性边界达到国际前沿水平,以释放仍然存在的追赶潜能。这就要求加快培育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完善产权制度。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也撰文分析,“十四五”期间,要抓住土地、人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加速推进土地要素城乡流动,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树立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的要素市场观,健全企业家市场;以证券化的资本市场带动全社会资本要素的优化配置;加速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整合,推进技术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逐步构建数据交易市场的基础性制度框架,推进数据市场与资本市场融合发展。
李克强主持召开研究部署“十四五”规划编制专题会议强调高水平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推动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韩正出席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研究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专题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会议。会上,发展改革委汇报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情况及下一步建议。李克强说,“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积极主动扩大开放,有效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脱贫攻坚、民生改善等都取得新进展,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完成进度符合预期。行百里者半九十。各地区各部门要扎实做好“十三五”规划后续实施工作,为“十四五”发展打下更好基础。李克强指出,“十四五”时期,外部环境可能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和挑战更多,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有更多期盼。编制好“十四五”规划,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发展机遇研判准,把困难挑战分析透,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着眼长远、统筹兼顾,提出“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工作思路、重点任务,给社会良好预期,激励全国上下努力奋进。李克强说,要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推动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防范化解风险等,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政策。围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尤其要按照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的要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取得更大进展。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李克强要求,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深入调查研究,汇众智聚众力,精心组织、抓紧起草形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重大专题研究,征求各方面和专家的意见,群策群力,进一步做好起草规划《纲要框架》的工作。孙春兰、胡春华、刘鹤、魏凤和、王勇、肖捷、巴特尔、何立峰参加会议。来源: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