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就生活在一个充满选择的世界当中,而大学作为一个小型社会,毕业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条道路摆在毕业生们面前。其中最多人关心的就是,自己应该考研提升学历还是直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其实就当今社会而言,拥有本科学历的人才不在少数,导致在面试的时候竞争过于激烈。要想快人一步获得橄榄枝的话,高学历必然是一块最好的敲门砖,所以大部分有远大志向的毕业生, 在毕业季到来之前都会着手准备考研的事情,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考研。如果自己没有以下四点基本素质的话,那么小资还是建议不要入了考研的坑。01目标坚定不跟风首先,会选择考研的同学大部分都是以提升学历为最终目标,所以才会给自己定下考研的计划。这一类同学基本上只要肯努力的话,最终都能够拿到心仪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但是有的同学就不一样了,他们只是看到身边的同学们都在考研,所以自己也随波逐流加入了考研的队伍。这种并非是自己内心的想法,最终的结果大都逃不脱失败。当然小资身边也有一些同学,他们考研一不是自愿二不是跟风,而是纯粹地想要逃避就业的压力,从而把考研当成一个幌子,让自己可以不那么快面对社会的险恶。对于这一类同学,小资想说一句,其实工作并不可怕,如果一时之间没有找到准确的目标的话,可以先到一个公司里面累积经验,这样会让自己更加明白接下来是应该考研还是继续就业。02基础好,肯努力其次,考研并不是说只要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够上岸,它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才能够摘取胜利的果实。在大学里面,绝大部分同学的基本功其实并不算扎实,如果以这种状态去参加考研的话,少不了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查缺补漏,这样要想成功上岸,简直是难上加难。当然也不是说基础好就必定能够考研成功,毕竟基础和努力这两者缺一不可。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又有提升学历的需求的话,那么考研无疑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只要在备考期间全身心投入,基本上离上岸就不远了。而那些基础不好,但是肯努力的同学,一次机会是肯定不够的,若是认定了考研就是自己未来的道路,那么多考几次都是没问题的。但是基础差又不肯努力的同学,小资建议你们直接放弃比较好。03自制力强然后,不管是在什么阶段的学习当中,自制力都是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大学生活的自由,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将一个高中时期的学霸变成大学时期的学渣,这就是缺乏自制力的最直观表现。考研的生活无疑是枯燥的,很多同学坚持了一半就坚持不下去了;更有甚者,打着考研的名号在图书馆里面睡觉玩手机,这一类自制力差的同学,考研无疑是在做无用功,因为不管来多少次,最终的结果都会是失败。04心态好最后,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基本素质。上面说过,考研的过程是相当枯燥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压力。有的同学虽然一开始坚定信念要考研,但是途中却不禁害怕自己这样努力下去,万一失败了岂不是浪费了美好时光?一来二去,情绪自然会陷入崩溃当中,连坚持到考场都没有做到,谈何成功呢?这一点小资的感受是最深的,曾经小资有一个考研的小师妹,她所在的考研环境很好,一帮舍友以及班上的同学都一起为了考研而奋斗。但是那位小师妹平时的心态就是患得患失,虽然有好友的鼓励,但她就是走不出自己的种种想法。哪怕是最终坚持到了考场上,却因为心态没有调整好,发挥失常而落榜,真的是很可惜。05结语所以同学们在选择考研之前,一定要综合自身的各种条件进行考量,如果说发现自己压根没有办法坚持下去,或者说仍然存有任何一丝疑惑的话,那么考研这条路是不适合你的。最后,希望所有参加考研的同学最终不管是否成功,只要过程问心无愧,那么你就是成功的。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为什么每年会有如此之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呢?是盲目跟风还是考研真的很重要?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你又是如何判定自己确实需要考研呢?你能够找到支撑你考研复习一路坚持下来的重要思想基础吗?这些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所思考的,只有这样或许考研的心才会更加的坚定。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最适合考研呢?满足这三点,考研是你的不二选择!第一,不甘于现状,希望更高的舞台。人人都知道考研的最明显的作用就是学历的提升,就是获得一个硕士学历,从而凭借硕士学历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所以如果你的本科高校,在未来的就业上或者是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无法给你一个很明朗的保障时,或者说已经可以看到自己毕业后所面临的窘状时,那么选择考研提升自己是你必须的一个选择。因为你的现状决定了你在毕业时无法给你更有保障的出路,而考研理论上能够给你带来一定的附加值,给你更高一层次的舞台,因此考研适合你。第二,不想就业,继续深造。在每年的几百万考生中,一定会有一部分学生之所以考研是因为不想就业,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这是所有人都无法否认的。那么如果大学毕业的你对于进入社会工作没有极大的兴趣,而是想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更进一步的研究,那么考研必然是你的不二选择。因为只有考研才能够实现你现在的追求,同时也还能够获得一定的专业造诣。第三,信奉考研的价值和作用。就考研而言一直都有很多种讨论声,有赞同有反对,所以关于考研你是怎样认知的呢?你又是怎样哦一个态度呢?如果你坚信考研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发展状况时,或者说你把考研看作是实现自己未来的诸多梦想的一个基础的话,那么考研对你个人来说是最适合不过的了。以上这些便是推动你考研的最佳原因,如果你在本科期间有这样的认识的话,那么结果就已经很明确了。所以在决定考研之前一定要认真的分析自己的诉求,考研真的是自己所需要的吗?考研真的适合自己吗?只有当这些问题有空确定的答案后,你或许也就有了关于考研与否的正确决定。
阿智学姐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我适合考研吗?诚然,考研毕竟是考试,有胜利,也会有淘汰,所以在选择考研之前,对自身有个较为客观的认识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暂时还找不到工作,大三大四面临着实习和就业的压力,由于此时的课内任务较少,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后就整日沉迷游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其原地踏步,不如选择考研,进行更深度的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为今后做打算。自身学习能力和毅力,很多小伙伴选择考研后却坚持不下来,逐渐懈怠,考研也只是看周围人都去考所以自己也选择去考研试试,但却没有其他人的毅力,浪费了时间又没有获取到实际的知识,但仍然麻木的进行机械式的学习,这中时候,还不如去找工作,从实际中获取一些经验。学术还是提高就业竞争力。考研分为学硕和专硕,不同类别偏向不同,学术型硕士主要是为了培养教学和科研的优秀人才,然而专业型硕士主要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这种不同也影响了大学实际学习中的培养方式不一样,所以在初期就要对自身做好评估。自己的专业有考研必要吗?考研虽然能给你带来更好的资源,进入更好的大学,但是,由于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并不是所有专业考研都是有必要的,有些专业注重理论学习,但有些专业又极度依靠实际经验,有的时候即使考上,也无法满足自己对更高收入的期待,所以这些都需要提前了解清楚,再做选择。做完选择后最重要的还是自身能否付出行动,实现目标不是靠空喊口号,希望每个考研的小伙伴都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送给各位,让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考研加油吧!
首先,在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未来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会持续增加,而读研是成为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所以考研也成为了更多大学生的选择,但是是否考研也要结合自身的所学专业、发展规划和能力特点进行综合考虑。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创新型人才,所以研究生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以便于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科研任务,由于读研期间不仅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对于科研任务也有比较多的考核要求,所以读研期间的学习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不少研究生由于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科研任务而导致延期毕业。因此,参加考研的同学一定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如果有明确的考研计划,尽量要早做准备,越早走进研究生课堂越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在本科结束之后直接走进研究生课堂。对于一部分条件不允许的同学,或者已经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的同学来说,也可以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方式。虽然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与全日制有所不同,但是也能够分享到各种教育资源,也能够有所提升,只是学习压力可能会更大一些。最后,对于不少考生来说,考研不是目的,读研才是目的,所以要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复习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高校,对于连续考研失败的考生来说,也应该慎重考虑是否应该先参加工作再做打算,毕竟考研并不是唯一的发展路线。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在我们的父辈那里,人生的轨迹是三段式的:学习——工作——成家。大家还记得那个放羊的老头的故事吗有个记者采访一个放羊的农人他问老人 你放羊干什么老人说 为了赚钱记者问 那赚钱干什么老人说 赚了钱就去娶媳妇儿记者问 娶了媳妇儿干什么老人说 生儿子记者问 生儿子干什么老人说 让他放羊记者问 放羊干什么记者问 ................老人说 ................终其一生,祖辈循环往复,怎么跳出这个圈子?最优的途径是再学习,改变你自己曾经改变不了的事。但是在当前这个一切皆变、日新月异的时代,人生轨迹已经开始多元化起来。在未来,「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会成为我们人生当中的常态。01「哪些人适合考研」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也许并非人人都对提升学历有执念,但是提升能力却是每一个人的刚需。考研恰恰就是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想要找到好的工作,也需要跨越学历门槛。因此,只要你有提升能力的需要,也想找到更好的发展平台,那么你就是适合考研的。这么说,还是比较笼统和抽象,我把适合考研的人群细分成为了三类:1.按部就班读完大学,但感觉茫然、焦虑的应届本科生2.在职场上打拼数年,需要提升抗风险能力的在职人3.心怀学术理想,有志于从事学术或科研工作的研究型人才那么我们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什么这三类人需要通过考研提升自身的能力和学历。02技能和思维方式:茫然、焦虑的应届本科生为什么适合考研?因为工作缘故,我经常接触到在校生。在他们跟我的沟通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词就是「迷茫」,媛媛就是经常向我感慨「迷茫」的同学之一。有天晚上十点,我刚做完课件,手机响了起来,一接通,是媛媛的声音:「老师,抱歉打扰您,我刚交完毕业论文的初稿,现在心里空落落的,想要和您聊一聊。」原来,媛媛的学校为了方便毕业生找工作,将毕业论文和课程任务都安排在了大四上学期。完成了毕业论文,大家就都需要开始找出路了。被推到人生岔路口的媛媛在迷茫中举棋不定。「老师,我压力好大啊!我不想工作,我没什么技能,也没有拿得出手的经历;但是考研对我来说也好难,这几年时间都花在玩上了,虽然没有挂过科,可我学的也没有多认真,考完就忘了,一想到要从头开始学起,我头都大了……」其实媛媛的问题总结起来,就是对自己的能力没信心。而她对自己能力没信心的根源就是:大学期间,没有认真学习。带着这样的心理负担,做什么事情都会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困难重重。如果你现在也和媛媛一样,那么我给媛媛的建议也适用于你:与其坐在原地抑郁焦虑,不如打起精神行动起来。如果你觉得自己大学期间没有好好学,那么,是时候好好学习,补上欠下的知识债了。其实学习知识和理论的过程,也是输入技能和锻炼思维方式的过程。当你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技能和方法论体系,你的信心也就建立起来了,迷茫和焦虑也自然而然会减退。而如果通过学习获得了更高的学历,也相当于是对你自身能力的一个权威认证,这会进一步加固你的自信。当然,人的负面情绪是没法消除的,迷茫和焦虑都只能控制,考研也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但是等你考上了研,你将有以「年」为单位的时间来思考你未来的出路,相比于你现在迫于生活压力仓促决定,要科学和谨慎的多。03提升抗风险能力:在职人员为什么适合考研?(1)严峻的就业形势2019 年开始,全国就业形势就出现了不乐观的苗头,BAT(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以及华为都纷纷开始「优化员工结构」,清退「不能奋斗」的员工,并在中层实行末位淘汰制。原本令人羡慕的头部企业员工,纷纷陷入了恐慌之中。头部企业都开始裁员,更遑论中小型企业了。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中小企业倒闭本就不在少数;2020 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使得中小型企业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企业倒闭,大量在职人员失业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如果不幸失业,求职人员面临的对手,不仅包括各行各业的失业大军,还包括累计两年的 1709 万应届毕业生和 164.43 万的海归人才。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果没有一纸文凭护身,再就业将变得异常艰难。求职人员的存量上来了,导致不少企业在招聘时,直接通过学历来进行筛选。大家浏览招聘信息的时候都会发现,不少单位都明确要求硕士学历,这个门槛把本科学历的人挡在了很多机会之外。如果在职人员比较幸运躲过了裁员,也要警惕学历问题是否会成为自己职业发展之路上的绊脚石。随着知识技能的更迭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人依然会有被裁员风险。(2)新技术的挑战可能之前自己的警钟只是时不时的「咚」一声,但是疫情过后这钟还没有长鸣吗?疫情爆发期,大多数都工作都转移到线上。这时候你会发现「新时代」的小伙伴可以对新产品、新设备、新思想应对自如,而很多职场「老手」却手足无措。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越来越多的简单劳动岗位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如果不持续充电、终身学习,我们很容易从后浪变成被拍在沙滩上的前浪。(3)彼得原理的诅咒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地位。这一结论被称作「彼得原理」。也就是说,随着个人工作年限和工作资历的增加,人才最终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例如,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导致无所作为。这就是典型的能力提升没有赶上职位晋升的结果,也是各大企业坚持「优化员工」结构的理论依据之一。如果想要逃脱彼得原理的诅咒,持续学习、终身学习是必须要做的事情。04实现学术理想:研究型人才为什么适合考研?研究型人才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都有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号:「学霸」。这部分人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体现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喜欢看书,同时对于一些艰深的专业问题也保有探索的热情和好奇心,在学习成绩上也往往是名列前茅。如果你具备这些特征,你很适合继续深造,在你原本就游刃有余的领域继续深耕。但是由于大环境的浮躁,近年来衡量一个人能力强弱的标准已经被舆论一元化为「挣钱的能力」,而对学霸来说,学术之路未必是收入最高的人生选择。前段时间,中科院合肥研究所研究员的集体出走,就引发了公众对科研人员薪资的讨论。也动摇了学霸们走学术道路的信心。同时,近年来屡屡曝出的导师压榨研究生的问题,也使得不少学霸们对考研望而却步。自身条件非常优秀的学霸们往往不甘于充当廉价劳动力,而更希望凭借自己的实力闯出一片天地。05写在最后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有相当数量的双一流院校优秀本科毕业生放弃了深造,直接选择了参加工作。可能从短期来看,就业对学霸们来说是非常不错的人生选择,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会遇到「彼得原理」的诅咒。所以,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对学霸们来说,自我提升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课题。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都需要奔跑的时代,所以没伞的孩子要快点跑。考研成功上岸,这四大必备的好习惯,考研生一定要看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考研?考研后身价暴涨,不考研很难立足近几年,考研是一个大热潮,学生之间的竞争很大,失败率也很高,这其中有很多学生是不适合考研的,这些学生考研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大,有些学生则是需要考研,只有考研才能改变他们的就业,从而让他们身价暴涨,更容易在竞争中胜出。1.学习偏理论的学生现在社会更需要的是偏技能型的人才,对于理论性的人才,需求并不是很大,而且竞争也是相当激烈,只有足够的优秀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就业就很难,这时候考研会迅速拉高自己的身价,因为理论性的工作还是比较看重学历的,学历越高越有优势,因此,这类型的学生考研就更加合适。2.专业对口工作要求高的学生有些专业的对口工作对学生要求是很高的,就比如说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已经不能很好满足社会需求了,硕士学历已经成为了起步点,因此,这类学生就需要去考研,因为只有把自己的学历和能力提高上去,这样才能更好去竞争,从而让自己在社会中立足。3.想进入公家单位的学生从开始到现在,公家单位一直是大学生想选择的热门工作,现在本科学历基本是门槛,竞争可谓是十分激烈,而且进入后发展很难,研究生学历就不一样了,自己的晋升会更加容易,而且发展的路也会更加顺利,起步点就不一样,因此,学生想要在这行走下去,最好是取得研究生学历,对自己更有帮助。考研不要随大流,那样很容易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而且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考研,学生要结合自身情况去考虑,这样才能更好帮助到自己。大家对于考研这件事怎么看待呢?
本文由【天诚查重检测 sp8080.com】分享整理,如果您有好的经验或者建议 可以与我们分享读研究生是不是一定要热爱研究?什么人最适合读研呢?你适不适合读研究生?为此,我们聚集了一些大学的老师和正在读研的学生,请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希望能给考研的宝宝们一些启示。1“做事要达到起码的标准”研究生是不是一定要热爱研究?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答案是:不一定。有的人一开始热爱研究和追求知识,后来不热爱了;有的人一开始不热爱,后来热爱了;有的人自始至终都热爱;有的人自始至终都不热爱。我相信,这四种人都有可能最后成为比较成功的研究者和学者。第一种人,从热爱研究变得不热爱研究之后,可能在职业生涯上没有别的选择,为了维持生计,起码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保持最起码的研究状态和尽到自己起码的责任,有时候也很可能有不错的发现。第二种人,一开始可能只是来混文凭的,逐渐发现研究有趣和有回报之后产生对研究热爱,选择继续做研究作为自己的职业之后,也许会有不错的研究发现,也可能没有。第三种人,自始至终都热爱研究,中间也许产生过些许怀疑,但是有没有重要的研究上的成就的确并不仅仅取决于态度。第四种人,从来不热爱研究,鬼使神差干上了(家庭传统,父母逼迫,为了追求某女生,等等),只要做事的时候还算认真,某一天突然碰上什么重要问题被他找到了窍门,就算他第二天就因为对生活绝望而自杀,也很有可能留下些什么重要的研究发现。所以,热爱不热爱其实不重要,关键是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能够达到起码的专业标准。——王鸿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2“在研究中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我认为研究生应该热爱研究。研究生阶段是本科生阶段的继续,但是研究生与本科生是不一样的。本科阶段基本上是一种通识教育,是对基础性知识的被动接受;而到了研究生阶段,需要从被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的学习。从研究生的能力培养来说,研究生需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仅需要导师的指导,更需要研究生本人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慢慢地形成。即使研究生将来不从事学术工作,但是在这种探索研究也可以提高研究生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研究生应该从事研究并热爱研究,只有在研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吕勇,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3“不热爱不等于就失去了读研的价值”在研究生扩招、个人选择和社会需求综合作用之下,读研究生并不预示着以后就一定要做研究。所以我的观点是,读研究生不一定要热爱研究。读研究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做研究,即使做研究也不一定非要热爱研究(当然热爱是最好的了)。对读研者来说,不热爱也不等于就失去了读研的必要或价值。原因一: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研究生以后都要致力于研究。原因二:中国高等教育在统计上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本科教育已经是大众化教育,研究生教育也开始向提升学历的阶段过渡。不只是只想“做研究”一个方向;“做研究是不是一定要热爱研究”是另一个问题,更适合于针对那些已经有志于做研究的人来探讨。二者不应混为一谈。——魏海政,山东大学学报编辑4“读研是多元化的选择”在现在的经济社会背景下,读研是多元化的选择,相反更应该抛弃那种为纯粹研究而读研的观点。在现在的就业形势下,读研更应该成为一种解决自己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出路。也要看到由于学校与专业的巨大差异,读研的动机与结果也存在不一致性,比方说,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博士,初衷可能就是工作,但是好的环境却养成了研究的兴趣。我认为读研更是一种机会,一种发展与定位的机会。假设在读研期间你会综合衡量自己,如果确实在某些方面有研究能力,又热爱它,那就从事研究的道路。一定要限制读研必须热爱研究那可能是一种过时的误解。当然我们应该提倡读研期间要刻苦研究完成学业,这是必须的。研究生就是对大学基础的再提升并形成创新性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这是研究生学习要把握的能力。——周露平,江苏科技大学辅导员,徐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5“可以不热爱,但要做就做到最好”我的观点是可以不热爱研究,但是要做一个有资格说自己是“研究生”的研究生。两三年的研究生活后,你拥有了什么让别人艳羡的资本呢?是深入分析一个问题,撰写出理想的论文和报告,还是能组装实验设备,严密地完成实验。用能力扫除怀疑,证明你可以胜任研究生,而不是坐在路边的咖啡馆笨拙地探讨问题。我觉得这就像是不喜欢做屠夫,但屠夫却必须宰杀牲畜一样。写论文和做项目是让别人明白你在做什么的主要途径。对此虽然你并不热爱但是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刘海鹏,中南财经大学在读研究生6“读研是一个社会现实问题”读研究生不一定要热爱研究,因为读研之后有深造和就业两条道路。如果是深造的话就一定要热爱研究才对得起自己了;如果是就业的话就是学历教育而已,这也是一个社会现实。另外精英教育本来就是金字塔式的,做研究的是少数人,大部分人还是以直接的社会生产劳动为主的。要是大家都忙着做研究了,谁来养活这个社会?这里又不是古希腊,有奴隶帮忙做家务。——刘素莉,山东大学科技哲学专业硕士7“读研需要有做研究的能力”其实这个问题,说白了很简单,你想读博士做研究,那就好好打基础,仔细学,努力学。如果你打算工作,正常完成学业和扎实写篇论文就ok。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问题,真正能做科研的人不多,能做出成果的人就更少了。通过考试考出来的研究生,又有多少真的具有研究能力呢?我说个真实的例子,我本科公认最有哲学天赋和悟性的同学,考试一塌糊涂,保研被踢出去,最后全去干咨询。——段笔,中国人民大学在读研究生8“热爱是一种态度”我们应该把热爱看作是一种态度,需要在现实中磨合。任何一个考研的人,说完全不喜欢读书,这大概是说不过去的。但是这种好学的心能在多大程度上得以保持,却不仅仅取决于个人,因为作为社会的人,不可能不去顾及现实以及别人的看法,这些压力会在无形之中渐渐影响个人。所以,如果你的心在摇摆中越来越倾向现实的话,你可以不热爱研究。对于那些喜欢或者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喜欢的人,就应该沉下心来好好研究学习。毕竟,学术是你以后安身立命的东西。之所以说要报一个热爱的心态,是因为无论你愿不愿意,你的时间和精力都已经耗在了里面,对于这样的事情,在我们无力改变或者没有勇气改变之前,需要的就是一种强迫自己热爱的心态。这也会成为你以后就业人家评判你的标准。研究生热不热爱研究,其实最后可以上升到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层面上来。它不是一个独立的东西。我之所以定位在可以不热爱就是因为变数太多。不是有句话叫“事在人为,命由天定”么?虽然有宿命的味道,但是道理是很浅显的。有这个心,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条件去做事,这样的话,至少,不会给自己留下遗憾。——语晨,云南大学在读研究生9“读研需要热爱生活”我想只要热爱生活就可以读研究生。首先,因为研究生应该不仅仅理解我做研究的学生,只是研究生最重要的是学习一种科学的态度和研究方法,这在现代社会是很有用的。现在说一个人是读书人,就是说这个人有科学的态度,掌握研究和思考的方法,具备理性的洞察力。如果一个人在研究生阶段能获得这些形成这些态度,获得这些能力,不是能提高生活质量吗?其次,现在很多学校开始重视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一些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把研究能力引进到自己工作中去,聪明、高效、有灵性地工作是需要进行研究和思考的。最后,国家培养研究生,是出于培养高素质研究型人才的考虑,但是我们学生可以不能只是“服从”于制度,而要结合自身特点,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肖凯,华中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10“读研需要定位”我们在争论这一问题时,看似观点混乱,其实是大家混淆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对研究生学位的定位问题,如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如教育硕士、工程硕士、法律硕士、MBA等等,就不一定非要强调研究的一面,而更多的是实践方面。另一个是外在社会导向变异了某些东西,如现在大多人选择读研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这事实上从某种角度来说已经背离了研究生培养的初衷。——孙德芳,杭州师范大学教师
什么样的人会说考研难?考研对什么样的人难,有两种具体如下:一种是本科就是很好的学校的人来说比较难,比如本科就是985或者强势211这种人。因为一般考研都要往上考,而如果你本科本身就很好的情况下,可选择学校的范围很小,而且到了高层想往上爬本身就特别难。这样的情况一般考研成功的人都是选择考取本校,因为下面有很多考研党会对这些好学校虎视眈眈,僧多粥少,竞争异常激烈。还有一种就是你就读的热门专业。这种情况下考研比较难,热门且难考的专业有哪些呢?工科里的计算机科学和机械工程是比较难考的两个专业。经济类和管理类的所有专业几乎都很难考。尤其是金融学和会计学,是最难考,竞争最激烈的专业。在考数三的情况下,一些好学校的金融学和会计学分数线高达380+,要知道考数学本身就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这种情况下分数线依旧这么高。还有一些不考数学的专业是跨专业的扎堆专业,有新闻传播、心理学、法硕非法学。为什么有些专业难考有些专业好考呢?因为市场是公平的,可以发现,好考的专业一般本科不是特别容易就业,就算就业,薪资也不是很高。难考的专业为什么难考,因为市场需求大,毕业了待遇高,例如计算机科学。硕士出来年薪20w+很常见。举一个很残酷的例子,生化环材是四大天坑专业,四大天坑专业的硕士生工资甚至比计算机本科生还要低。这就是专业的差别。市场需求方向不一样,站在风口上的猪都能飞。最后愿各位考研党们都能顺利上岸!
考研之前先问问自己,你到底是为了什么考研?考研并不是所有人通往成功的捷径,有些人适合做科研,有些人适合做管理者,有些人对学术感兴趣,有些人实践能力比较强。19考研的同学也差不多都准备起来了,但是对自己的目标还不是很清晰,中途放弃的人无非就是刚开始没有坚定目标,或者拿到offer去工作了,所以,你适不适合考研,可以参考以下几点,不过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也不要太过对号入座。一、适合考研如果你喜欢科研、喜欢学术,并且对某一学科非常感兴趣,那么你不仅适合考研,更具有成为博士的潜质,如果有足够的能力,说不定以后会在某一学科上做出不小的成就。如果你对本科专业不感兴趣,你可以选择跨专业考研,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未来也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类型的同学,也可以考虑一下专硕,近年来专硕的地位大大提高了,而且实践性也更强。如果你大学四年碌碌无为,时光都荒废掉了,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找到满意的工作,又不想将就,那么现在醒悟也不是太晚,把大学留着的努力都释放出来。如果你想从事的工作需要更高的学历,比如一些事业单位,高中老师之类的,那就要按照你的工作目标去考研,考的越好,竞争力越强,而且要充分考虑地域和院校特色。如果你喜欢自己的本科专业,但是本科院校水平一般,想要考上985、211提升竞争力,也想要接触更高水准的人际圈,在该行业有一定的人脉,那么你也可以考研,但不要忘记,想要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实践经验也很重要。二、不适合考研不想工作,对人生太迷茫,觉得学校生活比较舒服,跟风考研,又不确定自己想要考什么专业,那我建议你先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自己适合做什么。读研跟大学不一样,并不能让你继续每天在寝室刷剧吃外卖,舒舒服服过三年。相反,读研更需要集中精力去学习,跟导师做科研等等。大学不是你做美梦的温床。如果你对进入社会很焦虑,为了逃避这一切而决定考研,实际上你并不喜欢考研,那劝你也放弃吧,进入社会是迟早了,多读几年书也许并不能让你更勇敢。相反,早点进入社会磨炼,才是你更该做的。如果你并不知道自己考研是为了什么,而是想先考考看,考上了再说,反正大家都在考研,就业压力又这么大,说不定读完研就好了。这种抱着侥幸心理的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想法,劝你还是不要浪费时间了。如果你是那种实践能力比较强、社交能力比较强、口才也很好的人,那你可能更适合直接工作,有些人就适合做管理者、做公关等等,对于某些行业和某些职业来说,工作经验更重要,对于这种情况,三年工作经验要胜过学术成就。考研不是绝对的,关键看你适不适合。
根据统计,2020年的毕业生人数为874万,大部分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都会选择直接进行就业,庞大的就业人数让整体的就业压力也增加了很多。预计在2021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将会突破909万,届时就业形势也将变得更加严峻。为了让就业变得容易,很多学生会在毕业之后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历,从而将来在就业时相比于本科生更有竞争优势,也更加容易得到企业和单位的认可。但是根据大学辅导员的透露,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走读研这条道路。比如下面这5类学生考研失败率就很高,相比于考研不如选择其他更为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一、为了逃避就业而考研的学生在进入大三之后,学生们都会开始考虑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一些学生因为害怕就业失败的打击,不想过早进入社会面临就业压力,于是就会跟随其他学生一起选择考研。然而,如果学生不是对所选择的专业真正感兴趣,那么在考研过程中也很难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容易被其他擅长该专业的学生所超越。如果学生是因为想要逃避就业而选择考研,那么就不如尽早进入社会进行磨练。二、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很多学生有着坚定的考研目标,对学习也有着非常清晰的规划,然而却缺乏考研成功的信心,这类学生同样也是不适合考研的。因为考研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学生需要进行1到2年的持续学习。如果学生缺乏信心,很容易在学习当中出现情绪崩溃、坚持不下去等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三、摇摆不定、三心二意的学生一些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了许多方向,比如考研、就业或者出国等等。如果学生在选择考研的同时仍然关注着就业信息,或者是同时在准备着其他考试,对自己未来的方向摇摆不定,那么同样也会大大影响复习的效率,从而增加考研失败的概率。四、对研究工作不感兴趣的学生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学习的内容更加具有深度,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才有可能学有所成。如果学生本身对研究类工作不感兴趣,或者学生所学的专业是一些比较看重于动手能力的技术型专业,那么这类学生同样也不具备考研的优势。大学辅导员表示,如果学生对于研究类工作没有足够的兴趣,或者认为读研对将来工作的促进作用并不大,那么就不如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尽早开始积累工作经验。五、自制力差、意志不坚定的学生一些学生在大学当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由散漫的生活让学生自制力变差,学习的意志也不坚定。这类学生的考研成功率同样不高,即使是考上了研究生,也不容易在学习当中取得良好成绩。根据教育部在今年发布的通知,各大高校将会为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增压,对学生的论文以及学术表现进行严格的考察。这样一来,插科打诨的学生就变得很难立足。以上就是5类考研失败率高的学生。笔者建议,学生在大学当中应该提前为自己规划好职业方向,根据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来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这样才能在属于自己的赛道获得最终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