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学术研究需要良心持守的“自制力”爱之

学术研究需要良心持守的“自制力”

今年4月,《肿瘤生物学》撤销了107篇中国论文。7月底,科技部等五部门就《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调查处理情况召开新闻通气会,已查实101篇存在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的问题。自8月中下旬起,陆续有多家医院、高校公布对涉事作者的处理决定,包括解除聘用合同、取消晋升职务职称、取消学籍、追回利用撤稿论文获得的奖金与科研经费、取消申报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资格数年、党内警告、记入诚信信用信息系统等,并正在抓紧履行相关程序。上述事件属于典型的“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学不端行为”。姑息迁就无异于饮鸩止渴,偏袒护短等同于放任纵容。学术不端极具渗透性、扩散性和放大效应,一旦在学术界弥散开来,将带来恶劣的示范效应,进而可能引发学术信任危机,危及社会理性与公信力。针对此事件,由科技部牵头,会同中国科协、教育部、卫计委、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祭出重拳、深挖核查,绝非为了大动干戈地处理一批人,而是对学术不端的一次集体宣战,也昭示着中国在学术道德问题上的勇气与自信。透过这一事件,更重要的是应沉着反思、追根溯源,从“学术道德”的本义上去探寻良策。就“学术道德”四字而言,“学”与“德”共同朝向德行修为;而“术”与“道”则更需法律制度予以规范。从法律制度角度来讲,法律制度是“硬”框架。订立严密的法律制度,激浊扬清、惩恶罚劣是捍卫学术尊严的必要之举。立法保障、民间监督等也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把治理学术造假纳入法治轨道,对论文造假、成果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真正的“零容忍”,对失信投机行为产生足量的排挤力和钳制性,如引入大数据技术,对科研人员学术成长轨迹和学术水平进行跟踪评价;利用现代公共治理手段,对重要学术成果动态监控、审核把关、公开公示,这样才能切实维护科研诚信。从德行修为范畴来谈,德行修为是“软”约束。撤销论文事件源起于科研人员道德立场不够坚定,心灵层面学术品性不够深厚,修为意义上的道德防线不够牢固。回望学术中那些纯粹因志趣而生、为理想而伴的“学术狂人”,还有淡泊名利、心无旁骛,一心为学术科研而战的“科研斗士”,总是让我们肃然起敬。学术不端行为便在于缺乏内在力量的“软约束”和良心持守的“自制力”,而这正是整个科研工作队伍的“正道”。曾有学术界牛人说过,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莫过于开展科学研究,因为那是一个“花别人的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职业。依此而言,与其挖空心思、费尽思量抄袭造假,精巧钻营、沽名钓誉,反倒不如下大气力做真学问、做正直人、求真善美。学术研究是发现客观真理、揭示自然真相的艰难过程,法律规范、德行修为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当法律规范成为一种天道法则、自发秩序、德行修为渐成一种平和自持、义理担当,学术正气便可浩然长存。(作者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教师)

百骸

学术研究必知:论文在什么情况下可能被撤稿?

近年来,论文发表后被撤稿的事件越来越多被媒体报道,尤其是国际著名出版商接连发生大规模撤稿事件,更加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撤稿属于期刊正常纠错机制的一种。对作者来讲,如果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中存在错误或失误,就需要及时公开说明并修正,这也是诚实守信、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的体现,科学本身就是在不断怀疑、纠错和自我修正的过程中得以发展的;对期刊来讲,则需要及时去修正文献,保证文献的正确性。因此,首先正确客观看待撤稿问题非常重要。但是,撤稿无论对于作者还是期刊来讲,都是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会对作者、读者和期刊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是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撤稿,作者可能还会面临来自所在科研机构和资金支持等部门的调查和惩罚,都应尽可能避免。一篇已经发表的论文,在什么情况下可能被撤稿呢?对此,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COPE)向编辑和出版者提供了出版道德规范方面的建议。国际著名的出版集团大多是其会员并遵守其推荐的规范和撤稿处理流程。根据COPE最新修订的撤稿有关规范,如果论文被发现存在以下情况,可能会被期刊撤稿: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论文中结果是不可靠的,或者是由于重大错误(如计算错误或实验错误),或者属于捏造(如数据)或伪造(如图像处理);构成剽窃;研究结果以前曾公开发表过,但没有标明来源,没有向编辑披露,未取得再版许可,从而构成没有正当理由的重复发表;包含未经授权使用的材料或数据;涉及侵犯版权或存在其他严重的法律问题(如诽谤、隐私问题);研究不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基于违反审稿规则(如:被操纵的同行评议)而获得发表;作者未披露某项重大的利益冲突,在编辑看来,这会使编辑和评审专家对文章的解读和评审产生不当影响。期刊对撤稿声明的刊登也有非常严格和规范的要求:尽可能链接到论文的所有版本(即所有的在线版本);清楚地标明被撤稿的论文信息(例如,在撤稿的题名中包括被撤论文的题名和作者,或引用被撤的论文);明确标明文章类型是撤稿声明(即,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更正或评论);及时公开发表,尽量减小不利影响;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即不设置访问障碍或不仅仅对订阅者开放);说明是谁撤稿;说明撤稿的原因;客观、实事求是,避免激烈的措辞。对学术期刊来讲,撤稿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其过程一般也比较复杂,但并不是发表后所有发现的错误都需要撤稿。例如,仅仅是作者署名存在争议或需要更改,而论文本身的数据和结论没有问题,则适用于更正的形式;再如,论文存在疑似学术不端,但暂时无法确定或需要等待较长时间的调查,则适用于编辑关注的形式。撤稿与更正、编辑关注等都属于期刊纠错机制,它既包含作者认为某些数据不准确等因素的主动撤稿,更多情况是由于读者举报,经调查后认为属于违反学术诚信和出版规范的情况,不得不被期刊撤稿。因此,作者除了应会写论文,写好论文外,还应多了解期刊的出版伦理规范,进行负责任的学术研究和发表。你,get了吗?详细信息可参考:https://publicationethics.org/retraction-guidelines作者简介安瑞2006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编审。《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经理助理,《科学通报》和Science Bulletin 编辑部主任。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学杂志社”。《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钟澄 著ISBN:978-7-03-063906-6责任编辑:周涵本书目录向上滑动阅览目录第一章 科学探索的本质关乎人生的意义 1第二章 选题第一节了解该领域的发展情况 8一、知识库 8二、同义词库的构造 12三、检索式的构造 13四、知识库的建立和完善 15第二节 如何阅读和跟踪文献 22一、图片/文字切块归纳重组阅读法 24二、文献跟踪 30第三节 确定自己的研究 30一、追根问底的源头思维 31二、发现和成长的观念而非对错观 37三、拥抱新事物 40第三章 研究第一节实验设计 41第一节 实验设计 41第二节 实验开展 45一、“以终为始”指导下的简化法/替换法/排除法/节点测试法 46二、极致的分解 47三、想法(idea)的快速验证 52第三节 实验习惯 54实验步骤/样品编号/样品保存习惯 54第四章 总结第一节研究性论文的基本写作思路和方法 57一、依托事实/证据(fact/evidence),通过合理的逻辑(logic),阐明自己的观点(opinion)和贡献(contribution) 57二、分清观点(opinion)、事实(fact),给出合理推演它们的逻辑(logic) 58三、从知识库到素材库 65四、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思维方式扩展讨论(discussion) 70第二节 观点/综述(perspective/review)类型论文的写作 74第五章 写作常见问题汇总第一节影响表达的问题 90第一节 影响表达的问题 92一、定语太长,影响理解句子含义 92二、句子太长,影响含义表达和读者的阅读感受 92第二节 格式问题 94一、英文论文中所有符号应为英文字符和半角字符 94二、检查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包括句点、空格等 94三、字体格式不统一 95第三节 参考文献问题 97一、文献的规范引用 97二、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格式错误 98三、参考文献列表中的错误 99第四节 改动某处时,是否将其他牵连到的相关部位也进行了相应的改动 102第五节 全文前后是否有矛盾之处 103第六节 检查清单(checklist)的使用方式 103

潜水艇

什么是影响因子,期刊影响因子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在学术方方面面所产生的影响叫着学术影响,对某个领域你学术专业的理论影响和实践影响等。学术影响通常体现在影响因子上。影响因子是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 就是某期刊最近所两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在这个报告年份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这个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也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所以好多人发表的期刊会刊到综合影响因子0.0几,0、1几,0.2几,复合影响因子又是几点几,你所发表的期刊有没有影响因子在知网官网也了查旬。一般影响因子越高代表着这个期刊相对来说更有影响力,就是说比较好的期刊啦。例如:包装世界、中国新通信,就有影响因子的期刊。如果你需要发表学术论文的话再选择期刊上你就可以对这方面有所了解。因为有的单位对期刊的要求也是特别的严格,最好根据单位要求选择不同的期刊,以满足自己需求为准则。当然在有影响因子上发表学术论文,首先你的论文内容必要要好,质量必须把关。该引用的引用,查重满足期刊征稿要求。通常为百分之30以下,百分之20以下,有的该需要有英文翻译,具体情况以你所投的期刊为准。根据你的需求,期刊对文章质量的要求去准备好你文章吧,甩出你多年专研的学术术语,完成你的学术结论做出一份完美的答卷,只要你的文章内容质量达标就不容易被退稿啦。一旦录用,汇款版面费即可等待出刊。不要小看了这个有影响因子的期刊你,因为每个单位要求不一样,发表有影响因子的期刊大大降低了你的评职称的风险。少走很多弯路,既然搞研究,搞学术。那就好的方向走,尽可能的为学术界做出杰出的贡献,为后人做为一个重要的学术参考依据。好了,祝你们搞学术研究的都能够高效率的完成你们的学术成果。希望你们的学术成果都是正能量的正真的学术论文。

其无耻也

你所不了解的胡适的学术研究!

胡适在学术研究中强调“实验主义”精神。所谓实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其实同样来自英文单词“pragmatism”,只不过胡适在翻译的时候变换使用不同的术语。说治学目的时,胡适往往采用“实用主义”的说法;而在具体治学时,他则采用“实验主义”的说法。实验主义的核心精神正是胡适所说的“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尽管实验主义是西方思想,但胡适治学实际上用了许多儒家学者的方法论。甚至可以说,他在接受西方学说之前,就已经在学习儒学的过程中定下了颇具实验主义色彩的思想基调。可以把“大胆地假设”视为一种叫作“怀疑论”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的特征是对任何事物与社会现象提出大胆的质疑。胡适自称是吸收了英国达尔文进化论代表人物赫胥黎的“怀疑论”。毫无疑问,赫胥黎的“怀疑论”对其“大胆地假设”的治学方法影响深远,但胡适的“怀疑论”更多根源于儒家的“怀疑论”传统。孟子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就算一种“怀疑论”观点。在胡适看来,儒家的“怀疑论”历史悠久。“怀疑论”最初发端于孔夫子,成型于东汉的王充,经历宋朝欧阳修、朱熹的发展,到清朝已经演变为显学。胡适在正式接触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与达尔文进化论之前,实际上已在头脑中树立了这种儒家式“怀疑论”。在上述先贤中,撰写《论衡》的东汉思想家王充受到了近现代学者的广泛好评,但其学说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中地位极高。《论衡》把矛头直指当时流行的儒学正统——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王充主张“疾虚求实”的经验论。他在《论衡·知识篇》中表示:“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校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这在胡适等学者看来是一种具有科学精神的“怀疑论”。此外,胡适推崇的北宋大儒张载、欧阳修与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也宣扬“学则须疑”的治学主张。欧阳修曾对儒家五经之一的《周易》提出质疑,而朱熹也曾怀疑同为五经的《尚书》。现代史学界认为,宋朝儒者对汉唐古典儒学普遍抱有质疑态度,进而重新全面解读经典,开启了“疑古主义”的先河。胡适是当代中国疑古学派的先行者。他对王充、朱熹等人的怀疑精神大为赞赏,曾经称赞王充是“第一个反抗汉朝国教”的伟大人物,称赞朱熹是真正继承了孔圣人的“苏格拉底传统”。他指出,中国儒家具有伟大的科学精神,他在研究传统经典时采用的新方法,也来自于所谓的儒家优良传统——“科学的传统,冷静而严格的探索的传统,严格的靠证据思想,靠证据研究的传统,大胆地怀疑与小心地求证传统”。在这个思想基础上,胡适留学美国时,很可能借助儒家“怀疑论”来解读杜威的“实验主义”方法论。胡适曾经把杜威在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提出的五个思维步骤简化为三步——“细心搜求事实,大胆提出假设,再细心求证事实”,而最终又浓缩成被誉为“十字真经”的“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方法论。从某种意义上说,杜威的整个实用主义思想都被胡适用这十个字来简要概括了,尤其是“实验主义”的治学方法。杜威将实证的过程称之为“实验——探索”。胡适认为,杜威的实验主义是一种艺术和技术,其精髓就是“拿证据来”的方法论。胡适在翻译“考据学”这个学术术语时选取的英文单词,可以直译为“有证据地调查”。“大胆地假设”是一种怀疑,有证据才能解决怀疑。所谓考据和考证的办法,就是“有证据地调查”,就是怀疑论所依据的方法论,也即是“小心求证”的过程。在胡适看来,唯有清朝的“朴学”才具备同样的科学精神。因为朴学讲究考据与考证的方法。清朝朴学也叫做“汉学”,十分重视考据。胡适早期治学的作品都运用了朴学的考证法。学习了杜威的实证法,胡适将其与朴学的考证法融会贯通,并揉入了西方逻辑性知识。但他并不认为实证法是西方人的专利。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外国学者批评中国传统文化天然缺少逻辑归纳思维,只有直观思维。胡适对此驳斥道:“有一句话说得不错,推理是人时时刻刻逃不开的事。为了推理,人必须充分使用他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与假设能力、归纳与演绎能力。这样,人才有了常识,有了累积起来的经验知识,有了智慧,有了文明和文化。我再说一遍,没有一个文化‘只容纳由直觉得来的概念’,也没有一个文化天然‘被阻止发展西方式的科学’。”胡适在那次会议中发表了演说,从孔子一路讲到清朝朴学。他指出,中国的儒学中存在逻辑与真正的科学方法,那就是“大胆地怀疑,小心地求证”的悠久传统。基于这点来说,胡适十分推崇归纳法。他认为,清朝儒家学者研究经书时就使用了归纳法,也就是通过比较同类的事实来推导出共同的涵义。清朝是中国古代考据学的鼎盛时期。胡适把清朝的考据学称之为“新经学”,并抬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将归纳法、历史的眼光、进化观念视为学术研究中的三颗“起死之神丹”。清代学者之所以能在考据上获得丰硕的成果,正是因为大量运用了其中的归纳法。胡适对清代考据学有着极高的评价:“搜求事实不嫌其博,比较参证不嫌其多,审查证据不嫌其严,归纳引申不嫌其大胆。用这种方法去治古书,真如同新得汽船飞艇,深入不曾开辟的奇境,日有所得而年有所成;才大的可以有创造的发现,而才小的也可以尽一点‘襞绩补苴’的微劳。经学竟成了一个有趣味的新世界了!”在中国学术发展史上,胡适是第一个这么评价清朝经学研究的人。许多学者认为,清朝乾嘉学派开启的考据之风一方面革新了传统的治学方法,另一方面也扼杀了人们的思想创新能力,造成了“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格局。但胡适认为,清儒的经学恰恰让人们对古代经典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未曾开辟的奇境。这种重视归纳与证据的经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不过,康德、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家采用的是演绎推理法,而杜威等实用主义哲学家重视归纳推理,而轻视演绎推理。这种割裂归纳法与演绎法联系的思维方式,对胡适的影响也很大。他运用“二分法”把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相对立,片面鼓吹归纳推理是“最科学的方法”,从而导致其思想体系十分排斥演绎推理。这与其“反玄学”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在胡适眼中,归纳法之所以最科学,是因为其建立在一连串具体证据的基础上。无论是杜威的“实验——探索”方法论,还是清朝朴学的考据方法,都遵循这条正道。胡适说:“清朝一代近三百年中的整治古书,全靠这几种工具的发达……这样用证据(Evidence)来考订古书,便是学术史上的一大进步。这便是科学的治学方法。科学态度只是一句话:‘拿证据来!’”由此可见,胡适治学最初是吸收了清朝朴学的考据法,在师从杜威吸收了实验主义方法论之后,又将其与儒家的实学精神相融合。他诠释杜威的哲学理论时,实际上运用了朴学的方法论,而在论述戴震考据法时,又借用了西方的逻辑学知识。胡适的“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不仅符合杜威的治学态度,也与他眼中儒家的科学精神与方法是一脉相承的。

爱坎坷

你真的适合走考研学术研究这条道路么?

  成为一个成功的科学研究者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  在Nature 的文章《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博士生》(What makes a good Ph.D student) 中,作者最后列出了一个成功研究者所具备的6个条件(比较适合生物学等实验科学)。  1、具有明确的目的(动机)(Extremely motivated)  2、具有创造力 (Creative)  3、非常聪慧、思维敏捷 (Very smart)  4、工作非常努力 (Very hard working)  5、掌握非常娴熟的(实验)技术 (Very skillful in the lab)  6、非常幸运 (Vey lucky)  文章说,在上面6条中,幸运不是谁都可以依靠的,所以集中发展其他5个方面即可。  如果你不能满足这些条件中的多个方面(如3条以上),学术研究这个职业可能不是很适合你。你需要重新思考你的职业选择。  我觉得作为一个博士研究生需要和应该了解这几条的内涵,认真思考和分析一下自身的条件,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和选择是很有意义的。我们经常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博士,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科学研究。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理性分析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时候过于自卑、不自信,有时候又过于自大、有点狂妄。妄自菲薄和夜郎自大对自己的发展都不利。  下面谈谈我对这几条的理解,与我自己的学生们交流。  1、具有明确的目的(动机)  读博士要有明确的目标,做科学家还是只是让自己的生活中有一个经历?做科研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一种强烈的愿望,也就是兴趣。目标、动机、愿望和兴趣,有些人开始就有,有些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发现和建立起来的。实际上做任何事情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都是有利的,会少走弯路,会集中精力。  目标有大有小,有早有晚。动机和兴趣有强烈程度的差异。  有目标,但一定不是功利性的。  2、具有创造力  学术研究需要创新,需要发现,这就需要创造能力。创造力是科学研究的精髓。人都有创造能力,创造能力需要挖掘,需要学习,需要训练。创造能力需要知识和智力的支撑。  创造力有大有小。  创造是新,不是模仿,不是重复。创新是探索未知,解释未知。  3、非常聪慧、思维敏捷  学术研究是智力活动,所以思维需要敏捷,悟性要高。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联想,善于想象,善于规划,善于计划,善于总结,这些都是聪明的基础。人都有一些聪明之处,聪明也是可以训练和学习的。  人的聪慧、悟性和思维等也有程度差异。  聪慧需要汗水、需要专一,聪慧不是固执,不是保守。  4、工作非常努力  学术研究需要专注,专注于掌握文献,专注于实验过程,专注于实验观察,专注于思考,专注于写作。每一步都需要全力以赴,都需要专心致志。科学研究不是机械劳动,不是8小时工作制。学术研究不需要监工。科学研究忌讳懈怠、散漫,不需要“九三”会员。努力工作不是蛮干,不是没有计划的忙碌。科学研究需要的是有思想、有思考的努力工作,不是没有任何计划和思考的努力工作。  努力的程度也是有差异的。  5、掌握非常娴熟的(实验)技术  实验科学需要技术,需要设备。现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仪器设备的发展和更新,促进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对关键技术的熟练掌握,关键设备的熟练操作,是科学研究的保证。熟练掌握一些关键技术手段,熟练掌握一些关键仪器设备的操作,是非常必要的。要是在技术手段上有独创,在仪器设备上有专业性的改造,就是“绝活”。  熟练程度也是有差异的。“绝活”不是谁都有的。  6、非常幸运  这需要上苍的惠顾,需要贵人相助,也需要自己的把握。机会和机遇一直青睐有准备的人,是有道理的。有时候机会和机遇是与自己的素养和实力密切相关的。  运气取决于很多方面,但个人的性格(如处世方式)对于幸运降临的几率是有重要影响的。  所以,除了天才科学家外,经过严格训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潜在的成功的科学研究者。也就是说,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研究者,必须按部就班,接受严格的科学训练。反之亦然。个人的努力和追求与导师的指导要密切结合,要有一个平衡。靠自学成才是无奈之举,完全靠导师也没有很大出息。  总之,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科学研究者,自己必须要有两把刷子,有几项拿手的手艺。这是自己将来独立创业的基础和根本,必须的。没有金刚钻,怎么揽瓷器活?  扪心自问你真的适合做学术研究么?

彼故鬻之

学术研究生不受欢迎了?近几年逐渐被专硕赶超,广东占比过六成

时代变化之快,研究生已经不再是凤毛麟角,相反,现在的大学生们都会将考研列入学习计划中。在校大学生们热衷考研,在职人员也会因种种原因选择回校再深造。研究生报考人数每年都在飙升,在校研究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近几年研究生报考现状,专硕研究生占比较大今年广东省在校研究生已经超过了十三万人,同时,广东省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远超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硕占总招生的60%。越来越多高校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专业型学位硕士报考人数开始慢慢超过学术型学位硕士,各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政策也有着改变,开始逐渐偏向专业型学位硕士,专业型学位硕士的招生比例已经赶超学术型硕士。我国开设专业型硕士的时间并不长,过去几年大众不太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专业型硕士学位才逐渐被接受。早期高校里的专业硕士大都是调剂过来的,很少一部分是主动考进来的。其实在西方,专业型硕士学位比例早就超过了学术型硕士学位,很多出国留学读书的学生,最后拿到手的也是专业型硕士学位证书。近几年国内完全不一样了,专业型硕士学位的报考人数增长迅猛,备受关注。这种巨大的变化说明了一种情况,考生们正在不断接受、认可专业型学位硕士。专业型学位硕士人数逐渐增加,这些转变说明了什么?第一点:专硕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早期,因为高校的专业硕士生源主要是往届毕业生以及一些在职人员,在校培养时间不长,社会普遍认为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相对简单,用人单位对证书的含金量有所质疑。时过境迁,人们发现两者是在培养不同方向的人才,一个培养的重心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培养更高层次的高素养专业应用型人才,一个则是侧重学术理论性的培养。另外,高校在不断提升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能力,高校的培养体系在不断完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专业型硕士的学历含金量不会越来越水,只会越来越高。第二点:考生越来越认可专硕生专业型学位硕士在学制上比学术型学位硕士更受考生的喜爱,课程设置上也比学硕更为灵活,主抓实战,侧重培养学生如何将学术知识应用到实践和工作中。专业型学位硕士考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考察内容多元化,注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现在社会的就业压力如此大,考生在选择学历深造时目的性也会更强,专业型硕士相对于学术型硕士,更能同时兼顾学历和实用性。加上当前社会大多数企业对专业硕士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发展前景也是可喜的,就业前景不错,竞争力和学术型硕士相比不差多少,自然越来越多的考生愿意选择报考专业型学位硕士。另外,专硕采用双导师制,学生不仅在学习上多了一位领路人,在日后找工作时也多了一点人脉。同时硕士研究生的毕业难度小一点,论文要求也低一点,考生更容易毕业拿到文凭。第三点:考试难度相对较低,考生成功的机会更大研究生考试总体来说并不比高考轻松,考生们的压力并不比高三的学生小,尤其一些考生还有本科毕业论文的压力。而专业型学位硕士相对学术型,考试难度更小,导师面试也更容易些。对于很多只需要一张研究生学历文凭的考生来说,选择报考专业型学位硕士意味着少了很多压力。此外,各大院校正在不断开放专业性学位硕士的招生名额,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考生的成功率,考生成功的机会更大。这种前提下,报考同样的研究生考试,考生当然更愿意选择报考专硕。众多考生当中,哪些人适合报考专业型硕士学位呢?第一类:备考专业课基础薄弱的考生学硕考试比专硕考试总体更难一些。在实际应用这一块,专硕比学硕考虑的更深;但在理论知识这一块,专硕又比学硕简单许多。若你的专业课基础比较薄弱,备考期间精力又不是很足,或者准备跨专业考研,报考专业型硕士学位相对来说更有优势。比如:文科生跨考理科专业,工学院学生想考金融专业等,专硕为更多学生开启了新方向。第二类:就业不走学术路线的考生各大高校的专硕培养方向主打实用,相对于学硕,专硕的培养重点更多是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专硕比学硕更加侧重教学实践,但在专业的深度造诣上不如学硕。若读研的目的是为了有个学历,增加自己找工作的筹码,报考专业型学位硕士是个不错的选择;若打算在专业上、学术研究上有所成就,那么建议不要报考专业型硕士学位,报考学术型学位硕士更有深度一点。比如一个农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想要以后在植物农药研究这一块有所深究,或者说由于其本身专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未来想要找到一份专业相关的好工作,就必须有个学术性很强的硕士学位,不建议报考专业型硕士学位。专业型硕士学位已经成了研究生报考的大热门,各大高校对专业型硕士学位的支持也是有目共睹的,这并不是一个新型学位,早就存在了。因其特有的优势,发展的非常迅速,而且学术型硕士学位和专业型硕士学位,在学历含金量上也渐渐趋于相等。【羊驼有话说】两种类型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广大考生在报考时,选择学术型硕士学位还是专业型硕士学位作为备考方向,建议还是要结合自身的各方面情况来做选择。#1月新年启航计划#

风流债

200多万人参加考研,究竟是为了文凭还是学术研究

现在的考研人数一年比一年多,今年更是达到了280万人,虽然最后会有很多人被淘汰,但这也不影响每一年的考研人数增加的趋势。现如今的社会,专科、本科已经属于底层的人员了,如果想自己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工作,那么只能用高学历,高文化来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考研人数越来越多,那么这些考研人内心的想法具体是什么呢?是为了那一纸文凭还是想钻研学术研究?这些都有待考察。来源于网络相信考上研究生的学生里面有80%的人是为了拿到研究生证,为自己的以后的工作添砖加瓦。甚至会因为在大四的时候不想找工作而不得已选择了考研,这样会给自己再留出三年的时间来规划自己的未来,重新考虑自己的人生方向。来源于网络而另外少数部分人则一心只为学术研究,是真心的爱学习,想让自己以后走学术道路,希望可以多学点知识来武装自己,在校期间也是花更多的时间去搞科研,并且利用这三年的时间去跟着自己的导师好好学习。这些人几乎每天都会泡在实验室,经常为自己做出的一点点东西而感到自豪。来源于网络不管多少人选择考研,这些人不外乎上述两类人,在这样的一个靠能力的时代。如果你没有过人的本事,那你能够挣到的钱也将少之又少,而考研只是让你的未来选择又多出一条路走。同样,这也能让一些人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有的人靠着考研,深化学习,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让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也有的人通过考研认识到更多的学术高端人才,从而改变自己的世界观。这就是考研,研究生三年虽然零收入,但既然选择了就要好好的对待这件事情,在研究生阶段努力学习,为自己,为家人,迎接一个美好的未来。

黑猩猩

学术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

文/吴小宝在2019年央视春晚上,青年演员翟天临在小品《“儿子”来了》中塑造了一名“打假”警察。没想到,这位高学历明星因为晒出博士后录用通知书而被网友质疑论文抄袭、博士学位注水,“打假者”反被打假,令人始料未及。相关高校表示对学术不端行为持零容忍态度,已经成立调查组并按照相关程序启动调查程序。(来源:人民网)。春节刚过,翟天临这位在小品中饰演打假的警察就因为晒出博士后录用通知书而被网友质疑论文抄袭、博士学位注水,没想到,打假的博士后也是一位假冒伪劣品。我们国家对学术不端的治理力度在不断的加大,对论文抄袭零容忍已成社会共识。在此背景下,翟天临若真被认定有学术抄袭行为,无异于自己往枪口上撞。既然要选择做学问,那么一定要虚心进取,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早晚会毁掉自己。无论是一位普通的学生还是一名青年演员,学术规范必须一碗水端平。如果肚子里有真才实学,那么什么都不怕。弄虚作假一定经不起推敲。在教育面前是一律平等的,没有地位权利之分。科学殿堂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来不得半点虚假,也不容许任何人给殿堂抹黑,污损殿堂的圣洁。对于每一个想要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都要从心里对学术心存敬畏,守住做学问的底线,不要心存侥幸,挑战学术的权威。否则自食其果,俗话说,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也希望相关高校部门对翟天临的学位论文造假问题查个一清二楚,给公众一个交代,还学术界一个清白,维护学术的权威。

斗鸡

学术研究必知:论文在什么情况下可能被撤稿?

近年来,论文发表后被撤稿的事件越来越多被媒体报道,尤其是国际著名出版商接连发生大规模撤稿事件,更加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撤稿属于期刊正常纠错机制的一种。对作者来讲,如果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中存在错误或失误,就需要及时公开说明并修正,这也是诚实守信、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的体现,科学本身就是在不断怀疑、纠错和自我修正的过程中得以发展的;对期刊来讲,则需要及时去修正文献,保证文献的正确性。因此,首先正确客观看待撤稿问题非常重要。但是,撤稿无论对于作者还是期刊来讲,都是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会对作者、读者和期刊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是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撤稿,作者可能还会面临来自所在科研机构和资金支持等部门的调查和惩罚,都应尽可能避免。一篇已经发表的论文,在什么情况下可能被撤稿呢?对此,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COPE)向编辑和出版者提供了出版道德规范方面的建议。国际著名的出版集团大多是其会员并遵守其推荐的规范和撤稿处理流程。根据COPE最新修订的撤稿有关规范,如果论文被发现存在以下情况,可能会被期刊撤稿: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论文中结果是不可靠的,或者是由于重大错误(如计算错误或实验错误),或者属于捏造(如数据)或伪造(如图像处理);构成剽窃;研究结果以前曾公开发表过,但没有标明来源,没有向编辑披露,未取得再版许可,从而构成没有正当理由的重复发表;包含未经授权使用的材料或数据;涉及侵犯版权或存在其他严重的法律问题(如诽谤、隐私问题);研究不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基于违反审稿规则(如:被操纵的同行评议)而获得发表;作者未披露某项重大的利益冲突,在编辑看来,这会使编辑和评审专家对文章的解读和评审产生不当影响。期刊对撤稿声明的刊登也有非常严格和规范的要求:尽可能链接到论文的所有版本(即所有的在线版本);清楚地标明被撤稿的论文信息(例如,在撤稿的题名中包括被撤论文的题名和作者,或引用被撤的论文);明确标明文章类型是撤稿声明(即,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更正或评论);及时公开发表,尽量减小不利影响;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即不设置访问障碍或不仅仅对订阅者开放);说明是谁撤稿;说明撤稿的原因;客观、实事求是,避免激烈的措辞。对学术期刊来讲,撤稿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其过程一般也比较复杂,但并不是发表后所有发现的错误都需要撤稿。 例如,仅仅是作者署名存在争议或需要更改, 而论文本身的数据和结论没有问题,则适用于更正的形式; 再如,论文存在疑似学术不端,但暂时无法确定或需要等待较长时间的调查,则适用于编辑关注的形式。 撤稿与更正、编辑关注等都属于期刊纠错机制,它既包含作者认为某些数据不准确等因素的主动撤稿,更多情况是由于读者举报,经调查后认为属于违反学术诚信和出版规范的情况,不得不被期刊撤稿。 因此,作者除了应会写论文,写好论文外,还应多了解期刊的出版伦理规范,进行负责任的学术研究和发表。你,get了吗?详细信息可参考:https://publicationethics.org/retraction-guidelines【来源:科学出版社】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盗光者

学术型研究生很难考吗?学术型研究生和专硕的区别是什么?

学术型研究生很难考吗?学术型研究生和专硕的区别是什么?相对来说,学术型研究生却是会比专业硕士难考一些,为什么呢?一方面学术型院校的招生名额少,导致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在考试试题上学硕难于专硕。政治一样,但是学硕考英语一,专硕考英语二。学硕考数学一,专硕一般考数学二、数学三。相对来说,英语一要比英语二难,数学一笔数学二、三难。因此总体来说,考学硕的难度要高与专硕。学硕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有什么区别?1、培养目标不同学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主要重视做理论与科学研究;而专硕培养在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总体来说,学硕重理论,专硕重实践,主要适用于企业型人才。2、培养方式不同学硕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3、导师制度不同学硕一般只有一个导师,专硕会实行双师制。在校内的一个老师是知道学生的理论,在校外实习期间还有一个导师指导实践。4、学习费用不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收费标准为8000元/学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专业硕士学费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大。有的学校每年2万,有的学校每年十几万。不同的专业学费有所不同。但是总体来看专硕的学费要比学硕的贵。5、读博方式有人说,专硕不能读博,其实不是的,专硕不能直博,只能通过考博。学硕就可以直博,这是两者在读博方式的区别。专硕报考人数在增多。近几年,从报考人数来看,考研报名人数在增多,2018年达到了238万人,同时专硕与学硕的人数也在发生变化。并且2017年报考专硕人数首次高于学硕人数。未来专硕的报名人数也会逐渐增多。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各大高校的专硕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如果你以后想做科研或者去高校做老师可以选择考学硕;如果只是单纯的想好就业,增加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建议报考专硕。选择哪一种,看你未来的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