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查看下CNKI的学位论文,基本100%的人文社科以及部分理工科论文,在研究方法一章多会写上,“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那么,所谓“文献法”到底是一种什么研究方法?我想,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理顺三件事:1.学生为什么写上“文献法”;2.什么是“文献法”;3.什么是研究方法。我先从最后一个问题来讨论吧!01、什么是研究方法?我的解释是,“在得出结论前,你的研究是如何一步步进行的”。随便找本研究方法书的学术解释就是“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无论何种解释,根本是研究方法是和研究内容本身相关的。这话看着有点奇怪?那么我再解释下。作为论文,特别是学位论文,正文的结构上通常分为五部分(名字如何叫、结构融合或分解都可以):Introction、Methods and Materials、Results and Findings、Analysis and Discussion,以及Conclusion。大家会说,这我很清楚,不用累述!可是,请不要着急,微笑下,我们还真的不得不再把这五部分再再再说下。Introction交代清楚你要研究什么,相关研究到什么程度巴拉巴拉,Methods and Materials说明要怎么做你想做的事,据此他人能复制你的研究,Results and Findings把你的研究结果陈列出来,Analysis and Discussion挖掘结果背后的规律和关系,Conclusion…………。至此,哪部分是准备功夫?哪部分是真的“做”研究?不知道大家是否能和我的想法一致,真正和研究相关的是后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交代”,中文比较贴切的翻译了其内涵,即——背景!那么是否可以说,在第一部分无论用的什么方法,实际都和你真正做的研究是无关的?因为这一部分是在交代你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而真正的研究还没开始呢~ 什么时候才开始,从第二部分研究方法!同意吗?所以,研究方法是和研究密切相关,和做研究之前的铺垫、以及表达你的观点,无关。再赘述下,研究是设计无人飞机,研究方法就是告诉大家你怎么设计的,在此前关于无人飞机研究到什么程度,你为什么要做无人飞机,做无人飞机过程中的感想,你借鉴并改进了XX的研究,这些和研究方法均无关。猜想至此,研究方法与研究(论文)的关系基本能说清楚了吧。现在,让我们来探讨下“文献法”。02、什么是文献法?实际我这也是在做个半真半假的“研究”,既然是研究那就有假设。假设,如果“文献法”作为研究方法的专有名词不是由我国定义缘起的,那么它应该有对应的英文表达。这个假设有个前提,那就是“文献法”非国产。好在至今未有一篇国内文献或者国人来声明TA是提出者,即使是百度百科亦没有。基本可以认为,现在广为传播的“文献法”是某个研究方法的“翻译”,或者是“造词”,这也是我们实际要探讨的。我通过几种途径尽力挖掘其英文表达:途径1:CNKI翻译助手有两种表达,method of historical documents和literature method途径2:爱词霸翻译literature study、literature review和Documentary途径3:百度词典显示有documentation method、documentary study、Documental Analysis、document analysis、Documentary Analysis、literature study、literature research和biliographical research以上部分英文对知道研究方法的朋友们应不陌生,部分有点模糊。我把以上词汇在SAGE研究方法数据库顺了下,基本标准表达为:DOCUMENT ANALYSISDocumentary ResearchHISTORICAL ANALYSIS/methodsCONTENT ANALYSISdiscourse analysisTEXTUAL ANALYSISBiographical method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s (SLRs) 这些涉及国内研究方法的中文翻译有诸如文本分析、内容分析、作品分析、传记法、历史研究、系统综述等。我把其笼统归为“原始研究”,即完全基于文献的研究,这些文献为:历史档案、访谈记录、书稿、图片、录音、书函、教案、作业、成绩等等。研究这些文献的途径、深度因具体的研究方法不同而会有差异,如内容分析与系统综述。说明至此,我要添加一个众所周知的词汇,“文献综述”。这里的文献综述不是说在论文第一部分Introction包含的综述,而是论文通篇即是一篇综述性论文。到这里,我又要增加两个概念,即“元分析”、“文献计量”,这是在做文献综述时候常用到的方法,当然,不是仅用在文献综述。现在,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通过汉英词典反译“文献法”找到的英文表达,其对应的实际是诸如“内容分析”、“历史研究”这样的研究方法,这类的研究方法是说研究本身完全基于文献的研究,从文献中直接找到答案。具体的操作不同,具体的研究方法亦有差异,如作品分析、文献计量。好了,来让我们看看最开始的第一个问题吧。03、学生为什么写上“文献法”?其理由无外乎任何研究都要有大量文献阅读,在研究时间分配中广为转引的说法就是,60%的时间是在文献调研上,虽然我一直都没找到其原始出处。特别是在论文第一部分Introction,需要有大量文献为基础才能阐述清楚本研究的研究现状,且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随时要和这些文献进行“对话”,所以,在研究方法那一章,——哦,不!现在基本还不是一章,只是一“小”段,在洋洋洒洒10多万的博士论文中能分其300字已是相当的荣幸——就出现了“文献法”!概括下是否可以说,这里的“文献法”=综述。再回头看看什么是研究方法?思考1,如果研究是要实地去一小学课堂……,看文献只是为了了解这方面别人如何做的、做到什么程度,那么“文献法”是这项研究的研究方法吗?思考2,如果要写一篇综述,通过检索把相关文献都找到然后借助某可视化工具软件分析,那其研究方法具体说来是什么呢?如果您的答案和我一样,思考1 不是,思考2,文献计量,那么,我很荣幸,我们有了共识!让我们彻底告别所谓的“文献法”吧,其不仅不是研究方法,确切说,这个词本身也是不存在的。即使你的研究完全基于文献,那么也有对应的不同的具体的研究方法词汇。如果您的答案和我不同,那么我检讨,不是我错了,就是我的表达不清,希望是后者。可能有人说,不就是个词吗,纠结出这么多字的文,有何必要,是在无病呻吟。而我要说的是,虽然表面只是个无伤大雅的词, 而其背后反映的是对“研究方法”的科学认识,直接关系的是,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如果我说,现在太多的研究只在文献上下功夫,而不是真正的“做”实在研究,那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可如果我说,希望我们国内的科研走向世界,与国际融合,用统一的“语言”——不是英语,而是科学内涵——交流,不闭门自赏,且这种交流的主体是“论文”时,就不要夭折在投稿上,我想大家应该都会赞同。让我们来看看Daniel W Byrne在 Common Reasons for Rejecting Manuscripts 一文中分析的拒稿原因如果一项研究的基础出了问题,其他做的再漂亮,也都是空中楼阁!就拿我这篇博文来说,按照现在的投稿模式,整理整理也许能发表,可这实际完全违背了学术论文的规则,不要让我们的学术充斥太多的“感性描述”了~ 导师、编辑、评审专家,把好这科研的关!
开题季,很多同学在开题过程中都会有下面这些焦虑心理:1、我真的能够完成这个题目吗?2、 卧槽,这都是些什么?3、 这么多文献,我怎样才能看完?4 、一个字写不出来怎么办?克服这些焦虑,你需要耐心的看完下面这些方法缓解一下。我接过很多的开题报告代写单子,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开题报告写作的方法:1、选题背景选题背景主要就是简单介绍一下为什么要选择研究这个题目。例如,论文题目是《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那么在开题报告的选题背景中可以介绍一下当前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大概情况,然后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国内外研究现状就是大概介绍一下国内外研究者对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这些研究者的主要观点。其中包括国内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其写作格式通常为“XXX通过研究认为.....”。3、研究意义就是介绍一下对这个选题进行研究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指的是研究成果能够对相关的理论成果进行补充;而现实意义指的是研究成果对于生产实践等能起到怎样的帮助。4、主要研究内容(提纲)有些学校的开题报告在研究内容一项中要求列出具体的写作提纲;如果不需要列出提纲的话,就只用介绍论文涉及到的主体部分。5、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比如查阅文献(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法)、建立模型等等,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这里只是帮大家简单总结了一下开题报告大概的写法,其详细的内容需要根据你的选题来确定。总之,在写作之前需要收集大量的相关文献,多看看别人的文献上是怎么写类似题目的。
如何说清楚“情绪”这样一个看起来非常熟悉词语的概念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在使用“情绪”这个词语,当大家对这个熟悉词语大量使用时,又常常会引发出各种矛盾,造成矛盾的原因,企业高效管理班专家表示,每个人对于这个词语的理解,存在很多的不可知意思和无法解释的困惑。下面我们尝试用文献研究法,从概念构建过程来分析,希望帮助我们形成相对简洁明确的认识。首先,用理论来武装思路。一般概念的形成,是基于人类知识的构建。从知识论对于知识的界定来看,知识组成中的“知(包括认识、知道、懂得)”有三种含义:一是具有某种形式的能力;二是认识某物或某人;三是认识到某种信息性的东西(Keith Lehrer,1990)。对于知识的构成有三个要素:真、信念、确证,即确证的真信念是知识(陈嘉明,2003)。简单表述就是,寻找“情绪”相关内容的知识构建时,主要是找到有关“情绪”概念中,能够确定的、真实的、信任的部分。那么,从何处入手构建概念才便于理解呢?我将从起源、发展和现实运用来构建。一般从概念的源头开始,通常都会有意外收获(今天都是昨天走来的)。早期情绪概念包括:长时情绪sentiment(观念、思想、信念);短时情绪passion(激情),affection(感染、影响);身体感觉feeling(情感)等等。当时对所有情绪的研究属于哲学范畴。倾向态度emotion(情绪)是近代使用的词语,包含评价和判断。情绪(emotion)—词源自拉丁文e(向外)和movere(运动),而move+ion表示一种行动、过程或状态。情绪原指从一个地方向外移至另一个地方,后来这个词专用于个体精神状态的激烈扰动(陈少华,2008)。新华词典解释“绪”是一种状态,可以是身体状态或认知状态。这样简单概括一下,“情绪”就是“情”的流动和变化:情绪的外在表现是行为;内在表现是生理反应;决定因素是评价。评价基于认知,认知是情绪的核心成分,现代社会的认知差异,主要是由知识决定的。由此,对于“情绪”的自我认识已经基本构建。描述为,“情绪”从传统哲学研究自我的对象,伴随着近代心理学、尤其是认知科学发展,成为人们依据社会认知标准来评价自己心理和行为的波动情况。接下来继续分析,情绪的社会认知标准如何确定呢?以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 在1995年出版的《Emotional Intelligence》 (情绪智商或情绪智力) 一书为代表,书中提出包括自我情绪察觉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认识他人情绪能力;人际关系管理能力等五因素结构理论,并号称传统智力与情绪智力共同构成人的整体智慧。由此,开拓了情绪智力研究的广阔现实,有情绪智力理论模型系列(侧重情绪智力的组成结构)、情绪智力商数测试系列(侧重情绪智力的评价体系)、学校教育研究系列(侧重培养和提升学生情绪智力)、组织管理研究系列(侧重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个人与团队情绪)、医疗护理研究与实践系列(侧重心理治疗及康复训练)(周炎根,2014)。与之相伴出现的,如情绪管理(EmotionManagement)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亦或部分研究者的表达如:情绪跟人是共生的,它有着多样的表现方式。只有当你真的懂情绪,才能利用情绪的力量,做情绪的主人(李桦,2018);情绪是具有动机功能的(Leeper,1973);情绪是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心理现象(Campos,1983);情绪是包括认知评估、反应冲动和模式化的机体反应在内的结构化反应(Lasarus,1991)等等。认知在洞悉身体与环境关系的同时,会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和文化规则对情绪进行规范,认知通过权衡、比较、匹配等方式,让人们做出最适当的情绪反应。认知对情绪的规范是在人们具备了语言、思维、学习等能力后进行的,尤其是情绪范畴的建立和细化依赖于语言的习得和发展。最后,回归现代“情绪”的认知解释,多读书吧增加知识、多聊天吧强化语言、多运动吧健康体魄,当内外身心充实,情绪就不是一个问题了。震天下者必震于声,导人心者必导之于言。领导力是行动,语言是凝合剂,沟通是润滑油。2019年3月23日—24日,企业高效管理班第7期班级携著名实战派战略思想家孙学敏教授,从说和做两个维度解决管理者面临的种种困扰。
读文献,就是为了从文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在不同的研究阶段,我们需要获取的信息不同,因此要用不同的策略去读文献,以获取这个阶段所需要的信息。概括来说,在寻找选题阶段,应该重点读文献的引言以及结论与展望。一般来说,一篇文献的引言中会说明这篇文章研究背景是什么,主要解决了哪些问题,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可能有哪些新的发现等等。从引言中你可以快速获取与论文选题相关的信息,让你对这个领域正在进行的研究有个全面地了解,知道前人已经研究过哪些问题,这个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是什么,方便你找出适合自己的选题。而在结论与展望中,作者通常会说明自己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从这这里,你可以发现领域内尚未解决的问题,考虑将其作为自己的选题。在选题设计阶段,主要是寻找材料和研究方法,这时你看文献需要重点了解一下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泛读去把握作者的研究思路,然后学习他们的分析方法,最后是学习论文写作技巧和写作语言格式等内容。当你确定好选题之后,就可以选择经典的、高质量的文献进行精读。所谓经典的文献,就是在你的研究领域内权威的、基础性的文献,通过精读这些文献可以让你的研究有个坚实的基础。而高质量的文献一般学术密度高,其研究思路、方法和逻辑都值得你深入地去学习和思考。关于如何精读,除了常规的通读全文(引言、方法、模型、数据、发现、结论)之外,要有针对性的读其中一些内容,甚至反复地读。在读的过程中,你的脑海里应该有一些问题清单,它可以帮助你提升分析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献中的内容,这些问题可以包括:1.你从文章中获得了什么信息?2.作者试图发现什么问题?3.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是重要的?4.文章中的数据是如何收集的?5.作者做了什么结论,他们的发现有何贡献?6.你觉得这些发现是否成立?7.你如何将这些发现应用到你自己的研究中?另外,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记笔记也非常重要。这里的笔记不光是简单地摘抄,还要体现出你在阅读中的思考,比如针对作者提出的某些观点和结论,你的理解是怎样的。最后,对文献作总结,它不需要太长,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这样,你的部分笔记内容可以在今后的论文写作中直接使用。记笔记时可以采用双栏笔记,一栏中总结作者的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另一栏中记录你的思考,对方法的评价等。前期阅读文献时,如果还不能进行很深度的思考,哪怕只是记录“论证混乱”或者“这儿没看明白”之类的,也会对你有所帮助。当然,笔记的格式只是个小建议,只要你的笔记符合下面的标准,你可以按自己习惯的方式来记笔记。1.明确你自己和作者想法的不同之处。2.确保你的笔记清晰可读。3.要注明文献的出版细节,包括页码等信息,以防你需要再次查看原始资料,或者在文献综述中引用它们时找不到原始出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好的习惯,请在一开始读文献时,就养成这个好习惯)最后,在阅读文献时要学会批判性阅读:在开始阅读之前,思考一下你期望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什么,在读的过程中,要保持思考和分析:1.这篇文献的研究内容是否已经过时了?2.文章的论点逻辑如何?3.支撑作者论点的论据是否充足可靠?4.资料的引用是否正确?当不同文献之间的结论有冲突时,思考:1.他们使用的分析方法有什么异同点?2.他们使用的衡量工具有区别吗?3.他们是如何对问题进行评估的?好了,以上就是不同阶段阅读文献的主要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哎呀呀呀!要毕业了好开心哦,但是呢,即将毕业的各位同学,先别急着高兴哦~还有毕业论文在等着你呢~那么怎么写毕业论文呢?毕业论文一般要包括这些内容:摘要、绪论、文献综述、正文、结语等等,那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解文献综述吧!论文文献综述是什么呢?怎么写呢?下面就一一为你解答!一、文献综述是什么?1、定义文献综述主要是撰写人在确定论文选题后,结合前人的观点、研究,进一步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提出自己对选题的见解和研究思路。它非常重要,是开题报告的重点。2、内容和要求文献综述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了这些内容:现在存在的一些观点;国内外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前人研究的基本概括、还待研究的内容、以及发展方向。文献综述在字数上,有着一定的要求,字数一般要在1000字左右。二、如何写文献综述?1、文献综述一般有这3种结构:第一种结构:研究背景及意义--现状--评述--参考文献;第二种结构:研究现状--主流观点--存在的争议点与矛盾--参考文献;第三种结构:背景及演变--主流观点--研究方法--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矛盾与不足--参考文献。2、找文献综述,要满足这2个条件的:一新的,二有代表性的。文献综述不需要太多,一般10篇左右就够了。但是呢,每一篇文献综述都要花时间好好研读一篇。3、在写文献综述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时,字数不需要太多,一般200-300字左右就够了。写的时候,重点一点要突出,要涵盖这些内容:国内外背景、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有什么意义等等。4、写文献综述的评述时,字数要把握在200-300字之间。评述中不仅要指出亮点和缺点,还要进一步叙述接下来研究的思路。5、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时,则要注意格式的问题了。不少朋友在写参考文献时,格式都出错了。所以格式问题要特别注意。6、写文献综述时,切忌莫无中生有,任凭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杜撰,这是一种很不负责的行为。另外,写文献综述要客观、公平、公正,千万别为了放大自己论文的亮点,故意抹黑、放大前人研究中的不足之处,要知道这种行为是很可耻的!OK,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并具有一定程度的继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了解前辈所说的话,这实际上决定了我们可以说什么。具体来说,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澄清:1.有人说过吗?要知道前人是否曾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 Internet的出现和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档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目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已经购买了非常完整的中文和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范围合理并且可以正确使用,我们就可以在不出门的情况下找到几乎所有必需的文档,从而节省了上个世纪运行大型图书馆进行研究的麻烦。目前,国内大学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KI等都是优秀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您打算进行的研究已经由他人完成,则无需重复无所作为,但您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想法并更改研究视角,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前人所说的话,则必须回答以下问题。首先,前任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前者),前人如何(如何)解释了研究问题以及为什么(为什么);那么,先前观点的异同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时间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找出他人是否发表了言论以及发表了哪些言论是我们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中,不仅应评论观点,还应研究研究方法(即他人所说的话)。方法的发展和进步将在许多方面改变现有的观点。例如,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引入博弈论研究和分析方法改变了在SCP框架下产生的许多观点。随着数据采集渠道的增加和采集技术的提高,一般来说,越来越多的研究方法将用于特定的研究对象。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种类型的文献主要使用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而对其他研究方法的应用较少时,则应考虑是否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尤其是相对较新的研究方法,以实现观点创新。通过方法创新。4.谁,何时何地说。这组问题主要反映了相关意见演变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意见的变化。例如,总体上,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有很大的差异,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服务质量。对质量的感知和满意。另外,理解“谁说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例如,波特在1979年提出了战略管理研究方向学校的“五种力量模型”。当我们知道波特是一名博士学位时。由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共同培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模式。哈佛大学前辈经济学家提出的与SCP框架的继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可以在文献综述过程中回答以上四个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研究要点或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想和方法。可以说,如果做好文献综述工作,大部分的研究工作就完成了,其余的问卷设计,现场调查,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工作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西观汉记》 夏含夷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郭店简里耶刻齿简2018年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西观汉记:西方汉学出土文献研究概要》一书。该书旨在总结欧美学界在以甲骨、金文、简帛、石刻为主的“出土文献”领域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各部分均先以“概要”为题,梳理相关领域研究的主要观点;继而为代表性学者写作“小传”,略述其生平业绩;最后是详细罗列论著书目;书末另有附录、索引及后记。今拟从本书的学术价值、如何利用此书及所存在的问题等三方面入手,拾掇笔记成文,以就教于学界。一、他山之石不论是王国维“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之言,还是陈寅恪“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之语,无不揭示出新材料对于研究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重要的是,对这些材料与问题的研究,很早就突破地域的局限而成为海外汉学界关注的焦点。因语言与文字的隔阂,除个别学者外,我们对海外学界研究的成果,尤其是以外文发表的论著,多数情况下是陌生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夏含夷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视海外汉学研究的窗户,这是本书无可取代的价值所在。聊举两例,以为管窥。对于西周铜器铭文,国内多关注于文字内容方面,且多数情况下对之信而不疑。海外学界是另一番面貌。且不论巴纳(Noel BARNARD)的铭文伪造说是否成立,但仅就铜器铭文的性质而言,就足以大豁阅者之目。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认为,要理解铜器铭文的全部内涵,须把铭文与器物的用途合起来考察;换言之,“铭文不是单纯的文本”,也“并不是精确的历史记录(偶尔是的话,不过碰巧如此)”,它们主要还是礼仪活动遗留下来的产物。罗泰的论断实际上是针对夏含夷而发的,后者“把铜器铭文当作‘史料’来加以研究利用”。一些看似不言自明的基本问题,转换视角后,完全可能成为新论说的根基,开辟相关领域研究的新时代。就简帛研究而言,西方汉学界对于方法论的关注也值得留意。作者认为,鲍则岳(William G.BOLTZ)的古文字释读方法,是可以比肩巴纳而被称为“最有贡献”的。鲍则岳以为,释文应确切无疑地反映所写的内容,不应该提供释者的任何推测、先知或主观的增减、改变或注释,亦即“释文应该完全反映写本所写的而已”。这与国内学界提倡的“破读”法,即不拘泥于字形本身而是直接改定为通行字,存在着根本差别,由此凸显的是中西前提预设之不同:就国内学界而言,“汉代以来的传统读法是正确的”,故可用来校正战国时代的写本;就西方学界而言,“写本和传世文献如果出现文字上的不同,则时代更早的写本应该更为可靠,更有说服力”。当“西方学者可以发出与中国学术界不同的声音,并在相关领域得出自己的结论”时,尽管我们没有必要去迎合,但大概没有理由视而不见。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为鉴。二、论盗掘简了解欧美学界对中国出土文献研究的概况,当然以阅读本书各部分之“概要”为首选,但这还远远不够:一则,既然名为概要,未必能面面俱到;二则,即便面面俱到,却难保叙述准确;三则,对忌讳的问题,作者可以直接面对,但也可以选择回避。所以,要准确把握相关研究,需以所附书目为中心,展开阅读。此处试以盗掘简为例,略加说明。对于某博物馆购藏并整理的战国楚简,作者的态度值得玩味,“这个结果也许不算太坏,可是也并不理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至今仍不清楚出自于哪座墓葬,而竹简被盗墓和转运到香港的过程中,“也受到一定的破坏和损失”。那么,海外学界对此持何种态度呢?可惜,作者并未告诉我们;或者说,是隐匿了一种声音。在提及《道》(Dao)这份刊物时,作者罗列了2013年专号的目录,其中有金鹏程(Paul R.Goldin)之文。金鹏程此文围绕由13枚竹简构成的书籍简展开,前半部分讨论的是本组竹简的编联。在他看来,目前所见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以至于文义不通。他以为学界未曾审慎考虑这种假设:也许遗失了一枚或多枚简。他说道:“毫无疑问,如果我们更了解上下文,以上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也就是说,如今我们对其上下文几乎一无所知。同一地点出土的简中还有关于宇宙学说的吗?或关于语言理论的学说?据说这些竹简出土于墓葬之中,死者是谁?还有哪些随葬品?以及是否有其他人合葬此墓?”他还说道,购买简占原有埋藏简的比例是多少,其中是否夹杂其他墓葬出土的资料,均不可知。由此,进入文章讨论的后半部分:从郭店楚简被发现后,盗掘模式发生了巨变。1993年,郭店一号墓先后两次被盗掘,第一次因盗洞未至墓室,故回填了盗洞;时隔不久,再次被盗掘,随葬品几乎被洗劫一空。在此情况下,考古工作者不得不进行抢救发掘;当然,也不认为该墓会有令人感兴趣的发现,直到“有人注意到棺泥中微微显露的东西,并大声喊道:‘这很可能是竹简’”。金鹏程为此写道:“盗墓者洗劫了墓葬中的大部分随葬品,却留下了最为宝贵的简牍。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简牍的价值,或许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盗取什么。但盗墓者永远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从1994年至今,至少有八批数量不菲的简牍资料,以“捐赠”或“购买”的名义被文博或高校收藏。对于盗掘与购藏的联动关系,金鹏程语多激愤,可不称引,但这并非是他个人的看法。2017年,马硕(Maxim Korolkov)也指出:“有影响力的学术机构和个人迫切希望获得这些出土文献的所有权。这样的市场需求催生出一个专门处理从考古遗址中劫掠的出土文献的法外之地,即通过香港交易商将这些文物出售给富有的机构或私人买家。”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如金鹏程所言:“学者们主张研究出土文献的原因正在于提供了明确而特殊的语境。有良知的考古学家仍在进行规范的科研,但最近研究热度最高的竹简几乎都是盗掘而来的。”为什么要研究盗掘简,“抢救者”给出的理由已广为人知:是对资料本身的“抢救”与“保护”,也因为资料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学术价值。问题的另一面是,当以“抢救”为名而接二连三购藏时,会不会刺激一波又一波更为严重的盗掘?盗掘猖獗与职能部门之失职有关,但仅仅如此吗?金鹏程指出,是学者们应该扪心自问的时候了,他们的工作是否间接地支持了这种对知识的摧毁(行为)?三、商榷之处一部近700页的大书,存在若干问题,在所难免。首先,就某些表述而言,有些问题比较刺眼。在叙述马王堆3号汉墓的墓主人时,作者写道,“墓主是长沙王李藏的儿子”。按,“李藏”当为“利苍”,利苍为长沙国丞相而非长沙王。在叙述沙畹翻译《史记》一事时,作者写道,翻译了“《史记》的四十七章”。实则,沙畹是翻译了《史记》130卷中的47卷。类似问题,不一而足。其次,梳理存在缺漏或失误。比如,作者说Kenneth STARR在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工作时,“发现该馆竟然收藏有将近4000片中国碑铭拓片”。按,由此及相关叙述看,作者未对这批资料进行调查。据新近统计,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所藏中国金石拓本约3700种、6510件,比东洋文库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藏还多,堪称富甲海外。20世纪初,劳费尔(Berthold Laufer)的三次中国之行是这批藏品入藏的重要契机;葛维汉(David C.Graham)的捐赠及购自李宗侗的旧藏,充实了馆藏金石拓本的数量,也极大提升了藏品的质量。1939—1944年,馆方以收集者笔记为基础编写拓本目录初稿;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Kenneth STARR与陈和铣等人合作,修订并续编目录,1981年正式出版馆藏金石拓本目录《拓本聚瑛》。忽略了这段历史,劳费尔、费慰梅(Wilma Canon Fairbank)对汉代石刻的研究,被遗漏也就很自然了。最后,相关评价或有待商榷。比如,作者说王国维的《简牍检署考校注》一文,不像沙畹的文章“讨论那样深入”。按,王国维之文题为《简牍检署考》,校注由胡平生、马月华所作。1905年,有“第一位全才的汉学家”之誉的沙畹(伯希和语),受斯坦因所发现的汉晋遗简之启发,也基于对汉语文献之熟稔、驾驭之得心应手,撰写《纸未发明前之中国书》一文(冯承钧译本)。视之为中国古代书写文化小史,绝不为过,至今读来仍着实令人感佩不已。沙畹尽管详细地考察了竹木简的形制,但较之王国维所论,“简之长短皆二十四之分数,牍皆五之倍数”,称为“深入”似有过誉之嫌。相比之下,沙畹“两家欲证明契约,则合其券;合券者,合其刻画之齿也”一语,实为睿见。90年后,籾山明(MOMIYAMA Akira)对刻齿简的惊世解读,证明其语不虚,而这是王国维未曾措意的。以“各擅其美”称誉沙畹、王国维之文,可能是更为公允的评价,但“皆不免时有舛误”(借用余嘉锡评沙畹文语)。此书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相较于其价值而论,缺憾似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有朝一日,国内学界能拿出基于自我立场审视欧美汉学的成果,方可宣告此书“在今天也仅只有历史性意义,却并无太多实用价值”(借用作者评价陈梦家著作语)。与欧美汉学出土文献研究遥相呼应的是,日本对中国出土文献研究的成果更是蔚为大观,不过我们依旧关注有限。忽略或无视海外研究的成果而每每自矜于“第一”或“创新”时,坦白地说,更像是坐井观天。翻山越岭,才能俯瞰山岭的前后;漂洋过海,才能领略海洋的深广。对国内学界来说,要做到“第一”或“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者:张忠炜,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浴火凤凰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之前,在全面搜集和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经过消化、鉴别、分析、归纳、整理,对相关研究领域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叙述和评论,从而实现明确研究现状、与前人成果划清界线、理清研究思路、把握研究脉络的目的。01、文献综述的4个主要特征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应具有如下4个特征,这同样也是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一是综合性。文献综述是从各个侧面对某一时期内特定研究领域内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它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对原始文献的全面收集,对文献观点、图表和数据等成果的系统整理。研究生只有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查询与阅读,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才能做到资料详实、内容全面、分析深入,否则就会内容干瘪、论据不足、理解不透,达不到综合性的要求。二是权威性。文献综述的权威性是指综述内容及其结论真实、可信,符合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能为他人提供准确而权威的信息。要实现文献综述的权威性,在选择所引述的文献时,不仅要选择来自政府机关和专业学术研究机构、有影响力的正式出版物以及学术权威人士的文献,更应该尽量引用文献原文,避免因引用他人对原始文献解释或转述而造成的偏差。三是前沿性。 文献综述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研究生接触特定科研领域的前沿,引导研究生在前人既有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新的探索,这就是文献综述的前沿性特征。因此,文献综述在确保综合、权威的前提下,其内容应是该研究领域的近况,引用文献应以最近5~7年内发表的学术文章和出版的论著为主,综述内容应重点突出新观点、新见解、新方法和新进展。四是评述性。文献综述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介绍既有研究成果和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因为,文献综述的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通过评述引导出对该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02、文献综述的4个基本内容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而言,文献综述主要用于2个环节。一是在选题之前,需完成一篇文献综述,以便确定该选题的可行性;二是在学位论文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中需要涉及,说明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实,学位论文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应该是在选题之前完成的,也就是说,论文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是选题之前所完成文献综述的另一个版本,二者的基本内容大致相同,都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前言。也叫引言,主要是交代论文研究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和综述的范围,并由此引出正文,使读者对论文所要研究问题的轮廓有一个大致了解。二是主体。主体部分是文献综述的核心,其基本要求是既要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要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历史回顾和目前状况,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依据,争论的焦点,研究的新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薄弱环节,还有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研究生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草拟的撰写提纲,对经归类后的观点或结果,从不同侧面、不同层级进行“综”和“述”,做到客观、准确、忠于原文。三是结论。结论是文献综述的必要内容,具体又分为2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主体”内容之后单独撰写结论,这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研究的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指明主要观点、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等,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使读者更加明确该综述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另一种情况是不在“主体”内容之后单列结论部分,而是融总结于分析研究之中,边分析文献、探讨问题,边指明主要观点、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等。四是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是作为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还为读者深入探讨相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同时,综述所参考文献的数量、文献来源的级别、文献发表的时间、文献覆盖的领域范围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出研究生撰写文献综述的水平和质量。03、文献综述的5种研究方法这里讨论的研究方法,同样也是写作方法,是为撰写文献综述的主体部分服务的,大致包括以下5种。一是循序法。按照年代或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研究,时代脉络清晰,阶段划分明确,符合文献综述的总体要求,尤其适用于时间跨度较大、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晰的研究领域。二是分述法。按照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既适用于对同一研究领域下多个分领域的发展情况分别进行论述,也适用于从该研究领域的理论层面、技术层面和方法层面等分别进行论述。三是论证法。先提出问题再进行论证,比较适合确定了研究主题的情况,目标明确,可节省时间。四是对比法。将原始文献中不同的观点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其正确性、客观性、可行性,从而得出最终结论。五是归纳法。将各方面的文献资料综合起来,加以分析研究,使资料系统化;把观点集中起来,其结论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要说明的是,上述5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孤立地认为哪一篇综述用哪一种方法更合适,应不拘泥于形式灵活运用,只要做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练,多种方法可以互相配合使用。比如,对比法和归纳法,在所有的文献综述中几乎都能用到;又比如,总体上采用循序法,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分析可以用对比法或论证法。04、文献综述的4个注意事项一是搜集文献要全面、系统、深入、时效性强。文献综述应建立在全面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因为掌握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必要前提。全面,是要把与研究对象相关的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相关研究反映出来;系统,是指搜集的文献要符合事物发展脉络,要能完整地反映出事物的发展与变化;深入,是指不能只从文献标题字面意思去查找文献,而要看文献体现的研究实质是否与自己的研究相关,局限于用关键词查阅文献远远不能体现已有的研究情况;时效性强,有研究表明,大部分科技文献的使用寿命一般为57年,甚至更短,所以说,只有新近的文献才能反映当前的研究水平。二是不能把文献综述当作论文来写。比如,有的研究生将文献综述题名为“XX问题研究现状探析”。从题名上看,这根本就不是一篇文献综述,而是一篇学术论文。不可否认,文献综述中的评述确实具有个人倾向性,但这种倾向性只是在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脉络的评述中有体现,且必须依据原始文献,而不应该把“研究现状”当作特定问题来探讨,进而把文献综述当作论文来写,否则对文献的综述就缺乏客观性。三是文献综述要有“综”有“述”、有“述”有“评”。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对参考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后重新组织写出来的文章,而不应是简单地罗列文献,如仅列出甲说、乙说、丙说、丁说等,或者是大段抄录或翻译原文,后面就无下文了。文献综述应有综有述、有述有评,对所引述文献的提炼、分析应避免只做一般性简介;对所研究对象现阶段各流派的思想观点与方法、已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的阐述,要有归纳和适当的评述;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能只是简单地将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进行汇总和陈述。四是文献综述要忠于原文。准确合理的评述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源于对原文献的忠实。一是所引用的文献应是亲自读过的,不能只根据摘要等二手材料作依据进行评述;二是评述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三是引用文献中的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四是在评述中切忌妄加评论、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比如,有的研究生找不到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就笼统地说“已有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甚至武断地说“对XX方面研究甚少”,这与撰写文献综述的初衷是完全相悖的。
谈了那么多文章的写作,本人觉得文献综述是最容易写的。当然,前期的查阅和阅读工作是比较漫长的,所以说想要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什么样的都不是容易写的,都需要付出自己的劳动。但是。整体来说,文献综述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地,就是对阅读文献的总结和概述。但是你需要归类整理,你阅读了有关题目的文献资料都有哪些?哪些学者分别从哪几个角度进行了阐述,之后你要给你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一般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都是需要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这些,但是根据不同的学校要求不同,有的学校只需要做一个毕业设计就可以了,因为有些美术专业的设计比论文更能证明学生的水平,更能突出学生的优势,也能决定这个学生能否合格毕业。文献综述只是部分专业毕业所需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像医学专业,是非常注重文献综述的,因为医学非常注重大量的阅读资料,因为只有看得多了,才能对医学的某个问题研究彻底,所以一般都会需要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写法,我大概总结出几条:第一要大量的阅读文献,从不同角度选取和论点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当然时间没有限制,但是越接近近年来的越有参考价值,毕竟社会和科学都发展的非常快;第二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重点地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选取精华丢掉一些古老的陈旧的没有研究价值的,并对这些有影响力的文献进行归类总结;第三把这些归类的文献进行梳理,针对每一篇的研究进行综述评述,而后归类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整体来讲,这就是写文献综述的方法,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很多学校,最后一年整个都没有课程了,就是为了让学生做实验,写论文等,因为毕业论文 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理科的一般都需要进行实践,需要数据支撑,而文科的也需要社会实践等,这些都需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完成的,所以必须有一定的实践支撑,查阅资料等,这样才能顺利毕业,真正走出校园。
相信一提到文献综述,很多同学就感觉头大。因为,写文献综述就意味着要看很多相关文献,要做文献笔记,任务量很大,这也是很多同学最感到头疼的一点。当然,也有少数同学觉得写文献综述很简单,认为把别人的观点复制过来就可以了。这种想法当然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写文献综述之前,这几步同学们需要弄清楚。写好文献综述需要明白的几点问题第一点:确定题目,知道自己想写什么。有些同学还没有确定题目就开始动手查找文献,往往翻阅了一百多篇文献之后,还没有确定自己的想法和题目。一圈下来,时间和精力都付出了,却还是脑子空空,没有思路就有些得不偿失了。所以,同学们在写文献综述之前一定要选好题,带着想法和思路去看文献。同时,也要确保选题有足够的创新性,不然只是重复前人的工作,写作的意义也就不大了。第二点:认真阅读,动手做好读书笔记。有的同学看文献的时候走马观花,一目十行,阅读的速度是很快,但是之后却没有任何印象。正确的做法是:沉下心来认真阅读,看看别人的研究方法是什么?研究意义是什么。如果有创新性的想法,一定要及时做好笔记,这样才会有收获。写好文献综述不可急于求成第三点:整理笔记,仔细斟酌写作框架。做好阅读笔记之后,相信同学们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进而能够找到自己的选题方向,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这个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选题仔细斟酌论文框架了。同时,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与导师、同学交流,从而更好的进步。写好文献综述真的很不容易。同样,它也是同学们提升学术水平的关键一步。少部分同学没有打好基础,就急急忙忙地想去写小论文。诚然,有着一颗学习进取之心值得鼓励,但重要的还是要掌握好学习方法。如果能把文献综述写作基本功练扎实,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论文写作当中会更加游刃有余。写好文献综述是提升学术水平的关键一步感谢同学们的阅读~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