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课题是从提出研究教育问题开始的,以科学解决问题作为研究的目的。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寻求解决问题办法的过程。1.教育课题的含义。有的专家曾经这样定义:课题就是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科学领域或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我们认为,从中小学开展课题研究的角度来看,课题是按照教育科研的规范程序和方法所研究解决的教育问题。这一定义是从当前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的实际需要定义的。这里需要澄清一个对课题的不当说法——“问题即课题”。这个说法流传很广却似是而非。没有进行规划研究的问题,不能叫做课题。有些简单的问题或者价值不大的问题也很难规划成研究课题。2.课题的一般来源。一是经过自己精心选择的教育问题。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有很多问题,课题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研究者根据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以及法律法规的把握所选择地进行研究的问题。这类课题往往是在进行研究规划之后,由此再进行各级各类立项课题的申报工作。选择研究问题十分重要,有人说,选好了课题,就成功了一半。来源于教育现实中的问题一般都有较好的研究价值。但对课题研究价值的追求,也要合乎自己的研究条件和研究能力。否则课题研究价值虽大,与自己的研究能力差距较大也不能完成。二是选题申报。即根据各级各类规划办出台的《课题申报指南》选择题目,或者根据所列范围自行确定题目。所选问题正是本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选择的课题才具有针对性。三是持续研究的课题。这是对教育问题进行持续研究的课题。学校或学科在前一阶段,已对这一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于问题的研究解决形成了阶段性成果,课题研究成果已经进行了结题鉴定。在此基础上为进行深入研究所规划的课题,也可以申报立项课题。四是引进课题的研究。这类课题往往已经立项或已取得显著成效,其研究成果对解决本校或本学科的同类问题具有针对性,学校或学科向课题组提出申请,以子课题或实验学校的方式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是用科学理论和科学手段去解决教育存在问题,是探索教育未来发展道路的创造性活动。科研是立足于现实问题,展望教育发展未来,属于教育的探索性活动。教研可以理解为教育研究或者教学研究,是对现行教育与教学的改进,或者对新方式方法的实验,包括教育手段、方法或者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研一般开展流程是示范–交流–反思–修正等几个环节,是一个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教师培训一般是指对特定教师群体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科研、教研、师训三者在教育中应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是教育不断改善和提升三驾马车。科研是探索新道路,教研是建设新道路,师训是走上新道路。无论区域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这三者都是缺一不可。三者协调发展,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良好的发展机制。
一次成功教育活动的形成一定离不开反复教研,如果您是一位教研主任,如果您承担了一次全员性的,亦或是对外开放性的教研活动,您会怎样设计这次活动,并有质有量地完成好呢?今天我们依然以《我为灾区运水果》为例,站在教研主任的角度上为大家进行深度解剖。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教研主任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什么呢?教研工作的布置者、参与者、实施者。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倾听者、研究者、合作者。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挖掘者、质疑者、建议者。在教研工作中时常困扰教研主任的问题有哪些?教研到底教研什么?通过每次教研到底带给教师什么?作为教研主任在教研活动过程中的角色是什么?教研活动中教师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具体的案例分析,听孟孟主任的大教研分享。公开教研:切入点《我为灾区运水果》教研点目标制定、有效提问、综合活动01接到教研任务后的想法这次我们园所接到了教育局大教研活动的任务,需要展示一节教研活动。如何组织这次教研活动呢?如果按常规的“套路”,我会自己定课,然后再由大家进行评价。然而进行这样的教研活动,对老师作用和意义到底有多大呢?我怎样才能让教师成为这次教研活动真正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跟着我的思路走,机械的思考、回答教研活动中的问题呢?于是这次,从选题、找素材开始,我便充分调动了每位老师的积极性。大家分头搜集材料, “认识水果吃皮不吃皮”这一内容也是老师们经过不断碰撞确定的。当时正值夏天,市场上的水果种类多样,而且在平时老师在照顾幼儿吃加餐的时候发现,一些能吃皮的水果洗净后孩子们不吃皮,或者是吃的时候很浪费,果肉没吃干净,就扔掉了。大家一致认为,源于生活的案例最能引发孩子们的共鸣。瞧,打破原来上课、评课的教研老套路,从活动设计、教研点的确立到教研活动过程让教师真正成为教研的主人。02活动设计内容确定了,接着就是设计教学活动了,但如何组织教师进行活动设计呢?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我根据教师的教龄把教师分成了两组:三年教龄以上的老教师为一组,三年教龄以下的新教师为一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挖掘教师发展差异资源的优势,两者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另一目的是了解不同层次水平的老师对活动设计的把握情况,使今后的教研开展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要记得,教研中请发挥教师发展水平的差异优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03活动展示活动设计完了,老教师组和新教师组分别派一名代表按自己组设计的活动思路实施教学活动。通过这种形式参与到教师的教研中去,为开展教研活动创造平等、宽松的环境打下基础。通过两节同种内容不同设计思路的教学活动实施比较,我们发现老教师设计的活动比较系统,细节处考虑的比较细致,新教师设计的活动创新意识强,但细节处的处理稍欠缺,于是在比较中大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两节教育活动相融合,从而也就形成了最终版本的教学活动《我为灾区运水果》。在这里,就需要教研主任能够俯下身子深入一线,为创造平等、宽松的教研环境打下基础。04选择教研点接下来便是选择教研活动的教研点了。在选择教研点时我们通过一次次的上课剖析、讨论,讨论后再上课、讨论,把教师在讨论中的热点和日常工作中的疑惑点:目标制定、有效提问、综合活动,作为我们本次教研的教研点,让问题来源于老师又回归到老师中去,帮老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如此才能充分调动起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积极性,才能发挥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所有的教研都要回归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回归到解决教师实际工作中的困惑和疑点中去。05教研前的最后准备教研点确定了,大家开始根据教研问题搜集材料、分析教学活动,而在此我们要根据老师的不同特点、不同水平进行引领。一大部分新老师在刚开始教研活动时不敢说、不愿说,因为他们缺少一定的经验,害怕说的不对,说不到点子上,对于这部分老师我们在教研活动中首要目的是激发他们说的欲望,要就教研问题进行适当的引领,帮他们理清问题,让他们愿意在教研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经验丰富些的老教师我们可以提前交流一下,为他们研究问题提供一点思路,拓宽他们研究问题的深度、角度,能独自进行分析、梳理、总结,在教研活动起一个引领、示范作用,把权利下放给他们,教研主任只起一个倾听、适时点拨的作用即可。其实,作为教研主任很重要的工作便是在教研中为不同层次的老师确立不同发展的目标。06教研过程在这里,我重点说一下在活动目标制定环节的教研过程。先回忆一下这节教育活动的目标:1、通过给灾区运水果激发幼儿的爱心、责任心,培养幼儿知道关心、帮助他人的情感并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2、了解几种水果的某一特征:吃皮或不吃皮,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能根据吃皮和不吃皮这一特征给水果进行归类。(能力目标涵盖在了知识目标里面)在这个环节,我给出了两个问题(1)根据目标,结合教学活动效果,你觉得目标定位是否合适?为什么?你还有哪些补充?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的老师从目标三要素和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分析觉得本节活动的目标定位合适。也有的老师认为本节活动是综合活动,综合包括目标的综合和内容的综合,而本节活动中语言领域的发展比较突显,是不是也应该在目标中有所体现。就这个教研活动中生成的问题大家展开了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没必要放进去,综合活动本身就体现了多个领域,目标制定要挖掘本节活动的核心经验点,即支撑点,其他领域起一个支持作用,目标要有所侧重。教研中针对生成问题:我们要适时捕捉,及时引领。(2)目标在整节教学活动是如何实现的?这个问题从目标一、目标二分别出发进行讨论,重点放在了提高教师把握和分析教学活动的能力上。本次教研活动对我的启发教研研究什么?研究教师日常工作中的困惑和疑点。如何找准教研活动的教研点?主任角色转变:俯下身子,走到班级中去,走到教师中间去,经常反思今天你是否转班,转班中你发现了什么?有哪些是有价值的?找一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老师组成一个定期交流组,通过交流发现困惑。如何引领大家教研?引领教研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首先,明确教研主任在教研活动中的定位:活动中是抛石子的人,激起河里的涟漪,抛出问题,引发大家的争论。活动后,教研主任是收鱼网的打渔人,要看看今天的收获有多少,并对收获进行输理、总结,提升教师的已有经验。其次,我们应该注意:A、 了解教师已有经验和水平。如此才能把握教师当下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B、 适时捕捉,及时引领。C、 个性化发展,尊重教师的个别差异。D、 引发质疑并积极回应。有价值的质疑,大家展开讨论;无价值的质疑也要学会迁移,但一定要给予老师一个应答。E、 发挥教师不同发展水平的差异优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F、 从老师需要出发,促进幼儿发展。G 营造宽松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我看来,高质量的教研对于教研主任来说,最直接的收获便是对教研活动日益提高的的引领、把握能力;而对于教师来说,则是在碰撞中思想的丰富、经验的拓展,思考问题角度的更新,教育行为的转变;而对于幼儿园来说,就是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质量以及过硬的专业品牌。你可能还想看解剖大教研 | 教师角度:一节对外公开课的设计全思路Hi~我是大爱幼教社一个为幼教人提供工作方法的公众号对你们我是认真的好方法都要告诉你们
研课、研题、研学是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提高年轻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抓手。教研活动是对所设计的课、题按学科、顺序保留,作为下一届研课、研题的基础。一、研课研课,研什么?1.原则:以“学-导-练”为核心,以“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景化”为手段,达成“资源共享、提升质量”的目的。2.流程:提前安排主备人初备→ 主备人解读、课件展示→集体共备、争鸣研讨→ 形成“共案”→个人复备(个性化导学案);主备人解读本课件及导学案编制情况,同组老师形成共案。科任教师根据班情不同、学情不同、教师自身教学个性不同,在集体形成共案的基础上进行个人二次备课(写调整意见),形成个性化导学案。3.研课对象:研究导学案研究导学案中的知识点、关键点、易错点、生成点,所用到的学科方法及学科思想等等。1.哪些是通过自学不讲的?2.哪些是要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的?3.哪些是要详讲的?4.如何突破重难点?5.要有布置有落实。6.同桌用红笔批改习题。7.老师适时抽查点评。8.认真研究新课标、考试说明,新课标、考试说明是教学和高考的方向盘,每个老师必须人手一份;要想课堂容量恰到好处,就要把钢用在刀刃上,对教材大胆取舍,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课标、考试说明,坚决不做无用功。二、研题1.组建研题课题组。2.确定研题时间、地点。3.研究新授课中的基础题、拓展题。4.研究实验班、星班、重平班的差异。5.研究周考的各种题型及解法,哪些题必须讲,哪些题一定不讲。6.研究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各种题型及解法。三、研学情研究实验部、星班、重平班的元认知结构。研究同一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面向大多数因材施教。研究学生的学习策略:预习—上课—复习—习题—训练。研究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批判性。
许多教师感叹那些教学设备、资源、条件好的学校,认为因为这些限制,所以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笔者并不是否定优质的丰富的教学设备、资源、条件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而是针对一部分人把教学质量搞不上去,把教学效果差的原因都推到是教学设备少、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条件差等上面。我觉得:在现代教学,不要拿教学设备、资源、条件来当作“背锅侠”。难道,教学设备少、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条件差,就教不好书了吗?当下,在打造优质学校、品牌学校、名牌学校成风的时代,挤破脑袋也要竞争到优质、品牌、名牌学校的学位名额,已经成为全社会家长、教师、学生的共识。这的确给很多非优质、非品牌、非名牌学校的发展造成了重大压力。但我想说,一所学校优质化、品牌化发展的核心,最终取决于的是教研型教师的数量、素质、能力和水平。本文就来聊聊在教学一线上,什么是真正的教研型教师?教师和学校如何面对教研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等问题。01我理解的真正的教研型教师是这样的我理解的教研型的教师,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还是思想品德、科学、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也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学前,社会培训辅导机构的教师,应该指的不只是每年做几个科研课题,取得若干个科研成果,在本学科领域发表几篇学术论文,编写几部教研专著,而应该是:首先具有教学设计的科研与写作能力。其次,能够在教学设计上,对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都保持科研的态度、精神。能够用科研方式来研究每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分析教学设计每个步骤、节点,使自己的教学思维活动始终保持科学性、有效性,为进一步编写“成果化”的教学设计作品创造条件。能够用写作方式来总结教学设计研究结果,并编写教学设计作品,为进一步编写“作品化”的教案与学案提供基础。这就是说把过去单纯的仅仅为教学而教学的教学设计、编写教案的模式提升到一个科学的高度。这个高度表现为:“成果化”:就是每篇教学设计作品都是一个教研成果;“作品化”:就是每篇教案与学案,都是一篇学术论文;汇编每个学期的教案与学案,就是一部教研专著。很多教师或许一定会问为什么一定要这样,一定要聚焦在“教学设计”上?因为,在使用同样课标、教材的前提下,对于每位教师而言,无论是否具有地域、教学条件等差异,只有研究和编写科学的有效的教案与学案,才是唯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很多教师不理解为什么上级来检查教学质量一般都会把教师教案列为常规检查重点。不少教师对编写教案的态度也不是十分重视,抄袭、模仿教案,甚至不便编写教案上课,一旦检查来了,临时抄写教案应付检查的都有。一般这类情况严重的学校,教学质量都不是很好的学校,这样学校的教师无论到哪里都得不到好的优质的发展。02做教研型教师才是所有一线教师获得优质发展的唯一出路把教学设计专业技能学好,用教学科研的态度做教学设计,用科研写作的方式去编写教案与学案,这就是一线的教研型教师。我们在这里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能力提升课程,这门课程就是围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培养和打造教研型语文教师。或许很多教师会说,我不会科研方法,我没有时间去研究教学设计,一篇课文教案的编写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复杂……其实,这只是借口。假如你的学校条件很差,那么,作为一线教师的你,更应该主动谋求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唯有提高教学设计,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出路。正如“高考”一样,只有高考,才是全社会公民获得最优质发展的途径一样。没有高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许许多多的有发展潜力的学子,从此失去优质发展的机会。这的确是残酷的现实。我们知道,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这个教师无论在哪里都有发展前途和机会。但支撑教师不断取得教学质量效果的,难道真的是学校“高端化”的教学设备、条件吗?很显然不是。无论是否高端、中端、低端,在同等条件下,真正决胜出来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核心,不是教学经验、资历,而是他所学习、掌握和具备的教学设计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普通教师与教研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分水岭,就在于是否具有教学设计的科研与写作能力。所以,正如“高考”是广大学子优质发展的出路一样,做教研型教师才是所有一线教师,无论是在原单位,还是去新单位获得优质发展的唯一出路。03可持续培养教研型教师才是所有学校优质发展的关键我们知道,许多优秀教师都逐渐集中在那些优质、品牌、名牌学校去了,这也是大多数普通学校的教师发展向往。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优质、品牌、名牌学校不仅仅只是注重教学设备、资源、条件的“高端化”,他们也更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高端化”。也就是说,这些学校更注重教研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因为,在同等“高端化”硬件的水平上,拿什么来竞争?唯有优质生源和教师才是这些学校角逐与竞争的核心,而其中最为核心就是教师。当然,现在不少学校对教研型教师的理解和定义还没有完全落实,对什么是教研型教师还存在多元理解,在培养和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当硬件高端化学校在思考和推进教研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时,那些硬件中端化、低端化,以及硬件“缺胳膊少腿”连“低段化”都达不到的学校在做什么?有的想方设法甚至不惜“挥刀”教师工薪也要提升硬件水平,让学校硬件水平缩短与高端化的差距;有的学校领导把学校发展重心大多聚焦在想办法提高学设备、资源、条件上,但对教研型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却十分疏于管理。所以这些学校始终赶不上高端化学校的步伐,这就像初中生一样,如果不做努力,冲入高中,获得参加“高考”的学习资格,也就止步再无优质发展的机会一样,如果不注重教研型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无论是什么学校,最终都将输在“教研型教师的缺失上”。教师流动并不是好事,对教育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稳定才是学校发展关键,而教研型教师的稳定发展才是学校优质发展的最大底牌。为什么这些学校宁愿花钱投资在学校硬件上,而不愿花钱投资在教研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上?我觉得就是一个“怕为他校做嫁衣”的落后、老旧的思想观念在作祟。诚然,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但若你不投资在教研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上,留下的将只会是那些哪怕已经“高端化”的硬件,失去的则是学校优质发展、品牌发展、名牌发展的全部。本文系“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能力提升培训班--2020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国家级专题培训项目”辅导文章之一。同时欢迎各地中小学教师交流和探讨。
“每周一问”第95期“每周一问”是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的编读互动栏目,意在与教师和家长共同交流教育经验、教学技巧心得,讨论教育热点话题,实现共同成长。每期标题话题展示结束后,下期主题将在文末提出,欢迎积极留言讨论。每期幸运微友将获赠最新《人民教育》杂志,连续5期“打卡”留言,还有专业教育书籍相送哦!教育是群体的事业,教学是一门需要交流、切磋的艺术。而教研就是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与同伴交流,向专家学习。教师在教研中可以进行专业切磋,与他人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在交流中产生思想碰撞,在互动中进发思想火花,在相互借鉴中实现共同成长。上周的【每周一问】中,许多老师与我们分享了许多自己参与后收获很大的教研活动,快来看看吧!上周问题老师,什么样的教研形式给您带来的收获最大?@大连市利民小学 郭轶峰:模拟评审 反思提升让我印象深刻、收获颇丰的是近期学校组织的模拟区微课题评审活动,会前教师先集中学习打分表的具体内容,再两两一组对照打分表逐项检查同事的结题报告,评出分数。大到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小到标点符号、段落间距,大家都直言不讳,看到问题直接指出,现批现改,弄不清楚的现场请教、共同探讨。在给别人“挑毛病”的同时,自己也在对照反思,是否存在相同问题,大大提升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切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这样的教研活动实用性强、效率高。@江苏省兴化市景范教育集团 张福星:一线教研须“接地气”从教学日常入手的校本研修,能给一线教师带来实实在在的成长、能为解决现实问题带来启发的教研形式应为首选,如读书交流、讲坛故事等。因为在这些最素朴的交流形式中,有主题、有问题,有交流、有碰撞,老师们能彼此交融,互相补长取短,形成一种可喜的教研共同体局面。@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 张建国:立足课堂,最有价值开展教研活动,最忌指手划脚的纸上谈兵,或者是零打碎敲的就事论事。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教研活动,能够从大家熟知的课堂教学出发,为的是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切实引领广大一线教师在一系列教研活动中,了解、认识、把握教研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自觉、积极、快乐地投身、融入到教研活动之中,真正享受专业成长的惊喜与快乐,体会教育教学的美好与幸福。@安徽舒城县城关三小 杜全发:磨课帮助我快速成长我参加工作已经二十年了,原先在农村,后来到了县城,始终在教学一线。我觉得对我影响比较大的还是磨课。每次参加教学比赛或公开课展示,我校学科教研组都要组织同学科教师一起研课磨课,共同会诊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研课磨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执教者能通过别人的眼睛更全面的认识自己。对我来说,每一次研课磨课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全新认识,每一次参与活动都是对自我教学能力的一次提升,研课磨课帮助我快速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温艳伟:观课例促提升教研形式多种多样,我认为观看课例然后专家的现场点评、指导这种形式给我带来的收获比较大。观看课例,可以让我对比自己的教学设计,找到差距,并发现授课教师的闪光点,通过学习可以尝试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专家的点评可以对课堂教学起到引领的作用,专家站在更高的高度,结合实际教学给出的意见和建议时效性强,让人收获巨大。@武汉市武昌区粮道街现代大楼南楼 桂加国:刷题、磨课、说课,这种教研最实用最近我们组织2018年之后的入职教师开展了刷题、磨课、说课的教研活动,大家感觉很实用,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形式为:先组织教师一起刷题(考试),刷完题后就试卷上的同一题目大家上黑板试讲(同题异构),然后进行评课;经过几轮刷题、磨课,最后说课。通过这种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快速入行,对照新课标,掌握并了解各个年级段的考试大纲和考点;促使教师快速适应不同知识点在不同年级的变化情况和不同要求;促使教师快速剖析常考常错的一些知识点、高频知识点;促使教师快速回归教材、回归文本;促使教师明确努力的方向,熟悉一些教法和学法。@陕西省宝鸡高新第一中学 秦超:优质教研要做到“望闻问切”“望”是将教研的内容立体呈现出来。传统教研多是教师评课的形式,这种形式授课老师是在“听”问题,而“看”不到,只有看得到的问题,改正起来才更具针对性。“闻”是让老师听到想听的内容。很多教研组教研时只是简单地传达学校文件精神,却很少涉及一线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这样的教研是低效的。“问”是问一问老师需要怎样的教研。通过问,不仅能听到老师的心声,还能为创新教研形式提供参考,彰显教研的研究功能。“切”是教研要切合实际,解决问题。教研应立足校情、学情,着力为老师提供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 王晴时:形式多样,独具特色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率先示范,精彩先行;有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骨干教师的同题异构,大胆创新;有校级优秀教研团队的沙龙式研讨,台上台下,交流互动……独具特色的教研形式,让我们的课堂更显蓬勃生机。@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 方莼:同题异构微教研我认为,教学中同题异构的探讨最能带给我们收获。因为大范围的同题异构探讨机会比较难得,因此,我们不妨在自己的备课组里进行小范围的同题异构微教研。同一备课组三人或五人对同一课题进行自己个性化设计,再进行探讨、相互取长补短,碰撞思想火花,这些都会给我们带来收获。@江苏省常熟国际学校 蒋梦雪:自下而上搜集分析解决问题教研是教师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教研的实践问题应该是由一线教师根据实践情况反思提出的,因此,比起高大上的讲座,比起“秀”型的展示课,我更中意可以从下而上收集问题,进行梳理提炼,细化分析问题,进而思考形成解决策略,然后现场研讨实施,应用于实践的教研形式。而同题异构,案例研究分析是很不错的形式,如果能够得到大师级的专家指导就更能锦上添花了!@江苏省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 陈玲:实践操作让我飞速进步我发现最能让人快速进步的教研活动,就是自身参与其中的教研。亲身去尝试、去体验、去实操,就仿佛打破了隔着的那层玻璃,身在其中,忽而就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听几十节课,不如自己亲自上一节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陈跻云:传帮带,促成长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刚刚踏入工作岗位时,学校给我们安排了教学和班主任方面的师父。平时上课前,我们总会进入师父的班级进行随堂听课,听一节,上一节。师父也会走进我们的班级来听课,对整个课堂进行指导,相互研讨。师父会耐心地将自己的本领无私地传授给我们,那段时间是我进步最快的时候,帮助我快速适应教师角色,站稳讲台,实现专业成长。@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学 周春红:教学“比武”提水平精心准备一节教学“比武”的公开课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最好方式。参赛教师在赛前会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精心准备一节公开课,不断磨课,最终展示出一节高水平的优质课。而听课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授课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并思考教学的闪光点、疑惑点、进步点等,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可以同时受益,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江苏省昆山国际学校小学部 戚文霞:一课多磨,不断反思潜心磨一课。每学期,每位老师都会上一节教研展示课。而年轻老师可以选择一堂课,静下心来准备、钻研;公开上过一次课之后,同组的老师们分别给出改进的意见;年轻老师再次对教案进行修改,换一个班级再上同一篇课文;老师们再次给出意见,继续改进,继续再上,直至将这篇课文在每个班都上过一遍。相信,这样反复地修改、磨练,对于年轻老师教学上的成长是很快的。@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张华:从实际出发 做走心的教研活动找准突破口。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课题开展研究,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把一个又一个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经过巧妙设计转化为富有个性特色的教研活动课题,然后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稳步提高活动实效。发挥主体性。教研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可以设立激励制度,提高参与积极性;丰富形式,讲、议、学、评有机结合,创设人人都是主人翁的氛围;坚持教学研讨问题来源于大家的教育教学实际,体现共性,不断提高教师的主动性。@江苏省昆山市秀峰中学 黄姗姗:拓宽教研广度与深度时空上的广度。教研不一定是老师们坐在一个办公室或会场里专门展开的一个活动,它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教学中存有疑惑之时,网络上、食堂里,任何时间都可以展开探讨。这种随时随地的交流,能做到不让问题积压,及时推进并改进教学。研讨中的深度。主题式教研能很好地加深教研的深度,每次正式的教研需要确定一个明确、细致并且集中的主题。比如初中语文就可以以“‘文字——文学——文化’在课堂的逐层推进”为研讨主题,这样教研就有了较强的针对性,能避免出现以课代研、教研形式化的现象。@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 嵇怡:跨学科教研 更好促进课堂教学语文老师可以去听历史课、政治课,甚至是数学课;英语老师同样可以听语文课、物理课、化学课。学校曾经进行过跨学科教研活动,本学科老师可以给出比较好的学科建议,而其他学科的老师同样可以在教师课堂节奏、教学方式,学生课堂表现等方面提出好的建议。跨学科听课,能让老师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触发灵感;跨学科的研讨,能让老师接收到更全面的信息,碰撞思维。@江苏省常熟市实验中学 平兰芳:再造课堂文化 追求有效教学我一直坚信一名语文教师的幸福感应该来源于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课堂教学研究,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我渐渐形成了一条“读写相融,以文化精神塑造学生精神”的教育思路:从熟练操作转向实践反思,从重在组织活动转向重在培育研究状态,从关注狭隘经验转向关注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在不间断的自我修炼式的课堂教学研究中我收获了全国赛课的桂冠,也收获了孩子与家长们的褒奖与首肯。@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小学 徐文强:视频教研,逐帧分析我参与了一次视频教研活动,收获很大。听课时,教室里除了听课老师,还有两位老师,分别从不同角度拍摄上课老师的状态。教研时,这两位老师就拿出各自拍摄的上课老师的正面和侧面视频,逐帧逐帧地分析上课老师的姿态、语言和动作,比如某生回答问题很不错,上课老师的评价语是仅仅停留在“很好”“真聪明”这个层次上,还是耐心倾听、有针对性地鼓励?再如讲到某个重点时,教师的眼神、音调和手势有没有发生变化?等等这些,我们从视频回顾中看得一清二楚。如此回顾自己的一堂课,就等于多了一双眼睛审视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对教师业务的能力提升还是非常大的。@江苏省昆山高新区汉浦中学 俞艳君:“大咖讲座式”教研 胜读十年书今年3月,我有幸去苏州教师发展中心参加了为期一天的英语大教研活动。教研的主要形式是听讲座。上午,北师大程晓堂教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英语教学的经验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下午,牛津教材主编何锋老师解读了新版高中英语教材,让我了解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天的教研活动拓展了我的工作思路,这半年来,我一直努力把学到的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为学校英语组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 蒋金娣:先教后研 扎根课堂教学实践我最喜欢传统的扎根课堂教学实践,先教后研,循环反思实践的教研形式。听课过程中,上课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细节,教学语言甚至肢体动作,都能给我很多启发;心领神会之处,我会把它们借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更有收获的是,一堂课结束之后的研讨,尤其是有名家大师参与的研讨,总能听到令人豁然开朗的教学理念,以及师生互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就是在一次次参与这样的教研活动中,我清晰地认识到,课堂教学关键在于精心设计目标,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思考环境,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学才会有效。@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 周丽娜:情景体验 真正实践教研活动唯有真正实践行动了,才能把启示变成自己看得见的能力提升。我喜欢带有情景体验式的研讨。比如,于洁工作室的情景应对,就是用现场情景表演的方式,把参加培训的老师带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在模拟真实的应对中,获得启发和提高。每周幸运微友上期的【每周一问】,有三名留言微友获得我们赠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杂志,分别是@秦超、@杜全发、@徐文强。恭喜这三位老师,杂志会在近期寄出,请以上老师注意查收!(也请这几位老师将邮寄地址与邮政编码在留言告知,感谢!)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下一次幸运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讨论文末下一期的问题,标题醒目、语言精练更佳,请留下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以便小编与您联系噢!)本周,我们特别邀请李艳老师给大家带来经验分享:(李艳,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八冶一小语文教师,于洁沙龙成员)教研:行动落地,思想起飞教师要想提升业务素质,加速专业成长,教研是必修课。而学校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办出教学特色,教研是必由之路。在互联网+时代,教研的形式越来越丰富,教师参与教研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不论何种形式,老师们追求的都是最合适、最有帮助的。提前有调研的教研,能接地气有实效教研活动肯定要有针对性,要有主题。研究主题的提出是出于什么目的?老师们对此有哪些了解?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困惑在哪里?只有充分调研了,才能有接地气的教学研讨,真正做到“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当然,设计问卷调查最好,这对于教研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有好处。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事先了解研究内容,有所思考有所准备,就可以带着问题去研究,使研究的主体意识更强,研究目标更明确,也确保了研究的实效性。现场在互动的教研,能引发思想碰撞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缺乏深厚的理论。教研就是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以科学理论来解释经验,改进经验。但是纯理论的教研略显枯燥,老师们感兴趣的是与实际工作联系密切的教研形式,如观课议课、实地观摩、现场设计、探讨具体案例都能调动他们的教学经验,让他们积极互动起来。互动,才能主动学习、交流,才有思想碰撞。在互动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解决问题,在研究中提升认识、思想起飞。现场有互动的教研活动,更多的是让老师们积极参与,自己发现问题,主动寻求理论支持和有效策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理论。这样的教学研究很实用,可操作性强,老师们更喜欢。后续有跟进的教研,能保证行动落地“听听很激动,回去一动不动。”这是现在教研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原因就是研究和实践还是有距离的,教师个体能力不同,学生个体表现也不同,究竟该怎样落实,谁都有困惑。教研不是一场风,刮过就结束了;老师们希望教研是及时雨,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后续跟进的教研就显得格外重要。让教研的结果落实到课堂上,指导老师正确理解运用教研成果,收集相关资料,像做课题一样分析研究,帮助老师积极反思,审视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这才是教研活动真正的归宿。有研究有落实,长期坚持,老师必将提升专业能力,学校必将成为科研型学校。提升教师多方面素养,教研是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但无论是磨课、说课,还是视频评课,更积极有效,富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才更能获得教师的认可。如果能做到主动设计,增强反思,其实我们每上一节课都可以完成一次“自我教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磨砺自己,以实践指导实践,在研究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感谢李艳老师和参与此次话题的所有老师!期待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我们【每周一问】的回答中,贡献您的育人智慧,小编在后台等着您哦!【每周一问】等您来答!下面我们进入下周的话题:小时候,大家总是很羡慕来自教师家庭的同学,他们可以和父母一起上学,完成家庭作业也不成问题。的确,有不少人认为,老师凭借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教育起自己的孩子来肯定驾轻就熟;但也有人说,老师在学校与学生接触多了,回到家反而会疏忽自己孩子的教育。扮演老师和父母的双重角色,为人父母的您在家又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呢?您又有哪些可供家长们参考的心得和经验呢?欢迎与我们分享~
解读《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评价水平标准》2018年版,以高级教师为例,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句段:“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完成省辖市及以上教科研课题1项,评委会专家评价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获得省辖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奖励或主持完成的省辖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二等奖及以上奖励。”2014年版也有类似的句段,把老师们绕晕了,同样是成果,到底什么区别?教科研课题成果:以基础教研部门或教科所部门申请的为主,一般情况下,有省、市、县级别(国家级的小编没有参与过,不妄加评论),根据自己的研究基础和分配数量等情况申报。课题规划办的课题大致分为三种:1.一般课题,每年的4月份,各高校、中专、中小学、幼儿园学校教师均可申报。为保证研究质量,申报人当年只能申报1项,一般在一到两年内完成结题工作。2018年立项1608项。2.电化教育专项课题,每年的5月份申报,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电化教育馆与课题承担单位共同管理。2018年立100项,每人只能申报1项,每人最多参与2项。以上两类课题,申报主持人须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副处级以上行政职务教师申报,若不符合的,中小学须有两名副高级以上职称撰写专家书面推荐。3. 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每年的11月份申报,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由省教科所、教育学会协助开展,主要由农村教师申报。主持人应具备一级教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申报人当年只能申报1项。2017年立项682项。省课题规划办的课题,重在平时的监管和监督,每两个月,由课题组进行一个“双月报”,也就是两个月梳理一下课题研究工作,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等等,也方便结题时使用。市、县级课题一般只有一类课题,小编所在地区,年底申报,次年年底结题。以上内容,如果感兴趣可以查看“河南省教育科研网”或“河南省教育厅官网”自行搜索。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申报人员为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各级基础教育教研机构教师,申报时间为每年的6、7月份,主持人须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且正在从事基础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近三年已有立项课题的主持人不得再申报主持新的项目,同一人最多可同时参加两项研究。2018年批准672项,其中重点课题85项,一般课题587项。市、县级课题申报时间大致跟随其后,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重点抓开题、中期、结题过程,要求每次都要召开相关会议,并上传照片和报告。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相关文件可上网搜索“河南省基础教研室官网”或“河南省教育厅官网”查询信息。小编的几点感触:1.省课题规划办和教研室,各有一支特别专业的团队。其中的徐万山、韩和鸣、周长春等老师特别厉害,都出版过适合教师阅读的教育科研方面书籍。省教研室课题办主要由杨伟东老师负责,听说他还是政治教研员兼职管理课题,相当牛。以上专家做的报告小编曾听过,可以说都是教研行家。2.精心选题+踏实研究+原创报告+搜集资料=成功结题。以上课题的结题呈现形式一般是出版书籍、论文或研究报告等,对于一线中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报告最切合实际。人家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专家和同行鉴定面前,只有踏踏实实做课题,一心无二用,认真研究,各项数据来得实事求是,各项报告的撰写只有原创!原创!原创!做没有做、做得有没有成果专家一看便知,除了努力无一条捷径可走。3. 申报课题要一步一个脚印,切忌“一口吃个胖子”。小编曾经申报过县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8项,省级课题2项,现均已结题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编先申报县级课题,了解研究流程、熟悉内容后因为个人爱好继续申报了市级、省级课题,每一项课题都付出了很多的精力、时间和汗水。所以,前期的研究基础很重要,没有基础只追求高大上是空中楼阁。另外,两个部门组织的课题,老师们要看清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认真做。4.做课题研究要摒弃功利性。2014年以前,教师职称评审基本不用课题,那时一提报课题,很多老师都嫌麻烦、不会操作,都不愿参与。2014年教师评价标准改变以后,科研课题成了“必选项”,老师们又争着抢着做课题,曾经出现了“市级指标难求”的现象,而“一窝蜂”的做课题导致的后果就是教师功利心理(只为求一张证书好评职称)、难以立项(过多的需求和立项数额矛盾)、质量较为低下(没有研究基础或者研究中存在应付了事心理)。其实,小编做课题十年以来,惊喜地发现,在收获证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学校品味和知名度的提升、参与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成绩同步提升等,而这些才是我们的初衷,是我们的初心,不是吗?下面是华丽丽的分界线教学成果:分几类,小编重点絮叨絮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它反映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的重大成果,奖励范围包括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取得的教学成果,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建设、综合性等方面。需要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教育教学有较大的示范作用,有一定影响力。成果评审时,由评审专家组投票决定,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须有参加投票委员的四分之三、三分之二、二分之一以上同意,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材料的报送上,要求重点撰写好反映成果主要内容和实践检验过程的报告及其他文字材料。一般为每年的3月份报送材料,由县、市教研室初评后择优上报,2018年,小编所在十八线县城分得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两个,和同事们一起把自己其中的一个课题成果进行了整理上报,后来获得市级二等奖。2016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空缺,一等奖43项,二等奖89项;2018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空缺,一等奖43项,二等奖86项,以上数据足以说明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含金量是刚刚的。所以,在2018年版的《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中,将教育教学成果奖从原来的课题类归到表彰类,说明两者还是有较大差别的,也从中证明了它的价值所在。图片来自网络。嘘!听说,关注我的人今年都会心想事成,点赞、评论、收藏、分享的人在职称评审中量化名列前茅,祝君好运!我是纸鸢谈教育,为您定期分享中小学教育、教师职称、教科研方面有用、有料、有趣的干货,谢谢阅读!
教研员是干什么的?一线教师:形式主义听课调研,不要也罢每个学期,区教研员都会到学校例行检查,主要是进课堂听课,听一节课评个“优”、“良”,和上课老师聊几句,然后再向校领导汇报真实、具体的教研情况,算是完事,用时4节课。这样的例行公事,一个学期至少一次,有时候,可能两次,美其名曰:某校教育教学情况专门调研,目的是重视。每一次教研员来校前,都会下发一个通知,某日某时到贵校调研。学校接到通知后,其实校领导是开心的,可借机整顿下教学秩序,顺便把卫生等棘手问题也整治下。最累、最苦、最烦的要数教学处领导下的年级主任、科组长和一线的统考科目教师。教研员一般提前3天通知,他们要来,学校如临大敌,立即部署各项工作,大会小会强调,特别提醒教师要认真备课,尽量拿“良”或“优”。并把“良”或“优”作为期末考评的依据,以此吓唬老师。这一招,其实还蛮管用的,最起码大部分教师嘴上骂娘,但行动上会老实,毕竟代表学校形象,上好课,获得教研员喜欢,争优秀肯定都心向往之。拿个优秀,不仅是面子问题,还涉及能力、水平的认可。在一线教师心里,不想拿优秀几乎是没有的,犟一点的,也就嘴硬而已。所以,教研员要来调研,那前2天办公室里的老师们,绝对忙成一锅粥,忙研讨、忙磨课、忙交流、忙印资料,大家都什么自觉。在忙碌中,也有老师提出反对。认为如此忙,简直是瞎忙,忙完了,就算得了优,又如何?还不是给领导挣了面子,无形中助长了形式主义。另外,这个教研员的优秀标准,其实也挺主观的。还不要说,忙碌当中,有人清醒提一些反对意见,其实很好。我身边某一些老师,就说,他内心根本看不起教研员,认为教研员是混日子的。不用忙着给嘀咕者贴标签,我们思考——什么是教研员?教研员顾名思义,是教学专家、是教育大咖,是一线教师的领路人、带头人,是一线教师的好帮手和好助手。如,疫情期间,上网课的应该是各区教研员。如高考备考,整资料、做讲座的,上备考示范课的应该是教研员。教研员,你不上课、你不讲座、你不整资料,你算什么教研员?教什么研?研什么教?究什么学?一线教师的确需要教研员的指点,但不需要教研员的指指点点。若只是例行公事,形式主义听课调研,不需要也罢。在教研员的眼里,一线教师囿于理论、视野等问题,肯定是不行的。在指责与批评中,彼此会轻视。对于那些有个性,也喜欢训斥、批评的教研员,有教师就指出:教研员你有本事,就给大家亲自上一堂课做个示范,而不是这不如意、那不满意。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像带小孩,你这训斥、那指责,小孩会开心玩吗?孩子毕竟还小,他的成长,需要你的耐心指点和专业指导,他们期盼的是引领和帮助,而不是一味嫌弃。一番话,说得大伙啧啧称赞,不由点头。都异口同声,下一次,我们应该期待教研员给大家上示范课,而不是上课给教研员听,相信这是回归教研员本职。对此,我深以为然。一般大一点的学校,有教科室;县一级教育局机关,设有教研室。设置目的是引领教学,可事实上,这些管教研的头,多是不受待见、打入冷宫的“官油子”。可想而知,他们能起到多大的示范、引领作用?他们本身,要么脱离一线教学,要么根本就不是行内人。笔者曾在内地某县待过,说实话,小学校,教科室几乎是搞搞课题,是个没有油水的闲部门,无人重视的,与教育教学无甚瓜葛,指导备考、教学,是不可能的事。县一级教育局机关,教研室主要人物肯定是县里教研有点水平的,的确是从一线上去的。除了厉害几个,其它多数可能是领导的亲属,反正教研员是个闲职,谁干不是一样。若真让教研员来诉苦,他会说得比你还惨。这些情况,在内陆省份的偏远地区,我信。不过,一般沿海、教育发达的省份,教研员绝对是有两把刷子的人,要么上课出彩,教学水平一流;要么文笔出众,论文写作水平高。否则,你去学校、你去指导教师会闹笑话的。我遇到过几个教研员,说真的也有好的,值得尊敬,他们的确是热衷教育、热爱教学的。到学校教研,人家客气得很,说起话来、讲起教学,无比激动,一身书生味。到学校,会先召集相关科组的老师在一起了解情况,和老师拉家常,问老师们有什么困惑、困难,然后一一针对教师们所提问题进行解答。最后,跟着相关老师进教室听课,课后会与老师中肯交流,给予指导。这样的教研员算是负责,可以的。不过,如上文某教师言,一线教师还是希望多听教研员的课,学习具体的教学技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相信如此,教研员才是指导教师教研的教学一线一员,而不是指指点点的远离一线的一员;毕竟没人喜欢被指指点点,还要虚伪地配合着演一出形式主义大戏。你说呢?
陈大伟“教师生活”问答《教育导报》2019年第87期教师周刊(总第3344期) 二版问:我对课堂教学没有认真研究,我平时是这样做的:“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即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当堂课中的精神状态来组织教学;多年来,我是教室“零教案”、学生课外“零作业”,尽管这种方法历年来都遭到周围人的围攻,但为了学生的前途,我还是我行我素:竭力减少学生的负担;课前我提倡有效预习,课后提倡学生“兵带兵”。我这种教法,曾遭到社会各界的批评,但我不要学校的考核评优,我只要家长和学生满意。我这算课堂研究吗?答:看来你是个教学出色而又个性突出的老师。我认为你的教学充满了研究。比如: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当堂课中的精神状态组织教学”,你对教材内容是不是需要研究?你对学生当堂的精神状态是不是也要研究?不然,你的“根据”从何而来?教室里“零教案”无非是没有形式上的教案,但心中一定装着仔细想过的“心案”,我注意到,有很多教师的教案是从教参上抄的,写教案只是一个形式,从你的情况看,我相信你的心案一定思考过、想过,这样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要做到“零作业”,减轻学生负担也很不容易,你在“竭力减少”。“竭力减少”本身是一个过程,没有比较,没有深入的研究,根本不可能实现。再有,课前提倡有效预习,课后提倡学生“兵带兵”。如何“有效”,难道不需要研究和思考吗?“兵带兵”是一种合作互助的方式,如何发挥作用,使其不要成为形式主义的东西,这也需要一番研究的功夫。所以,你不是“没有认真研究”,而是在做一种纯粹而真正的研究。只是你的研究没有成为立项的课题,也没有用发表的论文来张扬,你在用学生的成绩与成长说话。我很佩服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你已经是个很不错的老师了。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良好的人际关系给人一种舒适感,它是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源泉。你是不是也该研究一下,如何让自己的人际关系不要那么紧张?如何让自己也受同事的欢迎?如何在自己好的情况下也让同事们好,从而也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若此,则功莫大焉。另外,为什么不把自己教学的过程和思考整理出来呢?不要看不起坚持教育写作的同事。肖川教授曾经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思想在学习和相互交流中生成,在思考中得到提升,在写作中得以梳理。”写作为什么可以梳理思想呢?我想,写作是将内心的思考转化为外显的语词,写作时需要接受语言的规范和逻辑的约束,写作的过程既是想法条理化、深刻化、系统化的过程,也是表达规范化和精致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表达,而且是梳理和丰富。这样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2015 四川教育报刊社版权所有,本文作者陈大伟,系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大学教授。
对于一线老师来说,听到教研员这三个字一般不会有什么好感。教研员,顾名思义就是从事学科教学研究的人员,是某个区域内的教学领军人物,给这片区域的老师们指引正确教学方向的。而现实中的教研员,几乎就是听课评课,从来不上课。教育理论是头头是道,评起课来滔滔不绝,学校和老师因为各种原因还只能唯唯诺诺的奉承着。网络图片其实很多老师心里都十万个不服气,特别是一些教学能力较强的老师,觉得你教研员说得那么容易,你怎么不来示范一下?是啊,你行你上啊,这么简单的道理。但是,很少教研员会出来上课示范,一个是没有这个任务要求,还有一个是怕上不好丢面子。甚至有些教研员认为自己就跟足球教练一样,不需要上场踢球会指导就好了。可是足球教练是因为年纪大了,踢不动了,教研员也年纪大到上课上不动了吗?其实吧,既然做得了教研员的,教学肯定曾经都是一把好手,不然也不会有这个机会。只是做了教研员之后有点管理者的权力了,慢慢变得官僚起来了。俗话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和研应该是不分家的。所以希望各位教研员,能够多点回归讲台,把好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通过自身的展示传递给一线老师们,这是最有效的方式。同时也希望,一线的老师们要大力支持和理解敢上讲台的教研员们,不要吹毛求疵,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能够把课拿出来给大家去评,就是好的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