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高校教学和科研有什么区别红珊瑚

高校教学和科研有什么区别

我在高校从事人事工作已经很多年了,对高等教育也有一段时间的研究。教学科研关系是高等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就在前几天的时候写论文,从知网上找到了几十篇讨论教学科研关系的论文。学者们不光是讨论现在社会上热议的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他们更多的是讨论教学科研是否能互相促进。一般来说,大家都比较认同科研对教学有一定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从事创新性和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新的研究成果会丰富教学内容。但是,大家对教学是否促进科研并没有达成共识。有的学者认为,在一些互动性比较强的课堂上,学生会对一些问题提出特别的看法,从而启发教师的思维。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目前高校教学内容不可能像科研工作那样前沿,教学和科研工作仍然存在比较大的脱节。我个人比较认同第二种观点,国内一些研究者通过调研也发现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确实是比较小。教学对科研没有促进,那是否存在妨碍呢?很多研究者都认为,教学和科研是存在冲突的,至少从时间和精力上是冲突的。其中教学对科研的冲击比科研对教学冲击的更大一些,换句话说,一个一直做科研的人,如果要同时从事教学工作,他的科研会受到较大影响,而另一个一直做教学的人,如果同时做科研,其教学受到的影响会相对小一些。造成这个的原因很多,比较直观的原因是:教学能力具有延续性,一个教师花一年时间上好一门课后,后面不用再花这么多时间去准备教学内容了。而一个教师即便花十年做科研,他仍然需要付出很多才能往前推进,一旦教学占用了科研时间,势必会对科研造成影响。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几乎所有老师都喜欢一直上上过的课,而不喜欢开新课,喜欢一段时间上同一门课,不喜欢同时上多门课。假想一下,如果让老师从教学和科研任选一样,只要完成规定任务就能拿相同的工资,那大多数老师一定会选做教学,因为教学更难考核一些,显得更容易一些。此外,科研工作能否取得成绩,绝大部分因素取决于教师本人,但教学不一样,还取决于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体系以及生源质量等,尤其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基于上面的分析,高校对科研进行额外激励,而把教学作为教师应该做的事,这是合理的选择。但目前,由于社会导向问题,以及高校在科研上的不断加码,使得天平过多地往科研上倾斜。教师往往在科研上拼尽全力,而在教学上差不多就行。这个问题也已经成为当前高校的一个主要问题。我们也翻阅了一些国外的研究成果,对于这种失衡的导向,大家都没有特别有实效的办法,或者说大家并没有真心想要去扭转。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一是提高教学要求,对教学的基本环节把好关,让教师对教学不至于敷衍了事。二是培养以教学为特长的教师,鼓励他们去做教学研究,去编教材,去付出,然后提高他们的待遇,打通他们晋升的渠道。至于那些愿意从事科研的教师,也不可能让他们放弃科研而转投教学吧。世上现在高校的老师既要兼顾教研,也要兼顾科研所以说非常累,那么在高校里面,到底是科研重要?还是教学重要呢,这个要依情况而定高校也分研究性大学合职业性技术学院,如果在职业技术学院当老师那么,那么可能就以教学为主如果在研究性大学那么科研的分量上的相当大还有有的大学特别是有的老师,因为年龄或者因为别的因素,不想再净身尺寸那么他理论上也可以不搞科研所以说在高校里,科研重要还是教学重要,要依据这个大学的层次和自己人生的规划那么如果说一个年轻老师在科研领域是一个新兵的话,那肯定要在高校里做好,坐等板凳,甚至清贫的准备,因为做科研并不是一件可以急功近利的事情,大家必须沉下心来,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说大家想要快速的赚到收入,我觉得到高校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

鬼泣

大学教授应以教学为主,还是以科研为主?高校教师应以什么为重?

当前,几乎所有高校都在推行教师的分类管理,即在教师岗位聘用、职称评审中将教师分为“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型”三种(部分高校还有“工程应用型”或“社会服务型”)。为什么要实行分类管理呢?主要考虑的是教师个体的多样性和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尽管目前高校里多数教师都是博士毕业,都是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的,但一方面人各有所短,有的人并不适合做科研,他们倾向于过有规律的生活,或者更喜欢与人打交道;有的人则并不喜欢教学,他们甚至吐词不清或者羞于在人多的地方讲话。如果非得逼着他们从事教学或者从事科研,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残害。另一方面,人又各有所长,擅长做科研的人想把所有时间都用在科研上,想做教学的人希望科研考核不要那么高,自己可以多花点时间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如果我们逼着他们教学科研两手抓,可能会两手都抓不好。所以说,大学教师管理最高境界并不是老师应该从事教学或者应该从事科研,而是应该从事他所喜欢和所擅长的。不过,作为大学教师,教学是本职所在,所以教学工作必须多少从事一些,可以少从事一些课堂教学,多从事一些研究生培养,这也算是教学工作。作为大学教师,科研也是必要的,科研的最纯朴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是通过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打通知识逻辑关系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升教学质量。没有科研,大学教师跟中学教师就没什么区别了。另外,由于大学定位的不同,大学教师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岗位,比如在清北这样的学校,纯教学教师基本没有生存空间。而像三本、高职院校,就算你想做科研,也得先完成一年好几百个学时的教学工作量。综上,大学教师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的。这里的大学教师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以及教授,大家都是如此。而在自己所能控制的范围内,大学教师应该兼顾教学科研两方面,而以自己的喜好和特长来侧重做好其中一个方面。以上是一些个人浅见,感谢大家的阅读。

藜羹不糁

一线教师的科研观:做什么样的科研?

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做什么样的科研?通过对一线教师做科研的现实情况分析,提出这样的科研观:一是做基于实际问题的科研;二是做有具体行动的科研;三是做有实在成效的科研;四是做有真实成果的科研。下面稍做解释。一、有实际问题的科研基础教育一线教师都非常繁忙,每天面临很多事务性工作,不同于科研机构或高校科研人员专门从事科研工作。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科研总是与自己的业务工作绑定在一起。做科研一定多是基于问题解决,没有现实问题做基础,一线教师的科研现实意义就丢掉了。所以,一线教师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将现实问题转化成研究的专题,做到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二、做有实际行动的科研所谓做有实际行动的科研,就是研究工作要真正地做起来,用实践去回答所要研究的问题。比如,课题是研究“探究式教学”的,那我就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提出可供学生探究式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课堂上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时间,为学生探究式学习提供支架,对学生探究式学习进行评价与反馈。这样的研究就是有行动的研究。那种只停留在口头上,最后写篇不痛不痒的文章交差的科研,不是真科研。三、做有实在成效的科研中小学、幼儿园的科研首要评价指标就是解决现实问题,见到一定的成效。如果一次行动没有解决问题,那就再采取新的行动。总之一定要有效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不同于爱迪生发明灯泡,可以失败一千次,一次成功即可。我们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未成年人,不能拿学生试着玩。也就是说,教育科研是有道德底线的。我们希望教育科研能够显现出效果。四、做有真实成果的科研一线教师做科研,一方面解决了现实问题,当然还要追求另一方面的价值,就是通过科研得到一些经验和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科研成果。把在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模式、工具等梳理成文字,固化下来,形成真正的成果,用以指导自己未来的工作,或是为同行提供借鉴与参考,这就是科研另一个重要价值。所以,成果的真实特别重要,不能编造数据,虚构做法。期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如此进行科研。

火焰驹

教学和教科研哪个能力更重要?不忘初心莫走偏!

作为一名教师,本位的能力就是教学能力,因为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教科研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手段,学校和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就是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通过提高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教学能力就是专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取得的,不是天生的,所以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训练,来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一直以来,在中小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是本位的第一位的能力,但是在高校里,有些偏颇,过于看重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其实这是一种跑偏的节奏,高校教师的职责也一样是教书育人,其次才是研究。对于这一点,教育部在振兴本科计划里明确给出了答案,就是教师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教书,大学教师也不能例外。教书当然需要教学能力,没有教学能力,也就谈不上什么教书了。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区片县市省等教育部门和有关单位,也会组织大型的教科研活动,但是,所有的这些活动,并非是为了教研,而是为了教学。通过这些活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无疑,教研活动非常重要,教师的教研能力自然也很重要,但是,这个能力是服从于教学能力的,教研能力是包含在教学能力之中,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提高教学能力。实际上,教研能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两个能力是正相关的。很多名校在招聘教师时,都要求教师提供在专业领域的获奖证书,优课、基本功竞赛、论文等,特别是上课和基本功的证书,被相当看重。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些证书本身就是教师专业水平的体现,就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通过这些证书,我们可以看出一名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一个多次夺得省市优课大奖的教师,去专业水平一定是很高的。没有得奖的教师专业水平不一定差,但得过高级别大奖的教师专业水平一定不差,这是一定的。所以,我们重视教研能力,因为从教研能力上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无论怎么重视教研,都是为了教学服务的,这一点,决不能跑偏!

少有

浅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培养人才是大学的第一使命,是大学的根和本。在担负这一使命的过程中,教学侧重于言传,科研侧重于身教。教学与科研,也就是言传与身教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和科研如能发挥各自优势、协同育人,就能更好地培养一流人才、成就卓越教师。 教学与科研对高校而言,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是一对需要平衡的辩证关系。自两百多年前威廉·冯·洪堡创立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时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后,这一原则已成为现代大学的基本标志。对于以文化和知识传承、知识创新和创造并重的研究型大学而言,这一辩证关系不言自明;即便是以文化和知识传承为主的教学型大学,由于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技术,这一关系同样也清晰明了。纵观全球大学发展的千年历史,这一关系虽在各个大学的不同发展阶段有所侧重,但从未偏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间,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在规模和办学能力上,还是在办学质量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迅速走过了恢复高考、扩大规模的过程,走进了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新时代。我们这一代教师也亲历了我国高等教育从小众受教到大众受益的发展过程。 四十多年过去了,在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之初进入大学的我们,迄今仍感恩和感动于当年的大学氛围。当时,老师们在沉寂蹉跎了十多年后,以浓缩升华了的知识、蜡烛般燃己照人的情怀,全身心哺育我们;学生们则像永不知饱的雏鸟,引颈争食、奋力消化吸收,同时跟随师长迅速转入研习探究。教师乐教,学生爱学,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永恒的大学记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任务更加明确、发展路径愈加清晰、建设目标更为远大,各校都试图将自己的定位和视野放在全球化的格局中加以考量。在历史变迁、跌宕甚至转折的关头,文明与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知识与科学的创新与创造,技术与产业的突破与变革,无不依赖于教育,无不依赖于人才培养。此时,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能力和水平,无疑是国家实力的综合体现。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和大学使命的全面复苏,我国高等教育必然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承转入知识传承、创新和创造并重的新阶段。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既要做好教学、又要精深科研。于是,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的时间分配、精力投入平衡问题必然显现。凡认真从事教学的老师都深有体会,教学是一项极费精力和时间的工作,而且是个良心活。然而,正如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哈瑞·刘易斯在《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一书中指出的:“大学已经忘记了更重要的教育学生的任务。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存贮地,这些大学是成功的,但它们忘记了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十几岁的人成长为二十几岁的人,让他们了解自我,探索自己生活的远大目标。”值得反思的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存在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的失衡问题,我国高校中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并不鲜见。教育本身是一个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微妙过程,假如高校从教者初心不在、为利所驱,就不可能立德树人、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教师不做教学做什么?不做科研教什么?这句常常挂在高校教师和服务管理者嘴边的话已经大体道出了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培养人才是大学的第一使命,是大学的根和本。在担负这一使命的过程中,教学侧重于言传,科研侧重于身教,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和科研如能发挥各自优势、协同育人,就能更好地培养一流人才、成就卓越教师。 就我自己几十年教学科研工作体会,教学在一流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个系统提升、融通基础知识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是掌握系统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同时,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即只要有教学活动,就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影响,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引领功能。并且,教师不仅要将自己知道的道理给学生讲明白,还要面对来自学生的各种疑难问题,甚至要化解学生为“滴定”教师水平、显示自己能力而提出的“挑战性”甚至“挑衅性”问题——这本身就是对教师的一种锻炼和提升。以我所熟悉的科研领域而言,被世人称道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创新和突破,大多基于讲授中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因此,教学中的知识融通、抽丝剥茧、寻根究源,无疑能促进自己科研的广度和深度。教学工作则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将自己对科技前沿的学习认识、科研心得和成果等融入、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在这种重新加工和梳理中,又可以为优化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提升自己的科研境界提供反馈和新思路。此外,教学工作还能从学生身上反演看到自己的不足,被学生的灵动所激发,达到教学相长,可谓一举多得。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是在老一辈教师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就应该将教学工作当成天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立德树人中成就自己。 以己管见,科研在一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提升性和拓展性作用。与教学过程相比,科研过程具有面向未知世界、探索未知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等特点,有助于拓展学生素质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正如洪堡指出的,教学活动不能脱离对科学的具体探讨过程,否则教学就变成了空洞的教条传输,这样就束缚了人的潜能,而不是对人类智慧潜能的尊重。科研工作既是创造新知识的必然途径,也是展示和检验教师与学生知识积累、技能才华的重要场合,更是磨炼研究者意志和品德的必要途径,与教学工作相辅相成,构成了高校育人的主要手段。我常和学生说,科研工作是一个以失败为主旋律的过程,科研的魅力恰在于百折不挠后可能发现的新现象、新原理、新物质、新方法和新技术,由此引领人类文明文化、深化科学认识、提升科技水平、改善人类生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正是科学研究的不断精进,才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不断更新的源泉,这就是教学是流、科研是源的辩证统一,也是历经千年、不断革新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当下,全球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校除了继续在科研上追求特色、追求引领外,更加重视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技术的探索,更加重视对专业的融通整合,更加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更加重视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和支撑。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百多年的西风东渐、学习探索、艰苦发展过程,如何在新时代开创东风西渐的大格局,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尽快形成中国特色并为全球共享的高等教育理念和范式,是我们高教从业者的使命,也是青年学生的职责和理想。科学认识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更好地贯彻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激发高校发展的内生动力,定是我国高校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校发展的重心所在。

病也

高校重奖一线教师!大学老师的教学和科研哪一个更重要?

前几天,中国药科大学为两位教师颁发了第六届“国邦卓越奖教金”,奖金金额为税后10万元。对于高校来看,奖励会上课的老师10万元并不是大手笔,去年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线教师翁恺,就是因爱生重教、教学贡献突出,获“浙江大学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奖金100万元。另外,四川大学也推出了对于教学效果好的老师的百万奖励计划;另外还有南京林业大学一位教师不靠论文靠上课评上了教授。自从一流本科教育倡议以来,各校纷纷重视教育质量的提升,最先采取行动的就是让老师上好课,对上好课的教师给予奖励,希望借此提升教师的上课质量。但是横亘在许多教师面前的还是那一个长久的问题:教学和科研哪一个更重要?擅长教学的教师是上课效果好,讲课幽默风趣,知识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很能够受到学生喜爱。擅长科研的教师则是在科研方面非常出色,能够拿各样的科技奖项和人才帽子,也能够发表诸多的学术论文。那么,既擅长上课又擅长科研的老师难道没有吗?这样的老师肯定是有的,并且不少,但是很多的老师是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将两样都做好,最后只会在教学和科研上侧重一方面。许多老师本身可能也不是太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给学生上课方面,因为从科研和授课两种的利益收获来说,科研能够获得利益更大。唯科研导向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和评价体制有关。就算学校不想用科研成果来评价老师,那么社会、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种学科考核、学科排名都会用科研指标来进行,并且在评价学校、学科的时候,科研指标占比很大。所以外在的一套系统实际上都是从科研指标来评价的。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教再好的课也拿不到科研上的荣誉,当不上院士,也很难有社会知名度。当你搞好科研,戴上人才帽子,就算讲得再差的课,别人也只会认为学生不认真或者听不懂,就算是知道你讲课讲得不好,也没有人来对你这位带着各种帽子的“大教授”指手画脚,相反大家都会围在你的周围,一起拿课题,做科研,带领团队更多人的发展和戴上更多的帽子。现代大学的主要职能是什么?简单说主要有三点,一是教学,二是科研,三是服务社会。大学最早的职能就是教学,西方中世纪的大学就是以教学团体而汇集在一起,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大学;科研的职能则是源于1810年的柏林大学,洪堡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至此,科学研究才开始成为大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从时间上来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最早的职能。但是随着时间的进步,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研究在大学的作用也就越来越突出,今天在评价任何一所大学的时候,估计任何人都不会将一所科学研究不是顶尖的大学评为顶尖大学,科研是大学排名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人才培养呢?实际上人才培养的地位也就相对于有所下降,让教师讲好课只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部分。不过,还会面临另外一种问题搞科研不行的老师能教会学生最新的、最前沿的知识吗?老师教给学生的知识也要具有创新性,不能老讲一些教科书中的内容,文科中厉害的教授们从来不用教材,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自己的知识来给学生上课,这种知识的储备不离开研究阶段的知识探索。不擅长科研的老师很难讲出自己的知识,最容易的就是讲一些教科书中的内容,教会学生“二手知识”甚至“N手知识”,他们可以借鉴和利用各种新形式来上课,提升课堂吸引力,但是也很难让学生知道新的观点和知识。其实,我们最期望的教师是既能够做好科研又能够上好课的教师,教研结合,从教学中寻找研究的灵感,在教学中释放研究的结果,只有进行科研,在教学中才会有足够的底气,无论任何授课形式的照着教材上课就和中学老师没有什么不同了,科研是大学老师的属性所在,教学是大学老师的责任。

四时殊气

高校教师科研,教书,上课怎么排列?教育部长:三个一对照一下!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里,大学教师跟中小学教师完全不同,大学教师,特别是教授副教授,其主要职责就是科研,至于教书上课,好像都是助教辅导员这些人的事情,教授嘛,从事研究,学问高深,跟学生接触的不多,偶尔指导一下,也就是了。但是,大学的教学质量,一直不敢恭维,特别是国内的大学教学质量,可以说是被骂的一塌糊涂。大学生逃课挂科都成了正常现象,不逃课不挂科都变成不正常了。很多学生都以逃课挂科为荣,也真的是奇了怪了。好多大学生,主要的事情就是打游戏和睡觉,然后呢,谈谈恋爱,拿着父母的辛苦钱,潇洒混四年。四年后呢,毕业了,当然也就是失业了,那些所谓爱情呢,也是毕业即分手。在就业的路上,眼高手低,苦活累活钱少的,不愿意干,高薪的轻松的,用人单位又不要你,两厢都情愿,于是,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毕业后,回家啃老,让人怎么都看不懂。说实话,我国中小学教育,虽然被说什么应试为主,扼杀学生天性之类的,但是,教学质量,在国际上是不差的,杨振宁就说过,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根本就不比美国差,这是可信的,我选择相信。但是,杨振宁也承认,我国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跟美国有较大的差距。这个,已经被事实证明了,不相信也不行,美国出了多少创新型人才,我们出了多少,一对比就一目了然了。所以,现在教育部对本科教育特别重视,提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以本科为本,这是十分必要的,再不提升本科教育,我们的高等教育实在堪忧了。11月的第一天,教育部就办了一件大事,就是成立了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长亲自喊话,给大学教师定位。部长说的很明确,还多次强调,高校教师,不管荣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这三个“一”,可以说是说的明明确确,毫不含糊。这个定位,本来是很正常的,但是,跟我们印象中的有点不大一样了。大学教师当然是教师,无论你的职称是教授副教授还是讲师助教,都一样。教书是第一工作,作为教师,当然得教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大学教师更是如此。第一工作,当然必须摆在第一位,这个应该很清楚了。那么怎么教书呢,当然得上课堂,给学生上课,你不上课,怎么教书呢?所以,部长说了,上课是第一责任,做好了这个第一责任,才是真正的履职。当然,大学教师还有科研的责任,不过,那是在履行第一责任,做好第一工作的基础上的事情,本来就应该这样,但是,多年来,我们似乎本末倒置了,造成越是名气大的教授,跟学生隔得越远,学生想听一节名教授的课,都很不容易,即使那名教授,就是自己的老师。部长对大学教师的课,都提出了要求,那就是淘汰“水课”,打造“金课”,部长再次强调,坚决取消清考制度,让入学的学生有压力,让要毕业的学生有危机意识,让校长和老师树立起责任感。确实,很多学生在高中是拼命学,进入大学是往死里玩,哪里有什么压力和危机感。由于有清考制度,时间到了,也就毕业了,这才是大学质量不高的根源所在。教育部的一位领导,对于振兴本科,明确提出三个“一去不复返”:一部分大学生天天打游戏睡大觉谈恋爱这种醉生梦死的日子一去不返”;一部分教师“认认真真培养自己,稀里马虎培养学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一部分领导精力投入不足,学生精力投入不足,教师精力投入不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部长的三个一,司长的三个一去不复返,必将给我国的本科教育带来新的气象,彻底改变大学不兴的状况。对于振兴本科,你怎么看?文末声明:1、小编发文均为原创,欢迎关注、评论、转发,转载请注明版权;2、文中配图除特殊标注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然则卜之

深耕教科研十年教师体会:教科研课题和教学成果,到底什么区别

解读《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评价水平标准》2018年版,以高级教师为例,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句段:“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完成省辖市及以上教科研课题1项,评委会专家评价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获得省辖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奖励或主持完成的省辖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二等奖及以上奖励。”2014年版也有类似的句段,把老师们绕晕了,同样是成果,到底什么区别?教科研课题成果:以基础教研部门或教科所部门申请的为主,一般情况下,有省、市、县级别(国家级的小编没有参与过,不妄加评论),根据自己的研究基础和分配数量等情况申报。课题规划办的课题大致分为三种:1.一般课题,每年的4月份,各高校、中专、中小学、幼儿园学校教师均可申报。为保证研究质量,申报人当年只能申报1项,一般在一到两年内完成结题工作。2018年立项1608项。2.电化教育专项课题,每年的5月份申报,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电化教育馆与课题承担单位共同管理。2018年立100项,每人只能申报1项,每人最多参与2项。以上两类课题,申报主持人须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副处级以上行政职务教师申报,若不符合的,中小学须有两名副高级以上职称撰写专家书面推荐。3. 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每年的11月份申报,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由省教科所、教育学会协助开展,主要由农村教师申报。主持人应具备一级教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申报人当年只能申报1项。2017年立项682项。省课题规划办的课题,重在平时的监管和监督,每两个月,由课题组进行一个“双月报”,也就是两个月梳理一下课题研究工作,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等等,也方便结题时使用。市、县级课题一般只有一类课题,小编所在地区,年底申报,次年年底结题。以上内容,如果感兴趣可以查看“河南省教育科研网”或“河南省教育厅官网”自行搜索。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申报人员为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各级基础教育教研机构教师,申报时间为每年的6、7月份,主持人须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且正在从事基础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近三年已有立项课题的主持人不得再申报主持新的项目,同一人最多可同时参加两项研究。2018年批准672项,其中重点课题85项,一般课题587项。市、县级课题申报时间大致跟随其后,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重点抓开题、中期、结题过程,要求每次都要召开相关会议,并上传照片和报告。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相关文件可上网搜索“河南省基础教研室官网”或“河南省教育厅官网”查询信息。小编的几点感触:1.省课题规划办和教研室,各有一支特别专业的团队。其中的徐万山、韩和鸣、周长春等老师特别厉害,都出版过适合教师阅读的教育科研方面书籍。省教研室课题办主要由杨伟东老师负责,听说他还是政治教研员兼职管理课题,相当牛。以上专家做的报告小编曾听过,可以说都是教研行家。2.精心选题+踏实研究+原创报告+搜集资料=成功结题。以上课题的结题呈现形式一般是出版书籍、论文或研究报告等,对于一线中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报告最切合实际。人家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专家和同行鉴定面前,只有踏踏实实做课题,一心无二用,认真研究,各项数据来得实事求是,各项报告的撰写只有原创!原创!原创!做没有做、做得有没有成果专家一看便知,除了努力无一条捷径可走。3. 申报课题要一步一个脚印,切忌“一口吃个胖子”。小编曾经申报过县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8项,省级课题2项,现均已结题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编先申报县级课题,了解研究流程、熟悉内容后因为个人爱好继续申报了市级、省级课题,每一项课题都付出了很多的精力、时间和汗水。所以,前期的研究基础很重要,没有基础只追求高大上是空中楼阁。另外,两个部门组织的课题,老师们要看清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认真做。4.做课题研究要摒弃功利性。2014年以前,教师职称评审基本不用课题,那时一提报课题,很多老师都嫌麻烦、不会操作,都不愿参与。2014年教师评价标准改变以后,科研课题成了“必选项”,老师们又争着抢着做课题,曾经出现了“市级指标难求”的现象,而“一窝蜂”的做课题导致的后果就是教师功利心理(只为求一张证书好评职称)、难以立项(过多的需求和立项数额矛盾)、质量较为低下(没有研究基础或者研究中存在应付了事心理)。其实,小编做课题十年以来,惊喜地发现,在收获证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学校品味和知名度的提升、参与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成绩同步提升等,而这些才是我们的初衷,是我们的初心,不是吗?下面是华丽丽的分界线教学成果:分几类,小编重点絮叨絮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它反映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的重大成果,奖励范围包括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取得的教学成果,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建设、综合性等方面。需要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教育教学有较大的示范作用,有一定影响力。成果评审时,由评审专家组投票决定,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须有参加投票委员的四分之三、三分之二、二分之一以上同意,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材料的报送上,要求重点撰写好反映成果主要内容和实践检验过程的报告及其他文字材料。一般为每年的3月份报送材料,由县、市教研室初评后择优上报,2018年,小编所在十八线县城分得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两个,和同事们一起把自己其中的一个课题成果进行了整理上报,后来获得市级二等奖。2016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空缺,一等奖43项,二等奖89项;2018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空缺,一等奖43项,二等奖86项,以上数据足以说明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含金量是刚刚的。所以,在2018年版的《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中,将教育教学成果奖从原来的课题类归到表彰类,说明两者还是有较大差别的,也从中证明了它的价值所在。图片来自网络。嘘!听说,关注我的人今年都会心想事成,点赞、评论、收藏、分享的人在职称评审中量化名列前茅,祝君好运!我是纸鸢谈教育,为您定期分享中小学教育、教师职称、教科研方面有用、有料、有趣的干货,谢谢阅读!

钢管侠

在高校工作,是在行政部门好还是做教学科研好?

现在博士毕业有40%多进入高校,那在高校工作,是行政部门好还是教学科研好?现在博士毕业进入高校很少有做行政的,一般都是教学岗。有些高校有的时候会招聘辅导员,一般硕士学历即可,这部分也算行政岗。所以,博士毕业进入高校走的都是教学岗,进去后做的都是教学科研。高校行政部门很少招人,那行政人员都是从哪来的?一般都是从本校老师中选出来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学而优则仕,高校也是这样,为了留住老师中做科研比较好的,一般都会给予一定行政职务,比如院长副院长,各个行政部门的处长副处长,都是为他们准备的。还有一部分老师可能行政能力比较强,会被有些行政部门借调,干着干着就去了行政部门。还有一部分行政人员是博士家属,有些高校为了吸引人才,博士进校如果爱人是研究生或本科生的话,一般都可以解决工作,进来后不能走教学岗,所以都进了行政部门,像我们学校图书馆、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等就有不少博士家属。可现实往往是讽刺的,作为家属进来进入行政岗的有的时候比博士本人发展的还好,因为越是一般的学校,行政岗人员越把自己当成管理者,越是好的学校行政人员越把自己当成服务者。至于到底选教学科研还是选行政岗,只能说各有利弊。教学科研走的是职称系列,讲师副教授教授,需要论文、项目,正高受名额限制,竞争极其激烈。而且,花自己项目的钱还得层层签字层层受白眼,好处是不用坐班,时间上比较自由,而且,不管是教学还是科研,从事的都是和专业相关的东西,有成就感。行政岗的好处是会和行政岗的老师比较熟悉,办一些事情会比较方便,因为大家都是行政岗,所以办事的时候不会受白眼。而且,你得到的消息会比普通老师更准确及时。缺点是得坐班,而且同样面临科级副处正处的晋升,有些人一辈子还是个科级。教学行政各有利弊吧,高校里好多人是双肩挑,有一定行政职务,同时利用这个行政职务带来的便利评职称,好多学校的处级副处级走的是这条路。

山弦

大学应该重科研还是重教学,什么才是评判好大学应有的标准?

近些年来,导师压榨学生从而酿成悲剧的例子并不是少数,近日在同济大学发生的悲剧也并非个例,种种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目前大学硕博教育中一些问题的反思。为何一所名牌大学教授会用这样的非人道方式胁迫研究生为其进行研究以及撰写学术论文?究竟科研和教学哪一项才是评价一所大学水平高低的应有标准?同济大学“研究生们受到导师指示为其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归导师所有,研究生们就像廉价的学术劳动力一样被这样的导师收割殆尽,甚至在不少研究生、博士生的学习中,并未从导师跟前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这样的说法相信很多人都听说。为什么大学的一些教授这样重视科研成果,甚至会利用学生去完成自己的科研项目呢?原因非常简单,科研成果以及论文发表数量和教师的职称评定息息相关,部分学校也试图以此方法将科研成绩作为“政绩”,盲目追求办学成绩而不是真正的授课质量,这种不合理的方式也使得高校和教师在重心上向科研方面偏移。研究生(来自视觉中国)高校重视科研水平发展就一定是错的吗?自然不是!在评价高校质量的标准上,科研实力是一项重点考察内容,强大的科研实力是支撑一个学校在学术水平上获得认可的基础,代表了高校在某一学科上的发展程度。甚至不少同学在选择院校时也会将高校的科研实力为参考因素,一所学校有多少个国家级实验室、多少个重点研究项目,都会被大家广泛关注。科研(来自视觉中国)但作为教书育人的高等殿堂,大学的另一项重任是为社会培育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光要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更要使他们能够真正学到真才实学,成为研究学问的专门型人才和对社会有用的实用性人才。就像网友们所说的一样,进入一所好大学,遇到一个好的老师,你会发现自己咸鱼的人生也会闪闪发光,有塑造更好人生的可能性。在这一点上来看,评判一所大学是优是劣的标准也一定要关注其教学水平和质量才行。顶尖名校-清华大学其实,科研和教学两者并不是顾此失彼,难以共存的,两者性质不同,但是互相统一,相互促进,科研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进步,通过科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在教学上收获的经验也能促进在科研方面的进步,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作为高等学校最为核心的两项职能,科研和教学都应该被重视,这样的大学才是一所真正的好大学。在选择高校时,同学们也一定要注意这所高校培养的人才精英,以及科研水平的高低;此外更要注重高校是否有良好的学术氛围,能否在大学期间真正的收获知识、增长才干,通过大学教育成为一个“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的全方面发展人才。对于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小伙伴们在下方留言分享!